第一篇:关工委领导谈学校发展思路
结构乡关工委领导谈结构乡中心小学的发展路
倾力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好学校
结构乡党委副书记——罗学举
结构乡中心小学位于赫章县西部,优越的地理环境给予学校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
一、办学理念指引学校发展的方向。
(一)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学校教育必须创设优质条件引导学生的发展。本着“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平等均衡的教育机会,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一个孩子在双小拥有一个快乐而充实的童年”的观念,所以他们提出的办学理念是:创设优质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得到适切的教育,得到和谐的发展。
(二)致力于学校个性化发展的办学思路:教育理念决定教育行为实践,学校在原有基础上,确立了新五年办学总目标:力求通过创设人文化的育人环境,实施人本化的学校管理以及个性化的教育教学研究,全面推进学校教育的各项改革,建设一支“敬业、善教、教有特色”的教师队伍,努力培养一批“健康、好学、学有特长”的学生,为学校能成为一所有个性、富有时代感的新型学校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好校长成就了一所好学校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其实,做一个学校的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它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的大些,它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
三、学校优质师资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
结构乡中心学校现有中层及以上行政人员5人,平均年龄35岁,这是一支充满活力与潜力,乐于开拓与创新,甘于奉献与服务,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年轻的管理队伍。
“教学改革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地发展,真正打造成一所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发展的学校。”倾力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好学校已成为全体双小人的共识。追求校园景色秀丽、文化氛围浓郁、教育质量卓越、学生素质全面的更高境界,结构乡中心小学正不懈努力。
第二篇:XX学校发展思路
XX小学校 五年发展规划
XX小学校创建于1950年,学校位于县全民创业园区,属县城规划带。现学校占地面积24905㎡,建筑面积3185㎡,绿化面积6152㎡。学校配有多功能教室、教师办公室、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藏书9820册)、阅览室等专用教室。我校现有教学班级15个,学生784人。学校拥有一批师德高尚,工作勤奋,善于学习的教师队伍。在岗教师43人,本科毕业8人,专科毕业30人,小学高级教师14人。
近年来,我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规范、精细管理为抓手,努力打造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数字校园。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一所教学环境优雅、教研氛围浓厚、教学质量较高的具有城乡兼容特点的明星学校逐渐形成。我校先后获得县“文明单位”、“文明单位标兵”、“平安校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德育示范学校”、“常规管理示范学校”等称号。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理清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办学方向,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创建书香特色校园,结合国家教育发展目标及市、县教育发展规划,根据学校办学现状,特拟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一、思想 以“快乐”和“进步”作为学校的思想精髓,指引学校发展方向,形成学校人文内涵。
1.办学思想:快乐工作,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2.教育理念: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进步 3.校训:我健康,我快乐,我进步 4.校风:求真、求善、求和、求进 5.教风:博爱、精业、乐教、善诱 6.学风:乐学、善思、多问、勤练
二、目标
五年期间我校总体目标是:通过校园改造,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师资队伍,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加强学校设施建设,用文化和环境育人,力争把我校办成“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教师素质优秀,教学质量优良,学生习惯良好”的县域一流学校。具体内容为:
校园建设: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人文校园”五个校园建设。积极争取项目,顺应园区建设,抓校园标准化扩建,争取校安工程资金,进行校园改造。增加设施、设备,挖掘校园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学校文化再造,创建“书香校园”,打造人文环境,用文化熏陶人,用环境影响人。促进和谐校园发展,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把学校办成理想智慧的家园,成功愉悦的乐园,科学人文的花园,自主互动的学园。创建学校附属幼儿园,将其打造成全县标准化小学附属学前教育园区。德育为首:“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受用终身”作为我校德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方向。充分整合社区、家庭、学校三者的德育资源,加强养成教育、品质教育、感恩教育等,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内化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安全至上:切实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全面普及安全知识,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质量为本:实施“质量兴校工程”,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有效教学途径和方法,争取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教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优良”的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和环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起自信,个性、爱好和特长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充分体现我校“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进步”的教育理念。
科研兴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动力,以教育科研为抓手,以小课题研究为主要内容,做好“十二五”科研课题的申报、研究工作,打破我校教学科研的瓶颈。加大教研活动工作力度,提炼具有特色的科研成果,形成明显的学校教育特色,促进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
优化师资:实施教师成才工程,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教师”活动,加强专业引领,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师德师风高尚、业务能力精湛、教学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
三、措施 1.优化学校管理。
