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位分析的答题
区位分析的答题模板
一.区位问题的类型
(一)评价区位选择是否合理:如果题目中设计到这类的问题,答案要点一般从有利的条件和不利的条件这两个方面来答题
批注,此题问题只是选择其中某一个要素来回答,合理的话条件是什么?如果不合理,那条件又是什么,?比如评价我国东北农业的区位条件?
答案要点:有利的:自然:地形平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资源丰富;地表有深厚的黑土,土壤肥沃。社会条件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的耕作,机械化水平高。不利的条件:纬度高,热量不足,冬季易受寒潮的影响,有低温冻害
(二)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
(三)几个区位方案比较注:此类比较问题,如比较区位条件的不同,那么在答这类问题时,把各自的条件一一罗列出来,再选择那些是不同的(四)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五)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对区域特征的了解和把握程度。日常复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如以农业为例:
东北平原——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而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华北平原——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但洪灾较为严重,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等。
1.农业区位(1)自然条件: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条件、农产品冷藏技术和保鲜技术;劳动力;地租;农业技术;政策;工业基础;农业传统;饮食习惯等。
2.工业区位(1)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自然因素不是工业主导的因素,但是要注意土地的价格,这往往也是工业区位条件中比较重要。(2)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通信;地租;劳动力数量、素质、价格;技术。(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社会协作、国防安全;比如湖北汽车城十堰,建设初期主要考虑的是国家的安全。社会需要;工业惯性。(4)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包括空气质量、水质、风向、河流流向等。
3.城市的区位(1)区位要素(宏观)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供水、运输功能)。
②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矿产);交通运输;政治;军事;宗教。③新兴要素:科技;旅游。
(2)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的区位因素(微观)①自然因素:地形、河流流向、气候(风向)、植被分布。②历史因素:城市职能、知名度。③经济因素:距市中区的距离、交通的通达度。④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宗教。
4.交通的区位(1)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的区位 ①经济因素(决定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②社会因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③科技因素(保障因素)。④自然因素(制约因素):地形;地质;气候。
(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以港口的区位为例)①水域条件(航行、停泊条件):河港——沿河、水深、河宽、流缓;海港——沿海、水深、易靠岸、避风的海湾。②陆域(筑港)条件: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便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交通条件(影响客货的集散);腹地条件(经济腹地的大小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客货流量,进而影响港口的兴衰);城市的依托(城市为港口提供人、才、物的优势,利于港口的建设和发展); ③政策条件(自由贸易港口和对外开放港口有得于港口的发展)。
5.商业中心的区位:
(1)商业城市的区位: ①比较稳定增长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即服务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②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2)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区位:
①商业街:A、市场最优: B、交通最优:
②商业小区:多建在居民小区中,方便居民购物
6.旅游的区位因素;或者评价旅游的区位条件
1、游览价值:旅游资源的质量(优质、独特,具备较高的审美或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
2、市场距离: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距离,经济距离(旅行所需的时间和费用)越长,吸引的游客越少。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3、交通位置及通达性:直接影响游客的数量
4、地区接待能力: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关系到服务质量高低和盈利水平
5、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容纳能力-容人量,超过环境承载量会对旅游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如果达不到承载量,会造成资源浪费。
7.人口分布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矿产资源(联系城市分布区位因素,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处)。
2、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方式、居住时间和移民历史、政治因素(联系区域地理中的巴西和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考虑)
8关于水的区位条件
水运的区位条件①自然条件:地形(地势平坦、水流平缓、利于航行);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水位变化较小,冬季无结冰期,全年可通航);水文(河网密布、运河众多,形成庞大的内河水运网;河流含沙量小,河道不淤积)。
②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经济影响客货流状况
