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供热管理办法》(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4 21:1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济宁市供热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济宁市供热管理办法》》。

第一篇:《济宁市供热管理办法》

第 一章 总

第一条

为加强供热管理,节约能源资源,规范供热、用热行为,维护用户、供热企业和热源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山东省供热条例》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供热规划、建设、经营和用热以及相关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供热,是指供热企业依靠稳定热源,通过管网为用户提供生活用热的集中供热行为。

本办法所称热源企业,是指取得供热经营许可证,利用自行生产的热能为供热企业提供热能的企业。

本办法所称供热企业,是指取得供热经营许可证,利用热源企业提供或者自行生产的热能从事供热经营活动的企业。

本办法所称用户,是指消费供热企业所提供热能的单位用户和居民用户。

本办法所称供热设施,包括公用供热设施和用户供热设施。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是本市供热行业主管部门。市燃气热力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本市供热行业管理工作,对县(市、区)供热管理工作进行指导。

县(市、区)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具体负责本辖区内供热及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国资、价格、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供热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

供热管理应当遵循政府主导、企业经营、保障安全、节能环保的原则。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六条

供热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城市、县城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供热专项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后实施。经批准的供热专项规划不得擅自变更。

编制城市、县城供热专项规划,应当按照城乡统筹的原则将供热设施逐步向镇和农村社区延伸。

第七条

供热主管部门应科学编制供热计量改革规划,并按照供热计量温控一体化技术要求组织实施。

第八条

城市、县城新区建设和旧城区改建,应当按照城市、县城总体规划和供热专项规划要求,配套建设供热

套建设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

第九条

新建民用建筑应当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既有民用建筑接入供热管网应当进行节能改造,并符合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标准。

实行供热的新建民用建筑和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时,应当安装供热系统调控装置、用热计量装置、室温调控装置和数据采集远传装置,居住建筑应当安装分户用热计量装置。

第十条

供热企业实施供热及其附属设施的土建和管道、设备安装工程应进行工程招标。

第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供热工程需要接入供热管网的,建设单位在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时,应当就建设项目供热条件征求供热主管部门意见。

供热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供热专项规划及其实施情况提出答复意见,明确工程是否具备供热条件。对具备供热条件的,确定供热方式及供热企业,并提出供热分项设计技术要求。

第十二条

城乡规划部门在审查建设项目规划方案时,凡涉及供热工程的,应当征求供热主管部门的意见。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依据供热行业标准规范和供热主管部门提出的供热分项技术要求审查供热分项施工图。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申请办理工程建设施工许可手续时,应提交供热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规划方案的意见和施工图审查机构对供热分项施工图的审查意见。

第十五条

供热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并执行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十六条

供热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竣工验收。供热企业应参与供热工程的竣工验收。供热主管部门对验收进行监督,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出具供热工程竣工验收合格证明。建设工程项目未取得供热工程竣工验收合格证明的,建设工程主管部门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供热企业不得并网供热。

第十七条

供热企业不得超出供热专项规划确定的供热范围供热。

供热主管部门应组织供热企业按照供热专项规划,将供热主管网互相联通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源相连接,保障供热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十八条

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的区域,不得建设分散供热燃煤锅炉。

部门应责令限期停止使用。

第十九条

供热分项施工图中的高温水换热站应确保安全,原则上采用地上方式设计。

第二十条

供热企业应于每年9月30日前,向供热主管部门报送下一年度供热发展计划。

供热主管部门应根据供热专项规划及其实施情况,下达下一年度供热发展计划。

供热企业应按照供热主管部门下达的年度供热发展计划实施供热工程建设。

第三章

供热与用热

第二十一条

供热企业从事供热经营活动,应当依法取得供热经营许可证。

供热企业应按照供热经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标准等从事供热经营活动,不得擅自停业、歇业或放弃对部分用户的供热服务;确需停业、歇业的,应当在采暖期开始6个月前向市、县(市、区)供热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市、县(市、区)供热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供热企业停业、歇业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予以批准的决定。

热源企业应在其生产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供热负荷需求。

供热企业不得超负荷供热,并留有供热余量。第二十三条

供热企业年度新增供热面积不得超出供热主管部门核定的年度新增供热面积。

供热企业需要增加供热负荷的,应当在上一年度8月1日前,向热源企业提出增加用热负荷申请。热源企业应自接到增加用热负荷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是否予以增加用热负荷的书面回复。供热企业将增加供热面积计划和热源企业同意增加供热负荷的书面回复报市、县(市、区)供热主管部门核定。

第二十四条

单位和个人要求供热的,应在每年的9月15日前向所在区域供热企业提出用热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

供热企业应自接到用热申请之日起20日内书面作出是否予以供热的回复。

第二十五条

供热用热双方应当依法签订供用热合同。供用热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供热面积、供热时间、供热质量、收费标准、交费时间、结算方式、供热设施维护责任、违约责任以及当事人约定的其他事项。

对已具备供热条件的住宅小区,申请用热户数达到60%以上,供热企业应当供热。

费的,视为供热企业与用户之间存在事实供用热合同关系。

第二十六条

用户变更用热登记事项的,应当到供热企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二十七条

用户拟停止或恢复用热的,应在当年10月15日前书面告知供热企业,供热企业应为用户办理停止或恢复用热手续。

供热设施具备分户关闭条件的,供热企业不得因用户停止或恢复用热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十八条

济宁市城市规划区居民用户采暖期为每年的11月15日至次年的3月15日。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可调整采暖期并向社会公布。

县(市、区)人民政府参照前款规定确定本县(市、区)城市规划区采暖期。

第二十九条

供热企业应当按照供用热合同约定,连续稳定供热,不得擅自中断或者停止供热。

在采暖供热期内,因特殊原因需要连续停止供热超过24小时的,供热企业应当提前2日通知用户并报供热主管部门备案;因突发事故不能正常供热的,供热企业应当立即组织抢修并报告供热主管部门,及时通知受影响区域的用户。连续停止供热24小时以上的,供热企业应当依据停供时间减收相应热费。

用户应当妥善使用和维护自有供热设施,不得有下列妨碍供热设施正常运行的行为:

(一)擅自在室内供热设施上安装放水阀、排气阀或者换热装置;

(二)擅自改动供热管道、安装管道泵、增设散热器或者改变用热性质和方式;

(三)擅自排放供热系统的热水;

(四)其他妨碍供热设施正常运行的行为。第三十一条

在室外温度不低于供热系统最低设计温度、建筑围护结构符合当时采暖设计规范标准和室内采暖系统正常运行条件下,供热企业应当保证采暖供热期内用户卧室、起居室的温度不低于18℃(以下称达标温度)。供用热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三十二条

居民用户安装采暖设施卧室、起居室的温度低于达标温度的,供热企业应当在接到居民用户告知后1日内到达现场予以处理。

测温人员入户时应出示工作证件,所用测量计量器具应当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测温方法应当符合相关计量技术规范要求。

第三十三条

测量居民用户安装采暖设施卧室、起居室温度,应将测温时间、地点、用户名称、测温人员、供热设施状况、测温器具编号及稳定度数等信息如实填写在统一

企业测温人员确认签字,并各执一份。

居民用户无正当理由不配合测温或拒绝在测温记录表上签字,则视为同意《居民室内温度检测记录单》中的检测结果。

经测量室温不达标的,供热企业应与居民用户约定再次测温的时间,居民用户无正当理由不配合再次测温的,视为再次测温室温合格。

第三十四条

居民用户向供热企业提出测温申请,供热企业不入户测温或测温后不签字的,居民用户可向供热主管部门投诉。

第三十五条

用户对供热企业的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向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申请测温。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受理居民用户测温申请后应书面告知供热企业参加。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室温检测时,供热企业应按约定时间派工作人员到现场见证,否则视为认可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检测结果。

