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四讲 演讲稿的组织
演讲与口才
第四讲演讲稿的组织
本节内容:
一、演讲的准备
二、演讲稿的组织
一、演讲的准备
十大要素
选择话题、分析听众、搜集材料、写作演讲稿、制作视觉辅助物、设计态势语言、修饰形象、编制摘要、全面演练、熟悉演讲环境 目标是?
给观众呈现出:
渊博的知识、充分的材料、严谨的逻辑、准确的语言、清晰的结构 选择话题
话题选择的是演讲是否成功的关键。
选择话题遵循三条原则:适合演讲者、适合听众、适合组织者(主持人)。 题目是演讲开头的“开头”。 好的题目也就是一个好的构思。
题目要既能提供信息又能吸引人的眼球,做到生动、精炼、新颖。 分析听众
听众分析是指具体地研究演讲对象。 好的演讲都是以听众为中心的演讲。
不管你的话题是什么,你怎样开展话题的讨论,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取决于听众的特点和需求。听众分析主要做三个方面的工作:
收集有关听众的重要信息,已确定大部分听众的相似点。 预测听众对话题的兴趣、了解程度和态度,以决定演讲内容。 了解听众的规模以及他们呃态度,以制定演讲的战略。 搜集材料
搜集材料要注意一下四个问题:
要搜集适合听众的材料。演讲的目的并不是告诉大家你知道什么,而是要告诉听众他们想知道的。
要搜集多种不同类型的材料。多样化的材料会使演讲更加生动有趣。 把搜集到的材料连同其材料来源一起写在单独的笔记卡片上,并将卡片分类。且要有额外的材料准备。
写作演讲稿
演讲稿写作过程是“烂熟和融化”的过程 制作视觉辅助物
制作视觉辅助物需要注意的是: 充分考虑听众的接受能力。
不要过多地一来视觉辅助物的帮助。 提前制作,并进行设计和练习。
简单、清晰,不要制作过于复杂的视觉辅助物。 设计态势语言
演讲的态势语言既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段,同时也是听众的审美对象。言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运用是要做到林语堂所言:既防止“过”,也不要不“足”。 修饰形象
演讲者形象是演讲者思想、道德、情操、学识和个性的外在体现。 衣着、发型、风度是演讲者性格气质、文化品味的反映。
恰当的形象修饰可以展示演讲者良好的内在修养及其独特的个人魅力。 编制摘要 使用摘要这种方式可以保证你是在向听众“说”稿子而不是“背”稿子,可以有效地加强演讲者与听众的交流。 如何准备一份演讲摘要:
写出要点和次要点 列出结构提高
找摘录重要材料的关键性信息 提示词和标记
反复演练
对演讲进行全面地联席包括熟悉内容,强化声音,体态的表达,视觉辅助物的运用等。
熟悉演讲环境
演讲环境的好坏是演讲能够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人们常说一个很糟糕的房间会将一次美好的演讲变成一场灾难。
二、演讲稿的组织
演讲稿有十分独特的文体要求,它是一种成文性的口语,它是一种口语化的文章。
演讲稿的语言特点
听众的明确性
选择听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是演讲易于为听众接受。
演讲稿必须避免口头语言信息的模糊性、杂乱性,确保听众听得明白。 语言的及时性
演讲稿不能修改,听众只能听一遍,即使没有听懂,也不能倒带、暂停等。
在语言的组织上较之可以反复琢磨、修改而成的书面语文体的难度更大。 表达的现场性
演讲稿具有很强的现场性。
组织演讲稿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不区分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把演讲稿写成论文、报告一样。一定要记住演讲稿是为人的耳朵而不是为眼睛设计的。演讲稿是一种经过高度地概括、提炼和艺术加工而成的口语。 语言简洁、流畅、生动 内容精确、规范、优美 形式声韵美、意境美 演讲稿的表达要求 简练生动流畅通俗 演讲稿对演讲的积极作用
保证内容正确、全面和富有逻辑 加强语言的规范性和表现力 有助于客服怯场,增强信心 帮助演讲者适当地掌握时间
写→记→扔
演讲稿的特性
声传性
演讲稿是根据口头表达的需要而写出的文稿,是现场演讲的依据,是由“心声”便有声语言的中介。撰写演讲稿要做到“上口”和“入耳”。 临场性
演讲稿不仅要考虑内同的针对性,还要注意内容的伸缩性。演讲稿开头、主题和结尾的撰写都取决于演讲的内容、环境和听众的情况。 整体性
演讲稿是演讲者的思想修养和知识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三方人物、四重联系、五个环节构成了演讲活动的完整联系。
演讲稿的结构
演讲稿由开头、中间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演讲的开头提出问题,中间分析问题,结尾结局问题。 开头定好基调,中间形成高潮,结尾发人深省。
良好的开端乃成功之半。
演讲的开头:
演讲开头应该短小精巧,新颖诱人。“善于始者,成功已半。” 五个目标:
决定听众的期望值 奠定演讲的基调 预告演讲的框架
发展与听众交流的共同基础 建立演讲者的可信度 开场白的有效形式
故事、共同基础、个人参照、个人经历赞美、惊人的陈述、抒情、悬念、比喻、提问、排比、幽默、双关等。 注意几个问题:
长度要适中。 最后再写开场白。
避免开场的大忌:平淡、自我吹嘘、谦词过多。 设问式开头
聪明的提问是智慧的标志。
唤起听众的注意力和兴趣,缩短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使两者的感情迅速沟通。 采用提问式开头,要提得好,提得恰当。 叙事式开头
由于故事具有生动情节、内容新奇等特征,容易赢得听众的关注,激起听众兴趣。要求做到:
叙事简明扼要、短小精悍,不可拖沓。 事情具有针对性,能触发听众的兴趣。 所叙事情要与中心论题密切相关。 解题式开头
扼要解释、说明演讲题目的含义,能自然地转入正文的论述。要做到:
避免啰嗦,同义反复。 力求出新,不落俗套。 不要故作谦虚,自吹自擂。 明旨式开头
