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课外阅读的内容选择与方法指导
小学课外阅读的内容选择与方法指导
姓名:罗俊星
摘要:论文主要从内容选择和方法指导两个方面谈小学课外阅读,其中内容选择主要有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三大标准。方法指导主要讲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训练基本能力、指导学生笔记三个方面。
关键词:课外阅读
新课标
学生
知识
能力
兴趣
一、小学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及新课标的要求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素质教育喊得满天响,但目前仍有不少学校禁止学生看课外书 籍,有的老师把学生看课外书籍视为大敌,这不能不说是语文界的悲哀。
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这句话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和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再深刻形象不过了。阅读作为语文能力的基石,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界人士的青睐和重视。鲁迅先生说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专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这些名人大师一语道破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新《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对阅读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量化标准:“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并对各个学段作了具体的规定。其中提出了对阅读教学的建议:
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二、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三、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读的要求,同时社会需要高素质的接班人和劳动者,而这些接班人和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很大程度在教学上有所创新,这是语文界同仁面临的一个难题。
二、课外阅读的作用
(一)、有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除了具有阅读的共性即识字、作文、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能力培养外,还具有自身的个性,它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扩大知识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而且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巩固学生在课内学过的字词和读写知识,对于提高阅读能力和协作水平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有利于阅读兴趣的培养
那么培养兴趣是小学课外阅读的主要作用。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参与,苦不觉得苦,累不觉得累,兴趣指向的地方总是伴随着快乐和满意的情感体验。所以,兴趣是一个人内驱力被调动起来的标志,它积极推动人参与的活动向纵深发展。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是读者主动积极地从事阅读活动的心理动因。因此阅读兴趣的培养就非常重要。
(三)、有利于思维的培养
课外阅读的创造性与开放性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大量阅读课外阅读读物能增加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并且文学作品的形象性派生出思维方式的形象性。形象思维是语文素质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对于学生以后研究文学、进行文学创作都具有很大影响,从小就形成良好的形象思维对小学生终身获益匪浅。而课外阅读恰恰能很好培养这一思维方式。再次,课外阅读的创造性和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阅读是否具有创造性,取决于小学生自身的主体因素。阅读只是开启创造性思维大门的钥匙。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对作品理解的多义性决定了思维方式的创造性。
三、小学课外阅读内容选择的标准
(一)、“三大标准”
那么小学课外阅读内容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是三点:其
一、是知识性,即这类读物可以丰富学生是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比如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这类读物可以进一步充实阅读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比较能力。再比如中外名著,读这类书,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也能为写作打下厚实的基础。如:专为小学生编写的一系列中外名著缩写本。其
二、是思想性。在新课标第一条提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说明思想性在小学课外阅读的内容选择中不容忽视。如:一些介绍革命领袖,名人和英雄人物的传记。这类读物可以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完整地了解革命领袖名人和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如《雷峰的故事》、《赖宁日记》、《毛泽东的故事》、《贝多芬传》等此类书籍,其次是反映祖国的历史面貌和大好河山的读物。这类读物是进行国情教育的好教材,可以促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如:《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故事》等。其
三、是趣味性,这个已在上面的兴趣方面的作用已作了详细论述,主要谈的是具体的内容选择。一些具有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风貌的文章如:《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小学生阅读》等刊物中登载的优秀文章,还有一些科学普及读物。现代科技一日千里地发展着,科学知识按几何级数增长,各类科普读物和通俗的文学向青少年儿童介绍大量新鲜的科学知识。可以打开青少年儿童心理的科学之窗,激起他们热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为他们从事科学技术工作,成长为科技人才奠定基础。这类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漫游太空》、等。第三是电子读物。如今,电子计算机技术已普遍应用于生产、科研、生活等各个领域,电脑迅速普及,信息高速公路全面开通,以光盘为质料的电子书刊也很快走进了人们的阅读视野。越来越多得到认同,受到喜爱。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高科技通讯技术的网络读物和电子书刊方兴未艾。此类新兴读物以其丰富的内容、快捷的速度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也应在推荐之列。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只有读好的书籍才能学到有用的东西,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在科学知识迅速增长的今天,各种书籍报刊多得无法统计,并且都在用各种各样新颖的形式吸引读者。小学生对读物的选择非常盲目,所以向学生提出适应的读物就成了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事。
(二)、小学课外阅读内容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小学课外阅读内容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是趣味性,趣味性是小学生阅读内容选择的重中之重。这在前面阅读作用中已较为详细地论述,下面再在兴趣性如何培养趣味性方面进行论述,为什么趣味性显得如此重要呢?这是因为兴趣是认识主体在认识客体的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的情感倾向。这种情感倾向常常表现为一种“兴奋力”,促使人主动地投入到认识某个事物的活动中去。课外阅读如果没有兴趣的参与,必然会成为一种乏味的、令人厌倦的、低效的活动。凡此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成为内容选择的关键。
四、方法的指导
课外阅读的内容选择已从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等三个方面加以说明,那么如何进 方法指导呢?
