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项目
2016年度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项目
专项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做好省直预算单财政支出绩效自评相关工作要求,我厅领导高度重视,召开相关业务处室的部署会议,对2016年部门预算安排的财政专项支出项目开展绩效自评,现将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设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高校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具体管理部门是福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是我厅直属事业单位,主要工作职能:开展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学生资助工作,具体实施工作由各学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完成。
(二)项目基本情况
目前,我省高等教育本专科阶段已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包括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研学业奖学金、研究生助学金、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在普通高中阶段,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两档
第1页(共8页)实施国家助学金制度,其中,一档每生每年3000元,二档每生每年1700元;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对涉农专业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中职国家助学金制度,每生每年2000元。
二、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闽政〔2007〕18号)、财政部 教育部 总参谋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办法〉的通知》(财教〔2013〕236号)、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提高普通高等学校国家助学金标准的通知》(闽财教〔2010〕119号)、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财政厅 中国人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 福建银监局 福建保监局《关于印发福建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贴息及风险补偿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闽教财〔2010〕123号)、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闽财教〔2014〕3号)、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闽财教〔2014〕4号)、《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福建省物价局关于实施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意见》(闽财教〔2012〕135号)、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完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通知》(闽财教
第2页(共8页)〔2015〕75号)等文件要求,2016年省级及以上资金合计下达困难学生资助资金7.6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64亿元,省财政资金3.0亿元;高校资助资金6.9亿元,中等职业教育资助0.27亿元,普通高中资助0.47亿元。
三、项目绩效分析
(一)指标概况
一级项目指标共七项,分别是投入、产出、效益、项目安排资金、投入(18%)、项目管理(46%)、产出与效益(36%)。
二级项目指标共16项,分别是时效目标、成本目标、数量目标、质量目标、社会效益目标、可持续影响目标、服务对象满意度目标、财政资金小计、绩效目标管理、资金落实、实际支出情况、组织管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项目产出、社会效益。
三级项目指标共33项,分别是资金落实、资金支出、资助困难学生数、困难学生获得奖学金比例、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受助学生就业率、资助工作满意度等33项。
1.目标值比例项目完成情况
在资金落实、资金支出、资助困难学生数、困难学生获得奖学金比例、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受助学生就业率、资助工作满意度完成目标比例的平均分分别为109.04%、100.02%、101.66%、127.51%、100.00%、113.44%、113.43%。
第3页(共8页)2.资金数额项目完成情况
在项目资金安排上,预算安排、实际到位、实际支出、本年度结余四项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1293.113万元、1345.654万元、1246.620万元、105.259万元。
3.评分权重项目完成情况
绩效目标明确性(权重分4)平均分为3.814、财政资金到位率(权重分)平均分为5.971、非财政资金到位率(权重分4)平均分为3.800、支出实现率(权重分4)平均分为3.030、管理机构保障(权重分5)平均分为4.600、信息系统管理(权重分5)平均分为4.800、管理制度健全性(权重分4)平均分为3.971、资助对象认定(权重分5)平均分为2.986、资助制度执行的有效性(权重分6)平均分为6.000、资助对象档案管理(权重分5)平均分为4.586、资助育人工作(权重分6)平均分为4.543、财务制度健全性(权重分4)平均分为3.971、资金使用合规性(权重分4)平均分为3.957、会计信息质量管理(权重分2)平均分为1.971、助学金发放率(权重分5)平均分为4.686、奖学金发放率(权重分5)平均分为4.886、困难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比例(权重分4)平均分为3.871、不良助学贷款发生率(权重分4)平均分为4.000、资助方式多样性(权重分4)平均分为2.771、困难学生发展情况(权重分6)平均分为5.421、资助工作认可度(权重分4)平均分为3.943、资助政策满意度(权重分4)平均分为3.971。
第4页(共8页)
(二)总体完成情况