这是常见的开头方式,这种方式开宗明义,开门见山,概括主要内容,直接揭示主题,说明意图。要做到:
集中突出,语言准确凝练,不宜转弯抹角,过多渲染铺垫。 这种开头方式往往在比较严肃的演讲中使用。 抒情式开头
渲染气氛,以情感人,使听众迅速受到情绪感染,注意聆听演讲内容。多采用排比、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引人入胜。要做到: 真挚的感情 不可矫揉造作 示物式开头
这种方式多在军事演讲、法庭演讲或学术演讲中使用。通过展示实物,给听众一个感性的直观印象,提出和阐述自己的见解。
演讲的主体
演讲词的主题是指对话题展开论述的部分,它是演讲的核心,担负着阐述、论证观点,达到说服和感染听众目的的重要任务。 安排完整、有序、清晰的结构
演讲稿只需设置两三个主要论点,论点太多,不利于听众的理解。强调用标志性语言来标示结构,以加强结构的明晰性。使用数字、提问等标志性词语可以帮助听众较快把握演讲的层次结构 充分论证观点
借助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逻辑手段说理论证。可采用并列、递进、正反等方式,借助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逻辑手段说理论证。可采用并列、递进、正反等方式。
选择真实、典型、生动的材料,论据要精干。
带有悬念、妙趣横生、具有幽默感、寓意深刻的材料更能激发听众的兴趣。
设置情感高潮
设置高潮是指演讲中对激情和气势的营造。
演讲者感情最真挚、最动情的时刻,是听着你给最震撼、情绪最激动、精神最振奋的时刻,也是演讲者与听众达到精神和情感共鸣的时刻。酿制高潮常用的修辞手法有:重复、排比句、设问和反问。要达到:快者掀髯、愤者扳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 过渡语、内容预告、内部小结
演讲辞要用大量的归纳和提示性的语言,为听众提供内容线索,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你所说的话。
过渡语:过渡是一种使演讲的内容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手段,起着穿针引线,令言辞气血贯通、浑然一体的作用。要注意:
不能太简单不能太相似宁多勿少
内容预告:演讲者可事先预告听众接下来的内容。
内部小结:任何鸭讲,内部小姐是很重要的。演讲越长,需要做的内部小结就越多。
演讲者把握过渡、内部小姐和预告合成一体,提醒听众你的演讲是如何组织起来的。
演讲的结尾
结束语和开头同等重要,是演讲者表述思想,打动听众的最后机会。良好的价位能使演讲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给听众留下强烈的印象。 演讲结尾要注意:
激情洋溢,富有鼓动性。
新颖巧妙,不落俗套,简洁精炼。 收拢全文,提示要旨。 不能匆匆了事,要耐人寻味。 结尾的类型
总结式结尾:扼要总结演讲的内容,能起到提醒、强调的作用,给听众留下完整的总体印象。 感召式结尾:这种结尾是提希望,发号召,表决心,里氏言,祝喜庆,贺成就,以激起听众感情的波涛,给人以心志的激励。 抒情式结尾:这种结尾常常是演讲者在叙述典型事例和生动事例后,油然而生的激情。以抒情式结尾,言尽而意未尽,留有余韵,给人启迪。 警言式结尾:通过引用谚语、成语、警句、诗词等方式结尾。这种结尾言简意赅,多有韵律,是内容显得充实而丰满,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呼应式结尾:这种结尾与开头呼应,是整篇演讲首尾圆和,结构完整。使用呼应式结尾,不应与开头简单的重复,而应加深主旨,耐人寻味。(顶针、回环)
演讲稿的文采
修辞包括选词炼句和合理运用辞格。
选词炼句:句式的选择、语音的调配、词语的锤炼。
演讲稿的语言应准确、鲜明、生动;音节和谐,上口入耳;语句精炼,通畅易懂。 一般来讲,句子不宜过长。 慎用文言和方言词语。
在语音方便,避免因同音词而产生的误解,应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 适当运用辞格,是美化语言的重要途径。辞格表达通顺、准确,生动形象,音韵和谐,表意深刻,富有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演讲中常用的辞格有比喻、比拟、排比、层递、对比、设问、反问等
比喻:增强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它是语言艺术中的艺术。比喻要新鲜、奇特,切忌陈词滥调。 比拟:比拟是拟人和拟物的合称。比拟富有形象性、生动性。演讲中运用比拟手法,能寄情于物,托物言志,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深思,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战斗力,能渲染气氛,起烘托作用。 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字数相近、语气一致、意义相关而互相平行的词语或段落,连续排列在一起,就构成了排比。运用排比手法,在形式上要做到结构相同,句式整齐,字数相近,音节匀称。 层递:层递与排比相似,两者都能使语言富有条理性和感染力。不同点在于:排比的词句之间,语意是平列的;而层递的词句之间,语意有层次和级差,它是按照所表达的语意轻重、程度深浅、时间先后、逐层以此排列在一起的。 对比:从内容上分,对比可分为两体对比和一体两面对比。演讲中恰当运用对比手法,能使形象突出,能较前面地表现演讲者的观点,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演讲稿的修改
文不厌改就是说明了“改”的重要性。
修改的顺序:大处着眼,先校正主题,采取增、删、调、变、修等手段为内容、结构、语言顺序修改。 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观点,后材料”的法则,顺着“观点-材料-语言”顺序进行。
