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若干意见

时间:2019-05-14 03:12: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若干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若干意见》。

第一篇:关于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若干意见

关于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若干意见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根本途径。推进城镇化建设,对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就业岗位,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构建和谐望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建设大县城、美化新华阳、带动快发展”战略的实施,全县城镇化水平在逐步提高,县城总体框架初步形成,开发区建设取得实质进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大县城的集聚带动作用日渐显现。但是,我县城镇化水平总体较低,城镇规模仍然较小,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加快推进城镇化的任务相当艰巨。为此,现就统筹我县城乡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总目标,坚持以规划为依据,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功能培育为基础,以加强管理为保证,按照“规划才好发展、建城才利发展”的理念,科学规划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安排时序,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形成以县城为核心,中心镇为支撑点,一般镇和中心村为依托,安九线、太华线村镇群为纽带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形成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带动农业、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良性格局。

2.基本原则。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科学确定城镇综合定位、发展目标、人口和用地规模,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原则。从实际出发,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突出重点,注重实际,循序渐进,防止重复建设和盲目攀比。坚持节约土地,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城乡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抓好“节约型”和“集约型”土地利用,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确保城乡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环境友好的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加快建设的现实需求,与人民群众要求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长期目标之间关系,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坚持对外开放、引资引智原则。以开放的市场和良好的环境,多方吸引各项资金、各投资主体来县投资城乡建设,引进和利用高素质高智力人才,参与城乡规划建设,提高建设水平。

二、主要发展目标任务

3.城镇化发展目标。到2011年,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40%,建立起功能明确、组合有序、发展协调、带动有力的县域城镇体系,形成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文明富庶、各具特色的城镇;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30㎡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人均公共绿化面积9㎡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燃气(沼气)普及率达到85%以上,垃圾处理逐步实现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2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达12万人,生活和工业污水实行集中处理和达标排放,公共设施更加齐全,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城镇品位大幅度提升,县城聚集和辐射作用明显增强。

三、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强化规划配置资源和统筹调控职能

4.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提高规划编制质量。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规划才好发展。在新一轮望江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近期要完成县城住宅建设、环卫、供水、绿化、燃气、供电、电信、有信、有线电视等各项专项规划的编制,重点抓好县城近期重点建设区域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合理确定强制性控制内容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时序和空间布局。

加快县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以及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集镇、中心村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适时启动乡镇工业小区、龙湖公园景区、武昌湖生态区、香茗山风景区建设规划的编制。推进安九线、太华线村镇群发展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经费,支持城镇建设规划编制和修编。5.注重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统筹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在土地利用上有着共同的规划对象和规划目标,两种规划必须相互协调和相互衔接,相互统筹协调的重点内容是区域内城镇用地的集约使用,合理规模和扩展方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根据我县城镇体系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各产业、各乡镇的用地矛盾,优先保证经济开发区、中心城区和中心镇的建设用地,提供必要的城镇发展空间。

四、做大做强县城,突出中心城区的首位度

6.继续加大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快速提升城市保障功能。围绕建设生态工贸型港口城市的目标,按照“做大做美新城区、做强做靓开发区、配套放活桥头区、完善提升老城区”的思想,加快推进县城道路等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设施建设。到2011年,完成县城“一环、两横、十纵”主干道82公里和50%次干道63公里的建设,做到城市道路整洁通畅、标识统一美观;加快新建区供水、供气管网建设,分步实施对旧城供水管网的更新改造,做到城市供水供气全城覆盖、优质稳定;加强县城防洪、排水、消防设施建设,做到防灾减灾、保障有力;建成一座2万吨/日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厂,做到县城工业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达标排放;建设雷池大道长途汽车站和城市公交站场,完善覆盖县城“三区”的城市公交线路,实行站点停靠,并逐步向周边小城镇延伸,做到交通通达,出行方便;建设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和公厕等市政环卫设施,以及望江大道、经济开发区、桥头区和香茗山路4处公共停车场,做到方便生活、配套齐全。7.实施“工业兴城”战略,做强经济开发区,快速提升县城的工业拉动和辐射功能。县经济开发区各类配套管线和亮化美化工程建设;启动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把县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先进制造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聚集区,成为土地集约使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成为县财政重要增长极。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建设各具特色的工业小区,吸纳一些中小型工业项目入区发展,迎接县经济开发区的产业辐射和带动。

8.实施“教育兴城”战略,快速提升县城聚功能。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布局,在繁荣周边房地产市场,推动城市扩容,引导城市扩展方向上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完善全县教育发展规划,在整合和挖掘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县城优先重点发展高中教育,所有高中全部集中到县城,同时整合城边初中教育资源,形成以义务教育为基础、职业教育为特色,高中教育为品牌的新格局。

