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秀美术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想象”的思考与实践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许多教师也都在小学美术课中进行着想象教学的实践。然而,由于观念的偏差、研究的匮乏,多数“想象”只求形式,不重内化,声势浩荡的“想象”还只是游走在美术课的边缘,并没有真正有效地融入美术教学,这无疑会导致美术课的浮夸和低效。因此,我们有必要反思新课程背景下一路走来的“想象”,努力把它融入到小学美术有效学习的主干线上来。
一“、无效想象”,游走在美术课的边缘
(一)游离教材要求的“空泛想象”教师是课程有效实施的积极主体,但是,如果脱离了教材规范,随意制订教学目标实施想象教学,那么,美术课中的想象训练就会呈无序状态。让学生想象,这一点无疑是准确的。但毕竟,美术教学不同于口语训练课,它的隐性、即时和生成,都是为促进更有效的美术学习。
(二)忽视教材内涵的“形式想象”有些教师美其名曰是实施想象教学,实质是为了“想象”而“想象”,纯属形式主义。
(三)超越教材意义的“冗余想象”有些教师喜欢把自己对教材的通透解读全盘传递给学生,信息的扩张、情绪的渲染、思想的填充,一定程度上,这种凌驾于学生接受水平之上的想象,就成了课堂教学华丽的装饰,那“想象”的意义也就消解殆尽。这样的教学环节已经超越了教学赋予的意义,而成了小学生在美术课中的精神负载。
二、探寻美术课中“有效想象”的路径综合当前美术课中“想象”训练的偏差现象,我们有必要对美术课中的“有效想象”的“适时、适度、适量、适情”进行思考与实践,追求“想象”训练与美术教学相融无痕的境界。
(一)巧用“感官”,激发想象力孩子的想象是敏感而丰富的,稍纵即逝,所以光会“想”还不够,更要善于表现“想”。如何表现?也就是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系统。1.用“眼”观察,收集灵感引导学生学会用“三只眼”看世界。第一只眼睛去看美术类书籍,从书中吸取美术营养;第二只眼睛看自然,以自然为师;第三只眼睛观察社会,到社会中寻找画材,产生灵感,积累美术素材,丰富想象力。2.用“耳”听闻,引发联想听音作画是美术课常用的教学方法。作画时,播放适宜的音乐可以调动学生的听觉,引发联想,启动想象的翅膀,将音转化成形,创作出精美超水平的作品。3.用“手”触摸,触发想象让孩子用手触摸各种各样的物体,边摸边想象,刺激孩子的触觉系统,然后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联系“实际”,追寻最佳点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验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追寻想象训练的最佳点。1.水杯的联想老师出示一个圆形,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在印有圆形的纸上画出各种事物,比赛谁画得变化图形最多。然后出示范例“水杯”,请学生自主研究:水杯变成了什么?加了哪些关键图形?还可以变成什么?再让学生小组探讨:图形联想中添加的图形数量宜少而精,还是多多亦善?2.形的联想师出示一个三角形,你能把它想象成一幅什么画呢?小孩子的头、钟表、机器人、屋顶„„还能画出什么呢?这种独特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正是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好动心,充分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了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胆识。3.线的联想师出示几组波浪线,请小朋友认真琢磨一下,这几组线条像什么?我们加上几笔能画出什么来?在请小朋友联想后得出:连绵起伏的群山、舞动的绸带、煮熟的方便面、卷发、大海、涨潮、画中房子的瓦、风吹麦浪、网花、跳动着的音符、大海的波涛、飞舞的丝带、蠕动的蚯蚓„„可以说,丰富的“想象”得益于厚积的“生活”。4“.风”的联想通过“大风吹来时,会出现什么情景?”问题,留有足够时间让学生思考,随意联想,然后才将各自的想法画下来。作画时,老师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变形、夸张、抽象组合等方法,让学生自由地去造型、去表现。这时,就会展现出多种多样风吹的情境。可见,学生的智慧在这样的观察和想象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细作“尾声”,延续想象力下课了,曲终人散,但是师生对教材中情趣境界的跨越时空的眷恋和追求,则如余音绕梁这样的课堂“尾声”,无疑是每位美术教师想追寻的。细作“尾声”,不仅能增添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能为孩子们开启想象的大门,引导他们发现美、创造美。课的结尾,需要教师找准课内外的契合点以教材延续生活,给他们大一些的绘画纸,去掉束缚想象思维的边边框框,鼓励学生异想天开用笔大胆豪放,让他们毫无顾忌地涂抹出自己的世界。因为,课外世界是美术课“有效想象”的灵魂支柱。纵观美术课中“有效想象”的路径,笔者认为,只要学会因树为屋,在立足教材、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纵横开掘孩子的想象力,呵护孩子的想象种子,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久而久之,学生受益就会很大,小学美术教学就会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想象佳境,“想象”就会走向“如雨入水,相融无痕”的境界,学生和教师的美术生命也会因此而润泽丰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要让学生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就是要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个性。结合教改纲要,讨论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个性培养;素质教育
近几年,学校不断加强对美育的重视,美术教育的发展态势日趋良好。但在发展中,一些问题也显露了出来,尤以美术教育观念为问题之根本。旧的美术教育观念一般走两个极端:一种是一味追求升学率,只重视文化课教育而忽视美术教育;一种是片面追求美术专业技术的培养,只重视美术教育而忽略文化课教育。这两种美术教育观依然存在于我国的大多数学校。21世纪是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社会需要全面发展、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因此,我们需要转变教育观念,着力发展素质教育。小学美术教育是孩子认识和学习美术的起点,我们应该认识到,美术教育,尤其是启蒙性质的美术教育,它的目标并不是为了培养画家或专业美术从业者,而是面对所有学生的普及性的美育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个性思维和审美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小学的美术教育又有不同于中学美术教育之处,在中学阶段,美术教育开始传授学生绘画技法,向学生介绍美术史论知识,让学生对于绘画、雕塑等各类美术形式有更加深入和综合的了解,是一种常识教育。但小学美术教育是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起点,它的任务是启发孩子们对美术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趣味,开发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在这些任务完成的同时,去发现那些表现出美术天分的孩子。
一、化被动为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写到“: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重要的中介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方式(如深层次、浅层次等);学习方式是决定学习质量的重要的一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对学习的最终成果起决定性作用。如:有的孩子在开始学习时并不善于绘画,但他既不找教师指导,也不向同学请教,而是找同学代替他画。再如:有的学生学习画水粉画的时候,不去自己探索如何调配颜料,而是直接用别人调好的,当问及他为什么不自己试试时,学生会说“:自己不太会调,又怕比别人慢,就直接用别人调好的来画了。”
二、兴趣产生创造力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教师无一例外地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全心全意投入到美术的学习当中去,但在实际教学里,多数学生对自己的美术天分并不很有信心,他们把美术学习当作是可有可无的。为此,教师们要尽量把美术课变成学生想学的、爱学的科目,或者说,把学习美术变为学生的内在学习行为。这就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实现。学美术本就应是一件快乐的事,要让学生喜欢学美术,就要让他们在学美术时体会快乐,不把学美术当成一种负担。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当学生对美术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学生自然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在小学生的眼里,看到的所有事物都像出在童话王国里一样,一切都充满了神奇并且富有梦幻色彩。所以他们创造出来的作品也经常充满着大胆的想象与个性的表现。但是作为成人的我们,被技法和风格所束缚,常常不能理解学生的画作,这时就要求教师走进学生内心,站在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世界。肯定和鼓励是创造力充分发挥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创作中只要有创新,教师就应给予鼓励,以加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张扬学生的个性天赋在小学美术的学习中,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掌握程度,一定会受学生自身特点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之外,更应该注意的是学生审美个性的发展。当今的美术教育应该是多元的,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去观察,去体验生活,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能力。小学的美术学习重在接受美学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掌握技法。在教学完成后,学生如果具有了独立思考、个性表达的能力,就标志着美术教学的成功。我们要认识到,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教育的对象并不一定要成为美术专业从业者,所以我们对学生不应实施专业的美术教育,而是要传授给学生创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为学生全面健康地成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游戏”设计
