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教育厅关于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

时间:2019-05-14 21:1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北省教育厅关于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北省教育厅关于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

第一篇:河北省教育厅关于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

河 北 省 教 育 厅

关于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

(第六稿)

目 录

一、项目建设目标....................................................3

二、项目建设原则....................................................4

(一)坚持强化服务和科学发展相结合..................................4

(二)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带动相结合..................................4

(三)坚持学校主体和多方参与相结合..................................4

三、项目建设任务....................................................4

(一)推进校企对接..................................................4

(二)探索系统培养..................................................5

(三)强化实践育人..................................................5

(四)转变人才培养方式..............................................6

(五)课程建设与改革................................................7

(六)加强教学团队建设..............................................8

(七)着力实施第三方评价............................................8

四、项目建设保障....................................................9

(一)加强组织保障..................................................9

(二)健全监控机制..................................................9

(三)检查验收要求.................................................10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同意启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1〕71号)精神和《批复》[1]意见,我省43所独立设置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共有86个专业已批准立项建设(立项建设名单见附件)。

依据《河北省关于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项目建设规划》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工作,提升全省高职高专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提高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项目建设目标

主动适应河北省“十二五”产业发展需要,实现“三个提升,一个增强”:即,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办学水平整体提升,办学活力明显增强。立项建设专业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建成有特色、高水平的品牌专业,整体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强省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做出更大贡献。

[1] 该《批复》尚未下达。

二、项目建设原则

(一)坚持强化服务和科学发展相结合。坚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主动面向河北省钢铁、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兴产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等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面向农林水地矿油等艰苦行业培养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撑。

(二)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带动相结合。坚持特色发展,充分发挥建设专业对专业群及学校整体发展的引领辐射作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率先突破,带动学校专业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

(三)坚持学校主体和多方参与相结合。坚持学校主体、政府协调、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机制,充分运用法规、政策、资源配置等手段,引导和调动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力量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三、项目建设任务

(一)推进校企对接

以河北省“十二五”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为依据,实施专业建设带动计划,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带动一 批品牌专业建设,整体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着力推进产学对接行动计划,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二)探索系统培养

积极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推进中高职衔接行动计划,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以系统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系统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明确各自教学重点,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改革评价办法。积极推进“知识+技能”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探索多样化选拔机制,充分发挥职教集团作用,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

(三)强化实践育人

要大力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着力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训教学践方法,注重加强实践育人。

一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系统设计、统筹安排各实践教学环节,建立由基础实训、综合性实训、生产性实训、创新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等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有效利用生产实习、社会实践、技术服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各种形式,切实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生产过程和技术服务中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社会实践本领,提高服务产业能力。

三是加强实训条件建设。积极建设“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和环境,提高实训室整体建设水平。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

(四)转变人才培养方式

人才培养方式方法转变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一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要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大力推进卓越教学行动计划,以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系统设计课程体系、调整充实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方法、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6 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二是实施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大力开展学生技能竞赛、项目成果展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三是建设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校企合作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虚拟运营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

(五)课程建设与改革

课程是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在人才培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是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紧紧围绕相关产业、行业和企业的新发展、新要求,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建设目标,加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广泛吸收行业企业参与,合理确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二是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融入行业企业元素,积极开发满足生产、管理、服 务一线急需的新课程,把行业与产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引入课堂教学,培养现代高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三是开发泛在化教学资源。积极推进纸质、网络、音像等泛在化教学资源建设,有条件的专业要积极引进、消化和使用国际优秀教材,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竞争力。

(六)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适应河北产业发展需要,着力推进团队建设行动计划,加强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优化“双师”结构,建设教师培训基地,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创新师资管理制度。实施教师培养计划,培养行业影响力大的专业带头人,培养国家、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改革教师评聘机制,聘请有影响力的企业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聘请企业技能大师对师生进行技能培养和技艺传授,增加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的比例。在合作企业设立专业教师流动工作站,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和技术服务与研发能力,提升高职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七)着力实施第三方评价

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通过对教育 教学活动和职业发展信息化管理,分析学生(毕业生)、教师、管理人员等有关学习(培训)、教学、工作等方面的信息,为教学质量管理、招考办法改革、专业设置优化、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办学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

四、项目建设保障

(一)加强组织保障

1.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各设区市应成立由教育局、财政局主管领导负责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规划编制及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建设规划的审核上报、项目管理、项目实施、监督检查和协调管理等工作。各院校成立相应的项目建设组织机构,实施项目目标责任制,确保项目建设方案落实到位。