依据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检测结果,如室温合格,检测费用由居民用户承担;反之,由供热企业承担。

第三十六条

经测量,居民用户安装采暖设施房间的温度低于达标温度的,供热企业应采取措施并在测温结束24小时内将室温提高到达标温度;逾期达不到达标温度的,供

温之日起至温度达标期间的热费:

(一)低于达标温度2℃以内(含2℃)的,按日退还居民用户日标准热费的20%;

(二)低于达标温度2℃到4℃(含4℃)的,按日退还居民用户日标准热费的50%;

(三)低于达标温度4℃以上的,按日退还居民用户日标准热费的100%。

第三十七条

居民用户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自身安装采暖设施房间的温度低于达标温度的,应自行承担责任:

(一)改变房屋结构或者改动室内供热设施的;

(二)装饰装修或者以其他方式遮挡室内供热设施影响供热效果的;

(三)户内采暖设施与供热系统不匹配的;

(四)未按规定交纳当年采暖费的;

(五)应当自行承担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八条

居民用户有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情形之一,造成其他居民用户安装采暖设施房间的温度低于达标温度的,供热主管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改正并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十九条

供热企业的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时,应当佩带统一标志,文明服务,用户应当予以配合。

询、投诉,供热企业应当在3日内予以答复。

供热企业应制定供热服务规范,公示业务流程,设立投诉受理窗口,公开投诉电话,并在采暖供热期实行24小时值班。

第四十条

用户有权就供热收费、供热质量和供热服务等事项,向价格主管部门、供热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投诉。

供热主管部门应当对供热企业供热质量和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公开投诉电话、信箱等,并及时处理用户投诉。

第四十一条

供热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供热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加强供热服务质量监督管理。

第四十二条

推行热源、管网、换热站经营管理一体化。物业服务企业等单位自行管理的住宅小区换热站等供热经营设施应于2016年6月1日前向供热企业移交,由供热企业负责统一管理、并网运营。

第四章

热费管理

第四十三条

居民用热价格实行政府定价;非居民用热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

供热企业应当在每年3月31日前向价格主管部门和供热主管部门报送供热成本等相关数据资料。

第四十五条

价格主管部门应对供热成本进行监审,并根据供热主要原材料的市场价格等因素,按照法定程序适时调整热价。

第四十六条

用户具备分户用热计量条件的,供热企业应当按照用热量收费。收费按照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相结合的两部制热价核算,按照供热面积核算的基本热价不得超过全部按照供热面积核算热价的30%。

用户不具备分户用热计量条件的,按法定房屋产权建筑面积收费。

具体标准和办法由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第四十七条

用户应当在采暖期开始10日前,按法定房屋产权建筑面积交纳采暖费。

供热企业可以自行向用户收取热费,也可以委托金融机构或者其他单位代收。

供热企业和受委托的收费单位应当向用户出具供热企业统一专用发票。

第四十八条

用户应按照与供热企业签订的供用热合同,按时足额缴纳采暖费。逾期未缴纳的,供热企业按照供用热合同约定可停止供热,并从逾期之日起向用户按日加

1‰的违约金,违约金累计总额不超过本采暖期采暖费总额的30%。

第四十九条

按照供用热合同约定,因供热企业供热温度、供热时间不达标等原因需退还用户热费的,供热企业应当在采暖期结束之日起30日内为用户办理退费手续;对逾期未办理退费手续的,从逾期之日起,供热企业向用户按日支付应退费总额1‰的违约金。

第五章

设施管理

第五十条

分户计量装置或者入户端口(含)以外的供热设施,由供热企业负责养护、维修、更新和改造。分户计量装置或者入户端口以内的供热设施,由用户负责养护、维修、更新和改造。

第五十一条

供热实行分户计量的,热能表的选型、安装、管理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供热计量装置应当按规定检定合格后安装使用。供用热双方对计量发生争议时,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检定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第五十二条

供热设施的保修期应自建设单位向用户交付房屋之日起计算,不得低于两个采暖期;保修责任未履行或拖延履行的,供热设施的保修期不受两个采暖期的限制。

供热企业应在每年采暖期开始10日前对供热设施进行充水试压,7日前对用户进行试供热。

对供热设施进行充水试压,供热企业应提前7日通知用户充水试压时间。

供热设施充水试压发生供热设施漏水的,供热企业和用户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漏水。

第五十四条

供热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供热企业应当对其负责管理的供热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其在使用期内安全稳定运行;对其负责管理的高温高压等重要供热设施,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第五十五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实施下列行为:

(一)擅自改装、拆除、迁移供热管网、标志、井盖、阀门、仪表、供热系统控制装置、用热计量装置以及室温调控装置等供热设施;

(二)擅自将自用用热设施与公用供热管网相连接;

(三)擅自开启、关闭公用供热阀门。

第五十六条

在供热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安全保护距离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修建建筑物、构筑物、敷设管线或种植深根植物;

(二)掘土、打桩或爆破;

(三)堆放物品;

(五)影响供热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安全的其他行为。单位和个人确需在供热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安全保护距离范围内修筑建筑物、构筑物和堆放物品的,应当征得供热企业同意并按照规定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第五十七条

供热企业应当制定供热事故抢险抢修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抢险队伍,配备应急抢险设施设备并定期进行演练。

供热企业发现供热事故或者接到供热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抢险抢修,并同时报告供热主管部门。对影响抢修的其他设施,供热企业应当采取合理的应急处置和必要的现场防护措施,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

用户自有供热设施发生泄漏等紧急情况,给其他用户正常供热造成影响,供热企业需要入户抢修作业的,相关用户、物业服务企业等应当予以配合。

第五十八条

供热主管部门和供热企业应分别建立供热远程监控数字化监管平台和远程监控调节平台,对供热系统进行自动控制和数字监管。

供热企业应将远程监控调节平台无偿与供热主管部门远程监控数字化监管平台相连接,并及时传输数据,保证传输数据完整真实。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加大对供热企业政策性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供热企业成本与价格倒挂亏损、延长采暖供热期限、供热系统节能和环保节能、旧住宅区供热经营设施改造等。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供热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定安装供热系统调控装置、用热计量装置和室内温度调控装置的,由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按照《山东省供热条例》的规定,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供热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建设单位未组织供热工程竣工验收的,由供热主管部门按照《山东省供热条例》的规定,责令改正,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建设单位擅自施工危害供热设施安全的,由供热主管部门按照《山东省供热条例》的规定,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改建、迁移、拆除供热设施的,由供热主管部门按照《山东省供热条例》的

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取得供热经营许可证从事供热经营活动的,由供热主管部门按照《山东省供热条例》的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供热企业不按照供热经营许可证的规定从事供热经营活动的,由供热主管部门按照《山东省供热条例》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3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供热经营许可证。

第六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供热企业延迟供热、提前结束供热或者拒绝用户直接交纳热费的,由供热主管部门按照《山东省供热条例》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供热企业对具备分户用热计量条件的用户不按照用热量收费的,由供热主管部门按照《山东省供热条例》的规定,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吊销供热经营许可证。

第六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供热企业擅自中断或者停止供热、停业的,由供热主管部门按照《山东省供热条

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供热经营许可证;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用户有妨碍供热设施正常运行行为的,由供热主管部门按照《山东省供热条例》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用户可以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用户可以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危害供热设施安全的,由供热主管部门按照《山东省供热条例》的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对单位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供热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山东省供热条例》的规定,由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编制或者擅自变更供热专项规划;

可;

