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陈店联小 董先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广大小学教师面临的新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从以上定义我们不难看出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导学习方式。何谓研究性学习呢?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一种积极的、自主的、合作的学习方式。
目前,有些小学校用研究性学习来统整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中,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自然情景和社会情景,或特定的活动场所(如劳动基地、劳动教室等)中开展调查、观察、试验、测量、劳动、服务等学生亲历亲为的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会了解和运用到一些研究方法,并模仿这些研究方法的基本程序,开展活动过程。主动探索与研究的具体方法很多,其中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最适合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一、观察研究方法
所谓观察,就是人们对周围存在的事物的现象和过程进行有目的的感性认识活动,观察研究,即科学观察。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观察法考察的对象十分广泛,可以是社会现象,也可以是自然现象。运用观察法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确定观察的目的,选择观察的对象。
2、收集和分析研究对象的有关文献资料,对观察对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做好观察的知识准备。
3、编制观察计划。计划包括:观察的目的、重点、范围;观察的次数和观察的时间;观察使用的仪器;观察时要用的材料和观察材料记录的方法。
4、实施观察。按计划进行实地观察,边观察边记录,边观察边思考。每次观察前都要写出详细的观察提纲,选定观察材料的具体记录方式。
5、分析观察记录,得出结论。
观察记录的方法常见的有三种:持续记录法、行为核对记录法、等级评定法。观察记录形式灵活,最常用的是观察记录表的形式。
二、调查研究方法
调查使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事实材料。所谓调查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去搜集研究对象的材料,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一定规律而采取的研究方法。按调查形式的不同,主要包括座谈会、访问、调查表、问卷等方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运用相当普遍且有效的一种收集第一手信息的方法,也是课题研究学习过程中最常用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的内容一般涉及当地的社会历史、传统文化、人文地理、商业设施、城 城市建设、道路交通、职能部门等。学生通过调查研究,从中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确定研究主题,制定计划,收集资料,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活动。调查法就调查研究的顺序而言,大致可分六个步骤:
1、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按照目的性、价值性和量力性的原则,选定调查的课题;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地点和调查方式;拟定调查的项目。
2、制定调查计划。通常包括:调查的课题名称、目的、对象、范围、时间、地点、方式方法;调查的步骤和日程安排;调查所需的人员和人员分工;调查所需的经费;调查报告完成的时间。
3、进行试探性调查。做好调查表格、问卷和访谈提纲、测试提纲等编制工作;做好调查的各项技术、事务和组织准备;培训调查组全体成员。在小范围内进行试验性调查。根据实验性调查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调查内容。
4、实际调查,搜集资料。运用所选择的调查方实施调查。搜集资料时,以调查的目的为标准。资料力求全面、系统,同时注意典型性、客观性、真实性。
5、整理调查资料。可把搜集到的资料分成两类:一种是叙述性的资料;一种是数据性的资料。叙述性的资料的整理要进行分类,做到条理分明。数据性的资料可用统计法、列表法、图示法等进行处理。
6、撰写调查报告。应对经过处理后的资料加以分析,探寻其优缺点,以及原因并加以论证,作出结论,提出建议,形成文字的调查报告。调查的方法主要包括:调查会、访问、调查表、问卷等。
三、实验研究方法
实验法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在人为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的条件下,通过仪器和其他物质手段,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实验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查明研究现象发生的原因或检验某一理论或假说的实际效果。实验法最重要的特点是对事物的情况加以适当的控制,排除一些无关因素的干扰,突出所要研究的实验因素,从而比较准确地探索出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实验法的基本步骤:
实验法的全过程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基本阶段。
1、实验的准备阶段。主要步骤包括:选择实验的问题;确定实验的形式;选定实验对象;选定实验因子;确定试验时间;准备测量的器材;制定实验的计划。
2、实验实施阶段。主要步骤包括:按试验计划进行试验;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实验;记录实施的数据和资料。实验者必须把试验经过的详细情形,逐日纪录,写成实验日记,作为整理结果时参考。
3、总结阶段。主要步骤包括: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确定误差范围;检验实验假设;得出科学结论。
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仅有方法是不够的。小学生无论在知识结构方面还是在人生阅历方面都不够成熟,指导他们学习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当他们首次面对一门“没有”的课程并且需要自己去选题、计划、实施时、需要教师的指导;当他们走出熟悉的学习环境——课堂,走向开放的社会,向社会索取知识时,需要教师的指导;当他们通过学习活动仍对于某一问题或现象感到困惑时,需要教师的辅导。当他们由于种种原因实践活动无法进行下去时,更需要老师的指导。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既不能一招一式的教,也不能放任不管,而应把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那么,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呢? 首先应该把握好“度”。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如果指导“过度”,就会偏离这个目的。因此,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尊重他们的意愿,科学的引导他们自觉地完成综合实践活动。
其次,应该加强对他们的活动方式指导和研究方法指导,进行宏观调控。可以进行集体指导,如举办如何搜集整理资料、如何处理信息、如何总结交流等有关讲座;也可针对学生课题组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总之,教师的指导应该渗透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学得主动,并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同时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与自主,点到为止,不要下命令指挥,也不要代为解释,不要越俎代庖,留给学生活动的空间。教师指导的特点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指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指导他怎样去辨别方向;指导可以是一种激励;当学生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学生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自己去攀登。
2012-3-13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五年级上册教案 1 第一单元
人与自我 我自信,会成功 学习目标 : 正确认识自我,能够说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了解树立自信心的方法,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形成健康、自信的人生观。参考主题:(1)我自信,会成功;(2)克服考试焦虑;(3)消除孤独感。实践方式: 心理测试;收集资料;手工制作。方法引导: 发表意见的技巧;如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学科整合: 与心理健康教育、品德与社会、语文等学科整合。关注心理健康,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善于发现其他同学身上的优点并虚心学习;学习名人名言,领悟其深刻含义,并激励自己;进行小制作设计。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研究准备
我们一天天地长大,从妈妈怀里的婴儿,长成了少年。想想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烦恼?你是怎么解决的?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确定设计研究方案,其方法一般是:
1、我的烦恼及解决的办法
2、我自信,会成功
3、消除孤独感 以上方案进行研究、讨论、尝试初步建立印象。3 第二课时 我自信,会成功
一、研究实施
自信对我们走向成功非常重要。今天,就我们一起通过探究活动来寻找自信,增强自信!
二、方法与引导: 发表意见的技巧:
1、态度诚恳、谦逊。多采用“我个人认为”、“我目前的想法是”等表达方式;
2、不能只发表否定性意见,对好的方面要充分肯定;
3、对事不对人,只针对事情发表意见;
4、通过举例等方式,引导他人发现存在的问题;
5、避免个人垄断话题,邀请不善于发表意见的组员参与讨论。
三、“我自信,会成功”研究方案(如下表)
四、作业:什么是心理测试? 4 “我自信,会成功”研究方案 主题名称 研究的问题 研究时间 指导老师
1、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小组成员与分工
1、制定研究方案,进行小组成员合理分工 研究步骤2、3、1、心理测试时,要注意保护他人的隐私 注意事项2、3、研究收获
第三课时 研究方案的实施过程
一、调查与实践---自信现状调查
爱默生曾经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我们做的 怎样呢?