方法指导即是把一系列课外阅读的方法交给学生,使他们在课外阅读中灵活选用和熟练运用。由于课外阅读面广量大,要提高阅读质量,收到好的阅读效果,知道好阅读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因此,加强指导。提供方法,是各级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重要经验。
首先是指导读书方法。大凡精读与略读,朗读与默读、快速阅读、鉴赏阅读等等几种主要的读书法极其细节,都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让学生了解要领、联系纯熟。除了教给学生上述这些常用的读书外,还应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名人的读书方法,如:孟子的“自求自得法”、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法”。小林多喜二的“推测式”阅读法等。让学生从名人的读书方法中得到启迪,帮助他建构一套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读书方法。应该引起老师们的注意的是:阅读方法很多,老师在向学生推荐阅读方法时不能像课堂上要求那么多,应该少加干涉,让学生自由地选择,使他们愉快地读。
其次是训练基本能力。要让学生能进行自主的课外阅读,就必须是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着力去训练阅读活动中相关的内部智力操作和外部技能操作两方面的必备能力。这些基本能力主要有:
1、感知阅读材料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由思维活动来运作的理解、分析、概括等能力,也包括依托思维活动并与眼睛的视觉等因素有关的精读、略读、泛读、扫读、跳读、速读等能力。
2、熟练运用传统操作方式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查检辞书、资料等能力,也包括在阅读过程中随即圈、划、点、注、评、摘要等能力。
3、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操作电脑、打开电子书刊、确定关键词并以超文本翻阅文本资料的能力,也包括上网进入高速公路并在网上从容自如地调用网上阅读材料的能力。
再次是指导学生记笔记。如抄录式和索引式摘记,提纲和纲要,各种批注、圈点以及心得笔记、读后感等,都应引导学生尝试学习,直到能熟练运用,成为习惯,笔记是用卡片式还是薄本式也应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应用。
兴趣被激发起来了,读什么也明白了,也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了,可是正如日本的舆水实所说:“现在的孩子,大多数忙于应付形形色色的练习、作业、考试准备,毫无自由阅读的余裕,充实量只有看看漫画的程度而已。”为此可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1、精练精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下,保证课堂上一定量的开放阅读
2、利用自习课,尤其是下午第二节课,要求学生进阅览室阅读。
3、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这是保证小学生多看课外读物的关键。
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外阅读,学生感到自己收获不少。通过各种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象大家介绍一本好书,读书会、组织以阅读为主的社团报告会、答疑辅导,朗诵会,笔谈会,展览会,辩论会,竞赛活动等许许多多的形式,这些形式的原理在与人的交流愿望。因为与他人的交流。因为与他人的交流,是正常人的合理愿望,年龄越小,这种愿望越强烈。这也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综上所述,本文就内容选择和方法指导等两个主要方面来请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这里还要注意适当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成果做出评价,这种平谷应以即或为主,即激励机制读小学生课外阅读也有重要影响,并且导向作用,辅以委婉的提醒,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素质,使学生增长指挥,提高知识兴趣,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参考资料:
[1] 贾绍翠《教育研究》2004年第一期总第288期《课外阅读教学创新探微》 [2] 《素质教育大参考》2004年第一期总第13期《课外阅读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3] 唐远霞李婷《教育科学学报》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第一期《小学阅读评价体系的建立》
第二篇:课外文言文方法指导
课外文言文学习方法教案
1、引导学生熟悉、归纳课外文言文考点及 题型,明确复习方向。
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归纳解题 技巧与方法。
3、摆脱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畏惧心理,自信面对考试。选文特征:
1、篇幅较短
2、突出教育性(求学 做人 为官)题型设置:
1、词语解释
2、句子翻译
3、内容理解(人物性格、事件分析、文章主旨、阅读启示)答题思路:
1、分析标题
2、结合注释速读课文
3、浏览题目再读课文
4、紧扣题目答题(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摘录原文关键词语回答、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例文:
赵奢①说平原君②
赵田部吏③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④九人。平原君怒,将杀之。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使治国赋⑤,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
①赵奢:战国时赵国名将 ②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国贵族,四公子之一,以礼贤下士著称。③田部吏:征收田赋的小官。④用事者:管事的人。⑤国赋:国家的税收。
一、词语解释:
1.君安得有此富乎。安:怎么(迁移法——联系课内文言文词义。)2.今纵君家而不奉公。纵 :纵容(组词法——单音节组成双音节。)
3.国弱则诸侯加兵。加兵:兴兵攻打(推断法——依据上下文语境来推断词义。)
二、句子翻译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夫战,勇气也。(无义)
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吾与谁归)
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省谓语)
练习:翻译下列句子:
1、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是无赵也。
法令削弱了国家就会衰弱,国家衰弱了诸侯就要 出兵侵犯,这样赵国就会灭亡
2、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您身为赵国的贵戚,难道还会被天下人轻视吗?
