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适用于数学,其逻辑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适用于许多行业,如会计、计算机编程、侦探,甚至是一些创意类工作,如美术、表演和写作。尽管个人情况千差万别,但总有些解决问题的通用技巧,数学家乔治〃波利亚在1945年首先提出一个通用方法。遵循他的四个步骤,即了解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回顾反思,就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条不紊地处理问题了。
第1步 了解问题
明确自己的问题。这一步骤虽然看起来简单,却至关重要。倘若不能正确理解问题,制定的解决方案就可能没那么奏效甚至完全没用。要想明确问题,就得先提出疑问,从多角度进行思考。例如,问题只有一个还是多个?能用自己的话复述问题吗?多花时间思考问题,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它,从而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试着明确表述该问题。比方说,你还在上学所以手头很紧,想找个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收入问题——没有赚到足够多的钱?还是挥霍无度?或是意外支出或者财务状况改变所致?
明确自己的目标。表明目标是一种触及问题实质的方法。你想实现什么目标?想发现什么?也要记得算上问题的各种已知和未知的情况,并找寻相关资料帮助自己达成愿望。
比方说还是钱的问题,你的目标是什么?也许手头的钱还不够你周末看电影逛酒吧。所以,你确定自己的目标就是要有更多的零用钱。这很好!有了明确目标,对问题的认识就会更清晰了。
有计划地收集信息。在明确问题与目标的同时,还要尽量收集问题相关的信息,让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不妨咨询问题相关的普通人或专家,查询网络资料、书本信息或其他参考。收集好资料后进行整理,可以复述、简写或综述,甚至可以制成图标。简单的问题就没必要这样做了,但对于复杂问题来讲,这种方法却是至关重要的。例如,为了解决缺钱的问题,就要搞清自己的财务状况,越详细越好。你可以查看银行最新发来的对账单,咨询银行柜员。记录自己的收支情况,创建电子表格或图表,在支出项旁列出收入项。
第2步 设计方案
分析信息。要想找出解决方案,第一步是要查看收集到的数据并分析其重要性。分析时要统筹全局,寻找联系和线索。先从原始数据开始,有时还需要细分信息,让它们更便于管理,或者根据数据的重要性、相关性进行排列。可以考虑借助图表或因果模型等工具。
比方说你集齐了所有的银行对帐单。那就看看自己的具体收支状况如何?自己的财务结构如何?有净盈余或赤字吗?有不明的收支项吗?
制定可行方案。比方说在查看数据后,你发现自己处于收支净赤字状况,也就是入不敷出了。那下面就要构想一系列可能的解决方案。现在不用去评估这些方案,先进行头脑风暴或反向头脑风暴。可以问问自己,“这个问题怎么引起的呢?”接着再反推自己的答案。也可以问问旁人的做法。
如果你的问题是缺钱,目标是有更多的零用钱。那你有什么解决方案呢?先想出几种方案,但不要评估。你可以通过做兼职或申请学生贷款来增加资金。同时,你也可以通过削减开支或降低其他花销来省钱。运用不同策略来制定解决方案:
1)细细划分、逐一攻克。将问题细分为几个小问题,然后思索对策,逐个解决。2)进行类推和寻找共性。试着寻找当前问题和以往已解决问题或普遍问题之间的相似之处。如果你能找出两者之间的共性,或许也可以参考下之前的解决办法。
3)评估解决方案、进行选择。除了分析问题的原始数据,还得思考解决方案是否合适。有时候,可能得检验方案或进行试验;还有时候,或许得进行模拟或“思想实验”,来看看成效如何。选择最适合、最可能奏效、不会引起更多问题的解决方案。
比如:如何筹钱?看看支出项,除了学费、吃饭、住宿等基本花销外,其他花费也不多。那能否在其他方面减少开销呢,比如寻找合租室友?你能申请学生贷款用于周末玩乐吗?能在课外找到兼职工作吗?
解决方案的情况不尽相同,需要进行评估。先预想一下,自身资金问题需要制定预算,但也需要考虑个人情况。例如,你能减少食物或住房等基本需求的开销吗?你希望自己更看重金钱而非学业吗,还是说你愿意背负债务?
