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九课.秦统一中国讲课稿
第9课《秦统一中国》讲课稿
导入:
PPT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教师设问:“同学们,PPT上的这两幅图是什么呀?” 学生回答:“兵马俑”
教师简介:“对了,这是秦始皇陵墓中的兵俑。大家去看过吗?” 学生:“去过或没去过。”
教师:“去过的学生感受怎么样呀?” 学生:“很壮观”
教师:“嗯,确实是非常壮观,没有去过的同学可以先了解一下,为以后的旅行做一些准备。”
教师进一步提问:“我们把兵俑放在地图中,大家观察一下,兵俑面朝哪个方向?”
学生回答:“东边。”
教师进一步设问:“为什么要朝向东边呢?这个和秦统一中国有关系。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下第九课的内容《秦统一中国》”
讲授新课:秦灭六国、一、完成领土统一
(一)秦统一过程(挥师灭韩、破赵逼燕、攻破燕国、占领魏地、大举伐楚、吞并齐国)
教师讲述:“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秦朝位于六国的最西边,虽有一定的实力,但要想一个国家灭掉其他六个国家,却并非易事。所以在这个时候,秦国制定了一个远交近攻的策略。和远距离的国家交,和近距离的国家攻。
大家想一下,这个策略高明在什么地方?如果先攻打远方的国家,比如说齐国,他要经过魏国和韩国,即使获得了胜利,也没有办法占有齐国的土地,那就不如和距离远的国家结为盟友,攻打距离较近的国家。反过来想一想,如果先不和远国结交,直接攻打临近的国家,你不能确定临近的四个国家和不和齐国或者燕国结交啊,这样对手的实力就强大起来。所以说秦国的远交近攻策略不得不说是一个高明的策略。联合了齐国,临近的四个国家先攻打谁?齐国又制定了一个策略,叫做掐腰,先攻打韩国和魏国,这样中间的国家就没有办法联合,或者说联合起来就有一定困难了。
所以,秦国首先挥师灭韩,接着破赵逼燕,占领魏地,大举伐楚,攻占燕国,最后吞并齐国,在公元前221年时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定都咸阳,也是我们现在的咸阳市,在陕西这个地方。”
(二)秦统一背景
教师设问:“那么,同学们现在来思考一个问题,战国七雄,每个国家都对其他领土虎视眈眈,但结果为什么是秦国最终统一了全国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段,找出答案。”
找学生进行回答。
学生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人民都希望结束连年的战争。”
教师总结:“对了,从周王室衰微开始,各国之间进行了长达百年的纷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是不言而喻的,人们都渴望和平,希望结束战争,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民心所向。还有没有?这位同学”
学生二:“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其他国家。” 教师总结:“对了,我们之前是不是学习过商鞅变法?” 学生:“是”
教师:“在第几课啊?课本的哪一页?”
学生:“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33页商鞅变法。”
教师:“对了,印象不深的学生下课再好好复习一下。商鞅变法使得秦国的实力大为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也大大得提高,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这些都为秦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还有同学补充吗?这位同学”
学生三:“他招募人才,并委以重任。” 教师设问:“那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学生回答:“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楚国布衣,但都得到了重用。” 教师总结:“对了,李斯是一个有理想,也非常有能力的一个人,他原来是楚国的一个小吏,但发现在那个地方并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后来他得到了秦国的赏识,从一个小官做起,一直做到秦国的丞相。本节课中我们要讲的郡县制和文字的统一等事件都和他有关系。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秦王用人不看出身,只论才华。”
教师进一步提出:“除了这些,还有一方面的因素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我们刚刚讲的秦国远交近攻的巧妙策略。”
二、创立统一制度
(过渡)教师提问:“同学们总结的都特别好,正是因为秦国策略巧妙,实力强大,秦王知人善用,再加上民心所向,秦最终结束了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但是在统一了全国之后,有个问题却在困扰着秦王:现在的土地面积和民众数量是原来的三倍,如此辽阔的疆土,如此众多的人民,我该如何统治呢?
下面就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3页的内容并结合教材44页“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对其进行探究。可小组结合,也可自己独立思考。”
讨论之后
教师:“秦朝采取的其中一个措施就是建立了皇帝制度,同学们在讨论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
学生:“发现了”
教师:“那么这个制度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下。”
(一)皇帝制度
教师设问:“在视频中,人们是怎么称呼秦王的?” 学生回答:“秦皇。”
教师:“在秦没有统一六国之前,我们称秦王,而这个时候我们还能不能称呼秦王了?”
