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电化教学 引领师生发展
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 引领师生远发展
——贾宋小学电化教学经验总结
贾宋小学是贾宋镇的中心小学,现有教师37名,学生940多人。近几年来,我校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发展,逐步形成以观念更新为先导,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科研教研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信息化推动新型教学模式构建为突破点的教育教学基本思路,尤其是面对迅猛发展的教育信息化,我们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尝试探索性工作,促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正常深入发展。下面简单地总结一下我校在推进电化教学方面地有关做法,愿与大家交流共勉。
一、转变教师观念,充实应软件设备,启动学校教育信息化。
思想观念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实际的运作水平。学校领导班子和部分骨干教师经过考察学习,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是不可忽视的,没有正确的现代教育信息化观念,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启动和发展,将缺乏持久的动力和正确的发展方向,因此学校领导班子大胆决定启动学校教育信息
化工程,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必须是先化人后化物,即先转变教师观念,做好前提工作,后充实硬件设备,奠定基础条件:
(一)开展思想大讨论,转变教师观念。我们在全体教师会上宣读贾宋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意见》,“逼迫”教师接受这一决定;然后利用教研时间,通过部分外出考察学习的骨干教师谈有关学习感受及说教活动,帮助教师进行分析当前的形势,认清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仅靠“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立足讲台,“传道授业”是不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和改革的。在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组织教师观看有关电化教学的实况录像,使其具体感受一下教育信息化的生命力,要求看后讨论,写心得体会。经过不断的学习,我们对教育信息化形成几点认识:一是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三个面向的核心和关键,主要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现代化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二是教育信息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创造性人才创设了条件;三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模式是未来学校的教育模式。
(二)充实硬软件设备,奠定物质基础。要想充实硬件设备,就得有资金。由于我们思想认识有了提高,所以说我们在克服筹措资金困难这一点上有信心和决心。我们先是寻求桥北、一 桥东两村的支持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协调,争取到捐资助学资金15余万元,又通过我们学校内部勤工俭学活动以及向银行贷款,筹措资金10余万元,在原有基础上,又购置了VCD16部、幻灯机12部、录音机15部、电视机6台、计算机20台等,新建一个计算机教室、一个多媒体教室,同时在8个课题研究实验班安装监控器和闭路电视系统,让监控系统和远程教育资源服务教学活动。如果仅停留在硬件的基础上,硬件很可能蜕变为装点门面的教育装饰品,没有足够、恰当的软件,硬件就无法发挥它巨大的教育潜力。因此我们又订购各种电教教材,内容波及各级各科,今年又购进了计算机教学软件,其中课件制作这方面的达10余套。其目的就是着力构建教学资源库。
二、加快教师素质培训,统筹规划,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培训目标及制度。
在现代教育技术中,任何一种先进的信息技术,终归是由人来控制、使用和把握的,教师是一切先进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产生实际效能的中介因素。一所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能否顺利地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塑造一只由较高素养和掌握现代教育技能的教师队伍。
几年来,我们采取了“送出去,请进来,以骨干教师为主,逐步推进”的方式,始终注重对学校领导和广大学科教师的现
代教育技术素质培训,一是派人参加了市、县举办的各种电教技能培训班,累计参培人数达15余人次;二是聘请县电教中心赵冰老师、南阳电脑公司的有关技术人员到我校授课培训;三是学校领导、3名电教专职教师和实验教师到武汉、南阳及县城关一小考察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技术;四是督促全体教师参加计算机初级水平的学习及考试。目前95%的教师通过了计算机初级考试,就连3名老教师目前也投入到了计算机学习之中。另外,我校去年年底有20余人报名参加了计算机高级培训学习。
为了更有效地使教育信息好像纵深方向发展,我校出台了有关配套制度:如要求全体教师必须把幻灯机、录音机、VCD等当作课堂教学重要手段之一;每人每期至少要绘制5张幻灯片;每人每两星期要在多媒体教室上一节电教优质课;电教优质课节数及质量不达标的教师要从年终教学成绩考核中扣分等等。尽管这些制度的出台有“逼迫”之嫌,但我们认为这是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必须经过的一步。
三、媒体组合搬上讲台,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良性发展。我们在教师观念转变、硬软件设施配套到位、相关制度出台以及培训工作逐步推进的情况下,为了更适应新课程改革,去年秋期我们又提出了“让媒体组合成为讲台上新亮点”这一
