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冬炎在齐齐哈尔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9-05-14 02:1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韩冬炎在齐齐哈尔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韩冬炎在齐齐哈尔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篇:韩冬炎在齐齐哈尔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韩冬炎在齐齐哈尔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我们在市委的领导下,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胜利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十一五”期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发展最好最快的五年,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0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30亿元,同比增长17%,“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达到110.5亿元,增长42.5%,是2005年的3.2倍,年均增长26.4%;地方财政收入78.7亿元,增长54.9%,是2005年的3.7倍,年均增长3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6亿元,增长40%,是2005年的4.8倍,年均增长37%。

——工业经济企稳提速。按照壮大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的要求,全力抓好项目建设,促进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实施重点推进项目120个,超亿元项目95个,完成投资149亿元。其中工业项目89个,超亿元项目65个,完成投资95.6亿元。2010年是我市近年来项目建设数量最多、质量最好、速度最快、力度最大的一年。老企业升级改造步伐加快,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昊华“双三十”、两大机床主导产品产业化、博天糖业技术改造、安泰生物产业化、泰来油田新打油井等项目建成投产,一重大型铸锻件生产流程改造、北钢年产70万吨钢水、齐轨道铁路货车产品升级、华鹤节能阻燃门产业化、飞鹤乳制品扩能、博城糖业扩建等项目加快建设。装备工业配套能力有了新提高,腾翔30万吨铸锻造加工基地启动建设,宇通高档数控转台和铣头产业化项目加快推进,新增机械装备配套企业10户。坚持定向定位招商,落实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4项,到位资金101亿元。成功引进了黑龙江龙华新能源汽车、中国一拖大农机、中粮60万吨玉米深加工三个超20亿元的大项目,对于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加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克山曙光、富裕二期风电项目建设完成,大唐碾子山风电场设备采购完毕。启动实施了园区建设“15211”工程,齐齐哈尔高新区晋升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富拉尔基工业园区新入驻企业15户,北苑工业园区新上了2个超15亿元的大项目,铁锋、昂昂溪、富裕、依安等工业园区发展加快,承载和吸引项目的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340亿元,增长20%。我市被命名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和“中国木门制造基地”。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9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82.4亿元、利税总额107.2亿元,分别增长41%、46.8%和4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70,提高60点。

——农业发展成绩喜人。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加快了农业科技化、规模化和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总产值352亿元,增长8%。粮豆薯总产193.6亿斤,增长16.8%,创历史新高。土地规模经营达到1149万亩,增长31.2%,占村集体耕地面积的38.2%。绿色和有机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200万亩,增长33%。兴十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期工程达到省级标准,县级农业科技园区达到44个,对农业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畜牧业在市场低迷形势下稳步发展,主要畜禽品种饲养量持续增长。出台了加快发展奶牛业的实施意见,奶牛存栏55.5万头、增长11%,居全省第一,其中规模养殖16.5万头、增长30%,单产比非规模养殖提高25%;鲜奶总产量132万吨,增长7%。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投资89.8亿元新建、续建了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28项,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90户,销售收入增长31%。农机等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争取千万元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101个,占全省的31%,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7.5%。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投资3.5亿元实施了14个重点水利项目,三大灌区节水改造、中北引扩建、泰来抗旱灌溉引水工程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进展顺利。新增水田35.4万亩、抗旱灌溉面积57.6万亩。投资4175万元,治理水土流失45.27万亩。实施了总投资12亿元的土地整理工程,完成投资近5亿元,新增耕地6.2万亩。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0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1.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增长25%以上。

——第三产业繁荣活跃。着力提高第三产业发展质量和服务能力,完成增加值316.2亿元,增长11.6%。以提高扎龙景区旅游吸引力和带动力为重点,高水准规划推进了扎龙景区、温泉小镇、齐扎公路升级改造及沿线旅游节点、昂昂溪俄罗斯风情小镇等项目,罗西亚大街被评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牵头成立了“大庆、齐齐哈尔、黑河城际旅游联盟”,推出了三市旅游一卡通,提升了“情系黑土地”旅游线路的吸引力。谋划了综合物流产业园区和各类专业市场等项目,铁锋汽贸城项目开工建设。成功举办了第十届绿博会、第七届小交会和第九届关东文化旅游节。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日益兴旺,汽车、家电、电子等商品持续热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65亿元,增长19%。对外贸易逆势攀升,进出口总额完成8.82亿美元,增长30%。金融业发展速度和质量双提升,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发放各项贷款541.2亿元,增长21.5%,其中大项目建设及重点企业贷款98亿元,增长20.4%;中小企业贷款154亿元,增长26.4%;涉农贷款222亿元,增长22%。龙江银行齐分行县域支行网点全面铺开,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势头良好。城投公司的投融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新建了中小企业和畜牧业融资平台并发挥积极作用。一重集团成功上市。

——城乡建设全面升级。按照市委城乡建设工作总体要求,转变城市规划理念,出台了城市规划控制八项规定,明确了城市道路、楼宇、绿化、亮化、停车设施、小区配套等建设标准,为建设高品位的城市提供了刚性保障。对38项规划进行了审查调整,回购已出让的5.4公顷建设用地用于建设7处街头绿地公园;对14栋临湖、临中心商业区建设密度较大、容积率较高的高层建筑进行了降层处理;对个别违规超高建筑进行了强制拆除。高水准编制了滨水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齐齐哈尔高新区总体规划及劳动湖南扩、哈齐客运专线南站区域、中华路总体风貌改造等专项规划。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市区新建商品房160万平方米,拆迁城市棚户区139万平方米、建设回迁房146万平方米,改造低温楼4.7万平方米,改造农村泥草房3.98万户、235.8万平方米。公路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4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建跨江大桥3座,改造城区道路29条,新修农村公路3405公里。“三供两治”项目开工建设28项,完成投资9.68亿元。经过180天艰苦奋战,中心城区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和富拉尔基污水处理工程实现通水试运行,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30万吨。列入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项目竣工8项,11个项目全部完成,每年可削减化学需氧量3万多吨。改造污水管网1.3万延长米,实现了中心城区污水和雨水排放分离。日处理1200吨的垃圾处理场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建设了天然气复线工程,供气能力提高了23倍。大力推进10个省级试点镇和 14个市级试点镇规划建设,撤并自然屯33个,村镇面貌有了新变化。城市管理成效显著,明确了市、区两级城市管理职责,初步建立起“7+1”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体制,加强了城管执法力量,形成了城市管理新格局。下大力气对浏园景区私搭滥建、火车站广场秩序和周边建筑、圣弥厄尔教堂周边和出城口环境进行了专项整治,集中开展了牌匾广告整顿,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起到了示范作用。城区绿化取得新突破,突出常绿树种和“大树进城”,高起点搞好联通大道、冬韵园等9个重点地块的绿化设计;投资1.6亿元,植树201万株,新增城区绿地1306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植树造林2.83万公顷,增长15%,造林绿化三年会战任务如期完成。新晋升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全面完成了节能减排目标,万元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5%,削减化学需氧量12193吨、二氧化硫1984吨。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获国家批准,争取到批次用地指标242公顷,是前5年的总和,保障了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切实加强了建筑用砂石开采整顿和税费征管工作,收缴税费4430万元,是上年的3倍。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的16件实事基本完成,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万元,增长8.5%。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发公益岗位4622个,发放岗位补贴1694.7万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社会保障水平有了新提高,新增“五险”参保人员38万人。被确定为全省“城镇化进程中养老保障制度体系构建试点城市”,出台了“城中村”被征地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后社会保障办法。全省新农保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依安县荣获全省首批新农保试点工作先进单位。深入实施医药卫生改革,10个县区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居民用药价格降低37%。出台了参保人员转诊转院试行办法,保证了患者就诊享有优先选择权。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纳入了医保支付范围,两次调低了低保人员住院起付线,取消了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保疾病限制,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提高了城镇居民特定疾病补助医疗保险年最高支付限额,使45万人受益。开展了新农合门诊统筹,增加了门诊大病、慢病补偿病种,提高了补偿比例及封顶线,农村常住人口参合率达到99.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城乡低保应保尽保。9350户棚改居民迁入新居,建设廉租住房27.1万平方米、5885套,为22848户“双困”家庭发放补贴4935万元。落实帮扶资金2亿元,农村贫困人口下降8%。为10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为5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了免费医疗救助,帮助农村53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新建和改建了住房。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绩,新增标准化学校71所,改造危房校舍71.8万平方米,“校安工程”被省确定为示范工程,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4个县区进入全省“双高普九”行列。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普通高考录取率达到87.1%。中职招生连续四年突破2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人均劳动报酬提高了10%。高等教育加快发展,齐齐哈尔职业学院专升本工作通过省级评审。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文化惠民活动广泛开展,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深入开展了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参加重大体育赛事并取得较好成绩。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