学生:“不能”
教师:“我们应该称为?” 学生:“秦皇”
教师:“对了,大家要注意这个称呼的变化。” 教师设问:“秦皇的命令被称为什么?” 学生回答:“诏、制”
教师设问:“他的印章称为什么?” 学生回答:“玺。”
教师设问:“这些称呼其他人可以用吗?” 学生回答:“不可以” 教师设问:“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皇帝独尊”
教师总结:“这一系列的规定就是我们说的皇帝制度内容。”
(二)中央集权(讲解时配合示意图)
(过渡)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秦始皇在树立了自身至高无上的权威之后,为了更好地统治全国,他还在中央和地方上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这些措施都有什么呢?”
教师:“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说一下秦朝在中央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好,这位同学,你手举得最高,你来说说”
学生一:“皇帝之下,设置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教师:“嗯,说得非常好,请坐。
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个一人指的是谁? 学生:“皇帝” 教师:“万人呢?”
学生:“除了秦始皇之外的所有人。”
教师:“对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说明丞相有很大的权力,次于秦始皇。”
教师:“说得非常好。而太尉主要是负责军事事物的,这个非常容易理解,但是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太尉在秦朝只是一个虚职,真正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的还是秦始皇。御史大夫主要负责的是监察,相当于皇帝的耳目。虽然三公有很大的权力,但是最后的决断权却由谁掌控?”
学生:“皇帝”
教师:“对了,那在地方上,秦朝采取何种措施进行管理呢?有哪位同学能站起来说说?”
(三)郡县制(讲解时配合示意图)学生:“在地方上采取的是郡县制。” 教师设问:“什么是郡县制?”
学生二:“郡县制就是将全国分为36郡,然后在郡下设县,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教师设问:“如果说那时的郡相当于现在的省,那么那时候的县相当现在的什么?”
学生回答:“市” 教师设问:“那乡呢?” 学生回答:“镇” 教师总结:“对了,郡县的长官分别称作什么?”
学生:“郡的长官称为郡守,县的长官称为县令或者县长。” 教师:“这些长官是怎么选出来的?” 学生:“由朝廷直接任免。”
教师:“大家对比一下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和它相比,郡县制对于国家的统治来说,有什么优势?”
学生:“更加利于国家的统治”
教师:“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时候,封了不少诸侯,到后来这些诸侯像冤家一样互相残杀,周天子也无法禁止,可见分封的办法不好。而郡县制就巧妙地避开了这些问题,为什么呢?因为郡县制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命,这也就意味着中央直接控制了地方,太守和县令虽有一定的权力,但却不足以威胁到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事实证明,这确实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一种地方制度,秦朝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就这样,国家将地方的政权完全收归在中央,这就叫做中央集权,而中央各项事务的最后决断权又都由皇帝掌控,进而秦始皇就将全国的权力都集中到自己的手中,这就是所谓的君主专制。”
三、巩固统一措施
教师:“秦灭六国,实现了军事上的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又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但是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还极为不便,影响到国家政治统一的巩固。秦朝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呢?我们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段材料。一发开始”
PPT出示材料:
学生:“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史记•秦始皇本纪》” 教师:“刚才听同学们读,有的学生可能都不知道怎么断句,没有关系,我们学习完接下来的内容,大家不仅会断句,还能明白材料的意思了。下面老师为同学们设置了一个小小历史剧——《秦囧》,需要大家配合,一起来演绎一下,有没有学生愿意为大家读一下相关的内容?”
教师:“好,这位同学,你做旁白,这位同学,你作当时周游全国的秦人,这位同学,你扮演除旁白、秦人之外的人”
(情境一)旁白:公元前221年,一个原秦国人驾着马车、带上了足够多的钱,踏上了周游全国的旅途。然而他一直梦寐以求的旅程结果却„„我们拭目以待吧!
秦人:唉!又累又饿,我要休息会!我从咸阳出发,走到韩国故地。因为秦国的车比韩国的大,韩国的道路太窄,车过不去,我只好步行。
(教师设问:“秦人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原秦国的车和韩国的车不同轨,秦人车过不去。” 教师设问:“那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呢?”
