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城市烟尘控制区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4 02:3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贵州省城市烟尘控制区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贵州省城市烟尘控制区管理办法》。

第一篇:贵州省城市烟尘控制区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82202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1996]78号 【发布日期】1996-05-03 【生效日期】1996-05-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贵州省城市烟尘控制区管理办法

(1996年5月3日黔府办发〔1996〕78号)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防治烟尘污染,保护和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凡在我省城市烟尘控制区内排放烟尘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是指设市的城市。

第四条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烟尘控制区是指城市建成区内,以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为基本单位,对区域内各种工业锅炉、工业窑炉、茶炉、营业灶、食堂大灶(以下简称炉、窑、灶)及工业生产设施排放的烟尘浓度、烟气黑度,进行定量控制,使其达到规定的标准。

第五条 第五条 城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是施行烟尘控制的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烟尘控制区的规划、计划的实施和建设。

第六条 第六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把建设烟尘控制区作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分期分批,逐步实现。

区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按照市政府的统一规划,安排建设进度,组织所辖区域内各单位实施。

第七条 第七条 我省建设城市烟尘控制区的基本标准:

(一)1吨/时以下蒸汽锅炉或0.7兆瓦以下热水锅沪、茶炉、营业灶、食堂大灶等污染源,以烟气黑度计,在运行期中任何时刻不大于林格曼黑度二级。

(二)1吨/时以上蒸汽锅炉或0.7兆瓦以上热水锅炉(含1吨/时锅炉)及窑炉等污染源,以烟尘浓度计,最大允许排放的烟尘浓度,必须符合当地城市人民政府环保部门的要求,具体执行标准报省人民政府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办公室审定。

第八条 第八条 城市烟尘控制区内,风景名胜区、疗养地、医院、学校等区域及重要建筑物周围直线距离100米范围内属等七条第一项的污染源,在运行期中任何时刻不大于林格曼黑度一级;属第七条第二项的污染源,任何时刻其锅炉最大允许排放烟尘浓度为200毫克/标立方米,窑炉最大允许排放浓度为300毫克/标立方米。

第九条 第九条 各城市在烟尘控制区内,达到第七条第一项、第二项及第八条标准的各种炉、窑、灶污染源(居民炉灶除外),以排放台(眼)计算应分别达到80%以上,该烟尘控制区才能视为合格;环境保护重点城市达标率应分别达到85%以上,烟尘控制区才能视为合格。

第十条 第十条 属第七条第一项范围内污染源,其林格曼黑度由环境监测部门统一监测。达到第七、八条标准的发给《烟尘排放合格证》。

属第七条第二项范围内排放烟尘的单位,应当按照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报告排放烟尘的浓度数据。当地环保部门验证报告数据。达到第七条、第八条标准的发给《烟尘排放合格证》。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发展集中供热、联片供热;利用工业余热、热电联供;发展城市煤气、液化气和民用电热户;大力推广民用型煤、工业型煤和节煤助燃剂等技术;改革生产工艺,减少烟尘、二氧化硫排放;更新、改造燃烧技术落后的炉、窑、大灶,提高节能和消烟除尘效率,使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严禁在城市建成区内焚烧沥青、橡胶、塑料、皮革、油毡及其他排放有毒有害烟尘或恶臭气体的物质。如属必要,应事先报当地县级以上环保部门批准后,始能焚烧。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城市各级人民政府的计划、经济、能源、城建、物资、劳动和财政等部门,应当根据烟尘控制区建设规划和计划,组织力量,主动配合,完成各自承担的工作。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位于城市建成区的所有工矿企业及茶炉、营业炉、食堂大灶,在2000年前,烟尘排放浓度及黑度必须达到第七、八条规定的标准。不准在城市风景名胜区、疗养地、医院、学校附近新建有污染的企业,已建成的要限期治理,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停产、转产或搬迁。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各城市应将低硫、低挥发份、高热值的煤炭,优先供应民用。各级人民政府和煤炭供应部门应做好煤炭的供应工作;能源、物质部门,应发展煤炭洗选和对煤炭进行合理分配,对路供应。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减少裸露地面。加强建设施工现场和物料堆放的管理,减少二次扬尘。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烟尘控制区的验收:

(一)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烟尘控制区的验收。被验收的烟尘控制区所属区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提交下列资料:

(1)烟尘控制区范围平面图(用红线标示出来,以城市街道办事处为单位);

(2)创建烟尘控制区工作汇报;

(3)炉、窑、灶管理登记表;

(4)排尘设施烟气黑度、排尘浓度达标情况汇总表;

(5)排放烟尘单位的烟气黑度或排尘浓度的监测报告。

(二)城市人民政府组织验收工作的主要内容:

(1)审查被验收单位提交的验收材料;

(2)确定属第七条第一项的炉窑数(以台眼为单位),用随机抽样法,以每一街道办事处为单位抽验10-20%,实地检查林格曼烟气黑度;

(3)确定属第七条第二项的炉窑数(以台眼为单位)用随机抽样法,每一街道办事处抽验收至2台(全市不低于10台),实地检查排尘浓度;

(4)根据本办法第七、八、九、十条的规定,确定烟尘控制区是否达标,并将验收结果上报省人民政府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办公室审查备案。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城市人民政府对经验收达到烟尘控制区标准的,发给《烟尘控制区证书》。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每年应对建成的烟尘控制区进行复查,对达不到烟尘控制区标准的,应当收回《烟尘控制区证书》,并限期改正。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城市人民政府当年在建成区内已发《烟尘控制区证书》单位的面积之和,应为该市“建成区各烟尘控制区面积之和”。并按以下计算公式,算出该市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列入各城市人民政府当年上报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汇总表”。未经验收发证的烟尘控制区,其覆盖面积无效。

建成区各烟尘控制区面积之和 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

建成区总面积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凡执行本办法,消烟除尘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或个人,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和本单位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已取得《烟尘排放合格证》的单位或个人,出现超标排放的,由发证部门收回《烟尘排放合格证》。并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加倍征收排污费,同时处以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当地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责令其停止焚烧有害有毒物质,视情节轻重,可处3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罚款3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处罚。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并不免除第二十二条至第二十四条中被处罚单位或个人治理污染、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各城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贵州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贵州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保障城市建设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实施房屋拆迁,需对被拆迁人补偿、安臵的,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附属物是指与房屋主体建筑有关的附属建筑或构筑物。

城市房屋拆迁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和有利于城市旧区改造、控制人口密度的原则,在规定的拆迁范围内进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拆迁人是指依法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单位;被拆迁人是指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的所有权人(包括代管人、国家授权的国有房屋及其附属物的管理人,下同)。

