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青-自然权利与历史讲稿

时间:2019-05-14 20:0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王小青-自然权利与历史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王小青-自然权利与历史讲稿》。

第一篇:王小青-自然权利与历史讲稿

《自然权利与历史》第一章读书笔记讲稿

王小青

《自然权利与历史》是施特劳斯1953年出版的作品。可以说,该书是施特劳斯思想的一个总括,是施特劳斯对于西方的“古典”和“现代性”问题的一场全面的反思。在阐述第一章内容之前,首先对书名含义以及全书的主要内容以及脉络做一个梳理。

《自然权利与历史》的英文名是:Natural Right and History,nature right本身就具有双重的含义。在施特劳斯看来,这两种观念是截然对立的。第一种含义是“自然正义”(或“自然正确”、“自然正当”),它是一种古典的观念,即认为存在着一种非习俗的、自然的正义,这种正义是可以为人的理性所发现的。“自然正义”在希腊化时期之后,经由斯多亚学派发展为“自然法”的学说。而第二种含义的nature right,是一种晚近的、现代的观念,即“自然权利”,或“天赋人权”,其基本要义是认为,任何人出于“人之为人”的理由,都自然地享有某些基本的、不可剥夺的权利,而政治社会就是建立于这样的权利之上的,并且是为保护这些权利而存在的。而正是因为现代西方的思想家认为这一变革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所以一种“历史观念”就油然而兴起了。“施特劳斯全书的基本思想实际就是论证,17世纪以来西方现代‘自然权利’或‘天赋权利’说及其带来的‘历史观念’的兴起,导致了西方古典的‘自然正义’或‘自然法’的衰亡。”(本书导言P11页)这也就是《自然权利与历史》一书的命名缘由: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nature right”一词的演变史,也可以理解为是对“自然权利”与“历史观念”的冲突的探讨。

施特劳斯重开“古今之争”,并且采用一种“厚古薄今”的方法,企图用古典的政治哲学来匡正现代性的谬误,即在他看来,即使是反对现代性的人,也是在现代性的基础上反对现代,最终还是会加剧现代性危机;而唯有站在古典的立场上反对现代,反对作为现代标志性意识形态的历史主义、自由主义,甚至是民主主义才是合理的。《自然权利与历史》一书就是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本书试图勾勒现代性方向与“古典”思想的对照。全书共六章,一、二章讨论现代,反对“历史主义”以及作为现代社会科学之基础的“事实与价值的分野”,捍卫了终极真理、终极价值的可能性和可欲性;

三、四章是全书的核心,处理古代,分别阐述前科学、前哲学时期的世界观和苏格拉底之后的政治哲学思想,强调了它们与现代政治哲学的不同点,并突出了它们的高贵性;五六章讨论近现代,叙述现代自然权利论的兴起以及现代性的“第一次危机”,这样一来,就与全书开头形成了对接,向我们展示出,现代自然权利论的不断展开,其最终结果必然是历史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全书形成了一个环,而“环中”就是古典自然正义论。

第一章的标题是:自然权利论与历史方法,即以历史的名义对自然权利论展开攻击,目的在于将自然权利是否存在的问题重新变成一个开放的问题,即驳斥历史主义学派认为自然权利是不可能存在的观点。而自然权利是否存在的前提在于哲学是否可能,历史主义者通过否定哲学存在的可能性来摧毁自然权利存在的基础,因此施特劳斯势必要捍卫哲学存在的可能性,这种哲学是完全的和原初意义上的哲学。整章共有34个自然段,分为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1-5):通过与习俗主义的对照,揭示出历史主义的基本定义:所有人类思想都是历史性的,人类理性无力把握永恒之物。

第1段主旨是:自然权利是人类理性所能辨识且被普遍承认的权利,但历史学反对,并认为存在形形色色,无比之多的有关权利和正义的观念,存在确定不易的正义原则。但施特劳斯驳斥历史学的观点,认为一切有关正义的原则都是变动不居的。首先,自然权利是理性的,培植理性才能发现自然权利,即在野蛮人中不会存在有关自然权利的真正知识。其次,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正义观念,形形色色、为数众多的“正确”和“错误”的观念的知识,并非与自然权利的观念不相容,这些知识是自然权利观念产生的根本前提。

接着施特劳斯在第2段至第4段中区别习俗主义和历史主义,为后面论述古典自然权利论打基础。“习俗主义”是古典哲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根本前提是把哲学视为把握永恒的努力,虽然拒斥自然权利的存在或认为所有权利都来自习俗,但承认自然和习俗之间的分别是根本性的,自然比之任何人为的产物具有更高的尊严。历史主义的信奉者拒绝把哲学视为把握永恒的努力,认为所有思想都是历史性的,对把握永恒是无能为力的,并且他们把人及其产物看作是与其他一切实在的事物同等地自然。

第5段进一步说明,拒斥自然权利论的依据不在历史依据,而在于对自然权利的可能性和可知性的哲学批判,施特劳斯对于自然权利的捍卫必然是对这种“哲学批判”的哲学批判。

第二环节(6-12):回顾历史学派从出现到失败的过程。

而对自然权利的“哲学批判”是如何浮出水面的呢?施特劳斯从第7段开始分析历史主义在思想史上的流变,而第6段是一个过渡段,引出历史学派的出现。历史学派是作为对于法国大革命以及那场浩劫做好铺垫的自然权利论的反动出现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柏克(本书第六章第二部分分析和批判柏克的思想。)历史学派在反对抽象的普遍性的原则的同时,他们诉诸于传统的秩序和智慧,并且强调属于特定时空的东西比之普遍物具有更高的价值。然而施特劳斯指出,这一否定实质上是将他们的对手-革命派的革命性努力持续下去甚而更为加剧了。革命派的设想是自然的永远是个人的,但人人划一是不自然的,唯一既能与社会生活相容又不人人划一的权利是“历史的”权利。

在第9段谈到超验性,超验性包含在政治哲学中,而历史学派否定普遍规范的意义,也就摧毁了所有超越现实的努力的唯一稳固的根基。第10-12段,施特劳斯开始批判所谓的历史学,他指出历史学家根本无法从历史研究中得到任何的规范,因为只有根据某一普遍的原则,特殊的或者是历史的标准才会具有权威性。当我们追问自己接受某一特殊历史的标准又是基于何种标准的时候,唯一能够存在的标准乃是那些纯属主观性的标准,他们除了个人的自由选择之外别无其他依据。因此施特劳斯断言:“历史主义的顶峰就是虚无主义!”

第三环节(13-22):集中分析从历史学派的失败中得到的“历史经验”和历史主义的初步理论化及其内在矛盾。

第14段中,施特劳斯又重复了第5段的内容,进一步指出,历史主义所依据的是这样的一种分析:即证明所有的人类思想最终依赖于黯淡而多变的命运,而不是依赖于人作为人所能达到的显明昭著的原则。这一哲学分析基本宗旨就是所谓“理性的批判”。第15段中,施特劳斯区分了怀疑论与这种历史主义,注意怀疑论与历史主义的根本区别,对怀疑论而言,所有的断言都是不确定的,因而本质上是任意武断的;而对历史主义而言,在不同时代,不同文明所盛行的各种断言本质上并非武断。第16-17段,施特劳斯反对教条主义,“思想的进步”这一观念是教条,而历史主义则是教条主义在当今出现的面具,而古典的怀疑论者无疑是教条主义的解毒剂。第18段,施特劳斯抨击了教条主义依据所谓“历史的经验”却忘记了早先一些更为重要的洞见,这一抨击在31段以后又再次出现。

第19段施特劳斯做了一个小结,他指出:历史没有证明历史主义的结论,反到是证明了在一切历史的流变之中,有一些根本的问题保持不变,正因为此,人类思想才有可能超越其历史局限而把握到某种超历史的东西。更进一步,自然权利论存在的前提是人类在一些特定的论题上可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否则就根本不可能有什么自然权利(第20段)。施特劳斯敏锐的发现历史主义本身就包含对这一可能的认可,因为历史主义既然已经断定所有的人类思想或者至少是所有合理的人类思想都是历史性的,那么它本身就已经承认了人类有能力获得某种普遍有效的,并且不会受到任何将来惊人事件影响的重要

洞见。因此历史主义和自然权利论的任何论点一样,本身就是具有超历史的性质(第20段),而这一超历史的性质又与它本身认为的所有思想都是历史性的思想相矛盾,因为历史主义也不过是一种人类思想。这样,历史主义本身就是自我否定的。