——社会管理得到加强。强化治安基础建设,规划实施了城市监控系统全覆盖、智能卡口监控系统等项目,治安防控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加大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深入开展了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刑事案件稳中有降,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扎实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升级达标,切实加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和管理,努力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各类安全事故下降了26.8%。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化解信访难案积案,信访总量进一步下降。强化了药品、食品、农资等市场监管,规范了市场价格和收费秩序,严厉查处了不正当竞争、商业贿赂、违法广告、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行为。社区建设成效显著,制定了社区公益用房三年发展规划,对新社区按建筑面积的2‰配建,对未达标的老社区明确了达标时限,新建和改扩建社区公益用房1.35万平方米。第三届城市社区换届圆满完成,工作人员平均年龄39.5岁,待遇有了新提高。开展了百项服务进社区活动,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为2.1万名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贴1272万元,我市成为国内首个“国际老年友好城市”。建立了物业企业信用考评体系,中心城区小区业主委员会组建率达到70%。

——行政效能明显提升。坚持依法规范廉洁行政,对行政权力进行了确权,围绕行政审批、工程建设、土地出让、财政资金使用、服务支持项目建设等整章建制,制定并实施了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投标监督暂行办法、建设工程行政审批行政过错处理暂行办法、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考核办法、企业评议政府部门和“站所队”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规定,规范了行政权力运行,优化了审批流程,大幅缩短了审批时限。拓展了审计领域,开展了领导干部“生态审计”、建设用地容积率、政府投资工程预算和企业税费缴纳等专项审计。加大了政务公开力度,实施了网上公开和咨询。开设了电视直播互动栏目《关注?沟通》,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467件。机构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理顺了政务服务中心、市区城管等管理体制。加强了政府法制建设,起草、审修地方性法规(草案)7部、政府规章9部,清理规范性文件3563件。“五五普法”圆满完成,依法治市取得良好成效。

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顺利进入录入阶段。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关心下一代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外事侨务工作和接待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成效明显。民族宗教、档案、地方志、人防、气象、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把加快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主线,坚决贯彻市委的总体部署,不错失历史的机遇,不耽搁发展的脚步,牢牢把握发展关键,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千方百计上项目,全力以赴保增长,老企业实力明显增强,新产业实现重大突破,全市经济进入了结构深度调整、速度质量显著提升的发展时期。

过去的一年,我们把谋划长远作为政府工作的基点,在抓好当前发展和保证群众现实需求的同时,面向未来,打牢基础,用长远眼光谋划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用战略思维规划园区布局和城市新区,用可持续的政策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今后发展积攒了后劲。

过去的一年,我们把改革创新作为政府工作的动力,渗透到各个环节,改革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堵塞工作漏洞,在创新中解决历史难题,在规范中追求公平正义,进一步完善了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高效有力的推进机制、维护公平的保障机制,提高了政府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过去的一年,我们把破解难题作为政府工作的突破口,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攻克难关。通过帮助企业解决用地、融资等难题,为企业加快发展铺平了道路;通过加大整治城市重点部位力度,为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目标扫清了障碍;通过采取超常规措施服务大项目建设,营造了优良的发展环境。

过去的一年,我们把抓好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功,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对看准的事、决定的事,精心组织,狠抓推进,跟踪问效,务求实效,进一步转变了政府公务人员的工作作风,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效能,形成了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可喜成绩,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及各民主党派、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得益于驻齐中、省直单位的鼎力相助,得益于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所有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新兴产业刚刚起步,附加值高的终端市场产品少,牵动经济发展的大项目不多,民间资本参与产业发展不够踊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整体规模偏小,品牌农产品的商品量不大。旅游景点建设水平有待提升,物流、文化等服务业发展滞后。城市基础设施还需完善,农村城镇化水平不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有些政府公务人员思想不够解放,市场意识、效率意识、群众意识淡薄;有的政府部门创新能力不强,管理社会、促进发展、服务群众的有效方法不多。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1年工作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之年。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绘就了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到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60亿元,年均增长15%;财政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万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1.1万元,年均增长13%。面对又一个加快发展的“黄金五年”,我们要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力打造“滨水园林城市、绿色食品之都、装备工业基地、生态旅游胜地、历史文化名城”,努力把齐齐哈尔建设成为产业实力更加雄厚、城市特色更加突出、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社会更加安定和谐的创业宜居城市。

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总量翻番为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大项目建设为支撑,深入落实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强化一个基础(农业),打好两个攻坚战(工业振兴、三产升级),培育六大产业(装备、食品、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医药),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以上。

(一)以齐齐哈尔国家高新区和富拉尔基工业园区为龙头,以大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快实施“15211”工程,推进工业经济总量扩张和发展方式转变。举全市之力建设好国家高新区。齐齐哈尔高新区晋升为国家高新区,为我市推进经济转型、实现翻番战略注入了巨大动力。按照国家要求,抓紧理顺高新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修订完善高新区建设发展规划和政策体系。10月末前全面完成征地及主要道路和水、电、气、热等基础建设,启动建设专业孵化器、中试基地、金融街、高端人才居住园区。重点引进和培育高端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等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推进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为重点的“三新”产业发展,鼓励大学科技园发展和产学研结合,吸引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信息技术企业等进入园区,使高新区逐步成为引领产业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和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今年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力争达到30亿元,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提升富拉尔基工业园区综合竞争力。依托富拉尔基区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人才技术优势,以国际化视野和市场化手段,把富拉尔基区打造成为全省装备制造业集中建设区和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研发生产基地。重点发展以北钢、黑化为依托的500亿元钢铁化工产业集群,以一重为依托的300亿元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蒙西集团为投资主体的100亿元新型建材产业集群,以石油天然气开发、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等为依托的100亿元能源开发产业集群,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力争达到62亿元,新上亿元以上项目10个。搞好富拉尔基工业园区与高新区的协作分工,推进两个园区相互支撑、互动发展,形成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两大龙头。加快北苑工业园区建设,以东方红工业园、蒙牛、腾翔三大项目为依托,吸引更多的相关项目和配套企业入驻,延长产业链条,促进现代农机制造和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化发展。同步加快昂昂溪、铁锋、富裕、依安、龙江、讷河等重点园区及其他园区建设,整体推进“15211”工程加快实施。全力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把2011年确定为项目建设年,重点推进200个以上投资超5000万元项目建设,其中产业项目173项,年度计划投资128亿元。促进已投产项目尽早达产达效,抓好昊华“双三十”、齐二机床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化等项目后续服务工作。推进已开工项目尽快投产,中粮6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力争6月投产,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确保7月整车下线,一拖东方红工业园项目确保8月产出第一台大马力拖拉机。加快推进一重大型铸锻件生产流程改造、齐轨道铁路货车产品升级、北钢500万吨钢和450万吨材、齐重数控重大装备产业化基地、腾翔30万吨铸锻造加工基地、宇通高档数控转台和铣头产业化、飞鹤乳制品扩能、风力发电等项目建设。大力支持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化工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积极引进“三新”产业项目。注重开发终端市场产品,优化工业产品结构。依托蒙东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大庆及本市的油气资源,加快煤炭和油气资源深加工产业发展。争取恢复启动昊华炼油生产,并延伸生产精细化工产品。围绕骨干企业和大项目,积极引进和谋划配套产业项目,确保配套产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重点企业节能减排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试点城市。全方位服务企业发展。加强与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及企业总部的联系,加大企业项目和资金争取力度。加强政企沟通,完善项目建设考评机制。坚持大项目建设领办代办制度,对投资超亿元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全程包保,确保无障碍建设。科学搞好土地储备,保证项目建设用地供应。搭建高水平的融资服务、信息支持、产品展示和协作交流平台,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服务。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和重组扩张,增强发展实力。完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专门设立中小企业办事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扶持一批社会声誉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产品生产大市向加工大市转变,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粮食产能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松嫩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齐齐哈尔项目区和粮食产能工程建设,走内涵挖潜、提高单产之路,确保粮食产能稳定在170亿斤以上。抓好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新建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00万亩。发挥杂粮生产的比较优势,建设全国杂粮产业基地,提高杂粮品质,扩大生产规模,签订销售订单,搞好深加工和精包装,打进大城市、大市场、大超市,杂粮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增长39.5%。大力发展牧草和经济作物,牧草面积达到4万亩,增长10%,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95万亩,增长8.3%。加快兴十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尽快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挥更大的示范引领作用。实施畜牧业升级工程。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全面推进奶牛、肉牛、生猪等畜禽品种的标准化养殖和产业化经营。继续建好大型现代化牧场,重点推广奶牛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等模式,培育发展更多的规模养殖主体和典型示范群体,促进奶牛存栏总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力争奶牛存栏达到62万头、增长11%,其中规模养殖20万头、增长21.2%;鲜奶产量达到145万吨,增长9%。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因地制宜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力争达到1500万亩,建设好农业产业化基地。发挥“中国绿色食品之都”的品牌优势,积极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对农畜产品进行精细化、系列化开发,延伸壮大乳品、肉类、玉米、水稻、马铃薯、甜菜、大豆、杂粮和蔬菜等重点产业链。加大农产品品牌整合力度,着力打造知名品牌,扩大品牌农产品商品量,达到农产品总产量的20%以上。积极培育专业购销大户、经纪人、代理商、批发商等农产品经销主体,扩大农产品流通。抓住国家取消高速公路鲜活农产品运输收费的有利契机,加快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蔬菜品质,抓好储藏、流通等环节,扩大外销,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6万亩、增长33%,其中梅里斯区16万亩、增长60%。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扩大农机、流通等专业合作社的合作领域和规模,新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800个。利用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新增千万元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50个。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发展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等设施农业。推进“旱改水”,抓好西部地区节水灌溉和东部地区水资源开发,新增水田30万亩、节水喷灌50万亩。加快泰来抗旱引水工程、尼尔基下游配套灌区工程、音河和卫星两大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争取花园水库工程早日开工建设。治理水土流失45万亩。扎实推进村镇建设。高标准搞好村镇布点规划、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10个省级试点镇和14个市级试点镇规划建设,加快发展主导产业,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增强对人口的聚集能力,引导农村居民逐步向小城镇移居。坚持先行试点、循序渐进、尽力而为,切实抓好12个整乡(镇)推进和127个整村推进的示范乡(镇)村典型。建设农村公路500公里,植树造林1.39万公顷,发展秸秆固化、气化和沼气等清洁能源。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打造劳务品牌,搞好劳务对接,力争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07万人,劳务收入增长10%以上。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贫困人口下降8%以上。