【摘要】在谈及儿童美术教育时,一位台湾学者曾经感慨地说:“美术教育是一把双面的刀刃。教得多了,儿童极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难以挣脱,有幸挣脱,亦已身受伤害;教得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的结果,却常见儿童为技巧不足的挫折感所苦,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在我的实际教学工作中,这样的情况层出不穷;而如何使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且学得好、学得欢?如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有益、有用的知识与技能?也成为了一直困扰我并成为我需要探讨的问题。【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游戏”设计 《美术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很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力求使教材的基础性、科学性、开发性、趣味性得到有机的结合。于是我尝试着让各种游戏活动走进了美术课堂。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游戏”是一个将课堂教学气氛轻松化、教学趣味化,从而实现美术教育目标的可行方法,它更是拉近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重要途径。
一、教学中游戏种类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情和教学环节的需要,设计了以下几种游戏:
(一)激发学生兴趣的诱导性游戏。这种游戏一般设计在教学的开始环节,它是整节课的导入、基础,是学生开始学习新课的线索。同时,在导入时插入游戏环节,这样可以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使学生集中精神的目的,为进入课程的下一环节作铺垫。表现案例:上教版美术教材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二课《水迹象什么》,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游戏,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工具在纸上任意地泼洒水,从而形成水迹,可以任意的摇动、抖动手中的纸,为水迹造型。在我宣布要玩游戏时,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住,安静地等待着游戏的开始,可以看出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经过不断尝试,学生掌握了水迹形成的方法,有一部分小朋友完成的作品经过了有意识的加工效果很好,为下一环节的想象做好了铺垫。同时,这种直观的活动使得学生可以一边玩一边通过实验直接感受到水迹形成的乐趣,远远超过了听老师枯燥的讲解。
(二)引发学生思维的探究性游戏。这种游戏是新课讲授重点,它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基础,通过这种游戏,学生能从无意识的“玩”到有意识的“玩”,就是通过游戏发现了有趣的事情,启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表现案例一:在上教版美术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第十二课《摇啊摇》一课中,我结合语文课中填空题的形式,设计了一个添字游戏“半圆形象___,添加___变成___”,先由教师做示范,孩子们开始觉得很好玩,纷纷摹仿,后来学生自己就能创造出几种不同的形象,然后将自己想象的形象涂画在自己手中的半圆形上,使其变化出独特的形象,这是老师怎么讲解怎么示范也达不到的效果。表现案例二:在上教版美术教材二年级《塑个可爱小动物》一课时,我运用游戏的方式解决了“寻找动物特征”这一环节。运用动物的特征来进行猜谜游戏,例如:在课上,我的示范谜语是“他有一双像扇子一样的大耳朵,长长的大鼻子,粗壮的大腿和胖胖的身体,你们说它是谁呢?”学生一致回答“大象”;我充分运用了大象最明显同时也是学生最了解的特征来进行猜谜,在进行这样的游戏时,学生不但找到了动物的特征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一举多得。
(三)诱导学生积极表现的评价游戏。表现案例一:在进行上教版美术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喜清蛋糕》、《开开心心玩花灯》以及《我也会剪小窗花》这些课的教学时,当同学们做完各种作品时,我们模拟了一个买卖交易的现场,一部分同学叫卖,一部分同学当顾客买东西。在买卖的过程中,用语言交流,使自评互评在游戏中有趣地进行,远远超过了只是老师批改作业的范围,学生创作热情高,把自己融入现实生活,让美术教学与热爱生活紧密结合,让评价在交流中展开,使学生感受到美术的实用与魅力。表现案例二:我在教上教版美术教材一年级第二学期《美化人行道》一课时,让学生把画好的图案摆在教室的空地上,教师领着同学们走走由自己作品美化的人行道,把手中的小红星贴在自己喜欢的图案上,并讲讲自己喜欢的理由,这种体验超过老师批改作业时给的五角星,学生也更喜欢,而且在交流中,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课堂教学中游戏设计反思在教学中运用游戏时有利于加强教学实效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面我就游戏教学中的注意问题进项说明。不论是哪一种美术游戏,都是为教学活动而服务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达到学习目的。因此,设计游戏时也应该注意:
(一)每次游戏都要精心设计,潜心思索,不能游离于教材与目标之外,不能让学生只在“玩”,而忽略了“学”。
(二)游戏中组织教学非常重要,既要有纪律的约束,又要不失游戏的乐趣,所以学生的“收”、“放”要自如,可以想一些办法,如:游戏活动时,选好小组长协作管理,特别是室外游戏,安全也应放在首位。
(三)美术教学不同于音乐,所以要有静,也要有动,动后也能静,有序地进行游戏,才能顺利地推进教学环节。不论是哪一种美术游戏,都是为教学活动而服务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达到学习目的。因此,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游戏教学占的比重不宜太重,它的运用是丰富教学的一种途径,但不能牵强附会,必须明确美术教学的目的,有目的地进行游戏。不能让学生只“玩”,而忽略了“学”。游戏中组织教学非常重要,既要有纪律的约束,又要不失游戏的乐趣,所以学生的“收”、“放”要自如,作为教师要做好总体的安排与协调。可以想一些办法,如:游戏活动时,选好小组长协作管理,特别是室外游戏,安全也应放在首位。
综上所述,美术课中游戏教学的恰当运用将会丰富课堂美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成为一种学习动力,更全面的发挥美育作用,让学生在美术游戏中体验到真、善、美。长与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思考
美术欣赏教学就是将受教育者带入美术这一特殊视觉领域,使他们在大量接受古今中外绘画作品的基础上,特别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训练对视觉艺术语言的领悟能力、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力,进而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理想。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思考。
一、美术欣赏课教学的重要作用首先,通过美术欣赏课教学可以陶冶人的情感。德育和智育过程是知识体系和道德规范的个体内化过程。在德育和智育过程中,个体所发展的主要是理性,而理性与情感对个体而言是同等重要的。作为美育重要途径的美术欣赏课教学,通过美术欣赏课教学可以陶冶人的情感,发展人的感性。其次,通过美术欣赏课教学可以发展人的主体性。美术教育通过形象的、直观的、感性的方式,使个体获得审美的愉悦。审美活动不是强制的,人在美术欣赏课中可以自由地去感受美。审美需要主体能动地参与其中,而不需要外力的强迫。无论是欣赏还是创作,个体都需要具有主体意识,这样,审美活动才可以进行。最后,通过美术欣赏课教学可以培养人的个性。人是感性存在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理性以抽象为特征,强调普遍性、确定性,而个体在审美过程中,可以尽可能地获得并展示自己丰富的独特感受。这种感受不追求同一和确定,恰恰相反,其价值正在于这种独特性。如果说德育和智育主要发展了人的德行和心智等方面的个性,那么美育则发展了人的审美等方面的个性。
二、采取积极措施,上好美术欣赏课
1、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永远是正确的代名词,许多学生在思考问题前首先是考虑老师是什么观点,在提问前老师有什么潜台词,在评论学生发言对老师是否流露出倾向性,这些都会成为学生选择自己思路时依据,要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老师一定要走下“神圣的讲台”,要让学生明白,老师在问题的讨论中,也只是个观点,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交流,真诚相待。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学生独创思维的引导者;是学生在探究中指导者;论点争论时的组织者;学生独创观点的总结者。对不同的观点,教师当然不能以高深的学问来压学生,而应该以学生学过的知识解释问题,这样就容易使课堂气氛活跃。
