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千古美文,夯实道德根基演讲稿

时间:2019-05-14 20:24: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诵读千古美文,夯实道德根基演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诵读千古美文,夯实道德根基演讲稿》。

第一篇:诵读千古美文,夯实道德根基演讲稿

诵读千古美文,夯实道德根基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教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库尔勒市第四小学的张黎。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诵读千古美文,夯实道德根基 》。

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这古老的国度 就是我们 伟大的祖国。我们的祖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 实在是太多了。我觉得最让我倍感自豪和骄傲的 是我们的中华文明。

一个民族能够昂首屹立在人类文明之林,她的脚下必定有奔流不息、万世不竭的民族文化的滋养。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中华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象征,是传统文化中的绮丽瑰宝。阅,则赏心悦目;读,则琅 琅上口;诵,则心领神会;吟,则意气飞扬。

一诺贝尔获得奖者曾经发表过这样的感言:21世纪的人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需要回到2500年前,向中国的孔子学习。迄今为止,全球的孔子学院已有123所,孔子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的孔子了,世界都在学孔子。而我们中华民族应该做什么?正是有了这样的思考,于是有了海外游子的寻根之旅;有了“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感伤;有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探究苦旅;有了温家宝总理“承继先贤,泽被后人”的倡导;有了王财贵教授的少儿诵读经典活动的奔走呼吁;有了钱逊教授那样的渊博学者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有了《百家讲坛》各位大家对经典文学的品读。

在现代社会,流行的普通话和我们的祖国一样,在国际上占有越来越显著的地位——它成了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个民族的崛起,除了经济的强盛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繁荣。中华民族历尽沧桑,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的薪火相传居功厥伟。文化不绝,民族就不灭。语言文字是国家重要的、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不是吗?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铸造了我们的灵魂,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它积淀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遗产,它蕴涵着丰富的人类道德精华,它体现了人类对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它昭示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十六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 加以强调,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也是对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化,更是夯实我们道德根基的大力锤。

渊远流长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它 如同灿烂的明珠,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又如神奇的古琴,弹奏着美妙的乐曲,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诗词,给我们美好的 艺术享受,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力量。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 精神家园。让我们在背诵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中华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国的经典著作浩如烟海。走进其中,你能找到道德的榜样,清楚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走进其中,你能领略学习的乐趣,明白什么是忘我,什么是充实。在经典中,你能感悟到做人的道理,生活的艺术,文学的境界。

面对愈来愈多要学的学业知识,你是否想到了孔子的执著?面对与同事、朋友的摩擦,你是否选择了楚庄王的宽容?面对人生的不幸,你是否想到了司马迁的顽强?在个人爱憎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你是否明白了苏武不因家亡而投降匈奴?

《论语》《孟子》《墨子》《韩非子》的斗争,使我充分感受到文化对人性思想的震撼;《史记》《资治通鉴》的记载,使我感受到中华历史的传承;《梦溪笔谈》《水经注》的阐述;使我得知智慧并不是刚刚起步。如果没有文化,祖国的历史就会平平淡淡;如果没有文化,所有昨天的成就就不会在今天继续辉煌;如果没有文化,我与祖国只是人与居住地的关系,而文化就是使我与祖国紧紧相连的血脉。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我看出了诗人望岳的豪迈;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我听出了诗人对明月的祈盼;从“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中,我感受到诗人对世事的无奈:从“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我想象出诗人对保卫祖国,战胜敌人展现出的信心„„数不尽的诗篇,数不尽的情感在诗人笔中凝聚成精练的话语。走进经典吧!走进经典,你就能更快的完善你自己,走进经典,你就能为弘扬中华文化尽一份力。

古人云: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 ” 也会吟。”一位特级教师也说: “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 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 ” 见,诵读经典是多么的重要。我们的学生此时正诵读着《弟子规》中 的“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朗诵着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朗诵着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朗诵着李坤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朗读着李白的“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琅琅的诵读中,他们犹如与历代 圣贤平等对话,感受到先辈们先进的思想。不知不觉地体验到人对自 然生命的关心,体验到登高望远的心胸舒展,体验到要尊重劳动,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一切美妙的修养和哲学会毫无痕迹地从他们的口中渗入血液,渗入生命感受的深处,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诵读千古美文是树人之根本。在诵读中,中华民族的精神激励着学生,中华民族的文化滋养着学生。书声琅琅,开卷有益。一代新人的成长,将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的胸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 小而不为”的准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 神;“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这一切,都将成为孩子们道德的根基。