2.成立项目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会由行(企)业专家、教育专家组成,负责专业项目建设规划论证、咨询、指导、监督、检查、总结、验收等工作。

3.成立专业建设项目组。项目学校成立以系主任为负责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校企合作专业建设项目组,负责立项专业的方案论证、建设实施和总结评价工作。

(二)健全监控机制

1.建立统筹与协调机制。教育厅将开发河北省高职高专专业建 9 设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加强专业建设管理。各院校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形成多方参与、多方建设、多方评价的管理机制,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项目建设计划。

2.建立监控与预警机制。建立健全项目目标责任与监督制度,落实各方主体建设责任。各院校要加强对专项经费的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的管理,采取随机抽查、中期检查、终期验收等措施,建立动态监控机制,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3.推行绩效与问责机制。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对项目管理规范、建设绩效优秀的学校,在下年度专业建设项目资金时给予倾斜。对违规使用专项资金及预警后不予整改,项目绩效评价差的学校,终止立项支持,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三)检查验收要求

1.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是项目实施和验收的主要依据,在建设过程中原则上不做调整,如确需对建设内容进行调整,需由项目专业建设负责人提出申请,院(校)长签署意见后,报省教育厅、财政厅审批。

2.项目建设负责人每年12月底提交年度进展报告和经费使用报告,省教育厅、财政厅组织专家对建设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和进展报告、经费使用报告等一同报上级主管部门。

3.项目建设期一般为2年。建设期满后,由立项单位向省教育厅、财政厅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验收总结报告和经费决算报告。省教育厅、财政厅组织专家通过实地考察、材料审核、现场答辩等方式进行验收。

4.省教育厅高教处是项目建设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建设实施过程,按年度对建设工作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和评估。学校要根据年度财务预算情况,对项目专业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保证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篇:大连市提升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规划(范文模版)

大连市提升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规划

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精神,为贯彻落实《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大连市中长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20年)》,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要,做强、做精职业教育,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整体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特制定本规划。

一、专业建设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发展现状

大连市高职教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就业需要为导向,着力加强专业基础能力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1.专业发展基础

2010年末,大连市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10所(公办1所、民办9所),普通本科高校职业技术学院7所,高职在校生总数4.7万人。专业设置主要有电子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交通运输、文化教育、艺术设计等,除农林牧渔、水利、环保气象与安全三类专业没有开设,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示范院校大连职业技 1

术学院重点专业为主,所属专业群为辅,能够辐射并带动相关领域的专业布局,基本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2.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适应我市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建成国家级高职教育重点建设专业7个、市级示范专业20个,初步形成了服务航海船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交通物流和现代服务业等支柱产业发展的5大专业群,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3.专业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各高职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原则进行专业建设, 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了富有特色的内涵建设体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明显提升。

4.投入保障机制日趋完善

从2004年起,我市设立了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主要用于骨干示范学校、示范专业和师资培训等项目建设,提高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建立完善职业教育助学金和奖学金制度。“十一五”期间,我市职业教育投入达到29.3亿元,年均增长28.3%。大连市委、市政府尤其重视并全力支持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和发展。1999年改制以来,市政府对学院财政支持逐年增加,已累计投入逾9.4亿元。示范校建设阶段,市财政按中央财政支持额3:1的比例投入配套支持资金6300万元。此外,市政府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学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给予工作指

导;近期出台的《大连市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在资金和政策等方面支持学院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各项重点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1.专业结构与布局尚需完善

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不够紧密;专业设置存在低层次重复现象,产业发展的一些急需专业尚未开设;部分传统专业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凸显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需要,专业设置领域过于分散,不利于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的配置与利用,不利于重点(特色)专业的培育和专业群的形成。

2.专业建设质量和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专业存在着定位不准确、目标不明确等问题,专业建设中的课程体系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还不能充分满足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部分专业的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企业一线的专家能手真正参与专业建设的体制机制还未完全形成。

3.“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有待完善

高职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与结构不能完全满足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制度尚未建立,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紧缺。

4.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

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应用脱节,教学手段和方法针对性不强;毕业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态度不能满足工作要求,学校的实训实习条件、职场环境亟待完善,职业精神培养亟需加强。

二、专业建设发展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重要机遇,围绕《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实施,依托行业企业的参与和支持、未来大连职业教育园的环境和地域优势,主动适应大连市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以重点(特色)专业建设为切入点,统筹高职专业发展的布局、结构,深化专业内涵发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专业与课程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整体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

