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代名言 资料讲稿 关于慎独
莫见(xian)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中庸》
字面意思:没有什么东西比隐匿(时候)更易见,(也)没有什么东西比微小(时候)更显著的,所以君子在他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意义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这句话蕴含了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慎独。
慎独的释义是在独处中谨慎不苟。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习主席还在他的《之江新语》一书中引用了这句话,谈论要追求慎独的高境界。慎独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不做坏事比较容易,而在独处时也能一样不做违反道德准则的事,则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
慎独,包括 “慎心”,是指要诚其意,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
慎独,也包括 “慎始”,意思是做任何事从开头就要十分谨慎。
还有就是 “慎终”,老子曾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意思是说,当事情结束时,要像开头一样慎重对待。
慎独还需用礼来约束自己,这样就不会离经叛道,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慎独还需克服源自动物性的“利己”性。
历史上还有一些关于慎独的事例,杨震四次调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到郡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时,过去他曾推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正在做昌邑的县令.晚上,王密去拜见杨震,怀中揣了十斤金子,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说:“这么晚了,没有人能知道这件事.”杨震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羞愧地退出去了。杨震的行为就是一种慎独精神的体现。
其实关于慎独一词的理解还有很多种,今天所介绍的是传统解释,是被大家广为接受的。而慎独其实最早由庄子阐述,后来成为了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最先在《大学》《中庸》中出现。中庸中的慎独主要是对于诚而言的。总的来说大概就是:心中有天地,不为外物欺。
第二篇:古代埃及讲稿
一、原始社会人类的生存状态 • 自身能力薄弱
• 经常受到野兽或恶劣自然条件的侵袭 • 群居
二、最早的建筑类型
与人类生存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建筑类型—— 住宅 • 巢居 • 穴居 • 蜂巢形石屋 • 湖居 • 圆形村落
三、进化论的宗教分类 无神时期或完全没有宗教的时期
实物崇拜 图腾崇拜或自然崇拜
原始宗教
宗教的起源 宗教起源于自然神话
宗教起源于实物崇拜
宗教起源于万物有灵的观念 宗教起源于图腾崇拜(所谓图腾,即是笃信人类群体与某一物种(如动物、植物,乃至无生物)之间存在着特殊的超自然的关系。)
宗教起源于巫术 原始社会总结
1.原始社会的建筑同样首先具备一定的功能
2.原始社会的建筑水平取决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当地的材料 3.建筑这个载体反映了人们意识形态上的美学品味
概述
一、人类四大文明起源
古埃及
(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000年 古巴比伦(底比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公元前3500年 古印度
(恒河、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2500年 中国
(黄河流域)
公元前1500年
二、古埃及、西亚地区建筑概况
1、产生最早的住宅、城市、陵墓、庙宇及其他类型的建筑
2、大型纪念性建筑的产生和演变清晰的反映国家和统治者的发展变化
3、建筑技术有很大发展
4、建筑艺术有很大发展
5、对其他地区的文明及建筑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6、产生专业的建筑师
第一章 古埃及的建筑
一、概况
1、社会特征
自然环境及资源
(上埃及——尼罗河中游峡谷——石材 下埃及——河口三角洲——芦苇、纸草)
发达的古代文明(几何学、测量学、起重运输)
宗教信仰
(皇帝崇拜未脱离原始拜物教,纪念性建筑是单纯而开阔的
皇帝崇拜脱离原始拜物教,祭祀阶层产生,皇帝的纪念物陵墓——庙宇 皇帝崇拜和太阳神崇拜结合,皇帝的纪念物陵墓——太阳神庙)
2、历史分期
古王国时期(公元前三千纪)
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1-18世纪)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11世纪)
后期、希腊化时期和罗马统治时期
二、建筑概况
材料、技术 石材为主,芦苇、纸草等 结构是梁柱和承重墙结合 砖砌筑拱券
正投影绘制建筑物平、立面图
石质工具——青铜工具(锯、斧、凿、锤和水平尺)
第一节
古王国时期的建筑
一、概况
公元前3200—前2130
首都是下埃及的孟菲斯
皇帝崇拜未脱离原始拜物教
以陵墓为主
二、金字塔的演化
早期的陵墓——玛斯塔巴(Mastaba)(公元前4千纪)
特点:地下墓室,地上用砖造祭祀的厅堂,像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
仿照上埃及比较流行的住宅
• 统一上下埃及的第一个皇帝美乃特在内迦达的陵墓(约公元前3200年),长方形祭祀厅堂全用砖造,外墙面砌垂直棱线,模拟木柱和芦苇束(下埃及流行的住宅演化而来)。• 将上下埃及的特点综合起来。
早期的陵墓——金字塔的雏形——第一王朝皇帝乃伯卡特在萨卡拉(sakkara)的陵墓
特点(改变):陵墓发展为纪念性建筑物;在祭祀厅堂下造9层砖砌的台基。(向高处发展的集中式纪念性构图萌芽)• 原因:对皇帝本人的崇拜的加强 过渡时期的陵墓——昭塞尔(Zoser)金字塔
(公元前2780—前2180)
第一座石头金字塔,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大形石制墓构建筑群。
建造过程:由玛斯塔巴经过扩大,最终形成了阶梯状。基地平面为矩形,东西长126米,南北长106米,高约60米,分为六层。
成就(进步)
局限
入口处理
最成熟时期的代表——吉萨(Giza)金字塔群
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建于第四王朝(公元前三千纪中叶),第四王朝法老胡夫最早建了其中的“大金字塔”,另外两个国王又在旁边的高地上建了两个。这三个金字塔共同称为吉萨(Giza)金字塔群,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纪念性建筑组群之一和希腊人所列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中唯一尚存的一组。
胡夫金字塔高146.6米,底边长230.35米;哈弗拉金字塔高143.5米,底边长215.25米;门卡乌拉金字塔高66.4米,底边长108.04米。
进步
都是精确的正方椎体,形式更单纯
塔周围的附属建筑和祭祀厅堂的体量相对来说较小,使塔的形体不受任何阻碍的显现出来。
周围附属建筑不再模仿木材与植物的建筑形象,而是采取了适应石材的简洁的几何形体,与金字塔的风格完全统一起来,艺术形式与材料、技术之间的矛盾同时克服,石建筑有了适应自身的形式和风格。
建筑技术更加高超:对大型石块的采集、加工、运输技术已经很成熟;石块之间无粘结物。入口处理
空间处理中的对比手法运用得更加娴熟,昭塞尔金字塔中的入口处理在这里大大发展了。
狮身人面像—— 大斯芬克斯浑圆的头颅与躯体与远处方锥体的金字塔的对比;这种写实性与金字塔抽象性之间的对比,使整个金字塔群更有变化,也更完整了。建筑艺术处理手法
用当时最坚固的材料——石材——表现永恒
用当时最稳定的形体——正方锥形——表现永恒
建在最广阔的背景下——沙漠——表现永恒 宗教信仰对建筑的影响
古埃及人的原始拜物教——高山、大漠、长河是神圣的——特征:宏大、单纯、稳定——把这种原始直觉的艺术思维赋予了体现法老宗教性与神秘的纪念物——金字塔。
纪念性建筑的风格——单纯、稳定的形体。形式风格与材料结构
建筑材料和结构方式的变化能引起建筑风格的更迭,但每个时代必然有与之最适应的建筑风格占据主导,成为这一时代风格的主要代表。
第二节
中王国时期的建筑
一、概况
公元前2130-前1580年
首都是上埃及的底比斯
利用原始拜物教中的巉岩崇拜
以庙宇为主
二、建筑形制的变化
出现了城市——卡洪城(建于公元前1895年)
(在尼罗河三角洲南面,可能是给建造大金字塔的作为公社成员的工匠和一些管理工程的官员和贵族们居住的)
贵族墓形制的变化
出现了开敞的柱廊 艺术风格转为轻快
曼都赫特普三世墓(Mausoleum of Menutu-Hotep Ⅲ)
建于公元前2000年,为戴尔·埃尔·巴哈利所造 建筑空间序列
1、严格按照轴线布置,在纵轴线上排列纵深构图。主立面向东,整个建筑群长达1.2公里。
2、大门——1200米长的林荫道,树下有国王雕像——长长的坡道——台地——院落——大柱厅——圣堂(山崖中)
内部空间与外部形象
内部空间重要性增加,外部形象还保持着作为主题的重要性。
小小的金字塔是古王国传统的遗迹,它打断了内部空间的秩序,妨碍着强有力的内部空间艺术的发展。
柱廊的运用(陵墓、世俗建筑——比例轻快)
爱琴文化影响
商人、手工业者的地位加强
建筑艺术的变化体现了金字塔向新王国神庙形制的转变已经酝酿.第三节
新王国时期的建筑
一、概况
公元前1583-前332
首都是底比斯
皇帝崇拜脱离原始拜物教,与太阳神结合 以庙宇为主,石窟庙、石窟墓
二、神庙的发展历史及其形制
神庙(god’s house):通往来世之桥,神、人沟通之处。
塔门(牌楼门):地平线的象征
1、古王国时期:祭庙为主,神庙规模小、质量差(泥砖,没有装饰)。
2、中王国时期:神庙逐渐发展,首次出现装饰和塔门(牌楼门)
3、新王国时期:神庙最终规范化,空间序列的主要组成部分:
长长的夹道(两侧有狮身人面像或圣羊像)
方尖碑(高宽比通常为1:10)
皇帝雕像
塔门(牌楼门)
立柱庭院(三面柱廊环绕)
立柱大厅 神庙的艺术重点 外部的——大门 内部的——大殿
塔门(牌楼门):富丽堂皇,与之前面举行的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高大的梯形石墙夹着不大的门道;石墙上布满彩色的浮雕,景象喧嚣、热烈。
立柱大厅:最幽暗、最巨大的空间,充满了巨大的石柱,整体风格幽暗、威压;中间的两排柱子特别高,形成侧高窗,光线透射进来,更增加了神秘感;顶棚画着鹰隼、,暗蓝色天空和金色的星,柱头是纸草花;墙上和柱子上都有着色的圆雕和浮雕,歌颂国王;巨大的尺度使朝拜者自觉渺小。
三、卡纳克和鲁克索神庙
1、是新王国时期,也是古埃及规模最大的两处神庙
2、卡纳克神庙大殿中的柱子细长比只有1:4.66,柱间净空小于柱径
3、方尖碑
4、关于神庙的建造,我们无法用现代建筑的美学框架和评定标准来对它进行分析。(除大门之外,建筑艺术已经全部从外部形象转到了内部空间,已经从金字塔和崖壁的阔大雄伟的概括的纪念性转到庙宇的神秘和压抑。这是同皇帝崇拜由氏族社会的原始拜物转到奴隶社会的宗教相适应的。)
第四节
希腊化时期的建筑
一、概况
埃及分裂,被其他国家占领,经济有所发展,但大型纪念性建筑的兴建已经衰落。
建筑艺术风格影响到了其他国家;被马其顿占领之后,希腊、罗马的自由人文因素渗透其中,使埃及神庙变得开敞明朗起来,大大削弱原来的震慑力量。
柱式有所改变。
二、伊息丝神庙
第三篇:古代名言名句
古代名言名句
篇一:中国古代名言警句精选
中国古代名言警句精选
B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5.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9.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1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1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1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1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1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C 1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17.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18.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19.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20.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2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22.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24.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2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2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2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2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2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30.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3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D 32.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3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34.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3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36.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37.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3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39.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4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41.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4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4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4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45.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E 46.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F 47.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48.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4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50.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5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G 52.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5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5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55.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56.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57.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5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H 59.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6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6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6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6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6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J 6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66.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67.