三、人物性格品质概括题(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总结)例: 请简要概括赵奢和平原君的性格特点
赵奢:依法办事 不畏强权、敢于进谏、忠君爱国、目光长远平原君:采纳忠言、知错就改、善于用人
四、事件前因后果题:
例:“王使(赵奢)治国赋”的原因是什么?(依据人物形象作答、从文章评论性语句得出)因为赵奢是个敢于进谏,依法办事,目光长远的人
五、启示题
启示题也可以从人物形象中得出,但谈启示时要先简要叙述短文内容,再结合实际生活体验。
(“本文写了„„,从中我得到„„的启示”)
六、课内外迁移题:
审好题目,寻找课内文章与选文的“交集”并从中找出 联系 例:细读选文,说说邹忌和赵奢说话的方式有何不同。邹忌:运用设喻说理的方式以家事喻国事进行讽谏
(委婉地劝说)
赵奢:用直接讲道理的方式进行直谏(正反)
第三篇:毕业设计指导方法及内容(范文)
毕业设计指导方法及内容
毕业设计指导方法及内容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学生专业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同时,毕业设计的质量,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是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也反映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水平。
一、毕业设计的重要性
1、毕业设计对学生的重要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科毕业生在校毕业设计的质量对毕业生的未来发展尤显重要:1)毕业设计应该是在校学习期间与未来工作相关程度最高的教学环节,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能否较快进入相应的角色、能否在试用期较好完成用人单位交给的与本专业相关的任务;2)毕业设计质量也同时影响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少用人单位把考察毕业设计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毕业生业务水平作为是否录用毕业生的依据之一;3)用人单位所提供的相应待遇更多看毕业生当前为用人单位所做的贡献,较少看重长远效益。因为人才市场化难以保证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上的长远效益。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为毕业生就业提供较好的业务平台,为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赢的局面打下良好基础。
2、毕业实习对指导教师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因为指导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成为专业教师接触企业的最佳机会。1)作为工科类专业教师,离开企业,就类似鱼水分离,很难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医学院的专业课教师,一方面进行专业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深入临床,亲自操刀,故而多数人成为业内专家!当然所培养的学生进入工作角色也较快(相对于工科毕业生),博士生当助手,硕士生现场观摩,本科生场外看录相,且均有各自的导师现场参与、讲解,其效果可想而知。作为占全国毕业生总数比例最高的工科类毕业生则非常缺乏类似于医学院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手段。工科类专业教师必须义不容辞承担此重任:只有深入企业、认真实践,才有可能真正达到工程应用型专家与工程研究型学者的双重效用。2)作为工程应用型技术,绝大多数先进技术分散于不同的企业中。作为专业教师,在不断深入接触企业的过程中,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为自己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3)接触企业,也是社会实践的良好机遇,有利于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高校教师中的大多数人长期专心致志做研究,搞教学,难得到企业去,缺乏对企业文化的了解与熏陶,难以对企业价值观予以认同。所以在联系实习,联系课题等必须与企业较深入沟通的情况下,常常寸步
难行,屡屡失败,给教学、科研带来很大影响。4)以培养应用性本科为目标,要求毕业生能够做到的,专业教师更应该率先做到,且做到更好,这样的教学过程对学生才有说服力。让毕业生满足企业需求,融入企业文化,作为专业教师更应以身示范。
3、毕业设计对指导教师的重要性
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也是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这一教学环节对专业课教师的意义也非同一般:1)为逐步形成自身的研究方向打下基础。多年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有利于针对某一课题跟踪市场动态、技术动态、结合自身优势,开拓新的科研领域,建立新的研究方向,谋求技术创新与突破。2)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有利于加深对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理解。有利于在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拓展思路,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等)来处理教学内容,不断提高理论教学水平,逐步达到从容应对的境界;3)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会不断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身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水平,为事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打下基础。