9.实施“开放兴城”战略,培育和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发挥城市建设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城市面貌的改观、居住条件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是政府运用经营城市的市场理念,筹措市政公用事业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建设大县城,需要大开放,要进一步开放房地产市场,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多方投资,加大建设投入。

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抓紧制定并公布住宅建设规划,对住宅建设用地实行成片集中供应和节约使用,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鼓励在新城区建设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精品住宅小区,引导住宅消费。积极探索建立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在住宅供应结构上,应以中小套形中低价位的多层普通住宅为主,限制豪华别墅、连排别墅的建设,原则上县中心城区不再审批四层以下的住宅建设规划。

鼓励投资建设综合,专业市场和区域性物流商储中心,改善经济产业结构,扩展就业渠道。重点加快棉花大市场和龙湖商贸城二期等综合性市场建设,积极培育和建设电子、汽贸等专业市场。适时启动桥头区、经济开发区物流商储中心建设,迎接望江长江大桥建设和济广高速开通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运用经营城市的市场经济手段,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公益事业,提高人居生活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重点抓好县医院新区建设,把其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县级示范医院;实施龙湖公园、烈士纪念园、体育公园以及宝塔河滨河游园等园林建设;积极推进行政中心广场、车站广场、老城小北门文化广场和绿化广场建设;计划分步建设青少年活动中心、大型影剧院、提高县城品位,创造宜人宜居的生活环境,建成园林城市。

五、围绕城乡统筹的总体要求,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

10.集镇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而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就需要加快集镇建设,引导“人口向集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要积极抓住“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和“村村通”工程建设的机遇,着力推动集镇道路建设,同时积极争取多方投资,有序安排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园林绿化等公益事业发展。中心镇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率先增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提高辐射带动力。力争到2011年,一般乡镇镇区道路铺装率达80%,自来水水质达标供应,供应能力达5000吨/日,建设一座功能相对完备的客运车站,一座适度规模的垃圾转运站和一处公共停车场。中心镇镇区道路铺装率达90%以上,自来水供水能力达1万吨/日,争取完成一条以上景观主干道建设,1处小城镇广场和小游园建设,有条件的可考虑启动污水处理项目建设。

11.抓试点示范,推动新村建设。按照“面上抓规划,线上抓氛围,片上抓整合、点上抓示范”的工作思路,注重村庄布点规划的落实。新村建设要突出人居环境的改善,坚持整治改造为主,新建为辅,避免大拆大建、千村一面。新村建设要选好切入点和着力点,重点抓好列入“千村百镇”工程和已完成镇村规划,群众积极性很高的新农村示范点的建设,要注重结合当地自然地貌,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提高新建农房的建设水平和使用功能;通过“一池六改”,改善人居环境。积极探索解决农村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的新途径,引导农民建立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公共设施运行维护的民主管理新机制。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要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

六、以加强管理为保证,推进城镇化进程

12.执行规划为上,加强规划实施过程监管。规划的审批、实施和调整必须依据法定程序,实行规划的公示制度和听政制度,大力提倡公众参与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和调整的全过程,加大全社会对规划的监督力度。

强化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划监督职能,加强规划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创新执法监督机制,对城镇规划区以及交通干线两侧重点规划控制区域,全面实施“两禁”工作,严格实行“一户一宅”和城镇建房“一书二证”、村庄集镇建房“一书一证”的管理制度。

建立城乡规划的行政检查、行政纠正和行政责任的追究制度,把规划建设成效作为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具体办法由县监察局会同建设局制定。13.规范工程建设管理。限额以上工程,从项目立项,规划、勘察、设计、招标投标、施工到竣工验收,实行全过程监管,严格审批制度,防止盲目举债建设。施工阶段全面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备案制”,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安全。

14.强化市容市貌管理。规范城区摊点管理,整治城区商贸交通秩序,重点抓好学校医院等周边商贸交通秩序,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加大管理力度,做好“门前三包”和垃圾清运工作,加强对城区绿化、树木以及市政公用设施的保护措施,从严查处违规行为。

七、加强组织领导,创新管理体制 15.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城镇化战略指导管理委员会,建立县级领导分工联系重点工程镇村规划建设的管理制度,乡镇成立镇村建设指导管理委员会,自然村成立村民理事会,加强对城镇化建设的组织和领导,形成县、镇、村及村民理事会四级管理体制。

16.创新管理体制。改革户籍管理模式,逐步废除农业和非农业人户口二元制管理制度,创造城乡平等就业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城镇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深化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所把管理职能向社区、理事会和物业延伸;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将城镇供水、燃气、绿化、环卫、公交、广告经营等市政公用事业推向市场。