第3步 实施和评估方案
实施解决方案。一旦确定了最好的解决方案,就要付诸实践。可以先进行小范围操作来检验成效,不然一旦失误就会满盘皆输。要记住,在此阶段可能会出现许多意料之外的问题,包括那些分析评估时未曾考虑到的事情,特别是当你没能正确分析问题更易发生这种情况。比如,因为不愿意承担债务,你选择削减开销,利用课余时间兼职或与人合租。那你需要制定详细的预算,看看哪里能少花点钱,先试一个月再说。
检查并评估成效。既然已将方案付诸实践,就必须观测评估成效。问问自己解决方案是否奏效。有助于实现目标吗?会突发什么新状况吗?认真审视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
试验结果会复杂多样。一方面,这个月你已经为周末的娱乐项目存好钱,但仍免不了出现新问题——你发现自己必须在消费和购买食物等必需品间作出取舍。你还需要一双新鞋,但预算却不允许。这时候,你就得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了。
必要时进行调整。要铭记在心,问题的解决是周期反复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潜在解决方案,每种方案都必须经过评估。倘若问题得以解决,那说明此方案合适且奏效。如若不然,就必须找寻其他替代方案,重新开始。重新审视最初的方案,如果不奏效就试着调整修改。尝试另一方案,付诸实践并审视成果。如此循环,直至问题最终解决。
一个月后,你决定放弃自己最早的预算,开始寻找兼职工作。接着,你找到一份校园内的勤工助学工作。制定了新的预算,现在你既有余钱,也没耽搁学业。那就说明这个解决方案是切实有效的。
第4步 深入磨练自我技能
定期进行脑力锻炼。和肌肉一样,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经过锻炼,才能坚实有力且长久奏效。换言之,你需要经常“锻炼”。研究表明,智力游戏有助于培养敏捷思维。智力游戏和脑力活动五花八门,不妨尝试一下。
单词游戏益处多多。拿游戏“Split Words”来说,在某个既定主题下,比如“哲学”,玩家要匹配字母组合成该类别的单词。在“填词巴别塔”(“Tower of Babel”)游戏中,玩家要记忆,再将外语词汇与相应图片进行匹配。
数学游戏也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数字问题,还是文字问题,都得活跃大脑分析信息,进行思考。比方说,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玩电子游戏。一直以来,电子游戏都被人们视为“玩物丧志”的表现。不过,新的研究表明,玩电游有助于提高空间感知、推理及记忆等方面的能力。但是,电子游戏种类繁多,各有千秋。尽管第一人称视角射击游戏有助于提升空间推理能力,但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上的作用就稍显逊色了。玩一些能敦促你进行战略性、分析性思考的游戏。比如挑战俄罗斯方块等益智游戏。要是你更喜欢角色扮演或战略游戏,那《文明》或《模拟城市》等游戏就对你胃口啦。培养兴趣爱好。兴趣爱好也不失为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好方法。培养能促进问题解决或活跃大脑的兴趣。比方说,开始学习一门外语。语言作用于大脑的两个半球,所以学习语言既能活跃大脑中管控分析能力的地方,也能提高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
网页设计、软件编程、拼图游戏、数独和国际象棋等活动都有助于提高战略性、系统性思考能力,从而提高整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how to
第二篇:如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模版)
如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场竞争力] “赢”的五项修炼之“亡”字篇
胡绍宏(努客文化首席顾问)
[本文导读]
上一期在《赢的五项修炼》一文中,概括性的描述了企业如何通过提升员工职场竞争力的“赢的五项修炼”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职场竞争五大能力系统。本期开始,我们将逐一讲述“赢”字拆解之后的“亡、口、月、贝、凡”五大能力的核心内容,帮助企业管理者以及员工进一步了解并全面完善个人竞争能力。
本期我们将首先讲解“亡”字所代表的能力系统。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竞争对手每进步一点,就代表我们退步了一点。一项调查表明,美国100家处于鼎盛期的优质企业,70%认为自己处于危机之中,因此,比尔•盖茨总是告诫自己和公司:“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而且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已经必然招致失败。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惟有“以变应变”方能求存。《周易·系辞下》:“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要想“赢”,或者要想保持“赢”,都必须“存不忘亡”,时刻保持危机意识,为明天、后天以及更远的未来做好应对的准备——存不忘亡,赢取未来。这就是古人造字时,将“亡”字作为一个部首放在“赢”字之上的原因。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惊叹古人高度概括的智慧,同时,又必须学会解析高度概括之下的具体含义。
因为仅有“危机意识”是远远不够的。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有危机意识,但仅止于此,依然找不到出路。
不要让问题总是问题
危机意识是指一个人能够感知未来可能出现哪些危机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发现问题、预见问题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明显的问题谁都能发现,而成功者更善于发现隐藏的问题。因此,善于发现和预见深层次的问题肯定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然而,我们在生活、工作中看到的更多的是对问题的不断抱怨和束手无策。
因此,要想成功,要想“赢”,仅仅发现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能让问题总是问题,就必须学会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比竞争对手领先一步。
“亡”的能力系统
