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普法讲稿
农村普法讲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非常感谢xx镇党委、政府给我提供这个平台,让我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在座的各位最基层的干部一起共同学习和交流。今天,我将结合我在法院工作近20年的感受,尤其是我在xx法庭工作一年多的感悟,与大家一起交流。我交流的主题是:树立法治意识,服务农村基层。
我的开篇想从两部影片说起,一部是《秋菊打官司》,另一部是《被告山杠爷》。
秋菊打官司:中国西北某个小山村,秋菊家要建一个辣子楼,村长不让,因为上头文件在这里,这是现代秩序,是法律文明。
但是秋菊的男人骂村长“下辈子断子绝孙,抱一窝母鸡。”村长一生气,踢了男人的下身这又是乡土社会的经典作为了。
然后就是秋菊挺着大肚子,奔走在乡、县、市里,秋菊要个说法,在电影中出现最多的一句台词是“我要找个说法”。她就是要通过现代秩序,法律程序来解决一个乡土内的问题,她要村长赔礼道歉,这是面子问题,是乡土社会看重的东西,即便是村长赔偿了两百块钱,但秋菊要的是一个说法,不是钱。其实就是老百姓追求法治的萌动。
而到最后,这两套体系的冲突到了极其尴尬的地步。
村长不计前嫌半夜抬难产的秋菊去生孩子,还是大雪天的,如果没有村长,秋菊可能就死了,儿子也可能没有了。
秋菊感谢村长,要村长来喝满月酒,可是在喜乐的热闹气氛中,村长却被抓走了,因为按法律程序,村长构成了犯罪,要坐牢。
然后影片以秋菊的尴尬结束了。
中国社会分为两套秩序,一是乡土社会的民间秩序,一是官方的秩序,这在中国农村尤其体现得明显。
在农村,最大的权力者是村长长老,民间舆论是评判行为的最主要力量,人情是联系人们关系的最大纽带。面子是他们所追求的东西。而在现代秩序中,权力者是政府、是司法机关,评判行为的力量是法律,是国家强制机关,联系人之间关系的是合作关系或者利益,利益是人们的追求。
当然,我们甚至在这个普法的时代背景下将秋菊作为学习法律运用法律的典范,特别在那个九十年代,更具有现实意义。但对于今天而言,给我们有了新的启示:我们的干部在依法治理本镇、本村、本单位时,如何将现代秩序与乡土秩序邮寄结合,为此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应运而生,如人民陪审员制度、人民调解制度、信访制度、司法调解与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对接制度等等。另外就是我们的干部在干群矛盾中,要对照检查自我,襟怀坦荡,在村民纠纷中要引导村民学会道歉,常言说:“三句好话暖人心”,使纠纷能够化解,当事人能够握手言和。
再说影片《被告山杠爷》,影片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在四川山区的一个偏僻小村中,一个女人在村委书记“山杠爷”门前上吊自杀。几天后,县检察院接到匿名举报,就来村中调查杠爷。他们听了四个关 于杠爷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自杀的女人虐待婆婆,婆婆忍无可忍,到杠爷那里去告状。随后,杠爷就在村子放电影时大肆羞辱女人,还请来女人的父母看她出丑。女人气不过,晚上打婆婆,杠爷将她绑起来游村。女人觉得很没面子,就在杠爷家门口上吊自杀了。
第二个故事。几年前,村中的男人都出外打工,使得耕地都荒芜了。杠爷决定让全村劳力回家种田,但是一个农民在信中跟自己老婆讲到不打算回来。这封信恰好在杠爷手中,还被他拆开让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念了出来。农民老婆知道此事后很生气,就是不听杠爷的,坚决不给老公写信让他回家。杠爷只好让村中的人去外地将农民找了回来。
第三个故事。村中一个农民因为迟交公粮,杠爷罚他再多交出二分之一的粮。农民不服,杠爷只好将他捆起来关了三天,而且这三天只给喝水不给饭吃。
第四个故事。村子修建水库时,一个党员带头反对,杠爷就当众打了他好几个耳光。之后,这个党员就非常听从杠爷的领导,还依靠修建水库承包的池塘致了富。
以上四个故事,检察院工作人员听完后很矛盾。他们知道杠爷已经违法,但是这些被杠爷“整”过的人,并不嫉恨他,而且还感激他,杠爷的所作所为也给村子带来了富裕和平安。可是法不容情,几天后杠爷被抓走了,山杠爷自知违法,临行前,他有条不紊地交待着村里的工作,送行的人们在一声声“杠爷”中跪满一地。在检察院调查情况 时,村民们还猜测是谁告了杠爷,并一一替杠爷求情。最后,杠爷的孙子告诉家里人,是他给法制日报写得信,他的目的只想分辨一下究竟是“村规”正确,还是“国法”正确。
本片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力作,它探讨了“村规”与“国法”,其实也就是人治与法治的问题。影片同时也展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引发出很深的思考。要探讨人治与法治,就要考虑到中国社会发展的程度。如果我们国家的每一个村子、每一个村民都能达到美国乡镇的素质水平,那么我们国家就可以构建法治社会了。但是,我们国家却不是如此,而是一个封建、落后、贫穷的发展中国家,社会的发展还相当不平衡。因此,在本片中的村子中,要法治的话,是根本不现实的。就因为如此,村中才出现了强势的霸王——杠爷。所以说,在像片中那样偏僻的山村,只有人治才能维护好一个和谐社会。相反的,在同时代的大城市中,我们国家却有着建立法治社会的良好条件,完全可以“依法治国”!所以,我们在谈法治的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社会的发展的不平衡!面对一些事情,法律显得太仁慈,而强权专制又侵犯了人们的权利,难办!人治,还是法治,而今还是个难题!
二十年后的今天,大家都知道,依法治国已经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但这毕竟是一条漫漫长路,还需要我们大家一代又一代人走下去。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我想谈谈我们当前的农村形态形式。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农村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加之农村村干部、村委会所处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以及村干部主观方面的因素,村干部的工作又是很艰巨的。我认为村干部工作艰巨的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矛盾造成的:
一是地位与任务的矛盾。一个村就是一个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人说“农村工作两台戏,计划生育宅基地”,其实远非如此,农村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大到党的方针政策,小到夫妻吵架,每一项工作都与村干部有关,每一项任务都要靠村干部消化解决。这些工作,既艰巨复杂,又繁琐具体,有些问题和困难由于受村干部地位的局限,自身力量难以解决和克服。当工作遇到重大阻力时,往往束手无策,每当要完成计划生育、上级布置的各项重大、急难任务时,村干部往往只得采取强硬的简单粗糙的办法,搞得干群关系紧张,村干部工作吃了苦,得罪了人且不说,甚至连家庭人身财产的安全有的受到威胁,遭到报复。这种地位与任务的矛盾,职责与职权的反差,从客观上制约了村干部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是对象与手段的矛盾。村干部工作对象主要是广大农民群众。大家知道,过去,在村务管理上,一般是村干部说了就算,定了就干,群众对村干部在很大程度上有依赖性,“干部一声吼,群众跟着走”,村干部有威信有威望。实行生产责任制以来,农民各种各的田,生产经营、分配都由自己决定,对村干部的依赖程度明显降低,一些村干部在生产指挥权失落的同时,也失却了引导组织农民群众的渠道和手段,工作中的难度很大,加之,农民群众(包括党员)的价值观念,思想行为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些人各种各的田,各挣各的钱,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对村干部的管理、教育漠然置之。一些人“有田有地不找你,有吃有穿不靠你,不批不斗不怕你,不交费用气死你,有了问题老缠你,解决不了就骂你”,给村干部开展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使一些干部感到“行政命令不行了,思想工作失灵了,经济调动没钱了,法制管理没权了”,“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这就造成了落后的管理手段和复杂的管理对象之间的矛盾。这种落后的管理手段与复杂的管理对象之间的矛盾,是制约村干部发挥作用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是政策与工作的矛盾。党的农村政策,是村干部发挥作用、做好工作的基本依据,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出现某些政策的不适应性和难操作性。如“两补”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中规定的“七不准、八不准”,如土地转租等情形的补贴发放问题、农村医保、社保缴纳问题等;再如 “村委会选举委托投票不得超过2人”等规定,这就产生了政策与工作的矛盾。从而使村干部常常处于困惑之中。有的观望、徘徊;有的急抓一把,急功近利;有的干脆放任自流,躺倒不干。这种政策与工作的矛盾,使村干部工作很难稳定有序。
四是素质与要求的矛盾。农村工作的发展,要求村干部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而且还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生产管理能力。但是,村级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是不平衡的,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导致有些工作抓不实、抓不了、抓不好。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理论素养需要提高。部分村干部对政治理论学习不感兴趣,不读书,不看报。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导致政策水平低,领导能力差,对我国在农村的现行政策产生怀疑或动摇。对此,中央决定从利用5年时间选派10万名大学生到村任职。二是缺乏工 作激情。一些农村干部说“我们不是„飞鸽牌‟,而是„永久牌‟不敢得罪人的太多,我们基层干部手中的制约办法少。软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完不成,领导不满意;硬了,群众又骂是歪嘴和尚念经,是„土皇帝‟。部分村干部和国家干部不一样,往上没啥奔头,对上别挨批评,对下过得去就行了;有的工作不敢碰硬,遇到难题就回头,见硬就弯,孩哭抱给娘,上下推卸责任;有的工作敷衍塞责,缺少创见,因循守旧,工作停滞不前。三是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有的村级干部政治纪律性差,对党的方针政策不积极认真贯彻,只顾本位,不顾大局,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组织纪律性不强,搞家长作风,对组织决议不执行,我行我素,还有的本届不管上届的事,对遗留问题不解决,对上届决定的事不执行;还有的村级账务不清,不遵守财经纪律,不公开村级财务或公开不明不细。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我们xx也是有所反应的,如村道修建过程中形成的债务化解问题、老百姓入户道路修建中涉及到占用农户山林、土地的协调问题,有的已经是数年前的事情,因为未及时解决,导致当事人不断上访,党委、政府不断接访接人,维稳成本增加。
那么,工作如此艰难,我们农村干部又该怎样履行职责呢?古人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那么在位则要谋其政,在位也就是你有一定的职务,谋其政,政呢,就是你应担负的责任,谋呢,就是去履行。担负一定的职务,就要履行应负的责任,我们村干部应谋哪些政呢?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是不折不扣落实政策(对县以上)。二是顾全大局交好帐(对乡镇)。三是抓好稳定和发展(对村)。四是抓好 队伍自身建设(对自己)。我重点结合自身工作谈谈第三点:抓好稳定和发展,说白了就是治理本村的问题。稳定与发展是一对双胞胎,稳定是基础,发展是目的。这里我只谈基础问题,也就是农村民间纠纷相关的问题。
农村民间纠纷是人民内部矛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表现,随着农村经济社会转轨步伐的加快,农村民间纠纷日益增多,且调处难度不断加大。从xx法庭开门办公一年多的时间来看,2013年受理各类案件125件,今年截至5月中旬受理案件已达60多件。与我院其它法庭相比,本辖区案件数远超上述法庭。究其原因和特点如下:
1、纠纷类型发生变化。以往的纠纷主体一般是公民、邻里之间的纠纷,多出现在婚姻家庭、邻里、债权债务、房屋等方面的矛盾纠纷,但现在纠纷的主体出现了村民与村干部、村民与企事业单位、村民与政府及职能部门之间的纠纷日益频繁,已经扩展到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村道路建设中债务化解问题、入户公路占用土地协调问题等)
2、农村村民法制观念淡薄。农村基层一些村民法制观念淡薄现象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具体表现在发生矛盾后,不能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不是靠公力救济,而是靠私力救济,轻则骂、重则打、急则杀,有的仅为小孩吵架、家畜、林地、债务、婚姻家庭等方面小事,斤斤计较,引起邻里不和、亲人反目,甚至转化为刑事案件。(老街石家兄弟争过道归属问题、杜x、康x两家房屋修建纠纷、xx村旷氏兄弟为树木打架斗殴事件、化龙乡毛氏堂兄弟为水井纠纷问题、xx乡xx 村翟某与黄某为家畜损坏粮食引发打架纠纷、杜xx兄弟为父亲遗留一块林地管理权纠纷、xx村潘xx与蒋xx为房后树木小事引发斗殴事件、xx乡陈xx与钱xx发生打架事件)
有的一旦发生矛盾纠纷,不是按照正常的程序要求处理,而是争相找关系找路子,找后台,出了一个小纠纷,双方都有相关人员出面打招呼、写条子,致使小纠纷变成大纠纷,互不相让,越闹越大,无法处理,尤其是家族势力以及别有用心的职业道德差的律师、法律工作者的参与。有的小病大养,故意扩大损失。典故“六尺巷”
据《桐城县志》记载,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想占便宜的人是不怕算糊涂账的,他们往往过分相信自己的铁算盘。两家的争执顿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由于牵涉到尚书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愿沾惹是非,纠纷越闹越大,张家人只好把这件事告诉张英。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张英大人阅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旁边的人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只见张大人挥起大笔,一首诗一挥而就。诗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交给来人,命快速带回老家。家里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一条锦囊妙计,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诗,败兴得很。后来一合计,确实也只有“让”这唯一的办法,房地产是很 可贵的家产,但争之不来,不如让三尺看看。于是立即动员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家人的旷达态度。张英的行为正应了那句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尚书一家的忍让行为,感动得邻居一家人热泪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两家人的争端很快平息了,两家之间,空了一条巷子,有六尺宽,有张家的一半,也有吴家的一半,这条几十丈长的巷子虽短,留给人们的思索却很长。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一条宽六尺的巷子。村民们可以由此自由通过,就形成了传至今天的六尺巷。这个富有喜剧与哲理的故事,除了表明张宰相的可贵之处外,还有着更为丰富和宝贵的法治启示。
一是纷争在所难免。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和纠纷是难免的,关键是要有对待纠纷的理性态度。人是群居性的,又离不开“利益”二字,人与人之间发生纠纷和矛盾总是难免的,即使贵如宰相之家,也要与平民打官司争地基。正如外国名言所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正因为人不是天使,纠纷和矛盾总难免要时时发生,不以人的善良意志为转移,但关键的是要有对待纠纷的正确态度,走极端,走歪路,都不是理性之表达。故事中,张家人首先失策,发生纠纷不是想到由司法途径按照程序解决问题,而是想利用手中权力改变天平的砝码,但好在张宰相为人明白,并未发生大众想象中的以权压法,以势凌人。吴家是据理力争,依法诉讼,也没有发生一哭二闹三上吊以及赴京告状等极端之举,而是在理性地行使着自己的权利。
二是权利需要斗争。维护权利就不能惧怕强横和权力,要勇于为权利而斗争。不论当时不怕宰相的吴氏有何背景(历史并未记载其有 何显赫背景),但确确实实的是,吴氏面对自己的权益可能被侵犯,不管对手是怎样强大和可怕,也敢于依法抗争到底。这种精神至今仍然值得我们重视。因为权利本身是脆弱的,由于权利界限的不明,行使权利时的冲突以及一方有意无意的侵犯等原因,侵权行为是经常发生的。侵权发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侵权行为的无原则容忍与退让。几百年前,西方法哲耶林大声疾呼“要为权利而斗争”,“法的目标是和平,而实现和平的手段是斗争”,“权利从放弃准备斗争的瞬间也放弃了他自身”,至今仍然是警醒我们的良言。
三是维权必须有度。维护权利必须依法进行,按照程序,拒绝缺失理性的无限纠缠。在故事中,吴张二家面对纠纷,也不是走极端,瞎纠缠,而是走相应的司法程序。在现代社会,更应树立法治观念,权利的维护必然与法治相联系,与程序相结合,即所谓走法治的途径解决纠纷。维护权利决不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决不能“无所不用其极”,而是需要理性态度,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手段。如果法律本身不公正,则应先修改法律,也不是为一己之利而破坏法律。任何纠纷,都有发生之时,也应有结束之日,绝不是无限制的无限期的。结束的标准就是法律的判断,而不应是当事人个人的判断,因为如果都以个人感受为判断,则不可能达成一致,纠纷也就不会有结束之时。一断于法,是维权之度的所在。
四是合作才能和谐。“人家敬我一尺,我要敬人家一丈”,这是桐城的古语,反映的就是相互礼让、相互合作的态度与胸怀。宰相张家先行退让,立即得到对手吴家的积极响应,双方的合作铸就今天的美 谈。合作是相互的,和谐也是相互的,单方有意无法合作,孤掌向空也不成鸣。如果人家敬你一尺,你却无动于衷,反自以为是心安理得,甚至还要嫌人家敬得不够,就缺乏必要的谦让与合作,社会的和谐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相互合作的基础在于相互理解而不是相互提防,相互诚信而不是相互奸诈。无论贫穷还是富贵,良性互动而不是相互敌视,才是整个社会的福音。
正是从以上角度分析,六尺巷中的平民吴氏相比“大干部”张英,更难能可贵。正是由于他的维权意识、理性精神和合作态度,才铸就了今天美名传扬的六尺巷。虽然过去了几百年,他,依然不失为我们当今公民社会的一个样榜。
为此涉及农村稳定方面的纠纷,我们当干部的要注重引导、开化村民。
3、婚姻纠纷居高不下。世俗观念与传统美德挑战,主要原因是我们地方经济欠发达。
4、村民盲目追求高额利益、高额回报,放钱收息,防范意识差,结果事与愿违,鸡飞蛋打,引发纠纷。(如石xx涉案17件达200余万元、xx村王x涉案16件近200万元、xx村罗x涉案3件达20余万元)提示:风险与利润并存,股市行话: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5、赌博举债,引发纠纷。(如杨xx与谭xx间借贷纠纷案)
6、农村房屋修建工程发包、承包安全事故纠纷。(街道孙xx与石xx、刘xx损害赔偿案)
7、交通事故案件。
8、安全生产事故赔偿案件(砂石厂辜x死亡事件、卫生院孕妇生产死亡事件)
在此我不再一一列举。下面我结合本人在多年从事法律工作中,对大家平时经常遇到、咨询的最多、最集中、最感兴趣的一些法律问题提取整理出来,给大家集中讲一讲,希望对大家有所启迪和帮助。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保护问题
案例:“骂人一句话 赔偿一千元 ”:1999年7月10日下午,河南省淅川县某村村民魏英子在村里后山放牛,同在山坡薅草的村民李金娥看到自己山地上的庄稼有被牲畜糟蹋的痕迹,即大声辱骂放牛娃。魏英子听到后见周围无其他人,即质问李“你骂谁?”李金娥答“就骂你”,并大骂:“辛某(该村一名干部)在你屋睡觉,还给您掏了50元钱”双方争吵多时。傍晚,魏英子拉李金娥去找辛某对质,李不去,并继续大骂“你就是跟辛某睡过觉!”当时已有许多围观群众。魏英子满腔气愤无处发泄,便一张诉状把李金娥告到法院,要求李金娥给其恢复名誉,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在庭审中,李金娥承认骂人错误,魏英子和辛某并无不当关系,但不愿赔偿精神损失,也不愿公开赔礼道歉。8月18日,淅川县法院判决李金娥赔偿魏英子精神损失费1000元,并以书面张贴形式在该村范围内给魏英子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法律链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 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形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李金娥当众无端辱骂魏英子与他人有两性关系并收取辛某50元,使魏英子的社会评价在当地降低,人格受到侮辱,侵害了魏英子的名誉权,给魏英子造成了一定的精神损失。因此,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二、农业生产方面的相关问题
第一,出嫁、离婚、丧偶承包的土地怎么办?
【案例】王女是王村人,26岁嫁到赵村,在出嫁之前王村村委会分给王女承包地2.3亩,双方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王女出嫁后一直居住在赵村,但没有在赵村承包土地。王村村委会以王女已经出嫁且已不在本村居住为由,口头通知王女她所承包的 2.3 亩土地已被村里按照规定收回。王女多次同王村村委会交涉,要求继续承包王村的土地,遭王村村委会拒绝。最后,王女将王村村委会告上了法庭。法院判决:王村村委会强行收回王女承包地的行为无效,该 2.3亩土地由王女继续承包,并由王村村委会赔偿因此给王女造成的损失。
【评析】王女在出嫁后,尽管不在原所在的村居住,但在新的居住地并没有取得新的承包地,因此应继续承包其原承包地。被告王村村委会以原告王女已出嫁并不在本村居住为由将其 2.3 亩承包地收回,违反了法律规定,王村的乡规民约不能对抗国家的法律。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妇女,在该土地被征 用时,有权依法分得土地征用的补偿费。
妇女在土地承包中的合法权益应当依法受到保护,这是农村土地承包的重要原则和内容。《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六条规定:“农村土地承包,妇女和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承包中应当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侵害妇女应当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此外,对妇女在结婚、离婚或者丧偶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法律还作出了进一步具体的规定。
一是妇女结婚的,嫁入方所在村应当优先解决妇女的土地承包问题,在没有解决之前,出嫁女原籍所在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先承包的土地。二是妇女离婚或丧偶后,仍在原居住地生活的,其已经取得的承包地应当由离婚或丧偶妇女继续承包,发包方不得收回;不在原居住地生活的,新居住地的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尽量为其解决承包土地问题,未解决前,原居住地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第二、村委会能否再分死亡人的承包地?
【案例】李某与父母承包了6亩土地(每人2亩),李某父亲去世后,村委会因村现有部分新人未能得到承包土地,村委会决定将李某父亲名下的土地收回分给新人可以吗?
【评析】这样做肯定是不可以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土地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承包地,承包期内如果家庭成员死亡,任何组织和个人均不得收回其承包的土地(整个家庭消亡除外)。通过其他方式取得的承包地,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第50条规定办理。解决人地矛盾问题,在有条件的地 方可以将下列土地承包给新增人员:集体经济组织依法预留的机动地;通过依法开垦方式增加的土地;承包方依法、自愿交回的土地。也可以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来解决。
第三、不经村委会同意,土地转包是否有效?
