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岗小学教师现状的成因与对策(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4 21:2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岗小学教师现状的成因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岗小学教师现状的成因与对策》。

第一篇:李岗小学教师现状的成因与对策

李岗小学教师培训现状调查

实施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这些都离不开教师!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需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万丈高楼从地起”,小学又是这一切的基础。那么,我们的小学教师现状到底是怎样的?他们能不能承担起打下坚实基础的重任?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李岗小学教师师资队伍目前的培训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就形成这种状况的成因进行了研究。现就调查中发现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报告如下:

一、李岗小学教师目前的现状:

1、结构极不合理,教师整体素质偏低。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老龄化现象已经异常严重了。教师总数 人,30岁以下教师只有8人,所占比例仅为5.7%,30~45岁有43人,所占比例为31.2%,45岁以上教师多达87人,所占比例为63.1%,50岁以上接近60人,约占43.5%。全镇农村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已经达到46岁。

教师老龄化,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影响很大:一是教师年龄偏大,体力、精力不济,工作创新性不够,主动性不强;二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转正的民办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习惯于在家门口“安营扎寨”,不愿意背井离乡。他们教育理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教学能力、水平难以提高,仍延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使当前正在进行的535高效课改举步维艰;三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后顾之忧颇多,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

二是知识结构方面,教师相比城区学校教师观念陈旧、教学能力差、学历水平低,大多数教师没有进行正规学习,往往是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取得合格学历,学历水平低直接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中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分配只有21人,其余基本上都是通过近年来民转公充实进来的,教师职前获得合格学历只约占15.2%,2、新鲜血液补充难,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补充不够,造成教师异常紧缺,连开展教研活动讲公开课的教师都找不到,毫不夸张地说:教师已经是青黄不接了!

3、编制过紧、教师负担较重。

我镇所有小学都是严格按照师生比1:25配置教师的(但教学点学生数少但是程度多的问题从来都不能考虑),这样就出现初小和大部分完小低年级教师基本上是包班任教,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师担任(一般约在10科左右)。如此一来,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了,参加培训。

4、教师专业化水平低,学科教师不配套现象严重。目前小学教师很不配套,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数学教师教外语,语文教师教数学现象较为普遍。在一些学校,课程是按上级规定开设了,但教师不能保证,课表形同虚设。今年,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我镇所有小学三年级都必须开设英语,我们包括教学点共有27所小学,而只有6名小学英语短训班教师,一个人必须承担近5所学校的教学任务,并且校与校之间距离较远,最远的有40多里路,这样能有怎样的效果?

5、农村小学教师待遇偏低。

由于农村小学学校经费来源单一,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广大教师在艰苦的条件下,教书育人、默默耕耘,他们付出的很多,得到的回报相比城区学校教师却少得可怜,除工资以外,基本上没有其他收入。从工作生活条件来看,县直学校好于乡镇学校,中学好于小学,乡镇直小学好于村小,村小教师除了工资,基本没有任何奖金、福利,广大农村小学教师感觉极不公平。

二、目前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农村教师老龄化的根源何在呢?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新教师难以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尽管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而由于种种原因,县财政紧张,能保住现有教师的工资就不错了,无力再承担新分配教师的工资,因此,县政府就拒绝(或尽可能少的)接收新的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致使农村小学教师虽然十分紧缺,却无法补充新鲜血液。

二是由于农村教育长期投入不足,办学条件难以改善,教师工资待遇普遍偏低,使很多优秀青年教师纷纷外流(主要是到县直学校)。

三是由于教师紧缺,我镇便只有采取“先保初中后顾小学”的策略,初中缺教师了就从小学调,近三年,我镇从小学调到初中任教的教师总数达35人,年复一年,小学的青年教师便基本被调光了。

新教师进不去,年轻教师又外流,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便不可避免。而且这一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如果这一问题不马上着手解决,不光会影响农村教育质量,加剧城乡教育不均衡、不公平的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若干年后,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将出现老教师退休、大批青年教师被迫顶岗的青黄不接现象和中青年教师的断层现象,教师队伍的年龄、知识结构更是严重失调,那时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就更大了。

(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差现状成因分析:

1、没有新鲜血液补充。近五年我镇基本没有分新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再加上有些优秀教师又留不住(到县直学校),造成农村学校教师结构不能得到良性改善,教师整体素质差,并形成了恶性循环。

2、师资严重不配套。农村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年龄老化,知识老化,而这部分人绝大多数都是民转公教师,当时为了能转正,通过短期突击培训获得的中师文凭,学历虽达标了,但没有学到任何知识,其质量可想而知。

3、教师编制过紧。目前农村小学实行的师生比1:25,并且严格按照纯数字操作,没有考虑教学点、学科配套等实际问题,造成农村教师缺编严重,教师所教学科极不稳定,少则一个教师同时教学几个学科,多则包班,甚至是一个人带四个班的课!头绪多,任务重,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致使教师教学方法单调,教学水平提高不快。

4、由于时间不能保障,学校经费困难,农村小学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培养的机会不多,“充电”较少,吸收新鲜东西不够。目前教师的继续教育也是务虚的多,务实的少。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解决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状况的对策:

当前,尽管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认真思考、深入调研、深化改革、探索出一条符合农村教育实际的路子,就能够解决制约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发展的问题,实现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1、保证教师足额编制是关键。

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认真做好教职工定岗、定员、分流工作。在核定编制时,应该充分考虑农村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较多等特点,保证农村地区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目标。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是保障。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一潭死水。要大力推进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可以考虑采取四点措施。一是招聘一批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二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教师,聘用一批素质高、年纪轻的代课教师缓解一下当前师资紧缺的矛盾;三是从城镇学校富余人员中,选派教师下到边远穷乡支教。四是改革教师内退制度,将农村教师的内退年龄提前,动员年龄偏大的教师提前退休。

3、依法治教加大投入是根本。

应该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文件精神,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大力宣传农村优秀教师的先进模范事迹,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使农村青年教师安心从教,遏制农村青年教师外流。

4.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是必需。

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小学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

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数学教研员

齐凤娟

为了提高教研水平和质量,切实发挥好教研工作的先导性和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研究、服务的作用,根据县教育局2009年工作总体安排,现将会松南小学数学学科教师队伍现状分析如下:

一、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1.松南乡小学数学教师总人数:

松南乡小学数学教师共43人。女教师有30人,占总人数的69.8%,男教师13人,占总人数的30.2%。2.年龄情况: 50岁以上的12人,占总人数的27.9%;40---49岁的21人,占总人数的48.8%;30—39岁的8人,占总人数的18.6%;29岁以下的教师有2人,占总人数的4.7%,教师的平均年龄是43.93岁。从这个年龄结构上看,这是一支年龄偏高的数学教师队伍。3.学历情况:

大学本科2人,占总人数的4.7%,专科16人,占总人数的37.2%,中师25人,占总人数的58.1%,学历基本达标。4.专业技术职务情况:

小学高级教师25人,占总人数的58.1%。小教一级的教师是15人,占总人数的34.9%。无职称的教师仅有3名,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从职称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成熟的教师在增加,近几年,我们县里聘用新的毕业生较少,所以,年轻的教师不多,也就是说,我们的数学教师大多数是有一定教龄的并富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教师。5.骨干教师比例

据统计,到今年为止,全乡的数学学科县级骨干教师7人,乡级骨干教师2人,这些教师,在全乡的数学教师中,起到了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引领示范作用。但骨干教师的数量是不够的,没有形成一定的梯队,不利于学科教师的发展和队伍的建设。

