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社区管理演讲稿(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4 20:2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参与社区管理演讲稿(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参与社区管理演讲稿(小编推荐)》。

第一篇:参与社区管理演讲稿(小编推荐)

参与社区管理,快乐自己,构建和谐社区

XXX单位

XX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朋友们,下午好!

我是来自我们中和花园的一员——XX单位的一名职工,我叫XX,我演讲的题目是:《参与社区管理,快乐自己,构建和谐社区》。

今天,我作为我们社区的一员,站在这个演讲台上,有点紧张,有点兴奋,更多的是一种荣耀感!因为我是我们优美的、和谐的社区主人,这是我们幸福的家园!

昨天之前,我写的演讲内容是:作为社区的一员,我们应该怎么做?昨天,我又进行了思考,我觉得参与社区管理首先应该弄清楚什么是社区管理。因此,昨天晚上我把内容修改了,我想先把为什么要参与社区管理的问题给弄清楚了,那么应该干什么的问题,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我演讲的主要内容就变成了:为什么要参与社区管理的问题了。

社区,是城市社会中最基本的管理单位,是基本的城市社会单元,也是咱们社区居民自我管理的基本单位和活动空间。这样的解释,就意味着:社区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拥有参与管理的权利,同时也有应尽的义务。

作为我们XX单位,是社区的成员之一,也是参与社区

乐参与,居民在锻炼身体或是娱乐休闲的期望下,自发地参与到广场上跳舞、锻炼身体等内容上。

第二种是合作式参与。它是在社区参与的发起、组织和活动过程中,以完善社区管理为目标,通过组织参与、物质支持等方式进入到居民的参与过程之中。在参与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参与者与社区居委会的沟通与协调,而不是社区居委会的政治动员或者任务分派。

合作式参与,它有助于实现社区管理目标。能够及时发现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相应的志愿者组织,动用社区已有资源,在第一时间内,以最为恰当的方式妥善处理。

合作式参与有助于居民社会参与的深入。我们可以这样设计: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为第一级,由社区党委书记担任中心名誉主任,社区居委会主任担任中心主任;第二级为志愿服务工作站,设在社区的居委会、政府职能部门、幼儿园、商业门点、驻社区企业,单位负责人担任站长;每个栋楼设立志愿者服务小组,由党小组长、楼栋长担任组长,构成志愿服务网络的第三级。从社区管理的角度来看,社区管理机构通过公众参与的中介组织,在社区管理目标框架下,对参与资源进行协调,以此不断提升社区管理水平。与此同时,社区公众则从参与中加深了社区融合与邻里关系,促进了公众的参与能力,提高了社区参与水平。

那么,公众参与会为社区管理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呢?

效率,得到了居民理解和信任。

因为社区参与,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水平。一方面,通过各种类型的社区参与,促进了社区居民生活的和睦,为社区管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各种社区参与活动优化了社区内的资源配置,使得我们的社区管理从就业到医疗保健,从文化教育到小孩接生、幼儿教育到养老百年等都有社区居民参与的,完善了社区服务机制。

第三是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社区参与既是公民教育的一个主要部分,也是公民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社区参与的过程也是我们社区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过程。通过社区参与,可以对社区管理加深了解,利用社区参与组织网络,将社区管理与社区参与的公众都联系起来,增加交流,减少误解。

另外,通过参与的过程,能够增加对相关事务的了解,特别是对社区参与事务的了解和学习。提升社区参与能力,增强社区归属感,并且协调社区居民关系。社区居民通过社区参与,能够增强对社区管理的了解和理解。通过公众自己的参与和实践,能够减少对社区管理的误解,促进社区公众与社区管理者之间的交流和信任。在社区参与的带动下,居民参与社区文化、社区管理、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推动了美好社区的实现,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理顺社区内部的和谐人际关系。

第二篇:社区居民参与旅游

归纳总结

一.研究方式:

1.问卷调查2.访谈3.田野调查4.入户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5.实地调查6.走访式的调查7.村名代表座谈会

二.调查内容:性别,年龄构成,受教育程度,社区居民的受益情况,旅游资源状况,经济基础(区位因素、交通、电信、电力等基础设施),社区制度,当地人口状况,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状况,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等。

三.社区参与内容:制定旅游规划、旅游项目设计和旅游决策,设计和建设接待服务设施,提供观赏接待服务,教育培训协调各部门关系,旅游影像监测评估,分享旅游收益,旅游资源管理和环境管理等旅游发展的全过程

四.社区参与的模式:

1.古村落社区参与旅游的“品”模式:通过客体对旅游体感知、理解、品位、体会等心理活动来鉴赏

2.给予委托代理理论的社区参与模式:景区将吃住行购委托给当地社区居民,发挥各自的特征

3.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模式:政府、社区组织、旅游企业、民间组织共同参与

4.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参与模式

5.由社区主导的社区参与模式

6.基层组织主导模式:对基层组织有较高要求

7.股份制运营模式:对社区的旅游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要求高

8.专业合作社主导模式:对农民素质要求高

五.社区参与中存在的问题:

1.村民参与层次低、途径不多,参与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完善,开发过程中村民的主体地位的不到体现,旅游利益分配不均衡过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忽视社会发展的综合效益