“亡”字的本义是死亡、灭亡,引申为危机意识,目的是为了“不亡”。因此,与“亡”所对应的能力系统是: 1.2.3.4.发现问题的能力 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思维的能力
企业是一种永远有问题的组织,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不断解决问题。而企业所有的问题最终都是由人去解决,因此,企业内各级管理者以及员工解决工作职责内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能力。
如何发现问题——刨根问底
发现问题的方法很多,包括长期经验积累之后所具备的感知能力。但经验有时候也会成为负累,使人陷入固有思维,反而熟视无睹,停在问题的表象,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我推荐一个具体的方法:
五个为什么——发现问题的根源
五个为什么(5 Whys),又称为“五问法”,是一种通过连续提出问题来确定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的方法。
这种方法最初是由丰田佐吉提出的,他的儿子丰田喜一郎就是丰田汽车的创立者,因此,“五问法”后来成为丰田汽车公司成功的重要法则之一,被称为“丰田科学方法的基础”。目前,该方法在丰田之外已经得到了广泛采用,包括在持续改善、精益生产以及六西格玛之中也经常应用。
案例:大野耐一运用五个“为什么”发现停机的真正原因
有一次,丰田汽车公司前副社长大野耐一发现一条生产线上的机器总是停转,停转的原因都是因为保险丝烧断了。每次虽然及时更换保险丝,但用不了多久又会被烧断,严重影响了整条生产线的效率,也就是说,更换保险丝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于是,大野耐一与工人进行了以下的问答:
一问:“为什么机器停了?”答:“因为超过了负荷,保险丝就断了。” 二问:“为什么超负荷呢?”答:“因为轴承的润滑不够。” 三问:“为什么润滑不够?”答:“因为润滑泵吸不上油来。” 四问:“为什么吸不上油来?”答:“因为油泵轴磨损、松动了。”
五问:“为什么磨损了呢?”再答:“因为没有安装过滤器,混进了铁屑等杂质。”
经过连续五次连续不断地追问“为什么”,才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在油泵轴上安装过滤器。
如果我们没有这种追根求源的精神来发掘问题,就会像以往一样,只是换根保险丝草草了事,真正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其实,这“五个为什么”并不是一个什么新鲜的发明,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说“碰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中国还有一句古老的谚语:“打破砂锅问到底”,说的也是这么回事。
可见,管理并不一定是非常深奥的学问,只要回忆一下,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早就学到了很多管理的道理,但我们就是熟视无睹,信口拈来,却很少深究。越是“熟话说”如何如何的事情,我们反而越是做不好,做不到。比如“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比如“可想而知”,比如“知止有定,宁静致远”,比如“将心比心”,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将心比心”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就是我们在管理中经常说的“换位思考”吗?管理有时候就是将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经验加以放大,重复的应用,使之成为我们的一种工作习惯。“五个为什么”在实际应用中,有可能将这种提问进一步扩展到六问、七问,甚至是更多的“为什么”。到底该是几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刨根问底,把最深层的原因找出来。
如何分析问题——善用分析工具
其实,很多时候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甚至包括解决问题往往都是同时进行的,比如说前面所说的“五个为什么”,在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过程中,其实已经完成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五个为什么”是一种刨根问底的直线思维方法,主要用来解决单一性问题。但很多问题往往都是一些复杂的系统问题,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比较多,因此需要借助更
多的分析工具或方法。常用的工具有:
因果图:也叫鱼骨图、树状分析法,或者叫思维导图 曼陀罗(Mandal)表 柏拉图(Pareto)法 检核表法 SWOT分析法 波特五力分析法 麦肯锡7S法
尽管工具很多,但如何使用工具并解读结论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我们只能在错误的结论上寻求解决方案,反而南辕北辙,更行更远。
如何解决问题——突破思维局限
尽管解决问题一定需要方法,但是光有方法就一定能成为解决问题得高手吗?如果对问题的判断本身有问题的话,方法再好也没有用。所以,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光学习方法还不够,还要搞清楚原理,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否则照搬照抄只会让问题更严重。遇到重要的问题,我们千万不要一上来就拿着这个问题硬来,因为很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解决办法往往还不在问题的表面,而是需要对这个问题从本质上进行界定。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有句名言:正确的界定问题等于成功了一半。
答案就藏在问题里面,正确的界定问题等于成功了一半
二战期间,有一天夜晚,苏联红军准备趁黑夜向德军发起进攻。可是那晚天上偏偏星光灿烂,大部队出击很难做到高度隐蔽而不被对方察觉,很多将领都认为这次偷袭行动必须取消。
利用黑夜偷袭敌人是一种常用的战术手段,因为敌人不容易发现你。可是星光灿烂的情况下,这一招就行不通了,按照常理,偷袭只能取消。可是兵贵神速,对于弱小的一方来说,打常规战,与敌人硬碰肯定是要吃亏的。如果连续几天晚上都这样,苏联红军肯定耗不起。
是放弃进攻还是重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呢?
