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金彪同志在珊溪水源保护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要点
陈金彪同志在珊溪水源保护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要点
(二○一二年五月四日)
一、深刻认识珊溪水源保护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对珊溪水源保护工作,全市上下历来高度关注,各级政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结果仍不令人乐观,刚才录像片反映的情况充分说明了问题的严峻性。去年,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就珊溪水源保护对市政府提出询问。前阶段,市委市政府在征求方方面面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了珊溪水源保护“1+X”政策文件。这个文件既系统全面,又具体可行,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珊溪水源保护的纲领性文件,大家要学习宣传领会,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珊溪水库是温州全市人民的“大水缸”,珊溪水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水。搞好珊溪水源保护工作,情况复杂,责任重大,首先需要各层面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第一,必须清醒认识珊溪水源保护的严峻形势。2007年以来,市本级和库区“两县一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其中市本级投入库区环境整治和生态补偿资金4.28亿元,开展对库区一系列治理保护工作,完成了文泰三个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建设,推进了对禁养区、限养区部分污染源的拆除治理,并启动了库区“三无”船舶专项整治和生态湿地、清洁小流域治理等试点工作,水源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要看到,由于珊溪水利枢纽集雨面大、涉及人口多,且人口相对集中,仅赵山渡水库沿岸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就有4万余人,带来了三个突出问题:一是生活污水直排问题严重。规划建设的7座中心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除2座建成、1座在建外,其余均未建设;已建的277个小型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跟不上,覆盖率仅为30%左右,沿河沿库多数村庄生活污水均为直接排放。二是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严重。一方面,养殖总量严重超标,目前库区仅生猪就达到18万头,远远超过2.26万头的环境限制容量。另一方面,治污设施非常滞后,目前库区没有一家规模养殖场实现达标排放,禁养区拆除的一些污染源很大部分搬迁到限养区,污染总量没有减少。三是非法捕捞问题严重。对非法捕鱼、三无船舶、地笼网等打击不力,库区非法捕捞现象突出,水库水体生态平衡系统遭受严重破坏。上述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使得水库水质继续呈下降趋势,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不断加剧,致使连续三年发生蓝藻异常增殖现象。据监测,珊溪水库总氮含量平均每年上升4.7%,赵山渡水库总氮含量每年上升9.6%,二库总磷含量每年上升4.2至6.2%。如果照此速度下去,温瑞塘河的今天就是珊溪的明天,我们已经有沉痛教训。如果不保护好珊溪水源,我们这一代人就会愧对历史,愧对子孙!
第二,必须深刻剖析水源保护问题的根本原因。只有把原因分析透彻,才能对症下药。归纳起来,原因有五方面: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尽管自2007年以来,市、县二级投入了不少资金用于水环境整治,但由于文成、泰顺两县均属欠发达地区,长期投入不足,生态、市政、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二是整治力度不够。虽然整治工作近年来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监管不到位、整治措施不坚决、整治效果不理想,特别是畜禽养殖禁养区拆除不彻底、限养区养殖规模超过核定的控制数,直排、偷排污水粪便现象还普遍存在。三是长效管理不健全。一些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不正常、处理不达标;一些垃圾处理设施出现空置现象;尤其是非法捕捞日常管理不到位,还没有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四是责任落实不到位。水源保护工作还没有与所在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绩效考核、干部奖惩使用、村集体与村民利益挂钩,一些地方和部门缺乏水源保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关整治措施落实不到位。五是宣传教育不深入。一些干部和群众思想还不统一,认识上有偏差,整治合力尚未形成。
第三,必须从大局出发,明确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我们要牢固树立保水源就是保民生的理念,保水源就是保发展的理念。一方面,保护好珊溪水源直接惠及下游500多万温州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另一方面,保护好珊溪水源可以有效改善发展环境、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对于促进库区“两县一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温州只有一个珊溪,子孙后代也只有一个珊溪,管理好、保护好珊溪水库这个“大水缸”,毫无疑问就是温州最大的民生;如果我们一味埋头发展经济,不注重保护环境、保护饮用水源,那就谈不上“三生融合”!谈不上为子孙后代负责!经济社会再怎么发展也将变得毫无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解决珊溪水源污染问题,事关全市人民的健康,事关人民政府的形象,没有丝毫的余地,没有任何的退路,必须采取强有力、见效快的措施,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纪律,竭尽全力、务求全胜。
二、明确目标任务,打好水源保护与扶持发展攻坚战
珊溪水源保护要始终坚持“保水源”与“促发展”协同推进。总的目标,是通过3至5年努力,加快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人口和产业双向梯度转移,逐步减少库区集雨区内人口数量,特别是要最大限度减少一、二级水源保护区人口数量;库区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建成和有效运转,水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趋势得到明显改善,两库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入库支流基本达到Ⅱ—Ⅲ类,形成良性循环、人水和谐的流域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全力推进库区生态县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帮助库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具体来说,要扎实推进两大重点任务:
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库区农房改造和统筹集聚,最大限度减少一二级水源保护区人口数量。人是最大的污染源,只有减少水源保护区人口,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污染。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大力推进农房集聚改造,如何抓住农房集聚改造的有利契机,实现水源保护区人口科学统筹集聚,对于库区群众下山脱贫致富、合理引导人口梯度转移、加快城镇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库区各级政府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把水源保护区人口生态搬迁作为农房集聚改造的优先对象,有计划有步骤地抓紧实施。具体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要明确目标。一期16693人统筹集聚任务,要在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二期22630人统筹集聚任务,要在2016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库区“两县一市”要围绕这个目标任务,建立组织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将具体任务分解到各个乡镇,到村到点到户,确保不折不扣落实。二要科学规划。要优先考虑将集聚点选择在集雨区外的集聚区块,以防止分散的污染变成集中的污染;同时,鼓励和支持跨县(市)异地统筹集聚。三要完善政策。库区“两县一市”要在现有农房集聚政策、下山移民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新的扶持政策。对于实现整村搬迁,以及提前或超额完成搬迁任务的,给予适当奖励。四要宣传发动。尤其要走村入户,做好政策解释、宣传等工作,让广大群众理解和支持水源保护工作。五要抓好后续。要广泛发动供水受益区各类经济主体积极参与库区人口统筹集聚后森林和农用地流转经营,特别是水库工程业主作为原水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和水源保护的直接受益者,更应积极支持和参与。同时,要重视抓好农房集聚点的后续生活配套建设和公共服务工作。最近,我看到一篇“移民”成为“遗民”报道,反映集聚点生活配套设施没到位,生态补偿资金没到位,这些钱到哪里去了?这个问题要追责。
