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历史]秦的统一教案3 华东师大版
《秦的统一》教案
平谷中学
王伟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秦统一六国及其意义。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统一文字、货币。
3.秦朝的民族关系,与匈奴族、越族;长城的修筑;灵渠的开凿;岭南三郡;秦朝疆域。4.秦末农民起义;秦朝的灭亡;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找出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抓住契机提问,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
2.通过思考:“秦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就所学秦始皇主要史实,培养学生初步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4.从史实中分析战争发生以及战争胜败的原因。
三、态度、价值观方面
1.秦灭六国是由诸侯割据向统一的封建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的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第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2.万里长城和灵渠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成就,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是本课的重点。专制集权统治的概念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师]:秦统一六国在哪一年?谁统一了六国?秦统一六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讲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意义:首先,秦的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小字中表现出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战争,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秦的统一,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其次,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结束了数百年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2、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政治上,建立专制集权制度。文化上,统一文字。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思想上,焚书坑儒。秦始皇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呢,不仅巩固了新生政权,还为军事上的强大奠定了基础,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秦在军事上是如何巩固统一的。
二、导入新课
[板书]
5、军事上——北与匈奴,南征百越
1、匈奴的崛起和秦长城的修筑
师:秦统一全国后,建立起一个强大国家的同时,在我国境内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匈奴也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政权。
[讲述]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对于我国北方草原历史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但当时强悍的匈奴族,在战国末期逐渐强大起来,占领了河套地区。匈奴贵族率骑兵不断侵犯扰乱中原地区,使北方的生产遭受破坏。所以当时北方的秦、赵、燕为了抵御匈奴的扰乱,就分别修筑了长城来抵御匈奴南下。(看地图册p10)
秦统一后,为了进一步解除匈奴对秦的威胁,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将军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匈奴,夺取了河套地区,并在边塞驻兵十年,威震匈奴。此外,秦始皇还大规模向北移民到边塞,耕田戍守。
并且为加强对匈奴的防御,秦始皇又征发农民,下令修筑长城,将原来战国时秦、赵、燕三国的的长城加以修缮和连接,建成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工程。长城的修建,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给人民带来痛苦,但对保护中原的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从建筑水平上来讲,也是举世无双,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显示了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需要强调的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壮观的长城不是秦长城,多为明长城)
师: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广为流传,这让我们想到了什么?
(民间流传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可谓家喻户晓。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杞梁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从此,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南来北往的人们常在这儿洒下一掬同情之泪。庙中有楹联这样说:「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讲述]一是劳动人民为建筑长城遭受了许多苦难;二是长城的修筑绝非帝王一人之功,长城作为一种标志性建筑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展示课件:万里长城)
2、越族地区的开发
师:除了北有匈奴,在我国境内,南方还有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越族。
[讲述]越族的人民,主要生活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面积很大,各自独立,互不相属,所以又称为“百越”,他们对发展江南的经济和文化,做出过贡献。秦统一后,就派兵征服了越族地区。在此同学们要注意一下:“百越”与秦朝的关系和匈奴是不太一样的。匈奴在秦的疆域之外,当时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政权了;而越族在秦军占领之后,就成为了秦疆域内的一个少数民族了。而且秦始皇还在越族地区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三个郡,加速了岭南地区的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请同学们看图,找出三郡)
师:在秦军进军岭南征服百越时,因为岭南地区道路崎岖,山高路险,所以当时运送军粮很困难,为了解决运输粮饷的问题,秦始皇就派人开凿了灵渠。(看图)