(三)加快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提高支持一、二产业能力,增强区域中心城市服务功能。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借助交通基础设施全面升级的有利条件,建设连接黑河、满洲里两大口岸的区域物流枢纽基地。加快综合物流产业园区建设,年内完成园区管理中心、信息平台、货运枢纽工程、汽贸城等项目建设,促进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带动绿色食品和小商品等产业发展。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发展大型物流企业集团。推动各类专业市场提档升级。提高中心商业区建设水平,支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促进便民商业网点向社区和农村延伸。提高餐饮娱乐业建设水平和服务档次。高质量办好绿博会(观鹤节)、小交会等重要会节,引进国内外客商来齐办展。扩大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做大做强旅游业。高水准编制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积极推进扎龙景区及齐扎公路旅游节点项目建设,年末前在景区内建成湿地博物馆、生态放飞广场、木栈道和水道延伸等项目;9月末前完成齐扎公路拓宽改造和温泉小镇“五通一平”,在沿线建设富裕老窖酒文化展示、飞鹤乳业生态观光牧场、北大仓酒文化产业园一期、绿色食品及旅游商品展销中心、飞碟射击基地等景点,打造精品旅游带。启动昂昂溪俄罗斯风情小镇建设,制定罗西亚大街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规划,完成一期工程拆迁任务。完善碾子山区山水旅游和劳动湖、明月岛自然风光旅游项目,启动梅里斯区民族风情旅游开发项目。开设市区直通重点景区景点的观光巴士和旅游环线车。在劳动湖南扩项目中建设风味美食一条街。抓好7个市级重点旅游名镇规划建设,争取1-2个镇(乡)纳入省级旅游名镇。办好关东文化旅游节、冰雪游览会及各类特色旅游节庆活动。争取高档星级宾馆落地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接待能力。推动区域旅游联盟合作,打造黄金旅游线路,开发优质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宣传推介,旅游收入增长25%以上。大力支持金融业发展。积极引进金融机构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力争引进浦发银行、哈尔滨银行。支持现有金融机构恢复和增设分支机构。搞好县级信用社向农村商业银行转型试点和金融机构设立村镇银行试点;力争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20家、注册资本达到4亿元;规范整顿融资性担保公司,增强担保能力。做大做强城投公司,打造集融资、投资、资本运营和资源性开发为一体的城市经营平台。做好“十二五”及年度重大项目投融资规划。支持安泰生物在创业板上市,力争富尔农艺在美国纳斯达克主板上市,做好1-2家企业境外上市的培育工作。支持证券和保险业发展。加强征信系统建设,坚决打击高息集资、非法放贷、恶意逃债、非法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等行为。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以旅游为线、文化为魂,用旅游带动文化产业繁荣,用文化促进旅游业振兴。发挥江桥抗战遗址公园、扎龙湿地、兴十四村、青年林场等影视基地作用,邀请知名影视制作公司和制片人拍摄反映齐齐哈尔文化特征、民族风情和地域风貌的影视作品。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推进广播电视节目制播分离改革。整合文艺院团资源,拓展演艺市场。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园,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进驻,做大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做强动漫、策划等新兴文化创意产业。支持体育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和高校创办竞技体育团队,利用好现有体育场馆和设施,积极承办各类体育赛事。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编制服务外包业发展规划,促进服务外包业加快发展。

(四)高水准搞好新区规划建设,全面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打造开阔疏朗、自然亲和、整洁优美的城市特色。深入落实“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繁荣、铸造特色文化、突出滨水园林、改造新建并举、建设宜居鹤城”的城市建设思路,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控制八项规定,认真实施城市建设各项规划,形成大建设、快改造、严管理的工作局面。高水准建设南苑新区。以国家高新区和南站建设为契机,抓好中央商务区、产业集中区、生活居住区、公共服务区等功能区规划建设,打造现代化、生态型、彰显文化内涵、体现独特风格的城市新区。把南苑新区作为今年全市城市建设的主战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推进南站、公路综合枢纽及广场建设,完成主要道路及配套设施,推进金融、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机构进驻。2012年完成90%的基础工程和公共服务工程建设,2013年基本建成功能完善的新城区,2015年形成承载40万人口的城市副中心。优化城市住房结构。以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满足各层面住房需求、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为目标,搞好房屋开发和改造建设。今年市区开发建设商品房160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100万平方米、建设回迁楼140万平方米,建设廉租房1500套、6.75万平方米,建设公租房300套、1.8万平方米,配建一定比例的高档住宅,形成梯次供应的住房体系。加快“城中村”改造,建设实用美观的城市新居,改善“城中村”居民生活条件,统筹解决好农民就业、收入、保障等问题,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今年完成中心城区5个村改造任务。实施劳动湖南扩工程。劳动湖南扩是增强城市生态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的重大工程。今年6月末前完成全部拆迁安置任务,11月末前完成河道工程,同步搞好沿岸楼宇开发建设。到2012年绿博会前整体工程全面竣工,着力打造集生态、居住、休闲和旅游于一体的滨水景观带。搞好城市风貌改造。中华路是贯通中心城区东西的主要迎宾路,也是穿越卜奎古城区的道路。我们要用两年时间对中华路及两侧建筑实施路面、绿化升级和立面、亮化装扮的总体风貌改造,让三百年老城区的历史显露、文化呈现、绿荫绵延、交通顺畅。搞好广场、公园、滨水区域、主要道路两侧景观建设。提高牌匾广告规划设计水平,提升城市品位。完成沿江风光带建设规划,重点建设好浏园浴场和沿江景观节点。加大旧小区改造力度。对所有旧小区实施综合改造,年内改造完成1/3,力争3年全部改造完成,实现整洁、安全、美观、便民的目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路网建设,全面实现高速公路、齐富公路和跨江大桥建成通车。搞好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加密城区路网,完成卜奎大街南扩、中华东路、联通大道辅路等重点街路建设。搞好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码头和站前广场、圣弥厄尔休闲文化广场等重点部位升级改造。提高原有热电联产供热能力,启动建设城南热电联产工程。抓好二次加压供水改造,提高供水能力和质量。加快南苑新区和各类产业园区供气设施建设。完成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和垃圾处理场建设任务。做好嫩江西岸新区规划、水利设施筹建和生态保护工作。提高绿化水平。对5条街路、10个公园游园及广场绿地、10处街头转角进行绿化升级,提升城市公园文化品位,新增绿化面积18.4公顷,到2012年实现国家级园林城市目标。创新城市管理方式。上半年完成城市管理立法,实行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系,实现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借鉴黑河经验,确立环卫作业市场化运行机制,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实现全方位覆盖和全时段监管。综合运用城市数字化信息系统,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以市容市貌、违章建筑、城市交通和公共秩序综合治理为重点,大力开展专项整治,达到净化、亮化、绿化和美化目标,营造更加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巩固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果。加大对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项目的后督察,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切实发挥减排作用。强化各县(市)区政府、各企业的减排主体责任,对没有完成年度减排任务的实行严格问责。高质量完成全国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为科学确定我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基数,全面完成减排任务奠定基础。

