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分钟读懂新都人才新政
三分钟读懂新都人才新政
新都梦想起飞的地方10月9日上午,新都区人才新政暨校(院、企)地人才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新都区举行,活动现场正式发布新都人才新政24条。并与西南石油大学、中国航发涡轮研究院、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人才战略合作协议。
同时,新都向“蓉漂人才计划”“四川省千人计划”高层次创新人才及团队、战略合作单位国千专家、新引进特需人才等发放最高500万元的资助资金。
随后举办了新都区首届人才高峰论坛,高端人才、企业高管、业界大咖、人才工作者共议人才未来。此次新都区除贯彻落实成都市人才新政12条外,还立足实际,精准对接各方需求,精准施策,创新推出了“青年人才公屋”“特需人才安家补贴”“一校(院、企)一策”等新都特色政策,体现了新都求贤若渴、广纳贤才的诚心。人才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新都区紧紧围绕产业生态圈建设,聚焦航空产业、轨道交通、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出台了《关于深化“香城人才工程”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意见除了对成都市“人才新政12条”逐条贯彻实施,还有更多独具新都特色的亮点。
对来新都区应聘求职的大学生,行,提供交通补助,住,提供青年人才驿站,不管你是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都会提供丰厚的一次性生活补助。只要在新都就业,还有租金低廉的青年人才生活公寓等你来住。对引进人才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新都区还专门设立了伯乐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招才引智。
同时,“新都人才新政24条”还继承发扬了原 “9 5”人才政策体系的精华部分,继续保留对名优教师、卫生人才、文体艺术人才、社工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相应的支持和资助,实现对各类人才精准化全面覆盖。详解新都人才新政24条贯彻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1、给予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扶持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国际顶尖人才来区创新创业,在获得市级综合资助的基础上给予最高1亿元配套综合资助,对“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等来区创新创业或作出重大贡献的本土创新型企业家、科技人才,在获得市级资助的基础上按照我区相对应标准享受资助,同时可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为以上两类人才提供各类生活配套。对我区自主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给予个人最高150万元、团队最高200万元资助。
2、鼓励青年人才来区落户为青年人才来区落户开辟绿色通道。具有普通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凭毕业证来区即可申请办理落户手续。在我区同一用人单位工作2年及以上的技能人才,可凭单位推荐、部门认定办理落户手续。
3、保障人才住房a.修建人才公寓,对符合《成都市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目录》的人才提供人才公寓租赁服务,租住政府提供的人才公寓满5年按其贡献可以不高于入住时市场价格购买该公寓。同时提供1个标准车位的使用权,并可在购买人才公寓的同时,以不高于入住时市场价格购买该车位。鼓励用人单位按城市规划与土地出让管理有关规定自建人才公寓或倒班房,提供给本单位基础人才租住。
b.外地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来区应聘,可在7天内免费入住青年人才驿站,并按照来区交通费用的50%予以补贴,最高不超过500元。
c.推行青年人才公屋,对落户我区且在我区工作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住房困难的未婚青年和青年家庭提供过渡性居住,租金标准参照公共租赁住房标准执行。
4、提高人才医疗待遇完善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待遇,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服务助理、预约诊疗、全程陪同等 “一对一”服务,每年在新都区人民医院安排一次体检,为高层次人才建立保健医生制度。对来区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在享受市级商业医疗保险待遇的基础上,可获赠一份相同保额的商业医疗保险;对我区自主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每年获赠一份最高50万元保额的商业医疗保险。
5、畅通境外人才办理手续渠道积极引进境外专业人才和高层次人才,鼓励在华高校外国留学生毕业后来区创新创业,开辟境外人才绿色服务通道,境外人才在我区办理停居留手续时,可由公安部门协调优先办理。
6、激励产业人才a.市域实体经济和新经济领域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人才来区工作,在获得市级奖励的基础上给予1:1比例配套奖励;对我区自主引进的实体经济和新经济领域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人才或经我区认定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可按照其贡献给予不超过其年度个人收入5%的奖励。b.对毕业5年内在区创业的大学生,在获得市级贴息贷款的基础上,另给予贴息贷款额度超出部分最高50万元、最长3年贷款期限的全额贴息支持。每年举办新都区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对获得各类项目前三名的团队(个人)给予最高5万元的大赛奖励,项目在区成功落地后还可享受最高10万元的项目补贴。对获得国家、省级、市级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各类项目前三名的团队(个人)项目,在区落地后给予最高50万元的项目补贴。
c.对我区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新引进的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在获得市级安家补贴的基础上,另给予3年内每人最高1000元/月的安家补贴。对我区自主引进的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3年内给予每人最高2000元/月的安家补贴。建立人才技能等级、专业技术职称提升奖励制度,对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分别给予2000元、4000元一次性奖励。支持技师(匠人)工作站(室)建设,经认定为市级工作站(室)的,在获得市级资助的基础上给予最高5万元配套资助;经我区自主认定的,给予最高10万元资助。每2年举办新都职业技能大赛,对在大赛中获得竞赛名次且符合晋升条件的选手,在原职业资格基础上晋升一级(最高为高级工)。
7、做强 “蓉城人才绿卡”新都服务功能积极做好与“蓉城人才绿卡”的智能对接,在子女入学、医疗保健、配偶就业、交通保障、政务代办等服务的基础上,开通更多具有新都特色的服务项目和功能。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进一步规范集成人才服务内容,优化公开人才服务流程。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对重点人才(团队)项目,提供“一对一”人才专员服务。