三、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原则

坚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主动面向区域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以及农林水地矿油等艰苦行业培养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二)围绕培养目标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原则

全面贯彻党的职业教育方针,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广泛开展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与行业企业人员共同研究、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提炼能力目标,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一定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校企密切合作开展专业建设原则

依据“学校主体、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 的专业建设机制,充分运用法规、政策、资源配置等手段,调动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力量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密切校企联系,开展校企合作。为使专业设置和建设符合大连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应和企业合作开展课程建设,改革教学内容,把反映现代各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成就融合在教学中,使专业建设与时代同步;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供坚实保障;支持企业在重点发展的产业进行技术创新合作,引导“产学研用”各方建立技术创新联盟。

(四)特色发展与共享发展相结合原则

坚持特色发展,充分发挥重点建设专业对专业群、学校整体及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引领与辐射作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率先突破,带动学校及大连市区域职业教育的专业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和社

会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

(五)创新发展与统筹发展相结合原则

坚持在各校自主选择重点建设专业的基础上,把创新作为专业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建立和完善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培育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把统筹兼顾作为推动专业建设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按照大连市“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产业及地区布局,在区域内形成高职专业多样化发展与区域重点布局相适应、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总体产业布局相协调的良好格局。

四、专业建设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围绕加快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东北地区金融中心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调整、优化、新增一批专业,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根据行业和大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重点建设好现有专业,积极培育新的专业增长点,整体提升专业建设发展水平,全面提高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为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充足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支撑。

(二)具体目标

1.以产业发展引导专业结构布局

大连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产业定位(主导产业方向)是“以先进装备制造业、造船和海洋工程产业、大型石化产业、电子信息及软件等先进制造业基地;以现代物流业、金融业、商贸业、旅游业等为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基地;以都市农业、生态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现代农业基地”。《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商贸发〔2011〕67号)指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一套与商贸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效通畅、协调配套、绿色环保的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形成城市配送、城际配送、农村配送有效衔接,国内外市场相互贯通的商贸物流网络,引导和培育一批能够适应商贸服务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商贸物流服务主体,较好地满足城市供应、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进出口贸易等物流需求。《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指出,以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为目标,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产业带动性强、发展潜力大的现代商贸业和旅游业。这些都为大力发展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连锁经营方向)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因此, 大连市在本次项目中拟支持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连锁经营方向)与大连“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基地进行了有效对接。

2007年辽宁省政府在《关于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对于“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由此确认学前教育在整个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

导性”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优质学前教育,提升学前儿童的整体素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后续人才保障,同时通过提供高水平的社会公共服务,解除产业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隐性的促进作用。

2010年大连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学前教育改革试点地区,要求在“明确政府职责,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进行改革试点;《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共享发展”,把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幅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和市民的生活质量,并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等纲领性要求。《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学前教育方面,也明确提出要高水平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要真正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两大发展目标,这为另一个拟支持的学前教育专业提供了产业发展基础及有利的政策环境。

大连市将以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为契机,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连锁经营方向)、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为切入点,通过校企对接、建立人才培养基地等方式,优化区域专业结构布局。

2.推进校企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统筹、协调与服务职能,借助其引导和桥梁纽带作用,高职院校应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出

发,广泛了解本地区行业、大型企业、外资企业以及技术升级与转型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为依据,充分发挥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国家级职教专家、行业企业专家以及能工巧匠的作用,及时引入企业新技术、新标准与新工艺,校企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及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开发教学资源,创新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实际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以强化专业内涵建设。

3.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达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强化实践育人,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全面培养学生具有从认识、技能培养、实际操作到综合创新逐层深入的综合职业能力。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引进企业设备、师资、案例、生产项目、产品标准,引入企业规范与职场文化,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室,建设仿真、模拟、虚拟与真实的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创设生产性教学环境,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以校企平台资源为纽带,将教学延伸到校外,建立学生校外教学与实习基地,将部分专业课程和一些含有新技术、新工艺的内容模块外移至企业进行传授,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其创新能力。

4.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提升专业的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能力 高职院校应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并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提升自身的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能力,以实现双方的全面合作。这种合作包括:①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的合作。针对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科研项目校企进行联合攻关,不但可以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难题,而且能促进高职相关专业科研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的提升。②科研基地与技术服务平台的共建。除少数大型企业拥有自身的研发基地与研发团队外,一般企业均需借助外援来弥补自身经费和科研实力的不足。效企可以共同出资建设相关专业的校内外技术研发基地,享有该基地或科研设备的使用权;同时享有员工培训或学生实习的权利。

