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课稿最新(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20:17: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课稿最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课稿最新》。

第一篇: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课稿最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授课稿

郑泽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通过绪论课大致领略了物理学的美妙与神奇,那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声音的世界。

首先,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请同学们在观看的同时留意一下听到什么(播放视频。。)

视频播放完毕

到此用时50秒左右 师:好,今天让你们看看大象是怎么跳舞的,不过,今天我们的主题可不是研究大象如何跳舞,而是声音。从刚才的短片里同学们都听到些什么呢?

生:大象的叫声、鸟声,水声,以及背景音乐。

师:很好,声音啊,时刻伴随着我们,可以说,我们是在声音的世界里长大的。那同学们可曾想过,声音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声音又如何传到我们的耳朵的呢?

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板书)

(到此用时1:53)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

一、声音的产生(约耗时4分钟)

师:老师这里啊,有一根尺子,一个音叉,请你们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响,同时注意观察器材发出声音的同时有什么现象发生。好,现在开始动脑、动手(下去巡视指导

过程约耗时0.5分钟)

师:好,有哪位同学上来展示你得到的实验现象?(这时学生举手)嗯,有请这位同学——

生:老师,我发现只要我拨动尺子,尺子就发出声音了,当尺子不摆动后,尺子就没声音了哦。

师:嗯,很好。那这位同学呢,得到什么实验现象?

生:老师我发现用锤子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了声音,我用手去摸,发现手有点麻,然后很快就不响了哦。

师:嗯,很好,观察得很仔细。可能后面的同学看不到音叉发出声音时有什么明显的现象,那老师就把现象放大给你们看看(这是一个乒乓球,同学们仔细看啦)

生:咦~乒乓球被不断地弹起来了!!师:对啦,乒乓球被弹起来,说明—— 生:音叉在不断地颤动

师:非常好,同学的实验都很成功,老师也想要参与一下。老师这里有一台音箱,音箱上面有个纸篷喇叭,还有一只老师自己做的青蛙,我把青蛙放在音箱的喇叭上面,此时青蛙有动静吗?

生:没

师:我播放音乐,诶,我们发现。。生:青蛙跳动起来了

师:嗯,很好,发出声音的同时,青蛙跳动了,也可以间接地说明音箱在? 生:震动

师:非常好。那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刚才的几个实验现象。我们发现尺子发出声音的同时在——摆动。(点击课件)音叉发出声音时在——颤动(点击课件)音箱发出声音时纸篷喇叭在震动(点击课件)好,那我们可以发现,物体发出声音时都在——

生:在动

师:嗯,很好,物理学中就用“振动”来统一描述以上的“动”,也就是说物体发声时都在(做好板书状)——

生:振动

师:很好,那我们同时还知道,振动一停止,声音也就消失了!(点击课件)

二:声音的传播(约耗时5分钟)

师:好,既然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那声音又是如何传播的呢?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需不需要某些物质来协助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同学们跟老师之间隔着什么呢?

生:空气

师:很好,此时你们可以清楚听到老师的声音,那假如我们之间突然间没了空气,你们还能否听到我的声音呢?

生:应该不行吧?

师:好,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历时39秒)。好,刚开始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听到闹钟的声音,而随着空气的逐渐抽出,声音逐渐减弱,最后几乎听不到,而当把空气重新放回时,声音又逐渐变大了,那这个说明什么呢?

生: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师:很好,也就是说声音能够通过气体传播是吧?那同学看一下课本的图片以及这张图片,宇航员在月球上能否跟我们一样简单面对面交谈呢?

生:不能,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

师:没错,因为月球上面没有空气,也就是真空状态,声音没办法传播,所以宇航员得借助一种我们以后会学到的无线电波来交流,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自己去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好不好?

生:好

师:好,那我们就得到了声音可以通过气体传播(点击课件)好,那我们生活的世界里除了气体之外还有?

生:固体跟液体

师:那同学们觉得声音能否在液体跟固体里面传播呢? 生:应该行吧,不能吧?

师:好,同学们先来看两张图片(点击课件),这是什么运动啊? 生:花样游泳比赛

师:很好,那为什么运动员头潜入水里却依然能够跟着音乐做出整齐的动作呢? 生:因为水可以传播声音吧?

