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纪委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工作的思考[样例5]

时间:2019-05-14 02:0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企业纪委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工作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企业纪委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工作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企业纪委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工作的思考

关于企业纪委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工作的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党内监督,增强党内监督的实效性。贯彻这一要求,企业纪委要切实肩负起组织协调党内监督的责任,充分认识现状,把握规律,明确思路,实现企业党内监督工作的规范化。

企业纪委组织协调党内监督是《党章》赋予的基本职责。《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党内其它法律,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要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也明确规定,纪委要协助同级党委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工作,组织开展对党内监督工作的督促检查,对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情况进行监督。因此,企业纪委积极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工作既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维护党章、执行党章、遵守党章的神圣职责,否则,党的章程在党内就会失去约束力,从而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就会严重丧失,党的 1 组织就会处于一种无组织无纪律的自由主义状态,直接威胁着党的执政地位。

企业纪委组织协调党内监督是维护党内民主的重要保证。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组织原则。党章规定,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这是我们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所在。而维护党内民主必须加强党内监督,通过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保证党员行使包括监督权在内的各项民主权力,进一步贯彻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反对和防止个人和少数人专断,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的工作热情,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从而使党组织更具活力,更具战斗力,为实现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企业纪委组织协调党内监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党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企业纪委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好党 2 内监督工作,对党员干部偏离和歪曲以生产经营为中心的行为和现象开展监督,纠正不符合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做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贯彻以人为本的要求,对侵蚀党员民主权利,损害党员和职工利益的现象必须严格查处。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特别是对党员领导干部要严格教育,严格要求,确保他们正确地行使权力,防止掌握人、财、物权力的党员干部误入歧途。这是纪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和集中体现。

企业纪委组织协调党内监督也是确保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章规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因此,企业纪委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工作也是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任务。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面临着日益严峻复杂的竞争环境,加之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固有矛盾,一些党员干部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影响,在日常管理和经济活动中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对此,企业纪委必须肩负起自己的职责,通过积极开展党内民主监督,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大胆履行职责,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千方百计完成各项任务,为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还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政策以及有关法律,带头执行 3 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使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显然,企业纪委组织协调党内监督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但是,据了解,部分企业在党的组织生活中,监督工作很难到位,缺乏力度。主要有以下反映:一是思想认识模糊,监督主体错位。党内监督是党内组织制度的一种形式,是为了保证党组织的健康运行。许多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把实施党内监督视作履行职责的负担,提起监督工作总认为是纪委的事,按照规定,党内的监督权属于全体党员,属于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和党的各级委员会,纪委只是党内的专门监督机构,代理行使监督权,是党内监督工作的组织协调机关。二是监督意识不强,监督氛围不浓。由于企业是经济组织,上级和下级、党员和职工、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彼此之间开展相互监督的意识越来越淡,党员监督干部怕打击报复,干部监督党员怕丢失选票;群众监督领导怕利益受损,领导监督职工怕失去民意。因此,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中庸之道占有相当市场。三是监督组织不力,制度形同虚设。许多企业尽管从组织体系上看是健全的,党的委员会、总支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成员分工明确,设有专职或兼职书记,以及兼职的纪检委员,职责也是明确的,但往往只是有责任,而没有权力,工作起来多是遭人误解,4 且困难重重。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许多企业都相应地制订了具体的监督制度,但在落实的程度上参差不齐,有的制度执行的较好,有的制度执行的较差。同时,对各项监督制度的落实检查不够,对少数人逃避监督的行为追究不力,要求不严,致使部分党内监督制度流于形式,其强制力和约束力不强。四是监督效果较差,责任追究不严。近几年企业党组织为健全组织生活,努力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特别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实际出发,制订了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主的责任追究制度,以及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力求使党内监督的任务落到实处,但是,由于许多复杂的原因,监督效果不佳。有的党组织和党员不能带头接受党内监督,想办法、找理由逃避组织的管理和监督,甚至少数党员和党员干部对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阳奉阴违,嘴上说的一套,实际行动又是另外一套,使贯彻党内监督制度流于形式,个别人因此而违纪违规,受到处罚。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不力的党组织和负责人,以及相关领导执行党内监督制度不力的行为追究不严,是党内监督工作贯彻不力的关键所在。五监督难度较大,体制有待探讨。由于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和监督机构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长期生活、工作在一个单位,甚至终生,复杂的社会因素影响和错综的人际关系束缚,对企业纪 5 委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工作,产生了直接的制约。监督者和被监督者既有直接的利益关系,还有间接的情感关系,若是按照组织原则行事,监督者会被被监督者视作对立的一方,认为给自己找事和自己过不去,一旦产生矛盾必将影响终身,也会给监督者在心理上和思想上产生较大的压力和遗憾。这是目前企业纪委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工作中遇到的一个现实问题。因此,对企业纪委组织协调党内监督体制急需探讨和创新。

综上所述,切实加强企业纪委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工作,既是企业纪检工作履行职责,发挥专门监督职能的重大问题,更是巩固党的基层组织,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紧迫问题。因此,我们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高度,重视企业纪委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工作,改革和完善基层党内监督制度,强化基层党内监督制约机制,以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发挥党组织政治的核心作用。