另一方面,要大力实施水源保护“五大工程”,最大限度减少入库污染物总量。本届政府要全面实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主要支流生态保护与修复、水源地水质自动在线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等“五大工程”。今年计划投入2.1亿元,实施47项子工程,其中既有环保市政项目,又有水利农业项目,既有硬性任务,又有刚性指标。这项工作,刚才市政府已经与相关县市和部门签订了责任书,希望尽快启动。这里,我强调三条:一要抓紧抓实前期工作。对于今年列入计划的工程,要坚持能早则早、能快则快的原则,每个重要环节都要落实责任、落到专人,做深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对未开工的项目,要盯紧看牢,排出时间表,加快前期进度。同时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将“五大工程”精心包装,及时向部、省申报,争取列入重点项目实施计划,获得更多补助资金和土地指标。要强化政策处理属地负责,对涉及工程建设征地征收以及禁养区拆除、限养区治理等,要做深做细做透群众工作,确保工程无障碍实施。二要切实加强建设管理。建立健全“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在保障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全面加快在建工程进度,主要领导要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碰到的难题,确保各项工程顺利实施。三要全力破解难点问题。按照“减量化、无害化、生态化和资源化”的要求,坚持控新治旧、堵疏结合,转产转业与治理并举,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禁养区养殖场(户)的拆除和限养区养殖场(户)的治理。库区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制,切实履行管理、检查、监督、组织实施等职责,把整治任务落实到部门、到乡(镇)、到村,层层抓落实。特别要强调,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是整个珊溪水源保护的关键,必须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确保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禁养区拆除,并通过验收;年底前完成限养区整治,实现达标排放。2013年以后,凡未达标排放的,或超过核定的养殖规模数量的,必须强制关闭。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的另一关键,是总量削减问题。文成、泰顺两县按照规划,要在2016年前将生猪当量控制在2.26万头生态环境限制总量之内。根据这一目标,要逐年倒排削减计划,落实到镇到村到养殖户。同时,要加大转产转业扶持力度,市里已经落实每年2000万元的转产转业补助资金,连续5年共1个亿用来帮助库区开展转产转业扶持,希望文成、泰顺两地要切实用好用足这一扶持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办法报管委办审定。
三、坚持“以水养水”和市场化运作,建立健全水源保护资金保障机制
人口统筹集聚和水源保护“五大工程”5年共需投入16.3亿元,资金压力很大。我们必须拓宽思路,坚持“谁受益、谁分担,谁用水、谁出钱,用好水、多花钱”的“以水养水”政策导向,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具体要做到“四句话、八个字”:
一是提标。就是适度提高水价中的水源保护费。据了解,目前珊溪原水价中水源保护费仅为0.05元/立方,温州居民用水到户水价为2.4元,与宁波(3.2元/立方)、台州(3.65元/立方)等地相比还有较大的调价空间。请市发改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尽快开展水价调整工作,确保年底将水价调整到位。
二是整合。将每年库区环境整治专项资金以及市生态补偿资金的可整合部分予以整合,并与水源保护费收益权统一作为质押收益,进行贷款融资。这项工作,请市财政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提出具体整合意见,抓紧组织实施。
三是贷款。以市公用集团作为业主,以水源保护费收益权和整合后的财政专项资金进行质押贷款筹集资金。管委会办公室、市财政局、市公用集团联合制定融资计划、下达年度投资计划、设立专户进行专项资金管理。今年缺口资金由市公用集团先行融资垫付,并确保7月底到位,待水价调整到位后融资偿还。
四是争取。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对水源保护工程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支持,鼓励其它金融机构增加水源保护的信贷支持,并与金融机构贷款业绩考核挂钩。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在项目审批和资金补助上的支持。要用足用好用活上级各项扶持政策,市县两级对口行业管理部门要根据各项工程措施的类别,积极寻找各种途径和政策,努力争取上级资金、用地指标支持。发改部门要主动帮助做好省重点工程报批工作,并争取列入山区经济发展项目;国土部门要主动帮助做好用地指标的报批工作;环保部门要主动帮助做好生态建设资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资金的争取;住建部门要主动帮助做好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的争取;水利部门要主动帮助做好小流域治理、生态河道建设、水资源保护专项资金的争取;农业(农办)部门要主动帮助做好下山移民省级补助资金和用地指标、“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补助资金、农村能源沼气工程和已建畜禽业生态化养殖小区污染处理设施建设资金的争取;林业部门要主动帮助做好水源涵养林和生态公益林专项资金的争取。
在资金筹集机制上,市里已经充分考虑了文成、泰顺两县财政状况和承受能力。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在实施水源保护工作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水源保护和生态县建设的关系。生态县创建与水源保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市、县两级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担是科学合理的,原先测算是6:4,但考虑到库区财政困难和承受能力,为了加大对库区发展的扶持,将库区生态县建设和主要市政环保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部都纳入水源保护项目,16.3亿元投资全部由“喝水人”出资,库区政府不再出资,大大减轻了库区生态县建设的财政负担,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库区发展的支持,也充分体现了受益区人民对库区人民的真情回报。
四、齐抓共管,努力开创水源保护工作新局面
珊溪水源保护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既有上下游的关系,又有左右岸的关系,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里已经成立了珊溪水利枢纽水源保护管理委员会,由我来担任主任,相关市领导任副主任,库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一组织、指挥、协调、督促水源保护工作。库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机构,以切实加强对水源地人口统筹集聚和水源保护工程建设的领导。
(二)落实工作责任。瑞安市、文成县、泰顺县政府要按照统一规划、属地负责的原则,负责实施本行政区域内水源保护和管理各项工作。市公用集团负责水源地人口统筹集聚和水源保护“五大工程”建设资金的贷款融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投资建设和运行管理,以及生活垃圾治理工程的投资建设和终端运行管理。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别牵头指导、服务、协调、督促水源地人口统筹集聚和水源保护“五大工程”建设,落实库区环境整治的行业管理职责。还要指出的是,市里决定将珊溪水利枢纽水源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珊溪管理局),希望管委会办公室和市水利局(珊溪管理局)要切实肩负起市委市政府的重托,以保障全市500多万人民群众安全用水为己任,坚持驻扎一线,推动关口前移,敢于直面矛盾,勇于克难攻坚,认真履行好水源保护综合协调、监督考核等职责。
(三)完善考核体系。要将“水源地人口统筹集聚与水源保护工程”纳入对瑞安市、文成县、泰顺县以及市有关部门年度重要工作目标责任制重点考核内容。市委市政府决定,要同步跟进奖惩措施,一方面将水质监测和考核结果与市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资金安排以及市级其他扶持资金安排相挂钩;另一方面,将珊溪水源地人口统筹集聚和水源保护“五大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各地入库水质监测情况作为对有关县(市)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奖惩任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同时,参照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工作考核模式,实行珊溪水源保护专项单独考核,对工作任务完成好、水质监测达标的两县一市党政领导班子和市有关部门(单位)给予奖励。