师:很好,同学们的猜想很合理,那为了直观,我们现场来做个实验——我手中拿着台手机,播放音乐,同学们可以清楚得听到——

生:铃声

师:好,那接下来老师把这一台手机扔进水槽里面,同学们注意观察现象 生:诶,能听到声音哦。

师: 嗯,那这个实验说明—— 生: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师:液体?水吧?不过啊,同学们答对了,大量实验表明啊,液体都能够传播声音。那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水这种液体之外,还有很多种液体,像——酱油啊,油啊,蜂蜜啊,同学们课后用自己的方法去证明这些液体能否传播声音好不好?

生:好

师:好,既然气体跟液体都能够传播声音,那固体呢?像这张桌子? 生:可以 师:好,有请两位同学上来证明

生1:你把耳朵贴着桌面,我敲动桌面(大声地)生2:我可以听到声音 师:我也可以听到声音哦

生1:对哦,你把另外一只耳朵捂住(然后轻刮桌面)生2:还是清楚的听到声音

师:哦,很好,那这个实验说明了桌子是—— 生:可以传播声音

师:很好,跟液体一样,大量的实验都表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的,像刚才这个实验,是否仅仅证明水可以传播声音啊?刚才老师是用保鲜袋包住手机的,而保鲜袋是什么体?那这个实验还证明了?(看时间情况要否讲土电话)

生: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师:好,通过以上三个实验现象,同学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够传播声音

师:嗯,很好,也就是说声音能靠气体、液体、固体作为传播媒介传播出去,那我们通常把这些传播媒介简称为介质。也就是说声音通过介质传播(板书)介质包含?那刚才我们还提到——真空,不能传声。

好,那现在我们来小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点击课件)。通过探究,我们得出了

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那我们还知道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三:应用思考(4分钟)

师:好,那同学们想一下,生活中有哪些是利用了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的原理呢?

生:广播。。等 师:很好,(点击课件)像防空警报就是利用了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这个原理把警报送到每个人的耳朵;而像这种声控开关同学们见过没?诶,它也是利用了这个原理,经常被使用于楼梯走道,如果有行人,那脚步声或者说话声就会通过空气传播到声控开关那里,这时开关就会接通电路给行人照明。

而液体传声已经被渔民们利用的淋漓尽致了,像这张图片,渔民们在网中央放一个发音器,播放鱼儿们喜欢的音乐,这个时候啊,笨头笨脑的鱼就自投罗网咯,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捕鱼效率!

而固体传声有哪些应用呢? 生:土电话。。

师:很好,就是这种土电话。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意义不大,然而,对于正在找对象的傣族小伙子来说那土电话的意义可就重大咯。傣族的小伙子求婚时必须通过土电话与他心仪的姑娘表白,如果声音没法通过固体传播,那傣族的小伙子估计都会疯掉了!

另外啊,老师介绍一种高科技产品给你们看看,像这种叫做电子听漏仪。我们知道,通常情况下自来水管都是埋在地下的,那万一水管漏水了咋办?难不成将整个地面破开去一一检查?显然不可取是吧?而电子听漏仪就是针对这个问题发明出来的,水管漏水时会在裂缝处产生噪音,而噪音可以通过地面传上来,这个时候把探头放在地面上就可以检测到这个微弱的噪音信号,并放大,从而确定漏水的具体位置,大大提高维修的效率。

那通过刚才的几个应用例子我们可以发现,物理还是蛮实用的吧!

好,最后,老师留一道思考题给你们。雷雨天的时候,我们都有这么一种常识——就是电闪后雷鸣,为什么会出现雷声总比闪电来得“慢”呢?

生:因为声音是速度比光的速度慢 师:很好,有同学提到速度这个词了。请同学课后预习课本,比较一下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速度的快慢情况

好,这一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二篇:小学科学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声音的产生》教案

第十一课 声音的产生

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科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是小学义务教学阶段科学的总体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列围绕这四个方面来拟订:(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2,根据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和实验,知道声音有大小之分.3,利用网络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强学习兴趣,逐步培养景仰科学的情怀.(2)科学思考

①让学生学会大胆地“猜测”,动手操作和分析推理.②培养细心观察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

①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爱学科学.②体验科学的价值,感受科学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实验,辨别,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好.老师看到同学们今天上课特别有精神,带来了一种乐器,大家认识它吗