灵渠在(今广西兴安县境内,全长三十多公里),沟通了湘水和漓水,连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灵渠渠道穿行于丘陵地带,坡度大水流急。为解决这个问题,将河道设计得迂回曲折,以减缓水流速度,利于平稳行船。同时采用梯级船闸的设计方法,也就是每隔一段设置一个“陡门”,又称“斗门”,实际上就是可以启闭的闸门,分段拦截水流,使水位逐段抬升或降下,过往船只节节前进,平稳过山。灵渠不仅解决了当时运粮的问题,同时又有利于灌溉,至今尚能灌溉四万多亩土地。灵渠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他的的设计方法比美国所修的巴拿马梯级运河早两千多年,它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才能。而且现代的梯级船闸的设计就是运用这个方法。
师:好,秦在军事上的这一系列措施到这我们就讲完
了。
3.秦朝疆域
[讲述]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秦朝不等于中国,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都不等于今天的中国,那只是中国过去的历史。
(展示课件:秦朝疆域图及简单示意图)
[讲述]秦始皇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巩固了统一,北击匈奴,南征越族,形成一个疆域广大的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国,秦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人口达到2000万,成为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师:以上我们学习的基本上都是秦始皇的功绩,灭六国,开创统一新局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建立专制集权制度;北与匈奴,南征百越,开拓秦朝疆域等,这些都应该记在秦始皇的功劳簿上。但是秦始皇功大,过也大。下面呢,我们要来数一数秦始皇的过,他在历史上犯下的大过是他对人民施行的暴政。而且还引发了秦末农民战争,导致秦灭亡。[板书]
四、秦末农民战争与秦的灭亡 [板书]
1、原因——秦朝的暴政
师:秦始皇和他的儿子秦二世的暴政导致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秦的暴政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阅读一下书38页第一段大字。(请学生朗读)
师:从这来两段文字中我可以看出,秦的暴政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由于连年征战,大规模兴建土木工程,百姓承担着繁重的兵役、劳役和沉重的赋税。
[讲述]:秦始皇好大喜功,连年征战;而且还大规模修建宫室陵墓,如:阿房宫、骊山陵墓等。这样百姓们就承担着繁重的兵役、劳役。刚才讲过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不是也深刻的反映出了秦朝的劳役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痛苦。当时全国人口2000多万,青壮年男子也就三四百万人,每年要有200多万人去服兵役、劳役,若青壮年男子不够,就要征调妇女。致使大批农民脱离了农民生产受到破坏人民难以生存。而且修建宫殿和陵墓要花钱,钱从哪里来呢?(生答)
[讲述]:所以秦始皇就加重对人民的赋税。各种搜刮合计起来,一个农民要把他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交给国家。同学们试想一下,这样繁重的兵役、劳役和赋税,老百姓们还能正常地生产和生活吗?(生答)
[讲解]:那老百姓自然就会有很多的不满,秦始皇为了对付臣民的不满,维护其统治,还制定了严峻的刑法。这就是暴政的第二方面:严酷的刑法。
秦朝的法律尤为残酷,往往一人犯死罪,连他的亲属,他父母、兄弟、妻子、孩子等都要处死,这叫做“族诛”。更甚的是,一家犯法,连他的邻里乡亲也要受牵连,这叫做“连坐”。因此,你坐在家里什么也没有干,说不定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关系上就被牵连上。触犯法网以后,轻的被罚做苦役,或者割鼻、割舌头,有的脸上刺字,有的砍掉脚趾。重的要处死,仅死刑就有十多种,有的腰斩,有的车裂,„„秦朝的刑法就这么残酷。
到了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的路上病死了,秦二世胡亥继位。人们原本对新皇帝的继位多少抱有一点幻想:苛税、重役、酷刑能不能稍有减轻?但他们完全失望了!秦二世时候的统治比秦始皇更加暴虐,赋税、徭役和刑法更加苛重。人民的不满情绪已达到了顶点,再也忍受不了秦朝的统治了,这时候一场大雨让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了。[板书]
2、经过——秦末农民起义
[讲述]:然后教师指图描述:大泽乡起义图描绘:公元前209年七月,900多农民被征发到渔阳去戍守边地,行至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无法按期赶到渔阳。按照秦朝法律,误期要被处死。这一点也反映出了秦朝的刑法很是严酷。面对这种情况,小队长陈胜、吴广首先发难,杀死了押送的军官,举行起义(请同学们看《大泽乡起义》油画)画中描述
得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呢?(生答)
[讲述]:画中陈胜、吴广正在向围拢上来的苦难兄弟分析形势,并且挥舞手臂,激昂地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难道王侯将相都是天生的贵种?难道我们穷人就不能翻身掌大权吗?这900多人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经过陈胜、吴广这样的号召,大伙情绪激昂,齐声响应。请看图上,这时候天上乌云翻滚,狂风怒号,他们拿着木棒当武器,扯块布片当旗帜,大泽乡的农民英雄们斩木为兵,揭竿而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的熊熊烈火就这样在大泽乡燃烧起来了。
[讲述]:大泽乡起义以后,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的队伍迅速发展壮大。还不到一个月,起义军攻下了陈(指图)。陈曾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国都。陈胜在陈称王,建立政权,(百姓面对秦朝的暴政,自然怀念楚国的过去)定国号“张楚”(张大楚国的意思)。
[讲述]:张楚政权建立后,起义军继续西进,一路上势如破竹,迅猛异常。一支主力军一直攻进函谷关,攻到咸阳附近。都城咸阳告急!秦二世得知起义军入关,非常恐慌,来不及调集军队,他就把建造骊山陵墓的几十万人武装起来,向起义军反扑——由于秦军的强大,陈胜、吴广的主力军抵挡不住,败下阵来。吴广和陈胜也先后被害,大泽乡起义失败。这时,离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不过半年。至此秦末农民战争的第一阶段结束。[板书]
3、秦的灭亡
[讲述]:陈胜、吴广直接领导的起义军虽然失败,但是大泽乡起义的星星之火,早已形成燎原之势。陈胜、吴广失败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两支起义军逐渐壮大起来,成为反秦主力。秦末农民在战争的第二阶段由此开始,历时两年半,最终推翻了秦朝。师:项羽是什么人呢?请同学们看书39页课外阅读第一段前两句。
[讲述]:大泽乡起义后,项梁、项羽在吴(今苏州)起兵,聚集精兵8000多人。后来江淮一带的人民也来归附,迅速发展到六、七万人,成为陈胜、吴广失败后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在公元前208年,秦军主力30万包围巨鹿,巨鹿的形势顿时紧张、多路起义军都来相救,却又都慑于秦军的强大,不敢发动进攻。这时候,项羽(项梁已经战死)率领8万义军北上救援,在此,爆发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秦末农民战争中最重要的战役——巨鹿之战。
师:我们通常所说的成语“破釜沉舟”就来源于这场战争,那位同学能讲述一下这个成语的含义?(生答)(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讲述]:公元前207年的夏天,项羽的军队刚刚渡过漳水,(指图)准备向巨鹿的外围发动攻势,项羽向战士下了一道破釜沉舟的命令。釜是烧饭的锅,舟是船。项羽命令每个将士备下三天干粮,然后“破釜”、“沉舟”,把锅砸了,把船沉了。意思是三天之内必须取胜,否则战死疆场,决不失败后退。结果项羽的军队九战九捷,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秦军20万人投降项羽。巨鹿之战是决定秦朝灭亡的关键一战,自这场战争之后,项羽之名威震天下。秦朝自此一蹶不振。在项羽巨鹿之战的同时,刘邦率军攻打秦都城——咸阳城。
