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
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
教职成[2011]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财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下简称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以提升专业 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以下简称专业服务能力)为出发点,整体提高高等职业学校(含高等专科学校,下同)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国家经 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教育部、财政部决定2011-2012年实施“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重点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一、充分认识全面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重要意义
新世纪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坚持贴近地方产业,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 合作,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培养了千余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十一五”期间,通过改革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大批学校和专业的建设成效明显。但是从全国情况看,高等职业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尤其是专业建 设水平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突出表现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灵活,办学 活力不足;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脱节,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应用脱节,教学手段和方法针对性不强;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与结构不能满足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培养的要求,“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制度尚未建立;毕业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态度不能完全满足工作要求,学校的实训实习条件、职场环境亟待完善,职 业精神培养亟需
加强。
因此,迫切需要大力加强高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 务,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充足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支撑,为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新的贡献。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主体功能区定位的要 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 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 和产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实现中国创造战略目标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 撑。
三、基本思路
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部署,围绕现代农业、制造业发展重点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全国独立设置公办高等职业学校中,教育部、财政部支持一批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 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好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推动高等职业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国家现 代产业体系建设输送大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四、工作安排
按照“中央政策引导、省级统筹管理、学校具体实施”的原则,采取“学校申报、地方审核、中央认定”的程序开展相关工作。
1.项目实施范围
全国独立设置的公办高等职业学校均可申报。申报学校必须满足近两年基本办学条件无红、黄牌记录,近三年未发生重大校园不稳定事件或违规、不诚信行为等基本要求。
2.申报专业要求
各省级教育行政和财政部门要组织符合条件的高等职业学校,按照要求申报1-2 个重点建设的专业。拟重点建设的专业应具有优质的教学条件、持续的人才需求和良好的社会声誉,生源充足、报到率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好、发展空间大,专业建 设方案科学、合理、前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附件1)。已列入国家示范(骨干)高职学校重点建设、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 源库牵头建设的专业,以及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专业,不再纳入支持范围。
3.实施步骤
2011年,项目全面启动。各省级教育行政和财政部门要按照本地区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建设重点,结合各申报学校产业背景、行业属性和办学特色,兼顾农林水地矿油等艰苦行业专业需求,科学确定本地拟支持建设专业 的布局,确定拟支持学校和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建设期两年,中央补助资金两年预算控制数按不超过2011年补助资金预算两倍的原则确定,由各省统筹安排支持学校和重点建设专业。同时,要指导学校制订具体的专业建设方案(主要包括:专业建设基础、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内容、改革举措、绩效考核指标、专业建设预算等内容),并通过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http://.cn
联系人: 胡成玉王征
各省(区、市)务必于10月14日前将申请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名单(附件2)和本地区项目建设规划的纸质文本一式10份及电子文档分别报至教育部(9份)、财政部(1份),并完成信息提交工作。有关文字资料可登录教育部门户网(http:///)和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专业建设发展”专栏浏览并下载。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是贯彻落实国家教 育规划纲要、服务国家“十二五”规划实施的重要举措,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高高端技能型人力资源支撑能力的重要制度设计,是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经 费需求、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提升财政投入水平的政策安排。各地对此要高度重视,省级教育行政和财政部门要联合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统筹协调、科学管理,会同 学校举办方,落实项目责任,实施过程控制,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目标,开创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附件:1.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基本要求
2.各地申请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名单
3.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信息表
教育部 财政部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六日
附件1 附件一: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基本要求 附件2 附件二:各地申请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名单 附件3 附件三: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信息表
第二篇: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项目总结报告
附件3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
总 结 报 告
学校名称
学校代码 专业名称(代码)专业负责人 学校举办单位 学校所在地