2、注意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兴趣点,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点、难点,也就是要确立课堂教学目标,注重落脚点,避免师生教与学的盲目性,并能使师生及时调控教学的方法和过程。因此,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切合实际。确立目标方式多种多样,可教师口述,可用小黑板、投影展示,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也可在课堂教学的总结中点明等等。一堂课只要解决
一、两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就可以了,涉及面不能广,要集中,便于学生把握,使学生学有所获。教材中有大量的美术作品(作者)是学生以前在一些读物中或课外活动中见过,为大家所熟知,现从审美角度来分析、欣赏这些作品或了解这些作者时,我们可以作为兴趣点的问题来讨论、分析。这样,课堂气氛会很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会更高,更便于触类旁通地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愉快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兴趣点问题,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认真完成教学任务。
3、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投身于作品的情境中,开启爱美之心。美术欣赏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没有升学考试压力,学生学习全凭兴趣,而大多数学生对美术知之甚少,因此,这种兴趣主要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去引导,去激发,去培养,引导、激发学生进入一个欣赏者的角色,培养学生具有欣赏美的能力。如果教师一人从头讲到尾,一种灌输的注入式教学,是无趣味可言的,是不可取的。所谓欣赏,应该激发起观者的情感,投身于作品的情境中,是具有审美愉悦的。这就要求教师除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外,还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美、欣赏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4、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主要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运用立体的、动态的、连续的、全面的表示方法反映美术教学过程,多媒体教育已越发显得重要。它通过利用现代媒体的形、声、色并茂,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富于变化的优越性,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我尝试着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有趣的课堂教学中来。在制作课件时,我让它分段显示,再进行全卷的浏览,这么一来,学生们对这幅画的每个细节都了解的很清楚。所以,从实践中走来,我认为现代化多媒体在美术欣赏课中的运用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总之,作为高中美术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目的、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取得最佳教学效果。高中美术设计模块教学培养学生创意思维 摘要:本文通过游戏、学习和思维创造三个环节,来论述高中美术设计模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
关键词:高中;美术设计;创意思维
美术属于艺术教育,真正的艺术教育是非功利的,因此好的艺术教育也应该远离功利才能真正到达人的心灵。高中是青少年的基础教育阶段,高中美术应该成为学生人文基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记得曾经有人说过:艺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新课改形势下,高中美术课程比课改前增多了,不但有美术鉴赏的理论课程,还有美术激发训练课程,一共有3个必修学分,9个模块的选修课程。然而,美术课程作为艺术课程的一部分,没有必修课程模块,只有必修学分。学生只要在九个选修模块中选修3个模块的内容并达到规定的课时量,学习成绩合格者就可以拿到3个学分。因此,如何开展模块的教学,如何把模块教学转化成为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能动力?第一环节游戏游戏是人类一种古老的活动,它所具有的自由、愉悦、兴趣、创造、表演的特性,使其拥有了自由驰骋,自主创新的自由精神;平等参与,双相交流的对话精神;敢于标新,善于立异的创造精神;展现个性,提升情感的人格精神。在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新颖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都是与其他教学科目不同的,同时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贴近与广泛联系也会大大地吸引学生。弗洛伊德就强调游戏的快感功能,指出游戏对人生的积极意义。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尹少淳就指出:“美术活动并不像音乐那样具有游戏性,但是新课改之后的美术课程,不纯粹是语言的鉴赏课了,已经注入了能够使学生去参与体验的情境模块。现代艺术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学生要亲身参与体会带有游戏性的教学过程”。轻松的学习氛围,愉快的学习心情,有趣的学习方式,自由发挥的空间,加上我们老师的细心和正确引导,会让学生的潜力得到无限发挥。第二环节学习通过“设计模块”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3.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4.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因此,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第三环节思维创造1.设计教学的基本目标。表面上看我们在学习设计,实际上在培养学生对人的关怀。设计关系到造物的活动,而造物活动的目的是为人类生活的方便、舒适,因此,造物活动最基本的指向是人,造物活动只有体现出对人的关怀才能彰显其价值。同时,造物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攸关人的生存和发展,通过设计,我们也能帮助学生体验和认知人类的基本行为。
2.获得高品质的行为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行为的效率和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行为主体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表面上看,是一种外在的行为,但与行为者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设计学习,会促进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得到提升。
3.帮助学生学会从功能的角度思考问题。造物活动往往与功能联系在一起,功能则包含则实用、审美等方面。要完成一次造物活动,首先需要明确其功能目的,然后根据功能目的选择材料、形态、结构。因此,经常性地进行设计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的目的性,降低盲目性,形成从功能思考造物活动乃至其他活动的习惯。
4.学会创意,追求卓越和新颖。在人类的所有的品质中,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是最为宝贵的,因为创意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我们个人生活的源泉。设计活动集中体现了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设计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对自己对创造性的追求,可以引导学生摆脱平庸,追求卓越,摆脱俗套,追求新颖。艺术设计是处于艺术与科学的边缘学科,科学技术是设计成功的保证。艺术设计中的室内设计是四围时空造型设计,以视觉、触觉、听觉、嗅觉、温度感觉传达为综合感觉的特征,以对空间整体形象的氛围体现进行创作。
因此,室内设计成为人体感官全方位综合接受美感的设计项目。此阶段是思维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归纳,以收敛、逻辑思维为主。
一九九四年7月国家教委下发了在普通高中开设“艺术欣赏”必修课的通知,这是我国美术教育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填补了长期以来我国高中不开艺术课的空白。在高中开设美术课,是为有机地衔接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主要的任务是为激活广大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鲜明独立的创造个性,以促进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格和品质。自99年接手高中美术欣赏课以来已有八个春秋,不管是自己上课,还是听其他老师上美术欣赏课,感受颇多,在此谈谈个人看法。一. 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泛泛,怎么办?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大多数学生不喜欢美术欣赏课,部分学生上课时总是争分夺秒地做数学、物理、化学作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难度,上课时经常出现没有学生回应的尴尬场面,对此,我们该怎么办?
