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创造力问题的研究综述(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20:3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青少年创造力问题的研究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青少年创造力问题的研究综述》。

第一篇:关于青少年创造力问题的研究综述

关于青少年创造力的研究综述

[摘要] 目前,青少年创造力问题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针对近今年来有关青少年创造力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内容主要涉及到创造力的概念,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研究、影响因素、对策建议等方面介绍了我国有关青少年创造力方面的研究现状及问题,最后在总结其研究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一些有待深化的问题。[关键词] 青少年、创造力、研究综述

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研究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教育界的一个重点课题,相关论著也是层出不穷。为了更进一步的推动其研究,本文尝试着就近几年来有关我国青少年创造力问题的研究作简单的综述,内容包括:我国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研究;青少年创造力的的影响因素;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对策建议。

一、研究状况

(一)创造力的概念

所谓创造力,是指人们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特征,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性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研究 针对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研究,研究者对青少年的创造力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问题进行了探讨,这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其次,创造力发展的性别差异是另外一个基本问题。

有学者从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两大维度对创造性思维进行测查研究。采用分层整体取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以全国六个地区10所中小学为被试,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青少年的创造力整体呈阶段性发展,在同一阶段内其发展呈连续性。青少年中学阶段的创造力水平明显高于小学阶段,其中小学四年级和初三分别为其发展的低谷期和高峰期,小学六年级到初一为发展的关键期。其次,创造力发展存在性别差异。从研究结果可知,女生整体的创造力水平高于男生,主要表现在流畅性和变通性两个子维度。而在实际生活中男生具有比女生更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青少年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1、文化因素

(1)国内研究观点

文化是一切的根源。有学者认为,从文化的观点来看,中国的文化是延滞的文化,结果往往落后。可以说某些中国传统文化因素阻碍了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

首先,自足、自夸的人生态度对青少年创造力起阻碍作用。中国汉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中心,也是其高峰,这使得中国人常常容易自足自满自夸,这容易使中国文化易于停滞,这种态度也使得中国人常常认为自己是最好的,陷于自夸境地,缺少学习动力,从而也缺乏创造意识。

其次,群体认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部分。然而,从另一方面看,群体认同不利于青少年独立意识、团体协作精神和独特个性的培养。独立、自由是

创造性的“源”,可以说群体认同对创造力发展起到了根源性抑制作用。

第三,中庸之道强调中行、不争,人们重节制,求平稳,结果导致人们老成持重、世故圆滑、妥协折中。这种文化氛围使得青少年缺乏竞争意识。同时,也阻碍了青少年创造力的正常发展。

第四,自古以来,封建保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封闭保守使得中国人不重视交流,不愿与他们进行探讨,这些都严重地限制了个体的性格、能力及主体的自由发展。总之,封建保守不利于培养青少年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创造思维。

(2)国外研究观点

在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这份杂志中,今年年来连续的刊登了几篇有关于亚洲青少年创造力教育的文章。在《The blossoming of creativity in education in Asia: Changing views and challenging practices》一文中,作者介绍了有关于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处的创造性教育的几篇文章的成果。

在国外研究者的眼中,亚洲的青少年常常会发现自己正处于“剥夺式教育”的学习环境中,它将教育绩效进行计算并用标准化等级来进行评测。这种所谓的“素质教育”争议性的剥夺了孩子们与生俱来的自身发展潜质。正如教育改革一开始在亚洲进行时,很多教育者发现,他们面临由个人及传统文化教育观点转变所引起的困境与难堪。孔子的“中庸之道”始终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统治地位。在这种教条的束缚之下,青少年特别突兀的展示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创造力——这种行为是不受鼓励的。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学生被要求遵守各种准则规范,而不是被鼓励进行各种创造性行为。

2、环境因素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环境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的外界环境将会促进或抑制创造力的获得。影响青少年发展的主要是家庭和学校环境。

(1)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者普遍认为学校是青少年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的关键。通过对1999-2011年33篇学术论文的解读和分析得出以下观点,第一,传统的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传统的师生关系缺乏民主性,学生的创造潜能没有得到发挥。其次,教育方式、评价体制的制约。我国学校教育仍摆脱不了应试教育,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强调知识的死记硬背。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没有时间进行创造性活动,更不谈不上创造能力的培养。第三,约束性的课堂。国外有学者研究表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之中,学生在课堂里对于教师的畏惧心理,学生对于规整制度的严格遵守等等都阻碍了学生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我国历来严格的学校纪律,扼杀了学生想象创造的勇气与能力。第四,学校创造力活动的较少。由于学校过于重视学生的分数,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也很少,从而使得学生的创造力活动很少。

(2)家庭环境

家庭则是影响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心理学家Baumrind将家庭教育方式分为权威型(民主型)、专制型和放任型——专制型和放任型不能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养成依赖、服从的习惯,创造力水平低。只有权威型(即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才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学术界也多认同这一观点。就家庭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影响这一问题,学者们的研究观点总结如下:第一,家长对孩子过分监督控制,从而抑制了儿童的创新欲望。第二,青少年学业压力大,自由活动时间少,导致孩子的缺少创造性活动。第三,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过分强调学业,对孩子的兴趣和活动进行选择约束,从而抑制了青少年潜能的充分发挥。

3、认知因素

关于智力是否会影响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就目前而言,依旧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但是认知特点却是影响创造力的一个主要因素。美国心理学家H.A.Witkin(1979)提出的场依存性——场独立性特征是研究的最为广泛的一个,研究显示场独立性特征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关于领域知识和技能与创造力的关系,自80年代以后,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领域知识和技能是影响创造力的一个主要因素,没有一定的某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可能在该领域取得创造成果的。虽然领域知识和技能构成在该领域创造的基础,但研究者发现,创造力与知识并不成线性关系,而是具有倒“U”型关系(Simonton,1983)。

