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养正”教师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摘 要】 文章借助课题研究,探讨了以理念更新内涵发展为支撑点;以实践探索提升素养为关键点;以文化滋养教学研讨为着力点;以立体传播辐射影响为生长点建设“养正”教师文化。
【关 键 词】 “养正”;教师文化;教育
“养习惯之根,正做人之本”是蜀都小学养成教育特色学校的校魂。“落实师生行动,构建养正主题文化策略研究”获批市级立项课题以来,我校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以习惯养成为抓手,用传统文化作滋养,用特色品牌活动来涵养,以实践活动来培养,让“养正”成为了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文化自觉,使“养正”文化无形弥散,成为渗透在每一个蜀小人血液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子。我校的“养正”教师文化建设,正在丰富的学校生活中,滋养人性,生长德性,舒展生命,涵养教师的浩然正气,使“养正”内化为每一位教师的内在素质。
一、以理念更新内涵发展为支撑点,优化养正教师文化建设
“养正”要成为学生的可能,首先必须是教师的应该。只有当每一位教师真正体察“养正”的深切意义和内涵,才能真正将自己作为教育的资源,自觉成为“养正”文化的传承者、学生道德的引领者、心灵的保护者、行为的示范者、成长的陪伴者。
(一)编写教材,武装头脑
养,必须以优秀传统文化来滋养;以深入的读书活动来涵养;以丰富的实践活动来培养。而教师之正,我们要求教师做到:正知、正德、正行,寓爱于教融责于心。因此,学校认真整理和挖掘学校光荣传统和人文教育资源,汇编“养正”教师学习资料,编写“养正”校本教材,开设“养正”校本课程,引导教师在育人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与特色修养。
(二)学习理论,更新观念
我们先后引导教师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现代先进教育思想等,把时代因素融入“养正”精神,不断发展提升“养正”精神内涵。
(三)以身垂范,潜移默化
学校先后对教师提出了“七个一”、“五个提升”、四个“多一点”的建议,为教师进行心灵的洗尘与点灯。希望教师对教育事业要一心一意;对教学工作要一丝不苟;对教育科研要一马当先;对全体学生要一往情深;对家长要一腔热情;对同事要一片真情;对自我要一尘不染。建议教师以学习提升个人修养;以主人翁态度宣传提升学校特色;以幸福提升职业生命;以创新提升教学质量;以服务提升工作实效。并提出教师应该多一点精神上的追求,目标上的赶超,理性上的思考,行动上的自觉。
相信正确的前进方向、有效的精神引领必将给教师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促使他们在漫长的教育之路上用心走好每一天,以教师之正潜移默化地涵养学生之正。
二、以实践探索提升素养为关键点,引领养正教师文化建设
(一)建设养正班集体
班集体不仅是德育的对象,更是一种教育的资源。培育正直向上的班集体,可以与教育学生形成相辅相成的作用。我们利用教师个人的、同学之间的、群体的文化影响力来潜移默化学生,形成“养正”的班风、学风、班级特色等。教师主动捕捉班级里的事件编写“养正故事”在校内传播,培育班集体主流价值观。开展本课题研究以来,我校班风、学风等在规范的基础上更具有“养正”文化的韵味,每学期开展的习惯养成特色班级的评比,让越来越多的班主任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二)打造养正课堂
养课堂之正,既要传授正确的知识和技能,又要注重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与熏陶,使一身正气成为学生的美好情操。我们充分挖掘教材“养正”因素,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养正”。我们提出:让“养正”课堂从“教”走向“学”、从“传授”走向“体验”、从“书本”走向“生活”,让课堂成为涵养正气的主阵地。
养课堂之正,还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养正”因素,认真整理和挖掘学校人文教育资源,利用已经编写的《养正教育读本》校本教材,渗透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养正”,还要做到: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自觉渗透;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全面渗透;结合教学过程,适时渗透;关注动态生成资源,有机渗透;精心创设情境,巧妙渗透。点点滴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浸润心灵。让课堂成为涵养师生浩然正气的主阵地。
(三)开展养正主题活动
教师只有把“养正”教育思想融入教育实践的每一个环节,用思想去引领,用文化来滋养,形成文化场,不仅靠自己,更要靠文化场于无形中影响学生,靠互相的影响力唤起心灵的成长。
三、以文化滋养教学研讨为着力点,提升养正教师专业素养
观念的变革需要以文化底蕴为根基,能力的塑造需要以视野宽阔为前提,资源整合需要以双赢的思考为理念,独到的创意需要以个性体现为基础。这根基、前提、理念、基础都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以传统文化滋养教师
我们建立校史研究小组、红岩读书会,把校史、经典诗文转化成“养正”学习材料,利用网络、业务学习等机会交流。教师们在学习心得的撰写、教育故事的宣讲等活动中谈革命传统、谈经典、谈继承与创新,“养正”的传承在实践中得以实现。
(二)以读书活动涵养教师
“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我们提出用读书来涵养“养正”教师文化,用书籍的文化穿透力将精神和道德渗入教师的内心世界,以实现我们“养正”的共同愿景。为此,我校为老师们打造了一个心灵的家园、文化的苗圃――“养正”教师读书会,引导教师坐下来,以古典的心情和从容的气度,诵读教育、重温历史、亲近人文„„网上读书活动、寒暑假读书活动、读书故事演讲会等活动轮番举行,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和人格素养不断得到濡染,“养正”教育思想逐渐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三)以对话交流影响教师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每一个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培训,扩大视野。先后邀请了著名教育学者林格、阶梯学习法创始人陈鸿勋教授来到我校开展指导性讲学对话;到北京广州各地学习生本教育的理念与同行的交流探讨滋养自身。同时,在校内还开展组内同行、学科带头人展示、讲座、评课等多形式、多途径的对话。在一次次的对话中,在平等融洽的氛围中,科学的理念、全新的观点、奉献的精神水乳交融,默默地影响着每一位教师,提升着他们的专业素养,也提升着他们的师德。
(四)以教研教改培养教师
1.举行“师徒结对”仪式。充分发挥带教师傅和学科组教师的智慧和资源,组织试教、评课,青年教师课堂应变及调控能力与日增强。
2.邀请教研员跟踪指导。尽管学校教师文化的建设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努力去完成,但它山之石总会带给教师新的灵感和启示。所以,要经常请一些专业学者、教研员到学校进行理论和业务的指导。
3.开设“养正”校本课程。每周一课时,而教师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育人亦育己,也深受熏陶,不断提高师德修养。
4.发挥团队精神。每一个教研组每天定时定点进行集体备课,加强“养正”课堂高效教学策略研究,提高能力。
5.制定科学的评估方案。对教师的教学业绩进行纵向的发展性评价,以激发专业发展的自觉性。
通过多种途径磨砺教师,逐渐使我们的教师队伍形成一股爱岗敬业、严谨笃学、协作奋进的浩然正气。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养正课题的深入开展,我们蜀都小学的全体老师,一定能在专业素养和人文修养等各个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年轻教师虚心好学,迅速成长;中青年教师成为学校的中流砥柱,在三尺讲台前演绎激情人生;老年教师老骥伏枥,展示着生命的风采。
(五)以评价机制激励教师