(故事1)上高二美术欣赏《中国古代建筑》时,欣赏中国古代建筑,我提问“为什么说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那么漂亮?”大部分学生没有反应,一位在做其他科作业的学生头也不抬说:“因为它够农村!”当时,我非常生气,想不到学生对于中国古建筑的评价是这样的不堪,毫不犹豫就否定了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的中国古代建筑。可见她根本对我国璀璨的古代建筑文化完全不理解。不甘心放过这样无知的学生,更不愿意让学生看到我因此生气,尽管他们已经猜到我生气啦。迅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微笑地说:“是吗,你们也这样认为?许多外国朋友在见到我国的古建筑都赞叹不已,认为中国古代建筑是一幅美丽的色彩画,你们有认真去欣赏过吗?”许多等着看我发火的 学生就这样被带到一幅幅“美丽的色彩画”前,那个发表“谬论”的学生也不例外。紧接着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点、缺点及其艺术特点,就这样一步步顺利完成了教学计划。(思考)学生不喜欢美术欣赏课,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程序或方法,以至于让人感到不知所云或枯燥无味。第二,学生觉得所讲的内容远离他们的实际生活,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最后是美术欣赏是一门非高考科目,没有考试压力,一部分学生觉得没有必要花时间去学。以上原因使得美术欣赏教学常常出现令人尴尬的场面。我认为教师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就应该了解学生喜欢的美术题材内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在备课时选择与高中生的生活实际相贴近,选择与高中生的认知和欣赏水平相接近的,能激发高中生兴趣的作品;选择的是本身富有高中生情趣的、易于高中生接受与理解的作品。可采取以下方法:
1、课前对收集的欣赏作品进行挑选、归类;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已感兴趣的内容、题材。
2、把所要欣赏的内容进行“以接近中学生化”的加工、处理。
3、可以选择本地画家的优秀创作作品,作为补充材料。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也是这样,如果有着精彩的导入,那么接下来的教学也就能比较顺利地进行。二. 教学缺乏说服力怎么办?
审美是因人而异的。教师与学生在客观上存在着年龄的差异、学识的差异和社会阅历的差异,在主观上存在着意向差异、趣味差异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经常产生审美分歧,出现教学缺乏说服力的情况。对此,我们该怎么办?
(故事2)在高二美术欣赏《剪纸艺术》课堂上,对于地域性较强的剪纸艺术,学生认为一点也不美,如:有些人物的造型象青蛙;有些动物造型中有些花和锯齿形„„这时,我马上把中国民间剪纸的形式特征如夸张变形的造型,锯齿纹、旋涡问、云纹等介绍给学生,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和内容,其中各种吉祥图案的象征和喻意,或包含有传说和故事。使学生逐步了解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内涵。努力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慢慢接受中国的民间艺术。
(思考)对于生活在现代都市中,喜欢穿牛仔服和玩电动玩具长大的高中生,要他们去关注并认同民间艺术,从而达到欣赏的目的,是一个难于解决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置身于学生当中,了解他们的习惯、爱好和特点,才能把握他们的审美倾向,从而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有说服力的评价。在教学中如果出现意见分歧,老师应该马上从学生的外在和内在的变化中去“对症下药”。最终达到化解矛盾、促进教学的目的。三. 课堂上,面对学生提出的另类问题,怎么办?
日常课堂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尴尬”。上着课,突然有学生问一些与本课内容无关,我们又不太熟识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另类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故事三)在高二美术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这堂课上,学生问:“人民大会堂这个建筑是利用中国建筑风格吗?为什么有柱子,而且还是十一根柱子?”冷不丁听到这个问题,前半个问题还好解决,至于为什么是十一根柱子,我就回答不出来啦。我只能说:“至于为什么是十一根柱子,请同学们课后查资料,下节课告诉我,好吗?”
(思考)高中美术欣赏以开阔高中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使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其全面发展为教学宗旨。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比较是非常必要的,这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由之路,是美术欣赏教学的重点。作为教师应具备丰厚的专业技能知识、美术史论、文学、历史、地理等知识,因此美术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时刻关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敢于挑战新教法,争取“抢”在最前。
美术欣赏课,如果教师按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在课始出示范画后,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欣赏成了‘讲赏”。而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我认为可采取的教学策略是:
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
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流);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自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4。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样的欣赏则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高中开设欣赏课是近几年的事,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层次定位,几乎无例可寻,无法可依,所以教师必须寻找适合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方法。同时,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文化历史知识和美术史论知识,而美术史论知识是大部分中学美术教师的薄弱环节。在知识不断发展更新的今天,如何在克服“先天不足”的情况下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历史知识和提高自身审美素养是当务之急。
第二篇:美术毕业设计论文
VI设计毕业论文
时间:
目录
中文摘要...................1
毕业设计说明书...................2论文正文
引言.....................3
一、什么是VI...................3
二、了解VI设计的重要性................三、怎么把VI设计做好..................四、VI设计在生活中的影响...............五、怎样很好的运用VI设计...............六、传统的VI和现代VI区别„„„„„„„„„„„„„„„„„„„„„„„„„„„„„„„„„„„
