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秦的统一》教案(大全)
《秦的统一》教案
课题:秦的统一
年级:初一
主讲人:
教学 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简单了解秦灭六国过程,讲述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并重点阐述述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措施;引导学生归纳并试分析这些措施,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归纳历史要素的能力;利用图片信息,培养学生观察、提取信息的能力。最终使同学们认识到秦的统一是时代的里程碑,它的许多创举给当时中国以及今天带来了重大影响,而且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长城。时间分配
教师行为
(讲解,提问等内容)应用的教学 技能的要素
学生学习行为(预想的回答等)教学媒体(板书等)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八课“秦的统一”。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一问大家:知不知道“纸上谈兵”的意思,而这个成语又是从那里来的呢? 激发兴趣 产生疑问 是只会说不会做的意思,是长平之战中的一个故事(板书)第八课秦的统一
(ppt演示)标题
很好,看来同学们已经预习过我们今天要讲的课文了,在书本的41页上的小字内容讲到了这个故事。而有同学提到了长平之战,大家知不知道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在这次战争后,战国七雄中的六国韩、赵、魏、楚、燕、齐更难以抵挡秦国的进攻了。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一部分内容:秦灭六国 集中精力
(板书)
一、秦灭六国(ppt演示)战国形势图
从这张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秦国是在最偏远的西边,而齐国在东边,燕国在东北面,赵国在北面,楚国在南面,魏国和韩国夹在中间。到公元前221年,西边的秦国逐渐灭掉了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都城设在咸阳。大家结合书上的内容能告诉老师秦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嘛? 基础提问 加深印象 韩、赵、魏、楚、燕、齐(ppt演示)地图、动态演示功能在现秦灭六国的过程
对的,回答得很好!可是大家想一想秦朝是在灭掉了东方各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国,统一后疆域广阔,境内情况复杂,各国残余的贵族势力念念不忘恢复旧土。要治理这样的一个大国可不是件很容易的是呀!所以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才行,那如果是你处于秦王的位置上你会怎么做呢?会不会有比当时的人们想的办法还好了?
语言强调 要保证自己的权力至高无上,所有人都听自己的;要废除以前不利于统一的分封制;要安排一些人帮着办事(板书)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同学们的想法很丰富的,看来大家都挺有政治头脑的丫!的确。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确立皇帝称号,大家在这要注意“秦国”与“秦朝”,“秦王嬴政”和“秦始皇”的区别与联系。在秦始皇确立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后,接着就是要建立中央政府机构,因为皇帝虽然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但全国的事这么多,皇帝一个人管得了吗?所以说就在皇帝下面设置三公九卿制即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大家想一想有了这些后是不是就可以保证秦的江山一直延续下去呢? 确认知识 归纳总结 不会的,光在中央没有的。还要改变以前的分封制,这样才能把地方的权力掌握在秦始皇手中。(板书)
1、确立皇帝称号制度
2、建立三公九卿制
对的,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确立郡县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通过推行郡县制,全国设置36郡,郡下设县。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削弱了地方的独立性。地方的权利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样秦朝从皇帝到地方设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官僚体系,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秦始皇建立的这套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之久,影响极为深远。
(板书)
3、确立郡县制度
同学们,在学完前面的一些内容后,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而在这样一个大国里,却有着一种怪现象:各个地方的人们居然用着不同的文字,用不同的货币以及度量标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当时的始皇帝又是怎样改变这些现象呢?(教师有意识地停顿一下)那么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便能一起揭开谜底。
激发兴趣,导入新内容 产生疑问 引发思考
(板书)
三、统一措施
(ppt演示)各种不同文字、度量衡以及器具
你们认识这些货币和文字吗?
