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政法大学院级学术委员会设立办法
中国政法大学院级学术委员会设立办法
(2002年10月16日第24次校长办公会通过)
为适应我校的教学科研体制改革,规范、加强我校各院、部及科研单位的学术活动,健全两级科研管理体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十二条之规定,并参照《中国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经学校研究,决定设立院级学术委员会,并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院级学术委员会是我校院一级教学科研单位的最高学术审议、评定和咨询机构,公平、公正、独立决定本单位的学术事项,指导和规范本单位的学术活动。
第二条 院级学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能包括:
1.审议本单位教学科研发展规划;
2.审议本单位学科建设规划;
3.审议本单位教学方案、教学计划、培养目标等教学事项;
4.负责推荐申报、评审鉴定本单位的各类科研项目和成果;
5.负责评定本单位教学科研系列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负责向校学术委员会推荐本单位申报教学科研系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候选人名单;
6.负责向校学术委员会上报本学术委员会不能解决或有争议的学术事项;
7.审议本单位上报学校的有关学术评价材料;
8.负责向校学术委员会推荐国内外重要学术团体任职人选;
9.负责组织本单位的学术交流活动;
10.完成校学术委员会委托的其它学术工作。
第三条 经批准设立的各院、部成立院级学术委员会;在编校各直属研究所和诉讼法研究中心联合成立院级学术委员会。
各院、部及科研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在院级学术委员会之下设立学科建设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能力评价委员会、项目及成果评定委员会,其具体职能参照《中国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第七条的规定确定。
第四条 院级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原则上应符合以下条件:
1.学术品德高尚,廉洁、公正;
2.年龄在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 3.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如果是副教授,具有博士学位的优先考虑;
4.在本学科领域中公认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5.院级学术委员会主席必须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学术成果突出。
第五条 院级学术委员会主席和院学位分委员会主席原则上不得同时担任。
第六条 院级学术委员会人数必须是单数,依据各院、部在编教学科研人员的人数和学科结构确定具体人数,一般由5至9人组成。院级学术委员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1人,委员若干人。
第七条 院级学术委员会委员从本单位在编教学科研人员(含双肩挑干部)中产生。各院、部的研究所所长、教研室主任对符合本细则第四条规定条件的人员,在各自管辖的部门经过充分酝酿后,负责向本单位的院长或部主任、主管科研的副院长或部副主任推荐。正式候选人名单由院务委员会审查并确定。
院级学术委员会委员由本单位在编教学科研人员在正式候选人中选举产生。院级学术委员会主席由当选的全体委员选举产生,副主席由当选主席任命,报校长办公会审查并确定。选举的具体形式由院级单位自主确定。
选举由院级正职行政负责人、校科研处及校监察处联合主持进行,选举结果由选举单位向校学术委员会办公室报告,由校学术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报请学校审查、批准并公布。
院级学术委员会自成立之日起,原院级各单位依据《关于中国政法大学成立基层临时学术委员会的决定》成立的基层临时学术委员会自动解散。
第八条 院级学术委员会委员的任期与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的任期相同,可连选连任。在任职期间,凡年满60周岁的学术委员应当辞职。如出现学术委员辞职以及学术委员空缺情况、如果决定增加或减少学术委员人数,由院级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决定,并报请学校批准后,参照本办法第七条的规定进行。
第九条 院级学术委员会议事规则由院级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确定。
第十条 院级学术委员会设专职秘书1人,由科研秘书兼任(联合学术委员会的专职秘书由该学术委员会主席所在单位的科研秘书兼任),负责该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和与校学术委员会的联系工作。
第十一条 各院、部及科研单位必须在本决定通过之日起一周内成立院级学术委员会。第十二条 本决定自校长办公会通过之日起施行。
第十三条 本决定由校学术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篇: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委员会绩效考核制度
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委员会绩效考核制度
(二00七年十月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委员会