(四)强化联合执法。库区执法涉及渔业、海事、公安、环保、水利、港航、农业等多个部门,必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的要求,严格落实部门执法管理责任制。同时,为了克服“多龙管水”的弊病,市委、市政府决定按照“属地负责、统一管理、集中办公、联合执法、双重领导”的原则,整合涉水涉库各职能部门执法力量,成立珊溪水利枢纽水源保护联合执法办公室,建立一支常态化、专业化、规范化的驻库综合执法管理队伍,常驻库区一线,开展日常执法管理。对联合执法工作,我提三点要求:一要尽心尽责。库区执法远离市区,执法人员又来自不同部门,一定要坚持统一指挥,协同配合。要坚守岗位,沉得下去,耐得住寂寞。二要敢于执法。要严厉打击库区水域“三无船舶”、非法捕捞、非法采砂等“乱象”,切实维护库区92公里河道、40平方公里水域的良好水事秩序,监督管理库区陆域2300多平方公里污染控制和治污效果。对库区范围内的违法行为,该查处的要坚决有力予以查处,该处罚的要坚决予以处罚。三要讲究方法。要严格执法程序,防止因工作方法简单、态度蛮横等问题引发不安定因素。对于暴力抗法、群体上访等情况,属地政府和公安机关一定要切实做好应急处置及维稳工作。对于泰顺县提到的百丈漈码头聚众暴力抗法事件,要深入追查,挖出幕后操纵者,依法严厉予以打击,绝不姑息。同时,各部门对派驻的执法人员要在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给予关心,对于联合执法经费,财政部门要尽早给予保障到位,执法船艇及装备要落实到位,车辆问题根据车改方案按照执法用车政策给予解决。
(五)营造舆论氛围。要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介,通过宣传栏、宣传车、村民会议等多种形式,加强水源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宣传,引导广大群众正确处理好保护水源与库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系,增强库区群众保护水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库区中小学校要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公德教育,全面提升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同时,要向供水受益区的社会各界宣传水源保护的重要意义,努力形成“饮水思源”、“喝水不忘库区人民”等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二篇:陈德荣同志在市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陈德荣同志在市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要。刚才,彭佳学常务副市长通报了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王昌荣部长宣读了政府机构改革相应的人事安排,赵一德市长作了非常好的动员报告,明确了政府机构改革的意义、方向、具体内容和下步工作要求,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以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三大转型”
“十二五”时期,是温州推进经济、社会和政府“三大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次人口普查显示,温州常住人口达912万,居全省第1位,居全国第12位(不含直辖市),说明温州已进入大都市的行列。但去年温州的人均GDP仅为杭州的一半,处在全省后列。之所以形成这样的状况,主要是经济转型升级缓慢,产业低小散问题突出。这不是温州人没有钱,而是原来的环境不佳所致。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温州企业家积累了第一桶金,亟需产业转型升级,但本地难以提供更大的空间,难以提供形成产业链规模优势、竞争优势的平台,因此大量民间资本就被招商引资引到外地去了,本地变成了创业型企业的孵化器,始终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一方面是企业转型升级亟需加大投入,另一方面是温州数千亿元的民间资本像幽灵一样在全国游荡,在本地却难以落地。去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仅为930亿元,在全省排名靠后,投资率甚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这样的投资总量对温州转型升级只能是杯水车薪,同时现在温州不是低端产业向外转移,而是高端产业转移出去、低端产业留在本地,长期积累下来导致了整个产业处于产业链低端。出现这种状况,关键原因在于缺乏良好的投资环境。
现在,在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消费结构中,温州已经跨过了温饱小康阶段,进入“住、行”特别是“行”的阶段。温州每百户家庭拥有小汽车量是全省最高的,老百姓的出行需求也是全省最高的,而出行就是老百姓从家庭小环境进入外部大环境。在进入外部大环境以后,环境消费和体验型消费就成为民生的最重要部分,环境也就对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带来了决定性影响。去年以来,我们部署开展“六城联创”和城市转型发展破难攻坚大行动,就是抓环境。环境是最大的公共品,环境包括硬环境、软环境和城市形象环境,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打造公共环境是各级党委政府在“十二五”时期最主要的、核心的工作,这就需要政府转型。计划经济时期,政府是生产型政府,因为整个经济发展都掌控在政府手中。改革开放以后,政府是建设型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府逐步放宽了对微观经济领
域的控制。而温州由于地缘关系、历史延续等因素影响,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控制比较弱,同时改革开放以后各级党委政府非常开明,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形成了温州模式。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市场经济发展进入相对高级阶段,开始从紧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转型,使得创新要素供给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最关键要素。但当前温州创新供给不足,原因是城市化发展滞后、半城市化问题突出,导致环境不佳,难以集聚高端要素,难以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所以,必须以社会转型、以公共环境的营造来推进经济的转型。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必须以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来实现政府转型,推进社会转型,最终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这次机构改革最本质的内涵就是从推进生产型、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以政府的公共品特别是环境这个最大的公共品供给来推进发展、改善民生。
二、以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从过去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政府,转变为与处于高级阶段的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加快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相适应、与现代公民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政府。
(一)要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环境营造转变。现在很多领导干部还是比较习惯于过去的工作方式方法,作风非常深入,经常下企业调研、指导工作,但实际上对企业的了解能有多少?对一家具体企业来讲,几年难得去一趟,到那以后听了汇报,发表一番高谈阔论,说得好听一点,相当一部分只能是比较空洞的东西。现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一个企业家把几千万上亿的身家资产都投在企业里面,可以说是每天24小时、一年365天寝食难安,他和他所招集的一班人才对这个行业的钻研、对市场的了解一定更深入、更准确,对企业自身发展的责任感也一定更强。所以,政府部门要改变过去的工作方式,改变过去保姆式的服务,这些服务并不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需要的。应该更多地从微观指导企业转向宏观环境营造上来,以环境营造来推动和倒逼企业转型发展。这次机构改革以后,各部门的专项资金要从过去扶持企业具体项目中跳出来,不要再补贴到企业微观层面。政府财政的钱是全体纳税人所有,拿财政的钱补贴给企业的具体项目,就会带来公共服务的公平性问题,因为大量的中小企业并不能得到政府的扶持,而且容易引发很多问题。只有从具体的微观项目管理转到宏观环境营造,设定统一的准入门槛和标准,打造公共的产业集聚区和技术服务平台,对所有企业才是公平的,而且才能为所有企业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企业只要能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善待员工、不污染环境、生产的产品不对社会带来危害,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企业,政府不要介入太多。政府一方面营造好的环境,另一方面
就是要加大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监管力度,加大环境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力度,对企业在这些方面的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惩处。但这种惩处也一定要体现一致性,要体现公平性。