(三)对不符合条件的供热工程项目出具竣工验收合格证明;

(四)给未取得供热工程竣工验收合格证明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办理竣工综合验收备案;

(五)未按照规定履行供热服务质量监督管理职责;

(六)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七章

第七十二条

供热企业提供生产用热的,其经营许可管理适用本办法的有关规定,供用热双方的权利义务通过供用热合同约定。

第七十三条

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供热管理及对供热企业政策性支持,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5年2月1日施行,有效期至2020年 1月31日。1994 年11月18日济宁市人民政府发布实施的《济宁市城区集中供热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19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济宁市供热管理办法

《济宁市供热管理办法》 第 一章 总

第一条

为加强供热管理,节约能源资源,规范供热、用热行为,维护用户、供热企业和热源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山东省供热条例》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供热规划、建设、经营和用热以及相关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供热,是指供热企业依靠稳定热源,通过管网为用户提供生活用热的集中供热行为。

本办法所称热源企业,是指取得供热经营许可证,利用自行生产的热能为供热企业提供热能的企业。

本办法所称供热企业,是指取得供热经营许可证,利用热源企业提供或者自行生产的热能从事供热经营活动的企业。

本办法所称用户,是指消费供热企业所提供热能的单位用户和居民用户。本办法所称供热设施,包括公用供热设施和用户供热设施。

第四条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是本市供热行业主管部门。市燃气热力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本市供热行业管理工作,对县(市、区)供热管理工作进行指导。

县(市、区)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具体负责本辖区内供热及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国资、价格、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供热管理的有关工作。第五条

供热管理应当遵循政府主导、企业经营、保障安全、节能环保的原则。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六条

供热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城市、县城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供热专项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后实施。经批准的供热专项规划不得擅自变更。

编制城市、县城供热专项规划,应当按照城乡统筹的原则将供热设施逐步向镇和农村社区延伸。

第七条

供热主管部门应科学编制供热计量改革规划,并按照供热计量温控一体化技术要求组织实施。

第八条

城市、县城新区建设和旧城区改建,应当按照城市、县城总体规划和供热专项规划要求,配套建设供热设施,或者预留供热设施配套建设用地。预留的供热设施配套建设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

第九条

新建民用建筑应当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既有民用建筑接入供热管网应当进行节能改造,并符合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标准。

实行供热的新建民用建筑和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时,应当安装供热系统调控装置、用热计量装置、室温调控装置和数据采集远传装置,居住建筑应当安装分户用热计量装置。

第十条 供热企业实施供热及其附属设施的土建和管道、设备安装工程应进行工程招标。

第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供热工程需要接入供热管网的,建设单位在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时,应当就建设项目供热条件征求供热主管部门意见。供热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供热专项规划及其实施情况提出答复意见,明确工程是否具备供热条件。对具备供热条件的,确定供热方式及供热企业,并提出供热分项设计技术要求。

第十二条

城乡规划部门在审查建设项目规划方案时,凡涉及供热工程的,应当征求供热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三条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依据供热行业标准规范和供热主管部门提出的供热分项技术要求审查供热分项施工图。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申请办理工程建设施工许可手续时,应提交供热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规划方案的意见和施工图审查机构对供热分项施工图的审查意见。

第十五条

供热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并执行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十六条

供热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竣工验收。供热企业应参与供热工程的竣工验收。供热主管部门对验收进行监督,对符合条件的项目,2 出具供热工程竣工验收合格证明。建设工程项目未取得供热工程竣工验收合格证明的,建设工程主管部门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供热企业不得并网供热。

第十七条

供热企业不得超出供热专项规划确定的供热范围供热。供热主管部门应组织供热企业按照供热专项规划,将供热主管网互相联通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源相连接,保障供热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十八条

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的区域,不得建设分散供热燃煤锅炉。对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区域内的分散供热燃煤锅炉,环保部门应责令限期停止使用。

第十九条

供热分项施工图中的高温水换热站应确保安全,原则上采用地上方式设计。

第二十条

供热企业应于每年9月30日前,向供热主管部门报送下一供热发展计划。

供热主管部门应根据供热专项规划及其实施情况,下达下一供热发展计划。

供热企业应按照供热主管部门下达的供热发展计划实施供热工程建设。

第三章

供热与用热

第二十一条

供热企业从事供热经营活动,应当依法取得供热经营许可证。

供热企业应按照供热经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标准等从事供热经营活动,不得擅自停业、歇业或放弃对部分用户的供热服务;确需停业、歇业的,应当在采暖期开始6个月前向市、县(市、区)供热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市、县(市、区)供热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供热企业停业、歇业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予以批准的决定。

第二十二条

热源企业应在其生产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供热负荷需求。

供热企业不得超负荷供热,并留有供热余量。

第二十三条

供热企业新增供热面积不得超出供热主管部门核定的新增供热面积。

供热企业需要增加供热负荷的,应当在上一8月1日前,向热源企业提出增加用热负荷申请。热源企业应自接到增加用热负荷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是否予以增加用热负荷的书面回复。供热企业将增加供热面积计划和热源企业同意增加供热负荷的书面回复报市、县(市、区)供热主管部门核定。第二十四条

单位和个人要求供热的,应在每年的9月15日前向所在区域供热企业提出用热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

供热企业应自接到用热申请之日起20日内书面作出是否予以供热的回复。第二十五条 供热用热双方应当依法签订供用热合同。供用热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供热面积、供热时间、供热质量、收费标准、交费时间、结算方式、供热设施维护责任、违约责任以及当事人约定的其他事项。

对已具备供热条件的住宅小区,申请用热户数达到60%以上,供热企业应当供热。

未签订书面合同,供热企业已向用户供热且用户支付热费的,视为供热企业与用户之间存在事实供用热合同关系。

第二十六条

用户变更用热登记事项的,应当到供热企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二十七条

用户拟停止或恢复用热的,应在当年10月15日前书面告知供热企业,供热企业应为用户办理停止或恢复用热手续。

供热设施具备分户关闭条件的,供热企业不得因用户停止或恢复用热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十八条

济宁市城市规划区居民用户采暖期为每年的11月15日至次年的3月15日。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可调整采暖期并向社会公布。县(市、区)人民政府参照前款规定确定本县(市、区)城市规划区采暖期。

第二十九条

供热企业应当按照供用热合同约定,连续稳定供热,不得擅自中断或者停止供热。

在采暖供热期内,因特殊原因需要连续停止供热超过24小时的,供热企业应当提前2日通知用户并报供热主管部门备案;因突发事故不能正常供热的,供热企业应当立即组织抢修并报告供热主管部门,及时通知受影响区域的用户。连续停止供热24小时以上的,供热企业应当依据停供时间减收相应热费。

第三十条

用户应当妥善使用和维护自有供热设施,不得有下列妨碍供热设施正常运行的行为:

(一)擅自在室内供热设施上安装放水阀、排气阀或者换热装置;

(二)擅自改动供热管道、安装管道泵、增设散热器或者改变用热性质和方式;

(三)擅自排放供热系统的热水;

(四)其他妨碍供热设施正常运行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在室外温度不低于供热系统最低设计温度、建筑围护结构符合当时采暖设计规范标准和室内采暖系统正常运行条件下,供热企业应当保证采暖供热期内用户卧室、起居室的温度不低于18℃(以下称达标温度)。供用热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三十二条

居民用户安装采暖设施卧室、起居室的温度低于达标温度的,供热企业应当在接到居民用户告知后1日内到达现场予以处理。测温人员入户时应出示工作证件,所用测量计量器具应当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测温方法应当符合相关计量技术规范要求。