苏军元帅朱可夫对此思索了很久,突然想到一个主意,立即发出指示:将全军所有的大探照灯都集中起来。在向德国发起进攻时,苏军的140台大探照灯同时射向德军阵地。极强的亮光把隐蔽在防御工事里的德军将士照得睁不开眼,什么也看不见,只有挨打而无法还击。苏军很快突破了德军的防线。
在这个著名的战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按照常规推理是这样的: 因为天黑的时候敌人看不见,所以我们好发动突然袭击。 但是今夜星光灿烂,所以不具备突然袭击的条件。
普通人的思维活动一般就到此结束了。可是朱可夫元帅作为二战中的“传奇元帅”,总
是能用超常的思维来创造传奇。
在这个问题中,朱可夫元帅重新对问题的本质进行了界定:
去掉原来的限定条件“天黑的时候”,问题的本质是如果敌人看不见,所以我们就好发动突然袭击。
看不见的方法之一是月黑风高之夜,伸手不见五指,但是今夜星光灿烂,所以这条路走不通。
那么,这个问题能否重新界定为:我们怎样才能让敌人看不见呢?于是,新的答案就呈现出来了:
如果让敌人看不见,我们就好发动突然袭击。 人在遭受强光直射眼睛的时候,也会看不见。
所以,我们可以将全军所有的大探照灯都集中起来,在向德国发起进攻时,所有大探照灯同时射向德军阵地。因此,如何界定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打破原有的思维局限,站在一个视野更加开阔的角度重新来审视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你认为问题是什么比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更重要
卡尔·波普(1902-1994年)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他在《走向进化的知识论》一书中指出:“对于一个问题的重新简洁陈述常常碰巧能够向我们揭示出它的几乎全部解决办法。”说的正是重新界定问题。所谓“正确的界定问题”,就是要我们对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很多时候,你认为问题是什么比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更重要。
中国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制度几千年,历经十几个朝代,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是一帮人认为社会有问题,到了必须推翻另一帮人的时候了,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本身并没有改变,因为没有人认为是制度本身已经有了问题,因此,新王朝很快又会陷入旧的历史循环,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都出席了大会。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它呢? 那是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一个王朝走向腐败和衰落的时候,造反的方法几千年前我们就会了,但造反始终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如果我们看待问题的观念没有改变,造反的结果就不会有什么不同。辛亥革命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我们对问题到底是什么的本质看法发生了变化。有识之士不再认为是一个君主王朝应该被另一个君主王朝取代,而是认为一种君主专制制度应该被
另一种更为先进的民主制度取代。
所以说,你认为问题是什么比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更重要。很多时候我们找不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往往是思路不对或者没有思路。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员工以及管理者能力素质问题,并不是一上来就讲思路、讲方法,而是先解决认知的问题。
认知决定出路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这句话:思路决定出路。
在生活中我们常听人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我有1000万,我就存起来吃利息,再也不用干活了。”可是1000万怎么来呢?如果赚不到1000万,没有这个前提,后面的假设就没有意义了。
我们再回到“思路决定出路”这句话,如果有思路,我们就能找到方法和出路,但为什么恰恰有很多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会没有思路呢?思路到底是怎么来的?它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个前提呢?