4)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是与学生最亲密的教学过程。在不断的教书育人过程中,陶冶自身情操,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实现自身价值与精神追求。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大家树立了优良的职业道德,有着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不懈追求真理的高校教师理念基础上。有了这个基础才可能谈得上教书育人、成人达已,实现师生校等多赢局面。
二、指导毕业设计必须有较高的培养目标
指导毕业设计通常分为:选题与备课阶段、分组与下达任务阶段、日常指导检查阶段,整理资料准备答辩阶段。但在整个指导过程中,必须贯彻将毕业生培养成未来的职业经理人、企业家的指导思想。因为:1)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热切呼唤大量企业的涌现。国家既定的扶持“三农”政策,免征农业税,势必将税收主体放在工矿企业上。有限的企业数量,难以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未来的中小企业群势必逐步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力量,而大企业数量的增长速度极其有限,难以成为多数工科院校毕业生的主要目标。工科院校将自身定位为“企业家的摇篮”、“职业经理人的摇篮”已势在必行,责无旁贷。2)传统的工科院校习惯把办学目标定为“工程师的摇篮”,应该说着眼点太低。对于工科院校的绝大多数的毕业生来说,工程师仅仅是一个阶段,且绝大多数毕业生五年左右即能达到这个目标。高等教育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显著区别之一就是高校更应具有让毕业生受益终身的创新创业思维教育体系。实践已经并将继
续证明:工科院校定位在“企业家的摇篮”、“职业经理人的摇篮”是正确的。3)工科院校已经具备成为“企业家的摇篮”、“职业经理人摇篮”的基础条件,但真正成为“企业家的摇篮”、“职业经理人的摇篮”任重道远,高质量指导毕业设计只是其中一项重要环节。
三、毕业设计过程的注意点:
1、毕业设计的选题
首先,毕业设计选题在符合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的前提下,尽可能结合工程生产实际、结合科技应用推广实际。尽可能模拟企业选题的方式,考虑市场机遇、成本核算、预期效益、工艺条件等非技术因素。当然,这一切也取决于指导教师对企业选题方式的认同程度。作为指导教师完成毕业设计技术因素的指导工作固然是主要的,毕业设计中的非技术因素与技术因素并无非常严格的界限,但它对毕业设计应有的训练同样至关重要。
常见的课题来源有两类。一类是指导教师一直沿袭的老课题:有的是自己本科毕业设计的课题,有的是自己硕士学位论文相关的课题,有的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时传递的课题。这类课题减少了指导教师的备课工作量,但如不及时跟踪该课题的最新动态,则出现笑话不足为奇。因为毕业设计所涉及的应用型课题,往往也是企业界最关注的课题,企业出于利益的驱动,从未间断在这类课题上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谋求创新突破,练就“绝招”,创造产品性价比的奇迹!从体制上讲,这是非企业界所无法企及的,毕竟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的直接受益者!指导教师就这类老课题必须跟踪相应的技术动态。对其作一定量的微调,但同时还须注意两点①对每一位学生来讲,这又是新课题,必须充分认识学生的基础,耐心指导,循序渐进。②尽量不连续两届使用同一课题,防止抄袭现象。
另一类则是指导教师开发的新课题。通常有两个途径,一种是从自己所讲授的专业课中寻求到课题,再结合实际,另一种是从实践教学中(如实习等)受到启发,设立课题,再上升到理论高度。但往往都存在共同的不足,那就是常常难以将其修饰成适应本科教学的毕业设计课题。常见问题有:1)资料不全面,片言摘语或一个简单机械结构,无从铺开;2)理论与实际的接合点无据可查,有资料但实际应用中无例证,有实物但理论中找不到依据;3)资料繁杂,众说纷芸,难取定论,实际应用千差万别,无法道出谁是谁非。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见多识广,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本人以为此乃成才之道。作为专业教师利用可利用的各种媒体,收集与课题相关资料;深入尽可能多
的课题相关企业,收集现场第一手资料。前者相对容易,后者则要难多了。初到企业去一般存在以下问题:1)经费无着落;2)门难见;3)话难说;)脸难看。这是一个阶段过程。因为在没有建立信任之前,一般企业均拒绝不速之客,尤其是涉及到他的生产技术现场,顾虑竞争对手偷窃技术,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如果越过这个门槛,自己成为这方面专家,能为企业或多或少带来利益,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当然这也有一个渐近的过程。常见的办法是做好老教师的助手,利用同学等社会关系实行知识的原始积累,逐步达到面对企业从容不迫、应对自如的境地。
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必须充分考虑到不能与企业相关利益冲突过大,防止引起企业的不安与顾虑。也就是如果需要到该企业毕业实习,则课题所涉及的技术不能危及他的安全,除非建立了高度信任。这种信任十分重要,不仅有利于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的开展,也利于校企合作,从事科研协作,形成共赢的局面。这一切同时也取决于我们专业教师的人文水平与交际能力,且有时这方面的能力比专业技能更重要!