十一届二任主任委员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学生干部的监督,提高学生干部的素质,严肃学生干部的纪律,激发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促使其更好地开展工作,根据《中国政法大学学生会章程》和《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委员会工作条例》,并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校学生委员会各职能部门部长级学生干部在职期间的综合表现的考核和奖惩。以下学生干部均指校学生委员会副部长级以上学生干部。
第三条学生干部的考核和奖惩根据本人的考核成绩,并严格遵守本制度规定执行。
第四条考核应遵循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基本原则,并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五条学生干部应本着认真务实、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地开展相关工作。
第六条本制度由校学生委员会监察工作委员会负责执行,监察工作委员会对主任委员会议负责。
第二章分则
第一节考核的内容
第七条考核的内容为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具体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德 主要包括政治思想表现和道德修养等;
(二)能 主要包括预见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等;
(三)勤 主要包括工作态度、勤奋敬业精神和遵守工作纪律情况等。
第八条考核以本制度和实际工作情况为主要依据,并综合考虑主任团意见、群众意见等其他条件。
第二节 考核的方法及标准
第九条本制度考核周期以附表注释规定。
第十条为了使考核达到全面、准确、公正的效果,对学生干部的考核主要从以下八方面来评价:
1.学生干部自评(工作汇报),主要考察学生干部在考核期内所有的具体工作,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及工作效果,对现有工作的认识和对未来工作的展
望等,占总体比重的15%;由部长填写相关表格(附表一),监察工作委员会按照本制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附表二)
2.学生干部互评,主要考察学生干部的日常表现,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工作积极性等,占总体比重的15%;(附表三)
3.部员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干部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能力,执行能力、群众基础等,占总体比重的15%;由部员填写相关表格(附表四),监察工作委员会按照本制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附表五)
4.分管主任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干部的预见、组织协调、领导、执行、创新能力等,占总体比重的20%;(附表六)
5.主任委员评价,主要考察部长在考核期内的政治方向是否正确,道德品质是否良好,工作态度是否端正,工作是否积极主动,占总体比重20%;(附表七)
6.学习成绩考核,计算方式为“上学期必修课平均成绩*15%”,占总体比重15%,由监察部按照本制度负责统计;(附表八)
7.组织纪律专项考核,按照本制度以扣分方式计算,主要考察部长在考核期内组织纪律性,包括部长例会出席情况、部门例会召开及出席情况、日常工作表现等;
8.其他方面考核,按照本制度以加分方式计算,如及时提供和汇报信息,超额完成部门任务、宿舍卫生评比85分以上等,由主任委员会议讨论决定,可酌情加分。第十一条学生干部在职期间,具备以下情形者加分:
(一)有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拾金不昧或其他良好行为而受到校级以上通报表扬者加2分,受院级表扬者加1分;
(二)获得一等奖学金者加4分,获得二等奖学金者加3分,获得三等奖学金者加2分,未获得奖学金但80分以上科目占全部科目比率过70%者加1分;
(三)获得国家级、市级、校级、院级“三好学生”、“优秀团员”或“优秀学生干部”称号者分别加4分、3分、2分、1分;
(四)所提供信息被列为一级信息、二级信息、三级信息者分别加3、2、1分,主动提供信息者加0.5分;
(五)校学生委员会全体大会之后,留职部员人数比率高于80%、60%者分别加3分、2分;
(六)在该月宿舍卫生评比中得分在85分以上者,加1分;
(七)政治面貌为党员或预备党员,加2分;为积极分子,加1分;
(八)在班内或院内兼任其他职务者,加1分;
(九)在义务献血等重大活动中表现积极突出者,加3分;
(十)其他获奖情况,视所获奖励等级,比照前款规定予以加分。第十二条学生干部在职期间,具备以下情形者扣分:
(一)违反校规校纪,受到院级以上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处分者分别扣1分、2分、3分;
(二)部长、部门例会中无故缺席一次扣4分,迟到一次扣2分,请假一次扣1分;部门例会无故取消,扣3分;部员出席率低于现有人数50%,会议效果差,扣2分;在值班过程中缺席一次扣2分,迟到早退者扣1分;
(三)校学生委员会全体大会之后,留职部员人数比率低于30%者扣3分;
(四)在该月宿舍卫生评比中得分不及格者,扣2分;
(五)其他处分情况,比照前款规定予以扣分。
第三节考核的程序
第十三条考核的基本程序:
(一)监察部应严格按照本制度第十一条、第十二条所述对各学生干部考核期间内加分或扣分项目进行调查核实,以确定加分或扣分项目;
(二)监察部在月末统计考核成绩前,提前一周通知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各分管主任填写考核表格,并提交监察部,进行该月考核统计,所涉考核对象无故不填写者,该月考核成绩计以零分计算;
(三)考核结果统计完毕后,将考核结果按分数高低进行排序并进行公示,无异议后,交由主任委员会议核准通过后,以书面形式对前十名部长作出客观评价,并进行公告。