第一,加强党性党纪教育,为企业纪委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奠定思想基础。党内监督制度能否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团结统一能否永远保持坚强有力,必须以加强思想教育作保证。一是加强党员党性教育。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这是共产党员的品质所在,加入了中 6 国共产党,就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二是加强党员的纪律教育。党章明确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它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参加党委、党组的民主生活会。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要经常教育党员严格执行党章,增强党的观念,高标准,严要求,做遵章守纪的模范。三是加强党员的组织原则教育。我们党的根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共产党员在党内都是人人平等,既要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积极参与党内事务活动,还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要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指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真理,纠正错误。四是加强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教育。人人都是监督者,但同时又是被监督者。监督是行使自己的权利,是为了维护党组织的团结统一,接受监督是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样也是带头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二者是一致的。五是开展经常性的警示教育。利用党内一些腐败分子的犯罪事实,教育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充分认识逃避监督,不受监督,以致走上犯罪道路的惨痛教训,促使每名党员都能够自觉接受监督,正确对待监督,从而正确行使权力,积极为党工作,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共产党员。

第二,健全各项监督制度,为企业纪委组织协调党内监督提供有力保障。健全、良好的制度,可以有效规范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可以有效地防止腐败现象发生。相反,制度不健全或制度制订得不好,则可能导致权力的滥用。因此,企业纪委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必须按照《实施纲要》的规定,切实抓好党内监督制度建设。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制订企业党组织内部监督工作制度,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赋予各级党委、纪委以及委员和党员在党内监督方面履行的职责,细化出企业党委、纪委以及委员和党员在企业党组织内部应负的监督责任,使其具有可行性和规范性。要健全企业党组织内部监督制度体系。企业党组织内部的监督制度体系在按《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规定执行同时,突出重点,着重强化述职述廉,重大问题报告,民主生活会,谈话和诚勉等等。要在制度建设上不断创新,大力推行党员干部廉政承诺制度,定期组织党员干部,结合工作性质和岗位特点,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进行廉政承诺,把他律和自律结合起来,增强党员干部的自我约束能力。要加强党内监督制度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和责任追究。从目前看,企业党内监督制度是比较健全的,但是在实践上落实的较差,效果上还不尽如人意,关键是对监督的落实情况检查不够,对不按制度执行的 8 情况缺乏严肃的责任追究。因此,企业党内监督制度建设要把制订修订作为基础,把狠抓落实作为根本,把检查追究当作关键,这样,才能推动监督工作制度化,经常化,提高监督工作质量和水平。

第三,突出党内监督重点,为企业纪委组织协调党内监督确立工作方向。企业是经济组织,其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员同企业的关系依靠劳动合同来规范,党员作为一名企业员工同各级管理人员的关系是从上到下一级聘用一级,从下到上是一级监督一级,但是聘用是权利,监督既是权利,而更多的只能是义务。因此,在企业党组织内部实施监督重点应该以党组织监督为主,狠抓从上到下的组织监督。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各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上的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党组织要通过狠抓党内监督制度的落实,督促党员干部积极履行职责,正确行使权力,既勤政又廉政,为广大党员和群众作出表率。在监督的内容上,除党内重大事务外,重点是党员干部在企业管理岗位上履行职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表现如何。检查党员干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中涉及到人员调配、工资奖金分配、产品销售、物资采购、资金使用、工程建设的行为是否在制度的规定范围,有无越权越规现象。检查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廉洁自律规定的情况,当前要把企业领导人员执行中 9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领导人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的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检查。在监督的形式上,采用党内事务公开,重要情况通报,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党内民主评议,民主测评,以及党内监督制度贯彻落实等等。总之,企业党内监督工作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提高质量,从而,不断推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迈上新台阶。

第四,健全监督工作机制,为企业纪委组织协调监督提供组织保障。按照党章以及党内有关制度的规定,企业党委要加强对党内监督工作的领导,把组织实施党内监督工作作为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列入年度工作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做到年初有部署,半年有检查,年终有总结。党委委员要各负其责,按照行政分工,重视抓好对所属部门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工作,确保党委对党内监督工作统一领导的落实。企业纪委作为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要积极主动地为党委领导党内监督当好参谋和助手,责无旁待地担当起组织协调职能。经常地分析、研究、检查党内监督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鉴于企业纪检监察人员履行监督职能中存在的心理障碍和现实困难,上级应该对其实行统一管理,加大交流力度,或者派出公务员到企业任职作为专职纪检监察员,在企业党委和纪委的领导下开展党内监督工作。加大问责力度,由上级党委和纪委对下级企业党委领导党内监督和 10 企业纪委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开展检查,问题较多的要及时处理,按照《构建警示训诫实施办法》的规定,给予戒勉谈话、戒勉督导和责令错误,促进企业党内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建立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组织党外群众参与党内监督工作,开展党外群众对党组织的工作和党员干部勤政廉政情况进行评议,接受群众监督。以构建统一领导,各负其责,党员群众参与,工作程序严密,制约规范有效的企业党内监督机制,不断地促进企业纪委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为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做出应有贡献。

二00九年九月十一日

作者单位:陕西风轮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11

第二篇:加强党内监督的思考

加强党内监督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党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的需要。《党内监督条例》是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要成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深化党的执政效率的历史性和必然性的产物。各级党的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充分认识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