水文特征:1河流的径流量,水位,流速,径流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小;2有无结冰期,汛期期,凌汛。(这些都与气候条件有关)3含沙量的大小(这个特征与植被,坡度有关,一般我们都是考虑的植被状况)
水系特征:1河流的流域面积,2河流的里程,3支流的多少和分布的状况如:支流纵多,成南北对称分布。4流向,河道的形状如河道弯曲或直的。
9关于地势,地形的特征答题要点
地势特征:只答哪个方位高,哪个方位低如海南岛的地势特征中间高,四周低,中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成三级阶梯状。判断地势的高低可以通过等高线的分布,可以通过河流的流向。如云南省第二次省统测第36题
地形特征:答案要点,主要的地形+地势特征
地形区:地形+地名如:东北平原:地名东北地区,地形平原
10沼泽的形成条件
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2、地下有较厚的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地下水水位高。
3、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4、有“凌汛”现象,易产生积水。
二、区位分析的步骤
在何处(了解经纬度位置或相对邻位置)→有什么(思考有哪些地理事物)→为什么(思考该地理事物的区位因素有哪些,主导因素是什么)→怎么样(思考区位因素的变化,探讨其发展规律)
第二篇:地理区位因素答题技巧归纳
地理区位因素答题万能技巧归纳
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学院地理科学系
陈霁冰风水规划研究室原创。专业从事高考命题研究、风水规划设计、四柱命理预测
邮编054001.邮箱:zhangbingtong@tom.com
高中教材中,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商业、旅游等区位因素的分析与选择,构成了人文地理部分的主要内容,也是近年来高考的重要考点内容之一,在高考地理试卷中占分量较大。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存在考虑问题不全面,答案要点的书写丢三拉四,语言不够科学、精练等问题。本文结合近几年的高考,归纳出一些答题思路共性规律供大家参考。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因素————对农业有利的区位因素
1.地形:由题目地图判读出:①该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地势低平或地势平坦开阔,宜发展耕作业;②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立体农业等。
2.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某种气候类型,结合该气候类型特点作答。如华北的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适宜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生长。新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宜种棉花和葡萄等。
3.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雪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4.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如东北的黑土、黑钙土。
5.土地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耕地面积广大,适于大规模机械耕作;土地租金低。
(二)、人文因素————对农业有利的区位因素
1.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2.交通运输:①临近河或湖,与发达的公路和铁路相衔接,水陆交通便利;②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③距海港近;③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3.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4.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5.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廉价而丰富。
6.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生产提供农业机械、化肥和农药等生产资料。
(三)、对农业不利的区位因素
1.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2.热量、光照、水源、地形、土壤肥力等自然条件不足,土壤酸碱度偏高等。3.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4。虫灾,鼠害等生物灾害。5.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土壤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6.劳动力不足,农业生产成本较高等。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因素
1.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2.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等),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工业
3.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4.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丰富,水源充足,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
(二)、经济因素
1.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接近消费市场,主要指市场指向型工业。2.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成本低。
3.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廉价且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4.技术(科技、教育):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工业。
5.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三)、社会因素
1.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如为解决就业将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我国东西部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2.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如“三线”建设。3.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4.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四)、环境因素