总的说来,各单位在各项指标中的完成情况良好,并在部分指标中有较突出表现。其中,在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资助制度执行的有效性、不良助学贷款发生率三项指标中统计的70所高校都达到了最高值,很好的完成相关项目的指标要求。在绩效目标明确性、财政资金到位率、管理制度健全性、财务制度健全性、资金使用合规性、会计信息质量管理、奖学金发放率、困难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比例、资助工作认可度、资助政策满意度十项指标中有90%以上的高校达到了最高值,较好的完成了项目指标要求。另外,在部分指标中个别单位表现突出,例如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在“资助困难学生数”的指标中完成突出;阳光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在“困难学生获得奖学金比例”指标分别以345.40%、239%、233.33%的目标完成值远超127.51%的平均值;在福州大学在“预算安排、实际到位、本年度结余”三个指标中都远远大于平均分,突出地完成了项目指标。福建农林大学在“实际支出”项目上以8334.1万元远超1306万元的平均值夺得最高值之位。
四、存在问题
(一)在个别项目指标上完成情况普遍存在漏洞,且个别指标问题突出
在资助对象认定项目上各单位完成较差,福建农林大学、集美大学等44所高校都处于最低值,这在一定程度上
第5页(共8页)看出各单位在资助对象认定工作上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地改进提升;在“绩效目标明确性、非财政资金到位率、支出实现率、奖学金发放率、困难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比例”项目上都存在个别单位得分为0的现象。其中,在“支出实现率”项目上有集美大学、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高校得了0分,因此可知,部分单位在二级指标“绩效目标管理、资金落实、实际支出情况、项目产出”几项指标落实过程中还存在较大问题。
(二)单位内部各指标完成情况参差不齐
例如集美大学在等指标中完成情况都达到最高值,在支出实现率、资助对象认定两项指标中却都处于最低值水平;福建农林大学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各项指标都很好完成任务,在“资助对象认定、资助对象档案管理”指标上却失分较多,失分点主要因在资助对象认定工作上未从多方面考察资助对象的实际情况,档案管理工作不够规范和完整;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在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整体良好,但在“资助工作满意度”指标上却没有反馈信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校造资助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工作上有所不足,忽视了对资助工作满意度调查,不利于后续工作改进。
(三)单位之间绩效评价总分分值差异大
在绩效评价总分上,其中最高分为99(黎明职业大学),最低分为79分(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可以看出得分最高单位和最低单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在非财政资金到位率、支
第6页(共8页)出实现率、资助对象认定、助学金发放率等几个方面得分情况差异较大。各单位要以整体评分平均分为基数,每个部门员工绩效平均分与之比较,各单位之间可扬长避短,通过相互借鉴学习以降低彼此间的差距。
五、建议措施
(一)进一步规范资助对象认定工作
加大对资助政策的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宣传国家的有关政策,让学生、家长乃至社会都了解政策、领会政策,特别要理清奖学金和助学的区别。在认定过程中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工作方法,确保整个认定流程公开、透明,未受到资助的同学心理上也是平和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和谐,增进学生对老师、学校和社会的信任。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与提出申请而未能获得资助学生的事后交流,这是一项集教育、安抚为一体的工作。其目的是,通过对认定过程的回顾、评估,以师生交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进行心灵抚慰,让他们能正确面对事实,愉快地学习和生活。
(二)进一步加强中期绩效目标管理、政策落实 在资助工作的具体过程中,要做好管理工作,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充分发挥资金的助学效益,缩小各单位绩效差异。要认真整合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和社会捐助等资助手段,加强对资助资
第7页(共8页)金的统筹使用,避免有的学生获助超过所需,有的学生获助不足的情况;要建立资助资金的监察审计制度,确保资助资金专款专用,切实维护国家利益,以及捐助人和受助人的权益;要建立与社会捐资助学单位和个人的联系,及时向他们反馈资金的使用情况和受助学生的表现情况,增强他们捐资助学的热情和信心。以此,增强资助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进一步加强后期资助工作满意度反馈与校际交流 新形势下的资助育人工作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对资助工作的想法与看法,做好对资助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工作,尽力做到精准资助、精细化资助,提高资助工作的针对性。此外,根据调查可以看出,不同单位的资助工作有不同的做法,各单位之间可扬长避短,加强学习交流,共同促进资助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福建省教育厅
2016年6月20日
第8页(共8页)
第二篇:困难学生申请资助书
困难学生申请资助书
我来自抚顺县海浪乡后陡村,我叫**,是****中学初三一班的一名学生。现家有6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妹妹和我。爷爷、奶奶年老在家,妹妹在邹家读小学,妈妈在家务农,且妈妈体弱多病,爷爷﹑奶奶身体虚弱,全家的开支主要靠父亲在附近的工厂打工每月不到1000元。由于家乡田少人多,父亲身绵力薄,全家人均收入不足200元。为了能让我和妹妹上学,父母亲日夜劳碌奔波,可收入仅仅是维持家庭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几十年来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尽管家庭贫困,经济捉襟见肘,我并没有被家庭的情况所困扰,始终坚持学习,并把自己的情况当成是我学习的动力,不因此而放弃我的大学梦,在生活上,为了减少家庭负担,在空闲和休息时间,在不影响自己学业和学习的同时经常帮助母亲到田间务农,做家务。经过我的奋斗努力,今年中考我取得了731分的好成绩,顺利拿到了县高中的入取通知书,终于走向了我迈向大学的宽敞大道,但是高昂的学费,让全家在高兴之余,也随之多了一份负担。几年来,每当我和妹妹开学时父母亲便愁容满面,为了筹学费父母向亲戚借向邻居筹,加班加点就为了多攒几十元钱供我和妹妹能够念上书。可是考进县高中的学费使本来家庭负担沉重的父亲更加雪上加霜。为了不因经济困难而影响自己的学业,能及时、足额地把学费交清,抚顺县总工会在了解了我的情况以后给了我高额的资助,鼓励我不被家庭的困难所压倒,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在这非常时期县工会不但解决了我的经济困难,减轻了我父母的负担,也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激起我战胜困难的决心。因此,我绝不辜负县总工会对我的厚望,继续努力学习,用我的实际行动报答社会给我的关爱,争取以优良的成绩来回报县总工会对我的关心和扶持。此致!敬礼