1、展开调查
2、调查结果分析
二、实践与探索---寻找自信
增强自信有多种方法,谈一谈自己增强自信的方法,听一听其他同学的做法,把你认为值得学习的方面记录下来。
1、请教心理老师或心理医生
2、名人名言引路
三、自信就在我们身边
发现了自身的优势与潜能,让自信的光芒随时照耀着我们的心灵。除了正确认识自己,还可以与小伙伴互相找优点,在同学们的欣赏和赞美中,获得更多的自信。
四、创意小制作 “不倒翁”的制作:
材料:鸡蛋1枚、沙子(或大米)少量、双面胶、彩纸1。张 制作工具:剪刀、彩笔、锥子(或大头针)制作方法:
1、选一枚鸡蛋,用锥子在鸡蛋的小头上戳一个孔。鸡蛋很脆,可别太用力。
2、将小孔朝下,把蛋清、蛋黄倒入碗中。别浪费了,它将是一道可口的菜。倒净后再用清水把蛋壳洗净。今天就讲到这里,同学们试着下面怎么做。第四课时 接着做不倒翁
1.将沙子小心地装进蛋壳里,直到大头朝下能立在桌上。2.用彩纸剪一个扇形。
3.拿双面胶把扇形粘成一顶小丑帽。当然也可以做成其他形状的帽子或头饰。
4.把小丑帽“戴”在蛋壳的小头上,粘紧,要把小孔遮住。5.用彩笔画上眼睛、鼻子等。
6.呵呵,一个滑稽的“自信不倒翁”就做好了。“自信不倒翁”可好玩呢,即使你把它扳倒,但只要一松手,它马上就能恢复直立状态。大家也来试一试、做一做吧!布置作业:自己制作不到翁 第五课时 总结与反思
1、汇报与展示
(1)大家一起来讨论,如何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2)举一次“我自信,会成功”的主题班会。
布置作业:填写研究活动自我评价表(附)
2、评价与反思 9(附)“我自信,会成功”研究活动评价表 学校名称: 小组名称: 学生姓名: 填表日期: 完成情况 评价内容 能对自信心理测验结果进行简单的统计与分析 积极参与调查活动 请教心理老师或心理医生,掌握了一些树立自信心的方法 收集了很多名人故事、名人名言,从而增强了自信心 善于发现同学的长处 学会制作“自信不倒翁” 我在活动中最大的收获: 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 备注:★★★★表示优秀 ★★★表示良好★★表示合格。
第二单元社会生活 零用钱该怎么花
学会过富日子;零花钱如何花,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并有计划地管理好金钱,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教案:学会过富日子——零花钱如何花 [目标]
1、了解学生日常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
2、帮助学生合理支配零化钱,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心理。
3、让学生了解自己日常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学会合理的索取和支配自己的零用钱,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重点] 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并有计划地管理好金钱,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难点] 制定各种收支计划,建立各种收支帐目。[活动准备]
1、课前做零花钱的调查。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设计]
一、谈话导入师:各位同学:今天很高兴能站在这里给大家上课,希望我们在这短短40分钟里,合作愉快!我们今天上课的主题是学会过富日子——零花钱如何花。说到零花钱,我想大家还是比较熟悉的,尤其是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手里的零花钱也慢慢多了起 来。那么想看看我们的小学生是怎么在用零花钱的吗?我们先来看个小短片吧!同学们,短片里的小学生们都在忙着干什么啊?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呀?