诵读千古美文夯实道德根基渊远流长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它 如同灿烂的明珠,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又如神奇的古琴,弹奏着美妙的乐曲,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诗词,给我们美好的 艺术享受,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力量。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 精神家园。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加深对民族精神和 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我们是传统文化的后来人,我们又是文化香火的传递者,我们还是当代文化派出的使节。让我们在背诵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

“全国优秀教师”张丽莉在2012年5月8日的交通事故中,为救学生而受重伤,致使双腿截肢,大爱无声、大美无形。作为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能够在生死关头挺身而出,她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最美人生,什么是大爱无边,她的行为不仅是人民教师的骄傲,更是我们当代青年学习的楷模。

松薄云天有深根。“张丽莉们”的英雄壮举,和他们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密不可分。中华民族辉煌厚重的文化道德传承、中华大地优秀精神的涵化滋养、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精心培育,都不可或缺地为英雄们的成长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文明、善良、道义、正气的长期积累,让他们在润物细无声中成长、迸发、升华。这种爱岗敬业、勤奋向上、追求卓越的崇高职业精神和职业理想上,而且她用行动完美地诠释了作为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真正内涵。在国人慨叹道德滑坡的今天,我们首先需要张丽莉倡导的“坚守良知”,守住人之所以为人的道德底线,用生命去影响生命、心灵去温暖心灵。绽放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张丽莉的英雄壮举让人感动,引人思考。一时间,道德尊崇、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字眼成了检索思想、碰触灵魂的关键词。松薄云天有深根。“张丽莉们”的英雄壮举,和他们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密不可分。中华民族辉煌厚重的文化道德传承、龙江大地优秀精神的涵化滋养、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精心培育,都不可或缺地为英雄的成长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文明、善良、道义、正气的长期积累,让他们在润物细无声中成长、迸发、升华。育人为本,以德为先。张丽莉精神影响的不是一个地域,一个行业,而是一个国家。“向张丽莉学习”不是一句带着温度的口号,不能只是掉几次眼泪、感动一阵子。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岗位做起,恪守教育使命,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托,真正把张丽莉的精神内涵学深学透,入脑入心,内化成一种日常习惯,转化成一种自觉行为。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乎未来。作为老师,在学校的身份是双重的,既是知识的引导者,又是学生的朋友,更要像慈爱的母亲那样去关心他们。如今,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人向“钱”看,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牢记“教师”的称号,要奉献,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应时刻不忘责任,一心想着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为了学生能全面发展,群策群力;为了学生能共同进步,殚精竭虑;为了学生能受到教育,甘愿付出时间与精力!献身职教,我无怨无悔。因为我从事的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十八大即将召开,祖国的未来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时代在召唤,未来在召唤,老师们,让我们凝心聚力,奋发图强,以优秀工作作风,践行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气,在各自岗位上争创一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二篇:诵读千古美文 弘扬国学经典

《诵读千古美文 弘扬国学经典》

一、活动目的:

1、让队员了解中华民族的蒙学经典,提高语文水平和人文修养,让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在新时期重新发扬光大。

2、切实提高少年儿童的文化修养,将国学的内容逐步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二、活动准备:

1、广泛发动队员通过上网、进图书室等形式搜集有关国学的资料。

2、队员自己搜集排练有关国学的节目,准备名言警句,制成书签。

3、师生共同策划设计活动背景、标语等。

三、活动过程:

1、入场;

2、各小队整队、报告人数、向辅导员汇报(接受你的报告,预祝你们中队活动圆满成功)

3、出旗(奏乐、敬礼、礼毕)

4、唱队歌

5、中队长讲话,宣布活动开始。

6、活动内容:

一、齐诵《三字经》

男:莺歌燕舞喜盈大地,女:书香墨香飘满校园。

男:我们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开展了中华蒙学经典诵读活动,以诵读传统经典,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女:是啊,我们营造书香校园,诵读千古美文,促进良好行为养成。