学生阅读教材之后回答:“秦朝统一了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继续看看秦人还遇到了哪些问题?”)旁白:秦人路过一家布店,于是兴致勃勃地去订做了一条长裙,做好了穿在身上,却发现是条短裙,他很生气。
(教师设问:说到这里,秦人又都遭遇了哪些问题呢? 学生回答:秦人没有买到合适的衣服。教师设问:秦国是如何解决的? 学生回答:统一度量衡。
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并设计“自由阅读卡”解释:度——计算物品长度的单位。秦一尺越今23.1CM;量——测量物品容积的单位。秦一升约今202ML;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单位。秦一升约为今250G。并且指出,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情境三)秦人:我的旅行啊,还怎么继续,既然如此,付钱吧„„ 做衣服的:我不收秦国货币,我收赵国货币
旁白:一车的钱秦人根本没地方用。没办法,他只好把身上的玉佩抵押给了他。
(教师设问:现在秦人又遇到了货币不一致的问题是不是? 学生回答:是
教师出示教材44页相关图片,并介绍,在这个时候秦朝采取了统一货币的措施。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便利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
(情境四)卖衣服的人让秦人写个抵押玉佩的字据,可是他写的字卖家都看不懂,秦朝人对他的旅行失望了,饿着肚子,牵着吃撑了的马,穿着超短裙回家了。
(教师出示教材44页相关材料,带领学生感受不同国家的不同的字,最后得出结论,秦朝统一用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文字,便利了不同地域人民之间的交流。)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教师:“现在同学们能够理解这段材料的意思吧?一指的是统一,法指的是标准,统一什么的标准呢?度衡石,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统一文字。”
教师进一步指出:“除了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秦始皇还派人开凿了灵渠,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抵制了北方的匈奴入侵。我们来看一下,这时候长城的范围,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除此之外,秦朝北进南下,还扩充了国家的领域,接下来,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看谁先把这四个地方记住。”
教师:“好,这位同学,看你最先合上课本,坐端正,你来说说。” 学生:“东边拓展至东海,西至陇西,北到长城,南达南海,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展示地图)”、教师:“特别棒,老师觉得同学们应该为他鼓掌。” 小结:
教师:“到这里我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讲完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设置表格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作业:
(小试身手)提供3道练习题邀请学生作答。结束:
教师:“秦虽统一了全国,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巩固统治,但他的统治中却存在一些致命的弊端,最终为秦朝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那么,这些弊端都有什么?不可挽回的损失又是什么?我们在下一节课中继续探讨。”
第二篇:秦统一中国教案
秦统一中国
学 院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实习学校 指导教师
课程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44页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二、过程与方法:
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历史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重点和难点:
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难点:秦灭六国的背景 课程类型: 新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讨论式、活动式、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放映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提问:之前我们学习了春秋和战国。诸侯国数量的变化是 生:越来越少
师:那么按照这样的趋势下去,后面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 生:统一天下 师:
师:国家越来越少,最终达到统一,最终统一中国的历史重任落到了哪个国家的身上呢? 生:秦国
师:秦国的身上。那到底秦国是怎么统一天下的呢?我们今天学习:秦统一中国,大家把教材翻到第42页
二、新课教学
师:前面我们学习到,战国以来连年的战争,百姓过的苦不堪言,他们希望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生:安定、和平
师:那么这个就是秦统一中国的第一个背景,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民心所向
师:民心所向,为什么是秦国,而不是其他国? 生:
师:秦国他有什么样的实力 生:(有可能会回答到商鞅变法)
师:那我们现在回顾一下之前所学的商鞅变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生:秦国的实力大大增强,师: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大增,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秦国是有具备统一战争的条件的
师:秦国还有一个野心勃勃的王,谁呢? 生:嬴政
师:关键是他的才干、才华配得上他的野心,他即位后,为了灭亡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就是用人,他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积极的听取建议,比如楚国李斯,魏国布衣蔚缭 师:那么背景归纳起来就是三点,那三点? 生:民心所向,勾第一段第二排,各诸侯,,生活 然后是:秦国实力,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再是秦王嬴政的作用,秦王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师:写上背景123 师:在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我们来看一下秦灭六国的顺序是 生:韩、赵、魏、楚、燕、齐
师:书上第二段第三排,把秦国灭六国的顺序勾上。(一边说灭国的时间,一边用地图放映,公元前230年韩,公元前228年灭赵,公元前225年灭魏,公元前223年灭楚,公元前222年灭燕,最后在公元前221年灭掉了齐国,经过大约十年的时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都城是 生:咸阳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秦灭六国的顺序,从图上可以看出秦国攻打六国采取了什么策略? 生:(可能回答的出远交近攻)
师:仔细看地图,看看先攻打的哪些国家,后攻打的哪些国家,生:
师:由近到远。由弱到强
师:秦国发动攻势的时间是公元前230年,统一的时间是 生:公元前221年
师:灭六国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
师:秦在灭了六国之后,又采取北进南下,扩大了管辖范围,我们看一下当时秦朝的疆域。北至长城一带,南南海,东东海,西陇西,当时秦朝管辖的范围特别广,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师:那么秦的统一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师:首先春秋战国时期长期混乱的局面还有没有 生: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师:之前七个国家变成了一个国家,说明达到了 生:统一
师:也就是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师: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族人民的生活和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师:那现在江山是打下来了,有句话叫: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原先的政治形态还能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生:不能 师:秦灭六国也只是军事上完成了统一,采用什么样的政治体制来巩固统一,是秦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他怎么做的呢? 生: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师:具体措施有哪些呢?