第四环节(23-29):主要讨论激进历史主义。

接着,在第23-26段,施特劳斯开始剖析其下一个对手,即激进的历史主义者,激进的历史主义者拒绝承认历史主义命题的超历史性质(第23段),他们彻底否定了理论本身的可能性,而把思想本质上看作是屈服或者依赖于生活或命运。换句话说即否定哲学的可能性。在第29段中,施特劳斯论述了激进的历史主义者对于哲学是否可能的攻击:在他们眼中,哲学的荒谬之处在于它是建立在某种意见或者教条之上的,这种意见或者教条的本质特点在于预设了整体是可知的(knowable),而整体是可知的又意味着这样的整体是万古不易、永远同一的。因此哲学的这种预设的教条主义性质在于将最高意义上的“是”(to be)等同于“永远是”(to be always)。而历史主义通过发现“历史”而暴露了哲学的这种教条性,这一发现的意义可以表述为:所谓的整体实际上总是不完全的,因此并非真正的整体„„整体就其自身而论是人们永远无从把握也无从理解的,„„,“是”在其最高意义上并不意味着“永远是”。(29段)正因为这样,激进历史主义也使得我们认识到了:自然权利的观念也就预设了在完全的和原初意义上的哲学的可能性,即判断自然权利是否存在之前,首先要考查哲学是否可能。在此之前(27段),施特劳斯就已经指出:历史主义的成败取决于对于理论形而上学、哲学伦理学或自然权利论的可能性的否定,取决于对那些根本之谜有可能得到解决的否定。历史主义假设有一个绝对的时刻,在那一时刻,人类的根本之谜不可能求得解决这一特性完全彰显。接着施特劳斯笔锋一转以退为进,他指出:人们有可能在认识到根本之谜无可解决之后,仍然把理解这些谜视作哲学的使命,即以某种非历史的怀疑论的哲学来取代某种非历史主义的教条主义(28段)。我认为施特劳斯所谓这种非历史主义的怀疑论哲学即苏格拉底式的古典哲学。这种怀疑论与历史主义的区分在前面第15段中提到过。

第五环节(30-34):作者本人对海德格尔式激进历史主义的基本评价和应对策略。

从第31段开始,施特劳斯开始阐述这种非历史主义的哲学的可能性。他首先指出历史主义的所谓的“历史的经验”并不会使得那些有关正确与错误的简单经验的证据消失无踪。这种经验乃是认为存在着自然权利的哲学立场的底蕴之所在,历史主义恰恰忽略或者扭曲了这种经验,而历史的经验被想当然的当成了真正的经验,而不是某种颇成问题的对于经验的解释。(关于这种历史的经验是如何扭曲真正的经验的,在第18段中有分析)第33段中,施特劳斯指出“历史的维度”是被现代人发明的,乃是一种人们对于现象的任意武断的解释,而这一现象人们在“历史意识”出现之前一向就知道,并且早已经作出过比之后更为恰当的解释,这种更为恰当的解释无疑是古典的非历史主义的解释。毫无疑问,如果我们要解决自然权利是否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解决历史主义与非历史主义哲学之间的争论,而这就要求我们对古典的非历史主义哲学有一种非历史主义的理解即要像古典哲学理解它自身一样来理解古典哲学,而不是站在历史主义的立场上来理解它,同样对于历史主义要能有非历史主义的理解(第32段)。如何理解古典哲学?这是本书后面章节的内容。

在第34段,施特劳斯提示了这一理解的思想进路。他指出,在那些时代,“历史”主要是指“政治史”,历史的发现不是一般哲学而主要是政治哲学的功绩。十八世纪的政治哲学是对于自然权利的一种特殊理解,而它的危机则导致了历史学派的出现,并演化成哲学本身的危机,而其原因是:在现代的几个世纪中哲学本身被完全的政治化了。哲学变成了工具和武器。哲学政治化的根源是基于文人与哲学家区别的消失,也就是文人妄图成为哲学家而哲学家堕落成了文人。

总结上述,施特劳斯在这一章中隐隐的以一种非历史主义的怀疑论的哲学来对抗反哲学的历史主义,这种非历史主义的怀疑论的哲学正是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古典哲学,捍卫古典哲学即是捍卫哲学的可能性,即是捍卫古典的自然权利论的可能性。

第二篇:自然权利与历史读书笔记7

自然权利与历史读书笔记7

第六章之施特劳斯论柏克

柏克承认自然状态下的人们,“未订立契约的人们”拥有自然权利;在自然状态下,每一个人都具有“自我防护的权利,这是自然法的第一要义”,拥有支配自己的权利,亦即“为自己作出判断,强调自己的理由”的权利,甚至具有“对所有事物的权利”。人们天性的一切向往都脱离自然状态而指向公民社会:成其为真正自然状态的,不是“粗鲁无文的自然状态”,而是公民社会。公民社会乃是“习俗的产物”,或者是“一项契约”。

公民社会的宗旨是要维护人权,尤其是追求幸福的权利。然而,只有经由德性、经由“德性对激情所施加的限制”,幸福才能获致。因此,对理性、政府、法律的服从,或者“对人们的限制,与他们的自由一样,都应被视作在他们的权利范围之内”。人们的意志必须一直置于理性、审慎或德性的主宰之下。柏克从而是在“对我们义务的服从”中、而不是在“虚幻的人权”中来寻找政府的基础的。于是,他就否认了那种认为我们的一切义务都来自于同意或契约的立场。政治权力或者参与政治权力并不在人权之列,因为人们有权拥有一个好政府,但是在好政府与由许多人主宰的政府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必然的关联。某一特定社会中最适合与满足人类欲望、提升那一社会中的德性的宪制就是合法的;它那适合的性质不能由自然权利,而只能由经验来加以判断。柏克并未拒绝这样的看法:一切权威的最终来源都是人民或者主权最终来自人民,或者一切权威最终都源自从前“未曾订约”的人们所达成的一项契约。然而他否认这些终极真理或半吊子的真理在政治上有什么太大的干系。既然公民社会的职责在于满足欲望,那么既定的宪制的权威就更多地来自于它在许多世代中的造福人们的工作或者说是它所取得的成果,而较少地来自于原初的约定或者说是它的起源。只有区别于原初行动的时效性,能够赋予某一既定的社会秩序以神圣性,人民不是宪制的主人,而是其产物。柏克不否认在某些条件下人民可以改变现有的秩序,然而他只承认这是一种最后的权利。他之所以发对法国革命的理论家们,是因为他们将“某种势在必行的情况”变成了“一项法律的准则”,或者说是因为他们把只有在极端情形下才有效的东西当作是在通常情形下也是有效的。柏克在反对将思辨的或理论的精神注入实际的或政治的领域中时,恢复了古老的观念,按照此种观念,理论不能够成其为实践的唯一的或充分的指南。“思辨论”就其最彻底一贯的形式而论,乃是这样一种观点:实践所需要的一切光明都由理论、哲学或科学提供了。柏克坚决反对这种观点,他强调理论是不足以指引实践的,而且还往往会使得实践误入歧途。由此而论,历史所具有的价值只是相当有限的、从历史中“可以学到许多政治智慧”,但那只是“习惯而非定则”。历史容易让人们的理智从“当下的事情”移开,转向让他们走上歧途的类似事件,因为要阐明一个迄今为止未经阐明的情势的特殊性质,比之以人们已经阐明过的先例来对它进行解释,需要花费更加艰巨的努力。

一方面,理论可以具有简洁、一贯或精确性,这些都是实践的智慧所必定缺少的。实践的智慧就总是与例外、修正、平衡、折中或混合打交道。另一方面,柏克又把理论的特征视作是“机巧”或“精微”,并认为健全的政治的特质乃是简洁明快:“精微的政策乃是混乱之母”。实践是以对于某种特殊物,或者更准确些说是以对于“某个人自身之物”的依存为前提的,而理论则是疏离的。依存于某物意味着关切它,对它在意,受它影响,或者与它休戚相关。行动者必定对于他自己的东西有所偏私,而理论家就要站在优异性的一边。实践的视野必定比之理论的视野要狭窄很多。理论因其开辟了更加广大的领域,揭示了任何实践事务的局限性,从而很容易威胁到人们对于实践的全力以赴。实践不具备理论所拥有的自由,还因为它无法等待。实践的思想是考虑到某种最后期限的思想,它关注的是最紧迫的事而非最合意的事。一切理论的“决断”都是可逆的,而行动却是不可逆的。在人类事务中,拥有财产被看作是具有所有权,而在理论上没有任何推定是有利于人们所业已接受的观点的。思辨本质上是“私人的”,它关切的是真理,而不考虑公众的意见。然而“国家的举措”或“政

