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内容与指导方法

时间:2019-05-13 03:5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内容与指导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内容与指导方法》。

第一篇:中学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内容与指导方法

中学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内容和指导方法

(一)中学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

1.启迪智慧,增长才干 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在生动、活泼、主动的气氛中学习,经常要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思维在活跃状态中迅速发展。特别在科技活动的学习和实践中,需要独立思考处理问题,有时需要奇思妙想和“灵机一动”,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些都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和动手能力的增强,有的学生说“课内长知识,课外练本领”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2.激发兴趣,拓宽知识 地理课外活动以其丰富多采的内容、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以及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广泛接触自然或社会,非常适合学生的好动心理和追求新奇事物的特点,因而学生对地理课外活动怀着浓厚的兴趣。同时由于在活动中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地理事物,了解更多的地理现象,深入社会,探索自然,了解乡土,甚至通过夏令营等活动有条件作地理旅游,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开阔胸襟,拓宽知识。

3.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可满足喜爱地理、渴求学到更多知识的学生的需要,促进其智力发展与才能的增长。在参加地理科技活动时,学生可获取较新的科技信息,了解到一些新的科学发现和成就,在掌握比课堂学习更多的知识基础上,他们更有条件自己驾驭知识,参与设计活动和动手进行科技制做,充分发挥创造性。教师可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分配任务,提出要求,使学生对参加活动的目的、态度、兴趣、方法等都十分明确,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的作用。

4.教学相长,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在地理课外活动中,学生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受到重视,得到发挥。由于面对新的信息获取途径,他们有时可能会提出一些更新、更完美的主张,或向教师介绍一些他所听到、看到、学到的新知识,师生交流机会更多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被动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以促进他们能力的充分发展上。教师不是无所不知的权威,更多地是顾问和向导,他也将从学生那里学到自己还不了解或未接触过的东西。教学相长,能促进教师更快地学习。学是为了更好地教。而师生关系也因此而更融洽和谐,在共同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也使学生毕生难忘。

(二)中学地理课外活动的内容

根据学校和教师的条件以及学生的爱好,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天象观察、气象观测、地震测报、环境监测;阅读地理课外读物;观看地理影片、地理电视节目;制做教具、模型、观测仪器;举行地理晚会、专题讨论会;开展地理知识竞赛;进行野外考察、乡土地理研究、地理专题调查等,由于不受教学大纲与教材的制约,活动内容和方式丰富灵活,可扩大到地学范围,但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几类:

1.野外考察活动 野外考察是进行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活动内容很多,常见的有地质、地貌、河流、湖泊、海岸、洞穴、土壤、森林、草原、沙漠等考察。还有一些特殊的地质地理现象如火山地貌、冰川景观、泥石流及地震等也应列入野外考察的范围。此外还可开展乡土地理考察、环境地学考察,区域综合自然地理考察等。

2.观测活动 观测活动是对某些自然现象或地学要素进行较长时间的、系统的观察或测量。并对此作出记录,积累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作出科学结论。观测活动的内容有气象观测、物候观测、天象观测、环境监测(如大气、水、土壤、噪声等的监测)等。

3.模型制做与测绘活动 地学模型具有形象、直观的良好视觉效果,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根据模型制做的性质和用途,可分为:地形模型(包括各种地貌模型、风景点模型、区域地形模型等)、地球仪模型、地理景观模型(如景观布景箱、景观浮雕、台式景观模型等)、地理原理演示模型(有静态式如矿物晶体、地质构造——褶曲、断层、等高线模型;动态式如火山喷发、自流井、傅科摆等)。测绘活动是测量数据、绘制地图的技能训练活动。在水土保持、农田水利、乡镇规划、环境保护、资源调查、气候气象研究、土地利用改造等建设方面都需要测量的数据和地图。通过测绘活动,学生可绘制学校平面图和进行街道、渠道等小型测量活动。

4.区域环境调查活动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开展环境地学科技活动对进行环境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除前面已提到的环境监测活动外,进行环境调查也是非常必要的。如农村环境调查、城市环境调查,以及生态农业调查、濒危生物调查、自然灾害环境的调查等。

5.地学科技写作与设计活动 课外活动的结果常常需要总结并写成书面材料。学生参加活动的心得体会、研究成果等也需要写成地学小论文。此外还有地学考察或调查报告,以及通过参观、旅游、观察、或通过视听阅读(电影、电视、地学书刊)后写成的记叙性文章等,这些都是地学科技写作的范围。这些作品或具文学性,或具学术性、或具科普性,都需教师视活动的内容予以辅导。地学科技设计活动具有创造性,学生可对某项建设提出自己的规划或设想。如跨流域调水设计、交通线路设计、商业网点或工业布局设计、河流治理规划设计、改善环境质量的设计等。此外有些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如反映地理现象的发展演变等内容,也应列入地学科技设计活动范围。

6.地学游艺、展示及趣味群体活动 这类课外活动是在地学课外小组成员的准备和发动下,吸收更多学生参与的活动。在特定的某种情境和愉快的氛围中,使大家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地学游艺活动是将地学的科学内容与游戏娱乐的形式结合起来,寓学于乐,趣味性强,如猜地理谜语、地理棋、地理牌、地理歌曲、填字游戏、拼图游戏、地图漫游等。地学展示是把地质、天文、气象等方面的照片、邮票、实物、标本、模型等以地学陈列角、地学走廊、陈列室、课外活动成果展览等形式向全校展示。趣味群体活动有地学主题会、地学知识竞赛、地学日活动等(如3月12日植树节、3月23日国际气象日、4月20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25日国土日、7月14日人口日、10月第一个星期三国际减灾日,此外各地还规定有“爱鸟周活动”和“爱科学月”活动等),在地学日可举办报告会、放映音像资料、举办图片展览、举行知识竞赛等。

(三)中学地理课外活动的指导方法

地理课外活动的指导方法与课外教学方法有很多相似处,但课外活动更偏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突破了课堂教学的模式,方法更灵活多样,主要有:

1.通过讲解、讲述,使学生了解活动的基础知识 地理课外活动一般要分专题进行,在活动开始时要由教师讲解或讲述有关活动的基础知识,并发放一些书面材料让学生阅读,以弥补无教材的不足。但教师讲解和讲述要留有余地,不要面面俱到,有些问题提出来留待学生自己实践探索去解决,讲解要注意逻辑性、直观性,讲述要注意趣味性、形象性,需要在活动中解决的东 2 西,只讲清要点和关键所在即可,有些资料还可由学生自己去查阅、收集,有些图解也可让学生自己画出。

2.教会采集标本、收集资料的方法 组织外出活动要采集岩石、矿物、土壤、化石、生物等标本,准备过程中和出发前要多次讲明采集标本的目的、要求、方法。收集是指有目的地收集生活中各种与地学有关的实物、图片、邮票、剪报等。采集或收集后要加工整理,编号分类,进行说明,按一定主题进行展示。

3.教会使用各种仪器,培养观测技能 各种以观测为主的课外活动,指导教师应讲清仪器的原理、使用、观测方法及保管方法,观测后对数据的记录、整理、统计、分析,要防止出现误测、漏测、误记等现象。观测活动的指导,先要说明观测目的、时间、次数、程序、方法,然后进行示范,最后交待记录表格的填写,以及排好值班顺序,明确职责等。

4.让学生掌握动手实验、实习和地理制做的方法 地学知识中的实验多与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活动有关,特别是模拟大自然地学现象的物理过程、及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实验。实习活动与测量、考察、调查有关,教师要自己先动手做一遍,取得体验才好指导,并准备好有关仪器、工具,最后安排实验、实习报告的填写内容。地理制做的内容很多,教师要出示成品示范,并演示制作过程,即制做技巧的示范。

5.参观与考察活动的指导方法 对地学参观与考察的指导,首先要了解参观对象,作好讲解准备,其次要拟好参观或调查考察的提纲,第三要教会如何发问,认真记录,最后要求写出报告。

6.指导地理写作 地学小论文的写作应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形式和内容要具有地学特点。只有认真观察、积极探索,才能言之有物。一般应先整理资料,再确定主题,然后是谋篇布局,列出提纲,最后构思落笔。有时为了写好小论文,还需要先学习一些有关资料。论文要注意科学性,有理有据,方能保持在一定水平上。

如何开展地理课外活动

(一)地理观察

地理观察,是对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感知活动,任何无计划、无目的的随意浏览,不能算作地理观察。也就是说,地理观察要通过观察活动达到一定的教学和教育目的。

地理观察活动,以在野外进行的观察活动为主,如进行地质观察,就要认识一个地区的简单地质构造和地层发育、并追溯这一地区地质历史的演变过程等。进行地貌观察,就是认识各种不同类型地貌的形态特征并了解其成因。

(二)地理观测所谓地理观测,是指以观测活动为主的各项地理课外活动,如天文观测,气象观测,水文观测,物候观测、地震观测等。开展地理观测活动,一般需要较多的仪器设备。显然,天文观测,必需要具备天文望远镜。气象要素观测,要建立小型气象观测场,并在场内按要求安置各种气象要素观测仪表。地震观测需要进行地电、地磁、地应力和地形变的测量,要进行水化学分析,可以利用中学物理、化学实验室的条件,安装制作一些简便的“土”仪器,进行长期观测。有关这些方面的观测活动,通常在有条件的中学可以用建立“地理园”来解决,在地理园内建立相应的观测站,进行定期的地理观测活动,并作出相应的阶段分析报告。现在只谈一谈水文观测和物候观测。

(三)地理调查

地理调查,是指以自然和人文地理调查活动为主的地理课外活动,在地理调查过程中,也不乏地理观察、地理观测和试验,不能截然分开,但调查活动始终是这项课外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的。地理调查的内容十分广泛,既包含有属于自然地理范畴的土壤、植被的调查,也有属于人文及应用地理范畴的当地资源调查和自然灾害调查,城乡环境调查,人口和土地利用调查,公园绿地的游人空间分布调查等。

(四)编写地理小论文

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还处在基础教育阶段,并不具备较多的地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所写的地理论文,就其大多数来说,只具有地理论文的雏形,算不上真正的论文,因而习惯上名之曰“小论文”。

地理小论文与地理科学论文,都是就地理科学中某一问题的论述性文章,只是所论述的地理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不同,所采用的分析论证的方法难易不同,而解决问题的程度当然也不同,尽管如此,两者在写作方法上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现在简单谈谈地理小论文的写作方法:

1.确定小论文的论题。确定论题时,也要考虑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小论文应有严格的科学性,同时,中学生搞小论文活动应有教育意义,要达到一些地理思想教育的目的。

因之,地理小论文的选题是和地理课外活动内容密切联系,所选的论题,实质上就是一项地理课外活动项目的主要内容,而不是脱节的。

2.搜集资料,熟悉前人工作经验 3.实地调查,获取真知 4.理论探讨,提出论点

5.谋篇布局,安排好小论文的结构

小论文与一般的科学论文在文章结构上相似,一般也分:序言、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

序言,主要介绍写作目的和意义或简要介绍一下全文。要简明扼要。本论,是小论文的主体,是揭示中学生调查研究和测试成果的重要部分,要详细写。介绍材料要充分,阐明观点要透彻,如有创见要勇敢地提出。文章要详细、有理有据、有说服力。

结论,是小论文最后一个部分,是在本论的基础上,对全文作出概括性结论,明确地解决选定的问题,或提出尚待解决的问题。

显然,地理小论文的写作活动,是中学生课外活动中比较高级的一种形式,也具有一定难度。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好辅导工作。

除了地理小论文之外,也可以在中学生中开展其他地理写作活动,如写地理小品,写地理课外阅读报告,写地理游记等等,都可以达到扩大地理知识面,给人的启迪、激发爱国主义情操等方面的作用。