管理大师德鲁克就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决策来自看法而非真相”。我把它再引申一下:“看法决定想法,想法决定做法。”
那么,从“思路决定出路”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换成这样的说法: “认知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大家不妨对照一下:看法——认知,想法——思路,做法——出路,是不是一致的? 所谓决策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看法就是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知——决策来自于看法,说明看法是决策的前提。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正确界定问题等于成功的一半”,提到“你认为问题是什么比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更重要”,讲的都是关于看法或者认知的问题。
因此,我建议大家以后在说“思路决定出路”的时候,将这句话完整表述成: “认知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或者“看法决定想法,想法决定做法”。
认知是思考的前提,是思维方式形成的基础。认知的差距是思考、决策和行为质量天壤之别的根源。改变我们的行为,首先就需要改变我们的认知。因此,每次我在讲述“思路决定出路”之前,一定要先解决“认知决定思路”的问题。
人们常说:种下一种观念,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有“习惯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的说法,但这都是从中截取的观点,就像我们说“思路决定出路”一样。
因此,很多人都同意“习惯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可最后还是改变不了习惯和性格,还是常常找不到思路和出路,因为我们没有进一步回溯到产生这一切的最底层的根源——你内心深处所存在的观念。观念是什么?就是看法,就是认知。
第三篇: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布者:曹贺 发布时间: 2011-1-14 22:58:52
应用题的学习,给学生提供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通过应用题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开发学生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应用题当中,已知条件给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正叙,有的是反叙,有的已知条件要经过运算和判断才能够得到,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其思维的目的性、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以及解题所必需的思维基本能力与解题要求还不完全相适应。
因此,在解答数学应用题时,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仔细观察,把注意力放在应用题的问题上,提醒学生从问题下手,开始思考。逆向思维在解答应用题中也是很重要的。
同时,要求学生克服不耐心思考的心理现象。学生在经历了大量的四则运算和严格的口算训练后,形成了急于计算而不耐心思考的心理现象。因此,在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反复提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列式计算的?算式中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注意数形结合,借助直观图理解应用题。有些数学应用题所给的条件往往不能直接为解题服务,而能够直接为解题服务的一些有效因素却隐蔽在题目所蕴含的图形的几何性质中,此时,若能以数思形,借助图形直观分析,就可以迅速获得隐含条件,使问题能够形象、简明的解决。
在解题过程中,注重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分析应用题的过程中要重视“两个转化能力”的培养,即把应用题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算式的能力。
解答应用题能力的重要方法有以下几招:
1.仔细审题理解题意。解答好应用题第一关键就是审题。在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认真读题,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阅读题目,做到眼、口、心一致,边读边思考。读完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题目的情节、问题、条件逐一说出来。通过有声活动,使小学生对应用题的题目结构达到正确的、完整的理解。其次,要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题意,利用实物、教具、图解、多媒体课件等使学生获得关于实际事物的感觉、表象和概念。在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启发性问答过程,掌握数量关系。
2.选择合适的算法。根据解题思路列式解答,就是用抽象的符号将解题思路转化为算式,再解答出来。当学生不能独立地分析题目和选择算法的时候,教师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现成的解题方法和途径,应该向学生指出,找出数量关系与选择算法的内在联系才是最重要的。
3.养成检查验算的好习惯。要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就要让学生养成检查验算的好习惯。当学生完成一道应用题后,想一想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养成自我检验、自我调整的意识非常重要。
第四篇:怎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怎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李桂秀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加强:
一、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数学与现实世界是紧密相连的,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数学情境,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如在学习了乘法计算之后,设计一个数学情境:在一个体育用品商店,有足球,篮球等各种表明价格的体育用品。可以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如,3个篮球多少钱?100元钱可以买到哪几种体育用品?等等,从而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动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发展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由于不同的学生在认识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因此他们有不同的认识方式喝解决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思考喝解决问题。
三、注重合作交流,尝试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大家合作做一个事情的意义,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同学对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
四、注重培养学生及时反思的习惯。