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68.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6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70.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71.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7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73.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74.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7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7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7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7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79.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8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L 81.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8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83.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8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85.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8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8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8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M 8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90.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9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9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9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9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9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96.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N 97.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P 98.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9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Q 100.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10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10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10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10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10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106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10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10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10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110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11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11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11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R 11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11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11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117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S 11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11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1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121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122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12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124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12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12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127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128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12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13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131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13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133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134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13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13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13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138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13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140士为知己者死。(史记)14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14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14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14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14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14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14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T 148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149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15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15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15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15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15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154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W 155玩物丧志。(书经)15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157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15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159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160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16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16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16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16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16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16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167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16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16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170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X 17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17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17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174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175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17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17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17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17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180学然后知不足。(礼记)181学无止境。(荀子)182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Y 18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184《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18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186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187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188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18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190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191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192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193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刘向)19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195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19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19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Z 篇二:古代名言警句大全
古代励志名言摘抄_名人名言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昼夜乐>>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唐·王维·山居秋暝)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不怨天,不尤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君子慎始而无后忧。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孔子的名人名言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
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
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军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篇三:修身古代名言名句
古代名言名句
《诗经》
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2、不愧于天,不畏于人。
3、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4、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7、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礼记》
1、来而不往非礼也。
2、张而不驰,文物弗能也,驰而不张,文物弗为也。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足;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5、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8、好学尽乎知,力行尽乎仁,知耻尽乎勇。
《论语》
1、言必信,行必果。
2、是可忍,孰不可忍。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见贤思齐也,见不贤而内省也。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1、三军有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2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26、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孟子》
1、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1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事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1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13、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而笑百步,则何如?
