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阅读成为习惯.发言稿刘福春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 怀柔区实验小学 刘福春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学校及我个人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一些做法与体会,我感到非常的荣幸。我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因此,读书对民族的发展、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学会读书,才能更多地了解经典、传承传统文化,才能让中华文明薪火相传。
我们实验小学根据“童年愉悦”的办学理念以“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弥漫校园”为主题构建书香校园。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通过营造环境,引领阅读,开展活动等多种方法,积极有效地促进课外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和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伴随人终身的生活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享受快乐,从而为孩子幸福的人生奠基。
一、营造氛围,让校园弥漫书香
优化环境,让校园弥漫书香气息是我们的追求。因此,学校努力建设富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学校的走廊、过道、教室的内壁上展示着读书名言、师生读书心语及师生书法、绘画作品;校园长廊里“身边的榜样”及展板上“读书之星”风采展,成了校园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学校广播站及班级的黑板报,电子屏关于上百本好书推荐、读书方法的介绍、读后感交流„„更激发了师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学楼内近两百平方米的图书室藏书近5万余册。由于空间有限,藏书有限,不能满足校内1500多名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学校克服困难,筹措资金,在为老师们集体购书的基础上,又为34个班级的图书角统一配备了阅读书目,供师生们课外进行阅读。去年,学校又在教学楼内新建了9个师生自由阅读图书角,校门口的学生放学等候区也摆放了三个图书柜,近千本师生自愿捐献的已经看过的图书,供大家自由选读。校园可以说处处皆书韵。
另外,学校出台了《实验小学阅读章程》,作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记录阅读过程的好帮手,并以此为载体,举办读书节,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旨在把学生引入读书的殿堂,培养阅读习惯,拓宽阅读视野。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每月一次的班级读书会以及 “图 书漂流”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象磁石吸引着孩子们,为校园营造了浓浓的读书氛围,激发了他们的读书兴趣。每年一度的“迎新年美文诵读大赛”,更是一顿师生欢迎的精神大餐,如今我们的迎新年美文诵读大赛已举行了十届,师生表现一届比一届更精彩纷呈。一系列读书活动的开展,使师生读书蔚然成风,师生同读,书香飘满校园,丰富了师生的精神视野。
二、引领阅读,让学生书山有路
1、建立组织,让阅读有引领
我们学校成立了书香班级领导小组和指导教师、张校长亲自挂帅,刘锦绣老师是阅读辅导教师,每月对各班部委制的图书委员进行培训,指导小干部做好图书整理、分发、借阅登记及读书活动的开展。领导的重视以及小干部的引领与示范的作用。使各班阅读活动的开展有声有色。学生自我管理,根据兴趣爱好各班成立了“小书迷读书小组”“小博士读书小组”,朗诵小组等。每一个组有自己的活动计划。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相互监督,效果显著。
2、设立课程,让阅读有时间
为了保障阅读时间,学校规定每周135中午为国学时间,周2、4为自主阅读时间。我们还在校本课程中设立了阅读课,每周五下午半天,作为六年级师生集中到怀柔图书馆阅读时间,确保了师生读书有时间,交流有平台。阅读课我们又分阅读指导课、阅读欣赏课、阅读交流课、读物推荐课等多种形式。在这三节课当中,我们的教师或是与学生共读一本书;或是指导学生阅读一本书;或是与学生共同赏析一本书。在阅读课当中,学生要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平均每个学期每人不少于五本。这个学期,三年级各班都尝试开展了《学生共读一本书》的活动,今年4月,张欣,张春香两位老师的阅读指导课,在全校阅读指导中,起到了阅读引领作用。
3、好书推荐,让阅读有方向
小学生鉴别能力、免疫能力较差,而课外读物又是良莠并存,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选择内容健康、体裁多样、语言生动活泼、深浅适度的读物。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首先是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上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可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选》,学完了《太阳》一课,向学生推荐《宇宙奥秘探索》等等。其次,是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宜的书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要推荐带字的连环画、注音的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等;三四年级的学生拥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具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可以向他们介绍一些中外名著的简缩本,优秀的古典诗词,及一些时事新闻报道等。引导孩子们有方向的阅读,可以让孩子们知道哪些书可以读。读起来更有趣。去年寒假,我充分利用攀登阅读网络平台,根据学生特点及需要向学生推荐了故事类,自然科普类 成长教育类 人物传记,小说散文类近40多本图书,放在我的书单,及我的推荐中,供孩子选择阅读。在寒假开学第一课-----分享愉快的假期生活中,孩子们畅所欲言,争先恐后的介绍假期阅读的收获体会。会后我还根据攀登阅读中的统计结果评选了班级假期阅读达人。