8、支持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支持在蓉高校和职业技术(技工)学校根据我区产业发展需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在争取市级补贴的同时可给予最高1000万元配套补贴。鼓励区内企业与高校、职业技术(技工)学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按照技能等级给予企业最高5000元/人的培训补贴。对合作建设学生实训(实习)基地的,在获得市级补贴的基础上给予最高50万元配套补贴;我区自主认定的,给予最高20万元补贴。
9、开展全民免费技术技能培训支持职业技术(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面向社会开放培训资源,向有就业创业愿望的市民提供免费培训。区属事业单位提供社会化培训所得扣除成本后的收入,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额管理,不计基数。
10、建立人才信息发布制度加强与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重点产业领域,建立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定期发布岗位需求公告。
11、支持用人主体引才育才建立企业引才奖励制度,对重点创新创业团队和知名企业引进的“高精尖缺”人才,在获得市级奖励的基础上给予用人主体最高500万元配套奖励;对区内企业自主引进的“高精尖缺”人才,在其上一年度对新都发展做出的贡献额度内,给予最高200万元的奖励。鼓励企业通过猎头公司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进人才,在获得市级补贴的基础上给予最高10万元配套补贴;我区自主认定的,按照其引才成本的50%给予最高10万元补贴。支持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对设立首席技师工作室的,在获得市级资助的基础上给予最高10万元配套资助。鼓励人才中介组织积极参与引才荐才,对成功引荐高层次人才到我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给予引荐单位最高50万元引才奖励。
12、设立“蓉漂人才日·香城荟”a.每年4月最后1周的星期六设为“蓉漂人才日·香城荟”,开展人才招聘会等活动,广泛宣传新都人才典型、新都人才政策。b.成立“新都人才发展促进会”,服务全区人才成长、产业发展。设立“香城HR高管俱乐部”,为新都重点企业人力资源沟通交流搭建平台。支持新型人才工作站建设,给予最高30万元/年的运营补贴。多渠道加快集聚各类人才
13、强化后备人才储备a.对2017年1月1日后新引进入户且在我区工作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分别给予本科0.6万元、硕士1.2万元、博士2.4万元的一次性生活补贴。对2017年1月1日后新引进入户且在我区工作的博士后人员,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生活补贴。b.鼓励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继续深造,对2017年1月1日后新取得非全日制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给予最高3000元的一次性补贴。
14、推进柔性引才借智聚力鼓励我区企事业单位开展柔性引才活动,对通过柔性引进方式新引进到我区工作且聘期在1年以上的高层次人才,聘期满后根据其贡献程度,给予个人最高30万元奖励。
15、实施特需人才引进每年按照特需人才引进计划,面向海内外知名高校引进一批全日制硕士及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分别给予硕士5万元、博士20万元的安家补贴,并直接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进行培养。
16、加强名优教师队伍建设对新引进和新获评的名优教师给予最高50万元资助。支持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每年给予最高5万元资助。顶尖名师、教育专家来区创(领)办工作室(站),给予最高50万元资助。每年评选一批区特级教师(校长),给予5万元/人的奖励。
17、强化卫生人才引育力度对新引进和新获评的卫生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资助,鼓励其承担各级科研课题,按照课题级别,给予最高20万元的科研经费补贴。每4年评选一批区级名(中)医,给予最高10万元/人的奖励。
18、加强文创艺术人才引育聚焦天府文化和“三香”文化,着力引进一批我区紧缺的文体艺术、文化创意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资助。支持文化名家、文创名家来区创(领)办工作室(站),给予最高50万元资助,每培养一名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文化人才给予最高5万元奖励。
19、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对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最高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获得市级以上社工服务项目的,给予实际经费投入、最高20万元资助。每年开展全区社会工作示范项目评选,根据评定结果,给予最高15万元奖励。20、吸引集聚农村实用人才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各类农业人才,给予最高10万元资助。培养一批拥有一技之长、掌握绝活的农业人才,对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最高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高校共建研发机构、示范基地,给予最高15万元资助。强化激励增强人才活力
21、建设“香城专家”智库每3年评选一批扎根新都、热爱新都,关心支持新都区经济社会发展,热心参与决策咨询论证工作,在行业内具有较高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专家,授予“香城专家”荣誉称号,给予每人最高5万元/年的课题补助。
22、强化人才金融扶持高层次人才在区实施的创业项目,获得社会风险投资机构50万元以上投资的,经认定后,可按照不超过其获得风险投资总额50%、最高100万元的标准,由区属国有企业共同参与创业项目风险投资。对“新都人才计划”入选者领(创)办的企业,给予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50%的贴息补贴(以实际贷款年限为准,参照利率最高不超过3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补贴总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鼓励高层次人才领(创)办的企业积极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对完成挂牌上市的给予最高400万元奖励。
23、支持各类人才载体发展壮大支持院士(科学家、专家)工作站(室)建设,对新获评市级、省级、国家级示范工作站的,分别给予20万元、30万元、50万元奖励。支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对新创建的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在站博士后人员给予1000元/月的生活补贴。
24、实施一校(院、企)一策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采用“一校(院、企)一策”的个案处理方式,为符合我区经济社会和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制定个性化支持措施,解决用人主体在推进人才强校(院、企)过程中的主要需求。“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本次新都人才新政24条发布 将开启新都人才工作新篇章
