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名师演讲稿
学习名师演讲稿
刘巧红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名师伴我成长》
魏书生,一位耳熟能详的名人。听他的课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他那超凡脱俗的气质,潇洒翩翩的风度,精神抖擞的神态,幽默诙谐的语言,浑厚有力的声音……无不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前两个星期我特意找到了魏书生老师的著作。利用周末的时间,静心拜读了《好学生好学法》。书中有翔实的案例,有深厚的哲理;书中有朴实的语言,有流畅的笔触;书中收录了魏老师多年教学的方法和感悟。这本书凝聚着魏老师对教育的热爱,流露出对学生的深情。我不得不发自内心地感动,不得不由衷地佩服,也不得不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与教学方法。
欣赏书中的“坚持道德长跑”;尝试着让学生为自己定一条格言,点亮心灯;引导孩子们“宁静方能致远”,学会“闹中求静”;强调着“勤劳是做人的根本,是做学生的根本;理解着“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的深刻含义;跃跃欲试“一分钟记忆比赛”,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快乐自信,学习自主”是魏老师班上孩子的特点,希望哪天我的孩子们也能真正走进这八个字当中。读魏老师的书,让我学会了笑对人生。他的很多话都让我印象深刻:“我们的出生是无法选择的。我们无法在空间上、时间上进行选择,但我们能选择一个乐观进取的自我。”“生活像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笑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能力,一项技术。”“想想这广阔的宇宙空间,一个人只是一粒沙,甚至是比沙还要小的尘埃。从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的角度来看,一个人活一辈子,七八十岁,也仅仅是整个人类历史的数万分之一,是极其短暂的一瞬,名誉、地位、财富这些身外之物,就显得更微不足道”。让我们以宽大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心态笑对人生的喜怒哀乐,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必苦苦地为难自己,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与唾沫。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 我将以他为鉴,在教育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努力创新,坚持不懈!
第二篇:名师演讲稿
构建和谐教育,做好自己
刘秋霞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站在这里,想想三尺讲台上一晃二十载,真可谓:三尺讲台迎冬夏,一支粉笔写春秋。回看过去,教师这个职业曾被看做“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什么“甘做人梯”“春蚕到死丝方尽”“辛勤的园丁”等美誉不绝于耳,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非常浓厚。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尊师重教的氛围逐渐淡薄,直至消失。二十年之巨变,让老师们迷茫。难道是我们老师做错了什么?不,老师还是原来的老师!那是人们做错了什么?也不是!那到底是什么打破了这种和谐的局面?只能说是社会各方面综合因素发展的结果。
不管是什么原因,当老师的至少应该看到两大改变:
(一)教育对象的改变,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优裕,促成了一个个生活上依赖,性格上脆弱而又任性的新一代。
(二)人们对教育需求水平的提升,每一位家长不但要求教师教得好,还要求教师关心关注自己的孩子,更渴望孩子有一个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
对于此,我觉得教师角色必须转型,顺应时代教育的发展,构建和谐教育,做好自己,是学校生存之基础,教育发展之大策。
那么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又该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呢?近几年来,我尝试着自己的教学,改变着自己,有着不同凡响的发现。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做有魅力的教师
1以自己的人格感染学生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有令则不行。作为教师,要用高尚的行为感染学生,用文明的举止引导学生,用聪明的智慧启迪学生,用博大的胸怀包容学生,用最大的耐心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发言,尊重学生的提问,尊重学生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作业,珍惜学生的学习用具。课堂上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你会说还有没有更好的答案?学生读书时结结巴巴,你会说,课下多预习你也能读得和老师一样熟练;当学生课堂上玩玩具时,你会说玩具偷走了时光老人送给你的礼物呀。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才会诞生下一个爱迪生,以后的课堂会有更多的孩子参与到学习中来。
记得有一次,班上一个特别不爱学习的学生没写作业,于是我和他交流,鼓励他可以少写一点,当时孩子心悦诚服的接受了,我满以为我的教育有效,没想到第二天,他仍是一个字没写,气得我不打一处来,抓起本子,撕了,扔进了垃圾桶,那个孩子瞬间泪水夺眶而出,我看得出来,伤到了他的自尊心,因为这个孩子特别调皮,不会轻易落泪。从那以后,我尝试着改变自己,不管是学生的任意一样东西,都不会破坏它,有时还会认真的帮学生查找。一次讲桌上放着学生交来的笔,我赶快让学生认领,在那周的作文中,本来题目是《快乐的一件事》,刘思齐却写成了《我的好老师》,文中讲到了老师让他认领笔的事,觉得老师特别关心同学,很感动,虽然有点文不对题,但让我明白了,孩子多么需要老师的尊重。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竟给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一个积极向上的老师所带的班级学习劲头足,学生志向高远;一个举止文雅的老师所带的班级训练有素,学生讲礼仪;一个做事有条理的老师所带的班级是干脆利落,从不拖泥带水,学生做事井井有条。总之,教育的发展渴求优秀的老师。
2拥有语言魅力
一个语文教师,出口成章,教学风格幽默风趣,是很多学生期盼的。所以授课时妙语连珠一定会博得学生的信服,即使是作业本上的评语,精彩的语句里包含着鼓励,赏识,学生又怎能不接纳这样的老师呢?