第三十三条

测量居民用户安装采暖设施卧室、起居室温度,应将测温时间、地点、用户名称、测温人员、供热设施状况、测温器具编号及稳定度数等信息如实填写在统一制式的《居民室内温度检测记录单》中,由居民用户、供热企业测温人员确认签字,并各执一份。

居民用户无正当理由不配合测温或拒绝在测温记录表上签字,则视为同意《居民室内温度检测记录单》中的检测结果。

经测量室温不达标的,供热企业应与居民用户约定再次测温的时间,居民用户无正当理由不配合再次测温的,视为再次测温室温合格。

第三十四条 居民用户向供热企业提出测温申请,供热企业不入户测温或测温后不签字的,居民用户可向供热主管部门投诉。

第三十五条

用户对供热企业的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向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申请测温。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受理居民用户测温申请后应书面告知供热企业参加。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室温检测时,供热企业应按约定时间派工作人员到现场见证,否则视为认可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检测结果。

依据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检测结果,如室温合格,检测费用由居民用户承担;反之,由供热企业承担。

第三十六条

经测量,居民用户安装采暖设施房间的温度低于达标温度的,供热企业应采取措施并在测温结束24小时内将室温提高到达标温度;逾期达不到达标温度的,供热企业应按照下列规定向居民用户退还自居民用户申请测温之日起至温度达标期间的热费:

(一)低于达标温度2℃以内(含2℃)的,按日退还居民用户日标准热费的20%;

(二)低于达标温度2℃到4℃(含4℃)的,按日退还居民用户日标准热费的50%;

(三)低于达标温度4℃以上的,按日退还居民用户日标准热费的100%。第三十七条

居民用户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自身安装采暖设施房间的温度低于达标温度的,应自行承担责任:

(一)改变房屋结构或者改动室内供热设施的;

(二)装饰装修或者以其他方式遮挡室内供热设施影响供热效果的;

(三)户内采暖设施与供热系统不匹配的;

(四)未按规定交纳当年采暖费的;

(五)应当自行承担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八条

居民用户有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情形之一,造成其他居民用户安装采暖设施房间的温度低于达标温度的,供热主管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改正并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十九条

供热企业的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时,应当佩带统一标志,文明服务,用户应当予以配合。

用户有权就供热收费、供热服务等事项向供热企业查询、投诉,供热企业应当在3日内予以答复。

供热企业应制定供热服务规范,公示业务流程,设立投诉受理窗口,公开投诉电话,并在采暖供热期实行24小时值班。

第四十条

用户有权就供热收费、供热质量和供热服务等事项,向价格主管部门、供热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投诉。供热主管部门应当对供热企业供热质量和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公开投诉电话、信箱等,并及时处理用户投诉。

第四十一条

供热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供热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加强供热服务质量监督管理。

第四十二条

推行热源、管网、换热站经营管理一体化。物业服务企业等单位自行管理的住宅小区换热站等供热经营设施应于2016年6月1日前向供热企业移交,由供热企业负责统一管理、并网运营。

第四章

热费管理

第四十三条

居民用热价格实行政府定价;非居民用热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

第四十四条

供热企业应当在每年3月31日前向价格主管部门和供热主管部门报送供热成本等相关数据资料。

第四十五条

价格主管部门应对供热成本进行监审,并根据供热主要原材料的市场价格等因素,按照法定程序适时调整热价。

第四十六条

用户具备分户用热计量条件的,供热企业应当按照用热量收费。收费按照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相结合的两部制热价核算,按照供热面积核算的基本热价不得超过全部按照供热面积核算热价的30%。

用户不具备分户用热计量条件的,按法定房屋产权建筑面积收费。具体标准和办法由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第四十七条

用户应当在采暖期开始10日前,按法定房屋产权建筑面积交纳采暖费。

供热企业可以自行向用户收取热费,也可以委托金融机构或者其他单位代收。

供热企业和受委托的收费单位应当向用户出具供热企业统一专用发票。第四十八条

用户应按照与供热企业签订的供用热合同,按时足额缴纳采暖费。逾期未缴纳的,供热企业按照供用热合同约定可停止供热,并从逾期之日起向用户按日加收逾期未缴纳采暖费总额1‰的违约金,违约金累计总额不超过本采暖期采暖费总额的30%。

第四十九条

按照供用热合同约定,因供热企业供热温度、供热时间不达标等原因需退还用户热费的,供热企业应当在采暖期结束之日起30日内为用 户办理退费手续;对逾期未办理退费手续的,从逾期之日起,供热企业向用户按日支付应退费总额1‰的违约金。

第五章

设施管理

第五十条

分户计量装置或者入户端口(含)以外的供热设施,由供热企业负责养护、维修、更新和改造。分户计量装置或者入户端口以内的供热设施,由用户负责养护、维修、更新和改造。

第五十一条

供热实行分户计量的,热能表的选型、安装、管理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供热计量装置应当按规定检定合格后安装使用。供用热双方对计量发生争议时,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检定费用由责任方承担。第五十二条

供热设施的保修期应自建设单位向用户交付房屋之日起计算,不得低于两个采暖期;保修责任未履行或拖延履行的,供热设施的保修期不受两个采暖期的限制。

第五十三条

供热企业应在每年采暖期开始10日前对供热设施进行充水试压,7日前对用户进行试供热。

对供热设施进行充水试压,供热企业应提前7日通知用户充水试压时间。供热设施充水试压发生供热设施漏水的,供热企业和用户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漏水。

第五十四条

供热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供热企业应当对其负责管理的供热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其在使用期内安全稳定运行;对其负责管理的高温高压等重要供热设施,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第五十五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实施下列行为:

(一)擅自改装、拆除、迁移供热管网、标志、井盖、阀门、仪表、供热系统控制装置、用热计量装置以及室温调控装置等供热设施;

(二)擅自将自用用热设施与公用供热管网相连接;

(三)擅自开启、关闭公用供热阀门。

第五十六条

在供热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安全保护距离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修建建筑物、构筑物、敷设管线或种植深根植物;

(二)掘土、打桩或爆破;

(三)堆放物品;

(四)排放污水、腐蚀性液体或气体;

(五)影响供热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安全的其他行为。

单位和个人确需在供热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安全保护距离范围内修筑建筑物、构筑物和堆放物品的,应当征得供热企业同意并按照规定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第五十七条

供热企业应当制定供热事故抢险抢修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抢险队伍,配备应急抢险设施设备并定期进行演练。

供热企业发现供热事故或者接到供热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抢险抢修,并同时报告供热主管部门。对影响抢修的其他设施,供热企业应当采取合理的应急处置和必要的现场防护措施,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

用户自有供热设施发生泄漏等紧急情况,给其他用户正常供热造成影响,供热企业需要入户抢修作业的,相关用户、物业服务企业等应当予以配合。第五十八条

供热主管部门和供热企业应分别建立供热远程监控数字化监管平台和远程监控调节平台,对供热系统进行自动控制和数字监管。供热企业应将远程监控调节平台无偿与供热主管部门远程监控数字化监管平台相连接,并及时传输数据,保证传输数据完整真实。

第五十九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加大对供热企业政策性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供热企业成本与价格倒挂亏损、延长采暖供热期限、供热系统节能和环保节能、旧住宅区供热经营设施改造等。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供热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定安装供热系统调控装置、用热计量装置和室内温度调控装置的,由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按照《山东省供热条例》的规定,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供热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建设单位未组织供热工程竣工验收的,由供热主管部门按照《山东省供热条例》的规定,责令改正,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建设单位擅自施工危害供热设施安全的,由供热主管部门按照《山东省供热条例》的规定,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改建、迁移、拆除供热设施的,由供热主管部门按照《山东省供热条例》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取得供热经营许可证从事供热经营活动的,由供热主管部门按照《山东省供热条例》的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供热企业不按照供热经营许可证的规定从事供热经营活动的,由供热主管部门按照《山东省供热条例》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3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供热经营许可证。

