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隐患重在源头治理(范文)

时间:2019-05-14 21:1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根治隐患重在源头治理(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根治隐患重在源头治理(范文)》。

第一篇:根治隐患重在源头治理(范文)

根治隐患重在源头治理

近年来,全厂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小事故接连不断,给采油厂和人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为了预防和有效地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及时地发现和消除隐患,把安全和生产工作落实到到实处。

一、事前预防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一直是安全生产工作原则,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事前预防措施到位,可以极大地减小事故的发生率。而如何将预防工作落实到实处,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安全生产责任。有章可循是管理的基础,制度的完善健全程度直接影响安全生产工作的效果,这就要求各单位应结合各自实际,及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在实践中将制度不断完善。同时注重制度的贯彻落实。安全规章制度是前人用血的教训换来的,因此,每一名职工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违章违纪早晚会铸成大错。有制度不严格执行,或者执行不了会导致问题更多。要制订科学的管理和考核办法,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奖惩分明,严格考核,保证规章制度执行到位。大力提高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坚决杜绝“有章不循、执章不严、违章不究”的行为,坚决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

2、注重安全知识的培训。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制度执行力度如何、安全生产工作是否到位皆取决于人。加强对全体职工的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态度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教育,全面武装职工的安全生产素质,真正做到懂安全也懂技术,避免在工作中造成人身和设备的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加强对新进人员的安全培训。新进人员是事故易发人群,安全思想淡薄,对安全生产中的相关技术不懂,避免事故技能较差,对生产中的危险程度不够重视等因素,都是最大的安全生产隐患。加强对新进人员的学习培训,对于更好地推进安全生产工作有很大影响。

3、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在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要注意两种情况,一是当观察到系统发生变化时,探求这种变化是否会产生不良后果,如果是,则寻找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另外一种是当观察到一些不良后果后,先探求是哪些变化导致了这种后果的产生,进而寻找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应时刻坚持“环保优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决消除安全隐患。在安全生产活动中要做到“防患于未然”,要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全检查是一项经常性、制度化的工作,容不得半点敷衍或凑合。避免“出了事故搞突击检查,暂时无事就放松检查”、“上级有要求就抓,上级没过问就丢”、“安全月查一次,活动后就没事”、“生产任务松时就检查,生产任务紧时就不查”等等现象。要充分发挥安全职能人员的作用,按安全生产规定做好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检查,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其实不出事不等于没问题,有问题并不可怕,怕就怕长时间没发现问题。必须承认,在安全管理上,无论哪个单位、哪个阶段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善于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才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谁对问题发现的早、解决的快,谁就能取得安全管理的主动权,谁就算有成绩应。

二、事中应急处理

事故的发生具有突然性,若没有较好的反应能力与准备,当事故发生时必将被动,不利于将事故损失降低。各单位应结合自己的实际,及时建立与修改反事故预案,并加强对预案的演练,建立安全生产小组,并明确各组分工,使队伍能拉得出,打得响,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补救。

三、事后补救措施

事故发生后,必须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做到:

1、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深根究底地查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为什么会发生这个事故,究竟是谁的责任,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为什么会这样麻痹大意,这样一层一层地追究下去,直到查明查清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使人们明白,之所以发生这个事故,人的原因是第一方面的,什么事故都是由人引起的。这样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会使人们知道,在安全生产中,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从而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事故发生后,坚决抓住事故责任者和应受教育者这一环节不放,让他们受到教育,在思想深处深挖事故发生时自己的所思所想,哪些方面违反了规程,当时为什么有违反规程的行为,以后在施工中应以怎样的姿态对待安全生产。这样深挖思想根源,触动灵魂深处,使方方面面的人员受到教育,从而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3、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查清事故的目的,并不是和某些人过不去,乃是为了更好地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就是在查清事故原因后一个最明智的举措,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这是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的另一着重点,绝不可等闲视之。

4、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的发生可以使事故责任者感受到一次切肤之痛,在以后的工作中兢兢业业,严格遵守规程、规定及规章制度。对事故责任者采取必要的处罚措施,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想达到维护规程、规定及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对事故责任者严肃处理,只是想告诫他人,规程、规定及规章制度是用血的教训写成的,任何人只有无条件地服从,触犯了必将受到严肃处理。这样使事故责任者和他人受到教育,从而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的自觉性。