综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们松南小学数学学科教师是一支年龄偏高、专业素质、文化底蕴较低的教师队伍。

二、教师的工作业绩情况:(问卷调查统计)

(一)内容:

1、学科、年级、课节数

2、每天辅导时间、备课时间、批改时间。

3、作业批改、面批次数及详批所需时间。

4、开展教研组活动、效果、备课的方式。

(二)结果:

1.教师的工作繁忙沉重。

(1)教学工作量大 老师的课时多。每周的数学课是5节,再加上早自习和课外辅导,平均每天有2到3节课;所以,每周要上十至十五节课;

老师的备课量大。每天都有课,每天都要备新课,而且备课的范围大、内容深,涉及到的知识广;

教师批改作业任务多。大部分教师都是双科教学,批改任务相对大一些,为了让学生更多的积累知识,教师还要随时检查学生练习情况,所以,老师每天最基本的批改及辅导时间基本上要用去两个小时,多的要三四个小时;

(2)教师还要参加一些其它的活动。比如周一早上升旗;下午学年例会;放学后全校大清扫;班主任会议;语文组、数学组教研活动;每周各备课小组活动,辅导学困生,全校教职工大会等等。

2、备课情况

各校备课有所不同。多数学校备的都很好,很到位的,能够组织教师,积极进行研讨、反思、交流等,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可以借鉴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大多数老师备课的渠道是独立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参看教学参考与发行的教案,或上网查资料等方式。只有个别教师备课不细,应付。

(三)主要工作业绩情况:

在我乡现任数学教师中,有1名教师获得过省级教学设计奖励;有2名教师在市级教学设计活动中获奖;有3名教师在县级教研活动课中获奖;有7名教师成为县级学科骨干。撰写各级各类科研论文三十余篇,分别获省、市、县级奖励。有80%的教师获得过县级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有30%的教师获得过市级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有30%的教师曾多次获得过市、县级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

三、教师岗位技能情况:

在课堂上,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定的体验舞台,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能把更多的目光投放在学生的学习上,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在充分地读背写的训练中,体验文本,认识文本,在感知的过程中进行理性的升华和飞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人翁作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努力贯彻课标的新思想新理念。

四、教师科研情况:

2008年春,我乡有7名教师参加了县级科研课题《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的研究》课题组,其中有一名数学教师,这名老师能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研究过程中,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通过抽样调查掌握了学生的具体情况,接着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分析整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有价值的数学,理解数学的社会地位和重要作用,讨论交流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的方法及过程。同时课题组成员撰写了七篇相关论文,不断强化教学心得并写成体会共同交流,相互学习。总结了科研经验,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

从目前情况看,教师参与科研的人数少,积极性不是很高。

五、教师课堂教学情况: 优点:

1、教师能比较充分地做好上课的准备,事先做好简单的课件,便于在教学中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

2、重视了学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3、师生关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4、大多的课能通过及时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不足之处:

1、教师普遍缺乏自主钻研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2、我们的教师还没有真正把学生放到第一位。而是把他的成绩放在第一位。

3、课堂实效。

4、虽然新课标都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我们不能生搬硬套。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一眼就能看出来,还需要合作探究吗?

六、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理论情况 :

大多数教师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一直在努力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作为教研员,努力带领全体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以及数学教学的理论文章和经验总结,使整个教学活动都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把理论教学视为实践教学。研究教学策略,活用教学手段和技法。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创设语文学习的情境,努力搭建师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突出训练主线的原则。努力夯实数学训练的基础,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能力及运用能力。教师坚持读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增强文化底蕴,提高综合素质;学会反思,用思考的大脑从事语文教学,在实践中践行先进的理念和思想,在反思中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能强调理论教学的实践性,还有一部分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掌握不到位,这既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应当说,数学教师每天的工作,从形式上讲,似乎是周而复始的,而从内容上讲,则是日新月异的。一个志存高远的数学教师,应当以教科研开路,把数学教学与数学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一边搞教学,一边搞科研,不断总结经验,是不断充实自己,不断丰富自己,也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水平与数学科研水平的过程,更是不断体现自身价值和为社会作更大贡献的过程。

总之,在学科分析中我们既看到教师能够坚守课改的主流方向,树立正确的研究取向,积极开展教研工作,扎实推进课改,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同时也发现了不足,作为教研员,我们需要进一步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努力的尝试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我们需要进一步拓展自身的专业视野问题,提高专业能力,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与挑战,我坚信只要我乡全体教师端正态度,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明确责任,我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一定会有更大的提高。

第二篇: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 杨祥明

【关键词】教师 职业倦怠成因探究 对策研究

【摘 要】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性伤害,是教师伴随着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农村小学教师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既有共性的原因,也有区别于其他教师的个性方面的原因:有的因为知识、技能更新速度慢、有的因为年龄增长带来的的失落感、有的因为年轻同行带来的压力、有的认为领导关注重心的转移、有的是脆弱的心理经不起挫折、有的缺乏足够的动力。作为学校管理者,十分有必要加以分析,并积极采取措施,如:教育引导、增强责任感,欣赏教师、增强成就感,关心教师、增强归属感,打造教师团队、增强使命感,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危机感等帮助教师以积极的心态正确应对教师职业倦怠,保持从事教育工作的职业激情。

农村小学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差、教师福利待遇差,但是却有一大批教师凭着对教育的热爱、对农村孩子的爱,不计个人得失,默默耕耘在农村小学的三尺讲台。他们是农村教育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们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谱写着一篇篇壮丽的乐章。然而,在演奏农村教育事业壮丽篇章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不和谐音符:

1、小富即安、不思进取。有些教师经过努力和奋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并不是朝着更高目标的奋进,而是停止了前进的步伐原地踏步,不思进取。自我小结时总是重复曾经的辉煌。

2、敷衍塞责、得过且过。有些教师对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工作停留在服从和听从的层面,对学校安排的工作是能推则推、能拖则拖,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3、无所事事、虚度光阴。有些教师缺乏工作动力和压力,成天是拉呱闲聊、无所事事。

美国临床心理医生弗登伯格(Herbert Freudenburger)将以上种种表现称之为职业倦怠,20世纪70年代中期, 弗登伯格首次将“burnout”(燃尽、耗竭)引入了心理学领域,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初步描述和界定。他指出: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从此职业倦怠(职业枯竭)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学者们从企业员工、医护人员、教育工作者等不同的角度开始研究倦怠问题。由于研究者对职业倦怠的认识不同,导致其定义也有所差异。他们认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它是倦怠的个体压力维度,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情感资源干涸,工作热情完全丧失。

2.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它是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表现为个体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他人,甚至把人看成一件没有生命的物体。

3.个人成就感降低(ReducedPersonal

Accomplishment)。它是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表现为个体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自我效能感丧失,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从而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不愿意付出努力。

我国的王芳、许燕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她们的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包括:“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和“知识枯竭(Intellectual Burnout)”。“知识枯竭”是指教师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知识的急剧更新,难以应付学生的问题,再学习的能力差,知识上有枯竭感。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性伤害,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着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探析