一、目前党内监督还存在的几个问题

1、监督意识不强,良好的监督氛围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动监督意识淡化。一些党员对党内监督的未能认真履行监督职责,既漠不关心又缺乏信心而忽视监督或不愿监督。二是接受监督意识不强。有的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处理领导工作与接受监督的关系,将上级的监督看作对自己不信任,将同级的监督看作跟自己过不去,将下级的监督看作是吹毛求疵。三是好人主义盛行。一些党员干部怕监督会出乱子,会得罪人,影响团结,影响工作,甚至影响自己的前途,从而不敢监督。

2、监督渠道不畅,“监督难”的问题仍然存在。一是党内民主监督渠道不够通畅,有些党组织在民主生活中,流于形式,保持一团和气,党内批评难以开展,失去党内民主生活的应有之义;二是党员监督难到位,领导干部的政务活动公开化程度低,党员对他们的情况不甚了解,难以监督;三是监督措施不够健全,本位主义、特权思想作崇,对权力的监督约束不力,使监督的效果大打折扣。

3、监督制度不刚,监督尺度难于把握。《党内监督条例》实施后,相应配套的具体制度和措施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有的一些监督制度和规定比较原则、抽象,处理办法也不明确,使监督机关难于把握尺度。有些部门和单位的监督制度,纸上有,墙上有,嘴上有,但却缺乏实际落实,使制度成了装璜摆设和应付检查的东西。

4、监督权威不高,职能部门监督权力受制约。作为党内专门监督机构的各级纪委,受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但日常工作以及个人切身利益都由同级党委决定,实际上只有同级党委对党内监督机构具有真正的领导权,上级纪委的领导事实上变成了工作指导。这就导致监督主体拥有的权力和权威不足以制约被监督者,监督机构依附于同级党委及其领导成员并受其意志的制约和左右,必然受到很大局限,从而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加强党内监督的几点思考

1、强化党员干部的监督意识。一是强化广大党员主动参与监督意识。党内监督意识是搞好党内监督工作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它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党内监督是否坚强有力,关系到党内监督机制是否健全完善。党的性质决定了党内监督建立在自觉、主动的基础之上。因此,要加强党的性质教育、党员权利和义务教育,使广大党员充分认识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提高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思想,以对党高度负责的态度,履行监督权利,勇于善于对上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进行监督。二是强化党员领导干部主动接受监督意识。任何一级党组织,每个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既有监督他人的权利和责任,也必须接受他人的监督,党内不允许有不接受监督的特殊党员存在。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任何一种权力,如果不加以有效的监督和制约,都必然产生~,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严重的危害。要主动将自己置于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把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帮助,热情欢迎,真诚接受各方监督,确保正确行使党和人民所赋予的权力。三是强化监督地位人人平等的意识。监督被监督者没有从属关系或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党内称同志”就是对平等监督关系的最好解释。平等监督的关键在于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克服特权思想,自觉接受党组织和普通党员的监督,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监督意见,切实保护广大党员的监督权利,增强他们参与监督的主动性、自信心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监督环境。

2、完善党内监督的配套制度。加强党内监督的制度建设,是有效实现党内监督的一个根本性环节,也是规范监督行为,健全约束机制,实现党内监督制度化、法制化的基础性工作。《党内监督条例》颁布实施,给党内监督提供了一个法律依据。要实现高水准的有效的党内监督有赖于党内制度建设的加强,有赖于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充实和完善。完善党的监督制度应包括建立健全各项监督制度、确定行为规范,以及建立使监督制度得以实施的保障机制等方面。各级党组织要围绕贯彻实施《党内监督条例》,建立与各地实际相符合的监督配套制度,逐步实现党内监督工作的制度化、法律化。制定若干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以形成比较完备、互相配套、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党内监督法规体系。包括加强对任用干部、重大决策程序的监督办法,领导干部个人财产收入申报和个人生活重大事项报告的监督方式,保障党员和人民群众对各级干部的批评权的实施办法,以及对领导干部实行定期的考廉机制,对领导干部职务行为过程进行监督对重大事项决策实行监督,领导责任追究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实行干部离任审计和实行监督组织和个人分离的制度等,以进一步制约、规范领导干部的言行。

3、畅通党内监督的民主渠道。党内民主监督渠道是否畅通,是党内监督机制运作是否灵敏的重要标志,是保证党内监督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一是要加强党委班子的自身监督。班子内部监督渠道的畅通,取决于党内权力的分解,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和落实双重组织生活会的情况。要在班子成员中通过民主生活会等正常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行相互监察和监督,形成自我监督约束机制。二是要突出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党内监督条例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对“一把手”进行有力的监督。必须严格执行党委班子成员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领导干部应以普通党员的身份接受党支部和党员群众的监督。在完善各项监督制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领导机关活动的开放度和党员干部政务活动的透明度。“一把手”要树立只有“一票”的意识,集权而不专权,防止产生“一

第三篇:关于加强企业党内监督管理机制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企业党内监督管理机制建设的思考

内容摘要:为了加强企业党内监督,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企业纪委作为企业党内监督管理的专门组织,必须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规定,认真履行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工作的职责,积极开展对党内监督工作的督促检查,进一步增强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本文主要介绍了企业党内监督的现状及对策,以及加强企业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企业;党内监督;管理;机制