教育部 财政部 制 二○一三年九月
一、项目概况 1.项目简介
[重点介绍项目建设目标、主要内容、立项时间、资金安排、建设内容变更情况、资金使用变更情况等。] 2.进展与管理
[重点介绍项目专业推进校企合作、强化实践育人、转变培养方式、建设教学团队、探索系统培养、实施第三方评价等方面的工作进展,以及学校项目管理、经费管理的举措等。]
二、完成情况
[对照项目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逐项详述实际完成程度。]
三、建设成效
[重点介绍项目建设对专业水平、实力、特色和服务能力的提升效果;专业发展对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贡献度,对校内其他专业和其他学校同类专业的辐射和示范作用等。尽可能提供具有公信力的社会评价指标。]
四、预算执行
[主要总结预算执行情况:是否按照预算执行专项资金,如有预算调整,是否报备后执行;学校是否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如有,须作为附件);是否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原则实行项目管理;中央补助资金是否主要用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实习条件改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实训实习耗材补贴、实习意外伤害保险等,合计占比多少;中央补助资金是否用于基本建设、人员经费和化债等与项目实施无关的其他支出(如有,须注明支出的数额和原因);本专业中央补助资金用于设备购置方面的支出是否超过50%(如有,须说明超过部分的数额和原因);经费使用中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五、存在的问题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建议
第三篇:大连市提升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规划(范文模版)
大连市提升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规划
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精神,为贯彻落实《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大连市中长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20年)》,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要,做强、做精职业教育,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整体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特制定本规划。
一、专业建设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发展现状
大连市高职教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就业需要为导向,着力加强专业基础能力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1.专业发展基础
2010年末,大连市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10所(公办1所、民办9所),普通本科高校职业技术学院7所,高职在校生总数4.7万人。专业设置主要有电子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交通运输、文化教育、艺术设计等,除农林牧渔、水利、环保气象与安全三类专业没有开设,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示范院校大连职业技 1
术学院重点专业为主,所属专业群为辅,能够辐射并带动相关领域的专业布局,基本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2.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适应我市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建成国家级高职教育重点建设专业7个、市级示范专业20个,初步形成了服务航海船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交通物流和现代服务业等支柱产业发展的5大专业群,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3.专业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各高职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原则进行专业建设, 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了富有特色的内涵建设体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明显提升。
4.投入保障机制日趋完善
从2004年起,我市设立了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主要用于骨干示范学校、示范专业和师资培训等项目建设,提高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建立完善职业教育助学金和奖学金制度。“十一五”期间,我市职业教育投入达到29.3亿元,年均增长28.3%。大连市委、市政府尤其重视并全力支持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和发展。1999年改制以来,市政府对学院财政支持逐年增加,已累计投入逾9.4亿元。示范校建设阶段,市财政按中央财政支持额3:1的比例投入配套支持资金6300万元。此外,市政府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学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给予工作指
导;近期出台的《大连市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在资金和政策等方面支持学院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各项重点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1.专业结构与布局尚需完善
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不够紧密;专业设置存在低层次重复现象,产业发展的一些急需专业尚未开设;部分传统专业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凸显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需要,专业设置领域过于分散,不利于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的配置与利用,不利于重点(特色)专业的培育和专业群的形成。
2.专业建设质量和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专业存在着定位不准确、目标不明确等问题,专业建设中的课程体系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还不能充分满足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部分专业的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企业一线的专家能手真正参与专业建设的体制机制还未完全形成。
3.“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有待完善
高职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与结构不能完全满足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制度尚未建立,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紧缺。
4.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
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应用脱节,教学手段和方法针对性不强;毕业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态度不能满足工作要求,学校的实训实习条件、职场环境亟待完善,职业精神培养亟需加强。
二、专业建设发展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重要机遇,围绕《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实施,依托行业企业的参与和支持、未来大连职业教育园的环境和地域优势,主动适应大连市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以重点(特色)专业建设为切入点,统筹高职专业发展的布局、结构,深化专业内涵发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专业与课程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整体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
三、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原则
坚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主动面向区域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以及农林水地矿油等艰苦行业培养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二)围绕培养目标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原则