学校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建立人文的管理机制和订立科学的管理措施。首先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其次是树造领导者鲜明的个人魅力,使教职工“信、服、敬、爱”,领导者必须加强学习,成为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者和科学管理的促进者。再次是充分发挥党组织、工会的积极作用,民主管理。坚持精神与物质奖励相结合、成绩与利益相结合、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和严格管理相结合。
2.提升师资素质。
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目标,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教师培养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教师培养活动为载体,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训措施,促进全体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知识能力结构,聚焦内涵发展,提升教育品质,从而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特征的,适应教育信息化、优质化要求的理论水平高、学科造诣深、业务技能精、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树学校影响力,使其学校具有强烈的品牌召唤力,让周边乃至全县的教师向往,注入学校选择优质教师资源的资本。
3.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建立责任感强、求真务实、具有创新意识、具有现代学校管理意识与能力的学校管理队伍,力求形成一支懂管理、有成效、勤钻研、会创新的学校管理队伍;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级管理体制,建立一支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具有科学管理能力,民主管理思想的班主任队伍。
4.强化教育科研。
坚持以科研为学校发展动力,坚持“问题即课题、教研为科研”,勇于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①积极开展课题的研究,重点在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上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学校教育特色。②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深入研究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三种学习方式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③加强教研活动课题化建设,围绕课题,突出主题,进行常规教研活动,实现教中研、研中教。④完善学校现有的科研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课题研究管理,坚持小课题研究。
5.提高教学质量。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在未来的五年中,全校上下将强化质量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革新教育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新型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实行三个优化:一是优化教学过程,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优化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提倡激活思维的“启发式”、“探究式”,利用辅助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具新颖性;三是优化师生关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
我们要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中心,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本着“夯实基础,突显个性;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原则,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教学质量上有一个大的跨越,努力创立质量品牌。
6.改善办学条件。
一是积极争取“校安工程”项目资金,争取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紧抓陈勇书记指示的后续跟踪,关注金考拉教育资金投入等情况,争取园区扩建项目,改造教学楼、综合楼、办公楼,完成寄宿制扩建,完成体育场建设,努力实现校舍场地标准化。力争五年中完成附属幼儿园建设。
二是数字校园建设,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更新部分设备,努力配备班级的多媒体设备,完善校园网络建设,拓展其功能,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的能力。解决各种功能室的配置问题,配置要坚持标准,适度超前。对图书室、音乐、美术教室、科学实验室等要加强管理,方便使用,提高使用率。
三是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建设,创设优美的育人环境,使校园成为知识的殿堂,艺术的园地,争创市级“文明单位”。①绿化校园营造优美环境,校园环境整体规划,绿化、景观精心设计,特别是要挖掘校园历史文化,搞好校园文物古建保护,体现“书香校园”的特色。②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目标、办学宗旨装饰上墙上栏,让办学理念变成师生的共同追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③公共场所、走廊、办公室布置有名人名言、学生作品,班级有《艺术园地》《成长的足迹》等,用名人佳作体现艺术的完美。④规范师生日常行为,构筑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公物无损坏、语言无脏话、地面无纸屑,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努力使校园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
7.关注学生健康。
学校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推进健康校园建设。①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户外活动,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比赛,体育达标率和合格率要全部达标。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学校能有效控制各类疾病的传播,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确保学生身心发展状况良好。③关心师生身体健康,积极推广全民健身活动,用丰富的文体活动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健康校园建设。
四、步骤
第一阶段(2011):
■搞好校园建设升级的规划,完善建设前期准备。一是寄宿制规划、运动场规划、数字校园规划;二是搞好小坝片区教育现状的摸底调研,提出小坝片区教育整合意见;三是搞好附属幼儿园建设规划。
■聘请专业人士和机构进行绿色校园升级、人文校园规划与建设(重点是校园历史的保护、挖掘和开发的规划),成功创建市级绿色校园和人文校园。
■加强内部管理,初现“规范+特色”的明星学校形象。一是紧抓制度的建设环节和落实环节,做到分工明确、秩序井然、校长解放;二是力推素质教育特色,改变校园氛围,从“乐”、“活”上下功夫。第二阶段(2012~2014):
■完成校园寄宿制扩建与标准化建设,完成附属幼儿园建设。加强教育教学与网络信息的整合和研究,建立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优质资源最大化共享。成功创建市级数字校园。
■全面实施完成校园文化品味升级改造。校园历史得到很好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森林校园”“书香校园”成为市级名片。
■加大课题研究力度,积极推广科研成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教、研、培等形式,培养一支德艺双馨的师资队伍。学校 “素质教育” 特色得到展现。