试析有效开展中职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和策略

一、有效开展中职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动力。目前,中职地理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积极性不高,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自己周围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变化、发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气象观察活动中,学生通过对气温的观察了解到一天中的气温午后2时左右达最大,这和自己主观意识上“中午最热”不相符,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想知道原因。参观从化北回归线塔时,学生看到附近大片的荔枝林,有人提出“北回归线的荔枝最好吃”,大家在开心之余都希望弄清楚北回归线和荔枝的关系。如此种种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明确了地理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用途,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变被动学习为爱学、乐学。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有着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实践内容。通过开展地质地貌的野外考察、人文地理资料调查、环境监测、气象观测等活动,在培养学生观察、调查、动手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学生获得感性材料的重要手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野外观察能力是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笔者组织学生到芙蓉嶂水库参观考察。针对学生认识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观察不够细致深入,易出现走马观花等缺点,笔者事先把要观察的内容具体分解成一系列问题布置给学生,并要求在观察时要做好记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带着问题对水库大坝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特点、河谷地形和水文水系特征等进行认真细致观察。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眼、手、脑、耳等主要感官都行动起来,气氛活跃,既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2)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地理课外活动的内容丰富,学生接触大量的观察对象,可以感受到形式多样的大千世界,在达成既定的活动目标之余会有更多新奇的东西或者更多的问题出现,引起深入的认识和思考;另一方面,地理课外活动着重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感受、自己总结,教师只作前期的策划和适当的引导。参与活动的学生思维没有受到过多的约束,容易激发其创新思维的发展。尤其是团队合作的课外活动,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点和角度,总会有独特的见解。经过对活动的数据资料进行系统化的收集、梳理、对比、分析、总结,会让学生找到很多新的东西,再加以思考和提炼,就会产生一些新的火花。经过笔者的观察和分析,地理课外活动反而让学生主动复习了解课本的知识,但又会积极地拓展一些更细致更新鲜的知识。这就是创新的方向——立足于基础知识的拓展,而不是毫无边际的天马行空。

例如,笔者曾组织学生进行“机场商圈模拟规划”,有学生提出了在飞机跑道外建造落地玻璃全景休闲餐饮店,专门观看飞机升降;也有提出使用废旧飞机建造飞机餐厅、飞机旅馆;也有提出就近建造航天博物馆;但是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机场的人货分流系统与商圈、绿化充分结合起来设计,从俯瞰图、物流动线、植物种类、政府机构设置、商业机构布局等都各有特色,很有创新的锐意。

该创意是由物流班的同学集体分析讨论,并委派人员上网搜集资料、现场勘察、美术设计、疑点论证、整理、总结所得。此提案后经送交机场也获得了好评。

(3)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近几年,笔者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地质地貌野外考察、镇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调查、地理模型制作、校园气象观测等一系列活动,熟悉地理调查的基本手段和实际操作的基本技能,而且学生根据野外活动的体会撰写出《分析芙蓉嶂水库坝址选择及综合效益》等具有一定质量的小论文和调查报告。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体现了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和发挥,初步掌握地理野外考察和研究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动手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地理学科融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思想教育于一体。在野外活动中要注意挖掘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通过开展野外地质地貌考察、地震监测、星空探究、气象观测等活动,使学生对自然界中一些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变化规律有较深刻的了解,激发了他们探索大自然神奇和奥秘的热情,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而且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需要经常地进行数据观测和记录,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这样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思维习惯。又如通过对狮岭、梯面、花东等地的社会调查,学生亲身目睹了家乡各项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了爱国爱乡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在调查中,学生还了解到,该地区人口增长也很快;而且随着人口过快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城镇生活污水、小化工、小造纸、小皮革、小电镀等乡镇企业的工业废水不经处理无节制地向河流排放以及农业生产中大量地使用农药和化肥,引起了河水水质不断下降;河流沿岸由于不合理毁林开荒和在河床中随意乱采砂石造成了河岸崩塌、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导致流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样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人口过快增长和不合理活动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巨大压力,更加深刻地理解“人口、环境和社会、经济必须一起考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一道理,从而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增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意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徜佯在家乡的山山水水之中,不但增强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还能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4、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地理课外活动一般都以室外活动为主,身体力行,可极大地提升动手、动脑能力。课外活动需要投入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进行,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会兴趣很大。但随着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一些 5 艰辛,比如早出晚归、攀山采石、顶风冒雨、与人沟通、团队合作、材料整理等,学生并不是一下子就能适应,但是,在不懈的坚持下,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心志变得坚定,行动变得切实,提高了整体素质,体验了“学以致用”的知识价值。从活动论文和调查报告的撰写中体验了成功的欢乐,增强了自信心,摒弃了自卑的心理,从而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让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有效开展中职地理课外活动的策略

1、结合教学灵活选择活动类型

一般的地理课外活动宜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如下述的8种形式开展。

(1)游览名胜,旅行学习。地理课外活动大部分都需要利用课余的时间,从而在放假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旅游观光的活动。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古今名胜的典故中,让学生放松身心之余直观地接触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如山脉河流的形貌、天气气象的变化、植被的分布、动物的活动等自然地理,如古迹的形态和来历、民间故事的品味、人类社会活动的形成和原因等人文地理。旅游这种课外活动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在游玩当中丰富知识,了解地理内涵,最容易培养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审美观,热爱自然,珍惜能源,树立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精神。

(2)观察天文,测量地理。这种课外活动需要结合课本上自然地理的知识,通过简易的方法和工具来观察、测量、采集、记录地理现象,从而重现或印证地理学知识。观察测量的重点在于操作,并且是系统科学的操作。一般可以根据知识内容的篇章来分类,分为天体运动观测、大气气候观测、海洋与陆地观测、自然灾害观测、动植物观测、环境污染观测等内容。经过观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养成客观求证的好习惯。自然地理的观测比较直观,容易操作,往往由几个学生自行组织就可以达成,但是很有专业感,说服力强,能够令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和自信。大部分地理课外活动都属于这个类型。详细的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广州市花都区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曾举办的就有:

1)天体运动观测:看繁星,认星座;观测月蚀;观测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观测彗星;观测流星雨。