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五千年悠久的文化殿堂。与经典结伴,与快乐同行

女:请听齐诵《三字经》。

二、小品《谁的一元钱》

男:“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让我们知道该如何认真学习。

女:“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让我们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

男:人之所助,信也。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女:诚信为人之本,请看小品《谁的一元钱》。

合:下面请看小品《谁的一元钱》。

三、诗朗诵《满江红》

男: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蒙学经典。

女: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蒙学经典。

合:请听诗朗诵《满江红》。

四、器乐演奏《茉莉花》

男:小明真是一个讲诚信的好孩子。

女:让我们把最精彩的曲子献给象小明这样讲诚信的好孩子吧。

男:请欣赏器乐演奏《茉莉花》

五、配乐诗《水调歌头》

男:在中华五千年的浩瀚历史中, 古诗文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艺术的星空中熠熠生辉,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女:又如个个问号,启发我们去深思、去探索

(合):诗歌可以使我们充实,诗歌可以使我们明智,让我们走进古诗文的乐园。

男:请听配乐诗朗诵《水调歌头》

六、采访

男:同学们,咱们的诵读活动都已经开展了快一年了,你都知道了那些国学经典呢?

女:对呀,我们来采访一下吧。

七、诗朗诵《念奴娇》

男:浩如烟海的经典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无法穷尽,只能撷取其中的几朵浪花。

女:我们从中认识了孔孟老庄,认识了李白杜甫,我们从中懂得了仁义礼节,懂得了忠孝廉耻,懂得了人生信念,生命智慧……我们步履轻盈地徜徉于诗书的伊甸园。

合:请听诗朗诵《念奴娇》

八、结束语

男: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

女:诵读中华经典,让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男:与结伴经典

女:与快乐同行

男:学习经典

女:做时代新人

合:让我们一起努力,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发扬光大!

四、辅导员讲话

五、呼号

六、宣布活动结束

五年五中队《与经典结伴 与快乐同行》中队活动到此结束。

七、退旗(奏乐、敬礼、礼毕)

八、退场:在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中退场。

第三篇:诵读千古美文滋养一代新人

诵读千古美文滋养一代新人——

浅谈小学阶段诵读古诗文

大新县桃城镇第四小学 农艳珍

在实践中,我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参照利用别人已经总结出来的经验,少走弯路。我发现“激趣——导法——引背——摘录——活用”的诵读古诗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我们的中高年级学生,于是我边探索边运用,具体方法如下。

(1)激趣。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因此,我们首先注重激发学生自读古诗的兴趣。如在实验的起始阶段,我们给学生讲“诗的故事”、“诗坛趣话”;先读浅显的诗,使学生感到读诗并不难,尝到读诗的甜头,以此来调动学生自读古诗的兴趣。可以先让学生把以前会背的古诗全部背诵给同桌听一听,进行初步的统计;再把同学们接触过,但又不是大家都会的那部分简单诗词抄下来进行背诵,难度不大,背诵起来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自信心一下子就找到了。

(2)导法。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大量诵读古诗文”的关键就是掌握一定的“法”才能完成一定的背诵“量”。因此,在实验中,实验教师都非常注重导之以“法”,具体分三个层面进行: 第一步:学诗授法。就是以课本中的古诗教学为主渠道,注重读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依“法”习得。如在实践中,教师摸索出了按“细读——精读——感悟”三程序进行的自读古诗的一般方法:①知诗人,解诗题;②抓字眼,明诗意;③多诵读,悟诗情。

第二步:配诗悟法。就是学完课本中的一首古诗后,补充另一首便于比较的课外古诗,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使学生逐步体会、巩固读诗的门径。如,学习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我就让学生上网查询有关思乡的诗,有关对月抒怀的诗,孩子们一下子就背会了《月下独酌》,联系上了《静夜思》,同时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第三步:展读用法。即充分利用“黑板报”,开辟“每日一诗”栏目,有系列地每周刊出一首古诗,作为重点赏析,教师稍作点拨、引导,让学生欣赏诵读,自悟其意,自得其乐。

(3)引背。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读诗方法后,我注重引导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古诗。一是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的背诵方法。如“词语组块背诵法”、熟记诗“头”背诵法、联想画面背诵法、抓诗眼背诵法等,学会了方法,让学生有系列地背。二是引导学生互相背诵、考查,同学作适当引导;写春天的诗,诗中之“花”,诗中小动物„„