本办法所称城市房屋拆迁单位(以下简称房屋拆迁单位)是指依法取得房屋拆迁资格证书,接受拆迁人委托,对被拆迁人进行拆迁动员,组织签订和实施补偿安臵合同,组织拆迁房屋及其附属物的单位。

第四条 拆迁应当遵循先补偿和安臵后拆迁的原则。拆迁人必须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和安臵;被拆迁人必须服从城市建设的需要,在规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

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城市房屋拆迁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房屋拆迁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责与城市房屋拆迁有关的土地管理工作。

第六条 对在城市房屋拆迁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

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拆迁管理

第七条 需要拆迁房屋的单位,必须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发给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拆迁。

申请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一)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

(四)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

(五)办理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出具的拆迁补偿安臵资金证明。

拆迁方案的内容包括:拆迁范围、拆迁的实施步骤、被拆迁人的总户数、对被拆迁人的安臵方案、估算的各项补助费用、从事拆迁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决定。对符合条件的,应予以批准;不符合条件的,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

实施房屋拆迁,不得超越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批准的拆迁范围和拆迁期限。

拆迁人与被拆迁房屋产权人签订《拆迁补偿安臵合同》后,必须在30日内向房屋产权管理部门申请注销被拆迁房屋的《房屋所有权证》;若被拆迁人以产权调换方式得到偿还的房屋,拆迁人应在90日内为被拆迁房屋产权人的产权调换房屋办好《房屋所有权证》。现房从拆迁补偿安臵合同签字生效之日起计算,期房从竣工交付之日起计算。

因房屋拆迁涉及变更土地使用权的,应当在拆迁前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有关手续,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

因房屋拆迁涉及变更国有资产的,应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第八条 经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批准,可以由拆迁人自行拆迁或委托拆迁。

被委托的拆迁单位必须以委托人的名义与被拆迁人签订合同,并不得转让拆迁业务。

实施自行拆迁房屋的单位,拆迁人必须报经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审核批准。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不得接受拆迁委托或者指定拆迁单位。

第九条 拆除房屋的,必须由具有爆破与拆除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拆除。拆除前,必须拟定拆除施工和采取安全措施的方案,并到当地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条 房屋拆迁单位必须服从当地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拆迁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第十一条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在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后,及时将拆迁人、拆迁项目、拆迁范围、拆迁工作程序、拆迁期限和其他相关事项,以公告形式公布。

拆迁人及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在房屋拆迁之前,向被拆迁人做好有关政策宣传、解释工作。

拆迁许可证内容发生变更时,应按本办法第七条的规定重新申报。

第十二条 房屋拆迁公告公布后,对被拆迁房屋存在权属争议的,被拆迁人可以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向当地县级以上房屋产权管理部门提出申诉,由房屋产权管理部门处理;也可向人民法院起诉。被拆迁人提供的有关房屋所有权的证明文件和材料,必须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和材料。

在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公告的规定期限内纠纷未解决的,由拆迁人提出补偿、安臵方案,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批准,并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

第十三条 在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公告规定期限内,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当用书面形式签订补偿、安臵合同。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一)补偿形式和补偿金额;

(二)产权调换方式偿还的房屋的质量、功能、环境、面积、地点和

层次;

(三)搬迁期限、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

(四)违约责任与纠纷解决办法;

(五)当事人约定的其他条款。

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转让时,尚未完成拆迁补偿、安臵的,应当经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批准,原拆迁协议载明的有关权利、义务随之转移给项目受让人。项目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被拆迁人,并自转让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予以公告。

转让建设项目,转让人、受让人双方应当自转让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到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五条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经协商达不成有关补偿、安臵协议的,均可向批准拆迁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裁决。被拆迁人是批准拆迁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裁决。

裁决部门应当自受理裁决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裁决。

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裁决书之日起9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在诉讼期间如拆迁人已给被拆迁人作了补偿安臵或者提供了周转过渡房的,不停止拆迁的执行。

第十六条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签订拆迁补偿安臵协议后,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搬迁期限内拒绝搬迁的,拆迁人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期间,拆迁人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先予执行。

第十七条 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由房屋所在地的市、县(特区)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

第十八条 强制拆迁应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强制执行时,被执行人所在单位和被拆除房屋所在地的基层组织应当派人协助执行;强制执行过程和搬迁的财物,执行机关应当记入笔录,由执行人员及基层组织的协助人员签名或盖章。强制拆迁时,应通知被执行人到场,如果被执行人拒绝到场的,强制拆迁照常进行;被搬出的财物,由执行机关派人运至指定场所,送交被执行人,因被执行人拒绝接收而造成的损失,由被执行人承担;执行机关将财物送交被执行人前,应当妥善保管财物,保管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

第十九条 为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可对拆迁人用于拆迁补偿安臵的资金、产权调换偿还的房屋进行监管,具体办法由市、县(特区)人民政府确定。

第三章 拆迁补偿与安臵

第二十条 拆迁人应当对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的所有权人,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给予补偿、安臵。

拆迁公告公布后,被拆迁人对拆迁房屋及其附属物进行改造、拆建、装修的,不予补偿。

拆除违法建筑和超过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安臵。

第二十一条 拆迁补偿的方式实行产权调换或货币补偿。

产权调换的面积按照被拆房屋的建筑面积计算。

货币补偿的金额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以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

被拆迁房屋的市场评估价格由具有房地产评估资格的机构按照《房地产估价规范》进行评估。

第二十二条 以产权调换方式偿还的房屋,偿还建筑面积与原建筑面积相等的部分,应按照同等地段商品房市场价格结算结构和成新差价;偿还建筑面积超过原建筑面积的部分,按照同等地段商品房市场价格结算;偿还建筑面积不足原建筑面积的部分,按照同等地段商品房市场价格结合结构和成新结算。

以上经过结算后应补给被拆迁人的费用,均由房屋所有权人受益;应当由被拆迁人支付的费用,由房屋所有权人支付。

第二十三条 以产权调换方式偿还的房屋,其计划、规划、建设等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规范,并经验收合格。

第二十四条 对以产权调换的方式从区位好的地段迁到区位差的地段的,可适当增加产权调换房屋的面积或给予补助,具体标准由市、县(特区)人民政府确定。

第二十五条 对以产权调换的方式将非住宅改为住宅安臵的,应按各自的房屋市场价格进行补差结算,具体标准由市、县(特区)人民政府确定。

第二十六条 拆迁租赁房屋,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解除租赁关系的,或者被拆迁人对房屋承租人进行安臵的,拆迁人只对被拆迁人进行补偿。

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对解除租赁关系达不成协议的,拆迁补偿实行产权调换。原租赁关系继续保持,原租赁合同应当作相应修改,公有非住宅房屋租金由双方按市场租金议定,公有住宅房屋租金由政府定价。