记得一次口语交际课上,我班的李展印来了一段精彩的演说,这让我很吃惊,因为这个孩子听讲并不认真,对他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我也是灵机一动,夸赞了他一番:原来你有作家一般的想象力。百灵鸟一样的声音,为什么不让老师早点发现你呢?孩子听了乐滋滋的,脸上洋溢着按耐不住的微笑。从那以后,那个孩子课堂上表现出众,因为他的主动参与,语文学习进步很快。不但能大胆的读书,声音响亮,而且思维积极活跃,写作时总能捕捉到恰如其分的素材。真不敢想象老师一次诗意的表扬,竟然会有这么大的效力。
还有一次在作文评改中,朱俊如同学在给老师的一封感谢信中写到:老师,您读书特别感人,我喜欢听您读书,您简直就是天才,我敬慕您!读着这发自肺腑的话,着实让我感动,没想到孩子们会这么有情义,我当即在本子上批到:你在语文课上能有那么深切的体会,你才是真正的天才,老师祝福你能在语文课上收获更多!后来我把这篇作文当做范文在班里读了,那孩子趴在桌子上,脸上一直荡漾着微笑。她本来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女生,但后来的课堂上,总能找到他活跃的身影。
无论何时,处理任何事,语言的表达方式很重要,用最能敲击人的心灵的语言,往往可以感化很多人。
3拥有丰富的知识
说一千道一万,一个孤陋寡闻,才疏学浅的老师是怎么也打动不了学生的。所以做一名语文老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要有源源不断的知识。在学习的道路上,不要说我老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不要说那都是新事物,我不懂。孩子们绝不会因为这些原谅你。我们不但拥有教材上的知识,还要善于挖掘教材以外的知识,不断学习潮流的知识,更新自己的观念,才跟得上学生成长的步伐,才能找到与学生交流的切入点。
在教学《卢沟桥》一课时,我不但引领学生欣赏卢沟桥的美观,还向学生讲述了“七七事变”这一历史事件,拓宽了学生对卢沟桥的认识,也了解了历史上的抗日战争,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虽然文中并没有讲这些历史事件,但这样的拓展更有利于实现这一课的情感目标,学生那种不忘国耻,护我疆土的豪情壮志自然迸发。
在教学《放飞蜻蜓》一课时,文中讲到了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我从这一小的知识点反问学生:你知道蜻蜓点水干什么用吗?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随后讲述了蜻蜓点水是要在水中产卵的知识,并拓展到人们曾经根据蜻蜓飞行的特点发明了直升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每一次讲到书上的故事,我会推荐给学生很多故事,有时遇上调皮的学生,我会通过故事教育他,我发现故事的教育力量比几句简单的说教强大了许多。
二做心态好的老师
作为一线的老师,每天忙于备课,改作业,写教案,做课件,查资料,可以说分分秒秒不停歇。每当茶余饭后,谈起这些,不免伤感,我们找不到自己的职业幸福。其实谈到这一点,我也很茫然。回忆往昔,曾经在学校里独挡一面,每每有领导来听课,那突如其来的重任总是落在我的头上,每年的综合测试都是名列前茅,但到了晋级时,依然难于上青天。让人情绪低落到极点。但冷静下来,又劝自己对学生负责是我的天职,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每批改一本作业,都觉得很有成就感,学生作业里的每一个错别字,觉得都是必须纠正的,批改着学生的作文,经典的语句让我感到满足,欣慰;取材不好的,总想着要告诉他怎样选材。日久天长,学生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教孩子们学习更是我充实的工作内容。我的努力换来了家长的理解,认可和赞许。
每每回到老家,常听婆婆说,她上街的时候,总有人问她:你媳妇去哪教了?教那么好,咋走了?听到这些话,心里暖暖的。记得去年一次放学,西区的一位家长拉着我的手说:“刘老师,可见到你了!”我问他有什么事,他说送孩子上学的时候从没见过我,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去东区了,没啥事,就是想看看你!你知道被人牵挂是多么的幸福吗?
最让我难忘的是那个电话,开学了,一个家长打电话问我教几年级,我说三年级,他说,太好了,明年孩子该上三年级了,咱先订购着!其实那个孩子刚入校时,一直抱着要转入实验小学的想法,在和他的两次交流中,他说东区的老师都是农村转来的,看他充满怀疑的态度,心里真不是滋味,但择校是家长的自由。最终的结果让我感到欣慰,至少家长认可了你。
其实教育就是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当家长要求你给孩子调座位时,你会想或许孩子确实需要调整一下了;当家长问你作业时,你会耐心的告诉他;当学生出现了问题,你会帮助家长一起分析孩子的情况,指导家长共同教育孩子。你不居功自傲,也从不企求什么,更不埋怨什么,这就是良好的心态。
三做一名有爱心的老师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在学校里,老师奉献爱那就是播撒爱的种子呀!让我们用自己的爱去感染学生,包容学生,呵护学生。孩子肚子疼了,你俯下身去,揉一揉,暖一暖,孩子流鼻血了,帮他擦一擦,洗一洗,孩子不小心撞到了墙,你会说:疼吗?小心点。虽然这是班内常见的事,但你的举手投足的爱意,已经渗透到学生心中,于是后来的日子,会有学生替你做这样的善举;或许我们会遇到学生犯错的时候,这时你不要大声呵斥,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允许学生犯错,只要我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学生一定能明辨是非,提高认识。也许学生会有写错作业的时候,给孩子改过的机会,不是一顿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孩子才会信服你。总之,只要我们播撒爱,付出爱,一定能暖化一个集体,暖化一个家庭。让爱的种子在教育的沃土里生根发芽吧!
老师们,教育的道路上充满了艰辛,让我们为了学生的一切努力拼搏吧,为了一切学生,辛勤工作吧,一切为了学生无悔的奉献自己吧!
我知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让我们携起手来,构建和谐教育,共创五小教育的辉煌。
第三篇:名师演讲稿
四十年风雨兼程执教路真情付出为学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上午好!