(4)摘录。不管哪一首经典诗文,能历经漫漫历史长河的冲刷洗涤而成为经典被沉淀、积淀下来,在遣词造句方面肯定是下足工夫的,诵读了几遍之后也就能感受哪些句子是朗朗上口的。让学生自己通过诵读,把握语感,找到名句,老师进行表扬,使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起再学的兴趣。重点句能记住了,根据重点句这一诗眼,熟读背诵,难度也就降低了。

(5)活用。就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体验,注意创设一定的情境,指导学生在口头表达中、作文中比较恰当地运用古诗。但我们不作过高地要求,不作硬性规定,以免学生望“诗”生畏。实践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有小部分学生能引用古诗,写出精彩生动的作文,还有部分学生能尝试着写出一些有点诗意的小诗来。

此外,在指导学生大量诵读古诗文时,我们注意不增加学生的背诵负担,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利用早自修“读诗指导”,保证教师有时间指导学生大量诵读古诗文;二是利用语文课前3分钟时间,让学生背古诗、检查背诵情况。后来又尽量寓教于乐,让活动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这既保证学生有时间大量诵读,又不增加学生负担。

当时,正是学期快结束的时候,一边复习准备应考,一边安排孩子们每天早自修抽五分钟时间读一首古诗,读熟之后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含义,然后教师作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能充分理解诗歌的意境。然后在语文之前安排三分钟进行背诵比赛。

孩子们的记忆力是相当惊人的,在理解的基础上,很多同学读两三次就会背了,慢的同学也只需五六遍,每天利用点边边角角的时间就足够了。再加上孩子们四年多来的积累,不到一个月,期末考试过后进行了一次诗歌朗诵比赛,最多的能背诵120首,最少的能背30来首(弱智除外),平均能背60首古诗,在限定5分钟时间内,最快、最熟练的学生能背30首。有同学兴趣很浓,竟然挑战自我,甚至能把《春江花月夜》、《木兰诗》、《将进酒》这样难理解的长诗流利地背下来。接着又在班队课上组织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心得。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不难。自创“化整为零”、“分时段背诵”、“根据现代音乐填词法”、“竞背法”等方法,各人根据自己的记忆特点自己探究最适合的方法,自得其乐乐无穷。总之,交流时,一个个滔滔不绝、神采飞扬;交流后,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取长补短,事半功倍。

两年多的古诗文诵读,使孩子们受到的熏陶是非常明显的,平时的作文中,孩子们古诗词运用自如。龚晓婷在《观元宵烟花》中就以 “‘火树银花触月红,揭夫鼓吹闹春风,每当元宵节来临之际,人们总是以放鞭炮、赏花灯、吃元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喜迎佳节”开篇点题,中间又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瀑布形火花留给我的深刻印象。”使文章增色不少。周韵豪在《我最喜爱的植物——梅花 》中写道:“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你知道这歌颂的是什么花吗? 是的,这就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花中君子——梅花。”像这样句中有诗,琅琅上口的句子在作文中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确是的,你或许想像不到“幽幽春水向东流,深处桃花半瓣羞。细雨绵绵春泥润,百花争艳何时休?”这样的诗句出自我们班吴均同学的《咏春》;你或许也很难相信我们班的吴周丽同学因为从小跟随军人父亲一起长大而《述志》“从小立志入国防,身佩甲胄守边防。参军杀敌意为何?不为名利为安邦。”多么可敬的志气!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先进科技,就会落后、痛苦,受人宰割;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传统优秀文化,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会虚无,就会异化,甘愿为人奴隶。我们的中华民族有着悠悠五千年历史,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琴棋书画各树一帜又融会贯通,诸子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犹如一枝枝文化奇葩,绽放着独特的美丽幽雅。正是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学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使我中华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会被别的民族同化。诵读经典诗文,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文化,使青少年能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独立性,在文化冲击和碰撞中正确认识自己,并得以创造性地发展的重要途径。

以上是本人在经典诗文诵读的探索中的一个真实过程和感受,不管我能不能把学生引进民族文化的殿堂,但我始终相信,至少能背诵经典诗文的孩子明确自己是有着深厚文学底蕴的民族的后代,无论何时他身处何方都不会迷失方向,他的心中永远会有祖国和人民,他驿动的心才会踏实安宁,才会有一个归属感。这条路,我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获得中国教育学会“诵读经典诗文 提高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国家教育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及其课程化研究” 总课题组论文评比一等奖)