师:陈胜、吴广失败以后,另一支反秦主力军是刘邦率领的起义军。刘邦是什么人?请同学们看书39页课外阅读第一段后两句。
[讲述]:陈胜、吴广起义以后,刘邦立即回到沛县(指图),杀了沛县县令,和萧何等一起在沛县树起义旗,成为一支起义军的领袖,刘邦从此被人称为“沛公”。
[讲述]:当项羽的军队在巨鹿大战秦军主力的同时,刘邦率军逼近咸阳。由于项羽在北方牵制了秦军主力,所以刘邦非常顺利。于公元前206年,秦王向起义军投降,秦政权灭亡。
煊赫一时的秦王朝,在农民战争的烽火中覆灭。秦始皇曾经幻想过他的帝位要千秋万代地传下去,可残酷的事实是:从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到公元前206年被农民战争推翻,前后只15个年头,短暂的秦王朝便在历史上消失了。
师:请同学们谈一谈这场战争在历史上有什么意义?(生答)
[讲述]:秦末农民战争的意义主要有三点:
一是从农民起义的特点来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二是从他的作用来看,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秦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
三是从历史人物的功绩来看,陈胜、吴广是革命英雄,他们敢于揭竿而起的革
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
[讲述]:在农民战争已经推翻秦朝统治之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从公元前206年—前202年进行了将近四年的战争,历史上称为“楚汉之争”。
师:战争初期,项羽在兵力上占有优势,但刘邦注意收揽民心,刘邦到咸阳后,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规定“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秦的苛刑一律废除。所以刘邦子在咸阳很得民心。项羽在打赢巨鹿之战后,将秦的20万俘虏全部活埋,项羽率军进入咸阳后,杀掉已投降了的秦王子婴,屠杀咸阳百姓,烧掉秦的宫室。同学们想一想刘邦与项羽有什么不同呢? [讲述]:刘邦大得人心,项羽大失人心
而且刘邦非常重视人才,得到萧何、张良、韩信等人的辅佐。刘邦率领的军队逐渐由弱变强。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进击项羽,把楚军重重包围,项羽听到来自刘邦军营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十分吃惊,以为自己的地方全被汉军占领了,便率军八百多骑兵突围逃走,汉军紧追不舍,项羽被迫在乌江自杀。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历时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结束了,在这里值得说明的是:楚汉之争与陈胜、吴广起义不同,它不属于农民战争的范畴,这是刘邦、项羽为争夺皇位而战,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经过四年的战争,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师:好,秦的统一这一课,倒着我们就学习完了,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所创建的一套专制主义集权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秦过激过暴的统治,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倡精神在历史上永放光芒。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统治,为争夺新的统治权,刘邦和项羽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获胜,建立汉王朝。历史上称之为“西汉”。我们将在下节课学习西汉的历史。
巩固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认识和掌握以下几点:
1.秦朝统一的时间及意义。前221年,秦尽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封建割据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合家幸福!
第二篇:初中历史《秦的统一》教案
历史教学设计 课题:《秦朝的统一》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及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2、知道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3、理解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及巩固统一各项措施的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评价秦始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动手制作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示意图,掌握历史图表的制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通过阅读课文插图,简述秦统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评价历史人物应当辩证地看,注意“一分为二”。
2、认识统一对历史发展影响,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
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度量衡的统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熟悉吧,那么李白笔下这位“扫六合”、“决浮云”的秦王是何许人也?他还有哪些不为同学们所知的事迹呢?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这段惊心动魄又影响深远的历史,领略一下“千古一帝”的风采吧!
二、授新课
(一)完成统一
师: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止,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同学们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是人民群众的普通一员,你最渴望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师: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提问:“统一是谁完成的?他是怎样来完成统一的?统一又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呢?下面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第一目内容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看书,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战国七雄》地理位置示意图.并标注:嬴政。
解决问题:师: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找到问题的答案了,谁能先告诉老师和大家呢? 生答: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六国的重任。生答:“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用10年的时间灭掉六国,实现统一。”
师指导学生识读黑板《战国七雄》地理位置示意图,并提问:哪位同学来演示一下秦灭六国的过程?其余的同学注意看他演示过程是否正确?