我是一名普通的烹饪专业教师,来自德清职业中专。这是一所坐落在莫干山脚下的职教航母,是德清县政府、县教育局全力打造的综合性职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00亩,学生4000多人,教师240多个,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第二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已立项成功,正是有这样的学校给了我施展才华的舞台,才让我的人生熠熠生辉。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四十年,风雨兼程执教路,真情付出为学生》。我从事教师工作已近40年。40年如一日,我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为社会培育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
以教学科研为先导——四十年,风雨兼程执教路
我们德清地处美丽富饶的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杭嘉湖平原。是唐代大诗人孟郊故里。那里风景秀丽,人杰地灵。湖羊成群,鱼藕满堂,物产丰富,美食精细。张一品酱羊肉,洛舍肉饼子,清溪花鳖,筏头老豆腐,新市茶糕,杨墩枇杷,山芽儿竹笋,东立风鹅,凡此等等,举不胜举,美食特产名扬天下。这样的美食,离不开烹饪。我是根据当时职教发展的需要,通过学习和培训后,开始从事烹饪专业教学工作的。
一是拜名师。自古名师出高徒。通过参加包括省教育厅(当时省教委)举办的“首届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和途径,我学习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再向名师求艺。我向当时杭州有名的特级厨师汤荣顺等名师学到了一系列的烹饪技艺。在求艺中深切地体会到,中国烹饪确实是文化,是科学,是艺术,从而使我更加热爱烹饪专业教学工作。
此时此刻,我特别要怀念和感谢一个人,——他就是我的恩师姚建华先生,他来自于四大菜系——江苏菜系发源地苏州。姚老师的父亲姚竹修先生是国民政府驻菲律宾大使,姚老师从小就跟随大使父亲到过很多地方,成人后又专心研究制作美食。是他把我带进了职业教育的舞台,才使我有机会在事业上有所成长。我们一起开创了烹饪专业,使我校烹饪专业成为省示范专业。姚老师退休后他远涉重洋去了美国佛罗里达州,传授和弘扬中国美食。本来姚老师计划等我退休以后,也邀我和他一起在美国传授和弘扬中国美食,不幸的是姚老师在前几年因病去世了。现在我正在不知疲倦地实现自己对姚老师承诺的“执教烹饪,鞠躬尽瘁”的诺言。
二是学中教。就是边学边教。我怀着灼热的职教情怀,始终不渝地坚持——学中教。我平时总是随身带着笔记本,遇到好的菜肴不失时机地记下来,有时还用照相机拍下来,回来后进行梳理,然后就动手制作。首先是自己掌握了,再将菜肴制作工艺呈现在课堂上,传授到学生中。这样的边学边教——即学中教,不知道进行了多少个轮回,也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日夜,更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成功与失败!有一次我为了做一个看似简单的“拔丝苹果”,由于水、油、糖、火候等因素一时半会控制不好,花了整整一个晚上,一连做了五六遍才成功。我爱人以为我出什么事了,半夜里就来学校找我,她看见我半夜里还在做菜,不解地说:“儿子发高烧还在医院里挂盐水,你难道要把你那个拔丝苹果做到天亮不成?”。我耐心地给她说,“等我把菜肴做好就回家,明天我还要上课”,她只好无奈地走了。家庭和事业不能兼顾,我的心里很矛盾,也很内疚。当我回去时已经是凌晨两点多钟了,儿子挂着盐水睡着了,而第二天早上我还要为学生上“拔丝苹果”这一课。为了教给学生技术,我有时候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正因为有了我这些多少个轮回和日夜,成功与失败,才取得了一点成绩吧。
三是教中学。就是边教边学。我在开始担任烹饪课教学的一段时间里,尽管对教学的菜肴能制作出来,但对菜肴制作是否规范,还把握不准。特别是在烹饪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季节、原料、火候等各种条件因素的制约,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经过几年的教中学,原先一些把握不准,琢磨不透的操作技能上的难题,就有了较好的把握。
比如说,我为了做好《国色天香》这一道作品,在操作室从早上一直做到晚上,花了十几个小时,一共做了七八遍,每做一遍都是一个克服困难,超越自我,取得进步的过程。直至菜肴《国色天香》达到色、香、味、型、质俱佳,最后取得成功满意为止。特别是每逢各级技能大赛期间,我和师生们总是废寝忘食的苦练和准备。一个大赛下来,人都要掉好几斤肉,因为在“普高看高考,职教看大赛”的形势要求下,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我们只能知难而进。烹饪专业1985年办班,共有学生获得全国金奖,正因为我和我的同事们辛勤的付出,我校的烹饪专业才有了今天的影响。
四是教后学。也就是师生共同成长。教后学是向已经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专业特长的学生学习。大部分毕业生走向社会后,工作挑大梁,得到了真枪实刀的锻炼,操作技能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他们中间的许多人还受到了名师的指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已经超过了我们老师,这是客观存在的,对于这一点我能够正确面对。我平时比较注重培养师生感情,与毕业生都保持了良好关系,他们总是千方百计抽时间与我切磋技艺。特别是请一些烹饪尖子来校反哺,表演一些拿手菜,共同切磋技艺,取长补短,得益匪浅。我总觉得向毕业生学习,大
大缩短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距离,虽然要我们老师放下架子,但确实是一个使我们教师技术再提高的有效途径,因为学生不会像行业师傅那样保守,是不会向老师保留什么的。他们会将最新的技术信息反馈给老师,从而达到师生共同成长。
拜名师——学中教——教中学——教后学——这就是我的求艺之道。也是我的成长路径与心路历程。一路上我总是风雨兼程,也饱尝了甜酸苦辣!但看到学生有希望,学校有发展,我最终感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
我校烹饪专业年轻教师多,学校给我成立了名师工作室,作为专业负责人的我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师傅的责任来,与青年教师进行师徒结对,指导青年教师参加省、市技能大赛,和青年教师一起辅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进行新课改、编写校本教材等,青年教师白杨曾带领学生获得全国比赛、省技能大赛二等奖,青年教师沈勤峰获得全国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多次获省技能大赛一等奖,青年教师王斌、杨伟礼分别在省市技能大赛中获奖,烹饪教研组这个团队获得湖州市优秀教研。