成为优秀人才集聚新都有力政策保障 势必为新都建设城北新中心城区 注入强大动力
第二篇:人才新政涉及单位联系方式
人才新政涉及单位联系方式
一、人才和团队引进培养
1.西安市A、B、C类人才分类认定实施细则 责任部门:市委人才办
86780606 2.西安市D、E类人才分类认定实施细则 责任部门:市人社局专技处
86786941 3.海外人才停居留办理
(1)办理《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 责任部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
86755625(2)申请入境
责任部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
86755622(3)申请5年以内的居留许可
责任部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
86755622(4)申请口岸人才类(R)签证
责任部门: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口岸签证处 4.引才“西安伯乐奖”
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场处
86786837 5.获奖高技能人才奖励
责任部门: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处
86786833 6.技师、高级技师奖励补贴
责任部门: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处
86786833
7.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资助 责任部门: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处
86786833 8.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 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工资福利处
86786871
二、人才创新创业扶持
1.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和成果产业化配套奖补 责任部门:市财政局企业处
87279717 2.中小企业上市资助
责任部门:市金融办资本市场处
86786140 3.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
责任部门:市财政局企业处
87279717 4.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专业论坛落地资助 责任部门:西安市会展办
86787146 5.国内外知名技术转移机构引进与建设资助 责任部门:市科技局成果处
86786636 6.博士后创新基地资助
责任部门:市人社局专技处
86786862 7.科技保险补贴
责任部门:市科技局科技金融处
86786644 8.知识产权质押
责任部门:市科技局科技金融处
86786644 9.高层次人才创新项目资助
责任部门:市科技局科技金融处
86786644 10.突出贡献企业家和优秀新星企业家评选 责任部门:市工信委政策法规处
86786397 11.高层次人才创业融资贷款优惠
责任部门:市科技局科技金融处
86786644 12.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重大贡献奖励 责任部门:市科技局成果处
86786636
三、人才生活服务保障
1.西安市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服务指南 责任部门:市政务中心
86785148 2.为外国人提供联网住宿登记服务
责任部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
86755611 3.中国国籍引进人才落户办理
责任部门:市公安局户政处
86751623 4.人才引进落户办理
责任部门:各派出所户政窗口
5.全日制普通大中专院校学生集体户口迁移办理 责任部门:各派出所户政窗口
6.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国民教育同等学历和留学回国人员落户办理
责任部门:各派出所户政窗口 7.投资纳税落户办理
责任部门:各派出所户政窗口 8.买房落户办理
责任部门:各派出所户政窗口
9.长期在本市市区就业并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人员落户办理 责任部门:各派出所户政窗口 10.设立单位集体户口办理 责任部门:各派出所户政窗口 11.人才安居办理
责任部门:市房管局保障处
87618627
第三篇:淄博人才新政23条问答
淄博人才新政23条问答
1.最近我市出台的人才政策是什么?
答:是“淄博人才新政23条”。全称《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共五章23条。
2.教育部门主要承担的任务及服务内容有哪些? 答:(1)实施名师引进计划,对引进的国内外一流人才团队,给予最高100万元扶持;对新培养、引进的省级以上名师,给予最高50万元扶持。
(2)高层次人才子女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由教育部门在全市范围统筹安排入学。
3.高层次人才评聘职称有什么待遇?
答:对获得“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的,在申报评聘职称时,可不受单位岗位设置数量限制。
4.高层次人才编制和岗位管理有什么待遇? 答:在全市范围内调剂400个事业单位编制,作为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已满编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可由其主管部门向编制部门申请高层次人才事业编制。在我市事业单位中设置“特设岗位”,用于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
5.高层次人才子女如何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答:具体流程为:(1)个人申请。经市委组织部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凭淄博市高层次人才认定证明或“淄博精英卡”,向意向学校主管部门提出子女入学申请,并提供户口本复印件等材料。(2)安置入学。意向学校主管部门审核确认后,应立即无条件安排其子女到意向学校就读,随后再办理相关入学手续,并报市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篇:安吉人才发展新政实施细则
安吉县人才发展新政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进《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支持人才创业创新的实施意见》,加大各类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力度,推动我县经济转型升级,为聚焦“两山”实践聚力赶超发展、建设中国最美县域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人才智力引进和培养的重点对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紧缺急需的各类高学历(具备相应学位)、高职称、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
1.国内外顶尖人才: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2.国家级重点人才: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人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特等奖和一等奖;中华技能大赛获奖者、中国工艺美术师等;