1.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或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
2.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污水处理厂宜在城区污染源的下游等。
3.距离居民区和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厂要远离农田或居民区。
4.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宜发展微电子、感光器材等对环境敏感的工业。
三、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因素
1.地形、土壤: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出:①平原区位: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农耕,交通便利,节省建筑投资。②高原区位:热带的高原气候凉爽,便于居住。③河谷、低地区位:山区的河谷、低地较开阔,气候温和,水源充足。
2.气候:由题中所给信息判读出是什么气候类型,总结出:气候条件优越,降水适度,气温适中。
3.河流:由地图判读出该城市临河:①运输功能:河流汇合处、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便于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河口(入海口),便于江海联运,往往发展成大城市;过河点位置,水陆交通便利,便于人流、物流集散;②供水功能: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或丰富,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生产和生活用水;③防卫功能: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等利于安全防卫,如伯尔尼、巴黎等。
(二)、社会经济因素
1.自然资源:判读图中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如铁矿石兴起的城市,攀枝花、鞍山等;石油兴起的城市,大庆、玉门等;煤炭工业城市,大同、平顶山等;
2.交通:由地图判读图中某地是否临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交通便利。
3.农业基础:本地农业基础雄厚,可生产城市必须的农副产品。4.其他因素:①政治、宗教、军事中心②旅游、科技中心(新因素)。
四、交通运输线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因素
1.地形:①平原:限制少,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②山地: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型弯曲或开凿隧道。
2.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
3.水文: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梁总长度、投资、施工量。4.气候:注意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冻土、积雪的深度,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度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二)、经济因素
1.合理布局交通运输,促进沿线经济发展。2.铁路、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以减轻对市内交通和环境的影响。3.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三)、社会因素
1.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或革命老区经济发展。2.促进资源的开发、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3.国境铁路、公路、高速公路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五、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
(一)港口的区位
1.自然条件 ①水域条件(航行条件):等深线密──江阔水深,空间大,为港口提供了良好的航行、停泊条件。②陆域条件(筑港条件):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抛锚空间大,为港口的设备、建筑的平面布置提供了陆域条件。③港湾: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避风浪。
2.社会经济条件 ①经济腹地:(港口服务的区域)经济发达,辐射范围大,客货集散量大(影响港口的兴衰)。②城市依托:单一大城市或某个城市群为依托,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③国家政策:政策支持,如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
(二)汽车站的区位
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在具体选址时应考虑以下方面:①有平坦开阔的空间,尽量节省建设成本;②既要保证车站与城市的联系,又要注意保护城市环境,一般布置在城乡结合部;③汽车站要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 4 的联系,应布置在交通干线两侧或靠近火车站的地区,以便于客、货的集散和转乘。④市内马路两侧的公交车站要相互错开,避免造成人员拥挤,阻塞交通。
(三)航空港的区位
1.自然条件 ①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保证排水。②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③气候:少云雾、大风;暴雨天气日数少;注意盛行风向。
2.与城市关系:因占地面积大,噪声大,故应与城市有一定距离并有快速干道相连接。
六、水电站的区位分析
1.水量: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主要与气候、干湿地区、河流的补给、流域面积或集水区域有关(具体应由图中河流的位置判读)。
2.落差: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主要与穿越等高线有关或位于阶梯过渡处。3.具体开发:与地质、地貌有关。在地形图上一般要为峡谷,主要为了减少投资和工程量;地基要稳、坚实,少地质灾害,与水库选址相同。
七、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原因:峡谷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盆地、洼地地形建水库库容量大
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原因:防止诱发地震、滑坡、渗漏等。
3.考虑占地,移民搬迁状况,尽量少淹没良田和村庄。
八、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分析