全面贯彻党的职业教育方针,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广泛开展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与行业企业人员共同研究、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提炼能力目标,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一定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校企密切合作开展专业建设原则
依据“学校主体、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 的专业建设机制,充分运用法规、政策、资源配置等手段,调动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力量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密切校企联系,开展校企合作。为使专业设置和建设符合大连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应和企业合作开展课程建设,改革教学内容,把反映现代各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成就融合在教学中,使专业建设与时代同步;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供坚实保障;支持企业在重点发展的产业进行技术创新合作,引导“产学研用”各方建立技术创新联盟。
(四)特色发展与共享发展相结合原则
坚持特色发展,充分发挥重点建设专业对专业群、学校整体及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引领与辐射作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率先突破,带动学校及大连市区域职业教育的专业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和社
会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
(五)创新发展与统筹发展相结合原则
坚持在各校自主选择重点建设专业的基础上,把创新作为专业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建立和完善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培育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把统筹兼顾作为推动专业建设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按照大连市“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产业及地区布局,在区域内形成高职专业多样化发展与区域重点布局相适应、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总体产业布局相协调的良好格局。
四、专业建设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围绕加快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东北地区金融中心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调整、优化、新增一批专业,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根据行业和大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重点建设好现有专业,积极培育新的专业增长点,整体提升专业建设发展水平,全面提高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为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充足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支撑。
(二)具体目标
1.以产业发展引导专业结构布局
大连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产业定位(主导产业方向)是“以先进装备制造业、造船和海洋工程产业、大型石化产业、电子信息及软件等先进制造业基地;以现代物流业、金融业、商贸业、旅游业等为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基地;以都市农业、生态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现代农业基地”。《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商贸发〔2011〕67号)指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一套与商贸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效通畅、协调配套、绿色环保的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形成城市配送、城际配送、农村配送有效衔接,国内外市场相互贯通的商贸物流网络,引导和培育一批能够适应商贸服务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商贸物流服务主体,较好地满足城市供应、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进出口贸易等物流需求。《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指出,以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为目标,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产业带动性强、发展潜力大的现代商贸业和旅游业。这些都为大力发展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连锁经营方向)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因此, 大连市在本次项目中拟支持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连锁经营方向)与大连“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基地进行了有效对接。
2007年辽宁省政府在《关于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对于“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由此确认学前教育在整个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
导性”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优质学前教育,提升学前儿童的整体素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后续人才保障,同时通过提供高水平的社会公共服务,解除产业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隐性的促进作用。
2010年大连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学前教育改革试点地区,要求在“明确政府职责,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进行改革试点;《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共享发展”,把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幅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和市民的生活质量,并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等纲领性要求。《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学前教育方面,也明确提出要高水平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要真正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两大发展目标,这为另一个拟支持的学前教育专业提供了产业发展基础及有利的政策环境。
大连市将以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为契机,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连锁经营方向)、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为切入点,通过校企对接、建立人才培养基地等方式,优化区域专业结构布局。
2.推进校企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统筹、协调与服务职能,借助其引导和桥梁纽带作用,高职院校应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出
发,广泛了解本地区行业、大型企业、外资企业以及技术升级与转型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为依据,充分发挥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国家级职教专家、行业企业专家以及能工巧匠的作用,及时引入企业新技术、新标准与新工艺,校企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及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开发教学资源,创新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实际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以强化专业内涵建设。