我们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力求客观公正,通过座谈、问卷调查、个别访问、听取汇报等形式,对教师进行量化评价,进行必要的监督,给予奖励或处罚,以此产生刺激作用,促进教师素养的提高。学校通过设立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开展“养正教师”评比活动,激励教师;通过优秀青年教师选拔、实行首席教师制,使教师群体的发展充满远景期盼,激励教师成长。(下转12页)
(上接10页)
四、以立体传播辐射影响为生长点,拓展养正教师文化建设
“养正”文化,还必须具有生命力和扩张力,才能生生不息,广为传播。为此,我们架构了一个立体网络。
(一)创设教师共享、影响同伴的互助论坛,改变观念
(二)搭建服务家庭、服务社区的沟通平台,传播理念
家长会、家校恳谈会、家长开放日、社区宣传活动、校讯通平台等多种途径都为我们传播“养正”理念提供了方便,在与家长、社区的交流中,“养正”文化影响着他们,反过来也指导着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
(三)搭建了解孩子、教育孩子的多种桥梁,影响学生
我们提倡“养正”必须摒弃“压服教育”等简单粗暴的方式,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为此,我们提倡师生利用“交流日记”开展心灵对话;设立“悄悄话信箱”形式畅通交流渠道;批评教育孩子时选用“提个小建议”这种委婉的形式进行,以期能春风化雨般引导学生。同时,我们每月开展了习惯养成家长评价活动,每月通过填表的形式向家长了解班级开展养成习惯、养成感悟体验活动情况。
“养正”教师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事,绝无一蹴而就的可能。面对浩渺辽远的教育星空,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和追求,“养正”教师文化建设将为师生构建人生精神的家园,打造精神的底子,打亮人生的底色。“养正”文化建设将成为蜀小的一面旗帜,引领学校走向新的辉煌。
第二篇:安全文化建设探索与思考
安全文化建设探索与思考
长宁县政府副县长王文华
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安全文化建设是落实“安全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指出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安全与资源、环境并列提出来,强调“安全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安全生产列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列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第一次把安全生产定位在社会管理之中。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全社会对此已经形成了共识。
(二)安全文化建设是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现实需要。2011年11月10日国家安监总局印发了《安全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着力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工程,加强安全文化阵地建设,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形成富有特色和推动力的安全文化,为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是一项惠及职工生命与健康安全的工程。通过推安全文化建设,使企业领导和员工真正形成“安全第一”的意识、“生命高于一切”的道德价值观、遵纪守法的思维定势、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方式和自觉行动,并切实加大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经费投入,杜绝“三违”(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纪律)、“三超”(指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行为的发生,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安全发展。
(三)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全民安全意识的有效手段。2007年8月10日卫生部首次发布的《中国伤亡预防报告》显示,我国内地每年约发生各类伤害二亿人次,因伤害死亡人数约70万到75万,占伤害死亡总人数的9%,是继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之后的第五位死亡原因。但是伤害是可以被认识、预防和控制的。对于伤害的预防和控制,可以通过一系列安全文化建设,让“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理念广为普及,从而改善人群和环境的安全状况,实现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的根本好转。特别是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安全社区(即建立了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和程序,联络社区内相关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事故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持续改进地实现安全目标的社区)建设,是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方式,是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面临的不足和现实困难
(一)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还未真正体现。企业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但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还没有真正起到主体作用。一是对安全生产的规律重视不够。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往往是就事故分析事故,忽视了对安全问题的深度把握,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没有将事故原因从现场向外作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延伸。对安全生产的规律研究得不深、不透,对安全本质问题缺乏深度的、系统的思考,安全工作措施治标而不治本。二是安全文化建设盲目进行。安全文化建设是为了解决安全工作的实际问题,但有的企业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现状不了解、不分析,安全文化建设蜻蜓点水,华而不实,很难起到实质效果。就拿我县来说,近两年来已有5家企业成功创建为市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但仍有大部分企业对安全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在上级部门要求时才勉强应付,没有将安
