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09课 秦统一中国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学目标】
1.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
2.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
秦灭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教学难点】
1.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
2.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与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关系。【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战国时期,七国割据称雄,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奴隶制被废除,封建经济和军事力量不断增强,逐步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因此,七国中秦国最有实力统一六国。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
1.秦灭六国的条件、经过和影响各是什么?
2.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3.秦始皇在经济、文化、思想上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各是什么? 4.秦始皇北筑长城,其开发的目的和意义各是什么? 5.秦朝疆域的四至各是什么?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秦灭六国
1.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复述秦灭六国的条件及过程。课件展示
(1)条件: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2)过程: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秦国的军队势如破竹,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2.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复述秦朝建立及秦的统一的意义。课件展示
(1)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意义: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3.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可以说从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但怎么做才能够巩固统一呢?仿效西周的分封制是不是明智之举?请大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为秦王嬴政设计一个统治方案。
2.课件展示《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从皇帝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成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
3.学生阅读课本第43页内容,完成第45页课后活动1。
4.学生结合课本和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域,谈谈郡县制的影响。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由发言,只要有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问题探究:从材料中你可以发现哪些问题?如果你是秦始皇,面对这样的问题,你会采取哪些措施?
2.学生阅读课本第44~45页内容,完成第45页课后活动2。3.课件展示《秦朝疆域图》,学生在图上指出秦朝疆域四至。课堂小结
秦朝在我国历史上起了重要作用:首先,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国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其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再次,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最后,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对应同步练习。
第二篇:秦统一中国教案
秦统一中国
学 院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实习学校 指导教师
课程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44页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二、过程与方法:
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历史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重点和难点:
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难点:秦灭六国的背景 课程类型: 新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讨论式、活动式、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放映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提问:之前我们学习了春秋和战国。诸侯国数量的变化是 生:越来越少
师:那么按照这样的趋势下去,后面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 生:统一天下 师:
师:国家越来越少,最终达到统一,最终统一中国的历史重任落到了哪个国家的身上呢? 生:秦国
师:秦国的身上。那到底秦国是怎么统一天下的呢?我们今天学习:秦统一中国,大家把教材翻到第42页
二、新课教学
师:前面我们学习到,战国以来连年的战争,百姓过的苦不堪言,他们希望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生:安定、和平
师:那么这个就是秦统一中国的第一个背景,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民心所向
师:民心所向,为什么是秦国,而不是其他国? 生:
师:秦国他有什么样的实力 生:(有可能会回答到商鞅变法)
师:那我们现在回顾一下之前所学的商鞅变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生:秦国的实力大大增强,师: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大增,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秦国是有具备统一战争的条件的
师:秦国还有一个野心勃勃的王,谁呢? 生:嬴政
师:关键是他的才干、才华配得上他的野心,他即位后,为了灭亡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就是用人,他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积极的听取建议,比如楚国李斯,魏国布衣蔚缭 师:那么背景归纳起来就是三点,那三点? 生:民心所向,勾第一段第二排,各诸侯,,生活 然后是:秦国实力,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再是秦王嬴政的作用,秦王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师:写上背景123 师:在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我们来看一下秦灭六国的顺序是 生:韩、赵、魏、楚、燕、齐
师:书上第二段第三排,把秦国灭六国的顺序勾上。(一边说灭国的时间,一边用地图放映,公元前230年韩,公元前228年灭赵,公元前225年灭魏,公元前223年灭楚,公元前222年灭燕,最后在公元前221年灭掉了齐国,经过大约十年的时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都城是 生:咸阳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秦灭六国的顺序,从图上可以看出秦国攻打六国采取了什么策略? 生:(可能回答的出远交近攻)
师:仔细看地图,看看先攻打的哪些国家,后攻打的哪些国家,生:
师:由近到远。由弱到强
师:秦国发动攻势的时间是公元前230年,统一的时间是 生:公元前221年
师:灭六国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
师:秦在灭了六国之后,又采取北进南下,扩大了管辖范围,我们看一下当时秦朝的疆域。北至长城一带,南南海,东东海,西陇西,当时秦朝管辖的范围特别广,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师:那么秦的统一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师:首先春秋战国时期长期混乱的局面还有没有 生: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师:之前七个国家变成了一个国家,说明达到了 生:统一
师:也就是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师: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族人民的生活和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师:那现在江山是打下来了,有句话叫: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原先的政治形态还能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生:不能 师:秦灭六国也只是军事上完成了统一,采用什么样的政治体制来巩固统一,是秦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他怎么做的呢? 生: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师:具体措施有哪些呢?