第三篇:困难学生资助论文
贫困大学生教育资助政策分析
[提 要] 贫困大学生教育资助是当下教育资助的一条手段,对贫困大学生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帮助。贫困大学生教育资助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体系,但同时也面对着诸多的问题。面对现行的资助政策本文从政策实施,实行程度,实施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后期政策发展方向进行探讨,适当对现行的大学生教育资助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教育资助政策分析政策建议
政策实施
意义:据统计。目前全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总数460万人。贫困生的难处,有的超出常人的想象,也超出了贫困生的心理承受极限,使他们无法维持正常的学习生活。有数字显示,一个本科生每年最低支出9000元,相当于贫困地区9个农民一年的纯收入;一个本科生四年的花费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改革的胜利果实分享不公平已使贫困生家庭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政府对贫困地区教育财政的低投入.城乡之间教育政策的大落差又使贫困生家庭受到明显的教育不公的冲击。贫困生要缴连年增长的高额学费,这使本来就已经贫困的学生家庭陷入了无助的境地。这种教育不公平后果严重,不仅会影响到贫困生就业的不公平,还会引起整个社会的不公平,甚至会引发社会危机.。从1987年开始,在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民政部、各地政府以及各高等学校、社会力量一起共同努力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及“绿色通道”等为内容的较完善的政策体系。其中,奖学金主要包括奖励各类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与生活的普通奖学金,特别针对贫困家庭学生设立的国家助学奖学金,以及社会组织、个人在学校设立的各种专项奖学金。学生贷款是利用金融手段来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资金问题的一种政策模式,除了高校利用学校资金对学生办理的无息借款以及一般性商业助学贷款外,最主要的形式是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是针对贫困家庭学生安心完成学业的有效资助办法,教育部、财政部规定各高校每年从所收取的学费收入中提取10%的资金用于勤工助学项目。特殊困难补助是各级政府和高校对经济困难学生遇到一些特殊性、突发性困难时给予临时性、一次性的无偿资助,这是一项辅助性的政策措施。减免学费是对部分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实行学费减、免制度,具体减免对象和额度由学校确定。“绿色通道”是为刚考入大学的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入学而实施的措施。此外,还有各种形式的社会资助,主要是社会各界在高校设立的各种奖学金、助学金项目,以及帮助贫困学生获取贷款的各种办法等。总的来讲,目前形成的这个教育资助政策体系是一个以助学金、助学贷款为主1997年,中国开始实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中国政府逐渐推出了一系列学生资助政策,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以帮助学生支付上大学费用。2007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大大提高了学生资助的力度,扩大了学生资助的覆盖面。同时,地方政府、社会团体和大学也开始为大学生提供越来越多的资助。随着大学招收的扩大相应的在校困难学生也随之增多资助政策也在逐年的完善。
实行程度
政府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过程中,为使全体在校大学生包括贫困大学生都能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成为社会合格建造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做出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教育部和财政部多次会议研究,下发文件建立起以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基金,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题的多种途径结合的的体系帮助在校困难学生。从2004年到2005年贫困资金合计40亿元,资助人数达到420万人次。自1999年以来开展国家助学金贷款工作,全国申请贷款人数累计400万,银行审计人数240万,申请贷款累计总额达305亿,银行审批金额201亿元。除此之外各当地政府,各高校也相应为困难学生做出专项资金以帮助困难学生顺利读完大学课程。在当下国内基本实现在校困难学生都能得到校级,政府或国家的相关资助。助学贷款风险准备金、生源地贷款等,有一些地区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已走上正轨。从长远的发展来看,目前有几个方面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逐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向更多的银行和金融单位甚至个人进一步开发,鼓励银行设计出多元化的产品;对生源地贷款进一步探索并谋求与以学校所在地贷款的有机融合;政府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建立相应的基金以承担更多的风险;立足于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宏观角度加快信用体系的建设,采取灵活多样、立足实际的担保方式;探索通过社会保险机构回收资金,在贷款和国家社会养老保险中间建立相应的约束渠道;进一步改革还贷的时间期限,并建立和工作后工资挂钩的还贷款制度;考虑建立教育政策银行或类似金融机构负责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借鉴西方经验,建设教育融资机制,尝试发展助学贷款证券化的“二级市场”给困难学生带来了更多的福利。目前,国家、社会和各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采取的主要方式有:1.