第三阶段(2015):
■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校园文化,学校环境、场地、设施实现县域一流,师生精神、行为习惯、意识观念与校园环境和谐统一。
■学科建设取得成效,形成有效教学模式,形成“合格+特长”的师生成长环境,教师、学生得到共同提高。环境教育、科技教育、艺术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果。
■取得良好的科研成果,形成具有促进作用的发展方向,教学质量实现跨越,引领酉阳素质教育的潮流,争创全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形成学校素质教育特色和品牌。
二〇一〇年七月九日
第三篇:学校发展管理思路
学校发展管理思路
2012年5月25日上午,县教育局组织各乡镇中心校校长、定点初中校长先后到江左镇中、xx一中、xx二中进行了参观交流学习,并在我镇xx二中召开了“网友看学校评学校活动反馈会”。针对网友朋友代表“长工文杰、心灵美”等提出的反馈意见,以及王局长在反馈会上的讲话要求,我们结合本乡镇学校管理状况进行了认真反思和梳理。先是在中心校成员会议上传达了有关会议精神,并于5月28日上午召开中小学校长会议,进一步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明确学校发展规划、规范管理、发展特色,打造乡镇教育品牌学校。现就我镇学校发展管理思路汇报如下:
一、强化名校创建意识,打造乡镇教育品牌,提升学校管理品位,促进全镇教育和谐发展。
1、积极响应县教育局提出的名校创建活动,推动学校管理品位的提升,增强学校发展的内涵和厚重感。年前,xx一中被县教育局评为xx名校(和县实验中学、县直中学共3所中学。一直以来,xx一中的各项工作在全镇都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本学期,推荐xx二中和xx小学参加申报xx名校创建活动,以此打造乡镇教育品牌,提升学校管理品位,促进全镇教育和谐发展。
2、在名校创建中,要牢固树立“质量立校、文化建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打造出一支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团结务实的校长队伍,并充分发挥中心校一班人深入基层学校“示范引领、过程指导、评价激励”的作用,促进学校规范管理、内涵发展。
二、加强学校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教学常规秩序,强力推进课改进程,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狠抓常规不动摇。各学校根据《xx县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的要求,建立操作性强的教学常规制度,每月最后一周对教师执行教学常规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总结和评估,考核结果教师签名、全校公示后上报中心校,作为教师评先、晋职量化依据。中心校每学期对各学校进行一至二次教学常规视导检查,核查学校落实教学常规情况,发现弄虚作假者,该校教学常规成绩集体下降一个等次。
2、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动摇。每学期各学校都要制定出详实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包括学校课改理念、课改模式、阶段性发展目标、具体措施、学习研讨及活动时间、评价机制等。充分发挥乡镇中小学课改联合体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定日期、定主题、集中组织参与活动,营造浓厚课改氛围,达到教师人人积极参与课改、钻研课改、实施课改的目的。
3、抓牢毕业班工作不放松。中心校成员要经常深入学校调研毕业班工作情况,及时把握教师学生在各阶段思想及学习状况,搭建平台、定期组织毕业班教师交流研讨活动,督促学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教学效率。
三、以“凝聚人心、激发潜能”为目标,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及特色发展,不断增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性。
1、学校的文化建设在于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在于美好育人氛围的营造,在于和谐人文环境的形成。从显性角度,学校要组织师生精心设计、美化自己的工作学习环境,感受亲身创造与劳动的愉悦;从隐性角度,要培养师生积极进取的心态、文明高雅的举止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构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和空间,在活动中达到“凝聚人心、激发潜能”的目标。最终使学校生活充满激情与活力,师生工作、学习永不倦怠。
2、特色发展是学校常规工作管理中的一种突破和升华之境,是进一步发展的一种对瓶颈的突破,是展现学校自我美好最有效的一条途径,它带给外人的是一种倾慕,带给师生的是无比的自豪和进一步发展时潜能的激发,更是学校文化氛围形成的有效催化剂。我们各学校的大课间活动组织的丰富多彩,效果很好,希望能进一步做得更好。在弘扬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写字教学等方面各学校可以再做得深入些,形成自己的特色,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加强关工委工作推动学校发展doc
加强关工委工作,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扎兰屯市民族小学关工委工作先进事迹材料汇报
在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中,我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学习落实上级关工委有关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退休教师的优势作用,聘请校外法制辅导员,举办家长教子培训班。加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学习实践活动为主题,对照关工委文件精神,经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健全机构,明确职责
扎兰屯市民族小学在落实上级“关工委”有关文件精神工作中,注重此项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鄂悦钦同志为组长,负责关工委工作的副校长宫长芬同志为副组长,于静、王晓红主任,孟欣大队辅导员为成员的关工委领导小组。以德育处、政教处为主体,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为依托的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制定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职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定期检查、汇报、整改,实现了对此项工作抓严、抓实、抓好。
二、健全各项制度 学校关工委建立以下制度:
1、关工委制度。依据重大节日,传统节日,学校工作计划安排,每学期初制定关工委工作计划,期末进行工作总结。定期召开关工委成员会议,专题研讨,全面布置关心下一代工作。集中学xxx自治区、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文件,领导讲话,特别是党的十七大精神等。通过学习,关工委成员对上级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加深理解,更加明确了关心下一代的工作方向和目标,进一步理清了新形势下关心下一代工作思想。通过学习,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认识提高了一个新的境界,进一步增强了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学习制度。每月学校关工委成员,各班主任,进行一次政治学习。学习内容比较广泛,有上级文件精神,时事政治和各地各校关工委先进事迹。
3、汇报、总结、评比制度。关工委成员、各班主任教师,定期向学校汇报工作情况及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目的是查缺补漏,总结经验,鼓励先进,使关工委工作制度更加完善,推动此项工作制度更加协调稳步开展。
三、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组织完善
工作中,学校关工委协调好,与社会,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的教育网络,协助学校办好家长学校。我们的目标是家校沟通,共育学生,共建学校,我校聘请辖区派出所所长王野同志为法制副校长。组建学生家长联合会。聘请我校退休书记卢震华同志为校外辅导员,让退休老教师发挥其教育作用,促进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