七.VI的成败作用...............结束语...................6
参考文献..................7
谢辞.......................8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
摘要
VI设计审美追求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具有重大意义,企业广告设计的思想反过来又影响着VI设计的审美观念。本文论述了VI设计在现代企业广告设计中的作用及影响。指出作为企业广告,在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表露出
了VI设计在各方面的影响。了解这些,对VI的成败影响,做出抉择,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企业广告设计。
关键词 VI 现代意义 企业广告设计 影响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
浅谈VI设计制作与影响 引言
当我选定这个课题时,已初阅了从古至今广告在生活中的历史流程,已熟知广告正慢慢逐渐的走向成熟发展,然而,当广告具有专业性并慢慢的占具了人们商业中并发挥着重要意义的同时,广告理念却变的单一,苍白
缺少了一定的理性跟感性的交织,条理中仿佛失去了生命的颜色,在不断的创新中,跟屡次后的经验,要求,给我们现代企业中的广告,尤其是在VI广告设计中提出更高的要求,告别从而形成的单纯销售空间
一、什么是VI
VI即(Visual Identity),通译为视觉识别系统,是CIS系统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的部分。
是将CI的非可视内容转化为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以无比丰富的多样的应用形式,在最为广泛的层面上,进行最直接的传播。设计到位、实施科学的视觉识别系统,是传播企业经营理念、建立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的快速便捷之途。
实施VI战略是企业信息传播的系统工程。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将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通过静态的、具体化的视觉化的传播系统,有组织、有计划和正确、准确、快捷地传达出去,并贯穿在企业的经营行为之中,使企业的精神、思想、经营方针、经营策略等主体性的内容,通过视觉麦达的方式得以外星化。
VI(Visual Identity,企业的视觉形象识别)是十几年前从国外引进的概念,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所接受
.所谓VI是指在企业经营理念的指导下,利重的误读.用平面设计等手法将企业的内在气质和市场定位视觉化,形象化的结果
;是企业作为独立法人的社会存在与其周围的经营及生存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区别,联系和沟通的最直接和常用的信息平台..二、了解VI的重要性
联想现在的品牌营销,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充分了解到VI设计的重要性,就好像一个商人要了解市场的规律,辨别 方向,以找到正确的航运。也像我们绘画时要明确的知道自己要表达的意像,了解VI的重要性有利于我们明确方向,更进一步 加强了VI在广告中占好更重的领域。那么我们在这些方面中还要清楚理解到VI中的一些基本内容。
首先,我们要知道VI设计一般包括基础部分和应用部分两大内容。其中,基础部分一般包括:企业的名称、标志设计、标识、标准字体、标准色、辅助图形、标准印刷字体、禁用规则等等;而应用部分则一般包括:标牌旗帜、办公用品、公关用品、环境设计、办公服装、专用车辆等等。我一直觉得在做广告VI设计的时候,要具有自己一定的独有特色,不管在做宣传册上 还是在标志跟内容的结合上,都要达到对表面的突出跟内在的内涵具有美感。形式、色彩、排版、运用都会成为一则富有韵律 的生命,传达该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以形象的视觉形式宣传企业;以自己特有的视觉,标志要醒目,跟其他企业的形 像标志要有区别,当然至于标志内容是根据企业的特性来设计。以使广大公众能够在短时间内吸收并记忆,达到一定的商业效 果,VI的设计不是机械的符号操作,而是以MI为内涵的生动表述。所以,一定要清楚的知道VI设计的重要性,达到学以致用 我们在做VI设计的时候,还要多了解它的几个基本原则:风格的统一性原则;强化视觉冲击的原则;强调人性化的原则;增强 民族个性与尊重民族风俗的原则;可实施性原则:VI设计不是设计师的异想天开而是要求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如果在实施性 上过于麻烦,或因成本昂贵而影响实施,再优秀的VI设计也会由于难以落实而成为空中楼阁、纸上谈兵。符合审美规律的原 则;严格管理的原则。在做VI设计的时候,我们往往千头万绪,但切勿急躁,要保持条理有序,主次分明。
三、怎么把VI设计做好
根据前两点基础上,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跟认识,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感触颇深的是,我们在制作VI设计的时候会遇见不断的变化 过程,记得在设计这个武当山手册时。首先要设计的是这几个字,那么考虑的是怎么来变化这三个字,既能显示它的形式感生 动,又能符合这个主题,同时在画面又能和谐的处在一块。这是我们要做的准备阶段,搜集相关资料,以利比较,理解消化,确 贯穿VI设计的基本形式。这样才能对毕业设计进行着手,数量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干,毕业设计是自己对大学这几年的一个总 结,是自己对所学的VI设计真正的运用和实践,这样就使自己对自身情况的了解更为透彻,宏观把握能力更强。这样才更为清 楚自己对企业VI设计制作多了一份了解。知道了企业VI设计主要是各专门行业的人士,以美工人员为主体等等..。
最后,我们就要进入重要设计开发阶段: 基本要素设计,应用要素设计,VI设计初稿出来之后就要靠自己的色彩基础,使之得 到很好的应用。这一工作有赖于VI设计人员与企业间的充分沟通。在各项准备工作就绪之后,VI设计小组即可进入具体的设计 阶段。反馈修正阶段,调研与修正反馈,修正并定型,在VI设计基本定型后,还要进行较大范围的调研,以便通过一定数 量、不同层次的调研对象的信息反馈来检验VI设计的各细部。
经过几个星期的努力,按照VI手册中的程序终于把关于武当山VI设计部分完成,虽然途中变化很多,但正是因为这样,自己 不得不把VI设计真正的运用到现实当中去,让自己的经验升温,这对自己来说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也为之好好的认真对待着从结果来看,还是值得欣慰的,因为这更强的加深了自己对VI的认识跟了解,我知道,在以后VI要更好的融进企业中还需 要很长的路要走!但前方不管任何坎坷,曲折,我都会坚持不懈。
四、VI设计在生活中的影响
我们现在可以去想象一下,在一个现代的企业当中,如果没有VI设计会是什么样?下面就让我说明一下VI设计对毕业设计和现 代企业的影响。通过这次的毕业设计,使我明白VI设计的影响之大。它让我明白,要真正做好一个设计并不是会运用软件就能成功的,它是与事物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是将具体的事物·事件和抽象的精神,理念,方向通过特殊的图形固定下来,使人们 看到设计的同时,自然的产生联想,从而对设计作品产生认同。也让我知道,要做好设计必须对色彩、图案等方面得有一定的基 础。还要收集相关的资料,也要结合现实的社会环境,不能凭空想象。所以让我想到VI设计的好坏也影响到现代的企业,让我 想到在资料中看到的例子。
创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而发迹于九十年代的咖啡连锁店星巴克(Starbucks)更是在其重新整合的VI设计风格上独树一帜,其是该公司在美国的经营一路凯歌,并且在本无咖啡文化的中国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其实,VI设计对企业商业运作的作用的最好例子也许表现在运动时装行业:在很多情形下,一位消费者是否决定购买一套Nike或的三道杠!