2.社区参与不普遍,居民参与比较分散缺乏有领导力的经济组织

3.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机制不健全

4.缺少资金,缺少个人能力,缺乏经济的互动和收入平衡,缺乏相关机制的制度的保障

5.参与主体不平衡,参与领域不深入,局部参与主导地位,参与形式单一,参与意愿不强烈,参与信心不足,参与理念不明晰

6.民主意思淡薄,管理人员观念和知识水平限制

六.对策

1.建立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

2.提供社区参与机会

3.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政府提供各种培训机会

4.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景区的现代化

5.提高居民素质和参与能力,加强当地居民的宣传教育,以法律法规来保证管理的有效性

6.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

7.重视社区参与旅游规划,整合旅游规划与社区规划,强化社区参与要素,合理设计主客体 交往方式

8.关注社区发展和社区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区

第三篇:员工参与管理

员工参与公司管理问题探究

唐林芳

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9(2)班 20093079071 摘要: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是当今国内外理论界和企业界都很关注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员工参与是企业对员工实施有效激励与约束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靠拥有知识和技术的员工,中国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员工参与管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对员工的管理、激发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将成为今后管理的重点。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正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且越来越多地被现代企业所接受和采用。

本文拟通过员工参与管理理论的简单介绍以及对我国企业中员工参与管理的现状的描述,提出适合中国企业员工参与管理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员工参与;理论;企业管理;激励;

一、员工参与管理的具体含义及起源

(一)含义

员工参与管理(Management by Participation)就是指在不同程度上让员工和下属参加组织的决策过程及各级管理工作,让下级和员工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处于平等的地位研究和讨论组织中的重大问题,他们可以感到上级主管的信任,从而体验出自己的利益与组织发展密切相关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同时,参与管理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取得别人重视的机会,从而给人一种成就感。员工因为能够参与商讨与自己有关的问题而受到激励。参与管理既对个人产生激励,又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

员工参与既是公司对员工实施有效激励与约束的重要手段,又是解决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员工参与管理的程度不仅关系到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还关系到能否有效地约束监督企业经营者,以保证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更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得持续发展,能否做大做强。通过员工参与公司的治理,促进公司和员工的共同发展,最终实现“ 双赢”的理想效果。

(二)起源

“员工参与”一词的出现最早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麦格雷戈最早将员工参与管理定义为:为发挥员工所有的能力,并为鼓励员工对组织成功地做更多的努力而设计的一种参与过程。麦格雷戈强调了员工参与管理对组织目标实现的有利性。之后学者又从主动性方面、平等地位、对责任感的需求以及各种具体权利方面对员工参与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员工参与管理,是为了更好实现企业的目标,让员工根据各自的能力素质以及岗位需求,参加到组织的决策以及管理过程中来,最终实现企业和个人双赢的方式。

二、员工参与提出的理论依据

(一)人力资本专用性理论

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专用性是企业准租金的来源。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都承担风险,因此员工和股东都应加入公司治理。

(二)经济民主理论

政治的民主在社会各方面都体现,对于构建和谐民主的社会来说,经济也该是民主的,因此企业财富的创造者—员工也应该加入公司的民主,参与公司治理。

(三)平衡治理五原则理论

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安排的平衡分布原则、各类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实现状态的对应平衡原则、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兼顾的原则、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与外部治理结构的协调平衡原则、公司治理安排的动态平衡原则

(四)决策权理论

公司做出决策是由两个因素决定,即信息不对称和激励。在一些环节上,员工比股东及管理者拥有一些优势信息,因此在这些环节上由员工决策可降低成本。同时,他指出必须给予员工激励,这样才能避免他们忽视公司整体利益而仅仅为自己利益而做决策。

是否采用一项制度安排,最关键的在于采用后其收益是否大于其成本。员工参与管理减少的成本如管理成本、监督成本、沟通成本等与参与管理获得的收益相比,以确定是否采用这项制度。

三、员工参与管理的作用

员工参与管理无论是对于企业来说,还是对于员工来说,都起着很大的作用。这里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员工层面:

员工参与管理使员工获得了认同感、责任感、尊重感和归属感(并不能直接获得很多的物质奖励)。这属于马斯洛需求的高层次,社会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公司层面:

首先,员工参与管理可以增强组织内的沟通与协调。这样就通过将不同的工作或部门整合起来为一个整体的任务目标服务从而提高生产力。

其次,员工参与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机,特别是当他们的一些重要的个人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

第三,员工在参与管理的实践中提高了能力,使得他们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组织在增强员工参与管理的过程中通常包含了对他们的集体解决问题和沟通的能力的训练。

四、员工参与管理的类型

(一)国外关于员工参与管理的分类

根据参与事务不同性质以及参与事务的层次类型,国外学者主要把员工参与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根据员工参与管理的结构内容

Wall和Lischeron(1977)提出二种员工参与的类型。局部性参与:指组织内底层员工涉入决策过程中,但员工所参与的内容常以和工作本身相关者为主。中阶层参与:指中层管理者所涉及和参与的决策,管理者对所参与的内容常和整个部门或单位相关。远距离参与:指高层管理者才能涉及的决策,这部分的重大决策项目对于整个企业有较大影响性,可能会影响到组织内的每一个人。

2.根据员工参与管理事项的性质

Poofe(1986)将员工参与管理的事务内容分为二类社会事项:企业内有关员工福利及劳动条件等问题,如休假安排。人事事项:参与企业内人事问题的决策,如员工的雇用、解雇、升迁、调职等事宜。经济事项:有关企业生产、财务及销售等问题,如企业的生产计划、财务状况,甚至是企业合并等决定。