3.省部级重点人才:省“千人计划”人才;省“151”、省“特支计划”人才工程重点资助或第一、二层次人才;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省特级专家、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才;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主持人、省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全国技术能手、钱江技能大奖(一等奖)、省级以
上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省首席技师等;
4.市级重点人才:南太湖精英计划领军人才;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市“1112”人才工程培养人选;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项目主持人;南太湖新技师获得者、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等;
5.经认定相当于1~4项同等层次或同等资质的人才和外籍专家;
6.在我县生产型企业和重点领域认证企业就业的学士学位、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技师及以上人才。
第二章 引进创业创新人才
第三条 大力引进南太湖精英计划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对入选“南太湖精英计划”领军型创业团队的,根据市、县有关文件规定和项目实际投入资金等级,分别给予100万元—8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并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和住房公寓,3年内免收租金。入选创新团队,给予100万元—300万元创新资助资金;入选创新长、短期项目,按人才层次分别给予10万元—100万元项目资助经费,并提供不少于80平方米住房公寓,3年内免收租金。
大力实施“美丽英才计划”,选拔一批符合县域产业发展方向,有较好市场前景并能进行产业化生产的项目,给予入选项目30万元-100万元资金资助,特别优秀的项目,可一事一议。
对引进国家、省“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到我
县创业创新的,项目产业化或对地方贡献达到一定额度的,最高可给予100万元奖励。对落户我县的国际顶尖创新团队、研究院且对我县有重大贡献的人才项目实行“一事一议”。
第四条 大力引进千人计划创业创新人才。对引进国家、省“千人计划”或同等层次人才在我县全职创业创新的,分别给予企业30万元、10万元奖励(其中国家、省级“外专千人”分别为50万元、30万元)。入选国家、省“千人计划”或同等层次创业类项目的直接认定为当“南太湖精英计划”领军创业团队A类、B类;创新类项目按国家或省资助额度1:1给予人才所在企业专项奖励。
推荐人才到我县创业创新,并全程帮助其落地运作,3年内经申报入选国家和省“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的中介组织或社会个人,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奖励;中介组织或社会个人每引进一名国家“千人计划”或“万人计划”人才、省“千人计划”人才、特级技师、高级技师,分别给予8万元、6万元、5万元、2万元引才奖励;每引进一个“南太湖精英计划”创业或创新团队项目,落地后根据A、B、C不同等次,分别给予5万元、4万元和3万元奖励;每引进一名“南太湖精英计划”创新长短期项目,落地后给予1万元奖励;对新组建的海内外引才工作站,成效明显的,给予一次性10万元经营运作奖励,对聘请的“引才大使”成效显著的,每年提供5万元工作经费。
第五条 鼓励企业引进国外智力。对经国家、省外专局批准 3
引进的国外智力项目完成后,在享受国家、省有关优惠政策和专项经费资助的基础上,县财政给予每个项目1:1资金配套。企业引进的外籍人才入选“海外工程师”的,县财政给予引进单位1:1资金配套。
第六条 鼓励企业聘请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对经县人力社保部门认定,入选“安吉县特聘专家”的人才,经考核合格,给予3万元生活津贴,分3年兑现。企业聘请已退休的具备博士学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高级技师及以上人才,全职在企业工作,且年薪在10万元以上,可参照“安吉县特聘专家”享受生活津贴。
第七条 加快紧缺人才集聚。对我县引进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等国际大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在企业工作的,给予人才个人100万元奖励;对引进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在企业工作的,给予人才个人60万元奖励。
各乡镇(街道)、机关部门的下属事业单位引进35周岁以下硕士学位或45周岁以下博士、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高级技师及以上的事业编制人员,由县组织、人力社保部门按人才引进程序统一操作执行。各乡镇(街道)、机关部门也可通过引进“政府雇员”的形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待遇按管理岗位一般参照管理8级、专业技术岗位一般参照专技10级享受,聘用单位负责为其办理相关保险,符合转编要求,可申请转为事业编制,4
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进行管理。
各类人才可在全县范围内落户,落户手续由就业意向单位所在辖区的派出所办理,人事档案可委托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免费保管。
第八条 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用人单位应优先为引进人才提供住房。符合人才公寓入住条件的可申请租住县人才公寓。
企业引进的人才需其他租房的,县财政给予租房津贴,具体标准为:国内外顶尖人才3.6万元/人;国家级重点人才3万元/人;省部级重点人才2.4万元/人;博士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特级技师1.8万元/人;硕士学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高级技师1.2万元/人;技师9000元/人。分3年拨付。
企业引进的人才,引进后在本县范围内购买首套商品住房,县财政给予相应的购房津贴,具体标准为:国内外顶尖人才200万元/人;国家级重点人才90万元/人;省部级重点人才60万元/人;博士学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特级技师18万元/人;硕士学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高级技师9万元/人;技师6万元/人。分3年拨付。
第九条 实行人才生活津贴制度。企业引进的人才,县财政给予相应的生活津贴,具体标准为:国内外顶尖人才30万元/人,国家级重点人才18万元/人;省部级重点人才9万元/人;博士学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特级技师3万元/人;硕士学 5
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高级技师1.8万元/人,技师6000元/人,分3年拨付。
第十条 实行企业引才奖励制度。县财政对引进人才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具体标准为:国内外顶尖人才10万元/人,国家级重点人才5万元/人,省部级重点人才3万元/人,博士学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特级技师1万元/人;硕士学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高级技师5000元/人;技师2000元/人。