二、调查大汇报师:看来,关于零花钱还是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探讨研究啊,还好,我们课前已经对零花钱的使用做了一些调查研究了,下面,我们来个课前调查大汇报吧!同学们对自己一周的零花钱的使用作了一个记录,现在,老师要对全班同学来做个当场调查。对零花钱的来源的调查来源 人数 百分比 爸爸妈妈给的 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给 亲戚给的 自己挣稿费或者比赛得来的 其他(举手统计后)师:看来,我们的零花钱大多数还是爸爸妈妈给的,而父母的钱又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回答)父母工作容易吗?(学生回答)是呀,其实,任何一份工作,都需要我们辛勤付出才会有收获的,父母把辛苦工作得来的钱交给我们,我们更应好好精打细算一下了!先来看看我们班同学每天的零花钱数目的调查情况吧!哪个调查小组的同学给我们来汇报一下啊? 表1 全班同学平均每天的零花钱数目的调查金额 人数 百分比 5角 5角—1元 1元—2元 2元以上 总计 表2 全班零花钱的主要用途调查类型 人数 百分比 玩具 文具 零食 捐钱给困难学生 课外书 上网吧或电子游戏厅 请客 其他 表3 个人一周消费记录小金库一周消费记录表 一周星期 一 收入 金额 支出 金额 结余 金额 师:从上面的一个个数字中,我们来反思一下:我们的零花钱花的合理吗?(学生讨论)
三、如何合理花零花钱的交流讨论教师:在这些花费中,你们认为哪些是该花的?哪些是不该花的呢?应该怎么合理花呢?(可能:①多买课外书,教师:买了些什么书?买了就等于看了吗?买书是好的,关键是买来之后要认真看,要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帮助 ②不吃零食,教师:只要有利健康的还是可以吃,比如你的确饿了不吃会伤害身体的,要吃健康、安全、卫生的 ③文具要爱惜,不要重复买,不造成浪费就可买 ④上网本是一种自己主探究学习的好方式,但是网吧是明文规定了的未成年人不准去哟,在家里或有家长陪同允许时可以上网查资料或玩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消费日 小计 14 益智的游戏调节一下是可以的。⑤其他。)教师:很好,看来同学们都有了一种正确的消费思想了,也提出了不少合理使用零花钱的好方法,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制定一个小计划,名称为:我的金库,我做主。请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每天能做好消费记录。我们来看看小金库消费记录表。小金库一周消费记录表 一周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小计 收入 金额 支出 金额 结余 金额 注:请注明消费的内容,并与周末上交家长过目。
四、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人与自然 死海不死的秘密 教学目标:
知识:1学习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
能力:2理解题目的新颖与巧妙,理解神话传说在文章中的作用 德育:3探究死海的未来,从而培养自己的探究意识和环保意识 4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担起自己的责任;表达自己对生存环 境的忧虑与思考.教学重点:学习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理解题目的新颖与巧妙,理解神 话传说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担起自己的责任;表达自己对生存 环境的忧虑与思考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大家在地理课本中学过死海,谁能够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死海?(开门见山切入正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死海不死》(师板书),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对这个题目的看法。(好不好?好在哪?从题目中又能够提出哪些问题?)二整体感知:
(一)刚才同学们都提了这两个问题:1为什么叫做死海? 2死海为什么不死? 请同学们读前两段回答!
(二)我们已经知道了死海的特征,下面我们探究一下死海的成因,答案就在字里行间。我们通读全文,像挖宝藏一样去找寻答案吧!(这道题目很好找,只要认真读书,就能够找到答案。)
三、重点研读,分析写法 1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①举例子:第1~2自然段的举例子是说明死海的表面特征的;第4自然段的举例子是说明死海的浮力大的原因;
②列数字:第4自然段所列数字说明死海水中含盐多、咸度高,故海水的浮力大,第6自然段所列数字说明死海的长度、宽度、平均深度;最后一段所列数字说明了每年海水水面下降的具体数据。
(本文使用了很多数字来说明,具体包括确切的数字和大约的数字两类,各举几例,细加体会)
③作比较:这样海水的密度就大于人体的密度。说明人一到海里就漂起来,沉不下去。④引用传说:第3自然段所引狄杜处决俘虏、屡淹不死的传说,说明了死海海水浮力大;第5自然优所引传说,说明了远古时候人们对死海成因的探索。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都能使读者从科学角度认识死海淹不死人的原因,从而由浅入深地说明了死海不死的本质特征。2提问:引用神话传说,在说明死海中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在知识小品中,往往引用一些神话传说,目的 17 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本文两段传说、神话对说明死海的特征起着不同作用。引罗马统帅狄杜处死俘虏而未得逞的传说,对说明“死海不死”是一个很生动的例证。虽说是传说,却有史实作基础,更主要是符合事物的实际情况:死海浮力大,人投入海中不会下沉,哪怕是戴上脚镣手铐的人(传说中的俘虏是戴镣铐的)。这种引用不悖事理,反能起到把死海的特征说明得更形象更神奇的作用,增加读者的阅读兴味,同时,也从时间上说明死海存在悠久。四 探究未来
你想到死海去游泳吗?死海对人类疾病有着特殊的治疗和康复效果,人们利用死海的特殊的自然环境治疗皮肤病,心血管病,风湿病,和肠胃病等。你喜欢死海吗?你了解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吗?请读文章后两段,请生交流。
死海真的要死了。含义:死海将要干涸而死!