第十四条学生干部对当月公告结果如有异议可以在接到考核结果之日起七日内向监察部提出书面复议,监察部在接到复议请求之日起七日内,召开听证会,听取复议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调查后报主任委员会议审议通过后修改原考核结果并书面告之提请复议人;对复议结果有异议者在接到申诉结果起七日内向主任委员会议提请申诉,主任委员会议在接到申诉申请之日起七日内做出申诉意见,并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诉人。
第十五条部员5人以上对考核结果如有异议可以在考核结果公布之日起七日内联名以书面形式向主任委员会议提请复议,主任委员会议在接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七日内做出复议意见,并对复议结果进行公告。
第四节奖惩制度
第十六条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给前三名部长颁发奖状并奖励现金若干。
第十七条学生干部在职期间,经核实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不合格,由监察部建议,经主任委员会议审议通过后,免去其职务:
(一)考核总分连续两次或累计三次低于60分者;
(二)考核成绩连续两次为最后一名者;
(三)一学期内有一门以上必修课重修;
(四)消极对待工作,拒不服从安排并造成恶劣影响者;
(五)有打架斗殴、酗酒、赌博等严重违纪行为并造成恶劣影响者;
(六)因违反校纪校规被学校处以记过以上处分者;
(七)因其他违纪行为造成恶劣影响者。
第三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制度第十二条第三款中规定的留职部员人数比率=留职部员人数/实际招收部员总人数*100%。
第十九条本制度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第二十条本制度由主任委员会议行使最终解释权。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自二00七年十一月一日起实施。
第三篇:中国政法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
中国政法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
法大发„2008‟52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刻苦学习,勇于创新,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优秀人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国政法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以下简称“学生奖学金”)的评定对象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优异,或综合素质全面并在创新能力、个人特长、公益服务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我校全日制本科生、第二学士学位生和研究生。
各类非全日制学生、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研究生以及外国留学生,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学生奖学金的种类包括:校长奖学金、优秀本科生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学生科研创新奖学金、竞赛优胜奖学金、志愿服务奖学金。
第四条 学生奖学金评审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第五条 学生奖学金工作的领导机构为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工作部负责学生奖学金评定的组织、协调等工作。各学院成立由学院院长负责、分管学生工作的分党委副书记(院长)、分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副院长及辅导员和学生代表等组成的奖
-1- 学金评定工作小组,负责本院学生奖学金的初评、推荐及院内公示、异议调查等事宜。
第六条 学生奖学金评定的一般程序
(一)学生向所在学院提交书面申请。
(二)学院奖学金评定工作小组对申请人材料进行审核,拟定初选名单。
学生科研创新奖学金由学院奖学金评定工作小组负责组织答辩。
(三)学院对初选名单进行院内公示,公示期为三个工作日。如对公示人选有异议,可向学院反映。学院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应在五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结果向异议人反馈。
(四)公示结束后,学院将推荐名单报学生工作部。
(五)学生工作部汇总学校学生奖学金推荐名单,并提请学校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批准。
第七条 学生奖学金每学年评定一次。
凡申请学生奖学金均应按规定提交真实有效的学习成绩单、科研成果、竞赛获奖证书等证明材料,其中除学习成绩应按规定提交所需学年成绩外,其他科研成果的发表或竞赛的获奖时间均限于评奖当学年内发生,具体时间为上年9月1日起至当年8月31日止。
奖学金评定中所涉期刊分类参照《中国政法大学期刊分类办法》执行。
第八条 同时获得优秀学生奖学金、学生科研创新奖学金、志
-2- 愿服务奖学金或竞赛优胜奖学金者,学校按各奖项规定分别予以奖励。同时获得以上奖项,又以同一业绩获得校长奖学金者,学校颁发相应荣誉证书,但只按校长奖学金奖励金额发放奖金;同时获得以上奖项,又以不同业绩获得校长奖学金者,按相应规定分别发放奖金。
第二章 优秀本科生奖学金
第九条 申报条件
(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模范履行公民义务。