【案例】张家三年前与本村村委会签订了为期30年的土地承包合同。但近两年来张家一直在县城做生意,没有时间管理土地。今年春天张家与邻居李某协商后,签订了土地转包协议,张家将承包土地转包给李某承包经营。村委会得知后,以此事没有征得村委会同意为由,通知张家转包协议无效,并说张家要不承包土地,村委会就要提前收回承包土地。请问:不经村委会同意,土地转包是否有效?
【评析】可以明确地说,张家与李某签订的土地转包协议是有效的。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土地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
第十条明确规定: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第三十二条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第三十四条: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承包方。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和流转的方式。
第三十七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 转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
根据上述规定,张家与李某签订的是土地转包协议,不必经原发包方即村委会同意,只要报村委会备案即可。你村委会以不承包土地就要提前收回承包地的说法没有法律依据。
第四、承包的土地是不是可以随便改变用途 ?
【案例】四川省雷波县农民罗某有一块承包地,砂石比较丰富,同村村民鲍某想利用罗某的这块地开采砂石卖。1998年1月,鲍某与罗某协商并达成协议,约定由罗某提供一亩承包地,用于挖沙、修道、堆放砂石。鲍某负责挖砂、卖砂石。鲍某每运走一车砂石付给罗某7元人民币。期限为一年。协议书签订后,他们没有向村委会和县土地管理部门报告,擅自挖沙。开采一段时间后,罗某与鲍某就已运走砂石的车数和款项发生了争议,各自都称自己受到了损失,要求对方支付。罗某遂向雷波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经过审理,判决罗某与鲍某签订的挖砂协议无效,双方的损失由各自负担,停止挖沙,恢复耕地。
【评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14条规定:“……承包经营土地的农民有保护和按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15条、16条还规定,单位和个人将耕地改为非耕地的,在所承包的土地上从事采矿、采石、挖砂、取土等经营活动的,必须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用地申请,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使用。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8条专门规定“农村 土地承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保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第17条又规定承包方承担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的义务。第33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遵循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的原则。第60条规定“承包方违法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承包方给承包地造成永久性损害的,发包方有权制止,并要求承包方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罗某与魏某没有向土地管理机关申报和获准,擅自在耕地上挖砂,改变土地用途,因此必须恢复耕地。罗某与鲍某签订的挖砂协议,是无效协议,双方的损失只能各自承担。
第五、弃耕农民要求返还承包地是否可以?
【案例】村民王五,前几年因为家庭负担过重而弃耕土地到深圳打工。2004年以来,中央落实一系列惠农政策,减免了全部农业税。王五听说后,就返回农村向村民小组要求返还土地,但村民小组以土地已经发包给其他人为由予以拒绝。于是,王五就想到法院通过法律途径要求返回土地,并让村里赔偿他的损失。王五要求是否得到支持?
【评析】2005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因发包方违法收回、调整承包地,或者因发包方收回承包方弃耕、撂荒的承包地产生的纠纷,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㈠发包方未将承包地另行发包,承包方请求返还承包地的,应予支持;㈡发包方已将承包 地另行发包给第三人,承包方以发包方和第三人为共同被告,请求确认其所签订的承包合同无效、返还承包地并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但属于承包方弃耕、撂荒情形的,对其赔偿损失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前款第(二)项所称的第三人,请求受益方补偿其在承包地上的合理投入的,应予支持。”由此可见,在本案中,王五虽然以前曾经弃耕承包地,但其要求返还的请求仍应该得到法律支持;但他要求赔偿损失的请求则不在法律规定之内。
第六、举家迁走,村委会能收回承包地另行发包吗?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允许其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发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承包期内,承包方交回承包地或者发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地时,承包方对其在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因此,在我市即使举家迁到旺苍县城也不能收回承包地。只有迁到成都、绵阳、广元这样设区的市,并且转为非农业户口的才能收回承包地。
三、关于市场经济方面的问题
如合同法、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担保法等。下面我先举个反面的案例来说明不是所有的借贷关系都受法律保护:2011——2012年,xx镇xx村村民谭x等人多次 在原告杨xx之女旦某所开的私人茶馆“诈金花”,其女抽茶钱盈利。长期以来谭x等人输掉数十万,为“捞本”,旦某便借钱给谭x(放水钱),但要求谭x书写字据要写成向其母杨xx借款。谭x给杨xx写一张“借杨xx现金38000元”的借条。2013年杨xx则一纸诉状,将谭x告上了法庭。xx法庭公开开庭审理此案。庭审中,杨xx一开始根本不提是赌博赢的钱,只称:“谭x借我的钱有借条为据,请法庭维护我的合法权益,裁定被告归还我的本金,并偿付利息!”法院查明事实后,正欲依法判决:驳回原告杨xx的起诉。并没收违法所得时,原告撤回了起诉。不知内情的入却说:“谭x欠人家杨菊香的钱,白纸黑字,铁证如山,怎么会赢官司呢?”
【评析】 本案中杨xx虽有谭x的借款条,但这笔款实际是“赌博债”。这违反了民法通则中的规定。这张借条以合法的外衣掩盖了违法的实质。本案中,原、被告的借款协议虽然成立,但该债权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8条关于“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为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该行为没有任何法律约束力,这种借贷关系不受法律保护。
杨xx与杨xx民间借贷案。(如遇强迫所为,应当立即报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关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方面的法律法规
现在新的《信访条例》也做了重大修改,国家信访局首次出台专门文件,规范信访事项受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今年5月1日起实施,如信访60日办结、越级不予受理,还规定了6 种情况下信访不予受理:
1.属于人大、法院、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来访事项;
2.对跨越本级和上一级机关提出的来访事项,上级机关不予受理;
3.来访事项已经受理或正在办理的;
4.对处理(复查)意见不服,未提出复查(复核)请求而到上级机关走访;
5.对处理(复查)意见不服,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期限未请求复查(复核)的;
6.已经审核认定办结或已经复查复核终结备案的。
五、关于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法规
如《宪法》、《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随着农民进城务工越来越普遍(993861部队)、农村人口向城市转化的越来越多的现实出现,城乡融合的加快,农村传统思想受到一些新思想的洗礼,农村的婚姻家庭不再有过去的相对稳固了,农村离婚率逐年上升。因此,近些年的法律咨询中农村婚姻家庭问题始终居高不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1、订婚(婚约)有法律效力吗?由此引起的财物纠纷应如何处理?
订立婚约的行为称订婚。婚约是当事人自愿采用的表示或者巩固恋爱关系的方式,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我国现行婚姻法对婚约或订婚没有作任何规定。因此,婚约没有法律约束力,不受法律保护,订 婚不是结婚的必经程序。
婚约订立后,只有双方完全自愿才能实际履行。双方同意解除的可自行解除;一方要求解除就可以解除,只要向对方作出意思表示即可解除,无需征得对方同意,更无须办理任何法律上的手续。
法律不调整婚约关系,并不意味着当事人可以视婚约为儿戏。当事人应该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慎重对待婚约,切记轻率,更不允许以订婚为名索取钱财或者玩弄异性,否则,应视情节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由此引起的财物纠纷,应区别情况予以妥善解决。恋爱或订婚期间,男女双方自愿互赠的衣物或者游玩的花费等,按赠与处理。但属双方定情信物或者具有家庭纪念意义的财物,一方要求归还的,以归还为妥。
2、没有拿结婚证,“结婚”后“离婚”怎么办?(事实婚姻、同居关系、重婚问题)
要给大家说的是,法律只保护合法的婚姻家庭关系。合法的婚姻可以简单理解为就是依法办理了结婚登记(领取结婚证)的婚姻。但现实中农村存在不少没有拿结婚证就“结婚”(举行婚礼)现象,以致所谓“婚姻”出现问题,不知所措,很多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在这里大家特别需要明确的法律上的有效“结婚”是拿结婚证才算真正合法结婚,而不是举行婚礼就算结婚。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未办理结婚登记同居生活的男女关系结合形成的关系可分为两种:一是事实婚姻,二是同居关系。
事实婚姻,指没有配偶的男女虽未办理结婚登记,但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并且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所形成男女两性结合。同居关系,是指均无配偶的男女双方在未办理结婚登记,又不符合结婚实质条件是,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或有配偶与他人(不以夫妻名义)同居所形成的两性关系。
我国法律不承认现形事实婚姻,只承认原有事实婚姻。即凡是在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同居生活的,并且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如,1994年1月1日王男与周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且符合婚姻关系的成立要件。2006年4月1日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人民法院就按照事实婚姻对待,适用离婚的法律规定。
2、凡是在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同居的,如果不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属于同居关系;如果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应当补办婚姻登记,不予补办的,属于同居关系。
究竟同居关系与事实婚姻、合法婚姻有什么不同的法律后果呢?