17.争取政策支持,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依托项目支撑,精心研究国家和省关于省级重点镇、中心镇、“千村百镇”工程及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支持政策,大力争取水利兴修、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环境综合治理、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等项目扶持资金。运用经营城市理念,盘活国有资产,放开投资市场和经营市场,加大土地出让金和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力度,规范公益事业建设的捐资助资行为,积极多方筹措建设资金,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18.建立正向激励机制。积极鼓励镇村开展土地整理工作,通过“置换、挂钩、折抵”等方式新增的建设用地指标的部分用于乡镇,乡镇征收的土地出让净收益的90%返还乡镇用于基础设施和工业小区建设。开展“雷池杯”城镇建设竞赛活动和“和谐杯”新农村建设竞赛活动,县财政每年安排乡镇上缴土地出让净收益的8%做为专项资金,对城乡建设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

2007年2月12日

第二篇:加快城镇化进程 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加快城镇化进程 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宿迁于1996年建市,下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和宿豫区,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人口531.53万,是江苏重要和新兴的中心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城市群中一朵艳丽的新葩,作为江苏、安徽两省之通衢,宿迁人杰地灵、资源丰富。

一、宿迁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城镇是一定规模及密度的非农业人口聚集的地方,是一定层级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城镇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城镇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建市以来,随着经济建设和工业化的全面推进,宿迁城镇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镇化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一)城镇人口比重上升。2009年,宿迁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达到33.3%,比2008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2009年全市城镇户籍人口达到136.76万人,占总人口的25.8%,比1999年增加100.25万人。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9.5个百分点,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这除了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建市以来,宿迁把城镇化作为地区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一方面努力发展经济, 推进工业化进程,使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向城镇聚集,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根据市情需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区划调整,将人口规模较小、区位优势不明显的乡镇并入经济实力强、人口密度大的中心镇,通过撤乡改镇、乡镇合并、镇镇合并、镇改街道,整合资源,发挥中心城镇对区域发展的集聚和带头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城镇化进程。

(二)城镇数量不断增长。建市以来,宿迁城市建设迅速进入全面发

展阶段,城镇数量迅速增加。各区、县积极整合资源,对人口规模较小、区位优势不明显的乡镇进行撤并,撤乡改镇或乡镇合并,以发挥中心城镇对区域发展的积聚和带头作用。全区乡镇总数从2000年的126个减到111个,减少了15个,其中乡的数量下降14.3%;而建制镇的数量则增长11.9%。目前全市乡镇平均人口4.53万人,平均面积68.9平方公里。

(三)产业聚集效应显现。建市以来,地区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聚集程度提高,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城镇化进程依靠二、三产业双轮驱动。2009年,三县两区的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达81.2%,比1996年提高10.2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4.6%,比1996年提高13.1个百分点。同时,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由1996年的46.3 %调整为59.8%,上升13.5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由1996年的35.9 %调整为43.3 %,上升7.4个百分点。

(四)中心城市规模显著扩大。建市以来,宿迁加大区划调整力度,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发展空间,使中心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市区行政地域面积从1996年的136平方公里扩大到944.7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规模由1996年的26.5万人扩大到136万人,比1996年增加100万人,增长46.9%,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25.8%。中心城区暂住人口由1996年的24.92万人增加到58.76万人,增加了33.84万人,增长135.2%。城市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

二、宿迁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的发展。2009年,宿迁地区非农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1.2%,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46.6%,非农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59.8%,而城镇化水平低于非农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40.8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低7.1个百分点,比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低16.3个百分点,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例系数只有0.85。这反映了宿迁的城镇化与产

业非农化不同步,城镇化的发展滞后于产业非农化的进程。

(二)城市辐射带动功能不强。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我市还处在集聚发展阶段,缺乏功能强大的经济中心区域,各1区、县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较弱。小城镇数目虽然较多但增长缓慢,县城镇规模偏小,功能偏弱,集聚能力不强,吸纳生产要素、转移农业人口的能力较弱。同时小城镇布局过于分散,缺少相应的产业支撑,集聚经济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较小,核心竞争力不足,城镇功能不明显。

(三)城镇化内在质量有待提高。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上,盲目攀比,乱铺摊子,只追求城镇区域的扩大,不重视空间组织的优化和城镇功能的完善,造成中心城镇规模扩张过快,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城镇管理水平上不去,医疗卫生设施不配套、科技教育发展滞后、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地方在城镇发展中,不注意挖掘本地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一味地模仿他人的东西,没有彰显出自己的城镇特色和建筑风格,甚至连道路名称都照搬外地。个别地方在老城改造时过度开发,对文物古迹、历史街区的抢救保护不够,造成城镇原有的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特色丧失殆尽。

(四)区域协调发展不够。由于缺乏系统的区域城镇发展规划的引导,宿迁城镇化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受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的影响,各地在城镇化发展目标上缺乏明确的区域分工,城市主导功能定位不清,产业结构趋同,在发展中缺乏协调和沟通,影响了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同时,存在着重城轻镇、重镇轻乡的倾向,乡村居民点建设分散,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比较薄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2009年宿迁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0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83元,城乡居民收入的比例由1996年的2.11:1扩大为2.34:1。

