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学实录
声音的传播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师:同学们,课下十分钟,我们经常到楼下、操场上活动。十分钟过后,我们又回到教室上课。那么,你们是怎样知道已经到了上课的时间呢?
生:听到上课的铃声,我们就回到了教室。
师:对,是上课的铃声把我们招回教室。现在,老师正在讲课,坐在教室各个角落的学生是不是都能听到老师的讲课? 生:是。
师:以上这些,都是生活中很平常的现象。虽然这些现象很普通,很平常,但是,它们却包含着许多的科学道理。要想了解这些科学道理,我们首先必须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从这些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好吗?(学生交流汇报)
生:我想知道这些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朵的? 生: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生: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生:我想知道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生:声音的传播方向是怎样的?
师:问题提得真好。今天,我们就围绕着“声音的传播”这一问题来展开研究。
[评析: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自己最熟悉的上课铃声谈起,从而启发学生提出许多关于声音传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情趣。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轻松、自然的进入寻求、探究之中。]
二、自行探究,解决问题。
1、启发学生做出猜想和假设。
师:声音究竟是怎样传播的?它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请同学们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学生交流)
师:哪组同学谈谈你们交流的结果? 生:我认为声音可以通过桌子、墙壁传播。生:我觉得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生:声音能通过水向外传。
生:声音还可以通过玻璃、铁管传播。生:声音会拐着弯的传。(„„)
2、实验探究,自行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想法,那么你们的猜想正确呢?怎样才能知道你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的? 生:我们想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生:我想用事实来证明。
师:老师同意你们的想法。课前,我们大家一起准备了许多的实验材料,下面同学们就用这些材料,自己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实验前,首先确定自己想证明什么,再思考这个实验应怎么做。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巡回指导)
师:同学们,在实验中你们有什么发现与体会?你验证的是什么?怎样验证的?
生:我认为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因为老师讲课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在老师和我们的耳朵中间隔着空气,这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生:我非常同意这位同学的看法。上课铃声一响,我们都能听到,在电铃和我们的耳朵之间隔着空气,声音就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我是用事实来证明。
师:对,学习科学就得用事实说话。你们懂得这一点,真伟大!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认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打土电话时,声音是通过电话线的一端传到另一端,再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这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生:我也认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我用手挠金属管的一端,再把耳朵贴在金属管的另一端,我听到“嚓嚓”的声音,这说明
声音能通过金属管传到我们的耳朵里。金属管是固体,所以,我认为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生:老师,有一次我在家里写作业,隔壁的阿姨用什么东西在墙上划,我就听到“唰唰”的响声,这说明声音能通过墙壁传到我的耳朵里的。这也是固体传声。
生:我用手轻轻地挠桌子,然后把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听到了“嚓嚓”的声音,而且声音很大。
生:我在水中用小槌敲击小钢球,听到了敲击声,这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生: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我把两块石头放在盛水的水槽中,让两块石头敲击,我能听到敲击声,声音是通过水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生:老师,我不完全同意他的说法。石头的敲击声不光是通过水传的,因为在水和耳朵之间还有空气,所以说是通过水和空气来传播的。
生:不对,还有玻璃水槽!声音是通过水、玻璃水槽、空气三种物体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师: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我们学科学必须有这种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继续保持与发扬!。
[评:教师适时肯定与激励学生用事实说话,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师: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声音能在液体、气体、固体中传播。
师:对,气体、固体、液体是架在发声物体和我们耳朵之间的桥梁,声音就是通过这些物体才传到我们的耳朵中。假如在发声物体与我们耳朵中间什么物体也没有,那么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下面让我们通过一段录像(清晰展示声音必须借助一些物体做为媒介来传播,而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了解这些问题。(播放录像)
师:我们了解了声音能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那么声音的传播方向又是怎样的呢?