事实婚姻解除的效力同离婚(合法婚姻)的效力一样,有关财产的处理与子女的抚养同合法婚姻离婚时一样,受到婚姻等相关法律的全面保护。
但是,非法同居关系的解除就受到很多限制。一是双方无配偶的同居关系向人民法院单独提出解除时法院不能受理。二是在同居关系解除时的财产处理及子女抚养方面:
1、当事人所生的子女,适用 《婚姻法》有关父母子女的规定。
2、当事人之间的财产关系不适用《婚姻法》有关夫妻财产制的规定。
3、相互之间没有法定的扶养义务。
4、男女双方不能以配偶的身份互为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
5、男女双方无补偿请求权和经济帮助请求权。案例:甲女(20周岁)与乙男(23周岁)于94年5月1日举行结婚仪式,但未办理结姻登记手续。以后的生活里,共同盖房屋五间,购拖拉机一辆及彩电等物。2002年6月,乙男因故去世。甲女以配偶的身份起诉到法院主张继承权,法院就不会支持。
因此特别提醒:那些符合婚姻法规定的结婚条件,举行了结婚仪式或已经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男女,应尽早补办登记,以使自己的婚姻行为合法化。补办结婚登记后,婚姻关系的效力追溯至男女双方均符合结婚的法定实质要件之时,夫妻在婚姻家庭中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充分保护。
需要特别讲明的是,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结婚或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行为,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者与之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行为是重婚行为。重婚是一种犯罪行为。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夫妻共同财产、个人财产、共同债务问题
A、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
(二)生产、经营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决定;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作重要处理决定,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他人有理由相信其为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为由对抗善意第三人。
B、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C、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也就是共同偿还,无论所借债务夫妻一方事先是否知道。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 的财产清偿)。一方婚前所负个人债务,债权人能够证明所负债务用于婚后家庭共同生活的,也要共同偿还。
六、在这里我还要特别讲一讲赡养问题,因为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我们农村比较普遍。万事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现在,有些人见父母老了不尽孝道、不“赡养”。这既是一个道德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
《宪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虐待老人”。
《婚姻法》第二十一条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1条规定:“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可见,子女的赡养义务是法定的,有负担能力的子女都有无条件赡养父母的义务。赡养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卸责任。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农村,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往往还有看似很充足的理由拒绝赡养。这样的理由归纳起来主要源自几种误区: 一是出嫁的女儿不赡养。我国《婚姻法》规定,子女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这里所讲的子女包括已婚、未婚的成年儿子和女儿,也包括养子女和继子女。所以说,认为出嫁的女儿没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是错误的。
二是父母再婚不赡养。现实中,不少儿女认为,父亲或母亲再婚后,便与自己脱离了原有的家庭关系。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新《婚姻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
三是分家不公不赡养。在农村家庭中,儿子结婚由父母操办,结婚不久又分家另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子女常以父母偏心眼、分家不公为由,拒不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赡养老人和分家产是不同的法律关系。赡养,是子女对父母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分家产是分配家庭共同财产,是纯粹的财产关系。若认为分家不公,可通过法律来解决,但不论分家与否,均不能免除子女的赡养义务。
四是不照料自己的孩子不赡养。现在,不少年轻夫妇不体谅父母的身体状况,也不体谅他们生活收入等方面的难处,将自己孩子的饮食起居、上学接送、日常管护等任务一股脑地推给父母。如果老人们在几个子女中处理不当和稍失公允,有子女就说“父母照顾了谁家的孩子,谁就应当赡养”,言下之意,父母没照顾自己的孩子,自己便不用承担赡养义务。依照法律规定,在父母健在并有抚养能力的情况下,(外)祖父母对于(外)孙子女是没有法定抚养义务的。所以,以老人不照料自己的孩子为由,对老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这于法于理都是说不通的。
五是不继承遗产不赡养。继承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父母和子女之间可相互继承遗产。子女自愿放弃这项权利,法律允许,但不能以放弃继承权为由,来抵消法定的赡养义务。这一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五条有明确规定:“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给赡养费的权利。”
同志们,有很多事情我们平时不觉得怎么样,但从法律的角度看就不一样了。今天我简单的以案说法,讲了一些我们农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到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迪、有所帮助。由于水平有限,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第二篇:普法讲稿
普法讲稿
(一)2010-04-07 21:07
法制教育青少年法制课讲稿
同学们、青少年朋友们,你们好。
今天参加学校举行的法制课,很高兴,借此机会从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典型事例,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一些法律知识,讲上几方面,与大家共勉。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在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在对外交往中,法律也是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社会规范。作为21世纪主人的青少年朋友,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是实现新世纪宏伟蓝图、振兴中华的需要,也是维护人类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全国第五个五年普法规划将少年儿童的法制教育列为重要内容。广大青少年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接受法制教育,努力学习法律知识。
第一,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人生的路很漫长,打好基础是人生之旅的关键所在。青少年时代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时期,只有学习了法律知识,才能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学会分辨是非,识别善恶,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第二,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争做新世纪合格公民。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法制更加完备的社会,要求每一个公民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广大青少年只有学法懂法,才能树立民主法制观念,明确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才能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
第三,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21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重任将历史地落到青少年朋友的肩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肩负并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少年儿童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广泛的知识面,不仅要学习、掌握科学知识,而且要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制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法制目标,才能保障我们伟大祖国的长期稳定、经济腾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今天学校组织给同学们上法制课,通过听讲课、受警示、学法律,从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典型事例,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一点一滴积累,持之以恒学法、守法、用法、护法,逐步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争做一名新世纪的合格公民。
当前,未成年人包括在校学生犯罪问题,仍然是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今天我用几个案例,说明一个道理:中学生应该学法、懂法,未成年人应该健康成长。
案例一:九青年结伙抢劫
断送前程追悔莫及
为了叙述方便,我先把这九个人的基本情况作以介绍:
200*年*至*月,上列九人分别纠集在一起,先后在**中学,*城电影院等地,抢劫作案8次,抢劫现金113元,具体犯罪事实如下:
第一次,200*年3月22日下午*********,抢得现金10元;
第二次,200*年4月7日下午**********抢得现金10元;
第三次,*******
以上,***参与抢劫8次,刘*参与抢劫4次,张**参与抢劫5次,***参与抢劫3次,樊*参与抢劫3次,李*参与抢劫2次,梁**参与抢劫1次,关**参与抢劫1次,丁**参与抢劫1次。所抢现金被九人用于吃喝花用。
保**等九人以暴力的胁迫手段多次抢劫他人财物,其行为已触犯了刑律,构成了抢动罪。保**在共同犯罪中起了主要作用,是本案的主犯,且结伙多次持刀抢劫。对社会危害大,影响极坏,使学生上学无安全感,犯罪情节严重,应从重处罚。鉴于保**犯罪时未满十六周岁,应减轻处罚。刘*、梁**犯罪时已满十八周岁,在犯罪中起了次要作用,是本案的从犯,应根据其周岁,在犯罪中起了次要作用,是本案的从犯,应根据其犯罪的情节比照主犯从轻处罚。张**、***、樊*、李*、关**、丁**犯罪时未满十六周岁,且是本案的从犯,应减轻处罚。法院200*年*月15日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以抢劫罪,判处保*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2000元;判处刘*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1500元;判处张**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1000元;判处樊*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1000元;判处李*有期徒刑一年,宣告缓刑二年,并处罚金1000元;判处梁**有期徒刑一年,宣告缓刑二年,并处罚金1000元;判处关**有期徒刑六个月,宣告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元;判处丁**有期徒刑六个月,宣告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元。
这个案件中,涉及《刑法》总则中关于犯罪的7个概念。
1、刑事责任年龄:《刑法》17条规定:14周岁以下是完全不负刑事责年龄段。14周岁至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年龄段,这一年龄段的公民犯以下8种罪的,应负刑事责任。即: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破、投毒。16岁以上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段。14--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2、缓刑:是指附条件的暂缓刑罚执行的制度。一般缓刑的适用条件:一是判处拘役和3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是根据犯罪性质和悔罪表现,使用缓刑不致瑞危害社会;三不是累犯。累犯不适用缓刑。
3、罚金。附加刑的一种。成人不少于1000元,未成年人不少于500元,强制缴纳。
4、共同犯罪。由二人以上故意犯罪为共同犯罪。
5、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根据规定,主犯包括了两种情况:(1)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即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他们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是犯罪集团的核心。(2)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6、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所谓次要和辅助作用,是相对主犯的主要作用而言。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7、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从客观方面看,被告人必须实施了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均使用了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劫走财物。这是所说的暴力,是指犯罪分子对被害人的身体实施打击或者强制,如杀伤、殴打、捆绑和禁闭等。这种暴力是犯罪分子用以排除被害人抵抗,从而劫取财物的手段。抢劫罪的胁迫,是指犯罪分子以暴力相威胁,迫使受害人不敢反抗,从而顺利劫走财物的行为,被胁迫的对象可能是受害人,也可能是受害人的亲属,朋友或者同事。从庭审调查的事实看。保**等九被告人把作案对象选择在学生身上,正是利用在校学生不敢反抗或不能反抗的特点,各个被告人收集一起,寻机作案,从身份上,是社会青年对付在校学生,力量对比上,或是三对一、四对
一、甚至九对一,给受害人以暴力和胁迫,迫使受害交出财物或任其掏出钱物拿走,其行为完全符合抢劫罪客观方面的要件特征。
从客体上看,抢劫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不但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利,而且又直接侵害到公民的人身权利。以本案看,由于九被告人行为,不仅使受害人的财产权利妈:即学生身上仅有的现金被抢,而且使有的学生不敢上学,有的被致伤送医院治疗,有的辍学种地,甚至牵连到学生家长,对学生上学是迎送往来,严重地侵害了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破坏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学校和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
在主观方面,抢劫罪具有明显的主观故意,即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本案各被告人离开学校后,家庭管教不力,以至在外租房群居,生活无靠,便打起了抢钱的主意。尽管各被告人万般抵赖,狡辩是借、要,但谎言不戳自穿,世界上没有向连名字都不知道,人也不认识的人借上钱的道理。揭开伪装,暴露出的就是肆意非法抢劫读书学生的零用钱,来满足这些不法之徒的吃、喝、抽。
主体方面,依据《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已满十四周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本案被告人均已满十四岁不满,达到抢劫罪的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且实施抢劫次数多,情节恶劣,完全符合抢劫罪的主体特征。
《刑法》263条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有下列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A、入户抢劫;B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C、抢劫银行;D多次抢劫或抢劫数额巨大;E、抢劫致人重伤或死亡;F、冒充军警抢劫;G、持抢抢劫;H、抢劫军用物资、抢险、救灾、救济物资。
案例之二:两学生年幼无知,受欺骗引狼入室
邱*、武**盗窃案。