1.自然因素
①地理位置:海拔高,纬度低,离赤道越近,既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以缩短从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节省火箭燃料,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载,如建设中的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场。
②气象条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便于对卫星跟踪观察 ③地形:地形开阔,便于对卫星的跟踪观察。2.人文因素
①人口密度:地广人稀或人烟稀少,不干扰居民生活;②交通较为便利:我国的四个航天基地都有较为便利的交通;③国防安全:如西昌地处大凉山腹地,地形隐蔽;④航天工业基础较好:如太原。
九、卫星着陆场的区位分析
1.气象条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高好,便于对航天器的跟踪观察。
2.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少河流峡谷,有利于航天器或航天员的安全和便于目标搜寻。
3.人口密度:地广人稀或人烟稀少,不干扰居民生活
十、旅游业区位分析:
1.游览价值:①资源质量:必须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②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集群状况好。③地域组合状况:地域组合好。
2.市场距离:①临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广阔。②经济距离: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也越低。
3.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直接影响游客和数量 4.地区接待能力:强或弱
5.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容纳的能力(容人量)大或小
十一、商业街的区位分析
1.市场最优原则:城市几何中心,消费者集中,商业活动范围广,一般以零售为主。2.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或高速公路边缘或街角处,交通便利,利于商品集散,一般以批发为主。
3.便民原则:商业小区,一般建在居民住宅区内,由多种营业点组成,方便居民购物和提供劳务服务。
十二、发展海洋水产业的区位分析
1.大陆架宽、浅,水温适宜,阳光充足,有利于生物光合作用。2.入海河流或径流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
3.寒、暖流交汇,海水发生搅动或冷海水上泛的地方,饵料比较丰富
第三篇:区位条件分析
区位地理答题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地形:
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
气候: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因素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典例】 东北地区:①平原辽阔,耕地连片,利于大型机械化操作;②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或有肥沃的黑土);③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期;④山环水绕,灌溉水源充足。⑤人少地多,土地增产潜力大;⑥交通发达,铁路公路网稠密;⑦中国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大,国内市场广阔;⑧国家政策扶持;⑨有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提供机械化设备等。
⑵秦淮—线以南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四川盆地水热充足);②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深厚(长江中下游有水稻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④交通便利,市场广阔;⑤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⑥栽培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经济因素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3.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 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4.环境因素
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在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
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
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
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典例】 ⑴武汉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①距铁矿区近:有大冶铁矿;②能源充足:有葛州坝和三峡的水电,距华北能源基地也不远;③水源充沛:有长江和汉江;④地势平坦;⑤工业基础好;⑥水陆交通发达:有长江及汉江水运,京广线纵贯南北,高速公路四通八达;⑦地理区位优越:中部经济区的中心,区域协作条件好,市场非常广阔;⑧科技文化较发达,劳动者素质较高。
⑵天津发展海洋化工的优势条件:①原料充足:附近有全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②能源丰富:附近有开滦煤矿、华北油田等,而且有统一电网;③地势平坦开阔;④沿海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⑤人口、城市密集,接近消费市场;⑥依托京津,背靠“三北”,区域协作条件好;⑦国家政策支持。
三、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地形平坦开阔
气候:是什么气候,降水适度,气温适中
河流:临河:①运输功能:河流交汇点、过河点、河口、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交通便利②供水功能: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或丰富
2.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资源:判读图中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
交通:由地图判读图中某地是否临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交通便利
农业基础:本地农业基础雄厚,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其他因素:①是否是政治、宗教、军事中心②是否是旅游、科技中心(新因素)