第二十七条 市政工程建设和公共建筑工程建设拆迁范围内需要拆迁住宅房屋和非住宅房屋的,实行货币补偿或异地产权调换。

第二十八条 对拆除设有抵押权的房屋实行产权调换的,由抵押权人和抵押人重新签订抵押协议,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在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达不成抵押协议的,由拆迁人参照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实施拆迁。

拆除设有抵押权的房屋实行货币补偿的,由抵押权人和抵押人重新设立抵押权或抵押人清偿债务后,方可给予补偿。

第二十九条 以产权调换方式偿还的房屋不能随即解决的,拆迁人应提供周转过渡房给被拆迁人,或者征得被拆迁人同意后由其自行临时过渡,过渡期限应当在协议中明确规定,但自行过渡期不得超过两年。

拆除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的,由拆迁人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适当补助费。

第三十条 被拆除房屋使用人因拆迁而搬家的,由拆迁人付给搬家补

助费。搬家补助费标准:拆迁住宅房屋的,按被拆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1~10元计算;拆迁非住宅房屋的,按被拆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5~20元计算。市、县(特区)人民政府可在此标准范围内确定具体数额。

第三十一条 被拆除房屋使用人在规定的过渡期限内自行解决过渡用房的,拆迁人应付给临时安臵补助费。临时安臵补助费标准:拆迁住宅房屋,按被拆房屋建筑面积每月每平方米1~10元计算;拆迁非住宅房屋,按被拆房屋建筑面积每月每平方米2~20元计算。市、县(特区)人民政府可在此标准范围内确定具体数额。

在规定的过渡期限内,由拆迁人提供周转过渡房的,不付给临时安臵补助费。

第三十二条 拆迁人、被拆除房屋使用人双方应遵守过渡期限协议,拆迁人不得擅自延长过渡期限;由拆迁人提供周转房的,被拆除房屋使用人到期不得拒绝迁往安臵用房而不腾退周转房。

第三十三条 由于拆迁人的责任延长过渡期限的,对自行安排住处的被拆除房屋使用人,从逾期之月起在原临时安臵补助费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临时安臵补助费,增加标准为:逾期不满半年的增加25%;逾期满半年不足1年的增加50%;逾期满1年不足2年的增加75%;逾期2年不足3年的增加100%;逾期3年以上的,拆迁人必须采取措施予以安臵,不予安臵的,在原临时安臵补助费标准基础上增加500%。

由于拆迁人的责任,导致由拆迁人提供周转过渡房的被拆除房屋使用人延长过渡期限的,从逾期之月起按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标准付给临时安臵补助费。

第三十四条 拆除未到规划管理部门、房地产管理部门、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办理房屋及土地用途变更登记,擅自将住宅房屋改为非住宅房屋的,仍按住宅房屋进行补偿安臵。

第四章 罚则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依照《城市房

屋拆迁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第三十六条 拆迁人违反本办法,造成被拆迁人经济损失的,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三十七条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依照本办法实施罚款时,应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款收据,并全额就地缴入国库。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违反规定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以及其他批准文件的,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以及其他批准文件后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或者对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辱骂、殴打房屋拆迁工作人员,拒绝、阻碍房屋拆迁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拆迁村民住宅时,应按照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进行安臵。

村民修建住宅的用地限额及具体标准,按照《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市、县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措施。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贵州省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贵州省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城市出租汽车管理,提高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保障乘客、用户和出租汽车经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城市客运交通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城市出租汽车的规划、经营、管理和服务。

第三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的出租汽车,是指经主管部门批准的按照乘客和用户意愿提供客运服务,并且按照行驶里程和时间收费的客车,包括中、小型定线公共客车。

第四条 出租汽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租汽车的发展,应当与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与其他公共交通客运方式相协调。

出租汽车的发展规划和计划,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五条 出租汽车行业实行统一管理、合法经营、公平竞争的原则。

城市的出租汽车经营权可以实行有偿出让和转让。

第六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出租汽车行业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和有计划地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出租汽车管理科学技术水平。

第七条 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的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出租汽车的管理工作。各市县行政区域即是出租汽车的主要经营范围。出租汽车的具体管理工作可以委托客运管理机构负责,有出租汽车而未建立客运管理机构的市、县要组建设置。

政府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发全省城市的出租汽车营运证和许可证;负责全省城市出租汽车监察、教育培训等工作。并指导省内出租车行业协会、研究会工作。

二、省、市、地、县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有关出租汽车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各地出租汽车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各市、地、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管理机构负责审批本地区从事城市出租汽车经营单位及经营者的资质和驾驶员的经营资格审查。

四、各级公安部门负责出租汽车的治安、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和经营企业、场点的安全保卫工作,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管理机构应予积极配合。

第二章 经营资质管理

第八条 出租汽车经营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规定要求的客运车辆和相应的资金;

二、有符合规定要求的经营场所和停车场地;

三、有符合规定要求的管理人员和驾驶员;

四、有与经营方式相配套的经营管理制度;

五、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六、符合其他有关规定的条件。

第九条 出租汽车个体工商户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规定要求的客运车辆和相应的资金;

二、有符合规定要求的停车场地;

三、符合其他有关规定的条件。

第十条 出租汽车驾驶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常住户口或者暂住证;

二、有当地公安部门核发的机动车驾驶证并有二年以上驾龄;

三、经客运服务职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管理机关颁发的上岗证;

四、遵纪守法。被取消营运资格的驾驶员,从取消之日起的一定年限内不得从事客运服务。不得从事客运服务的具体年限由城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十一条 申请从事出租汽车经营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经营者),应当向客运管理机构提交下列文件:

一、书面申请;

二、经营方案及可行性报告;

三、资信证明;

四、经营管理制度;

五、有关经营场地、场所的文件和资料;

六、符合其他有关规定的文件。

客运管理机构应当在收到上述申请文件之日起三十日内,根据出租汽车的发展计划及申请者的条件作出审核决定。核准的,发给许可凭证;不核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二条 经核准允许的经营者,应当持客运管理机构核发的许可凭证,向有关部门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车辆牌照等手续。

已按前款规定办妥手续的,由客运管理机构发给经营资格证书,并发给车辆营运证和驾驶员客运资格证件后方可营业。

第十三条 客运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对经营者的资格进行复审。经复审合格的,可继续经营。

资格复审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仍不合格的,注销其经营资格证书,并提请工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

第十四条 客运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对出租汽车和驾驶员的客运资格进行审验。经审验合格的,准予继续从事营运;审验不合格或者逾期六个月以上不参加审验的,注销其车辆营运证和客运资格证件。

出租汽车经营者、驾驶员和车辆的资格审验周期,由地级以上(含地级)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五条 经营者变更工商登记项目或者停业、歇业的,应当凭有关部门的证明,自变更或者停业、歇业之日起十日内向客运管理机构办理有关手续。停业、歇业的,应当缴回有关证照。