治问题所首要关注的并不是真理或谬误。因此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在形而上学上是真确的东西,在政治上却是谬误的。社会确实是建立在同意的基础之上的。然而,同意并不是单单由推理就能获得的,尤其不是由纯然的对于共同生活所带来的好处的算计就能获得的,而只能是由漫长时期所滋长起来的习惯和成见才能获得,理论要拒斥错误、成见或迷信,而政治家却要运用它们。理论侵入政治,容易造成扰乱人心、使人们激愤昂扬的后果。没有任何现实的社会秩序是完美的。“思辨的探究”必定会使得既定秩序那种不完美的性质昭然若揭。倘若这种探究被引入政治讨论就会激起“人民”对于既定秩序的“不满”,而这会使得合理的变革成为不可能。对于那些超出了“各个国家和王国的理据”的思考,必须让它们止步于“学园之内,只有在那里对它们的探讨才会安全稳妥”。

柏克把“追逐财富”以及繁荣与“一系列纷纭复杂的偶然事件”以及健康的政治秩序之间的联系,视作天意秩序的一个部分;这是因为,不由人类的反思所指导的过程,乃是天意秩序的一个部分,那些过程的产物比之反思的产物在智慧上不知道要高明多少。柏克对于法国革命之为彻头彻尾的邪恶深信不疑。他指责法国革命正有如我们今天指责共产主义革命一样地强烈和漫无节制。同时,他也认为法国革命的胜利也可能是出之于天意。

第三篇:青林乡人文历史简介——芦笙王

“芦笙王”张文友

张文友,男,苗族 出生于1927年8月8日,贵州水城县青林乡人,家住青林乡海发村二组。1936年(7岁)开始拜阿卜鲁规(爷爷老木匠)为师学艺,习艺近十年就被人们称为‚芦笙王‛。1943年至1944年间,曾为抗暴组织‚齐心会‛联络员。1950年任海发大队队长、合作社主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贵州省首届工农业余文艺汇演;1957年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被外国人赞誉为‚民间创作的天才大师‛;演出回来后,1958年9至1959年3月,任青林乡支部委员会书记;1959年5月,正式调入贵州省歌舞团成为一名专业舞蹈演员;9月,建国十周年大庆,进京出席国庆招待会,表演《欢乐的苗家》节目,博得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各国贵宾的热烈掌声,中央民族歌舞团金欧同志称他为‚独一无二的芦笙舞艺术大师‛、‚苗家最杰出的艺术人才‛;当年参加上海大型舞台记录片《百凤朝阳》和贵州第一部歌舞神话故事电影《蔓萝花》的拍摄;1960年5月1日,在贵阳八角岩宾馆表演芦笙单人独舞接待周恩来总理及夫人邓颖超同志,得到周总理的亲切握手问侯和鼓励;同年8月,时逢全国性的粮食难关,张文友因放不下家庭,回到故乡海发;1961年6月,贵州省文化厅授予其‚五好演员‛称号;1962年,任海发生产队队长;1972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贬为‚反革命分子‛;1973年参加全省文艺汇演,可在贵阳的一个多月的辛勤排练,最后他的节目被贬;1974年农历十月初七,被病魔折腾了一年的张文友,因肝癌默默无闻地在海发离开了人间,终年47岁。2008年6月,华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由六盘水市苗学会编、贵州省原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原主任王朝文题名并作序的《芦笙王张文友》一书,对张文友闪光放彩的艺术人生进行了记述。其墓于2009年10月被水城县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贵州著名的芦笙王舞蹈家,素有‚芦笙王‛之称的张文 友,以精湛的芦笙舞特技在中外的演出中为家乡贵州六盘水争得了荣誉。1956年,张文友参加在贵阳举行的全省首届工农业余文艺汇演中荣获全省个人表演一等奖,同年被选赴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1957年,张文友在北京的出色表演,令专家和评选组的领导为之倾倒,称他为‚外国人学不了,中国人学不好‚,尤其是他表演的芦笙舞《花场一角》被指定为我国参加在前苏联举办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表演节目。1959年,张文友正式调入贵州省民族舞蹈团任舞蹈演员兼教练员,先后到上海、广州等地进行巡回演出;同年10月,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大庆,在首都北京的迎宾晚会上表演的芦笙舞《欢乐的苗家》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宾的高度赞扬,《欢乐的苗家》芦笙舞蹈被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大型舞台艺术纪录片《百凤朝阳》收录。1961年,贵州第一部神话故事片《蔓萝花》在上海开拍,张文友出演了剧中芦笙独舞、领舞等部分。

张文友(1929~1974),贵州省水城县青林乡海发村人,从小酷爱芦笙艺术,6岁起便在著名芦笙手阿卜鲁格的严格训练下苦练芦笙舞绝技。阿卜鲁格要求张文友在楼板上跳芦笙舞而不许楼板发出声响,他还要张文友在铁锅口沿跳芦笙舞,并要声不断、舞不断、锅不翻,在桌子上吹着芦笙竖倒立、翻跟斗,在桌子中间还要放上一碗满满的水,每次舞蹈得用脚尖轻点水面,又不许有水溢到桌面上。经过长期夜以继日的刻苦磨练,张文友达到了严师的要求,并掌握了一套过硬的芦笙舞基本功。在芦笙舞艺术上,张文友还将生产劳动中的搅炒面、点种、捞粪、青蛙爬步、蚯蚓滚沙、山珠滚坡及其他民族艺术精华等编入芦笙舞的动作中。他不断地实践,又不断地完善他的芦笙舞艺术,使他的矮桩功夫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矮桩功表演上有三绝:轻、快、准。‚轻‛,他从小练就的轻功,在铺满麻杆的场地上跳芦笙,在舞蹈中平地弹起1米多高,落地时听不到半点声响,脚下的麻杆竟 没有一根踩断破裂的;‚快‛,他在旋转的速度惊人,三百六十度的转身一晃而过,他蹲在地上打旋时,那长长的花背下摆从不沾地;‚准‛,一招一式,腾、挪、跳、闪均无半点差错。张文友不但自身技艺高超,他还将芦笙舞的特技传授给本民族的年轻后人。

张文友一生虽然事业辉煌,但道路坎坷。1961年,他刚参加完在上海拍摄的电影《蔓萝花》后请探亲假回家,看到家乡海发村竟然成了一片荒凉,那是正式贵州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一年,死亡、逃荒的人竟去了一半,张文友家中生活也陷入极端困境。目睹这一惨象,张文友觉醒放弃歌舞团优越的生活环境而回家乡于父老兄弟一起共渡难关。回到老家后,他以便带领群众生产自救,一般刻苦钻研芦笙艺术,他除了指导苗寨后生学习芦笙技艺外,他还改变和创作了《萧同调》、《夜乐舞曲》在贵州省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上演奏,收到了大会嘉奖。正当他准备着将毕生的芦笙特技贡献于人类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芦笙成了‚四旧‛,花场也被关闭了,就这样一位苗族中杰出的芦笙艺术家被说成是封、资、修的残渣余孽,扬言要揪出来示众。更令人痛心的是,这个老实正直的苗族艺术家、共产党员被人诬陷为参加了‚反革命组织‛,被当成反革命嫌疑犯抓到区里面关押了20多天,被释放回家后一病不起。沉重的打击和严重的缺医少药致使张文友的病情日渐恶化,于1974年秋季的农历十月初七在绝望和痛苦中离开了人世,年仅45岁。一代芦笙高手,身怀绝技的‚芦笙王‛张文友就这样默默地沉睡在乌蒙山脉的群山之中。

一代芦笙艺术大师虽然离开了人间,他的芦笙舞蹈艺术却永远留在了苗家儿女之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芦笙艺人。他亲手培养的张绍学、张桂明等新一代芦笙舞蹈表演家于1975年在北京参加全国演出,他们的‚双人芦笙舞‛仍独占鳌头。1988年,苗族芦笙手竺兴治、竺兴荣表演的‚双人芦笙舞‛参加贵州民族风情展演,并先后赴北京、深圳、香港等地及美国演出,受到中外观众及艺术家的赞赏;2007年11月,在广州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会‛上,苗族少女张才珍、杨兴惠等获得芦笙竞技类金奖……

今天,一代‚芦笙王‛张文友的家乡水城县青林乡海发村小学及南开乡花场小学办起了‚芦笙艺术班‛,他们继承和延续着一代芦笙舞蹈大师的传统技艺,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芦笙舞蹈新人,他们如盛开在贵州西部高原上的杜鹃花,生机勃勃地吐露着艺术的芬芳。