因此,没有VI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说,就意味着它的形象将消失在茫茫的商海之中,让人辨别不清;就意味着它是一个没有灵魂味着团队的涣散和低落的士气。
五、怎样很好的运用VI设计
我也认为标志设计做为VI设计的重中之重,在做武当山的标志的时候。在标志设计时选择合适的图案元素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当然也应该尊重赞助方企业的文化与特点使标志特点鲜明,寓意清晰。目前,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会有一些高水平的作品出现,但大量粗制滥造的作品的存在使得国内的VI设计从整体上来看仍是鱼龙混杂。标志设计认为现代的VI设计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素。公司的VI设计将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这样的标志设计将达到一种新的高度与境界。
不能否认,企业家们作为企业的经营者或创始人比设计师们更加准确地把握着企业的理念。然而在企业的决策者的头脑中,这些 理念都是以文本或是模糊的文本的格式存在的。企业的决策者之所以要请设计师来进行设计,无非是要将文本格式的企业理念视 觉化。设计师工作极具专业性。
从以上看来,在设计过程中各设计领域风格的互相交融也成为设计风格变化的主题之一。在一种设计领域中作为传统风格的表现手段放到别的设计领域中也许会为一种全新风格的.所以涉足多领域。多实践也是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也对我们设计人员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无论充满什么样的为难和约束。我想VI设计的进程的脚步只能越来越快。这和经济快速发展,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西方社会 在各领域对于欲望的快速实现要求,紧密相连。但把握客户的视觉要求,及受众的视觉承受力,仍然而且必然是最基本的。VI 设计的结果毕竟是一个商业产物,是商战中一枚极具杀伤力的棋子。所以设计手段是次要,目的是第一位的。以上提供的新设 计风格也应依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行,不能一味在形式上追新。
VI设计是企业视觉形象的识别,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
六、传统的VI和现代VI的区别
传统的VI设计是静态的,以标准化的图形和颜色作为视觉传达的要素。但仔细观察可口可乐新的中文标识和包装,你会发现设计师在细微之处的调整:新包装及标志的红色背景中加入了暗红色的弧线,整体红色变得更有深度和动感,并产生了多维的透视效果性,又体现了新的动感效果。多层次的飘带图案,和飘带中的银色边线及飘带两侧的气泡更强调了活力和现代感。经过微妙的调整突破二维媒介的局限,创造一种视觉上动态的效果。
我国的VI设计长期以来也是以一种静止和程式化的形态呈现的,缺乏新意和活力。其原因是设计观念上束缚太深。特别是标志设境中使用都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20世纪末,数字化媒体出现,社会环境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电脑技术在设计上的广泛应用挑战着觉传达方式将要打破传统设计门类的界限,让设计成为一种能融合多种学科的载体。许多设计师已经不再满足于原有VI设计仅局种动画形式的VI设计面世,也有在平面的媒介上表现超平面的动态效果的。总之VI打破了“静”的传统,逐步开始“动”了起来静止的二维平面中加入“时间”和“表情”,在应用中丰富和灵活的展现。从可口可乐的VI变化上,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一点。NIK的新走向。现代VI
1、图形的应用越来越少:企业运用图形越来越少了。因为企业标识的主要功能就是传递给受众信息,告诉受你放进去什么,而在于看到的人从里面拿出来什么”。这个意义的图形,在受众那里,却可能是别的意思。所以,图形标志中的应标识的信息传播意义,文字是更好传递的工具;而英文的使用,VI设计让企业的标识能够更好的体现国际化的特点;
3、文字象的统一,也更好的传递了企业的信息。
4、设计越来越简单化:很清楚,越是简单的东西,其传播力和影响力越强
七、VI的成败作用:
一个优秀的VI设计对一个企业的作用应在于:1,在明显地将该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的同时又确立该企业明显的行业特征或其 他重要特征,确保该企业在经济活动当中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明确该企业的市场定位,属企业的无形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传达该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以形象的视觉形式宣传企业;3,以自己特有的视觉符号系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并产生记忆,使消 费者对该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产生最高的品牌忠诚度;4,提高该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提高企业士气.英国的维京(Virgin)公 司的业务范围包括航空,旅游,音像零售,饮料,金融保险等等,跨度之大近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是由于该公司很成功地在其各个商业领 域里严格地实行了统一的VI系统,使其品牌形象得到了很好的延伸,你在华灯闪烁的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型Virgin音像商店享受到的 良好服务的经验很可能促使你产生在阳光明媚的夏威夷海滩上购买一听Virgin牌口味怪异的冰凉饮料的冲动.其实,VI设计对企业商业运作的作用的最好例子也许表现在运动时装行业:在很多情形下,一位消费者是否决定购买一套Nike或是 Adidas的运动衣往往仅仅取决于他(她)是喜欢Nike的钩子还是Adidas 的三道杠!
都难分伯仲了,九十年代以后,商品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设计的竞争,这里所说的“产品设计”包括产品的工业设计,包装设计,店面 POP设计以及售后服务设计等,而这些所有的设计,事实上都是基于该企业的VI设计,或者说都是VI设计的应用或延伸.极的负面影响,妨碍企业更上层楼.一个VI设计的失败往往表现在:1,对该企业的视觉定位模糊不清,让人觉得似是而非或产生不正确的联想;2,视觉效果与企业经营范 围和理念乃至企业文化的精髓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3,设计师的平面设计功力不足,作品缺乏内在的逻辑性和外在的美感;4,过于 追求时尚,缺乏长久的生命力;5,复制别人和自我复制.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五,六十年代的商品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商品的价格竞争;七,八十年代的商品竞争主要体现在商品的质量竞争;而但是,VI也是一把双刃剑:优秀的VI设计固然能帮助提升企业的形象,促进企业的发展,而失败的VI设计也一定会为企业形象带来消
结束
目前我们有很多设计都不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制作出来。都只是单纯的为了设计而设计,没有自己 清晰的理念,独特的创造思维,以及对产品的了解程度,表面话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作为现代的年轻设计师,我们不仅要采 纳前车之鉴,更要对事物现象具有独特的创造,以使我们对VI设计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性质归纳,起活动性的价值作用 参考文献
(1)《现代广告通论》丁俊杰著物价出版社 1997年7月第1 版
(2)新浪BLOG 无界创意工作室《中国传统图案与现代标志设计(上)》
(3)中国设计网《浅析现代企业的VI设计与应用》
(4)中国广告设计网《VI应用系统设计》、《VI形象整合设计》
谢辞
最后,衷心感谢所有的老师!这次毕业设计是我们大学三年来所做的最深入、最全面的课题设计,诸了大量精力,在此深表谢意。最后,我要感谢几年来母校对我栽培,以及所有带过我的老师们,在此一并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与崇高的敬意!谢谢!
第三篇:美术鉴赏论文
《孔子行道像》作品赏析
姓名:刘旭阳 学院:国际学院 班级:会计F1007 学号:201048990409
在战国争雄的年代,中华的土地上到处都是战乱,到处都是荒芜,到处都是凄凉。在泰山山脉的北风吹动着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风中这位鲁国的国公依旧一丝不苟,这种庄严在风动的夕阳中与相邻的泰山辉映在一起,多少个斗转星移后迎送着一个个朝阳。他就是万世师表,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出产孔子的时代是**中的王侯割据的时代,多国并立,并不和睦。每个城邦都想侵占更大的领土,占据更多的城池,获得更多的剥削利益。同样,在孔子的故乡,也就是孔子所抱有政治幻想的鲁国,也毫不例外。
鲁国的政治利益分配颇具中国典范。王子是名义的王,相当于荣誉与名号。而实权掌握在辅政家族手中,孔子空有官职但是并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从鲁君的施政策略可以看出,王权利益建立在家族利益集团支持的基础上实现的。同样,家族利益在与民生利益的强国要求中,家族利益要超越民生利益。
两国交恶的政治外交虽显现出孔子在国与国政治博弈中的黠劼,但无法回避家族利益对孔子建国理念的厌恶,这也为孔子推行民生政策导致自己政治生涯结束打下了伏笔。
政治外交的巨大胜利坚定了孔子富国的梦想,同时王权也把对孔子的尊重带入了信任。孔子轻信了王权的许诺却忽略了力量制衡。在削三王的过程中,两个力量较弱的家族被连根清除。在消除最坚硬的家族利益时,家族利益的掌控者通过亡国的事实性要胁鲁王的家园统治,并要求废黜孔子。