生:我认为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在操场上玩时,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有学生,当铃声响时,各个角落的学生却都能听到铃声,这说明声音是朝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生:我认为声音还能拐着弯的向外传。刚才我和李阳分别对着弯塑料管讲话,我们都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生:声音遇到障碍物还能反回来,在山谷里喊话能听到回声,就是因为声音碰到大山后又射回来。
师:同学们谈得很好。那么,声音又是怎样通过周围的物体向外传播的?要想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师演示实验:把拴有小球的纸屏立在桌上,在纸屏的侧面用力敲鼓,使鼓声有一定的节奏。)
师:当敲鼓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我看到贴着纸屏的小球随着鼓声在不断地振动。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请同学们共同交流一下这个问题。(学生交流)交流完毕后学生汇报:
生:我认为是鼓的振动引起小球的振动。
生:我同意这位同学的看法。当用槌敲击左鼓面时,就会引起右鼓面的振动,右鼓面的振动又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就会引起小球的振动。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当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空气也跟着振动,这样就会形成声音的波浪,就像水波可以向远处传播一样,声波也可以向远处传播。下面让我们再通过录像了解一下声音的传播方式。
(播放关于水波、声波的录像)
[评析:首先,启发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声音可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引导小组内学生共同讨论,相互交流,说明猜想的结果。在学生做出猜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学生根据探究目标设计活动方案。同时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设计活动方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巩固训练,延伸提高。
师:请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在电影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人把耳朵贴在地上探听远处是否的马蹄声?这是怎么回事?
2.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要借助无线电通话机通话? 出示课件:一位老爷爷在岸上钓鱼,鱼正要上钩时,从岸上跑来三个小朋友,这时,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评析:通过“老爷爷钓鱼”的故事进一步地说明声音能在液体、气体、固体中传播的事实。这一部分教学,紧密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与交流,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篇: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
www.xiexiebang.com
一、教材
首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声音的传播》是科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的内容,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大小、高低以及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教材呈现的两个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
二、学情
在教学过程中,想要更好的因材施教,就要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
我所面对的四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一年的学习,对科学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学生考虑问题不深入,逻辑性思维不强,实验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在本课当中我将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让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提升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将教学重点设置为:
重点:理解声音是需要通过物质进行传播的。
难点: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五、教学方法
为了体现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讲授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探究法,课堂讨论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看看、想想、做做中掌握知识。
六、教学用具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课目标,我将在每个小组准备土电话、1米唱的铝箔条、木质米尺、棉线、尼龙绳以及实验记录表进行实验活动。
七、教学过程
接下来,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将展示一张有声贺卡,悄悄将他打开,并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呢?当位于教室各个位置的学生都说出听到了美妙的音乐声时,我将追问:为什么大家都听到了声音?贺卡传出的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以此引入今天的新课: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新课《声音的传播》,来解决这些问题。
意图:以有声贺卡导入能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探索未知的心理进入新的教学。
新课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将分为如下两个活动进行。
活动一:振动物体与声波。
我将结合本单元第二课所接触过的实验:用振动的音叉接触水面引起水面波动,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水面是如何波动的,以此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震动的物体会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在这基础上我会让学生玩一玩“土电话”小游戏,并通过思考“声音是怎么从电话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进一步感知声音的传播方式。游戏结束后我将引导学生总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意图:通过动手实验,小游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后面活动探究做好铺垫。