三、加快宿迁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是宿迁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换代、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扩大消费需求、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的新形势下,宿迁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并进,坚持大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优先发展中心城镇,积极融入宿迁城市群和徐州都市圈,以科学规划为依据,以产业支撑为基础,以制度创新为动力,推动城镇化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一)发挥规划先导作用。规划是城乡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调控城镇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依法管理和建设城镇的重要依据。推进宿迁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坚持以规划为依据,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功能培育为基础,以加强管理为保证。加强规划研究与制定,增强预见性和前瞻性,适时、动态、超前研究编制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要全面把握城镇化的发展规律,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保证规划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要统筹区域城镇化发展,合理确定各区、县城市发展目标,加强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分工协作,实现城市优势互补和区域共同发展。按照经济社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总体规划、行政区划“四划合一”的思路,合理定位各级城镇的规模和功能,因地制宜地制定城镇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措施,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区域城镇体系。按照尊重科学、统筹城乡、服务经济、突出特色的要求,制定城镇化发展纲要,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根据城乡资源环境容量,切实加强城乡空间管治和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要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以规划引导城市科学发展,以规划促进村镇建设水平的提高。要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明确规划实施的主体和责任,加强对规划

实施的领导和管理。要完善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规划实施中的偏差,保证规划全面实施。

(二)加快发展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加快工业发展,提升工业化水平,对于推动宿迁城镇进程至关重要。要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并进,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方略,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促进重点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全面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进程。要加大工业投入,通过项目带动,形成支柱型经济增长点,扩大宿迁工业总量,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要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以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推动社会资本和资源向优势企业、优秀企业家集聚,加快培植一批主业突出、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发挥支撑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和大集团,形成工业经济的中坚力量。要围绕支柱产业的配套延伸和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对原料型、低效型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形成链式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培育产业集聚区,加快形成区域经济特色。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利用外资,积极整合资源,强化功能特色,吸引更多的外资项目落户宿迁。要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现代技术、现代管理手段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保证社会的基本就业。同时,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提升产业结构层次。要加快发展商贸旅游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培育发展商务服务业,放手发展社区服务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三)加快发展县城和重点中心镇。县城是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市域城镇体系中联系城乡的关键环节。提高县城发展水平,可以增强其接纳上一级或同级中心城市经济辐射的能力,为上一级中心城市提供发展空间,也可以发挥县城沟通城乡联系、协调城乡发展的纽带作用。重点中心镇是县域中区位较优、实力较强、对周边农村和乡镇具有较强辐

射能力的建制镇。从县域经济层面来看,县城是县域经济的龙头,重点中心镇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兴县必须强镇”,推进城镇化,应加快发展县城、择优发展重点中心镇,提高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要增强县域发展的自主权,强化县城的区域中心职能,提高县级规划建设水平,加快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县城经济实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县城对周边城镇和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要坚持择优培育的方针,对区位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中心镇,给予更大的发展空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培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拳头产业或特色产业,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完善服务功能。要把重点中心镇建设成为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其中有条件的少数中心镇要发展成为小城市,以全面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

(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是实施城镇化战略的关键和核心。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为城镇化创造了条件,城镇化的发展要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开辟道路。苏北地区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现代化新农村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从有利于发挥城乡优势、形成城乡特色出发,充分发挥城市在产业、市场、信息等方面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形成城乡产业联动、优势互补的良性格局。要打破长期以来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建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机制,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实现城乡共同繁荣与进步。

第三篇: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耀州区总面积1542平方公里,总人口近26万人,下辖10个建制镇,2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189个行政村,城镇居住人口达到6.3万多人。创国家级小城镇示范镇2个(董家河镇、孙塬镇),省级示范镇3个(董家河镇、孙塬镇、庙湾镇),省级示范村3个,市级示范村16个,区级示范村22个。从98年到2009年底累计完成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78项,完成投资4.391亿元。

二、加强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

全区先后投资820万元,完成了铜川市耀州区区域村庄布局规划,耀州区分区规划,耀州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2个乡镇村庄总体规划,12个乡镇总体规划,189个行政村的村庄建设规划,实现了规划全覆盖。按照“城园分工,产居分离”的原则,将工业园区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坚持以规划为指导,加强镇村水、电、路、气、讯、广电等各类管网的统筹布局,并严格规划控制管理。

三、以项目带动,积极推进重点镇、村建设

1、近年来,经我局积极申报,被省政府选入重点镇建设项目有2个镇(照金镇、董家河镇)年计划完成投资各3000万元以上,被选入省政府确定的“关中百镇”建设项目有7个镇(照金镇、小丘镇、坡头镇、关庄镇、寺沟镇、董家河镇、孙塬镇)1

和城区民权巷道路工程,争取回省上资金800万元,先后完成了7个镇的街道改造以及路灯、人行道、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提升城镇、镇容镇貌。