多元化助学体系的建立。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以国家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较好地解决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基本保证了每一个困难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2.各高校普遍设立勤工助学中心。各高校都设立有各种勤工助学岗位,供勇于面对贫困、自强自立的同学减轻生活费负担,同时也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锻炼和提升。3.社会救助风气逐渐形成。现在一些政府、团体、工会、妇联、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资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越来越多。这些爱心资助不仅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带来了完成学业的希望,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和谐团结的力量。
资助政策中的问题
虽然在国家出台了新的资助政策之后,各高校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建立了自己相对完善的资助工作体系,但是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准确认定有困难。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无偿的奖助学金资助,首先必须对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认定。从表面看,这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顺理成章,但实现中仍然有很多漏洞。比如,学校认定的依据之一是“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其中第一个是由学生生源所长在乡镇民政部门盖章证明,后面一张表由学生本人填写。这些认定,在表面看来很能证实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不少地方开的证明随意性很强,可信度较低。重视物质帮困,忽视精神帮困。长期以来,人们都只关注到贫困生在经济上的困难,事实上,高校中的贫困生很大一部分属于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贫困,所以他们要面对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压力,还有学习上的压力和心理上的压力。我们现有的帮困助学措施大部分是从解决学生经济困难的角度来考虑,如国家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学杂费减免等,而缺乏对贫困生在思想、人格、心理等方面的关注、教育和帮助。与种类繁多的物质帮困措施相比,在精神帮困方面确实缺
乏有力的措施。而且摆脱精神上的贫困远比摆脱经济上的贫困要来得困难、来得复杂。没有注重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参考其他一些国家的资助政策,可以发现,大多数国家基于高等教育缴费上学的原则,各项资助措施以有偿的贷款为主,各种资助大部分是有条件的,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资助,完全无偿的无条件的资助很少。而我国现行资助体系中仍有较大比重补、减、免等无偿资助方式,部分学生和家长到校之前就备齐了各种贫困材料等着学校减免学费和给予困难补助,促成了学生的等、要、靠思想,不利培养学生的自强自立精神。由于贫困生群体具有隐蔽特征.贫困生认定工作向来是一个难题。目前对贫困生资格的认定缺乏 可靠的资产数据,仅凭学生填写的一张表格和学生家庭所在地或家长单位所开的证明作为认定依据.家庭经济背景的真实性难以判断、准确性难以把 握。从学校层面来看,因缺乏判断的标准,一些高校采取简单的按学生人数分配贫困生指标的办法。学 校分解到院系,院系分解到班,并没有按照贫困生的实际人数进行资助。或者为工作简便有效往往采取贫困生在班会上讲述家中的贫困原因。或采取个人申请,同学投票等方式,这些做法容易伤害贫困学生的自尊心。另外,就贫困生本身而言,对于自己的贫困状况,有的学生在某种心理的作用下。羞于说明真实情况,导致学习、生活条件甚至心理上的新的压力,这也给资助工作带来了困难。美国的资助模式之所以效果显著,“资助包”和“国会方法”是 关键。而我国学生及其家庭收入比较隐蔽,各类贫困证明效度较低。国家没有权威、可行的资助评审体系,高校很难确定谁应该接受无偿资助、谁只能获得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困功能弱化从资助形式看,主要是体现党和政府关怀的奖(助)学金、困难补助等无偿性资助,弊端是缺乏教 育功能,容易使经济困难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奖学 金助困功能弱化。根据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1999年对全国100所高校50000名贫困生的问卷调查显示:高校贫困生生活费来源中依靠奖学金支付的仅占贫困 生总数的2.9%。贫困生获奖学金的人数也仅占其总数的23,。8%。就笔者所在学院2002~2007年国家 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发放金额合计金额为8.7万、10.6万、15.3万、14万、32万、62万(其中国家省政府励志奖学金48.25万);享受学生人数 合计:31人、38人、59人、56人、62人、191人(其中 国家省政府励志奖学金169人)。只占我院在校学 生总数的6%一12%,且能够获得此类奖学金的同学未必就是贫困生,这足以证明奖学金的助困功能已十分微弱。基于政策效益的评价,我们以2002年为例(见下表)来研究贫困大学生救助的资金总量。从表中可以看到,在对城市贫困大学生救助的各项政策中,救助金额总数最大的是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对个体救助金额最大的是国家助学贷款和国家奖学金,覆盖范围最广的是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和国家助学贷款,综合考虑,从效益上来说,比较好的是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
2002年各项资助政策效果比较一览表
类别资金额(万元)救助人数(万人)人均(元)
奖学金(含非困难学生)263141366719
国家奖学金200004.5444
4国家助学贷款210000258400
勤工助学基金76831124620
困难补助3813578489
减免学费32778171928
绿色通道69000(以人均3000计)2