邱*,22岁,***人,个体户。武**,17岁,**城关区人,**一中学生。贺*,14岁,**一中学生。刘**,14岁,**一中学生。
200*年*月11日下学后,在邱*授意下,武**对贺*说:**好玩,你从家里偷些钱,我带你们到**玩。6月14日下午3时,贺叫上同学卸掉了爷爷家的防盗门螺丝,把邱*从**叫来**,6月15日上午,武**、贺*入室、刘**放哨,偷了23500多元现金和两条香烟,刘**分得2000元,其余由武**拿着,四个人上**,回来后,只剩3000元,其余均在**挥霍。
案发后,邱*、武**分别被判有期徒刑3年6个月。
本案涉及的刑法的两个概念
1、盗窃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是: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盗窃犯罪的对象是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财物,既包括有形财物,也包括电力、煤气、重要技术成果等无形财物。在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所谓秘密窃取,是指犯罪分子采取自认为不使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经手者发觉的方法,暗中窃取其财物。
2、盗窃罪的处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
(二)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这件案子的主要教训是:贺*年幼无知,听信欺骗,引狼入室,造成严重后果。青少年学生世界观没有完全定型,思维方式极不稳定,判断事情的能力差,遇到事情,一定要仔细思量,权衡利弊,切不可头脑发热,贪图蝇头小利而误入歧途。
案例三 在校生酒后伤人 受害者亦属活该
这是一起故意伤害案。
张**,16岁,**职中二年级学生。200*年3月22日晚10时酒后出宿舍门时,将下晚自习回宿舍的学生孙**撞了一下,孙到宿舍,将年事告诉了同学艾**,让艾给处理一下,艾答应后,孙**就将张**叫到宿舍楼西侧说刚才发生的事情。正说着,候**到了跟前,问:什么事?艾**就将发生的事给他说了,孙**说:没事。候**说:咋没事?并问张**这件事怎么处理,张**说:你想咋办就咋办。候**就在张**的右肩上捣了一拳,后又用左手搂住张的脖子,用右拳在张的身上捣,用膝盖在肚子上顶,在张**被候**搡不予考虑门背后时,张**从口袋里掏出跳刀,用左手撕住候的头发,在候的胸部捅一刀,后连推带搡将候又捅一刀。候**在被推至床边时,将张**撕到床上,压在身下,张**又在候的胸部边捅二刀。致候大量出血送医院抢救,发现其左腋下、左胸部、右胸部、左上腹均被刺伤。
经法医鉴定:候**胸腹部被锐器刺伤,致双侧开放性气胸、肺破裂、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失血性休克。按照《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58条、第87条之规定,已构成重伤。
张**故意持械伤人,致人重伤,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之规定,构成故意伤害罪,被告人在犯罪时系未成年人,从轻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对候**人身伤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民事赔偿责任张**负百分之五十,候**负百分之四十,学校负百分之十。
本案涉及《刑法》两个概念:
1、正当防卫。是指正在受到不法侵害时,采取的防卫行动不受法律追究。在本案中,张**的行为有点防卫的成份,但不属真正意义上的正当防卫,所以应该承担刑事责任。
2、故意伤害罪。《刑法》243条规定: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构成犯罪的行为是故意伤害罪。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致 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使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平心而论,这起案件应该给伤害别人的人和受别人伤害的人送上一副对联:
上联:酒后撞人
张**先不应该。
下联:逞能耍二
候**亦属活该。
横批:法盲一对
这两个在校生,判了刑,赔了钱,挨了疼,应该有哪些教训?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若,张**遵守校规,不的校内喝酒;假如他撞人之后,说声对不起; 假如候**少一些哥们气,少一些逞能好事、少一些二杆子劲,会是什么结果呢?这件不该发生的事,肯定是可以避免的。
案例之四:触法网不思悔改
再犯罪迷途难返
关**,男,汉族,生于1985年2月28日,初中文化程度,******人。200*年6月15日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宣告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元。
200*年8月份,关**伙同景*(男,汉族,生于1985年4月8日,小学文化程度,*****人,农民。)、钱**(男,汉族,生于1984年1月8日,高中文化程度,*****人,**一中高一学生)等人乘无人之机,采取翻窗入室、从阳台爬入等作案手段,先后在**酒厂、**水电局家属楼盗窃作案,窃得VCD、白酒、香烟等物品,其中关**参与盗窃6起,盗窃价值4900余元;景*参与盗窃7起,盗窃价值6900余元;钱**参与盗窃6起,盗窃价值5900余元。其中被盗窃物品被告人大部分已吃喝花用。关**、景*、钱**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伙同他人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触犯刑律,构成盗窃罪。因三人犯罪时均未年满18周岁,且钱**有投案自首情节,应当从轻处罚。关**在缓刑考验期内又犯罪,依法应撤销缓刑。关**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原犯抢劫罪,已判处有期徒刑个月,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年4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景*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2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钱**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个月,宣告缓刑一年,并处罚金2000元。
关**,200*年6月15日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宣告缓刑1年。200*年11月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4个月,2003年1月2日刑满释放。2003年*月6日,关**与朋龙在****的筑心缘酒吧饮酒至22时许,关**准备回家休息,行止*城中心什字处,关在什字西北角**网吧门口碰撞了正在门口打电话的原**移动公司职工王某某,双方发生争吵,继而引起撕打,后被围观群众挡开。王离开后,关跑进心语饮吧拿出**一中学生刘某某放在该饮吧的一把长约40公分,宽约5公分的砍刀,四处寻找王某某,最后在**电影院招待所二楼楼道找到了王某某,关将王某某拉到了招待所外面的街道上,用砍刀在王**的头部砍了一刀,将其致伤。经法医鉴定,根据面部损伤程度,符合《人体轻伤鉴定标准》第14条之规定,系轻伤。关**遇事不能正确对待、冷静、慎重处理。而持刀故意伤害 身体,致人轻伤,其行为已触犯刑律,构成故意伤害罪。关**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五年内又故意犯罪,系累犯,应从重处罚。关**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
本案涉及《刑法》三个概念:
1、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2、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
3、数罪并罚。是指一人犯数罪,人民法院对各种罪分别定罪量刑以后,依照法定的原则,决定应执行的刑罚。
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关**,一名初中学生,从15岁在校就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结交,参与抢劫,被判缓刑,却不知悔改,视法律为儿戏,好逸恶劳,又伙同他人多次盗窃,被判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刚刑满释放后,又混迹于酒吧,充当痞子,寻衅滋事,持刀砍人,蔑视法律,短短三年连犯三罪,再落法网,陷入犯罪的泥潭中不能自拔,令人可悲、可叹、可气、可恨。
同学们:听了节课,审视四个案例,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哪些启示呢?我想应是5句话,15个字:这就是:慎交友、立大志、善慎独、敢维权、要坦白。
1、慎交友。保**、刘*、张**、***、樊*、李*、关**、梁**、丁**抢劫一案是200)年引起学校、家庭、社会关注的青少年犯罪案件,经过公安机关深入细致的侦查,检察机关的进一步审查,以及人民法院的两次开庭审理,终于划上了句号。本案各被告人纠集一起,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内,作案十多起,抢劫现金二百余元。其结果令人吃惊。他们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呢,从本案的审理和走访监护人等途经可以看出有几个原因。本案多数被告人过早离开学校,失去了继续受教育的机会,过早涉足社会,沾染了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称兄道弟,哥们义气是非不分,良莠不辩,以至胆大妄为,以身试法。关**上初中期间与保**、刘*相识,平时常在一起玩耍,因家中无人管教,遂以无钱吃饭,交房租为名,要关**、李*、丁**与其一同参与抢劫活动。关**、李*、丁**哥们意气驱使,走上了犯罪道路。和人交往,一定要慎重,牢记古人忠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要和那些心术不正的人交往,更不要和校外的劣迹者同流合污。
2、立大志。每个青少年都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没有良好的思想,就不会有正确的行为。学校教育中的思想政治课,法制课不是空的假的,而是实实在在的道理,我们要从中悟出做人的理想价值,不仅学会做学问,学本事,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保**、关**等人法制观念淡薄,不知道用道德、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相反地是用暴力或胁迫手段获取不义之财来满足自己好逸恶劳的生活,从而走上了犯罪道路。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在何处?我认为,勤劳致富,才是正道。上好高中,考上大学,学好本领,参加工作获取报酬,才是正道。相反,坑、蒙、拐、骗、偷、抢等手段弄钱,那就是邪门歪道,轻则受到道德的谴责,重则要受到法律的追究。我们应该立大志,苦学成才,长大报效祖国,用劳动所得改善自己的生活。
3、善慎独。钱**、李*、丁**原是*中、**中的学生,平时几个人的表现都是不错的,保**、关**叫他们作案,他们几个在校生不但不制止,反而积极配合,足见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慎独意识,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我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遇事该怎么做,不该 怎么做,要有自己的主见,且不可盲从。
4、敢维权。每一个青少年都应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刑法修订后,对正当防卫作了新的规定,即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的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及其它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就学校而言,如果每个同学都充满正义感,见义勇为,碰到类似抢劫的情况,挺身而出,人人喊打,我们就能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学习环境。犯罪分子就没有藏身之地。
5、要坦白。一旦做错了事,甚至犯了法,就要坦白地向老师、学校、有关机关把事情讲清楚,争取从宽处理。今天的几个案例中,被告人都能如实供述犯罪过程,才被依法从轻发落,判了缓刑。所以,我奉劝同学们最好是从小学法、懂法、守法,万一触上法网,就应该主动坦白、自首,如实交待,争取从宽处理。已经踩上犯罪边缘线以及准备实施此类行为的同学,如果再不悬崖勒马,亡羊补牢,那么,保**等人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因为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法律。
最后,祝愿青少年朋友们,同学们,勤奋学习,只争朝夕,时刻准备着,为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而努力。
第三篇:普法宣传讲稿
筑牢三道防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结子中学 张发平
当前,人们将青少年犯罪、吸毒和环境污染并称为“三大公害”。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学校的工作实践中我们认为重点还是要筑牢家庭、学校和社会三道防线。
1、要提高家长素质,改进家庭教育。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的发源地,尤其是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素质优劣起着关键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础所在,也是青少年成人成才的摇篮。因此,家庭教育具有任何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优越性。
(1)规范家长行为。为人父母应自尊、自律,学法、知法、守法;应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注意自己的日常行为方式,言行举止文明,积极化解生活中的矛盾纠纷,对子女的行为起好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2)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框架下,家长学校具备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互相沟通和家庭教育能力培训的双重功能。学校应将家长会的召开制度化,忌将家长会办成单纯的学生学习成绩通报会和考前动员会。此外,班主任应对问题学生坚持进行定期家访。家长学校也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门、关工委、妇联甚至居委会开办,凡是有子女在读的父母都应定期到家长学校接受有关家庭教育,以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净化家庭环境,构筑起一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2、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把德育教育落实到学生教育的每一环节上,落实到教师的工作实际中,学校所有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要真正履行德育教育职责。学校不仅要关心品学兼优的尖子生,同时还要给后进生更多的关爱。在具体工作中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学校的法制教育必须长期化、制度化。二是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往往是从不遵守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开始的,学校要抓住青少年品德、个性、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三是要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科学设置课程,做到学习有教材,任课有教师,课时有保证。要力求避免把法制课上成思想政治课,摒弃空泛的说教,内容宜生动鲜活,以案例分析为主。要努力实现法制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对任课教师实行专业培训,经教育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用青少年能够切身感受,真正理解的形式如展示会、报告会、模拟法庭、普法影视进校园等法制教育活动,以典型的案件、事件、图像教育感染青少年。增强普法的指导性,通过引导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帮助其提高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明辨是非、抵制诱惑的能力,掌握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技巧。
3、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青少年法制教育计划,指导学校法制副校长队伍建设,加大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在时间上,重点抓好学生八小时之外和双休日、节假日的管理。在对象上,重点抓好残缺家庭学生、后进学生和失足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对失去家庭温暖,失去父母关爱的未成年人,应给予更多的爱心。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我们最不愿看到,却又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它不仅直接危害着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且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重于泰山,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努力!
第四篇:中学生普法讲稿
中小学生普法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叫xxx。今天的我是第一次站在曾经我深深敬仰的讲台来给同学们讲课,而且讲的还是枯燥的普法课,说实话,此时我的内心就像一首歌名字叫《忐忑》,希望同学们能给我加加油打打气,谢谢!