全文化建设当成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已经创建了的企业,其基础性工作还不扎实,虽然进行了创建工作,但是离目标要求和实际效果还存在明显差距,工作还缺乏宏观性、综合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二)政府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引导作用还未完全到位。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牵头,系统组织实施,但现实情况离此还有明显不足。一是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要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经社会济发展的总体规划,融入安全生产工作、宣传教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安全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安委会各部门的职责,做到工作有人抓。二是经费投入还未切实保障。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界支持的安全文化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实施安全文化精品工程,开展重大安全文化活动所必需的资金,做到经费有保障。三是考核和激励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要建立健全考核机制,细化考核内容,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促进安全文化建设有序进行,要扶持和奖励为安全文化创作和传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打造优秀的安全文化创作和宣传队伍。
(三)员工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能动作用还未完全发挥。员工是企业中最为活跃分子,是安全文化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企业员工作用发挥不佳。一是企业对员工的个性重视不够。如在教育方面,所有职工都使用同样的教材、接受同样的教育,千篇一律,职工个体智商、情绪、观念、认知、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往往被忽视,没有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对象、不同文化、不同需求等实行有差别、个性化的教育。二是企业对培养员工行为规范重视不够。生产中一些员工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违章就没法干、安全生产是领导的事”等错误思想,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以及侥幸、蛮干、习惯性违章等现象还时有发生。三是员工素质不高增加了安全文化建设难度。随着行业竞争的日益
加剧和用工要求的不断提高,一些企业出现了招工难、用工难现象,由于召不到正规学校毕业的专业人员,只有大量使用农民工、轮换工、临时工。这些人大多是从农民中直接招收而来,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安全素质较为低下,对企业生产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了解,其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都与从业的基本要求相差很远。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全文化建设的效果。
三、对策建议
(一)深入开展“三大宣传”,着力营造安全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要把安全文化宣传摆在与生产管理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一切手段和形式,深入开展“三大宣传”,在全县形成“人人重安全、事事讲安全”的安全文化建设浓厚氛围。一是突出重点时段宣传。坚持每年重大假日、“百安活动”、“安全生产月”等重点时段,由县安委会办公室牵头,相关成员单位、县内规模以上企业参与,分别在县城或企业,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中小学教材等多种媒介扩大安全生产宣传覆盖面,采取咨询热线、公益广告、专题栏目、事故案例等多种形式丰富宣传内容,强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基本常识的宣传,从整体上促进全民安全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二是狠抓基础工作宣传。安全理念和意识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政府要将安全理念纳入各级、各类教育环节中,形成产品设计研发、生产作业、应急救援等全方位的安全保障理念。政府、企业、员工要牢固树立强烈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要明确政府监管监察、企业主体和员工自律三者间各自的分工和责任,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从措施上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从“治标”向“治本”转变。三是把握重点区域宣传。坚持对乡镇、街道(社区)安全工作实行分类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乡镇根据辖区内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宣传工作计划和安全
文化建设计划,年复一年持续推进,从范围上促进安全工作以“区域安全”保障“整体安全”。
(二)全面推进“五进活动”,不断提升安全文化建设的社会效应。安全文化建设要取得实效,就要把“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渗透到广大群众中去,让安全文化覆盖全县各个层面,构筑更加坚实严密的安全防范网络,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文化“五进”活动。一是开展安全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全县各中小学校,重点抓好每周至少开设1节安全教育课,提倡安全从我做起,安全从小抓起,达到教育学生来带动家庭的良好效果。二是开展安全文化进农村活动。利用村级党员活动室这一阵地,建立健全村、社安全管理制度,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基层;利用社员大会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教育群众“不坐超载车、不乘违规船”,普及了防火、防电、防中毒等生活安全知识;借助标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用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例教育群众,倡导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开展安全文化进企业活动。要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督促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积极建立“三全”(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机制。要指导和督促企业深入开展“三级”(指厂级、车间、班组)安全教育,帮助员工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努力做到“三不伤害”(指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别人伤害)。要利用会议、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群体效应的引导作用,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四是开展安全文化进社区活动。要积极开展“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建立健全社区安全管理网络(即加强城市安全社区建设,深化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建设,探索和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下的农村安全社区建设),充分发动居民参与社区安全管理。要依托社区居委会,将安全监管触角延伸到社区、楼院和家庭。通过集中学习、上门宣传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安全用电、用气以及防火、防爆、防中