2、争取国家和省上补助资金460多万元,对全区农村660户群众住房困难及土窑、危房等进行改造,改善困难群众的居住环境。

3、积极协调争取省上的村庄巷道补助资金,先后争取回100多万元,为9个村实施了村内巷道的硬化,改善群众的出行问题,其中为张郝村先后投资近20万元。对水峪村将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4、结合城乡统筹,在抓好小城镇建设的同时,也将镇村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到一块来抓,先后下发了镇、村综合整治标准,在考核时一并考核,经考核后近年来由省上表彰的综合整治示范村6个,示范镇3个。

总之,我们按照“城区——重点镇——中心村——基础村”带动路径,完善村庄等级结构,构建“城中村近社区、城效村联动城乡、中心村辐射基层村”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坚持把中心村作为推动农村城镇化的切入点,政策、资金向中心村倾斜,教育、医疗等向中心村集中,积极发挥中心村支撑城镇化发展的基础作用,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改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转变农民生活方式,提高文明意识,推动农村城乡一体化。

其次,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形成特色发展态势,主动融入关

中地区“一轴一环三走廊”咸阳——铜川城镇带,大力发展“一心、一扇、两带”城镇体系。

“一心”即把加快耀州城区建设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龙头,以铜川建设渭北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契机,以建设中心城区为目标,大力推进新耀一体化,加大建设力度,加速突出领跑,打造铜川南市区商贸物流中心,形成带动城镇发展的辐射源和牵动力。

“一扇”即环耀州城及新区发展的孙塬镇、董家河镇、寺沟镇、关庄镇、坡头镇形成的扇状城镇带,发挥环城市中心区的区位优势,依托建材工业园区、载能工业园区、铝工业园区、大力发展建材、物流运输、花卉果蔬、商贸服务、乡村旅游等关联产业,形成依托城市发展,产业支撑较强的扇形“卫星城镇带”。

“两带”即沿耀旬路、耀瑶路纵深延伸,形成坡头——照金;关庄——瑶曲、庙湾城镇带,积极利用煤炭资源、红色文化、佛教文化、自然风光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形成工矿与城镇发展互补,产业与城镇发展互动的格局。

按照城镇规划体系,结合区位条件,现有规模和发展替力,将全区所属乡镇分为四类:

重点镇(4个):照金镇、坡头镇、孙塬镇、董家河镇。照金镇重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和工矿区”;孙塬镇重点建设“建材工业园区”;坡头镇重点建设“载能工业园区”;董家河镇重点建设“铝工业园区”。

中心镇(2个):庙湾镇、瑶曲镇。庙湾镇重点建设“香山佛

教文化景区、玉门旅游景区和工矿区”;瑶曲镇重点建设“煤炭工矿区”。

基础镇(4个):关庄镇、寺沟镇、小丘镇、柳林镇。关庄镇重点建设“物流集贸区”;寺沟镇重点建设“城区近郊发展区”;小丘镇重点建设“物流集贸中心区”;柳林镇重点建设“集贸居住、香山旅游服务区”。

石柱乡、演池乡:加快集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逐步撤乡设镇。

同时,结合镇、村综合整治,对包茂高速、210国道、耀照路、耀柳路、柳照路沿线的所有新建的建筑物要参照“铜川市新农村住宅设计图集”,统一建筑风格,对原有的建筑物逐步进行改造,以形成统一体,打造沿线建筑的新亮点。

四、几点建议

1、结合镇、村综合整治,希望省上在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巷道建设方面,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以改善全区广大群众的居住生活和出行问题;

2、按照省上确定的城镇化发展纲要,为了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望在重点镇建设和“关中百镇”建设项目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

3、结合我区规划全覆盖实际,各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望上级加大规划的补助资金,以解决基层资金短缺的困难;

4、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陕西省城乡规划

条例》和《陕西省乡村规划建设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希望省上给予解决编制,为基层配备专业的规划管理人员,以确保各类规划的有效实施。