生:二胡.师:同学们真聪明啊!听听(拉了一小段音乐),这么优美的音乐是怎么产生的 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11,声音的产生,相信大家一定能从中找到答案.(板书:11,声音的产生)心动不如行动,请大家立刻打开书本68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伊始,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在课堂中寻找研究科学的热情,把孩子们的目光吸引到五彩缤纷的科学探究课堂中.)活动1:寻找乐器的发声部位

刚才,我们听到了吉他,笛子,钢琴……的声音,这些乐器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发声部位吗

生:能.师:老师在各小组都放了几种乐器,请同学们动一动,找一找这些乐器的声音是从哪里出来的;然后完成69页的表.师:老师看到同学们找得挺认真,请各小组汇报.师:(小结)其实,各种声音产生的原理是相同的.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你们能猜一猜吗

生1:声音的产生与空气有关.师:为什么

生1:因为吹笛子的时候,笛子就会发出声音.师:还有吗

生2:声音的产生与打有关,因为敲鼓的时候,就会发出声音.生3:声音的产生与弦有关,因为拉一拉小提琴琴弦就会发出声音.(这一教学环节为了发挥学生的大胆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让其真正成为科学课堂的主人,奠定了第一步——大胆猜测.)师:看来同学们都十分爱动脑筋,现在我们用实验来证明声音的产生与什么现象有关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70页.完成实验: 1,说话时,用手轻轻按住自己的喉部.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2,压住小竹片的一端,拨动竹片的另一端.你有什么发现

3,在鼓面上放一些小豆子,敲击鼓面时,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敲击音叉后,用手触摸音叉,你的手感觉到什么 请各小组注意观察,并完成表格.发声的物体

我的发现(补充填写)喉部:喉部发声时,()小竹片:小竹片发声时,()鼓:鼓发声时,()三角铁:三角铁发声时,()结论: 师:请各小组汇报.生:我发现喉咙在颤动,小竹片在动,鼓面的小豆子在跳舞,音叉在动.师:因此,声音的产生与打,弦,空气没关系.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密切的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索到真正的答案,这才是科学研究的真正目的所在,“猜测——实验——结论”,科学是允许错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呢 此教学环节为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打下牢固的基础.)师:看来同学们都十分懂思考,老师请你们听一听这一组声音,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敲击鼓,音叉)生:我发现鼓声很大,咚咚咚,音叉的声音很小,嗡嗡嗡.师:你听得真细心,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声音大,哪些声音小(学生各抒已见)师:声音有大有小,现在你们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音盒,看看声音有什么不同(学生各自实验)生:小力一点,声音就小,大力一点,声音就大.师:很好,你怎么样才能使口哨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请一个学生实验)大家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生:声音大,用多一点儿气吹,小珠子转得快;轻轻地吹,声音小一点儿,我发现里面的小珠子转得慢.师:很聪明,听听老师敲一敲鼓,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用力大一点,声音大,鼓面振动厉害,小一点,声音小,鼓面振动小一点.师:因此,物体声音的大小与振动的幅度有密切的关系,声音大,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小,振动的幅度小.(学生通过动手做一做,听一听,训练学生们辨别声音的能力,并从中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师:声音大小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你能说一说吗 生:在做作业或人们休息时,声音大,影响他人;录音机的声音太小,听不到;同学们回答问题,声音太小,老师听不不到……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有一双敏锐的眼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与物体的振动有密切的关系,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响,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小.最后,老师安排一个作业:

1,回家与父母分享这节课的收获,写一篇日记.2,寻找生活当中声音大小的现象.(这一教学环节,我有机地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有效地培养学生亲近生活,观察生活,分析生活和从生活中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篇: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

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科学探究:

1.通过探究声音产生缘由的整个过程,知道探究的步骤、所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听……

(播放多媒体课件)小鸟欢快鸣叫、闹钟振铃、浪涛拍岸、心跳声 像这样的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同时思考,猜猜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

(1)提问:谁来大胆的猜一猜究竟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

(板书:摩擦、撞击、弹拨、敲打、乐器发声、语言说话……)(2)谈话:以上都是同学们的看法,是一种猜测。要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现都原于猜测。要想知道声音究竟是不是因为摩擦、撞击、弹拨、敲打、乐器发声、语言说话等原因产生的,就要通过我们今天的观察与实验才能知道。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1、介绍实验材料

(1)谈话: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实验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物品。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吗?