面对毫无信任的鲁王,孔子幽幽的问弟子,自己到底错到哪里,这无不可的表现出对待王权的过度信任和将民生利益挂靠在自我利益的王之上只会导致施政理念的失败和自我灰心的悲剧性宿命。在这时,孔子是可悲的。
仿佛每一位伟人的诞生,都伴随着天将降大任前的磨砺与洗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仿佛就是孔子一生的写照。孔子的一生无疑是一次人世间的苦行。他出身于曾经的贵族,却必须面对家族没落的现实,他创造了以仁为本的思想,却要应对尔虞我诈的世事。年少的贫困病未泯灭他远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动摇他那不去的斗志,晚年的离丧没能阻挡他思想的升华!他三十而立办教育,开私塾,使贫困人民得以走进知识的殿堂,他“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知识传播突破了出生,阶级的鸿沟,他“因材施教”的理念是知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知识走进民间,面向大众。是他让中华民族成为了“全民有知”的民族,他这个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壮举,是我们的民族的知识水平远远超越了当时任何以出生决定知识走向的民族,为中华民族若干年后各个盛世的腾飞积蓄了雄厚的知识力量。孔子在游历多国的历程中,终于明白了启蒙并教育民众,让民众有自我变革的意识才是乱世的希望。这一段足以看出孔子内心的无奈和对自我学说无限的期待。
孔子弟子三千,他每日认真行道,只求能改变这乱世,让人民幸福的生活。孔子行道的瞬间景象穿越时空被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用绘画的方法抓拍了下来。
吴道子(约680~759年)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是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是中国山水画之祖师。他创造了笔间意远的山水“疏体”,使得山水成为独立的画种,从而结束了山水只作为人物画背景的附庸地位。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他还于焦墨线条中,略施淡彩,世称吴装。
《孔子行教像》整体画风完全符合吴道子的风格,的精髓。画面上方题写:先师孔子行教像;右上方题写: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左下方落款:吴道子笔,并加盖一方印章。画中孔子雍容大度,身体稍稍前倾,双手作揖,谦卑有礼。孔子头扎儒巾,双目前视,须发飘逸,透出圣人的智慧。作品用笔提按流转之间表现了画家娴熟的技法,深得“吴带当风”。
从这幅画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者,他面目慈祥,行道教学孜孜不倦,对带学生和蔼可亲。我们从他的面目中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孔子思想中的“仁”。但是我们从他的
双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哀愁。这其中包含了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愁苦,也包含了对天下百姓身处乱世中飘摇不定无所依靠的同情,以及自己无法改变现状的愁苦。同时孔子双手作揖。在我的了解中,作揖是一种很谦逊的礼节。孔子身为大思想家,虽说当时不得志,但是也有门下弟子三千。就是这样一位思想上的伟人,他对待学问的态度还是如此的谦逊。这是十分可贵和值得我们学习的。而且画像中的孔子衣着简朴,这与他思想上的伟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加的衬托出了孔子的伟大。
从整体上看吴道子用写实的方法,为我们再现了一个面目慈祥,但心中怀有大志忧且国忧民;有满腹的学问,但对待学问的时候又是十分的谦逊的孔子的形象。可以说这是吴道子的经典画作。也是大家心目中的孔子的形象。
第四篇:美术鉴赏论文
浅谈中西方绘画、建筑艺术的差异
中西方绘画、建筑艺术的差异犹如两座形貌各异的山峰,虽然同样具有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但却各成一体。在全球一体化的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绘画、建筑艺术的差异与西方绘画、建筑艺术的差异之间的交流也日渐密切。交流之中,我们也看到了这两座山峰的不同特点.现就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就艺术形态、表现形式、艺术价值、创作手法、材料特色等角度进行分析
(1)艺术形态的差异:可以用西方美学的理论“意象说”和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理论“意境说”加以说明。“意象性”是现代西方哲学现象学的一个术语,简单地说,它表示意识对对象构成性的能力。西方的审美理念大致经过两个大的发展阶段,即“模仿论”和“表现论”。“模仿论”认为艺术是对对象的模仿,“表现论”认为艺术是对自我的表现。西方的艺术形态从总体说是突出人的自我意识,自由意志,有个性化的色彩。即使古典艺术也以表现人为主题。现代艺术更是强调表现自我。“意向性”这个概念很能反映西方艺术的这一本质特征。这里的“意”是主观意志、意念,这里的象是主体构造出来的用以表现“意”的。这个“象”可能是从具体物象中抽出来的,也可以凭空想象的,没有任何客观依据。
意境与意象的文化背景完全不同。“意境说”贯穿于中国古典美学史的全过程,《易传》的“立象以尽意”、“观物取象”的命题,汉代的“形神”论,魏晋南北朝的“得意忘象”、“澄怀味象”的说法,直到唐五代“意境说”的诞生,都有内在的关联。“意境”既不同于现代西方重自我表现的“意象”,但也不同于西方的“模仿”。与“模仿”的艺术相比,“意境”更超脱,更空灵,更美妙,更悠远,因为它不受物象的局限,而追求一种更高的自然、生命、精神的谐趣。
(2)表现形式角度:中国画意象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主张眼到心到、意到,意中有象,象中有意,主观情志外象化,客观之象情趣化,可谓物我交融,天人合一。当然,中国画也要面对客观物象,但这些物象经与审美主体交融后,也就蜕变成一种精神状态的物化方式,绝不再拘泥于客观真实的度量标准。对于自然物象,它不是不知,而是不必去知,更无意刻意去知,于是,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而善散点构成;不讲三度空间,而求二度变化;不讲块面刻画,而取轮廓勾勒;不讲物理重心,而重主观感受。它挣脱物理形象而获得提炼,变成一种具有主观意象的精神轨迹,发挥着远远超出客观形体本身的精神效应。中国画的意象特性有着强烈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它的艺术追求也是另辟蹊径,既表现客观,还强调主观。作画时,要意在笔先,胸有成竹,笔简而意工,象约而境奇,不仅求之于象内、境内,更着眼于象外、境外。中国画重神轻形、重意轻象,要求神形兼备、意广象圆、情景交融。追求笔有尽而意无穷,象有限而意无边。几千年来,中国画瑰丽多彩、绵延相继,即使是在世界文化大碰撞、大融合的今天,也仍显夺目光彩,这是与中国画意象特性的审美观分不开的。
西方的画中,写实派要求对象、光源、环境、视点四固定,即创作时对客观景物的位置、视点只能选择,而绝不能在画面上随便移动,以求严格按照物理、光学原理,科学准确地再现三维空间的客观世界,并把运用和体现透视、解剖、光彩原理的准确程度当作衡量艺术质量的重要尺度。所以,画家的功夫都用在眼睛所能看到的物体和光影上,不允许增加任何个人的意念和想象;抽象派与严格地再现客观物象的写实派正好相反,创作方法是使自然物象变形,追求抽象的装饰性和视觉效果,或用光色和几何形态的抽象组合形式表现个人主观的思想体验,甚至是潜意识、下意识,以及种种隐秘的心理。某些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所标榜的前卫,实际是远离现实,逆反一切传统文化、道德观念,越来越趋向病态的自我表现,还是让人担扰.(3)艺术价值角度: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一直延续到今天就是以天人合一,自然、朴实、返璞归真为美,这个中国画里表现得非常突出。另外中国人的禅学思想比较发达,形和意之间的关系不是弄得很实在的。一开始虽然是从写实、描绘人物出发,但是渐渐地融进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美学观念,和形意之间辨证的这思维方式。所以在中国画中的色彩、构图、黑白、线条各个方面都表达了这种独特的哲学观念和思维观念,乃至人生的伦理观念。而且中国人历来有一种运动的画面感,所以中国画里散点透视。你一看它是运动着的,看着山水是活的。
西洋画是表象的,非常的写实,讲究的是对自然的真实表现。西方画家认识和把握自然的方式是纯客观的,始终贯穿着以科学精神为基础,画家观察研究自然的方法主要是对景写生。中国画重在写意,这个写意可不是大概其意,写的是意象、理想,写的是画境、意境。所以有那么一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
(4)创作手法角度:中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和对色彩的感受上显然有所不同。中国传统的绘画是以墨调色,与西方绘画以油色烘染出的立体感、明暗透视等有巨大差异,在厚与薄、深与浅、淡与浓等多组矛盾中求得视觉性效果。中国古代画论中认为,墨具有五色:焦浓、重、淡、清等;墨色之中又分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中国传统绘画黑白不分,是无阴阳明暗;干湿不备,是无苍翠秀润;浓淡不辨,是无凹凸远近。中国的绘画艺术以直觉的方式来感觉色彩的万千变化,而西方绘画艺术,整体上则是倾向于光学意义上的,更加富于几何精神和理性的思考。