寒来暑往,风雨四十年。在职教逢勃发展的时代里,学校的蓬勃发展为我个人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也渐渐在省内担当起烹饪专业的重任。2003年11月28日时任省教育厅厅长候靖方来校听我上课。2007年5月浙江省中职师生技能竞赛暨全国中职师生技能大赛选拔赛在我校举行,我担任副总指挥。2009年12月在宁波担任省烹饪专业教师技能大赛评委。2006年12月在省年会上表演了菜肴《肠花迎春》、《渔家藕饼》。2007年4月在广州全国大赛上代表浙江省队表演了菜肴《菊花豆腐》。各级各类获奖共计60多项。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和年会交流学术论文40余篇。2008年11月20日在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开了题为《冠顶饺的制作工艺》的观摩课,湖州市中职师生100多人听了我的观摩课。2007年4月《中式烹调技艺》获全国一等奖。2010年6月所承担的省规划课题(编号SC490)《中职烹饪餐旅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获得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010年6月获得了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2009年8月《上海教育科研》杂志第八期在湖州教师风采栏目中介绍了我的事迹。
以育人为己任——真情付出为学生,无悔选择班主任
在四十年的教师生涯中,我始终奉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宗旨。曾经有三十年担任班主任,培养了许多优秀学生。如有代表性的同学有:魏秋芬同学获第四届全国烹饪大赛金牌(魏秋芬同学获首届“高歌杯”全国鹅肥肝大赛特金
奖)。陈荣方同学获第五届全国烹饪大赛金牌(现任莫干山大酒店经理)。黄明同学获第六届全国烹饪大赛金牌(现任莫干山大酒店厨师长)。还有许多学生在海外事业有成,如学生吕逸非在新西兰,学生周琦在葡萄牙,学生赵毅在英国等等,他们在全世界的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传授和弘扬中国美食文化。
回顾昨天,有些学生使我终生难以忘怀。有一位叫徐明的学生,他家在离我们学校所在地县城最边远的徐家庄公社(当时乡叫人民公社)一个偏僻乡村——叫北芋村,由于当时没有公路,家访一次来回要两天时间。本来徐明同学与其他孩子一样有疼他的爹娘和幸福童年。但不幸降临在徐明同学还不到十岁那年,爸爸在帮别人造房时不慎摔死。而更不幸的是徐明同学妈妈由于丈夫意外身亡,身心受到刺激不久后也不舍地离世了。就这样徐明同学成了一个孤儿。我想,徐明同学妈妈的不舍,正是因为她放心不下她那年幼的儿子啊!我被徐明同学的苦难感动了。这时我的内心思想五味杂陈,思绪万千„„。因为我联想到我自己也有一个苦难的童年,我从十一岁就失去了母亲,有着与徐明同学相似的遭遇。我从心底里暗暗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培养好徐明这个苦命的孩子。从此后我又当爹又当妈,那时我的工资也不高,但我宁可自己家里节约一点,也要帮帮徐明同学。为了使徐明同学的学业得以继续,我还多次去过徐明家访问,与当地的生产队协商解决徐明的生活问题。每次去家访需要两天时间,那时正好我爱人去照顾我身患癌症的岳母,我就只好带上我那幼小的儿子(那时只有五六岁)一起去进行家访。每次去家访,我那幼小的儿子总是不懂事的问我:“爸爸你为什么老是带我去下乡啊!”。那时我并没有给他多解释,因为儿子太小,还不懂得父亲对徐明同学的一片苦心!这样坚持了数年,徐明同学终于完成了学业,现在杭州某单位工作,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每当我想起徐明同学那样的事情,我的心里是踏实的。
再例如魏秋芬同学因父亲病故,留下了她与年幼弟弟和多病妈妈,成了单亲困难家庭,在她心里充满了自卑和不自信。缺乏自信的魏秋芬刚刚迈进烹饪班,她只是好奇,新老师,新环境,这一切都吸引着她的眼球。当初很不自信的她从未想过几年后的她,也会在社会上创出名堂。
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我很重视烹饪班的第一堂课,要求自己上的别开生面。有一次我为新生们现场表演了切老姜丝的技术活(绝活)。我高高地站在讲台上,掏出一方手帕,在学生面前一飘,平放于大腿上,动作甚是轻柔。猛然间,我右手一甩亮出菜刀,作势重重砍下,却只轻轻在手帕上一划,然后放好老姜,只见我快刀不停,一眨眼功夫,一盘码得整整齐齐的老姜丝已经切好。魏秋芬和其他学生的好奇心被我挑动起来了,她决心要学好此招!不过,学了好长一段时间也只是一点皮毛,心不甘却没奈何。我细致观察发现了她不平静的心态。梦不
能只是想,魏秋芬为自己定下了目标,她把空闲时间都花在了提高技艺上。
我分析了她的优点和长处,为她鼓励加油。我看魏秋芬擅长美术,就教她从简单的月季花开始学,再学雕刻牡丹花、菊花„„。不知道雕刻了多少种花,用掉了多少原料。但她最喜欢雕刻凤凰,最擅长的也是雕刻凤凰。凤之舞动似乎让她的心也随之飞舞起来。
半年过去了,原来不那么自信的魏秋芬,自信心增强了,刀工水平也大为提高。第一堂课老师的切老姜丝表演,现在看起来已经是能够掌握的一项技能了。她已经能够娴熟自如地运用刀具,切出粗细均一的各类原料。
魏秋芬的努力得到了我和师生们的肯定。学校里有什么比赛,我总会安排她上阵,她也总是不负众望,捧得一个个奖杯回来。获得过很多奖项的魏秋芬毕业后,如愿以偿地进了湖州有名的饭店——浙北大酒店工作。
那年,她参加了“湖州大厦杯”烹饪大赛,她以一招雕刻绝技——“凤凰展翅”夺得雕刻特金奖。使她名声大噪的是首届“高歌杯”全国鹅肥肝大赛。要得奖,菜式首先要有创新。她最终选择了“鹅肥肝芙蓉蛋”、“辽参扒鹅掌”两道菜肴参加角逐。过硬的技术,超强的自信心,使魏秋芬的两道高难度的菜肴完成得极为出色。最后,魏秋芬在这场来自各地名家高手的“决战”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特金奖。
在三十年班主任生涯中,类似徐明、魏秋芬同学这样的事例还很多,在此一言难尽。总之,我觉得像徐明、魏秋芬这样一些处在社会低层,家庭贫困的同学,都需要我们真情付出,使他们掌握生存本领,尽快脱贫致富。好在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贫困家庭学生也上得起学了。
为了肯定和表彰我所做的工作,德清县授予我 “名教师”、“教学中坚”、“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授予我“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荣誉称号。国家授予我“全国模范教师”、省部级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教育部鲁昕部长向我发来了贺信。《中等职业教育》杂志(2003年10月号),《记德清职业中专烹饪专业毕业生魏秋芬》的事迹中对我的情况作了报道。
四十年,风雨兼程执教路,真情付出为学生。
讲台催人老,粉笔染白头。
四十年的风雨兼程执教路,耗去了我生命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这其中,成功与喜悦同生,放弃与遗憾共存,失落与暗殇交融。虽然使我放弃了许多,但有选择的放弃是一种智慧。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父亲三年病重我没能尽孝,大哥病逝我不在床前。由于
长时期的超负荷工作,多年的体力和精力透支,我的身体也开始出现了问题,前几年我被查出结肠上皮细胞瘤变,但我仍然坚守工作岗位,至今仍然在课堂第一线上课,因为我上了一辈子的课,我热爱课堂更热爱学生,我总觉得离开了课堂,我的生活是不完整的,上课已经是成了我的生活习惯!