在讲正题之前,我首先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未成年人”“少年”“青少年”三个概念,“未成年人”这一概念从法律上说它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少年”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青少年”既包括成年人,又包括未成年人,它并不是法律上的概念。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称你为未成年人、少年、或青少年时都不算错。但是在适用法律时,我们的提法都是用“未成年人”,因为这一点确实很重要。
我今天主要讲三个问题:
1、什么是违法和犯罪
2、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3、未成年人如何加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
一、什么是违法和犯罪
违法和犯罪对同学们来讲不是很陌生,经常大家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甚至是周遭都对违法犯罪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我相信同学们对于对二者的区别恐怕就不是很
清楚了。违法,是指违反法律,不履行法律义务。我们通常所讲的未年成人的违法行为,主要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所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成刑事处罚的严重不良行为,即: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等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再讲什么是犯罪。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那么什么是未成年人犯罪呢?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我国《刑法》第17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意思就是凡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任何一种犯罪行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17条2款还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光说这些法条大家有可能觉得很
空洞,同学们可能还没办法将违法和犯罪区别开来,下面我就来举个例子,让大家更加了解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如某乡镇企业一名职工深夜撬开仓库门盗走数千元物资,事发后被法院判了刑;而另一名职工在修仓库暖气时,乘人不备,悄悄地盗走了近百元的同一物资,事发后却不认为是犯罪,仅以违法行为处理。这两名职工的行为虽然同属于盗窃,但由于前一职工的行为社会危害性大,且盗窃数额较大,已经构成了犯罪。而后一名职工的行为则属于社会危害性较小,盗窃数额不大,情节显著轻微,不构成犯罪。综上可见,违法并非犯罪,但犯罪行为必然是违法,所以违法与犯罪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情节和程度不同。
而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同学爱招惹是非,以大欺小、打架斗殴、强索或偷拿别人的钱财,这些行为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如果严重的话就要进监狱的。如:合肥市的少女毁容案,女孩周岩长得很漂亮,追求着不少,同学陶汝坤也将周岩奉为自己心目中的女神,于是跟她表白了,但是被拒绝了,之后并非如网上所说的“女神虐我千百遍,我待女神如初恋”一样,陶汝坤觉得自己被羞辱了,于是2011年9月17日下午,陶汝坤携带打火机油来到周家,趁周岩不备,拿出准备好的油浇到受害
人头上并点燃焚烧,半分钟不到,整栋楼响彻她的尖叫。被焚烧后,周岩经家属送到安徽医科大学附院重症病房经7天7夜的抢救治疗才脱离生命危险,但伤势已极为严重,其头面部、颈部、胸部等严重烧伤,一只耳朵也烧掉了,烧伤面积超过30%,烧伤深度达二度、三度,整个人面目全非。而陶汝坤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那么在今年的3月22日,合肥“少女毁容案”在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宣判,要求陶家自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一次性赔偿周岩179万余元(扣除已经支付的1万元);你想想180万啊!搁XX城能买好几套房呢,什么?有的同学说这得买多少麻辣烫、凉皮子了?不愧是个土豪,但是你这样一来不是也把自己的人生毁了么?先不说学习怎样了,以后找对象,你不同意我就泼硫啊?
还有一个我们本地的案件,是一件未成年人抢劫案件,张某1998年10月4日出生,吴某1999年3月2日出生,冉某2001年5月1日出生,三人分别于2014年10月25日、10月31日抢劫两次,金额分别是70元、50元。同一案件,因冉某犯罪时未满14周岁,不承担刑事责任,吴某已满十五周岁未满十六周岁判处有期徒刑2年六个月,缓刑三年,张某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型四年,这起案件于2015年4月22日判决,但是张
某和吴某这两个同学和司法机关的关系还没有结束,此刻,同学们求张某和吴某的心理阴影面积。那么为啥要算阴影面积呢,因为宝宝心理苦啊,2015年6月8日公安机关又已盗窃罪将张某送审查起诉了,因2014年10月14日,张某和吴某入户盗窃1350元,张某因在缓刑期间发现漏罪,被再次收监,最后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三年6个月,这次漏罪同样吴某也参与了,为什么只有张某被判刑?因为吴某犯罪时未满16周岁,盗窃罪不属于前面所说的八大罪,吴某不承担刑事责任。为此张某的父亲觉得很不公平,认为两个孩子都犯的错,为什么一个现在要到兰州监狱服刑,一个还在家中,接收社区矫正就好,当然这里面不仅仅是因为年龄导致量刑上的差距,但年龄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再比如一名十五岁初三男生,为了弄钱买烟吸,二次入室抢劫,最后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同学之间下课一起打闹,最后演变成了真正的打架,一个16岁同学手中的美工刀戳进其中一个同学的眼睛,最后这个同学的一只眼睛就瞎了,另一个同学的父母为此赔偿了大笔的医药费和损失费,同时他本人也受到了法律的惩罚……我知道有的同学其实很聪明,但他不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调皮捣蛋上,喜欢逞强好胜,有事没事惹一下其他同学,拉一下前排女生的头发,在拉都把人家女生快拉成秃子了。同
学之间的开玩笑也要有个分寸,不要过界。另外什么游戏室、网吧、舞厅等地,同学们千万不要进去,因为那种地方很容易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有些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就是由于在游戏室、网吧等地结识了不三不四的人后被带坏了,最终走向犯罪的道路。最近有部特别火的韩剧,我相信很多女同学都看了,没看的男同学肯定也从女同学哪儿听说了,那就是《太阳的后裔》,里面那个男主角穿上一身军装那是真帅啊!不错,很多男同学在念书的时候都想成为一名警察或者一名军人,我想在这里告诉同学们的是你不要看一个很小的违法记录,它将是你跨入军营大门的绊脚石!
再给大家说一个案例,刘某是某高中的高一学生,一直为自己的容貌感到不自信,但是同班同学范某长得很帅,而且偏偏是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要靠才华吃饭,颜值高、学习好、会打球,据说这是每个学校校草的标准哈,范某呢就找了个女孩谈了对象,哎,这对老师来说是很心痛的一件事啊,有一天下午放学操场上,范某就跟女朋友散步,这时候主要看气质的刘某来了,心里不知名的不爽快,看到范某和女朋友秀恩爱的画面简直虐死单身汪,所以就上去将范某打伤,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打击也都知道最后的结果了,但是范某更悲催,被打掉了1颗门牙,哦买噶,这个形象气
质……恩,大家清楚就好。
好,接下来我要说的第二点就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犯罪不是天生的,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罪犯,他们都有一个过程,那么,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哪些呢?一是青少年心理特征是未成年人高犯罪率的基础。据分析,15-20岁是犯罪的危险期和高发期。青少年世界观尚未成型,遵守社会规范的意识淡薄。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在缺乏良性诱导的情况下,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随心所欲,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盲目跟随其他成员做事心理严重,有些孩子根本不知道所犯罪行的严重性,只是,人云亦云,并没有明确的犯罪动机;还有些孩子讲排场、讲穿戴、讲吃喝,好逸恶劳,走进了盲目攀比的怪圈;还有的同学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容易导致他们违法犯罪,甚至你今天说了一句我发型不酷我就记下你了,迟早有一天要报复你!其实发型酷又怎样呢?也许你认为的酷在别人眼里只是个洗剪吹的杀马特。然后找个没人的地方跟人打架,在这里我要跟同学们说一个案例:2014年,我们处理过一起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聋哑未成年人案件,原本是扒窃惯犯,在大十字盗窃时被发现,被害人与之发生拉扯,摔倒后右手小拇指骨折,经鉴定为轻伤,最终该犯
罪嫌疑人以抢劫罪被提起公诉,仅盗窃行为来看,盗窃未遂,涉及金额也不足千元,如果没有暴力行为致人伤害,还达不到公安机关立案标准,最多受到公安机关的治安处罚,但就是那几下拉扯导致其定为抢劫,量刑时基准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
2014年国家关于轻伤、重伤鉴定新标准自2014年1月1日生效
(轻伤二级:牙齿脱落或折断2颗,颧骨骨折、面部单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4.5cm以上;多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6.0cm以上
轻伤一级:面部单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6.0cm以上,牙齿脱落或者牙折共4枚以上。)
下面我要说的案例“打架的成本”=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超过万元的民事赔偿+看守所、监狱的痛苦生活+求学生涯的结束
2014年年底,高一学生,班级班长,学习成绩非常好,因女朋友的问题用刀具捅了同学,经鉴定为重伤,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四年,当时全班同学写了一份请求法院从轻减轻处罚的申请,但对他的量刑并没有大的影响。他的学业就此终结了,而这个缓刑不是随随便便就有的,父母在医院低头哈腰伺候,面对对方家长数十万元赔偿,还要祈求对方谅解,出门还
要被人戳这脊梁骨,而他的人生也从此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阴影。所以不要没事觉得古惑仔很帅,跟着学打架,古惑仔没拍续集,否则的话肯定就是《古惑仔之监狱风云》了。
二是社会不良因素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的温床。目前,社会环境十分复杂,黑网吧、黄色书刊、暴力影碟泛滥,容易诱发未成年人犯罪。前年,中央新闻上报导某地发生了一例未成年人非法组织卖血的案件,有些同学可能有所耳闻,由于一个学生寻衅滋事牵扯出的一起省级恶势力案件,涉案犯罪嫌疑人共七人,除了采血浆站副站长黄某某,主犯是一张姓男子,还有五名未成年人也参与犯罪,5名未成年人中一名不足16周岁,不负刑事责任,其他4名未成年人均被判处有期徒刑,除刚才所说寻衅滋事一人判处缓刑外,其余3名未成年人现均在服刑。案件是这样的,血浆站副站长黄某某为完成采集血浆任务,以公司对介绍初次献浆者有50元奖金为诱惑,授意张某寻找献血浆者。张某就是你们现在常说的混的挺好的中的一位,最初张某就带涉案的一两位未成年人去献浆,在后来就对学校的有些同学连哄带吓,星期五下午放学带去上网上通宵,上到第二天早晨,请去吃碗牛肉面加鸡蛋,然后就去献浆,出来后血站给献血者200元的营养费,张某有时给献浆者20、30元,这些受害同学就高兴地回家了,有些学生一个月换几人的身份证献血2-3次,有一个学生半年期间献血14、15次,按规定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能献血献浆,而且临床医学指导意见,两次献浆间隔至少14、15天,案发后许多家长非常心痛,说怪不得孩子回来吃的多,可素质却越来越差,总是生病。这个案件在舆论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回头抛开法律,想想这些同学当时的想法。
犯罪的几个孩子,最初也是受害者,但是受了一些小恩小惠,就跟着这个张某组织其他同学,有的负责联系献浆者,有的负责联系车、带大家吃饭,有的负责收取票据,领款,就这样一步步变成犯罪者,有个孩子在供述中说为什么要帮张某收钱,说他是我的兄弟,对我挺好,用你们卖血浆的钱花几十元带你去上通宵、吃个面就是对你好?为什么案件持续半年有余才发现,同样是有些受害人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放纵自我导致的,受害人询问笔录中虽然未表明,但心理过程大家也可想而知,被外面混的挺好的大哥一起带出去玩了,打电脑上通宵非常能满足有些同学的心理需求,同时在同学朋友中还能有意无意的透漏一下我认识外面的谁谁谁,很有面子,对方说帮个忙献点血,也不是什么大事,全然不考虑对自己身体的影响。