安全生产工作往往被认为是安全员一个人的职责,而许多职工不知道在安全体系方面对他们的要求与期望。只有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各环节工作的建设,在每个人的职责、职权范围内建立“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机制,培养职工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做到人人有制度可循,把工作落实到每一个人。让每一名职工都去做工作的主人,让职工感到单位不仅仅是自己生存的资本,还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让大家在一个制度严谨的环境中尽职尽责的去努力工作,完善自己。从而更好地把一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使职工都要参与到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去,安全生产就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2009年6月20日

第二篇:源头治理(2014)

企业在强化源头治理方面的主要做法

去年以来,我矿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思路,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使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们在强化源头治理,推进企业发展方面的主要做法是:

一、推行内部市场化,拓展源头治理腐败领域

内部市场化是以创造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根本目的,以利益作驱动,经济为杠杆,工作量或工作绩效为商品,矿与队组之间、队组与队组之间、队组与班组之间、班组与班组之间、班组与个人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建立广泛、公平、公开、透明、高效运行的买卖关系,使广大员工追求综合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方式更加公平、公正,使经营管理得到了全面监督与本质公开,在堵塞管理漏洞、完善内控制度、提升经营质效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构建内部市场化运营体系,打造新型成本控制走廊,促进了各市场主体有机统一、有效制衡。通过构建一个平台(信息发布平台)、建立五个体系(价格体系、执行体系、结算体系、监督体系、分析评价体系)、设立十个专业市场(生产市场、机电市场、运输市场、通风市场、装运市场、制修市场、供应市场、后勤市场、安全市场、综合市场),使生产经营的决策权、执行权、考评权、监督权实现了互相制约、有效制衡和权力的效能化配置与程序化运行,从体系上筑起了“权力腐败”的“新防线”。

2、归口监控,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有效避免了“过程腐败”。一是对生产类各类物资进行了成本全程控制;二是针对内部市场化运行中物资采购和项目资金是容易滋生腐败的一个重要环节,制定实施了《物资采购、项目资金使用集体会审管理办法》,并明确了十道办理程序;坚持先合同后采购,坚持货比三家、比质比价,严格物资验收和入库管理;严格审批制度,坚持做到项目审批及报销凭证严格照十道程办理;同时我矿不断引深效能监察工作,不仅对业务科室管理职能的责任进行督促落实,而且对内部市场的运行规则,分级市场主体的责任和职责范围,以及交易价格、内部结算和考核兑现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情况进行监督监察,并逐步向整个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延伸。

3、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促进了资金流向的科学合理,提高了经营管理调控能力。2007年,我们把经营管理的关口前移,在全矿大力推行了全面预算管理,并形成了以“123456”为主体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4、创设“井下超市”,构建新型物供机制,在“阳光采购”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创设“井下超市”,从环节上杜绝了生产厂家同用户的直接见面,杜绝了“权力寻租”现象。

5、实行了“单项工程竞标制”,确保单项工程用工、用料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实行这种方法,既杜绝了在单项工程中“送人情”和滋生腐败的现象,又能保证工作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6、实行了“项目模拟法人责任制”,增强了责任意识和大额资金使用的管控能力。

7、实施了“安全隐患定价收购与整改支付制”。通过这种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安全监督、检查与管理行为,杜绝了安全监督检查中的“送人情”和“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激发了广大职工主动抓安全、保安全的积极性。

二、紧扣企业中心工作,筑牢抓源治本的制度防线

1、强化制度执行力度。为防止权力运行容易失控的问题,我们严格执行《关于领导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重要事情集体讨论的规定》,并对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及程序和党委会、矿务会、职代会、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程序以及企务公开制度及公开范围进行了重申和规范;严格执行效能监察工作制度,由纪委、监察、审计部门对矿经营方针、经营计划、生产管理、财务、劳资、多种经营和物资采购项目进行监察,达到对权力行使的制约和约束;认真落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领导干部任期内完成经济指标、重大经济决策、执行财政法规、廉洁自律等情况作出正确评价;为进一步规范人事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扩大干部人事工作中的民主为重点,进一步推进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和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

2、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一是组织全矿正队级以上干部305人进行了《国企党风廉政手册》的学习,同时纪委组织人员专门对学习情况进行了不定期检查。自编试题249 份,组织全矿正队级以上干部进行模拟测评考试,参评人员达到了95%以上,合格率100%。二是为有效制止全矿干部职工家属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不正之风,根据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规范党员干部职工操办婚丧事宜的有关规定》,制定并下发了职工婚丧嫁娶情况汇报表,成立了专项检查组,设立了监督举报电话;三是在矿区指定地点制作并安装了6个反腐倡廉举报箱,进一步畅通了反腐倡廉信访举报的渠道和途径。