毒等安全知识。要积极开展群众性安全文艺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市民的安全防护意识,实现“安全进社区,人人同安全”的目标。五是开展安全文化进家庭活动。各部门、各企业在开展好安全文化建设的同时,不只是自己学习,还要将安全文化带回家庭,增强群众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三)坚持“五个结合”,真正确保安全文化建设的引领效果。在安全文化建设活动中,我们要坚决打消脱离安全生产来抓建设的孤立作法,把握“五个给合”把建设活动融入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中。一是坚持与安全生产“两基”建设有机结合。狠抓安全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制度、办公场所“五落实”,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将安全生产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来抓。二是坚持与“安全示范乡镇”建设有机结合。已经创建安全示范的乡镇要继续保持,探索更好的管理模式。要将 “示范乡镇”注入新的内涵,同时建立、健全联系帮扶制度,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分别联系乡镇,帮助和指导乡镇安全文化建设,形成“联系一镇,牵动一片,带动全面”的工作格局。三是坚持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机结合。我县已在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中小型水力发电站、白酒生产企业等行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中,我们要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入其中,促进企业逐步建立起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四是坚持与“安全培训”有机结合。要组织各级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企业班组长、特种作业人员以及工人参加安全培训,在培训中增强安全知识,有力促进全县安全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五是坚持与“依法行政”有机结合。坚持文明执法,严格队伍管理,狠抓依法行政,在全县形成安监部门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
第三篇: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新柏公司2010年“两会”政研论文
论 文 提 要
摘要:企业安全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论文从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作用、企业文化建设组织和基本要求讨论如何构建特色企业安全文化。煤矿是特殊作业,安全是煤矿的头等大事,是煤矿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和保证。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稳定和经济效益,事关矿井的改革发展,更直接关系到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因此,安全是煤矿永恒的主题,永远是重头戏。实现企业的本质安全,要求我们必须建设一种能够促进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实践证明: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营造以人为本、创新为魂的企业安全文化,可以为战略管理提供最有力、最长效的平台。
关键词: 煤炭企业 安全文化 管理体系 探索实践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煤矿是一个高危行业,搞好安全生产是煤矿永恒的主题,是煤矿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和保证。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稳定和经济效益,事关矿井的改革发展,更直接关系到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同时,安全工作情况也反映一个矿井的整体素质和整体形象,是企业文明生产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煤炭企业工作者,笔者认为,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职工实行安全自主管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才能形成,企业才能精心地组织生产。实践证明: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
一、什么是企业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顾名思义是指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又为全体职工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安全文化是凝聚人心的无形资产和精神力量,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和推动力,是员工精神、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发展之宝。
目前,我国大部企业对安全文化的定义也与上述狭义的定义基本相似,也是狭义的定义。这些定义只是考虑了对人的安全问题,没有考虑到对环境和物体保护的安全问题。当然,人是一切活动中应该首先进行考虑和保护的,也是保护的核心,但人生存的环境及用于人从 事生产和生活的劳动工具、劳动设施、劳动设备、劳动环境和劳动成果也必须同时进行考虑和保护,否则,人的安全和劳动成果最终也就无法得到保障。比如我们煤炭行业,我们的生产是受地质条件限制,也可以说是与自然条件做斗争,安全生产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条件的好坏,如果我们没有好的条件,没有好的装备,没有先进的开采技术,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只有高素质和安全意识强的员工,就能确保证人的安全吗?就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吗?就能保证设备和设施不损坏吗?并且我们的主要工作人员都是农民协议工,文化素质普遍低,流动性大,素质难以短期得到提高,仅靠提高安全意识和素质是无法实现安全生产的,且安全意识和职工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是需要长期的培养和教育才能取得效果的,它的特殊性正与我们行业人员结构的特殊性不相适应,所以说,仅靠提高安全意识和素质是难达到搞好安全文化建设目的的。
二、煤炭企业推行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众所周知,煤炭企业具有行业的特殊性,大多数都是井下作业,环境差、条件苦,水、火、煤尘、瓦斯、顶板五大自然灾害俱全,时刻都在威胁着矿工的人身安全,稍有不慎,随时都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所以,作为煤炭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一切活动的基础,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安全价值的文化,是煤炭企业安全形象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一些煤炭企业非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很多煤炭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得轰轰烈烈,已初具成效,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然而,这些企业平时仅仅注重了企业文化建设,而忽略了安全文化建设,其实,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依赖于企业文化这个基础,没有企业文化的发展,安全文化就没有根基。因此,在抓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搞好安全文化建设。