二 口号,同时在各班配齐电视机、VCD、录音机、幻灯机等设备,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到电教器材室借还教学相关软件,提倡、鼓励自制教学软件,可随时到多媒体教室上课。通过一学期的实施,我们发现这一口号稳步落实到了日常教学活动中,效果不错。如一年级语文课任老师范云玲在讲《猴子下山》一课时,利用VCD播放,屏幕上显现出猴子的生活环境、猴子的表情、猴子的动作、甚至猴子的“语言”,再配以优美的音乐,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同学。一年级小学生自控能力差,这时却目不转睛地看,聚精会神的听。当师生交流时,有的小同学竟问老师:老师,现在猴子生活的地方还那样美吗?它的环境被污染了吗?试想,如果不是学生看了VCD画面,可能就不会提出这样带有联想色彩的问题。再如我们学校开展“四课三优”活动时,五年级音乐教师满琴贞讲《库尔班大叔喜洋洋》一课时,恰当地把媒体组合运用于教学。先用VCD播放了一段维吾尔族的舞蹈录像,那优美的旋律和轻盈的舞姿,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在教学舞蹈动作时她利用扫描技术,把基本动作扫入电脑,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再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把基本动作加以组合、连接,编成舞蹈。大多数学生当堂就根据歌词编出了新疆民族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课堂效果非常好。在学期期终新课程改革总结会上,许多教师结合教学实际
道出了电化教学在新课程改革所起到的作用,如一年级数学教师袁晓转认为“媒体组合直观形象,强化了学生感知,更有利于激发一年级小学生兴趣”;再如王冬云、张琴等教授对部分教师盲目运用多媒体提出了质疑,“出示习题有时用幻灯机便能解决的事情,部分教师用多媒体室实物投影仪,这样出示是在浪费时间”„„。回想着课堂教学画面,听着老师们的总结汇报,我们深深地感到运用媒体上课,使教育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使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不再是独立的学科体系,而是各科内容互相渗透,互相美化、互相映衬,使各科的难点不再让学生觉得难,使学生不再觉得学习枯燥、无味,更使新课程改革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带来了一片生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我们不懈的努力,换来了硕果一片。李玉俭、王燕等教师制作的电脑课件,张琴、李介敏、郭红丽等老师制作的幻灯片均荣获县一等奖,李介敏、杨书红老师所上的电教优质课被选送到南阳市电教馆,常伟艳撰写的论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常伟果撰写的<<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席进撰写的<<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功能>>分别在市、县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选中获奖,5名学生参加县举办的电脑操作比赛荣获特等奖。同时我校连续两年被教体局评为“电化教学先进单位”,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三 充分肯定。更令人欣喜的是在校园里,学电教操作、用电教设备、探讨电教效益已蔚然成风,增强了学生求知欲望,有效地阻止了学生流失。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我们认为所取得的成绩仅仅是踏入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门槛,下一阶段我们在硬件配备上计划班班安装闭路电视,学校建一个电子阅览室、计算机上宽带网,更多地享受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在软件开发上,进一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意识,争取让更多地教师制作出高水准的课件,达到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同时注意搞好科研工作,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已有的探索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在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更加坚定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信心和决心,只要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敢想敢干,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教育信息化的春天一定会早日到来。
四
第二篇:_励志文化_引领师生成长及学校发展
“励志文化”引领师生成长及学校发展
每一所学校都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在这种背景下提炼而形成的精神文化将激励着全体教职员工的成长和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重庆市涪陵第十八中学把“励志十八中”确定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提炼出核心理念:励志成就未来;基本内容:立志、立德、成才、成人;实施策略:激励促进重树成功信念、激活生命能量、发挥潜能,做最好的自己。短短的五年,学校就成功创建为重庆市高完中及涪陵区重点中学,成为涪陵区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普通 中学。
一、精心培育“励志文化”要素,构建特色文化校园
(一)励志景点文化。通过花草树木的培植、“励志”景点的匠心设计,绿化、美化校园,让励志元素渗透其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斗志。
(二)励志长廊文化。在校门口精心规划并喷绘重大历史事件及重要人物,以灿烂的文明史点燃师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的热情;在教学通道张贴励志标语、师生作品等;在操场周围建设文化专栏,书写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精神、学校愿景,展示优秀学生图片等。
(三)励志班级文化。在教室墙上张贴各种励志图标语录,特别突出展示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剪纸等作品,使每位学生进入教室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四)励志寝室文化。精心布置寝室,建设寝室励志文化,通过营造人文环境来强化寝室管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励志宣教文化。利用校园广播教唱励志歌曲,吟诵励志诗词、文章,讲述励志故事,表彰好人好事;利用班级电视组织收看励志影片、新闻;利用校园网络推荐经典名著,发 表励志文章。同时,还精心设计学校的各类形象标识物,让励志元素渗透其中。
二、精心设计“励志文化”内容,促使师生共同成长