2007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这天,一代芦笙艺术大师张文友的家乡—中共贵州省水城县青林乡党委、乡人民政府及家乡人民举行了纪念芦笙王张文友参加‚世界青年联欢会‛五十周年暨‚水城县青林乡芦笙节‛。来自省、市、县、乡的领导和新闻记者,六盘水境内及周边县、乡的各族同胞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张文友生前所在地海发村,苗寨沸腾了,海发村的人们把早已准备好的美酒佳肴拿出来盛情地招待客人……

同时,人们来到‚芦笙王‛张文友的坟前祭拜,缅怀一代芦笙艺术大师的光辉业绩……场面庄严肃穆,情景感人,苗家后生们吹着张文友生前创作的芦笙舞曲拉开了纪念活动的序幕。

小花苗‚花房‛

‚花房‛是苗寨少女聚集在一起学纺织、织布、织棉、绣花、画蜡、唱民歌、吹芦笙及谈情说爱的地点。‚花房‛建在苗寨的边上,是寨上有女儿的人家集资修建的,有的是几家或是几家人出资共建。

少女们放学或干完一天农活,晚上聚在一起交流针线技艺、民歌演唱、芦笙演奏。少男少女们在‚花场‛、‚跳花坡‛上相识并有好感,双方约定时间后,男青年在农闲及节假日背上芦笙、干粮来到‚花房‛外用芦笙传情,‚花房内‛的少女们听到芦笙吹奏的曲调便知是谁的心上人了,相约好的 少女便出门与男青年相会,然后双双到寨子外的大树下、到路边,月光下用芦笙传情,互订终身。男方家通过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定亲、娶亲、组织家庭。

小花苗‚婚礼‛

小花苗男女青年在‚跳花节‛、‚跳花坡‛上相识、相恋、互订终身之后,经过男方家父母请媒人带着男青年向女方家父母提亲,同意后,就是订亲,看‚鸡卦‛选定结亲日子了。

‚婚礼‛,男方家是头等大事,寨主、寨老要亲自到场,全寨子的人都要来帮忙,在管事的安排下,男方家提前就将猪牛羊肉、酒及蔬菜准备好,喜宴要办三天,全天开席,客人们随到随吃。接亲当天下午,在管事的主持下,寨主、寨老及寨上德高望重的老人坐在堂屋前举行‚请喜神‛仪式,要杀120只公鸡(其中一只留着看‚鸡卦‛),‚请喜神‛仪式完毕后,接亲的人与新郎、伴郎共6人带上一公一母的两只鸡,用背篼反背着带到新娘家,表示成双成对。两瓶酒及礼金给新娘的父母。另准备一只鸡给媒人,两只鸡给伴娘,两只鸡给接亲的人在途中吃。1件羊毛毡披风盖在背篼上遮风避雨,到了新娘家后羊毛毡披风由新娘家保管好,等新娘婚后生小孩时,娘家要将羊毛毡披风背上小孩穿的衣服、鞋子、背扇等物送到男方家。

接亲出发前,新郎、伴郎向长辈们拜别后于接亲的人一同上路,向新娘家出发。接亲的人到了途中,用柴火把食物烤热下酒吃饭(中途吃饭是苗家人的规矩,寓为祭山神,以保接亲的人们一路平安,所以不论路途远近都要祭山神),酒足饭饱之后又继续上路。到了新娘家,一进门,新郎、伴郎要向新娘的父母长辈跪拜,然后与接亲的人在女方家住下来。晚上,新娘寨上的姊妹们陪着新娘唱惜别歌,祝福的歌一直唱到发亲前。发亲的时辰是男方家请先生根据新郎的生辰八字来推算的,天还未亮,时辰已到,新娘在屋内向母亲、姨妈等女性长辈哭别;屋外新郎、伴郎向新娘的父亲、叔叔等男性长辈跪别。在出门前,新娘家要将一只大公鸡用背篼 装上请送亲的人背到新郎家(意为来年生贵子),新娘、伴娘(伴娘是没有结过婚的少女,当年只能做一次伴娘)撑着伞随着接亲的人上路(撑着的伞从娘家出发一直遮着身子,不能放下,路上更不能跌到把伞摔掉,否则不吉利),寨上的小姑娘,小男孩们低沉地唱着送别歌陪着新娘向新郎家进发,送新娘的姑娘们送到河边交界处停下来,不能过界,只能跑到小山岗上目送着新娘继续上路。小男孩们把新娘送过河界后立即返回,新郎要发红包给小男孩们。过河后,接亲的人们在中途把饭菜烧热祭山神,以保人们一路平安,新娘和伴娘站在小山岗上与河对面的姐妹们隔河相望,依依不舍,情景感人。媒人将饭菜先请新娘、伴娘吃,然后是接亲的人吃,吃完后又继续上路。到了寨门口,新郎家寨子上的小女孩早已等候在那里迎接新娘,媒人将新娘家带来的食物招待她们吃。一路上愁眉不展的新娘,这时才露出笑容,小姑娘们唱着‚迎亲歌‛簇拥着新娘进入寨子。

新娘到了新郎家门前的火堆旁,将自己婚前做的花背15件,裙子30腰(条)当着新郎家寨上的姑娘、媳妇、女性长辈的面拿出来展示,这是必须的一道程序。通过这套程序,使得姑娘们从小就要把纺纱、织布、刺绣、画蜡等才艺学好,到出嫁时要向夫家全寨妇女们展示,如才艺不精,会遭到人们的耻笑,一辈子在夫家的寨子上抬不起头。所以,苗家少女从小在母亲精心的教导下学艺,不敢疏忽,正因如此,苗家妇女的刺绣、蜡染等民族工艺作品才能让世人叫绝。、新娘将羊毛毡上的30腰(条)裙子中的12腰(条)穿在身上,等待吉时进入新郎家大门。吉时到了,在管事的主持下,寨上的芦笙手们吹着欢快的芦笙曲,苗家少女向来贺喜的长辈们敬喜酒,喝完喜酒的长辈们进入堂屋端坐。一切就绪之后,新娘、伴娘在新娘妹妹的带领下进入新郎家堂屋,在众位长辈的目视下从右向左绕火塘一圈后走出堂屋,接受人们的祝福,然后到新娘事先认好的‚娘家‛去休息,等三天喜宴结束后才回来进洞房。小花苗‚扫寨‛

‚扫寨‛是小花苗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进行驱邪、逐鬼的一次活动,扫除寨上每一家、每一户不干净的东西(邪气)和屋里面的‚鬼气‛,确保全寨人无灾无祸、平平安安,高高兴兴地杀猪、宰羊过春节。

‚扫寨‛是寨主、寨老主持,由鬼师在前进行驱邪扫鬼的祭祀活动。寨老及帮忙的人手拿火把、火粉、白酒及1根分为8瓣的竹竿(扫鬼用)进行的。鬼师手拿竹竿在前驱邪、扫鬼,寨老、寨主和帮忙的人手拿火把、火粉紧跟其后。每年‚扫寨‛是从寨子东边第一家开始至西面最后一家结束。

小花苗‚祭神树‛

苗族有用十二属相来命名十二月份的习惯,农历正月叫虎月,二月叫兔月,三月叫龙月……日也以十二属相依次类推计算。小花苗在每年龙月的第一个龙日举行‚祭神树‛活动,祭品有1壶酒、1只公鸡、1个茅人(守护神)、2根各4米长用枸皮搓成的绳子等,由寨主、寨老、鬼师带领着寨上男人举行。

传说,苗族的祖先在古时遭官匪的欺压和盘剥便群起抗争,因力量悬殊,逃到深山箐林(森林,苗族又称箐林),他们在茂密森林的掩护下逃过了官匪的追杀,才得以脱身保命。这一天正是龙月的第一个龙日。苗族先民认为森林能保护族人的平安,因此每逢这一天就要举行‚祭神树‛的活动。

‚祭神树‛这天,寨老、寨主将一根象征‚龙‛的树根交于鬼师,鬼师拖着‚龙‛带着众人围着寨子绕一圈,将邪气带出寨子,然后向‚神山‛走去,到了‚神树‛前正绕三圈,然后将‚龙‛安放于‚神树‛边上。接着寨主开始在‚神树‛下用树枝搭祭拜台,杀鸡祭‚神树‛,看‚鸡卦‛,然后将鸡毛蘸上鸡血贴在‚神树‛上敬‚神树‛,祈祷‚神树‛保佑族人当年无灾无病,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最后将吉利的‚鸡卦‛放入‚茅人‛身上,用一根绳子将‚茅人‛顺捆三圈,用另一根绳子反捆三圈于‚神树‛上。寨主 再将一个寡鸡蛋埋入‚神树‛根部,一切鬼怪,邪气都不敢靠近‚神树‛,起着驱鬼避邪的作用。