1、推行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安全文化建设包括了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层次,把人、机、环境有效地统一协调起来,达到人、机、环境的和谐。
2、推行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弥补生产力水平不高、技术装备不高存在的缺陷。煤矿的安全管理,点多面广、战线长,安全管理难度大;地质灾害严重,安全威胁大;劳动用工的多样化,职工素质的参差不齐,安全意识的淡薄,自主保安意识不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还时有发生;技术装备的相对落后,安全设施的不完善。这些都必须从解决人的问题入手,靠人的主动管理来弥补。这就迫切需要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增强主动管理的安全文化意识和自律管理的安全观念,以精细严实的管理方式弥补技术装备的内在缺陷,从而有效地解决生产力水平不高、技术装备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3、推行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规范职工安全生产行为,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在安全生产人、机、环境三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因素。因此,能否做到安全生产关键在人。能否有效地消除事故,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取决于人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而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坚持 以人为本,全面培养、教育和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完全符合安全生产的工作规律。
4、推行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层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安全管理由经验型、制度型的传统管理向依靠科技进步和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现代化安全管理转变,是安全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没有先进的安全文化做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模式也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树立职工新风尚、企业的新形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如何加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才能使安全文化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1、积极创造适应新的企业安全文化运行的管理制度和机制 加强安全文化制度建设不能单纯停留在口号和表面上,不能说我建立了安全文化长廊,矿工的安全素质就提高了,必须把它渗透到企业的每一项规章制度、政策及工作规范、标准和要求当中,进行强势推动,使员工从事每一项活动,都能够感受到企业安全文化在其中的引导和控制作用。人的行为养成,一靠教育,二靠约束。约束就必须有标准、有制度,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机制,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首先要健全安全管理法规,让员工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违反规定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使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对管理人 员、操作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特殊工种人员,要进行强制性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使员工真正懂得违章的危害及严重的后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新柏公司自成立之日起经过多年的积淀,形成了“让制度管人、管事”的管理理念,在安全方面建立了安全会议制度、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安全工作制度、周三、周五的职工安全会议、安全检查人员的跟班蹲点制度、“三违”帮教制度、事故隐患排查制度等,公司将这些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在广大职工中学习,已成为新柏公司安全制度文化亮点。
2、加强舆论宣传
安全文化舆论宣传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就是让职工接受企业精心培育、提炼的安全理念,要在井上井下开展安全文化长廊建设,制作安全标识、安全色、安全形象标识等视觉冲击力,通过安全警示,使员工的个人行为变成群体行为。新柏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开展的同时,注重安全文化建设,培育和提炼了“规章至上、安全为天”的安全理念,通过各种形式在全体员工中宣灌、渗透,如,建立安全文化长廊、开展安全书画展、安全漫画册学习、通过在井下巷道、工作面悬挂安全寄语牌板、全家福进区队、召开职工家属安全座谈会等,提高了员工对各种安全理念的认知程度,促进了安全生产。
3、强化员工安全培训。众所周知,煤炭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是相对较低的,这是造成煤矿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强化员工安全知识培训是煤炭企业的当务之急。一是要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工种、不同文化层次,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个性化和针对性的安全知识、安全 技能的培训;二是把安全培训与安全教育结合起来,大力开展亲情教育、案例教育等,把安全培训寓于日常安全教育之中,增强安全培训的效果。三是创新安全培训形式,注重把安全培训从传统的我说你听向互动参与、相互讨论转变,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种教学模式转变,从课堂向现场转变,从理论向操作转变,不断提高安全培训质量。
4、开展群众性安全特色活动。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不断创新和探索新的方法和新的载体,通过职工喜闻乐见的特色活动,把安全理念融入到日常的管理和行为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是要推广亲情教育法,达到循循善诱,触动心灵的目的。在矿井口开展家属协管员安全嘱托活动,在各区队会议室设立员工“全家福”照片牌板,开展班前安全宣誓活动等,积极让员工自主参与安全宣传教育之中,取得教育效果。二是要设计载体,不间断地开展各类安全活动。比如“我为企业安全献一策”、组织开展以安全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安全文化知识竞赛、安全文化辩论赛等,在整个矿区营造出了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三是要常引导,构建和谐安全氛围。就是要随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做好安全生产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消除安全上的思想隐患。要在政策上倾斜、生活上关心,使职工感受到领导和组织上给予的温暖,尽快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的投入到生产中去,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总之,安全文化建设是一种柔性的管理,为了构建煤矿企业安全长效机制,实现矿井的本质安全,必须将安全文化建设贯穿到安全工作的始终,扎根于职工群众的内心深处,使安全文化建设成为一种无形的推动力量,确保矿井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第四篇: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净石沟煤矿公司