(二)思想品德优良,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模范遵守校规校纪,参评学年内无违反校规校纪记录。
(三)学习努力,学习成绩符合本办法第十条之规定,且参评学年内无不及格课程。
(四)参评当年取得总学分不得低于《中国政法大学本科学分制管理办法》规定的一学年应取得的最低学分。
(五)参加国内或国(境)外交换交流培养的学生,如访学期限为一学期,可选择仅以在我校一学期的必修课平均成绩参评,也可选择一年(在我校修读一学期,在交流交换学校修读一学期)的必修课平均成绩参评;如访学期限为一学年,可以交换交流学校访学一学年成绩参加奖学金评选。
第十条 优秀本科生奖学金设三等,各等级评定标准如下:
-3- 一等奖学金:当学年必修课平均成绩在85分以上,且单科成绩均不低于70分。二、三等奖学金:当学年必修课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且单科成绩均不低于65分。
第十一条 评定比例与奖励金额
一等奖按应参评学生人数的5%评定,奖励金额为3000元; 二等奖按应参评学生人数的10%评定,奖励金额为2000元; 三等奖按应参评学生人数的15%评定,奖励金额为1000元。第十二条 评选规则
(一)初选以学院为单位,分年级、专业按分配比例和名额进行。奖励名额以本年级本专业学生在籍实际人数为基数,提前毕业学生以及被开除学生不计算在内。
(二)评选应以学生当学年必修课平均成绩进行排序,并结合学生在校期间一贯表现择优进行。
(三)评选人数以规定比例为限,如符合条件的学生人数不足应评数,则按照实际人数评选,不降低评选标准。如符合条件学生人数超出应选比例,则按照成绩排序选至满额为止;如出现成绩并列且超出应评数,则以并列学生必修课优秀率由高至低排序选至满额,其余学生顺延至下一等级参评。
第三章 优秀研究生奖学金
第十三条 申报条件
-4-
(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模范履行公民义务。
(二)思想品德优良,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有较强的奉献精神。
(三)学习努力,学习成绩符合本办法第十四条相关规定。
(四)创新能力强,科研成绩突出。
第十四条 优秀研究生奖学金设三等,各等级评定规则及标准: 一等奖学金:学位课程均为优秀,其他课程均不低于75分,并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论文应为独立完成,下同)。二、三等奖学金:学位课程均为良好以上,其他课程均不低于70分,并在公开出版报刊发表学术论文。
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应根据学生在读研究生期间的学习成绩及科研成果综合评定。
第十五条 评定比例
(一)硕士研究生按实际人数的10%评定,其中一等奖2%,二等奖3%,三等奖5%。
(二)博士研究生按实际人数的15%评定,其中一等奖3%,二等奖5%,三等奖7%。
评选人数以规定比例为限,如符合条件的学生人数不足应评数,则按照实际人数评选,不降低评选标准。如符合条件学生人数超出应选比例,则按照成绩排序选至满额为止;如出现成绩并列且超出应评数,则以并列学生必修课优秀率由高至低排序选至满额,其余学生顺延至下一等级参评。
-5- 第十六条 奖励金额:一等奖3000元,二等奖2000元,三等奖1000元。
第四章 学生科研创新奖学金
第十七条 学生科研创新奖学金以奖励学习成绩良好,并在科研创新方面表现优异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第十八条 学生科研创新成果的形式为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创造发明等。
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必须为本人独著(文中应明确本人身份),且字数在5000字以上;创造发明以申报国家专利被受理之日起计,多人合作的申请人应为成果第一完成人。
第十九条 学生科研创新奖设三等,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别评定。第二十条 本科生科研创新奖学金申报条件
(一)一般条件
1.思想品德优良,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2.学习努力,专业必修课成绩均在70分以上,其他课程(包括实践课)均合格。
3.学风端正,无剽窃他人研究成果或发明成果的行为。
(二)不同等级条件
一等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调研报告等。创造发明为当然的一等奖。
-6- 二等奖:在公开出版的报刊上发表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调研报告等。获得“学术十星”称号的为当然的二等奖。
三等奖:在校内外学术研讨会上提交论文、在校内出版的内部报刊上发表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经相关领域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推荐的学术论文、调研报告等。
第二十一条 研究生科研创新奖学金申报条件
(一)一般条件
1.思想品德优良,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2.学习努力,成绩良好。
3.学风端正,无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行为。
(二)不同等级条件
一等奖:硕士研究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或调研报告,并有在其他公开出版的报刊上发表文章;博士研究生在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或调研报告2篇。
二等奖:硕士研究生在公开出版的报刊上发表文章2篇;博士研究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或调研报告1篇,并有在其他公开出版的报刊上发表文章。获得“学术新人”称号的,为当然的二等奖。