第四篇:诵读千古美文 传承中华文化汇报

诵读千古美文 传承中华文化

——郴州市第四完全小学生诵读经典活动汇报材料

中华古诗文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诵读古诗文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开展经典诗文诵读影响深远,这项活动对于进一步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想品德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好的资源。近几年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经典诗文为切入点,让学生直面经典,诵读诗文,让这些积淀着民族智慧、映射着理性光辉、浓缩着丰富情感、蕴含着优美意象的经典诗文熏染孩子们的心灵,以达到丰厚他们的文化底蕴,提升他们的品行灵气的目的。

一、环境熏染,凸显典雅的文化氛围

1、眼中有诗。走廊间的诗文长廊,精选名家名作、名言警句,形成永久性的文化长廊;操场边的诗文宣传栏,展出学生的优秀诗文作品、宣传诵读状元等,每两个月一期;《开智报》每期刊登一首名篇赏析、学法点拔;而每班教室内部的布置,则按照《诗意教室评比标准》,有各具特色的读书口号、书香飘溢的图书角、图文并茂的黑板报、彰显个性的作品展示台、诗意飞扬的诗文学习栏。学生在校园里时时处处看到的都是优美的篇章、睿智的文字,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浸润诗意,每一缕空气都浸润书香。

2、耳中有诗。我们还原古诗词的韵文本色,借助其与音乐的天然联系,利用学校广播站、“班班通”电脑等设施设备,在午诵、课间等时间,播放名家名篇朗诵、古诗新唱、经典音乐等。

3、口中有诗。我校已形成了“五个一”学生诵读常规:师生每周欣赏一首古诗词;师生每天诵读一首古诗词;师生每周每周利用升旗仪式,齐诵一首古诗词;学生每周收集一首古诗词。每天回家课外诵读一首古诗,由家长督促检查。

4、笔下有诗。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单一持续的刺激,会诱导抑制效应,大脑迅速出现疲劳现象,而多种感官的交替刺激可充分调动大脑的功能,使之处于兴奋激活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我们在要求学生多读、多听、多看的同时,也积极倡导动笔,抄一抄诗词的原文,写一写读诗的感受,画一画诗中的意境。每期举办一次古诗词收集册评比活动,激发学生写诗、收集兴趣。

二、课堂融合,还原汉语的优雅本质

1、全面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积极探索诵读经典诗词途径。古诗词读本很多,我校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和开发了校本课程《每周一诗》,其以诗歌为主要载体,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情感熏陶,以达到增强语言积累、提高阅读水平、加强人文素养的目的。

2、以语文教材为蓝本,重点研究古诗文课堂教学

为了将在校本课程课堂教学中得到的古诗文教学经验加以提升和推广,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学校组织了20多名语文教师学习名师的古诗教学,如黄松舟的《走近李白》和戴建荣的《古诗两首》。其次举行了“古诗词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全校六个年级的语文教师,共同探讨古诗词的教法。每一节研究课都经过了自主提出构想——集体讨论确定框架——个人设计——集体讨论——个人修改——试教——集体评课——修改——上研究课——集体评课——个人反思等多个步骤,反复研究讨论。学习、思考、实践,三者的循环往复,让老师们在古诗词教学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基本总结掌握了其教学的基本方法和规律。老师教得轻松,孩子学得愉悦。

3、以艺术课教学为突破点,深入挖掘诗文的艺术元素

音乐教学:《礼记.乐记》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和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是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美术教学:“琴、棋、诗、画”乃古代文人“四艺”,很多优美的诗本身就是一幅流动的画,“画是无声诗,诗是有声画”,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故此,美术课也是我校诗文吟诵课堂融合的一个研究方面。美术教师杨柏本身热爱古典文学,诗文素养较高。在美术课上,他利用手中的画笔,引领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放飞想象的翅膀,勾勒诗中的意境,指导学生创作了许多上乘的诗文配画作品。