健全和完善反腐倡廉制度是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重要保证,党的先进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制度的先进性,以制度的先进性保障党的先进性。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切实加强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加强党内监督,党内中央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这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加大反腐倡廉和党内监督力度的决心。企业纪委作为企业党内监督的专门组织,必须按照《党内监督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工作的职责,积极开展对党内监督工作的督促检查,进一步增强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笔者就企业党内监督的现状及对策,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与分析。

一、党内监督在企业中的现状

(一)规章制度趋于健全,监督素质逐步提高。目前,企业建立健全或实行了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厂务公开、业务招待费和审计情况向职代会报告、民主评议中层及以上干部、述职述廉、戒勉谈话、物资采购及基建工程实行招投标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部分单位还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及考核办法,为上下级之间、组织和个人之间、专门机关与一般组织和个人之间的监督提供了依据。

(二)党员的监督意识和实行监督的能力有了一定提高。各级党组织加强了党内监督的宣传教育,使党员明确了监督权利和接受监督的义务,逐步养成了在民主与监督之下工作、生活的习惯。在这种氛围下,下级组织、普通党员大都能直抒己见,敢于向上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在党内民主生活会上开诚布公、敞开心扉、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三)重大决策集体研究,厂务公开规范正常。大部分企业做到“三重一大”问题坚持集体讨论,涉及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在领导班子作出决定前经过职代

1会或职工代表讨论,使各项决策阳光化、民主化。党组织的重要问题、重大决策、干部任免、重要事项安排,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避免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情况发生。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厂务公开,定期向职工公开重大事项,对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工资资金的分配情况和牵涉职工切身利益等方面的情况,给职工一个明白,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身心力。

(四)存在问题不容忽视,监督体系有待强化。尽管各级党组织在加强教育的同时,建章立制,健全和贯彻民主集中制,但仍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从不廉洁自律、不接受监督开始,逐步蜕变为政治上腐败变质,经济上贪得无厌,生活上腐化堕落,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从公司系统近年来企业中所发生的违法案件来看,除了这些违法违纪的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淡薄,不接受监督甚至抵触监督等自身原因外,上级党组织和党员对他们监督不力,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轻监、失监、虚监、弱监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人错误地认为监督是对领导的不信任,容易引起对方反感,不敢去监督。有些监督部门明知物资采购、工程建设避开或变相招投标,甚至暗箱操作,财务部门违反资金管理规定,因怕得罪人,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本该受到严格监督的得不到有效监督,最终推动监督。还有的集体领导、民主集中流于形式,个别领导干部独断专行,不尊重班子其他成员的意见,任意越权包揽。提拔使用干部听不进不同意见,对民意测评差、群众反映大的人,仍放在人、财、物等重要管理岗位上。民主生活会不敢开展批评,自我批评也变成自我摆功,互相批评变成了互相提希望,即使批评意见也是不痛不痒。对群众提的意见敷衍了事,使一些错误的东西披上了“集体研究决定”的合法外衣,构成了虚假监督。

二、党内监督存在薄弱环节的原因

(一)部分党员对监督认识上有误区。一是认为监督与已无关,把监督看成是组织上的事,是上级领导的事。二是不敢去监督。有畏惧心理,怕监督得罪领导,担心不被领导理解,在今后的考核奖惩、工作岗位变动等方面为难自己。三是认为监督没有用。认为自己是一个普通党员说了没人听,即使反映问题也没人查办,说了也白说,不如不说。四是无从监督。有些单位办事透明度差,厂务公开有死角、禁区,个别领导干部把身边的工作人员当成自己的“兄弟”,其目的就是不让这些人向外透露自己的所作所为,做事神秘化、隐蔽化,普通党员、职工群众无法知道内情、实情,对领导干部的公务活动和个人申报的事项一无所知。

(二)党内监督的核心缺乏有效制约。党内监督的核心问题是对党内权力的有效制约,防止权力腐化。目前,由于对企业党政“一把手”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监督难”的问题异常突出。一些企业的“一把手”由于长期受“厂长经理负责制”的影响,特权思想严重,在重大改革措施、重要干部任免、重大投资决策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的“三重一大”问题上容易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则故意回避上面的政策规定,特别在干部选拨任用上,不按规定执行,不按程序操作,并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有的在组织上搞权力关系化,任人唯亲,权权交易;从近几年查处的大量违纪违法案件来看,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不受监督的公仆容易蜕化为人民的罪人。加大对党内权力的制约力度,遏制腐败的蔓延迫在眉睫。

(三)党内监督的意识缺乏普遍提高。从上级的监督来看,有的上级领导对下属的了解考察,往往在材料堆里打转,在工作汇报中提练,看到的、听到的只是光彩的一面,导致干部考察“失真”,对其无法进行有效监督。有的上级领导以“用人不疑”为由,放松对下属的监督;有的认为监督得罪人,会给自己丢选票,影响自己仕途,事不关己,不闻不问;就自身的监督来说,有的企业负责人监督意识、民主意识淡漠。将上级的监督看作对自己不信任,将同级监督看作跟自己过不去,将下级的监督看着是吹毛求疵。甚至有的依杖特权,排斥、抵制监督。就监督主体而言,不少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存在着“揭露矛盾会损害班子形象”、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是“整人”、“当面批评影响团结”等模糊观念,因此。只要自身利益不受到损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监督意识明显减弱。还有的则是“寄人篱下”,与己利益攸关,为了自己的前途,只能放弃原则,事事依附,时时随从。