1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荀子》
1、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3、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9、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励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0、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老子》
1、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2、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4、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子·山水》
1、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3、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左传》
4、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
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6、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
《左传》
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汤赋》
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3、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
4、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尚书》
5、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6、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战国策》
7、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战国策》
1、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管子》
2、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人。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管子》
3、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4、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5、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以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孙子兵法》
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
2、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
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是,知有所不明。
《楚辞》
5、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狱中山书自民》
1、失之毫里,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
3、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史记·商君列传》
4、仓禀实而知礼节,衣实足而知荣辱。
《史记·货值列传》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7、不飞则已,以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
8、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史记》
9、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史记》
10、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3、非学无以广识,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
4、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长歌行》
6、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陈情表》
7、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纂要》
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1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1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12、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朱舜水《伯养说》
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争报仇》
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韩愈《杂说四》
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调张籍》
4、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
5、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治家格言》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禹锡《陋室铭》
8、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9、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
10、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
1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
司马迁《训俭示康》
1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13、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
1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16、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17、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张傅《五人墓碑记》
18、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红楼梦》
19、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清钱鹤滩《明日歌》
20、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2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第四篇:古代名言精选
(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淮南子》
不以尺璧为贵,而看重的却是片刻光阴。教育人要珍惜分分秒少。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尚书》
不注意生活的小节,最终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品德修养。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喻指要善于弃其所短,用其所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工匠想要做好他的活儿,必定要先磨快他的工具。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集》
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没有坚强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习获得成功。
(蠹众木折,隙大墙坏。)《商君书》
蛀虫多了,木头就会蛀断;裂缝大了,墙壁不会坍塌。告诫人们要警惕小的漏洞和差错,以免酿成大祸。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
二人能同心,就能锐利无比,即使是坚硬的金子也可割断。强调彼此要意见一致,团结同心。
(公生明,廉生威。)
清。李惺
公正就明察,廉洁就能提高自己的威望。
(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文心雕龙》
弹奏了上千支曲子,而后能懂得音乐;观察试用了上千把宝剑,而后才能识别剑的好坏。说明只有通过实践比较,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
指明了读书的正确方法,决不能好高骛远,不动脑筋。
(独富独贵,君子耻之)《家语》
只贪求个人的富贵,道德高尚的人认为是可耻的。
(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家语》
说大话而不感到惭愧,那就没有一定要去做的决心。
(城峭则崩,岸峭则陂。)《韩诗外传》
城墙太陡峭了,就会崩塌:河岸太陡峭了,就会倾倒。说明凡事太过分,其效果将会适得其反。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周易外传》
才能由于运用而日益增长,智慧由于运用而永不枯竭。(川广自源,成人在始。)
宽阔的江河来自浅小的源头;而成为一个事业上有所贡献的人,是因为他在一开始就能扎扎实实地努力。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史记》
聪明的人,能在事物尚未出现或形成时,就已能充分预见。
(跌而不振,则悔之亡及也)。汉·晁错
受到挫折消沉颓废,一蹶不振,那将来后悔就来不及了。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古来建功立业的人不仅有卓越的才干,更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知错不改,这才是真正的过错啊!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已长格物)。
不以求全责备来用人,不以自己的长处来和别人较量。
(白石似玉,奸佞似贤。)《抱朴子》
白石看起来像珍贵的玉,奸佞之徒看来又像德行高尚的人。告诫人们要当心,不为假象所迷惑。
(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大丈夫要有志气,在困窘的时候意志更加坚定,年纪老了,精神应该更加抖擞。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荀子》
大凡人们在认识上的通病,是往往会被事物的某一片面现象所蒙蔽,而对事物的整体就不能了解。
(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白居易
地位高的人不一定有才能,地位低下的人也不一定愚昧无知。无数事实证明: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根这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韩愈
以“根之茂”和“膏之沃”来比喻要想成就学业,必须首先要打好扎实的基础。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楚辞》
黄钟被毁坏丢弃了,沙锅子反而雷似地响起来。比喻坏人嚣张,胡作非为,而好人却遭受打击压制。
(祸福无门,唯人是召。)《左传》
祸福的到来没有一定,都是人们自己召来的。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接触到实际才能了解事物的真相,经过实践才会知道做事的艰难,哪里有不经过实践而能获得知识的呢?
(海内升平,路不拾遗。)《资治通鉴》
写出了太平盛世的景象。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
节剑,是有道德的人所共有的品质;而奢侈,则是罪恶的根源。
(百尺竿头须进步)。《景德传灯录》
即使是已到了百尺竿头的顶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不能骄傲自满,而是要继续努力,再接再厉,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必须进行变革,变革了才能继续发展,不断发展才能长久的存在。
(贱不害智,贫不妨行。)宽桓
家境贫困,品位低下,并不妨害他成为一个聪明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荀子》
道德高尚的人能以忠言相告,一般的人却总喜欢以钱物相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老子》
说明做事要脚踏实地,稳步前进,不然将一事无成。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左传》
只要于国家有利,不管死活都要全力以赴。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论语》
用功学习,努力工作。甚至忘记了吃饭,而因此心情舒畅,无忧无虑。
(见危致命,见得思义。)《论语》
见国家危急,甘愿为国捐躯;而见有利可得,该想一想这是否符合道义。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研究学问,不能一味迷信书本;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不能盲目地全盘接受,而要批判地继承,吸取有用的东西。
(矜伪不长,盖虚不久。)《韩非子》
说明弄虚作假是不可能长久的。
(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
喻指凡事都要早作准备,绝不可事到临头才设法去应付。
(立身成败,在于所染。兰芷鲍鱼,与之俱化)。《十渐不克疏》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成功还是失败,关键在于所受的环境影响。同兰芷一般的好人接近,就会受到好的影响而成为好人。同鲍鱼一般的坏人接近。就会受到坏的影响而变成坏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要像敬养自己的父母一样去敬养别人的父母,要像受护自己的儿女一样去爱护别人的儿女。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好药虽苦却有利于治病,听忠诚的话,虽不顺耳,却有利于自己行为的端正。
(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
用墨绳来划线,就能把木头锯得笔直;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人就能变得聪明而有才能。
(良玉未剖,与瓦石相类;名骥未驰,也驽马相杂)。《周书》
珍贵的玉还没有被取出,其外貌与石块相似;出名的千里马还没有奔驰,它往往会也劣马相混杂在一起。这告诫我们要善于辨识发现人才,而不使糟蹋埋没。
(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礼记》
只是口头上许给别人的好处,却不给人实际的利益,这样怨恨和灾祸就会降临到你的身上。
(交不为利,仁不谋禄。)《卜疑集》
交友不从私利出发,做官不是为了追求钱财。
(人生在勤,不索休获?)张衡
人生的意义在于辛勤劳动,不求索又怎能获得丰硕的成果?