3(资料来源《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扎实做好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财务司编印。)基于政策效率的评价。从效率上来讲,我们要考虑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即资金对贫困生的救助程度。一般奖学金和贫困大学生救助没有直接的联系;国家奖学金金额偏大;困难补助与减免学费操作困难,有平均化倾向,资金利用率“大打折扣”;社会资助总体金额较少,不成气候。总体评价,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的效率较高。基于政策公正性的评价。从公正角度讲,奖学金体系和勤工助学体系比较公正;困难补助和减免学费由于标准不清容易产生问题;国家助学贷款和社会资助对受助个体很公正,然而从宏观来讲,现实中的受助地区和学校之间的不平衡状况对公平原则有所破坏,需要进一步修正。基于政策回应度的评价。从政策的回应度来讲,我们可以研究政策对象对不同政策的评价,这是我们的重要参考。从我们调查看,大部分同学对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的认可率较高。综合比较,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是最有效的资助方式,虽然他们在现实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然而仍然需要大力发展;困难补助和减免学费的政策需要改革,要进行制度的创新或者改变资助方式;国家奖学金要减少资金,扩大资助对象;国家助学贷款和社会资助的非均衡化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
政策方向
资助政策体系的资助形式在原有的“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发展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设置、部分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覆盖范围从以往以普通高等学校为主,进一步扩展到民办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及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另外新资助政策体系政策导向明显,在具体分配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名额和资金的时候,不是搞平均分配,而是考虑到不同高校特点、不同专业特点,向那些国家最需要的专业进行倾斜。同时,在主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同时,鼓励部分优秀学生;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的同时,切实鼓励学生学习国家最需要的专业或接受最有用的职业教育。
资助政策的合理化建议
1.科学确定资助对象,确保资助的公平公正。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建立动态的贫困生档案制度。首先是掌握贫困生家庭经济状况及其动态信息。一方面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水平、家庭成员结构及其劳动能力,判断其应收入状况。另一方面可采取学生参与测评,实现民主决策和有关各种意见的充分表达,同时,开展在校消费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实际生活水平。最后,辅导员、班主任要把确定的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在班级内公示,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从而科学、合理地量化贫困生界限,以准确地认定贫困生,及时地了解贫困生的贫困程度;认定时应严格遵守贫困生认定的各项制度、原则与程序,克服认定工作简单化与随意性。2.制定资助规划。应建立贫困生资助档案。经过评定后,为每一位受助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份完整的资助计划,并关注其在校期间的整个受助过程,使资金到位,防止贫困生资金浪费现象。保证公平、有效地分配资助金额,公正、公开地实施帮困助学活动。3.加强贫困生的心理资助工作。部分贫困学生存在自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问题,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我们在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对待贫困和资助的思想,激发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学习、追求成功的精神力量,帮助他们构建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世界。树立在困难中健康成长的信心,这将有利于高校贫困生助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这也是解决贫困生思想“贫困”的关键所在。4.加强诚信教育。如前所述,有些学生为了获得资助伪造贫困证明,或是恶意拖欠助学贷款不还,在学生中造成了及其恶劣的负面影响。因此要建立贫困生诚信档案,建立贫困生资助的追究制度,约束弄虚作假的行为。要把诚信教育纳入整个思想教育体系,作为经常性的工作。在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还应与感恩教育、心里健康教育相结合,让学生懂得助学的原则是扶贫先扶志,帮助受助学生形成“穷且志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品格。5.树立典型,对贫困生进行榜样教育。定期举行品学兼优的贫困生个人事迹报告会,给受资助学生正面积极的引导。长期对贫困生进行“学习激励”。“知识改变命运”,要让广大的贫困生认识到,贫困只是暂时的,未来要靠自己的不懈努力,要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命运,不等,不靠,不依赖。
6.贫困生资助体系使贫困生通过“自主创业”等的努力来获得资助,适应从单一的福利性资助向有偿借贷和鼓励性资助相结合的转变,将过去单一的助困机制及时调整转变为以激励为主、助困为辅相结合的新机制,将贫困生接受帮助的权利与应该履行的义务有机结合起来。
7.建立政府、社会、学校共同参与的勤工助学体系。积极拓宽勤工助学途径, 创设更多校内校外的勤工助学岗位。广泛吸纳社会资助,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办学的支持。学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争取让他们在学校设立助学金和奖学金,以壮大助困基金。学校能够提供给学生的资质金额和岗位有限,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在社会企业中设立相关专业的岗位,使贫困生可以利用业余或寒暑假时间勤工助学,在得到报酬和资助的同时,能将自己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一举两得。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让更多需要帮助的贫困生能得到不同渠道的资助。
参考文献: [1]史月兰.诚信与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5):64-67