活动二: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我将用PPT展示各种不同的实验材料,并引导学生猜测声音在这些物体中的传播效果是否一致以及哪一种材料传播效果最好,并将想法记录下来。在此之后,我会让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在实验前我将组织学生谈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我再强调三点:每次敲击音叉的力度大小要一样;将物体的一端紧连着音叉,另一名同学在另一端倾听;时刻保持教室安静,认真倾听各种材料物体的声音传播并记录。再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将实验结果填入实验记录表。
通过两个活动,我会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能力不同。最后让学生结合结论解释导入中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验活动过程中领悟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巩固提高
在这一环节,我将从以下两点进行:
.同学们,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声音能在空气、固体中传播,谁能说说声音还能在什么物体中传播?我将适时出示一个有关钓鱼的flash动画,让学生通过回忆钓鱼要在岸上保持安静,否则鱼儿会吓跑,启示学生说出,声音还能在液体中传播。
2.出示一张宇航员们在月球上利用无线电设备通话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是声音传播的重要物质。
3.自由发言阶段。让学生举例声音传播的实例,并用所学知识解释其中的原理。
意图:这样设计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更多与科学有关的知识,体会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小结作业
在小结环节,我将引导学生结合我的板书以及简单的问答形式对本课进行回顾。
在作业布置方面,我会让学生课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木棒和铁棒的声音传播能力,并记录下来,下节课伊始进行分享。
这样运用开放性且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布置作业,可以较好的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知识的学习延伸到第二课堂。
八、说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我的板书。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实录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实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实录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12~113页。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逐步养成合理安排事情与节约时间的良好习惯。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解决沏茶问题 1.对话导入。
这几天,番茄娃娃很不开心,他遇到难题了。(课件演示:番茄娃娃伤心流泪的画面)你们愿意帮助他吗?今天,我们就来帮助番茄娃娃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沏茶。[设计意图:创设帮助番茄娃娃解决问题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帮助番茄娃娃的美好心理,使新知的学习
第 1 页 成为学生的需要,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氛围。] 2.沏茶问题。(1)看图获取信息。
先让学生说说平时沏茶要做哪些事,再出示课件,了解番茄娃娃沏茶所要做的六件事。(2)操作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怎样安排才能尽快沏好茶呢? 动手操作:先小组交流,然后用学具卡片在纸条上摆一摆、贴一贴,最后算一算沏好茶至少要花几分钟。(3)交流体验最优方案。
学生展示摆好的纸条,要求把各种方案按所花时间的长短进行分类,请花时间最少的小组介绍想法,再讨论为什么这个方案会节省时间。(4)抽象数学化的提炼。
介绍箭号图示法(沏茶的流程图),感受这种表示法的简洁、明了。
3.小结。(课件演示:番茄娃娃看了沏茶的箭号图示法,很高兴)[设计意图:设计说一说、看一看、摆一摆、贴一贴、分一分等一系列情境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与空间里进行思考和交流,以解决问题。通过动手
第 2 页 操作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沏茶问题的各种方法,体验沏茶问题的最优方案,感受合理安排的思想方法。]
二、解决煎蛋问题
师:接着解决第二个问题煎蛋。(课件演示:用平底锅煎,一次能煎两个蛋;煎两面,每面煎两分钟)1.自主解决煎蛋的问题。
师:如果要煎一个蛋,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师:如果要煎两个蛋,怎样安排?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2.合作解决煎三个蛋的问题。
师:现在番茄娃娃要煎三个完整而独立的蛋,至少需要几分钟?怎样安排?(1)12分钟方案。(生介绍安排方案,略)(2)8分钟方案。(生边说边上台用圆片演示,师配合板书,如下)第一次 ①正 ②正 2分钟 第二次 ①反 ②反 2分钟 第三次 ③正 2分钟 第四次 ③反 2分钟 共需8分钟
(3)6分钟方案。(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寻找更节省时间的安排方案)学生如果有困难时,师引导:一口锅一次能煎两个蛋,第三
第 3 页 次和第四次只能安排煎一个蛋,如果每次都安排煎两个蛋,那不就节省时间了吗?想想怎样安排,才能让锅每次都煎两个蛋呢?
汇报展示。(生边说边演示,师及时记录过程,如下)第一次 ①正 ②正 2分钟 第二次 ①反 ③正 2分钟 第三次 ②反 ③反 2分钟 共需6分钟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预设了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对于第一种方案,只要让学生介绍就行了;第二种方案,采用师生共同合作的方式展示安排过程;第三种方案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多方面、多层次感受这种安排的思想方法。教学时,教师应根据课堂情况灵活调控,既要注重体验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又要注重最优策略的引导;既要渗透学法指导,又要培养创新精神。] 3.观察比较,体验优化思想的应用。
师:现在,要用哪种方案帮助番茄娃娃?为什么?(指6分钟方案)节省了多少时间?为什么能节省时间? 4.运用最优方案解决煎多个蛋的问题。(1)探索煎多个蛋的合理安排方案。
师:假如煎4个蛋,又该怎样安排最节省时间?需要几分
第 4 页 钟?(课件演示)师:假如要煎5个、6个、7个蛋,又该怎样安排?至少需要几分钟?(课件演示)(2)引导观察,比较分析,发现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运用等多种活动,让学生理解、体验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再运用最优方案解决煎多个蛋的问题。这样设计,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5.联系生活,总结提升。
(1)我们身边也有许多通过合理安排来节省时间的事情,你能举例说说吗?(2)今天,我们帮助番茄娃娃解决了沏茶和煎蛋两个问题,他可高兴了!瞧,他来了。(点击课件:番茄娃娃伴有画外音:谢谢大家)你想对他说什么?(3)小结揭题。
这样合理安排,就可以节省时间。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数学广角里的知识。(板书:合理安排)最后,番茄娃娃有一句名言送给大家,愿与大家共勉。(点击课件:培根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同学们,我们只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认真合理安排,才能提升办事效率!