3.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达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强化实践育人,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全面培养学生具有从认识、技能培养、实际操作到综合创新逐层深入的综合职业能力。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引进企业设备、师资、案例、生产项目、产品标准,引入企业规范与职场文化,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室,建设仿真、模拟、虚拟与真实的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创设生产性教学环境,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以校企平台资源为纽带,将教学延伸到校外,建立学生校外教学与实习基地,将部分专业课程和一些含有新技术、新工艺的内容模块外移至企业进行传授,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其创新能力。
4.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提升专业的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能力 高职院校应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并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提升自身的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能力,以实现双方的全面合作。这种合作包括:①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的合作。针对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科研项目校企进行联合攻关,不但可以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难题,而且能促进高职相关专业科研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的提升。②科研基地与技术服务平台的共建。除少数大型企业拥有自身的研发基地与研发团队外,一般企业均需借助外援来弥补自身经费和科研实力的不足。效企可以共同出资建设相关专业的校内外技术研发基地,享有该基地或科研设备的使用权;同时享有员工培训或学生实习的权利。
5.以人为本,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
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重点专业可以通过网络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将本专业主干课程标准、项目化学习内容、核心课程的电子讲义、教案、课件、案例库、习题库等资源上网与学生共享,有效构筑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运用单元自测、教师与学生在线交流、网上答疑以及建立学习日志、做好在线笔记等方式,保证学习质量与效果的普遍提高,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虚拟运营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
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有效实现校企联合施教。
6.适应区域产业需求,探索专业人才系统培养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要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推进中高职衔接,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体系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明确各自教学重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改革评价办法,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以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同时关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普适性素养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延续与衔接,着力于渗透在职业技能培养中的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内容的整体性、针对性与渗透性。
五、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与项目管理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代表构成的大连市相关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强化对专业建设的宏观指导与调控;各高职院校要建立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建设工作会议,制订详细的专业建设规划;各专业要制订本专业
建设实施计划和具体目标,确保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围绕规划正常、有序地开展。
实施项目管理。依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精神,实施如下管理方法:①大连市教育局和财政局按照《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建设重点,结合申报学校产业背景、行业属性和办学特色,科学确定拟支持建设专业的布局,结合大连地区产业需求及专业建设已有基础,拟支持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②指导学校制订具体的专业建设方案,包括:专业建设基础、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内容、改革举措、绩效考核指标、专业建设预算等内容;③组织建设项目的中期绩效考评,以迎接教育部、财政部所开展中期检查;④开展建设项目终期验收,对项目管理规范、绩效考评良好的学校或专业给予适当表彰和奖励,以迎接教育部、财政部对我市项目的验收总结工作;⑤资金管理。将中央补助资金用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实习条件改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实训实习耗材补贴、实习意外伤害保险等;并保证项目建设期内,各专业用于设备购置方面的支出不得超过中央补助资金的50%;⑥获得支持的学校成立“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专业建设项目组,按照“项目管理、过程监督、重
点审计、效益考核”的管理原则对整个建设项目的规划、立项、实施、统计、检查、评估、验收等环节进行组织、指挥、协调与监督,以及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与审计等。⑦获得支持的学校要制订资金管理办法,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
(二)加强对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
大连市财政高度重视对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专项投入,将按照中央财政的每个专业投入200万资金进行1:1配套,预计每个专业投入200万,共计400万进行专业建设;每个专业将再获得100万学校和企业自筹资金的支持,这样每个拟支持的专业将获得500万的建设资金。市政府将建立资金保障体系,优化运作资金与资源,切实保证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顺利实施。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面向市场的融资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融资体系,广泛吸纳行业企业资金和各类公益基金用于专业建设;有效利用技术研发与服务、职业培训等社会服务载体,创造经济效益,增强专业自身的“造血”能力。
(三)基于项目规划的相关政策支撑
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人人的教育。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市在不断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提高高职教育质量,以迎接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学前教育发展