打开攀登阅读网站,随便点击不同年级,班级都可以看到老师们在我的书架里,精心为孩子们挑选推荐的书目。供孩子们自由选择阅读。
三、教给方法,让阅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兴趣虽然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但孩子光有学习兴趣,毫无目的,光凭兴趣走马观花地读,有时候收效甚微。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向孩子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和经验,用课内带课外,让学生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自己的课外阅读。下面就谈几种我常用的读书方法:
1、单元阅读收集法。现在的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来编排。在进行三年级“翠鸟”这个单元教学时,我让孩子从书上、网络上查找一些与“鸟”有关的文章,一些鸟的介绍。孩子们阅读后会把自己喜欢的,认为好的,值得给同学们推荐的文章复印或打印出来,贴在我们班专门用来收集资料的区域“课堂内外”进行展出,或者以鸟类为主题,制作手抄报在墙报上展出。进一步激发孩子阅读收集的兴趣。这样的做法,我已经坚持了几年,每个单元我都这样做。在搜集查找整理的过程中,每个孩子的单元知识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延伸。
2、圈点勾画法。是我教育孩子读书时最常用的方法。我要求学生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用不同的符号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需要积累的好词、好句、好段,然后注音细品。这样有利于孩子全身心投入阅读,调动自身多种感官,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勾画,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
3精读法。在一段时间内,我会选择几篇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都比较完美的作品,要求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把它们读熟读透。重在质量,汲取知识的精髓。
4交会孩子摘抄法。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格言警句、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让学生摘录下来,积累到孩子自己精心设计的“采蜜集”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素材。我要求学生每天必须至少要摘抄五词,两句,一段话。这样既是强制性的要求孩子,每天都要进行必要的阅读,也是在帮助 孩子进行语言积累。我相信,通过孩子们的日积月累,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一定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我们需要读的书很多,可是时间和精力又很有限,为了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广开眼界,必须让学生掌握走马观花的浏览方法。告诉学生有的文章,是属常识性的翻一翻,知道大概内容就行;有的文章,虽然重要,但目前对于自己还不急需,也只看一看,记下一个纲目和出处即可。浏览重在广博、拓宽知识面。
四、有效开展读书活动,激发阅读的兴趣
为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要求各班,每月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为学生搭设展示课外阅读成果,体验课外阅读乐趣的舞台。从而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低段老师在组内开展了《三字经》诵读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开展了系列“古诗文”诵读活动;和“快乐阅读健康成长----我来讲故事”演讲比赛,激发孩子们的读书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在各班开展课本剧表演和内容丰富的读书成果交流。如经典美文诵读”“放飞梦想”“我的课外阅读”演讲比赛,“我读书我快乐”经验交流“新书介绍”“课外阅读摘录笔记评比” 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反馈出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同伴交流中获取知识,在互动评价中总结提高。另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学习园地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各种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给孩子们的阅读带来了新的启迪,让学生在相互交流读书感受,分享阅读收获中,体会到读书给他们带来的那份自信,那份快乐。