5.以人为本,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

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重点专业可以通过网络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将本专业主干课程标准、项目化学习内容、核心课程的电子讲义、教案、课件、案例库、习题库等资源上网与学生共享,有效构筑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运用单元自测、教师与学生在线交流、网上答疑以及建立学习日志、做好在线笔记等方式,保证学习质量与效果的普遍提高,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虚拟运营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

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有效实现校企联合施教。

6.适应区域产业需求,探索专业人才系统培养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要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推进中高职衔接,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体系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明确各自教学重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改革评价办法,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以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同时关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普适性素养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延续与衔接,着力于渗透在职业技能培养中的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内容的整体性、针对性与渗透性。

五、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与项目管理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代表构成的大连市相关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强化对专业建设的宏观指导与调控;各高职院校要建立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建设工作会议,制订详细的专业建设规划;各专业要制订本专业

建设实施计划和具体目标,确保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围绕规划正常、有序地开展。

实施项目管理。依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精神,实施如下管理方法:①大连市教育局和财政局按照《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建设重点,结合申报学校产业背景、行业属性和办学特色,科学确定拟支持建设专业的布局,结合大连地区产业需求及专业建设已有基础,拟支持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②指导学校制订具体的专业建设方案,包括:专业建设基础、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内容、改革举措、绩效考核指标、专业建设预算等内容;③组织建设项目的中期绩效考评,以迎接教育部、财政部所开展中期检查;④开展建设项目终期验收,对项目管理规范、绩效考评良好的学校或专业给予适当表彰和奖励,以迎接教育部、财政部对我市项目的验收总结工作;⑤资金管理。将中央补助资金用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实习条件改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实训实习耗材补贴、实习意外伤害保险等;并保证项目建设期内,各专业用于设备购置方面的支出不得超过中央补助资金的50%;⑥获得支持的学校成立“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专业建设项目组,按照“项目管理、过程监督、重

点审计、效益考核”的管理原则对整个建设项目的规划、立项、实施、统计、检查、评估、验收等环节进行组织、指挥、协调与监督,以及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与审计等。⑦获得支持的学校要制订资金管理办法,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

(二)加强对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

大连市财政高度重视对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专项投入,将按照中央财政的每个专业投入200万资金进行1:1配套,预计每个专业投入200万,共计400万进行专业建设;每个专业将再获得100万学校和企业自筹资金的支持,这样每个拟支持的专业将获得500万的建设资金。市政府将建立资金保障体系,优化运作资金与资源,切实保证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顺利实施。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面向市场的融资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融资体系,广泛吸纳行业企业资金和各类公益基金用于专业建设;有效利用技术研发与服务、职业培训等社会服务载体,创造经济效益,增强专业自身的“造血”能力。

(三)基于项目规划的相关政策支撑

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人人的教育。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市在不断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提高高职教育质量,以迎接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学前教育发展

任务为: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与普惠性原则,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积极扶持普惠性幼儿园健康发展、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施行学前教育“一免一补”资助制度、筹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实施全员培训,探索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提高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水平。这为大力发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提供了难得机遇。同时,《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以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为目标,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产业带动性强、发展潜力大的现代商贸业和旅游业。加快大型现代商业中心的全域布局,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东北地区时尚中心和购物天堂。积极发展农村商业,推进“千村百镇”市场工程,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村商贸流通中的积极作用,构建覆盖城乡的便民商业服务网络。这又为大力发展高职新兴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连锁经营方向)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

(四)创新管理体制与机制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税收、财政、信贷等方面政策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建立并完善企业主导、校企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校企双方设立专业技术研发基地,形成研发-产业化联动机制。深化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整合行业、企业、社会资源,按照“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原则,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建立就业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建立经常性专业评估和评审制度,特别是省级以上重点(特色)专业、新增专业建设的检查评估制度,配套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措施,形成有效的专业竞争机制。加强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制订、修订及实施的管理,严格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运行规范管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专业定位与专业发展趋势,面向市场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实践课程教学标准;及时收集学院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就业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及行业企业岗位需求信息为教学质量管理、招考办法改革、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办学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

(五)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全面推进教师岗位聘任制,建立有利于人才资源合理配置、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促进优秀专业人才迅速成长的有效机制,促进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和树立行业影响力。按照专业建设的总体要求,开展专业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进修和培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加大行业企业高端技术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促进来自

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通过校企合作,打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与研发机制,推进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技术服务能力。