回忆提问
观察
答:有些认识,一个好像是古代的方孔钱,有个字好像是马字。
ppt演示
恩,不错!秦刚刚建立的时候各个地区的文字差异很大,一个马字就有七种写法,也许秦国写的马字还认识,因为跟我们现在的马字比较相似。不止是文字有这样的情况,当时各地的度量衡的标准也不一样,以及货币的形状、大小、份量也都不相同。大家想想这样的情况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稍微停顿)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组漫画材料,并从材料中发现一些我们需要的信息,好不好丫? 确认回答 激发认知 设置悬念 促进参与 期待 答:好 ppt演示
引导学生观看漫画信息,观察学生的反应。图片演示 演示媒体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演示明显客观
认真观看
漫画ppt演示
在看完漫画后,并结合书上的内容,大家能不能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呢?我们现在按照小组互相交流一下各自的想法吧,并归纳回答问题。逐步分层提问 Ppt上出现刚才提出的问题,帮助同学回忆,防止遗忘。回忆、思考、讨论
答: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往来和便利政令的通达,以及维护国家的统一;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
Ppt演示
同学们归纳得非常好。
所以说,如果继续这样各地使用不同的文字,就会出现政府下达命令、公布事宜,各地人民不一定看得懂的情况。而如果各地还使用不同的度量衡和货币的话,是不是会对当时人们经济交流带来不便,同时也不利于封建政府加强对全国加强经济统治,从而影响到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交流呢?因此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的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丫? 引导性提问 激发认知 联想 答:统一文字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板书)
1、文化上—— 书同文
2、经济上——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配以ppt演示
恩,很好!
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把简化了的字体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接着,又出现更简便的一种字体隶书,而我们现在使用的楷书就是从隶书转化而来。同时也规定以原来秦国的度量衡制度作为统一标准来使用,并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货币,通行全国。确认 语言强化
注意 演示ppt 不过,除了在文化和经济方面的采取措施外。始皇帝还为了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以及地区之间的联系,在交通上和军事上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设置悬念
思考
答:是车同轨和修筑长城(板书)
3、交通上——
修驰道,车同轨
4、军事上——修筑长城
对了!
就是统一车道、驰道。秦刚刚建立的时候,车辆形状和道路宽窄都是不一样的,造成交通十分不便。所以秦就规定车轮的间距为6尺,一车就可通行全国。而且公元前220年,秦始皇还下令修建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这些措施促进了当时各地的交流,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往来,也便利政令的通达,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同时,为了能更好的抵御匈奴,秦始皇把原来燕、赵、秦三国北方的城墙连接起来,又新造了不少城墙,筑起了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到辽东(今辽宁辽阳西北)。这座举世闻名的古建筑,一直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古老悠久文明的象征,现在我国的长城已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确认 明确知识 加深映象(Ppt演示)驰道旧址和秦长城的起止点
好,通过我们上面的学习,有关秦的统一的相关内容。现在我们以一首诗歌来总结一下我们所讲的内容:
公元前二二一, 秦王嬴政大统一;定都咸阳称皇帝,建立中央集权制。中央丞相和太尉,御史大夫辅皇帝; 地方推行郡县制,三十六郡始设置。
统一货币度量衡,小篆成为规范字;焚书坑儒搞专制,古代文化受损失。北拒匈奴修长城,南统越族开灵渠。大修驰道统车轨,全国车辆可来回。西起临洮至辽东,万里长城称奇迹。
最后,我们以一个问题来结束这一内容的学习,大家在课后认真的思考一下,并以书面的形式写下你的所思所感。问题就是:秦始皇为什么要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以及车轨?统一和不统一有什么样的差别? 概括要点 以理解性提问结尾。
通过总结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准备 集中精力听取 思考 Ppt演示:问题
第二篇:秦统一中国教案
秦统一中国
学 院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实习学校 指导教师
课程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44页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二、过程与方法:
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历史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重点和难点:
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难点:秦灭六国的背景 课程类型: 新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讨论式、活动式、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放映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提问:之前我们学习了春秋和战国。诸侯国数量的变化是 生:越来越少
师:那么按照这样的趋势下去,后面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 生:统一天下 师:
师:国家越来越少,最终达到统一,最终统一中国的历史重任落到了哪个国家的身上呢? 生:秦国
师:秦国的身上。那到底秦国是怎么统一天下的呢?我们今天学习:秦统一中国,大家把教材翻到第42页