三、活动拓展,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

1、诗文诵读节

每届的诵读节都与庆祝“六一”儿童节合并举行,是整个诵读节的压轴大戏。全校齐诵经典诗文,气势恢宏,作为开场序曲,让孩子们情绪高昂;特别是别出心裁地将古琴、书法、舞蹈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共同诠释古诗《山居秋暝》的优美意境,让人耳目一新,赞叹不已„„这些都是历届诵读节的亮点,不一而足。当然,诗文诵读、古诗新唱、诗文剧、古典舞等常规节目是每届均有,内容和形式常换常新。

2、诗文知识竞赛

为了提高和保持学生参与吟诵的兴趣,我们每期举办一次诗文知识竞赛活动,每班取十名优秀学生奖励。

3、主题班队活动

每期至少一次的诗文吟诵主题班队活动,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舞台。人人参与,内容必须围绕本期的诵读内容,强调综合性,注重趣味性。如四年级就围绕小课题《李白和他的诗》,开展了“诗仙也是凡人——讲李白的故事”、“谪仙亦是酒中仙——学李白的诗”、“李白诗歌新唱”、“李白诗歌接龙”等多次主题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多方携手,引导学生共践雅言雅行

1、向专家学习。我校组织了20多名语文教师远赴广州和长沙向全国著名教育家黄松舟和戴建荣两位老师的古诗教学。他们的《走近李白》和《古诗两首》让老师们大开眼界,知道古诗可以纵横交叉教学、可以吟还可以唱,在现场,老师们还跟着两位专家一起学习古诗诵读方法。

2、教师与教师携手。众所周知,教师的素养决定了课题的成效。要提高教师素养,专家培训只能偶尔为之,业余自学必不可少,但多种因素决定了其效果差强人意。于是,我校根据“教学相长”原则,让老师与老师之间携起手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学校与家庭携手。家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督促孩子读诗背典,仅凭内在的责任意识恐难久担此任,还需外人助其一力。有鉴于此,我校开展了“诗意家庭”的评比活动。评比细则分为“诵读环境”“亲子读书”“家校共育”“诵读效果”等几个方面。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小学生正是学习古典,践行实践的黄金阶段,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良好时机,藉由先哲的风范,熏习我们的子弟,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淳朴的儿童。以“知、悟、行”为线索,贯穿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文化、阅读精神,使学生博学、睿智,“与经典同在,与圣贤同行”。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经典文明的守望者。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个文章: 湖南省省级经典诵读特色学校申报表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第五篇:诵读千古美文 滋养一代新人66

论文

诵读千古美文

滋养一代新人

--------小学古诗教学的心得体会

[内容摘要]: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诵读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古诗的体裁特点,采用自然、活泼、形象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古诗中的美育因素,融阅读与审美、感性与理性、赏识与情感于一炉,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美的情愫,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本文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感受。

[关键词]:诵读

感悟

体味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古诗文是五彩缤纷的文学殿堂里最耀眼的瑰宝,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小学教材选编的古诗,集思想美、语言美、艺术美、形式美于一体,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古诗的体裁特点,采用自然、活泼、形象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古诗中的美育因素,融阅读与审美、感性与理性、赏识与情感于一炉,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美的情愫,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一、诵读——纵情地渲染美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有助于理解思想内容,而

论文

且能体会到语言的韵味。古诗中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要让学生在反复的咏诵过程中自行感知和体会。

读书百遍,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许多有识之士认为,要抢救儿童记忆的黄金时代,摒弃繁锁的讲解,在青少年中实施中华古诗文的诵读工程。童年阶段是人最好的记忆时期。背诵是记忆的根本。低年级的古诗教学,顺应了儿童爱读、爱背、记力强的特点,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消化和吸收。

因此,应当把课堂教学上成诗文朗读课。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朗读要花样翻新,通过范读、跟读、听同学读、小声读、大声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等形式,反复地朗读,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新奇、读出韵味、读出感情。朗读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学生朗读时可以轻声自读,口中念念有词,边读边想、边想边记;还可以高声诵读,底气十足,慷慨高昂,读出气势、读出自信、读出激情。但是,无论怎样读,都应当力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注意停顿、轻重音、语调、语速的变化,读出明快的节奏感。古诗音韵和谐,平仄错落,琅琅上口,要读得爽口,读出灵感,读出音韵美。还可以根据儿童活泼好动、表现欲望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边读边辅以手势、动作、表情的变化,增强诗歌的表现力,让学生置身于浓郁的情境中,感怀身受,遐想翩翩,其乐融融。如读“满身雪白走将来”等这样动感性强的诗句,就可以配以能够表现诗意情感的身体动作,使其活灵活现,别有一番情趣。