请学生到黑板前,按灭六国的顺序依次擦掉六国的名称:韩、赵、魏、楚、燕、齐。师总结:秦国采取远交近攻,先弱后强,内部分化,各个击破的策略,激战十年,完成统一。这完成统一的时间是:(学生齐答,师板书秦公元前221年咸阳)。统一后有个小小的变化大家要注意,指出“秦国”和“秦朝”的区别。过渡:秦国完成了统一六国重任,定都咸阳,那么秦的统一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呢? 生答: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师:秦的统一,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愿望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两千多年来,这种国家大一统的思想,一直成为社会的主流。今天,我们中华儿女同样渴望着统一,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学生有感情齐读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过渡:秦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六国的历史使命呢?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师点拨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原因来分析。(学生回答)。师概括:(小黑板)客观原因:战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统一创造了条件;人民渴望统一;东方六国不团结。
主观原因: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战国后期,秦的实力远在六国之上;秦王政的才能和正确的统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过渡:历史上总缺少不了英雄人物,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扫六合,决浮云”的历史人物。请学生看书51页秦始皇画像谈谈印象及感受,以及对李白诗的理解。
生:秦王目光炯炯,虎视眈眈,威严而又傲慢的神态,流露出当年威征六国,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
生:身穿龙袍,腰佩宝剑,这身打扮显示了他那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帝王身份。(生大声齐读李白诗:力争读出秦王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气势来)过渡:统一的秦王朝地盘到底有多大呢? 生看书52页的《秦朝疆域图》。学生动手制作秦朝疆域示意图,要求标出秦朝的都城,找出秦朝的统一范围。长城一带 陇西东海 象郡
过渡: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可以说从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怎么做才能够巩固统一呢?仿效西周的分封制是不是明智之举呢?下面我们来看秦王嬴政他是怎么做的。
(二)巩固统一
(小黑板展示)歌谣:“秦代统一政策新,始称皇帝后代承,集权中央置‘三公’,废分封制郡县行;文字统一为小篆,统一货币度量衡。”师提问:你从歌谣中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旨在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生1:秦代实行新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生2:中央设置承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官。生3:废分封制,地方实行郡县制。生4:统一文字为小篆。生5:统一货币、度量衡。„„
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一步设问:“秦王嬴政为什么自称始皇帝?中央设置三官的职责各是什么?地方设置了多少郡县?这种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生答略)
师总结:秦王嬴政认为他的功绩比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多,还要大,不宜再用“王”的称号,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能够配得上他的功绩,于是就决定合“皇”“帝”于一,采用“皇帝”称号。他自称“始皇帝”,规定在他之后,皇帝由其子子孙孙世代继承,依次二世,三世,妄想千秋万代。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秦中央政府的最高官员,他们都由皇帝任命,构成对全国发号施令的总枢纽。
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他们在地方上直接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使西周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被郡县制所取代,大大削弱了地方政权的独立性。这是中国地方政区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郡县制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影响十分深远。
秦始皇通过这一套专制集权制度,把全国一切大权控制到了皇帝手中,据说他每天看奏章120斤,不看完不休息,可见他的权力是多么的集中了。总之,这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以及中央对地方政区管辖的行政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自秦开创以来,沿用了2000多年。
过渡:皇帝、中央政权、地方政权的地位及相互关系怎么样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示意图。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完成,其余同学在下面做,看哪位同学设计的准确美观。竖式:
皇帝„„„„„„„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郡守
„„地方政权 县令
横式:
过渡: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看书53页:展示各国不同的货币。秦统一六国初期,各国货币仍在继续流通,这就给秦国人带来了不同货币间兑换的现实问题。提问:(小黑板)假如1个圆形钱换3个铲币,4个铲币换5个刀币,2个刀币换1个蚁鼻钱,问:(1)1个圆形钱能换多少个蚁鼻钱?(2)1个蚁鼻钱能换多少个铲币? 学生:(1)1个圆形钱能换15/8个蚁鼻钱。(2)略。(学生计算后谈谈感受。)学生听故事:楚人卖“母”(马)
在咸阳的街头,一位来自遥远的楚国商人准备出售他的千里马,他选好了位置,放下行李高声喊道“卖‘母’吆,良种的千里‘母’吆。”不一会儿,围观了很多人,可是没有人听懂他在吆喝什么,无赖之下,他只好拿出笔写下一个大大的(楚“马”)。围观的人看了之后更加不知所以然,这时来了位曾经到过楚国的商人向人们解释说是卖马的,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过了一会,有一个老者有意买他的马。于是,楚人带着老者来到了他拴马的地方。„„“果然是匹好马”„„。交易很快便谈成了。老者解下身上的布袋取出一串貌似刀子的东西数好数目交给楚人。“这是什么,你用刀子换我的千里母?”老者一脸的疑惑。“刀子???我们燕国平常就用这个买东西的,那„„那你们的钱是什么样儿的。”楚人掏出一把“石子”。“这不是石子吗,山上多的是,这也可以买东西吗???„„结果可想而知,楚人的马没卖掉,燕国的老者也没买到中意的马。
结合上述故事,请你说一说货币和文字的不统一可能会带来哪些不便?