老师们,人的生命是一种过程,是有限的,而职教事业是无限的。让我们将那有限的生命像一颗流星那样,划过职教事业的长空,多闪耀几下,多照亮一下需要照亮的人。面对今天方兴未艾的职教事业——我们职教人仍然需要敬业奉献精神。我们的奉献,是至死不渝的真情,是不计名利的付出。
史烟飘过,回看今天。正如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谢谢大家!(鞠躬)。
第四篇:颂名师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在座的朋友们:
你们好!我是来自达川第四中学的教师。我演讲的题目是《在党旗下成长》。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正式成立,从此以后,我们拥有了自己的党派,有人为了我们的利益而奋斗。那是一个伟大的日子,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脱离了贫穷,获得的尊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所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2012年7月1日,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日子,在鲜红的党旗下,我庄严地举起右拳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从那一刻起,我知道我的一切已经不再属于我自己,我将更属于培养我的党和人民。2012年9月,我以一个学生党员的身份进入达川第四中学工作,由一个受教育者转变为一个教育者,角jué色的转变意味着责任的加重。对于刚踏出校园门口的我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没有任何经验可言。我茫然的站在人生的路口不知所措。
但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进入的是一所优秀的学校,遇到了一群责任感强烈的同事。我还记得,刚进入学校时我没有住的地方,也不了解周围的环境。我就像刚离巢的小兽内心充满了恐惧。教务处郑晓君主任知道这种情况后,马上帮我联系了后勤部,给我安排的住房,并且亲自将我带到了食堂帮我办好了饭卡,当时我有千言万语在心中,但是我什么都说不出口,这份温暖让我一直铭记。
在教学方面,我什么也不懂,我甚至不知道要从哪方面开始学习,也不知道我要学些什么,幸运的是达川四中一直有一项传统就是“老带新,结对子”,学校为每一位新进教师安排了一位师傅,要求师傅每周听三次徒弟的课,徒弟每周听五次师傅的课,并且要求师傅每周检查徒弟的备课本。事情多而繁琐,没有任何待遇,但是带我的师傅----卞家成老师却做的一丝不苟,甚至更多。他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给我,大到教学理念,小到教学细节,甚至连一句话如何遣词造句都要和我讨论很长时间。吃饭的时间到了,我说请师傅吃顿简餐,他还一本正经的说:“刚出来工作的小姑娘能有多少钱,该师傅请你。”无声的泪从我眼眶滑过。我是多么幸运啊!卞老师不仅仅是学校安排给我的师傅,更是值得我尊敬、感激的长辈。
除了我上面所说的两位老师以外,我们学校还有很多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的老前辈。比如李秀英老师,当你走进我们的办公室,你会发现有这样一位女老师:她双鬓白发,却精神矍铄,坐在电脑前戴着耳塞听语文优质课视频,看到精彩的教学环节,她就反复播放,并用钢笔在她的笔记本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我有时和她开玩笑说:“李阿姨,你都是要退休的人了,干嘛还学这些?”这时她就会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丫头,我这不是怕我那些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如今的教学实际吗?那不是害了娃儿,再说,我也得 ‘活到老,学到老’嘛。”听到这样的话,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还有廖德荣老师,他是我们学校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老党员,他上课思路清晰,有针对性,有侧重点,而且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很受学生的欢迎。其实他是有秘诀的,那就是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丰富,当再遇到类似的知识点时,他就将自己总结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在实践中不断进步。他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觉悟感染着我们这些年轻的共产党员,他不愧于共产党员的这个光荣称号。
模范就在我们身边,在每一个默默奉献于自己平凡岗位的人身上。面对着党旗,我感到,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沐浴在党无处不在的温暖和光明之中,侧耳谛听着党的谆谆教诲,是多么地幸福!
浩渺的天空,群星璀璨,那里面,有你、有我,我们用共同的信念支撑着党的事业!
我愿用一生去向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去为我的理想信念奋斗,不负这红色的印记给我的骄傲!
谢谢大家!
第五篇:学名师演讲稿
学名师”演讲稿1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名师,树新业”。
气候无常的夏天已经过去,教育改革的春天却悄然来临,我知道,在这次课程改革实验里,会造就一批年青老师成为教学骨干,成为名教师。虽然我没有站在课改第一线,虽然我还没有感觉到课改前沿的弥漫硝烟,但是我知道,课改不是面向个别年级个别老师个别学校个别地区的,只要你努力学习,积极探索,也许课程改革的硕果你先品尝。是的,课改给我们所有在职的老师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如果你能在课改中与时俱进、硕果累累,你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名教师的头衔;如果你不能在课改中取得成绩,甚至还在那儿混日子,那么你将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岗位。所以我们要努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虽然感到压力大,时间不够用,工作忙、任务重,但是我不会有一点怨言,反而我会感到自豪。
课改时代,已经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教育家,改革家,造就了一大批教育名师。我心目中的名师是那具有高超的导学艺术和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特殊的人格魅力。一如朱永新、于永正、贾志敏、支玉恒、邱学华等。他们是我辈学习的榜样。
学习名师,学的是什么?学的是他们的精神。锁定目标,不为名利所感,不为情绪所左右,荡漾书房之中,融洽师生之情,神交名家大师,淡泊如水,平静如镜。敬业奉献,欣赏莘莘学子,执着三尺讲台,深研课程理论,挖掘顽童潜力,不计风刮日晒,不嫌费事劳神,视寂寞为宝,以枯燥为福。思想升华。凡事善悟,悟其利弊,悟其得失,悟其方圆。且用教学之精髓,激学生之兴趣,鼓学生之干劲,动学生之手脑,思学生之所思,并随记感悟,补记心得,广记所闻,深撰所论。淡名利,勤思考,弃恩怨,忌自足,心往学生想,力为学生出,追求科学与民主,服务学生与家长。!只有具有强烈的创新冲动,才可能成为一位名师!