解题策略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结果的及时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性的引导学生反思这样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刚才你是怎样做的?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对解题策略的理解和渗透,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第五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数学教学高于生活。”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没让学生学会用是学的眼光去观察显示世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的创新能力。然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一直是最难把握的。针对这种情况,我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
我国的新《数学课程标准》把解决问题列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这包括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表述问题、分析数量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说明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清晰易懂,最好是能转化成一些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常做的事情,这样能使学生理解题意更轻松。
二、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新知的内在驱动力。开始上课时,我们可以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去逛逛游乐园,好吗?”“老师昨天看到一件很有趣的事,大家想知道吗?”等,可以用一些简短的语言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我们还可以把一些数学问题以一个小游戏的形式体现出来,让学生当场表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
三、理解题意、将问题转换成图形或数学的语言
让学生自己尝试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发现“糊涂”的地方,有了这一步老师就可以 知道学生真正需要帮忙的地方,从而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困扰学生的方 面入手,打通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的“阻碍”。将生活问题的文字描述,转换成图形或数学的语言 静态的语言描述会因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偏差或忽略影响学生对整道题目的理解,教学时老师根据题目的语言结合图形动态呈现题目或结合题目用图表的形式展现。如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放入一个物体(或取出一个物体),容器水面高到的变化情况,帮助学生转为体积的变化情况,利用形变积不变来求出问题;又环路程问题,同向而行的追及与相反方向而行相遇问题,利用图展现两 物体的动态行走帮助学生转换成直线的行走的追及(相遇问题),而直线行走的 相遇问题中学生对第一次相遇、第二次相遇、第三次后各行走的路程的情况也 是很不清晰的,利用图展示出来学生会比较容易理解。
四、通过应用题的结构训练,增强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以前数学肯本上所说的应用题,是把题目的条件、问题全都告诉学生,让学生去解答,从某种意义上说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然而新课本中的解决问题更注重的是学生根据条件自己提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运用条件和问题的结构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如:一年级有学生320人,二年级有学生407,?
(二)根据问题,补充要求问题所需的条件。
如:四(4)班图书柜有 21 本故事书,13 本科技书,__________________。连环画书有多少本?
(三)根据算式补条件和问题。
这是当学生学习某些解应用题后的综合训练,这种训练,除了具 有结构性功能,还具有思考性功能。
如: 学校买了彩色电视机和 VCD 各 24台,彩电每台 1200 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算式:(1200+560)×24
使学生掌握条件与问题间的逻辑关系,熟悉一些基本数量关系,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解应用题能力 用不同的方法解应用题,是锻炼孩子思维的一个好方法。有些解决问题,如果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出现不同的解题思路,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经常这样锻炼自己,会拓展孩子们的思维,提高解应用题的能力。
如:一列火车 3 小时行了 276 千米。用这样的速度,再行 16 小 时,一共能行多少千米?
分析一:知道“火车 3 小时行了 276 千米”。可以求出火车1小时行的路程;用乘法可以算出火车 16 小时行的路程;3 小时行的路 程加上 16 小时行的路程就是火车一共行的路程。
算式:(276÷3)×16+276
分析二:知道“火车 3 小时行了 276 千米”,可以求出火车1小时行的路程;“再行 16 小时”,即火车一共行了(3+16)小时,用乘法可以求出火车(3+16)小时一共行的路程。
算式:276÷3×(16+3)
这样,通过一题多解,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沟通了数量间的 关系,更主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 能力,从而让学生增强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四)、说思路和算式。
说思路就是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有条理,有根据地把自己的解 题思路和方法说出来,促使思维方法得到巩固和稳定。
例如:学校合 唱队有 46 人,舞蹈队的人数是合唱队人数的一半.两个队一共有多少 人?
可以引导学生用分析法思考,从要求问题“两个队一共有多少 人?”说可先求到“舞蹈队的人数”,直至说到全部是已知条件。也 可以引导学生用综合法思考,从条件“合唱队有 46 人,舞蹈队的人数是合唱队人数的一半”说能求到“舞蹈队的人数”,直至说到所求 的最后问题“两个队一共有多少人?”。说思路能提高学生分析推理 能力和概括能力,且能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信息、互相启迪思维,拓 宽解题思路。
再次说算式,就是训练学生在解题后说出列式的依据,可以讲算式中具体数
字所表示的意义,还可以说某一个算式所隐含的计算道理。
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源,激励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让 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不同的教学媒体,包括模型、挂图、投影片、录音(像)带、电脑软件等,以丰富学生感知认识对象的途径,促进他们更加乐意接近数学,更好地理解数学,进行有效的学习,培养他们运用现代 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借助新技术去学习数学,解决现实的问题,避免大量繁杂的机械性操作活动,激励学生 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自信心、情感和态度等方面得到良好发展,在数学学习与应用上获得更多的成功。
总之,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会学生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出发,不断的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