三、构筑防线 强化党内监督措施

(一)突出监督重点。党内监督条例把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作为监督的重点对象,这就抓住一党内监督实践中的难点和关键环节,反映了党内监督的实质要求。因此,监督要围绕权力行使的重要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领导班子成员相互了解、发现问题及时准确的优势,只要党内民主发扬得好,就能实施有效监督。一把手要善于引导和发挥班子成员开展监督职责的积极性,把违法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加强对权力行使重要部门和重要岗位人员的监督。对掌管人、财、物的重要部门和岗位的权力进行科学的细化和分解,建立健全责任制和一定的制约机制,做到职工关注的,就是监督工作要涉及的,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实行到哪里,真正解决监督缺位和监督流于形式的问题。三是加强对领导干部决策、执行环节权力运行的监督。

(二)构筑四道防线。一是构筑思想教育防线,增强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引导监督对象算好“六笔账”,即个人的政治账、荣誉账、经济账、家庭账、前途账、健康账,加强自律意识,自觉管事好自己。二是构筑民主建设防线,调动参与监督的积极性。民主是监督的基础,要落实党内监督,就必须发扬民主,畅通民主监督渠道,调动党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使大家都能监督,都敢监督。三是构筑制度约束防线,提高行使监督的操作性。加强党内监督,关键是要有一套规范可行的制度做保障,这些制度应从监督目的和效果出发,要结合实际不搞花架子,注重关口前移,便于操作。四是构筑制度执行防线,体现发行监督的严肃性。要让制度、规定从墙上、文件里、会议中走下来,加大执行制度的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督促改正、防微杜渐,对发行监督不到位的行为要严肃查处,造成影响和损失的要实施责任追究。

(三)创新监督方式。由于法律制度和监督制度需要不断完善,因此,在严格贯彻执行法律法规的同时,对其他已经建立的制度及其执行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和修正,围绕权力运行规律的特点,积极探索制定完善监督的措施、制度,努力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科学分解与合理配置党内的决策、执行、监督权力,使其相对独立行使,在利益上与监督对象相对分离。

(四)积极改革和探索强化监督的机制。完善民主集中制,真正做到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制约领导干部个人决定权。对需要批准事项最大限度地程序化、公开化,减少批准过程中的个人因素。不仅要重视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而且也不能忽视对其它成员的监督,建立和完善规范的权力动作机制和决策机制,“三重一大”问题必须经集体研究决定,凡不涉及到企业秘密和人事秘密的都应坚持阳光操作,减少和避免决策失误和腐败问题的发生。建立纪检监察部门向上级纪检监察部门报告情况制度,明确报告内容、时限及责任追究办法。在干部及人事管理上,将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对领导干部不仅对权力行使、工作职责实施监督,还要延伸到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实施有效监督,与家属、司机、身边工作人员建立正常联系的反馈制度,使监督工作全方位、全过程、无禁区、无死角。

四、进一步加强企业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思路

要深化企业党内监督制度建设,还应从建立完善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相互配套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入手。要完善廉政教育体系,从教育机制上构筑

“使其不想腐败”的防线;完善制度体系,在预防机制上构筑“使其不能腐败”的防线;完善监督体系,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构筑“使其不敢腐败”的防线。

(一)在教育机制的建设上,做好两个层面的工作。一个层面是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的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自觉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自觉抵制腐败思想的侵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另一个层面是加强对党员的党性教育和职工代表参政议政教育,使其提高监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解决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懂监督的问题。在反腐倡廉教育上,还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教育的方法和载体,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在制度体系的建设上,采取“三全”的办法。一是全面梳理现有监管制度:涉及企业“三重一大”的决策规则和程序是否完善;规范各级管理人员权力运作行为的制度是否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其相关制度是否配套。二是全面审视监管制度中权力点的确定及制约:监管制度中权力点确定得是否准确;对权力点的制约措施制定得是否严谨;对权力运行的制衡手段设置得是否科学。三是全面检查监管制度的培训与实施:制度起草部门是否组织了培训;制度涵盖的人员是否知晓;制度是否得到了有效运行。要形成一个立体的完整的制度网络,为实现对领导干部的全方位监督和监督到位并切实有效提供保证。使各级领导干部的用权行为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筑牢规范履权的制度防线。

(三)在监督机制建设上,要结合新形势、新特点,创新监督方法。要建立使制度有效实施的监督机制。在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上,要引入质量体系审核的方法,定期对各项制度的落实进行全面审核。对执行不到位的环节或制度不完善的地方,要通过开具不合格报告督促其整改,建立纠正和预防机制。要在党委的领导下,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实施监督,达到效果上整体推进的目的,真正建立起有效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

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们将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充分发挥党内监督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保证作用,为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第四篇:对深化企业党内监督的思考

对深化企业党内监督的思考

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深化企业党内监督。目前要着力解决“为什么要监督、监督什么、如何监督”等问题。