师: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这次统一之后呢?他就认为自己的功劳是之前从来没有人达到的,那大家想一想?前面有么有人达到? 生:没有
师:那他呢就认为再用王来称呼自己已经非常不合适了,于是他就召集群臣商议 到底应该怎么称呼好呢?
师:这个时候李斯就说大王丰功伟绩,从古至今都不曾有过三皇五帝也不能与大王相比啊
师:秦王眼前一亮,那就皇帝吧,(三皇五帝再传说时代是被认为最伟大的人,他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第一突出他的功劳,第二突出他的地位)他自称始皇帝,我们称他为秦始皇,大家注意一下秦始皇叫什么名字 生:嬴政
师:嬴怎么写的,不是输赢的赢,下面是月女凡
师:我们再看这里的皇帝与之前学过的黄帝有什么不一样? 生:
师:说明黄帝与皇帝
(黄帝指的是传说时代的一个部落联盟首领,这个皇帝是指地位的象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师:那皇帝制度就建立起来了,这是第一个措施,大家再第一段最后写上措施,在第二段第一句写上1,国,,权
师:但是秦国那么大一个国家,光靠他一个人行不行,他一个人能不能处理所有的事情? 生:不行
师:他一个人是不行的,所以他就找人帮助他,他在中央设置了一些官吏来帮助他,大家看书上在中央设置了什么官吏 生: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师:这三个官职分别有什么职能 生:行政、军事、监察事务
师:(为了加强记忆,自己再说一个各个官吏的职能)
师:这是第二点,倒数第四排,皇帝之下,,统领,写上序号2 师:在地方上还是实行分封制吗? 生:不是
师:分封制好不好,生:
师:我们之前也说了分封制开始的时候好,时间久了,最后造成诸侯割据,春秋战国乱悠悠,秦始皇吸取了这个教训,废除了分封制,在地方上设置了 生:郡县制
师:设立了郡和县,我们在商鞅变法里面知道,确立了县制,这里又设立了郡。郡的长官是,,县的长官是,郡县的长官是由该地区自己推选吗、生:不是,朝廷
师:这样就把权利集中在了中央,最后中央还是要听命于皇帝,这就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有利于对地方的管理。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师:这个是第三点,第三段,在地方上建立,,郡县制,写上3.师:请同学们动笔,画一下秦朝中央政府的管理体制图,我找一个同学上黑板上画 师:(学生边画,老师边提示最上面的统治者是谁,中间是什么,最下面又是什么?)师:(两分钟后)我们来看一下,上面的同学有没有画对
师:高高在上的是皇帝,秦始皇,然后从中央到地方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中央设置的是?
生: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师:丞相负责(行政),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事物),那么地方设置的是 生:郡县制
师:那么郡要比县高一级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管理体制,从下到上,县要听命于郡,郡要听命于丞相,而的丞相、御史大夫、太尉都要听命于? 生:秦始皇
师: 这样层层服从说明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利 师:你们觉得这种制度好不好? 生:好
师:秦始皇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那我们现在其实也是中央集权的国家
师:那么现在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还极为不便,我们看秦始皇又是怎么做的
师:把书翻到44页,黑板上放映各国的文字 师:各国的文字不一样,交流方便吗 生:不方便
师:为了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统一的文字为秦国的文字,说明以秦国为标准 师:那么统一文字有什么样的作用 生:有利于文化的交流
师:PPT上放映作用,并且提醒勾上第二段第三排,勾完 师:我们再看战国时期各国的货币是怎样的,放映各国货币
师:如果我以前是楚国的,你是魏国的,我来买东西,可是货币不一样,怎么办,能不能达成交易? 生:不能
师:秦始皇怎么做的呢 生:
师: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形状是圆形方孔,半两是重量),那现在有了统一的货币,我们的交易是不是可以完成了?请大家在第三段第二排勾上 师:统一货币,有什么作用?