其实,名师固然很好,但名师有名师的苦恼,普通老师有普通老师的快乐。学名师,做个好老师,做个问心无愧的老师。毕竟,人并一定要活得轰轰烈烈,但一定要活得有滋有味。有人说,这世界上最长的路就是自己的脚。可是,脚是不长眼睛的。而名师,就是指引我们在教学道路前行的一盏明灯。
最后,让我以工作的座右铭对联来结束我的演讲吧:厚积薄发勤耕耘,但求问心无愧。精益求精善动脑,唯需提倡创新。
演讲稿2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终生努力即名师!
童年时代,我最不想当的职业,就是老师。读师范时看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方始渐渐对教师的职业有了认识。--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是人民教师崇高的劳动!从对教师的漠视到执着的认识,从无意中走到教师岗位到对教育的痴情无悔,凭的是年轻的激情。
当我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踏进小学时,我的心情是多少激动,多么地自豪。我知道,那间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奉献的是自己。可是俗话说得好:醉后方知酒味浓,白发始觉学问迟。
教育是技艺,更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需要用我们的热情和生命去拥抱!这是我读完《现代教育报》有关王能智老师的长篇报道《名师之路》的最大感想。
社会需要名师,家长追求名师,学生信赖名师,每位教师本身渴望成为名师,学校更是高薪聘请名师。
何为名师?我以为,真正的名师不是教育行政部门一纸文件任命的,名师是有思想,即有教学个性。听其课如听美妙绝伦之音乐,久听不厌;听其谈,能使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二是教学效益突出,即教学质量高。我不认为教学成绩好的教师就一定是名师,真正的名师不是在课堂上解答学生所有的“为什么”。而是让无疑问的学生,走出课堂时能够产生满天的“问号”。三是师德好,即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懈创新的追求品质。人立其侧,即能如沐春风。
似乎名师离我们很远很远,其实仔细想想,当我们守住教育这份职业的道德底线,当我们牢记我是一名人民教师,当我们把每一个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时,你,我们,不就是名师吗?有位智者说“有人把我当人看,我把自己当牛干,有人把我当牛干,我把自己当人看!!”,其实,名师是过程,名师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追求,终生努力便是名师!忘掉你的职称,抛掉你的老本,放下你的架子,老老实实地向学生学习,向同事学习,向书本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育人水平,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不断追求新的教育理想。
一、崔老师的“腹有诗书”。
课堂上,崔老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让人切实感觉到了他的名师魅力和神采,觉得语文就是他,他就是语文,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联系自己,在教学中往往眼高手低,明明知道语文教师的知识底蕴很重要,但却常常以“既要工作又有口有家”、“都四十多了,还准备结什么茧了,得过且过吧”等借口,不去充实自己。现在想来,崔老师不也五十了吗?他不坚持学习,能“腹有诗书”吗?毛主席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从今日起,我向崔老师学习,抽闲挤空多读书、读好书,提升自己的知识底蕴。
二、崔老师的“多维评价”。
“课堂上最好听的声音是什么?是同学们抑扬顿挫的读书声;最美好的景致是什么?是同学们潜心研读的样子。”;“理解了字词,再讲这个故事,你会讲得更好!”;“感谢你提出了这个有价值的问题!”„„课堂上,崔老师多角度、有新意的激励评价无处不在,正是这些真诚的“多维评价”,使学生读书的劲头十足。他出色的评价给学生铺设了一级级向上的阶梯,让学生在评价中产生情感的共鸣,不断生发新的体验和感悟,体现了“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阅读要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的新课程理念。
从崔老师的多维评价中,我深深地认识到,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除了要具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外,更需要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积淀,只有自己懂得更多、看得更远、想得更深,才能有如此准确的评价语言,才能用评价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窗口。决心学习崔老师,从今天开始。
走近名师——崔云宏
一直以来我都渴望能有机会与名师近距离接触,希望能聆听他们的教育思想,目睹他们的教学风采,也好让自己从中受到启迪。10月16日这天,我有幸聆听了我区两位优秀的年轻教师和教育专家崔云宏老师的教学观摩课,使我深受震撼。课上我不仅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他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
说实在,崔老师的课并不像我想像的那样“华丽”,但就是那样一节真实、朴实的课却让我真正领悟到了阅读教学的内涵。课上,崔老师把阅读教学看成是对话的过程,引导学生利用拍电影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掌握阅读的方法,整节课崔老师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体会”、“品味”、“想象”还给了学生。从他的授课中,可以看出,崔老师,设计每个教学环节,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的,正是由于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达到“思维活跃流畅、创新精神涌动”的最佳境界,真正行之有效地改革了课堂教学。
走近名师,感受名师,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三尺讲台是我们的舞台,学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自己的教学的薄弱环节,以名师为榜样,研究她们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思想,为己所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更趋完美。
演讲稿
3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与书共舞,体验教育幸福》
幸福,无疑是一种体验,教师的幸福是什么哪?是能够体验到教育的幸福。也许有老师疑惑了,今天演讲的内容不是读书吗?你怎么说到幸福上去呢?别急,请听我慢慢说来。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均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对于前面两种快乐幸福,想必很多老师都能体验到,但是第三种呢?像我们这类面上中学的老师,能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感受,想必少之又少。我们“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牛累”,从早上6点工作到晚上10点,天天不是备课,上课,改作业,就是坐班,开会,连没有晚自习的晚上还得要早早到教室,安顿学生,找学生谈话,天天得提起百分精神看着那些调皮捣蛋鬼,就怕他们搞出一件事情,让你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好。而学生呢,面对你的教育,不以为然,我行我素。辛苦的付出得到的竟然是“我们不喜欢你这个老师”。这样的生活,我们能够算“得天下英才”吗?我们能够体验教育的幸福吗?不,不能!