书香班级的评比,让学生体验阅读是一种责任
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组织一次书香班级评比活动。有方案,有评比细则,获得书香班级称号的班级,学校将在每学期末的总结大会上进行隆重表彰,授予“书香班级”称号并奖励班级图书20册。学校对书香班级的班主任和副班都有奖励。意在促使教师全员参与到创建“书香校园”、“书香班级”的活动中来。本学期为了营造书香班级,打造愉悦班级文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升品位,我结合中段年级组的工作重点,在班内举办了“梦想从这里起飞暨我是小小演说家”的演讲比赛活动,此项活动历时一个半月,在3月份,我先在班内进行“我是小小演说家”活动动员。要求人人参与,自己在家人的指导下撰写演讲稿,引导学生畅谈课外阅读经历,讲读书的故事、交流读书心得,从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部委制干部负责,在各组演讲的基础上,每组选派2名优秀选手参加班级组织开展的“我是小小演说家”演讲活动。我发现课间,孩子们能自觉的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午饭后,同学们静静的品味精神食粮;课 前2分钟的精彩展示,嫣然成了各组代表的彩排现场。演讲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正式比赛那天,现场气氛异常激烈,选手们各个准备充分,落落大方,表情自然,绘声绘色,精彩的演讲赢来同学们阵阵掌声,经过激烈的选拔,我班李茉祎代表班级参加了学校的演讲比赛并获得了一等奖。通过“我是小小演说家”演讲比赛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整理的过程中收获了知识,陶冶了心灵,在互动交流中分享了读书的快乐,获得了自信,在整个活动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走向纵深的阅读思想,更是为终身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本身已赋予我的学校太多太多......她提示着我们全体师生该如何的热爱生活!她敲击着我们周围众多的家庭该怎样的珍爱生命!她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只关乎成长!
实践证明。我校以“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飘逸校园 ”的读书活动,有力促进了学科教学,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综合素质获得和谐发展,良好习惯逐渐养成。
让班级溢满书香,让校园溢满书香,让家庭溢满书香,让我们一起做个快乐读书人!让学习成为终身的必需,让读书成为永远的习惯。
第二篇:习惯培发言稿(刘福连)
教育就是习惯培养
东港市合隆乡中心小学 刘福连
我校是一所偏僻的农村小学,近年来城镇化带来人口流动加剧,外出人口多,留守儿童增多,单亲儿童也增加了许多,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家庭大部分都进城了,生源和学生质量大幅下降。为了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刘校长适时提出了“抓习惯培养”的办学理念,并把“养成良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作为校训。
“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习惯养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一生,在学生习惯培养过程中,我校坚持“领导重视、强化管理、推广经验、细化要求、勤于研究、持之以恒”的原则,大力推进学生习惯培养进程。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良好的习惯培养环境
成立了以校长、副书记为正副组长,教导主任、总队辅导员、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工作中坚持教导处、少先队、工会、年级组齐抓共管,做到人人树立习惯培养观念,人人制订培养计划。建立各项制度,将习惯培养纳入学校管理之中,制定了《习惯培养实施方案》、《习惯养成框架体系》。
在《习惯培养方案》中规定了习惯培养的具体内容,分为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内容和要求,既有所区别,又有提升,让学生的习惯养成呈阶梯上升状态。组织全体领导、老师认真学习方案,家长学校开课的时候上带领全体家长学习。使领导、老师、学生及家长明确要求,做到人人学习惯、心中有习惯、行动见习惯。
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均以习惯教育为核心。每天学生走进校园,从上课、课间活动、读书活动、社团活动、课外活动等都受到习惯培养。学校领导通过座谈了解、走进班级、走进课堂检查了解学生的习惯养成情况。
二、整合教育资源,把习惯培养落到实处
围绕习惯培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36个习惯养成目标布置在各楼层,体现“不同年级、不同楼层、不同形式,同一主题,同一特色”。楼道口悬挂着“楼道静静,脚步轻轻”、“文明带来和谐,亲善给你友情”等温馨行为习惯提示语,配有校长寄语、教师寄语和名言警句等。
让习惯教育深入班级,使班级习惯教育“品牌化、个性化、特色化”,力争做到习惯培养一班一品牌。各班门口的墙壁设置了展示板,开展学生作文、日记、手抄报等方
面的展评活动。在品牌班级创建中,教师们尝试着创建了写字、手工、阅读、感恩教育、爱心教育、棋类等班级活动,虽然还不够成熟,但在活动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学校生活的乐趣。各班结合自身的特点,挖掘习惯教育关注点,融入班级理念,提炼出班级习惯教育主题,从班名、班训和班级特色等体现习惯教育培养方向和目标,将习惯教育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落到实处。