师: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态,有利于对国家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在书上第三段后三排,师: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币制改革。
师:我们在商鞅变法中学习了商鞅变法的经济上的一条内容是统一度量衡,他为秦朝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为了改变以前各诸侯国度量衡标准不一样的情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度量衡的统一也是以秦国的标准。
PPT放映统一度量衡,了解当时的标准(PPT放映古今对比)
度---计算物品长度的单位。秦的一尺约为今23.1cm。量---测量物品容积的单位。秦的一升约为今202ml。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单位。秦的一斤约为今250g。
古今对比:篮球明星姚明身高226CM,体重125公斤。秦朝一位将军身高八尺,体重400斤。请算一算,谁高谁重?)
师:为了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还下了什么命令 生: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生:还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这样一来,秦朝的陆地交通四通八达,又派人开凿灵渠,师:秦朝的时候还修建了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师:当时的长城主要作用是在军事上,大家看这个地图,长城在北边,为了抵御匈奴,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当时是为了与岭南地区作战,运输兵力。这个就是当时说道的北进南下。后来主要用于水运。
师: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辆和道路的宽窄有什么意义? 生:巩固统一
师:其实当时经济上面的措施,主要就是为了巩固政治上的统一,保证财政收入。因为一个国家没有钱,能不能正常运行 生:不能
师:同时也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给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师总结意义: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三、课堂小结:
1.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 2.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 3.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板书
一、秦灭六国 1.背景 2.意义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2.中央 3.地方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统一文字
2、统一货币
3、统一度量衡
4、统一车轨
第三篇:《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二)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归纳、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进步作用。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焚书坑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古诗《古风》)
教师深情朗诵:“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教师: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古风》组诗的第三首。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反映了哪一个历史事件?
学生:秦王灭六国最终统一中国。多媒体出示:秦始皇的人物图
教师:今天这节“秦王扫六合”就是关于秦统一的。多媒体出示:第10课“秦王扫六合”
教师:请同学读教材中关于诗句及‘六合’的注释,了解‘六合’的含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六合”并非六国,而是指上、下、东、南、西、北,泛指天下。而在诗句中讲到了“诸侯尽西来”。这蕴涵了什么含义? 学生:秦位于西面。多媒体出示:战国形势图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合作学习:要求每一位同学都画出战国七雄的方位图,相互之间检查指导。
老师:在战国时代,有七雄争霸,但为何是秦完成了统一,他的统一具备了哪些条件呢?
组织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
1、战乱不断,人民渴望统一;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
3、秦王赢政重视人才,胸才大略,各个击破。
指导学生阅读书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秦王赢政重视人才,为他取得统一奠定了基础。教师: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相继灭了六国。
利用多媒体动画效果,展示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教师:最终“秦王扫六合”,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定都咸阳。
教师设计问题:如果你是秦王,你如何来治理国家,你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开展整顿、管理。学生各述己见,众说纷纭。
教师总结:首先,一个人是不可能管理整个天下的,所以首先要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官僚队伍。
多媒体展示中央集权的示意图
教师:自战国以来,各国都铸造了货币。如齐国、燕国的“刀币”,赵、魏的“布币”,楚国的“鬼脸钱”。各国货币的使用给商品的流通带来了许多不便。各国的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的规定不一。各国文字繁简不一,书法、形体各有差异。长此以往,势必对秦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全国统一使用秦的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以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多媒体出示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的图片 活动:计算书本上的例题,八尺=23.1厘米×8=184.8厘米
教师:秦刚刚统一全国,各家对于朝廷的法令各有议论。为了加强控制,巩固统一,所以采纳李斯的观点,采取“焚书坑儒”。规定:除政府,民间只准留下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它的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人都要判处死刑。后来,他又暗中把批评他的一批儒生逮捕活埋。
教师:秦虽然灭了六国,但是天下还有南方和北方的威胁。所以秦始派蒙恬统率30万大军攻打北方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且修筑长城。
指导学生看《中国历史地图册》找到东西的的两端: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教师: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东南和岭南地区。在南面设了三个郡: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并修筑了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多媒体出示三个郡的示意图和灵渠的图片 利用多媒体小结巩固的措施。
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秦的疆域形成。多媒体展示秦的疆域,然后要求学生看会后填空。课堂讨论题
1、秦的历史作用
2、对秦始皇的评价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课堂练习:
一、选择
1、秦统一中国的时间是:(C)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5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221年
2、秦长城的起止点是:(A)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3、灵渠沟通了哪两大水系?(B)
A.长江和黄河
B.长江和珠江
C.珠江和闽江
D.珠江和黄河
二、探究学习
假如当时在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并没有马上着手这一系列的改革,或者说,当时他还是继续在马上奔波,打天下,使秦朝的疆域继续扩大,那么你能设想出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场面发生?那如果不改革,国内建设没有紧跟上来的话,对于秦朝的发展会是更好还是更糟?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第四篇:第09课 秦统一中国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学目标】
1.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
2.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
秦灭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教学难点】
1.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
2.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与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关系。【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战国时期,七国割据称雄,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奴隶制被废除,封建经济和军事力量不断增强,逐步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因此,七国中秦国最有实力统一六国。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
1.秦灭六国的条件、经过和影响各是什么?