第十六条 实行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和转让的城市,由市、县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有偿出让和转让的办法。

第三章 客运服务管理

第十七条 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执行由城市物价部门会同同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并且使用由城市客运管理机构会同税务部门印制的车费发票;

二、按时如实向城市客运管理机构填报出租汽车统计报表;

三、按照规定缴纳税费和客运管理费;

四、不得将出租汽车交给无客运资格证件的人员驾驶;

五、未经客运管理机构批准,不得将出租汽车转让或者移作他用,不得擅自制版,喷印车身客运标志;

六、符合其他有关规定。

第十八条 出租汽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车辆技术性能、设施完好,车容整洁;

二、出租汽车应当装置由客运管理机构批准的,并经技术监督部门鉴定合格的计价器;

三、小客车应当装置经公安机关鉴定合格的防劫安全设施;

四、出租汽车应当固定装置统一的顶灯和显示空车待租的明显标志;

五、出租汽车符合所在市、县客运管理机构规定的车型和漆色,在车身明显部位标设经营者全称及投诉电话,张贴标价牌;

六、携带建设部统一样式的营运证正本。在车前挡风玻璃处张贴建设部统一样式的营运证副本;

七、符合客运服务规范的其他要求。

第十九条 出租汽车实行扬手招车、预约订车、站点租乘等客运服务方式。

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应当为乘客提供方便、及时、安全、文明的规范化服务,对病人、产妇、残疾人以及急需抢救的人员优先供车。

遇有抢险救灾、主要客运集散点供车严重不足、重大活动等特殊情况时,经营者应当服从客运管理机构调集车辆的统一指挥。

第二十条 机场、火车站、客运码头、长途汽车站和其他客流集散地等大型公共场所可以设置营业站及相应的停车场地。

出租汽车营业站可以由客运管理机构指定或者委托有关单位进行日常管理,并向全行业开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独揽客运业务。进站营业的车辆,必须服从统一调度,接受管理。

出租汽车营业站及相应的停车场地,未经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关闭或者改变用途。

第二十一条 出租汽车营业站的调度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佩戴服务标志,执行服务规范;

二、积极调度,有车必供,及时疏散乘客;

三、制止驾驶员拒绝运送乘客和不服从调度的行为;

四、不得为出租车驾驶员私揽业务和利用职务牟取私利。

第二十二条 出租汽车驾驶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携带客运资格证件;

二、按照合理路线或者乘客要求的路线行驶,不得绕道和拒载;营业途中无正当理由不得中断服务。对不遵守本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的乘客,可以拒绝提供客运服务;

三、执行收费标准并出具车费发票;按照规定使用顶灯、计价器等客运服务设施,计价器损坏、失准不得营运载客;

四、不得将车辆交给无客运资格证件的人员使用;

五、不得利用车辆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六、发现违法犯罪嫌疑人员,应当及时报告公安机关,不得知情不报;

七、遵守客运服务规范的其他规定。

第二十三条 乘客需要出市境或者夜间去郊县、偏僻地区时,出租汽车驾驶员可以要求乘客随同到就近的公安机关或者出租汽车营业站办理验证登记手续,并报告驾驶员所属的出租汽车经营企业。乘客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四条 乘客应当遵守本实施细则和道路交通管理法规的有关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乘客不得拦车:

一、车辆在载客运营中;

二、车辆在遇红灯停驶时;

三、所在地点或者路段禁止停车时;

四、所经道路无法行驶时。

第二十五条 乘客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支付车费和应乘客和线路需要而发生的过桥、过路、过渡等费用。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乘客可以拒绝支付车费:

一、租乘的出租汽车无计价器或者有计价器不使用的;

二、驾驶员不出具车费发票的。

第二十六条 出租汽车原则上应当在本地区经营。但根据乘客的需要,也可以往返于本地区与外地区之间。其间,收费标准、车费发票等仍应当按照本地区的规定执行。

出租汽车在外地从事起、讫点均在该地区内的经营活动,必须经过该地区城市客运管理机构批准。

第四章 检查和投诉

第二十七条 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城市客运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城市出租汽车的监督和检查。城市客运管理人员在客流集散点和道路上对出租汽车执行检查任务时,应当穿着统一的识别服装,佩带执勤标志。

第二十八条 客运管理机构和出租汽车经营企业应建立投诉受理制度,接受对违反本实施细则行为的投诉和社会监督。

投诉者应当提供车费发票、车辆牌照号码等有关证据和情况。

第二十九条 出租汽车经营企业受理投诉后,应当在受理之日起十日内作出答复。投诉对答复有异议的,可以再向客运管理机构投诉。

客运管理机构受理投诉后,应当在受理之日起一个月内处理完毕;情况复杂的,可以在三个月内处理完毕。

第三十条 乘客与驾驶员对客运服务有争议时,可以到客运管理页码处理。

乘客投诉计价器失准的,客运管理机构应当立即封存该计价器及其附设装置,并送技术监督部门校验,由此发生的费用由责任者承担。

第五章 罚 则

第三十一条 对违反本实施细则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一、第四、第五、第六项、第二十条第二、第三款、第二十二条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项的经营者、从业人员,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由城市客运管理机构给予警告,并处以3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对非出租汽车擅自安装顶灯、计价器等客运设施或者标识的,是城市客运管理机构责令其改正,并处以3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对未经批准非法从事出租汽车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由城市客运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妨碍客运管理机构工作人员执行公务、违反第二十二条第五项、利用承租车辆进行非法活动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客运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实施细则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当事人造成经营损失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六条 当事人对客运管理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各市、县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实施细则制定相应的规定及管理办法。

第三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由建设厅和公安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八年四月一日起施行。

第四篇:上海机场控制区通行证管理办法

上海机场控制区通行证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加强上海机场控制区的安全管理,维护民用航空秩序,确保航空运输安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上海机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

(一)机场控制区,是指根据安全需要,在机场内划定的人员、车辆进入受到限制的区域;

(二)控制区通行证,是指人员、车辆进出机场控制区的有效凭证;

(三)候机隔离区,是指根据安全需要在候机楼内划定的供已经过安全检查的出港旅客活动的区域,包括登机通道、摆渡车;

(四)国际联检区,是指海关、边检、出入境检验检疫联合检查的区域,包括国际出发联检厅、国际到达联检厅和旅客交运行李提取厅;

(五)国内抵离区,是指国内出发旅客安检待检厅和国内到达旅客交运行李提取厅;

(六)航空器活动区,是指用于航空器起飞、着陆以及与此有关的地面活动区域,包括跑道、滑行道、联络道、客(货)机坪;