二、新课教学
师:前面我们学习到,战国以来连年的战争,百姓过的苦不堪言,他们希望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生:安定、和平
师:那么这个就是秦统一中国的第一个背景,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民心所向
师:民心所向,为什么是秦国,而不是其他国? 生:
师:秦国他有什么样的实力 生:(有可能会回答到商鞅变法)
师:那我们现在回顾一下之前所学的商鞅变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生:秦国的实力大大增强,师: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大增,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秦国是有具备统一战争的条件的
师:秦国还有一个野心勃勃的王,谁呢? 生:嬴政
师:关键是他的才干、才华配得上他的野心,他即位后,为了灭亡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就是用人,他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积极的听取建议,比如楚国李斯,魏国布衣蔚缭 师:那么背景归纳起来就是三点,那三点? 生:民心所向,勾第一段第二排,各诸侯,,生活 然后是:秦国实力,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再是秦王嬴政的作用,秦王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师:写上背景123 师:在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我们来看一下秦灭六国的顺序是 生:韩、赵、魏、楚、燕、齐
师:书上第二段第三排,把秦国灭六国的顺序勾上。(一边说灭国的时间,一边用地图放映,公元前230年韩,公元前228年灭赵,公元前225年灭魏,公元前223年灭楚,公元前222年灭燕,最后在公元前221年灭掉了齐国,经过大约十年的时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都城是 生:咸阳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秦灭六国的顺序,从图上可以看出秦国攻打六国采取了什么策略? 生:(可能回答的出远交近攻)
师:仔细看地图,看看先攻打的哪些国家,后攻打的哪些国家,生:
师:由近到远。由弱到强
师:秦国发动攻势的时间是公元前230年,统一的时间是 生:公元前221年
师:灭六国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
师:秦在灭了六国之后,又采取北进南下,扩大了管辖范围,我们看一下当时秦朝的疆域。北至长城一带,南南海,东东海,西陇西,当时秦朝管辖的范围特别广,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师:那么秦的统一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师:首先春秋战国时期长期混乱的局面还有没有 生: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师:之前七个国家变成了一个国家,说明达到了 生:统一
师:也就是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师: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族人民的生活和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师:那现在江山是打下来了,有句话叫: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原先的政治形态还能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生:不能 师:秦灭六国也只是军事上完成了统一,采用什么样的政治体制来巩固统一,是秦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他怎么做的呢? 生: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师:具体措施有哪些呢?
师: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这次统一之后呢?他就认为自己的功劳是之前从来没有人达到的,那大家想一想?前面有么有人达到? 生:没有
师:那他呢就认为再用王来称呼自己已经非常不合适了,于是他就召集群臣商议 到底应该怎么称呼好呢?
师:这个时候李斯就说大王丰功伟绩,从古至今都不曾有过三皇五帝也不能与大王相比啊
师:秦王眼前一亮,那就皇帝吧,(三皇五帝再传说时代是被认为最伟大的人,他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第一突出他的功劳,第二突出他的地位)他自称始皇帝,我们称他为秦始皇,大家注意一下秦始皇叫什么名字 生:嬴政
师:嬴怎么写的,不是输赢的赢,下面是月女凡
师:我们再看这里的皇帝与之前学过的黄帝有什么不一样? 生:
师:说明黄帝与皇帝
(黄帝指的是传说时代的一个部落联盟首领,这个皇帝是指地位的象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师:那皇帝制度就建立起来了,这是第一个措施,大家再第一段最后写上措施,在第二段第一句写上1,国,,权
师:但是秦国那么大一个国家,光靠他一个人行不行,他一个人能不能处理所有的事情? 生:不行
师:他一个人是不行的,所以他就找人帮助他,他在中央设置了一些官吏来帮助他,大家看书上在中央设置了什么官吏 生: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师:这三个官职分别有什么职能 生:行政、军事、监察事务
师:(为了加强记忆,自己再说一个各个官吏的职能)
师:这是第二点,倒数第四排,皇帝之下,,统领,写上序号2 师:在地方上还是实行分封制吗? 生:不是
师:分封制好不好,生:
师:我们之前也说了分封制开始的时候好,时间久了,最后造成诸侯割据,春秋战国乱悠悠,秦始皇吸取了这个教训,废除了分封制,在地方上设置了 生:郡县制
师:设立了郡和县,我们在商鞅变法里面知道,确立了县制,这里又设立了郡。郡的长官是,,县的长官是,郡县的长官是由该地区自己推选吗、生:不是,朝廷
师:这样就把权利集中在了中央,最后中央还是要听命于皇帝,这就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有利于对地方的管理。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师:这个是第三点,第三段,在地方上建立,,郡县制,写上3.师:请同学们动笔,画一下秦朝中央政府的管理体制图,我找一个同学上黑板上画 师:(学生边画,老师边提示最上面的统治者是谁,中间是什么,最下面又是什么?)师:(两分钟后)我们来看一下,上面的同学有没有画对
师:高高在上的是皇帝,秦始皇,然后从中央到地方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中央设置的是?