第六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供热企业延迟供热、提前结束供热或者拒绝用户直接交纳热费的,由供热主管部门按照《山东省供热条例》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供热企业对具备分户用热计量条件的用户不按照用热量收费的,由供热主管部门按照《山东省供热条例》的规定,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吊销供热经营许可证。

第六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供热企业擅自中断或者停止供热、停业的,由供热主管部门按照《山东省供热条例》的规定,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供热经营许可证;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用户有妨碍供热设施正常运行行为的,由供热主管部门按照《山东省供热条例》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用户可以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用户可以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危害供热设施安全的,由供热主管部门按照《山东省供热条例》的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对单位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供热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山东省供热条例》的规定,由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编制或者擅自变更供热专项规划;

(二)未按照规定的权限、程序和条件审批供热经营许可;

(三)对不符合条件的供热工程项目出具竣工验收合格证明;

(四)给未取得供热工程竣工验收合格证明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办理竣工综合验收备案;

(五)未按照规定履行供热服务质量监督管理职责;

(六)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七章 附

第七十二条

供热企业提供生产用热的,其经营许可管理适用本办法的有关规定,供用热双方的权利义务通过供用热合同约定。

第七十三条

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供热管理及对供热企业政策性支持,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5年2月1日施行,有效期至2020年 1月31日。1994 年11月18日济宁市人民政府发布实施的《济宁市城区集中供热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19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济宁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

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济政办发〔2011〕30号

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济宁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的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济宁高新区、济宁北湖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市政府同意《济宁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六月三日

第五条

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城乡规划、水利、卫生、环保等部门编制城市供水规划。城市供水规划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六条

城市供水规划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保城市供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第七条

城市供用水应当遵循统筹安排、综合利用、节约用水、居民优先的原则。

第二章

城市供水水源保护

第八条

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应当符合水资源综合规划的规定。

严格控制和合理开采地下水,鼓励开发利用地表水和城市中水,并做好城市供水后备水源地的储备和保护。

第九条

市、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同级城市供水、国土资源、水利、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划定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十条

在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实施污染水质的活动,并遵守以下规定:

(一)禁止倾倒、排泄有毒、有害物质及其他污染物;

(二)管井施工必须按照规定采取防止地下水污染的措施;报废深井应及时填封;

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城市供水工程及设施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

城市供水设施建设、更新改造所需资金应纳入同级城市建设投资计划。

第十七条

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机构在审查设置地上架空层、楼顶阁楼或商住一体的多层建筑施工图设计方案时,应当就该建筑的供水方式征求城市供水企业的意见,对超过国家规定城市供水能力标准的建筑,应当设计建设相应的二次供水设施。

第十八条

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并遵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十九条

住宅小区和单体公寓楼的二次供水设施应当由城市供水企业负责建设。二次供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二次供水设施建设资金通过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解决。第二十条

城市供水工程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四章

城市供用水

第二十一条

企业必须依法取得城市供水经营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后,方可从事城市供水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十二条

城市供水企业直接从事供、管水的人员,必须每

按照“一户一表”的要求进行改造,实现水表出户,抄表到户。

第三十条

水表必须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水表误差率不得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第三十一条 用户对水表计量有异议需要检定的,应当委托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检定合格的,检定费用由用户承担;检定不合格的,检定费用由城市供水企业承担。用户当期水费根据检定结果计算。

城市供水企业对水表计量有异议需要检定的,应在告知用户后,委托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检定费用由城市供水企业承担。用户当期水费根据检定结果计算。

城市供水企业对用户水表进行检定,不得影响用户正常用水。第三十二条

同一用户存在两种以上类别用水的,应当实行分表计量。未分表计量的,应当进行分表计量改造。改造前未结算的水费,按照用户不同用水类别用水量的比例收取。

第三十三条

用户应当按照实际用水量和规定的时间缴纳水费。

用户在接到水费缴纳通知单后15日内未向城市供水企业足额缴纳水费的,从逾期之日起至缴纳之日止,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按日缴纳应缴水费5‰的违约金;用户超过水费缴纳通知单规定的缴费日期60日仍不缴纳水费的,城市供水企业按照法定程序报批后可以对其停止供水。城市供水企业应当提前24小时通知停止供水的用户。

市供水运营成本。

调整城市供水水价,应当依法举行听证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告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城市供水企业可以提出调价申请:

(一)现行城市供水水价不足以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

(二)因水源变化或城市规划调整等非城市供水企业自身因素导致水厂、单井、管网等供水设施建设投资加大,供水成本增加,致使企业达不到正常保本微利水平的;

(三)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规定可以提出调价申请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条 城市供水企业应免费提供市政消防用水,对城市低保户和特困职工家庭用水应执行优惠水价。

市、县(市)人民政府对前款规定用水产生的费用予以保障。第四十一条

市政消火栓等消防供水设施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建设和维护。户用消火栓等消防供水设施由用户负责建设和维护。

消火栓等消防供水设施只能用于消防,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开启消火栓供水设施用于非消防用水。

第四十二条

市政、环卫、园林等城市建设维护用水需通过消火栓等供水设施使用城市供水的,应到城市供水企业办理用水手续。

量乘以盗水时间计算;

(二)不能确定起始盗水时间的,所盗水量按管径计算出的流量乘以用水设施安装时间计算;

(三)能够确定单位产品耗水量的,按单位产品耗水量与单位产品产量的乘积,加上其他辅助用水量后合并计算;

(四)通过改装、破坏总水表盗用城市供水的,按照分水表水量与总水表抄见水量的差额倍数计算;未安装分水表的,按照总水表历史最高抄见水量倍数计算。倍数的确定依合同约定。

前款所称起始盗水时间依照有效证据证明的时间确定;无有效证据证明盗水时间的,计算日数至少为180日。洗浴、泳池用水,每日盗水时间按18小时计算;建筑、洗车、餐饮用水,每日盗水时间按10小时计算;其他生产、经营用水,每日盗水时间按6小时计算;生活用水每日盗水时间按3小时计算。

第四十六条

盗用城市供水应当补交水费的数额按以下标准认定:

(一)盗水量乘以发生盗水行为时当地执行的水价;

(二)盗水后转售的,转售价格高于城市供水水价的,盗水金额按转售的价格计算;转售价格低于城市供水水价的,按城市供水水价计算。

第五章

城市供水设施维护

(四)擅自将自建供水设施、再生水设施与城市供水设施相连接;

(五)产生或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将其生产用水管网系统与城市供水管网系统相连接;

(六)将城市供水管道直接插入便池或污水池;

(七)将避雷地线与城市供水设施相连接;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五十条

禁止擅自改装、拆除或迁移城市供水设施。确需改装、拆除或迁移的,应当征得城市供水企业同意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改装、拆除、迁移城市供水设施,由城市供水企业负责施工,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五十一条

凡有可能对城市供水设施造成影响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应当在开工前到城市供水企业查询地下城市供水管网状况。

工程施工将会对城市供水设施造成影响的,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应当与城市供水企业商定保护措施。保护措施由建设单位组织实施,供水企业负责监督、验收。

第五十二条

进户水表及其以外的供水管道和设施,由城市供水企业维护、管理;表井和进户水表以内的用水管道和设施,由用户维护、管理。

因用户责任造成进户水表及其以外的供水管道和设施损坏

进行有碍水源水质卫生作业的;