(一)搭建一个平台,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积极倡导青年教师发扬“身在十八中、心在十八中、奉献在十八中”的精神,立大志,成大才,努力学习,顽强拼搏。为教师成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的平台:坚持每周开展对全体教师的理想、校情教育;开展以“励志”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教学基本功大赛等;与重庆师范大学签定了为期两年的“教师通识培训协议”,重点培养教师励志精神;开展青年教师“结对帮扶助”活动,以“导师制”引导青年教师树 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等。每学期对青年教师提出“六个一”要求,即每周坚持看一个“励志”人物故事;每月坚持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每月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或教学叙事;每天开展一次教学反思;每周做一套中、高考试题;每人积极参加一次“读书论坛”活动等,鼓舞教师乐于从教,快乐生活,以自己的言行来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引领学生成长。
(二)建立一个网络,保证励志文化落实。逐步建立由学校领导牵头,各板块负责,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励志文化建设网络,将“励志文化”研究分为六大板块,即:书声校园、歌声校园、礼仪校园、学习校园、文化校园、和谐校园。同时,让师生员工成为学校发展的主人,让他们积极参与学校办学理念、校风、学风、校训、校歌的研讨、提炼等活动。
(三)开展系列活动,丰富励志文化内容。将“励志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突破口,让渗透人文精神的“励志文化”走进学生生活。提出了在学生中构建“书声校园”“歌声校园”“礼仪校园”的设想,要求让书声回荡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要求学生每天传唱学校精选的十五首励志歌曲;将“感恩孝亲”等作为永久的教育主题;各个学科将“励志”作为核心理念引入课堂教学。同时,学校还编辑了励志校本教材、刊物。通过“励志文化”建设,改变了十八中人的精神面貌,构建了“十八中魂”。如今,学校校风纯正、学风浓烈,师德风范良好,教育质量稳步上升,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第十八中学校)
第三篇:浅谈政治课电化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浅谈政治课电化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电化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必要性及作用,并阐述了电化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应遵循的原则和具体的互动方式。
【关键词】 电化教学师生互动交互性 情境学习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电脑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也广泛应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并且越来越注重电化教育的可行性及其发展方向。
一、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进行师生互动的必要性
在电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电脑制作各种多媒体课件,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字、图片、漫画、动画、视频、声音相配合来阐释课本的内容,使“静”态的课本知识和内容“动”起来,这就使课本的内容化难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是在电化教学过程中,往往会过于强调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和课文内容的讲解,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师生互动往往会变成教师单方面的教,学生单方面的学,这样的电化教学反而会造成事倍功半,因此,在电化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显得十分的必要。
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使教师能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作出处理,并对电化教学中的缺陷及时作出修正。
在电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应用的课件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做这些课件的时候,可能考虑较多的是教学内容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接受能力,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所以往往教学效果并不像预期想象的那么好,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让学生把自己上课的感受,把自己对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课件和教学方法进行修正和调整,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2.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有利于在教学中创设良好情境,让学生能在情境中高效率地接受信息。
现在的教学改革很强调的一点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情境学习正是这种转变的一种方式。情境学习,主要是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背景”,让学生能在此“背景”的熏陶下进行感受,进行学习,如政治课教学中讲法律知识时,可通过展示一些案例和看一些有关庭审的录像,把学生带入到一些充满法律氛围的情境中来,让学生能在这样的情境氛围的感染下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情境学习强调的是从感性进而到理性的认识过程,符合人类的认识发展规律,因此,符合学生学习的习惯,益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电化教学中,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才能了解学生进行学习时需要什么样的情境,如背景音乐、录像或是文字资料等等。教师就能根据学生需要的情境进行创设,最终创造出有利于并适合学生进行学习的情境来。因此,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进行情境学习,师生的互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3.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在电化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注意力倾注于电化设备的操控上,而忽视了像传统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及时交流,这样师生无形中就会疏远,形成“你教你的,我学我的” 的两个对立面,这样的电化教学,起到的作用,得到的教学效果反而不如传统教学,因此,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是相当重要的,这样才会拉近师生距离,在师生间形成良好的教学关系,甚至形成共同探讨、共同学习的良性师生关系,在这种较为融洽的师生关系下进行学习,学生的情趣高涨,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4.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作用。