生: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师:丞相负责(行政),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事物),那么地方设置的是 生:郡县制
师:那么郡要比县高一级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管理体制,从下到上,县要听命于郡,郡要听命于丞相,而的丞相、御史大夫、太尉都要听命于? 生:秦始皇
师: 这样层层服从说明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利 师:你们觉得这种制度好不好? 生:好
师:秦始皇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那我们现在其实也是中央集权的国家
师:那么现在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还极为不便,我们看秦始皇又是怎么做的
师:把书翻到44页,黑板上放映各国的文字 师:各国的文字不一样,交流方便吗 生:不方便
师:为了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统一的文字为秦国的文字,说明以秦国为标准 师:那么统一文字有什么样的作用 生:有利于文化的交流
师:PPT上放映作用,并且提醒勾上第二段第三排,勾完 师:我们再看战国时期各国的货币是怎样的,放映各国货币
师:如果我以前是楚国的,你是魏国的,我来买东西,可是货币不一样,怎么办,能不能达成交易? 生:不能
师:秦始皇怎么做的呢 生:
师: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形状是圆形方孔,半两是重量),那现在有了统一的货币,我们的交易是不是可以完成了?请大家在第三段第二排勾上 师:统一货币,有什么作用?
师: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态,有利于对国家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在书上第三段后三排,师: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币制改革。
师:我们在商鞅变法中学习了商鞅变法的经济上的一条内容是统一度量衡,他为秦朝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为了改变以前各诸侯国度量衡标准不一样的情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度量衡的统一也是以秦国的标准。
PPT放映统一度量衡,了解当时的标准(PPT放映古今对比)
度---计算物品长度的单位。秦的一尺约为今23.1cm。量---测量物品容积的单位。秦的一升约为今202ml。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单位。秦的一斤约为今250g。
古今对比:篮球明星姚明身高226CM,体重125公斤。秦朝一位将军身高八尺,体重400斤。请算一算,谁高谁重?)
师:为了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还下了什么命令 生: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生:还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这样一来,秦朝的陆地交通四通八达,又派人开凿灵渠,师:秦朝的时候还修建了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师:当时的长城主要作用是在军事上,大家看这个地图,长城在北边,为了抵御匈奴,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当时是为了与岭南地区作战,运输兵力。这个就是当时说道的北进南下。后来主要用于水运。
师: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辆和道路的宽窄有什么意义? 生:巩固统一
师:其实当时经济上面的措施,主要就是为了巩固政治上的统一,保证财政收入。因为一个国家没有钱,能不能正常运行 生:不能
师:同时也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给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师总结意义: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三、课堂小结:
1.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 2.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 3.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板书
一、秦灭六国 1.背景 2.意义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2.中央 3.地方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统一文字
2、统一货币
3、统一度量衡
4、统一车轨
第三篇:秦的统一教案
第8课 秦的统一 【总第8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了解秦统一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的基本情况。
②知道秦始皇开创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建立一整套官僚体制和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筑驰道,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措施的基础知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讨论秦建立统一国家的进步意义。
②识读“秦朝疆域图”,能指出秦朝疆域四至,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③观察文字、货币、度量衡在统一前后的插图,指出统一后的优势所在。④识读“秦代驰道示意图”能指出通往齐、燕地区和吴、楚地区的驰道;能正确指出秦长城西起和东至的所在地区。
⑤归纳秦始皇建立统一国家时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政治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学习秦的统一,明确秦统一六国实现从小国林立到国家一统的演进,符合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②通过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感知这些措施对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③通过学习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理解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对我国古代民产生的深远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师:(提问)
1、“春秋五霸”是哪五霸?