第四篇: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生力军

劳务输出是区域间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转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一种人力资源,通过劳务输出得到开发利用,可以为农村经济超常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商城县是xx确定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0余万人。近年来,开放的政策,市场的拉动,政府的组织,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促使商城劳务输出规模与日俱增,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之一 ——输出总量迅速膨胀,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到2002年,全县年输出剩余劳动力10.8万人以上,其中省内务工人员2万余人,跨省就业人员8.7万余人,出国劳务人员100余人,分布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及周边部分国家和地区,涉及21个行业,年收入从几千元至数万元不等。其中,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占外出人员的4.6%,年收入在5千元以上的占62.3%,年收入在5千元以下的占33.1%。全县劳务输出总收入在6亿元左右。——规模输出初步形成,块状经济日益凸显。从20世纪80年代起,商城县劳务输出经历了起步、加速、稳定的过程。目前劳务人员中近3000余人成为外出务工部落的“领军人物”。这部分人在外已有相对稳定的经营地点和经营行业,成为在外成功的私营企业主、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带动了大批家乡农民走出农村,进入工厂,流入城市。全县“领军人物”每年带动和组织外出务工农民9万余人,占外出总人数的93%左右,成为外出务工人员定向有序流动的制导因子。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后或在城市扎根定居成为非农人口,或自办企业成为私营企业主,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块状经济群体。——“金凤还巢”经营创业,回报家乡成效斐然。输出劳动力,回流生产力。有些农民工在经济发达地区学到技术,扩大视野之后,回到家乡创业,带富了一方百姓。李集乡刘怀同在武汉三镇多年艰苦创业,成为富甲一方的代表人物,去年为支持家乡建设,投资1000余万元,参与县城老城区改造;汪岗乡新湾村农民陈刚回乡创办“飞亚羽毛工艺制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羽毛面具、羽毛箭、羽毛帽顶、羽毛圣诞树等40多种羽毛工艺制品,产品出口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目前,全县务工人员回乡办企业的有396户,其中电子厂、化工厂、木工家具厂等74个,养殖、种植场103个,预制厂157个,砖窑厂62个,年产值近4000万元,吸纳安置了5000余名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及下岗职工再就业,实现了从“挣钱填肚子”到“赚钱盖房子”,再到“筹资办厂子”的转变,走出了一条“输出—成才—积累—创业—共同奔小康”的成功之路。劳务输出带来的几点启示启示之一,农村劳务输出过程孕育了劳务经济。农民开创的劳务经济,走的是一条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自力脱贫致富的路子。农村的大量劳动力在改革开放中抢抓机遇,纷纷走出家门,投入市场直面激烈的竞争,最终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希望。这种现象蕴含着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广大农民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具有“自我开发”的能力,他们进城以后投入市场经济的大潮,在干中学、学中干,发挥聪明才智,增强实际本领,实现人身价值,展示创业胆略,成为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启示之二,农村劳务输出过程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实现过程。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集聚,引导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商城县为例,全县居住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40%。改革开放以来,全县至少有6万农村人口通过改变户籍或在城镇经商、办厂等,由农村到城镇和城市落户,成为城镇居民。这些人在城市化进程中,作为现代城市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小城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启示之三,农村劳务输出过程加速了农村土地留转,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劳务输出对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劳动力非农化水平的提高方面,而且更在于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民收入、农民的消费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化程度等方面得以提高,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2002年,商城县出现万余户“耕地代管户”,代管农田面积10多万亩。外出务工经商户将闲置耕地经营权全托或租赁给种田能手,作物收成部分或全部充抵托管费,或种田能手向外出务工经商户交少量的耕地租赁费,各种税费由外出务工经商户承担。鄢岗镇农民刘正海、胡大海一次性托管和租赁外出务工经商户耕地67公顷,种植花卉苗木15公顷,反季节蔬菜35公顷,优质水稻10公顷,无籽西瓜7公顷,充分发挥了闲置耕地的使用效益,促进了产业化经营。启示之四,农村劳务输出过程是农民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在现代社会,劳动者的素质是劳动力就业竞争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农外就业和用工单位吸收劳动力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这种双向选择的机制决定了一个劳动力要从农业向非农行业转移,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商城县在1990年转移的劳动力40.2%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2002年这一比例提高到66.2%。由此表明,农村劳务输出实际上也是劳动力综合素质的竞争。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通过输出过程中的工作和学习,通过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环境,通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掌握了新专业知识和技能,开阔了视野,培养了新的意识和观念,进而全面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几 点 建 议

1、加强宣传引导,把劳务输出、劳务产业、劳务经济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大力开展宣传教育,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加快转移农民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使全社会明白,过多的农民滞留农业,会形成农村市场增长缓慢,相对萎缩,带来农民收入下降,影响城市工业品的销售。建立劳务输出的领导机构和服务体系,加强对劳务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保护输出者的合法权益,提升劳务输出经济,培育和发展统一、规范的劳务市场,加速非农化人口的转移,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进程。

2、以彻底改革户籍制度为突破口,进一步整合城镇管理体制,为农民工权益保护创造平等的制度环境。国家应放开中小城市户口,对大城市实行户口准

第五篇:加快城镇化进程 提高城镇化水平

加快城镇化进程 提高城镇化水平

——在全旗城镇化建设研讨会上的发言

发展和改革局 刘明涛

城镇化的基本涵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结构不断变化、城乡文明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城镇化的本质是聚集,也就是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通过聚集产生较高的经济、社会、文化要素的配置效率,从而不断推动经济规模的扩张、带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创新发展方式,使城市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体现。通俗的讲就是“以空间换财富、以空间换速度、以空间换资源、以空间换生态”。城镇化可以从根本上促进生态脆弱区人口的梯度转移,为生态恢复和重建提供基础条件。还可以提高资源集约利用的程度和效果,特别是为资源的循环利用提供条件。