四、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
一是以教育为中心,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利用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每年清明节,学校关工委组织全体学生手拿小白花,怀着无比尊敬的心情去烈士陵园扫墓。学校组织召开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会,请老红军扎兰屯市关工委副主任夏振宇同志向学生们讲述自己在战争年代的英雄事迹。用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使学生懂得了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要求学生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好好做人,报答前辈现身之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五一”节通过观看劳动模范的影片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教育。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采用形象直观的影片进行多循环,多强化等手段,向学生灌输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线的共产主义思想信念。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关工委提出要特别重视留守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把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当做校本教材,积极开展文明之星、礼仪之星、卫生之星评比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帮助,在活动中文明礼仪素质得到提高,改掉了原来一切不良习惯。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学习、活动、奖励,我校学生使用礼貌用语,文明待人,校园里充满了温馨。
二是继续发挥大自然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并带学生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学校关工委、大队部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与城乡手拉手哈拉苏中心校进行学生互帮互助活动,各自体验社会生活,同时也感受伟大祖国美丽壮观的景象,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三是继续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每学期邀请法制副校长为学生们多次上法制教育课,课上法制副校长根据我校学生的需要,利用录像、图片等易理解、易接受的方式讲解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学生知法、学法、懂法、用法的意识。特别是留守、困难学生,法制副校长要特地为他们“开小灶”,带出校门,实地了解,使他们懂得维护利益不受侵犯的重要性。
四是大力推进家庭教育的发展,认真办好家长学校。为了让每个学生的长处都得到发挥,我们与家长的联系是十分及时、十分密切的,密切的家访为我们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我们还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开设专题讲座,2011年4月26日学校关工委组织“家长开放日”,让学生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了解任课教师,了解自己的孩子,参与学校管理,解答家长提问,共同探讨家庭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由于与家长们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家长兴趣浓,深受他们欢迎。
五、关心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
2011年3月8日学校领导班子召开专题会议,解决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问题。校长鄂悦钦同志首先讲话,她说:“关心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领导和各班主任教师要特别关注。解决这些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困难。”3月10日学校组织召开了各班主任会议,制定工作方案,确定解决问题的途径。要求主管领导和班主任教师要定期对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摸清留守儿童底数,建立留守儿童跟踪档案,了解他们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并及时向学校主管领导汇报。主管领导协同工会组织着手解决这些学生的困难。在教师大会上鄂校长强调,所有任课教师都应知道在你所任班级课中,哪些学生是贫困和留守儿童。在教学重要重点关注。给他们“吃偏食”,“吃小锅”,“大手牵小手”,“爱心倾注”。采取一对一的辅导。确保每一名贫困和留守学生在学习上不掉队、不落后。这项工作作为师德考核和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
学校通过这样有效地工作措施,使这些贫困和留守学生得到关注、关心、关爱。使他们在学校得到更多的快乐,在家里得到幸福。这样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每学期初学校关工委组织全校教师开展“大手牵小手”互助活动。全校76名教职工,每人捐款最少100元,为本校留守、贫困学生捐款。此项活动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友谊,在教师情感的滋润下,有些学习困难、厌学的学生,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克服在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学习成绩稳步提升。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在学校、班级这个大家庭中快乐生活学习。
通过开展此项互助活动,在全校1316名学生中,受捐助的学生133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0.1%。
关工委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我校在这项工作中,扩大工作范围。辐射到手拉手哈拉苏中心校。2011年4月15日,在送课下乡的同时,学校关工委全体成员,专车前往哈拉苏中心校,赠送两校联谊牌匾。为他们送去现金3000元,学生用笔2000支,本2000个,图书500册,书包150个。帮助本校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1、每学期初组织教师学习法律知识。用法律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法律意识与法律素质,直接影响学校的法制教育效果。所以强化教师自觉学习法律法规。认真学习《宪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发罪法》等法律法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依法执教能力。
2、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法律意识。为了有机的渗透法制教育,任课教师在上课时,通过自做课件,图片演示,法律知识问答,自编课本剧,走进社区调查采访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学法、普法教育。真正把法制教育与学生日常教育,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法律走进课堂,让法律入耳、入心,起到实效,从而提高学生法律素质。2011年3月16日学校关工委组织学生观看《高墙内的忏悔》、《法律在我身边》等电视节目。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让学生自觉主动接受法律安全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远离网吧,远离毒品。