【典例】 重庆市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①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长江和嘉陵江汇合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②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充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③农业发达,物产富饶;④工业基础雄厚;⑤科技教育较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较高;⑥国家政策优惠,有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等。
四、交通线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地质:
①平原:限制少,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②山地: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地质复杂的地区(隧道避开断层,陡坡上修成“之”字型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梁总长度、投资、施工量
气候:注意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冻土、积雪的深度,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度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2.经济因素
⑴合理布局交通运输,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⑵铁路、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减轻对市内交通的影响)
⑶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3.社会因素
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或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②促进资源的开发、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③国境铁路、公路、高速公路有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发展边境贸易)
【典例】 京九铁路
①合理布局交通网(缓解南北铁路的运输压力,激活全国铁路网);②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③维持香港的稳定和繁荣;④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五、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
(一)港口的区位
1.自然条件
水域条件(航行条件):等深线密──江阔水深,空间大,便于航行和停泊,冰期短或无冰期。
港湾:避风浪
陆域条件(筑港条件):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抛锚空间大
2.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腹地:(港口服务的区域)经济发达,辐射范围大,客货集散量大(影响港口的兴衰)
城市依托:单一大城市或某个城市群为依托,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
国家政策:政策支持,如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
【典例】 上海港的区位因素:①自然条件优越:位于长江入海口,大陆沿海航线的居中位置,河港、海港兼备;有长江和黄浦江为港口提供出充足的淡水和轮船停泊的空间;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筑港条件好。②经济腹地广阔且发达,交通非常便利;③有上海市为依托,具有人、财、物的优势。
(二)汽车站的区位
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即:①路宽,与市内外交通联系方便;②地形平坦面积较大;③工程量。
(三)航空港的区位
1.自然条件
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保证排水
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地基要稳,坚实
气候:少云雾、大风、暴雨天气日数 2.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要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经济:要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六、水电站的区位分析
水量:与气候、干湿地区、河流的补给、流域面积或集水区域有关(由河流的位置判读)
落差:与穿越等高线有关或位于地势阶梯过渡处 具体开发:与地质、地貌(在地形图上一般位于峡谷,为了减少投资和工程量;地基要稳、坚实,少地质灾害;与水库选址相同)有关。
七、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原因:峡谷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盆地、洼地
地形建水库库容量大 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原因:防止诱发地震、滑坡 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没良田和村庄
八、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分析
1.自然因素
气象条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便于对卫星跟踪观察
初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纬度低,初速度大(如建设中的海南卫星发射场);纬度高,初速度小。
同一纬度,地势高,初速度大,初速度大有利于降低发射初速度(也与能源有关)
地形:地形开阔,便于对卫星的跟踪观察。
能源:向东发射,节约能源
2.人文因素
人口密度:地广人稀或人烟稀少,不干扰居民生活
交通便利:我国的四个航天基地都便利
国防安全:如西昌最突出
航天工业基础较好:如太原
九、卫星着陆基地的区位分析
气象条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高,便于对航天器的跟踪观察。
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少河流峡谷,有利于航天器或航天员的安全和便于目标搜寻 人口密度:地广人稀或人烟稀少,不干扰居民生活
十、发展海洋水产业的区位分析
1.大陆架宽、浅,水温适宜,阳光充足,有利于生物光合作用 2.入海河流或径流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
3.寒、暖流交汇,海水发生搅动或冬季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
十一、商业街的区位分析
市场最优:城市几何中心,商业活动范围大── 一般以零售为主