(二)要从高层管制向基层服务转变。经济的自由一定会带来经济的发展。高度集中的体制是计划经济的象征,实际上现在离真正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有相当距离。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带来经济运行上的不自由,造成资本、土地、人力等要素资源的不能自由流动,从而实现优化配置,这些都阻碍了经济发展。在经济管理中,层次越高,离市场和企业就越远,服务就变成了管制。经济管理权限一定是层次越低越好,这样才能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使基层在为企业服务中起基础性作用。去年以来,我们推进市区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前段时间又实行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下步建设“1650”现代化网络型大都市的基础性节点和平台就是中心镇和功能区。所以,在这一轮机构改革中,市级机构改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县级机构改革和中心镇、功能区的机构改革问题,其核心就是职能转变。要加大权力下放力度,加大财政分成下放力度,使基层责权利相统一,在经济社会发展包括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积极性,有更强的服务能力。
(三)要从政经合一向政经分开转变。过去的条块分割阻碍了要素流动及资源优化配置,国有企业只是政府的附属物。去年以来,我们进行了一轮国资体制改革和国企整合,但还要加大力度推进第二轮整合,真正实现政经分开,防止以权经商、以权谋私。要在这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组织“转并联”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三分三改”。其中最基础的是要解决政经合一问题,实行政经分开,以解决基层的经济发展问题。
(四)要从管办合一向管办分离转变。中央已经提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问题,在分类基础上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现从政事合一到政事分开的转变。这轮机构改革主要是政府行政单位改革,下步机构改革的重要方面就是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现在凡是政府从事的领域都是老百姓不太满意的领域,包括上好学难、看病贵、出行难、公路收费高等。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政事合一。因为过去提供公共品的门槛是封闭的,只有政府这一个主体,这种政事合一的体制阻碍了社会化、多元化的公共品供给。一方面是政府投入不足,很难把所有的问题都大包大揽下来;另一方面又没有构建公平的竞争环境,社会投入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竞争。所以,要建立现代事业制度,政府从公共品直接生产者转为购买者,鼓励社会和民间力量投入公共品生产,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在生产环节实行充分竞争,以竞争提升效率。
三、以有力举措确保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完成好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任务,总的要把握“五句话”要求:方法必须明确,措施必须有力,行动必须迅速,方法必须稳妥,成果必须圆满。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这次政府机构改革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这次机构改革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切实负起责任,不折不扣地执行好改革方案,确保这次政府机构改革圆满完成。
(二)抓紧衔接,有序推进。当前抓投入建设发展的任务紧迫而繁重,而且这次机构撤并的力度比较大,必须把机构改革与推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工作不断、秩序不乱、队伍不散,而且要通过这次改革来促进工作效能提升和服务质量提高。
(三)顾全大局,严明纪律。机构改革的目的在于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升效能、促进发展,所以各级各部门要讲政治、顾大局,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做好各方面工作,同时不能突击进人、突击提干、突击发钱、突击花钱。纪检、组织、人事等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纠正整改。审计部门在这次机构改革之后,要对相关部门单位进行审计,确保各项纪律落实到位。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政府转型,具有影响全局、带动各方的重大意义。希望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同心同德,锐意改革,高度负责,奋发有为,确保圆满完成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的各项任务,以优异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为加快温州转型发展、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周强同志在保护母亲河行动大会上的讲话
今天,共青团中央联合全国绿化委员会、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水利部、农业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隆重召开保护母亲河行动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回顾六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成绩和经验,部署今后一个时期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动员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同志在百忙之中出席大会并将发表重要讲话,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会后要狠抓落实。下面,我代表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讲三点意见。
一、六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工作的简要回顾保护母亲河行动以保护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主题,以社会化参与、工程化建设、项目化管理的方式,组织动员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在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1999年1月召开保护母亲河行动第一次电视电话会议为起点,六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探索起步阶段。从1999年初至2000年底,保护母亲河行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可,并初步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二是巩固扩大阶段。从2001年1月至2003年初,保护母亲河行动实现了由单一地发动青少年,到以青少年为主,牵动社会公众和团体的广泛参与;实现了由植树种草为主,到植树种草与从身边小事做起、天天环保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态环保和实践育人的有机结合。三是蓬勃发展阶段。从2003年3月到现在,青少年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加强,社会参与面更加广泛,一批示范工程相继竣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六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共动员了3亿多人次青少年参与,面向海内外筹集资金2.5亿元(其中,海外筹资6000多万元),在母亲河流域建设了1103个、面积达399万亩的造林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大江大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有力地推动了可持续战略的实施,为母亲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作出了积极贡献。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保护母亲河行动开辟了青少年接受生态环保教育的新途径。六年来,我们通过设立“保护母亲河(周)日”,利用每年的重大环境纪念日,先后组织开展了“母亲河,我与你同行”绿色传递、“小事做起来,绿色助申奥”、“清洁江河水,保护母亲河”、“承诺天天做,保护母亲河”、“请跟我来,天天环保”、“共饮丹江水,保护母亲河”、“美化新三峡,保护母亲河”等一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并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通过创作歌剧、拍摄影视作品、举办生态文艺晚会等形式,大力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激发广大青少年对母亲河的情感,营造了人人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第二,保护母亲河行动构建了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新平台。