修改的范围:主要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校正观点:观点正确、鲜明、新颖 增删材料:材料与观点的高度统一 调整结构:结构严谨,详略得当 变换手法:新颖生动,丰富多变 修辞语言:伤口、入耳
第二篇:安全人人讲演讲稿
讲安全
享幸福
安全是什么?安全就是生命。生存是每个人最基本的权力,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生命只有一次,谁都没有权利去践踏。我们要珍爱生命,为了家庭,为了自己。有人曾说安全是幸福,也有人说有钱就有幸福,而我觉得对于一个人来讲平安就是幸福,平平安安是幸福的基础,如果安全得不到保障也就毫无幸福可言。
我们常常把“安全”挂在嘴边,可是有多少人真正重视到安全,每一个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都是由小的不重视引起的。在工作中麻痹大意、违规作业、劳动保护用品穿戴不全各种现象鲜有发生,最终酿成事故而后悔莫及。我们要从心底里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天天讲安全,月月学安全,安全从来都不是纸上谈兵。
2006年3月某劳务公司搭设悬挑式脚手架时,该单位施工作业人员在脚手架上方进行脚手板铺设作业。当时塔吊将吊运的脚手板运至脚手架顶部,工人在摘除东侧卡环过程中,不慎失稳从架上坠落,由于身上所系安全带没有拴挂而坠落地面。经送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时死亡。
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为:
1、临边高处悬空作业,不系安全带。
2、施工作业面下无水平防护(安全平网),缺乏有效的防坠落措施。
3、安全教育培训不够,工人安全意识淡薄,违章冒险作业。
2003年2月13日上午7时10分,在某工程二期施工现场,钢筋班工人准备将堆放在基坑边上的钢筋原料吊移至钢筋加工场,钢筋工刘某等3名工人在钢筋堆旁作转运工作。由于堆放的钢筋不稳,刘某站在钢筋堆上不慎滑倒,被随后滚落的一捆钢筋压伤。7时25分刘某被送到医院,经抢救无效于12时20分死亡。
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为:
1、场地狭小,钢筋材料堆放困难,堆放不整齐,不稳。
2、工人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工作场所情况不了解。
3、吊装管理不到位。
出现的一个又一个安全事故,绝大多数是违章操作,违章指挥,习惯性违章所引起,也就是一切的根源出现在我们的思想上,安全意识不足,凡事掉以轻心!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必须提高警惕,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时刻紧绷安全之弦。
安全生产将是我们企业的立足之本,只有将安全牢记心中,树立安全意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把好安全这一大关,我们的企业才能长治久安。
第三篇:大学生优秀干部巡讲演讲稿
责任,付出,收获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来自医学院临床112班的XXX,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现担任班级班长和本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曾带领班级获得XX大学优秀班集体,大连市优秀班集体,院级优秀团支部评比第一名。在特色支部创新立项中立项成功,并为支部获得1000元的活动经费;个人荣获优秀学生干部,XX大学优秀学生共产党员称号,校级“我看十八大”征文比赛一等奖,职业规划大赛优秀奖,大学生创新立项课题结题优秀奖。很高兴今天能站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和分享从事学生干部工作的经验和心得。
在如今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里,作为一名大学生干部,当我们做事时需要别人帮忙时,怎么样得到别人心甘情愿的帮助,或者说我们可以很放心的把一件事情交给一位同学去负责并相信他会办好,我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学生干部认真的思考。或许有人会认为,我们是学生党支部书记?学生会主席?或者是班长?大家就都应该听我的安排,可是今天我想说,这类学生干部肯定当不了一名真正优秀的学生干部。或许又会有人说,我们两私下关系好,他一要帮我这帮,就是俗话说的哥们义气。可我想说的却是,这其实是一种人际关系!其实在大学生活照,大家应该认同这一种现象,一名好的学生干部在其所处的学生圈子里的人际关系往往都是如鱼得水的。那为什么会是这样?我觉得这样的干部至少做到了一点,那就是拥有一颗敢于承担责任的责任心。这就是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从事学生干部工作三年以来的心得:责任,付出,收获!