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机进行教育。开学典礼、家长会、国旗下教育、班队会、红领巾广播站、社团活动等都是习惯教育的好时机。让学生每天阳光锻炼一小时,每天记住一个名言警句,每天读一篇美文,每周积累一篇好文章,每周进行一次练笔,每月读一本好书……各个班级,都设立了“星级少年评比台”,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一大批“读书星”、“体艺星”、“写字星”、“智慧星”、“礼仪星”等脱颖而出。
让学生在情景体验中学会自我管理。学校卫生包干到班、到人,每人一块责任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卫生习惯。定期开展读书汇报会、文明乘车伴我行、春游远足、爱老敬老、清明节扫墓等活动。还开展了“好习惯我养成”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和书画比赛、“好习惯伴我成长”征文、“争当升旗手和升旗护卫队队员”活动,开展了“好习惯之星”、“好习惯特色班级”和“好习惯星班级”评比活动。可以说,学校整个大环境有了好习惯主题校园文化的浓厚氛围,学校习惯文化育人的理念有了肥沃的土壤。
为了培养读书习惯,营造书香校园。根据教育局推荐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中心小学统一制定了“学生课外阅读星级评价实施方案”,规定了每个月读书的进度,中心教研室每学期检查两次,各学校每周检查一次,各个班级每天抽查一次。对学生的检测以复述为主,测试结果纳入到考核当中。
强化常规训练,实行“周过关”制度。设立了“课前准备周”、“眼操周”、“执笔周”、“文明乘车周”、“安全周”、“文明就餐周”、“弟子规诵读周”、“读书活动展示周”等进行专项达标训练。首先由班主任利用晨会时间进行详细地讲解与操练,让学生掌握具体要领。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课外活动中、日常生活中随时关注学生的习惯达成情况。
不断完善激励机制。为保证“习惯培养”的有效落实,从“学生、班级、学科教师”三方面进行督导与评价。实施“星激励—奖状奖励—习惯好少年”的递进式评价。对学生的习惯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为自已成功的付出感到骄傲和自豪。在全校开展“培养习惯,争获星级少年”的活动,养成一个好习惯就可获得一颗 “良好习惯”星。班级每周评选出表现突出的十名学生,颁发“姿态规范好少年”、“书写认真好少年”等奖状。每月由班主任汇总学生各种“星”的数量,累计10个小星可获得一张“好习惯”奖状。学期末,综合考评学生习惯养成情况,每月均获得“好习惯奖状”可获“习惯好少年”的称号,并在门厅的展示板上公布。
发挥家校联合的促进作用。办好家长学校,密切家校联系。通过校长讲座、班主任讲座、写家长寄语、大家访等方式,及时掌握家庭教育情况,反馈学生在校表现,提高家长对养成教育的参与度,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学会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和水平,提高家长对养成教育的兴趣和责任感。
总之,在落实习惯培养中突出一个“细”字,狠抓一个“严”字,坚持一个“恒”字,贯穿一个“爱”字。
三、开展课题研究,提升习惯培养水平
学生的养成教育靠教师,教师的素质发展靠科研。在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中,以科研为抓手,在研究中提升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继而提高习惯培养质量。
学校建立了习惯培养研究总课题组,要求教师全员参与,做到人人有研究课题,人人进行课题研究。十二五期间我校承担的课题有:辽宁省规划课题“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校本教材开发及应用的研究”、辽宁省规划课题“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辽宁省规划课题“读写结合”序列化习作校本教材开发及应用研究等,丹东市规划课题“小学语文、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等。在研究中编写了六套校本教材:习惯教育校本教材、读写结合习作序列化校本教材、我阅读我快乐同步主题阅读教材、写字校本教材、古诗词积累校本教材和语文数学学习单。
课题研究不仅促进了习惯教育水平的提升,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三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辽宁省教育系统模范家长学校,丹东市文明单位、丹东市五好关工委达标单位、丹东市第三届银杏杯大赛团体一等奖,读写结合习作序列化教材获得省校本教材评比三等奖、东港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东港市岗位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东港市第二届“ZTP900”考核评价先进单位等。
小学生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便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了一种习惯,便会收获一种命运。我们不想把教育办得奢华高调,我们只追求脚踏实地、简单快乐的教育模式,我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会继续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做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用科研的雨露浇灌学生阳光成长。
但愿今天的润物细无声,会换得明天的千树万树梨花开!