第十一条 实行高层次人才疗休养制度。对国家级、省部级、市级重点人才,参加由市人力社保部门统一组织的高层次人才疗休养活动,县财政给予企业4000元/年·人的经费补助。参加县内组织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疗休养活动,按照600元/人·天(不含交通费)的标准享受。
第十二条 实行人才家属优先安置制度。人才配偶和子女工作,由用人单位会同县委组织部、县编委办、人力社保局等部门根据其学历、专业和原工作单位性质予以帮助协调;其已育子女入学享受当地城镇居民子女同等待遇,经县组织、人力社保部门审核,由县教育部门负责落实。
第三章 强化人才智力培养
第十三条 实施创新团队培养工程。入选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省财政给予获奖团队500万元资金资助,县财政按1:1 6
给予资金配套。
第十四条 实施学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县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员培养,每3年评比一次,实行津贴制度,具体标准为:学术技术带头人2000元/年·人,后备人员1000元/年·人(用人单位1:1配套)。入选市1112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人选,培养期5年,县财政给予每人培养经费(含科研经费)3万元,分两期拨付,培养人选所在单位按1:1比例配套。入选“省151”第一、第二、第三层次人选,县财政分别给予8万、5万、3万元一次性奖励。
第十五条 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高素质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学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每年举办2次以上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
第十六条 加强“两高”人才培养。经企业培养,人才取得学位、职称、技能证书后,县财政给予企业一次性育才奖励,具体标准为:博士学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特级技师2万元/人,硕士学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高级技师1万元/人,学士学位、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技师0.5万元/人。
企业在职人员取得学位、职称、职业资格证书满1年后,县财政给予人才一定的岗位(技能)津贴,具体标准为:博士学位和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特级技师3万元/人,硕士学位和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高级技师1.8万元/人,学士学位、中级 7
专业技术职称、技师0.6万元/人。分3年拨付。
对参加当地或经当地备案外出的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按特级技师5000元/人、高级技师2000元/人、技师1500元/人、高级工1000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培训补贴;经县人力社保部门批准,企业组织本单位职工参加自主评价技能提升培训,取得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高级的,县财政按照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的40%—60%给予企业一次性培训补贴。
第十七条 健全人才荣誉制度。面向企业人才,组织开展“突出贡献奖”评选,在科技创新、文化创意、技能提升等方面,适时开展评比表彰活动,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组织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参与重大项目咨询论证、重大规划和重大政策制定、重点工程建设等工作,发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参政议政作用,优先推荐参选“两代表一委员”。
第四章 加快各类人才平台建设
第十八条 加快引进人才中介机构。对当年引进入驻我县的人力资源服务中介,给予为期3年的房租补贴,每年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10万元,并结合其地方贡献度,给予一定奖励。
第十九条 鼓励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建立一个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县财政给予10万元建站奖励;运作满1年 8
考核成效明显的,县财政再给予20万元奖励;被认定为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可享受省政府50万元奖励,县财政再配套奖励10万元。
第二十条 鼓励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建立一个国家级或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含试点站),县财政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建站奖励。每招收1名博士后研究人员,两年进站研究期间,县财政给予6万元经费资助,其中3万元用于进站博士后人才的生活津贴,分2年兑现。博士后人才研究期满出站留在我县工作,并与用人单位签订3年劳动合同,合同期满可再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安家补助。
第二十一条 鼓励企业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对建立县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3万元的补助,市级的再追加2万元,被评为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县财政在上级奖励的基础上给予受奖单位1:1配套奖励,其中10%直接奖励给工作室领办人。
第二十二条 鼓励企业创建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见习学员见习期满,考核合格后,县财政给予相应的生活补贴、岗位训练费补贴及综合商业保险补助。见习基地留用见习学员,给予1000元-2000元/人的一次性留用奖励。对考核合格的见习训练基地,按见习人数给予基地1000元/人的补贴,总额不超过1万元。
第二十三条 鼓励企业建立在校大学生实习基地。在基地实
习期间,基地支付实习工资的,县财政给予实习基地实习补贴,具体标准为:实习补贴500元/人·月(研究生800元/人·月)、导师津贴100元/人·月、综合商业保险50元/半年·人,期限不超过6个月。
第二十四条 鼓励企业建立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对经认定的技能人才基地给予3万元的一次性创建补助,同时对实训基地接纳高职院校学生实训的,按照1000元/人·月补助,实训期限不超过6个月。对“实训基地”每年开展绩效评估和考核,考核优秀的予以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第五章 优化人才服务氛围
第二十五条 实行企业人才工作成效与享受政府优惠政策捆绑考核制度。大企业(集团)、成长型中小企业、其他规模企业的达标考核结果作为企业当年享受工业经济、科技创新政策奖励优惠的前置条件。获县人才工作先进企业的,县财政根据考核级别、类别,分别给予获奖企业表彰、奖励,具体标准为:一等奖3万元、二等奖2万元、三等奖1万元。
第二十六条 实施创业创新高层次人才服务金卡制度。1-4类在企业全职工作的人才可享受“人才服务金卡”待遇,内容包括文体科技、行政审批、人力社保、医疗保健、住房保障、教育、交通、金融等。确有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经认定后可参照执行。
第二十七条 实行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对初次创业,具备一