从竞选班长之初就知道,这一职务是不会轻松的,但是当我真正着手开始时,才知道比我所想的困难要负责的多。班长,不仅仅只是做班级同学和辅导员老师之间的桥梁,更重要的是做好班级的建设工作。大学的班长更像是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不仅要抓班级的纪律,学习,卫生等生活上的问题,还要时刻关注同学们的思想动态。在班级建设中,积极团结并带动其他班委一同为班级同学组织活动,为同学们提供锻炼的舞台,增强了同学们的凝聚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于此同时,不忘关心同学,时常和同学们聊天,和他们打成一片,对他们了解更多。大一第二学期开始,就发现我班一女同学她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和其他人交流,我就找她宿舍的同学了解情况,她们告知她有些怪,平时没事一个人自言自语,还有时突然笑,得知此情况,第一时间告诉我们导员,和她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导员对此也特别重视,和她了解情况并带她去心理咨询,对此我班建立了帮助小组,只要一有时间就和她聊天或游戏来缓解这一情况,我每天关注她并把情况反映给导员。一个多月过去了,情况没有好转,最后导员将这一情况告知了家长,她妈妈一人从新疆立马就乘飞机赶来学校,记得那天从接待家长到安排她们入住完事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而且当天上了一天课,第二天我们还是满课,当时真的特别累,跟我们另一个同学开玩笑说现在只要躺下就能睡着,当然这是玩笑话却也是事实,可是这种常常超负荷的工作并没有把我打倒,我却认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
作为学生支部书记,我深感我要承担更大的责任。俗话说多一个职位,多一种身份,就必须多一份责任。支部的工作要求细致,认真!因为我校的学生党员的发展一直是十分严格,记得党委组织部肖老师说过,有时或许你的一个错误将会影响你们院整个的党员发展!这就是要承担的责任。当然不能仅限于日常的发展工作,我曾带领我们学院的支部成员积极开展举办特色活动,例如“走进开发区福利院,关爱空巢老人”的活动任让我记忆犹新。这次活动是我支部第一次走出学校的大型活动,从活动的开始的策划到活动的结束,作为牵头人,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熟知,而且必须考虑到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从学院到学校的募捐,在课后进行节目排练和彩排,再到福利院的义捐和义演,我都亲自把关,最后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最终博得了全院师生的赞扬与肯定。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别人在泡图书馆时,你在忙工作,别人在谈情说爱时,你也在忙工作,别人游戏时你还在工作,有时甚至吃饭的时间都被耽误,是什么让我们如此的坚持与执着?对,就是那一份重重的责任,就因为在我选择走上学生干部这一条路上时,我便深深的知道我肩膀上担起的责任有多重。在这一条道路中,从刚刚开始办活动时同学们的不支持到如今办活动同学们都会积极参与支持,从刚刚开始的什么都不懂的学生干部到现在处理事情知道怎么做到有轻有重有缓有急,我也曾经历过不被理解,经历过心酸,不过我想只要对得起我们肩膀上的这份责任,即使是没有结果的付出,我也无怨无悔,更何况不是说每一件事情没有好的结果只是它还没到最后,所以我想说,我付出我值得!并不是因为那些荣誉称号,而是帮助同学后同学家长下车后连声的谢谢和
感激的眼神,是福利院老人们和我们一起歌唱东方红时的共鸣和他们最质朴的笑容,是老师和同学们赞扬与支持,所有的这些无不在提醒着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就让我们将这份责任承担到底!
谢谢大家!
2014.3.29
第四篇:威廉福克纳获诺贝尔讲演讲稿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美国作家,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新奥尔巴尼的一个庄园主家,南北战争后家道中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福克纳在空军服过役。战后入大学,其后从事过各种职业并开始写作。《士兵的报酬》(1926)发表后,福克纳被列入“迷惘的一代”,但很快与他们分道扬镖。《萨拉里斯》(1929)问世之后,福克纳的创作进入高峰斯。他发现“家乡那块邮票般大小的地方倒也值得一写,只怕一辈子也写不完”。怀着这样的信念,他把19篇长篇和70多篇短篇小说纺织在“约克纳帕塌法世系”里,通过南方贵族世家的兴衰,反映了美国独立战争前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社会现实,创伤了20世纪的“人间喜剧”。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1930)、《圣殿》(1931)、《八月之光》(1932)、《押沙龙,押沙龙》(1936)等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福克纳后期的主要作品有《村子》(1940)、《闯入者》(1948)、《寓言》(1954)、《小镇》(1957)和《大宅》(1959)等。此外还有短篇小说、剧本和诗歌。
福克纳虽是南方重要作家,但他的作品当时并不受重视,直到1946年美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马尔科姆·考莱编选了《袖珍本福克纳文集》,又写了一篇有名的序言之后,福克纳才在文坛上引起重视。特别是萨特、马尔洛等人的赏识,使福克纳名声大噪。
在艺术上,福克纳受弗洛伊德影响,大胆地大胆地进行实验,采用意识流手法、对位结构以及象征隐喻等手段表现暴力、凶杀、性变态心理等,他的作品风格千姿百态、扑朔迷离,读者须下大功夫才能感受其特有的审美情趣。
1949年,“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作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