4、人格因素

在人格因素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上,我国研究者进行的比较少,有学者针对国外学者对人格因素的研究,得出该研究主要采用两种研究方式,一是试图用人格理论解释创造力(Taylor,1976);二是研究著名人物的人格特点(Bahrron,1969;Mackinnon,1970。)Tardif&Sternberg(1988)对不同心理学家关于创造性的人格特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主要有19个方面:

(1)情愿面对反对意见,甘愿理智冒险。(2)坚持不懈,不屈不挠。

(3)具有好奇心,爱追根究底。

(4)能接受新的经验,愿意让自己的观念不断发展。(5)严格要求自己,献身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6)具有强烈的内部动机。(7)能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8)拒绝别人强加的限制,具有一定的精神自由。

(9)具有高度的自我组织和管理能力,较少从众心理。(10)乐观面对挑战。

(11)能够影响周围的人。(12)忍耐模糊。(13)兴趣广泛。

(14)善于产生奇特的想法。(15)不因循守旧。(16)情感体验深刻。(17)寻找有趣的情形。(18)情绪乐观。

(19)在自我批评和自信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冲突。

(四)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对策与建议

创新是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源泉。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界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学者们普遍认为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联合,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学者们各抒己见,大部分都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教育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师生相互尊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充分发挥青少年的自主性,这样有助于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

(2)教师素质

大多数学者们认为教师的素质影响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注意自身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行为进行肯定,让学生不断地感受到自身具有的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有效地促进其创造潜能的发展。

(3)校内开展创造性活动

校园活动是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学者通过研究表明:课外活动的参与对青少年创造能力的培养起作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不仅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创造意识的深化,而且更能营造创造性校园文化氛围。

2、家庭教育

(1)营造民主的家庭环境

宽松、民主的家庭环境,自由、轻松,充满了和谐、温暖的氛围,是青少年产生创造动机的重要条件。这种环境对孩子独特个性的形成、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的激发都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2)尊重青少年的独立性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有一个自由的空间。孩子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人,孩子的独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3)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训练创造力

对于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家长应该支持和鼓励,同时,也要利用多种情景,积极训练孩子的创造思维,开发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国外研究者发现,对于青少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其创造力的发展。在他们的相关研究之中,在中国青少年的随手涂鸦之中涌现出了大量创造性的思维表现,这一点在西方文化的研究之中也被证实了。同样的,研究者们也认为,绘画有助于青少年组织自己的思维——特别对于中国的孩子们来说,中文的学习过程是从象形文字转为抽象性文字的。因此,支持和鼓励青少年使用文字和绘画来表达他们自己的思想,是促进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策略之一。

3、社会

研究者基于1998年7月至1999年3月,由教育部科技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和中国科普研究所共同组织实施的首次“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的社会调查显示,具有初步创造人格以及创造力特征的青少年所占比例小,由此份调查报告的结论我们可以看出,在社会影响力方面,在提高青少年的创造意识这一块上,我们还需要有很大的工作来做。

学者呼吁全社会都应重视加强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政府应增加青少年创造力培养方面的投入,全社会共同营造有益于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良好环境。

一部分研究者研究认为,少儿图书馆作为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重要阵地,在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培养青少年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技能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能够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完善的图书馆不但可以提供国内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等方面的纸质资料,还可以提供大量的电子文献,其数献数据库中所包含的信息资料量不是一般的机构所能够提供的。各种资料信息是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以

少儿图书馆作为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基地,为青少年的个人发展提供自由的空间。

图书馆是一个社会机构,因此,它在发挥其促进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过程中,不应单独的,孤立的发挥功效,而应该和学校,家庭等其他因素结合起来,共同促进青少年的创造力发展。

二、未来研究展望

本文从创造力的概念谈起,对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研究,青少年创造力影响因素、对策与建议等相关研究进了回顾和阐述。可见,关于青少年创造力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而且逐步走向深入,就总体而言,目前的研究特点有以下几点:

1、研究的学科已从教育学扩展到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联合必将进一步推动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不同学科的学者们均从各自学科的理论视角出发,从不同的方面来探讨研究青少年创造力,从而形成了更加丰富的解释框架。

2、研究的范围更加全面。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和对策建议方面,覆盖了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

3、研究方法将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及理论分析相结合,学者们更加注重各种调查方法的运用,并尝试作出更全面的解释。

但是目前对青少年创造力的研究尚存不足之处:

1、以往有关创造力的研究普遍是基于经验,或是运用访谈、问卷等方式进行调查性研究,缺乏青少年创造力相关的理论框架和论证,比较少从青少年主体感受和需求出发。

2、目前的研究很多还是停留在定性研究探讨青少年创造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其培养对策,虽有一些定量的研究成果,都无法确定各个因素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影响大小及其途径,应多进行一些实证研究进行具体说明。

3、对青少年创造力的目前的研究、解释很多,但大多都是在进行重复的研究、探讨,对于其未来的趋势或走向研究不够,缺乏创新性的研究,由此所提出的解决青少年创造力问题的对策建议也由于过于书面和抽象,而缺乏可操作性的措施和方法,或是效果明显的对策。

[参考文献] [1] Vivian M.Y.Cheng.Infusing creativity into Eastern classrooms: Evaluations from student perspectives [J].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2011,06:67-87

[2]罗晓路,俞国良.青少年创造力、心理健康发展特点及相互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2010,06:15-19 [3] Vivian M.Y.Cheng.Tensions and dilemmas of teachers in creativity reform in a Chinese context [J].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2010,05:120-137 [4]Anna N,N.Hui, Tom C.M.Yuen.The blossoming of creativity in education in Asia Changing views and challenging practices [J].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2010,05:155-158 [5]Chu-ying Chine, Anna N.N.Hui.Creativit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eachers’ perceptions in three Chinese societies [J].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2010,05:49-60