(七)行李分检装卸区,是指对出港和进港行李进行分拣的场地;

(八)控制对象,是指违法犯罪、有违法犯罪嫌疑或严重违反劳动纪律,被公安机关处理或被通行证申办单位处分、辞退、开除的人员;以及违反本办法规定,被取消办证资格或通行证记分至二十分的人员。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在上海浦东和虹桥机场(以下简称两场)控制区活动的人员和车辆。

第四条(管理职能)

上海市公安局国际机场分局(以下简称分局)是上海机场控制区通行证(以下简称通行证)的主管单位,分局空防处是通行证管理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通行证的管理工作。两场的安检护卫等控制区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在各自机场负责通行证的查验工作。民航某一单位单独使用、管理的控制区域,可由该单位向分局提出申请,经批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分局委托该单位保卫部门制发和管理仅限于在该区域使用的通行证,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制作、发放。

第二章 控制区的划分和通行证的种类 第五条(控制区的划分)

根据安全保卫的需要机场控制区划分为:

(一)国际候机隔离区;

(二)国内候机隔离区;

(三)国际联检区;

(四)国内抵离区;

(五)航空器活动区;

(六)航空器客舱;

(七)航空器货舱;

(八)货运区;

(九)航空器维修区;

(十)行李分检装卸区。

第六条(通行证种类)

通行证分为人员证和车辆证2类。根据其使用性质和期限分为:

(一)人员长期通行证(2年内有效);

(二)车辆长期通行证(2年内有效);

(三)人员短期通行证〔1天至2个月内有效,1年内有效(HID卡制作)〕;

(四)车辆短期通行证(1天至20天内有效);

(五)人员临时通行证(1次有效);

(六)特种证件(应急救援证、门禁专用证等)。第三章

通行证的发放范围 第七条(发放范围)

通行证的发放范围:

(一)人员、车辆长期通行证

长期在机场控制区内从事民航生产运输、勤务保障等日常工作和担负安全保卫、口岸查验的人员和车辆;

(二)人员、车辆短期通行证和临时通行证

短期或临时进入机场控制区进行生产运输、勤务保障、安全保卫、口岸查验、施工维修等工作的人员和车辆;

(三)特种证件

因应急救援等其它工作需要进入控制区和中心现场的人员或车辆。

第八条(对申办单位的限定和要求)

申请办理通行证的单位(以下简称申办单位),仅限于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通行证发放范围内的人员和车辆所属单位。通行证申办必须以单位名义进行,不得以本单位的名义为非本单位人员、车辆申办通行证。

与民航生产保障单位签订建设、委托经营或租赁等合同的单位申办通行证,由民航生产保障单位负责申办。

申办单位应指定通行证管理专职或兼职联络员,及时有效完成各项证件管理工作。

第四章

通行证的申请与办理 第九条(提交的材料)

办理人员长期通行证应提交的资料:

(一)申办单位的申请报告;

(二)申办人员汇总表;

(三)《上海机场控制区人员长期通行证申请表》或《上海机场控制区人员长期通行证变更表》;

(四)申办人员背景调查材料影印件;

(五)申办人员有效身份证明影印件。办理车辆长期通行证应提交的资料:

(一)申办单位的申请报告;

(二)申办车辆汇总表;

(三)《上海机场控制区生产保障车辆申请表》;

(四)申办车辆行驶证影印件;

(五)具有航空器活动区机动车驾驶资格有效证件的影印件;

(六)《航空器活动区安全用车承诺书》。办理人员短期通行证应提交的资料:

(一)《人员短期(临时)通行证专用介绍信》;

(二)申办人员的有效身份证件及2吋护照照片;

(三)申办单位为非本单位人员申办通行证的,应提交申办人员所在单位介绍信原件或影印件;

(四)申办人背景调查材料影印件。办理人员临时通行证应提交的资料:

(一)《人员短期(临时)通行证专用介绍信》;

(二)申办人员的有效身份证件;

(三)申办单位为非本单位人员申办通行证的,应提交申办人员所在单位介绍信原件或影印件。

办理车辆短期通行证应提交的资料:

(一)《车辆短期通行证专用介绍信》;

(二)申办车辆的行驶证影印件;

(三)具有航空器活动区机动车驾驶资格有效证件的影印件;

(四)《航空器活动区安全用车(短期)承诺书》。

第十条(提交材料填写要求)

申办单位的申请报告、申办人员(车辆)汇总表必须加盖申办单位公章。提交的影印件必须清晰、完整,并由申办单位盖章确认。

填写通行证申请表、变更表以及通行证专用介绍信前,必须认真阅读填表须知,严格按要求如实填写完整,并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申办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申办人员短期通行证,无背景调查资料的,必须填写具有资质的全程陪同人员姓名及其长期通行证序号。

申办人员临时通行证,必须填写具有资质的全程陪同人员姓名及其长期通行证序号。申办车辆短期通行证,驾驶员无航空器活动区机动车驾驶资质的,必须填写具有航空器活动区机动车驾驶资质的引领人员姓名及其通行证序号。

第十一条(通行证的办理)

分局空防处负责通行证申请的受理、审核和通行证的制发。特种证件的申办按相关职能部门的规定执行。

分局空防处负责对申办单位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提交材料也可通过网络传递,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定。

分局空防处负责通行证的审核,分局负责审批。分局空防处根据分局审批意见负责通行证的制作和发放。

第十二条(不予办理和变更)

人员通行证:

(一)未向分局提供人员信息资料或信息发生变化未及时申报的;

(二)无背景调查资料或背景调查不符合民用航空主管部门规定的;

(三)离开原单位,通行证未注销的;

(四)被列入“控制对象”,不适宜在控制区工作的;

(五)申请办理、变更的通行区域不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

(六)提交的材料不符合要求的;

(七)其它不符合规定的。车辆通行证:

(一)未向分局提供车辆信息资料或信息发生变化未及时申报的;

(二)无航空器活动区机动车驾驶资格有效证件的;

(三)提交的材料不符合要求的;

(四)申请变更,原证未及时交还的;

(五)申请办理、变更的车辆通行证不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

(六)无《航空器活动区安全用车承诺书》的;

(七)其它不符合规定的。

第五章 通行证的管理

第十三条(申办单位的职责)

申办单位应履行下列管理职责:

(一)成立通行证管理领导小组,明确职能部门管理,指定专人为证件联络员;

(二)组织空防安全教育与培训,严格遵守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有关规定及本办法,及时消除危及民用航空安全的隐患;

(三)制定通行证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报送分局备案;

(四)对申办人员和车辆的真实有效性负责;

(五)负责对申办人员进行背景调查,建立申办人员背景调查资料档案,发生变动应及时调整;

(六)收集本单位“控制对象”信息,及时报送分局备案;