学生:货币、文字和度量衡的不统一,使人们生活不方便,如购物、旅游、住宿、吃饭,到一个地方要换不同的货币,又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学生: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的货币换算很繁琐。度量衡的不一致,经商往往容易亏本,加剧了商人的经营风险,从而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学生:不利于国家赋收的征收,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学生: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等。
4.想一想:作为秦始皇应该怎样解决货币、文字和度量衡不统一带来的不便呢?(学生回答,师鼓励:真是聪明,当年秦始皇就是这样干的。)过渡:统一的情况如何?看书53页
学生:统一文字为小篆,货币为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学生:还颁布了全国通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的计量标准。指导学生分组讨论:“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有什么作用或影响呢?(生答略)师总结:文字的统一解决了原先六国文字异形的状况,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和发展,后世各种文体都溯源于秦。货币的统一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困难,方便了经济交流。度量衡的统一,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便利经济的发展。
三、课堂小结:
本课围绕一个中心人物:秦始皇,一条主线(统一)展开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1)完成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2)巩固统一:政治上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文化上:统一文字。最后教师简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位了不起的历史人物—秦始皇,他的功绩我们已知晓,他是不是没有过错呢?为什么有人说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讨论他的过错。(承上启下)
四、作业布置:评述秦始皇的历史功绩。(附:板书设计)
一、完成统一
1、时间:公元前221年(咸阳)
2、意义:P50
二、巩固统一
政治:建立皇帝制度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第三篇:《秦的统一》教案
《秦的统一》教案
课题:秦的统一
年级:初一
主讲人:
教学 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简单了解秦灭六国过程,讲述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并重点阐述述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措施;引导学生归纳并试分析这些措施,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归纳历史要素的能力;利用图片信息,培养学生观察、提取信息的能力。最终使同学们认识到秦的统一是时代的里程碑,它的许多创举给当时中国以及今天带来了重大影响,而且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长城。时间分配
教师行为
(讲解,提问等内容)应用的教学 技能的要素
学生学习行为(预想的回答等)教学媒体(板书等)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八课“秦的统一”。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一问大家:知不知道“纸上谈兵”的意思,而这个成语又是从那里来的呢? 激发兴趣 产生疑问 是只会说不会做的意思,是长平之战中的一个故事(板书)第八课秦的统一
(ppt演示)标题
很好,看来同学们已经预习过我们今天要讲的课文了,在书本的41页上的小字内容讲到了这个故事。而有同学提到了长平之战,大家知不知道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在这次战争后,战国七雄中的六国韩、赵、魏、楚、燕、齐更难以抵挡秦国的进攻了。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一部分内容:秦灭六国 集中精力
(板书)
一、秦灭六国(ppt演示)战国形势图
从这张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秦国是在最偏远的西边,而齐国在东边,燕国在东北面,赵国在北面,楚国在南面,魏国和韩国夹在中间。到公元前221年,西边的秦国逐渐灭掉了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都城设在咸阳。大家结合书上的内容能告诉老师秦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嘛? 基础提问 加深印象 韩、赵、魏、楚、燕、齐(ppt演示)地图、动态演示功能在现秦灭六国的过程
对的,回答得很好!可是大家想一想秦朝是在灭掉了东方各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国,统一后疆域广阔,境内情况复杂,各国残余的贵族势力念念不忘恢复旧土。要治理这样的一个大国可不是件很容易的是呀!所以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才行,那如果是你处于秦王的位置上你会怎么做呢?会不会有比当时的人们想的办法还好了?
语言强调 要保证自己的权力至高无上,所有人都听自己的;要废除以前不利于统一的分封制;要安排一些人帮着办事(板书)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同学们的想法很丰富的,看来大家都挺有政治头脑的丫!的确。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确立皇帝称号,大家在这要注意“秦国”与“秦朝”,“秦王嬴政”和“秦始皇”的区别与联系。在秦始皇确立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后,接着就是要建立中央政府机构,因为皇帝虽然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但全国的事这么多,皇帝一个人管得了吗?所以说就在皇帝下面设置三公九卿制即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大家想一想有了这些后是不是就可以保证秦的江山一直延续下去呢? 确认知识 归纳总结 不会的,光在中央没有的。还要改变以前的分封制,这样才能把地方的权力掌握在秦始皇手中。(板书)
1、确立皇帝称号制度
2、建立三公九卿制
对的,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确立郡县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通过推行郡县制,全国设置36郡,郡下设县。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削弱了地方的独立性。地方的权利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样秦朝从皇帝到地方设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官僚体系,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秦始皇建立的这套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之久,影响极为深远。
(板书)
3、确立郡县制度
同学们,在学完前面的一些内容后,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而在这样一个大国里,却有着一种怪现象:各个地方的人们居然用着不同的文字,用不同的货币以及度量标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当时的始皇帝又是怎样改变这些现象呢?(教师有意识地停顿一下)那么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便能一起揭开谜底。
激发兴趣,导入新内容 产生疑问 引发思考
(板书)
三、统一措施
(ppt演示)各种不同文字、度量衡以及器具
你们认识这些货币和文字吗?