有关专家研究认为:教师的职业压力来源多,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大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外界大环境的影响,因为教师是现代社会中的一员,心理状态或多或少受到社会各种思潮的影明,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变革,使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影响着教师的角色期望和职业态度。过去,教师在工作中以追求物质利益为耻,以“园丁”或“蜡烛”似的无私奉献精神为职业理想。然而,随着商品意识不断对教育的影响和渗透,教师固有的价值观开始动摇、解体。另外,外界的大环境的影响还包括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家长过高期望的压力、社会环境的压力、多重的社会角色和不恰当的社会监督等方面。第二个方面是学校因素,包括教学竞争的挑战、学生管理的困惑、人际关系的压力、学校内部改革的深化等方面的因素。第三个方面是教师自身的因素,包括人格因素、知识能力因素、个人生活因素、不切实际的过高自我期望和个人能力等。

笔者以为,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除了上述分析之外,还有其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原因,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十分有必要对其加以分析:

一、知识、技能更新速度慢

有一些教师,他们多年在村小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每天的工作负担都很重,鲜有学习的机会,而现今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现代化教学手段普及课堂。于是知识陈旧、手段落后的教师就很难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了,于是他们就甘于平庸、得过且过了。

二、年龄增长的失落 随着年龄的逐年增长,有些教师即将退休,不断增加的衰老感使他们逐渐倾向于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同时他们的身体健康,家庭生活等问题,也使得他们不再关注教学研究,而是关注怎样安排退休生活、怎样解决家庭矛盾和困难、怎样保持身体健康等。

三、年轻同行带来的压力

年轻教师都是专科学校毕业的,他们具有娴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和较强的教学基本功;他们精力充沛、富有创造性;他们不拘泥于现状,敢思考、敢实践,教学教研的成果也相对突出。他们的表现让有些老师感到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赶不上这些年轻教师了,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甚至会产生自卑感),承受不了压力的他们于是乎就放弃了工作追求,丧失了工作热情和进取心。

四、领导关注重心的转移

有些老师认为,现在领导关心的是青年教师的成长、骨干教师的培养,关注的是学校的品牌的塑造,对于普通的教师来说,是被遗忘的角落,工作的再好,也得不到领导的重视,与其勤奋努力,不如马虎对待,于是就开始消极起来。

五、脆弱的心理经不起挫折

有些教师工作伊始就全身心地投身于教育工作,并立志要在教育事业上干出一番名堂,每当他们取得成绩时,他们表现的是那样意气风发、豪情万丈;然而,当他们遭遇失败时,顿时感到理想与现实存在着很大的距离,理想是那么的遥远,那么的遥不可及。脆弱的心理经这一打击,就产生了努力还是失败,倒不如顺其自然,于是就放弃了追求,过起了没有目标的平庸生活。

六、缺乏足够的动力

有些教师自认为我是一名农村教师,自己工作能力与实绩一般,评优评先进轮不到自己,但同别人相比较,还不算最差,于是抱着“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再往回头看,还有挑脚汉。”和“我平庸,我快乐。”的消极思想,过着甘于平庸的生活,对待工作缺少激情。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研究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多种多样,它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过度的职业压力会产生种种负面影响。教师职业压力最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教师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具有消极影响,影响教师的职业兴趣、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进而影响教师教育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同时,还不可避免地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乃至社会造成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就学校而言,学校领导者应关注教师心理发展,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公正评价,并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一、教育引导,增强责任感 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行动的力度。对于教师职业倦怠,我们不应该一味抱怨,而是要了解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增强每位老师的责任感:教书育人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职责,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最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1、明确岗位职责

要让每位老师明白:教师不仅仅是一个饭碗,也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我们不能消极的对待工作。因为我们不是普通的工人,工人的工作对象是产品,如果工人工作不负责任,就会生产出次品,但他可以重新做,其损失是可以估量的;教师的工作对象则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天真可爱的孩子,如果有一个学生没有教育好,走上了歧路,那就是误人子弟,其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2、常怀感恩学生之心

要让每位老师都常怀感恩学生之心,感恩学生满足了我们生存的需要,感恩学生满足了我们尊重的需要,感恩学生满足了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常怀感恩学生之心,就要立足岗位,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常怀感恩学生之心,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关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常怀感恩学生之心,就要善待学生,成为他们心中的绿荫„„

要引导每位教师都把教师当作一项神圣的事业,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要积极主动抵御职业倦怠,保持工作激情。

二、欣赏教师,增强成就感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要正确的对待每一位老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教师,要善于发掘教师的长处,对教师要矮子里选将军,而不是鸡蛋里挑骨头,要宽容教师的小过失,要相信教师都期待把工作做好,而不是存心犯错。对取得成绩的老师要及时予以激励,要让他们感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更不一样。但不要总把表扬、激励用在教学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的有上级任命的骨干教师身上,其实热爱学生、塌实工作、勤奋敬业的老师也是学校的骨干教师,他们也需要表扬和激励。也不要总把表扬、激励用在循规蹈矩、惟命是从的老师身上,也要用在善于敬言、大胆创新的老师身上。欣赏每一位老师,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就会觉得自己是学校中重要的一员,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状态投身于工作之中。

1、激励教师要以精神激励为主

精神激励主要激发思想政治觉悟。人的思想政治觉悟的高低,直接会导致对工作的不同态度。我在学校管理工作过程中,首先抓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每个党员干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保持高度的党性,言行始终与党性保持高度的一致。用实际活动去影响周围的普通教师,并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到工作的最前沿,使广大教师树立一个脚踏实地,勤恳工作的思想,树立一个做实事的工作态度;通过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并联系工作实践,大家谈认识、谈体会、谈工作重点,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实际工作要求相结合,制定每月例会汇报制度,使各项工作指标自上而下地坚决贯彻执行,形成一股合力,使大家紧紧围绕教学这个中心而工作。

2、激励还要把握好激励的程度

激励程度是指为激励人完成工作情况而给予奖励标准的高低。奖励的标准高,则激励程度强;奖励的标准低,则激励程度弱。就经济激励来说,为激励人在完成某一些工作任务而奖励的工资、奖金数额大,则经济激励程度强。反之,奖励的工资、奖金数额小,则经济激励程度就弱。一般来说,激励越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作用相对大些;反之,相对小些。但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不能一味地用经济这个杠杆作用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有时越过了这个“度”,也会有相反的结果。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使激励的程度比较合理。对有些有能力的人,分配的任务大些、艰巨些,但他们会凭自己的努力达到激励的目标。对一般的人,分配的任务小些、简单些,他也能达到激励的目标。定好激励的目标,从而达到激励的程度,同时又调动了不同能力的人的积极性。这样,我们的工作方法才更有效。

三、关心教师,增强归属感

职业倦怠的老师往往会认为自己是学校中可有可无的一员,对于他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如:记住他们的生日,在他们生日之际送上一份蛋糕,送上一句祝福的话语;深入到他们的家庭同他们进行一次促膝长谈,关心一下他们父母的身体状况等,都可能使他们产生心灵的震撼,从而改变对待工作的态度。当然,对教师更多的关心应该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如:帮助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计划、确定个人奋斗目标,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经常了解他们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困惑,并适时的给予解决;对他们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并真心祝贺等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你的关心让他们感受到是真诚关心,那么,他们也会为之感动,就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就会以我是学校的一员为荣,就会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努力的工作来回报。

关心教师的重点应该放在对教师的情感关怀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上面:

1、情感关怀

作为校长,要体会到教师的辛劳,要热爱教师,珍惜教师的奉献精神。要经常深入教师中去与教师们谈心,多谈工作、生活情况,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在工作中以总结他们的成绩为主,长处为主,表扬为主,对个别有缺点的教师不能过多责备。教师与学校领导不和,不能单听学校领导的反映就批评教师,要多听教师的意见,维护教师权益不受侵犯。要团结广大教师,对待教师人人平等。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素质的优劣,严重制约着其教学效果的好与差,而教师的素质又主要表现在思想觉悟、知识和业务水平上。为此,工作中必须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塑造人民教师的美好形象。二是采取多渠道提高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和业务水平,进一步优化教师团队结构。为提高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和业务水平,要做好下面几点工作。摸清教师的学历底子,提高教师的学历达标率;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脱产、函授、自学大专、本科的学习;规定已评上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负责承担一位年轻教师的业务辅导;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教研活动;计划组织教学骨干学习外地教学经验,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心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让教师感知关心。让教师感觉到你的关心,否则你就白做了。

2、要注意关心的范围。关心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关心教师必须适度,要讲求成本核算,要限定在学校制度许可的范围内。

3、要把握原则。不能完全控制的关心少做。如教师涨工资、晋升等都不是校长可以控制的事,就不要轻易许诺。

4、要正确引导教师的要求。关心与学校目标一致的需求。而对不合理的需求加以引导。

5、要掌握关心的分寸 要让教师感觉到“你的关心”恰如其分。

6、要敢于承担责任。当教师出现工作失误时,作为校长,要敢于承担责任。实际上,当教师出现工作失误时,也正是最需要校长关心的时候。这时校长承担管理不力之责,实际上对自己并没有多大的损害,反而会赢得教师的爱戴和忠诚。

四、打造教师团队,增强使命感

团队有别于集体,更有别于群体,团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其成员的行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谐协作,以追求集体的成功(南师大教科院赵凯语)。在这个团队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作用和地位,缺少了谁,都不是一个完整的团队。在教师团队中,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是这个团队不可或缺的一员,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使命感,就会围绕着学校发展的愿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出力流汗,而不是打油混事、得过且过。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标准职业价值观的导入、职业心态的调整、教师个人愿景的建立等手段打造教师团队,进一步激发、增强每位教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在强烈使命感的驱动下,每位老师都会充满工作热情。打造教师团队,要着重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1、建立共同愿景

建立共同愿景即形成组织成员普遍认同的目标、价值观和观念,共同愿景能创造出人们是一体的感觉,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深受感召的力量。共同愿景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像一块高能量的“ 磁铁”,能够改变教师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将来自不同方面的人凝聚成一个共同体,具有趋同一致的价值观和工作目标,从而激发广大教师的使命感,达到教师合力的最大化。

2、每个成员都要努力

作为校长,必须让学校的每个教师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雄伟城墙中的一块砖,是不可缺少的一分子,砖与砖之间的紧密结合方是建立城墙的基础;没有哪一种力量会比团队所爆发的力量更强大,而要产生这种力量,就需要团队中的每个教师都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己;每个教师都以松鼠的精神、海狸的方式、野雁的天赋来努力工作。

松鼠在冬天即将来临的季节,总会不断地将松籽运到可靠的地方埋起来,因为他们知道,不努力工作不把食物储藏起来,就过不了冬天。而正因为松子埋在土地中新的松树生根发芽了,又会长成茂密的森林。理解工作的重要、工作的价值,让自己的生命、生存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这就是松鼠的精神。

海狸在潮水到来之前,会不停地在水流湍急的地方修补水坝,为的就是保护家园。它并不需要什么人在背后发号施令,工作的内容完全出于自己的意志。团队每一位成员都知道掌控达成目标的过程,彼此尊重,不扯后腿,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最佳判断力,共同完成集体的任务,这便是“海狸的方式”。

野雁在飞行时总是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型,人字的顶端有一只野雁领飞,所有的野雁都在不断地鸣叫鼓励。当领飞的野雁疲劳时。另一只野雁会来替它领飞,如此周而复始。互相鼓励、彼此协作,这就是“野雁的天赋”。

只要每个教师都以松鼠的精神、海狸的方式、野雁的天赋来努力工作;就能提高整个团队的素质与水平,就能提高整个团队的竞争力。

五、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危机感

有这样一个故事:西班牙人爱吃沙丁鱼,但沙丁鱼非常娇贵,极不适应离开大海后的环境。当渔民们把刚捕捞上来的沙丁鱼放入鱼槽运回码头后,用不了多久沙丁鱼就会死去。而死掉的沙丁鱼味道不好销量也差,倘若抵港时沙丁鱼还存活着,鱼的卖价就要比死鱼高出若干倍。为延长沙丁鱼的活命期,渔民想方设法让鱼活着到达港口。后来渔民想出一个法子,将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放在运输容器里。因为鲶鱼是食肉鱼,放进鱼槽后,鲶鱼便会四处游动寻找小鱼吃。为了躲避天敌的吞食,沙丁鱼自然加速游动,从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如此一来,沙丁鱼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回到渔港。我们可以做一思考:为什么沙丁鱼在鱼槽没有鲶鱼的情况下会死去,而在有天敌鲶鱼的情况下却可以活蹦乱跳地回到渔港?不难看出:是危机感让沙丁鱼活蹦乱跳地回到渔港的。我们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是因为他们过于安定,缺乏危机感,缺乏积极进取的动力。因此引入竞争机制,让每位教师产生危机感,就会激发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热情,他们就会自觉抵御职业倦怠、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当然,引入竞争机制的目的应该是激发人、唤醒人,是为了激发工作热情、发掘工作潜力,更好的促进工作的开展。

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应对的方法策略也是灵活多变的,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操作。但是,只要学校管理人员能够深入剖析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真诚的关心教师,引导广大教师正确面对教师职业倦怠,我想,就一定能够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永葆教师职业激情的。

参考文献:

1、弗登伯格《职业心理学》

2、宫贤平王惠萍 张美峰《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3、许燕 王芳《警惕教师心理枯竭》

4、冯文强《谈教师团队建设与学校发展》

5、何海江《怎样建设一支优秀团队》

第三篇: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易 娟

[摘要]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小学教师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小学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对工作任务的退缩、畏难、情感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学校、教师个人等方面。针对这些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我认为预防或缓解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有如下对策:寻求社会支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提高小学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管理;减少小学教师工作量;对自己和职业倦怠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依靠个人努力,主动掌握一些释放压力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教师 职业倦怠

引言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群体的素质及其工作状态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和教育的未来。然而今天,身处日新月异发展的社会,知识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面临着更多的冲击和挑战。尤其是小学教师,他们不再是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难以在学生的发展中发挥领航作用。再加上来自学生升学、职称评定、处理学生问题行为等各方面的压力,使得小学教师普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职业危机和生存挑战。而巨大工作压力的一个最直接后果就是可能导致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当与日俱增的疲乏取代了原本旺盛的精力,当冷漠和疏离取代了原本亲切的面容,当自我怀疑取代了原本的自信,当效率低下取代了原本的聚精会神,三尺讲台一时之间变得难以掌握,在倦怠、脾气暴躁、无法放松、还有身体上的不适的纠缠下,工作日益成为一种心理负担,继而在职业倦怠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基于此,关注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寻求调适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途径,是许多教育家长期关注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需要引起学校、社会、教育行政机构所重视的问题。为此,本研究旨在较为全面、深入地分析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更有效地做好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