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安全是煤矿永恒的主题。净石沟煤矿公司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始终遵照省煤炭局和集团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精心策划安全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使安全文化成为公司企业文化发展中的主流文化,在安全生产实践中凸显着重要地位,有力地推动了公司安全工作的开展。那么如何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呢?经过多年煤矿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要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领会安全文化建设重要意义
1、安全文化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安全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安全生产具有导向、激励、控制等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约束职工的安全行为,提升职工的安全素质。建设安全文化、保障安全生产是煤矿提升生产能力、实现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同时,通过文化管理,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实现煤矿的长治久安,从而也从根本上维护职工的生存权、生命权。
2、安全文化建设是人本管理的基础。安全文化建设是通过创造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人际关系,对人的理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目的。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安全无外乎取决于人与物两方面的因素。因此,我们
安全管理整体水平,杜绝不安全事故发生,才能塑造企业良好形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建立安全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安全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对各种安全制度措施落实能力的建设。职工的行为是靠制度来约束的,不规范行为养成习惯,就会对安全文化建设形成阻力,只有实现职工行为的规范化才能提高安全文化的执行力。公司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不断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现场管理,大力培养职工自主自觉安全行为。
1、健全规章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干部下井带班作业制度、安全目标管理制度等,使职工行为全方位、全过程的处于制度的涵盖之中,使其行为得到规范和约束,保证安全文化的有效建立与实施。
2、完善岗位责任制。根据“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建立了党委统筹领导、行政全力支持、部门指导推行、基层全面实施、群众广泛参与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格局。各部门齐抓共管、各有侧重,党委侧重于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行政侧重于资金投入、装备改善和环境建设,政工部门侧重于氛围营造、宣传教育和工作监督,生产技术和劳资部门侧重于技术管理和职工培训,基层区队侧重于工作落实和现场管理,建立了党政工的安全保证体系和以“三共”(责任共担、安全共保、利益共享)、“三保”(个人保班组、班组保区队、区队保全矿)为主体的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强大声势,从而有效地形成了工作
片,拓宽安全宣传范围,增强安全宣传效果;在职工公寓楼附近建立职工活动室、阅览室,充实安全方面的书籍和资料,职工在业余时间能够学习安全方面知识,从而使职工在生产生活中被浓浓的亲情、人情、矿情所感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极大的安全教育,为构建和谐矿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载体,营造氛围,促进安全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1.丰富载体,做到理念宣灌务实化。一是采用集中学习和日常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在全公司不断组织学习贯彻华煤集团及华能集团安全文化理念。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丰富学习形式,保证学习效果,使安全文化理念深入人心,达到家家户户学、人人皆知,引导职工自觉争做本质安全人,创建本质安全环境。二是创建载体,实施“三个一”工程等活动,利用职工班前会开展全员业务培训。即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明确学习考试内容,制定学习重点,编写一日一题,下发到各单位,每周组织职工学习相关安全技能知识,每月考试一次,严格考核,保证学习质量和效果,使安全文化向班组、向现场延伸。三是在职工中开展个人安全故事、安全警语征集活动,用安全理念统领区队安全工作,用安全故事、安全警语激励职工搞好自主保安,实现到班组、进岗位、入人心。四是大力宣传安全理念,积极营造安全氛围。通过组织开展“安全咨询日”、“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签名”等活动,以及在矿区、井下硐室、运输巷、工作面等设立安全文化长廊、灯箱,进一步加大对安全文化的宣传力度。大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通过积极整合视觉识别系统,健全完善井下安全标识,补充井下
第五篇:中学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中学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胡德喜(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
一个懂得尊重文化的学校,才会积淀丰厚的文化;一个积淀了丰厚文化底蕴的学校,才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在144年的峥嵘岁月中,同文人挥洒着与日俱增的激情,不断追寻,以实现人的最大价值、提升生命的最高质量为终极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秉持着独特的气质,培育了独特品质的同文文化,走出了一条充满魅力的同文教育发展之路。
承担着学校文化引领重任的校长,应该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最佳切入点,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打造优质教育品牌,满足社会不断攀升的优质教育需求。我们同文中学以一百四十多年的校史文化为精神内核来凝聚人心,以制度文化为重点来激发热情,最终外显为教育的课程文化和师生的行为文化。