3、强化内控制度建设,深化效能监察工作。紧紧围绕矿生产经营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中心工作,按照集团公司提出的“巩固、充实、完善、提高”的效能监察指导方针,以规范经营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了效能监察工作的长效机制;督促各单位建立健全了内部管理制度,在规范经营管理过程中不断提升效能监察水平;在认真履行效能监察的检查监督职能的同时,积极把工作效能从一般经营管理的事后纠错,向促进企业管理活动的整体规范延伸。如今年重点对基层队组的工资奖金分配开展了专项检查,通过对基层科队的工资奖金分配管理及调节工资的使用进行效能监察,进一步规范基层领导人员的廉洁从政行为,深化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

第三篇:治理腐败源头

《治理腐败源头》13亿人民与尊贵敬仰的习主席“共勉”?(1)在家治理好女人,放大说就是:“万恶淫为首”,一切腐败源头都是从女人开始的。(2)在族群里治理好浮躁与投机取巧,放大说就是:“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在社会里治理好偷蒙拐骗耍赖无耻,放大说就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必须《立法》纳入重刑法。

(4)在国与国之间国际化治理好守本精神、竞技精神、忍让和忍无可忍,放大说就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入乡要随俗,不服可竞技点到为止,谦和低调、事不过三打回原形”,母仪天下、君临天下,方能国际化。

(5)官商必须立法界限,为官者做事守规章明事理,做人心服口服通情达理;经商者做事精益求精保质保量,做人诚实守信财散人聚。放大说就是:“公务员在八小时之内,纳人税吃人饭干人事,才对得起为人民服务这5颗字,下了班人人平等低调做人,上的去要下的来才叫人中龙凤”;“商仁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祖宗招牌,讲良心守道德,做人铲除垄断利益最大化,杜绝对自己的同胞剥削欺诈,做堂堂正正的仁义商侠”。以上所说综合众多书籍资料与文献史记,治理腐败问题可供参考借鉴,若有异议请赐教?

第四篇:乡村治理重在因地制宜

乡村治理重在因地制宜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微观基础、细胞工程,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求乡村治理与时俱进,同步提升现代化水平。尤其应该看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具体目标里明确提出“治理有效”,要求以乡村治理为杠杆,撬动乡村产业兴旺,以乡村治理为龙头,带动乡风文明,以乡村治理为抓手,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实现村民群众生活富裕。然而囿于各地乡村的实情不一,治理模式自然不可能千村一面、千篇一律,应该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力戒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事实也是如此,基层调研表明,将乡村振兴“治理有效”的顶层设计与各自乡村的实践探索有机结合,乡村治理涌现诸多别出心裁、匠心独运的新模式,展现“白里透红”、与众不同的新气象。

以产业兴旺为治理有效的前置前提,以治理有效助推产业兴旺。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乡村治理涉及到村容村貌的革新、基础设施的刷新、相关设备的更新,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铺垫,只能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而基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具有能动作用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实践中治理有效不可能“一花独放”,而必须与产业兴旺有机结合、统筹兼顾。一方面,村级党组织先期谋划本村产业兴旺的主导产业、主打产品,着眼于发展、繁荣、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村“两委”有实力办事、有能力理事。另一方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乡村发展、村民致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领域,就能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实践表明,这种产业兴旺先行,乡村治理以产业兴旺为基础,同时又进一步助推产业兴旺的治理模式,不仅确保了村“两委”的强大组织力、动员力与号召力,也因为同步实现乡村生态宜居、村民群众生活富裕,深受村民群众欢迎,也让村“两委”干部有为而治、事半功倍。

发挥“头羊效应”,在推举农村能人担任村级党组织负责人的基础上,让农村能人的聚合、辐射、示范作用持续彰显,进而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所谓农村能人,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乘着新时代党的系列恤民、利民、惠民政策东风,大胆地试、勇敢地闯,最终“鹤立鸡群”、脱颖而出,成为富甲一方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民企业家等特殊人群。毋庸置疑,在对这类“特殊村民”进行认真考察、仔细甄别的基础上,有意识引导、培养与选拔,使其进入村党支部(总支)担任负责人,就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越来越多的村民群众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反躬自省,既愿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也愿意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譬如,调研中某村提出的“能人谋企业,党员谋产业,干部谋事业,群众谋家业”治理口号,就很能说明问题,意即一旦构建“农村能人+党员+村主要干部”的主导、带动型治理模式,乡村就能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既让村民群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民创造”,又实现乡村治理日新月异,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生活富裕同频共振,共生共荣。