师: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这次统一之后呢?他就认为自己的功劳是之前从来没有人达到的,那大家想一想?前面有么有人达到? 生:没有
师:那他呢就认为再用王来称呼自己已经非常不合适了,于是他就召集群臣商议 到底应该怎么称呼好呢?
师:这个时候李斯就说大王丰功伟绩,从古至今都不曾有过三皇五帝也不能与大王相比啊
师:秦王眼前一亮,那就皇帝吧,(三皇五帝再传说时代是被认为最伟大的人,他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第一突出他的功劳,第二突出他的地位)他自称始皇帝,我们称他为秦始皇,大家注意一下秦始皇叫什么名字 生:嬴政
师:嬴怎么写的,不是输赢的赢,下面是月女凡
师:我们再看这里的皇帝与之前学过的黄帝有什么不一样? 生:
师:说明黄帝与皇帝
(黄帝指的是传说时代的一个部落联盟首领,这个皇帝是指地位的象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师:那皇帝制度就建立起来了,这是第一个措施,大家再第一段最后写上措施,在第二段第一句写上1,国,,权
师:但是秦国那么大一个国家,光靠他一个人行不行,他一个人能不能处理所有的事情? 生:不行
师:他一个人是不行的,所以他就找人帮助他,他在中央设置了一些官吏来帮助他,大家看书上在中央设置了什么官吏 生: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师:这三个官职分别有什么职能 生:行政、军事、监察事务
师:(为了加强记忆,自己再说一个各个官吏的职能)
师:这是第二点,倒数第四排,皇帝之下,,统领,写上序号2 师:在地方上还是实行分封制吗? 生:不是
师:分封制好不好,生:
师:我们之前也说了分封制开始的时候好,时间久了,最后造成诸侯割据,春秋战国乱悠悠,秦始皇吸取了这个教训,废除了分封制,在地方上设置了 生:郡县制
师:设立了郡和县,我们在商鞅变法里面知道,确立了县制,这里又设立了郡。郡的长官是,,县的长官是,郡县的长官是由该地区自己推选吗、生:不是,朝廷
师:这样就把权利集中在了中央,最后中央还是要听命于皇帝,这就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有利于对地方的管理。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师:这个是第三点,第三段,在地方上建立,,郡县制,写上3.师:请同学们动笔,画一下秦朝中央政府的管理体制图,我找一个同学上黑板上画 师:(学生边画,老师边提示最上面的统治者是谁,中间是什么,最下面又是什么?)师:(两分钟后)我们来看一下,上面的同学有没有画对
师:高高在上的是皇帝,秦始皇,然后从中央到地方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中央设置的是?
生: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师:丞相负责(行政),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事物),那么地方设置的是 生:郡县制
师:那么郡要比县高一级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管理体制,从下到上,县要听命于郡,郡要听命于丞相,而的丞相、御史大夫、太尉都要听命于? 生:秦始皇
师: 这样层层服从说明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利 师:你们觉得这种制度好不好? 生:好
师:秦始皇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那我们现在其实也是中央集权的国家
师:那么现在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还极为不便,我们看秦始皇又是怎么做的
师:把书翻到44页,黑板上放映各国的文字 师:各国的文字不一样,交流方便吗 生:不方便
师:为了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统一的文字为秦国的文字,说明以秦国为标准 师:那么统一文字有什么样的作用 生:有利于文化的交流
师:PPT上放映作用,并且提醒勾上第二段第三排,勾完 师:我们再看战国时期各国的货币是怎样的,放映各国货币
师:如果我以前是楚国的,你是魏国的,我来买东西,可是货币不一样,怎么办,能不能达成交易? 生:不能
师:秦始皇怎么做的呢 生:
师: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形状是圆形方孔,半两是重量),那现在有了统一的货币,我们的交易是不是可以完成了?请大家在第三段第二排勾上 师:统一货币,有什么作用?