第 5 页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合理安排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不仅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进一步体会了优化思想。]
第 6 页
第四篇: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
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科学探究:
1.通过探究声音产生缘由的整个过程,知道探究的步骤、所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听……
(播放多媒体课件)小鸟欢快鸣叫、闹钟振铃、浪涛拍岸、心跳声 像这样的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同时思考,猜猜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
(1)提问:谁来大胆的猜一猜究竟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
(板书:摩擦、撞击、弹拨、敲打、乐器发声、语言说话……)(2)谈话:以上都是同学们的看法,是一种猜测。要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现都原于猜测。要想知道声音究竟是不是因为摩擦、撞击、弹拨、敲打、乐器发声、语言说话等原因产生的,就要通过我们今天的观察与实验才能知道。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1、介绍实验材料
(1)谈话: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实验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物品。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吗?
(2)由学生介绍实验材料并演示让它们发出声音。教师随机指导。
(3)教师重点介绍并演示实验仪器:音叉,按看、摸、画、说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①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做关于音叉的实验(板书:音叉)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看”。(板书:看)
我们用橡胶小槌敲击音叉,让音叉发出声音,然后将音叉迅速轻轻靠近水面,或者靠近静止不动的乒乓球,仔细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回答,教师同时板书:水花四溅、有波纹、有水泡、乒乓球弹开……)
②第二种研究方法是“摸”。(板书:摸)我们让音叉发出声音后,用手摸摸或将音叉轻轻贴到脸上,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教师同时板书:麻、痒……)
③接下来是“画”(板书:画),画什么呢?就把你看到的,摸到的用你喜欢的符号画下来。(学生在黑板上画一画)
④最后是“说”(板书:说),说说音叉在不发出声音时的状态和发出声音时的状态。(学生回答,教师同时板书:音叉在不发出声音时是平静的、静止的、不动的……音叉发出声音时的状态是颤动的、动态、振动……)
(4)小结:刚才我们用哪些研究方法一起做了关于音叉的实验?(学生回答:看、摸、画、说)下面我们就要用这些研究方法去研究队鼓、尺子、橡皮筋不发出声音时的状态和发出声音时的状态。
2、学生分组实验
(1)提出实验要求(课件打出)指名学生朗读实验要求
(2)学生操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汇报实验发现。
①用实物投影仪向全班展示实验记录表
②重点说说实验物品在发出声音时和不发出声音时的状态(4)得出结论,总结方法 ①学生得出结论:所有的物体在不发出声音时处于静止的状态,在发出声音时处于振动(或颤动、摆动、晃动、摇动……)的状态。所以,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或颤动、摆动、晃动、摇动……)产生的。(课件打出)
教师适时引导:通过实验研究,同学们发现物体发出声音时的状态有的颤动、有的摆动、有的晃动……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正确,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准确的词语来代替这些词语呢?那就是——振动。
②总结方法:刚才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了物体在不发出声音时处于静止的状态,在发出声音时处于振动的状态,大家之所以有这样的发现,可以找到声音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运用了看、摸、画、说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四)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1、怎样让正在发出声音的锣立刻停止发声,学生演示并说明理由。
2、找寻人体发声部位
(1)集体说话:我爱科学。边说边用手摸一摸自己身体哪个部位在振动。
(2)谈话:对,在我们的喉咙处有个发声器官叫声带,当声带振动时,我们就可以发出声音了。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能大喊大叫,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声带。
(五)总结评价
1、师生小结 在刚刚上课时,同学们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摩擦、撞击、乐器、说话等现象,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原来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评价
在这节课上,老师发现我们班许多同学都能像科学家那样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动手操做实验。
那么你认为你们小组中谁的表现最好?为什么?你觉得自己在这节课上的表现怎么样?哪个方面表现的好(或不好)?这节课上,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究声音产生的问题,那么大家认为老师的表现怎么样?