定创业条件但缺乏创业资金的人员实行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贷款额度为个体工商户最高30万元,合伙经营或创办企业的最高60万元,小微企业最高300万元。
第二十八条 加强政府采购扶持。实行“千人计划”和“南太湖精英计划”企业新产品(技术、服务)“推广应用目录”制度,对采购金额在一定限额以下的项目,以举办产品推介会形式,积极引导采购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目录产品和服务,优先对目录企业实施定向采购。对采购金额在限额标准以上的项目,对目录企业按中央下达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办法进行扶持。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加强对人才工作经费的管理和监督。遵循“科学管理、专款专用、严格监督”的原则,实行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工作经费预决算制。涉及同一人才、团队、单位的同类别奖励、津贴按就高、从优的原则执行。对于人才项目类经费,由各实施单位对项目实行评估或考核,并对资金进行监管,提高使用效益。
申报单位和个人应如实提供申报材料,如发现弄虚作假或套取资金等行为,3年内将取消单位和个人申报资格,追回已拨付的资金,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给予严肃处理。
第三十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适用于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符合条件的对象。《安吉县进一 11
步加强人才开发工作的若干政策》(安政发〔2014〕34号)同时废止。其他文件条款若有与本政策规定不符的,按本政策执行。县委县政府或上级部门有新政策出台,以新政策为准。
附件:安吉县人才发展新政实施细则的操作办法
附件
安吉县人才发展新政实施细则的操作办法
为加快引进和培养各类优秀人才,助推安吉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全面发展,扎实做好引进和培养工作,明确政策申报标准和申报办法,制定本操作办法。
第一条 申报单位、人才资质要求
(一)申报单位要求
申报单位需为我县生产型企业、重点领域认证企业。生产型企业:主要是指通过生产、装配、加工后有实物产品产出的企业为生产型企业。包括竹产业、椅业、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家居、特色纺织等行业。
重点领域认证企业:主要是指安吉白茶、特色农业、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及与我县企业产品检测、运输关联较大的重点技术服务公司、商贸物流公司等。重点领域认证企业须经相关职能部门作前期评估和审定,并以书面形式报送县人力社保局。
(二)申报人才要求
在我县生产型企业、重点领域认证企业就业,并具备学士学位,中级职称、技师及以上人才。
本细则中第1-4项人才(同等资质的外籍专家)全职引进到我县企业工作,享受政策不受用人单位资质的限制。
2016年12月之前,机关事业单位引进的硕、博士学位和生产型、重点领域认证企业引进的学士学位、中级职称人才,相应津贴未享受完的可按上一轮政策相关标准继续享受。同时,13
对未申报过购房、租房或生活津贴的上述人才,必须在2017进行首次申报,并根据首次申报的津贴类别按上一轮政策的相关标准予以享受,逾期将不再受理。以上两类情况的人才享受津贴期限截止至2019年。
第二条 人才、企业补贴类别
(一)引进人才个人补贴类别
1.生产型企业、重点领域认证企业刚性引进具备硕士、副高职称、技师及以上层次人才,可申报租房津贴、购房津贴、生活津贴。
2.其他行业企业刚性引进具备硕士学位、副高职称、高级技师及以上层次人才,可申报购房津贴。
3.租房津贴、购房津贴总称为安居补贴,可根据租房、购房实际情况分申报,享受租房津贴后再享受购房津贴,则相应扣除先前的租房津贴。
(二)培养人才个人补贴类别
经生产型企业、重点领域认证企业培养的学士学位、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技师及以上人才,在单位工作满一年,可申报岗位(技能)津贴。
(三)企业引才奖励
生产型企业、重点领域认证企业引进具备硕士学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技师及以上层次人才可申报引才奖励。人才在安吉县范围内二次流通的,后用人单位不再享受引才奖励。
(四)企业育才奖励
生产型企业、重点领域认证企业培养出学士学位、中级职
称、技师及以上层次人才,可申报培养经费。
(五)其他要求
除企业全职聘请已退休的博士学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才外,其他人才均要求全年在安吉缴纳社会保险。
第三条 企业、人才引进培养政策申报相关要求
(一)申报时间
每年11月1日-11月30日接受申报。
(二)申报材料
1.《安吉县引进和培养人才个人补助申请表》1份,粘贴一张近期1寸免冠彩色照片。
2.单位与个人签订3年及以上劳动合同、社会保险证明材料(提供社会保障卡复印件)、近3个月工资发放清单(复印件,须单位盖章有效)。
3.申报人需提供身份证、学位证、专业技术资格证。市级以上重点人才还需提供相关荣誉证书及证明材料。
4.申报租房补贴需提供租房合同。
5.申报购房补贴需提供房产证,未领到房产证的需提供购房合同、首付款发票复印件。
6.首次申报者第3、5两项需提供原件和复印件(原件审核后归还),历次申报者提供复印件即可。
7.企业聘请已退休的具备博士学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才,可参照“安吉县特聘专家”享受生活津贴。申报时需提供聘用合同、每月工资发放清单、地方税务部门开具的完税证明、15
身份证、学位证或专业技术资格证等。
(三)申报、认定程序
1.生产型企业、重点领域认证企业、其他行业企业:以企业为单位整体汇总、审核申报材料,向所属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申报。
2.各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接受并初审申报材料后,通过网络申报平台进行网上录入,由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统一复审。
3.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将复审结果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科室对申报单位及个人进行复核。
(四)公示
复核结果在安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公示7天,接受群众监督。
(五)资金发放
公示后,提交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会审定,并按资金拨付程序兑现资金(一般在次年4月拨付)。
第四条 资金列支渠道
职业技能一次性培训补贴、技能大师工作室奖励经费、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创建补助经费、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在校大学生实习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在县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其余经费均在县人才专项资金中列支。
省级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资助资金具体由县科技局和县财政对接;院士专家工作站奖励资金具体由县科协和县财政对接;
海内外引才工作站建站奖励及引才大使工作经费具体由县统战部和县财政对接。
教育、卫生、金融、旅游等部门引进的人才按照本部门出台的相关文件享受特殊购房津贴、生活津贴等,资金在主管部门相关资金中列支。
第五条 引进人才配偶、子女的就业、就学申请程序
(一)配偶、成年子女就业:书面提供配偶、成年子女结婚证复印件(验原件)、户口簿复印件(验原件)、原工作情况材料、个人简历等相关证明,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子女就学:由用人单位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申请,书面提供原就学情况材料,填写《安吉县引进人才子女就读申请表》。经审核,由县教育局负责落实。