师: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态,有利于对国家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在书上第三段后三排,师: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币制改革。
师:我们在商鞅变法中学习了商鞅变法的经济上的一条内容是统一度量衡,他为秦朝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为了改变以前各诸侯国度量衡标准不一样的情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度量衡的统一也是以秦国的标准。
PPT放映统一度量衡,了解当时的标准(PPT放映古今对比)
度---计算物品长度的单位。秦的一尺约为今23.1cm。量---测量物品容积的单位。秦的一升约为今202ml。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单位。秦的一斤约为今250g。
古今对比:篮球明星姚明身高226CM,体重125公斤。秦朝一位将军身高八尺,体重400斤。请算一算,谁高谁重?)
师:为了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还下了什么命令 生: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生:还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这样一来,秦朝的陆地交通四通八达,又派人开凿灵渠,师:秦朝的时候还修建了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师:当时的长城主要作用是在军事上,大家看这个地图,长城在北边,为了抵御匈奴,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当时是为了与岭南地区作战,运输兵力。这个就是当时说道的北进南下。后来主要用于水运。
师: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辆和道路的宽窄有什么意义? 生:巩固统一
师:其实当时经济上面的措施,主要就是为了巩固政治上的统一,保证财政收入。因为一个国家没有钱,能不能正常运行 生:不能
师:同时也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给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师总结意义: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三、课堂小结:
1.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 2.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 3.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板书
一、秦灭六国 1.背景 2.意义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2.中央 3.地方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统一文字
2、统一货币
3、统一度量衡
4、统一车轨
第三篇:秦统一中国教学反思
《秦统一中国》教学反思
《秦统一中国》这一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秦王嬴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完成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研究教材后,我结合学情,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作用,难点则是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个概念。怎样才能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学得条理清晰又印象深刻呢?我在教学设计方面想了不少办法。2新课导入
首先,导入部分我用了平时学生熟悉喜爱的电影的方式,用故事背景与本课相关联的《英雄》这一电影导入,以学生所喜闻乐见的电影来引出本课的“男主角”——嬴政最合适不过。学生们在课堂上一下子就想出来,可见这个环节设计还是可以的。3统一天下
其次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我特意结合谐音记忆法“喊赵薇去演戏”总结出秦灭六国的顺序口诀——韩赵魏楚燕齐。意外的是学生居然也跟我“不谋而合”想到了一起。有了这个趣味的记忆方法,学生记忆起来也方便很多。4中央集权
接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秦朝创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我结合课本的示意图,以非常形象地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了秦朝三公制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的职责,集趣味以及知识于一体,唯一的缺点就是图片上文字在演示文稿中太小,有些学生看不清楚,以后应该直接附在学案上比较好。在这个环节中,很多学生好像都不太敢发言,我抽出一点时间给学生讨论,最后上台的同学以自己作为当时的秦始皇,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施政措施,给大家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兴趣,讲得还是挺不错的。由此看出学生在讨论过程将知识内化了。5巩固统一
为了让学生思考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我结合搜集到的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所展示的故事中带来的问题,创设情景。为了能够在课堂上节省时间,我提前将故事在教学课件中展示好并在课堂上播放。唯一的缺点就是文字可能会有一些小,有些学生可能看得不是很清楚,起立朗读的同学声音也不是很大,但是从课堂上学生组织的答案来看,大多数人还是抓住了关键信息,找到了秦朝建立之初遇到的一些烦恼,并且孩子们也能结合课前预习并总结出秦巩固统一的措施。6教学相长
整体而言,为了让学生可以学得条理清晰又印象深刻,我设计了思维导图,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和故事。在材料的搜集、制作整合方面我还是很用心的。有几点缺憾就是课堂的互动性不是很强,还有没能在课堂上检测出学生的听课效果。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还会让学生在思维导图上展示出相关的关键词,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以前我在复习期间还会利用“一站到底”抢答的方式让学生检测学习效果。不过说实话容量比较大的历史课堂环节太多的话会让学生觉得应接不暇,犹如走马观花,那就捡了芝麻掉了西瓜。
第四篇:秦统一中国说课稿
《秦统一中国》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第号说课老师沙书广。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秦统一中国》,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6个方面展开讲述。
下面先说一下教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的内容。在整本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后接“秦末农民大起义”,是第三单元中最重要的一课。它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是中国大一统的开端,对后面的隋、唐、元、明、清等统一的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说一下我校的学生情况,本课授课的对象为我校七年级学生,经分析得出有以下两个特点:
1、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列,能积极参与探究学习。
2、通过对春秋战国历史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分裂造成战争,战争给社会生产和人民带来灾难的道理,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在了解了以上情况后,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下面详细的向大家讲述一下。首先,我依据课程标准中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确定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2)通过归纳“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依据新课标中注重探究式学习,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要求,确定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表演,在体验历史的过程中,理解本课中历史事件。观察《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等感悟用图示压缩记忆的方法。