[6]Elzbieta Rudowicz, Aleksandra Tokarz, Andrzej Beauvale.Desirability of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creativity: Through the eyes of Polish and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J].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2009,04:104-115 [7]郭晶.中国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创造力的负面影响分析与对策[J].现代教育论丛,2009,02:90-93 [8]郭晶.中国传统文化与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J].Journal of Schooling Studies,2009,06(02):40-43 [9] 师林美.优化家庭教育方式提高青少年创造力[J].魅力研究,2009,11:155-156 [10]沃建中,王烨晖,刘彩梅,林崇德.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03):535-539 [11]李燕芳,王莹.影响儿童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学校环境因素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9,104(02):80-85 [12]刘芳.青少年儿童创造性人格研究综述[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23(01):82-84 [13]周明霞,张勇.浅谈教育变革与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J].河南教育,2007,02:57 [14]李学峰.充分发挥少儿图书馆在青少年创造力培养中的作用[J].图书馆(Library),2007,04:129-130 [15]石中英.加强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3:27-28 [16]胡卫平,韩琴.国外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03:40-43 [17]任国荣.家庭环境与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J].中国青年研究,2006,10:19-21 [18]张朝晖.影响青少年创造力缺失的学校教育因素及对策浅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年专刊:74-76 [19]胡卫平,Philip Adey,申继亮,林崇德.中英青少年科学创造力发展的比较[J].心理学报,2004,36(06):718-731 [20] 胡卫平,韩琴.国外对青少年创造力影响因素的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10:25-28 [21]苗成彦,程京华,张玉梅.我国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现状及其对策[J].职教通讯,2002,06(01):52-53 杜锡来.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及培养[J].教育探索,2001,119(05):13-14 [22]于诺.从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谈图书馆的少儿工作 [J].图书馆建设,2000,04:97-98 [23]白烨,郭启山.清除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主要障碍[J].青年思想家,2000,04:98 [24]时建朴.谈培养青少年创造力中的几个问题[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9,16(01):97-98 [25]时建朴.谈培养青少年创造力中的几个问题[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9,16(01):97-98 [26]顾卫临.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J].瞭望新闻周刊.1998,33(08):12

[27] 丁石孙.要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J].瞭望新闻周刊.1998,33(08):13

第二篇: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

有多少青春年少可以重来

——由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引发的思考

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但曾几何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却越来越突出,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近期我院受理了一起未成年人敲诈勒索案,犯罪嫌疑人张某是一个年仅16岁的少女,在看守所里看着面前这张稚嫩的脸,让人很难将她与犯罪联系到一起。通过与张某的交谈,我们了解到了整个案件的始末,更引发了我们对未成年犯罪这一问题的更为深入的思考。

一、花季少女怎样一步一步走向犯罪

(一)张某的成长环境

张某的父母均在葫芦岛市政府机关工作,家庭收入较为稳定,是典型的小康之家。张某作为家里的独生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对她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从小到大张某不管犯什么错误,最严重的顶多只有父母几句责骂;在生活方面,张某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除了读书以外,几乎所有事情都由父母代劳,十几岁了还不会洗衣服不会叠被子,自理能力很差。

在父母的溺爱下成长起来的张某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任性、骄纵、自私且依赖性强。2008年9月,张某被父母送到阜新市某职专读书,娇娇女的性格使张某在新的学校里很难处理好同学关系而倍受排斥,于是张某开始频繁出入学校周围的网吧,在虚拟世界里寻找安慰和寄托。

(二)交友不慎入歧途

白某是张某的男友,二人在网吧里相识,确立了恋爱关系。白某没工作、没收入身边却有一群酒肉朋友整天游手好闲、花天酒地。趋新求异的张某沉迷于花天酒地的生活不能自拔,最终因逃寝被学校退学。退学后的张某非但没能深刻反省,反而千方百计摆脱父母的管制,于2010年年初只身从葫芦岛返回阜新和白某过上了同居生活。和白某同居后张某每天除了上网就是和白某 1

及其的一干朋友继续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终于入不敷出生活捉襟见肘。

2010年4月,张某在网络上结识了田某(本案的被害人),通过网上聊天,了解到田某是阜新市另一所职专的学生,家在锦州农村,家境困窘,于是萌生了介绍田某卖淫的念头。2010年5月张某先是以陪人吃饭赚钱为由约田某见面,田某欣然赴约。张某介绍田某同白某的朋友白某某认识,一顿饭过后白某某给了张某、田某各500元。田某见识到白某某的“大方”,在第二次和白某某见面时未能抵御金钱诱惑而和白某某发生了卖淫关系,白某某因此而前后给了张某几百元钱作为“好处费”。张某因此找到了一条“生财之道”于是,开始在网上发布卖淫信息,通过网络又联系到嫖客王某介绍给田某,之后王某又介绍自己的朋友王某某给田某,这样张某又分别从王某、田某等处获得几百元“好处费”,这种不劳而获让张某尝到了“甜头”。

(三)利欲熏心,无知女孩身陷囹圄

在王某同田某第二次发生性关系时,张某将王、田二人的卖淫过程用手机拍成视频。张某拍摄视频的原因至今三方各执一词,但正是这段视频引发了本案这场闹剧。

拍摄完视频后,张某把此事告知白某,白某脑筋一转立刻想到了一条生财“妙计”。白某唆使张某给田某打电话并教张某如何恐吓田某让其出7000元钱赎回这段视频,田某万般无奈之下答应了张某和白某的要求,双方约定每周末在兴隆大家庭交易,直至付清7000元。双方交易数次后,田某无力承担7000元费用索性向公安机关报案……

二、花季少女缘何以身试法——陨落的童真谁来买单?