循着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中国特色民主政治范式,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协商民主为主渠道,充分激发村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1+n”乡村治理新模式。所谓“1+n”的“1”,是指村级党组织;“n”,则为所有愿意为乡村治理贡献一己之力的村民群众或合作社、理事会、协会等村级非政府组织。某种程度上,这种乡村治理模式的形成理念,即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理念在乡村的具体实践,是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并举的灵活运用。“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乡村治理千头万绪、包罗万象,仅凭村“两委”单打独斗,难免力不从心。同时村民群众是乡村的主人、乡村振兴的主体,乡村治理内在、必然地要求他们参与其中,而不能无所事事、袖手旁观。但共商共建共享却又不能紊乱失序、杂乱无章,而必须有牵头人、领头人。由此,施行“1+n”乡村治理模式,让村级党组织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以协商民主就乡村治理各抒己见、直抒胸臆,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凝聚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就能汇聚众智、形成合力,让乡村治理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立足于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一项系统工程,以乡镇党委直接派驻村级党组织负责人为最大特色与亮点,实现乡村治理的“土洋”结合、珠联璧合。调研表明,对照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要求,部分农村党组织明显地存在着许多短板和不适应,譬如党员数量少,党员年龄老化,村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等。无疑,让这样的党组织与党员、干部来推进乡村治理,只能是照猫画虎、似是而非,人云亦云、机械复制,最终使“治理有效”有名无实、名不副实。对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不妨让乡镇党委直接派出优秀党员干部,到当事乡村担任村党组织负责人,全权负责乡村振兴,确保乡村治理有效。应该看到,此种由上而下选派村党组织负责人的做法,既不同于往常的干部下派、下挂,同时拟选派人员的职责身份也有别于驻村第一书记。大致说来,就是选派人员是实打实的村支部(总支)书记,任期、职责与其他村党组织负责人一致,只是编制在乡镇、身份为国家公务员。显然,基于乡镇干部的较高素质、超常思维、宏阔视野与创新理念,其带领村“两委”实施乡村治理,能够弯道超车、跨越发展,较快缩小、抹平与先进、发达乡村的差距。

“条条大路通罗马。”恰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乡村治理也不可能沿袭旧有的母版,简单地套用其他乡村的模板,抑或实现某一成熟乡村治理模式的再版,而应该是因地制宜、因村而异,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原版。“万变不离其宗。”坚持党领导一切的大政方针,牢牢把握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统率地位、统领作用,尽可能调动、激发广大村民群众投身乡村治理的信心和热情、能量与智慧,并将自治、法治、德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一定能走出符合乡村历史文化、人文新貌、发展趋势的治理新路子,切实实现乡村振兴语境下的“治理有效”,让村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五篇:隐患治理规章制度

隐患治理规章制度

1、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我公司的安全管理,识别危害因素,及时控制、消除事故隐患,落实安全措施,保证公司财产安全和员工的人身安全,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任务与要求

2.1、基本任务:发现和查明各种危险和事故隐患并督促整改;监督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2.2、安全检查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内容和具体计划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检查表》。

2.3、安全检查人员有权制止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有权对检查出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3、安全检查人员职责

3.1、按相关安全检查的要求,做好检查的准备工作。3.2、按时参加安全检查准备会,服从检查组负责人的安排。3.3、按分工做好分管的检查工作。

3.4、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要求,认真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认真记录,对违章行为及时制止。3.5、对检查结果按要求及时归纳整理。

3.6、按有关规定及时做好安全检查情况的处理工作。3.7、做好其他相关工作。

4、安全检查的内容

4.1、安全管理检查

4.1.1、检查安全记录、台帐的填写情况。

4.1.2、检查各项管理制度、安全基础工作落实情况。

4.1.3、检查操作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安全知识的教育情况。

4.2、现场安全检查

4.2.1、按照工艺、设备、储运、电气、消防、仪表、检维修、工业卫生等专业的标准、规范和制度要求,检查生产现场。4.2.2、检查员工各项安全生产纪律、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4.2.3、检查生产、检修、施工等直接作业环节的各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4.2.4、检查安全标识、危害告知、各类设备设施的防护、作业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