(二)新建、改建、扩建的饮用水供水项目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参加选址、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而擅自供水的;

(三)供水单位未取得卫生许可证而擅自供水的;

(四)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

(五)未取得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许可擅自从事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工作的。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城市供水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管执法部门按照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的规定,责令改正,可以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责令停业整顿;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可以给予行政处分:

(一)供水水质、水压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

(二)擅自停止供水或者未履行停水通知义务的;

(三)未按照规定检修供水设施或者在供水设施发生故障后未及时抢修的。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管执法部门按照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给予警告,并处以30000元的罚款:

(一)供水水质达不到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

(二)城市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管理单位未按规定进行水质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集中式供水单位安排未取得体检合格证的人员从事直接供、管水工作或安排患有有碍饮用水卫生疾病的或病原携带者从事直接供、管水工作的,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应按照建设部、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对供水单位处以2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的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以罚款;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可以给予行政处分:

(一)无证或者超越资质证书规定的经营范围进行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或者施工的;

(二)未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或者施工的;

(三)违反城市供水发展规划及其建设计划兴建城市供水工程的。

第六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管执法部门按照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罚款:

(一)未按规定缴纳水费的;

(二)盗用或者转供城市公共供水的;

者上级机关可以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占用或者毁坏城市供水设施的,由城管执法部门按照《山东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的规定,责令其限期退还、恢复原状,并处以10000元以上100000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六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盗用城市供水,数额较大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依法可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依法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十九条

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第七十条

本办法所称二次供水是指将城市公共供水经储

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6月3日印发

第四篇:济宁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

济宁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和保护,有效整合利用城市地下管线信息资源,保障城市地下管线安全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部《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地下管线,是指铺设于市、县(市)、镇城市规划区内的供水、排水、供气、供热、工业、电力、照明、景观灯、电信、广播电视、交通信号、公共监控和综合管沟等地下管线及相关附属设施(以下简称地下管线)。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维护和档案信息等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地下管线管理的指导、协调工作,并具体负责济宁市城市规划区地下管线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

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地下管线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城乡规划、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国土资源、公安和各管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下管线的有关工作。第五条 地下管线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同步建设、协调管理、节约资源、信息共享、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二章 规划

第六条 地下管线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地下管线专项规划。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与地下管线专项规划相协调,合理布局各类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

第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应当统筹规划地下管线位置。

新建、改建、扩建地下管线工程,不得超出本管线规划位置范围,不得占用其他管线位置。新建、改建、扩建的管线工程应进入地下建设,原有架空管线应当逐步进入地下建设。

第八条 地下管线的走向、位置、埋深应当综合规划,并符合下列规定:

(一)地下管线的走向宜平行于规划道路中心线,并与地下隐蔽性工程相协调,避免交叉和互相干扰;

(二)同类管线原则上应当合并建设;

(三)新建管线避让已建管线,临时管线避让永久管线,非主要管线避让主要管线,小管道避让大管道,压力管道避让重力管道,可弯曲的管道避让不宜弯曲的管道;

(四)地下管线埋设的深度和各类管线的水平间距、垂直间距以及与建筑物、构筑物、树木等的间距,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执行。

第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地下管线工程,应当按照规定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申请办理地下管线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应当到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查明该地段及毗邻区域内的地下管线现状资料,与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签订建设工程档案报送责任书,并与具备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签订竣工测量协议。

第十条 地下管线工程开工前,管线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放线,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验线后方可动工。

第十一条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地下管线建设工程进行规划竣工验收。未经规划竣工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第三章 建设

第十二条 地下管线产权单位、管理单位应按照城市规划和实际工作需要,在每年11月底前向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送下一地下管线工程建设计划。

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城市道路专项规划和地下管线专项规划,统筹编制地下管线工程建设计划。

地下管线工程应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地下管线工程建设计划进行建设。

第十三条 地下管线工程的勘察、测绘、设计、施工、监理,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技术规范要求进行。

第十四条 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地下管线工程施工许可证,同时提交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安全防护方案、建设工程档案报送责任书及与测绘单位签订的工程竣工测量协议书。

第十五条 因地下管线工程建设、维护需要挖掘城市道路的,应当到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六条 地下管线工程施工需要挖掘绿地、迁移树木,穿越河道、桥梁,迁移消防设施等,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七条 地下管线施工影响道路交通的,应于工程开工3日前予以公告。

第十八条 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组织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前,应向施工、监理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提供施工现场地下管线现状资料,制定管线建设安全防护方案。

第十九条 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单位应当依据设计文件、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按照经审查通过的施工图,在批准的时间内施工;遇有不明管线,应在查明情况后方可施工;工程竣工后,应及时向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提供准确的工程竣工资料。

埋设非金属地下管线应当同步敷设金属标识带。

第二十条 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对毗邻地下管线可能造成影响的,应当采取保护措施并通知有关管线产权单位、管理单位进行现场监督;对地下管线造成损坏的,应当立即停工,采取应急保护措施,及时通知管线产权单位、管理单位和有关部门进行处理。第二十一条 依附于道路、广场、绿地、房屋建筑工程的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应当与所依附的工程建设相协调,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一次性集中建设。

道路、广场、绿地、房屋建筑等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向道路、广场、绿地、房屋建筑工程设计单位提供准确、完整的地下管线现状资料,并负责本建设项目范围内1:500地形图的测绘工作。

第二十二条 地下管线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未建档的管线,建设单位应当告知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责成管线产权单位及时委托具有相应测绘资质的单位进行测绘,并将测绘成果报送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

第二十三条 地下管线工程覆土前,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必须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竣工测量,竣工测量应符合《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要求,未经工程竣工测量不得覆土。

地下管线工程测绘单位应对其完成的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测量成果质量负责。地下管线工程测绘费用纳入地下管线工程造价。

第二十四条 地下管线工程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围挡、施工标牌和警示标志,并由专人管护。第二十五条 地下管线工程竣工后应及时清理现场,恢复原状,并按规定设置管线标志。

第二十六条 地下管线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加强地下管线隐蔽工程的监理,并做好管线位置的监理记录。第二十七条 地下管线工程勘察、测绘、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将各自形成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资料及电子文件移交建设单位。

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前,将汇总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资料及电子文件移交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

第二十八条 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勘察、测绘、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对地下管线工程进行竣工验收。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地下管线工程竣工验收进行监督。

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应自地下管线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将地下管线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等资料报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对竣工验收后未向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移交地下管线工程档案资料及电子文件的,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备案。

第二十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道路交付使用后五年内、大修的道路竣工后三年内不得开挖敷设管线。因特殊情况需要开挖敷设管线的,应按照有关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条 鼓励采用综合管沟、非开挖技术等方式建设地下管线,提高地下空间利用效率,减少对路面和地下设施的损坏。

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对地下管线进行标识、定位、探测和维护。

第四章 维护

第三十一条 管线产权单位、管理单位对所属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的维护管理和安全运行负责。

管线产权单位、管理单位应加强对所属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的巡查,及时修复破损、老化、缺失的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保持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完好、安全。

第三十二条 地下管线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管线产权单位、管理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安全应急处置预案。

第三十三条 地下管线发生故障进行紧急抢修需要挖掘道路的,管线产权单位、管理单位可先行破路抢修,同时向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报告,并在24小时内补办批准手续。

第三十四条 管线产权单位、管理单位不得擅自迁移、变更或者废弃地下管线。确需迁移、变更或者废弃的,必须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废弃的管线应当拆除,不能拆除的管线应当将管道及检查井封填。

第三十五条 在地下管线用地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压占地下管线进行建设;

(二)损坏、占用、擅自挪移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

(三)损坏、覆盖、涂改或擅自挪移、拆除管线设施的安全警示标志;