在电化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地进行电化设备的演示,进行内容的讲授,不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余地,那么课堂气氛将是一潭死水,学生可能刚开始面队现代化教具时还有新鲜感,但时间一长学生也会普遍感到枯燥的。电化教学过程应该是交互性的,不但要有传统课堂教学的师生交互,还要发展到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教学课件的交互三位一体的交互模式,除了学生之间可以讨论问题外,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讨论问题,在这样的课堂学习气氛下,现代化的教具才能显示出它的优势来。
二、电化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应遵循的原则
1.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应遵循及时性原则。电化教学是一种交互性的教学,师生的教与学是双响交流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即讲授知识——接受反馈信息——作出修正和改进当中,应做到及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疑惑应及时作出处理和反应,及时修正自己的课件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应遵循学生自主原则。在电化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课件或通过自行操作电脑,浏览教师精心设置的各种文字、图像和录像片段,初步形成一定的知识架构,并通过和其他同学的讨论及接受教师的个别辅导,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这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则退到辅导、启发和控制的地位,起主持人的作用。
3.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应遵循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原则。电化教学信息丰富、容量大,其不囿于教材的广阔知识领域更有利于学生开放思维,突破课本的局限,而又可以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实现有所创造。
三、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的方式
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从实际出发,运用最符合实际的一种方式。下面简单列举几种方式:
1.提问法。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提问法是师生互动的一种较好的方式,但是在电化教学中的提问法又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在传统教学中的提问仅限于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在电化教学中的提问,有条件的学校基于网络教学,通过电脑连网,不仅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也可以就课件中的内容或其他方面在课堂上问教师,或者同学之间互相在课堂上提问,这样才能师生互动,共同发现不足,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讨论法。教师把 学生事先分成若干个小组,设负责人,在电化教学中,负责人把本小组讨论的结果汇总反映给教师,教师再根据这些结果,选出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学生普遍存在疑问的问题出来作为重点分析与讲解。
3.让学生上台讲课。让学生与教师互换角色,但是这并不是简单的角色互换,学生要上台讲课时要作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在课外找到一些有关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然后由教师或学生自行制成课件,学生自己还要准备好解说词等等,才能上台讲课,这样学生就能更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的师生互动形式就没有了教师唱独角戏的单调,学生的兴致也比较高,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共同学习法。在电化教学过程中,也不妨尝试教师与学生一起学。先创设一定的情境,然后根据这些情况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分析、探讨,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来。
总之,在电化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师生的双向互动,这样才能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改革引领发展 创新推进服务
改革引领发展创新推进服务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济宁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王广明专访
采访背景:
作为一家具有悠久历史的银行,济宁市农村信用社走过了60年风雨历程。多年来,济宁农信作为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植根农村,肩负支持“三农”重任,与地方经济唇齿相依,风雨同舟,不断发展壮大。如今,济宁市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全市规模最大、服务范围最广的金融机构,为济宁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济宁市农村信用社是如何支持“三农”发展,又是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呢?本报记者就此对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济宁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王广明进行了专访。
记者:王主任您好,去年是中国农村信用社成立60周年,经过60年的风雨历程,济宁市农村信用社的规模现在发展到什么程度呢?