1.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小学教师在长期工作中遇到的压力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应过程。导致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我国当前小学教师的具体情况来看,主要可以从社会、学校、个人三方面来讨论其成因。1.1社会因素

1.1.1社会对小学教师的期望值过高

社会对小学教师的要求和态度让他们感到有压力。小学阶段是儿童行为习惯与能力培养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小学教师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承历史文化的重任。因此,社会对小学教师的职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光要求他们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能力。而这些教师在现实中面对的是思想日趋复杂的学生,社会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又进一步强化了家长对教师的期盼4,增加了他们的压力。

1.1.2劳动价值与劳动回报的背离

自古以来,小学教师就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我们未来的希望,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这就取决于培养他们的教育工作者。小学教师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价值和进步作用,因此小学教师及其职业劳动应当具有较高的劳动报酬与经济待遇。但现实却与之相反,小学教师的劳动回报仍然较低,跟同一水平的其它职业有显著差别。这就形成了小学教师的高劳动价值和极低的报酬之间的巨大反差。在心理和思想上直接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形成了小学教师的心理障碍,为小学教师形成职业倦怠埋下了祸根。1.1.3 社会竞争的加剧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教师的社会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这是导致小学教师心理压力增大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教师工作不再是“铁饭碗”,也面临着竞争上岗的压力。在一些地方,小学教师每年都有各种进修、考试。因此,许多小学教师都必须不断地学习来更新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这些生存压力都很容易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尤其近年来,课程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在新的课程改革不断向教师灌输新的教育价值观的同时却 4 王承清.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8)很少关注教师的适应和接受能力。如果不能有效的缓解这种高期望、高压力的状况,教师的倦怠就很容易产生5。1.2 学校因素

1.2.1工作负担重,工作强度大

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比较繁重,他们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我们都知道在人一生发展中,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儿童的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社会和家长都对小学教师有着较高的期待,这就无形中加大了他们的工作负担。尽管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在教育资源有限的今天,升学考试仍是中小学最直接追求的办学指标。小学生的琐事较多、作业零碎,也使得小学教师更容易比其它教育行业的人发生职业倦怠。1.2.2人际关系不协调

同事关系不协调在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过程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效率,而且直接影响他们工作的情绪状态。很多小学教师感到在教学工作中和生活等多方面存在彼此对立的情绪。教学团队中竞争远远多于协作,从而形成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他们感到紧张、压抑、烦躁和郁闷。这种体验迁移到工作中,就会导致小学教师压力增大,容易诱发倦怠。1.2.3 教师是从事精神生产,个人劳动的,而成果却是集体的

教师属于比较封闭的群体,教师是脑力劳动者,是从事智力的开发,知识的传播的。在这种“物化”智力的精神生产过程中,就要求每个教师要有自己的工作方法和风格。加之精神生产周期较长,“产品”的质量只能用大尺度来衡量。而且一般认为教师的教育成果是集体的,培养一个人才绝非是某一个教师的功劳,而是许多教师辛勤劳动的结晶。而且,教师劳动成果具有延迟性,不能马上看到成效。这就会使许多教师感到心理落差,无法产生较大的个人满足感,也不易获得社会的认可。1.3个人因素

1.3.1自我调节能力弱

5毕生源.我国教师职业倦怠原因探析[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7(3)由于小学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许多教师由于过分投入工作而极少参与组织活动,这样也就减少了获得社会支持的机会。个体因缺少社会支持而导致疏离,疏离又使个体陷入更深的社会孤立中,如此相互循环,最终发展成职业倦怠。1.3.2自我抱负水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一个人的心理上是否体验到成功感,与他的抱负水平有密切关系。如果自我抱负水平过高,不符合现实,则失败的机会越多,更难体验到成功感。抱负水平的适合与否与自己的现实条件密切相关。符合现实,抱负水平实现的可能性则越大,抱负水平便适合;不符合现实,抱负水平实现的可能性则越小,抱负水平便不合适。教师都希望在工作中获得成功,通过育人来实现人生价值,渴望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反馈。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成功具有不可确定性,职业成就感不像其他职业那么明显,会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工作责任感与工作疏离感的冲突,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总之,由抱负水平与现实的不符合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挫败感的产生,同挫败感带来的行为心理变化可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1。

1.3.3.此外,一些个人背景因素也与倦怠的水平相关

2.缓解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导致其产生倦怠的因素各种各样。因此,其缓解措施不能仅靠某一方的努力,而是需要社会、学校、个体等各个方面一起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预防或缓解他们的职业倦怠。2.1寻求社会支持

2.1.1 加强社会支持力度,形成合理的社会期望

社会支持是小学教师应对压力的重要外部资源。它可以让个体减轻焦虑感,从而能以更好的心态应对压力。研究表明:教师的职业倦怠和社会支持存在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社会支持越多,表现出的职业倦怠越少,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教师的职业倦怠具有缓冲作用10。同时,对小学教师的期望值也要合理,要认识到他们也是普通人,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大众都应对小学教师抱有合理的期望值,避免加大他们的压力。2.1.2 提高小学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110黄长仙,单树荣.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邵来成,高峰勤.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4)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不高是使小学教师易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因此,首要的是要提高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使他们真正地能享有与公务员同等的待遇。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提高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使他们得到社会的重视,这样才能让小学教师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增强工作的吸引力,以防止职业倦怠的产生。

2.1.3在教育改革中要考虑小学教师的需求和感受

我国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素质教育,实施了多次或大或小的课程改革。人们关注的焦点都在学生,而很少有人关心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小学教师应该如何面对、如何更好地贯彻执行新课程的理念。因此,在进行新课改时,应该加强对小学教师的需求和感受的关注,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新课程改革的主人,切实保护他们的利益。2.2优化学校管理

2.2.1推行民主,实行人性化管理

一支民主化的教师队伍能让教师感到关怀和和谐,并产生主人翁的意识,使其工作更富有激情与活力。因此管理工作必须不断加以改进,以使教师处于良好管理的环境中。实行人性化管理,首先要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与更大的自由度,并且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让教师体会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

2.2.2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

良好的组织氛围是缓解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措施。首先,学校领导要让教职工体会到领导对他们工作和生活的支持和关心,从而有效地缓解职业倦怠;其次,同事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同事之间需要营造一种和谐、轻松、互助的氛围,当教师在遇到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时,大家一起探讨对策,则能大大降低产生倦怠的机率11。2.2.3减少小学教师的工作量

当前小学大多数班级规模过大、人数过多,这大大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班额过大,使得小学教师在很多情况下不得不超负荷劳动。管理学生的困难正在耗尽小学教师的精力。另外,除学生人数过多以外,独生子女问题也日益严重。不 11周春艳.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5(5)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长的期望值过高等都给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人口变化规律,控制班级规模、缩小班额,以减轻小学教师的工作量。2.3小学教师的个人努力 2.3.1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正确的认识自我和了解自我是检测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学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以稳定而平和的心态来投入工作和生活;要敢于正视现实困难和问题,反思压力源;掌握积极的应对策略,控制和降低不良情绪的困扰。同时,有了积极的自我认识,教师才能正视压力情境的客观存在,才能对改革、变化和新的机会持欢迎的态度,积极、愉快、主动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走出倦怠。