任务为: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与普惠性原则,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积极扶持普惠性幼儿园健康发展、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施行学前教育“一免一补”资助制度、筹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实施全员培训,探索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提高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水平。这为大力发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提供了难得机遇。同时,《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以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为目标,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产业带动性强、发展潜力大的现代商贸业和旅游业。加快大型现代商业中心的全域布局,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东北地区时尚中心和购物天堂。积极发展农村商业,推进“千村百镇”市场工程,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村商贸流通中的积极作用,构建覆盖城乡的便民商业服务网络。这又为大力发展高职新兴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连锁经营方向)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
(四)创新管理体制与机制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税收、财政、信贷等方面政策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建立并完善企业主导、校企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校企双方设立专业技术研发基地,形成研发-产业化联动机制。深化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整合行业、企业、社会资源,按照“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原则,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建立就业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建立经常性专业评估和评审制度,特别是省级以上重点(特色)专业、新增专业建设的检查评估制度,配套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措施,形成有效的专业竞争机制。加强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制订、修订及实施的管理,严格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运行规范管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专业定位与专业发展趋势,面向市场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实践课程教学标准;及时收集学院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就业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及行业企业岗位需求信息为教学质量管理、招考办法改革、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办学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
(五)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全面推进教师岗位聘任制,建立有利于人才资源合理配置、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促进优秀专业人才迅速成长的有效机制,促进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和树立行业影响力。按照专业建设的总体要求,开展专业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进修和培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加大行业企业高端技术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促进来自
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通过校企合作,打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与研发机制,推进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技术服务能力。
(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树立“以人为本”、“能力为重”、“素质为核心”的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切实抓住课程设计、课程开发等教学改革的基础环节,强化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形成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提供教学支撑;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考试与评价制度,有效地检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科交叉、技能互补的师资团队建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适应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工作;通过与外向型企业合作和引进国际权威职业资格证书等途径,将国际通用的技能型人才标准和人才培养规格融入培养方案,逐步实现人才培养标准的国际化;强化市场观念与竞争观念,培养市场急需的及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与较高素质的高素质端技术应用型人才。
第四篇: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平台
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平台
培训学员使用手册
目 录
一、说明事项................................................................................................................2
二、用户注册与登录....................................................................................................2
三、基本信息和状态....................................................................................................3
1.资料修改............................................................................................................4 2.密码修改............................................................................................................5 3.消息中心............................................................................................................6
四、培训班报名............................................................................................................6
五、我的培训班............................................................................................................7
六、我的日志................................................................................................................8
七、培训资料................................................................................................................9
八、作业列表................................................................................................................9 十.讨论组...................................................................................................................10 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一、说明事项
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平台包括6类用户,分别是学员、培训班负责人、机构、管理部门、教育部、系统管理员。学员是指参加国培计划的院校教师;培训班负责人是机构分配的用来进行培训班管理的人员;机构是指培训项目的具体申报和实施单位,如示范校、骨干校、企业等;管理部门为省厅或区域培训中心。
本手册为面向培训学员用户的使用说明文档。本手册主要介绍了平台功能以及参加培训的操作流程。现需将有关注意事项说明如下:
(1)在撰写本手册时,所使用的数据均为测试数据,不代表或部分代表某个学员的数据。您在使用平台时,请认真填写相关数据。
(2)使用本手册时请您留意内容中的加粗部分。
(3)学员参加培训班的基本流程为:注册->培训班报名->培训班负责人审批并通过->参加培训班(撰写日志、提交作业、参加讨论等)->培训班结束后填写培训反馈表。