(君子必慎其独也。)《礼记》
有道德的人,即使是一人独居,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也能谨慎地遵循道义。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
办起事来有根据,说起话来有道理。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可以明达事理,而偏听偏信就会看不到事实的真相。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形容群英云集,人才济济的兴旺景象。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面对着深水羡慕鱼儿,不如回家织网捕鱼,与其徒劳无益地空想,还不如脚踏实地地去做点实事。
(人非圣贤,熟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一般的人都不是圣人或贤人,谁能没有过错?有了过错就改正,那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了。(明扬仄陋,唯才是举。)
曹操
发现和选拔因出身卑微而被埋没的人才,只要有真才实学,就被任用。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开始很容易做到,但能坚持到底的却又很少,告诫我们在学习或工作中,要有始有终,而不能半途而废。
(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千丈长的堤坝,会因有喽蛄蚂蚁的小洞穴而崩溃;百尺高的房屋,会因有烟囱缝隙里迸出的火星而烧毁。喻指忽视小的漏洞,就可能造成大祸。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坚持不懈地刻下去,就是金属石头也能雕穿刻空。喻指持之以恒,必能有所成就。
(轻诺者必寡信,多易者必多难。)《老子》
随便答应别人,必定很少讲信用。常常把事情看得容易的,而做起来就会常常感到很困难。
(三折肱,知为良医。)《左传》
屡次折断胳膊,由于经过反复治疗而积累了知识,最后使自己也成为良医,说明实践能出真知。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河水太清了就没有鱼,对人的要求太苛刻了,也就失去了伙伴。
(人之情,不蹶于山,而蹶于垤)。《吕氏春秋》
人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上山没有摔倒,而往往在跨小土堆时却跌倒了。说明若忽视小事,也往往会招致严重的后果。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史记》
一千人的唯唯诺诺,随声附和,还不如一个人能站出来,直话直说。提倡敢于实事求是,仗义执言的风格。
(荣必为天下荣,耻必为天下耻。)齐已
要为国家博取荣誉,要为国家记住耻辱,而决不为自己个人。
(石可破,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以石和丹作比喻,赞成颂了革命者的高尚品质,坚贞不移,志不可夺。
(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夭也。)《宋书》
为人在世,如不能立志建业,即使能活到一百岁,还是同夭亡一样。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
说明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完人”是没有的。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此以松柏经得起风刀霜剑,比喻坚强的革命者能经得起严峻的斗争考验。(是可忍,熟不可忍也?)《论语》
这事可以容忍的话,那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说明对此绝不能容忍。
(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何说》
把自己的见解总看成是正确的,而把别人的见解总看成是错误的,这是世俗共同的毛病。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泰山不丢弃一点土壤,才能形成它的高大;江河大海不嫌弃许多细流,才能形成它的深广。说明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壮大自己的队伍。或说明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知识渊博。
(势利以交,难以径远。)《诸葛亮集》
单凭树势和利益维持交情,那是难以长久的。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刘向
以旭日初升形容青少年正是学习的大好时光,若抓紧学习,必然前途无量。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凭靠道义就能昌盛,而依仗暴力必然灭亡。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
善于学习的人,不用老师花费很大的力气,却能收到双倍的效果。这说明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而学生还更应该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不耻最后。)《韩非子》
不把落在最后看作可耻,失败是暂时的,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跃在前列。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说明我们应以有限的生命,争分夺秒,刻苦钻研,去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
自己糊涂,却想教育别人深明事理,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从长远利益来看,培养人才是最重要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就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说明要虚心好学,善于向人请教。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国家的兴旺和衰亡,每个老百姓都有责任。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吕氏春秋》 对外人不因为同他有仇而怨恨不推荐,对自己人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而回避不推荐。说明举荐人才,必须出于公心。
(行贤而去贤之心)《韩非子》
做了好事而又能去掉自以为做得好的心理。指出谦虚是最高尚的美德。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在天下的人忧愁之前自己就先忧愁,在天下的人欢乐之后自己才欢乐。可用来表现革命者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贵品质。
(饶饶者易折,皎皎者易污)。《后汉书》
高而尖的东西容易折断,洁白的东西容易污染。告诫人们必须谨慎,不能得意忘形,而最终犯下错误。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意志不坚强的人,智力就不能得到发展;说话不诚实的人,做事也不会有成果。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
知道自己的不足的人会努力学习,而不愿向别人请教的人就会骄傲自满。
(不之谓甚,其可再乎?)《左传》
坏事做一次已经很过份了,哪还能再做第二次呢?说明错误不能重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用来比喻踏实工作、卓有成就的人,不自夸,自然会得到人们的崇敬。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宋朝陆九渊《陆象山集?语录》。
看见好的,就要改变自己的态度而去向他学习;有了错误,就要改正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儒效》
聪明并且喜欢向别人请教,然后才能成为有才能的人。(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
蚂蚁想援动大树一样可笑。现在常引用这两句来讽刺那些过高估计自己的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努力去做的人就可以成功,努力前行的人就可以到达目的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比喻基础没有了,赖以生存的东西也就不能存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作以后行事的借鉴。(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战国策?楚策四》
比喻出了事故或犯了错误之后,如果及时想法补救,还可以防止再受损失。
(路漫漫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道路是那么遥远,但我仍将到处追求真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代傅玄《太子少傅箴》。
比喻接近好人,容易变好;接近坏人,容易变坏,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一个人没有长远的打算,就必然会有眼前的忧虑。(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不要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周易?系辞下》。采用不同的方法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不飞则己,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突然作出惊人之举。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代司马迁
比喻有的人死得很有价值,有的人死得毫无价值。(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人心是用来思考的,思考就会有所得,不思考是不行的。(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
袖子长有利于跳舞,本钱多有利于做买卖。比喻做事有所凭借,容易成功。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木头用墨线量,就能取直,金属做成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会锋利。这两句话用来说明,人们要经过学习、磨炼,才能进步。强调了学习、锻炼的重要性。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忽视微小的漏洞,可能造成大祸,启示人们懂得防微杜渐的必要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现在常用来比喻:宁可为正义事业而牺牲,决不丧失气节而苟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我定当登上泰山极顶,高瞻远瞩,那时,所有的山岭定会显得十分矮小。从《孟子尽心上》中“登泰山而小天下“一语化出,表示有远大抱负,或用以说明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刘禹锡
木的新叶催落了旧叶,奔腾的流水前波让位给后波。比喻新旧事物交替的必然性,说明“新陈代谢”是自然界的规律,启示人们支持新生事物。
(纸上来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学习知识不能只靠书本,要联系实际,亲身实践。(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语见陆游
比喻绝境中的希望和转机,给人以安慰和鼓励。(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扬万里《小池》