古诗是汉文化的精髓,其融合凝聚在诗文中的智慧,风骨、意境,论文

已形成了一种民族化的文明素养和精神底蕴,在国人中广为传诵,绵绵不绝。古诗四声抑扬顿挫,联绵词回环响亮,叠音词声情并茂,对偶句节奏和谐等特点,表现了汉语的独特魅力,韵味无穷,让人情有独钟、百读不厌。因此,要重视背诵积累,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读得滚瓜烂熟;引导学生变着花样背、听背、跟背、自背、领背、对背、齐背、倒背如流。宁可三日无食荤,不可一日不读诗。学生读熟了,背会了,记牢了,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这样的诵读,犹如动听优美的音乐融入于耳,愉悦于心,何乐而不为?

读读背背,不断地积累;背背想想,细细地体会,在学生纯真的心灵上,不断地加深民族经典文化的积淀,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必将激发他们对灿烂的文明的向往,扬起弘扬民族文化的风帆。

二、感悟——尽情地欣赏美

古诗文中异彩纷呈地闪耀着美的光华,令人为之心热,为之神往。其描景记事写人表意,无不悦人目、动人心、触人思、怡人情。一首诗就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诗的意境是诗人匠心经营的心灵王国。诗歌“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殴阳修《六一诗话》)。因此,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感悟,无须讲解。繁锁的讲释,难以探索微义,也违背了诗的规律。因此,古诗教学,要力避繁锁的讲解,也无须旁征博引,更不必探幽发微,否则就会破坏其形象的完整性,损害诗的艺术感染力。

那么,教师是否因此就无所作为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教师应着力于引导学生读悟欣赏诗文,在学生提出疑义的地方,酌情点拨,论文

指点迷津,以此引发学生对诗文的情感体验,感知美的情愫,产生心灵的共鸣。

在课堂上,教师的点拨,可以用娓娓动听的话语,描绘诗中的景象,让学生萌发对“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的乡村美景的向往;可以用饱含深情的语气,引导学生体验农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劳;可以用惟妙惟肖的体态语表演诗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情状;还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自由想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歌”声如何的凄凉„„

课本中每首诗都有插图,诗句描写的情景,借助图画再现出来,使内容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可感。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充分利用文中插图,帮助学生读悟诗意。如用多媒体课件《春晓》的插图,展示《所见》诗中牧童骑牛愉快歌唱的情景。悦耳悠扬的音乐可以渲染气氛,使人心驰神往,诗配乐朗诵,声情并茂、动人心弦。如朗读《一去二三里》这首诗时,播放节奏轻快、行云流水般的古筝乐曲来营造氛围,把学生带进质朴的乡村田野中去,领略大自然的风情,接受美景的熏陶。

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炼,往往突破时空的限制,诗意跳跃性大,给读者的意会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尽情地在思绪的太空中翱翔。如教学《小儿垂钓》时,我们引导学生用读诗文的形式来回答问题,反复诵读。问:“蓬头稚子”干什么?答:蓬头稚子“学垂纶”。问:“谁”侧坐莓苔草映身?答:“蓬头稚子” 侧

论文

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时谁“遥招手”?谁“怕得鱼惊不应人”?通过联系古诗的上下文并结合看图,让学生熟读自悟一些内容。在熟读的基础上,然后质疑问难。有的提出 “学垂纶”是不是“学钓鱼”的问题,足见他们已能自读自悟,教师顺势请他们查字典印证自己的看法,小小的成功足以让他们愉悦。还有的提出:平常说“招手”是请他过来的意思,他怕“鱼惊”为什么还请“问路人”过来呢?随即让同学们展开讨论,不难得出 “招手”是“摆手”的意思。通过熟读,质疑解疑,大家自然能体会出诗中小孩的专注与天真烂漫,达到自悟自得。又如让学生闭眼想象《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的意境,把诗的画面在头脑里“过电影”。当学生进入遐思状态,教师轻声柔情地描绘情景——

师:„„夏姑娘悄然来临了,荷花烂漫„„ 生:„„(浮想联翩)