三等奖:作为省部(或以上)级科研课题或其子课题负责人,或作为课题主要完成人并独立完成五分之一以上工作量。
第二十二条 本科生科研创新奖一、二等奖和研究生科研创新
-7- 奖一、二、三等奖的评定无名额限制,符合条件即可获奖。本科生科研创新三等奖获奖人数以参评学生数的2%为限。
第二十三条 学生科研创新奖学金奖励金额为:一等奖2000元,二等奖1000元,三等奖500元。
第五章 竞赛优胜奖学金
第二十四条 竞赛优胜奖学金以奖励在文化、科技或体育等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
第二十五条 申报条件
(一)学生参加国家级竞赛并获得前八名或三等以上奖项,或参加省部级以上竞赛获得前六名或三等以上奖项。
(二)参赛项目一般应为国家部委、国家级行业学会、省部级新闻媒体或北京市主办的比赛,其中国家部委、国家行业学会组织的全国性比赛视为国家级比赛,国家部委组织的行业性比赛或跨省的区域性比赛,以及省(直辖市)等组织的比赛均视为省部级比赛。
(三)申报竞赛优胜奖所参加比赛,参赛队应在8个队(含)以上。
(四)集体项目申报竞赛优胜奖,其替(候)补队员比照正式参赛队员降一等级申领本奖,如果正式参赛队员符合三等奖申报条件,则替(候)补队员不再具有申报资格。
(五)以科研成果申报竞赛优胜奖者,成果应为申请人独立完
-8- 成,或申请人为成果第一完成人。
第二十六条 竞赛优胜奖学金设三个等级,奖励金额分别为:一等奖2000元,二等奖1500元,三等奖1000元。
第二十七条 各奖级评定标准
(一)一等奖:国家级竞赛前三名,或获得一、二等奖;省部级高校体育比赛中甲级队比赛第一名。
(二)二等奖:国家级竞赛第四、五、六名,或国家级竞赛获三等奖;省部级竞赛中获一、二等奖,或省部级高校体育甲级队比赛第二、三名。
(三)三等奖:国家级竞赛中第七、八名,或省部级竞赛获三等奖;省部级高校体育甲级队比赛第四、五、六名,或乙级队比赛前三名。
第二十八条 学生在提交竞赛优胜奖申请时,除同时提交奖状、奖杯等原件外,还应提交竞赛主办单位签发的书面参赛(评比)邀请函或通知,以及竞赛规则、比赛规程等相关文件。
第二十九条 学院进行院内公示同时,应将竞赛优胜奖申请提交教务处,教务处组织相关部门对有关赛事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意见。
第六章 志愿服务奖学金
第三十条 志愿服务奖学金以奖励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表现优秀
-9- 的本科生。
志愿服务是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不计报酬,参与公益活动或社会服务工作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以申报:
(一)在志愿服务中作出较大贡献、在学校有较大影响的志愿者,志愿服务时间(以《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志愿服务认证手册》的登记为准)累计超过100小时。
(二)在国家或社会较有影响的重大比赛志愿服务活动中,或在大型志愿者主题服务活动中表现突出,为学校争得荣誉。
(三)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有突出贡献,获得省级以上表彰的志愿者。
(四)获得学校“十大志愿者”称号的同学为志愿服务奖的当然人选。
第三十二条 志愿服务奖学金每评选一次,每年评定名额原则上为20名。
第三十三条 志愿服务奖学金的评定工作依据《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志愿服务认证体系》,采取自愿申报,组织评定和服务单位评定相结合的程序进行。
第三十四条 评定程序
(一)申报:符合申请条件的学生可自行向所在学院分团委提出申请。
-10-
(二)组织评定:学院分团委组织对本院申请人进行评定并拟定候选人。
(三)服务单位评定:申请人如在固定的志愿服务基地进行志愿服务,须同时提交服务单位的服务评定书。
(四)综合评审:校团委负责对全校志愿者服务奖候选人进行综合评定,拟定获奖人选,并报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批准。
第三十五条 志愿服务奖学金奖励金额为2000元。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校长奖学金是学生奖学金的最高奖,依据《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奖学金评定办法》进行评定。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11-
第四篇:中国政法大学本科生国家助学金评审办法
中国政法大学本科生国家助学金评审办法
(经2007年9月21日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2014年7月10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领导
小组会议修订)
第一条 国家助学金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用于资助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其目的主要是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用开支。按照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发布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我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及第二学士学位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均有资格申请国家助学金。
第三条 参评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诚实守信,热心公益,道德品质优良;