(二)国内关于员工参与管理的分类

国内学者对于员工参与类型的研究比较少,在此着重说明刘帆(2000)的观点。此观点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中国企业员工参与管理的新类型:放权参与、股份参与、动态参与、工作参与、沟通参与和学习参与。

五、员工参与管理的方式

国际企业的组织扁平化和国内企业的精简机构都充分说明,当今企业已经意识到员工参与管理的重要性,并通过这种放权参与激励员工的热情和积极性。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产权制度的变革为员工参与决策提供了前提条件。此观点认为股东出资为公司提供物质资本,员工则为公司提供人力资本,两者应放在同等重要的程度,但在实际操作中,股东拥有包括决策权在内的更多权利,而员工则只享有领取工资的权利。显然这两者之间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易引起公司内部的劳资矛盾,因此应使员工参与持股。所谓员工参与持股,也即员工持股计划,只是员工参与管理的具体方式之一。

员工参与管理有多种形式,最主要的几种形式是分享决策权、代表参与、质量圈和员工股份所有制方案。

(一)分享决策权

分享决策权是指下级在很大程度上分享其直接监管者的决策权。管理者与下级分享决策权的原因是,当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时,他们常常无法了解员工所做的一切,所以选择了最了解工作的人来参与决策,其结果可能是更完善的决策。各个部门的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相互依赖的增强,也促使员工需要与其他部门的人共同商议。这就需要通过团队、委员会和集体会议来解决共同影响他们的问题。共同参与决策还可以增加对决策的承诺,如果员工参与了决策的过程,那么在决策的实施过程中他们就更不容易反对这项决策。

(二)代表参与

代表参与是指工人不是直接参与决策,而是一部分工人的代表进行参与。西方大多数国家都通过立法的形式要求公司实行代表参与。代表参与的目的是在组织内重新分配权力,把劳工放在同资方、股东的利益更为平等的地位上。代表参与常用的两种形式是工作委员会和董事会代表。工作委员会把员工和管理层联系起来,任命或选举出一些员工,当管理部门做出重大决策时必须与之商讨。董事会代表是指进入董事会并代表员工利益的员工代表。

(三)质量圈

质量圈是由一组员工和监管者组成的共同承担责任的一个工作群体。他们定期会面,通常一周一次,讨论技术问题,探讨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建议以及实施解决措施。他们承担着解决质量问题的责任,对工作进行反馈并对反馈进行评价,但管理层一般保留建议方案实施与否的最终决定权。员工并不一定具有分析和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因此,质量圈还包含了为参与的员工进行质量测定与分析的策略和技巧、群体沟通的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四)员工股份所有制方案

员工股份所有制方案,即员工持股计划,是指员工拥有所在公司的一定数额的股份,使员工一方面将自己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员工在心理上体验做主人翁的感受。员工股份所有制方案能够提高员工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工作激励水平。员工除了具有公司的股份,还需要定期被告知公司的经营状况并拥有对公司的经营施加影响的机会。当具备了这些条件后,员工会对工作更加满意。

员工参与管理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提高了生产力。因此,参与管理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其具体形式也不断推陈出新。近年来,我国的企业也注重使用参与管理的方式,例如许多企业开始采用员工持股的形式。但是,参与管理并非适用于任何一种情况。在要求迅速做出决策的情况下,领导者还是应该有适当的权力集中;而且,参与管理要求员工具有实际的解决管理问题的技能,这对于员工来说并不是都能做到的。

六、影响员工参与管理的因素

(一)领导者方面

领导者对员工参与管理的支持态度、领导者的管理协调能力、领导者的性格和行为、领导者的授权意愿和管理理念、领导者对员工的尊重和信任态度、领导者与员工的人际关系等方面

(二)员工方面

员工自身的素质方面因素,包括员工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员工对现在的工作内容感兴趣程度、员工自身的知识水平、性格、能力、参与意识、成就取向等方面。

(三)企业方面

组织文化、组织的结构、组织的战略、组织制度层面和产权治理结构、内部或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制度、组织内部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行业环境。

(四)其他

组织的凝聚力、管理者的授权意愿、管理团队中的团体动力 学对员工参与管理的影响。

七、我国员工参与管理现状:

但是,目前在我国的民营企业中,管理权是从属于所有权的,企业重大决策由企业管理方做出,即是企业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说了算,员工实际上大部分只能以劳动者的身份参与管理,其参与的力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民主意识。作为占我国经济重要地位的民营企业,应该积极实践员工参与管理的管理方式,为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我国民营企业员工参与管理现状:

(一)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的类型结构门类众多,日趋复杂,且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有待改善。其一,民营企业所有者权益结构中,企业主的所有者权益占主体,而且这种主体地位并没有随企业成长而出现明显的改变。其二,民营企业组织机构不断发育,为形成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提供了组织基础。2006年私营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发育到较高的比例,其中,有股东大会的占58.1%、有董事会的占63.5%、有监事会的占36.5%、有党组织的占34.8%、有工会的占53.3%、有职代会的占35.9%。这些组织机构的发育,对于规范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保障各自的权益,形成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提供了重要的组织基础。其三,私营企业的决策机制是以“企业主”为中心,且出现了大小企业“两头抓”的趋势。