[2]欧永美.构建“造血”型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3]徐亚军.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新模式探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3):67-7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国务院二○○七年五月十三日印发。
[5] 李栓久.“助困育人”:高校扶贫模式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5).[6]姚君君.帮困工作与育人工作的有机结合——高校帮困育人长效机制探析[J].世纪桥,2006,(2).[7]黄建美.高校助学帮困育人工作思路探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作者简介:李强1990.09男 江苏徐州盐城工学院B装备111***
第四篇:对困难学生资助制度2012
2012—2013年东山小学对困难学生资助制度
为全面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困、助学、育人工作,促进学生树立自信、自强、自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做到“应助尽助”,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资助对象
资助对象是小学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孤儿、残疾学生、贫困军烈属家庭子女、残疾家庭子女、享受农村低保或特 困救助(特困户)的家庭子女、贫困单亲家庭子女、家庭贫困的少数民族学生、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等。贫困程度相同条件下,品学兼优学生优先。
二、资助程序
资助对象按下列程序及要求核定:
(一)指标下达。我校贫困学生资助名额、经费由教育局确定,再按比例分到各年级进行上报、审核、公示、发放、备案。
(二)信息公开。学校通过召开学生大会、班会、在校内醒目处张贴公告等方式向学生及学生家长公开资助信息,包括资助条件与名额、资助方式与标准、申请时间与评审办法等。
(三)资助申请。学生或学生家长(监护人)向学校提出书面资助申请,填写由学校发给的《特殊家庭困难学生教育资助申请审核表》。《资助申请表》经受助学生所在村委会(社区)、乡镇(街道)民政办公室分别审核、确认、签字盖章后,送交学校作为评审确定资助对
象的依据。
(四)评审公示。学校成立由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和教师代表组成的评审小组,按资助名额,依据《资助申请表》所记载的学生家庭经济贫困程 度确定资助对象。资助对象确定后,学校应在《资助申请表》上签署明确的审核意见并加盖公章,然后将资助对象名单分别在学校和学生家庭所在的村进行 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5天。公示期内如有异议,学校及评审小组要对有关情况进行重新核实。
(五)汇总上报。公示期结束后,学校将公示无异议的资助对象汇总,报送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三、资助经费
资助经费,由教育局同财政局按核定的资助对象和标准核拨到我校。学校财务处按资助花名册及时、足额发放到学生或学生家长。
四、资助管理
我校成立贫困学生资助领导小组,学校校长为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这项工作,确定专人具体负 责贫困生登记、核实及资助对象的公示、报送等工作。我校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制度,建立有关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从制度层面保证公 开、公正、规范、有序地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
第五篇: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简介
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简介(2015)
来源: 作者: 编辑:办公室 日期:2015-11-04 点击率:595 [我要打印] [关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近些年中央有关部门密集出台相关资助政策措施,已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一、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
(一)本专科生教育阶段: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校内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的混合资助体系。
1.国家奖学金。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特别优秀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每年奖励本专科学生5万名,每生每年8000元。
2.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国家励志奖学金资助面约为全国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总数的3%,每生每年5000元。同一学年内,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不能同时获得。
3.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国家助学金资助面约为全国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总数的20%,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000元,可分设2-3档。
4.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不需要担保或抵押的信用助学贷款,帮助解决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用,每学年贷款金额原则上不超过8000元,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0年。国家助学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公布的同档次基准利率,不上浮。贷款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贴息,毕业后的利息由学生支付,并按约定偿还本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有两种模式:一是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即通过就读学校向经办银行申请;二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即通过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提出申请(有的地区直接到相关金融机构申请)。5.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对中央部门所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自愿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达到3年以上(含3年)的,实施学费补偿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补偿代偿金额根据毕业生在校期间每年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确定,每生每年不高于8000元。每年补偿或代偿总额的1/3,分3年补偿代偿完毕。地方高校毕业生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由各地参照中央政策制定执行。