(五)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认真实施全市教育发展规划,切实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建设标准化学校68所,改造危房校舍116.2万平方米,推进“校安工程”建设。积极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用人机制,制定全员培训规划,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实施课程改革,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制定学前教育三年发展规划,年内改扩建和新建乡镇、村级幼儿园230所和县(市)区级公办实验幼儿园15所。推行集中办学和寄宿制办学模式,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5.5%,市直属重点高中自费生比例控制在30%以下。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根据市场需求搞好专业设置,为学生就业和服务社会打好基础。统筹用好就业培训资金,搞好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切实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以打造区域医疗救治服务中心为目标,加强三级医院内涵建设,突出专科医院特色,促进综合医院更强、专科医院更优。抓好第一医院、中医院、结核医院扩能提质和县区医院建设。加快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力争市外患者就诊率提高8个百分点。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任务,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进社区卫生与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相结合,构筑以社区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医疗人才和卫生院所建设,完善新农合服务体系,构建信息化平台,实现“一卡通”和远程会诊。扩大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免疫规划范围,搞好重大疫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为评定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创造条件。做好昂昂溪古文化遗址发掘保护工作,加快史前文化遗址博物馆建设。推进黑龙江将军府复建工作,对重要的历史文化建筑进行修缮保护。整顿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音像制品和非法出版物经营活动。加强城乡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进一步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六)全面推进民生工程,认真办好惠民实事,努力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和扩大社会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抓好省级创业型城市建设,落实好社会保险、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等补贴政策,深入推进创业带就业工作。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就业信息发布、资源共享机制,发挥好人力资源市场作用,建立失业动态监测机制,深入推进援企稳岗。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创业就业能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4600个,加大对零就业家庭援助力度,帮助4.9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5万人。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抓好第二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解决好农民养老和城镇无业老人养老保障问题。抓好城镇化进程中养老保障省级试点,切实保障失地农民利益。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加强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管理,着力解决关闭破产集体企业和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险问题。继续推进城镇居民门诊统筹,深入实施参保人员转诊转院试行办法,适时开展城镇职工门诊统筹,进一步方便群众就医。深入推进新农合,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标准。做好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工作。切实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救助,着力解决低保及低保边缘人群的生活问题;加强“五保”规范化管理,提高集中供养率;发放廉租住房补贴3084万元;加大对贫困革命老区扶持力度。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抓好社会治安防控基础建设,加强中心城区公安民警、武警联勤和公益岗位人员治安巡逻,加大楼宇门安装维修力度,推进3G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提升信息化管控水平,构建群防群治体系。加强公安指挥中心建设,完善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急服务水平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切实加强生产、消防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开展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打击力度,加强乳制品等食品药品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确保质量安全。强化供热温度、供气安全和供水质量监管,确保达到规定标准,对供热不达标的企业进行整顿清理。落实信访责任制,坚持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搞好联合接访大厅建设,整合投诉电话和网络平台,加强市长公开电话受理工作,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类信访问题。做好“六五普法”和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安置帮教等工作,加快依法治市进程。有效稳控物价,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提高社区建设水平。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素质和待遇,推进居(村)务公开。认真实施社区公益用房三年发展规划,加大清缴开发商拖欠公益用房力度,完成70%的建设任务。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加快发展社区居家养老等特色服务项目,建立更多的以兴趣为中心的社团组织,提高社区居民快乐指数。继续做好“国际老年友好城市”巩固提高工作,打造“孝亲敬老之城”。

根据社会调查和群众意愿,今年办好20件实事。一是改善公共交通状况,将客流量大的公交线路冬季延时至20点,夏季延时至21点,合理调整上下班高峰运营频率。二是搞好停车场(位)建设,新建小区严格按照城市规划控制规定的要求建设停车场,未建停车设施及停车设施明显不足的已建成小区,有条件的也要新建扩建地下停车设施,公共建筑要按照使用功能配建停车场。三是加大城区路网密度,打通“断头路”,拓宽“卡脖路”,改造次干道和巷道,在规模较大的小区增加车辆进出口,并对超大的小区分区处理,形成道路网格化,保障交通顺畅。四是搞好棚户区改造,力争1.2万户居民迁入新居。五是改造农村泥草房3.6万户。六是改造低温楼40万平方米。七是抓好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和廉租住房补贴发放工作。八是加强小区物业和环境管理,实现物业收费、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三公开,在中心城区有物业覆盖的小区全部建立业主委员会,并抓好小区亮化、绿化、硬化和美化工作。九是解决行人如厕难问题,中心城区新增环保公厕10座、大型移动式环保公厕2座。十是确保中小学生用餐质量和在校安全,通过招标方式选择餐饮企业为学生配送午餐,依法取缔校园周边流动摊点;加强中小学安保力量和送子车管理,规范校园周边治安和交通秩序,实行错时放学,减轻交通压力。十一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查处加工、倒卖、使用地沟油和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大对饮食行业餐具消毒的监管力度。十二是抓好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解决10.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十三是实施创业带就业工程,为700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亿元。十四是提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金待遇标准,力争纳入城镇社保体系管理,进入省级统筹。十五是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解决14.8万名关闭破产集体企业和其他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保问题。十六是实现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全覆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人口增加4万人,覆盖率达到100%。十七是做好贫困残疾人医疗康复和住房救助工作。十八是在劳动湖沿岸建设全民健身长廊。十九是加快民营托老所建设,中心城区新建100张以上床位的托老所5处,提升服务质量。二十是加快社区文化娱乐场所建设,城区1/3以上的社区公益用房使用面积要达到300平方米,并按70%以上的比例设置居民文化娱乐空间。

各位代表,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府工作,必须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高政府全体公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焕发干事创业的激情,求真务实不虚假,坚韧不拔不气馁,勤勉敬业不懒惰,认真负责不推拖,持之以恒不折腾。着力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着眼长远发展,关注社会热点,强化市场意识,讲求投资效益,维护公平正义,确保依法行政。着力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科学谋划发展,善抓主要矛盾,把握关键环节,突破重点难点,明确目标责任,强化督办检查,用真招实法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着力强化服务职能,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办好政府门户网站,推行网上办事、网上互动,简化审批服务流程,对重点项目实行监察、审计部门全程跟踪督导,扎实搞好行风评议,用最便捷的服务为项目建设赢得宝贵时间。着力加强廉政建设,坚持用制度管钱、管人、管事,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滋生。

各位代表!我们已经踏上“十二五”的新征程。保持好强劲的发展势头,奋力推进经济社会的新跨越,建设一个富庶、宜居、和谐的新鹤城,是群众的期盼,也是时代的要求。让我们在市委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埋头苦干,为创造全市人民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兰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政府

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连同《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兰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西部大开发政策机遇,不断解放思想,完善发展思路,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等困难和挑战,“十一五”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生产总值、地区性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25.81%和27.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2900元,年均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25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1倍,年均增长20.5%。配合国家和省上实施了兰渝铁路、兰州铁路枢纽、国家石油储备基地、输油气管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了兰州石化70万吨乙烯、榆中钢厂、甘肃会展中心、柴家峡水电站等重点项目。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翻一番,达到398亿元和546亿元,年均增长13.6%和16.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由171.57亿元提

高到430亿元,年均增长20.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2%。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9∶48.4∶48.7。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

城乡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五年城乡建设累计投入627亿元,完成北滨河路西延、天水路改扩建、南河道整治、城市出入口改造、金城关古建筑群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公用设施建设,城市综合功能进一步完善。大力推进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着力实施农田水利、电力通讯、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新农村示范村101个,新建农村公路4800公里,沼气3万户,累计解决54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城中村改造取得明显成效,建成和开工建设村民安置房210万平方米,近10万城中村农民转为城市居民。城乡一体化建设积极推进,城镇化率由59%提高到62%。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重大进展,全市森林覆盖率由9.25%提高到12.21%,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93平方米。实施了清洁能源改造“123计划”等重点环境治理工程,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由3.18下降到3.01,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黄河兰州段功能区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城市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城市面貌有了大的改观。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国企改革“393”攻坚任务全面完成,239户企业进行了改制,8.3万多名职工置换国企身份,209户企业实现资产重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行政管理

第三篇:在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政府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非典”和多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对全年经济与社会发展构成了较大的压力。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始终坚持“发展优势产业,实施追赶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路不动摇,认真履行政府职责,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任务目标。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0.2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7亿元,增长61.5%;地方财政收入1.16亿元,可比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2722元,增长7.6%。

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4家,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2亿元,增加值6.62亿元,分别增长27.7%和22.7%;实现利税2.17亿元,增长10.1%。利税过100万元的企业达到16家,其中银麦啤酒公司、棉纺织公司和东蒙集团的利税均超过4000万元。除粮食产量由于涝灾和面积减少有所下降外,其它农产品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果品总产量达到30.4万吨,增加5.4万吨,被列入全国第二批无公害果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和苹果出口基地县,蒙阴蜜桃、“营里红”葡萄获准使用无公害标志。油料、水产品、奶类产量分别增长26.9%、45%和60%;棉花、中药材、黄烟等经济作物增收效果明显。民营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1%;新增纳税3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32家,总数达到100家,其中新增纳税50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全县民营经济纳税额比上年增加700多万元;资产500—1000万元的民营企业达到56家,1000万元以上的29家;新纳入规模统计的民营企业42家,总数达到66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78.5%。全年接待游客58.1万人次,门票收入500多万元,蒙山创建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亿元,增长14.1%。年末银信各项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长13.5%和17.2%。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结构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调整到22.1:42.2:35.7,第一产业下降了2.6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分别上升0.4个和2.2个百分点。粮经作物种植比例达到35∶65,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1.13万亩,新造林5.1万亩,绿色通道和杨树丰产林建设有了大的进展。全县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8.5万人,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2家,农产品销售流通大军进一步壮大。果品销售总额4亿元,林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20%以上。纺织、机械制造、建材、酿酒、食品加工、冷藏保鲜等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初步形成了产业优势。纺织企业达到8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家;钻机生产企业达到43家,煎饼、干煸肉丝等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企业达到260家;新引进了濛大生物化工、弗罗莎生物食品和永凤中密度秸秆板等高科技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了良好开端。规模以上工业实施技改项目95个,其中当年完工64个,完成投资3.86亿元,增长52%;民营经济实施5万元以上的新扩改项目203个,其中5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98个,完成总投资1.83亿元,增长37.8%。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稳定增长,超市、连锁店等新型流通业态发展迅速,保险、信息中介和网络通讯等新兴服务业进一步壮大。