就我旗而言,城镇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农牧民和农村牧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城乡一体化的过程。我旗人均耕地面积不足5亩、农产品商品率低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大部分农村人口迫切要求摆脱日益狭窄的生产空间,到城镇寻求发展。目前,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劳务输出,但长远之计还是就地安置转移,因而,加快城镇化建设是迎接我旗农村人口空间和产业转移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城镇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大力 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一、我旗城镇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自“十一五”以来,我旗城乡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建成区增长幅度较大。截止2009年末,全旗总人口25.6万人中,城镇人口 5.1万人,城镇化率为39.42%。初步形成了由城关镇——重点建制镇构成的规模等级、职能分工相对明晰的城镇网络体系,城市的区域辐射、集聚力逐步增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划意识逐步增强,推进了城乡一体化。二是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供电、供水、通讯、道路等设施逐步完善。三是规划建设了煤化工经济循环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后劲将逐步增强。四是启动城区北扩工程。五是城市的管理正在加强,有些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全旗一盘棋规划,分区布局,优势互补,市政管理上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定了努力实现由村镇向城市转变的指导思想,从方向上确保我旗符合当前形势的发展要求。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旗城镇化建设的问题还很多,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城乡结构不合理,镇区规模普遍偏小,聚集、辐射作用不强。以经棚镇为例,常住人口不足6万人,规划“十一五”期末达到10万人,但就目前看来这一目标难以实现。常住人口数量不足就很难发挥通过消费拉动城镇需求的整体效应,县城辐射带动作用也难以得到较好发挥,这一点可以说是我旗加快城镇化 建设的一个瓶颈。同时乡镇的聚集和辐射效应较低,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

二是城乡收入差距大。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有4947元。农村的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条件更是与城市相差甚远。城乡差距的扩大,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极为不利。

三是城乡规划体系不完善。城乡规划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之一,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截止2009年末,全旗的大多数乡镇几乎都还没有编制详细的城镇建设规划。加之专业规划管理人员缺乏,使规划实施管理无法保障,无法向农村延伸,村庄集镇长期处于无规划可依、无管理建设的困境。

四是城乡基础设施不完善。国家、自治区在城镇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很少,我旗地方财力虽然近几年不断向经棚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但也拿不出更多资金投入其它小城镇建设。由于资金匮乏,大部分乡镇路灯、供排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差,公厕等公共设施建设严重不足,满足不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管理粗放,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小城镇管理机制,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

五是人口整体素质不高。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城市人口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发展。我旗是一个传统的农牧业旗县,随着工业化的洗礼,一方面,农牧民从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开始了从农村到城市的逐步的转变,但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保留传统农牧业时代的烙印,这些“新市民”素质滞后,跟不上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民逐年增多,由于这部分人口大多数来源于农村牧区,教育水平相对比较低,而城镇又缺乏对这部分人的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基本设施。因此,城市人口整体素质不高,要实现市民行为意识的城镇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我旗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有利条件

(一)特殊的区位优势为我旗城镇化建设创造了先决条件

我旗地处内蒙古东部经济区、东北经济区、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四大经济区的结合部,距首都北京仅500多公里,因此拥有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我旗城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旗已初步形成了以国省干线和县级公路为骨架,以乡村公路和旅游公路为微循环,纵横交错、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公路交通网络格局。区域内基本形成以集通铁路、省际通道、303国道、306国道为干线的交通网络,距赤峰和锡林浩特机场均在200公里以内。国道、省级公路和旗乡级公路覆盖了全旗每个行政村。我旗矿产资源、水资源、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同时已初步形成了冶金、能源、化工为主的工业骨干体系,并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将是我旗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有力支撑。

(三)独有的旅游资源为我旗城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我旗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对全旗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起到了极大了推动作用。2009年,全旗共接待游客 187.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51亿元。在旅游业的带动下,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住宿餐饮业企业和个体商户已达到750家,交通运输户数1550多户,旅客运输能力96万人。可以这样说,旅游这一块蕴藏的潜力会在我旗今后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几点对策

(一)完善城乡规划编制,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调控作用

城乡规划是以一个区域内的城镇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域城镇发展的历史基础、区域基础和经济基础的充分分析,明确区域城镇发展的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我们应加强对我旗城镇体系和发展的研究,确定我旗未来城镇发展的基本框架,形成以经棚镇为中心,土城子镇、宇宙地镇、芝瑞镇、达来诺日镇、热水开发区、乌兰布统开发区等重点乡镇为纽带,辐射带动其他乡镇的格局,为全旗城镇发展布局、产业和生产力布局、经济建设以及区域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加强对区域城镇体系研究的同时,完善城乡规划的编制体系,按照科学性、前瞻性、连续性、长期性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的组织编制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加强管理人员和规划机构的建设,特别要改变乡镇、村庄建设无规划、无管 理的无序发展模式,为城乡规划的实施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拓展中心城镇,充分发挥集聚效应