小花苗‚打嘎‛

‚打嘎‛是老人去世后为其亡灵超度的法事活动,首先是请‚神鼓‛(俗称‚吊鼓‛)安放于灵堂中央,芦笙手们围着‚神鼓‛二十四小时边吹边转,直到出殡。前来悼念的人们吹着芦笙围着‚神鼓‛转三圈就可以为亡灵超度了。‚吊鼓‛有一个传说:远古时期,苗族‚打嘎‛是有经书的,经书是为亡灵超度时必不可少的,但一次先生做法事时不小心经书被老牛吃了,没有了经书,法事不能进行下去了,先生急的团团转,老牛对先生说 :‚经书上的经文也印在了我的身上,把我杀了之后,把我身上的油皮蒙在‘神鼓’上敲三下,只要芦笙曲一响,经文就会出现在油皮上,就可以为死者超度了。芦笙不响,经文立即退去,亡灵就不得超度了。‛从此以后,每逢苗族‚打嘎‛都要事先杀一头牛把皮剥开,将其身上的油皮蒙在‚神鼓”上,油皮上的经文借芦笙的招魂曲显现出来就可以为亡灵超度了。此后,小花苗‚打嘎‛时就没有先生念经,只有芦笙手一天二十四小时围着‚神鼓‛不停地边吹边转,‚打嘎‛一般是三天,可换人,但芦笙的声音不能停,直到出殡才停下来。

全寨都要来帮忙,每家背一捆柴来,男人干体力活,女人煮饭、做菜,老人为死者编草鞋,使灵魂回原籍时在路上有草鞋穿。‚打嘎‛这天,死者女儿家要送一头牛来为死者‚打嘎‛,有几个女儿就要送几头牛。女婿把送来的牛拉倒‚灵堂‛前的空地上,场上用两根小铁棒交叉插入场中央(意为阴阳两界),女婿将牛绳从铁棒上牵过,牵过的那一面是阴界,让死者在另一个世界有牛耕田,可以丰衣足食。然后人们一拥而上把牛推翻宰杀祭奠亡灵。人们送来的礼物有专人在小竹竿上记账,出殡火化后死者才能收到。人们送完礼,男人们吹着芦笙,扛着纸扎的灵房、纸人、纸马等物前去灵堂‚转嘎‛,先绕房三圈进入‚灵堂‛,绕‚神鼓‛三圈后从 后门出去,下一批队伍接着‚转嘎‛。女客人要陪同孝媳、孝女哭丧。此活动要进行三天两夜,第三天凌晨3点钟所有前来参加悼念的队伍再次为亡灵‚转嘎‛,一直转到将死者抬出装棺为止。时辰一到,人们将死者安放于棺内,棺内装几十双草鞋,其中一双草鞋反穿在死者脚上,然后脱下放于脚边(远古时期,中原大战失败后,苗族的祖先逃出重围,为了迷惑追兵,将脚上的草鞋反穿,这样追兵就会朝着反方向追去,苗族祖先才得已逃脱)。另放两壶酒,是给死者灵魂回原籍时在途中解渴的。装棺结束后,亲人们最后向死者告别,然后盖棺抬向墓地。棺木抬向墓地的途中,遇到沟坎、桥洞等,孝男要跪接棺木,棺木从孝男们身上抬过,以示死者魂灵平稳,安全地入葬,灵魂平安回到祖籍,进入天堂与祖先团聚。墓地选在寨后的山顶上,寓为葬得高,看得远,不会迷失回到祖籍的方向。下葬时,棺木要朝着西北方向,据说这支苗族的祖先是从西北方向来到乌蒙山区的,死者的魂魄也要顺着祖先的路从西北方向回到祖籍去。

满山飞的鸟雀多,金翅雀只有一个

莫斯科

七月的莫斯科,沸腾了的莫斯科。

具有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在这里举行了。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服饰在莫斯科交相辉映,从世界各地汇聚而来的青春与艺术的激流,在这里旋起了巨大的友谊漩涡。

张友文和金欧一起参加联欢节来了。

莫斯科大剧院,华丽、古朴、高雅。这座具有近三百年历史的世界著名剧院不知接受过多少艺术圣贤的登临,历来被人们视为表演艺术的神圣之地。然而,今天挤上这圣坛的竟是名不见经传的苗家民间传统艺术——来自中国边远山区的芦笙舞。来自各国的观众们兴奋地议论着、等待着……

作为国家代表,张文友感到很惊奇,自己不就会跳点芦笙舞吗?这也叫艺术?当他第一次看到那些稀奇古怪的乐 器凑在一起发出动听的乐曲时,看到过用足尖蹦的芭蕾舞,有板有眼的喜剧和令人膛目结舌的杂技后,他觉得那才是算真正的艺术。然而,国家却偏偏点上自己这土里土气的玩艺,他相信自己是碰上好运气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跳出自己最好的水平来,给国家和人民争光。可这些语言不通、风俗各异的外国朋友能看得懂吗?会喜欢吗?临到走进大剧院那堂皇的后台时,他心里还砰砰直跳。

当他把芦笙吹响时,一切顾虑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舞台上刺眼的水银灯犹如家乡春日的太阳,大厅黑压压的观众好似花场上的父老弟兄。他像一只引吭啼鸣的雄鸡,以雄稳矫健的步伐迈开了圆场。

古朴奇特的舞步。激扬欢快的芦笙。

他从迷蒙混沌的洪荒山雾中走过来了!低沉的木鼓叙叹着古老的传说,晶亮的汗珠摔碎在黝黑的土地上,美丽的姑娘转动着漂亮的百褶裙……

高原盘旋的风在人们面前飏起。苗家浓烈的酒使人陶醉。山姑野犷的爱邻人痴迷……

座无虚席的大厅里面静的出奇,视觉、听觉与幻觉紧拉着搅合在一起,人们进入了另一个诗意般的神奇世界。

忽高忽低的芦笙逐渐加快,张文友那壮实的身躯与他那灵巧神奇的舞步十分和谐地融为一炉,像块能任意伸缩的橡皮,不断地弹跳在炽烈的聚光灯下。他那双其妙的脚像根丝线系在身躯下似的灵活自在,那架三角形的芦笙也完全成了他身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倒脚、蹦子、搓步……

拌草裢、鱼晒蛋、斗斑鸠…… 一部民族生存史在一瞬间的浓缩。

一曲奋斗、拼搏的力与美的童贞颂歌。

张文友急速地半蹲着旋开了,舞台上绽开出一朵裹着花 环的山花。

骤雨般的掌声响彻大厅。

张文友谢幕了,掌声却仍然轰鸣,他笑眯眯地又登台跳了一圈,掌声又陡然再起……

他兴高采烈地在高尔基公园翻起‚阿萨盖庒‛。他大气不喘地坐在中央广场旋起‚哩罢‛。

他不知疲倦地应邀到各国代表团驻地跳起‚相蹊‛、‚夫蹊‛。

三五成群的舞蹈迷们纷纷前来求教,可当他们看到张文友神奇的双脚半蹲半卧地快速旋转时,便只好瞪着惊诧的眼睛,无可奈何地摇头耸肩,摊手而去。

当地报纸详尽地报道了贵州芦笙舞的表演盛况,外国朋友称赞张文友的表演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不可思议的民族艺术‛。《真理报》记者阿〃科仁还专程赶到北京,采访了张文友所在的贵州歌舞团,称赞张文友是‚民间创作的天气大师‛。

一架黄櫈发亮的芦笙。

这是张文友留下的遗物。白桦皮缠绕的梧桐木斗已变成了深褐,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年代的久远;褶褶生辉的竹管泛出殷殷暗红,默默地记下了与主人手指的千百次亲吻。金欧灵巧的手指敏捷地弹跳在芦笙乐孔上,一串赏心悦耳的音符奔涌而出。

这是一支苗家父老十分熟悉的曲子,一首古老的、经过张文友改编名叫《欢乐的舞步》的跳花调。轻快欢乐的旋律中,人们仿佛看到年轻壮实的张文友正纺车般旋转着身躯,不时地‚打蹦子‛、‚翻圆车‛……黑里透黄的大眼流连顾盼,忽闪忽闪……

嘹亮悠扬的乐曲声飘荡在人们头上,飘向云缠雾绕的呼朵以山,飘进山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间低矮的苗家茅屋中。