(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树立“以人为本”、“能力为重”、“素质为核心”的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切实抓住课程设计、课程开发等教学改革的基础环节,强化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形成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提供教学支撑;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考试与评价制度,有效地检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科交叉、技能互补的师资团队建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适应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工作;通过与外向型企业合作和引进国际权威职业资格证书等途径,将国际通用的技能型人才标准和人才培养规格融入培养方案,逐步实现人才培养标准的国际化;强化市场观念与竞争观念,培养市场急需的及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与较高素质的高素质端技术应用型人才。

第三篇: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项目总结报告

附件3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

总 结 报 告

学校名称

学校代码 专业名称(代码)专业负责人 学校举办单位 学校所在地

教育部 财政部 制 二○一三年九月

一、项目概况 1.项目简介

[重点介绍项目建设目标、主要内容、立项时间、资金安排、建设内容变更情况、资金使用变更情况等。] 2.进展与管理

[重点介绍项目专业推进校企合作、强化实践育人、转变培养方式、建设教学团队、探索系统培养、实施第三方评价等方面的工作进展,以及学校项目管理、经费管理的举措等。]

二、完成情况

[对照项目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逐项详述实际完成程度。]

三、建设成效

[重点介绍项目建设对专业水平、实力、特色和服务能力的提升效果;专业发展对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贡献度,对校内其他专业和其他学校同类专业的辐射和示范作用等。尽可能提供具有公信力的社会评价指标。]

四、预算执行

[主要总结预算执行情况:是否按照预算执行专项资金,如有预算调整,是否报备后执行;学校是否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如有,须作为附件);是否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原则实行项目管理;中央补助资金是否主要用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实习条件改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实训实习耗材补贴、实习意外伤害保险等,合计占比多少;中央补助资金是否用于基本建设、人员经费和化债等与项目实施无关的其他支出(如有,须注明支出的数额和原因);本专业中央补助资金用于设备购置方面的支出是否超过50%(如有,须说明超过部分的数额和原因);经费使用中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五、存在的问题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建议

第四篇:安徽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指导委员会2012年工作计划汇报李雪

安徽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

建设指导委员会2012年工作计划汇报

李雪

各兄弟院校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为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精神,做好我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提高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省教育厅成立了安徽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主要职能:受省教育厅的委托,对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全程管理,包括立项、论证、审核、监督、验收等。承担省教育厅委托的其他相关工作。指导委员会的成立是推动我省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借助这一平台,今天召开一个推动我省的专业建设发展项目的培训会,教育部高职高专业网站已公布了第一批十个通过省级专业建设发展项目规划的省份,我省是其中之一,这意味着,现在要按建设方案开始正式启动。下面我汇报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代表秘书处汇报 2012指导委员会工作计划,二是结合示范院校建设的经验,简单谈一谈学院层面上专业建设发展项目要注意的一些做法,供参考。

一、2012指导委员会工作计划

1.召开项目建设培训会或推进会,加强项目建设的交流。

2012年我们将根据项目建设的情况和根据项目建设院校的要求,在不同层面上不定期的召开项目建设培训会或推进会,加强项目建设的交流,推广项目建设经验,同时还会聘请国内专家指导项目建设。

今天召开的项目建设培训会也是今年工作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启动项目建设,对项目的建设提出一些建议,明确建设目标。刚才储处长介绍我省在该项目上所开展的工作,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这些工作体现了省厅对该项目的高度重视,在全国也是独创。本次会议还将安排3所国家示范院校的4个重点建设专业做专业建设的经验介绍,同时让4所省示范和非示范院校介绍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的思路,加强校际之间专业建设的交流,为专业建设提供借鉴,从而更好的推动我省的项目建设。

2.建设专题网站

秘书处将建安徽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专题网站,链接在安徽省高教网上,专题网站以发布有关文件、通知和各院校项目建设动态及展示建设成果为主要栏目,同时将建设过程中的资源通过网站提供给各建设院校,是一个给各院校提供交流,获取信息和资源的平台,这项工作已启动,寒假结束后将网站建成。各院校要提供信息员,及时传送学院项目建设动态和成果。

3.开展项目建设指导和监督

为保证各院校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从3月份开始,按照片区分组,每月安排项目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及省教育厅工作人员到部分院校指导和监督专业建设,一般进行单项检查主要检查是否按照建设方

案的进度和要求进行建设,资金使用是否合理以及项目建设的规划、实施、管理等,并及时了解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交项目检查报告,并在相关推进会上通报。分组按照皖北片、合肥片

1、合肥片

2、皖南片共4个片区,指导和监督组组长由项目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担任,每月随机抽取部分院校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具体分组安排如下:

4.开展项目的中期检查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和省教育厅的安排,拟定于12月份筹备并召开项目建设中期检查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组会议,提出中期检查要点、要求和部署项目中期工作。12月份,安排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到各学校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组对照项目中期检查要点,根据各项目的建设方案,从建设的内容、预期目标、资金使用等方面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省教育厅汇报,并对后续建设工作提出建议。协助、配合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专家对我省项目执行情况开展的中期检查。

5.召开检查结果反馈及经验交流会

在中期检查之后,于明年1月上旬召开项目建设中期检查结果反馈及经验交流会,一方面反馈中期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的要求,另一方面选择在中期检查中建设比较好的专业,按照皖北、皖中、皖南进行分片,召开专业建设经验交流会,同时安排兄弟院校之间相互考察、相互交流,推动各院校专业建设的共同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专家对我省项目执行情况开展的中期检查。

二、几点体会

结合我院示范院校专业建设经验,谈几点体会:

1.抓好项目建设的顶层设计

项目建设周期长内容多,顶层设计非常重要,要为项目建设专门制订相关制度,成立组织机构,如院主要领导参与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总体规划、协调、检查和督促,各专业成立专业建设小组,负责项目的具体建设,项目要逐一分解分成能够单独实施的子项目,每个子项目要确定负责人,一级一级签订目标责任制,以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

2.加强项目的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非常重要,是项目能否顺利有效实施的关键,要及时跟踪项目建设的进度,了解项目建设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要避免前紧后松的现象或不按建设方案进度实施。另外要非常注意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一是要制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项目资金管理。二是经费使用要符合相关文件的要求,中央财政的资金在中期检查和验收时是比较严格的。

3.重视建设成果的积累和推广

要本着边建设边积累边推广,使项目建设能发挥它的最大功效,我们的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后来出了很多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都是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了本着边建设边积累边推广,这两年的质量工程项目大多数都是我们的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中的项目。实际上我们有的学院的专业可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积淀了形成成果的丰厚基础,但是缺乏认识高度,或没有或不善于总结提炼积累,不注重宣传包装,成果意识不强。通俗一些讲,拥有很多很好的教学初级成果,而没有进行二次加工,使它成为附加值高的精品成果。我想这次的项目建设一定要重视建设成果的积累和推广。

最后预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

2012年1月14日

第五篇:加强专业建设,提升服务能力——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情况汇报

加强专业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情况汇报

****职业学校创建于1982年,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学校已建设成为融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职业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香港华夏基金会项目学校、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赤峰市名学校、全国职业教育综合实力百强院校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学校。

一、发展历程

****职业学校坚持“面向农牧区,服务农牧业和农牧民;面向大市场,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以“把****职业学校建成领导放心、社会认可、家长满意、学生向往的中等职业学校”为办学目标,以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核心,以建设实训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数字化校园为手段,不断优化专业设置,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推行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农牧民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992年,教育部专家、领导到学校视察工作,给予学校“求索奋进的榜样,农村职教的典范”的高度评价; 1995年,北方十五省市区职教协作会议在学校召开,学校获得了“草原风光,职教楷模”的赞誉,原国家教委职教司副司长刘占山为学校作了“草原职教一枝花”的题词;同年,被确立为“香港华夏基金会项目学校”;1996年,学校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997年和1998年,中央电视台两次来校采访并专题报道了学校的办学经验;1999年,学校的办学经验被写入《人民日报》的《奋进的中国·教育篇》;2000 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重新评估认定;《农村教育》(2000年第11期、2002年第8期)两次专题报道学校“三农”服务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2001年,学校被评为“自治区文明单位”和“赤峰市名学校”;同年,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