交通最优:市区环路或高速公路边缘或街角处,交通便利── 一般以批发为主
商业小区:便民最优──建在居民住宅区内,由多种营业点组成
【典例】 武汉成为商业中心的区位条件:
①是中部经济区的中心城市,轻重工业发达,有稳定的商品供应;
②所在区域人口稠密、城市集中,消费市场广阔;
③水陆交通便利: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线贯穿南北,长江航线沟通东西。
第四篇:宝钢区位分析
宝钢区位分析
宝钢集团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最具有实力的钢铁联合企业。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是以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为主体,联合重组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和上海梅山(集团)公司,于1998年11月17日成立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宝钢集团发展史:
宝钢的前身是日寇侵占上海期间,由日亚制钢株式会社于1938年11月建立的吴淞炼钢工坊。在1949年5月上海解放,厂名为“上海钢铁公司第一厂”。1957年3月更名为“上海第一钢铁厂”。随后的文化大革命失败后,中国政府在1970年代开始改革经济,计划在上海港周边建造一个大型钢铁厂。
上海郊区之一宝山区被选中成为建设地址,政府争取到了日本协助以便建成当时最先进钢铁工厂。作为政府的旗舰钢铁公司,当时的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得益于其雇佣的最好工程师和管理人,使用尖端技术,并得到政府有力支持。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1995年12月完成工厂制向公司制改制,联合上海新沪钢铁厂、上海矽钢片厂,兼并上海第八钢铁厂,组建成立“上海第一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随后,1998年11月,宝钢、上海冶金和梅山联合重组,成为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的子公司之一。属国有大型钢铁企业。区位分析:
1、自然地理条件优势:
宝钢第一钢厂位于上海宝山区南部。
由于不同的工业类型要求不同的土地条件:大规模工业生产活动尤其是生产工艺与制造工程连续化的钢铁、石油冶炼等,都要有地势平坦、面积大且土地称压力强的土地,这种土地一般在市区尤其是市中心很难找到,再加上这里地价昂贵,导致它们一般都布局于郊外地区。
宝山区区境内地势平坦,基底岩石埋藏南浅北深,基岩面由南向北倾斜。境内盖层第四系的厚度受古地形控制,与基底岩石的埋藏深度有关。由于县境濒临长江,上海地区更新世时期的五期河流相堆积在本区发育良好,构成了五个承压含水层。而且本区耕层土壤质地比较均一,粉砂含量高,对形成良好的结构和供肥性能不利,但对土壤的淀浆板结有一定促进作用。土壤质地的垂直分布亦相差不大,从地区分布来分,陆上东半境沙性较重,土质疏松易于翻耕,空气、水分畅通,但肥料吸收及保固能力较差;西半部粘性增加,土质较为密实,凝集力强,肥料吸收力、保固能力较好。
因此这一地区适合与建设钢厂。
2、交通运输优势
宝山区位于上海市北部,东北濒长江,东临黄浦江,南与杨浦、虹口、闸北、普陀4区毗连,西与嘉定区交界,西北隅与江苏省太仓市为邻,横贯中部的藻浜将全区分成南北两部,吴淞大桥、川路大桥、江杨路大桥、塘桥大桥横跨其上。上海港位于长江的入海口,东面又面临大海,水运便利;上海港所处的地貌为河口三角洲,这种地貌的优点是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的设备、建筑提供了优越的陆域条件;长江与黄浦江、苏州河又为筑港提供了航行和停泊的水域条件。
宝山地区交通网络非常便捷,而且上海地区距离钢铁矿和煤矿业丰富的地区距离都不大,随着交通便捷性的提高和运输成本的降低,远距离获得原料的可能性得以提高。现代经济活动中,原材料组织的空间范围已经扩展到全球视野。且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按照接近原材料地的区位来被动布局经济活动,而且开始出现以重新组织原材料的地方式来实现现代生产的即时性、可靠性和灵活性。
更重要的是,上海是一座港口城市,这位产品出口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一地理位置直接使宝钢集团得到了能够快速发展的优势。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是高品位的富铁矿,无须筛选,就可直接进高炉冶炼,而且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型运矿船只的使用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此外中国的铁矿石含硫量高,不利于环保
3、资本优势 宝钢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联合企业,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全球合作伙伴和钢材总供应商。2009年,宝钢营业总收入1,953亿元,利润总额149亿元,资产总额4,020亿元,净资产2,430亿元。
宝钢作为一个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企业,国际性资本流动极其活跃,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入迅速扩张,资本不断流向其中。例如:2006年,宝钢集团在资本市场上大肆布阵,相继介入八一钢铁、邯郸钢铁、马钢股份、济南钢铁、莱钢股份、酒钢宏兴、南钢股份、安阳钢铁和广钢股份等9只钢铁股票。据统计,2006年,宝钢股份的股价上涨了110%,目前的市盈率接近10倍。
资本不仅是经济活动的内动力,而且地区融资条件对企业区位选择有较大影响。从地理角度分析,地理惯性的存在加上固定资本费用尤其是工业用地费用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使得固定资本成为大型工业企业选择区位的重要考虑因素。因此,宝钢的资金优势为它带来了继续发展的强大优势。
4、劳动力和技术条件优势
劳动力是影响经济活动区位的重要区位因子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经济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我国劳动力数量极为庞大。
因此,上海不但劳动力丰富,而且技术水平高,这一条件为发展现代化的钢铁企业提供了保障。文革后,中国经济生产恢复,大量需要钢材,但特种钢都需要进口,价格特别昂贵,而宝钢生产的正是市场需要的特种钢,别的钢铁厂无法生产。就这一发展背景可以发现作为国内钢铁行业的一面旗帜,宝钢拥有核心竞争力,具有较强的产品创新能力。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这里的劳动力和科技水平高是很大的优势。
5、市场条件优势
上海及周边地区消费市场大,而且由于宝钢产品的科技含量高,所以其生产的钢材用途广泛,如汽车、造船、神州5号的部分零部件、磁悬浮轨道、集装箱等。
国际化经营是宝钢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之一,宝钢的海外事业从无到有,营销网络从亚洲发展至遍及全球五大洲,经营业务从单纯的产品出口到涉足对外直接投资。宝钢在海外已成立了11个全资及合资公司,在欧洲建立了钢材集散中心,实现了从以往单一的批发贸易向批发、仓储、分销、配送等多功能服务性贸易的转变。在钢铁产品出口的同时,宝钢积极与全球知名钢铁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宝钢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力争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最佳配置,形成最合理的跨区域产业布局,使宝钢尽早进入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的行列。