I feel that this award was not made to me as a man, but to my work--life's work in the agony and sweat of the human spirit, not for glory and least of all for profit, but to create out of the materials of the human spirit something which did not exist before.So this award is only mine in trust.It will not be difficult to find a dedication for the money part of it commensurate with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its origin.But I would like to do the same with the acclaim too, by using this moment as a pinnacle from which I might be listened to by the young men and women already dedicated to the same anguish and travail, among whom is already that one who will some day stand where I am standing.Our tragedy today is a general and universal physical fear so long sustained by now that we can even bear it.There are no longer problems of the spirit.There is only the question: When will I be blown up? Because of this, the young man or woman writing today has forgotten the problems of the human heart in conflict with itself which alone can make good writing because only that is worth writing about, worth the agony and the sweat.He must learn them again.He must teach himself that the basest of all things is to be afraid;and, teaching himself that, forget it forever, leaving no room in his workshop for anything but the old verities and truths of the heart, the universal truths lacking which any story is ephemeral and doomed--love and honor and pity and pride and compassion and sacrifice.Until he does so, he labors under a curse.He writes not of love but of lust, of defeats in which nobody loses anything of value, of victories without hope and, worst of all, without pity or compassion.His griefs grieve on no universal bones, leaving no scars.He writes not of the heart but of the glands.Until he learns these things, he will write as though he stood among and watched the end of man.I decline to accept the end of man.It is easy enough to say that man is immortal simply because he will endure: that when the last ding-dong of doom has clanged and faded from the last worthless rock hanging tideless in the last red and dying evening, that even then there will still be one more sound: that of his puny inexhaustible voice, still talking.I refuse to accept this.I believe that man will not merely endure: he will prevail.He is immortal, not because he alone among creatures has an inexhaustible voice, but because he has a soul, a spirit capable of compassion and sacrifice and endurance.The poet’s, the writer's, duty is to write about these things.It is his privilege to help man endure by lifting his heart, by reminding him of the courage and honor and hope and pride and compassion and pity and sacrifice which have been the glory of his past.The poet's voice need not merely be the record of man, it can be one of the props, the pillars to help him endure and prevail.