一、中学文化建设的思考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曾对学校文化作这样的解释:“学校文化,狭义地讲是指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学校规范制度的总和,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是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共同的价值信念及其各方面的物质表现,是学校深层次和高品位的建设。”
一所学校的发展有诸多因素,学校文化以其特有的丰富内容,成为激励全体教师与学生成就与成长的重要精神力量。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迫切需要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学校文化为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发展的主观需求,通过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铸就学校全体师生共同的信念和追求,使大家产生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逐步形成相互信赖、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从而为学校的共同目标而奋斗。第二,学校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生存发展的客观需求。现实告诉我们,一所学校仅靠传统的资源优势未必能在今天的教育竞争中永远抢得先机、雄居高地,只有拥有优秀文化的学校才能具有持续不败的竞争优势。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曾经有一些地区和学校创造过应试的辉煌,但有不少却如匆匆过客,转瞬风光难继。还有一些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着趋同流俗,难以高位发展。究其原因,就是这些“高质量”的背后缺少真正文化的支撑。真正的文化底蕴、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显著的办学效益,都是需要认真从文化建设切入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一所学校的办学真正有特色,有品位。在推进素质教育背景下,一些着眼点仍然只落在升学率上的学校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常常是片面的,学校也不再是生产“考试机器”的加工厂,缺乏文化支撑的学校是难以持续发展的。第三,学校文化对社会文化有着巨大的相互融合、相互砥砺的需求。21世纪,文化竞争正在逐渐取代生产竞争、管理竞争。继第三次浪潮之后,正在形成第四次浪潮,并将成为未来的经济发展的动力。学校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可以陶冶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可以辐射社会,推动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
在建设学校文化中,我们首先应该建设学校的物质文化。也就是说,通过对学校看得见摸得着的基础设施文化、自然人文环境文化的建设,努力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理念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全体师生的观念和行为。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建设学校的精神文化,明确适应社会发展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建设,在提高办学质量、办学品位的同时,传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精神,为学校的发展不断注入新鲜的活力。我们还要建设学校的制度文化等人文文化,“厚德载物”,“兼容并蓄”,创设合作竞争的教研气氛,容纳个性发展,迎来和谐教育的美好明天!
二、同文中学文化建设的探索
九江市同文中学是一所具有144年历史的名校。144年来,我们积极探索文化建设的各种途径,逐步走上了一条独具特色、健康发展的道路。
1、让精神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我们首先是用直观的手段让同文历史与文化从无形转化为有形,直接映入师生的视野,根植于师生的心灵,唤起师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时时刻刻教育引导着师生的成长。我们每年都要组织新生参观校史展览馆,每年都要在方志敏塑像前进行清明祭扫活动;我们请杨叔子等著名校友回到母校,现身说法;我们制作了几百幅“同文骄子”宣传画,张挂于教室; 1
我们邀请老红军后代前来讲述先辈故事。我们把校训“读好书,做好人”刻在学校门口的墙壁上,我们把古今中外大家的名言耸立在同文广场,我们把办学传统“以人为本、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敢为人先”张挂于教室。我们让办学目标成为师生的共同愿景,我们提出了今天的办学理念:“教在同文,让同文成为教师成就事业的沃土;学在同文,让同文成为学生和谐发展的摇篮。”我们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即“一三五工程”:以教育教学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部学科,面向全面发展,向管理要质量,向教育教学常规要质量,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向晚自习要质量,向学科竞赛和各类考试要质量。作为质量的最终成果追求,我们提出“提升优分,壮大有效分,提高平均分,消灭低分”的目标,让同文成为学生放飞希望、成就梦想的摇篮。我们的一切努力是使得同文的发展“与世界先进教育发展同步,与教育现代化同行,与家长高质量教育需求同心,与教师高品位追求同向”。
2、让制度文化保障学校发展
以文化形式呈现的制度给学校制度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充分发挥教代会和学术委员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真正实现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质量的现代管理目标,形成健康的用人制度,树立良好的竞争风尚。我们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在教师聘任中引入了评聘分开、择优聘任的竞争机制,建立和健全公平、规范的评价制度;根据民主公开、一视同仁、平等竞争、任人唯贤、择优任用、优化组合、人尽其才的原则,我们实行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在全校范围内公开竞聘中层干部。我们加强了“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建设,对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尊重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对青年教师,关注他们的成长,为他们创设健康成长的各种平台;在提升教师整体业务素质和师德形象方面,我们提出建设“同文中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五个一工程”和“同文中学教师每日十问”。“五个一工程”指的是每学年研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并完成读书心得;每学年撰写一组教育教学随笔或教育教学后记;每学年撰写一个教育教学案例;每学年参加一项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或发表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每学年执教一堂精品示范课。“每日十问”是指:一问校园内外,我和学生互致问候了没有?二问走进办公室,我整理好内务了没有?三问走进教室前,我认真备课了没有?四问上课前我清点学生人数了没有?五问教育教学中,我尊重学生人格了没有?六问教育教学中,我表扬了学生没有?七问作业设计、布置、批改,我执行规范了没有?八问每天的教育教学我反思了没有?九问对特殊学生,我关注了没有?十问我今天读书学习了没有?