第六条 由用人单位或引进人才个人与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签订人事代理合同,可实行免费人事代理服务。
第五篇:人才新政有利于建立人才制度优势范文
人才新政有利于建立人才制度优势
人才新政有利于建立人才制度优势
王辉耀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创始人发表于
03/16 06:30
约14分钟王辉耀:人才新政有利于建立人才制度优势
人才新政有利于建立具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月份印发了《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此外,公安部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3月1号起正式实施,上海前段时间也出台了人才新政20条。我们能看到最近半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不断有国际人才方面的新政策出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创新人才,特别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这次工作报告一个重点。这实际上说明了中国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这次的“十三五”规划草案里面,专门有一个章节是关于人才工作的,同时还提出了很多的人才项目,提出要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最近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国际人才的政策,都体现了中国在不断地加快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目前,中国的外籍人才从比例上来看还是偏低的。按照联合国和有关人口普查的统计,中国的国际人口比例大概只有0.04%。而在全球平均来看,国际人口在全世界其它国家的比例是3%,发达国家是10%以上,发展中国家是1.6%,印度的比例也达到0.6%。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本身国际人才的流动和比例都是非常低的。
中国过去30年是全国人口的流动,未来可能需要全球人才的流动。中国现在的货物流动做得最好,资本流动现在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多优势,中国也在迅速发展。人才流动方面,中国如果没有很好的机制和新的政策、框架来吸引国际人才的话,会处在一个不利的局面。未来建设创新性国家,要进一步转变增长模式,提升经济,更加关注人才特别是国际人才的吸引和使用,让他们有更便利的渠道来中国,是非常重要的举措。
现在中国与国际上的交往越来越密切。现在中美之间每天往返的人数就达到两万人,中欧之间每天是1万5千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去的新移民达到了1千万,出去的留学生也达到了4、5百万。中国在海外的国际人口群体越来越大,约有6千万华人华侨。如果他们的二、三代都算上,可能有7、8千万。这么大的一个群体与中国的合作与往来是越来越密切的,近期的国际人才政策非常受到关注。
例如这次的政策中提到,海外华人的博士就可以申请绿卡,以往的很多限制取消了。不仅是华人华侨,还包括外国人、外国留学生,如果在北京工作,年薪能达到50万、纳税达到10万,就可以申请中国的绿卡,在上海是年薪60万、纳税12万就可以。这项政策实际上对于广大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和广大国际人才,都是非常利好的消息,说明中国朝着真正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迈进了一大步,是非常有意义的。
对于企业来讲,无论是参与国际竞争,还是经济转型、创新经济,现在特别缺的就是人才。近期人才新政的实施,有助于企业吸引到大批新的国际人才,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包括优秀的来华留学生也可以留下来为中国企业所用。对于很多事业单位来说,也是可以更好地吸引国外人才。而对于国际人才来讲,他们也有机会到中国来,为中国的发展出力,为中国的走出去提供更多帮助。中国现在对外投资越来越多,走出去的人越来越多。
现在更多的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如果没有国际化的团队和国际化的人才做支撑,很难成功。包括华为、万达、中兴、联想、阿里巴巴、小米等大量的企业走出去,首先要有一系列的国际人才做支撑,不仅是中国人,也需要外国人,需要国际人才。人才新政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特别是像中关村的创新企业,对于这些要打造中国的硅谷、打造中国的创新引擎、带动中国创新发展的高科技企业,吸引国际人才的政策支撑来得非常及时、非常到位。
继续放开国际人才政策 发起设立国际人才组织
政策进一步放宽
中国吸引国际人才的政策虽然很早就有,但是一直在政策的力度、宽松度上有限,这次相对来说是迈出了比较大的步伐,但是仍然有一些可以不断改进的地方。对于华人来说,现在申请绿卡要求有博士学位,今后可以让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华人也可以申请绿卡,不一定非要有博士学位的限制。现在的很多政策还只是局限在中关村等试点,希望可以尽快地向全国复制、推广。北京的政策开放了投资移民,边远省份可以因地制宜地出台当地吸引国际人才、吸引国际投资的政策。总的来说,政策还可以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更多的地区性差异。设立国家移民局
随着外国人永久居留工作的不断展开,工作量会慢慢上来,我们有必要设立一个专门机构来做这方面的工作。这项工作基本上各个国家、地区都有专门的机构。像中国的台湾地区,6、7年前也成立了移民署,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国际人才。因为吸引一个国际人才,往往涉及很多方面的工作。例如,他不仅要办签证,也要办工作许可,有的还要办外国专家证,办家属的证件,还要提供很多福利便利,也就是说政策包括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涉及很多部门。前些年中国的绿卡政策,涉及了25个部门会签,所以有必要把具有国际人才管理经验的部门和人员汇集起来,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加强这方面工作。成立中国的国家移民局是很有必要的,现在时机也比较成熟。特别是在这次中办和国办发布的《意见》中专门提到了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移民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责配置,从这个工作角度来讲也是有需求的。这方面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国际经验。例如美国有专门的移民管理部门,英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都有类似的机构。设置这样一个机构,主要是向全世界释放一个信号,中国欢迎全世界的人才来落户、来发展、来寻找机会,来帮助中国走向世界。这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工作,原来是由不同的部门分别在做,如果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能够协调,综合管理,会极大地提高效率,也简化了国际人才各种手续的办理。外国人永久居留工作对中国来讲是一个新的领域,这方面的服务,包括政府的管理都要跟上。同时除了正常的移民之外,可能还有一些非正常的移民,甚至包括偷渡等特殊情况,需要参照国际标准来处理。包括未来有可能还会接纳部分国际难民,这都需要一个专门的移民管理机构来做。现在首次从国家层面出台这样一个政策文件,表明了中国要建立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那么建立一个专门的移民管理机构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时机也比较成熟了。设立国际人才组织