这样的生活很累很累,这是我在做老师,做班主任后非常强烈的感受。面对你天天辛苦付出的学生,体会不到半点的幸福,感觉的只有无尽的疲惫,无尽的烦恼,这样的感觉让我觉得可怕!我还很年轻,我以后的教育教学道路还很长很长,体会不到教育的快乐幸福,我整个的人生幸福又何在?作为教育者,我都是满心疲惫,我怎么能够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我教书是为了什么?语文是什么?教育是什么?什么样的教学是理想的教学?什么样的教师是理想的教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接受我的教育?我的幸福在哪里?„„对所有这些,我曾经痛苦地思索过,曾经力求寻找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的模式。
困惑的我,把目光投向了书籍。我订阅《语文教学参考》,《班主任之友》,我看李镇西,于漪,魏书生,我读叶圣陶,朱永新,苏霍姆林斯基„„我看大家们的教学快乐,我品大师们的教育幸福。看到别人是那么快乐地教书,那么幸福地去教育学生,我很是羡慕!从他们的幸福中,我明白了“教育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不是什么已经完成的和完善的东西”(第斯多惠),哪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哪有适用于任何教学内容和任何班级的教育教学套路?所有的教育、教学,所有的课程,其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一种动态,一种求索、努力和挣扎。在这个过程,有得有失、有甜蜜与忧伤、有幸福与苦难、有憧憬与代价。而要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就要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会舍弃,舍弃疲惫,舍弃烦恼,减去沉重。“一叶落,荒芜不了整个春天”,拥有一种阳光的心态,才能在繁杂的工作中体验到工作的快乐;拥有一种阳光的心态,才能在喧闹的生活中体验到生活的宁静;拥有一种阳光的心态,才能享受到一个教师的幸福。
幸福是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就是需要多读书,多积累,增加文化底蕴。就这样,我和书籍跳起了舞。我看文学、哲学,我读教育学、心理学,课后,我也写起了教后记,教育札记。我不断地读,不断地思考,从书籍中寻找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慢慢的,我发觉自己工作起来顺多了,教育学生的方法也多了,生活变得快乐了。
曾经听说这么一句话:我们社会的前进不在于忙忙碌碌,而是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我想,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在漫长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体验教师的幸福,不仅要埋头苦教,更要抬头看路。我们需要与书共舞。与书共舞,能矫正我们因忙碌工作而迷失的方向;与书共舞,能唤醒我们因忙碌工作而懒散的性情;与书共舞,能够滋润因忙碌工作而麻木的心灵。与书共舞,我们会一天天变得充实,与书共舞,我们能够一天天懂得了人生的快乐,享受到了教师的幸福。
老师们,你们想享受这种幸福吗?那么,就跟我来吧,与书共舞,体验教育幸福!
演讲稿4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每当我读一本新书,获一份知识的时候,我心中的那种快乐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正如培根所说;“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教师,要想能够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就必须读书加以补足,况且,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没有一个渊博的大脑是不行的。读书让我们能够很好的乘上时代的风帆,才能够让自己的职业生辉。
博斯威尔有这样的一句话:“每天读上五小时书,人很快就会渊博起来。”我们的教师每天很多时间都用在教育教学中,或许不可能这样的投入,但是只要书籍在我的心中,我每天抽出一点点的时间,我就可以补足自己的不够,因为知识是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是道听途说。
我们可以从教育理论书籍中获得理论的指导,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指引方向;我们可以从名家名着中或者精神的营养,为我们的自身素质的提高获得高品味的营养;我们可以从众多的书籍中找到人生的意义,生命的诠释,心灵的感动。
一句谚语这样说:“生活中没有书,就好像天地间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就仿佛鸟儿没有翅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以礼仪大邦闻名于世,我们的民族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就深刻反映了这一点。读书才能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是内在优秀品质的外化。读书是提高个人修养的必然途径,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完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介;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正是需要我们广大的人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知书达礼。作为人师的教师,也唯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够更好的为社会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坚信自己的信念不会改变,让我们在读书中感受人生的哲理。
演讲稿
5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再次接到参加演讲比赛的通知后,我熟思了很久,这次的文稿写出来,能否完整地展现我的想法,我真得没有把握,但是,既来之,则安之,我也想借这个机会说一说与孩子们一起读书的感受,恳请专家和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我演讲的题目是《共读与共赢》!从这个题目中不难看出,我的观点是:与孩子们一起读书,绝对是一种共赢的效果,无论是自己的学生还是自己亲生的孩子,都是这样的结果!
先说一件和自己的学生一起读书的往事吧,那件事给我的触动真的不小!事情要追溯到2001年的春天,初中语文教研员蔡老师到我们学校去听课,领导安排我来讲这堂课,根据教学进度,适逢我讲《杨修之死》这篇课文。我自认为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比较精通的,所以,事先并没有在备课上下多大的功夫!那个时候的授课,对于启发学生思维这一环节要求的不高,(www.xiexiebang.com)我只是照本宣科地理顺了文章的结构,并解决了字词,之后就让学生们自己读课文。在学生们读书的过程中,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个问题:杨修为什么会死?然后等学生读了一会,我就让大家开始讨论!学生们有的沉思,有的翻课本盲目地找答案。
本来,按照我的估计,学生们的回答基本上是偏离不了”杨修本人恃才放旷“和”曹操嫉贤妒能“这两个答案的,因为,在我的脑海深处,这本也就是导致杨修死亡的根本原因。我信心满满,期待学生们能按照这个思路来回答,答完这道题,所有的教学环节就全部完成,我也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下课了,想到这里,我不免有些得意,讲这么一堂课,太简单了!谁知,一个我最信任的学生的回答却让我大吃一惊!他说,罗贯中的本意并非是夸杨修聪明!其实,他很傻,并非真的聪明。听了他的回答,我的脑袋当时就”嗡“地一声,心想,孩子,这是在听课啊,你可别给我砸了锅!
心理是这么想,但我还是硬着头皮请他来说一说自己的理由。于是,那个学生不紧不慢地说出了一番令我在以后的教学甚至是做人上都将毕生铭记的话。
他说,杨修虽然是高智商,学识渊博,但是这不代表他就一定是个聪明人,他若聪明,就不会糊里糊涂地卷入到曹操继承人争夺这件事当中;他若聪明,就不会在曹操的食盒上写下”一人一口酥“这五个字,难道说,曹操身边能人众多,就止他一个人了解曹操的真实想法吗?其实不然,能人到处都是,只是别人比他更了解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再说一说他最后的死,曹操是以他祸乱军心为理由杀了他的,亏他自己当初在埋葬曹操身边侍卫的时候说过”操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这句话,你知道曹操居心叵测,阴险歹毒,自己却偏偏往枪口上撞,难道这就是聪明的表现吗?所以说,他很傻!