第五篇:讲演材料
欢迎各位领导(来宾)莅临指导,各位领导现在看到的就是我们周家庄乡合作社的创始人,廉政建设带头人——雷金河同志。他曾被中央首长宋平同志誉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被媒体誉为冀中一杰,平原骄子和农民秀才,人们尊称老社长,绰号老坚决,他生于1921年,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2001年逝世。(享年80岁)
一部周家庄乡合作社的发展史就是雷金河同志的奋斗史。雷金河同志1944年任周家庄村党支部书记,1956年任乡党委书记,1982年依据中央文件“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精神,尊重群众的意愿,合作社仍然坚持集体经营体制不变。截止到2011年底,全社十个生产队,六个自然村,工农业总收入6.8亿,纯收入1.5亿,人均现金分配达到7843元,同1978年相比,社员生活水平增长了94倍.从1982年起,合作社陆续为全社社员举办了11项福利。并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光荣称号。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源于雷金河同志坚持理想信念,走共同富裕之路,不让一户贫困,不让一人掉队,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一个原则,国家,集体,个人三兼顾,做到三头一本账。
合作社带头人雷金河同志曾任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晋州市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河北省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老社长从1950年到1979年,五次婉谢组织关怀,放弃转干上调的机会,他常念叨三不死的乡亲大恩:抗日时期,土改时期,文革时期,三次大难不死,他感恩乡亲。老社长从参加革命的那天起就活跃
在周家庄的政治舞台上,一言既出,众口拥戴,身先士卒,万众跟随,他是合作社的创始者,坚守者和开拓者。
这部分介绍的是雷金河同志在十个不同时期所参与的事件和所做出的贡献:1945年4月15日,三股日伪军窜到周家庄放火抓人,雷白哇,雷小七等十七位勇士威武不屈,慷慨赴难,老社长掩藏百姓后,转入地道,这才幸免于难,为了纪念十七位烈士,修立了十七烈士纪念亭。解放前是农民卖儿卖女,饿死街头,土改后农民分得土地,欢天喜地,随之而来的因缺劳力、农具、资金,很快陷入困境,老社长遵照党的指示走互助合作道路。1951年11月成立了晋县第一个合作社,1955年11月由初级社转为高级社。公社初期,五风盛行,老社长不唯书,不唯上,不怕邪,不怕鬼,坚决顶住五风,因此人们尊称“老坚决”。1961年12月14日在省城小白楼宾馆彭真同志接见了老社长,并感慨的说:如果全国三分之一的公社有你这样的书记,五风就刮不起来了。文革期间,老社长受批挨斗,欲干不能,欲罢不忍,直到1978年12月23日才平反。1979年4月18日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并获国务院总理的嘉奖令。1988年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这张图片介绍的是土地改革前夕周家庄农村现状,当时的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而农民拥有少量的土地。土地改革后贫困的农民拥有了土地,互助组应运而生。1954年2月13日对于我们周家庄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正式成立了晋县周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河北省第二个拖拉机站在周家庄村成立。1962年4月3日公社派代表出
席全国棉花生产会议,并荣获国务院周总理签发的嘉奖令。改革开放时期为了恢复良好风气和劳动秩序,老社长一上任便制定了干部守则,约法三章等规章制度,偿还了合作化初期社员的生产垫本,1979年底全部还清社员投资。1987年3月1日在农民文化宫举行了建设35周年庆祝大会,河北省省长岳崎峰,省人大主任郭志等与会祝贺。报告文学集《乡歌》出版,该书是献给周家庄建设35周年的礼物,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润生为该书撰写了序言。2002年为了庆祝建设50周年,《周家庄之路》续集出版,中央领导宋平,郑天祥,杜润生,张全景,谢华等为该书题词。