形容新生事物刚一露头就能敏锐地觉察到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学习要想取得成绩,必须不断的吸取新东西,才能写出新鲜活泼文章。(人生自古谁无死,流取丹心着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自古以来人生谁能不死,要紧的是使报国赤诚永垂青史。现在用来说明革命者面对敌人,大义凛然,死的其所,永垂史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借黄河之水一去不返来比喻光阴的消逝不会再来。(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
一件大事即将发生前所显示的预兆与前奏。(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比喻反动派必定彻底身败名裂,而正义事业必将以排山倒海之势奔流不息,滚滚向前。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赞美枫叶经过霜雪锻炼更为红艳。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常用“天下谁人不识君”来称颂德高望重又有相当名度的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空前绝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人在绝望中重获生机的喜悦。
(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淮南子。林》
识人往往在关键之时,紧急危难之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记》
学习,很注意同学切磋,这样才能取长补短。我们应该记取前人的验和教训。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比喻处事谨慎的态度。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形容坏人终究会受到惩罚,无处逃避。(一暴之,十日寒之)《孟子?告子上》
比喻缺乏恒心,努力时少,懈怠时多,什么事都做不成。(近水楼台先得月)。宋代俞文豹《清夜录》
比喻由于靠近某人或某物,优先获得利益或照顾;也讽刺利用某种方便,非法占有利益的行为。(前车覆,后车戒)。汉代刘向
比喻应当接受前人失败的教训,不要重蹈覆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周易?系辞上》
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说明旧社会的阶级压迫和剥削的残酷现实。(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汉代刘向
提倡人们要亲自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政》
打仗总能取胜的人并不是最高明的军事家,不打仗却能使敌人的军队屈服,才是最高明的军事家。
(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商君书?更法》
愚笨的人对已成之事还糊里糊涂,聪明的人在事情发生之前就预见到了。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
创立道德规范最为重要,其次是建立功业,其次是创立学说。这三种贡献不论多久也不会被人遗忘。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爱别人的人,别人经常爱他;恭敬别人的人,别人经常恭敬他。(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列子?汤问》
形容歌声优美,耐人寻味。
(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神龟虽然长寿,但还有死的时候,腾蛇即使能乘雾飞天,最终也会死去。化为灰土。比喻万物有生有灭,有盛有衰。(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月亮圆了,随即转为亏缺,水流满了器具,就会溢出来。比喻事物到达了顶点,便会走向衰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刘禹锡《乌衣巷》
昔日在王羲之、谢灵运厅堂筑巢的燕子,如今则在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家飞入飞出,意思是说豪门贵族已成为过去,如今的乌衣巷已住着普通老百姓。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王勃《滕王阁序》 名胜之地不能常有,盛大的筵席再难复现。说明事物往往都是一去不复返。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罗贯中《三国演义》 比喻一切都准备停当,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比喻造什么因就得什么果。
(挟太山以超北海。)
《孟子.梁惠王上》
用胳膊夹着泰山,超越北海,比喻不可能的事情。(柔弱胜刚强)。
《老子》
柔弱能战胜刚强,说明以柔克刚的道理。
(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入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
《颜氏家训》
住在山区的人不相信有和树木一样大的大鱼,住在海边的人不相信有和大鱼一样大的树木。比喻人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说明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不能任意否认自己没有认识到的事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转》
皮既然不存在了,毛也无处依附。比喻失去了基础和根本,与之有关的事物也不存在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形容易守难攻的关卡。(图穷匕首见。)《战国策.燕策》
发展到成语“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事情的真相就会暴露出来。
(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红楼梦》 比喻两种势力的对立,不可调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菩萨蛮
青山挡不住,江水最终会冲破包围,滚滚东流,说明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阻挡历史车轮前进的企图,注定失败。(雄鸡一声天下白。)唐,李贺
公鸡一声长鸣,黑暗过去,天下大白。(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立志的困难,不在于胜过别人,在于战胜自己。
(男儿不畏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警世通言 男子如果不能施展远大的志向,也就白辜负了上天赐予的八尺身躯。说明人必须志在有为。风云志:比喻远大志向。(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初夏的夜晚,云散日出,仿佛是天意特别怜爱幽暗处的小草,使他不腐烂,黑暗前的亮光,是一向为人们所歌颂的。比喻人们珍重老年的生活。
(以言伤人者,利于刀斧;以术害人者,毒于虎狼。)(宋·林逋)用语言伤害人,比刀斧还厉害;用心术坑害人,比虎狼还恶毒(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
不被名誉所诱惑,不被诽谤所吓倒。
(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明·薛喧)
一有错误的念头要立即遏制住,一有错误的举动要立即改正过来。(栽培剪伐须努力,花易凋零草易生。)(宋·苏舜钦)在栽培剪伐的管理上须要努力,因为花容易凋谢,草容易生长。(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其道德,不为穷困而改节。)《重订增广》
芝兰生长在深山密林中,不因为没有人而不吐芬芳;君子修养自己树立道德,不为穷困而改变节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君子应当效仿大地负载万物的厚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学而》
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提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要成大器,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宋·陆九渊
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
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近意:勤能补拙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海洋里自由遨游。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跑马,易放难收)学习要不断进取,才不会落后。心如果放纵了,就很难再收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
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小事不做,大事不成(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
所以懂得满足的满足,才会得到永远的满足。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
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的历史任务交给这个人,一定要首先磨难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络骨骼,饥饿他的肉体皮肤,空匮疲乏他的身体,所作所为总是被干扰搅乱,借以撼动他的心志使他性情更加坚韧,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贫穷时就搞好个人品德的修养,得志时就帮助天下人民都走善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富贵不能使我放纵享乐,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卑躬屈膝,这样的人才够叫大丈夫(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一个人应当对某些事放弃不做,才能够集中力量有所作为。(做事应当有所选择)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后来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指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修权》
作十年的打算,没有有比培植果木更恰当的;作终身的打算,没有比培育人才更恰当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培养人才也是不容易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懈,事情终究会取得成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王充《论衡》--《状留篇》
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诸葛亮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行百里者半九十)--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
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尚书·旅獒》