2、毕业设计的分组与下达任务
毕业设计分组与下达任务书,则要求指导教师对将要指导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注意每一组至少有一名组织协调能力、业务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牵头组织大家完成大课题任务,协调本组各个同学之间、分课题之间衔接与配合;对每位同学的工作数量与难度也要因人而异,留有他发挥的空间与余地。小题可以大做,单一课题可以向前端与后端延伸,也可以纵向延伸;大题可以小做,取其中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这样就有可能形成人尽其才,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协作性,达到预期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课题组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也同样重要。不同课题组之间可以跨越专业与学科界限相互启发,甚至于相互协作,而同一专业的不同课题组之间的协作机会更多,有利于各自课题能博采众长,相互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同学们拓宽知识面,摆正自身在宏观上的位置,有利于提高与非同行的协作协调能力;有利于同学们走上工作岗位更快地融入社会。
毕业设计课题下达以后,常会出现学生反映涉及的知识以前未学过。这就要耐心告知同学们:学校里所学的知识不可能完全满足毕业设计需要,更不能满足未来工作需要。自学所必须用到的基础知识与基础专业知识,以满足当前工作需要将是从毕业设计开始,一生都将面临的问题。从广义上讲,学习、尤其是自学就是工作,就是生活;另一方
面,生活、工作也就是学习,并无严格界限。
3、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毕业实习之前必须对所指导的学生进行动员,运用企业的现实事例,结合同学们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可能遇到的困惑与问题,进行讲解。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对他们的未来乃至一生影响深远。充分发挥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有效避免被动式、填鸭式教学。
毕业实习必须满负荷、带着问题下去。因为对于同学们来说,较为深入地接触企业的机会实在太少,毕业实习的时间又较少,经费也紧张,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近四年累计下来的许多工程实践问题是不容易的。必须让大家深入下去,提出问题。现在普遍的问题是提不出问题,走马观花,马虎了事,回来搞设计又没法下手,看似简单,但自己搞不出来。
所以指导教师必须安排非常具体的任务。如收集哪些资料、解决哪些问题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收获,毕业设计的障碍才会少得多。指导教师尽可能100%到位,答疑解惑,面对具体的工程问题、结构、实物一一讲解。对毕业设计来讲,以一当十,会大大减轻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量,为同学们搞好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4、毕业设计日常指导
毕业设计的日常指导工作争取做“日答周会”,即:每天有机会与同学们见面一一解答同学们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不至于耽搁毕业设计进程;每周开一次研讨会,要求每位同学汇报一周工作,提出下周工作计划大家共同讨论,指导教师一方面对前一周工作总评,另一方面拍板定夺工作计划、设计方案等。
同时,要求同学们做好笔记。每次汇报需有书面提纲,与老师之间的技术交流均有笔记,最后累积起来,用以作为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的重要依据。这样不仅提高了同学们书面技术交流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毕业设计文件建设不空洞,形成完整的指导毕业资料,有利于对以后的工作起借鉴指导作用。
指导过程中时常分别给每位同学提出一些有技术含量、有理论深度的问题诱发他们思考。一方面刺激大家的学习欲望,激发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避免被动式教学;另一方面让大家摆正心态,充分认识自己技术水平与企业实际需要之间的差距,避免盲目自大。所提的问题分为科普型、应用型、探索型等,有难有易,难易搭配,引发大家思考,提高大家的自主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应尽可能兼顾未来工作,全面训练技能。让大家了解技术在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地位,需正确对待。但技术必须服务于生产,服务于市场,服务于客户,服务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所有企业要求的共同特征。故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自始至终贯彻辨证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指导思想,坚持成本与效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对所设计的每一项工程,每一个产品的每一细小环节都必须在重点考虑技术要素的前提下,兼顾原材料供应、人力资源、机床设备、市场运作以及产品的加工、装配、质检、运输、仓储、调试使用,甚至于报废等非技术因素,以给企业、客户、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作为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考核依据,这样有利于毕业生更快更好地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
整理毕业设计资料严格按照企业规范与国家标准,让大家充分认识到这也是技术工作的一部分,强调企业技术管理、技术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整理毕业设计资料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必须无条件按规范要求完成整理工作,同时,让大家对技术工作要求之高,难度之大,工作之艰苦有充分而又清醒的认识,必须一步一个脚印,逐步积累,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5、毕业答辩
毕业答辩是毕业设计考核阶段的重要环节,要求大家思想重视、精心准备。通常要拟好答辩提纲,进行模拟答辩,以真实体现大家的真正水平为目标,避免怯场等现象,尊重答辩老师,坦诚表达自己在毕业设计中的学习过程,而不过多考虑答辩结果。
四、结束语
总之,指导毕业设计的水平高低表现在校内、在眼前,实质功夫在校外、在长期积累。只有长期坚持不懈的积累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并加以融会贯通,真正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则会从容应对,游刃有余,达到师生校共赢的局面也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
??