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我县经济园区自去年4月6日动工建设以来,已完成起步区内“五纵四横”总长10.5公里的道路网络和电力、通讯、有线电视、供排水等配套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投资8347万元,加上征地补偿等,总投资达2.2亿元,招商引资的平台基本搭建成型。到去年底已有20个项目落户园区,合同利用县外资金10.2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6个,有12个项目开工建设,2家企业开始试投产。招商引资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合同利用县外资金1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6亿元,分别增长116%和130%;合同利用境外资金396万美元,实际到位190万美元。完成自营出口创汇1917万美元,有10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一中路拓宽、叠翠路东段硬化、新城路标准化整治、齐鲁杯至东外环拓宽改造、垃圾处理厂搬迁建设等工程如期完成,出台了县城综合管理办法,完成了 6个乡镇驻地的总体规划修编,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村村通硬化路工程克服开工晚、施工难度大等困难,完成路基修建316公里、路面硬化202公里,有94个行政村新通了硬化路,综合考核居全市前列。新建各类水利工程项目1364处,新发展民营水利3924处,完成扶贫开发项目1082处,当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万亩。完成了云蒙山庄改建、中山旅游度假村等工程建设,启动了孟良崮国防公园建设。投资7500万元的云蒙输变电工程和投资5200万元的农村电网二期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并投入运营。完成了县城至桃墟、坦埠至岱崮30公里的宽带中继光缆建设,小灵通基站达到255个,移动电话增长25%,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5.4部。

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加强了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引导和规范,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认真贯彻《土地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顺利完成了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改革,落实农民负担一票否决制度,确保了农民负担不反弹。对2002年改制的印刷厂等4家原县属企业进行了规范和完善,启动了6家企业的改制,成功拍卖了酿酒总厂等4家企业。加大对国合流通企业的破产重组力度,有4家企业终结破产程序,对5家企业进行了重组,对11家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努力巩固政府机构改革成果,财政、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进一步深化。

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发展。有10多项科技项目被列为国家或省、市级重点科技计划,科技成果推广、知识产权保护等取得积极进展,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47%。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高考取得了优异成绩,一榜本科进线701人,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49处2.36万平方米,实行了农村中小学收费一费制,为家庭困难学生减免杂费60多万元。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建立健全工作网络和应急机制,夺取了抗击非典的阶段性重大胜利。加强了药品监督管理,实施了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加大了中医先进县创建力度,完善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启动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有4.6万名农民参加医保。认真落实基本国策,建立了城区计划生育管理新机制,全县计划生育率99%,人口自然增长率3.51‰;加大了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力度,实施了土地使用“招、拍、挂”制度,启动了土地交易市场,保证了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成效显著;严格清理小炼铁、土炼焦项目,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和以大气污染治理为主的“蓝天工程”全面展开。多渠道安置就业人员2800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加强了劳动力市场建设,认真解决拖欠职工工资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加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扩面征缴力度,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实现了按时足额发放。对城镇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足额发放优待抚恤定补资金,在试点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以特困户救助为主体、灾民救济、五保供养和专项救助四位一体的新型农村救助制度,有6212名困难群众和五保户得到救助,共发放救灾救助、低保及优抚资金958万多元。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统计、法制、人防、档案、史志、气象、武装、审计、妇女儿童、老龄及残疾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防震救灾、机关行政事务管理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建了市级“文明县城”。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加强对“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稳控,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适时开展打霸治痞专项斗争,狠抓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为群众生产生活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把决策建立在科学、民主、公平、公正之上。去年的各项重大决策,都积极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切实考虑了群众利益;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坚持先制定政策,规范办理程序,避免了随意性。例如,公务员考录、大专毕业生和军转复退军人安置、农村救助对象和城镇低保对象的确定等,都实行阳光操作,全过程公开。以抓市场销售为切入点,保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严格执行财政预算,从严控制预算外支出,确保了工资正常发放,保证了重点支出和法定支出。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三乱”行为,深入开展行风评议、行风热线等活动,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对有执收执罚职能的70个部门、单位的418项收费和罚款项目进行了清理审核,取消103项,降低标准62项,减负幅度达31.2%。严格执行各级关于领导干部廉洁勤政的规定,树立了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加强与县政协的沟通和联系,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工作,促进了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

各位代表,2003年我县改革和建设事业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是全县上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县委正确领导、人大依法监督、政协参政议政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但在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的压力大,特别是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总量较小,在内部,不能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外部,使我们在区域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财政平衡压力很大,去年国家调整了农业税收政策,今年还将调整工商企业税收政策,财政收入面临较大压力。同时,工资、法定支出、重点支出及不可预见的支出不断增加,给全年的财政平衡带来了很多困难。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仍比较突出,适应市场的能力不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单位规模小、竞争力差的问题在短期内难以解决,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仍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政府组成部门的职能转变还有不到位的地方,部分干部群众的思想还不解放,观念比较保守,发展环境仍不够宽松。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措施,逐一解决。

二、2004年政府工作的目标和重点任务

今年是实施追赶战略,实现“过50亿、翻三番”奋斗目标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按照县委提出的“发展优势产业,实施追赶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思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各项工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农业抓调整,工业扩总量,民营重大户,流通推改制,招商建平台,旅游上档次,加强三个文明建设,保持社会稳定,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6亿元,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6亿元,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亿元,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1.26亿元,可比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2930元,增长7.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3‰以下。工作中,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的意识,迅速膨胀工业总量。今年的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20家以上,总量突破100家,总产值突破30亿元,实现利税2.8亿元,为实现三年翻一番的目标打好基础。一是培植壮大骨干企业和优势行业。加大对啤酒、棉纺织等现有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调度,搞好服务,着力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力争全县利税过百万元的企业达到20家。大力改造提升纺织、食品加工、机械电子、中药材和农副产品加工以及生物化工等优势行业,完善和落实好鼓励发展的政策措施,迅速扩大产业群体规模,逐步把我县建成在省内外有影响的制造业基地和物流中心。二是抓好新上项目和技改项目。对已竣工项目,搞好服务,促其尽快投产,已投产的项目千方百计扩大产销量,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加强对续建项目的调度和协调,及时帮助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争取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进一步引导、支持企业在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上加大投入,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开展质量兴县活动,集中力量抓好双益强、昌盛纺织、濛大生物化工、鑫源热电等重点项目,力争规模以上工业投入达到5亿元以上。三是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对已成功拍卖的化工设备安装公司等企业完善内部运行机制,理顺外部关系,尽快恢复和扩大生产能力。对部分改制不彻底的企业实施全面彻底的改制,尽快使所有县属企业全部转换为民营或混合所有制企业。对未改制的乡镇办集体企业全面推行民营化,从根本上转变机制。

(二)进一步营造氛围,优化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一是继续实行对民营经济纳税大户重奖的政策,鼓励支持有一技之长的人领办、创办民营经济实体。严肃查处刁难民营企业的各种不法行为,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大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二是认真落实各级关于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对土地使用、财政支持、工商管理、人才使用、科技服务以及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搞好督促检查,确保落到实处。坚决清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障碍,清理各类歧视民营经济的政策,降低门槛,放宽准入,放手发展。三是抓好大户培植。加强对现有民营经济大户的联系和指导,及时为他们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制约因素。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重点为30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搞好服务,力争全年完成投资3.5亿元。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购买国有集体企业或参与企业的资产重组,引导民营企业加强联合协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四是加强中介组织建设。引导民营企业加强沟通,建立互信,创建以民营企业家协会为载体的新型服务体制,探索成立纺织绣品针织、机械加工、建筑建材、交通运输、商贸流通、旅游等行业协会,增强民营企业自我协调、自我规范、自我发展的能力。积极创建多种资金来源、多个组织参与、多层次结构的担保体系,力争把民营企业担保公司运作起来,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和担保难问题。