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前功尽弃。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了解自己和他人,才能够在战斗中百战百胜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人要想有作为就不能贪图安逸,否则就不能成为有用的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胸怀宽阔,要心胸宽广才能变得伟大;要放弃无谓的享乐欲,修身养性,形成刚正之气。
(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两种利益同时放面前,当然是选择利益较大的那种,两种损害放面前,当然是选择伤害较轻的那种。一言以蔽,利弊权衡,自然选利重害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第五篇:古代修身养性名言
(一)中国古代名句 [先秦名句]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左传•隐公三年》 [解读]喜欢子女,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这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què)劝谏卫庄公的话,卫庄公不听劝谏,他的宠子公子州吁终于招致杀身之祸。溺爱,会使子女走上邪路。弗,不。纳:入,使入。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解读]不要去挑剔别人的小毛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喜欢挑剔别人的小毛病就是自己的大缺点。求:找寻。疵:毛病。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解读]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迁怒:转移怒气。贰:再,重。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标准,法度。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ǐn):粮仓。实:充实。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缪(miù):错误。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楚•屈原《卜居》 [解读]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解读]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解读]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事实证明,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解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解读]如果天天洗涤能使面容清洁新鲜,那就每天都要洗涤干净,保持清洁、新鲜,而且要日日都保持下去。这句名言是商朝开国贤君汤刻在盘子上的铭文,叫“汤盘铭”。刻在洗涤的盘子上,天天可以看到,起警告、提醒、勉励的作用。这里借指要让自己的道德修养、精神面貌永远是新鲜而清洁的。日新:这里指在道德上日日更新。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解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好(hào):喜爱。前“恶”(è):缺陷和丑恶。后“恶”(wù):讨厌,憎恨。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解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倚(yǐ):倚靠。伏:潜伏,隐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解读]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对不如自己的人喜欢讥笑﹑轻视,因而沾沾自喜;对比自己强的人喜欢贬低,甚至嫉妒﹑畏惧退缩,害怕与他们交往: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思齐:想着要追上,看齐。内自省:自己在内心里省察﹑检查。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解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坦荡荡: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样子。戚戚:忧惧不安的样子。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解读]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礼记•表记》 [解读]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小人交朋友像甜酒那样(浓烈甜蜜)。君子之交,彼此没有图名求利﹑互相利用,所以显得平淡自然,因而能够长久;小人之交,彼此都怀有获利之心﹑利用之意,所以免不了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甜言蜜语,因而难以持久。接:接触,交往。醴(lǐ):甜酒。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解读]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之间应平等相待,互助互济。尚:重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腐:腐臭。户枢(shū):门的转轴。蠹(dù):蛀蚀。
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解读]骄傲自满必然招致损失,谦虚谨慎就会获得好处。历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了这句名言的正确。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国家治理得很好,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但到了晚年,骄傲自满起来,在攻打高丽(朝鲜)时惨遭失败。唐玄宗刚登基做皇帝的日子里也算英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成绩后就骄傲起来,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衰落。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解读]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敏:勤勉,快速。慎:谨慎,慎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解读]千里遥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从头开始,从小到大逐渐积累的。万事开头难,没有个开头就不会有结果。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做起。
锲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解读]雕刻了一下,就放弃了,就是腐朽的木头也刻它不断;如果刻个不停,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学习、做事情,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就;浅尝辄止,将会一无所成。锲(qiè)、镂(lòu):雕刻。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解读]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解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孟子认为,一个普通人如果要成为尧,成为舜,成为贤,成为圣,关键是要去“做”,若能事事处处都按照尧舜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不也就成为尧舜了么?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若能为自己树立一个好榜样,并按照榜样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也就可以迅速成长了。尧舜:上古时代的国君唐尧和虞舜。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解读]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这就是最大的好事啊!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灵公是个暴君。有一次,厨师煮的熊掌不够熟,他就下令把厨师杀掉了。大臣士季进宫劝谏他,话未出口,晋灵公就说:“我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其实,他的话把重点落在前一句,只是想用这个话堵住士季的口,并不是真想改正错误。士季便说:“~,~,~。”士季的话把重点落在一个“改”字,知错必改,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人一能之,己百能之;人十能之,己千能之。——《礼记•中庸》 [解读](如果自己不如别人聪明,那么)别人花一分力气就能学好的,自己就花百分的力气学好它;人家花十分的力气能学好的,自己就花千分的力气学好它。这句话说明人要自强,不甘落后。有了自强的心态,必然会勤奋,“勤能补拙”,原本不够聪明的人也会聪明起来了。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解读]像切,像磋,像琢,像磨。切磋琢磨(qiē cuō zhuó mó):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后来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指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解读]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解读]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三:多次。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解读] 人可以在忧思祸患中成长,也可以在安逸享乐中灭亡。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能使人更坚强地生存发展;安乐的生活容易腐蚀人,使人颓废乃至灭亡。
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解读]人生在世应当做—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即使死了也不当害人的“鬼”。
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解读]打了胜仗不骄傲,打了败仗不埋怨。打了胜仗不骄傲,是因为胜利来自战术的高明,不值得自己骄傲;打了败仗不抱怨,是因为知道了自己失误的地方,不能再怨人尤天。不骄、不怨,有利于继续战斗。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杂下》