王主任:60年来,农村信用社几经波折,曲折前行,谱写了一曲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的华丽篇章,这其中饱含着几代农信人奋斗的足迹,可以说六十年倾情“三农”,才铸就济宁农信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光荣勋章。
多年来,济宁农信依托覆盖孔孟故里的11家县(市、区)
1农村信用合作联社,1家农村合作银行,358个营业网点,为广大市民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市规模最大、服务范围最广、从业人员最多的金融机构,并在全市率先存款突破500亿元。截至2012年3月31日,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34亿元,成为全市首家存款突破500亿元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51亿元,存、贷款总量稳居全市各家金融机构首位。2011年全年实现各项收入34.80亿元,实现考核利润13.5亿元,上缴各项税金2.07亿元,各县(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均已成为地方政府最大的纳税企业之一。
记者:王主任,在我们平时的采访中,听说咱们农村信用社不仅各项业务发展迅速,而且服务功能也不断加强,您可以给我们具体的介绍一下吗?
王主任: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能力显著提升。作为全市一家根植农村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承担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的机构覆盖和服务覆盖任务,全面承担了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面向广大农户的国家政策补助资金发放,是农村地区网点分布最广、支农服务功能发挥最充分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信用社的服务能力,全市农村信用社在进一步加强营业网点规范化建设,提升优质文明服务水平的同时,不断加快电子银行发展速度,顺势推出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加大自助设备布设力度,建立了营业网点、自助服务渠
道、电子化服务网络相辅相成的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具有较高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的农信服务品牌。
为拓宽服务渠道,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全市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加大农信银系统、行内汇划系统、大小额支付系统建设和ATM、POS机具布放力度,努力消除金融服务空白点,打造良好用卡环境,满足全市城乡居民的基本金融服务需求。目前,已累计布放ATM机215台、POS机3758台,进一步畅通了支付结算渠道。
济宁市农村信用社还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科技优势,成功研发了适合农村特点、全天候服务的农金通,填补了全国农村金融服务空白,使农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到高效、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打造了农民家门口的“便民银行”,深受农民朋友欢迎。与布设在城市中的ATM等传统自助设备相比,该设备功能齐全、操作简单,除具备余额查询、取款、转账、修改密码等基本功能外,还实现了惠农一本通、信通卡、活期存折小额存取款、定活期互转、交易明细查询、口头挂失等功能,能够进行代缴话费、代理保险、代收水电费等业务。截至目前,全市范围内已安装农金通553台,进一步优化了农村结算渠道。
记者:王主任,据了解,咱们济宁市农村信用社2011年推出了“三大信用联盟”建设,作为业务创新手段,“三大信用联盟”的特点是什么?又是如何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
王主任:2011年,济宁市农村信用社新班子成立以来,为了进一步适应当前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提高支农服务水平,有效化解经营风险,我们在学习其他地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济宁实际,开展以集中评级授信为基础的农户信用联盟、商户信用联盟、中小企业信用联盟的“三大信用联盟”贷款营销主渠道建设,并以“三大信用联盟”建设作为实现信贷精细化管理和加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受到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省银监局、省联社、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也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大信用联盟”不仅解决了担保难题,还为信用社拓展了新客户,占领了市场,扩大了贷款投放,降低了信用社的放贷、管贷成本,实现了多赢。为规范信用联盟建设,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信贷管理制度办法,以及相关操作流程,并组织全辖信贷人员对„三大信用联盟‟建设操作流程进行专题培训。结合当地实际,不断探索完善“三大信用联盟”建设,并以集中信用评定为基础的信用联盟作为全市贷款营销的主渠道,让更多的农户、商户、中小企业从中受益,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信用联盟贷款营销模式最大的特色在于通过建立“信用联盟”这一第三方组织,将农村信用社、信用联盟、客户三方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结构,将小微经济体之间的互助合作由“点对点”模式转化为“点对面”模式。信用联盟将分散的信用个体集结成更为紧密的信用共同