十六岁正值女孩最美的花季,然而张某在此时却走上了一条犯罪的道路,而使自己的大好年华暗淡无光,让人唏嘘感叹的同时,更加发人深省。综合考量案件的缘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

与以往的未成年人犯罪中的犯罪嫌疑人不同,张某有一个完

整的家庭、父母都在政府机关工作、小康之家,集父母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张某却最终走上的犯罪的道路,让人很难理解。

在看守所里,当我们问及张某父母的一些情况时,她的态度很漠然,她坦言被学校退学后曾被父母强行带回家中,后来趁父母上班时离家出走回到阜新,并和男友白某同居。问她为什么这样做时,她回答“不想面对她的父母。”问她不想面对父母的原因时,她说“因为他们不够关心我。”

其实并不是张某的父母不关心张某,而是他们对于女儿的教育陷入了一个误区。客观地讲,张某的父母对张某具有生命的决定权、物质的提供权、照顾的程度权、个性的决定权。如果替她问一问父母:“我”是怎么来的?就可以发现,“我”的胃口是喂出来的;“我”的脾气是带出来的;“我”的观念是唠叨出来的;“我”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我”的无耻是百般迁就溺爱出来的……张某的犯罪看似是她自己的选择,其实从一个侧面来讲是父母行为的反作用的结果,家庭抚养不仅仅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心理抚养;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性格才真正决定命运!

(二)学校教育失当

张某于2008年9月来到阜新某职专读书,2009年9月退学。和张某的谈话中了解到,其之所以退学是因为连续逃寝十五天而被学校退学处理。我们不禁要向学校发问:张某为什么逃寝十五天?她怎么能够连续逃寝十五天?这难道不是学校监管不力导致的问题吗?

学校的监管不力导致张某沉迷于网络,每天流连网吧而疏于学业;学校的监管不力导致张某认识白某后更加恣意妄为,夜不归寝,整日沉醉于白某纸醉金迷的糜烂生活。

学校对于未成年学生本负有监管的义务,但学校的监管体现在哪里?仅仅是学生连续逃寝十五天后被校方发现而退学么?可以说张某之所以一步一步走向犯罪,学校难逃其咎。

(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谈及社会不良风气,我们不得不提本案的其余几位当事人,白某、白某某、王某、王某某及田某。

白某是一个典型的“三无”社会青年,好逸恶劳、只会和身边的酒肉朋友吃喝享乐,是他一步一步推着张某走向犯罪道路。白某带给张某的不是爱情而是不计后果的放纵和享乐、是灾难。该人在本案案发前即因涉嫌盗窃罪被羁押在看守所。白某某、王某及王某某三人年纪都在四十多岁,都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白某某是一名药剂师,是一名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王某、王某某是事业单位的职工,然而这三个人在个人生活方面的不检点却与其职业形象南辕北辙,让人心寒。田某今年20岁,作为一名学生,她非但没有运用个人学识为自己获得一份正当职业,反而自甘堕落到以出卖个人肉体换取物质上的享乐。从刑事犯罪角度出发,田某是这起刑事案件的被害人,但是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上来讲,田某又何尝不是将不良风气带给张某的媒介之一呢?

这五个人在整个案件中的地位不同,但是从道德层面而言和对未成年人交叉影响的角度而言,这五个人又何尝不是将张某推向犯罪的帮凶?

(四)张某自身问题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风气等皆是外因,相比之下内因——张某自身的问题更加不容忽视。通过和张某聊天不难发现张某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1、意志薄弱,是非观念模糊。张某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抗腐蚀能力较差,尤其当她脱离父母管教时这一问题就会变得特别明显,面对外界的各种诱惑,很难做到事事明辨。面对新鲜事物时,猎奇心理更会占据上风,容易受到外部条件的不良诱惑或熏染。

2、自身文化水平和阅历局限。张某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终归阅历有限加上过早地脱离学校教育,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对于许多问题的认识仅流于表面,对于诸如犯罪此类严肃的话题更是知之甚少,因此容易被蒙蔽,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

3、性格各方面综合问题。作为独生女,父母的溺爱造就了张某自私自利的性格,这样的性格令她难以在新的环境中交到朋友;另外,处于叛逆期的她对于父母的管教抱有逆反心理,内心

渴望独立但经济、人生阅历等诸多方面的局限让她难以独立,白某的出现让她将自己对独立的渴望寄托在白某身上,对于白某产生依赖心理,而被其利用,导致自己身陷囹圄。

三、让凋谢的花儿重新绽放

在和张某谈话的最后,我们问到张某对日后生活的打算,这个16岁的孩子抬起头茫然地看着我们,哭着说只想安安心心地守着父母,对于自己的未来的发展没有任何的打算,抱着一种听之任之、得过且过的心理,她的回答让人忧心忡忡。其实,在少年成长的路上,面临一个又一个人生的台阶,他们只有稳健地登上这些台阶,才能成长为健康的社会人。在台阶上摔倒并不可怕,让人担忧的是他们自己直接放弃了攀登台阶的渴望,在某一个不被认可的边缘徘徊,这不仅对社会造成影响,更重要的是,使其自身承受更大的痛苦,付出惨痛代价。

为了避免这种后果的出现,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迷途的孩子重归正途:

1、张某的性格骄纵、自私,她是一个让人头痛的孩子,但从本质上来讲,她并不是一个坏孩子,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引导,应加强思想教育同的同时加强法制教育,让她明白哪些事情是一定不可以做的。张某的案例从一个侧面也反应了针对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学生,我们的法制宣传工作是不到位的、近乎空白的。应与在各中小学、职专、中专等学校沟通、开设专门的法制教育课,让孩子们从小树立守法意识。

2、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犯罪回访制度。以本案为例,责成专人负责张某的教育改造工作,定期进行回访,再此过程中,充分重视社区在未成年人犯罪分子矫正中的作用,与张某所在社区积极保持联络,形成“双保险”。了解其近况及心理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即使沟通,以其杜绝再犯罪的可能性。

张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第条的规定,构成敲诈勒索罪,等待她有可能是刑罚的处罚,刑罚对于一个十六岁的女孩而言的确是一道沉重的枷锁,但张某犯罪时已满十六周岁,根据《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其应当负刑事责任。然刑罚仅仅是一种

手段,并非目的,我们更希望看的是张某能够吸取教训,迷途知返,让凋谢的花儿重现绽放起来!