4.2.5、检查岗位操作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

5、安全检查的形式

5.1、综合安全检查

5.1.1、以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为重点,各专业共同参加。5.1.2、公司每月不少于一次,部门每月不少于二次。

5.1.3公司综合安全检查由主管安全员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进行,部门由各部门部长组织本部门相关人员参加。5.2 日常安全检查 5.2.1、生产岗位操作人员认真履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进行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

5.2.2、工艺、设备、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本专业特点,进行经常性检查。

5.2.3、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深入生产现场,特别是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进行安全检查。5.3、专项安全检查 5.3.1、季节性安全检查

5.3.1.1、季节性检查是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检查。春季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防跑漏为重点;夏季以防暑降温、防雷电、防倒塌、防食物中毒、防洪防汛为重点;秋季以防火、防冻保温为重点;冬季以防火、防爆、防中毒、防冻、防滑为重点。5.3.1.2、季节性检查

安全员或有关职能部门组织进行。5.3.2、节假日安全检查

5.3.2.1、节假日安全检查主要是节前对安全、保卫、消防、机械设备、安全设备设施、备品备件等进行的检查,特别是要对值班干部、值班检维修人员安排和原辅料、备品备件、应急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5.3.2.2、由相关职能部门组织进行。5.3.3、专业性安全检查

5.3.3.1、主要是对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安全设备设施、运输车辆、防火防爆等进行的专业性检查。

5.3.3.2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各自专业管理范围内的检查。

6、隐患治理

6.1、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事故隐患必须经被安全员确认,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检查部门应督促隐患的整改。

6.2、各部门必须在《隐患整改通知书》规定的期限内完成隐患的整改,并按要求回复,对一时无法整改的隐患,应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并以书面形式上报有关部门。

6.3、对于涉及面较广,整改时间较长,投入资金较多的事故隐患应成立事故隐患整改项目组,建立管理方案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主管部门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进行验收。

6.4、各级检查组织和人员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记录,并对隐患的整改情况登记建档,并在下次检查中进行复检确认。

6.5重特大事故隐患治理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事故隐患:

(一)甲、乙类火灾危险性和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生产装置,仓库、罐区等储存设施,与周边居住区、人员密集区、厂外道路、相邻工矿企业生产储存设施的安全间距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二)生产装置、储存设施、辅助生产装置、公用工程设施、运输装卸设施、电力线路、办公生活区等,相互之间的安全间距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三)危险化学品生产厂区、储存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或与员工宿舍的安全距离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四)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和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内设置休息室和非生产直接需要的办公室的。

(五)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的。

(六)生产或使用甲类气体或甲、乙A类液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的区域内,未按规定设置可燃气体监测报警装置的,生产或使用有毒气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的区域内,未按规定设置有毒气体监测报警装置的。

(七)易燃易爆和有毒作业场所未按规定设置通风设施的,未按规定和生产工艺要求设置必要的自动报警和安全联锁装置的。

(八)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泄压面积、安全疏散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仓库的耐火等级、防火分区、安全疏散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九)危险化学品的贮存不符合《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等规定要求的。包括:

1、遇火、遇热、遇潮能引起燃烧、爆炸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物品露天贮存的,或在潮湿、易积水的建筑物中贮存的。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与爆炸物品、氧化剂、易燃物品、自燃物品、腐蚀性物品未隔离贮存的。

3、易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剧毒气体同贮的。

4、助燃气体氧气与油脂类物质混合贮存的。

5、易燃液体、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与氧化剂混合贮存的。

6、具有还原性的氧化剂未单独存放的。

(十)甲、乙类液体储罐区未按规定要求设置防火堤,或防火堤的容量、高度、强度、以及与储罐的间距等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罐区布置(罐区总容量、罐间距、罐排数、罐区间距等)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罐区的专用泵或泵房,布置在防火堤内,或专用泵(或泵房)和装卸设施与罐区的安全间距不符合有关标准、规 定要求的。

(十一)甲B、乙类液体固定顶罐未按要求设置阻火器和呼吸阀的;甲B、乙类液体为喷溅式卸车(进液)方式或进液管伸至罐底的距离不足的。

(十二)液氯生产、储存、装卸区无泄漏后的吸收、破坏措施的;液氯储罐未按规定设置液位计、压力表和安全阀的;液氯储罐与罐车之间的装卸管线上未设置止回阀和紧急切断阀的;液氯的灌瓶及装车装置未按要求设置防超装装置的;液氯的装卸软管未按规定配置并定期检测和更换的;硫酸、硝酸等强腐蚀性介质储罐未按规定设置防护围 堰的。