总结
宝钢集团之所以能得到如此大的成功,关键在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由于这样的地理位置为钢铁市场提供了方便的交通和市场(为原材料和燃料的输送,产品的出口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而且上海作为港口城市,极大的方便了与国外的联系(包括吸收外来的先进技术,引进国外优良的原料,吸引外国的优秀人才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最后,上海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为钢铁制造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上海这个国际性的繁华的大都市更是吸引了有理想的年轻人,是上海不仅聚集体力劳动力,更是他引进了足够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宝钢区位分析
资源102班 刘继遥 2010034022
第五篇:江苏连云港区位分析
江苏省的区位、文化和基础设施优势
转载自http://jssw.w2.520idc.net/wp09/web/010.html
一、区位和文化优势
江苏省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长江三角洲地区,毗邻上海,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活力最强、开放度最高的省份之一。江苏省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境内有近千公里的海岸线,长江和运河穿越而过。依托比邻上海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优势,目前已形成了苏南、苏中、苏北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服务业吸纳和输出能力很强,区位优势非常明显,是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图3-1 江苏省在中国的位置示意图
图3-2 江苏省行政区划示意图
江苏省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发达,是山水园林、名胜古迹和旅游城市高度集中的地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龙盘虎踞的南京,有“天堂”之称的苏州,“淮左名都”的扬州及镇江、淮安、徐州、常熟分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使江苏省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最多的省份,占其总数1/10 以上,文化古迹也十分丰富。江苏省丘阜散布,水网密布,素称“水乡泽国”,多有名山秀水,这为构筑园林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苏州、扬州、镇江等皆是名闻世界的景园林名城。
图3-3 江苏省名胜古迹分布
从文化环境上看,作为六朝古都的所在地,江苏省是中国古代吴越文化、长江文化的发祥地,金陵文化、吴文化和楚汉文化等交融在一起,构成了江苏省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魅力。在原有的文化底蕴滋养下,江苏省在新时代又对文化进行了深层次再造,明确提出大力倡导“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
由于地处南北文化的交汇点,江苏人的性格既承继了江南的精巧和务实,又融合了北方的豪爽和热情,这些性格特征使之对外来事物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江苏人具备很强的开放意识,创新能力强,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高,也使得江苏从一开始就对外资的进入抱有欢迎的态度,成为外商云集的热土。
图3-4 江苏的城市建筑
图3-5 江苏的古迹美景
二、基础设施优势
江苏完善的交通、水力、电力、电信、互联网带宽等基础设施,为江苏软件与信息外包服务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交通基础设施优势
江苏省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大运量的交通运输网络,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江苏省航空运输业发达。现有机场7 家(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无锡机场、常州奔牛机场、南通兴东机场、盐城机场、徐州观音机场和连云港白塔埠机场,另外苏中机场和淮安机场正在建设中),航线186条,旅客吞吐量达到1060万人次,同比增长30%左右,增幅位居华东地区第一。到2010年,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60万吨。江苏省航空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图3-6 江苏省机场规划布局图 江苏省公路通行状况良好,已经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截至2008 年末,全省公路通车里程14.1 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725 公里,公路里程密度达137.4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为3.63 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国高速公路密度最高的省份。2008 年,江苏省铁路营业里程达1642.9 公里,铁路正线延展长度达2380.1 公里,南京、徐州是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江苏省港口、航道和客货运站等设施完善。江苏省内河航道总里程2.48 万公里,占全国的1/5,总里程和密度均居全国第一。江苏拥有全国内河第一大港南京港、八大海港之一连云港。全省港口设计货物年综合通过能力达到9.16亿吨,其中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286个。
图3-7 江苏省高速公路建设情况
(二)通信基础设施优势
江苏省通信网络设施良好,拥有现代化的通信体系。2008 年江苏省邮政通信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邮电业务总量达到1537.3 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83.5 亿元,电信业务总量1453.9亿元。截至2008年底,江苏省局用交换机总容量5508.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2968.3 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957.0 万户,全省电话普及率达90.8部/百人,比上年增加5.1 部/百人;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3.1 万公里,新增0.2万公里;互联网用户771.6万户,新增99.7万户。近年来,江苏电信一直着力打造以南京等主要城市为核心的江苏无线宽带城市群。江苏电信已在全省布设了超过8000个无线宽带接入点,覆盖面积达422万平方米。未来两年内,江苏省无线宽带接入将实现热点地区全覆盖。2008 年南京市政府提出了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无线城市,达到亚洲一流的建设目标。目前南京市无线宽带用户已超过3 万,软件园区全部实现了无线宽带覆盖,2011年将实现全城覆盖。