2)大气气候观测:测量天气数据,如气温、湿度、气压、降水量、风向;观测蔬菜的成长。

3)海洋与陆地观测:观测岩土;测绘山脉等高线;测量河流水位。

4)自然灾害观测:测量台风期间的气象数值;观测红火蚁灾害。

5)动植物观测:观测亚热带森林植被的分层;观测桃花水母的繁殖期地理因素。

6)环境污染观测:观测生活区噪音;测量汽车废气的分层分布;测量酸雨的PH值。

(3)深入浅出,动手制作。地理制作包括了制作地理图表、模型、标本、游戏道具、资料纪录等。这其实是学生对课本抽象的知识以各种易懂直观的手法表现出来。首先,学生要对书面的知识和数据有充分透彻的理解。其次,要结合受众的需求,经过谋划、设计、制作、修改等步骤来完成。对于培养学生思考动手结合、理解表达结合的能力起到很好的训练作用。从动脑到动手,从吸收到展示,这强化了学生的知识利用能力和系统表达能力,避免纸上谈兵、眼高手低的空谈陋习。

(4)融入社会,调查研究。该类型的活动和身边的人、事联系密切,更有实用性,目标明确,需要收集大量的实际调查数据,经过逻辑系统的分析得出调查结果,并作出分析,最后还要给出解决方案。

调查的内容一般都与人文地理有关,如人口分布调查、旅游资源开发调查、工业、农业、商业布局调查、环境污染调查、交通线路调查等。调查的手段可以是问卷调查、资料搜索调查、实地调查等。由时事发起,加强认识时事,可以令参与活动的学生摆正社会视角,善用知识,理据说明,增强社会参与度。

(5)参观了解,学习专家。以上4种地理课外活动都是围绕课本知识为中心,稍作拓展的范畴,然而,让知识成为生产力才是教育的目的。中职学生更需要掌握知识的运用。因此,对于专业组织单位、展览会等进行参观学习是重要的课外活动。

直接关联地理的单位有天文台、气象站、科技馆、地质勘探中心、水族馆、宝石园、植物园(森林公园)、野生动物园、水力发电站、规划局、环卫局、旅游局、博物馆、港口、矿山、林场、车站、机场等;间接关联的单位有水泥厂、车辆厂、机械厂、特产商店等。

上述单位开展的专题宣传、展览会最具有行业代表性,内容丰富,资讯新鲜准确。参加过的师生均感 6 到受益匪浅。

另外,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是最好的榜样和导师,如上述单位的岗位杰出人员、劳动模范,地质、环保、勘探、海洋、极地工作等的领先者们。向他们进行拜访或者听取报告能够有效地激励学生踏实认真地学习。

(6)交流竞技,取长补短。交流会主要有几种形式:举办座谈会、学术讲座、专题报告、组织展览会。这些课外活动的参与性很高,既可以本校自行举办,也可以和其他学校联办,甚至可以邀请校外的专家学者来指导。学校曾举办和联办过地震知识讲座、环境保护讲座、耕地和粮食讲座、芙蓉嶂水库环境保护报告会、花都人口分布与构成讲座、花都皮革业商圈的发展展览会等。

日常的课外活动中,学生积累了各方面的知识,采用此种类型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各人均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资源共享,促进团队精神。竞技主要有观测比赛、知识竞赛、征稿比赛等。

(7)模拟规划,小试牛刀。把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好是进行模拟规划的前提,因为进行城市规划需要具备良好的地理综合素质,从城市功能出发,工业、农业、商业、居住区既要互相联系、创造便利,又要相对独立、避免污染。

根据资源的既定条件来合理配置,如根据当地的地形和土壤、河流的走向、四季气候的影响,优先将耕地保护;根据气候和交通道路,规划适宜居住和交流的居住区;根据人口的分布和构成规划功能建筑:医院、学校、银行、市场、公园、游乐场、道路、公交线路、供水供电系统、派出所等等;根据预期的污染影响来合理设置工业园区;全局考虑,保障生态、平衡发展,追求低碳生活和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

规划还有更高层次的要求,那就是预见性。立足于未来的因素来考虑的规划方案才能更适应届时的需求。

组织该类课外活动,让学生将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整合。广州市花都区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没有要求学生进行过全局的模拟规划,但也顺应广州举办亚运会、创文明城市等时机,举办过一些局部的模拟规划。如城市绿化规划设计、垃圾回收站设置规划、旧市区塞车解决方案、梯面镇红山村生态农业及生态商圈规划等。

(8)学以致用,服务社会。在应用中学习,总结后优化应用。课外活动的主旨就是把知识和生活应用结合起来,不断互相良性促进。作为中职学生,在地理方面进行的社会活动有:

1)整理地理课外活动的数据、资料,提交给相关的政府部门,以供参考。如将收集到的民间典故和相关照片、视频提供给文化局和旅游局;将观测的数据资料提交给气象部门和环境监测部门等。

2)配合居委会和服务中心向群众进行科普宣传,举办展览。如举办气象日、环境日、地球日等科普知识的宣传。

3)以身作则,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或成立绿色环保小组,进行宣传。

以上地理课外活动总体上是随着学生的知识根底不断加强而开展。然而,这并非是严格的实施流程。地理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有限的教学指导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在现实教学中应综合考虑学生素质、周边环境、教学资源、时机把握等因素将各种活动类型有机地进行选择和组合。务求实事求是地做到因应时势、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第二篇:毕业设计指导方法及内容(范文)

毕业设计指导方法及内容

毕业设计指导方法及内容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学生专业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同时,毕业设计的质量,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是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也反映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水平。

一、毕业设计的重要性

1、毕业设计对学生的重要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科毕业生在校毕业设计的质量对毕业生的未来发展尤显重要:1)毕业设计应该是在校学习期间与未来工作相关程度最高的教学环节,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能否较快进入相应的角色、能否在试用期较好完成用人单位交给的与本专业相关的任务;2)毕业设计质量也同时影响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少用人单位把考察毕业设计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毕业生业务水平作为是否录用毕业生的依据之一;3)用人单位所提供的相应待遇更多看毕业生当前为用人单位所做的贡献,较少看重长远效益。因为人才市场化难以保证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上的长远效益。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为毕业生就业提供较好的业务平台,为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赢的局面打下良好基础。