六年来,我们采取简单便利的方式,积极为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保事业创造条件。比如,“5元钱捐植1棵树,200元钱捐建1亩林”,只要愿意,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小事做起来,保护母亲河”,任何人都可以从节约用水、养花种草、净化环境等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母亲河、保护生态环境作贡献;以命名建设纪念林的方式,动员企事业单位和团体为保护母亲河行动捐资,参与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通过这个平台,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参与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第三,保护母亲河行动架设了生态环保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桥梁。六年来,我们通过实施“小渊基金”项目、举办“中日民间水论坛”等方式,积极推动中日生态环保合作,广泛建设“中日青年生态绿化示范林”;通过建设“中埃青年友谊林”、亚欧基金合作、实施“澜沧江——湄公河青年友好之船”等多种途径,积极开展环保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申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地球卫士奖”、参加全球青年论坛、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国际论坛、世界银行发展经济年会、青年与全球化论坛等活动,积极推动保护母亲河行动不断走向世界。在保护母亲河行动框架下,我们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开展了生态环保友好合作,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发展自始至终得到了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护母亲河行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带头捐款,建设“中直机关纪念林”、“中央国家机关纪念林”。2001年6月,李瑞环同志在接见首届“母亲河奖”获得者时对保护母亲河行动给予了充分肯定。2002年,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获得了首届“中华环境奖”。2002年5月,江泽民同志为保护母亲河行动亲笔题词。2002年4月,胡锦涛同志亲切会见来华参加中日青年生态合作论坛的日本代表团。2002年12月,曾庆红同志会见日中绿化推进议员联盟代表团。这一切都表明,保护母亲河行动所取得的成果,饱含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鼓励,凝结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体现了各级共青团、绿委、人大环资委、政协人资环委、水利、农业、环保、林业等部门的团结协作和共同努力,记录了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热情和奉献。在此,我代表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和共青团中央,向长期关心支持青少年生态环保事业的各级党政领导表示衷心感谢!向六年来积极投身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保护母亲河行动六年来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推进生态环保事业的发展,只有顺应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潮流,才能保持持久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只有服务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大局,才会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推动作用;只有凝聚起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参与热情,才能获得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只有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出发点,才能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质的一代新人。
二、保护母亲河行动今后的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并以此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进一步明确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以人为本,注重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月12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加快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些战略思想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指明了方向。今后一段时期,保护母亲河行动发展的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群众性生态公益事业的发展方向,完善以生态环保文化、生态环保体验、生态环保工程、国际交流与合作为着力点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育人功能,努力提高青少年生态环保素质,广泛动员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积极投身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根据这一发展思路,下一步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围绕文化的育人功能,大力弘扬生态环保文化。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文化的产物。青少年是生态环保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又是生态环保文化的受益者。生态环保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培养和弘扬的生态环保文化,就是要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成为广大青少年的一个基本价值观,深深扎根于每一个青少年心中。生态环保文化的培育过程就是生态道德的养成和生态环保意识提高的过程。要广泛宣传生态环境道德,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青少年和全社会关爱生态环境、主动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浓郁社会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心理基础。要大力倡导以“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为主要内容的生态道德要求,把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要培养传播生态文化的比较稳定的队伍,创造形式多样的文化载体,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生态环保知识和理念,形成富有鲜明特色的生态环保文化品牌。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大众传播手段在生态环保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吸引更多的公众关注和青少年参与。2.围绕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大局,广泛开展生态环保实践。实践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有效方式。生态环保实践就是要引导青少年在保护生态环境中亲身体验,从小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要探索多种方式,为青少年和公众直接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创造条件。一方面要根据青少年和公众简便易行地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大力开展人人能为、人人可为的主题活动,关注重点流域、国家重点大型工程、重大节庆活动的生态环境保护,打响保护母亲河行动这一生态环保公益品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广开渠道,广筹资金,着眼保持水土、治理污染、保护资源等,服务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大局,扎扎实实地推进工程建设,确保建设一个成功一个,保证每个保护母亲河工程都是优质示范工程,让工程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惠及子孙后代。3.围绕青少年生态环保教育,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每个国家都有责任为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生态环境问题的开放性和危机性,要求我们必须用开放的观念、战略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要积极探索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同时要在联合国青年政策框架内、国际青年组织框架内,广泛开展青年生态环保交流。要开展跨文明对话,积极引进国际资源,推进青年生态环保项目。要加强与国外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采取互惠、双赢的机制开展活动。总之,要创造更广泛的交流合作平台,不断扩大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国际影响。