2.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3.秦始皇在经济、文化、思想上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各是什么? 4.秦始皇北筑长城,其开发的目的和意义各是什么? 5.秦朝疆域的四至各是什么?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秦灭六国
1.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复述秦灭六国的条件及过程。课件展示
(1)条件: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2)过程: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秦国的军队势如破竹,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2.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复述秦朝建立及秦的统一的意义。课件展示
(1)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意义: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3.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可以说从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但怎么做才能够巩固统一呢?仿效西周的分封制是不是明智之举?请大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为秦王嬴政设计一个统治方案。
2.课件展示《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从皇帝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成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
3.学生阅读课本第43页内容,完成第45页课后活动1。
4.学生结合课本和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域,谈谈郡县制的影响。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由发言,只要有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问题探究:从材料中你可以发现哪些问题?如果你是秦始皇,面对这样的问题,你会采取哪些措施?
2.学生阅读课本第44~45页内容,完成第45页课后活动2。3.课件展示《秦朝疆域图》,学生在图上指出秦朝疆域四至。课堂小结
秦朝在我国历史上起了重要作用:首先,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国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其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再次,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最后,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对应同步练习。
第五篇:秦统一中国教学反思
《秦统一中国》教学反思
《秦统一中国》这一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秦王嬴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完成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研究教材后,我结合学情,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作用,难点则是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个概念。怎样才能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学得条理清晰又印象深刻呢?我在教学设计方面想了不少办法。2新课导入
首先,导入部分我用了平时学生熟悉喜爱的电影的方式,用故事背景与本课相关联的《英雄》这一电影导入,以学生所喜闻乐见的电影来引出本课的“男主角”——嬴政最合适不过。学生们在课堂上一下子就想出来,可见这个环节设计还是可以的。3统一天下
其次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我特意结合谐音记忆法“喊赵薇去演戏”总结出秦灭六国的顺序口诀——韩赵魏楚燕齐。意外的是学生居然也跟我“不谋而合”想到了一起。有了这个趣味的记忆方法,学生记忆起来也方便很多。4中央集权
接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秦朝创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我结合课本的示意图,以非常形象地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了秦朝三公制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的职责,集趣味以及知识于一体,唯一的缺点就是图片上文字在演示文稿中太小,有些学生看不清楚,以后应该直接附在学案上比较好。在这个环节中,很多学生好像都不太敢发言,我抽出一点时间给学生讨论,最后上台的同学以自己作为当时的秦始皇,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施政措施,给大家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兴趣,讲得还是挺不错的。由此看出学生在讨论过程将知识内化了。5巩固统一
为了让学生思考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我结合搜集到的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所展示的故事中带来的问题,创设情景。为了能够在课堂上节省时间,我提前将故事在教学课件中展示好并在课堂上播放。唯一的缺点就是文字可能会有一些小,有些学生可能看得不是很清楚,起立朗读的同学声音也不是很大,但是从课堂上学生组织的答案来看,大多数人还是抓住了关键信息,找到了秦朝建立之初遇到的一些烦恼,并且孩子们也能结合课前预习并总结出秦巩固统一的措施。6教学相长
整体而言,为了让学生可以学得条理清晰又印象深刻,我设计了思维导图,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和故事。在材料的搜集、制作整合方面我还是很用心的。有几点缺憾就是课堂的互动性不是很强,还有没能在课堂上检测出学生的听课效果。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还会让学生在思维导图上展示出相关的关键词,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以前我在复习期间还会利用“一站到底”抢答的方式让学生检测学习效果。不过说实话容量比较大的历史课堂环节太多的话会让学生觉得应接不暇,犹如走马观花,那就捡了芝麻掉了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