2、毕业实习对指导教师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因为指导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成为专业教师接触企业的最佳机会。1)作为工科类专业教师,离开企业,就类似鱼水分离,很难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医学院的专业课教师,一方面进行专业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深入临床,亲自操刀,故而多数人成为业内专家!当然所培养的学生进入工作角色也较快(相对于工科毕业生),博士生当助手,硕士生现场观摩,本科生场外看录相,且均有各自的导师现场参与、讲解,其效果可想而知。作为占全国毕业生总数比例最高的工科类毕业生则非常缺乏类似于医学院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手段。工科类专业教师必须义不容辞承担此重任:只有深入企业、认真实践,才有可能真正达到工程应用型专家与工程研究型学者的双重效用。2)作为工程应用型技术,绝大多数先进技术分散于不同的企业中。作为专业教师,在不断深入接触企业的过程中,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为自己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3)接触企业,也是社会实践的良好机遇,有利于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高校教师中的大多数人长期专心致志做研究,搞教学,难得到企业去,缺乏对企业文化的了解与熏陶,难以对企业价值观予以认同。所以在联系实习,联系课题等必须与企业较深入沟通的情况下,常常寸步

难行,屡屡失败,给教学、科研带来很大影响。4)以培养应用性本科为目标,要求毕业生能够做到的,专业教师更应该率先做到,且做到更好,这样的教学过程对学生才有说服力。让毕业生满足企业需求,融入企业文化,作为专业教师更应以身示范。

3、毕业设计对指导教师的重要性

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也是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这一教学环节对专业课教师的意义也非同一般:1)为逐步形成自身的研究方向打下基础。多年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有利于针对某一课题跟踪市场动态、技术动态、结合自身优势,开拓新的科研领域,建立新的研究方向,谋求技术创新与突破。2)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有利于加深对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理解。有利于在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拓展思路,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等)来处理教学内容,不断提高理论教学水平,逐步达到从容应对的境界;3)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会不断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身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水平,为事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打下基础。4)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是与学生最亲密的教学过程。在不断的教书育人过程中,陶冶自身情操,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实现自身价值与精神追求。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大家树立了优良的职业道德,有着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不懈追求真理的高校教师理念基础上。有了这个基础才可能谈得上教书育人、成人达已,实现师生校等多赢局面。

二、指导毕业设计必须有较高的培养目标

指导毕业设计通常分为:选题与备课阶段、分组与下达任务阶段、日常指导检查阶段,整理资料准备答辩阶段。但在整个指导过程中,必须贯彻将毕业生培养成未来的职业经理人、企业家的指导思想。因为:1)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热切呼唤大量企业的涌现。国家既定的扶持“三农”政策,免征农业税,势必将税收主体放在工矿企业上。有限的企业数量,难以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未来的中小企业群势必逐步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力量,而大企业数量的增长速度极其有限,难以成为多数工科院校毕业生的主要目标。工科院校将自身定位为“企业家的摇篮”、“职业经理人的摇篮”已势在必行,责无旁贷。2)传统的工科院校习惯把办学目标定为“工程师的摇篮”,应该说着眼点太低。对于工科院校的绝大多数的毕业生来说,工程师仅仅是一个阶段,且绝大多数毕业生五年左右即能达到这个目标。高等教育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显著区别之一就是高校更应具有让毕业生受益终身的创新创业思维教育体系。实践已经并将继

续证明:工科院校定位在“企业家的摇篮”、“职业经理人的摇篮”是正确的。3)工科院校已经具备成为“企业家的摇篮”、“职业经理人摇篮”的基础条件,但真正成为“企业家的摇篮”、“职业经理人的摇篮”任重道远,高质量指导毕业设计只是其中一项重要环节。

三、毕业设计过程的注意点:

1、毕业设计的选题

首先,毕业设计选题在符合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的前提下,尽可能结合工程生产实际、结合科技应用推广实际。尽可能模拟企业选题的方式,考虑市场机遇、成本核算、预期效益、工艺条件等非技术因素。当然,这一切也取决于指导教师对企业选题方式的认同程度。作为指导教师完成毕业设计技术因素的指导工作固然是主要的,毕业设计中的非技术因素与技术因素并无非常严格的界限,但它对毕业设计应有的训练同样至关重要。

常见的课题来源有两类。一类是指导教师一直沿袭的老课题:有的是自己本科毕业设计的课题,有的是自己硕士学位论文相关的课题,有的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时传递的课题。这类课题减少了指导教师的备课工作量,但如不及时跟踪该课题的最新动态,则出现笑话不足为奇。因为毕业设计所涉及的应用型课题,往往也是企业界最关注的课题,企业出于利益的驱动,从未间断在这类课题上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谋求创新突破,练就“绝招”,创造产品性价比的奇迹!从体制上讲,这是非企业界所无法企及的,毕竟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的直接受益者!指导教师就这类老课题必须跟踪相应的技术动态。对其作一定量的微调,但同时还须注意两点①对每一位学生来讲,这又是新课题,必须充分认识学生的基础,耐心指导,循序渐进。②尽量不连续两届使用同一课题,防止抄袭现象。

另一类则是指导教师开发的新课题。通常有两个途径,一种是从自己所讲授的专业课中寻求到课题,再结合实际,另一种是从实践教学中(如实习等)受到启发,设立课题,再上升到理论高度。但往往都存在共同的不足,那就是常常难以将其修饰成适应本科教学的毕业设计课题。常见问题有:1)资料不全面,片言摘语或一个简单机械结构,无从铺开;2)理论与实际的接合点无据可查,有资料但实际应用中无例证,有实物但理论中找不到依据;3)资料繁杂,众说纷芸,难取定论,实际应用千差万别,无法道出谁是谁非。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见多识广,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本人以为此乃成才之道。作为专业教师利用可利用的各种媒体,收集与课题相关资料;深入尽可能多

的课题相关企业,收集现场第一手资料。前者相对容易,后者则要难多了。初到企业去一般存在以下问题:1)经费无着落;2)门难见;3)话难说;)脸难看。这是一个阶段过程。因为在没有建立信任之前,一般企业均拒绝不速之客,尤其是涉及到他的生产技术现场,顾虑竞争对手偷窃技术,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如果越过这个门槛,自己成为这方面专家,能为企业或多或少带来利益,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当然这也有一个渐近的过程。常见的办法是做好老教师的助手,利用同学等社会关系实行知识的原始积累,逐步达到面对企业从容不迫、应对自如的境地。

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必须充分考虑到不能与企业相关利益冲突过大,防止引起企业的不安与顾虑。也就是如果需要到该企业毕业实习,则课题所涉及的技术不能危及他的安全,除非建立了高度信任。这种信任十分重要,不仅有利于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的开展,也利于校企合作,从事科研协作,形成共赢的局面。这一切同时也取决于我们专业教师的人文水平与交际能力,且有时这方面的能力比专业技能更重要!