以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发展目标,积极培育和拓展经棚镇作为区域中心城镇的职能和作用,加快经棚镇区发展,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做大做强中心城镇。为“放大”中心城镇对县域其它乡镇的辐射和吸引力的作用,对于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用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要大胆探索与城镇化配套的改革措施。一是在消灭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差别的基础上,调整劳动就业和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管理措施和办法,提高转化农民工的水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都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把符合条件的农民转移进城,农民工城镇化是下一个阶段城镇化的重点。今后要在建立提高就业质量、推动城乡社保接轨等基础上,积极创造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转化为城镇居民的条件。特别是要采用廉租住房、鼓励低收入群体自建住房等可行办法,把农民工阶层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排除农民工转化为城镇居民的最大障碍,让他们真正留下来,真正融入城市,使他们在城市寻找一份可以发展的空间。切实提高我旗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三)加快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

积极发展作为区域次中心城镇的热水开发区、乌兰布统开发区、宇宙地镇、达来诺日镇、土城子镇等小城镇建设,确定各中 心城镇功能定位、主导产业以及经济发展模式,使其发挥边贸、旅游等优势,作好城镇间的桥梁、中介和传递作用。随着乡镇之间公路的建设,以高等级公路和县乡公路为纽带,将一些重点镇连接起来,形成以经棚镇为中心,以一批小城镇为依托的城镇群。

(四)以工业和旅游业为依托,带动劳动力转移

一般说来,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工业文明是城镇文明的象征,没有工业文明就没有城镇文明。推进城镇化进程,必须通过工业化为城市发展注入持久的活力,以提高城镇的承载能力和聚集效应,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就业岗位。我旗要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就必须抢抓机遇,以现有产业为基础,立足资源和地缘优势,打造煤化工、冶金和绿色能源产业集群,实现工业经济超常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努力在“十二五”期间,城镇人口达到10—13万人,全旗城镇化率达到40—50%。

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强,并且能够容纳大量人口就业。我旗拥有丰富且有特色的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并且有地缘和交通便利等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只需加上创新的旅游发展政策和思路,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旅游业必将成为我旗城镇建设的有力支撑。

(五)发展农村牧区产业化,加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在“十二五”期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预计达到10—13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能够有效转移4—7万人,占全旗总人口比例由80%降到50—60%。那么农牧民人均生产资料将增加20—30%。如此一来,更加丰富的物质基础将会为农村牧区产业化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农村牧区人口的有效转移,恢复生态环境也拥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因此,我们在推进城市基础建设的同时,要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促进农牧民在产业链条延伸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利益。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将不再是“纸上谈兵”,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从而城乡一体化和缩小城乡差距的步伐便会逐步加快。

(六)严格管理,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依法严格管理城镇,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环保。城镇的任何建设,都会对城镇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建设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而且使生态环境随着城镇建设越来越好。同时,要注重“绿化、美化、亮化”建设,以建设国家生态旅游名旗为载体,在加大体育公园建设的基础上,应积极促进老城区电网改造工程早日开工,变明缆为地缆,改变当前城市输电线路老化的现状。同时,稳步推进碧柳河改道和滨河公园建设,使之成为城镇的“亮点”和“景观”,体现城 市的“灵气”和“秀气”,充分展示我旗独特的生态风光和民族文化特色,彰显城市魅力。其次要切实保护耕地。由于我旗人均耕地较少,所以,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土地的有效开发利用。要通过挖掘土地潜力,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

下载关于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若干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 加快推进县域城镇化进程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 加快推进县域 城镇化进程 ——凤县县域城镇化发展状况调查 凤县县委农工部梁虎林赵娟 近年来,凤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

    江苏省政府关于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意见

    【发布单位】81002 【发布文号】苏政发[2000]36号 【发布日期】2000-03-20 【生效日期】2000-03-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苏省政府......

    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坡头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打造休闲、宜居、旅游、生态的中心城区为目标,以招商引资为动力......

    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生力军(精选)

    劳务输出是区域间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转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一种人力资源,通过劳务输出得到开发利用,可以为农村经济超常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商城县是......

    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坡头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打造休闲、宜居、旅游、生态的中心城区为目标,以招商引资为动力......

    加快城镇化进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加快城镇化进程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作者:黎德胜 党的十六大发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县域经济发展......

    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5篇模版)

    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 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青阳镇人民政府华林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

    加快农区城镇化进程的思考

    加快农区城镇化进程的思考 驻马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张道军编者按:以城镇化引领工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这是我市近年来发展经济的着力点,在全省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