体,实现了信用升级,突破了由于抵(质)押物缺失等因素带来的融资瓶颈。
截至2012年3月31日,全市农村信用社共组建信用联盟1103个,发展联盟会员42250人,授信金额59.03亿元,用信金额33.14亿元,其中农户信用联盟970个,授信30.37亿元,用信14.55亿元;商户信用联盟103个,授信9.83亿元,用信6.71亿元;中小企业信用联盟30个,授信18.82亿元,用信11.89亿元。
记者:看来“三大信用联盟”确实是咱们客户与信用社实现双赢的创新品牌,王主任,咱们济宁市农村信用社2012年的发展目标又是怎样的呢?
王广明:2012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紧跟地方经济发展脉搏,以市场为导向,以“三大信用联盟”建设为抓手,按照地域或行业,筛选信用度高、有良好发展前景且相互之间了解的农户、商户、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组成自律组织,建设“联盟+小联保体”的贷款营销主渠道,让优良客户参与进来,在信用社的信贷支持中发展壮大,将“三大信用联盟”贷款打造成济宁农村信用社的特色品牌,密切与客户的合作关系,赢得客户的信赖与支持,实现信用社、客户双赢。今年计划组建三大信用联盟1500个,总数达到2000个,支持农户、商户和中小企业10万户,新增授信100
亿元,新增用信余额力争达到60亿元。同时,把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大自助设备、POS机具、农金通等的布放力度,计划2012年布放自动柜员机110台、农金通317台、POS机7600台。
2012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将继续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坚持“面向农村、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不断提升信贷服务水平,优化信贷结构,增加信贷投放,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引领师生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引领师生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
你们好,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引领师生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使我认识到,校长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专业化的岗位。和社会上的其他岗位不一样,校长是一个需要专业技能的岗位。俗话说“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带头人,担负着引领学校和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重任。我是一名农村的小学校长,就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也作了一些积极的思考和探索。今天我从“引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两个方面的阐述一些浅薄认识与大家共勉,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引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学校是传承文化的场所,教师是传递文化的媒介,学校不仅有培养学生和促进学生成长的义务,而且还有培养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职责。“一位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批好教师;一批好教师,就能带出一批好学生,办出一所好学校。” 为此,我把引领教师发展放在了学校发展的首位。怎样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教师在教学改革与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是我一直以来所思考的问题。做为年轻的校长,我认为只有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努力为他们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才能让教师在教育之路上走的更远。对于教师的发展我是这样做的。
1、引导教师写教学反思和教育随笔。
自我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教育随笔可以让教师在写自己的故事中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品味着自己教育教学的成败,享受工作的乐趣,并在逐步改进中不断丰富完善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所以我校积极倡导每人写教育随笔和教学反思。