还有很多同学也很想评价自己或者评价你的小伙伴。可是,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不能请每位同学都发言。那么,老师为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张成长卡,下课后你们可以继续评价自己或同伴,然后将这张成长卡装进你的成长记录袋中。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问题。请各小组的同学整理好实验台,将所有的实验物品包括抹布放回原位,准备下课。
第五篇: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观察、比较发声物体时的状态,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思考,经历感觉声音、制造声音、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过程。△在观察、描述的活动中,积极思考交流。知识与技能:
△会动手制造声音、对发声物体进行观察,知道磨擦、弹拨、敲击、吹气等可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与倾听。△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并能从体验中归纳总结出结论。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引发思考,并积极地探究、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单、橡皮筋、保鲜袋(一人一个)、尺子、小军队鼓(绿豆、鼓槌)、锥形瓶(内装水)均每组一份。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感觉声音
1、课件播放“声音”的录像片段
2、学生交流:刚才你都听到了些什么?从刚才的片段中里了解到了什么?
3、现场观察: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录像上的这些声音之外,还有很多。此时此刻你在教室里还听到了哪些声音?(预测:窗外汽车喇叭声、老师讲课声、同学回答问题声„„)
4、小结:看来你们都是留心生活,爱观察、爱倾听的孩子。是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王国里,声音为我们传递着各种信息。正因为有了这些声音,我们每天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也正因为有了声音,我们人与人之间才可以互相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看来,声音对我们来说的确是太重要了。那么,关于声音,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预测:学生可能会回答出很多问题)
5、看来同学们有这么多感兴趣的问题,那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这些问题中,你认为我们应该最先解决哪一个呢?
6、的确!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新内容,都想研究研究,但是,这些问题又不可能在一节课内完成,因此,我同意大多数同学的意见,也建议同学们先来研究研究,我们平时听到的各种声音“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可以吗?那好,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声音的产生”。板书:声音的产生
二、制造声音,观察现象
1、让保鲜袋发声。(1)下面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保鲜袋,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它发出声音,并把里使用的方法记录在实验记录单里,我们看看哪些小组的方法最多。收集实验单,并通过投影仪向大家展示,做简单点评。
(2)请同学们先动脑想一想:在刚才你做过的小实验中你推测一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预测:两个物体互相摩擦就会产生声音;两个物体互相碰撞也会产生声音;一个物体敲打另一个物体就会产生声音;用手使劲拍一个物体也会产生声音等)
2、利用其它物品,探究问题:
(1)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猜想,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产生的?需要同学们通过实验自己去研究,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好多材料,下面,请同学们先想办法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但老师也要提醒大家注意观察:在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你都发现了什么?包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
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制造声音时不易用力过猛损坏器材,控制好声音的大小。(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3)设置问题,进一步探究:
A:你用什么方法让哪个物体发出了声音?
B:同学们用这么多的方法让不同的物体发出了声音,那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物体在发出声音的同时,它本身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们又应该如何研究才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到或感觉到物体本身发生的变化呢?请大家讨论一下。老师这里有一些豆子,看你能否用得上?
3、身体发声。
4、(1)现在我们不借助任何物体,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
(2)学生汇报探究结果。
(3)你在让身体发出声音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随机引导学生感受声带振动的感觉
三、提出问题,猜想原因
1、提出问题: 通过以上大量的事实,我们发现:物体在发声的时候,它们本身都有什么共同的现象?(抖动)
小结:“抖动”,也就时我们科学中所说的“振动”。看来,要让物体产生声音,物体必须振动,那这就说明:声音其实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四、利用实验反证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已经弄清楚了,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当你们手中的物体正在发出声音,怎样才能让这个声音马上停止?请同学们想办法自己试一试。
(2)小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停止物体的振动,声音就立即消失。
五、得出结论,拓展延伸
1、谈话:通过这么多活动,你明白了些什么?
2、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有振动就有声音,振动停止声音就消失。
3、关于声音,你还有什么有趣的新问题吗?
同学们想要了解的问题真多,那就希望你们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我们的科学,让科学来帮助我们了解更多有趣的问题吧!
4、让我们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研究吧!
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
1、声音的产生
振动 产生声音 物体
停止振动 声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