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人才大国,也是一个贸易流动大国、资本流动大国。贸易流动领域有WTO进行全球治理,资本流动领域有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但是现在国际上没有一个关于全球高端人才流动的组织。包括学历的互相认证、工程师资格的认证、甚至未来移民的配额、留学生的管理等,特别需要一个国际组织来协调,探讨如何进一步做好这方面工作的管理和提升。中国发起了亚投行,发起了“一带一路”,发起了丝路基金,还有之前的上海合作组织、“金砖五国”,都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现在是人口流动大国,每年出去几十万的留学生、移民,现在又接纳外国人才到中国来,要从过去30年的吸引外资,到未来30年更多地去吸引外才。中国现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今年又举办G20峰会,建立一个“人才WTO”,也就是世界人才组织(World Talent Organization)很有必要。而且中国主动发起一个国际组织的话,包括人员设置、机构等会像亚投行一样占据较大的主导地位。中国本身就是个人才大国,如果能够发起一个新的国际组织,同时能够让中国为全球治理和国际人才流动做出独特贡献,也是很有必要的。王辉耀:未来中国要转型,要开始考虑利用全球的人才红利
中国过去30多年之所以迅猛发展,是因为把全国的人才流动调动起来。每年毕业的700万大学生可以去全国各地,可以在任何城市工作,人才流动是非常自由的。农民工可以去全国任何地方打工,也是非常自由的。全国的人才流动和劳动力流动,带来了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辉煌,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现在的人口红利已经开始消失,人口老化已经占到很大比例,沿海劳动力短缺已经让很多工厂停产。未来中国要转型,要开始考虑利用全球的人才红利。出台一系列政策,建立国家移民局,在国际上建立世界人才组织,可以让中国更好地在未来打下机构的基础和制度的优势,来吸引全球人才,让中国未来的软实力、创新转型得到更大的发挥。从过去的全国人口流动、人才流动,到未来的全球人才流动,对中国来讲是一个机遇。怎样抓住这个机遇,也就是要怎样抓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指中国人,也需要全球的人才参与进来。这方面工作做好了,对我们未来的转型、经济的增长,都会有非常重要的关键作用。
现在国家很重视这方面工作,中央也已经在考虑建立国际人才合作组织的建议。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进来,开展更多的国际人才比较、国际人才研究。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专门从事人才研究以及企业国际化、人才国际化的研究工作,可以做很多这些领域前期的研究和准备工作。我们也需要更多的国际人才来从事国际人才组织的工作。我们还要联合一些国际人口大国,可以从双边交流开始,例如可以与澳大利亚开展双边的人才交流,可以和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分别开展双边交流,然后逐渐形成一个多边的机制,建立一个国际人才组织。就像与金砖国家有经济方面的组织,有亚投行是关于投资方面的组织,中国与其它国家也可以建立一个关于人才流动的组织,可以对未来人才流动起到引领和治理的作用。正如OECD这些国际组织对全球治理和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现在中国来成立一个世界人才组织也是非常必要,而且中国非常重视人才,“人才”这个词汇本身也是中国的一个发明。
设立移民局和吸引国际人才并不矛盾,可以同步进行。中国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国际人才吸引工作,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两办从国家层面出台的文件,意义非常重大。正如1979年中国出台了《中国合资经营企业法》,对吸引外资、外商来华投资起到推动作用。现在中央和国务院出台关于外国人永久居留和服务管理的意见,也对未来外国人到中国来发展、外国人才到中国来发展起到决定性、推动性的作用。如果设立国家移民局,有助于中国更好地在这一方面建立制度优势。同时在国际治理方面,在国际人才流动、国际人才发展、国际人才使用和未来国际人才的学历认证、资格认证和留学生往来、人才互派、交流等方面,如果有一个国际人才组织发挥作用,将是非常大的进展和极大创举。中国本身有巨大的人才基础、人才流动,完全有资格,也有能力、有必要来建立一个世界人才组织,这对世界来说也是重要贡献。
鼓励多元智库发展 推动形成政策采购市场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在推动政策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CCG自2008年成立以来一直在关注国际人才研究,也为中组部、统战部、科技部、教育部等与人才工作相关的部委做了大量的课题,提出很多建言献策。一直参与国际人才领域的研究和政策推动,CCG非常高兴看到中国在人才工作上迈出这么大的步伐,也看到中国的人才工作开始不断地迈向新的高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正在不断形成。
中国体量巨大,中央和政府的影响力很大,从中央到地方集中力量办大事。从政策来讲,如果一个政策设计的好,可以带来很大的效果,这是政策红利,但如果一个政策设计的不好,也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可能比别的国家更有需求建立智库体系。通过智库体系的建设,能够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强民主协商。加强智库体系的建设,能够在各项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政策竞争的市场,同时又能够帮助形成科学民主决策的体系,避免在公共政策的决策过程中出现偏差或者失误。中央提出加快智库建设,建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也是非常及时、到位的建议。中国体量巨大,任何决策都会牵一发动全身,需要多家智库参与政策,形成一个智库的政策采购市场,便于政府更好地优化决策,同时也能帮助中国打造力,对中国的思想走出去、智库走出去都将是非常好的载体。所以智库的建设对于现阶段中国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虽然建国以来也有很多的官方智库,但是我们现在需要更多地鼓励多元化的智库。就像中央文件里面提到的,既要有国家的智库,也要有大学的智库,有企业的智库,更要有社会的智库,就是民间的智库,智库的多元化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智库间应该有一些竞争,或者政府在政策采购方面,可以更多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智库,有意识地让不同智库来参与决策,而不是说只依靠某个部委的研究院,或是依靠传统上的研究中心,那样时间长了后可能会有一些弊病。鼓励多元化,同时更多地鼓励社会智库、民间智库是很有必要的。就像改革开放初期,发展民营经济搞活了中国的经济市场,现在如果更多地鼓励社会智库、民间智库,就能搞活中国的政策市场、思想市场。同时,就像当年发展民营经济带动中国经济发展一样,发展民营智库,也会带来中国智库的大发展。任何的市场里面,有一定的不同体系、不同载体的话,会加快、促进良性的循环,促进他们之间的共生和竞争,同时能够为决策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多优化的机会,这是中国智库应该更多努力的方向。推荐 2
有 2 位网友推荐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