2、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我校每学期免费为老师购买几本书,有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致青年教师》和《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等等。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做好学习笔记,随时写下心得体会,定期进行读书研讨,只有培养教师广泛阅读和学习的好习惯,才能使教师在教学中厚积薄发。
3、搭建平台,提供条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只要有外出培训的机会,我都会让教师参加,让教师有亲历和名师面对面学习的机会,感受名师的教学魅力,并且我校还要求外出学习归来的教师完成三个一:一篇学习汇报、一节汇报课、一份教学反思,这就使更多的教师共同分享了外出培训的收获,使一人的外出学习惠及更多的人,也提高了培训效益。
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校位于赵固乡,而赵固乡是中央提名的民间书画艺术之乡,有浓厚的书画艺术氛围。学校的老教师毛笔字都写的很漂亮。同时我中心校在去年成为辉县市书法协会的教学基地,并有书法协会的著名书法家进校园进行书法教学活动,这为我校书法艺术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平台。为此我校就本地特色,注重培养学生书法艺术方面的个性特点。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艺术的熏陶,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发展”,成为我们学校培养学生的一个基本目标。一年来,我们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正是以这样一个目标为动力,以书法艺术教育、经典诵读和阅读为突破口,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品位,打造出我校的特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书法教学上我们是这样做的:
1、加强认识,明确目的。首先通过校会、班会、班级文化来进行宣传。灌输给学生“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理念。
2、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我们成立了 “书法艺术教学”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各年级班主任为书法艺术领导小组成员。
3、普及书法教学。
虽然我校有部分学生写字的确很棒,尤其是陈培海老师所教的班级,学生的书写很棒。但我们明白,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因此我校首先在全体学生中普及书法艺术教学活动。去年,学校在三、四、五年级开展了毛笔书法教学,在一、二年级开展了铅笔字教学。刚开始的时候看着学生什么也不会,毛笔都不会拿,写字也是用笔在抹,没有一定的章法,我们很是担心,学生还小,书法教学活动会不会取得成功。可是一个月过去了,我看到了学生明显的进步,由原来不会执笔,到能够有有模有样的书写毛笔字。这一进步令我看到了书法教学的希望。
万事开头难,的确如此,一二年级虽然小,对于铅笔的握笔方法还好掌握,难就难在字体的间架结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上。对于三四五年级的毛笔字我也担心有些学生不认真,写不好,也不好好写,没有效果。为此我要求每位教师都来重视学生的日常写字,随时关注学生的书写姿势并及时指导纠正。各科作业也都要求学生把字写工整,写清楚,作业要干净,尽量不写错或者少写错字,不乱涂乱画。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同时教师、学生之间经常讨论把字写的又好又快的方法,对书写潦草的学生,老师要采取措施,及时纠正,把写字指导渗透到每一学科的教学和每一项活动中,使学生的把工整书写形成习惯。
4、通过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彰显书法教学特色
学生练了就得有效果,同时学生的练习也要有动力,为此我们每个班级都有书法展览墙,每天练习的字,都会展览在教室的墙壁上,每学一个新字,练习两到三天后,由班主任挑出最优秀的作品再粘贴到教室外面的墙壁上,每周至少更新两次。从去年开展这一书法教学活动以来,教室内外的书法作品展览成了我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也彰显出了我校的书法艺术教学的浓厚氛围。
在经典通读方面,我校每天早读前是学生经典诵读时间,低年级背诵古诗。中高年级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并在每个学期都开展诵经典比赛活动,以经典来对学生进行道德和行为的熏陶。
在阅读方面,我校为每个班级购买了图书柜,把学校的图书放到班里让学生自由阅读,并把图书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利用晚间在家休息的时间和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对于高年级的同学由教师指点阅读和书写阅读笔记,今年市局又提倡课堂阅读,我们也在尝试进行,我们先利用课堂让一部分学生在完成课堂任务的前提下进行阅读,不过课堂阅读还不成熟,我们将继续探索、实践,逐步进行。
总之,教师和学生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点,在这方面我开始做了,但是我觉得我做得还远远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更好的促进学校的发展。
引领师生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姓名:学校:赵固乡罗召学校
刘 继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