‚芦笙王‛的职业并不是吹芦笙。他和生长在高原山区的每一个苗家汉子一样,为了养家糊口,得春播秋收,长年 累月地和泥土打交道。

为了生活,张文生学会了打铁、作石匠、做木工。他善良正直、聪明能干,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拥护。解放后,他历任海寨村村长、社主任。一九五六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没曾想,一个偶然的机会竟从此改变了张文友的生活。省首届工农业余文艺汇演即将举行,各地在进行着紧张的选拔筹备。听说芦笙舞也可以参加,区长安开明兴冲冲地找到张文友:

‚你这个‘芦笙王’想不想去热闹的地方逛逛?‛ ‚逛?‛张文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就是上舞台演戏呀!说不定还能上贵阳呢!‛

听说是演戏,张文友说啥也不答应。安区长故意把脸一沉:‚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这可是组织决定!‛

这一‚组织决定‛使黔西北苗家升起了一颗光华四方的民间艺术之星。

张文友那独特、神奇的脚下功夫使行家们大为吃惊,很快在数百名芦笙手中脱颖而出,出水城,到毕节,不但上贵阳,而且还上了北京。他和他那架金黄澄亮的芦笙一出山便备受着掌声和鲜花的洗礼,十个月内横跨了欧亚八十多度经线,演出五十余场,为祖国、为人民争得了荣誉。

从苏联载誉归来,张文友正式调入贵州省歌舞团。‚泥腿子‛迈进艺术圣殿,‚芦笙王‛成了专业的艺术家。张文友的芦笙舞属于轻快灵活的黔西北型,具有与众不同的轻、快、准三绝,尤其在旋转上见功夫。他从小练就的轻功,舞蹈中平地弹跳一米多高,落下时竟听不到半点响。他旋转的速度很惊人,三百六十度的转身,一晃就过来了。吹着芦笙打旋,那可不是一般的赤手转圈,何况还要挺直腰背,半蹲半卧!每次练习,排练厅地板上常被他旋下一团团的油漆墨来。

几年来走南闯北,张文友眼界大开。他开始对自己的芦 笙舞不满意了。在歌舞团浓郁的艺术氛围中,这只扎进百花园的蜜蜂辛勤地采集着众花之精,酿起更甜的蜜来。

他从傣族舞的眼神和手势中得到启发。他在藏族锅庄舞中觅到知音。

他在自己的旋转和节奏中吸收了西伯利亚民间舞激烈鲜明的特色,融进黔东南型苗族芦笙舞中大幅度的蹬跳动作,并巧妙地揉进了京剧武打中‚飞脚‛、‚探燕‛、‚扫堂腿‛等套式。

他认真听取同行们的意见,删去了自己芦笙舞中的‚滚地‛、‚倒立‛等与整个舞蹈不太协调的功夫特技,把传统的‚铁锅口‛小转圈改成了满场大转的自由形式。

凭借着扎实的‚童子功‛,一任感情的奔驰,他形成了自己轻巧灵活、快速多变的艺术新特色,常在即兴中体现出许多腾挪蹬跳、闪转滚旋的其妙动作,被同行们誉为‚满场飞‛。

建国十年大庆,张文友进京为出席国庆招待会的各国来宾作了精彩的表演。他在《欢乐的苗家》中表现出非凡功夫,博得了毛主席,朱老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各国贵宾们热烈的掌声。

金欧吃惊地看到张文友的新招,称他是‚独一无二的芦笙舞艺术大师‛,‚苗家最杰出的艺术人才。‛

大型舞台纪录片《百凤朝阳》中留下了他矫健的身影。贵州第一部歌舞神话故事电影《蔓萝花》中记录了他迷人的舞姿。

一九六〇年五月,周总理和邓颖超同志来到贵阳。在八角岩宾馆小舞厅,张文友给总理作了芦笙独舞表演。他刚收住舞步准备鞠躬,总理便站起来握住了他的手。

‚跳得好啊!多大啦?‛总理慈祥地问。‚三十一岁。‛张文友腼腆地答。

‚嗬!转的那样快,我还以为你只十八九岁呢!‛总理惊讶地笑着向周围的人一摊手:‚真使人难以相信。‛ 周围的人们笑了,张文友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总理拍着张文友的肩膀鼓励他:要更好地继承发展自己的民族艺术,争取为社会主义新文艺多做贡献。张文友激动得连话都忘了说,只是一个劲的点头。

第四篇:2010高考语文话题作文素材之自然与社会话题:权利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话题作文素材大全之自然与社会话题--权利

思路

人人应享有平等的权利

法律是维护权利的武器

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来源:高&考%资(源#网KS5U.COM] 权利的行使需要制度的保障

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人民行使权利

权利需要我们去争取

勇敢捍卫自己应有的权利

生存和发展是人最基本的权利

名言[来源:高&考%资(源#网KS5U.COM]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来源:高&考%资(源#网] 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马克思

权利,就它的本性而言,只在于使用同一尺度。——马克思

没有义务的地方,就没有权利。——洛克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孟德斯鸠

如果没有国家的权利,个人的权利就等于零。——罗曼·罗兰[来源:Ks5u.com]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在各学校都设立了监督箱,并且设立了“最佳批评奖”。该市一中设立监督箱半年来,共收到各种批评建议50多条,其中合理化建议占80%以上,处理结果全部在“校长回音壁”中予以公布。为了进一步把学校的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该市在全市各学校试行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双向交流制度,在学校和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这就是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民主权利来促进学校良性发展的成功事例。

上海日立集团公司的管理制度(让员工享有管理的权利)

上海日立集团公司非常尊重员工的首创精神和主人翁地位,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民主管理制度。公司领导和员工代表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恳谈会”、“对话会”、“协商会”、“参政会”、“献计会”,让员工充分享有民主管理的权利。企业的民主管理大大激发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也激发了员工对企业的热爱和关心,使企业得以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个中国小男孩在德国的经历(给孩子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利)

有一个中国小男孩初到德国时,他的父母担心他听不懂德语而造成交流的困难和学习的阻碍。于是,他的父亲便每天晚上在家帮他预习德语,结果课堂上老师每每提问,他都能够对答如流应付自如。这件事情如果是发生在中国,老师们肯定会对他大加夸赞,也会对他父亲的做法表示支持。然而,在德国,事情却完全不是如此。等小男孩的德国老师知道原因后,立即给孩子的父亲打了个电话:“我郑重地通知您,您已经剥夺了您孩子的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利,您侵犯了他的人权。”几年之后,这个孩子回国探亲,由于给了他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能够自由独立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其行为、意识已经和他同龄的孩子大不相同了。遇到事情不但冷静理智,而且有很强烈的维护自己权利的意识。

课外活动在美国(孩子有全面发展的权利)

在美国,学校的课外活动五花八门,有学术性的、娱乐性的、体育活动性的和社区服务性的等。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十分重视教育,致力于改善少女的生活,改变低估其潜能的想法和做法。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积极致力于消除歧视、消除剥夺少女权利的各种习惯性做法。其特别关注的方面包括剥夺少女接受教育的机会、贬低少女价值的性别歧视、切割女性生殖器官(据估计,每年至少在28个国家中的2百万少女受到如此摧残),重视教育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使男女青少年获得平等教育和优质教育。

省长为民做主(权利需要制度的保障)

1992年,胡富国任山西省省长,建立了省长信访接待制度。一个17岁的男孩来信说,临猗县公安局长的儿子骑摩托车经过菜市场时,撞翻了他和父亲的菜摊,双方发生争执和扭打。后来这个公安局长利用职权,以“菜霸”的罪名,将他的父亲抓进了拘留所。除夕之夜,父亲被活活打死。胡省长十分震怒,要求有关部门依法严肃处理。但困难重重,不少人包庇那位犯罪的公安局长。胡富国坚决地说:“我这个省长要是为民做不了主,就不干了!”经过艰苦的工作,正义终于战胜邪恶,罪犯受到了制裁。

儿童权利引起人们的关注(保护儿童权利,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关心儿童的发展、福利、教育、营养、健康等等,而对儿童的权利关心得却不多。甚至认为儿童权利问题是处于困境和被边缘化的儿童特有的问题。实际上,儿童权利与每个儿童的福祉都息息相关,儿童权利的实现是促进儿童发展的根本保障。儿童权利,归根结底,就是人的权利。

儿童的四大权利分别为:

生存权——儿童有生存的权利和获得基本生活保障的权利。

发展权——儿童有获得使其潜能得以最大限度发展的权利。

受保护权——儿童应该受到保护,免受任何形式的忽视和虐待。

参与权——儿童有权参与跟自身有关的一切事务。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甚至更少。炒蛋的弊端在于,打碎蛋壳的权利,全部集中在司务长和炊事员手里。

“权利与义务”辩

有许多人打着自由的名义企图推卸自己的责任和摆脱义务。当然,人完全可以自由地生活,人也应该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条件是人应该维护自己的人性,也就是说人除了人性这一界线之外可以抛弃一切约束。人如果想抛弃自己的义务和职责,首先就应该抛弃自己的人性,使自己成为矿物、植物或牲畜一类的,只有这样他才可以不承担自己的义务,也不需要具备做人的必备条件,自己就像牲畜那样不知好歹、碌碌无为、稀里糊涂地活着。只因为我们是人,所以我们才承担自己的职责。我们认为:因为我们是人,是完美于其他任何动物的存在物,因此我们有权力对矿产、大海、森林、花草树木、动物和大地中尽情地享受和享用。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我们对所有这些事务均承担有责任。

动物的权利

地球上有100多个王国,却没有一个动物王国。因此,联合国的席位上永远缺席着最有资格的一个常任理事国。

凶猛的老虎张开血盆大口咬断了梅花鹿的喉管时,连三岁的孩儿也悲悯地闭上眼睛,我想到了另一种吃法,他们把另类的“躯体”肆无忌惮地端上餐桌,一勺又一勺,一羹又一羹,或者一叉又一叉慢吞吞地放进口腔中细细咀嚼。不同的是:前者为了生存,后者为了尝鲜。

物的食谱越来越稀少,人类的食谱越来越丰富![来源:高&考%资(源#网KS5U.COM] 鹰的爪、虎的口、蛇的牙,枪口、炮口、核武器,谁更凶残?不同的是:前者用来对付异类;后者却用来对付同类。你知道吗?雄狮的牙齿再锋利也比不上一颗子弹头。

给动物一块疆土,把世代流浪的那些逃难的动物聚集在一起,把土地还给它们,也还给那些属于它们自己的家园。

这些可怜的动物如同逃犯,一辈子在逃、在躲、在藏。到处都是警察,每个人手中都有通缉令。

人权和动物权,都应该得到保护。前者妇孺皆知,后者罕有人提。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局部利益,一些行政机关容易相信来自经营者的信息,漠视消费者的要求,以所谓的“公共利益”取代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导致一些规章制度成为不法经营者的“挡箭牌”。对于这些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政府也应该坚决废止。

可以说,政府做好了这两件事,就是对消费者的最大支持,它比政府直接站在一线去打击那些不法奸商,效率要高得多,也是政府更应该做的本职工作。

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最坚定、最不可能被经营者收买的是消费者群体。从这一角度来看,要整顿和规范好市场经济秩序,政府的作用虽然不可缺少,但消费者的力量尤不可忽视。什么时候市场经济秩序的最终裁判者变成了消费者,而不是政府,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才可说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非常态的秩序有必要吗

在湖北省2002年的两会上,省政协委员王福霖对两会上的一些现象提出了坦诚的批评,他说,每年的两会都花不少钱,动辄警车开道,名为庄重,实为扰民,每天的伙食费就上百元,这让我们政协委员于心不安,感到汗颜。委员还没有为老百姓做什么事,却扰乱了百姓的生活,我心里难受。他还建议,开两会应厉行节约,减轻财政压力。

同样的新闻还有一条,北京市人大代表孟嘉秀在北京市两会期间说,坐在一路畅通无阻的专车上,看到沿途不断的赶着上班的市民被交警阻拦给他们让路,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是让普通百姓感动的新闻,因为这种批评的声音来自于代表着老百姓参政议政的人。

警车开道等有无必要,搁置不议,因为我没有这个判断力。但做一件事情是要讲求效率的,讲究效率就是要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人民代表、政协委员代表人民参政议政,商议国计民生的大事,保证会议的顺利进行,是追求会议效率的前提。只要是社会不出现什么非常状态,这种顺利进行是没有问题的,似乎不用采取什么非常手段来保证效率。在常态的社会里,我们只能在常态的秩序中追求效率。抛开常态的秩序,另外再设定一种秩序和程序,以保证做某一件事的效率,便有可能增加成本。警车开道,一路绿灯,会议的效率当然是很高的,但交通管制、市民避让,却使一个城市,至少是一个社区的运转效率降低了。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第五篇:学术道德与学风 王桂林讲稿

静心读书,用心做事,诚信为人

重庆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 王桂林

今天,是我们学院贯彻科协发组字【2012】16号文件“关于做好2012年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 精神的一次活动,这也是我们学校根据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的一个统一部署,开展对在校的本科生进行宣讲活动。这对于我们青年学生树立科研诚信意识,提高科学道德素养,养成良好的学术风气是一堂很特别教育课、辅导课。《通知》提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其主要任务是宣讲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伦理和科学规范,下面就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这两方面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1、什么是科学道德与学风

“道德”一词可追溯到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1其中“道” 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2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技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规范之中3。因此,科学精神是科学道德的思想内核,科研伦理是科学道德在伦理层面的反映,科研不端与不当行为是科研活动中背离科学道德的负面表现,科研规范是科学道德在科研活动中的具体要求和行为指南。

“学风”一词,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孔子对弟子们说:“审问之,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4“学风”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学校的、12 老子.道德经.苏南注评.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根据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科技工作者是指在自然科学领域掌握相关专业的系统知识,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传播、推广、应用,以及专门从事科技工作管理的人员。(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课题组.第二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4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认为,科学道德是对人生的理解(人生观)和对科学的理解(科学观)相结合的产物。

曾参,子思.礼记•中庸.王媛,徐阳鸿译注.广州: 广州出版社,2004.1

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5当今社会,学风一般指个体或者群体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的精神风尚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在科研领域,学风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科技工作者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其在科技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

2、为什么要在高等院校进行这样的宣讲活动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文化建设上也取得了很多标志性的成果。但近些年,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之下,一些社会不良行为和腐朽思想也侵蚀着高校和科研院所。学风日渐浮躁,一些人醉心于学术“淘金”,急功近利,发生了科研造假、抄袭剽窃等行为,学术成果中充斥着越来越多的泡沫和垃圾,(社会上的表现稍提一下,后面再分析,主要说高校的情况)已严重损害了我国科学技术界在国际上的形象,也损害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社会形象,并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这种情况不利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可低估。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科技界、教育界的一项共同使命和长期任务。本科生是科教事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本科生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在本科生中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掌握科研工作的规范,完善学术人格

就是要帮助我们研究生掌握科研工作的规范,确立严谨治学的品格,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比如,抄袭,一稿两投,甚至一稿多投,是不符合学术规范的。)

第二,传承优良学风与品质,遏制学术不端行为

引导我们本科生传承老一辈专家学者的优良学风与品质,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比如学风不端,考试作弊)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7.2

第三,净化校园文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科研工作中弘扬求真务实、严谨自律的精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必须惩防并举,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自律:要通过教育引导,提高思想觉悟,借助道德力量,使之不愿违背学术道德。他律:一方面要加强制度约束,规范学术管理,借助制度力量,使之不能违背学术道德;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监督,形成社会舆论,借助社会力量,使之不敢违背学术道德。对于学术不端行为,惩治要严,使其付出极大代价,从而消除任何侥幸心理。让我们每位本科生对待学术造假剽窃事件要像对待搞三聚氢胺、瘦肉精、苏丹红事件那样愤恨,对待论文抄袭事件要像对待小偷一样的痛恨。

第四,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积极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为发展科学事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的开展让每一个立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人,让每一个新进入高校的本科生都能够及时得到科学道德和学风这方面的教育。

二、树立严谨的科学精神,静心读书,用心做事

1、什么是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贯穿于科研活动全过程的共同信念、价值、态度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简单说科学精神就是:是实事求是,用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

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不同论者的侧重点不同。有的论者认为,科学精神包括两个要素:崇尚实证和贵在准确。有的论者认为,科学精神的内涵包括:不盲从权威,不计利害,虚心,专心,求是。在周光召看来,科学精神的内涵是:民主精神、创新精神、团队精神,以及求实和怀疑精神。综观各家所言,科学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求真精神,实证精神,进取精神,协作精神,包容精神,民主精神,献身精神,理性的怀疑精神,开放精神,等等。2007年中国科学院向社会发布的《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涉及到“科学的精神”与“科学的价值”、“科学的道德准则”和“科学的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由此大致界定了“科学精神”的外延:① 物质与精神的统一,科学因其精神而更加强大;② 不懈追求