3、让课程文化丰厚师生素养
我们在全体教师中弘扬四大精神:人文精神、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我们确立了“科研兴校、特色立校”战略,以教育科研带动教育管理改革,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成长,以教育科研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十一五期间,立项了17个规划课题,其中,我主持的江西省高中新课程改革重难点攻关课题“如何发挥备课组在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顺利结题,被评为省重点优秀课题;全校参与各类课题研究人数达106人;近两年省市各类优秀论文评比中,有近200人次获奖,学校被江西省教育厅授予科研兴校先进单位。我们把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推进探究性学习,开设研究性课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性方式;同文中学读书之风历来甚浓,我们把语文阅读课排进了课表,学生直接进入图书馆自主阅读,并通过文学沙龙、作文比赛、辩论会等多形式多渠道展示学生阅读成果;我们继续加强了“英语特色”工程的建设,2005年12月5日,省教育厅正式批准我校与加拿大爱加信国际学院合作创办 “九江中加友谊学校”,这是江西省第一所实施高中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结束了我省没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历史,去年的高考,中加友谊学校已收获了它的第一个硕果年;我们与澳大利亚沃拉尔地区学院结为姊妹学校,与美国KCD学校结为友好学校;我们还在获得聘请外籍教师资格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了数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并选派高中学生出国深造;2006,我校还首次接待了AFS组织选派的两名外国留学生来我校进行学习和生活,此后,我们每年都接纳外国留学生来同文学习交流,至今已接纳了十余名各国留学生。今年2月,我校又迎来了哥斯达黎加的Carlos(卡洛斯)和新西兰的Sarah(方赛拉)。我们还完善校本研究,开设了校本课程,充分挖掘同文的历史和文化,办好一报一刊,即《樟苑风》和《同文教育》。
4、让行为文化彰显办学品位
道德行为抓活动,我们每个学期都要组织开展“百名教师进千家”与“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通过进行“同文校园生活荣辱观”的大讨论等去规范学生行为。教学行为抓常态,常
态课堂教学首先得有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有安全感,做课堂的主人,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其次,我们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活动化,调动学生们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们不断带来新鲜的人生体验;其三,我们要求教师创新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鼓励创新,鼓励教学风格百花齐放。其四,教学手段一定要多元化。活动行为抓特色,我们充分发挥各个班级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坚持利用升国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开展校园运动会等一系列全校性活动;通过年级组、教研组积极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文艺演出、征文、演讲比赛;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军训、社会调查等活动。我们非常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让学生在自己的社团组织中培养能力、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学生会制度完善,校园广播站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同文文学社的作品为多家刊物刊载。朝气蓬勃的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了发展自己、张扬个性的广阔舞台。
5、让环境文化突出学校形象
学校不应该只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物质场所,它还应该成为学生陶冶情操、勤奋努力的精神家园。在学校校园建设规划中,我们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力求突出特色与个性,突出人文与科学;既注重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又注重校园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之既有艺术景观的感觉,又有育人功能的体现;既能反映学校历史,又能体现时代特征。我们收回并重建了搁浅11年之久的烂尾楼,大大改善了同文行政办公的环境;我们在“老红楼”的原址上新建了“思飞楼”,解决了办学规模扩大的瓶颈问题;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满足部分特长学生的需求,我们增设了音乐教室、微机教室、通用技术教室;为了丰富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给思齐楼、思飞楼和思贤楼的全部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我们改建或新建了四栋学生公寓,共925张床位,而且每间学生寝室都装了空调;从实际出发,我们全面修整了初中教学大楼,解决了大楼自落成使用以来就存在的安全系数小、噪音干扰大等问题,提高了大楼使用效率;我们重新修建了乒乓球场,铺设了塑胶田径运动场,又新建了塑胶篮球场,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优良的教学和活动的场地,同时也美化了校园环境。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勇敢面对挑战,积极把握机遇,将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必然选择。今天的同文人穿过百年的风风雨雨,信心百倍的走在开拓创新的辉煌的大道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同文的明天必定海阔天空,春暖花开。
(作者邮编:332000;电话:***;信箱:826860524@qq.com)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1年10期,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