学校构建了“就业(未入学先为学生就业找出路)、服务(服务于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升学(努力把学生送入高校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的办学模式,以改革为动力,以科研为先导,以服务“三农”为根本,承担科教兴旗的重任,推动地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自治区教育厅领导来校视察,给予学校高度评价:“在全区职业教育面临滑坡的情况下,在赤峰地区的偏远山区却有这样一所办得如此有声有色的职业学校,我们不能不说,职业教育前途无量。”赤峰市教育局原局长张子军到校考察时指出:“如何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典范,我们要在全市推广华夏职业学校的办学模式;科研兴市,就要发展职业教育。”并亲自为《草原职教一枝花——****职业学校发展纪实》一文做按语,推荐刊发在《赤峰教育》上,在全市推广学校的办学经验;2007年,学校被评定为“赤峰市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学校先后被确定为旗级、市级和自治区级劳动力就业培训基地和劳动技能鉴定站;2008年,学校被自治区宣传部、发改委和实践杂志社等八委(厅局社)评为“社会奉献突出单位”;学校连续五年,在全市职教系统“双杯”竞赛和“三强杯”竞赛中获得优胜奖,多次被赤峰市政府评为职教先进集体;2012年,被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授予“新课程改革先进学校”称号;2012年8月,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审批,以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行列;2013年,被本地区教育主管部门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安全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风险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和“行风 2 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同年4月,中国品德教育联合会将****职业学校确定为“全国青少年品德教育实践基地”,同年5月,荣获中国国教育协会、中国教育发展促进会联合颁发的“全国职业教育综合实力百强院校”牌匾和荣誉证书。

二、基础能力

学校占地面积136135平方米,建筑面积83735平方米。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基础能力建设力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建有二类驾校一所、实习门诊一所,建有功能齐全和运行流畅的数字化校园网,建立了数字化校园网络办公平台,为所有专任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学校完全实现了多媒体电化教学和网络办公。

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装备图书7.2万册、各类报刊83种,可供全校师生借阅和查找资料。学校配备了38座的教工阅览(资料)室1个,同时为学生配备了80座的学生阅览室3个,可容纳240人同时阅读。学校配有计算机教室5个、电子备课室1个、电子阅览室1个、有多媒体教室5个、语音室1个、美术画室3个、音乐排练室5个、学术报告厅1个。

学校建有功能齐全的校园网络系统和校园监控系统,有相对完备的教学资源库、试题库,学校为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机械加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工应用与维修等重点专业配备了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数字化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专业建设

学校共开设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机械加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及应用、牧医、医学、护理、财会、工艺美术、音乐、旅游、幼师、化工等十七个专业,其中,农学(现调整为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专业是内蒙古自治区名专业;电工电子专业(现调整为电子电工应用与维修专业)是内蒙古 自治区精品专业;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赤峰市骨干示范专业。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学校发展围着市场转,专业建设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社会需要转”和“巩固发展精品专业,重点建设骨干专业,精心打造新兴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科学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改造老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开发特色专业,突出骨干专业,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优势专业。学校组建了由旗政府、合作企业、合作学校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校成立专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定期组织用人单位、合作企业参与制定新开设专业发展计划和传统专业调整方案,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采取专业设置和企业需求相结合,技能训练和岗位要求相结合,培养目标和用人需求相结合的措施,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两级骨干示范专业建设为龙头,建设一批与专业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共享、特色鲜明、优势凸显的重点专业。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学校确定重点打造的六大品牌专业为: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和护理专业。

学校投资2146.9万元,大量购置实习实训设施设备,用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大力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和当地财政资金支持,建立了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建筑工程施工、机械加工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等校内实训基地。各实训基地均可同时接纳1个以上班级开展实习实训,能满足教学实训、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需要。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实训基地,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配备土壤速测仪等设备3128台(套、件);机械加工技术实训基地,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配备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设备1560台(套、件);建筑工程施工实训基地,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配备沥青抽提仪等设备466台(套、件);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基地,占地面积7100 4平方米,配备发动机分析仪等设备501台(套、件);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实训基地,占地面积960平方米,配备调温焊台、电器套件等设备1390台(套、件)。学校为实习实训基地配建电工电力拖动实训室、中央空调原理实训室、计算机仿真实训室、PLC编程实训室、机械制图实训室、电工实训室、焊工实训室、钳工实训室、机械加工实训室、视听及电子安装调配实验室、汽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柴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底盘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电汽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空调维修实训室、汽车整体实训室、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实训室、汽车钣金实训室、汽车涂装实训室、汽车多媒体教学实训室、混凝土检测试验仪器实验室、石油沥青检测试验仪器实验室、试验机防水卷材实验室、建工多媒体实训室、生化实验室等25个实习实训室。

学校与巴林左旗鑫达种业有限公司、十三敖包镇伙房村现代种植园区、巴林左旗林东镇蓝鹰进口汽车维修厂、富邦汽贸公司、鑫隆建筑公司、恒远建筑有限责任公司、赤峰中色白音诺尔矿业有限公司、大连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公司等17家企业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专业教学、实训等方面进行合作,制定了合作实施方案,定期开展实习实训工作,做到“校企结合、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循环实习、稳定就业”,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四、师资队伍