(四)倾倒污水、排放腐蚀性液体、气体;

(五)堆放易燃、易爆、有腐蚀性的物资;

(六)擅自接驳地下管线;

(七)危及地下管线安全的其他行为。

第五章 档案与信息管理

第三十六条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负责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收集、保管、利用以及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工作。

第三十七条 地下管线工程实行工程档案预验收制度。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前,提请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对地下管线工程档案进行预验收。预验收合格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应出具地下管线工程档案预验收意见书;预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单位不得进行工程竣工验收。

第三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地下管线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前,向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移交下列档案资料及电子文件:

(一)地下管线工程项目准备阶段文件、监理文件、施工文件、竣工验收文件和竣工图;

(二)地下管线竣工测量成果;

(三)工程照片、录像;

(四)应当移交的其他档案资料及电子文件。第三十九条 依附于道路、广场、绿地、房屋建筑工程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应当与所依附的工程档案一并移交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

第四十条 地下管线迁移、变更或废弃的,管线产权单位、管理单位应当及时修改地下管线专业图,并自管线迁移、变更、废弃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修改后的专业图及有关档案移交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第四十一条 管线产权单位、管理单位应当每半年以书面形式向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提供所属地下管线新建、迁移、变更、废弃的情况。

第四十二条 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产权单位、管理单位向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报送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应当完整、准确、系统,符合《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的要求。

第四十三条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建立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由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并及时更新。鼓励地下管线产权单位、管理单位建立各自的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子系统,纳入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第四十四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对已有地下管线进行普查和补测补绘。普查和补测补绘所形成的地下管线档案资料,由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统一保存和管理,纳入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

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对城市地下管线普查、补测补绘和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维护所需经费予以保障。

第四十五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查阅、利用地下管线信息,应办理相关手续,并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5%以上10%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10%以下的罚款。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建设单位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施工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1%以上2%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山东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的规定,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1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擅自挖掘城市道路的,或者经批准挖掘城市道路后,未及时清理现场并恢复城市道路原状的;

(二)未对设置在城市道路上的各种管线的检查井、箱盖及城市道路附属设施出现的破损、移位或者丢失及时修复、正位或者补缺的;

(三)擅自在城市供水、排水、供气、供热管道及设施安全距离范围内修筑建筑物、构筑物和堆放物品的。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占压、破坏电力、电信、广播电视等地下管线及相关附属设施的,由有关行政机关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给予处罚。

第五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2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在城市道路施工现场设置明显标志和安全防围设施的;

(二)依附于城市道路建设各种管线设施,不按照规定办理批准手续的;

(三)紧急抢修埋设在城市道路下的管线,不按照规定补办批准手续的;

(四)未按照批准的位置、面积、期限占用或者挖掘城市道路,或者需要移动位置、扩大面积、延长时间,未提前办理变更审批手续的。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未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的,由备案机关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办法》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建设单位未移交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建设部《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因建设单位未移交地下管线工程档案,造成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损坏地下管线的,建设单位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地下管线专业管理单位未移交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建设部《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因地下管线专业管理单位未移交地下管线工程档案,造成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损坏地下管线的,地下管线专业管理单位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五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依法可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依法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未按照规定查询和取得施工地段的地下管线资料而擅自组织施工,损坏地下管线给他人造成损失的,按照建设部《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工程测量单位未按照规定提供准确的地下管线测量成果,致使施工时损坏地下管线给他人造成损失的,按照建设部《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七条 地下管线管理工作人员在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0年6月12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7年 月 日。

第五篇:济宁市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办法

济宁市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办法

济政发〔2008〕18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以下简称公积金贷款)管理,规范公积金贷款行为,维护借贷双方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和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和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住房置业担保管理试行办法》等法规、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积金贷款,是指以住房公积金为资金来源,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向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发放的用于购买、建造、大修、翻建各类自住住房的政策性贷款。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公积金贷款与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管理中心统一负责全市公积金贷款的监督管理工作,并具体负责公积金贷款的审批,监督公积金贷款的借贷和结算工作。

管理中心分支机构按照管理中心的授权负责本辖区公积金贷款的审批和管理工作。

财政、审计、人民银行、监察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公积金贷款的有关监督工作。

第五条 公积金贷款管理工作应当遵循防范风险优先和便民的原则。

第二章 贷款对象和条件

第六条 凡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职工,购买、建造、大修、翻建自住住房的,均可申请公积金贷款。

第七条 申请公积金贷款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在1年以上(包括1年);

(二)具有合法的购买或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合同或协议及相关证明材料,并且其合同或协议签订时间在2年以内;

(三)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信誉良好,有偿还贷款本息能力;

(四)有可靠的担保;

(五)购买商品房或经济适用房的,须有不低于30%的首付款;购买二手房或单位集资所建房屋的,须有不低于40%的首付款;建造或翻建、大修房屋的,须有不低于50%的自有资金;

(六)没有尚未还清并且数额较大,可能影响贷款偿还能力的债务。

第八条 借款申请人的配偶或者同户居住的直系亲属可以作为共同借款申请人。共同借款申请人应当提供长期共同居住的有效证明。

第三章 贷款额度、期限和利率

第九条 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和最长期限由管理中心根据本市房产市场价格情况和职工收入水平核定,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批准后执行。

第十条 每笔公积金贷款的额度应同时符合下列规定:

(一)购买商品房或经济适用房的,最高贷款额不得高于购房总价款的70%;购买二手房或单位集资所建房屋的,不得高于购房总价款的60%。借款人所购房屋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的,应以评估价确定贷款额度;

(二)贷款最高额度不得超过抵押物现有价值的70%;以有价证券作质押担保的,不得超过有价证券面值的90%,并以有价证券到期日为贷款期限;

(三)借款人的贷款额度按照借款人及共同借款人月收入情况确定,其计算公式为:借款人贷款额度=借款人及共同借款人上一月平均工资总额×12(个月)×贷款期限×40%。

第十一条 公积金贷款额,按照借款人及共同借款人申请贷款额和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确定。申请贷款额不超过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以申请贷款额作为贷款额;申请贷款额超过本办法第十条任何一项规定的,以其中最低限额作为贷款额。

第十二条 每笔公积金贷款期限,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核定:

(一)公积金贷款期限到期日,截至到借款人法定退休年龄后的第二年,有共同借款人的,以其中年龄最小的计算;

(二)借款人申请贷款的期限短于前项规定的,以申请贷款期限为准;借款人申请贷款期限长于前项规定的,按照前项规定核定贷款期限。

第十三条 公积金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和建设部有关规定执行。贷款期限在1年以内(包括1年)的,按照合同利率执行;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的,还款期内如遇贷款利率调整,于次年1月1日起按调整后的利率执行。

第四章 贷款程序

第十四条 公积金贷款由管理中心委托商业银行承办。管理中心委托商业银行承办公积金贷款,应当与受委托银行签订书面合同。

第十五条 管理中心应当设立公积金贷款审查委员会(以下简称贷审会),贷审会由管理中心负责人及其业务科室负责人并邀请有关金融机构的专家组成。

贷审会的工作规则由管理中心制定。

第十六条 借款申请人申请公积金贷款,应向管理中心委托的银行或管理中心设立的公积金贷款受理网点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资料:

(一)合法身份证明;

(二)住房公积金缴存证明;

(三)婚姻证明;

(四)稳定的经济收入证明;

(五)购买住房合同或建造、大修、翻建住房审批手续和合同;

(六)购买住房的首期付款收据或建造、大修、翻建住房的自有资金存款证明;