(二)民营企业管理带有一定的家族制管理色彩。家族制经营的企业,在早期起步阶段,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的扩大、利润的增加,家族的亲情在金钱面前难以维持,并进而影响和制约企业的发展。尽管不少企业进行了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模式的改革,但是不成功的比比皆是。其原因在于:一是家长特权意识没有淡化;二是受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民营企业中,员工普遍感到缺乏工作安全感、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主要因为,私营企业的岗位分配从重要程度来说,是以与企业主关系的亲疏来确定的。研究发现,在私营企业里,大约有90%的财务管理控制在家庭成员手中;中高层管理人员40%左右是亲朋好友及家族成员,这就使得企业内部人员配置极其不合理,具有管理和专业技能、对企业有用的人才,很难进入企业中、高层。这种用人机制使得外来人才感到难以行使必要职权,无法发挥作用。另外,也很容易将家庭成员间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姻亲关系带入企业,在企业管理中掺杂不适当的干扰因素,形成内耗,阻碍企业的发展。

(三)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权高度集中。对于大部分民营企业来说,所有权和经营权都集中于企业主,基本上实行集权式管理方式。企业主个人独断决策,随意性大,影响决策的质量和科学性。中低层管理人员往往没有发言权,不能参与到企业管理与决策中来,基本上是一个完全的执行者,而且会经常随领导的意图而改变。企业主不能科学、合理地去放权,去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的工作大多数是机械的、被动的,这样很难使企业具有足够的活力和动力。企业经营者科学管理意识欠缺,把企业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强调个人权威的树立,不愿意放权,始终担心员工参与管理后会对企业利益和自己的权威产生消极影响,没有认识到员工参与管理对员工个人、企业发展的必要性。因而,在实际中疏于提供参与管理的渠道,也没有健全的保障、激励制度,对员工提出的建议毫无反馈,导致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低。另外,薪酬也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员工没有参与企业管理的相应组织或机制。国有企业职工参与管理有一个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而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没有法律依据。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经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但与之相配套的一些法规,我国仍然尚不健全,从1986年国家颁布了《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以来,近20年来,具体规范企业职工参与管理的法律几乎没有。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虽然也重申了职工享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第五条)以及参加职代会,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力,但也仅限于全民所有制企业。也正是这样的规定在人们心中造成了一个误区,即职工参与管理、企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仅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也就是说,只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职工才享有法律赋予的这种权力。很多民营企业领导就以“我们不是全民所有制”拒绝职工代表大会,拒绝职工参与管理的体制。这种拒绝实际上是一种剥夺,它剥夺了宪法赋予广大职工参与管理的权力。

八、我国企业实现员工参与管理具体措施

(一)企业方面

1.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转变经营管理观念

首先,企业主应该端正对员工参与管理的认识。员工参与管理不等于企业管理、决策及领导权力的丧失或权威的降低,适度的分权更有利于领导意图、企业制度的贯彻和落实。其次,应该辩证看待和灵活处理员工参与管理。员工参与管理不等于完全听命于员工。领导应从企业利益出发对员工建议进行科学、合理的取舍,同时采取积极反馈等保证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对员工参与管理制度不成熟而带来影响,应通过严密的制度的积极宣传加以规避,而不是以偏概少数负面影响而完全否定员工参与管理的意义。第三,企业要有合理的授权意识。管理者的授权意愿影响着员工参与管理的深度,这就要求管理者要切实授权,积极引导员工参与到与他们工作相关的管理工作中去。

2.设定科学合理的组织目标。

参与的员工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应有充分的了解,也就是说要意识到决策对于个人的重要意义,然后提出的意见方能中肯。员工有参与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对自觉讨论的问题有所贡献,如果讨论的问题超过了员工的知识,易使员工感到不切实际,产生挫折感。参与讨论的主题应与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有关,使讨论的结果可增进积极的目标,从而引起参与的动机。

员工参与管理要求企业的员工抱有一种主人翁的意识和精神从事工作。企业员工职能分工不同,工作岗位不同,但都要为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组织目标的建立,要使每一位员工有明确的工作目标,要强化员工个人的积极性、责任心和介入感,使他们怀着充分的热情参与到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活动中。而这一目标的设立过程必须有员工的参与,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良好的沟通是高效率工作的开始。要有效地进行员工参与管理,组织内部的沟通系统必须畅通无阻,领导和员工之间要做到充分的沟通,顺畅的沟通渠道以及良好的沟通的环境对于员工参与公司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经理信箱或者邮箱,搞问卷调查或者定期召开小型的座谈,充分进行交流,用书面、口头方式直接向高层管理层反映,再由管理者商讨决策,最后再反馈给建议者。通过沟通,创造一个无障碍的员工参与管理环境,使员工的参与能量发挥到极致。

4.完善公司的制度安排。

(1)公司章程中应明确规定,建立职工董事、监事制度,使职工进入企业决策和监督的最高层。

(2)加强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将职代会的作用发挥出来,充分维护职工权力权益。

(3)企务公开制度。将与企业的相关生产、销售和经营财务信息公开,让广大员工及时了解公司的各项费用开支,重大经营活动和经济状况。

(4)完善集体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可以从根本上保证职工的就业、福利、工资待遇等切身利益相关的权益,使企业与职工双方都达到满意的程度。

(5)构建科学的薪酬与绩效体系。员工参与企业管理与决策,为企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一种与其相匹配的报酬体系。

5.加强对公司员工的教育和培训

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加强对员工管理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要关心员工,培养员工的归属感。

6.采取灵活多样的参与管理形式 企业应结合实际,选择适合自身企业特点的参与管理形式,以达到增强员工工作自主性、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及组织效率、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目的。