(十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锅炉等特种设备未按规定办理使用登记证。超期未检或未按检验要求检修(停用)的。

(十四)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锅炉的压力表、安全阀超期未检,防爆膜未定期更换的。

(十五)使用非法制造的压力容器、锅炉等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的。(十六)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区域内的电力装置(电机、灯具、开关等)不防爆。或防爆等级(类别、级别、组别)及线路敷设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十七)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区域内生产装置的控制室、变配电室、化验室、车间办公室、更衣室等生产辅助房间的电气设备达不到防爆要求的。

(十八)易燃易爆生产装置区、仓储装卸区的厂房、库房、设备、设施未按规定设置防雷设施或未按规定进行检测并符合要求的。(十九)易燃易爆场所的设备、管线等设施未按规定设置静电接地设施;汽车罐车、铁路罐车和装卸栈台未设置静电专用接地线或未按规定进行检测并符合要求的。

(二十)未按规定设置水、泡沫、蒸汽等消防灭火系统的,未按标准规定配置消防双电源的,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消防管路及消防栓的配置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二十一)生产装置区、储罐区、仓库未按规定设置固定(或半固定)式水(或泡沫)喷淋灭火系统的或未按规定设置小型灭火器材或灭火器材的种类、数量及设置方式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二十二)厂区内的消防道路(环行通道或回车场地、道路宽度、净空高度、转弯半径)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二十三)存在其他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大事故隐患:

1、生产或使用氟化氢等剧毒物质(气态或蒸汽)的生产装置,与周边居住区、人员密集场所、厂外主要道路的安全间距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2、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硫酸、液氯等有毒物质罐区、偏氯乙烯罐区、甲类易燃液体罐区,以及大于或等于10Mpa的高压设备(介质为易燃、易爆、有毒物质),与周边居住区、人员密集场所、厂外主要道路的安全间距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3、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液氯、氟化氢储罐,以及大于或等于 10Mpa的高压设备(介质为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未按规定办理使用登记证、超期未检或检验不合格的。

4、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偏氯乙烯、液氯等有毒物质罐区、氟化氢罐区、甲类易燃液体罐区以及大于或等于10Mpa的高压设备(介质为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管道未按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或未按规定定期检测及检测不合格的。

5、存在其他可能导致特大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的。

6.5.1、重特大事故隐患是指存在于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以及管理过程中的可能导致发生重特大事故的不安全状态和缺陷。6.5.2、公司应对事故隐患进行评估;经评估属于重特大事故隐患的应制定治理方案。

6.5.3、治理方案内容包括,治理期限和目标、治理措施、责任机构和人员及经费和物质保障、应急救援预案。

6.5.4、确认为重特大事故隐患的,由安全员在15日内将评估报告书和治理方案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6.5.5 重特大事故隐患治理完毕�由安全环保科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进行验收。

下载根治隐患重在源头治理(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根治隐患重在源头治理(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隐患治理制度范文

    隐患治理管理制度 一、目的 通过对发生的事故、事件及不符合项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及时采取隐患整改措施,以消除现实的、潜在的事故隐患,从而达到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确......

    隐患治理方案

    隐患治理方案 一、 目标和任务 通过隐患治理,杜绝一切事故苗头,认真消灭事故隐患,同时举一反三,查找和弥补安全管理和工作中的差错和疏漏,防微杜渐,确保安全生产。 二、 方法和措......

    隐患治理方案

    隐患治理方案 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推进公司安全隐患派查治理工作,彻底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方案。 第一条 事故隐患分为......

    隐患治理方案

    隐患治理方案 一、 目标和任务 通过隐患治理,杜绝一切事故苗头,认真消灭事故隐患,同时举一反三,查找和弥补安全管理和工作中的差错和疏漏,防微杜渐,确保安全生产。 二、 方法和措......

    隐患排查治理

    篇一: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1目的和内容 为了建立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

    隐患治理方案

    隐 患 治 理 方 案 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推进公司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彻底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方案。 第一条 事故隐患......

    隐患治理方案

    隐患治理方案 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推进公司安全隐患派查治理工作,彻底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方案。 第一条 事故隐患分为......

    隐患治理管理制度

    隐患治理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及时发现、治理安全隐患,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公司安全管理,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各级安全隐患(检)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