3、定期召开家长会。每学期中期召开家长会,倾听家长意见。组建学校,家长联合会。互相监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形成社会、学校、家长三位一体的育人制度。搞好三方面互动,A学校与家长互动。B学校与社会互动。C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有遵守法意识,有团结互助意识,有团结奉献意识,有探究发展意识。让学生在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快乐成长。
4、文化育人。加强德育文化工作,每天利用广播站,宣传师生好人好事,为他人树立学习的榜样。每月利用文化展览板、手抄报展览,展示师生文化艺术创新才能,对学生进行文化传统教育,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诵读活动。有“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弘扬国学奠基人—孔子文化精神。
每班利用手抄报进行国学画展,与经典同行。做君子少年。沐浴经典,快乐成长。展示了学生们艺术才能、人文精神和爱国精神。让每名学生懂得,每个人不仅有权利爱国,而且爱国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义务,是一种光荣。学校曾接受全盟各旗市教育界领导参观学习。
5、环境育人。在本学期里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重点是植树、种花。百棵大树进校园工作已完成。同时增设游乐场所和设施,更换文化专栏。达到一种自然、和谐、完美的艺术效果。起到了景中生情、情中养性,环境育人的目的。实现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的花园学校。
教学楼各楼层走廊有文明礼仪规范用语,字画中有催人奋进,激励教师爱岗敬业的佳句格言,启迪学生追求科学,探索浩瀚无垠的宇宙空间的航天画面。有古人、伟人成就展,代表祖国万里长城和祖国的版图。整体内容都能时刻与伟人、哲人、思想家、英雄人物进行灵魂的对话,达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境界。让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学习感悟这些人物得品质和精神
如今民族小学已成为全市中小学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典范,2009年、2010年分别被扎兰屯市委员会,扎兰屯市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优秀关工委。市教育局于洋局长带队,带领全市中小学校长到校参观学习。学校领导班子有个大胆的设想,明年加大投入,再“在环境育人”上大做文章,由原来的“绿化、香化、美化”的校园,修建成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花卉树木营造环境美、雕塑楼亭营造艺术美、名言警句营造心灵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情景式校园,力求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情操、优化学生气质、净化学生品质等方面都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真正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块石头都能育人,让每一片花木都能传情。将学校建成学生求知的学园、活动的乐园、生活的花园、成长的摇篮。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继续加强学习。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在实践中突破瓶颈。把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做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切切实实地为下一代的成长,多办事,办实事,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文明、健康的成长环境。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为学校可持续发展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扎兰屯市民族小学 2011年6月3日
加强关工委工作,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民族小学关工委工作先进事迹材料汇报
扎兰屯市民族小学 2011年6月3日
第五篇:总行领导谈发展
到今年11月18日,农发行成立15周年了。1994年9月,我从中央机关到农发行工作,先在总行人事教育部任主任,参与了农发行的组建工作。1997年6月,我进入总行领导班子,任农发行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配合“一把手”开展工作。农发行成立到现在,总共经历了四任领导班子,而我作为一名班子成员,亲历和见证了农发行15年来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农发行成立15周年这个特殊时刻,以这样一个特殊身份,回顾农发行风雨征程15个年头的日日夜夜,我感到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农发行组建、改革、发展过程中许多令人难忘的往事,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至今历历在目。
农发行是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是1994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对农业支持的大背景下成立的,是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产生的一个新生事物。农发行的机构组建工作大致经历了成立总行、省级分行和地(市)县(市)分支行三个阶段。一是总行的组建过程。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3〕91号)指出:“组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担国家粮棉油储备和农副产品合同收购、农业开发等业务中的政策性贷款,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及监督使用。”1994年4月19日,国务院发出《关于组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通知》(国发〔1994〕25号)。《通知》指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其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这标志着农发行正式进入了组建阶段。4月26日至29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在北京联合召开了组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工作会议。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罗干同志到会看望全体代表并作重要讲话。5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关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定”方案的批复》(银复〔1994〕176号),明确了农发行总行的主要职责、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6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同意成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组。同日,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向农发行划转农业政策性信贷资产2548.79亿元,同时等额划转了由开户企事业单位存款和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构成的负债,划转的资产与负债由中国农业银行代为接收。7月1日,中国农业银行全国各分支机构开始代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实行分账核算。7月30日,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公布了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划转人员的名单,一次性划转171人。8月4日,农发行总行召开第一次部(室)负责人会议。