2、毕业设计的分组与下达任务

毕业设计分组与下达任务书,则要求指导教师对将要指导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注意每一组至少有一名组织协调能力、业务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牵头组织大家完成大课题任务,协调本组各个同学之间、分课题之间衔接与配合;对每位同学的工作数量与难度也要因人而异,留有他发挥的空间与余地。小题可以大做,单一课题可以向前端与后端延伸,也可以纵向延伸;大题可以小做,取其中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这样就有可能形成人尽其才,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协作性,达到预期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课题组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也同样重要。不同课题组之间可以跨越专业与学科界限相互启发,甚至于相互协作,而同一专业的不同课题组之间的协作机会更多,有利于各自课题能博采众长,相互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同学们拓宽知识面,摆正自身在宏观上的位置,有利于提高与非同行的协作协调能力;有利于同学们走上工作岗位更快地融入社会。

毕业设计课题下达以后,常会出现学生反映涉及的知识以前未学过。这就要耐心告知同学们:学校里所学的知识不可能完全满足毕业设计需要,更不能满足未来工作需要。自学所必须用到的基础知识与基础专业知识,以满足当前工作需要将是从毕业设计开始,一生都将面临的问题。从广义上讲,学习、尤其是自学就是工作,就是生活;另一方

面,生活、工作也就是学习,并无严格界限。

3、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毕业实习之前必须对所指导的学生进行动员,运用企业的现实事例,结合同学们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可能遇到的困惑与问题,进行讲解。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对他们的未来乃至一生影响深远。充分发挥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有效避免被动式、填鸭式教学。

毕业实习必须满负荷、带着问题下去。因为对于同学们来说,较为深入地接触企业的机会实在太少,毕业实习的时间又较少,经费也紧张,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近四年累计下来的许多工程实践问题是不容易的。必须让大家深入下去,提出问题。现在普遍的问题是提不出问题,走马观花,马虎了事,回来搞设计又没法下手,看似简单,但自己搞不出来。

所以指导教师必须安排非常具体的任务。如收集哪些资料、解决哪些问题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收获,毕业设计的障碍才会少得多。指导教师尽可能100%到位,答疑解惑,面对具体的工程问题、结构、实物一一讲解。对毕业设计来讲,以一当十,会大大减轻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量,为同学们搞好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4、毕业设计日常指导

毕业设计的日常指导工作争取做“日答周会”,即:每天有机会与同学们见面一一解答同学们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不至于耽搁毕业设计进程;每周开一次研讨会,要求每位同学汇报一周工作,提出下周工作计划大家共同讨论,指导教师一方面对前一周工作总评,另一方面拍板定夺工作计划、设计方案等。

同时,要求同学们做好笔记。每次汇报需有书面提纲,与老师之间的技术交流均有笔记,最后累积起来,用以作为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的重要依据。这样不仅提高了同学们书面技术交流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毕业设计文件建设不空洞,形成完整的指导毕业资料,有利于对以后的工作起借鉴指导作用。

指导过程中时常分别给每位同学提出一些有技术含量、有理论深度的问题诱发他们思考。一方面刺激大家的学习欲望,激发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避免被动式教学;另一方面让大家摆正心态,充分认识自己技术水平与企业实际需要之间的差距,避免盲目自大。所提的问题分为科普型、应用型、探索型等,有难有易,难易搭配,引发大家思考,提高大家的自主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应尽可能兼顾未来工作,全面训练技能。让大家了解技术在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地位,需正确对待。但技术必须服务于生产,服务于市场,服务于客户,服务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所有企业要求的共同特征。故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自始至终贯彻辨证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指导思想,坚持成本与效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对所设计的每一项工程,每一个产品的每一细小环节都必须在重点考虑技术要素的前提下,兼顾原材料供应、人力资源、机床设备、市场运作以及产品的加工、装配、质检、运输、仓储、调试使用,甚至于报废等非技术因素,以给企业、客户、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作为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考核依据,这样有利于毕业生更快更好地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

整理毕业设计资料严格按照企业规范与国家标准,让大家充分认识到这也是技术工作的一部分,强调企业技术管理、技术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整理毕业设计资料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必须无条件按规范要求完成整理工作,同时,让大家对技术工作要求之高,难度之大,工作之艰苦有充分而又清醒的认识,必须一步一个脚印,逐步积累,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5、毕业答辩

毕业答辩是毕业设计考核阶段的重要环节,要求大家思想重视、精心准备。通常要拟好答辩提纲,进行模拟答辩,以真实体现大家的真正水平为目标,避免怯场等现象,尊重答辩老师,坦诚表达自己在毕业设计中的学习过程,而不过多考虑答辩结果。

四、结束语

总之,指导毕业设计的水平高低表现在校内、在眼前,实质功夫在校外、在长期积累。只有长期坚持不懈的积累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并加以融会贯通,真正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则会从容应对,游刃有余,达到师生校共赢的局面也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

??

??

??