三、加强机制建设,推动保护母亲河行动持续健康发展保护母亲河行动能否长期健康发展,科学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至关重要。我们要把工作中形成的好做法好思路,不断总结提升,形成规律性认识。这些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之所以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根本原因在于探索了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开拓创新,逐步建立健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公益事业发展规律,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面更广,参与程度更深,自我运转能力更强的运行机制。为此,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1.要把深化社会动员机制作为保护母亲河行动发展的关键环节。生态环保事业需要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动员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有效动员机制。要充分利用团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网络优势,以满足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愿望为基础,广泛发动广大青少年参与生态环境建设。要着眼调动青少年的内在积极性,广泛采取公开招募、志愿参与、形象代言、发展会员等新型动员方式,引导青少年自觉参与生态环保实践。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公众关注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要积极探索和创造更多简便易行的方式,方便社会公众和广大青少年直接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2.要把完善多方合作机制作为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有力手段。保护母亲河行动涉及面广,包容性强,必须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协作,共同参与,形成工作的整体合力。要加强与政府部门间的合作,主动争取各主办部门在政策、资金和项目上的支持,形成政府有关部门委托、共青团承办落实的长效机制。深化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加强与国内企业和中介组织、非营利组织等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发挥其牵动面广、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实现利益共享、互惠共赢。积极开展与国外青年组织、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的合作,积极借鉴国际经验,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服务。要利用好团内团外、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探索国内外组织和个人更加踊跃出资建林的筹资机制,强化保护母亲河行动的物质依托。3.要把优化工程建设管理机制作为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的重中之重。保护母亲河行动工程的建设,筹资是前提,建设和管理是关键。高标准的工程建设质量和显著的治理效果,是吸引更多的社会组织、公众和社会资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直接反映,也是保护母亲河行动成果的直接体现。要按照基金管理使用要求,管理好各级专项行动资金,严格审批立项,科学规划设计,认真施工建设。要尊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客观规律,在规划、论证、资金使用、竣工、验收、移交等主要环节上,建立健全科学规范、严格有效的工作制度,实行动态全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建设成果的保存和延续。要引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采取项目公开招标的方式,吸纳社会资源,实现效益最优化。4.要把健全组织运行机制作为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的重要保障。要完善团组织牵头带动,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其他组织广泛参与、分工协作、统一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要强化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对保护母亲河行动的重大发展问题进行商讨。发展参与群体,适当组建团组织管理指导,青少年自发组织参与,能自行运转、自我发展壮大的青少年环保社团等组织形式。大胆探索用社会化、事业化方式推动大型群众性公益事业发展的思路,推动保护母亲河行动常规化、事业化。进一步建立以“母亲河奖”为龙头的表彰体系,形成有效激励和积极导向,激发各方面支持和投入这项工作的热情。各级共青团组织是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的主要组织协调部门之一。要积极争取各级党政领导的支持,与绿委、水利、环保、林业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主动将保护母亲河行动纳入当地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结合实际,整合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发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育人功能,在全社会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浓厚氛围。要和有关部门一道,将保护母亲河行动作为一项具有长远发展的事业来抓,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使这项工作不断实现新的发展。同志们,保护母亲河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深入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倡树生态文明新风,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不断开创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新局面,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xxx同志在全镇党员轮训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xxx同志在全镇党员轮训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保持我镇经济发展领跑位臵和推进xx跨越发展、率先崛起的重要之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及时传达市党代会精神,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切实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动员全镇党员干部积极投身“科学发展、率先崛起”的伟大实践,进一步增强驾驭基层工作的本领,提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文明的新xx,经镇党委研究决定,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集中举办全镇干部、党员轮训班,为大家加油、充电,积蓄能量,为抓好今年各项工作打牢思想基础、工作基础和组织保障。为确保这次党员轮训扎实有效、圆满成功,下面我代表镇党委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开展好这次员轮训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唯有勤奋学习、不断学习、长期学习,筑牢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做好各项工作。因而,镇党委审时度势、正确决策,这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现实需要,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镇党员干部和基层组织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证,是保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心系群众、无私奉献、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重要体现。