10月5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组召开第一次会议,研究了行长分工、会议制度、部室职责、机构编制以及人事任命等问题。10月19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1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发了《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11月16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机关召开第一次全体干部职工大会。11月18日,农发行在北京枫苑饭店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告总行正式成立。12月22日,农发行总行召开第一次行务会议,讨论修改了1995年工作安排。二是省级分行的组建过程。1994年8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发出《关于组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省级分行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1994〕208号),具体部署了农发行省级分行的组建工作。12月21日,农发行第一家省级分行——浙江省分行成立,标志着农发行省级分行组建工作正式拉开序幕。同月,宁夏、江苏、吉林、甘肃、江西、辽宁、广西分行相继成立;1995年1月,青海、贵州、河南、湖南、安徽、山西、四川、上海、湖北、云南、山东、海南分行相继成立;2月,黑龙江、天津、内蒙古、北京、福建分行相继成立;3月,陕西、广东、河北分行相继成立;4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行成立。至此,历时128天,农发行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全部成立,平均4天半就有一家省级分行成立。三是地(市)、县(市)分支行的组建过程。1995年3月22日至25日,农发行在北京召开了首次全国分行行长会议,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接见了会议代表。在会上,传达了国务院的决定,农发行机构不再延伸到省级分行以下,其业务由中国农业银行代理。1996年7月13日至14日,全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会上指出,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等各种机构分工协作的服务体系。1994年把农业银行的粮棉油收购政策性业务划分出来,成立农业发展银行,加强了资金管理,这项改革是正确的,但尚未达到预期目标。为了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国务院决定增设农业发展银行分支机构。1996年8月22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6〕33号),确定增设农发行的分支机构,加强农产品收购资金管理。《决定》指出,按照精 1 简、高效原则适当增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分支机构,基本实现业务自营。在农发行总行、省级分行设立营业部,在地(市)、县(市)设立分行、支行;地(市)、县(市)同在一地的,只设一个机构;业务量小的县(市)可不设分支机构,其业务由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代理。8月28日,国务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小组印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增设分支机构实施方案》(农金改〔1996〕3号),对分支机构的增设原则、职责、财产设备划转、业务交接等提出明确要求,并强调有条件的省可在当年秋收前增设到县。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关于设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支机构的批复》,同意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设立营业部1家,省级分行营业部29家,地(市)分行300家,地(市)分行营业部264家,县(市)支行1625家。另在不设机构的182个国务院确定的贫困县派驻信贷组。由此,农发行分支机构开始向省级分行以下延伸。9月22日,农发行第一家地市级分行——江苏省南通市分行成立。9月24日,农发行第一家县级支行——江苏省启东市支行成立。9月25日,农发行印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支机构组建实施意见》,对设立机构的范围、名称、职责、内设机构、人员配备、人员来源、调入人员条件和办法、财产形成、业务接收等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到1996年年末,农发行先后建立了总行营业部和29个省级分行的营业部,在275个地(市)、1263个县(市)组建了分支行,增设分支机构1805个,成立信贷组125个,从中国农业银行划入3.6万人,机构总数达到1836个,职工人数增加到38564人。经过这三个阶段的组建工作,农发行基本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总、省、地、县四个层级组织机构体系,业务经营方式也由委托代理转变为基本自营,这标志着农发行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从此,我国农村金融领域一支新的生力军初具规模,踏上了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支农的漫长征程。
建行15年来,为了在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办好农业政策性银行这个新生事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农发行始终坚持政策性银行的办行方向,始终以支持“三农”发展为己任,始终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共进步,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15年来,农发行的业务范围几经调整,如果把业务范围调整作为一个划分标志,农发行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建行初期的全方位支农阶段(1994年—1998年)。农发行大量承担了为粮棉油收购、调销、加工和国家主要农副产品储备提供信贷支持的任务,并为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等提供金融服务。这一时期,农发行的业务范围比较宽,员工的积极性、心气都比较高,干劲很大。广大员工克服机构初建、人手紧张、各方面条件较差的各种困难,以满腔的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信贷支农工作中,积极探索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发展途径,在支持粮棉油购销、支持国家扶贫攻坚和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为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收购资金封闭管理阶段(1998年—2004年)。1998年3月,为了适应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对农发行的业务范围进行了调整,将农业开发、扶贫等专项贷款以及粮棉企业加工和附营业务贷款划转到中国农业银行,根据“人随业务走”的原则,有部分员工也划入中国农业银行,农发行主要集中精力做好粮棉油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工作。广大员工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精神,认真负责,不辞辛劳,攻坚克难,切实按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有关要求,不断加强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监管,实现了收购资金封闭运行,解决了多年来困扰各级党政的“打白条”问题,保护了种粮农民的利益,为促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阶段后期,农发行业务范围单一,信贷业务逐渐萎缩。2001、2002、2003年底贷款余额分别为7432.38亿元、7366.28亿元、6901.9亿元,2002年底比年初下降了66.1亿元,2003年底比年初下降了464.38亿元。2003年前后,社会各界、全行上下要求农发行扩大业务范围、增强支农功能、加大支农力度的呼声都比较高。三是多方位、宽领域的支农阶段(2004年—至今)。