第三篇:学情分析的意义、内容与方法

学情分析的意义、内容与方法

所谓“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学中通常称之为“教学对象分析”或“学生分析”。辨析词义,“教学对象”既可以指学生,又可以指学习内容;“学生分析”既可以指分析学生有关学习的情况,又可以指分析学生的身体状况或生理状况。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它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创造一种适合所有儿童的课堂教学,而不是挑选适合我们教育的儿童。为此,“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分析、真正了解我们的学生,“以学定教”,从而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预见性,使教学设计及其实施建立在客观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扎实基础上。

加涅、布里格斯等人认为“教学可以被看成是一系列精心安排的外部事件,这些经过设计的外部事件是为了支持内部的学习过程”。教学设计学的基本理念“为学习设计教学”,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提出的。

教学设计学认为,学情分析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学生的起点能力分析(本班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起点与态度起点),一般特点分析(指小学生的年齡特征与学习某学科的共同特点),学生学习风格(也叫认知倾向)分析。

学情分析的常用方法:1.观察法、2.谈话法、3.问卷法、4.实验法、5.材料分析法、6.访问调查法。

第四篇: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一、课外活动的内容

学校现行的课外活动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科技活动

课外科技活动强调动手过程,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中综合利用已有知识,全面地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增长学生某一领域的知识经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学科活动

课外活动中的各种专门学习小组,为学生们提供机会进一步钻研自己感兴趣、也更适合自己能力的学科知识。这些小组的活动,不是对课堂教学中相关学科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加深和扩大,并强调实际应用,具有自己的侧重点。

3.文体活动

学校的课外文体活动,包括文学、艺术、娱乐、体育训练与体育竞赛等内容。

4.课外阅读活动

学校组织的课外阅读活动,不限于与所学科目相关的范围,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对新知识、新见解的敏感性。

5.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有机会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有机会展现自己的生命活力和丰富想象力、创造力,也会让学生学会如何制定游戏规则,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协作精神。

6.社会活动

社会活动是培养学生相互关系、合作和社会责任感等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搞社会活动一般以社会公益活动为主,如上街进行环保宣传、交通安全宣传、拥军小组活动、义农义务活动等。但这仅是社会活动的一个方面,实际上学校社会活动的范围应是十分广泛的,各种专题性社会调查、水水热点问题的讨论等等,都对培养学生的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具有重要价值,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7.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就某一特定专题而开展的短期或长期的专门活动。这种活动往往有特定的具体目标,活动内容和形式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种活动既能增加学生与活动目的有关的知识,也能培养相关的情感和态度,长期活动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做事情有始有终、持之以恒的意志和品质。

8.劳动工艺活动

劳动工艺活动将劳动与工艺美术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参加一些有教育意义和美学意义的工艺品的劳动活动中,掌握一些工艺品的制作技术,养成心灵手巧、细致耐心和勤劳的品质。这类活动内容有花卉栽培、盆景制作、刺绣、剪纸等。

二、课外活动的形式

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相比,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其主要形式有以下三类

1.群众性活动

群众性活动的特点是参加的人数较多,他们或是作为观众和听众,或使作为集体劳动、团体演出、竞赛、游戏和娱乐活动的参与者,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使较多学生受到教育,并能形成一定的气氛和声势,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受到较好的活动效果。群众性活动有校际的、全校的、年级的和班级的活动。学校开展的群众性科技报告会、文学讲座、文艺联欢、科技竞赛、体育竞赛、夏令营等都属于群众性的活动。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课外、校外活动常用的主要形式。小组活动的特点是自愿组合、小型分散、灵活机动。小组成员一般以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要求为基础结合而成,其人数的多少依据活动的性质、内容以及条件而定,由他们自己或在辅导员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使他们有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促进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和谐发展。小组活动在校内外均可组织,诸如学科兴趣小组、科技小组、艺术小组、体育小组、公益服务小组等。小组活动的辅导员可请教师、家长或校外有某方面专长的人士兼任。

3.个别活动

个别活动是一种由学生独立进行活动的形式。个别活动能充分发展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和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自己独立从事各种学习、艺术、体育等活动的能力。例如,独立进行课外阅读,进行某些观察和记日记,采集各种实物,制作模型、标本,图画写生、摄影,以及进行科学小实验等。

上述三种形式在实际的课外、校外活动中往往是相互联系的。某些群众性活动,常常会引起对该活动感兴趣的学生作更深入的研究,这就为小组活动或个人活动提供了动力。在进行小组活动时,小组为其成员规定个别的、独立的工作,这又是个别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个别活动或小组活动的成果,常常以展览会、晚会、运动会等形式展示,吸引众多的学生前来欣赏、参观,这样又和群众性活动联系在一起。这三种活动形式可以相互配合、相互交叉、相互促进,以组合成灵活多样的课外、校外活动形式。

第五篇:中学地理教学的意义

学年论文

中学地理教学的意义

姓名:

班级:

2011年 9月2日

论述中学地理教学的意义

XXX

指导教师:XXX

XXX大学XXX学院

摘要:中学地理教学的意义重大,它不但让学生了解了有关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更加让同学们意识到对于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更加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得学生有了一个完整的地理框架,并且加强了学生对于的国家和家乡的热爱及培养和提升学生应对灾害的能力。由于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多元性和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使地理学科有着丰富的、生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内容。从而搞好中学地理教学是全民族的责任。关键字:地理教学,可持续发展,创造性思维,灾害

1、中学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灾害意识

1.1 培养灾害意识的重要意义

1.1.1从灾害的危害性和可防范性来看

只要较好地把握其科学知识,掌握防范应对能力,是完全可以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的。学校加强学生应对灾害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应对灾害的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学生是学校应对灾害的行为主体。应对灾害,必须充分发动学生、坚持依靠学生。教育学生掌握应对灾害的知识是提高学生防范和应对灾害能力的关键。提高学生应对灾害能力和应急能力的重任,开展灾害教育,提高学生自救、互救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各级各类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

1.1.2从学生的特点和社会角色来看

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源泉,学校是学生的集中地,学生相对于其他社会成员具有:力量弱、心理素质不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低下等特点。因此,加强学生应对灾害能力的教育培养,提高他们的防灾避灾意识,提升其应对能力,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教育以人为本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1.3从当前政府的层面来看

积极教育和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应对灾害的能力对于配合政府处置突发灾害事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执政为民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积极

加强学生应对灾害能力的培养,及时有效地建立应对灾害应急工作机制,积极主动地经常性与政府地震、气象、新闻、水利、民政、安全、海洋、农业、林业、环境、交通等部门加强联系,对于促进政府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意义深远。