(二)员工方面

员工要主动行使自己的权力,要有主人翁意识,将企业看做自己的家,用心的去维护企业利益,做好各项本职工作,并尽所能出谋划策,同时,在空余时间要自己主动的学习,补充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

结论语:

我国在企业员工参与管理方面重视还不够,虽有制度,但落实力度不够。员工参与管理程度问题是以后研究的重点。实证研究匮乏,应该加强量化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瑞龙,周业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115-116。

[2] 姚华.参与管理对组织效率的影响[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2)。

第四篇:加强居民参与、促进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是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它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发轫于1990年代初的社区服务热潮。从此之后,社区服务进入千家万户,深受群众欢迎,为方便城市居民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区服务的发展,原有的社区服务项目已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方面的需求,其他社区工作,如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等也迅速开展起来。社区服务的概念已经包容不了全方位的社区工作,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基层社会管理薄弱的问题。2000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xx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社区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始大规模推广。目前社区建设已进入整体推进、全面拓展的新阶段。

一、社区建设的动力机制讨论

1、政府的大力推动。应该说,中国的社区建设是在全能政府“失效”及“单位制”解体的背景下发生的,政府主要目的是寻求新的管理体制和组织体系,寻求政治社会的稳定。对于高层决策者而言,宏观层面上的社会失范是下决心推进社区建设的触发因素。现代化进程本身所引发的动荡性,使得城市社区无时无刻不处于改革发展的风口浪尖。下岗职工、社会保险、老龄人口保障等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社会群体中会普遍产生被剥夺感,进而导致社会冲突和合法性危机。在基层政府官员看来,社会结构和利益分配格局调整带来的焦虑和迁怒,已经使得稍微的管理不力就会使社会冲突的负面效应放大。出于这种担忧,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推进社区建设的动机足可理解。可以说,政府的推动是社区建设产生重要原因和现实动力。

2、居民的渐进需求。单位制解体后,“单位办社会”所负担的多元化职能开始回归社区,体制外的民工、流动人口等社会空间急剧膨胀,加上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都对社区安全、服务、环境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当然,这种来自民间需求只是一种渐进的必然,和当前政府强大的推动力相比,参与途径与公~识的不足,使得今天居民建设社区的自觉力量相对弱小,这是一个典型的“强政府弱社会”的二元动力格局。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型,居民的需要会逐渐演变成为推动社区建设的主导力量。在当今世界遍及各国的行政管理改革浪潮中,公民参与正作为治理(governance)理论的重要内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由社区建设的动力机制演变看来,居民参不仅是社区建设的主导动力,还是衡量社区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社区建设以人为本,人既是社区建设的客体,又是社区建设的主体。“没有人,就没有发展”。同样的,没有居民的广泛参与,也就无所谓社区建设。一定意义上说,“社区成员的参与状况决定着社区建设的效果”。改革开放以前,在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的组织和整合中,“单位”起主导作用,街道和居委会这样的法定性社区起辅助作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主要是参与工作单位的内部社区事务,而不是居住地的法定性社区事务。随着社会保障、医疗体制、住房制度、后勤服务等各项改革事业的迅猛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单位”组织的复合功能逐步弱化,与职工之间的关系日渐松散。与此相反,居民与法定性社区之间的关系却日益紧密。特别是进入1990年代中期以来,“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趋势更为明显。同时,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老龄社会的提前到来,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等也都促使居民越来越关注法定性社区内的公共事务。因此,居民的广泛参与在社区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的现状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居民参与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

1、居民参与的广泛性越来越明显。广泛性是居民参与的基本要求。在这里,广泛性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参与主体的广泛,二是指参与内容的广泛。从参与主体来说,过去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活动的主要是指社区少数居民,驻社区的机关、团体、部队和企事业单位基本不与当地街道、居委会发生关系。需要发生关系时,也多是由上级政府或各自的主管单位出面协调。近年来,三类主体都呈现出良好的参与态势。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对社区建设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除因经济社会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单位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外,以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和社区协商议事会为主的社区议决机构的普遍建立,完善了社区单位的制度化参与渠道,调动了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杭州天水街道的下属居委会自建立由驻区单位领导和居民代表参加的协商议事会后,在社区范围内普遍开展了社会治安联防、公益事业联办、环境市容联建等社区共建活动,形成了联片共建、广泛参与的社区建设新格局。同时介入社区事务的各类非政府组织,如志愿者服务队、地球村环保组织、老年协会等也明显增多。从参与的内容来说,不再仅限于一些简单的健身娱乐活动,而是逐步向社区政治(如选举)、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等多样性发展。

2、非政治性参与是当前居民参与的主要内容。尽管我们可以简单地给出政治性参与和非政治性参与的定义,但在实践中要将两者加以严格的区分却是困难的。比如居委会组织社区成员讨论是否应该在居民区兴建一个自行车棚,从社区公共权力的角度看可以说是政治性参与,而从便民服务的角度则可以认为是事务性参与。一般而言,象选举居委会成员、各级人大代表和居民代表这样的事项可以毫无争议地归入政治性参与当中。虽然近几年各地社区居委会选举的力度有所加大,北京、上海、广西等地还开展了居委会直接选举的试点工作,但从总体上看,居民参与的整体水平并不高,何况根据居委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驻社区单位是不能参与居委会选举的。另外,政治性参与也排除了在社区开展活动的非政府组织。因此,政治性参与因不具经常性而不可能在居民参与中占据主要位置。与此相对应,有关社区环境、治安、卫生、文化等方面的事务性参与则因与三类参与主体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成为社区成员关注的焦点。