第一、办好这次培训班,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需要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头脑,既是党建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保证党的事业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党员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要不断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把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促进本部门、本单位工作或生产任务的完成,需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促进党的基层组织不断迈上新台阶。我们党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党,只有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党员的自身能力,才能使党员同志真正成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第二、办好这次培训班,是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xx经济社会新跨越的需要
当今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纵观国情,立足镇情,我们怎样才能与国际、国内市场接轨,怎样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都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
经济建设能不能发展的又好又快,经济改革能不能稳步向前推进,很重要的一条是看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当前,我镇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年初的既定目标,实现全面建设和谐文明富裕的新xx的远景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为此,镇党委非常重视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
作,每年都要定期举行党员培训班,目的就是为了优化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为加快发展、率先崛起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保证。
第三,开展党员轮训活动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升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迫切需要。
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组织是保证,党员干部是骨干。开展这次活动,就是要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倍加珍惜这次学习培训的机会,通过参加学习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能力,民主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举办这次培训班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方面都下了一番功夫,增强了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党员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加快发展、富民强镇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从总的看是好的,但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问题依然存在, 主要表现在个别党员在理想信念、思想观念、政治素质、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组织纪律等方面与“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不相适应。主要表现
在:一是学风不端正。一些同志缺乏学理论的兴趣,自觉性不高,疏于学习;一些同志学习目的不明确,存在重视专业知识,忽视政治理论学习的倾向;二是思想不够解放。一部分同志思维方式陈旧,思想观念落后,思路不开阔,不善于接受新事物,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改革创新的思路和举措;三是党性观念不强,作风不够扎实。有的同志唱功好做功差,责任心、事业心不强;有的同志作风漂浮,不深入实际,工作方法简单;有的同志工作不扎实,精力外移,热衷于迎来送往,吃喝应酬,乱拉社会关系;有的同志组织观念淡薄,阳奉阴违,我行我素,为了局部或小团体的利益而不顾大局,以至于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以权谋私、假公济私,严重影响党的工作,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阻碍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个别党组织和少数党员身上,但影响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必须通过深入扎实地学习教育并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紧扣主题,明确任务,切实增强轮训活动的针对性和影响力 本次轮训活动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精神,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广大干部、党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章、党纪、党规,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性观念,认真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把力量凝聚到推进新农村建设上来,促进各类问题的解决。确保达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在解放思想上有新的进步,在工作能力上有新的增强,在发展创新上有新的突破,在服务水平上有新的提高,在精神面貌上有新的变化,在奉献社会上有新的成效。
不断增强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努力为实现跨越发展、富民强镇、率先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政治和组织基础。
本次轮训活动的时间安排、对象和范围
这次党员轮训活动从今天开始,一直到11月份,每月集中轮训一天。各村(社区)、镇直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认真搞好轮训活动。
参加培训的对象和范围是:镇直机关的党员、干部,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镇培训到各社区党总支(党委)书记、委员、全体机关党员干部、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即今天到会的全体人员,各支部结合镇统一安排,培训到全体党员。
做好本次轮训活动的工作要求
全镇上下要以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的态度,高标准、严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学习培训的质量。一是本着“精炼、管用、务实”的原则。一要安排好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和教育性。坚持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组织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2010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突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以及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提升党员的创业创新意识和致富带富能力;二要严格学习纪律,排除一切干扰。把心思、精力、行动从酒桌上收回来,保证学习时间,确保学习