我们现在有的同学还只是个在校生,就有了传说中的“三室两厅”,台球室、影视放映室、电子游戏室、舞厅,卡拉OK厅,还没事去个酒吧和网吧,如有的同学上网成瘾,通宵达旦,上网玩游戏得有钱呀,于是就容易发生拦路抢劫、偷盗、诈骗财物等犯罪行为。在这里重点讲下网吧的危害:由于青少年自身控制力不足,往往把网络当成自己的“精神寄托”,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上网聊天、游戏上,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不说,还引发了许多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特别是容易引起违法犯罪,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健康成长。下面我给同学们讲一个真实案例:一个是发生在2008年的一个案件,被告人刘某年仅15周岁,原是某中学的学生,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进网吧玩了一下,觉得挺好玩,以后就经常到网吧玩,之后一直沉迷于网吧玩游戏,但父母不给钱,怎么办呢?他想到了向同学下手要钱,一天,他在某中学操场玩时,看见同学方某,刘某就走过去向方某要钱,并威胁方某说,你以前跟别人打过架,被打的人叫我来拿医药费,不给钱就叫人来打死你,方某很怕,将自己身上仅有的五元钱给了刘某,以后刘某陆续向方某要了三次,共计六十余元钱,其中一次,被告人刘某逼方某拿五十元,方某不同意,刘某便将方某带到一个偏僻地方,用玻璃刮方某手掌,用烟头烫方某,并要求方某第
二天中午把钱交到刘某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方某才将这件事告诉其父亲,方某父亲到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人员将被告人刘某抓获归案。三是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是犯罪的诱因。喝酒,现在对于很多未成年人来说早就是习以为常的,那么在接下来这案例中,就与喝酒有关,2015年1月22日晚,清水乡茹某受他人邀约驾驶摩托车到市区喝酒,共同喝酒共九人,23日凌晨1时,茹某驾驶二轮摩托车载共同喝酒的王某在回家途中发生单车交通事故,导致二人当场死亡,本案中,茹某年仅17周岁,共同饮酒人最大的也不超过23岁,其中七人中有3人未满十八周岁,这三人中2人还是女生,喝酒的九人中三四个女生基本不喝酒,几个人不是非常熟识,而且死者如某确实酒风不好,在大家都不喝的时候还是拦着大家喝,最后经判决,七个共同饮酒人赔偿原告35000元整,大家问凭啥?几被告明知茹某驾驶机动车辆前来,未尽到基本的劝阻义务,在喝酒过程中也尽到提醒、注意义务,而且在明知茹某已经醉酒的情况下,即不送其回家,也不告知家属前来。几人应当承担相应责任。所以说小酒不是好喝的,酒后驾车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随便参加酒局,也需要承担民事风险。
钱某原系县一高中学生,以前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在他高一暑假的时候认识了在社会上混的张某等一伙
人,他见张某比自己才大三岁,却比自己潇洒得多,出手大方,经常带他到网吧、游戏厅玩,他很羡慕张某,天天跟他玩,自己的钱用完了,就让张某来盗窃本校食堂钱物,后来发展到馏门撬锁盗窃居民住宅被抓,后被判刑。他后悔呀,他说:“我当时只想到玩,我多么想参加高考呀,我没想到会有今天的结果。”但法律是无情的,触犯了它就要受到处罚。还有一个案例:2014年5月至11月,17岁的陈某和16岁的王某伙同其余五名未成年人在XX小区FE疯狂盗窃电动车19辆,涉案金额5万余元,其中一名未满14周岁,有三名未成年人在校且未满十六周岁,不予起诉,一名仅涉案一起,经鉴定为1000元,未达到2000元的追诉标准,但是处以拘留15日,罚款1000元的治安处罚,王某和陈某均被判处有期徒刑。同学们!请你们记住一句话,“人可以后悔,但是,千万不能在监狱里后悔!那么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有那些表现呢?厌恶学习,考试作弊;厌恶劳动,一味追求享受;不讲公德,为所欲为;以大欺小,勒索财物;称兄道弟讲哥们义气;拉帮结伙,打架斗殴,不问是非,聚众闹事,极度自私、缺乏爱心。有以上行为的人非常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同学们,俗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小树长弯了,简单方法伐掉就行了,一碗水不小心弄脏了,大不了我们不喝
了,然而一个未成人出现了偏差,那就会影响他的人生。未成年人的心理防线是脆弱的,希望社会、学校、家庭都行动起来,保护未成年人。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要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对于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或自控力、防范于未然,远离犯罪,具有特殊意义。四是家庭失和、亲情缺失、父母的不良习惯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催化剂。当前中国家庭教育现状存在的“误区”
1、溺爱型:现在家庭独生子女多,两代人呵护着一个孩子,要星星不给月亮 ,好像是疼爱孩子,其实这样容易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乐、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习.一旦欲望达不到满足,就容易走上犯罪道路.2、高压型:家长把自己没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希望值过高,往往采取命令式和强制性的手段,来实现家长的愿望。当孩子的行为让家长不满意时,家长就实行棍棒政策,根本不和孩子沟通,更不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使孩子的“心事”不得释放,结果是使孩子许多具有重大价值的个性特点受到破坏,自尊心、个人尊严、主动精神和自信心等的心理发展也随之丧失,使孩子造成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形成以暴力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这样的孩子一旦遇事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3、放任型:有的孩子家长开工厂办企业,整天忙于事业;
有的家长在政府、机关当官,借口工作忙时间紧没时间管教孩子,更提不上与之沟通交流;有的家长在外地工作,孩子由老人代管,又觉得对不起孩子,所以要钱就给,不问去干什么;还有的家长本身就有喝酒、打牌等习惯,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对孩子的事情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使孩子感觉不到家庭的监护和温暖。这样的孩子一旦遇上坏人引诱极易染上不良习气,走上邪路。
4、单亲型:随着中国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这是个不可忽视的人群。父母的婚变可能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孩子的生活中缺少父爱或母爱,易使他们造成心理缺陷,而单身父亲或单身母亲性格都比较暴躁易怒,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有时会把孩子当成出气筒。这种“粗暴”管教,会使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冷漠、怪异的性格,他们或自暴自弃或任性娇纵,为了寻求心理的平衡极易走上犯罪道路。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15岁山西少年在网上下过这样的帖子:“她让我没有一点上网自由,我恨她,请帮我除掉她,愿意者请与我联系,重金酬谢。”这是一则雇凶杀母的帖子,仅仅是因为每次上网都受到母亲的阻止。可悲的是,几天后山西省一名同样沉迷网游的初中生,竟然真的为了这200元“酬金”成为凶手,他们竟联手将这位母亲砍死。
案例中的悲剧我们不愿再看到,但是我们的父母也应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是否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所以一个充满亲情、和睦、父母有良好品行的家庭对孩子的正确成长也是非常非常之重要的。
三、未成年人如何加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 所谓犯罪的自我防范是指个人为减少被伤害的可能,进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通俗的说“预防”就是通过外界的教育和帮助,结合未成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来防范不良行为以及犯罪行为的发生,最终达到守法的目的,这里的“预防”关键体现在“提前”这个字眼。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未成年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未成年人应该从小就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诱惑。忽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树立自尊、自强的意识,自尊、自强、自律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未成年人进行自我防范和获得社会保护的途径。如果未成年人自甘堕落,外界再怎样帮助,也是无济于事的。
3、增强辩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同学们我要重申那句经典的话: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啊!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的诱惑。不阅读黄色书籍,不进网吧、拒绝毒品,这样有助
于远离犯罪,加强体育运动,增强自身体魄,这样有助于未成年人在遇到暴力侵害的时候,及时逃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犯罪行为的随意侵害。
4、加强未成年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同学们要以躲避免受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为自已的首要任务,不提倡你们去同违法犯罪分子面对面博斗,比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后设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报警。如里有可能的话也可以向老师和家长报告。通过各方面的力量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同学们,学习好不好没关系,XX技校毕业的也有现在承包挖掘机过得比学习好的同学要好,重要的是你要遵纪守法,凭自己的努力和本事,你活得绝不比别人差!在座的你们是祖国和各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法,你们能知法,懂法,守法,用法,面对开放的社会,好好把握自己人生的方向,请同学们记住几句话:恶习伤害你,品德扶正你,法律规范你;父母养育你,老师教导你,国家关怀你。路在脚下,成长进步,关键要靠你自己去努力,最后给同学说一段普法和安全顺口溜:
同学们要记住了,身心健康安全好。烦恼别往心中藏,多多交流精神爽;相互之间有冲突,妥善解决很重要。三室两厅和两吧,乌烟瘴气身心害;游泳锻炼身体
好,江河危险不能到。外出旅游长见识,人挤车破不能上;贵重钱物保管好,眼前面前防偷盗。饮食卫生得上心,查看仔细健康保。水火无情怕细心,防范意识不能掉;灾难面前不要慌,冷静大胆方能逃。只要事事认真了,才能天天过得好。祝大家学习进步,开开心心每一天。
好的,今天的讲座到此结束,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五篇:普法讲稿(反邪教)
反邪教讲稿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我省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 ‘平安陕西’,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努力使陕西成为全国最稳定的省份之一”的战略目标。但是,当前一些邪教组织在我省利用其歪理邪说蛊惑蒙骗群众,从事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危害社会政治稳定,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因素。为最大限度地减少邪教所带来的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努力促进我省的稳定和谐,需要全社会共同防范抵制邪教。那么,我们怎样来识别、防范和抵制邪教呢?现在,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邪教。第一讲什么是邪教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是这样对邪教组织界定的:邪教组织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其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1、鼓动信徒有田不种、有学不上、有家不归,去信所谓的“神”,外出去传所谓的“福音”,对信徒实行精神控制,一旦加入很难退出。
2、宣扬“世界末日”就要到了,只有加入他们的组织才能得救,鼓吹入了“教”能治病、能消灾避难、能保平安。
3、扬言传统宗教过时了、要信新“神”,在聚会时鬼鬼祟祟、乱喊乱叫、乱唱乱跳。
4、要信徒缴纳所谓“奉献款”,骗取钱财。欺骗、威逼妇女受教主凌辱。
5、非法印制、传播邪教书籍和宣传品,宣传歪理邪说。已发现的邪教宣传品有《话在肉身的显现》、《东方发出的闪电》、《全能神你真好》、《闪光的灵程》、《圣灵与奉差》、《神国与生》等等。当然,邪教还有其他一些表现形式。尽管各种邪教教义不相同,打的旗号不一样,活动方式也有差别,但具备一些共同 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打着宗教、科学的幌子编造歪理邪说。二是神化邪教头子,对教徒实行精神控制。三是建立地下组织,秘密进行非法活动。四是不择手段地骗钱敛财。五是反对政府,仇视社会。六是宣扬“世界末日来临”,制造恐慌。