(5)材料特色角度:中国画是以线为主的画种。它的物质材料就是我们今天沿用的传统水墨绘画。绘画工具主要是毛笔,画家们利用毛笔灵活变化的笔法,或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干湿浓淡地在宣纸上创造出富有魅力的千变万化的点和线,表现各种不同的对象,抒发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从而使中国画的线条孕育着生命的律动,它的魅力令人叹为观止。追索中国古代“线的艺术”的成因,除了中国古代社会风俗和民族审美趣味之外,实在得力于中国人所使用的特殊物质媒介---毛笔、墨,还有纸。这些物质媒介为中国所独有,这就使得“线的艺术”在中国不仅有存在的可能,而且能获得更大发展。
而西画的画种繁多,所用的工具材料也是多种多样,与中国画不同。在这就不一一列举。下面再从中西方建筑文化重点在材料特色、表现形式及艺术形态两者之间的差异出发,通过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对中西传统建筑文化差异浅析,明确中西建筑的基本差异,:
(1)材料特色: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唯有我国古典建筑(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
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文化与社会,使得中西方的古代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流露出不 同的情感;不同的材料造就不同的建筑,展现不同的信念。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垂直发展,建得又高又大。同时别出心裁的屋顶建筑也是西方古典建筑的一大亮点。但是怎样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如仓穹则是它的建筑艺术所在,于是出现了那些垂直向上的石柱,如较早出现的塔斯干柱式,可以说石柱是西方建筑的基础中的基础。石柱及屋顶的发展伴随着西方建筑的发展,如果说石柱是西方建筑的“基本词汇”,那么屋顶则是西方建筑的“基本句式”。屋顶的不同,导致了其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式、巴洛克式等等
(2)表现形式及艺术形态:我分为两个个方面来讲:
建筑色彩:从中西建筑的装饰色彩上来看,中国以一种色彩为主,其它几种颜色并用;西方则是极其丰富,不同时代以不同的色彩为装饰的主色调,但没有一个单一的色调贯穿始终,对比也不是非常强烈。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色彩的生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方面,在五行学说的影响下,色彩成为天意的象征,人们用色彩表示对自然的尊重;另一方面,中国建筑的色彩被赋予了浓厚的伦理观念,以颜色作为区分社会等级、确定社会地位的手段,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建筑的色彩缺乏变化,虽然丰富,但是又显得单一,并形成了一定模式。西方建筑的色彩,因为处于多元变化的社会文化中,所以变化多端,异彩纷呈,时而华丽浮艳,时而灿烂夺目,时而又光怪陆离。同时受西方“个人本位”观念的影响,色彩非常张扬、热烈、激情,甚至富于非理性的迷狂。
建筑造型:中国传统造型特别强调“线型美”,讲究线条的婉转流动,中国的梁、柱、屋檐等都能表现“线” 的艺术感染力,如,在歇顶山的建筑中,屋檐有意做成微微的向两侧升的形高,而屋角部分做成明显的起翘,形成“飞”的意境;而屋顶上部坡度较陡,下部较平缓,这样既便于雨水排泄,又有利于日照与通风。追求意境和重伦理的思想在中国古建筑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在建筑造型时,往往把其社会内容和象征意义放在显要突出的位置,同时,还注重实用性,西方传统造型强调“形式美”,发源于希腊的古典主义美学思想认为“美在物体的形式”,我们从古希腊的建筑中感受到一种对形式美的强烈的追求。如,仿男体的多立克柱式强壮雄伟,仿女体的艾奥立柱式柔和端庄。
只有认识到中西方绘画及建筑艺术的不同,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我们才能取长补短,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东西,但是各自的文化、思想、生活习惯导致了中西方艺术形式、艺术价值及创作手法的不同,但是艺术也有共同之处,这就是所谓的艺术无国界。
第五篇:美术论文
如何让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小学美术教学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被忽略。在大家的印象中无非是“照猫画虎”,在错误的认识下美术课堂教学无非是老师在黑板上画好样子,学生照着画。如何改变这种传统的错误的思想,如何让小学美术教育更加生动有效成了新时代的美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回顾和观察美术教学的种种情景,要求的直接指向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更“有效”?对此,有必要重新认识美术教育和教学的意义,了解美术教学应该教些什么,学生应该学习些什么。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呢?我有这样的几点看法:
一、增加学习兴趣,边玩边学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游戏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新课程美术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当中,多有一些潜在的游戏内容,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游戏成份,利用游戏教学来促使学生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游戏的名称也要符合学生的心态。教师要针对游戏的具体内容起一个既吸引学生又具有美术课特色的名称。如“美术大本营”、“猜一猜”、“我是小画家”等等。在游戏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扩散,想象力得到了丰富。游戏教学能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能促进学生不断地学好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感知美的眼睛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运用比较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从多角度地对不同作品做比较分析,便于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能产生深刻印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这种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应注意精心选择作品,适时进行启发、引导,讲究科学性、典型性和艺术性。通过不同作品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美术作品基本艺术形式的认识。运用作品比较方法,有利于释疑解难,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增强对美的感受,从讨论中成长
记得赫钦斯曾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当然,讨论也不是一种形式随便的让几个学生聚在一堆说几句,而是应该像节目主持人一样,分好小组,提出具体的问题,然后进行引导、调控。老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如“跟你的同学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作品?”“请小组讨论一下这张作品的内容、形式及材料”等问题,可以每组请一位学生同学介绍,也可以自由发言,可以争论。老师应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指导、升华。讨论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评价中体验,积聚创造美的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教师不重学生的教育观念。我们可以采用采用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评价手段。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到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一堂课的活动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自己主动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在自我评价中弱化了评价的甄别于选拔,激励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就得不断地去探索,艺术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要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美术学科教育肩负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活动始终要让学生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那么这肯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美术有效性课堂教学呼唤创新精神的课,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才能去掌握教学这门艺术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