2.3.2小学教师应掌握一定缓解压力的方法

职业倦怠是由于工作压力长期未能得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因此,小学教师应主动掌握一些有效释放压力的方法,如进行适度的身体锻炼,它将有利于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以充足的精力应对教学工作中可能产生的种种问题14;另外,可广交朋友,扩大交际面,当遇上烦心事时,可向朋友倾诉并寻求帮助,及时释放压力,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小学教师还应投入社会,丰富生活,培养广泛兴趣,学会放松自己。2.3.3读书学习,提升自我价值

多读书和不断进修学习。读书的过程实际就是自我培训、自我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人格得到升华、性情得到陶冶、能力得到提升、精神得到充实。为此,建议教师经常读一些心理励志方面的书,以从中获取力量;此外,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还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通过不断进修学习来提升自我价值,开拓视野,使自己能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工作中的不如意,以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15。

3.结语

总之,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对个人、对工作都是有害的。如何克服自身 1415毕恩明.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J].理论纵横,2006(12)

黄桂芳.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J].广西教育,2005(9)的倦怠,保持对学生的热情和爱心,对小学教师是一种挑战。作为21世纪合格的人民教师,我们要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去教育和影响学生,要认真对待、努力克服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从表面看,小学教师压力往往表现为个人所承受的负荷,但实质上,它反映的是小学教师个体的生活追求和理想,体现了教师个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一个人的幸福并不仅仅在于他从事了什么样的工作,更在于他是否从这份工作中找到了真正的快乐,一份来自灵魂深处的快乐。

最后,特别要强调一点,关注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要关注他们个人的应对策略,更要关注社会、学校以及教育制度在小学教师生存状态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应承担的责任。小学教师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他们的压力也来自于方方面面,只有当全社会对小学教师多一份理解,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尊重的时候,小学教师才能真正从工作中体验快乐,从教育中提升幸福。

第四篇: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1、土地荒漠化定义

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雨浇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的复杂性下降或丧失,其中包括风蚀和水蚀造成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特性退化以及自然植被长期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防治沙漠化办公室,1996)

2、土地荒漠化现状

截至2009年底,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2.3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3%,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海南、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8个县(旗、区)。(国家林业局,2011)2.1、气候类型区荒漠化现状

干旱区荒漠化土地面积115.86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44.16%;半干旱区荒漠化土地面积97.16万平方公里,占37.03%;亚湿润干旱区荒漠化土地面积49.35万平方公里,占18.81%。(国家林业局,2011)2.2、荒漠化类型现状

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183.20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69.82%;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25.52万平方公里,占9.73%;盐渍化土地面积17.30万平方公里,占6.59%;冻融荒漠化土地面积36.35万平方公里,占13.86%。(国家林业局,2011)2.3、各省区荒漠化现状

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5省(自治区),面积分别为107.12万平方公里、61.77万平方公里、43.27万平方公里、19.21万平方公里和19.14万平方公里,5省(自治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国荒漠土地总面积的95.48%;其余13省(自治区、直辖市)占4.52%。(国家林业局,2011)

3、土地荒漠化危害

3.1、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荒漠化使土地退化,生产力下降,直接导致农产品和畜产品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减少,破坏了当地农牧民的粮食生产基础,因而导致贫困、饥饿、疾病的发生,结果是造成人员外流,进一步加剧了荒漠化。中国土地退化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复杂多样。其中,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沙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8%。荒漠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多亿元,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林业局,2010)3.2、对环境的影响

荒漠化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表土流失、土壤养分流失、植被荒废、动物栖息地受到破坏等,生态系统、生物种及遗传因子受到失去多样性的威胁。小麦、大麦、玉米等世界主要作物因干旱地的荒漠化而难于生长;野生种的遗传因子是未来品种改良、药品开发的重要财产,一旦消失就会失去对人类有宝贵作用的可能性。由于荒漠化,出现了地表日光反射率增加,二氧化碳吸收受到影响,植被减少造成风速加大、土壤水分结构变化、沙尘等气候现象,致使地表面的水收支和热收支异常,又进一步促进了荒漠化。

4、土地荒漠化成因

4.1、脆弱的生态环境为我国荒漠化形成提供了基本的背景条件

我国土地荒漠化严重的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东部是辽阔坦荡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特别是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水汽的阻挡作用明显。因此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稀少,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因为气候干旱,降水有效性非常低,使得植被对地表防护作用减弱。同时风力强劲,加重风蚀情况。地表大多由疏松沉积物组成,易于风蚀。而在半干旱和半湿润区,大部分草原区的表土下覆盖着形成于第四纪的古风成沙,它们为沙质荒漠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丰富沙源。(吴波,2001)4.2、人类活动是影响荒漠化发生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

(1)人类不合理的经济、生产和生活方式,是荒漠化发展的催化剂,滥采、滥樵、滥垦、滥牧等是造成局部地区荒漠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农牧民为增加收入,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挖药材、发菜等,严重破坏草场。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超载放牧导致牧草生长能力和土壤结构破坏,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过程。

(2)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可导致荒漠化迅速发展。在人口不断膨胀、人均水资源量减少的形势下,对水资源的大规模不合理利用在没有法规制度约束或者有法不依的情况下就成为一种必然,尤其是在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康锴,2013)在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区,河流中上游绿洲超量用水,或者在冲积扇上部过度开发地下水,使河流下游或冲积扇边缘植被因缺水而衰退,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4.3、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是控制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因素

(1)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由降水量的变化引起土壤中的含水量和含盐度变化决定着这些地区荒漠化发展的方向。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多年的持续干旱,内蒙古-坝上高原地区土壤中水分含量极低,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牧草长势差、覆盖度低,荒漠化迅速发展。

(2)内陆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发展取决于周围山地的水资源多寡和变化。河西走廊东部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盆地,由于上游来水减少,依靠大量开采地下水维持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使地下水水位下降,令局部地区几乎没有淡水资源。造成荒漠化迅速发展,大片土地撂荒,村民外迁。

(3)河流改道促使冲积平原生态环境变迁。阿拉善高原西部,在长约300km、最宽处达160km的黑河冲积平原上,分布着大量的古河道。每一次河流的重大改道,均影响着下游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变化,进而影响生态环境变迁。居延海地区索果淖尔、嘎顺淖尔沉积物中夹有多层石膏晶体,不仅反映了湖水的咸化过程,而且也是环境变迁的重要证据。

(4)不同地区地下水水位的高低直接影响区域生态环境中的植被类型和自我恢复能力,从而影响荒漠化的恢复。以干旱荒漠气候地区为例,天然绿洲中不同类型乔木和灌木的生长需要不同深度的地下水水位:怪柳2-3m,沙枣2-4m,胡杨<4m,白刺<5m。因此,为了能够达到干旱绿洲地区植被的自然恢复,最佳的地下水水位就须维持在2-5m。(康锴,2013)

5、针对土地荒漠化解决方案

5.1、预防荒漠化

(1)创建一种预防文化,长期地保护旱区,使其免于荒漠化的发生或加剧。“预防文化”的创建,需要完善激励机制,使政府和公众转变观念,在此青年人将会发挥重要作用。旱区居民依靠长期积累的经验和积极创新,通过可持续的方式不断改进农业耕作习惯和提高放牧的流动性,可以达到预防荒漠化的目的。如在非洲萨赫勒区域的很多地方,土地使用者通过调整劳动力配置结构、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提高矿物与有机肥料的施用量以及创造新的市场商机等手段,使得当地的土地生产力正在不断提高。