第三篇: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

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

【案例出处】兼职经历

【关键词】创新

创造力发展

发散性思维 培养

【案例内容】一次,我让学生画一幅命题画《漆黑的夜》,当听到了这个题目后,多数孩子坐在那里不画,或者说是不知道该画什么,只有个别孩子画了出来,但是他们的作品没有一点创意,见此情景,我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近几年来学生创造力的逐步散失,已成铮铮的现实。【案例分析】

一、分析:

1、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和科技的竞争,不仅是人才数量和结构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竞争。我国传统的教育事实上将人的大脑作为”知识仓库“,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忽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如课堂提问环节教师与学生的机械问答,问题设计深度不够或过于具体化,只能让学生受到低思维的训练,而不能起到激发学生思维潜能的实效,就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2、重知识、轻能力、忽视创新的中国应试教育使很多家长只看重孩子的成绩,对过程无暇或者无意理会。因此很多时候就会为了得到家长的认可,不得不对孩子进行束缚式的教学,并要求他们进行强迫性的学习,这样长期以来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二、问题解决的方法

1、培养创造性认知能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使用发散性思维。其次,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分清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这两种不同思维类型之间的区别,并使学生学会在特定的情景中运用适宜的思维类型。

2、培养创造性人格。学校需要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中。从而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有利于创造性人格的塑造。同时,家庭教育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极为关键。首先,家长要破除传统“家长制”的不良作风,提倡民主、平等的家庭气氛。其次,家长要重视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探索的精神。此外,家长还要积极提高自身的素质,了解基本的教育和心理理论,同时在创造发展方面尽力为儿童提供榜样的示范作用。

3、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创造性的训练环境.鼓励性的支持环境、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环境、评价体系完整的教育环境。

三、小结

个体创造力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创造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需要从几个方面协同努力的系统性过程。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创造力的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发挥学生各方面的创造力,同时要培养他们的忧思创造力,使每个学生在某一领域、某个方面表现其独特的创造力水平,从而在某一领域做出其特殊的贡献。

第四篇:香港青少年创造力调查报告

2002年香港青少年创造力调查报告

报告出处: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发布日期:2003年08月13日 08:55

报告类别:分析报告

行业分类:调查

调查时间:2003年4月

调查机构: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

报告来源: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

报告内容:

一、香港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现状

1.本港青少年对发明、创造、创造力和创新的认识比两年前有更多的认同。

大多数(65.1%)被调查者认为“创造力是人人具有的潜在能力,是人类普遍存在的能力”;认为“创造力是少数天才独有的天赋能力”(15.9%)、“发明是专业人员的事,与我关系不大”(9.7%)以及“不打算在任何领域进行创造,不关心这个专题”(8.8%)的被调查者均占少数,而且比两年前的调查明显下降3.8%-6.9%。认为“搞„小发明‟有助于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自我素质的提高”的被调查者(64.5%)比2000年(55.0%)增加9.5%。这反映了青少年对发明、创造和创造力的认识比两年前有更多的认同。

创新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并非少数人独有的能力。本港青少年对创新的社会取向明显高于个人取向。创新在体验社会价值的同时,亦是个人价值自我实现的过程。不能只强调创新的社会价值,而忽略创新的个人价值,否则,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2.香港学生对创造力代表人物的社会贡献评分均高于创造力评分和偶像度评分,反映社会贡献是青少年评选创造力人物的重要指针。本港青少年多数不以创造力代表人物为自己的偶像,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青少年认为最具创造力的十位中国人中,有5位是政治家(占一半),其余是发明家科学家诗人,反映香港学生对中国的创造力代表人物的认识较单一化,不利于多元化认识创造力代表人物。国父孙中山(政治家)排名首位,被公认为最具创造力的中国人;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已故中共元老邓小平排名第五,是第二位最具创造力的治政家。反映香港学生喜欢选择政治人物作为创造力代表人物。

在最具创造力的十位外国人中,爱迪生排名榜首,其次为牛顿和爱因斯坦。前三位都是发明家科学家,其余还有企业家和音乐家。反映香港学生对外国的创造力代表人物的认识较多元化。

值得留意的是,无论是中国人或是外国人,香港学生对创造力代表人物的社会贡献评分

均高于创造力评分和偶像度评分,反映社会贡献是青少年评选创造力人物的重要指针。

令人担忧的是,所有被提名的创造代表人物都不大作为本港青少年的偶像,这不利于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

3.香港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较有信心,但对自身的“创新能力”却显得信心不足。中学生在以上三方面均比大学生更有自信心。

大多数被调查者对自身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的自我评估,均选择“中等”程度,这与传统中国人的“中庸之道”观念不无关系。从“较高”程度与“较低”程度的百分比之差来看,香港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显得较有信心,而对“创新能力”却显得信心不足。值得留意的是,无论在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抑或是学习成绩方面,中学生都比大学生显得更有自信心。

4.不想提问题、缺乏怀疑精神和独立性,是香港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主要阻碍。

在创造性思维方面,“不愿提那种显得无知的问题”的学生比两年前增加5.3%,“对于老师或课本上的说法时常表示怀疑”的学生却比两年前减少1.5%,反映香港学生普遍怕提问题及缺乏怀疑精神,这与香港传统教育制度不鼓励学生提问和挑战教师权威有直接关系。

在创造人格方面,青少年在“兴趣与好奇心”、“自信心与合作意识”、“意志力与进取精神”、“想象力与自我表现力”等方面比两年前有明显改善;但在“怀疑精神与独立性”及“审美感”方面却不如两年前。

在创造力发展方面,本港学生在“敏感性与流畅性”、“知识基础与信息收集能力”、“观察力”、“探究性思维能力”等要素均明显不如两年前,反映本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未能作出改善,反而倒退,情况令人担忧。

5.中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比两年前灵活,但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仍受“考试升学制度”的局限,势必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调查显示,中学老师的教学方法比两年前灵活。但仍有超过一半(51.8%)的中学生认为“为应付考试,老师在课堂上经常给学生大量练习题,同时介绍各种解题方法”,比两年前上升13.7%。有47.0%的中学生认为“大多数老师授课完全是重复课本内容,时时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紧急状态”,比两年前上升13.4%,情况令人担忧。反映目前的考试升学制度仍然主导着中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育内容,严重扼杀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6.中学的教学环境比两年前有所改善,但学校图书馆未能提供学生所需的科技创意书籍,以及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相当沉重。