2、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的意义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时代主题下,可持续发展思想已成为经济社会的主旋律,同时可持续发展思想也是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

2.1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经济社会的主旋律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其核心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而协调人地关系正是地理科学研究的传统主体。可持续发展旨在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而这些问题高度集中在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场所—地球表层,涉及地理科学的各个领域。

2.2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

从地理课程标准看,地理课程是以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行的地理教材中,也处处体现着一观点。如在气候成因中讲到由于人类活动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对于我国农业、工业、自然资源的开发等都提及到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而导致的环境恶性化及对策。再如,在“美国”一节,提出美国经济的增长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从而让学生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以经济增长、社会的发展和生态平衡为目标来发展,否则只会将人类自己推到毁灭边缘。

2.2.1环境观和资源观教育内容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星球,它为我们人类提供了生存的必需品:水、土地、空气、矿产、动物、植物„„离开它们中的任何一样,人类都将无法存续。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环境的压力却明显加大。教材中大量的篇幅、图片显示着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无计划开采、滥砍乱伐、水源污染等环境遭破坏的信息,为教师提供了详尽的自

然生态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学素材。

2.2.2人口观教育内容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最宝贵的资源,但人口的数量与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水平和自然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的现有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对社会发展的制约,在教材中多次叙述。这就为教师提供了可圈可点的社会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学素材。

2.2.3生产生活观教育内容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环境、气候存在明显差异。农业生产方式、工业类型不尽相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也相距悬殊。教材中展示的农业陡坡垦植、草地过度放牧、大水漫灌、工业高耗能高排放、生活浪费严重等内容,均是教师向学生进行经济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学素材。

3、中学地理教学在自然人文方面的意义

3.1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内在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基本技能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帮助人们理解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它帮助人们理解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地区政策,它也使人们懂得生活中的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变化规律。在经济全球化和人类面临日益突出的各类环境问题的形势下,地理教育受到今日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因此,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对于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性,而不会把地理学习看作一种外界加强于学生的负担,也不会把地理学习看作一种“考前大量背记,考后大多忘记”的无意义的活动。

3.2有利于学生参加各类地理实践活动

从而增长学生才干,提高学生素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不能离开“用”字,这种学习更强调的是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学生通过搜集和比较有关资料,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形成原因,说明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和思想情感上都会有进步和提高。

3.3有利于重塑地理学科在社会中的形象

有利于社会各界对现代地理学科应有的社会地位的重新认识。一方面,地理学科正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一些人长期对地理学科抱有偏见,认为学习地理无非是学习一个地区气候、地形、物产等,实际用处不大。要改变社会上这种偏见,最好的办法是我们进行有效的课程内容的改革,使人们真正看到地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4、中学地理教学提高学生对家乡及国家的热爱

4.l增强了对家乡山水的热爱

一般说来,中学地理教学中有实地地理的学习,而家乡又是学生自幼生活并在这里成长的地方,因而也是学生所熟悉的地方,通过实地地理学习,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家乡伴随自己成长而发生的变化。也就是说,实地地理具有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因此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人民的勤劳奋发的精神、家乡的变化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的生动的事实,其远胜于一般地理教学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图片展示或录像等音像展现的事实因而也就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家乡的故土情结,可以激发学生树立改造家乡、建设家乡的崇高志向,这就有助于促进学生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付诸实践。

4.2增强了实地地理实习能力

实地地理的学习,因其可紧密联系当地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实践从而能有力地促进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联系。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学中所涉及的诸如区域地理位置的评价、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分析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生产的地理因素、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地理基础知识以及绘制地图、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地理基本技能,学生都可紧密结合乡土地理的学习应用于地理实践。

4.3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因为其打破了封闭式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在象乡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通过自由选择家乡地理环境某几个要素或某一要素开展综合或专题的研究,这对培养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无疑是极为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唐励 学生应对灾害能力的培养研究[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2] 刘文娟 中学地理灾害意识教育浅议[J] 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0.[3] 灾害的定义 http://baike.baidu.com/view/94555.html

[4] 罗祖德,徐长乐 灾害科学[M]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5] 延军平灾害地理学[M]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6] 李世泰 地理教学渗透灾害意识教育的探讨[J] 人与环境 2007.[7] 李继术.浅谈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趋势与策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

[8] 刘健.中学地理与可持续发展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02

[9] 王梅芳.浅谈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地理教学中知识观的转变[J].中学地理

教学参考,2003,[10] 张善余.人口地理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1]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 潘玉君.可持续发展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999.

下载中学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内容与指导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内容与指导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组织与指导课外活动总结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组织与指导课外活动总结 组织与指导课外活动总结 高中生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对周围一切都感兴趣,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有......

    毕业论文指导的内容和方法

    一、指导的内容 毕业论文要指导的方面很广,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七项内容。 (一)指导选题 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开端。能否选择恰当的题目,对于整篇毕业论文写作是否顺利,关系极......

    地理教学策略与方法

    地理教学策略与方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学习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

    学习地理的方法指导[推荐阅读]

    高中地理的实用性,可以在所有的科目中是的,他不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能够教给我们许多的生活常识。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学习地理的方法指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习方法与实习指导

    工程地质实习指导书 中北大学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1、实习目的 土木工程地质野外实习属教学实习性质,是工程地质教学的三个环节:理论课、室内实验课和野外实习课中的重要一环,......

    毕业论文指导的内容和方法(精选五篇)

    一、指导的内容毕业论文要指导的方面很广,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七项内容。(一)指导选题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开端。能否选择恰当的题目,对于整篇毕业论文写作是否顺利,关系极大。......

    浅谈指导学生评改作文的方法和意义

    浅谈指导学生评改作文方法和意义石湾里波水小学叶常开摘要: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让学生相互评改作文,不仅是为了从繁重的、效率不高的作文评改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为了开发......

    中学地理教研的方法与视角[精选多篇]

    中学地理教研的方法与视角 雷鸣老师作为中地参的主编,在中学地理教研方面有着很丰富的经验。今天听了雷老师的讲座我收获颇多。他主要从这样五方面介绍中学地理教研的方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