依据新时代中学生应有爱国情怀的要求,确定情感价值目标:通过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理解维护国家统一的意义,自觉的支持和维护我国的国家统一。
然后,依据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重大事件及重要史实必须掌握,把重点确定为
1、重点:秦灭六国、巩固统一的措施
突破方法:(1)以课件演示灭六国的过程,通过讨论探索理解秦灭六国的原因
和秦统一的重要意义。(2)学生表演课本剧《秦囧》来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
2、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突破方法:(1)通过观察并填充《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
(2)用“幻灯片演示,老师讲述”的方法展示中央集权制的层级关系 下面再说一下教法学法,在基于对生命化课堂教学理念和新课标的理解的基础上,我运用了多媒体,通过图片、文字、图表等大量资料让教学内容“活”起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并依据新课标“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采用了问题式教学法、探究法、讲授法等,以阅读归纳、表演为主,辅以问题的分析及问题延伸。在学法上主要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施差异教学。先让学生依据学案中的自学提纲进行自学,完成第一阶段学习任务,然后分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第二阶段的重难点问题。
在教学流程这一部分我设计了六个环节(展示)。在第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根据关键词猜历史人物的活动,先用多媒体依次展示几个关键词,让学生抢答是谁。,从而导入新课。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以及探究欲望。在第二环节,我把学生分成四组,仔细阅读教材,然后,每一个组按顺序主攻其中一个问题,兼顾其他三个问题。在第三环节,让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学习成果,其他组的成员自由纠错、补充,学习委员负责计分并评出优秀小组和优秀组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想不到的地方进行点拨,比如:
1、秦王嬴政的“嬴”不能写成“赢” 教师点拨
2、教师从六国不团结方面分析原因,强调团结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点拨3:可参照课本44页《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目的增强直观性降低难度)教师点拨4: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国家;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国家。教师点拨5:让学生从秦的统一前后的社会局面明白,分裂会产生战争,统一会避免战乱,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支持当前我国政府所做出的维护国家统一的一系列政策并自觉地与破坏国家统一的人和势力势力作斗争。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在第四个环节我设计了两个较有深度的环节即克难
一、克难二。在克难一部分我通过课件讲述《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的层级关系来降低理解难度。并设置了填充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周朝和秦朝的制度有什么不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有什么作用和意义?等问题。然后师生一块讨论、解决,反馈对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和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从而突破难点。在克难二部分我事先指导学生排练了一个小课本剧,让学生边观看表演边思考下面问题
1、统一文字有什么作用?对后世产生什么影响呢?
2、统一货币、度量衡什么作用和意义?
3、统一车辆和道路以及巩固边疆地区有什么作用和意义?理解秦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和意义,突破重点。另外,在这里我还强两个调易错易混点:
1、小篆的“篆”字易写错,要多写几遍
2、解释一下度量衡的概念式对本课内容做小结,然后做有针对性的反馈练习,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第五部分本课小结,我带领同学们编了几句顺口溜,目的是重新梳理知识脉络,及时巩固新知,使知识系统化。第六部分我精选了几道小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来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板书设计上,我采用了构建知识树的方法把本课主要内容以简单直观的方式呈献给学生,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欢迎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五篇: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通过引导学生归纳、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动态历史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3)通过对秦始皇及其相关历史事件的正确评价,培养学生辩正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4)通过指导学生设计秦朝疆域示意图及有关简表,培养学生压缩历史信息及用表归纳历史史实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温故而知新、动态演示历史地图、设身处地、用表归纳历史史实、设计秦朝疆域示意图、评价历史人物、比较辨别等方式,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动态演示相关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的目的,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
(1)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秦始皇统一六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具有进步的意义。
(3)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4)认识到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
(5)长城和灵渠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作用。
教学难点:“焚书坑儒”及让学生形成准确的空间概念。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选择了一段关于兵马俑的录像资料,利用课件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随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谈体会并逐步引导学生走进新课:“踏着炎黄帝的足迹,循着春秋战国的铁蹄一路从历史走来,兵马俑的壮观景象,使我们仿佛看到了秦王嬴政指挥千军万马,所向披靡,豪情万丈的英雄气概。那他是怎样统一全国?又是怎样巩固自己统治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内容。”
(教学设想:创设情景导入,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历经春秋、战国500多年的纷争,历史在逐步地趋向统一,尤其是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战国末期的形势。(课件动态显示《战国形势》图)问: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生答略)继续问:为什么说秦有条件来完成统一呢?