调查显示,73.5%学生认为“学校的计算机室可以为学生提供上网的机会”,反映本港在信息科技教育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只有38.5%的中学生认为“学校图书馆能够提供我所需要的科技创意书籍”,比两年前减少5.8%,反映学校图书馆所提供的科技创意书

籍严重不足,这方面不得不引起学校的关注。

只有四成被调查者认为“感觉课业负担不太重”,反映学生的课程压力仍相当沉重,未有足够的空间发挥创造力。值得一提的是,有29%的中学生认为“学生抄功课的情况相当严重”,说明中学生“抄功课”现象有相当的比例,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7.大学的教学环境获得多数大学生的认同,但大学的学术道德教育仍然不足,大学生“抄功课”的现象有相当比例,值得我们留意。

超过九成大学生认为“学校的计算机中心、图书馆或其它场所可以为学生提供上网的机会”,反映本港大学的信息科技设备相当齐全,为学生提供了发挥创意的空间。

值得留意的是,仍然有38.1%的大学生认为“大多数老师授课完全是重复(或在黑板上书写)课本上的内容,并时时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觉得自己处于被动接受的紧张状态”,反映仍有部份大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未能与时俱进,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此外,认为“学校注重师生学术道德教育,很少有学术剽窃或考试作弊现象”的大学生不足一半(43.6%),反映大学的学术道德教育仍然不足。有28.2%的大学生认为“学生抄功课情况相当严重”,说明大学生“抄功课”现象有相当的比例,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8.家长的态度和教育方式比两年前有显著改善,情况令人鼓舞。这可能与政府近年来大力推行家校合作和家长教育工作有关。

家长的态度和教育方式比两年前有明显的改善,情况令人鼓舞!调查发现,经常要求子女做“额外”功课的父母,比两年减少2.7%。“通常不会采用压制甚至打骂的方式教育子女”的父母,比两年前上升6.4%。“支持子女参加科技、环保、语言、音乐、美术等方面的课外或校外活动”的父母,比两年前上升13.8%。“鼓励子女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领域”的父母,比两年前上升4.6%。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66.3%的父母总是鼓励子女自己选择衣服的款式和颜色。48.4%的父母经常与子女一起评价社会上各种好行为或坏行为。反映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有显著改善,家长注重与子女沟通,加强亲子关系,让子女有较大的自由度和发展空间,这些都有利子女创造力的发展。

9.家长普遍比两年前更重视子女教育的投入;但各类有利于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活动,普及程度仍然很低,长远来看,势必削弱香港未来的竞争力,情况令人担忧。

超过七成(72.7%)青少年能够在家里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比两年前上升12.0%;63.3%的家庭能提供子女所需要的课外读物,比两年前上升11.2%。反映本港家长即使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仍然重视子女教育的投入,愿意为子女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在列举的十二项有利于创造力发展课外活动中,最多人„知道“的活动是”青少年作文(含科技类征文)竞赛“(55.7%),最多人”不知道“的是”“头脑奥林匹克竞赛系列活

动”(11.8%);最多人“参加过”的活动是“青少年夏令营或冬令营等交流活动”(18.9%),而最少人“参加过”的是“头脑奥林匹克竞赛系列活动”(0.9%);从获奖情况来看,最多人“获奖”的活动是“青少年声乐、乐器竞赛系列活动”(6.8%)和「青少年语言、朗诵竞赛系列活动」(6.8%),而最少人“获奖”的活动也是“头脑奥林匹克竞赛系列活动”。可见,本港青少年对

各种创造力培养活动的了解和参与程度都很低,获奖的人更是极少数。原因是本港的教育长期以考试主导,学生、老师和家长的主要精力均集中在应试升学上,加上本港目前仍欠缺有效的政策鼓励学生多元发展,这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极为不利,值得教育当局深思。

10.本港传媒机构未能在鼓励青少年创造力发展方面起积极、正面的宣传教育作用。

超过一半(52.3%)的被调查者认为“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科技创意教育活动的宣传报导不足”;认为大众传媒“会针对青少年开展有特色的科技文化宣传教育”及“注重报导与青少年创造力培养有关的活动”的被调查者均不足一半(见下表)。反映本港的大众传媒在培养青少年创造力方面,未能起积极及正面的宣传教育作用。希望政府当局及传媒机构能有所反思,并为培育创造型人才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二、对策和建议

1.鼓励青少年多认同创造力代表人物作为自己的偶像,并加强对创造力代表人物的多元化认识,培养“大创造力观”。

创造力是人人具有的潜在能力。每个人都应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开发和利用自己的创造潜力。建议加强青少年对创造力的多元化认识,培养“平凡创造观”,打破“非凡创造观”的局限。青少年对创造力代表人物的认知不应只局限在政界和学界,还应包括文学界、艺术界、体育界、娱乐界的杰出人物。鼓励青少年多认同创造力代表人物为自己的偶像,多读名人传记,多从这些人物的生活经历获取创新元素和人生智能,促进自身创造力的发展。

2.大力改革现行的“升学考试制度”,特别是派位收生的准则,真正做到“拆墙松绑”,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创造空间。

在九八年的研究报告中,我们提出了取消学能测验及小一就近入学的建议(2.4.1)。两年后这项建议得到落实,免除了学生进行大量无谓的操练,让学生有更多空间进行全人发展,有利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然而,现时各阶段派位收生准则仍以考试成绩为主,评核方式亦以纸笔式的考试为主,这必然导致学校重视智育而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公开考试及大学收生机制仍然牢牢束缚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我们认为公开考试应采用更灵活的考试模式和多元化的内容,建议将学生参与各类多元化学习活动的经验列入评核学生的准则中,并作为各阶段派位收生的重要标准之一。我们建议,在各阶段派位收生的准则中,公开考试成绩占70%、校内评估(包括操行、校内成绩评估、学习态度等)占10%、全方位学习经验及表现(包括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德育及公民教育、九种共通能力的发展、社会服务、体艺发展等)占20%。这样,既可全面地评核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能力,推动全人教育的发展,又可避免僵化的“考试升学制度”继续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对于在科技创新领域中有突出表现的高中学生,建议大学收生方面给予免试入学优先入学的政策。事实上,中国大陆早已实施这项鼓励政策,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高中生,可免试入读中国的高等院校(包括清华、北大等),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的高中生可在高考成绩中按情况「加分」。我们建议本港可