2、“战国七雄”是哪七雄?他们的地理位置在哪?
3、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导入新课: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8课 秦的统一(板书)
一、秦灭六国(板书)
1、检查预习效果
①秦灭六国的时间?(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进一步提问:公元前230年是几世纪多少年代?)
②秦灭六国的策略是什么?(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③秦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韩、赵、魏、楚、燕、齐——课件展示)④秦灭六国的意义是什么?(结束了长期以来分立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⑨识图:第43页“秦朝疆域”,找出秦都、四至、长城的起止。(课件展示)
2、处理问题: 为什么秦能灭六国?(学生讨论,老师讲解)
⑴客观条件——人民渴望统一。“战国七雄”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不断进行战争,使生产遭到极大破坏,给人民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灾难;封建割据严重阻碍各地区间的经济交往。因此,人民渴望统一,结束分裂割据。“战国七雄”中谁能承担“统一”的历史重任呢?
⑵主观条件——“战国七雄”秦国实力最强。秦国实行了商鞅变法,它是各诸侯国“变法”中比较彻底的,变法后秦国的旧制度废除了,政治、经济、军事力量都得到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因此,灭六国实现统一的重任就落在秦国的肩上了。
⑶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过渡语:俗话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啊,秦朝是如何巩固它的统治的呢?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板书)(利用课件展示)
1、秦王嬴政灭六国后,自称什么?
2、秦始皇在中央设立的主要官职、职责?(丞相——掌管政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他们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
3、秦始皇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是什么?职权怎样?(略)
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加强军事力量;有利于巩固民族的团结。【课堂小结】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秦始皇开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建立一整套官僚体制。同时采取统一文字、货币统一、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和直道、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的措施,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秦的统一在历史上且有进步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课堂检测】
1、从公元前230年到 年,秦王 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灭六国,建立统一秦王朝,都城在。
2、秦始皇在中央设、太尉和 ;在地方推行 制度;从而建立起 制度。
3、为巩固国家统一,秦始皇对、、及 等实行统一规范;为抵御,筑成西起、东至 的“万里长城”。【作业】把本课知识点整理在书上对应位置的空白处。【课后反思】
1、课件删减,精讲多练,提高效果。
2、秦统一的进步性可放在练习课上进行,否则时间太紧。
第四篇:秦的统一教案
《秦的统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秦统一六国及其意义。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统一文字、货币。
3.秦朝的民族关系,与匈奴族、越族;长城的修筑;灵渠的开凿;岭南三郡;秦朝疆域。
4.秦末农民起义;秦朝的灭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找出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抓住契机提问,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
2.通过思考:“秦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就所学秦始皇主要史实,培养学生初步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4.从史实中分析战争发生以及战争胜败的原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秦灭六国是由诸侯割据向统一的封建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的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2.万里长城和灵渠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成就,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是本课的重点。专制集权统治的概念是本课的难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具备了以上的条件,经过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长期战乱,秦的统一成为了历史的必然,正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2、秦统一六国
师:以上分析的是秦统一六国的条件,那么秦灭六国的过程是怎样的?首先是秦经过商鞅变法以后,在100多年的时间里进行的兼并战争,不断蚕食东方临国的土地,削弱其势力。其次是通过长平之战削弱了向东兼并的最大障碍——赵国的势力。
师:请问同学们长平之战对秦统一六国有什么影响?(生答)[讲述]:长平之战之后,赵国从此便衰落,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强秦的进攻,秦国统一之势已成,仅是时间早晚的问题,那秦国是用多长时间灭掉六国的?灭六国又是怎样一个顺序?
电脑出示《秦灭六国示意图》使生对秦灭六国形成空间概念。
[讲述]: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秦是于公元前230——前221年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六国。公元前230年,首先灭掉了离他最近的也是六国中最弱的韩国;公元前228年,秦灭掉了赵国;公元前225年,灭掉了魏国;公元前223年,灭掉了楚国;公元前222年,灭掉了燕国(燕王喜在辽东被俘虏);公元前221年秦最后灭掉了齐国。由此可以看出,秦采取了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攻势。
而且,在这咱们还可以用一个谐音记忆法来帮助我们记住秦灭六国的顺序。(韩赵魏亡,楚咽气(燕齐))
师:我现在出几个问题请同学们看书回答一下,(秦统一六国时在那一年?谁完成了秦的统一?定都在哪里?)请你们看书回答一下!