师:这是一处多么迷人的景色啊!就在这里作者送别好友林子方„„

生:风景优美,送别情深,此时,两人„„(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体味——入情地再现美

如果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不知道李白、杜甫,不知道苏东坡、李清照„„从来没有读过、听过诗经、唐诗、宋词,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古诗文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语言的艺术,智慧的结晶,思想的光辉,是一座取之不竭的美的宝藏。学习古诗,可以启人心智,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净化心灵。而诗的这种功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

论文

潜心地体味欣赏而获得的。因了体味,发现了美,读懂了美,而美也感染了人,启迪了人,从而达到诗与人相谐相融的境界。这种体味,是一种流动着的心态,它要求学生不但动口,还要动心,更要动心,同时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各种体验活动中再现美的情景,升华美的格调。

课文中每首诗的教学大都安排了扩展活动,如让学生学了古诗后,读一读,做一做,画一画,说一说„„此外,学校还可以常年开展“每周一诗”诵读活动,组织“诗歌朗诵会”,举行“诗歌朗诵比赛”等,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使诵读古诗蔚然成风。

诗从自然中来,从劳动中、从生活中来。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受到直观的熏陶感染,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有创意的活动,如带学生走出来,下村里欣赏“烟村四五家”,上田头体验“汗滴禾下土”,在夜晚模仿“举头望明月”„„这样,诗与意相印证,情与景相交融,使学生在真切的体验中怡情、悟性、开智、明理。

我们的孩子自小朗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朗诵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朗读李坤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朗读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知不觉地体验到人对自然生命的关心,体验到登高望远的心胸舒展,体验到要尊重劳动,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一切美妙的修养和哲学会毫无痕迹地从他们的口中渗入血液,渗入生命感受的深处,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小学课文中精选的古诗,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融语言美、论文

自然美、艺术美、情感美于一体,如甘醇,如春风,如雪月„„我们要力求通过古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受到美的感化、陶冶,并把这种美的意识转化为美的行为,无论在何进何地,都要做心灵美的人,做行为美的事,在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弘扬美的风尚,谱写美的篇章。

书声琅琅,开卷有益,文以载道,继往开来。一代新人的成长,将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理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胸;“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母子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这一切,都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人生信念的重要精神资源,能把孩子们的精神释放到一个自由飞翔的空间,成为点燃创造性的生命灯火。

参考文献:

1、俞平伯著《关于治学问和做文章》

2、《儿童读经之基本理论》

3、《江苏教育》

下载诵读千古美文,夯实道德根基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诵读千古美文,夯实道德根基演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夯实思想作风建设的根基

    夯实思想作风建设的根基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党......

    化解矛盾纠纷 夯实稳定根基

    化解矛盾纠纷 夯实稳定根基汶上县司法局局长贾如轩近年来,汶上县司法局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坚持以化解矛盾纠纷为主线,以提高调解效能为目标,不断创新调......

    夯实和谐根基促发展5篇

    夯实和谐根基促发展 ——松滋市网格化管理实践与探索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矛盾呈现燃点低、触电多的特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2011年,松滋市在借鉴、消......

    “三个建设”夯实企业发展根基

    “三个建设”夯实企业发展根基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两会”关于加强“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队伍建设”的有关要求,国家电网黑龙江新华供电局积极追求“诚信、责任、创新、奉......

    道德经典诵读演讲稿3

    道德经典诵读演讲稿 诵读经典品位生活 演讲者:王清华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象征,是传统文化中的绮丽瑰宝。阅,则赏心悦目;读,则琅琅上口;......

    道德经典诵读演讲稿5

    道德经典诵读演讲稿 让经典的种子开出文明和谐之花 演讲者:陈静 国学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在历史传承上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只要传统与现代结合,人文与科技同步,必将在新时......

    读千古美文,诵中华经典——小学古诗文诵读大赛

    读千古美文,诵中华经典——长江镇长新小学古诗文诵读大赛 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构建书香校园,引领孩子走进经典,走进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共同营造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书香......

    美文诵读

    校 本 教 材 美 文 诵 读 一、二年级 (试用本) 赤峰市第二实验小学 卷首语 神奇的书 (美国)狄金森 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船 能像一册书籍 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 也没有一匹神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