第二讲宗教与邪教有哪些区别
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的宗教活动。但是邪教也称自己是宗教,打着宗教的幌子搞活动,一些人分辨不清,因此误入邪教,不知不觉中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那么,应该如何区分宗教与邪教?它们有哪些区别呢?今天就和大家谈谈这个话题。
1、性质不同。我国宗教倡导信徒融于社会,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维护社会和谐,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如基督教就要求信徒爱国家、爱社会、爱人民、爱本职工作,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担负应尽的责任。邪教虽然盗用了宗教的一些用语,但它的本质是反社会的,它们蛊惑煽动成员仇视社会,危害社会,甚至带有政治野心,鼓吹、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2、崇拜对象不同。宗教信仰的是超现实的、特定的、固定不变的“神”,如佛教信奉如来佛、弥勒佛、观音菩萨等;道教信奉的神灵众多,有三清神,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等;伊斯兰教信奉真主安拉;基督教、天主教信奉上帝。邪教崇拜的则是教主本人,其自称是神的“替身”、“代表”或“仆人”,是神的“肉身再现”,可以与神沟通,吹嘘自己有种种超常、特异的能力,神化自己,使成员产生神秘、敬畏感,对他顶礼膜拜和盲目服从,从而达到对成员进行精神控制的目的。
3、活动场所不同。宗教一般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信教公民的宗教活动在经政府批准并登记的场所如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内公开举行,有正规的宗教教职人员主持;而邪教活动诡秘、零散,多采取地下串联,单线联系,聚会活动也多在比较隐蔽的地点进行。
4、教义学说不同。宗教的典籍教义宣传的是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与现实世界相融、不排斥现实世界,关注人们的现实
生活,给人们以安慰、劝勉和鼓励,为人们提供善意的精神寄托,虽然其中也有“末世论”的宣教,但将其置于遥远的未来;而邪教刻意渲染世界末日即将来临,扰乱人心,造成恐慌,骗人入教,其所谓的教义,都是危言耸听的歪理邪说。
5、对科学的态度不同。宗教对科学事实表示接纳和认同,并尽力为自己的教义和教徒服务。邪教则不同,它要么打着科学的旗号反科学,要么明目张胆地攻击科学。邪教组织鼓吹“祷告治病”、“赶鬼治病”、“一人信教全家平安”,要求信徒有病不用吃药、打针,结果致人丧命,其反科学的面目昭然若揭。
第三讲为什么要反对邪教
当前和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邪教是对我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现实危害的问题,是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突出因素,因此我们要反对邪教。那么邪教具体有哪些危害呢?今天我们就谈谈这个话题。
(一)政治反动,公然与我争夺群众。邪教组织政治上反动,煽动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情绪,频繁插手人民内部矛盾,不断与我争夺群众,甚至拉拢党员、团员和干部加入,侵蚀我基层政权。如某邪教组织提出“早立旌旗早自由”的口号,并统一制作旗帜,称为“得胜旗”,其总会负责人在活动中化名“王得胜”,其政治图谋可见一斑。
(二)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危害社会。邪教组织往往使用绑架、非法拘禁、色情勾引、恐吓甚至杀人等手段扩充组织,控制成员;利用收取“奉献款”、销售邪教用品等手段诈骗群众的钱财,供自己大肆挥霍,一些原本就生活贫困的群众,被邪教组织搜刮后更是雪上加霜,生活难以为继;有的邪教头子还玩弄奸淫妇女。
(三)有病不医,危害群众身心健康。邪教宣扬 “有病不用打针吃药,只要虔诚祷告,疾病自然会好”,导致一些人有病不医而伤残、精神失常甚至死亡,危害群众身心健康。我省六安市徐某(女,1979年生)身患双肾囊肿、佝偻等疾病,自2 004年加入邪教组织后,拒绝就医,坚持 “祷告治病”。2006
年6月21日下午,徐某在邪教组织成员倪某(女)家中作见证时发病,出现呕吐、昏迷现象。倪某在“上会”人员李某、董某指使下,既不通知徐某家人,也未采取任何医疗救治措施,而是为其“祷告治病”,致使徐某6月23日下午在倪某家中死亡。
(四)宣扬“末世论”,破坏群众生产生活。邪教宣扬 “世界末日论”,制造恐慌,鼓吹只有信所谓的“神”才能得救,致使一些群众受骗上当,整天忙于信“神”传“教”,有田不耕,有工不作,导致家庭贫穷;有的甚至离家外出传 “教”,导致夫妻反目、家庭破裂,破坏正常的生产生活。如某邪教鼓吹“末世论”,“吃生命粮”等歪理邪说,宣扬 “信教可以每人每天只吃二两粮,不用种庄稼”,使受骗群众不种地,不锄草、不施肥、不养畜,有的群众甚至变卖家产,吃光花尽,等待“洪水灭世”,准备“升天”,生产生活陷入困境。
(五)鼓动有学不上,侵蚀和毒害未成年人。邪教利用未成年人识别判断能力较低的弱点,鼓动他们不去上学,发展他们加入邪教组织,参加邪教活动,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在破获的一起案件中,一个邪教组织以传“教”为名举办培训班,诱骗100多名未成年人参加,向他们灌输歪理邪说。
第四讲 邪教是怎么骗人的
邪教组织不但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欺骗性,邪教的欺骗手法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他们编织的陷阱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邪教组织是怎么来骗人的。
(一)打着宗教或气功的幌子蒙骗人。邪教发展成员时,往往以宗教的面目出现,有的冒用“基督教”的名义,有的冒用“佛教”的名义,还有的谎称是气功或外星人,以国家宪法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加入其组织受法律保护等说法诱骗群众加入。等把你骗进了邪教后,就说现在的宗教过时了,原来 的基督、佛祖不能再度人了,只有信新的“神”、“佛”才行。
(二)用治病、免灾诱惑人。邪教组织在老百姓日常最关心的平安、健康等问题上打主意、做文章,鼓吹“只有加入他们的组织才能消灾避难,治病强身,一年四季保平安”。李洪志最初的招牌就是“祛病健身”。有的邪教还宣扬只要信了他们的“教”,“庄稼不施肥也能有好收成”、“家里没有老鼠”等来诱骗群众加入。
(三)用各种把戏吓唬人。有的利用看相算命,说你家里会有灾,让你听得心惊肉跳,接下来就说:要想免灾,只有信“神”、信教。有的装神弄鬼,深夜在农民家附近学 “鬼叫”,用手电筒和白磷制造“鬼火”,“鬼影”闪动。有的在地上用蜂蜜撒成一些骗人的字,蚂蚁喜欢吃甜自然就会聚成字的样子,邪教用此方法哄骗.胁迫农民群众加入邪教。有一种中药叫姜黄,它在遇到碱水时会变红,有的邪教就用它在白纸上写上需要的字或图案,然后放到偷偷加了碱的水盆里,待白纸显出字或图案,就说是“神”显灵,以此来欺骗人加入邪教。还有的用珠光笔在鸡蛋、鸽子蛋上写上字,然后放到菜地里,农民挖地时挖出来,邪教成员就来骗他说,是天意要让你加入。(四)以小恩小惠笼络人。邪教组织从敛取的大量钱财中拿出一小部分钱来假装关心贫困的人们,诱人上钩。他们推行“周济法”,以小恩小惠笼络人,给贫穷和生活有困难的成员分配一些钱、粮、物;对家庭困难和外出“传道”的成员家庭,在农忙时节予以帮助;对被公安机关依法处理的成员示以“关心”。
(五)用暴力手段胁迫人。邪教组织采取亲串亲,友联友,邻传邻,一传十,十传百,滚动发展的策略,千方百计拉人入会。对那些不好骗或者不想加入邪教的农民群众,邪教就从诱骗转向暴力威逼。某地一农民张某被一邪教组织绑架非法关押了30多天,被吊到房梁上毒打,直到张无奈表示愿意加入邪教后他们才罢休。
第五讲参与邪教活动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理
邪教组织是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反政府的非法组织,其已成为全社会、全人类的公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放任邪教胡作非为。目前,许多国家制定出严厉打击邪教的有关法律,对各类邪教严加监管,依法取缔;对进行违法犯罪的邪教组织的成员,依法进行惩处,美国甚至动用军队镇压了邪教“大卫教派”。同样,在我国参与邪教活动也是违法的,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那么,参与邪教活动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理呢?法律法规又是怎么规定的呢? 党和政府对邪教组织历来是坚决予以严厉打击和依法取缔的。对那些受骗上当加入邪教组织的一般群众,他们本身就是邪教的受害者,是我们的基本群众,各级组织要从思想上、生活上多关心他们,切实帮助他们摆脱邪教的控制,把他们从邪教的路上拉回来,使其过上正常、幸福的生活。对那些骗财、骗色、为害社会的邪教头子及其骨干,违法犯罪分子,必须坚决依法严厉打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00条规定:“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蒙骗他人,致人死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奸淫妇女、诈骗财物的,分别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强奸罪)、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取缔邪教组织,防范和惩治邪教活动的决定》明确指出,对邪教组织要坚决依法取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先后两次就关于办理邪教组织犯罪案件问题做出了司法解释,为取缔和打击邪教组织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7条明确规定:组织、教唆、胁迫、诱骗、煽动他人从事邪教、会道门活动或者利用邪教、会道门、迷信活动,扰乱社会秩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冒用宗教、气功名义进行扰乱社会秩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活动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此外,邪教活动违反我国《集会游行示威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社团管理登记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六讲 怎么样来防范抵制邪教活动
通过前几天的讲座,我们了解了什么是邪教,邪教与宗教的区别,认识了邪教的危害及其骗人手法。那么,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遇到邪教活动应该怎么办?应该如何防范抵制邪教?
第一,不听、不信、不传,不去非法聚会点聚会。不听邪教的宣传,不相信邪教的鬼话,更不要帮着邪教去传播其歪理邪说。如果自己的亲戚朋友、邻里上下有人信了邪教,要从关心、帮助他们的角度,提醒他们千万别上当。如果家里突然出现“闹鬼”或所谓“神灵显现”的现象,要勇敢站出来,及时揭穿其鬼把戏。对于不怀好意的人给予的小恩小惠,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我们见到邪教在骗人、非法聚会、搞破坏活动时,要赶紧向基层干部、公安机关报告。不然的话,邪教组织不在你们这个地方骗人,还会在其他地方骗人:骗不了你,还可能去骗别人,甚至去骗你的亲戚朋友。对于信教的群众来说,要信教就要到政府批准的堂点去,而不要到一些没经批准的家庭聚会点等非法站点聚会,防止邪教组织成员乘机拉人。
第二,崇尚科学,反对邪教。要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正确对待生老病死和人生中的坎坷。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病急乱投医”和生病不吃药都是一种糊涂行为,更不要相信“信神祷告”能治病,这样不仅治不好病,还可能因此延误时间,使疾病更加严重。“法轮功”邪教头子李洪志自己生病都到医院做手术,却骗人说他能让人“消业治病”。140 0多个病人让他害死了,这就是活生生的事实。
第三,共建和谐,创造美好生活。邪教是社会的毒瘤,更是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严重阻碍。防范抵制邪教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社会的和谐、美好的生活需要我们共同创造。各级党政组织要关注企业下岗工人、低收入家庭以及农村因病、因灾、因残而致贫的特困家庭等社会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的利
益,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不给邪教组织可乘之机。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确保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安居乐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要从我做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夫妻之间、婆媳之间要互敬互爱,相互谅解,相互关怀;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平等对待。家庭中有不顺心的事,可以找亲戚朋友倾诉。生活中遇到困难,要找党支部、找村(居)委会,千万不要为寻找什么精神寄托而误入邪教的泥潭。千万不要信邪教那一套,一旦信了邪教,日子只能越过越穷、越过越苦。生活暂时不富裕不要紧,只要你有志气,肯吃苦,肯学技术,辛勤劳动,相信一定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