(2)由学生介绍实验材料并演示让它们发出声音。教师随机指导。

(3)教师重点介绍并演示实验仪器:音叉,按看、摸、画、说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①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做关于音叉的实验(板书:音叉)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看”。(板书:看)

我们用橡胶小槌敲击音叉,让音叉发出声音,然后将音叉迅速轻轻靠近水面,或者靠近静止不动的乒乓球,仔细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回答,教师同时板书:水花四溅、有波纹、有水泡、乒乓球弹开……)

②第二种研究方法是“摸”。(板书:摸)我们让音叉发出声音后,用手摸摸或将音叉轻轻贴到脸上,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教师同时板书:麻、痒……)

③接下来是“画”(板书:画),画什么呢?就把你看到的,摸到的用你喜欢的符号画下来。(学生在黑板上画一画)

④最后是“说”(板书:说),说说音叉在不发出声音时的状态和发出声音时的状态。(学生回答,教师同时板书:音叉在不发出声音时是平静的、静止的、不动的……音叉发出声音时的状态是颤动的、动态、振动……)

(4)小结:刚才我们用哪些研究方法一起做了关于音叉的实验?(学生回答:看、摸、画、说)下面我们就要用这些研究方法去研究队鼓、尺子、橡皮筋不发出声音时的状态和发出声音时的状态。

2、学生分组实验

(1)提出实验要求(课件打出)指名学生朗读实验要求

(2)学生操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汇报实验发现。

①用实物投影仪向全班展示实验记录表

②重点说说实验物品在发出声音时和不发出声音时的状态(4)得出结论,总结方法 ①学生得出结论:所有的物体在不发出声音时处于静止的状态,在发出声音时处于振动(或颤动、摆动、晃动、摇动……)的状态。所以,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或颤动、摆动、晃动、摇动……)产生的。(课件打出)

教师适时引导:通过实验研究,同学们发现物体发出声音时的状态有的颤动、有的摆动、有的晃动……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正确,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准确的词语来代替这些词语呢?那就是——振动。

②总结方法:刚才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了物体在不发出声音时处于静止的状态,在发出声音时处于振动的状态,大家之所以有这样的发现,可以找到声音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运用了看、摸、画、说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四)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1、怎样让正在发出声音的锣立刻停止发声,学生演示并说明理由。

2、找寻人体发声部位

(1)集体说话:我爱科学。边说边用手摸一摸自己身体哪个部位在振动。

(2)谈话:对,在我们的喉咙处有个发声器官叫声带,当声带振动时,我们就可以发出声音了。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能大喊大叫,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声带。

(五)总结评价

1、师生小结 在刚刚上课时,同学们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摩擦、撞击、乐器、说话等现象,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原来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评价

在这节课上,老师发现我们班许多同学都能像科学家那样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动手操做实验。

那么你认为你们小组中谁的表现最好?为什么?你觉得自己在这节课上的表现怎么样?哪个方面表现的好(或不好)?这节课上,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究声音产生的问题,那么大家认为老师的表现怎么样?

还有很多同学也很想评价自己或者评价你的小伙伴。可是,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不能请每位同学都发言。那么,老师为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张成长卡,下课后你们可以继续评价自己或同伴,然后将这张成长卡装进你的成长记录袋中。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问题。请各小组的同学整理好实验台,将所有的实验物品包括抹布放回原位,准备下课。

第四篇:声音产生与传播教案

课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回声及回声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通过学生的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实践、观察的方法,探究回声现象。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的道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重点、难点、疑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设施:音叉、共鸣箱、铁架台、真空罩实验装置、橡皮筋、泡沫塑料球、吉他、鼓、多媒体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利用上课铃声引入本节课题。

板书: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二、讲授新课

(一)声音的产生 检查作业

教师:课前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同学们观察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用什么实验可以证明。

学生演示实验:学生敲动鼓面有纸团的鼓。分析现象:得出声音产生的原因。结论:鼓面振动时发出声音

学生演示实验:学生拨动梳子使其发声,分析声音产生原因。结论:物体振动时发出声音

教师演示实验:①敲响音叉靠近泡沫塑料小球,观察现象分析原因②敲响音叉,把其放入水中。

解释振动:物体来回往复的运动叫作振动。结论: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

学生实验:拨动学生自制的六弦琴使其发声,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学生实验:摸着喉头发生,体验,分析原因

教师: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各种动物的叫声,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过来有嗡嗡的声音,那么,它们发生靠什么呢? 结论:翅膀的振动

板书:

1、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教师: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

教师:我们知道神舟5号飞船顺利升空为咱们中国争了光,我国的探月计划已经启动,那你知道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如何交流的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演示实验:真空罩实验(用手机试试)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教师:这个实验证明了什么?