仿效这一做法,凡在「香港赛马会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高中生,可免(公开)试入读本港大学,获二等奖及三等奖的高中生可优先生入读本港大学,其余年级的获奖学生,在派位收生时可获“全方位学习经验及表现”(20%)的满分,或优先取录。这一政策若得到落实,将会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各类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竞赛课外活动,提高这类活动的普及程度,有效地促进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

3.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建立创造型的学习环境,培养具创新及应变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建议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中阻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尽量鼓励学生提问及质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校外的学术竞赛活动,注重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多元化的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培育具创新及应变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4.建议学校释放学生的功课压力,增加科技创意书籍,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建议教统局对优质的科技创意刊物(非牟利)给予财政补贴(两年),扶助这类刊物在本港落地生根,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调查显示:本港学生的功课压力仍然相当沉重,学校图书馆未能提供学生所需的科技创意书籍。我们建议,在移走“考试升学”指挥棒的同时,学校应主动删除过量的默书、背诵、测验、考试和功课操练,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更大空间培养思考、探索、研习、创新的能力。我们认为,学校的科技创意书籍不足,反映本港学校对订购科技创意书籍不重视,这从最近登陆本港的中国少年科学院院刊--《少年发明与创造》月刊(繁体版)的学校订购情况可见一斑。这类有助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优质刊物,在本港却没有市场和生存空间,实在令人惊讶!我们建议,教统局对这类优质刊物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两年),扶助其在港落地生根,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5.尽快建立“青少年科技创意教育中心”,作为校外科技创意训练基地和资源中心,为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有效的支持。

我们认为,要提升青少年的科技创作水平和创造力水平,除了学校全面推行创新教育外,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青少年科技创意教育中心”,作为教师、学生、家长的校外支持中心及资源中心。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建立了相应的科技创意教育中心,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镜。在2000年的调查中,我们已提出了这项建议。由于政府当局并不重视这一建议,加上传统的官僚和守旧作风,令这一建议迟迟未能落实,阻碍本港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最终将削弱本港未来的竞争力。我们呼吁,教统局及相关政府部门尽快行动起来,主动与有经验的民间教育培训机构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这项意义深远的工作。

6.加强对教师和家长的培训,增进他们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认识,发挥教师和家长对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指导作用。

建议当局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尽快建立一支强大的专职教师支持队伍。每间学校配备一名专职的创造力辅导老师,负责策划和组织校内外的创造力培养活动,并定期接受有关创造力和科技创新教育的培训,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建议家长导向委员会及各区的家长教师联会组织一系列的创造力培训课程,增进家长对培养子女创造力的认识。因应家长的不同需要,让家长得到适切及全面的支持服务,以发挥家长对子女创造力培养的指导作用。鼓励家长多陪子女一起参与各类有助创造力培养的活动,了解子女的兴趣、专长和个性,增加与子女沟通的机会。

7.善用社会资源,充分调动民间机构的积极性,发挥民间机构“低成本、高效益”的营运优势,为推动科学创意教育提供有效的支持。

我们认为,现时政府已投放大量资源于教育范畴,但效率低、效果不显著。我们建议当局重新整合和分配现有资源,以腾出资源推行创新教育。建议增拨专项资源,全力支持有经验的民间机构与政府部门合作,为学校提供各类学生乐于参与的、有助创造力发展的活动。现时已有少数民间机构与学校成功合作,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意、环保、领袖才能、品德及公民教育等培训计划,以补学校在这些方面的不足。这些成功的例子,正好说明民间机构低成本、高效益的营运优势,以及创新教育支持计划,是学校多元教育的必要补充。政府若能善用这些资源,必能收事半功倍之效,为教育改革注入新的动力。建议当局增拨专项资源鼓励有经验的民间机构与学校的合作,共同推动创新教育,提升本港学生的创造力。

8.当局应加强传媒的教育功能。建议各传媒机构在培育创造型人才方面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青少年每天所接收的信息主要来自传媒。调查发现,互联网、电视和报纸是青少年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我们相信,传媒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力正日益扩大。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科技创意教育活动的宣传报导不足”。我们建议,传媒应多报导有助培养创造力的青少年活动,如:多推介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等创造力代表人物的正面模范,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进行系列报导,制作获奖作品介绍及作者专访等,向青少年灌输有关创造力培养的教育信息,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社会氛围。

当局应要求本地传媒加强在青少年教育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在培育创造型人才方面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以改善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社会环境。

第五篇: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

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

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都处于人生关键而又特殊的时期。生理发育是心理发展的基础。青少年在生理上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生理的蓬勃成长、急剧变化,特别是处于外形剧变、机能增强和性成熟的“三大巨变”中。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也颇具特色。教育归根到底做的是人的工作,教师这一职业的主要劳动对象是人,而且是发展中的人,这就使得教师更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有什么样的困惑,教师应该从那些方面来做工作。于是,我选择了《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来进行阅读和学习。通过仔细的阅读和学习,感觉到收获颇丰和受益匪浅。本书的内容主要是概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一、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人生关键而又特殊的时期。生理发育是心理发展的基础。青少年在心理上处于青春发育时期,这一时期最大特点是生理的蓬勃成长、急剧变化,特别是处于外形剧变、机能增强和性成熟的“三大巨变”中。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也颇具特色,他们的智力迅速发展,突出表现在逻辑思维的发展上;他们的情绪情感比较强烈,常有明显的两极性,很容易“动感情”;他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于是促进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逐步形成,以实现青少年的“社会化”。