回忆提问
观察
答:有些认识,一个好像是古代的方孔钱,有个字好像是马字。
ppt演示
恩,不错!秦刚刚建立的时候各个地区的文字差异很大,一个马字就有七种写法,也许秦国写的马字还认识,因为跟我们现在的马字比较相似。不止是文字有这样的情况,当时各地的度量衡的标准也不一样,以及货币的形状、大小、份量也都不相同。大家想想这样的情况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稍微停顿)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组漫画材料,并从材料中发现一些我们需要的信息,好不好丫? 确认回答 激发认知 设置悬念 促进参与 期待 答:好 ppt演示
引导学生观看漫画信息,观察学生的反应。图片演示 演示媒体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演示明显客观
认真观看
漫画ppt演示
在看完漫画后,并结合书上的内容,大家能不能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呢?我们现在按照小组互相交流一下各自的想法吧,并归纳回答问题。逐步分层提问 Ppt上出现刚才提出的问题,帮助同学回忆,防止遗忘。回忆、思考、讨论
答: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往来和便利政令的通达,以及维护国家的统一;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
Ppt演示
同学们归纳得非常好。
所以说,如果继续这样各地使用不同的文字,就会出现政府下达命令、公布事宜,各地人民不一定看得懂的情况。而如果各地还使用不同的度量衡和货币的话,是不是会对当时人们经济交流带来不便,同时也不利于封建政府加强对全国加强经济统治,从而影响到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交流呢?因此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的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丫? 引导性提问 激发认知 联想 答:统一文字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板书)
1、文化上—— 书同文
2、经济上——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配以ppt演示
恩,很好!
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把简化了的字体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接着,又出现更简便的一种字体隶书,而我们现在使用的楷书就是从隶书转化而来。同时也规定以原来秦国的度量衡制度作为统一标准来使用,并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货币,通行全国。确认 语言强化
注意 演示ppt 不过,除了在文化和经济方面的采取措施外。始皇帝还为了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以及地区之间的联系,在交通上和军事上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设置悬念
思考
答:是车同轨和修筑长城(板书)
3、交通上——
修驰道,车同轨
4、军事上——修筑长城
对了!
就是统一车道、驰道。秦刚刚建立的时候,车辆形状和道路宽窄都是不一样的,造成交通十分不便。所以秦就规定车轮的间距为6尺,一车就可通行全国。而且公元前220年,秦始皇还下令修建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这些措施促进了当时各地的交流,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往来,也便利政令的通达,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同时,为了能更好的抵御匈奴,秦始皇把原来燕、赵、秦三国北方的城墙连接起来,又新造了不少城墙,筑起了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到辽东(今辽宁辽阳西北)。这座举世闻名的古建筑,一直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古老悠久文明的象征,现在我国的长城已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确认 明确知识 加深映象(Ppt演示)驰道旧址和秦长城的起止点
好,通过我们上面的学习,有关秦的统一的相关内容。现在我们以一首诗歌来总结一下我们所讲的内容:
公元前二二一, 秦王嬴政大统一;定都咸阳称皇帝,建立中央集权制。中央丞相和太尉,御史大夫辅皇帝; 地方推行郡县制,三十六郡始设置。
统一货币度量衡,小篆成为规范字;焚书坑儒搞专制,古代文化受损失。北拒匈奴修长城,南统越族开灵渠。大修驰道统车轨,全国车辆可来回。西起临洮至辽东,万里长城称奇迹。
最后,我们以一个问题来结束这一内容的学习,大家在课后认真的思考一下,并以书面的形式写下你的所思所感。问题就是:秦始皇为什么要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以及车轨?统一和不统一有什么样的差别? 概括要点 以理解性提问结尾。
通过总结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准备 集中精力听取 思考 Ppt演示:问题
第四篇:秦统一中国教案
秦统一中国
学 院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实习学校 指导教师
课程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44页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二、过程与方法:
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历史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重点和难点:
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难点:秦灭六国的背景 课程类型: 新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讨论式、活动式、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放映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提问:之前我们学习了春秋和战国。诸侯国数量的变化是 生:越来越少
师:那么按照这样的趋势下去,后面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 生:统一天下 师:
师:国家越来越少,最终达到统一,最终统一中国的历史重任落到了哪个国家的身上呢? 生:秦国
师:秦国的身上。那到底秦国是怎么统一天下的呢?我们今天学习:秦统一中国,大家把教材翻到第42页
二、新课教学
师:前面我们学习到,战国以来连年的战争,百姓过的苦不堪言,他们希望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生:安定、和平
师:那么这个就是秦统一中国的第一个背景,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民心所向
师:民心所向,为什么是秦国,而不是其他国? 生:
师:秦国他有什么样的实力 生:(有可能会回答到商鞅变法)
师:那我们现在回顾一下之前所学的商鞅变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生:秦国的实力大大增强,师: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大增,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秦国是有具备统一战争的条件的