2008年9月,江苏省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建设的8条155兆软件和信息外包服务国际通信出口专用通道投入使用。专用通道建设遵循“专网专用、优质廉价、多方支持、双网竞争、跟踪监管”的原则,惠及全省5 大国家级软件和信息外包服务重点园区及企业,解决了江苏省软件和信息外包服务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已成为省内各重点软件园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一、连云港地理位置
1、经纬度
东经118°4′—119°48′,北纬34°7′—35°7′之间。
2、海陆位置
位于江苏省东北部,东临黄海,隔海与日本、朝鲜、韩国相望,北接齐鲁,南接江淮。
3、经济位置 位于我国万里海疆的中部,处于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交汇地带,南连长三角经济圈,北接山东半岛城市群,向东与日韩隔海相望,向西是广阔的中西部地区,处在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位置,是国内外市场要素合理衔接的战略节点。
4、为江苏省十三个省辖市之一:
苏北—连云港市、徐州市、淮安市、盐城市、宿迁市 苏中—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
苏南—南京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
5、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1984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东部沿海十四个开放城市之一。(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
6、连云港市总面积:7500平方公里 市区面积:1644平方公里 海岸线:170公里 总人口:480万
7、行政区划
四县三区: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1996年)新浦区(市政府所在地)、海州区、连云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连云港开发区是198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位于连云港市东部城区,靠港临海,是连云港市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板块和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区内有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级新医药产业基地、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以及面积76平方公里的都市型临港产业区,区内还有留学生创业园、软件园等科技创新载体。
二、连云港市自然条件
1、地形:连云港市位于鲁中南丘陵与淮北平原的结合部,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平原、海洋、山脉齐全,河湖、丘陵、滩涂俱备。全市地貌基本分布为中部平原区,西部岗岭区和东部沿海区3大部分。东部沿海平原海拔3~5米,主要为山前倾斜平原、洪水冲积平原及滨海平原3类,总面积5409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土地面积70%。西部东海县的丘陵海拔100~200米。沿海主要是700平方公里盐田及480平方公里滩涂。
2、山脉:境内山脉主要属于沂蒙山的余脉,绵亘近300公里。有大小山峰214座,主要有云台山、马陵山、羽山、夹谷山、大伊山等,①云台山:江苏省东北部山岭,云台山是由五条山脉组成,由南向北数,第一条为锦屏山,有马耳峰、白虎山、孔望山等21座山峰;第二条为前云台山,又称南云台山,有玉女峰、香炉顶等74座山峰,花果山就在其间;第三条为中云台山,有华盖山、溪云山等13座山峰;第四条为后云台山,又称北云台山,有大桅尖、二桅尖等47座山峰,连云港港口便在山北;第五条为东西连岛,有桅尖山等两座山峰,是港口的屏障。其中玉女峰海拔625.3米,为江苏省的最高峰。
锦屏山:主峰马耳峰,包括孔望山、白虎山、石棚山等
②马陵山:东海县,传说这里是战国时期孙膑庞涓斗智,齐兵大败魏兵的古战场。③羽山:东海县,东海羽山鲧的传说。在东海温泉北部7公里,是东海县的最高峰。④夹谷山:赣榆县西北部,孔子相鲁会齐侯于夹谷。
⑤大伊山:灌云县,大伊山因“华夏第一贤相”、我国美食和创制中药汤液的始祖伊尹晚年曾隐居于此而得名。
3、河流、水库:水系基本属于淮河流域沂沭河水系。北部—新沭河
南部—新沂河、淮沭河 中部—蔷薇河、善后河、盐河
盐河:一条内河航道,直接与运河及长江相通。
蔷薇河:是市区目前惟一的饮用水源,也是我市最长的河流。石梁河水库:东海县,江苏省最大的水库。
4、海岸、岛屿
海岸:绣针河口—灌河口,全长170公里,包括沙岸、泥岸、岩岸。岛屿:前三岛——车牛山岛、达念山岛、平山岛。
东西连岛——东西长约5.5公里,南北宽1.5公里,面积5.6平方公里,是江苏省最大的沿海岛屿。
三、连云港市交通
连云港市以港口为中心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1、公路
高速公路:同三高速、连霍高速、京沪高速、沿海高速、徐连高速、宁连路。市内道路:港城大道、花果山大道 新沂河大桥:苏北最长的公路桥 宋跳立交桥:苏北地区最大的全苜蓿叶互通式立交桥 云台山隧道:全国最长的公路隧道
西大堤:“神州第一堤”,中国最长的抛石体拦海大堤。
2、海洋运输——连云港港:
连云港有江苏省唯一的岩岸地区,孙中山《建国方略》中拟将其建为东方大港,得名由1933年陇海铁路局的建港报告中提出,取面对连岛,背倚云台山之意,定名连云港。1933年开始建设,1936年港口建成,建成时仅有6个3000吨级的泊位。
现在连云港是全国十大海港之一,港口现有万吨以上泊位30个,刚刚过去的2008年,连云港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0011.55万吨。
3、铁路
新亚欧大陆桥:1992年12月1日贯通,东桥头堡——连云港市,西桥头堡——荷兰鹿特丹,全长10900公里,横穿中国境内的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区,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直达荷兰鹿特丹。比原有的大陆桥,运费节省20﹪,运期可缩短一半左右。接受货源范围大,运输覆盖面广。陇海兰新铁路—连云港市第一条铁路 青连铁路
4、航空
白塔埠机场:连云港白塔埠机场为军民合用机场,占地5平方公里,位于连云港市西25公里,东海县境内。1984年经中央军委、国务院批准,使用白塔埠机场开展航空运输业务。1985年3月26日开通第一条民用航线。现已开通到广州、上海、北京、南京、大连、厦门、沈阳、徐州、桂林等大中型城市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