??
??
第四篇: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指导
初中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指导
一、“读”文本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对于课外文言文更是离不了“读”,通过不同方式的“读”,由易到难,由整体到局部,由现象到本质地把握文本,领悟主旨,并从中获得启示。
.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
许多学生在阅读中急急忙忙,囫囵吞枣,抓到题目,再回头看文本,找答案。事实上这样做只能是事倍功半,既浪费时间,又抓不到要点。所以,学生拿到一篇课外文言文,要进行整体的速读,感知全文内容。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都是一些短小、精悍的小故事,可采用默读或散读的方式,快速了解短文的几个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的基本情节和结局等,从而达到初步整体感知故事内容的目的。
2、精读语句,正确停顿
面对一篇陌生的文言课文,许多学生缺乏耐心来疏通文本内容。尤其是一些语句内的停顿往往被忽略了,从而造成阅读的障碍或歧义。如何正确处理停顿?当然首推朗读,采用一定的朗读方法反复朗读,感受恰当而必要的句读,理清句子内部的层次和关系,从而深入了解文意。
3、品读细节,把握人物
课外文言文以故事取胜,了解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内容后,要想进一步体会文章主旨,自然离不了人物,而把握人物形象则要关注人物描写,尤其是一些细节的描写往往能传达出人物的本质和用心。此时要耐心品读这些细节,如:揣摩人物语言的语气,关注神态的变化,注意动作的指向等,从而明白人物的真正意图。例如语段1:
有白日入人家偷画者,方卷出门,主人自外归。贼窘,持画而跪曰:“此小人家祖宗像也,穷极无赖,愿以易米数斗。”主人大笑,嗤其愚妄,挥叱之去,竟不取视。登堂,则所悬赵子昂画失矣。
这则短文中主人的“大笑”“嗤”“挥叱”“竟不取视”等神态、语气,仔细品读,就可发现主人是一个自以为是、易被假象蒙蔽的人。如此,再结合结局,短文的启示意义就凸显而出了。因此,品读人物言行,人物的性格、为人也就了然于心,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也必然顺理成章了。
二、“圈划”文本
前面提到阅读中要整体把握,这是针对短文的大致意思,要准确理解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局部和细节也是不容忽视的,甚至一些看似平淡的叙述性语句也不能马虎,否则会出现理解的偏差。基于此,在阅读短文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圈划工作,使阅读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关注注释,圈划适当
课外文言文一般会给予学生以下几类注释:人名注释、地名介绍、时间提示、疑难字、词、句解释等,通过这些来帮助学生疏通文意,理解主旨。但学生往往在阅读中迅速浏览,一晃而过,等到语意理解不清,再返回重新参照注释。这样一来,时间也浪费了。与其这样,不如及早圈划,为疏通文意、理清人物关系
早作准备。
如人名,古文中往往只用名或官职名等来指称,学生如果不参照注释在短文中将之圈划出来以示区别,极易造成混淆,形成理解的偏差。例如语段2: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中 “起之为将”“ 起为吮之”的“起”是人名“吴起”,注释中解释了,但有些学生不关注的话,会将“起”解释为“起用”“起身”等,这就形成了错误的理解。对地名、时间的圈划也如此。
对于疑难字词句的解释,则更需要在短文中圈划和注明,以帮助自己更快、更好地疏通文意。如语段3:
景公赐晏子狐之白裘,元豹之茈,其赀千金,使梁丘据致之。晏子辞而不受,三反。公曰:“寡人有此二,将欲服之。今夫子不受,寡人不敢服。与其闭藏之,岂如弊之身乎?”晏子曰:“君就赐,使婴修百官之政。君服之上,而使婴服之于下,不可以为教。”固辞而不受。
文中的“茈”注释为价值,“ 不可以为教”注释为“不能教化百官”,如果没有以上注释,学生很难理解句子的意思,甚至影响到对主旨的感悟。而如果将这些字词句圈划而出,并在语段中作相应的标记,学生就能快速有效地疏通文意,而不用一而再,再而三地于注释和语段间来回搜寻。
2、关注人物,圈划言行
课外文言文中人物不多,关系也较简单,但由于是文言,所以学生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而且文虽短,意却深,主旨的揭示往往比较含蓄。因此,在前面默读、朗读等的基础上,要理清人物关系,分清主次人物。然后,针对主要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适当的圈划;并且针对圈划内容思考人物发出言行的理由、目的以及所产生的影响或后果,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为人。如语段4: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在阅读此文时可先圈划出文中欧阳修的言行,再加以分析。如:欧阳修面对苏东坡的文章表现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通过圈划思考明白了欧阳修对苏东坡的欣赏 ;又通过对他的语言描写的圈划弄清了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赞叹之情,如此一位胸襟开阔的大文豪的形象就活在学生心中了。
另外,也不要忽视指导学生对次要人物的言行和表现进行圈划,因为次要人物往往对主要人物起到衬托的作用。如:《东坡诗文》中“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这句话学生能够圈划分析的话,就不难发现是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赞扬了苏东坡的文学造诣。
3、关注议论,圈划中心
有些短文在故事情节结束后会出现一些议论性的语句,有反问语气的,有感叹语气的,有评论语气的,等等。指导学生圈划这样的语句,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文章中心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如语段5: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其次,要学会调整倒装的成份。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数量词后置等,要学会调整语序,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