听完了他的这一番陈述,听课的蔡老师带头鼓掌,所有的学生也一齐鼓掌,而我的冷汗却嗖嗖地往外冒,心想,你小小年纪就能把问题看得这么透?但是,我当时没有做任何表示,草草地下了课。课后,我急忙把他叫到办公室,就问他是谁教他课堂上这么回答问题的,他说,爷爷在家里经常给他讲三国的故事,还告诫他,做人千万不能学杨修。我把他表扬了一通,就让他回去了。而自己却久久陷入了沉思。与其说是沉思,倒不如老老实实地说是在心头自我反省了一通。我想到了罗贯中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写曹操去世的时候写过这样的两句诗: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是啊,我们这些做语文老师的,并非讲述完一篇课文,就算真正完成了教学任务,用现在的观念来解读,那就是”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是否真正落到了实处!那堂课,我想,若干年后,我的学生们或许早就忘记了,因为,那本也就是一堂普通的课。而我,却终生难忘,我真的觉得,那堂课上,我才是真正的学生,我的学生其实才是真正的老师!古人说,学无止境,我必将终生铭记这句话。
和学生共读,那一次,我实在是受益匪浅。
时间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转瞬间,我的女儿已经5岁了,每每提及她,洋溢在我心头的就全是温馨与甜蜜了。由于在乡下工作,每星期才只能陪她两天,心头总难免有些愧疚。所以,呆在家里的日子,我尽量多陪她一起读读《幼儿画报》,然后做做游戏。她是非常喜欢和我一起跑跑跳跳的,她的性格实在太活泼。记得那次一起读《江雪》这首诗,她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非要我反复地给她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了几遍,我懈怠了,耍个小聪明,让她自己读,她眨巴眨巴眼,就开始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小兔子毛!“我当时听了一愣,不是这么说的啊,诗怎么能这么背?我有点恼火,却没发作,只是问她。而她,理直气壮地说,雪啊,就像小兔子毛啊!
我就喜欢这么背!之后,自己就在那里反复重复背诵。我顿时恍然大悟,没错的,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她这么一来,不比课堂上让学生硬生生地去造句子好得多吗?想到这里,我转怒为喜,也跟她一道开始”瞎背“起来。夜深了,我和她妈妈一起哄她上床睡觉,我又重复白天”小兔子毛“这几句,她就咯咯地笑,笑得那么开心。她睡了,嘴角分明带着微笑。我想,在这个夜晚,在她甜蜜而又美丽的梦里,她一定会梦到纷飞的雪花,雪地上蹦蹦跳跳的一只小兔子,还有她在那里快乐地追逐,无忧无虑地玩耍吧。夜深了,我坐在灯下,仔细品读白天的甜蜜,我想到了一位先哲说过的那个词语——”教无定法“,这话真对!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教学生是最好的?我估计没人敢轻易地回答。记得以前在写教案的时候,每每遇到”教学方法“这个环节的时候,总是应付了事,现在想来,这还真是一门大学问。看来,和女儿一起读读书,读读画册,也有这么大的收获嘛,真是学无止境啊!
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这是勉励后人读书当勤奋;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则说,”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这是把读书当做淡泊名利,陶冶情操的一种生活方式。而我则想说,工作的时候,多和学生一起品读品读文章,用心教教学生,把你的一身本领好好施展出来;回家的时候,有时间多陪陪孩子,一起读读书,这是一种天伦之乐啊。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能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个道理吧!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演讲稿6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沉醉书香
追寻完美》
首先我想问在座的各位几个问题:谁不愿意美好呢?有谁不爱美呢?当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么有没有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呀?作家毕淑敏说了,最简单的美容法就是读书。曾经有人这样形容读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我相信阅读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身的。校园是知识的摇篮,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更应该多读书。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文化底蕴的传承者,人格力量的塑造者,提高自身素质不是很重要么?而教育事业更需要教师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一种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那么,如何追寻这份完美呢?答案还是就是读书。
博览群书才能信手拈来,应用自如;引经据典才能妙趣横生,兴味盎然;读万卷书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我们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促生者,心灵的塑造着,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难道不应该尽最大努力追寻胸罗万象的境界吗?
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适者生存”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座右铭,教师更应该以读书为支撑,立足课堂,实实在在教书育人;以读书为生活,涵养自己丰富的情感、健全的理性、敏锐的判断以及不竭的创造;以读书为己任,让自己的生命之树常青,无声地润泽学生,默默地完善自我,追寻诗意而完美的人生!所以,我们读唐诗宋词、汉赋元曲;读李白、苏轼;读歌德、莎士比亚„„
读书的时候,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读书的时候,我们知道了天地间有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读书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将自己的见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散步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教师的读书习惯会直接影响学生。所以教师应该首先是一个读书人。那么,师生应该建立么样的阅读理念呢?从阅读目的上讲,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应付考试,而更应该是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吸收精神营养;从阅读内容上讲,阅读不仅是追求眼球快感,只读一些娱乐书籍,而应该接通人类文明的脉络,反复阅读经典书籍;从阅读实施上讲,阅读不仅仅是轰轰轰烈烈的活动,而应是校园里一种静悄悄的变化,是师生相互感染的氛围。从阅读技能上讲,阅读不仅仅是把书写符号变为脑海印记,而应该多思考,举个例子:读过《亮剑》,我曾多次琢磨里面的一句话:不谋全局者不能谋一隅,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这是一种“当前的事对历史和未来有一定认识和把握”的观点,这让我到了班级管理,要带好一个年级,要从当下和长远眼光综合考虑,才能对学生更有好处。
最是书香能致远!尊敬的老师们,为了学生,为了自己,让我们沉醉书香,看世界豁然开朗,鸟语花香,缤纷一片,远离喧嚣和浮躁,静静地回归自我,去追寻一份完美人生!坚持读书,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在你的颈间。读《用心灵赢得心灵——李镇西教育讲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