3、不同参与主体参与社区事务的情况差异较大。对社区居民

来说,社区事务与其关联度较强,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得不参与,没有选择的余地。比如社区环境卫生,只有本地居民最为关心,最愿意参与改善;那些工作单位在本社区但户口在所居住社区的居民,就不能在工作的社区行使选举权。驻社区的单位尽管也关心环境、治安等社区事务,但毕竟在空间上是相对封闭的,员工多数时间都是在单位内活动,下班就离开了这个社区,对社区大环境的要求并不迫切,由此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愿望并不十分强烈。驻社区单位更乐意参与那些事关其切身利益或者影响其形象的社区事务。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事务有两种情况:其一,居委会、居民代表会议、健身队、体操武术队等社区内组织,因都是由本社区居民组成,一定意义上可划入社区居民的参与范畴;其二,社区外组织,由于普及性不足,其选择的余地较大,参与的范围较窄。就某一社区而言,只是其一定时间内参与的场所之一。总的说来,驻社区单位和社区外非政府组织的居民参与率和参与层次都较低,很少会涉及社区公共权力的运作。社区居民依然在参与社区事务和社区活动中唱主角。

4、被动执行式制度性参与是当前居民参与的主要形式。在社区建设中,参与本身受到鼓励而非受到限制,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引导和规范社区成员积极参与建设社区。换句话说,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建设的制度渠道是畅通的。因此,一般情况下社区成员都会选择制度性参与。只有当社区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比较强烈时,才会出现非制度性参与的情况。从三类参与主体来分析,非制度性参与一般仅存在于社区居民当中。在制度性参与中,又以被动执行式参与为主。对社区成员来说,能否有机会参与社区事务的关键在于是否得到了社区管理机构的邀请。居民当中受到邀请最多的当然是受社区工作人员赏识的所谓社区积极分子,其次是居民代表,普通居民则很少能有机会参与较正式的社区事务。没有社区管理机构的认可,社区外的非政府组织要想进入社区开展活动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从参与途径分析,社区管理机构和社区成员在居民参与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多数参与事项都是由社区管理机构组织的,社区成员主动要求参与的则很少。常常是社区管理机构感到有必要了,就召集全体或部分社区成员开会、布置、传达,或者是政府有关部门提了要求,街道和居委会又赶快组织社区成员落实。即便是在成立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协商议事会的社区,什么时候开、讨论什么主题也都是由社区管理机构定。被动执行式制度性参与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社区成员参与率低、参与的层次较低。因此,居民参与的机制还有待完善。

三、加强居民参与的可行性举措分析在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出现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低频度以及假性广泛等难题是正常的。这促使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改变这种状况。面对当前不尽如人意的居民居民参与现状,应当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区自治,真正还权于民,努力构建居民与社区之间的利益整合平台,培育、引导、保护居民的居民参与热情,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居民居民参与机制。因为,居民参与主要缺乏一个把居民参与从可能变为现实的转化机制与空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加强居民参与和深化社区建设的实质与其说是管理体制改革,毋宁说是意义更为深远的政治制度创新。从各地实践来看,如何有效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构建参与广泛、功能完善、和谐高效的社区管理新体制,是社区建设中一个重大而又不能回避的现实课题。

1、有限政府理念的确立。中国的社区成形“后发”于西方,适度的国家主义倾向或许不失为一种阶段性“后发优势”。但是公民社会的成形依赖的是从内部建立的道德规范和行为秩序,不必过于仰仗来自外部的国家强制力量。因此要强调两个维度上的“有限政府”理念。一个是时间纵向上的。和西方城市社区一样,中国社区建设官民二元动力机制也是动态的,构建公共空领域的需求迟早会让政府的触角退让――这只是时间问题,政府必须未雨绸缪,因势利导。其次是空间横向上的。政府对社区事务的干预是有限度的,基层政府必须超脱各种利益,专事履行公共管理的职能,明晰“恺撒”与“上帝”之分――不能说管得少的政府就一定是好政府,但是管得过多的政府肯定不是好政府。政府不管,谁来管呢?把这些任务转移交给非政府组织就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2、基层民主的扩大。公民参与包括政治参与和对公益事务的参与。它一方面推动非政府组织的壮大,弥补国家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时动员力上的不足,另一方面也通过利益整合、表达来催生公民社会、推进民主进程。当然,对于尚未成熟的社区而言,参与社区公益事务的可行性更大。此外,由于公益事务非常贴近个人生活,相对远离宏大的政治话题,所以扩大公民参与甚至比城市街道“直选”等建议显得更具有现实性。而它的稳妥行和催生民主观念的特质,则更具有本质上的意义。在居民参与中,利益是参与的最重要的驱动力。当居民感到社区与他的利益息息相关,参与能够有效维护其利益时,自然就会萌生参与社区事务的动机与期望。反之则会出现不参与或假性参与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将单位的服务功能向社区转移,特别是政治、福利、保障功能等,降低职工与单位之间的依存度,使居民除工作之外的其它利益关系都能在社区得到体现。