效果,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三要建立起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和请销假制度,对于无故缺席、迟到的要给予通报批评等;四要组织参学对象认真阅读相关资料,学好规定篇目,提高党员的素质和能力水平。二是统筹兼顾,注重结合。把轮训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与民主评议党员、民主评议干部结合起来,与上党员评诺、评岗及本承诺、定岗结合起来,与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文明创建、信访维稳等工作结合起来,与本单位、本部门及个人实际结合起来,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注重实效上下功夫。当前,要着力解决好党员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问题,不断增强党员立足本职、开拓进取、建功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增强群众观念,转变作风,提高为中心工作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做到“领导班子好、队伍素质好、制度建设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带头强化政治意识、学习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赶超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三是学习培训形式要灵活多样,新颖,有影响力。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以分散自学为主,集中培训、专题辅导为辅。可采取播放电教片、现代远程电化教育、开展座谈会等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建立必要的考核制度,确保学习培训的时间、人员、精力和质量“不打折”,做到学习有笔记、发言有提纲、讨论有记录、学后有心得,真正使干部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三、加强领导,严格督查,务求本次轮训活动扎实有效、圆满成功 这次党员轮训学习教育活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在领导。各支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强化组织领导。重点要抓好“三个到位”。
一是责任落实到位。各支部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以身作则,带头学习,认真安排,抓好落实。分管同志和组织委员既要抓好总体工作的部署,又要抓好每个环节的具体实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其他党政班子成员和包点干部要深入联系点,做好学习动员、理论辅导,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帮助基层同志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消除各种矛盾隐患,切实发挥好联系点的示范辐射作用。
二是督查指导到位。为确保学习成效,督查人员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明确督查重点,指导党员轮训扎实开展。坚决防止和纠正厌烦情绪和消极应付思想,坚决防止和纠正某些同志认为党员培训是形式、走过场的思想。
三是兑现承诺到位。学习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工作。这次学习培训期间,党员干部要积极主动地开展访富问经、访贤问策、访贫问苦活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组织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就广大群众意见最大、最不满意的事情及群众最希望办、眼下就能办好的事情,开展“双向承诺”活动,以实际行动兑现承诺、取信于民。
同志们,党员轮训活动是我镇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让我们在这明媚的春光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城镇建设、工业集聚区建设、新农村建设为平台,以推动跨越发展、率先崛起进程,构建和谐xx、活力xx为目的,以扩权强镇政策为契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全镇工作大局,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求真务实、扎实苦干,切实搞好党员轮训活动,带领全镇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转变作风,凝心聚力,为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移风易俗-邵海波同志在全镇移风易俗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移风易俗-邵海波同志在全镇移风易俗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镇移风易俗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县移风易俗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镇上下迅速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活动,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营造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减轻群众负担,提升群众满意度。下面,我根据县会议精神和镇党委、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推进移
风易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改善,随之而来的,是精神文明建设被提高到了更加重要的高度,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已经成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内容。
其次,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精神文明始终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新农村,不仅是改变村容村貌,也同样需要改变群众的精神状态和社会风气。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要求中,就包括“乡风文明”;中宣部、中央文明委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五美”标准,包括“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秩序美、创业美”,把“风尚美”摆在了第二位置;省委、省政府开展的乡村文明行动,主要目标就是“营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近年来,全镇上下注重了村庄的绿化、净化、硬化、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对于精神文明抓得还比较软。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就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
建设,促进农村和谐文明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三,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是顺应群众期盼的需要。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的奢靡风气有所蔓延,甚至愈演愈烈,传统的礼仪已经演变为大吃大喝的“面子工程”,沦为社会陋习。有的村红白事办酒席每桌上千元,动不动几十桌、上百桌,一场下来,少则1万多元,多则几万元,花费巨大。有条件的讲排场、比阔气,没有条件的也要硬撑门面,甚至不惜债台高筑,加重了家庭负担,影响了正常生活,对于部分群众来说是苦不堪言。有的索要天价彩礼,盲目攀比,“一动不动”、“三斤三两”、“万紫千红一片绿”等不一而足,娶个媳妇要花几十万;更有的借机敛财,借各种喜忧事收受礼金,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还有的借机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和低俗歌舞表演,各种陈规陋习和不健康的活动花样繁多,死灰复燃,带坏了社会风气,群众对此从内心里是非常反感的。同时,各行政村红白理事会绝大多数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甚至有的红白理事会成员就是大操大办的带头者、支持者,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不良习俗发生。因此,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是得民心、顺民意的惠民工程,也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减负”工程,必须抓紧抓好。
第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是转变工作导向、提高群众满意度的需要。从前段时间全省移风易俗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情况看,菏泽市综合得分排全省最后一位;在全省132个县中,我市有7个县区排名在全省的100名之后,我县位列第120位,在全市排名倒数第三。8月5日,被市里进行了约谈,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这充分说明,在广大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还没有抓实抓好,离群众所想所盼还相差甚远。今年上半年,全省移风易俗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共问了四个问题:
1、村里有没有办喜事和
丧事的红白理事会;
2、村里办喜事和办丧事负担重不重;
3、村里办喜事有没有过分闹婚现象,办丧事有没有吃流水席、唱大戏等现象;
4、对村里办喜事和办丧事现在的情况满意不满意。这四个问题是移风易俗的重点内容,也是下步工作导向。移风易俗为了进一步抓好这项工作,我们必须适应上级工作导向的转变,深入开展好移风易俗活动,以我们扎实有效的工作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决不能因移风易俗工作来影响了我镇的群众满意度。
近年来,随着这些年新农村、美丽乡村的建设和乡村文明行动的开展,我镇移风易俗工作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进展不平衡。有的村落实工作较主动,党员干部积极带头,积极宣传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