(七)建立申办人员和车辆的管理台帐;

(八)申办通行证提交资料必须详实;

(九)提供人员和车辆信息资料,信息变更情况及时报送分局;

(十)持证人员的岗位或部门发生变动后应及时办理变更;

(十一)持证车辆的单位和用途发生变动后应及时办理变更;

(十二)携带工具物品进入控制区,应登记保管、防止遗失。

第十四条(查验规定)

通行证的式样、标识符号以分局提供的样张为准。查验人员应严格把关,严禁无证人员和车辆进入机场控制区。

持短期和临时通行证的人员进出机场控制区,应同时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自觉接受查验。

对证件不符或违规人员,查验人员可先行扣留其证件并交分局处理。

第十五条(门禁的申请与授权)

申办单位根据持证人的工作需要,向机场门禁系统管理部门提出使用门禁的申请。门禁授权范围是长期在机场控制区内从事为旅客提供服务、保障的工作人员。门禁的开通由门禁系统管理部门根据通行证的有效通行区域授予使用权限。

第十六条(培训和考核)

申办长期通行证的人员,必须参加由分局组织的培训和考核。

持有长期通行证的人员,违反本办法相关规定被记分的,按“分值管理”的规定进行培训。

第十七条(陪同、引领人员的安全责任)

陪同人员应全程落实陪同责任,并对持证人在控制区内的行为负责。

引领人员应全程落实引领责任,并对被引领车辆及驾驶、乘坐人员在控制区内的行为负责。

第十八条(审验规定)

人员、车辆长期通行证每年进行一次审验,特殊情况下分局可随时进行审验。

第十九条(变更规定)

持证人员的岗位或部门和持证车辆的单位发生变动时,申办单位应在十五日内将原证交分局空防处并办理相应的变更手续。

第二十条(注销规定)

持证人员发生调离、退休、辞职、辞退、开除等情况,申办单位应在十日内收回通行证交分局空防处注销。

持证车辆重新调配或报废时,申办单位应在十日内将车辆通行证交分局空防处注销。申办单位应在上述规定时间内至分局空防处更新上述人员、车辆的信息资料。

第二十一条(保管规定)

短期和临时通行证有效期满,申办单位应及时回收,统一保存,保存期满三个月后方可销毁。

通行证应当妥善保管,非工作期间通行证应统一保管。

通行证遗失应由申办单位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分局空防处,分局空防处应采取措施,并向有关单位发出查控通知。

遗失通行证的单位和人员承担由此引发的后果和责任。第二十二条(补发规定)

车辆通行证遗失不予补办。

人员长期通行证遗失,三个月内不予补发,因工作需要进入机场控制区的,可视情办理短期或临时通行证。造成后果的不予补办。

人员短期或临时通行证遗失,在原证有效期内不予补办。

第二十三条(收费规定)

分局根据有关规定收取通行证的制作费用。

第六章 通行证的使用 第二十四条(门禁规定)

持证人员在使用门禁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使用门禁时,必须服从机场门禁系统管理部门的管理;

(二)使用门禁(包括遇多人同时通过和门禁处于打开状态)必须按规定验证和输入个人密码;

(三)通过门禁通道后必须及时关门;

(四)未经许可不得带人进出门禁通道或使用门禁电梯;

(五)使用门禁进入机场控制区,携带的物品必须经过安检;

(六)必须按规定使用门禁专用证。

第二十五条(使用规定)

持证人员使用通行证,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一)进出控制区必须服从查验人员的检查;

(二)持长期通行证的人员进出控制区,应主动通过出入口验证识别系统,对所持证件进行识别;

(三)人员和车辆进入控制区,必须按规定佩戴和放置通行证;

(四)必须在通行证的有效时限、可通行范围或区域内使用;

(五)持短期和临时通行证的人员进出控制区,应同时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自觉接受查验;

(六)长期通行证必须按时审验;

(七)进入机场控制区的人员、车辆及其携带的物品,必须接受安全检查,国家规定免检的除外;

(八)不得进入与本单位生产保障工作无关的航空器;

(九)旅客登机时,地面工作人员不得与旅客同时登机;

(十)不得利用通行证经工作人员通道乘坐航班抵离机场;

(十一)通行证遗失必须及时向所在单位报失。

第二十六条(禁止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的相关规定,持证人员,严禁以下行为:

(一)使用伪造、复制、涂改以及审验不合格的通行证;

(二)转借、冒用通行证;

(三)进入控制区的人员、车辆及其携带的物品,拒绝安全检查;

(四)人员、车辆在航空器活动区内不避让航空器;

(五)随意穿越航空器活动区跑道、滑行道;

(六)车辆、设备在控制区内不按指定位置停放;

(七)人员、车辆在控制区内不按规定路线行进;

(八)在机场控制区内教练车辆驾驶;

(九)攀(钻)越、损毁机场防护围栏及其他安全防护设施;

(十)扰乱机场控制区秩序的其他行为。

根据《民用机场航空器活动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则》的相关规定,持证人员在航空器活动区内,严禁以下行为:

(十一)驾驶与所持驾驶证准驾车型不相符合车辆;

(十二)驾驶车辆行驶至STOP线时不停车观望;

(十三)在航空器活动区违反规定超车或超速行驶;

(十四)驾驶车辆停靠航空器后,驾驶员未随车等候;

(十五)不按规定使用灯光、标志;(十六)不按规定拖挂行李车;(十七)驾驶未进行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车辆;

(十八)驾驶转向器、制动器、灯光装置等机件不符合要求的车辆;

(十九)驾驶车辆与执行公务的警车、消防车、工程抢险车、救护车以及警卫车队争道抢行、紧随尾追或超越、穿插警卫车队;

(二十)驾车不按规定靠近航空器或从机翼下穿行;

(二十一)涂改、伪造、挪用、转借或骗取航空器活动区机动车号牌、驾驶证、行驶证、车辆通行证;使用涂改、伪造、挪用、骗取或失效的机动车号牌、驾驶证、行驶证、车辆通行证;

(二十二)无航空器活动区机动车驾驶证在航空器活动区驾驶机动车辆;

(二十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而驾驶机动车辆;

(二十四)不按规定参加驾驶员审验或者审验不合格仍驾驶车辆。

根据《上海市民用机场地区管理条例》、《上海市消防条例》的相关规定,持证人员在控制区内,严禁以下行为:

(二十五)在控制区非吸烟区、航空器活动区及该区域内行驶、停放车辆的驾驶室、车厢内吸烟;

(二十六)擅自移动、损坏控制区内消防设施设备;(二十七)在影响航班生产运行的区域内维修车辆;

(二十八)在控制区内擅自存放、使用、携带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二十九)违反特种车辆加油规定;(三十)在控制区内擅自动用明火。