3、社区自治制度的建立。按照《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界定,居委会是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但在实际的社会组织运行中,基于社会控制的需要和长期计划经济下城市管理体制的惯性,大多居委会已经事实上成为街道办事处的腿子。因此,对现行的组织法进行修改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是十分重要。关键在于通过制度的确立和修正,使得公民参与获得法理的保证。对官员们的建议在于,极端地讲,最有效的政治领导和社会控制是利益的一体化,而只有通过积极的公民参与,利益整合才能实现。居民参与的最佳路径依赖是居民自治,而居民自治又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和依托。因此,推进社区建设的目的不是为了强化行政管理,“管”好居民,而是为了加强社区自治,培养

居民的自组织能力,使居民真正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加强社区自治就必须使社区自治制度化,当前应主要开展的工作:一是加强法制建设,尽快制定省级社区居委会选举办法和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等,使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有法可依;二是规范参与程序,不同的社区要依据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详细的、操作性强的参与程序,什么时候议事,什么时候实施,居民该怎么办,居委会要怎样做,有建议或者意见怎样提等,使居民一看就明白;三是推行区务公开,社区事务的处理应在阳光下进行,决策情况、实施情况、存在问题等都要及时向居民公布,便于居民民主监督。另外还需要结合我国加入WTO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向社区简政放权。如果建立了一套自治制度,权力却仍在政府手里,事事还需要向上级请示,那么社区自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与“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模式相适应,市区政府尤其是“条条”部门要继续向社区下放权力,使社区居委会实实在在的承担起自治的功能。当社区自治真正实现制度化时,居民居民参与的渠道也就畅通了。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已经破题,但是任重道远、意义重大,其间居民参与无疑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居民都具有共建新型社区的责任和义务,围绕社区建设,结合自身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做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居民参与为社区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内在动力。

第五篇:参与社区法制教育活动总结

共和小学

参与社区法制教育活动总结

我校近年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培养好青少年学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奠基工程,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前途和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我们社会的发展和祖国的明天。为此,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突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到法制教育与学生管理相结合,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教育活动相结合,形成了以红领巾法制学校为阵地、以学科教育为渗透、以教育活动为载体、以社会化教育为基础的法制教育合力机制。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营造法制教育的氛围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市场化和法制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从小培养他们的法制观念是学校教育的紧迫责任。为使学校的法制教育搞扎实,开展好,我们通过抓实“五个到位”,营造了一个浓浓的法制教育氛围。一是认识到位。尽管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采取了诸多措施,但目前青少年学生违法问题仍很突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特别是法制教育十分必要又相当紧迫,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不只是搞几个讲座,记一下法律常识那么简单,而是要努力使法制教育心理化、系统化、规范化。二是组织到位。学校在校内建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校外建立了由居委会干部、派出所等部门同志参加的社区法制教育委员会,拥有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法制教育队伍,形成了比较稳固的法制教育基地。三是制度到位。学校制订了《共和小学关于加强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见》、《共和小学班级法制教育考核办法》、《共和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等,使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有计划、有载体、有总结、有档案。四是宣传到位。学校通过宣传窗、板报、红领巾广播台等形式宣传法律常识,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撰写法制小论文,收集法制事实,自编法制小故事等形式,真正使学生接受法制教育“润物细无声”。五是时间到位。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晨间谈话、班队活动、德育活动课等途径,经常性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二、培养法制教育的队伍

要对学生进行科学规范的法制教育,必须拥有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教育队伍,做到教首先学法。我们十分重视加强对学校干部的法制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执法水平和管理水平。学校通过辅导、讲座、自学、讨论、答辩、做笔记、写体会等形式组织对他们的法制培训,特别是加强对《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人犯罪法》、和《刑法》、《行政诉讼法》的学习,努力建设一支通法律、明法理、懂教育、能研究、善管理的学校干部队伍。

由于小学生塑性大,模仿性强,决定了教师在小学生法制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教师队伍的法制素养和教育水平是搞好小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关键。为此,学校通过以下途径建设一支知法善教的教师队伍:

1、学校以师德主题教育为载体,开展对教师的全员法制培训,学校已连续五年开展师德主题教育,今年的师德主题教育内容为“依法执教,敬业爱岗”,全体老师深入学习了与教育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了依法执教的自觉性。

2、在开展师德教育的同时,学校建立和完善了教代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让教师在参与学校管理的同时,培养教师的民主与法制意识。

3、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参透法制教育,我们对教师提出了以下要求:一是教师要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克服随意性;二是教师要合理发挥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因素;三是教师要选择最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四是教师要发挥表率示范作用;五是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4、我们特别重视对班主任的法制培训,班主任一方面与学生接触最紧密,别一方面班主任工作也是最容易出现管理问题的环节。为此,我们开展了“班主任与法”、“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法”为主题的专题研讨,提高了班主任的法制素养,使班级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减少了突发事件与偶发事故的发生。

少先队是少先队员进行自主管理与自主教育的组织,我们注重发挥少先队组织的教育功能,充分利用少先队干部开展对队员们法制教育。学校重视对队干部的法制教育,队干部选举时要通过中队民主推荐和发表演讲竞选,队干部上岗前要接受法律知识培训,队干部有自己的办公室,有自己的议事办事制度,队干部参与学校的纪律、卫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与督查,真正使队干部成为接受法制教育的领头雁,传播法律知识的自主者。

三、形成法制教育的合力

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光是学校教师的事,也是家庭、社会共同责任。要落实“法制教育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思想,就要善于用系统的、工程的、联系的观点来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式法制教育新格局,我们主要是做了两个“建立”的文章:

1、建立“家长学校”。家长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和终身课堂,家庭教育具有基础功能、情感功能和协调功能,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得教育好家长。我们通过家长学校的形式,组织家长倾听孩子发自内心的诉说,探讨家庭教育的方法,聆听司法工作者的法制讲座,接受如何改进孩子思想工作的指导。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学生家长的素质明显提高,特别是家长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增强了,净化了家庭环境,优化了学生成长环境。

2、建立社区法制教育委员会。委员会由学区所辖的居委会干部、派出所和交警队干警和关心少儿工作的退休老同志等组成,他们定期来校了解治安情况,经常来校组织法律知识讲座和辅导,有时还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社区法制教育委员会的建立,充实了法制教育的队伍,拓展了法制教育的周边环境。正处于身心成长期的学生对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但又缺乏足够的辨别和抵抗力,不健康的学校周边环境是影响学生思 想行为的重要诱因。因此,学校依靠政府,联合城建、文化、共青团和妇联等组织,加强了对学校周边环境的引导、调节和管理,在参与“共青文明社区”的活动中,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

四、创设法制教育的载体

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受教育,要研究新形式,探求新方法,忌说教和灌输,我们创设了法制教育的三个载体:

1、建立红领巾法制学校。红领巾法制学校由少先队组织管理,以少先队活动形式举行,经常请司法部门和共和派出所的领导、行家来校进行法制教育,做到年年有主题。从95年学校创开始,开展了交通安全法规、青少年权益保护、依法纳税、环境保护等为主题的法制教育。

2、探索德育活动新形式。对小学生的法制启蒙教育是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我们探索了德育活动这种新形式。在德育活动中,我们强调创设现实情景,鼓励学生参与,采用活动和体验的方法,以《中小学和普法教育画册》为导谈内容,开展“法制与权益”的主题教育。如针对学生不爱护公用设施的现实,我们设计了《做公用设施的小卫士》这个德育活动。在活动中,首先组织学生上街调查公用设施损坏情况,了解我镇公用设施投资及维修情况,最后让学生收集因损坏公用设施而引起事故的真实事件,采用模拟法庭的形式,让学生深刻地受到了爱护公用设施的教育。

3、开放式教育。我们的学校教育尚有关门办学、封闭发展的积弊,承认自己在社会影响面前无能为力、无所作为。其实,学校教育恰当地与社会和学生家庭结合,学校小环境照样可以影响社区大环境。我们通过请进校园,走出课堂,步入社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假日雏鹰小队”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参与社会生活,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辨别力和免疫力。如学校“环保小队”在社区内开展“你丢我捡”活动,;学校“百灵鸟小队”为下共和村的老年活动中心送温暖;学校 “禁赌小队”以歌舞、相声等形式规劝家长和居民拒绝赌博等等,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几年来的法制教育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的时代背景下,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创新的思维来探索小学法制教育工作,我们有以下的体会和想法:

1、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突出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忌空忌大,要创设生动活泼的载体,要有明确的思路,要有整体的规划,特别是教育内容要细化,以便于操作和考核。

2、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形成合力。小学生既是学校人,也是社会人,特别是在“减负”后,小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了,相应地,小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时间也就更充裕了。法制教育光靠学校抓,其效果是不持久的,只有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依托社区环境的优化,小学生法制教育的效果才会深远持久。

3、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造就一去高素质的工作队伍。教师法制意识不强,法制教育师资薄弱是制约法制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具有一定法律素养的师资队伍迫在眉睫。建议在各中小学设立法制辅导员和法制副校长,对专职法制教育工作者要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培训,要持证上岗。

4、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实现“四个转变”,即: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重灌输向重实践转变;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由软任务向硬任务转变。

德育处

2010年6月

下载参与社区管理演讲稿(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参与社区管理演讲稿(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员工参与式管理

    员工参与式管理 参与式管理是企业在不同程度上让员工和下属参加组织的决策及各级管理工作的过程。参与式管理强调员工对企业事务的主动参与,要求主管善用部属的专业知识与创......

    共同参与管理班级

    共同参与班级管理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曾这样说过:“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

    学生会干部参与学校食堂管理

    XX中学召开食堂管理高三学生代表座谈会 学校食品卫生和质量是学校师生一天工作与学习的重要保障。为进一步提升学校食堂的服务质量,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实处,X......

    内控管理全员参与

    全员参与,注重实效 深入落实内控工作 在集团的总体掌控下,各分子公司针对本公司发展规划,以“调结构、增能量”为中心工作的指示精神,积极开展了全公司内控编制工作,共勉共学的......

    学生参与管理学校

    学生参与管理学校,一个学校的学生自主管理方案谈学习聊教育 2018-11-2120:50:21一、方案总则(一)成立“学生管理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二)“学生管理委员会”围绕学校的常......

    公益活动人人参与演讲稿[合集]

    爱心万人行,万人献爱心。人人都参与到公益活动中,那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美好!一起来看看公益活动人人参与演讲稿5篇,欢迎查阅!公益活动人人参与演讲稿1学校这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

    参与改革见证改革 演讲稿

    “参与改革见证改革”百姓宣讲活动 群众讲改革”百姓宣讲活动稿 总有些事情难以忘怀,总有些故事说不完也道不尽。每当想起自己从小长大的每一天时,就会突然意识到周围的一......

    参与式教学演讲稿

    一、注重教学过程管理,强调先进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实施。 如何充分发挥小学英语在实现教育目标中的功能,从而体现小学英语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小学英语教学必须重视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