(4)在进行相关删除操作时请您慎重,由于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当删除一个数据时可能会影响到其他数据的使用。
(5)由于平台将不断完善和改进,因此请您关注最新的使用说明手册。
二、用户注册与登录
学员在报名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注册。在首页点击“用户注册”链接,注册界面如下。学员注册时是以邮箱为基本凭证的,在填写资料时,请务必认真选择所在省份和所在学校,对于宁波市、厦门市、新疆建设兵团的用户请选择对应的选项。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注册完成登陆之后的界面如下:
三、基本信息和状态
点击“用户中心”链接,出现如下图所示页面,用户中心列出了所报名参加培训班的信息和状态。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1.资料修改
用户点击“资料修改”链接,可以修改用户信息,信息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如下图所示。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2.密码修改
用户点击“修改密码”链接,可以修改用户密码,密码不要过于简单,请您牢记修改后的密码。如下图所示 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3.消息中心
用户点击“消息中心”链接,可以查看学员所参加培训班发的消息,界面如下。
四、培训班报名
点击“可报名的培训班”链接,平台将列出当前所有处于报名状态的培训班,界面如下。点击“班级详情”链接,可以查看班级的详细信息。
如果想报名参加某个培训班,点击报名后,出现如下图所示页面,系统将自动载入学员注册时已经填写的信息。请您认真核对并填写相关信息,尤其是工作单位和工作单位所在省份信息,这直接关系所在地区国培计划的完成情况。填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写完成提交后,请等待培训班负责人的审批。
五、我的培训班
点击“我的培训班”链接,系统将列出学员已经报名的培训班,以及每一个培训班的审批状态,界面如下。点击“下载报名信息”链接,可以导出学员所报培训班的报名信息,学员可以下载打印后请学校相关部门盖章,以便报名时提交。点击“班级详情”链接,可以查看班级的详细信息。
对于已经结束的培训班,学员需要填写培训反馈表,点击“填写培训反馈表”,出现如下界面,填写完成后,点击提交即可。所有反馈表提交后将作为匿名统计之用。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六、我的日志
日志用来记录学员的培训轨迹,故请及时填写。点击“我的日志”链接,出现如下图所示页面,该页面列出了所有已经填写的日志。
点击“写日志”按钮,出现如下所示界面,学员选择培训班、填写标题、内容,点击提交即可。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七、培训资料
培训资料主要用来共享培训班的文件,如授课PPT、学习资料等。点击“培训资料”,出现如下图所示页面,学员可以在此下载培训资料。
八、作业列表
作业列表主要用来提交培训班所布置的作业以及培训成果。点击“作业列表”,出现如下图所示页面。
点击“提交/编辑作业”,可以交作业,如下图所示页面,填写标题,上传作业,点击“保存”按钮即可。点击“查看作业”,可以查看已经提交的作业。优秀培训成果经由培训班管理员推荐后将可提交首页“精品资源”中与高职教师共享。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十.讨论组
培训班创建完成后,系统自动为该培训班创建一个论坛版块,学员、培训班负责人等均可在此讨论有关学习内容。关于论坛的功能,此处不再赘述。
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
(财教〔2011〕40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精神,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入园难”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是学前教育仍是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突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各地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和重大的民生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措施,抓紧抓好。
支持学前教育发展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责。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积极配合教育等部门,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综合改革,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方便就近、灵活多样、多种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二、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要求,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形成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格局。建立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办园、捐资助园,多渠道筹措学前教育资金,多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二)地方为主,中央奖补。地方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研究制定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央财政根据地方工作开展情况,主要采取奖补方式,支持地方学前教育发展。
(三)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循序渐进、勤俭节约,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根据客观需求合理规划建设改造规模,不搞“一刀切”,做到速度与质量、规模与内涵相统一,积极稳妥地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坚决防止不顾条件、大干快上、搞豪华建设,造成资源闲置浪费和产生新的债务。各地要对城市和农村不同类型幼儿园提出分类支持政策,把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作为工作重点。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各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四)立足长远,创新机制。各地要建立健全经费投入及使用管理机制,以投入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整体推进学前教育在办园、收费、管理、用人和提高保教质量等方面的改革。注重经费使用绩效,建立督促检查和考核奖惩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
三、当前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工作
为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各地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统筹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幼儿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入园资助制度。为支持和引导地方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当前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以下4大类7个重点项目。
(一)支持中西部农村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简称“校舍改建类”项目)。
1.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从2011年开始,用3年时间,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选择农村闲置校舍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改建成幼儿园,保证园舍的安全,配备必要的玩教具、保教和生活设施设备等。中央财政按照拟改建的闲置校舍面积、新增入园幼儿数和每平方米500元的测算标准,分地区按一定比例予以补助。西部地区,中央补助80%;中部地区,中央补助60%;东部困难地区,中央分省确定补助比例。
2.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从2011年起,用3年时间,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依托当地农村小学或教学点现有富余校舍资源,增设附属幼儿园,进行功能改造,配备必要的玩教具、保教和生活设施设备等,满足基本办园需要。中央财政按照每班5万元的标准对增设附属幼儿园予以一次性补助。
3.开展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从2011年起,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省份可自行申报试点,从农村幼儿园教师、大中专毕业生或幼儿师范毕业生中招聘巡回支教志愿者,依托乡村幼儿园等可用资源,对偏远地区适龄儿童和家长提供灵活多样的学前教育巡回指导。中央财政对巡回支教志愿者在岗期间的工作生活补贴以及参加社会保险等费用给予补助。其中:西部地区每人每年补助1.5万元,中部地区每人每年补助1万元,东部困难地区每人每年补助0.5万元;对新设立的巡回支教点一次性补助1.5万元。