6.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及学费减免。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等学校在校生及毕业生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一次性补偿或代偿,对退役后复学的高校在校生(含高校新生)实行学费减免。补偿代偿金额根据学生在校期间每年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确定,退役复学学费减免金额按照实际收取学费确定,每生每年均不高于8000元。
7.师范生免费教育。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资助由各地自行实施。享受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学生可以申请国家奖学金,但不能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
8.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对退役一年以上、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给予教育资助。内容包括:一是学费资助;二是家庭经济困难退役士兵学生生活费资助;三是其他奖助学金资助。学费资助标准,按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学费标准,每学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生活费及其他奖助学金资助标准,按国家现行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有关规定执行。
9.新生入学资助项目。从2012年起,对中西部地区启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用于解决学生家庭至录取学校间的路费及入校后短期生活费,省(区、市)内院校录取的新生每人资助500元,省外院校录取的新生每人资助1000元。
10.勤工助学。学校设置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并为学生提供校外勤工助学机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考虑。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原则上每周不超过8小时,每月不超过40小时,劳动报酬原则上不低于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11.校内资助。学校利用从事业收入中提取的资助资金以及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助资金等,设立校内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校内无息借款、减免学费等。12.绿色通道。全日制普通高校建立“绿色通道”,对被录取入学、无法缴纳学费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
(二)研究生教育阶段:国家奖助学金、“三助”岗位津贴、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多种方式并举。
1.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特别优秀的研究生。每年奖励4.5万名,其中硕士生3.5万名、每生每年2万元,博士生1万名、每生每年3万元。
2.学业奖学金。为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取而设立的奖学金。中央高校根据研究生收费标准、学业成绩、科研成果、社会服务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确定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覆盖面、等级、奖励标准和评定办法(可分档设定奖励标准)。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标准不得超过同阶段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标准的60%。地方高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政策由各地参照中央政策制定执行。
3.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的基本生活支出。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6000元,博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10000元。
4.“三助”岗位津贴。高等学校利用教育拨款、科研经费、学费收入、社会捐助等资金,设置研究生“三助”(助研、助教、助管)岗位,并提供“三助”津贴。原则上,助研津贴主要通过科研项目经费中的劳务费及科研间接费列支,助教津贴和助管津贴所需资金由高等学校承担。研究生“三助”津贴标准由高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当地物价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
5.国家助学贷款。研究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条件、程序及其他有关规定,与高校本专科生国家助学贷款基本相同。原则上,研究生助学贷款以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每学年贷款金额不超过12000元。
6.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应届毕业研究生赴基层就业申请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的条件、程序及相关规定,与本专科毕业生基本相同。研究生补偿代偿金额每生每年不高于12000元。