再次,要养成主动补充省略成份的习惯。如有些语句主语省略、宾语省略、量词省略,等等,要联系上下文,作出恰当的补充,使句子意思完整。
以上是对如何提高初中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水平的一些方法指导,这些方法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综合运用的。在学习中不能心浮气躁,而应掌握正确的方法,沉入文本,认真阅读,积极思考,那么对古人的文字的理解和感悟也能水到渠成了。
第五篇:2014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
老城中学2014年中考备考语文复习资料
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
一、词语的理解方法
1、迁移法。
所谓迁移法,即将学习过的课内文言文中的常见实词的含义加以记忆、积累,在遇到课外文言选段中相同的实词时,直接将其含义迁移过来的方法,它是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最基本的一种技巧。
2、组词法。
现代白话文是由古汉语发展演变而来,故大部分词语的意思与古代“一脉相承”,加之古汉语往往具有“一字一词”的特点,所以直接使用组词的方法,不失为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一种有效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是断在“胡”后还是断在“人”后,是断在“归”后还是断在“人”后,颇费思量。根据语境,“胡”应为胡地,“归”意为自己家里,与后文“人皆贺之”意义关联。如果“归人”的话,就谈不上“贺”了。再从句式上看,“人皆吊之”与“人皆贺之”,句式整齐对称。根据以上分析,即可正确断句。
2、虚词断句法。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应该断句的地方。我们只要抓住了这些虚词,了解它们在句中的位置,断句也就准确迅速了。
发语词和句首助词常出现于句首,有领起全句的作用,其前自可断句。如:夫、盖、凡、故等。句末语气词等常用在句末,其后往往能断句。如:矣、乎、也、哉等。连词如“以、于、为、而、办法。
所谓的“组词法”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因为一个字往往可以组成许多个词,究竟选择哪个词语才是正确的理解呢?这就需要在组词的过程中加以筛选。
3、推敲法。
“推敲法”即根据句式特点或上下文含义,推敲其中某个较难理解的实词的含义,也就是俗话说的“猜”。比如《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一句中,对“穷”字的解释就颇为困难。但是观察整个句式不难发现,“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属于排比性质,故“穷”和“上”、“入”一样为动词,由此不难得出其含义应理解为“穷尽,走到„„的尽头”了。再如《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故事中,“了了”二字很难理解,但根据下文“大未必佳”的意思则很容易判断出“了了”与“佳”相对,即“聪明”。
4、拆字法。
中国的汉字多为形声字,即构成字的不同部首或表其意或表其音。根据这一特点,当遇到较为生僻的文言实词时,不妨将其“拆分”,根据偏旁对其含义进行推测,即是“拆字法”。
5、不求甚解法。如果确实个别字句不甚理解,要学会放弃。
【训练】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在阅读上文时等词我用了“迁移法”;等词我用了“组词法” 等词我用“推敲法“;等词我用了“拆字法”
二、断句的方法
1、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果是叙述性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如是说理性文章,则要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同现代汉语语法一样,古文中的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代词),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比如①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句中动词 有“亡”“入”“吊”,因此可区分出两个句子。②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句中动词有“将”“归”“贺”,也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动词断句法的难点在于介于两个动词之间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们属上作前一动词的宾语还是属下作后一动词的主语,这要结合具体语境,反复推敲。如上句“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
则”等经常出现在句中,后面不能断开。但如果表转折或者后面是完整的意思,要在前面断开。
3、表示人物对话的“曰、云、言”的后面必断。
4、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词的,分开读。如:可/以一战。【断句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熟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以于而则在句中,夫盖凡故在句前。矣乎也哉常在后,对话多用曰云言。断句之后再默读,培养语感读经典。热炼三伏冷三九,断句也要常锻炼。
三、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
(一)遵循三条原则:
1、信:要使译文准确无误,忠实原文意思,如实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2、达:就是要通顺畅达,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3、雅:就是 指译文要优美自然,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熟悉六种方法:
1、留——凡是有古今意思相同的词语,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冠名、地名、人名、器物明、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没有必要作变动。
2、对——将已由单音节发展成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对译时主要有下面两种情况:
(1)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者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者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语作为语素之一)。
(2)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
3、拆——文言中有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有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要拆成两个单音词来翻译,而不能用白话中双音词的词义去翻译。例如:如古语里面的“无论”、“地方”、“虽然”等。
4、增——增补句子的省略成分。
5、删——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者为语气助词,或者表示停顿,或者是凑足音节,或者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候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
6、调——把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子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语法的习惯。
四、中考模拟训练:
(一)大臣出使
【甲】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老城中学2014年中考备考语文复习资料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漠孤烟.直(烽烟)B、休祲..降于天(吉凶的征兆)C、长跪而谢.之(感谢)D、叶徒.相似(只)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人恒过.然后能改B.何为.者也或异二者之为. C.吾欲辱之,何以.也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要离之.刺庆忌也甚矣,汝之.不惠
3、对【甲】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蓬草”随风飞转,古代诗文中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
B、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 “ 燕然 ”两字中。
4、对【乙】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选自《战国策》主要通过对话描写来反映人物性格。
B、唐雎是一个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有识之士;秦王色厉内荏、阴险狡诈的寡德之君。C、唐雎引用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是想恐吓秦王,逼他就范。“挺剑而起”也只不过是吓唬秦王。
D、文中唐雎和安陵君的胜利只不过是暂时的胜利,弱国无外交。安陵国最终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5、对【丙】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是齐国的大臣,出使到楚国。主要是解决一个齐国人在楚国因盗窃罪而被捕入狱的事。B、因为听说晏子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所以楚王想刁难他,使他难堪。
C、楚王把犯人抓到晏子前面,说齐国人善于偷盗。晏子以“橘生淮北则为枳”作比,否认盗窃者是齐国人。
D、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知道晏子是一个聪明、爱国的大臣。楚王却喜欢嫁祸于人。
6、(3分)请用三个“/”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晏 子 至 楚 王 赐 晏 子 酒 酒 酣吏 二 缚 一 人 诣 王。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二)、风光无限
【甲】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丙】钴鉧潭西小丘记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岛竦.峙(高)B.夕日欲颓.(坠落)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沉鳞.竞跃(鱼)
2、选出下列加点词的词意相同的一项()
A.之:实是欲界之仙都吾妻之美我者B.其:为复有能与其奇者其如土石何 C.欲:夕日欲颓从民欲也D.跃:沉鳞竞跃浮光跃金
3、下面对甲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诗写于公元207年,是曹操南征乌桓时所作。
B.诗歌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虚写,想象丰富,创造出宏伟的意境,表现出博大的胸襟。
D.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身份很相符。
4、下面对乙文的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
A.文章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B.文章通过描写山水映衬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和动静相衬之美,勾画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水画卷。
C.全文结构清晰,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D.写景部分讲究顺序,按照先俯视、再仰视、后平视的层次描写。
5、选出对丙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柳宗元在山水景物的描写刻画中寄托自己政治上遭受迫害后的愤激与感慨。
B.本文写的是一座很有名的小山,因为写景中融铸着作者的感情,所以很有个性,把小山也写的很有个性.C.作者先是环视全局、由近及远的描写,再推进到枕席而卧以后写视听感官的感受 D.作者着重描写石的“奇”,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
6、用三个/给下面句子断句:
则 山 之 高 云 之 浮 溪 之 流 鸟 兽 之 遨 游
7、翻译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