根据《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持证人员在航空器活动区内从事不停航施工,严禁以下行为:

(三十一)未经批准,在机场内进行不停航施工;

(三十二)不服从机场管理机构的统一协调和管理;

(三十三)未配足两名接受过机场安全培训的施工安全检查员在现场监督;(三十四)未经过培训申办通行证(包括车辆通行证);

(三十五)施工人员和车辆未按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进出施工区域。临时进出施工区域车辆,未落实全程引领;

其它违反规定的行为。第二十七条(其它规定)

浦东或虹桥机场互为航班备降时,执行保障任务的人员、车辆持有的异地机场的通行证可在备降机场使用,并在对应的控制区内通行。

门禁专用证不作为控制区通行的单独凭证。

第七章 处罚

第二十八条(处罚权限)

对违反通行证管理和使用规定的单位和人员,由分局实施处罚。

对违反门禁使用规定的人员,由机场门禁系统管理部门暂停或取消其门禁的使用,情节严重的由分局处罚。

第二十九条(处罚的种类)

处罚的种类包括:

(一)记分;

(二)暂停使用通行证;

(三)暂扣通行证;

(四)吊销通行证;

(五)取消办证资格;

(六)责令申办单位整改;

(七)暂停申办单位办理通行证;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第三十条(记分处理)

分局对在控制区内违反各类规定的持长期通行证的人员实行记分处罚。具体记分标准按附则第三十三条的“分值管理”执行。第三十一条(对持短期、临时证人员的处罚)

持短期通行证的人员,违反第二十四条至第二十六条规定的,暂扣通行证三日以上七日以下;情节严重的,吊销通行证;造成后果的,取消办证资格,列入“控制对象”。持临时通行证的人员违反第二十四条至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吊销临时通行证,并对陪同人进行记分;情节严重的,取消陪同人陪同资格;造成后果的,取消持证人及陪同人办证资格,列入“控制对象”。

第三十二条(法律责任)

违反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分值管理)

(一)分值管理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民用机场航空器活动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则》、《航空安全检查规则》、《上海市民用机场地区管理条例》、《上海市消防条例》、《民用机场安全运行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对持证人的违规、违章行为予以记分。

(二)分局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民用机场航空器活动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则》、《上海市消防条例》、《民用机场安全运行管理规定》和本办法等规定的持证人直接记分,并出具记分处罚单。机场监察大队、安检护卫、飞行区安全管理等职能部门依照其管理职责,对控制区内的违章违规持证人按各自规定处理后,将处理情况报分局,由分局对违章违规人员进行记分。

(三)通行证的分值管理采用二十分制,记分累计五分为黄色警告,累计十分为橙色警告,累计二十分为红色告知。

通行证分值记分累计五分,由分局空防处开具黄色警告通知单,在三个工作日内送达持证人所在单位。黄色警告表示持证人通行证暂停使用七日,所在单位应在七日内完成对该员工的教育培训,填写回执单送达分局空防处备案。由空防处恢复该通行证的使用权。通行证分值记分累计十分,由分局空防处开具橙色警告通知单,在三个工作日内送达持证人所在单位。橙色警告表示持证人通行证暂停使用三十日,同时持证人应参加分局空防处组织的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后由空防处恢复其通行证的使用权。

通行证分值记分累计二十分,由分局空防处开具红色告知单,在三个工作日内送达持证人所在单位。红色告知表示持证人已被取消通行证的使用权和吊销通行证,并被列入“控制对象”。所在单位不履行教育培训职责或当事人拒不参加培训的,逾期三十日的,空防处将吊销其通行证。

(四)开具记分处罚单或警告(告知)通知单时,应当告知被处罚人违反的条款、查询方式等。被处罚人应当在记分处罚单或警告(告知)通知单上签名。被处罚人拒绝签名的,执行人履行告知义务后在被处罚一栏注明“拒签”字样。

记分处罚单一式三联,第一联为当事人联,第二联为执行联,第三联为存根联。第一联交被处罚人,第二联送交分局空防处,空防处应在二个工作日内执行记分操作。警告(告知)通知单一式两联,第一联为当事人联,第二联为存根联。当事人联由空防处负责送达当事人所属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

(五)有两种以上违规、违章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处罚,由分局空防处一并记分。通行证分值记分以通行证有效期为计算周期。暂停使用通行证的期限自分局空防处开具警告通知单之日起计算。通行证暂停使用期可跨证件有效期执行。

持证人由于工作单位或工作岗位发生变动而需要变更通行证时,已记分值保持不变。

(六)当事人对处罚结果有异议的,由通行证申办单位向分局空防处提出复核申请。

第三十四条(具体罚则)

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第三款、第八条、第十条、第十三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分局可责令申办单位整改;情节严重的,暂停申办单位办理通行证;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由机场门禁系统管理部门对持证人处暂停或取消门禁的使用;情节严重的,分局按分值管理的规定,处记三分以上五分以下,造成后果的,记六分以上十分以下;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至第五项规定的,分局按分值管理的规定,对持证人处记分二分,情节严重的,记三分以上五分以下;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二十五条第六项至第十项规定的,分局按分值管理的规定,对持证人处记分三分,情节严重的,记五分以上十分以下;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十一项规定的,分局按分值管理的规定,对持证人处记分五分,情节严重的,记五分以上十分以下,造成后果的,记二十分;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由有关职能部门对持证人予以处罚,分局按分值管理的规定,同时处记分二十分;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三项至第五项规定的,由有关职能部门对持证人予以处罚,分局按分值管理的规定,同时处记分三分以上五分以下,情节严重的,记五分以上十分以下,造成后果的,记二十分;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六项至第十项规定的,由有关职能部门对持证人予以处罚,分局按分值管理的规定,同时处记分二分,情节严重的,记三分以上五分以下,造成后果的,记六分以上十分以下;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十一项至第十九项规定的,由有关职能部门对持证人予以处罚,分局按分值管理的规定,同时处记分二分,情节严重的,记三分以上五分以下,造成后果的,记六分以上十分以下;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项至第二十四项规定的,由有关职能部门对持证人予以处罚,分局按分值管理的规定,同时处记分五分,情节严重的,记六分以上十分以下,造成后果的,记十五分以上二十分以下;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五项至第三十项规定的,由有关职能部门依照规定对持证人予以处罚,分局按分值管理的规定,同时处记分三分,情节严重的,记五分以上十分以下,造成后果的,记十五分以上二十分以下;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三十一项至第三十五项规定的,由有关职能部门依照规定对持证人予以处罚,分局按分值管理的规定,同时处记分五分,情节严重的,记六分以上十分以下,造成后果的,记十五分以上二十分以下;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五款规定的,由有关职能部门对持证人予以处罚,分局按分值管理的规定,同时处记分二分,情节严重的,记三分以上五分以下,造成后果的,记六分以上十分以下。