(七)抵(质)押物清单、权属证明及处分权人同意抵(质)押证明;抵(质)押物需要评估的,出具有效评估报告。

第十七条 公积金贷款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受托银行或公积金贷款受理网点接到公积金贷款申请资料后,审查申请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与合法性;管理中心的信贷机构对

申请资料进行复核,并确定贷款额度、期限、担保方式等内容;贷审会或管理中心主要负责人对贷款进行审批。

第十八条 准予发放贷款的,管理中心应向受托银行出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委托通知书》。受托银行应在规定时间内,按照《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委托通知书》的委托内容,与借款人和保证人当面分别签订《借款合同》、《抵押合同》或《保证合同》、《质押合同》。

合同签订后,受托银行应在三日内将所贷资金以转帐方式拨付到位。

第五章 贷款担保

第十九条 借款申请人申请公积金贷款的,应当提供担保。

第二十条 公积金贷款的担保方式有:

(一)保证;

(二)质押。

管理中心应按照防范风险优先的原则,确定每笔公积金贷款担保方式。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连带责任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保证人,是指经市政府批准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个人住房贷款担保的住房置业担保公司。

第二十二条 住房担保公司担保,是指依法成立的住房担保公司作为保证人,为借款申请人申请公积金贷款而与贷款人签订保证合同,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的行为。

第二十三条 借款申请人向住房担保公司申请提供公积金贷款担保的,应当将其本人或者第三人的合法房屋依法向贷款人提供抵押反担保,并按照规定缴纳住房担保服务费。

第二十四条 住房担保公司为借款申请人提供公积金贷款保证担保,应当与贷款人签订保证合同。

第二十五条 为公积金贷款提供担保的担保公司,须与管理中心签订协议。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质押,是指借款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其房屋的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借款

人款优先受偿。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房屋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第二十七条 借款人以其动产或者以共有人、第三人的动产作为质物的,应当与贷款人签订书面质押合同,并将质物交由贷款人保管。按照规定应当办理质押登记的,必须办理登记手续。

借款人还清全部贷款本息后,贷款人应将质物退还借款人或第三人,并办理退还手续。

第六章 贷款偿还

第二十八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还款方式、还款计划偿还贷款本息。

第二十九条 公积金贷款期限在1年以内的(包括1年),实行到期本息一次性清偿的方式;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的,实行按月分期归还贷款本息的方式。

第三十条 按月分期归还贷款本息的方式有:

(一)等额本息;

(二)等额本金。

借款人根据还款能力,自主选择等额本息或等额本金还款方式。

管理中心根据实际,可制定其他还款方式。

第三十一条 借款人应自收到贷款次月起进行还款。借款人可以按照合同约定每月到受托银行以现金方式偿还贷款本息,也可以委托贷款银行通过信用卡或储蓄存折的方式代扣。

第三十二条 借款人还款超过6个月后,可以提前全部或部分偿还贷款。

借款人提前偿还贷款的,应当向贷款银行提出申请,贷款银行应在接到申请的次日,给予借款人是否可以提前偿还的答复。

第三十三条 借款人提前全部偿还贷款的,应当在偿还当期本息的同时,结清剩余贷款本金。

借款人提前部分偿还贷款的,应当按照剩余本金和剩余期限重新计算月还款额,并与贷款银行签订新的还款计划。

第三十四条 借款人在偿还贷款期内,按可以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偿还公积金贷款本息。借款人在偿

还贷款期内有不良逾期记录的,申请提取的住房公积金,只能用于提前偿还贷款。

第三十五条 借款人未按照《借款合同》约定按时足额偿还贷款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合同约定计收罚息。

第七章 合同变更和终止

第三十六条 《借款合同》需要变更的,借款人必须向管理中心提出申请,经管理中心审查同意后,由借款人与贷款银行依法签订变更协议。变更协议未签订前,原《借款合同》继续有效。

由住房担保公司提供保证的《借款合同》发生变更的,《保证合同》应当随《借款合同》的变更同时变更。

第三十七条 借款人在合同履行期间死亡、宣告失踪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其财产合法继承人、受遗赠人、监护人或财产代管人继续履行借款人签订的《借款合同》。

第三十八条 借款人的保证人发生合并、分立或破产的,借款人应当变更保证人并重新办理担保手续。

第三十九条 借款人偿还全部贷款本息后,贷款人应将抵押物或质物返还抵押人或出质人,《借款合同》同时终止。

第八章 抵押物、质物管理和处置

第四十条 借款人对设定抵押的财产在抵押期内必须妥善保管,保证其完好无损,不得擅自处置,并随时接受管理中心和贷款银行的监督检查。

第四十一条 借款人设定质物作借款保证的,管理中心和贷款银行应当对出质人提供的有价证券进行查询和认证,并将有价证券质押的事实书面告知出具有价证券的金融机构。

质押期间,贷款银行对质物负有妥善保管的义务;出质人对用作质押的有价证券不得以任何理由挂失。

第四十二条 借款人在合同履行期间死亡、宣告失踪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后无法定继承人、受遗赠人,监护人、财产代管人,或其法定继承人、受遗赠人、监护人、财产代管人拒绝履行《借款合同》的,《借款合同》终止,管理中心和贷款银行有权依法处置抵押物或质物。

第四十三条 借款人在借款期间不能履行偿还贷款义务或者债务履行期届满未能清偿债务的,在住房担保公司代为清偿债务后,抵押权人变更为住房担保公司。新的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商以抵押物折价、拍卖、变卖所得价款受偿;协商不成的,抵押权人依法可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十四条 借款人设定抵押物或质物提供反担保的,适用本办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和第四十三条的规定。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发放公积金贷款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警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第四十六条 受托银行或公积金贷款受理网点在办理公积金贷款手续过程中,因审查资料不严格或不面签各种合同,造成损失的,应当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四十七条 受托银行在抵押或质押担保中,违反本办法规定对抵押物或质物未做登记,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四十八条

借款人弄虚作假骗取贷款的,应当解除合同、不予发放贷款;已经发放贷款的,应当解除合同、提前收回贷款。

第十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十条 管理中心依照本办法制定《济宁市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实施细则》。

下载《济宁市供热管理办法》(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济宁市供热管理办法》(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济宁市中医药科技项目管理办法

    附件1: 济宁市中医药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我市中医药科技项目(含课题,以下同)的管理,提高科技项目管理效率和实施质量,促进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依......

    热费收缴管理办法

    热费收缴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热费收缴管理,规范收费员行为和热费收缴流程,提高热费收缴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收费员要坚决秉承“维护企业形象、文明礼貌收缴、保证公司......

    济宁市物业质量保修金管理办法

    济宁市物业质量保修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物业质量保修金交存使用管理,保障物业在保修期内得到及时维修,维护业主合法权益,根据《山东省物业管理条例》、《山东省物业质量保......

    济宁市“蒲公英小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

    “蒲公英小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部分 总则 第一条为推动“青春助力—济宁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深入开展,加强“蒲公英小屋”的建设运行与管理,将其打造......

    济宁市混凝土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推荐)

    - 1续。 第二章 生产管理 第六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预拌商品砼生产的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必要的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制度。建立材料、生产、设备、销售四大......

    济宁市任城区机关事业单位借调人员管理办法

    济宁市任城区机关事业单位借调人员管理办法(试行)时间: 2013-8-19 19:20:43 济宁市任城区机关事业单位借调人员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借调行为,......

    济宁市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试行)

    济宁市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化工园区生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ao-etftq济宁市学前教育机构审批注册管理办法

    、.~① 我们‖打〈败〉了敌人。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附1:济宁市学前教育机构审批注册管理办法第一条 为加强对我市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规范学前教育机构审批注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