[解读]伟大人物考虑问题,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愚昧人经过周密思考,也可能想出一点有益的意见。契诃夫说过,大狗叫,小狗也叫,小狗不应因大狗的存在而不敢叫。愚人不应该因圣人的存在放弃了自己的思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修权》 [解读]原文是: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思是: 作一年的打算,没有比种植谷物更恰当的;作十年的打算,没有有比培植果木更恰当的;作终身的打算,没有比培育人才更恰当的。换一种说法就是: 种植一次而有—次的收获,这是谷物;培植一次而有十次的收获,这是果木,培育一次而有百次的收获,这是人才。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能精心地培育人才,巧妙如神地使用人才,那么,从事大业就能得心应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人才是中华民族腾飞必经的门径。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培养人才也是不容易的。树:种植,培育。木:树木。人:人才。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解读]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论语》中记载孔子的生活习惯和养生之道的文字很多,这一条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解读]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 [解读]虽有精美的食物,如果不吃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美;虽有很好的道理,不学它,就不知道它的高妙。这句话强调重在实践,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汲取。在当今这样的信息时代,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你不去学习就得不到。旨:味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子罕》 [解读]天寒地冻,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节操和品格。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真正考验人。彫:同“凋”,凋零,零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解读]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原指一国的人才,也可以为另一国所用。后来比喻借他人的批评帮助来改正自己的过错,或者比喻拿别人的情况作为借鉴。从读书做学问这方面来讲,学文科的,要读一些自然科学的书;学自然科学的,也要读些人文科学的书。他山:别的山。攻:琢磨。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得天时比不上得地利,得地利比不上得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事实如此。天时;节气、气候、阴晴寒暑的变化。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团结,得人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 [解读]天体的运行强健有力,君子应该以它为榜样,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息。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往往有自己的体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行:运行,运转。健:强壮有力。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荡》
[解读]别人送我个桃子,我报答他个李子。对方给我多大好处,我也应该以相应的好处回报他。人与人之间要礼尚往来。投:投掷,在这里是赠送的意思。报:回报,回赠。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庄辛谓楚襄王》 [解读]羊跑了再修补羊圈,还不算晚。原文是: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末为迟也。”我们知道,事情失败后,及时补救,还不为迟;怕就怕不吸取教训,不采取补救措施。亡:逃跑。牢:牲畜圈。臣:庄辛在楚襄王面前的自称。鄙语:俗话。顾:回头看,回头召唤。
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解读]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他就是靠“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和态度获得的。这也是我们求知、做人应具备的品格和态度。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解读]坚持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断前行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为、行,就是实际行动。有了实际行动,再难的事情也能办到;没有实际行动,容易的事情也办不成。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解读]与其整天坐在那儿苦思冥想,不如花一点时间去学习有收益。学与思本来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顾某一个方面,就会徒劳无功。须臾:一会儿。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论语•公冶长》
[解读]朽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垒起的墙壁,不能粉刷。比喻不堪造就的人,用不着去培养他。人的智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孔子有个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大觉,孔子说,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可责备的。因为他学习态度太差,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杇(wū):涂饰墙壁用的工具,这里指涂饰、粉刷。
学然后知不足。——《礼记•学记》 [解读]不断的学习,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爱因斯坦曾把自己比作一个大圆圈,把知识浅薄的人比作一个小圆圈。大圆圈外边接触的空白比小圆圈的多,因此,知识越多的人,越能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越是能努力学习,越是努力学习知识就越丰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解读]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达不到好的效果。罔(wǎng):迷惑而无所得。殆(dài):疲倦而无所得。
学莫便乎近其人。——《荀子•劝学》 [解读]为学之道,再没有比接近良师更便利的了。一个好教师,胜过万本书。尊师敬师,拜师求学,是求知的捷径。
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秦策五》 [解读]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这句话比喻事情越到最后阶段越难完成。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到最后完成决不可以松气,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解读]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行动起来一定要坚决。一诺千金,敢作敢为,受人尊重;出尔反尔,优柔寡断,遭人鄙弃。果:坚决。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 [解读]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君子坦荡荡。仰:仰头。怍(zuò):惭愧。
养心莫善于寡欲。——《孟于.尽心下》 [解读] 饱食伤心,欲多伤心。修养思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最好的办法是减少私欲。欲:情欲,贪欲
一
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解读]成语“一暴十寒”出自 这句话,原文是:“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意思是: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比喻做事一日勤,十日怠,没有恒心,是不会成功的。虽:即使。暴(Pù):通“曝”,晒。寒:冻。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荀子•劝学》 [解读]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滋润;珍珠产在深渊里,连涯岸也显得不干枯。学问、韬略藏于胸中,自然会行为举止不俗,气魄风格不凡。若无内才,即使有漂亮的外表,也只是个凡夫俗子。
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解读]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解读]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解读]了解自己这方面的情况,也了解敌方的情况的人,打一百次仗也没有危险。这是春秋末期吴国军事家孙武的一句名言,它的适用范围不限于军事方面,只要和他人有关的,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有一个知己知彼的问题。殆(dài):危险。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解读]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最后一个“知”(zhì):聪明。
知子莫若父。——《管子•大匡》 [解读]没有比父亲更了解自己的儿子的了。知:熟悉。莫:没有。若:像。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解读]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的。自古忠臣义士把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明了他视死如归,舍身成仁的心迹。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解读]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汉魏南北朝名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解读]时间像江河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空留悲伤、后悔。人生积时为日,积日为月,积月为年,看似长久。年少的时候盼望着长大,常觉得日子过得很慢,来日方长。其实,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任其蹉跎,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甘暴弃,终于要后悔也来不及。