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灭掉六国后,便出现了全国统一的局面。截止到此,战国时期结束了。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变成了统一的秦朝。
师:秦的统一对当时和后世有何重要意义呢?同学们再看一看34页的小字。(生答)[讲述]:首先,秦的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秦的统一,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其次,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结束了数百年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以上就是秦统一六国的意义。
[板书]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师:秦朝的江山就这样打下来了,但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以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生答)
实行郡县制。”李斯主张的就是设立郡县制。那我告诉同学们,秦始皇最终采纳的是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
师: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主张的郡县制,而没有继续沿用“分封制”呢?咱们可以回忆一下,春秋战国几百年战乱,是谁与谁之间的战争呢?(战争主要发生在诸侯国之间)那么,诸侯国是怎么出现的?(周初分封的结果)
[讲述]: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吸取了历史的教训,为了防止诸侯割据,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实行郡县制,作为从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
师:那郡县制具体是怎样实行的呢?
[讲述]:就是把全国划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郡县都是地方行政单位。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他们在地方上直接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郡县制的实行,大大削弱了地方政权的独立性。这是中国地方政区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而且郡县制在我国被长期沿用下来,影响十分深远。
[讲述]:秦朝就是这样通过郡县制,把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所谓的“集权”。又通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把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一手中,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这就是所谓的“专制”。简单的说,专制就是中央权利归皇帝,集权是说地方权利归中央
这样就形成了一整套专制集权制度。而且这一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师:那专制集权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呢?
[讲述]:专制集权的作用:
一、是地方集权到中央,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权;
二、是秦始皇通过这一整套专制集权制度,把全国一切大权控制到了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了皇帝的绝对权威。
三、就是有利于稳定政局,巩固国家的统一,又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通过专制集权制度的确立,秦在政治上巩固了统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加强专制,在文化、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呢?
[板书]
2、文化上——统一文字
师:同学们应该都知道文字是我们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文字的发展,首先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此外还有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发展到战国时期,当时各诸侯国也都有自己的文字。(看“马”字有几种写法)
钱做得精致一些,需要把钱的边缘磨圆滑,磨时需要穿一根棍上,如果中间是圆孔,则不易固定,该成方孔,再穿在一根方棱的棍上就很容易固定。又因为这种钱标准重量为半两,所以称为“秦半两”。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币制改革,这个圆形方孔钱也因其形制合理、便于使用,所以后世也都纷纷效仿,在我国有深远影响。
师:在经济上,秦还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统一度量衡
师:什么叫度量衡?(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度量衡的注释)(计算物品长度、体积、重量的器具或单位)度是指丈量长度的工具,量是指量容量的容器,衡是指称重量的器具。
[讲述]:度量衡没有统一,就给当时人们商品交换带来困难,也给国家收取赋税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秦就制作了统一的标准器,颁发到全国各地,也规定了计量单位的标准。长度的丈量单位尺、寸,容积的单位升、斗,重量的单位两、斤(我们现在的一斤等于十两,而当时秦朝规定一斤等于十六两,也就是“半斤八两”,可见半斤在秦朝的确等于八两)等都是由秦朝时统一制定,奠定了基础延续下来的。(看课件)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秦统一之后的标准器:商鞅方升就是一种量器,秦权就相当于现今的秤砣。
师:秦的这些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便于封建政府向农民征收赋税,加强了经济统治,也有利于各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师:我们以上讲的是秦始皇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但还有一项措施咱们书上没有提到,我认为值得给你们讲一下,就是思想上:秦始皇也采取了一项措施,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是怎样一回事呢?咱们一起来看一小段文字。
4、思想上——焚书坑儒
师:你们对秦始皇焚书坑儒有什么看法呢?