2004年以来,农发行的业务范围得以拓展,逐步形成了以粮棉油收购贷款业务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农村中长期贷款业务为两翼,以中间业务为补充的“一体两翼”业务新格局,改革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员工精神振奋、情绪昂扬,切实按照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的要求,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在认真做好传统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业务,不断加大支农力度,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措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农发行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经过这三个发展阶段,农发行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规范到规范、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是近十几年来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光辉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15年里,无论形势如何发展变化,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方针政策,切实履行农业政策性 2 银行的职能,全心全意地为“三农”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始终贯穿于农发行改革发展的各个阶段,始终是农发行改革发展的主旋律。
15年的发展历程令人难忘,15年的发展成果令人振奋。在这15年里,农发行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路子,走出了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发展之路,改革发展取得了优异成绩。一是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无论是在热火朝天的全方位支农阶段,还是在埋头苦干的收购资金封闭管理阶段,农发行广大员工都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支持粮棉油收购等信贷支农工作中,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职能作用得到了应有的发挥。特别是在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以来的多方位、宽领域支农阶段,农发行在新一届总行党委的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切实强化支农功能,不断加大支农力度,在做好支持粮棉油购销储信贷业务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农业产业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了党和国家支农政策的落实,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职能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截至2008年底,农发行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2193亿元,比2004年底的7190亿元增加了5003亿元,增长近70%,年平均贷款增量达1251亿元。目前,农发行每年支持收购粮食的数量占商品量的60%左右,支持收购棉花的数量占当年总产量的50%以上。通过支持粮棉油收购,稳定了市场价格,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利益。同时,农发行全面开办了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农业小企业发展等贷款业务,为支持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特殊贡献。这类贷款规模不断增加,目前贷款余额已达2523亿元,占全行贷款余额的比率达19%。二是农业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在全方位支农阶段,农发行基本完成了全系统各级机构的组建工作,延伸了工作网络,扩充了员工队伍,为农业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创造了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在收购资金封闭管理阶段,农发行通过积极探索,建立了一整套国内外其他金融机构绝无仅有、具有中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特色、且行之有效的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制度办法,积累了办好粮棉油收购信贷业务的宝贵经验,为农业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巩固了业务基础。在多方位、宽领域的支农阶段,农发行按照打造现代银行的要求,出台改革举措,大力建章立制,全面推进内部综合改革,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在完善经营机制、内控机制、科技支撑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建立了现代银行的内部框架体系。农发行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分支机构动态管理机制初步建立。总行、省级分行内设机构不断调整优化,机构精简,效能提高。二级分行经营管理基础平台逐步强化。县级营业机构不断调整完善,布局更加优化,业务经营职能进一步强化。截至2008年底,农发行机构总数已达2151个。近几年,农发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融资渠道逐步拓宽,信贷资产质量显著改善,经营效益大幅攀升,实现了速度、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目前,农发行自筹资金比例进一步扩大,筹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全行资金自给率达76.4%。2008年底,农发行不良贷款率为3.8%。2008年实现经营利润204亿元,人均创利41万元。中间业务和国际业务发展态势良好,业务结构不断优化。同时,农发行提出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建设新农村的银行”的宣传语,为农业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展现了广阔的前景。三是农业政策性银行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建行初期,农发行省级分行领导班子配备不齐,副厅级以上干部只有49人,缺编90人。目前,30个省级分行的领导班子都已配备,副厅级以上干部有151人。省以下分支机构领导班子也不断得到充实加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各级行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治行理政水平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执行力明显增强。同时,员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农发行刚筹备时只有十几个人,通过不断接收、调入、引进、招聘等多种方式,目前全系统已经发展到近6万人。在人员不断增加的同时,员工队伍素质也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几年,农发行实施了人才强行战略,建立了专业人才库,开展了全方位、大规模、多层次的现代银行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员工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提高。2008年,农发行80%的员工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员工占总人数的42%。通过开展爱岗敬业教育,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至诚服务、有效发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核心理念深入人心,员工队伍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绩优”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四是农业政策性银行党的建设不断向前推进。