第三篇:让读书成为习惯-发言稿
让读书成为习惯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中午好!我是来自注会1142班的陈锟,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演讲。
今天是4月23日,我们迎来了第18个世界读书日,同时也是会计学院第四届“读书活动月”的启动日子。去年的读书月,我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演讲比赛的参赛人员,时光荏苒,今天我将会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心得体会。我演讲的主题是——让读书成为习惯。
说到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形成一种行为习惯的时间大约为21天,也有人称之为“21天定律”。就像是小鸡破壳而出一样,时间也是21天,那代表着一种新生,而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也代表着一个新希望的诞生。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至少要有一个在路上。我读书的习惯是上大学之后慢慢养成的。从大一到现在我基本上每个月都能读完一到两本书,寒暑假的时候则会多一些,一个月能读四到五本。每个周末我都会去一次图书馆的期刊阅览室阅读最新的杂志期刊,比如《三联生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我始终都认为读书可以让我们的思想紧跟时代的潮流,思想观念可以与时俱进。到现在,有几本书对我的影响很深,它们是,讲友谊的《追风筝的人》、讲历史的《明朝那些事儿》、讲梦想的《悟空传》、讲心态的《不抱怨的世界》。读书,是一项个性化的体验,其中的美妙,只有读者才可以体会到。正如品茶的享受,只有端起茶杯的人才知道。
为什么而读书,不应该成为我们的困惑,更不应该让我们迷茫。虽然不得不承认,我们正处于一个越来越媚俗的时代,被时代催生和激励出来的,对物质永无止境的追求和欲望,正耗费着我们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有人说,生活节奏的加快,让人无暇读书。然而,又有多少事情可以向阅读那样,随时可以拿起,随时又可以放下?读书需要时间,时间在哪里?忙里偷闲,见缝插针,时间多了去了。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想想,是事情困住了人,还是人困住了事。也许我们不一定有能力改变现状,但是,我们应该有能力保持独立的自己。那么,我们靠什么来保持独立的自己呢?我的回答是——“读书”。让读书成为习惯。
书给了我们每个人不同颜色的天空,一千个人读《西游记》就会有一千个孙悟空的形象。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存在,发现了独立的自己,那个有着独立思想的自己。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它的口号是“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这对我们来说,并不难做到。
4月23日,让我们行动起来!
——在这一天,走进图书馆,借一本喜爱的书,并开始阅读。
——在这一天,向你的同学、朋友推荐一本好书,分享你的心得体会。
——从这一天开始,确立一种信仰:让读书成为习惯,终身学习,毕生阅读。
——从这一天开始,时间再紧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
读书吧!阅读正在悄悄的改变着我们的人生。世界每天都在变,你一样可以改变!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注会1142班 陈锟
2013年4月19日
第四篇:让运动成为习惯
让运动成为习惯
生命在于运动,要保持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运动。运动可以让我们保持良好的身型,让我们的皮肤有弹性,让我们显得年轻有活力,让我在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运动好好处太多太多,不胜枚举。运动要从兴趣出发。在美国,以兴趣引导为主的体育教育模式,加上健全的社区、学校运动设施,以及深入人心的全民健身文化,使得美国大学生体质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美国体育运动已逐步从简单的竞技比赛和游戏,发展成一种文化。全民健身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以兴趣为主导的体育运动模式,与通过行政手段要求参加人们参加体育运动,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两个不同的层级,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运动要注意方法,提高运动水平。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选择几个我们感兴趣的运动,配合相应的体育节目,钻研运动技巧,会使得我们对运动有更深刻的认识,使得我们的运动有连贯性,趣味性。我爱看比较大的运动赛事,比如奥运会,它追求更高、更好、更快的精神,不断鼓舞运动健儿刷新纪录,挑战人类的极限。对于我自己来说,也要求自己不断突破自我。运动是美妙的,赏心悦目的。李宁的体操,刘翔的跨栏是那么令人振奋,成为永恒的经典,留在我们记忆深处。激励着我们前进。
在运动中保持运动安全。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不能少,防止运动损伤;运动后的必须做放松动作,确保尽快恢复身体疲劳。饭后不宜剧烈运动,身体状况不佳时也不宜剧烈运动等等。懂运动,才能热爱运动,才能更好的运动。
我运动,我快乐,我享受,我健康,抓住生命中最美好的,在运动中回归一份宁静、简单而又充实的生活,让自己拥有健康的体魄,宁静的心灵,充实的生活。
让运动成为习惯,就像吃饭睡觉一样,稀松平常。让运动带来健康,健康铸就美好的生活!