结论:空气中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教师:那声音是怎么通过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里的呢?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声波的形成

教师:咱们已经知道空气可以传声,其他的呢?还有哪些物质可以传声?比如液体,学生回答水可以。

教师演示实验:把一音乐盒密封后放入水中,分析现象 结论,水可以传声

学生举例,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教师:上节课让大家做“土电话”都做了吗? 学生演示“土电话” 结论:固体也可以传声 学生举例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板书: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 教师:在雷雨天,我们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呢?(光速比声速快)

学生看教材中声音表,并分析特点 板书:空气中声速340米/秒

一般情况下光在_________ 中传播声音最快,其次是_______,光在_______ 中传播声音最慢。

教师通过图片进一步介绍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分析回声的形成 学生计算能听到回声的最小距离 已知:t=0.1s v=340m/s 求s/:

解:由v=s/t得s=vt=340m/s×0.1s=34m s/=1/2s=34m/2=17m 答:最小距离17m 教师:如果要测定海底深度,必须测出哪些物理量,怎么计算? 学生讨论并回答

三、小结: 本结课介绍了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并且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并且利用声音的速度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

2、基础训练

第五篇:声音产生与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新乡市第七中学

段世宇 导入:

同学们,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观赏一段录像,依据录像内容,猜一猜我们今天将要学习什么知识。

播放视频“声音的世界”

(录像语: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声音就会带来痛苦、烦恼和诸多不便)

师:是啊,要是没有了声音,恐怕我们这节课上起来就要困难得多了。(稍停)你猜出我们今天将要学习什么内容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章《声现象》的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板书:4-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我们就听到自己的哭声和周围亲人们的笑声,声音对于我们来说真是再熟悉不过了。可是,你想过吗?我们周围这些形形色色的声音都是如何产生的呢?它们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声音的产生

师:我们先来探究第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板书:

一、声音的产生

敲击音叉,音叉发声。

师:声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同学们通过两个小实验探究一下。学生活动1:橡皮筋实验

两位同学合作,一位同学把橡皮筋拉紧,另一位同学用手拨动它。

师:橡皮筋发声了吗?

生:发声了。

师:橡皮筋发声时在做怎样的运动?

生:振动。

师:当振动停止的时候,橡皮筋还能发声吗?

生:不能。

师:所以,我们可以得到结论:橡皮筋_____时,能发出声音;不振动时,_____发出声音。

生:(填空)

学生活动2:刻度尺实验

将刻度尺全长的三分之二伸出桌边,将另外三分之一紧压在桌子上,拨动伸出端。

师:拨动尺子,尺子发声了吗? 生:发声了。

师:发声时,尺子处于什么状态? 生:处于振动状态。

师:你有什么办法让正在发声的尺子立即停止发声吗? 生:(到讲台前演示)可以迅速用手捏住尺子伸出端。师:很好。捏住尺子的目的是什么? 生:让它停止振动。

师:很棒!振动停止后,尺子还能发声吗? 生:不能。

师: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尺子_____时,能发出声音;不振动时,_____发出声音。

生:(填空)

演示实验1:音叉实验

用小锤轻敲音叉,音叉发声。再用手握住音叉,声音消失。然后再次敲击音叉,并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原本静止悬挂着的乒乓球。

师:(用小锤轻敲音叉)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音叉发声。

师:(用手握住音叉)还能听到声音吗? 生:听不到。

师:再看一遍。(再次敲击音叉,并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原本静止悬挂着的乒乓球。)

生:乒乓球多次被弹开。师: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音叉发声时在振动。

师:(用手握住音叉,并把音叉靠近原本静止悬挂着的乒乓球。)还能听到声音吗?乒乓球被弹开了吗?说明了什么?