第三十五条(有关标识的解释)

(一)长期通行证上“P”,是指持证人员具有陪同资质;

(二)长期通行证上标识符号,是指持证人员在航空器活动区具有驾驶机动车辆的资质,图中英文字母表示准驾车型;

(三)长期通行证上标识符号,是指持证人员具有从事专机保障工作的资质;

(四)长期通行证上“A” 标识符号及短期、临时通行证“国际”是指国际候机隔离区;

(五)长期通行证上“B” 标识符号及短期、临时通行证“国内”是指国内候机隔离区;

(六)长期通行证上“C” 标识符号及短期、临时通行证“联检”是指国际联检区;

(七)长期通行证上“D” 标识符号及短期、临时通行证“抵离”是指国内抵离区;

(八)长期通行证上“E” 标识符号及短期、临时通行证“机坪”是指航空器活动区;

(九)长期通行证上“F” 标识符号及短期、临时通行证“客舱”是指航空器客舱;

(十)长期通行证上“G” 标识符号及短期、临时通行证“货舱”是指航空器货舱;

(十一)长期通行证上“H” 标识符号及短期、临时通行证“货运”是指货运区;

(十二)长期通行证上“I” 标识符号及短期、临时通行证“维修”是指航空器维修区;

(十三)长期通行证上“J” 标识符号及短期、临时通行证“行拣”是指行李分检装卸区。第三十六条(应用解释部门)

本办法由上海市公安局国际机场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二○一○年一月一日起实施。原二○○六年六月二十一日颁布的《上海机场控制区通行证管理办法》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上海市公安局国际机场分局 二○○九年七月一日

第五篇:天津市防治烟尘污染管理办法

天津市防治烟尘污染管理办法

(1994年5月18日天津市人民政府令第20号发布)

第一条为控制本市烟尘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大气法》)和《中华人民共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大气法实施细则》),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辖区内的烟尘污染防治。

第三条向大气排放烟尘或者制造、加工、销售锅炉、茶炉、工业炉窑、大灶及消烟除尘设备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所辖区域的烟尘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五条锅炉排放烟尘,按《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91)执行。工业炉窑排放烟尘,按《工业炉窑烟尘排放标准》(GB9078-88)执行。

煤粉发电锅炉排放烟尘,按《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91)执行。茶炉、大灶(食堂灶、营业炉灶)排放烟气黑度不得超过林格曼黑度一级。

第六条制造、加工、销售锅炉、茶炉、工业炉窑、大灶及消烟除尘设备的单位,须将有关设计及测试资料报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不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和未达第五条规定的排放标准的,不得制造,加工和销售。

第七条安装第六条所列设备的单位,应严格按照备案的设计图样和工艺要求施工,保证消烟除尘设备运转正常,达到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烟尘排放标准。

第八条凡向大气排放烟尘的单位或个人,均应到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申报登记手续。当排放烟尘的数量、浓度、排放方式有变更时,须在改变的15日前重新办理申报登记手续。环境保护部门在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基础上。要逐步实行烟尘排放总量控制的制度。

第九条需要拆除或闲置消烟除尘设备的,必须提前向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并说明理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到申报后,应当在1个月内予以批复,逾期不批复的,视为同意。

第十条新建、扩建、改建向大气排放烟尘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和本市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并按管理权限到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手续。项目竣工后,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方能投入生产或使用。

第十一条禁止在市内6区、塘沽、汉沽、大港区的城区、其他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及建制镇、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及疗养地新安装沸腾炉、煤粉炉、抛煤机炉、振动炉排炉。第十二条计划、规划、城建、环境保护及热化管理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时,应统一解决热源,多渠道发展集中供热,严格限制分散建设锅炉房。新建住宅必须配套建设供热设施。对已建住宅,应有计划地逐步实现集中供热。

第十三条 燃料供应部门应当将低污染的煤炭优先供应城市民用,推广成型煤的生产和使用,逐步限制烧散煤,积极发展城市煤气。

第十四条 各区、县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按照市人民政府的统一规划,具体组织实施烟尘控制区的建设工作。对达到烟尘控制区标准的,市人民政府发给《烟尘控制区证书》并给予表彰。对已建成的烟尘控制区,每两年复查一次,达不到烟尘控制区标准的,收回《烟尘控制区证书》并限期达标。

第十五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放烟尘单位和个人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单位或个人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义务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十六条 使用第六条所列设备的单位和个人,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当排放烟尘超过排放标准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并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对烟尘污染严重的单位及个人,限期治理。

第十七条 对区、县环境保护监测站测定的数据有异议的,以市环境监测中心测定的数据为准。

第十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按照《大气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第(一)项处理。

第十九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按照《大气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第(二)项处理。

第二十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按照《大气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处理。第二十一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的,按照《大气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第(三)项处理。

第二十二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按照《大气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第(五)项处理。

第二十三条 按照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对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单位,按照《大气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七条处理。

第二十四条 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处以5万元以下的罚款,超过5万元罚款的,应报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处以20万元以下的罚款。罚款一律上缴市财政。

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六条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营私舞弊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贵州省城市烟尘控制区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贵州省城市烟尘控制区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的决定关于修改《贵州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关于修改《贵州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的决定 贵州省人民政府 关于修改《贵州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的决定2002-11-21 根据国务院2001年6月13日公布的《城市房屋拆迁......

    贵州省森林公园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2-05-05 【生效日期】2002-05-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贵州省森林公园管理办法 20......

    贵州省拍卖管理办法

    已经2005年1月26日省人民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省长 石秀诗 二○○五年二月三日 第一条 为了规范拍卖行为,维护拍卖秩序,保护国家利......

    贵州省选调生管理办法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选调优秀高校毕业生(以下简称选调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培养造就一大批有较搞思想文化素质、与广大基层群众有深厚感情、能够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切实......

    贵州省无线电管理办法

    贵州省无线电管理办法 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无线电管理办法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95号《贵州省无线电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11月13日第44次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

    贵州省小汽车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82202 【发布文号】黔府[1989]98号 【发布日期】1989-08-01 【生效日期】1989-08-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贵州省小汽车......

    贵州省计划生育管理办法

    地区】贵州省【失效日期】【颁布单位】 贵州省人民政府【颁布日期】2001.06.19【时效性】有效【实施日期】2001.08.01【正文】?全文第一条??根据《贵州省计划生育条例》(以下......

    贵州省病事假管理办法(定稿)

    人事厅关于 贵州省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 病事假期间工资福利待遇的暂行规定 黔人福[1995]08号 一九九五年五月二十五日 各地、州、市、县(市、特区、区)人事(劳动人事)局,省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