和捍卫真理;③ 对创新的尊重;④ 采用严谨缜密的方法;⑤ 遵循普遍性原则。

2、科学精神缺失与学风浮躁的的表现

科学精神缺失是指没有遵循科学共同体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进行科学(或学术)活动的现象,它的直接表现是不遵循求真务实的理念,缺乏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不具备包容和开放的心态,不愿意为科学而奉献终生,不善于大胆地质疑,盲目推崇学术权威,在科学活动的标准评判中掺杂了种族、性别、年龄、宗教、民族、国家、阶级、个人品质等主观因素。

所谓学风浮躁,主要指学界追慕虚名、急功近利的风气,它与学术研究所必备的理智、沉稳、严谨、求实的风尚背道而驰。当前学术界中比较常见的浮躁学风有:不安心从事系统、扎实、深入的学术研究,而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粗制滥造,只求数量、不顾质量,企图不付出艰苦的努力就获得高额的学术回报。

近几年来,我国科技界的科学精神缺失和学风浮躁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科研活动的功利色彩浓厚,过多地看重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得失,利用科研机会谋取私利。在商业利益冲突下,部分科研人员彻底忘记了科学的非私利性,追求不当利益;②迷信或畏惧学术权威,轻信永恒不变的真理,部分丧失了科学的质疑和批判本性。在科研设计、研究方法选择、研究过程、技术标准、数据分析和成果应用等环节不能时刻保持批判意识和态度;③不遵循科学共同体公认的科学规范和科研方法,缺乏必备的相关学科知识;学术态度不严谨,科学态度不端正,因主观倾向造成的系统性差错;④不愿意不断接受严格又系统的科学训练,不关注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把主要精力用在跑科研项目、拉关系、参加社会活动上;⑤普遍存在着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泡沫学术等不良现象,甚至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将他人的劳动成果据为己有,随意篡改、捏造实验数据,将本不具有创新型的成果贴上创新的标签,骗取公众承认而获取学术地位和物质利益,企图不付出艰苦的努力就获得高额的学术回报。

这些严重背离科学精神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正常的学术氛围,对于我国科学研究和学术发展十分不利。科学精神的缺失如不能尽快扭转,就会对国家、民族、党和兢兢业业从事科学研究的个人的发展产生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3、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

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需要具体的要素很多,比如说,坚守科学精神,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孜孜不倦的追求,经常性的同行交流,创新思维的养成等等,但仅就科研态度而言,做到下面几个方面显然是最基本的:

(1)诚信品行

诚信的科研品行是科技工作者立身之本,立业之基。我国老一辈科学家既是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又是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他们的实践表明,在科技领域取得成就,不仅需要丰富的科技知识、创新的思维能力,还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格、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应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努力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努力成为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严谨治学的力行者,优良学术道德的传承者,让教师这个职业成为太阳下最干净、最值得尊敬的职业。

(2)严谨作风

严谨的工作作风是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潜移默化形成的精神气质,是科技工作者得到社会各界普遍尊重的重要条件。踏实严谨的工作习惯是科研活动的基本要求。在科研工作中,每一个实验过程、每一条实验记录、每一个实验结果都来不得半点马虎,都需要科研人员如实记录,仔细整理,认真分析,得出结论。因此,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已经成为科技工作者的职业习惯,融化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科技工作者最重要的职业表征。开展科技工作,必须自觉把创造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尊重科学规律,又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不懈奋斗、勇攀高峰,锲而不舍抢占科技制高点。要做好十年磨一剑的思想准备,耐得寂寞、受得挫折,淡薄名利、甘为人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努力在平凡中体现价值,在长期艰苦探索中寻求科学的真谛。

(3)科学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古话,它强调了办好事情工具和方法得当的重要性。科学方法是千百年来科技工作者探究出来的基本方法,具有普适性和实用性,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的“器”。科技工作者都是经过严格的科学训练培养出来的,掌握了基本的科学方法,并且在实际科研工作中不断运用,逐步达到运用自如,融会贯通。遵循和掌握严格的科学方法是科技工作者的谋生之道,是确立个人知识结构的保障。科技工作者要秉承科学规范,在科 5

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先进适用的科学方法。要加强学习,努力借鉴国内外优秀科研团队的创新成果。

(4)责任意识

科技工作者是知识的创作者,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知识的应用者。著名学者钱三强指出,“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科学家的责任意识首先体现在科学家的爱国精神上,科学家要为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福祉贡献才智和精力。其次,科学家还要对科学研究的社会影响负责。这是因为,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活动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慎重考虑研究工作的社会影响,审慎评估科研成果可能产生的社会效应,是每位科学家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一方面,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造福人类为科学技术研究的最终目标,以尊重人类价值为科学技术研究的最高准则,自觉把求真和求善结合起来,把好奇心与责任心结合起来,把个人兴趣和解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要结合起来,推动科研成果的合理运用,不断增进人类的福祉。另一方面,科学家要对科学技术应用所带来的风险和危害保持高度警觉,要对研究课题进行伦理道德和社会价值评估,拒绝从事有悖于人类文明发展的科学研究,尽力防止和排除研究成果的不当运用,自觉采取措施控制和防范潜在的技术危害,避免科研成果对正常社会秩序产生不利影响。要坚持以人为本,旗帜鲜明地抵制可能威胁到人类尊严的科研活动,以高度的道德意识,细致的伦理情怀,把尊重人类尊严、关注人类未来的信念贯穿到科研活动的全过程中。

(5)人文素养

伟大的科技工作者都是具有丰厚人文素养的知识分子,这种人文素养不仅有助于融合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塑造他们的完善人格和高尚情操,而且能够引导科技工作者对人类未来进行深入思考、对社会福祉深切关怀、对科学技术的终极价值有准确把握,从而为他们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带来无穷的创造力。这种人文情怀体现在科技工作者的学生生涯中,就是他们不仅在本学科本专业具有造诣和建树,而且胸怀广阔,能够担当社会责任,自觉把个人的知识和专业特长很好地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来,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做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诚信为人是根本,要坚守学术诚信,做老实人、6

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做优良科学道德的传承者;要以严肃、严密、严格、严谨的优良作风为科研活动的基本要求,努力成为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严谨治学的力行者;要以科学的方法为利器,掌握精湛的科学方法,在实际科研工作中运用、融会和贯通,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要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责任意识,肩负历史的重托,把尊重人类尊严、关注人类未来的信念贯穿到科研活动的全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加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造就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则为我们指明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方向。同学们,投机取巧是不可能成就文化强国的,本科生在校期间要打好广博和扎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培养克服困难的决心,不能急功近利,要认识到成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一名本科生,我们必须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做事,才能在自已的专业领域有所创建。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建设文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下载王小青-自然权利与历史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王小青-自然权利与历史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故事”与历史教学

    小故事 历史课在教学过程中,如照本宣科,只注重知识性而不注重趣味性,会枯燥无味,使学生厌学,影响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激发学......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陈小青)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工作计划新的一个学期又要开始了。本学期我将继续担任九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以后的工作有......

    2014040王蒙老师-文化自信与文化定力(参考讲稿)大全

    文化自信与文化定力 ——王蒙先生讲座 (2014年,根据记录整理) 很高兴有机会到我多次来过的名城烟台来,与大家交流一下有关文化的一些想法和说法。现在,全国出现一股文化热,从上到......

    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 讲稿(小编整理)

    《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讲稿 《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系列讲座,是在《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一书的基础上以讲座的形式传播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弘扬中华民族悠久而又辉煌的......

    医与法学习心得王(小编推荐)

    人文课程《医与法》学习心得 徐州医学院新沂教学点2012级(临床医学) 专升本 王彩玲学号12030086通过医与法学讲座学习,使我懂得很多医学法律知识。为更好地规范以后医疗行为,起......

    浅谈历史小论文的写作与指导

    浅谈历史小论文的写作与指导 柳市镇实验中学包锡照近年来,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路正悄悄地发生变化,“研究性学习”已成教育的主流方向。在中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

    《中国大历史》之整理与感想(小编整理)

    《中国大历史》之整理与感想 作者认为“数目字管理”是为现代商业社会之特征,而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2000年历史中,无法像17,18世纪荷兰、英国那样,“数目字管理”渐趋向于成熟。......

    《国学经典与师德修养》培训讲稿-王世忠[推荐5篇]

    《国学经典与师德修养》培训讲稿 王世忠 一、国学与经典 国学是中国在晚清到民初提出的虚拟性概念。学数、学文、学理,中国之学是学文化,重在学文的综合和缜密。 国学就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