一、明确“为什么要进行监督”。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经济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消弱,一些党组织党内监督的质量不高。一些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少数党员干部不能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不能开展正常的党内生活,过分地强调个人对企业生产经营中人、财、物的决策权和支配权,权力运行缺乏透明度,不愿接受监督,致使监督环境差和监督渠道不畅。少数党员干部在监督乏力的情况下,逐步误入了以权谋私、违法乱纪、腐化堕落的歧途,成为企业的蛀虫和人民的罪人。只有加强党内监督,各级党组织才能充分发扬民主,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提高党组织依靠自身力量揭露矛盾、解决矛盾的能力,有效地促进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二、突出监督重点,增强监督的针对性。

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纪律情况的监督。党员领导干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只有讲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讲政治,才能善于从政治上和大局上考

虑决策问题;只有讲正气,才能克服消极腐朽思想的侵蚀;只有讲纪律,才能保证政令畅通。

加强对党风廉政制度规定落实情况的监督。目前,企业各级党政组织都制定了一系列廉政建设制度和规定,但有些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对此,应加强监督检查。重点要监督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

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在企业自主权扩大、经营领域不断拓宽,领导干部管理权相应增大的情况下,重点是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能否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在干部的提升调整、生产建设规划计划、大额度资金使用、涉外合同制定及施工队伍录用、重要工作和重大事项的决策部署等方面,是否按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办理,防止个人独断和少数人说了算。

加强领导干部个人生活行为的监督,防止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重点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能否遵守廉洁自律的制度规定,办理个人生活重大事项是否带有权力色彩,在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上,能否表现出高度的党性原则,做到廉洁自律。

三、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的有效性。

首先,要搞好党政机关内部监督。这是对领导干部最直接、最权威的监督。一是要健全和完善党内生活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加大集体领导和决策的力度。对领导干部个人的权力范围作出

明确界定,规范权力的运行程序。二是要在开好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前提下,坚持和完善领导班子内部的定期谈话制度。三是尊重班子成员的知情权,落实班子内部的民主权力。通过政务公开,实现班子成员之间经常性监督。四是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失察连带责任制,强化领导干部的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

其次要把纪检机关的职能监督和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整体监督效能。职工群众的民主监督具有广泛性,但缺乏权威性;纪检监察机关在监督上具有权威性,但广泛性不够。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相得益彰,形成较大的监督合力。

四、强化党内监督,提高企务公开水平

实行企务公开,既要重视对外公开,又要加强党内监督制约机制,使二者上下衔接,内外呼应,促使企业依法行企。对外企务公开,是企业通过向职工公开企务活动的有效管理方式,让职工了解、知情,使一些企务行为在职工的监督下进行。这种对企务活动的群众性监督,具有监督的广泛性、基础性和代表性,因此也具有实效性。近年来的实践说明,企务公开不仅能够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促进依法行企,廉洁高效,“给职工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而且对于发展企业民主管理,建立企业有效管理机制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企务公开发展还不平衡,有些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中仍存在不廉洁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内部监督管理不到位。而且由于内部监督管理不力,导致了企务公开不真实,直接影响了群众监督效

果。所以,要使企务公开置于有效的群众监督之下,必须在进行企务公开的同时,强化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因此,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对于落实企务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外部监督的指向主要是决策结果而不是决策过程,如果决策失误,必然使外部监督失去针对性而成为虚监。加强内部监督,有利于杜绝决策中权力不受制约的现象,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其次,从外部监督主体的情况看,由于某些企业部门领导多年来形成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作风,致使一些群众来部门办事时心存余悸,这种心态使他们关心的主要是能否把事办成,而不是监督,再加上人们对权力的依附心理,不可能去盯着办事人员挑毛病,因而,必然导致外部监督的弱化,影响企务公开的落实。

再次,决策能否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还取决于执行是否得力。在行政过程中,有些人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甚至搞权钱交易,这种现象不单是外部监督能够解决的,而主要应加大内部监管力度,保证权力正常运行。

总之,内容与形式统一,对外公开与内部监督制约配套,是企务公开有效性的前提。由于内部监督管理是直接规范决策者和执行者行政行为的,必须把它作为外部监督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只有切实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才能为企务公开提供条件和保证,收到促进依法行企的目的。

内部监督管理状况直接关系着企务公开的质量和效果,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仅可以解决公开的真实性、有效性问题,而且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一些部门之所以存在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主要是因为监督不力。其原因:一是某些领导干部私心杂念和不廉洁行为的存在,导致了他们害怕“阳光”,不敢公开。腐败作为一种政治行为,总是依附权力而存在,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很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某些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不高,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必然要搞“暗箱操作”逃避监督,他们不想也不敢实行公开。二是现行领导体制过分突出“一把手”的位置,导致“一把手”说了算,影响企务公开。有些领导干部民主意识淡薄,往往把“一把手负总责”看做是个人说了算,以长官意志自居,遇事随意拍板,办事主观臆断,我行我素,导致权力专断和滥用。公开是面对群众的,不相信群众,无视群众,怕群众监督,就根本谈不上公开。三是一些部门党风政风不正,好人主义盛行,直接干扰着企务公开。现在不敢批评、不愿批评的问题相当严重,一些人也实在是批评不得。因此,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搞好监督的锐利武器,没有批评的监督,是无力的无效的监督。批评作为他律手段是以被批评者自觉接受为前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愿意接受批评也就不愿意接受监督,当然也就难以自觉自愿地实行公开。四是改革体制、健全机制、完善制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企务公开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体制、机制和制度等深层次问题,给一些人钻空子、“打擦边球”以可乘之机,在企业管