(三)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一是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农产品结构。重点是大力发展壮大林果、中药材、畜牧、水产四大产业。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稳定林果面积,抓好国家级苹果出口基地、无公害果品生产示范基地和国家级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引导果农改造落后品种,提高果品品质。扩大中药材、棉花、黄烟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力争中药材面积突破5万亩。以荒山绿化、绿色通道建设、杨树丰产林、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为重点,完成新造林5万亩。加强畜禽疫病防治,抓好国家级长毛兔标准化基地建设,培植一批兔、羊、猪等方面的养殖大户,扶持发展奶牛养殖。搞好水产养殖秩序整顿,推行大水体科学放养,合理有效利用水体资源。二是努力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业,加快两处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建设。继续搞好果品促销活动,加强宣传包装,打响蒙阴无公害蜜桃等农产品品牌。培植壮大农产品运销队伍,规范完善农产品交易市场,确保农产品销售顺畅。继续实行扶贫包点制度,抓好蒙阴镇和野店镇扶贫开发项目,加快贫困村户的脱贫致富步伐。三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的非农收入。搞好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外出务工的组织引导,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规范各类职业中介服务,对各乡镇劳务输出情况实行定期通报制度,每个乡镇当年有序组织的劳务输出人员达到1500人以上,全县争取超过2万人,力争在外务工人员总数达到6万人以上。四是落实农村政策,深化农村改革。认真执行《土地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进一步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积极稳妥地解决二轮土地延包中的遗留问题。严格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决实行农民负担一票否决制。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规范完善现有农业经济合作社,重点支持发展一批股份合作性质的,以流通、信息、技术、中介为重点的合作经济组织。五是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放开搞活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抓好张庄水库除险加固、蒙河综合治理、土地整理、莫庄农业综合开发、5个乡镇人畜饮水工程和晏子、双河峪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一批小型水利工程,加快民营水利发展。

(四)发挥园区招商引资的平台作用,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地引进外资,努力扩大直接出口创汇。进一步建设好县经济园区,使其成为招商引资和全县经济的重要平台与载体。一是完善设施。加快道路、电力、绿化、亮化、供排水等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硬件环境。二是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的大项目,特别是对已达成意向的项目,要争取早签约早建设。对去年落户的20家企业,搞好与投资方的协调,督促已开工的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已签约未开工的企业抓紧开工,争取部分企业上半年竣工投产,大部分企业年底投产运营,已试产的企业早日达产,满负荷运转。三是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严格实行封闭管理,认真落实零收费等优惠政策,提高行政效率。严厉打击霸痞等扰乱经济环境的行为,努力提高园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来蒙阴投资的客商工作安心、生活舒心,增强在蒙阴投资的信心,使经济园区真正成为全县经济新的增长点。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大张旗鼓地表彰“招商引资功臣”,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把各级领导干部的精力集中到招商引资上来。建立重大项目协调服务小组,健全外来投资者投诉快速反应机制,推行招商引资服务承诺制,搞好对引进项目的跟踪服务,努力营造政策优惠、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的投资环境。以工业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高科技项目为重点,坚持内资外资一齐引,多种经济成份一齐上,全面放开外商准入领域。充分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大搞联营合作,形成企业招商的集团优势。根据宏观经济走势和产业发展趋势,论证筛选一批前瞻性、可行性、吸引力强的项目,适时适地集中向外推介宣传,增强招商引资效果,确保完成合同利用外资17亿元,实际到位8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境外资金300万美元的目标。

积极帮助企业申报自营进出口权,鼓励企业特别是获权企业用足用好出口政策,努力创造直接出口业绩。搞好纺织、针织和花生出口基地建设,培育壮大华润进出口公司等龙头企业,组建蒙阴纺织品进出口公司,扩大农副产品和纺织品等产品的直接出口。引导企业大力开展加工贸易业务,提高加工贸易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全年出口创汇力争突破2500万美元。

(五)加快改革,盘活资产,放活人员,繁荣三产。一是深化流通企业改革。以企业解困为目标,以破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为主要形式,完成去年进入破产程序的5家企业的重组,再启动部分企业的破产重组工作。依法推进各项改革,最大限度地保护职工利益,保持企业和社会稳定,为企业解困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传统服务业。支持引导商贸、交通、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改进生产经营方式,提升服务档次,鼓励流通企业积极参与果品等农副产品经营,扶持超市、连锁、配送等流通业态发展壮大,推动县内企业加盟大企业、大集团,发展现代物流业。把物业管理推向市场,推动房地产、通讯网络经营、保险等新兴服务业发展。三是不断增创旅游业发展的新优势,确保全市旅游排头兵的地位。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尽快完成蒙山、孟良崮景区详细规划的编制论证工作,严格按照规划推进各项建设,坚决制止各种乱搭滥建、无序开发等行为。抓好孟良崮国防公园一期工程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搞好全县旅游线路的整合与建设,加快中山寺、长山溶洞等景区的开发;完善蒙山配套设施,争创“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扶持引导与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增加旅游综合收入。以蒙山为龙头,多渠道搞好旅游促销和宣传活动,特别是组织好“黄金周”和节庆期间的集中宣传,做好“旅游搭台,经济唱戏”的文章。配合全市搞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加强旅游中介机构和导游队伍建设,搞好景区、景点管理,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六)坚持增收节支两手抓,做好财税金融工作。坚持不懈地抓好长线财源建设,集中力量支持县经济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对农业生产、骨干企业、民营经济、旅游业的扶持和培育,巩固基础财源,壮大主体财源,培植新兴财源。积极研究国家财税改革的政策措施,继续做好转移支付和扶持政策的争取工作,调整税源结构,获取更多财力。加强对重点税源的动态监控,依法治税,依率计征。按照均衡入库的要求组织收入,搞好对乡镇财政入库的调度和考核,确保完成收入任务。严格执行票款分离和收支两条线制度,强化预算外资金清理检查。加强和改进部门预算,严格按预算拨款,促进财政支出的科学化、合理化。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程序,分离监督管理权和采购经营权。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完善全过程支出监督管理。继续深入开展金融安全区创建活动,搞好农村信用社改革,支持金融机构盘活不良资产,重塑新型银企关系,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力争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突破26亿元,新增贷款超过2亿元。

(七)突出三大重点,搞好为民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城市、道路和电力建设为重点,立足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新上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县城建设,坚持“高点起步,突出特色,规划先行,加快建设,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重点抓好集中供热、4万吨污水处理厂、房地产综合开发、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小城镇建设,抓紧完成乡镇驻地建设总体规划的修编和评审,全面启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研究运用好市场化运作的手段,加强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争取全年政府土地收益超过5000万元。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吸引外来投资者参与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推进城市化进程。交通公路建设,完成126条、339公里的村村通硬化路工程,修建大中型桥梁49座;抓好南坦线14.2公里拓宽改造和沂台线南段油路摊铺罩面,争取实施205国道西段和云蒙路改造工程。电力通讯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抓好电话支撑网络、移动综合通信楼和联通基站等工程建设。

(八)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以示范和培训为重点,加大科技成果、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抓好新产品开发。实施好教育信息化、管理规范化和教师培训专业化三项工程,加大教育投入,巩固“普九”成果,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办学规模,扶持、引导和规范好民营学校的发展。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开展技术等级鉴定和职业资格认证工作。以争创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为目标,健全工作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推行土地使用“招、拍、挂”制度,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工作,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占补平衡。以生态示范项目、城市污水处理以及东汶河小流域污染治理为重点,深入开展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认真组织实施新一轮县长环境目标责任制,解决好县城大气污染问题。完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网吧等行业的经营管理,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积极筹备参加全市第三届运动会。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关于扩大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措施,提高下岗职工再就业率和全社会的就业水平。规范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体系的建设和管理,继续抓好扩面征缴工作。完善农村救助制度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执行好农村中小学收费一费制。加强传染病医院和疫病控制两个体系建设,健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长效机制,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面,抓好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工作。继续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搞好农村药品监督和供应网络建设。加强史志、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服务、防灾救灾、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等工作,积极争创全省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

(九)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认真组织实施“四五”普法规划,以创建“平安蒙阴”为目标,突出重点部位、重点区域的防范和治理,适时开展打霸治痞和严打专项斗争,保持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落实信访“一岗双责”责任制,坚持重心下移,努力防范和严格控制越级上访、重复上访、集体上访案件的发生。加大打击和教育转化工作力度,搞好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防范控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以工矿企业、道路交通、森林防火、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为重点,狠抓事故隐患整改和专项安全整治,健全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

三、以为民、务实、清廉为目标,积极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建设责任政府、务实政府、学习政府、阳光政府的目标要求,以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加快政府管理体制创新,转变作风,改进方式,提高效率,以新的姿态、新的思路、新的举措,迎接新的挑战。

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系统特别是各职能部门要按照政府职能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的要求,坚持在管理中加强服务,在服务中加强管理,严格依法行使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职权,推动政府从领导行政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合理界定部门工作职责,继续精简和规范审批事项、环节和程序,突出抓好有关行政许可项目、主体和文件的清理。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政事分开,把该由市场调节的还给市场,该由企业决定的还给企业。