师:秦国还有一个野心勃勃的王,谁呢? 生:嬴政
师:关键是他的才干、才华配得上他的野心,他即位后,为了灭亡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就是用人,他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积极的听取建议,比如楚国李斯,魏国布衣蔚缭 师:那么背景归纳起来就是三点,那三点? 生:民心所向,勾第一段第二排,各诸侯,,生活 然后是:秦国实力,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再是秦王嬴政的作用,秦王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师:写上背景123 师:在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我们来看一下秦灭六国的顺序是 生:韩、赵、魏、楚、燕、齐
师:书上第二段第三排,把秦国灭六国的顺序勾上。(一边说灭国的时间,一边用地图放映,公元前230年韩,公元前228年灭赵,公元前225年灭魏,公元前223年灭楚,公元前222年灭燕,最后在公元前221年灭掉了齐国,经过大约十年的时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都城是 生:咸阳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秦灭六国的顺序,从图上可以看出秦国攻打六国采取了什么策略? 生:(可能回答的出远交近攻)
师:仔细看地图,看看先攻打的哪些国家,后攻打的哪些国家,生:
师:由近到远。由弱到强
师:秦国发动攻势的时间是公元前230年,统一的时间是 生:公元前221年
师:灭六国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
师:秦在灭了六国之后,又采取北进南下,扩大了管辖范围,我们看一下当时秦朝的疆域。北至长城一带,南南海,东东海,西陇西,当时秦朝管辖的范围特别广,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师:那么秦的统一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师:首先春秋战国时期长期混乱的局面还有没有 生: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师:之前七个国家变成了一个国家,说明达到了 生:统一
师:也就是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师: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族人民的生活和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师:那现在江山是打下来了,有句话叫: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原先的政治形态还能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生:不能 师:秦灭六国也只是军事上完成了统一,采用什么样的政治体制来巩固统一,是秦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他怎么做的呢? 生: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师:具体措施有哪些呢?
师: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这次统一之后呢?他就认为自己的功劳是之前从来没有人达到的,那大家想一想?前面有么有人达到? 生:没有
师:那他呢就认为再用王来称呼自己已经非常不合适了,于是他就召集群臣商议 到底应该怎么称呼好呢?
师:这个时候李斯就说大王丰功伟绩,从古至今都不曾有过三皇五帝也不能与大王相比啊
师:秦王眼前一亮,那就皇帝吧,(三皇五帝再传说时代是被认为最伟大的人,他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第一突出他的功劳,第二突出他的地位)他自称始皇帝,我们称他为秦始皇,大家注意一下秦始皇叫什么名字 生:嬴政
师:嬴怎么写的,不是输赢的赢,下面是月女凡
师:我们再看这里的皇帝与之前学过的黄帝有什么不一样? 生:
师:说明黄帝与皇帝
(黄帝指的是传说时代的一个部落联盟首领,这个皇帝是指地位的象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师:那皇帝制度就建立起来了,这是第一个措施,大家再第一段最后写上措施,在第二段第一句写上1,国,,权
师:但是秦国那么大一个国家,光靠他一个人行不行,他一个人能不能处理所有的事情? 生:不行
师:他一个人是不行的,所以他就找人帮助他,他在中央设置了一些官吏来帮助他,大家看书上在中央设置了什么官吏 生: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师:这三个官职分别有什么职能 生:行政、军事、监察事务
师:(为了加强记忆,自己再说一个各个官吏的职能)
师:这是第二点,倒数第四排,皇帝之下,,统领,写上序号2 师:在地方上还是实行分封制吗? 生:不是
师:分封制好不好,生:
师:我们之前也说了分封制开始的时候好,时间久了,最后造成诸侯割据,春秋战国乱悠悠,秦始皇吸取了这个教训,废除了分封制,在地方上设置了 生:郡县制
师:设立了郡和县,我们在商鞅变法里面知道,确立了县制,这里又设立了郡。郡的长官是,,县的长官是,郡县的长官是由该地区自己推选吗、生:不是,朝廷
师:这样就把权利集中在了中央,最后中央还是要听命于皇帝,这就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有利于对地方的管理。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师:这个是第三点,第三段,在地方上建立,,郡县制,写上3.师:请同学们动笔,画一下秦朝中央政府的管理体制图,我找一个同学上黑板上画 师:(学生边画,老师边提示最上面的统治者是谁,中间是什么,最下面又是什么?)师:(两分钟后)我们来看一下,上面的同学有没有画对
师:高高在上的是皇帝,秦始皇,然后从中央到地方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中央设置的是?
生: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师:丞相负责(行政),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事物),那么地方设置的是 生:郡县制
师:那么郡要比县高一级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管理体制,从下到上,县要听命于郡,郡要听命于丞相,而的丞相、御史大夫、太尉都要听命于? 生:秦始皇
师: 这样层层服从说明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利 师:你们觉得这种制度好不好? 生:好
师:秦始皇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那我们现在其实也是中央集权的国家
师:那么现在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还极为不便,我们看秦始皇又是怎么做的
师:把书翻到44页,黑板上放映各国的文字 师:各国的文字不一样,交流方便吗 生:不方便
师:为了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统一的文字为秦国的文字,说明以秦国为标准 师:那么统一文字有什么样的作用 生:有利于文化的交流
师:PPT上放映作用,并且提醒勾上第二段第三排,勾完 师:我们再看战国时期各国的货币是怎样的,放映各国货币
师:如果我以前是楚国的,你是魏国的,我来买东西,可是货币不一样,怎么办,能不能达成交易? 生:不能
师:秦始皇怎么做的呢 生:
师: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形状是圆形方孔,半两是重量),那现在有了统一的货币,我们的交易是不是可以完成了?请大家在第三段第二排勾上 师:统一货币,有什么作用?