(三)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执行大学生守则和学校规章制度,未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四)勤奋学习,积极上进;
(五)是我校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库建档学生。
第四条 国家助学金实行分档资助,具体额度和名额根据教育部当年下达预算确定。
第五条 国家助学金评审程序
(一)国家助学金每学年评审一次,在每学年第一学期进行评审;
(二)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指标,按参评人数比例下发到各学院;
(三)学生向本学院提出书面申请,并递交《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表》,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议小组推选到本学院学生资助工作小组;
(四)院学生资助工作小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初审,提出初审合格学生名单,并将有关材料报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五)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对各学院上报的学生材料进行复审,提出我校当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建议名单,报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通过后报教育部备案。
第六条 在同一学年内,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可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或校长奖学金等其他奖助学金。
第七条 学校按月将国家助学金打入到受助学生银行卡中。第八条 本办法自2007年9月1日起实行,由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第五篇:华东政法大学学术部简介
学术部
一、部门名称:华东政法大学学术部
二、部门口号:放眼百家,纵横经略。
三、部门定位及职能:
学术部秉承“浓郁校园学术氛围,繁荣校园学术文化,弘扬校园学术精神”的宗旨,旨在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培养同学们浓厚的学术兴趣,提高同学们的学术修养。本部门通过开展讲座、论坛、访谈和学术文化节等各种形式在大学中普及人文关怀和学术修养。坚持学术求真,注重学以致用;坚持学术平等,加强学术合作;坚持学术积累,注重学术创新;坚持学术自由,倡导学术批评。职能:
1、每周举办百家讲坛,汇聚学术焦点,营造华政学术之风;
2、举办韬奋论坛、名师讲坛等讲座,以新颖的视角开辟校园学术阵营的前沿;
3、开展校园“学术文化节”系列活动,藉此完善校园学术体系,体现校园学术合力精神,共同营造“学思并重、知行合一”的校园文化氛围。
4、出版《明法之声》等学术刊物,普及精进学术文化智慧。
四、部门工作内容:
(一)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秉承“纵横韬略,放眼百家”这一宗旨,努力打造华政讲座的新高度。从讲座的选题开始,学术部广泛地进行问卷调查,务求最贴近同学们的要求,在主题多元化的前提下呈现同学们最需要的讲座。讲座主题覆盖了非法学类的几乎所有学科,为政法院校的学生补充了优质的学术资源,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博雅气质。
(二)院长论坛
邀请两到三位不同学术范畴的院长,如外语学院和法律学院的院长,针对该专业的专攻及热点问题做交流,并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做出具体要求和方案。
(三)名师讲坛
走进名师的学术领域,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引发思想的火花碰撞。邀请到校内极受欢迎的几位教授以讲座加论坛的形式拉近师生距离,在讨论学术前沿问题的同时加强学生对老师个人的了解,在轻松的环境中探讨学术与人生。
(四)校友论坛
校友论坛风格轻松活泼,今年将邀请连续三届的学生会主席、或是刚毕业的优秀毕业生等等一些比较“平民化”的校友来做客,力求让校友与学生贴得近些,实质地回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还邀请了各个学院的优秀毕业者和找到好工作的毕业校友回到学校为学弟学妹讲解大学该怎样为工作做预备。
(五)韬奋论坛
由科研处牵头主办,学术部负责承办。韬奋论坛主要贴合国内热点话题展开法学讨论,邀请到的嘉宾主讲人也是实践的核心人物,影响力较大。
(六)回味经典
播放选自以往精彩讲座以及上海图书馆的经典讲座录像,使无缘现场的学生可以再次领略学术的魅力。
(七)明法之声
《明法之声》第五辑将收录最新一年讲座的文字稿,汇编成书。
五、部门品牌活动:
作为校内的知名讲座品牌,从开创之时起,“百家讲坛”就以其浓郁的学术氛围,激烈的知识碰撞吸引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百家讲坛”广邀各大高校教授、社科院研究员、社会知名人士,选题内容从国际形势到文史哲学,从法律到地理天文,是校内选题涵盖面最广的讲座项目。近年来,讲坛在保留原有的浓郁学术特色上,积极创新,针对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举行讲座。讲坛为了不断丰富讲座的内容和形式,兼收并蓄法律科学、时事政治、经济形势、历史哲学、文化艺术等各方满的知识介绍,为同学们提供了百家争鸣的讨论空间,激荡出心灵的火花。它不仅是广大同学思想教育的第二课堂,为广大师生与各领域专家学者打造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为同学们日后成长为复合型人才提供了人文与自然科学的营养。它也始终是校学生会服务学生成才成长、参与华政学术建设的具体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