[讲述]:秦始皇采用这种极其粗暴野蛮的方法来强求思想上的统一,但是这种简单的手段当然不可能真正解决统一思想的问题,结果反而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毁灭掉了许多文化典籍,六国详细的史记被烧,百家争鸣的很多思想家的书籍也没有了,言论自由的时代也结束了,对于这一点,我们要予以否定。
[讲述]:到此,秦始皇就完成了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等方面的措施,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巩固了秦朝的统一,使秦朝成为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并且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
巩固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认识和掌握以下几点:
第五篇:初中历史《秦的统一》教案
历史教学设计 课题:《秦朝的统一》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及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2、知道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3、理解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及巩固统一各项措施的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评价秦始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动手制作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示意图,掌握历史图表的制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通过阅读课文插图,简述秦统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评价历史人物应当辩证地看,注意“一分为二”。
2、认识统一对历史发展影响,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
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度量衡的统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熟悉吧,那么李白笔下这位“扫六合”、“决浮云”的秦王是何许人也?他还有哪些不为同学们所知的事迹呢?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这段惊心动魄又影响深远的历史,领略一下“千古一帝”的风采吧!
二、授新课
(一)完成统一
师: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止,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同学们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是人民群众的普通一员,你最渴望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师: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提问:“统一是谁完成的?他是怎样来完成统一的?统一又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呢?下面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第一目内容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看书,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战国七雄》地理位置示意图.并标注:嬴政。
解决问题:师: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找到问题的答案了,谁能先告诉老师和大家呢? 生答: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六国的重任。生答:“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用10年的时间灭掉六国,实现统一。”
师指导学生识读黑板《战国七雄》地理位置示意图,并提问:哪位同学来演示一下秦灭六国的过程?其余的同学注意看他演示过程是否正确?
请学生到黑板前,按灭六国的顺序依次擦掉六国的名称:韩、赵、魏、楚、燕、齐。师总结:秦国采取远交近攻,先弱后强,内部分化,各个击破的策略,激战十年,完成统一。这完成统一的时间是:(学生齐答,师板书秦公元前221年咸阳)。统一后有个小小的变化大家要注意,指出“秦国”和“秦朝”的区别。过渡:秦国完成了统一六国重任,定都咸阳,那么秦的统一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呢? 生答: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师:秦的统一,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愿望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两千多年来,这种国家大一统的思想,一直成为社会的主流。今天,我们中华儿女同样渴望着统一,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学生有感情齐读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过渡:秦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六国的历史使命呢?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师点拨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原因来分析。(学生回答)。师概括:(小黑板)客观原因:战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统一创造了条件;人民渴望统一;东方六国不团结。
主观原因: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战国后期,秦的实力远在六国之上;秦王政的才能和正确的统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过渡:历史上总缺少不了英雄人物,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扫六合,决浮云”的历史人物。请学生看书51页秦始皇画像谈谈印象及感受,以及对李白诗的理解。
生:秦王目光炯炯,虎视眈眈,威严而又傲慢的神态,流露出当年威征六国,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
生:身穿龙袍,腰佩宝剑,这身打扮显示了他那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帝王身份。(生大声齐读李白诗:力争读出秦王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气势来)过渡:统一的秦王朝地盘到底有多大呢? 生看书52页的《秦朝疆域图》。学生动手制作秦朝疆域示意图,要求标出秦朝的都城,找出秦朝的统一范围。长城一带 陇西东海 象郡
过渡: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可以说从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怎么做才能够巩固统一呢?仿效西周的分封制是不是明智之举呢?下面我们来看秦王嬴政他是怎么做的。