第五篇:让守规矩成为习惯
让守规矩成为习惯
有人说,中国是“人情社会”,熟人好办事,人情大于制度。这本身是对“人情”一词的一种过度解读,也是对“制度”本身的一种无端蔑视。在工作和生活中,人情与制度虽然可以并行,但不能相悖。换句话说,制度不能阻碍人情的正常交往,但人情也不能逾越制度的正义底线。
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维系正常情感最要紧的是“讲人情”的话,那么党员干部之间维系正当关系最重要的就是“讲规矩”。这里所说的规矩,既包含对全体公民普遍适用的法律法规,更主要的是指党员干部必须遵循的党规党纪。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也不例外,相反会更加严格。党规党纪犹如一把衡量行为规范的戒尺,时刻鞭策着党员干部不可触碰红线,不可越雷池一步。
不仅如此,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发表重要讲话时还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针对“什么是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我们党有哪些纪律和规矩、党员干部应该如何遵守等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进行了旗帜鲜明地阐述。由此可见,尽快在党员干部心目中树立更加强烈、更加自觉的“规矩意识”已经迫在眉睫,成为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思想作风建设的关键一课。
然而,在这种严峻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个别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却还在为了某些所谓的人情面子打制度的“擦边球”,对党纪国法阳奉阴违,表面上一本正经的反对讲人情,私下里却曲意逢迎,刻意模糊人情与制度之间的界限,对自己和身边的违纪违规行为抱有侥幸心理,屡屡在原则问题上打折扣,在人情关系上开绿灯。虽然把党规党纪写在本上、挂在嘴边,却没有记在心上、印在脑海,甚至有人走上了“玩火者必自焚”的不归路。这种现象反映出当下官场上“人情风”、“关系风”对政治生态的不良侵蚀,更反衬出一部分官员内心深处对“规矩意识”的缺失。这种缺失,归根到底是把“讲规矩”当成了一种刻板的思想教条,一种拘谨的行为束缚,而没有从心理层面认可纪律的权威性,从思想层面接纳规矩的公正性,更没有真正意识到“规矩意识”对工作和自身成长的重要性,而这也是很多党员干部精神“缺钙”的一个集中表现。
其实,“讲规矩”并非冰冷生硬的条条框框,也并不意味着畏首畏尾的自我约束,而是一种对制度的敬畏,一种对原则的坚守。如果能够将“讲规矩”变成一种个人观念上的习惯,那么必将成为推进工作的助力器;如果任由个人行为游离于“讲规矩”之外,那么必将成为阻碍工作的绊脚石。因为对于习惯讲规矩的人而言,“规矩”就是一张公平公正的“通行证”,坚持原则、照章办事而不必担心遭遇阻力,出现纰漏。而对习惯不讲规矩的人而言,“规矩”就是一块验明正身的“试金石”,若有瞒天过海、暗箱操作终究会露出马脚,事情败露。因此,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及时扭转对“讲规矩”的认知偏颇和观念淡化,及时弥补“规矩意识”缺失的精神之钙,既要懂规矩更要守规矩,既要讲规矩更要用规矩,把“规矩意识”从一种内心的羁绊变成一种行为的自觉,从一种空洞的说教变成一种观念的习惯。如此,在规矩的框架内行事,才不会出格,在纪律的红线内做人,才不会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