周家庄合作社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定额管理以及三包一奖,也就是包工包产包投入,超奖减罚,又称包奖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周家庄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周家庄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农业生产:由最初的辘轳浇地发展到现在的大田喷灌,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种田水平。晋县的棉花在河北有名,而我们周家庄乡的棉花在全国有名,12次出席全国棉花生产会议,前排就坐的就有我们老社长。从劳动形式和劳动工具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单干时靠天吃饭,互助组时靠人力,初级社时靠畜力,人民公社时靠动力,改革开放后靠机械。现代农业面向市场经济,全面发展无公害弄产品,一万亩小麦育种基地,四千亩葡萄基地,三千亩梨果基地,一千亩苗圃基地,我们的葡萄已经被列为河北省的名牌产品。这些图片介绍的是我们的土特产和集体劳动场景,这里是我们的奶牛养殖基地。
这些橱窗陈列的是:老社长早期用过得笔记本和笔;土地改革时期农民分地分产的凭据;合作社第一部章程;1982年全社社员大讨论,不实行大包干,这是第一生产队全体社员按红手印以示明志;这是定额管理的内容;各位领导(来宾)这边请,这是反映合作社的书籍;这是资料室的报刊、剪辑和照片的底片;这是乡办阀门厂的部分产品;这是乡办印刷厂的包装产品以及印刷的刊物。上面的牌匾展示的是我们的廉政教育基地。各位领导(来宾)这边请。
这部分介绍的是工业生产:改革开放后乡办企业迅速崛起,我们建起了五金水暖厂,磷肥厂。周家庄乡为把企业做大做强,坚持以人为本,相继建设了三家集体中韩合资阀门企业,我们的JS商标已经荣获了中国驰名商标。我们的产品有50多个系列,500多个规格,销往国内30个省市并已经打向了国际市场,销往韩国、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
这部分介绍的是社员生活:从1981年到2002年周家庄乡建设新农村住宅楼,这是80年代前的旧房屋旧街道,这是现在的农民新居,被誉为城市村庄。1982年投资了50万元兴建了全省第一座农民文化宫,2003年投资了200万元兴建了农民乐园。从1982年合作社陆续为全社社员举办了11项福利,保障了老有所养,残有所安。2007年开创了人民公社特色旅游业,这是梨花节和采摘节期间的一些照片,国家一级演员刘少奇的扮演者郭法增曾到乡参观。2007年投资了460万元建设了高标准幼儿园,使全乡学生从幼儿到高中均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周家庄的医疗卫生事业日益完善,社员看病实现了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乡,大病不误诊。从1985年起计划生育率一直保持百分之百,1986年荣获了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这部分介绍的是党的建设: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宣誓一分钟,奋斗要终生的革命意志。身不离庄稼地,心不离庄稼人,是周家庄干部的座右铭,心系群众,从严治党。2006年荣获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
这部分介绍的是领导关爱: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渗透着领导的关爱,原河北省省长李尔重曾多次到乡视察指导工作,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傅崇碧,毛主席儿媳邵华及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原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省人大主任郭志,民政部部长崔乃夫,全国政协副主席胡绳,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中央首长宋平,原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
周家庄合作社从成立到现在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1986年5月46个国家驻华使馆的首席馆员及夫人一行65人到乡参观访问,1993年9月德国两位教授到乡参观,1995年8月以色列荷兰两位博士到乡考察。
这部分介绍的是组织鼓励:从建设初期到现在受到了中央,省,市以及各个部门的表彰,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各位领导,我们还有一个展厅,这边请
这个展厅被大家称为荣誉室,主要介绍的是中央领导以及著名作家的题词,这边有中央领导宋平,郑天翔、杜润生、张全景、胡乔木、胡绳、彭佩云和著名作家魏巍的题词,请各位领导随意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