15年来,农发行党组织从建行初期的总行党组到现在的总行党委,从原来的省及省以下机构党组织属地管理到现在的系统垂直管 3 理,从委托培训到成立总行党校,农发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建行以来,农发行党员人数和基层党组织数量不断增加,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活动更加经常化。各级行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向前推进。截至2008年底,农发行全系统党员有49294人,占员工总数的75.5%;基层党组织有3025个;总行党校成立以来共轮训党员干部2194人。特别是通过“三讲”、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活动,以及农发行系统集中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活动,农发行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团结带领广大员工实现农发行有效发展的同时,党员干部队伍的自身素质也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在各级行党组织的领导下,工会和共青团工作也逐步推进。各级行工会和共青团组织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方针,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和青年突击队作用,为构建和谐农发行作出了积极贡献。建行15年来取得的这些成绩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成立农发行的重大决策,以及对农发行各个发展阶段所作的战略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农发行卓有成效的信贷支农工作对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农发行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和自身实际的发展特色;农发行员工队伍是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是一支值得充分信赖的队伍。
诚然,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和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农发行15年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过各种困难,经历过不少曲折,今后的发展道路也不会总是平平坦坦、顺顺当当,肯定还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和严峻考验。但从农发行走过的15年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启示:只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坚持政策性银行的办行方向,忠实体现政府的支农意图,充分发挥各级行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紧紧团结和依靠广大员工,不断增强农发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发展道路上的任何困难,战胜各种挑战,取得更大成绩。实践终将证明,农发行的前途是光明的,农发行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掐指算来,我到农发行工作已15年了。这15年来,农发行给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在农发行这块绿色的土壤上,我豪情满怀地把后半生的人生理想和事业希望全都播种在这片广袤的田野中,精心耕耘、辛勤培育。在紧张和繁忙的工作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农发行火红的事业感召和陶冶着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员工,他们自强不息、奋发图强、思想活跃、业务精湛,忘我工作在服务“三农”的第一线。在农发行这个大熔炉里,摔打着、锤炼着、造就着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干部,一支胸怀大志、敢为人先、与时代争锋、与农发行同行的后备队伍正在茁壮成长。各级行领导和广大员工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也与大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与许多同志成了好朋友,我对农发行充满了感情、充满了希望。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深感责任重大,时刻牢记使命,切实履行职责,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尽心尽力地为农发行服务。当农发行各项工作比较顺利,不断取得进步的时候,我会感到由衷的高兴,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同时,不断激励自己要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好地履行职责,不辜负组织上和广大员工对我的期望;当农发行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会感到非常揪心,在深入调查研究、主动向总行党委提出工作建议的同时,也会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切实改进不足,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争取为扭转不利局面作贡献;当少数员工出现问题,受到党纪国法处理的时候,我会感到十分痛心,在为他们惋惜的同时,认真组织相关部门查找管理漏洞,完善制度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争取业务有效发展,干部不出问题。可以这样说,在这15年里,我为农发行所作的贡献是有限的,但我对农发行的感情是无限的!
我们总结过去,更要面向未来。当前,我国正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农村改革发展正在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也正在逐步深化。农发行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这为农发行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迫切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改革发展中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扩大内需特别是农村消费需求,促进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农业政策性银行在农村金融中更好地发挥骨干和支柱作用;把农发行建设成为建设新农村的银行和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迫切需要在深化外部配套改革、进一步明确定性定位定向、完善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所有这些,都对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 4 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一定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正确的办行方向,进一步坚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信心和决心,不断借鉴国内外优秀金融机构的有益经验,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紧密联系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的实际,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锐意的创新精神、更加执著的努力工作、更加坚实的前进步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谱写农发行改革发展更加壮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