7.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及学费减免。研究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申请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及学费减免的条件、程序及相关规定,与本专科生基本相同。研究生补偿代偿或学费减免金额每生每年不高于12000元。8.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对退役一年以上、考入普通高等学校并纳入全国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给予教育资助。资助内容与本专科生基本相同。学费资助标准每学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
二、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
建立起以国家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为主,学校和社会资助及顶岗实习等为补充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1.免学费
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艺术类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免除学费(艺术类其他表演专业学生除外)。
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符合免学费条件的学生,按照当地相同类型同专业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标准给予补助。学费标准高出公办学校免学费标准部分由学生家庭负担;低于公办学校免学费标准的,按照民办学校实际学费标准予以补助。
2.国家助学金
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为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生均每年2000元。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按区域确定,六盘山区等11个连片特困地区和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学生(不含县城)全部纳入享受助学金范围。
地方出台的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和助学金政策,范围大于或相关标准高于国家标准的,可按照本地的办法继续实施。
3.顶岗实习
安排中等职业学校三年级学生到企业等单位顶岗实习,获得一定报酬,用于支付学习和生活费用。
4.奖学金
地方政府、相关行业、企业安排专项资金设立中职学生奖学金。5.学校免学费等
中等职业学校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国家免学费政策之外的学费减免、勤工助学、校内奖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
6.其他资助
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资助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三、普通高中教育学生资助政策 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补充,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1.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约占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20%,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具体标准由各地结合实际分档确定。
2.学校资助。学校从事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减免学费、设立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支出。
3.社会资助。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等面向普通高中设立奖学金、助学金。
四、义务教育学生资助政策
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农村学生免费配发汉语字典,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实施营养改善计划。
1.免学杂费。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学杂费。
2.免费教科书。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农村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农村学生国家课程免费教科书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地方课程免费教科书及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国家免费教科书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国家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配发汉语字典。
3.寄宿生生活补助。用于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天4元、初中生5元(寄宿生全年在校时间按250天计算)。
4.营养改善计划。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施农村(不含县城)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为国家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4元(学生全年在校时间按200天计算),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同时,支持地方试点,中央财政给予适当奖补。
五、学前教育资助政策
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原则,各地建立学前教育资助政策体系。1.政府资助。地方政府对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中央财政根据地方出台的资助政策、经费投入及实施效果等因素,予以奖补。
2.幼儿园资助。幼儿园从事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减免收费、提供特殊困难补助等,具体比例由各地自行确定。3.社会资助。各地建立和完善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捐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作者: 编辑: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