(2)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进行综合管理,防止土壤侵蚀、盐碱化以及其它退化形式的所有措施,都可以预防荒漠化的发生。过度放牧、过度开发植物资源、践踏土壤以及不可持续的灌溉方式等不合理的 人类活动都会加剧旱区的脆弱性,对此应该使用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加以替代。这方面的管理策略包括分散人类活动压力的各种措施,比如对牧场和水源地进行季节性轮换利用、保持与生态系统承载力相适应的牲畜存栏率,以及提高物种组成的多样性等。此外,改进水资源管理方式,比如采用传统的集水技术、水窖以及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等,将会提高与水有关的生态系统服务。在降雨量集中的季节进行蓄水将有助于防止地表径流,减少表层土的流失。通过保护水土、恢复上游植被和分流洪水等措施改善地下水的补给状况,可以为旱期提供储备用水。

(3)保护植被,用植被保护土壤免受风蚀和水蚀的影响,是预防荒漠化的一项关键措施。维持合理的植被盖度,可以防止旱期生态系统服务的丧失。相反,过度垦殖土地、过度放牧、过度采集药用植物、伐木或采矿等则会造成植被丧失,导致降水减少、地表蒸散量下降和反照率增强等影响,进而促进荒漠化的发生。

(4)在文化和经济方面对放牧和农耕这两种土地利用方式进行整合。在干燥的半湿润和半干旱区域,放牧和农耕是两种同样适合的土地利用方式,因此在文化与经济方面应该把二者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而不是彼此排斥,将更有利于预防荒漠化的发生。在这些地区采取混合型的农牧方式,即每个农牧家庭集放牧与农耕于一体,可以使耕作系统中的养分得到更为有效的循环利用。放牧与农耕二者的结合,一方面可以利用种植的草料和收割后的作物秸秆,来补充因气候变异造成的年内或年际草料匮乏期的饲料需求,从而减轻牧场的牲畜压力;另一方面,在干旱季节,夜间将牲畜留在农田放养,牲畜所留下的粪便还可以提高农田肥力。目前,将放牧与耕作融为一体的这种管理方式已经在非洲西部的许多农场开始使用。

(5)综合利用传统技术和适合当地特点的技术转让。对于面临荒漠化风险的旱区居民来讲,利用适合当地条件的技术引导而非对抗生态系统过程是预防荒漠化的一种重要途径。但是,许多习惯行为,比如不可持续的灌溉方法与技术、不可持续的牧场管理方式,以及种植不适合在当地农业气候区内生长的作物,它们即便不会直接引发荒漠化,也往往对荒漠化过程具有加速作用。因此,在进行技术转让时,必须对其影响进行深入评估,并让受让社区积极参与该项工作。

(6)加强当地社区的能力建设,把管理旱区资源的有效方法付诸实施。依靠拥有的历史文化以及当地知识和经验,加上科学技术的支持,当地社区是制定预防荒漠化方法的最佳群体。但是,当地社区要把管理旱区资源的有效方法付诸实施,却常常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因为他们在机构能力、市场准入和资金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因此,为了确保当地社区预防荒漠化的方法能够取得成功,必须制定必要的政策,改善当地民众的参与状况和社区机构,同时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和市场准入状况,使当地的土地管理者能够了解这些方法进而不断创新。例如,游牧社区的季节性迁徙是一项关键的传统适应方式,但是目前许多旱区的牧民社区都不具备这种条件了。这种生计方式或者相关的当地知识的丧失,已经限制了当地社区应对生态系统变化的能力,从而加大了荒漠化的风险。

(7)创造新的生计方式。创造不依赖传统土地利用方式,并且降低对当地土地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但能够提供可持续收入的其它生计方式,也是预防荒漠化的重要途径。

(8)在城市和旱区之外的其它地区创造经济发展机会。通过在旱区的城市中心区和旱区之外的其它地区创造经济发展机会,也能避免荒漠化的发生。改变总的经济与制度环境,为旱区居民创造新的谋生机会,将有助于缓解当前引发荒漠化的压力。(张永民,2008)5.2、修复荒漠化

修复荒漠化的目标就是恢复因荒漠化而丧失的生态系统服务。对发生荒漠化的旱区进行有效地修复,需要政策和技术方面的保障以及当地社区的积极参与。具体的修复措施包括建立种子库、增加能够促进高等植物定居与生长的土壤有机质和生物、重新引入部分物种等。此外,通过修建梯田和防治土壤侵蚀的其它措施、控制入侵物种、补给化学和有机养分以及重新造林等也可以对荒漠化区域进行修复。对于以上措施,在政策方面需要创建相应的激励机制,比如加强能力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和设立支撑机构等。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在构思、设计和实施荒漠化修复途径的过程中,社区参与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永民,2008)结语:

由上述内容可以得知,当前情况下,无论是从世界层面还是从仅从中国层面来看,荒漠化土地面积比例都已超过了1/4,土地荒漠化的形势十分严峻。而从《荒漠化综合报告》对未来发展的一些预测表明,如果不对土地荒漠化加以阻止,土地生态系统的荒漠化和退化将威胁到将来人类福社的改善,还可能使有些区域经济上入不敷出。因此,荒漠化在当今环境挑战中位列前茅,是土地满足人基本需求方面的主要障碍。(波恩,2006)而针对我国土地荒漠化产生原因,人类活动的影响依然是最活跃的因素,人类的人口增长、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是近年来土地荒漠化情况加重的主要原因。而对于土地荒漠化的治理,还是应以预防为主修复为辅的策略,尽可能的防止土地荒漠化,而不是寄希望于后期修复,来亡羊补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治理荒漠化。

参考文献:

国家林业局.第四次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中国绿色时报,201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防治沙漠化办公室.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2-3 李星.世界荒漠化现状与防治对策.世界林业研究,2000,5:1-4 吴波.我国荒漠化现状、动态与成因.林业科学研究,2001,14(2):199-201 康锴.我国土地荒漠化环境问题研究.科技信息,2013,6:79-80 张永民.全球荒漠化的现状、未来情景及防治对策.地球科学进展,2008,3:309-310 波恩.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荒漠化综合报告:针对决策者.世界环境,2006,4:14-15

第五篇:浅析考试作弊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浅析考试作弊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考试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重要的检验方式,成为学生不断刻苦学习的动力,但是当前大学生对待学业和考试的态度让人担忧。虽然高等院校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对考风考纪一直严格管理,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的同时也对考试作弊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但是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还是屡见不鲜。个人作弊、群体作弊,利用通信手段作弊等方式层出不穷,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对学生以及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的清楚认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分析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根源,完善考评制度,强化质量监督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呈现出的新特点

1.大学生考试作弊已成普遍现象。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大学生将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大学生的作弊现象存在于各类高校,作弊行为已不是个别现象,而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作弊现象渗透在大学各种类别的考试中,无论在结业考试还是各种取得资格证书的考试中都能发现作弊现象。另外,作弊主体呈现多元化,不仅成绩差的学生在考试中作弊,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存在作弊的行为。曾经是低年级的大学生作弊比例较大,现在高年级大学生和研究生作弊行为也有增多的势头,甚至一些教师为了个人利益和人情关系也参与作弊。

2.大学生考试作弊潜在的“认同”。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学生认为作弊行为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偶尔作弊未尝不可,能通过作弊取得好成绩就是“成功者”,看到别人作弊成功就感到“自己没作弊吃亏了”。更有甚者,则在公开场合议论作弊手法,津津乐道地介绍自己作弊成功的经验,视作弊为一种“技能”、一种值得炫耀的“本领”,全然不把作弊当作丢人的事。作弊纯属个人事情,并不损害社会利益以及他人利益,更谈不上违法或个人道德问题,没必要小题大做,折射出作弊者心理上对作弊不应有的“认同”。