生:听不到。乒乓球没有被弹开。说明音叉没有振动。师:音叉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是由振动产生的。

师:当振动停止的时候,音叉还能继续发声吗? 生:不能。

师: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演示实验2:扬声器振动发声

播放视频“扬声器振动发声”

师:扬声器发声时,豆子为什么会“跳舞”? 生:因为扬声器发声时在振动。

师:短片中扬声器播放音乐前,豆子处于什么状态? 生:静止,不振动。

结论:扬声器______时,发出声音;______时,不发出声音。

学生活动3:感受说话时声带振动

师:把手放在咽喉部,说话时,你能感觉到什么? 生:声带在振动。

师:不说话时,你又有什么感觉? 生:声带不振动。总结与思考:

1.在以上的实验中,发声的物体相同吗?发出的声音相同吗? 2.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相同的现象? 3.由此推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得出结论: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3.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师:请同学们列举一些生活中物体发声的例子,并说明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展示图片: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演奏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蜜蜂的“嗡嗡”声是由翅膀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我们已经知道声音是由声源的振动产生的,那么声音是如何从声源传播出去的呢?一起来学习今天的第二个问题:声音的传播。

板书: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靠什么物质传播到同学们的耳朵里? 生:空气。

师:如果没有空气,即所谓的真空状态下,声音能不能传播呢?

播放视频:真空罩中的闹钟 师: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吗? 生:能。

师:真空能够传声吗? 生:不能。

展示图片:月球上的两位宇航员

师:月球上没有空气,两位宇航员离得很近,他们能像我们这样面对面自由地交谈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真空不能传声。师:那他们通过什么方式交谈呢? 生:无线电通信设备。

2.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学生活动4:打“土电话”

两位同学到讲台前打“土电话”,老师交代注意事项,(1.尽量用耳语般音量交谈; 2.把棉线拉紧拉直),接听者背对屏幕,看不到屏幕上显示的谈话内容,拨打者按照既定内容“打电话”。

师:(问接听者)请告诉我通话的内容。生:(即接听者)你好!谢谢!再见!

师:很好。这次“打电话”,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呢? 生:棉线。

师:对。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学生活动5:探究桌面能否传声

把两张桌子紧挨在一起,一名同学敲击桌面,另一名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师:能否听到声音? 生:能听到。师: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师:固体可以传声的原理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生活中有哪些例子能够证明固体可以传声?

生:一楼敲暖气管,二楼也能够听见;

“隔墙有耳”;

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可以听到远处火车的轰鸣声;

很多动物睡觉时耳朵靠近地面,是为了探知远处动物的走动声。

3.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展示:唐朝诗人胡令能的诗《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师:为什么“路人借问”时,“蓬头稚子”只“遥招手”而“不应人”?你能从原诗中找到答案吗?

生:“怕得鱼惊”。师:很棒!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师:液体能够传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生: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的动作整齐一致;

渔民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儿喜欢听的音乐来将鱼儿诱捕入网;

利用声呐来探测海底沉船的位置。

总结:介质的概念 强调:真空不能传声

既然声音可以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那么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否相同呢?

展示表格:几种物质的声速

师:你从表格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生: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2.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声音在(15 ℃)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 m/s。

3.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思考题:

在一根空的长铁管的一头敲一下,在另一头可以听到几次声音?如果要想在另一头听到3次敲击声,你该怎么做?

三、人耳怎样听到声音

既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声音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呢? 展示图片:水波 展示动画:人耳接收声波 用水波类比声波进行讲解 展示动画:人耳怎样听到声音

课堂练习与反馈

第3题后补充简介:乐器的发声

弦乐器:弦振动发声

管乐器:管内空气柱振动发声

打击乐器:打击面振动发声

作业布置:1.列举生活中有趣的声音传播。

2.用纸杯或饮料筒、细绳制作土电话。

下载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课稿最新(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课稿最新(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 www.xiexiebang.com 一、教材 首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声音的传播》是科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的内容,这一课是在学......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学实录

    声音的传播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师:同学们,课下十分钟,我们经常到楼下、操场上活动。十分钟过后,我们又回到教室上课。那么,你们是怎样知道已经到了上课的时间呢? 生......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振动与声音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振动与声音 第三单元振动与声音 第十一课声音的产生一、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上册68至72页《声音的产生》。......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过程与方法: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物理教学教案 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学号:08506013 姓名:孙广浩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08506013孙广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光村中学 王伯奇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学习初步的研究方法。 2. 体验声音产生是由于......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案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案例 教学内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体验声源发声......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初二物理第四章《声音的世界》第一节的内容。此节的知识点比较简单,有些在小学科学课中学过,也有些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更注重对学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