二是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等制度,特别是对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项目、大事项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提高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凡是不涉及国家机密的事项,向社会公开决策事项、办理程序、时限和结果,听取公众的批评、建议和意见。严格执行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制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把政府的决策和工作置于各方面的监督之下,不断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三是严格依法行政。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将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政府全部工作之中。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实施《行政许可法》的认识,消除无所作为和等靠思想,积极主动地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杜绝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减少行政服务事项、降低服务标准的现象。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对推卸责任、不作为等人和事,严惩不贷。

四是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服务水平。政府组成人员和全体公务员要把学习作为立身之本,坚持不懈地锤炼自己。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对经济社会管理的把握和运用能力;多渠道吸取实践经验,不断增长才干。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的管理,深入开展执法监察和纠风工作,严厉查处“吃、拿、卡、要、报”和“三乱”等不正之风,增强服务意识,为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五是铺下身子,狠抓落实。完成今年的任务目标,落实是关键。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工作督查制度,加强对日常工作的调度考核,对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督查,确保落到实处。树立“沉下去”、“深进去”、“豁出去”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强化宗旨观念,坚持“两个务必”,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防微杜渐,筑牢防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坚决纠正不正之风,树立和维护好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踏上新的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挑战,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励精图治,狠抓落实,全面完成各项改革和建设任务,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在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筹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筹备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县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明天上午就要开幕了,这是全县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刚才,同志详细报告了整个大会的筹备情况,应该说,在大会秘书处的精心筹备下,大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今天召开各代表团的召集人会议,主要是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确保大会的各项议程顺利进行。下面,我就开好这次大会再强调三点:

一、要着眼长远,充分认识会议意义

开好这次会议,对于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和市委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宏伟蓝图,推动在新征程上实现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这次会议,认真贯彻大会的指导思想,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开好这次会议。为确保大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大会主席团将成立临时党委,各代表团将成立临时党支部,组织有序地开好这次会议。

二、要汇集民智,认真审议各项报告

本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听取和审议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计划、财政等六项工作报告以及“十二五”规划纲要。六个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

战略、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措施,特别是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纲要,对促进我县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实现 的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代表团要按照大会的各项议程,认真组织好讨论审议,引导好每位人民代表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积极参政议政,积极建言献策,把大会开成一次倾听民声、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的大会,凝心聚力,齐心协力,把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三、要严守纪律,确保会议顺利召开

这次会议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大会顺利进行,大会秘书处就大家开会、讨论等方面作了一系列规定,各代表团要严格执行各项规定和纪律,自觉遵守大会作息时间,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集中精力和时间,一心一意开好这次会议,确因故不能参加会议的,必须履行请假手续和报告制度。

最后,我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第五篇:在九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工作报告

在九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工作报告

(2011年9月27日)九江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殷美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凝心聚力,排难奋进,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战胜了冰雪、旱涝等自然灾害,在历届历任打下的基础上,迈出了赶超发展的坚实步伐。

(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2011年,预计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210亿元,比2006年增长1.4倍,人均接近4000美元;财政总收入150亿元,增长2.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30亿元,增长3.9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0亿元,增长2.4倍,主营业务收入2100亿元,增长3.5倍,利税总额220亿元,增长8.1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0亿元,增长1.4倍;出口总额18亿美元,增长11.2倍。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五年翻番,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两年翻一番,外贸出口三年翻三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五年翻三番。

(二)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五年来,三次产业比由15.4∶

51.9∶32.7调整为8.7∶57.6∶33.7,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凸显。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在全市经济中“三分天下有其二”,新增民营企业1.5万户。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由9.1%提高到12.4%,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由80.6%提高到86.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148%提高到280%。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市工业经济比重由15%提高到20%。旅游经济主要指标总量稳居全省前列。

(三)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五年来,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规模以上农业企业达到305家。建立省级以上无公害、标准化产业基地8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600家。投入28亿元,建设6651个新农村建设点,惠及110万农民,新农村建设连续四年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完成“一大四小”造林绿化19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01万亩。投入14.8亿元,扶持357个重点村实施整村扶贫开发,完成扶贫移民3.7万人。

(四)发展成果不断惠民。五年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6%,达到1765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6%,达到6150元。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城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贫困生资助政策、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增城镇就业36.3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0万人,城镇就业率达97.8%,“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新(改、扩)建“三院”216所。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四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大

幅提高。历年“两会”上承诺的民生实事基本完成。

(五)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五年来,坚决落实市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的参政议政作用。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02件、政协委员提案2214件,办结率达100%。建立民声直通车自动化综合平台,共受理群众诉求16265件,办结率100%。

五年来,尤其是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两区互动、强工兴城”的工作重点,科学发展,奋起赶超,九江的发展进程发生重要转折,走出了一条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赶超之路,一批重大项目得到快速推进,一批重大产业得到快速成长,一批重大难题得到有效破解,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氛围更浓、信心更足、干劲更大,九江在新的起点上乘势赶超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工业经济取得历史性突破。按照“五年决战6000亿”的目标,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在去年突破1500亿元的基础上,今年有望突破2000亿元,比2008年净增12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突破400户,过10亿元的达到25户,分别比2008年增加260户和13户。十大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200亿元,占全市比重超过80%。

——城市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按照“三年决战城建投入200亿”的决策部署和“五年基本建成八里湖新区”的基本构想,大力推进中心城区从“两湖”时代走向八里湖时代,实现了城市建设投资总额、项目个数、建设速度、土地收益、融资规模、规费收缴“六个超历史”。城市框架迅速拉开,“四县一山”与中心城区加快对接,“大九江”格局初显雏形。

——重大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着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三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00亿元,总量是前两年的3.2倍。全市共引进、建设、竣工亿元以上项目481个,其中10亿元以上的37个、50亿元以上的12个。昌九城际、铜九铁路和武吉、彭湖、九瑞、永武高速建成通车,铁路和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分别增加到350公里和480公里,改造干线公路678公里。九江长江公路大桥开工建设,九江机场顺利复航,城西港区30万标箱码头等一批沿江码头建成运营。

——发展瓶颈取得历史性突破。全面完成126户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安置职工8万多人,发放“一补三险”20多亿元,创造了国企改革“九江模式”。非工口六大系统国企改革按期完成,农垦系统国企改革平稳推进。对鄱阳湖采砂实行统一管理。为2万多户补发房产“两证”。积极创新国资监管和投融资体制,组建城投、国资、置地、八里湖等一批投融资平台,引进并做大一批金融机构。

——县域经济取得历史性突破。通过强化考核,下放权力,理顺体制,加强帮扶,激励县区争先创优、竞相发展,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显著加快,县级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37.6%。县级财政总收入占全市的比重由71.9%提高到82.7%,对全市财政增长的贡献率达93.1%。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

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城镇化水平不高仍然是主要矛盾,赶超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一些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亟待破解;县域经济比较薄弱,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任务十分紧迫;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利益的调整,还存在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群众生活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就业和再就业、农民增收等问题需要继续破解;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解决。

二、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安排

未来五年,是我市实现赶超目标、争得应有地位的决战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未来五年和“十二五”的各项目标任务,我们必须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力以赴加快赶超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按照市委第十次党代会的要求,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坚持“两区互动、强工兴城,科学发展、奋起赶超”,突出发挥沿江优势,决战大工业,建设大九江,为九江争得应有地位、人民过上小康生活而奋斗。

主要目标是:(1)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和沿江进位。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实现翻番;财政总收入突破400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00亿元,力争8000亿元。(2)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区域中心城市。中心城区达到12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3)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政治更加文明,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更加富裕。市场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1%以上,进入全省前列。

为实现上述目标,主要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决战大工业,做强实力促赶超

实现赶超发展的核心在工业,支撑在工业,希望在工业。未来五年,坚持工业的主导地位不动摇,依托长江沿岸和昌九沿线,拓展工业主平台,打造“T”型工业走廊,挺起九江经济的脊梁。

充分发挥沿江优势,进一步推进沿江大开发。抓住“十二五”国家开发长江黄金水道的重大机遇,科学开发利用152公里沿江岸线资源,强化岸线资源管理,提高岸线利用效率,把沿江建成我市开放的主阵地、项目的密集区、工业的增长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沿江通道、专线铁路和专用管网建设,加强横向联动,拓展陆域纵深,推动相向发展。整合码头资源,优化功能配置,力争五年内集装箱吞吐量达30万标箱。优化产业规划布局。依托码头-赤湖、城西港区、城东港区、湖口-彭泽四大工业平台,重点发展石油化工、钢铁和铜冶金、交通装备制造等产业,大力发展电力能源和

化纤纺织等产业,积极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实现依港兴工、以工兴城、港工互动的格局。

充分发挥沿路优势,进一步构筑昌九大走廊。通过实施“三四一”工程,把昌九沿线建设成园区各具特色、产业配套升级、县区相向发展的工业承载区,成为“T”型工业走廊的重要支撑。