师: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态,有利于对国家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在书上第三段后三排,师: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币制改革。
师:我们在商鞅变法中学习了商鞅变法的经济上的一条内容是统一度量衡,他为秦朝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为了改变以前各诸侯国度量衡标准不一样的情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度量衡的统一也是以秦国的标准。
PPT放映统一度量衡,了解当时的标准(PPT放映古今对比)
度---计算物品长度的单位。秦的一尺约为今23.1cm。量---测量物品容积的单位。秦的一升约为今202ml。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单位。秦的一斤约为今250g。
古今对比:篮球明星姚明身高226CM,体重125公斤。秦朝一位将军身高八尺,体重400斤。请算一算,谁高谁重?)
师:为了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还下了什么命令 生: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生:还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这样一来,秦朝的陆地交通四通八达,又派人开凿灵渠,师:秦朝的时候还修建了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师:当时的长城主要作用是在军事上,大家看这个地图,长城在北边,为了抵御匈奴,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当时是为了与岭南地区作战,运输兵力。这个就是当时说道的北进南下。后来主要用于水运。
师: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辆和道路的宽窄有什么意义? 生:巩固统一
师:其实当时经济上面的措施,主要就是为了巩固政治上的统一,保证财政收入。因为一个国家没有钱,能不能正常运行 生:不能
师:同时也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给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师总结意义: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三、课堂小结:
1.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 2.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 3.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板书
一、秦灭六国 1.背景 2.意义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2.中央 3.地方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统一文字
2、统一货币
3、统一度量衡
4、统一车轨
第五篇:秦的统一教案
第8课 秦的统一 【总第8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了解秦统一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的基本情况。
②知道秦始皇开创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建立一整套官僚体制和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筑驰道,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措施的基础知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讨论秦建立统一国家的进步意义。
②识读“秦朝疆域图”,能指出秦朝疆域四至,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③观察文字、货币、度量衡在统一前后的插图,指出统一后的优势所在。④识读“秦代驰道示意图”能指出通往齐、燕地区和吴、楚地区的驰道;能正确指出秦长城西起和东至的所在地区。
⑤归纳秦始皇建立统一国家时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政治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学习秦的统一,明确秦统一六国实现从小国林立到国家一统的演进,符合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②通过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感知这些措施对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③通过学习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理解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对我国古代民产生的深远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师:(提问)
1、“春秋五霸”是哪五霸?
2、“战国七雄”是哪七雄?他们的地理位置在哪?
3、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导入新课: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8课 秦的统一(板书)
一、秦灭六国(板书)
1、检查预习效果
①秦灭六国的时间?(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进一步提问:公元前230年是几世纪多少年代?)
②秦灭六国的策略是什么?(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③秦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韩、赵、魏、楚、燕、齐——课件展示)④秦灭六国的意义是什么?(结束了长期以来分立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⑨识图:第43页“秦朝疆域”,找出秦都、四至、长城的起止。(课件展示)
2、处理问题: 为什么秦能灭六国?(学生讨论,老师讲解)
⑴客观条件——人民渴望统一。“战国七雄”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不断进行战争,使生产遭到极大破坏,给人民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灾难;封建割据严重阻碍各地区间的经济交往。因此,人民渴望统一,结束分裂割据。“战国七雄”中谁能承担“统一”的历史重任呢?
⑵主观条件——“战国七雄”秦国实力最强。秦国实行了商鞅变法,它是各诸侯国“变法”中比较彻底的,变法后秦国的旧制度废除了,政治、经济、军事力量都得到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因此,灭六国实现统一的重任就落在秦国的肩上了。
⑶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过渡语:俗话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啊,秦朝是如何巩固它的统治的呢?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板书)(利用课件展示)
1、秦王嬴政灭六国后,自称什么?
2、秦始皇在中央设立的主要官职、职责?(丞相——掌管政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他们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
3、秦始皇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是什么?职权怎样?(略)
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加强军事力量;有利于巩固民族的团结。【课堂小结】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秦始皇开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建立一整套官僚体制。同时采取统一文字、货币统一、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和直道、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的措施,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秦的统一在历史上且有进步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课堂检测】
1、从公元前230年到 年,秦王 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灭六国,建立统一秦王朝,都城在。
2、秦始皇在中央设、太尉和 ;在地方推行 制度;从而建立起 制度。
3、为巩固国家统一,秦始皇对、、及 等实行统一规范;为抵御,筑成西起、东至 的“万里长城”。【作业】把本课知识点整理在书上对应位置的空白处。【课后反思】
1、课件删减,精讲多练,提高效果。
2、秦统一的进步性可放在练习课上进行,否则时间太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