百闻不如一见。——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解读]听得再多,不如亲眼看到一次。指看到的比听到的要可靠些。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曹植《七步诗》)[解读](豆萁与豆)本来都是豆根所生,(豆萁燃烧着)煎熬豆子,为什么这么紧急?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违背天理,为常情所不容。告诫人们不要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嫉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如不做到,就将处死。曹植未走完七步,便作成了一首诗,后人称为《七步诗》。广泛流传的四句是:“煮豆然豆萁,豆在釜中泣。~,~。”萁(qí):指豆茎。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晋•傅玄《傅子•口铭》 [解读]病是从口里吃进去的,祸是从口里说出来的。这句话告诫人们说话要谨慎,说话不注意会招来祸害。处世戒多言,言多必有失。傅玄:(217——278)西晋哲学家,文学家。著有《傅子》、《傅玄集》。明朝时有人把他的作品收集编成《傅鶉觚集》。口铭:关于口的座右铭。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解读]不进入老虎洞,就捉不到小老虎。比喻不亲身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重大成功。也指不经实践就难以获得真知。不:亦作“焉”。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汉•无名氏《古诗•甘瓜抱苦蒂》
[解读]瓜是甜的,却有个苦的瓜蒂,枣是漂亮的,却长在荆棘上。比喻世上万物难以样样都好。
孤犊触乳,骄子骂母。——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仇览传》 [解读]一胎只生一个的牛仔子,吃奶时用力冲撞母牛的奶,娇宠坏了的孩子会骂父母。小牛吃奶时用力冲撞母牛的奶,是为了汲取奶汁,并无故意顶撞母亲的意思,由此联想到骄子对父母的顶撞,说明了对独生子过于溺爱,那只会助长其骄恣,结果反受其害的道理。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乐府诗集•君子行》 [解读]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面,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别人怀疑你偷瓜摘李子。借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避开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北史•袁聿脩传》:“瓜田季下,古人所慎。愿得此心,不贻厚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汉•班固《汉书•贾谊传》 [解读]为了祖国利益忘记了自己的小家,为了公众的利益忘了个人的利益。大禹治水,工作很忙,三次路过家门口都没有进去看一看,被传为佳话。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
过犹不及,有余犹不足也。——汉•贾谊《新书•容经》 [解读]凡事做过了头,就像做得不够一样,做过了头和不足都是不好的。凡事都需要掌握分寸,真理再往前跨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无名氏《古诗•行行重行行》 [解读]北方的马依恋北风,南方的鸟巢于向南的树枝。比喻人很难忘记故土。胡:我国古代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统称。越:百越,我国古代对南部和东南部各民族的统称。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解读]积累千千万万的家产,比不上学会一种小小的技艺。这句话说明一个人不能靠家里的财产过日子,而应该学会一些技能,掌握谋生的手段,能够自食其力,这样才靠得住。今天,我们讲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其中的学会生活是最起码的。薄技:微小的技能,常用来谦称自己的技艺。
记人之善,忘人之过。——晋•陈寿《三国志•蜀书•秦宓传》 [解读]应该记住别人的好的方面,忘掉别人的过错。现实生活中,不少的人容易记住别人的过错,记住别人对自己不好的地方;而容易忘掉别人的好的方面,忘掉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解读]真诚之心所到的地方,就算是坚如金石的东西,也要被打开。愚公移山,感动了玉帝;程门立雪,感动了老师;韦唯唱的一曲《爱的奉献》,感动了无数的中国人。程门立雪:指尊师重道。程:程颐,宋朝著名的学者。他本不愿收徒弟,一次,被两位站立在雪中苦苦等待的求学者所感动而答应受他们为徒。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解读]以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美德。学习、做学问,一定要静下心来,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目不窥园,离不开一个静字;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教学生练气功,就是要让学生能入静。入静则能放松,放松则能思考。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切美德都由节俭而来。一个人生活奢侈,挥霍无度,还能谈得上对他人、对社会有什么好处吗?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 》 [解读]靠近朱砂的就会变红,靠近墨汁的就会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环境可以影响、改变人的习性。交一个坏朋友,自己也不知不觉地跟着变坏。所以古人注重居家必须选择好的邻居,交游必须选择有德之士,这就是为了防止邪僻之气,而接近正直之人啊!朱:朱砂,红色的颜料。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解读]不辞劳苦的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直到死才停止。后人评诸葛亮的《出师表》为至忠之文,李密的《陈情表》为至孝之文。“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鞠躬:恭敬、谨慎。尽力:后人引用时引成“尽瘁”,竭尽劳苦的意思。已(yǐ):停止。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解读]为了挽救国家的危难,投身于锋利的刀刃中,把死亡看作如同回家一样。捐躯:牺牲生命。《白马篇》是乐府歌辞,诗题又作《游侠篇》,诗中塑造了一个武艺精熟爱国壮士形象,歌颂了他的为国献身,誓死如归的高尚精神,寄托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汉•刘向《说苑•正谏》 [解读]良药吃起来苦口却有利于治病,忠直的话语听起来有些不顺耳却有利于办事情。前一句是喻体,本意落在后一句。从听话的一方来看,要学会辨别说话人的动机,仔细考虑他说的话是否有利于事情的成功,而不是看人家的话是否中听。从进言的一方来看,尽管是忠言,也还是要考虑对方是否能够接受,要尽量提高自己说话的技巧。逆耳:不顺耳,不中听。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解读]站在水边看见鱼,心里想得到鱼,不如回去织了网来捕捉更为现实。这句话的本意是说,治理国家不能空想而应有实际行动。由此可知,光喜爱、羡慕美好的东西是没用的,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有成果。结:织。
毛羽未成,不可以高飞。——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 [解读]羽毛未长成的鸟,不能够飞得高远。喻指国家的实力不强大就不可以征服四方。也常用来比喻人的学识修养不够,不可以担当起重任。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共雷。——汉•王充《论衡•雷虚》
[解读]相隔千里所刮的风不一样,百里内所响的雷声也不相同。比喻地方不同,风俗各异。我们不要讥笑异地的风俗,最好是入乡随俗。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一》 [解读]牢记前人的教训,以后做事情就可从中取得教训了。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牛顿说过,我之所以比前人站得高一点,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师:借鉴,教训。
巧伪不如拙诚。——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 [解读]伪装再巧妙,也比不上笨拙的诚实。假,往往与丑、恶联系在一起;真,往往与善、美联系在一起。考试舞弊,哪怕考的分数再高,也比不上真实的成绩,这里面蕴含了一个基本的美学原理。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解读]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就是前汉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就是后汉衰败的原因。用人的原则应是任人唯贤,任人唯亲小人就会蜂拥而至。亲;亲近。远:疏远。兴隆:兴旺。倾颓:衰败。
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 [解读]一个人只怕不能立定志向,又何必担忧美名得不到显扬呢? 立志是成就事业的基础,有志者,事竟成。有志不在年高。令:美好。彰:显扬。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解读]每个人都难免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连一根鸿毛的价值也不如。死,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但如何对待死却是每个人都应认真对待的严肃的问题。有人受到一点小委屈,或是被老师、家长批评了几句,就以死相威胁,值得吗?固:本来。或:有的人。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
[解读]有个住在边塞的老人的马丢了,你怎么知道这就不是好事呢? 塞翁失马: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为好事。一个人遭到暂时的挫折、或身处逆境时,不应灰心丧气。塞(sài):边塞。翁:老人。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三国•魏•曹操《短歌行》
[解读]山不厌烦高耸,土石越多越好;海不厌烦深,水量越多越好。这个比喻表达了曹操为了实现统一大业,求贤若渴的心情。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解读]水太清净了,没有鱼能够生存;人过于苛察,对别人求全责备,就不会有朋友。徒:追随者,朋友。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朗传附王肃》裴松之注引《魏略》 [解读]书读上百遍,书中的意思自然能心领神会。见:同“现”,出现,显露。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导读]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它不必向人打招呼,人们也会在树底下走来走去,欣赏它的花朵和果实,以至于走成一条路。比喻实至名归,人应注重实际,不要图虚名。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唐•房玄龄等《晋书•陶潜传》 [解读]我不能为那微薄的官俸弯腰行礼,侍奉乡里的小人。陶渊明做彭泽县令时,郡里派督邮(官名)前来巡视,县里熟悉官场规矩的小官吏说,上司来巡视,县令应穿戴整齐地去拜见长官。陶渊明叹息说“~,~!”于是留下官印,离开县衙,回家种田,过起了隐居生活。五斗米:指微薄的官俸。折腰:弯腰腰行礼。拳拳;奉持之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