3.大学生考试作弊形式多样化、手段现代化。大学生的作弊手段朝着多样化和高科技化方向发展。夹带纸条、交头接耳、换卷子等传统的作弊手法,没有因为高科技的运用而消失,而是不断地翻新。利用现代复印技术将答案缩小复印后折成手心大小的纸条,不易被监考老师发现。委托其他同学冒名顶替进入考场代考或者二人同在一个考场,由成绩好者做完试卷写上成绩差者的姓名,将试卷交上,差生则反之署名,反正成绩好的学生下次补考还能通过。有的学生为了保证考试过关,雇用“枪手”考试,因此大学的校园里随处都有“枪手”的广告。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各种高科技的作弊工具不断涌现。例如,在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的考试中,很多大学生使用只有黄豆大小的隐形无线耳机,这些工具无一不是科技与作弊的完美结合。还有的学生一起凑钱上网买答案,不仅自己使用,而且还转卖。

二、分析大学生作弊现象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作弊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等外部原因。

1.没有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局限性,诚信意识不强,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丧失了判断是非的能力,不能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将考试作弊作为取得好成绩的捷径,产生了投机行为,非但不以作弊为耻,甚至炫耀作弊方法的高明,以作弊成功为荣,这就助长了大学生作弊现象普遍增多的不良风气。

2.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足。很多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缺乏深入的了解,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感觉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所学专业有很大差距,产生了“学非所用”的思想。因为他们的学习

兴趣不高,所以将主要精力转向了社会活动、谈恋爱等学习以外的事情,上课不听讲,下课不复习,考试时只能采取作弊的手段过关。

3.对大学生学习情况考核的方法单一。标准化考试在高校中已很普遍采用,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单一化,以标准化答案作为衡量答题内容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造成整个教育价值观只在追求一种一元价值,多元化的教育价值观被淹没在这种考试方式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围绕着考试进行,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使学生应接不暇,学生逐渐形成了学习目标就是为了考试过关的思想,着重死记硬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不注意学生对内容的全面掌握,而将讲解重点放在考试范围内会出现的问题。考试形式单调,考试内容呆板,命题教条,仅凭一张试卷和分数就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在这种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都会出现应付的心态。

4.学校确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不合理。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但目前学校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考试分数是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主要标准。很多本科院校规定,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达不到学校规定的分数线,学校不授予学士学位。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那些英语基础较差、多次考试通过不过的学生为了拿到学位证不惜铤而走险,雇佣“枪手”或花钱买答案,虽然学校对作弊的处理比较严格,一般情况下将不授予学位,但学生都存在侥幸心理,妄想用作弊手段通过考试。

在学校对学生的激励方面,一般都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发展党员、选拔学生干部、保研、评定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等直接挂钩,忽视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考察造成了对学生价值观的误导,导致学生为了获得这些精神和物质奖励而想方设法得到高分,在各种利益的诱惑下和得与失的选择中选择作弊。因为学生重视考试,而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很多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工作后未必能成为单位的骨干,但学习成绩一般而素质较高的学生却成为行业里的精英。

5.社会激烈竞争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带来的影响。随着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社会竞争加剧,就业紧张,优秀毕业生倍受社会青睐。各类资格考试、等级考试将用人单位迷惑,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首先是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不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低,在招聘人才时只选用成绩好、证书多的学生。这种错误的价值导向造成了很多学生为了证明自己是优秀的,用作弊来提高自己的考试分数,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为了能在找工作时胜过别人,也加入到作弊的行列。

三、预防大学生作弊的对策

杜绝学生考试作弊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社会责任,需要学生、学校、社会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有序竞争环境。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是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要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性因素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平时要加强考试纪律的教育,考试前组织诚信考试动员大会,举行诚信考试签名活动。学生是作弊的主体,考试作弊与学生道德认识水平低下和集体舆论错位有关,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提高学生对作弊及其危害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诚信是做人的原则,形成良好的品格,启发对自己的自我教育。

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应自觉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齐抓共管,在各方面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高校中形成一种以诚信为荣,以作弊为耻的文化氛围。

2.科学地进行考试方式和教育方式的改革。应打破原有考试方式的束缚,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将平时测验、写论文、课堂表现、口试、开闭卷结合等相结合,在试题考核内容上,应减少记忆性的题目,将重点转向考核学生的能力方面,在题型上应当尽量减少客观试题,增加主观试题的比重,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高校任课教师应加强教学基本功的练习,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填鸭式、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课堂讨论的机会,提高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把专业的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和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3.积极深化素质教育,建立科学的素质评价体系。大学生们为了给自己镀金,为了考公务员或以后晋升增

加砝码,努力地参加各类文凭考试,而考试又以分数的多少为合格标准。“以分数定终身”的教育评价体系和“唯文凭是举”的用人制度是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原因。高校应改变目前过分注重学习成绩的评价体系,评奖学金、三好生、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除学习成绩之外还要综合德、智、体、美等非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社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应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改变学习成绩好就意味着综合素质高的陈旧观念。

4.健全并严格执行考试制度,加强监督与管理。学校应制定并健全关于考试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考场规则,对命题、印刷、存放、组织考试、评卷、登分等各个环节周密部署,严格把关,防止试题的泄露和工作失误。应加强考试过程的监督,把重点放在防止作弊和抄袭上,比如考试前清场、排座位、宣布考场规定、提醒学生将手机关掉等措施,将作弊行为制止于萌芽状态。此外,还要加强监考教师的管理,使他们正确履行监考职责,对考试有违纪行为的学生必须按照学生管理规定严肃处理,一视同仁,必要时应开除学籍,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

下载李岗小学教师现状的成因与对策(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岗小学教师现状的成因与对策(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学教师现状分析与对策

    小王小学教师现状分析与对策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80%以上,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必须从农村基层教育抓起。2003 年我国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9. 47 % ,这意......

    农村小学教师现状分析与对策

    农村小学教师现状分析与对策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80%以上,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必须从农村基层教育抓起。2003 年我国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9. 47 % ,这意味......

    基层干群关系现状成因及对策

    基层干群关系现状成因及对策 ——关于泾河镇干群关系的情况调查 刘贵志 基层干部长期处在农村工作一线,他们直接面对的是广大农民群众,干群关系问题则是基层干部所面对客观现......

    新形势下路政管理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新形势下路政管理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作者姓名】:戈雄伟 【作者单位】:武英路政第一大队 【摘 要】笔者通过高速公路路政执法的工作实践,就湖北 省高速公路黄黄路政支队路政......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 编辑整理: 转账支票填写 编辑:王菲 文章来源:新浪 会计信息失真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严重的社会经济现象。......

    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构建支农保护体系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5%的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成因及对策启示

    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成因及对策启示 摘 要 如今中国的地方政府所担负的债务越来越多,可以说十分的危险,这不得不让很多人越来越关注,并予以重视。 本文提出致使地方政府所担负的......

    医患矛盾现状成因及对策措施

    医患矛盾现状成因及对策措施近几年来,各地医疗纠纷冲突案件不断增加。不少地方医患矛盾急剧升级,演变成暴力事件,医患之间冲突已经成为一场两败俱伤的对抗,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