组织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回答。(教师启发学生回顾商鞅变法)(教师总结,出示课件)
指导学生阅读书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秦王赢政重视人才,为他取得统一奠定了基础。(尤其李斯、蒙恬)
教师: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相继灭了六国。(用多媒体动画效果,展示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教师:最终“秦王扫六合”,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定都咸阳,这一年,秦国的历史结束了,统一的秦朝的历史开始了。(‘六合’:上、下、东、西、南、北,非六国)
过渡: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称帝前灭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在完成统一之后,又为巩固统一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如果你是秦王,你如何来治理国家,你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开展整顿、管理?(出示课件“我来当始皇”,学生分组整理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军事)
(学生充分活动后教师整理、总结、出示结论)
1、政治:讲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课件动态逐步显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表)
在学生思考回答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原因及主要内容后,强调:由此图可以看出,从皇帝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就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这套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它一方面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尤其是郡县制,在我国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提醒学生:嬴政在称皇帝以前的身份是“秦王”,在统一六国、称皇帝以后应改称“秦始皇”。
2、经济、文化: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是从政治上巩固了统一。那么秦始皇在文化、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呢?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呢?具体情况怎样?秦统一文字、货币及度量衡有何历史意义?(课件动态依次显示各国文字、货币及度量衡相关图片及统一情况)
设身处地:让学生在具体的历史背景环境下理解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以及实施这些措施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3、交通:秦始皇在采取的措施就是车同轨。
过度:秦虽然灭了六国,经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举措巩固了统一,但是天下还有南方和北方的威胁,让嬴政难以安寝,不妨你再来当一回始皇?(出示课件)
1、(课件显示长城地图)问:秦朝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呢?秦长城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强调: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秦把原来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这座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显示着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今天边疆和谐,长城失去了防御意义)
2、开发南疆──统一越族地区、开凿灵渠(课件显示灵渠、湘水、离水及相关图片)
指出: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流域连接起来。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至今尚能灌溉四万多亩土地。(世界古代水利建设的明珠)
(教师整理,出示课件)
过度:嬴政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秦的疆域终形成。(课件显示秦的疆域地图)
让学生按照正确的识图方法,找出秦朝疆域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最远到达的地点,并让生准确地在地图上标出疆域的四至。
三、课堂小结
通过图示,让生认识到:秦的统一,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始皇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那么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呢?希望同学们下去以后探讨一下。
达标反馈:
轻松闯三关(屏幕显示)
(一)你能做对吗?
1、秦统一六国的年代是()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221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30年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夏朝 B、西周 C、春秋 D、秦朝
3、秦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
A、西起辽东,东到陇西 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4、秦统一中国的时间是:(C)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5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221年
5、秦长城的起止点是:(A)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6、灵渠沟通了哪两大水系?(B)
A.长江和黄河 B.长江和珠江 C.珠江和闽江 D.珠江和黄河
(二)比较辨别(课件显示影视剧中秦始皇的剧照及历史照)影视剧中的秦始皇与历史上的秦始皇有没没差别?
(让生认识到:影视剧中的秦始皇是艺术形象,带有“戏说”甚至虚构的成分。而历史上的秦始皇是历史的真实,两者差别很大)
(三)历史人物评说(课件展示秦始皇千古一帝的风貌神韵和秦始皇陵的图片)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