理过程中,那种貌似合理实则违规的现象并不鲜见,不仅给监督带来一定难度,也使内部监督管理的内容失去了真实性,甚至成为假公开。

上述情况表明,提高企务公开的质量,必须强化内部监督和管理,保证权力的正常行使。在这些方面,还需要下很大功夫,任重而道远,决不能以为实行了一些企务公开措施,企业监督机制就建立和形成了。只有在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上不懈努力,企务公开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第五篇:对纪委加强反腐败组织协调作用的思考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增加了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内容。这是党的最高法规对纪委反腐败组织协调工作职能进行的权威性确认,是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有

力措施。但在工作实践中,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发挥得并不够充分,越到基层纪委该作用发挥越为有限,因此需进一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一、纪委在组织协调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组织协调的内容不明确。党章对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虽然予以了明确规定,但目前仍没有任何条例、规定、文件对组织协调的范围、内容、方式、程序进行规定,什么工作需纪委牵头组织,什么工作仅需纪委配合协调,比较难把握,往往是根据当地党政主要领导的指示或纪委自身的理解来实施,缺乏可操作的规范性做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组织协调的作用和效果。

2、纪委自身思想认识不到位。表现在:一是组织协调的主体意识不够强。纪委作为协助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工作部门,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起着主体地位的作用,但有的认为上面有党委的统一领导指挥,有党委政府的齐抓共管,纪委只需配合好工作而不需主动牵头主动协调,有时积极性、主动性不太高,造成工作上的“缺位”。二是认识上存在偏差。有的认为反腐败组织协调主要是对查办大要案的组织协调,对宣传教育、专项治理、执法监察、廉政检查、落实责任制等诸多方面工作协调的重要性认识还有差距。三是工作有畏难情绪。基层纪委工作人员少,精力有限,除了信访调查、案件查处等主要职能,还担负着执法监察、廉政文化宣传、干部廉洁自律教育、惩防体系建设等专项职能,工作中有时存在管人与管事相脱节,职责与权力不对称等问题,人员匹配与所担负的重任难相适应,造成“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导致基层纪委有畏难情绪。

3、部门协作不太得力。有的部门没有正确认识各自在党风廉政建设总体工作中所承担的职责,把开展和协助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视为帮纪委干事,少数部门工作配合比较被动,协作不太得力,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以反腐败案件协调为例,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之间联系沟通较少,尤其是对大案要案的查处情况较少互通信息,案件线索相互移送制度不健全,案件处理结果不反馈或反馈不及时等,都影响反腐败的总体效果。

4、党政主要领导过分依赖。有的党政主要领导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都推给纪委去做,由纪委大包大揽。有时涉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问题也明确要求纪检监察组织参加处理,过分相信与依赖纪委,认识上缺乏一定的高度,存在一定的误区。

二、对策思考

除去客观外在因素,纪委要发挥好新党章赋予的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职能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组织协调的主动性,切实做到“愿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方方面面,又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牵涉面广,工作量大,仅靠纪委一个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因此,在凝聚力量、形成合力过程中,纪检监察组织责无旁贷要担当起组织协调重要职能,自觉增强主体地位意识,强化组织协调的主动性、积极性,当仁不让当好主体,唱好主角。工作中要及时、主动向党委请示汇报,强化党委“统领”的作用,争取党委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要主动加强学习,提升专业素质,切实提高组织协调工作能力。对属于纪委职责范围内的问题,要积极主动牵头组织,敢于承担职责,不推诿、不缺位;对需要其他职能部门配合的工作,要主动督促有关部门履行职责,加强协调,做到牵头不过头,主动不越位。

2、完善组织协调的规范性,切实做到“会为”。纪委开展组织协调工作要依据有关的政策规定实施,严格操作,加强规范。

(1)要明确组织协调的内容。从工作实践来看,纪委组织协调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协助党委抓好反腐败工作的部署。根据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关于反腐败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定期分析本地反腐败斗争形势,向党委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建议和措施,协助党委抓好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分工、落实。二是组织协调反腐败三项基本工作。协调解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三项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在推进反腐败三项工作过程中,特别是查处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中,针对容易滋生腐败的环节和部位,有重点地进行体制机制制度改革,清本正源,加大源头治腐力度。三是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

检查考核;对反腐败协调小组研究的事项或作出的决定进行专项检查、全面督查和具体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反腐败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向党委综合反馈一定时期落实反腐败任务、措施、要求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四是协调指导下级纪检监察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帮助下级纪委协调解决反腐败斗争中的具体问题,对一些重要工作组织力量进行帮助指导,对

一些疑难案件主动派人参与,协助查处,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主动与所在地区、部门、单位取得联系,会商解决。

(2)要健全组织协调的制度、规定。建立健全协调小组议事规则,协调事项落实结果考核办法,成员单位履行组织协调职责情况专题报告制度,协同办案制度、联合检查制度、情况通报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相关制度。