(二)巩固统一
(小黑板展示)歌谣:“秦代统一政策新,始称皇帝后代承,集权中央置‘三公’,废分封制郡县行;文字统一为小篆,统一货币度量衡。”师提问:你从歌谣中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旨在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生1:秦代实行新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生2:中央设置承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官。生3:废分封制,地方实行郡县制。生4:统一文字为小篆。生5:统一货币、度量衡。„„
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一步设问:“秦王嬴政为什么自称始皇帝?中央设置三官的职责各是什么?地方设置了多少郡县?这种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生答略)
师总结:秦王嬴政认为他的功绩比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多,还要大,不宜再用“王”的称号,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能够配得上他的功绩,于是就决定合“皇”“帝”于一,采用“皇帝”称号。他自称“始皇帝”,规定在他之后,皇帝由其子子孙孙世代继承,依次二世,三世,妄想千秋万代。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秦中央政府的最高官员,他们都由皇帝任命,构成对全国发号施令的总枢纽。
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他们在地方上直接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使西周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被郡县制所取代,大大削弱了地方政权的独立性。这是中国地方政区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郡县制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影响十分深远。
秦始皇通过这一套专制集权制度,把全国一切大权控制到了皇帝手中,据说他每天看奏章120斤,不看完不休息,可见他的权力是多么的集中了。总之,这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以及中央对地方政区管辖的行政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自秦开创以来,沿用了2000多年。
过渡:皇帝、中央政权、地方政权的地位及相互关系怎么样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示意图。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完成,其余同学在下面做,看哪位同学设计的准确美观。竖式:
皇帝„„„„„„„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郡守
„„地方政权 县令
横式:
过渡: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看书53页:展示各国不同的货币。秦统一六国初期,各国货币仍在继续流通,这就给秦国人带来了不同货币间兑换的现实问题。提问:(小黑板)假如1个圆形钱换3个铲币,4个铲币换5个刀币,2个刀币换1个蚁鼻钱,问:(1)1个圆形钱能换多少个蚁鼻钱?(2)1个蚁鼻钱能换多少个铲币? 学生:(1)1个圆形钱能换15/8个蚁鼻钱。(2)略。(学生计算后谈谈感受。)学生听故事:楚人卖“母”(马)
在咸阳的街头,一位来自遥远的楚国商人准备出售他的千里马,他选好了位置,放下行李高声喊道“卖‘母’吆,良种的千里‘母’吆。”不一会儿,围观了很多人,可是没有人听懂他在吆喝什么,无赖之下,他只好拿出笔写下一个大大的(楚“马”)。围观的人看了之后更加不知所以然,这时来了位曾经到过楚国的商人向人们解释说是卖马的,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过了一会,有一个老者有意买他的马。于是,楚人带着老者来到了他拴马的地方。„„“果然是匹好马”„„。交易很快便谈成了。老者解下身上的布袋取出一串貌似刀子的东西数好数目交给楚人。“这是什么,你用刀子换我的千里母?”老者一脸的疑惑。“刀子???我们燕国平常就用这个买东西的,那„„那你们的钱是什么样儿的。”楚人掏出一把“石子”。“这不是石子吗,山上多的是,这也可以买东西吗???„„结果可想而知,楚人的马没卖掉,燕国的老者也没买到中意的马。
结合上述故事,请你说一说货币和文字的不统一可能会带来哪些不便?
学生:货币、文字和度量衡的不统一,使人们生活不方便,如购物、旅游、住宿、吃饭,到一个地方要换不同的货币,又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学生: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的货币换算很繁琐。度量衡的不一致,经商往往容易亏本,加剧了商人的经营风险,从而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学生:不利于国家赋收的征收,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学生: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等。
4.想一想:作为秦始皇应该怎样解决货币、文字和度量衡不统一带来的不便呢?(学生回答,师鼓励:真是聪明,当年秦始皇就是这样干的。)过渡:统一的情况如何?看书53页
学生:统一文字为小篆,货币为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学生:还颁布了全国通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的计量标准。指导学生分组讨论:“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有什么作用或影响呢?(生答略)师总结:文字的统一解决了原先六国文字异形的状况,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和发展,后世各种文体都溯源于秦。货币的统一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困难,方便了经济交流。度量衡的统一,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便利经济的发展。
三、课堂小结:
本课围绕一个中心人物:秦始皇,一条主线(统一)展开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1)完成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2)巩固统一:政治上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文化上:统一文字。最后教师简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位了不起的历史人物—秦始皇,他的功绩我们已知晓,他是不是没有过错呢?为什么有人说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讨论他的过错。(承上启下)
四、作业布置:评述秦始皇的历史功绩。(附:板书设计)
一、完成统一
1、时间:公元前221年(咸阳)
2、意义:P50
二、巩固统一
政治:建立皇帝制度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