(二)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多形式举办幼儿园(简称“综合奖补类”项目)。
1.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各地要制定优惠政策,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民办幼儿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多种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低收费服务。中央财政安排“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资金”,根据各地扶持普惠性、低收费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工作实绩给予奖补。
2.鼓励城市多渠道多形式办园和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各地对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城市集体、企业、事业单位等举办的幼儿园面向社会提供普惠性、低收费学前教育服务的,要研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按照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普惠性幼儿园为主的原则,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问题。中央财政视地方工作情况给予奖补。
(三)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幼师培训类”项目)。
从2011年起,将中西部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引导地方科学制定幼儿教师培训规划,创新培训模式,完善培训体系,全面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四)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简称“幼儿资助类”项目)。
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原则,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由地方结合实际先行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入园给予资助。中央财政视地方工作情况给予奖补。
以上各类项目具体实施方案,由财政部、教育部另行制定印发。
四、中央专项资金的管理
(一)先有规划,后有支持。规划布局是财政投入政策的基础。各地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适龄人口变化趋势,科学制定幼儿园建设布点布局和发展规划,从源头上避免重复和浪费。各地要优先利用闲置校舍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改建幼儿园,科学制定2011-2015年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规划,具体包括:学前教育基本情况和闲置校舍状况、发展目标及任务、主要政策措施、资金筹措方案、具体保障措施等内容(参照附件
1、附件2格式)。
(二)科学分配,目标管理。中央财政按照上述支持政策、4大类项目特点以及具备的条件,采取因素法等方式分配资金,对地方实行目标管理。对“校舍改建类”和“幼师培训类”项目,中央财政分别按照地方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规划、幼儿教师人数等因素先行下达预算控制数,由各地按照预算控制数编制实施计划,报财政部、教育部同意后实施。对“综合奖补类”和“幼儿资助类”项目,由各地先行组织实施,中央财政根据实施效果予以奖补。项目结束,中央财政再安排一定资金,结合监督考核情况,对工作开展较好、努力程度较高、实现普及目标的省份,给予奖励。
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中央财政根据各地学前教育发展实际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指示精神,适时调整各大类项目的支持内容和投入结构。
(三)集中申报,分类使用。中央专项资金对地方实行集中申报、分类使用。省级财政、教育部门是各类项目的申报主体、审核主体、管理主体。2011年,各地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规划和2011各类项目实施计划、“综合奖补类”资金申请文件于9月底前上报财政部、教育部。以后,各类项目实施计划和“综合奖补类”资金申请文件于每年3月底前上报财政部、教育部。
各地在安排4大类中央专项资金时,原则上要按照计划使用。执行中如遇特殊事项,可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在同类项目内部调剂使用,但不得跨类别调整项目资金。
五、推进改革,强化监管,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一)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制度,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完善备案程序,加强分类指导。幼儿园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加强收费监管,坚决查处乱收费。
深化幼儿园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用人机制,健全幼儿教师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切实维护幼儿教师权益。
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强化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监督和指导,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测体系。
(二)加强精细化管理。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2011年12月底前,教育部牵头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掌握幼儿学籍,教师的数量、资质、待遇,办园条件等方面的情况,并定期更新维护,确保信息真实、可靠,为日常管理提供基础信息服务。
研究制定幼儿园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幼儿园财务管理,健全内控制度。对公办幼儿园和接受政府经常性资助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要建立预决算制度,实行财务公开,定期公开幼儿园师资、入园幼儿数和经费收支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建立幼儿园资产管理制度。对公办幼儿园的国有资产,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和地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办法进行管理。对社会力量利用国有资产开办幼儿园的,应明确产权,建立相应的资产管理制度。
(三)建立监督考核机制。
各省(区、市)财政、教育部门要建立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确保发展学前教育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建立资金“谁使用、谁负责”的制度,对经费安排使用、项目进展、政策效果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对违法违纪行为要依法追究当事人和负责人的责任。要充分发挥城乡基层组织、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
为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中央有关部门要建立监督考核机制,教育部及国家教育督导团以省级教育部门为考核对象,重点考核各地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以及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规划情况,对未能如期完成目标的省份,加强督导和问责;财政部以省级财政部门为考核对象,重点考核中央财政4大类项目资金落实、项目进展和项目绩效情况,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中央专项资金的,中央财政按违纪金额双倍扣减其下一专项资金。
(四)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各地要将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的宣传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订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使党和政府的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动员全社会进一步关心支持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XX省(自治区、直辖市)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规划(2011-2015年)
2.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规划基本情况表
财政部 教育部 二〇一一年九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