学校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形成培养与培训并举,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践并重,专职与兼职结合,编制标准、任职资格与职务评聘配套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该机制为充实教师数量、提高队伍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创设了制度环境。学校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技能和水平,“双师型”教师人数逐年增加。建立企业专家人才库,从企业和行业聘请理论功底扎实、技能操作熟练的能工巧匠任兼职教师,改善 5 专业教师结构,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我校注重教师的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建立起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专业、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师246人,其中专任教师216人,学校聘请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课兼职教师30人。专业课教师130人,基础课教师86人;研究生学历13人,本科学历233人;高级教师69人;自治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5人;赤峰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35人。

学校鼓励教师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工作,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0年9月,《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的创新研究》课题结题,多位教师被评为“先进科研工作者”,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授予“2010‘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研究先进科研单位”称号。国家级课题《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幼儿园自主创新教育和谐体系实验与研究》下设的子课题《民族地区中等职校自主创新学科教育、德育和谐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于2010年7月结题,学校被评定为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民族地区中等职校自主创新学科教育、德育和谐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实验基地。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研究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业务素质明显增强,教学能力大幅提升,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五、课程改革

学校以“课程体系技能化,教学过程实践化”的思想为指导,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根据企业需求开发课程,构建“以能力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针对企业岗位需要训练学生技能,参照企业岗位标准构建教学评价体系;编写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校本教材,不断丰富和充实与之相配套的课件、题库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校本实训教材15本。以技能大赛为平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将技能大赛体现的新技术、新工艺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 6 和课程体系中,对接职业标准和生产过程,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全面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化、项目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学校构建了“工学结合、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六、办学机制

为加快我旗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校企、校际联合,为巴林左旗经济建设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力资源,2009年9月,由巴林左旗政府主导,****职业学校牵头,联合巴林左旗各乡镇、初级中学、赤峰中色白音诺尔矿业有限公司、巴林左旗鑫达种业有限公司、鑫隆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巴林左旗林东镇蓝鹰进口汽车维修厂、巴林左旗财政局、教育局、人社局等单位组建了“巴林左旗职业教育集团”,制定了《巴林左旗职教集团章程》、《巴林左旗职教集团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办事机构。

自成立以来,职教集团以服务巴林左旗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目标,积极促进学校的发展与改革,扩大了生源,整合了师资,实现了教学仪器设备、专业实验实习场所等资源的共享,提高了教育资源利用率,调整了专业布局,加强了骨干专业建设。企业、行业的参与使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改变,订单培养、委托培养、工学结合成为特色,保证了学生就业,为企业输送了大量人才。巴林左旗职业教育集团在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七、服务能力

秉承“面向农牧区,服务农牧业和农牧民;面向大市场,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职业学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开展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职工岗前岗位培训、外来劳动者培训、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培训、农村贫困 7 劳动力培训等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多年来,学校先后被认定为旗、市、区农牧民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基地。****职业学校始终承担着巴林左旗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的重任,每年培训学员3000人以上,主要送往北京、天津、长春、大连等地区就业。学校始终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思想,组织力量开展送教育下乡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免费向农牧民发放各种实用技术手册,每年为当地农牧民和相关技术人员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达5000人次以上,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帮助当地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进而获得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积极开展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左旗经济的发展,为当地政府落实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提供大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三十多年来,****职业学校不断发展壮大。沐浴着党的阳光,乘着“十八大”的东风,蓬勃发展的****职业学校必将谱写职业教育更加华美的新篇章!

下载河北省教育厅关于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北省教育厅关于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河北省律师服务收费指导意见

    河北省律师协会关于印发《河北省律师服务收费指导意见》的通知(冀律协〔2016〕7号)为引导律师事务所合理收费,促进我省律师业健康发展,依据《价格法》、《律师法》等法律法规和......

    地方高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地方高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 我校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契机,构建专业服务产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机制,实现校企、校地合作共......

    辽宁畜牧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辽宁省畜牧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6〕41号)精神,扎实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畜牧业......

    产业集群发展指导意见(合集5篇)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打造现代产 业聚集区的指导意见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打造现代产业聚集区的指导意见 (大政发[2010]67号)各区、市、县人民政......

    加强人文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加强人文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急诊科 杨仲卿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伟大战略目标。医院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窗口,必须努......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

    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财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

    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指导意见 哈发〔2011〕2 号 (2011年3月15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实施我市新战略、建......

    分销专业发展工作指导意见

    附件6: 2014年分销专业转型发展工作指导意见 一、专业发展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省公司“5210”战略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商业模式创新推广为抓手,按照发展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