(3)要完善组织协调的方式。主要以联席会议的形式开展组织协调,如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制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反腐败协调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等,并在贯彻执行协调小组议事规则、协同办案制度等各项组织协调制度、规定的过程中发挥和强化组织协调职能。

3、注重组织协调的全面性,切实做到“善为”。组织协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二是协调,组织是前提,协调是保证。纪委既要善于组织,又要善于协调,根据工作需要从宏观方面把握好组织协调的全面性,从微观方面注重组织协调的权威性,防止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提高组织协调的实际效果。

首先,对反腐倡廉整体工作纪委要组织有力。纪委要按照党章的规定站在全局的高度,从更高层次上谋划、部署和开展工作,要始终坚持党委“统领”,党政“共管”,纪委具体组织负责。要积极围绕当地经济建设中心,着眼本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紧贴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正确分析反腐败形势,针对全局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向党委提出建议,主动为党委政府谋划部署、建言献策,当好“参谋”;要努力将各方面、各部门的认识、行动统一到同级党委的部署上来,把反腐败工作“统起来、分下去、多督导、抓落实”,当好党委政府的有力“助手”;要在组织协调反腐败大要案的查处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当好反腐败“先锋”。

其次,对反腐败具体工作纪委要协调有方。要改变以往一些人将组织协调的内容仅仅理解为查办大案要案工作协调的错误认识,在廉政宣传、干部教育、纠风治乱、执法监察、专项治理、工作调研、信访调查等单项工作中都充分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借助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具体来讲要抓好以下工作的协调:一是加强反腐败案件查处工作协调。对查办腐败案件,特别是大案要案,纪委作为反腐败协调小组的牵头单位,要精心组织,协调各方。要注重上下协调,争取党委、政府对查案工作的支持。要注重左右协调,加强与检察、法院、公安、审计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加强线索移送管理,互通信息,共享资源,优势互补,促进案件顺利圆满查处。要注重内部协调,统一办案人员的思想,统一调度办案力量、调配办案工具,合理进行业务分工,做好后勤保障等工作。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协调。要协调好与组织、人事、宣传、文化、党校、新闻单位的工作关系,不断拓宽党风廉政教育形式、内容、阵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墙报、宣传栏、报刊等媒体,广泛借助各种力量加强干部廉洁教育,使党风廉政教育内容在荧屏、舞台、机关、家庭、学校、社会公共场所随时随地可见可闻,全面覆盖,在全社会形成大宣传、大教育的良好氛围,变纪委“独唱”为大家“合唱”。三是加强党员干部廉政监督工作协调。要加强与人大、政协、组织、新闻媒体等部门的协调,延伸监督点线,扩大监督范围,对干部“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进行监督,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促进干部自律清廉。四是加强纠风治乱和执法监察工作协调。对一些政策性、专业性强的工作,纪委要协调好与政府各职能部门间的工作关系,由部门唱主角,纪委加强协调,平等协商,督促各职能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去开展工作,职能部门之间的事由纪委来联系协调,纪委不能越俎代庖干预部门的业务,不能事必躬亲去代行部门的职责,做到既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又相互支持、积极配合,既要发挥纪委在反腐败斗争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又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使各项监督检查工作更专业、规范、有效进行。

五要加强选人用人工作协调。要协调好与党委、组织、人事部门与拟选用干部所在单位和上级部门的关系,搞好廉政鉴定,协助把好干部使用关。严格区分违纪与工作失误的关系,对被错告、诬告的同志澄清是非,消除不良影响;对因坚持原则、改革创新而得罪人的干部加以保护、支持;防止举报人受打击报复;积极向组织人事部门推荐廉政典型,保护廉政干部的积极性。

各级纪委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组织协调职能已经新党章进行权威确认,这是新形势下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项有力措施,目前关键是要在实践工作中充分运用,狠抓落实。我们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要增强组织协调反腐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用好、用足、用活组织协调职能,进一步提高组织协调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定信心,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持续有效开展。

下载关于企业纪委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工作的思考[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企业纪委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工作的思考[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的思考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8 最近,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这个《条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加强反腐败组织协调工作的思考

    加强反腐败组织协调工作的思考 反腐败斗争涉及面广,任务重,工作难度大。随着治本力度不断加大,反腐败斗争的许多举措与各部门的业务工作和体制、机制、制度直接相关,涉及执法、......

    党内监督材料

    党内监督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奈曼旗纪委监察局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作用,实现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是党的先进性和发挥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保......

    关于加强党内监督的思考与对策

    加强党内监督,是源头治腐的根本性措施,是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课题。正确认识当前党内监督的现状,深入分析存在......

    关于加强党内监督的思考与对策

    关于加强党内监督的思考与对策加强党内监督,是源头治腐的根本性措施,是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课题。正确认识当......

    加强党内监督的思考(共5篇)

    加强党内监督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党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的需要。《党内监督条例》是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要成果......

    如何提高党内监督质量的思考

    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这一科学论断,深刻阐明了强化监督在反对和防止腐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当前党内监督还存在着党委监督不够严谨......

    新形势下加强学校党内监督的思考

    党内监督是中国共产党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一项重要制度。加强学校党内监督,既是党建工作的重点,又是党建工作的难点。学校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公益性组织,有很多自身的特点,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