二、青少年身心变化,集中表现出这个阶段过渡性(从幼稚过渡到成熟)、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的四个特点。对青少年心理问题进行反思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是一项值得研究的理论课题,又是教育实践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三、反思是本书的主旋律。所谓反思,它不是形式上的简单检讨、认错和修正,而是理智上的思考、对质和鞭挞,即对过去的所思、所想、所做进行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就是要审视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工具、教育对策是否尊重了青少年的成长规律,是否尊重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四、在反思的基础上,本书针对当代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了四种宏观方略:(1)更新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2)掌握与当代青少年沟通的技巧;

(3)让青少年体会的我们的爱;(4)用“新眼睛”看世界。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三个对策:

1、正确帮助青少年上网;

2、牵手走过成长的烦恼;

3、引导青少年走过“独木桥”。

本书提出的这些对策能在正确引导当代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本书的书名冠以“当代”二字,是因为全书试图折射出时代的光彩,让读者感触到时代的脉搏。这种鲜明的时代性首先表现在研究对象上。“当代”青少年:他们出生在70—80年代,被称为“信息时代的青年”。90年代后期出生的一代,现今基本上开始进入青春期,被称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少年”或当代“少年”。这种鲜明的时代性更主要体现在本书的研究内容与对象上。本书介绍了当代青少年的身心变化特点,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当代青少年新的心理需求,剖析了互联网络给当代青少年带来的影响,分析了作为独生子女的青少年独特的心理感受。

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持续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一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国内外学者的心理健康标准不尽相同,但大致可归纳出以下6种标准:(1)对现实的正确认识;(2)自我调控能力;(3)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4)与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发展;(6)对生活有热情工作效率高。

针对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所显示出的严重性,我们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对当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的现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去,并且言注重落实,重视效果。

1、加强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生存意识的教育

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必须认清形势,顾全大局,对学生加强个人生存教育,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必不可少的优良的心理品质。事实证明:一个缺乏竞争意识、忧患意识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而我们国家当前的青少年学生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物质条件较为优越,基本上没有遇到过任何生活困难,所以他们的生存忧患意识相对淡薄。在培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告诉他们一粒米,一棵粮食都得来不易。培养他们从小养成节约的美德。此外,还要时刻注意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自己用餐、收拾餐桌、刷洗碗筷。学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拖洗地板、收拾房间、自己的衣物自己清洗等。平日里做事情要有条理,不要眼高手低或虎头蛇尾,而要善始善终。

2、加强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挫折是人生中常常遇到的,若不具备良好的耐挫折心理品质,走向社会难免不出问题。当代的孩子,大多是“小皇帝”、“小公主”,从小生长在一个宽容到及至的环境里。他们受到家人的过分溺爱,从没有受到过任何的委屈。可想而知,这样的孩子情感会是多么的脆弱。因此,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发展,增强抗挫折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我们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豁达开朗的而不是心胸偏狭的生活态度,一方面分析学生心理受挫的原因,引导他们正视挫折,使他们的行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了解社会,重视生活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是 “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内容。世界各主要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重视树立学生服务于社会的意识,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个人能力。比如在美国,每一名中学生在完成中学课程之后,必须完成国家教育规定中的一定量的社会服务时限,学校才允许其毕业。而在国内,这一方面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家长害怕学生能力不行,学校唯恐耽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影响升学率。我们应该大胆借鉴先进国家的做法,要使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接轨。

4、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

当代的学生由于缺乏劳动能力的培养,因此他们的劳动技能素质几乎为零。马克思说:“劳动是人类生活的第一需要。” 所以,具有熟练全面的劳动技能是一个人生存的第一要素。在学校教育中,要提高学生对劳动意义重要性的认识。要让他们认识到,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身心和丰富的知识,而且要爱劳动,会劳动。此外还要尽可能地利用周围学校、社会上的环境和条件,给学生创造参见社会实践和锻炼自身劳动技能的机会,因为劳动技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得来的。同时,在劳动中,学生才可以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学以致用能力,为将来走上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牢固的技能基础。

5、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

当代的学生依赖性很强,独立性很差。事实上,一个人心理依赖性程度越高,心理承受力就越低下。因此,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品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第一,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一些生活常识,逐步做到生活自理,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第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分类概括能力。第三,给学生主动权,要大胆放手让学生组织开展各类活动,给他们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第四,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要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防止心理封闭;通过合作教育,培养学生和谐健康的心理品质,创造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以此来培养学生健康稳定的心境。

总之,《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是一本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不单纯是因为青少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更重要的目的在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我们的正确态度是坚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教育模式,而不是医学模式,最终的目的是: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自学报告

——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

2011-7

下载关于青少年创造力问题的研究综述(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青少年创造力问题的研究综述(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少年网瘾问题研究综述

    青少年网瘾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当前,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网络时代。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以更快的速度普及,给人类,特别是给青少年带来深远的影响。它在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快捷便......

    郊区“三失”青少年问题研究

    郊区“三失”青少年问题研究奉贤团区委内容摘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三失”青少年工作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总体成效明显,有效地控制了“三失”青少年总体数量。但由......

    重点青少年群体问题研究及其对策

    重点青少年群体问题研究及其对策 在平安城市建设过程中,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是一项源头性、基础性工作,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近......

    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摘要:随着青少年犯罪在各类刑事犯罪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十分复杂突出的问题。本文根据前人做过的一些有......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青少年犯罪日益严重,国外绝大多数国家都已先后制定了青少年法规,建立起少年司法制度,特别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研究分工日益精细......

    上海市青少年教育消费问题的研究

    上海市青少年教育消费问题的研究内容摘要本课题选取上海社会科学院在读研究生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教育消费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

    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而目前由于我国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又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压力,成长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复杂化等,青少年的......

    青少年研究搞

    如何提高青年的法律素质? 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加强法制建设,依法制国,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制意识。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青少年思想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