充分发挥存量优势,进一步推动企业大扩张。围绕重点骨干企业扩张一批。重点推进石化加工能力达到800∽1000万吨,九钢产能达到1000万吨,亚泥产能达到1400万吨,巨石玻纤产能达到35万吨,旭阳雷迪产能达到6000兆瓦,昌河产能达到20万辆汽车、30万台发动机,星火有机硅产能达到70万吨。

充分发挥园区优势,进一步促进产业大集聚。按照打造十大产业集群的目标,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园区基础和生产、生活功能配套,强化产业激励机制,推进项目向园区集聚。

(二)着力建设大九江,振兴城市促赶超

按照中心城区“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万”的发展目标,努力把九江建成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区域中心城市,逐步构建1400平方公里的“大九江”城市发展格局。

基本建成八里湖新区。围绕“一座生态新城、两个优先、三个三分之一、四观效果、五年基本建成”的总体要求,突

出布项目、强功能、优环境、聚人气,推动中心城区从“两湖”时代加快走进八里湖时代。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资源。严格控制绿地开发,增加园林绿化面积,实现新区园林化;注重道路景观建设,增强城市色调美,实现道路景观化;倡导绿色建筑,推广试行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等应用,实现能耗低碳化,打造九江的“生态新区”。

初步构建大九江格局。围绕“六个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实施组团发展,彰显同城效应,加快建设大九江。突出规划引领。加快“四县一山”与中心城区规划对接,完成“大九江”城镇群空间战略发展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开展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修编。

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围绕“环境改善、管理有序、品位提升”的总体要求,彰显城市魅力。切实提高城市经营水平。坚持科学经营城市,有效运作城市资源,切实保障城市建设资金需求。经营好土地资源,严格控制土地一级市场,有序放开二级市场,确保土地运作效益最大化。

(三)全力推动项目大建设,积蓄后劲促赶超

加快建设一批电力项目。建成九电四期、修水三都水电站和都昌老爷庙、蒋公岭、湖口皂湖风电等一批项目;加快神华煤电一体化、彭泽核电一期和修水梅口水电站等项目建设,启动都昌老爷庙、星子沙岭等太阳能发电项目;鼓励利用垃圾和生物质能发电,支持企业建设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和热电联产机组。

加快建设一批交通项目。建成九江长江公路大桥、都九

高速等项目;开工建设九景衢铁路、武九客运专线、池九城际铁路、九江火车站和九江机场改扩建等项目;做好常岳九铁路、咸宜井铁路、合九城际铁路、瑞昌至武宁巾口高速、修水至平江高速等前期工作。力争新增铁路营运里程178公里,基本实现县县通铁路。新增高速公路322公里,改造干线公路760公里。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基本实现乡乡通三级公路,村村通四级公路。

加快建设一批水利项目。完善建设城市防洪排涝、长江护岸及江新洲、棉船洲堤岸等重点防洪工程。启动城区饮水第二水源建设前期工作。

加快建设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建成市博物馆、科技馆、艺术中心、食品药品检测中心、龙门职教园区、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新院区等项目。

(四)提升“三农”工作水平,夯实基础促赶超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以上;加大农机推广力度,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50%以上;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良种繁育、病虫害防疫防治和农产品安全等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发展优质、绿色、有机产品,打响“鄱湖水产”等特色品牌。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土地有序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加快发展专业种养大户,100亩以上种植大户达到1000户;大力发展产业示范基地,促进粮棉油等

大宗农产品稳产增产,培育壮大水产、林果、畜禽、蔬菜等优势产业;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支持中粮、博莱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促进农村进步。以自然村建设为主体,以村镇联动和村落连片推进为重点,抓好“三清七改五普及”,新增完成5000个自然村庄整治;着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实施“润田工程”和“沃土工程”。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添动力促赶超

推进各项改革。全面完成农垦系统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事业单位、公共管理、医疗卫生、国资监管和投融资体制等改革,积极实施财政、户籍、收入分配等综合性改革,切实加大教育、科技、文化、水利、殡葬等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力度。

扩大对外开放。以产业招商为重点,以长珠闽和港澳台为主攻方向,积极对接中央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和境内外知名大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项目的签约率、落户率、进资率和开工率。

优化发展环境。深入推进效能建设,实施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和联审联批制度,构建责任领导、引资单位、职能部门、园区、行政服务中心“五位一体”帮办服务体系。继续坚持“六个一”机制,推进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

(六)更加注重统筹发展,扬优挖潜促赶超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健全县域经

济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继续实行县域经济半年现场推进会、年终巡回检查制度和奖励制度,促进县域经济竞相发展。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扩大审批范围,优化人事和财政管理体制,着力解决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增强县级发展自主权。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围绕建设“长江中下游旅游休闲中心城市和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胜地”的目标,着力打造以庐山为龙头的大旅游格局,做靓“山江湖城”六大特色名片,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转型。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积极推进传统商贸、餐饮住宿、社区服务、养老保健等生活性服务业繁荣发展;积极推进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文化创意等新型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推进现代金融服务业创新发展,着力壮大金融市场规模。

(七)积极鼓励创新创业,激发活力促赶超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兴市战略,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和产业集中。完善科技创新奖励措施,加大科技创业扶持力度,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切实加强企业家培养和开发工作,集聚一批企业经营管理型人才;切实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高级专家和重点领域紧缺型人才;切实提升职业

素质和职业技能,造就一批技能型人才;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生产经营型、技能带动型、技术服务型人才,着力构建区域性人才高地。

加速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引导民资进入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教育等社会事业领域。加大对民营经济的财税、金融服务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

(八)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质量促赶超

加强生态环保。加强鄱阳湖核心保护区和修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强化水质监测,保护好“一湖清水”。抓好县级污水处理设施完善配套和运行管理,强化城乡饮用水源保护,加强城市空气、噪音、烟尘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建设等生态工程。

推进产业升级。严把项目引进的生态环保、投资强度、科技含量、投入产出等关口,确保项目引进质量。加快推进生产要素向龙头企业集中、向主导产业集聚、向工业园区集结,不断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发展生态经济。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机遇,积极融入,先行先试。加快构建有利于生态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推进低碳化改造和低碳技术应用。创建循环生产方式,实施资源再生利用工程,加强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开发,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九)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稳定促赶超

做好群众工作。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格局,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合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牢牢把握决策、操作、诉求、化解“四道工序”,加强和创新信访工作,继续坚持信访责任制和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进一步拓展“民声直通车”功能。

强化安全生产。健全安全监管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与责任追究,加大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切实加强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

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公共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安全应急和救援能力。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科学配置城乡治安力量,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查处治安问题,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高群众安全感。

(十)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促赶超

倾力解决民生难题。针对“住房难”,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构筑全方位的住房保障体系,五年内在中心城区新建500万平米、10万套保障性住房,实现“只要在九江就业创业,就能在九江安居乐业”。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防止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针对“出行难”,加快城区公共停车场、停车位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突出公交优先战略,加强公共运输行业管理,取缔各类非法营运,规范交通市场秩序。针对“吃菜难”,建好“菜园子”,管好“菜摊子”,稳定“菜篮子”。针对“上学难”,加强教育资源整合,优化中小学校网点布局,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针对

“就医难”,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扩大济困惠民医药费减免覆盖面。

继续强化民生保障。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应急救助机制,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大力提高群众收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城镇居民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逐步提高教育投入比例,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加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市场导向性办学,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本地就业率。加大文化传承、文艺创作、文物保护力度,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努力建设文化强市。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应急能力。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站在新起点,促进新发展,开创新局面,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按照“核心党委、高效政府”的定位,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力打造“勤政为民、务实高效、团结奋进、清正廉洁”的政府。

坚持依法办事。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坚持为民做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大决策顺民而定,工作措施应民而出,发展成果由民共享。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抓起,真心实意听民声;从群众最直接的生计问题抓起,扎扎实实办民事;从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千方百计惠民生,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坚持务实成事。大力弘扬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人一我十”的干劲,咬定目标不放松,锲而不舍抓落实。坚持深入一线抓项目,一抓到底,决不松懈;坚持深入实际破难题,勇于担当,决不畏难;坚持深入群众解民忧,尽心尽力,决不敷衍;坚持强化操作提效能,解放思想,畅通环节,决不拖延,确保各项工作快速推进、目标任务高效落实,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扎实、务实高效”的政府团队。

坚持团结共事。始终把团结作为干事业、谋发展、抓落实、出成效的前提和基础,做到以事业为基,以大局为重,以和谐为本。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增强班子整体战斗力,营造团结干事、和谐共事、阳光处事的氛围。在核心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班子一条心,上下一个调,拧成一股绳,聚精会神干事业,心无旁骛促赶超。

坚持廉洁干事。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

动,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财政审计、公共工程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办一切事情;强化廉洁意识,干净干一切工作,让组织放心,让人民满意。

各位代表,发展的蓝图令人鼓舞,崇高的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全面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动力,乘势而上,全力赶超,为九江争得应有地位、人民过上小康生活而努力奋斗!

下载韩冬炎在齐齐哈尔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韩冬炎在齐齐哈尔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