水,是生命之源,本单元我们还学过一篇因为水的干涸而导致成悲剧的文章,谁说一下。明确: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由于人们的四盲,导致塔里木河的水被抽干,以致使罗布泊由仙湖变成了死湖。文章结尾处写道:“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生思考交流。人生存于大自然之间,大自然水草丰美,风调雨顺,人们就衣食无忧,安居乐业!人与大自然,唇齿相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大自然?(生交流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等)五 德育渗透: 1本文的题目很凝练,带给大家很大的思索空间。谁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来体会一下。
青山不青——由于人们的滥砍滥伐,很多青山变成荒山了。蓝天不蓝—— 海鲜不鲜—— 蛋黄不黄—— 牛奶不奶——
(通过交流,学生对于生态环境以及饮食安全特别敏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
2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 是我们人类!!我们这样做的后果??? 我们将自己毁灭!!我们必须要反思自己!!
六、小结
我们只有一个家园,那就是我们的地球。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都期望平安健康。当我们的生存环境日渐恶化,当我们一日三餐的饮食安全无法保障时,我们将走向末路。同学们,救救大自然吧!救救我们人类自己吧!
我们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 担起自己的责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从我做起,从小事情做起,爱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从小培养起诚实守信的品质,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让水更碧!让山更青,让天更蓝!让自然更加自然吧!教学反思:
死海不死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认识死海的特点。了解地球上奇妙的自然现象。
2、体味课文写法的生动性。教学过程
一、导入
湖泊、河流、海洋遍布地球。在它们中,有着许多奇妙的现象。同时,人们也给与它许多神奇的传说。(教师展开世界地图)在亚洲西部,有一个“死海”,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死海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将它们概括出来。
明确:死海的特点是围绕着“死”与“不死”来展开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水中没有生物,海边寸草不生。(2)、人在其中不会下沉。(3)、含有大量的矿物质,特别是氯化钠含量很高,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
2、作者在向我们介绍“死海”特征的同时,遵循着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还介绍了死海的形成、死海的开发与前景,请找到课文中相关的段落,给课文分段。
1、死海的特征
2、《死海不死》死海的成因
3、死海的开发与前景
三、品读课文
1、课文并不是冷冰冰的向我们阐释“死海不死”这一科学事理,而是穿插了几个有趣的故事,将死海赋予了生动的人文色彩。谁能够给大家讲讲这几个故事呢?
引导学生体会故事的生动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2、引导探究:“死海不死”中“死”与“不死”的含义。“死”的本义是指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想对而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从标题到内容无不赋予“死”丰富的内涵。“死”——(1)死海的表面特征——寸草不生。(2)死海的未来——干涸。
“不死”——(1)浮力大,人在上面沉不下去。(2)开发利用死海,死海的“不死”得以光大。正是 “死海不死”的真正含义。
四、课文的结尾说:“死海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请同学们想一个挽救死海的办法。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方案
(上期)
曲梁镇五虎庙小学
五一班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方案
——学会自我保护
一、背景分析
一起溺水事件——课题的产生
去年九月,当孩子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走进校园时,又一位同学却永远地远离了我们,他就是游伟,因为游泳时缺乏安全意识和基本的自救能力,最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类似的事件在我们的身边举不胜举:还是去年,一位学生在回家的路上,因轻信他人导致被挟持„„同学们内心充满了恐惧,对于如何保护自己非常茫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21世纪教育提出新口号:学会生存。生存就必须学会自我保护,只有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全明朗的心智才能更好地生存。面对这些,我们充满了忧虑,更有一种历史的使命感萦绕心头。小学生的人生阅历很简单,磨砺他们的不仅仅是学业,更是伴随成长的情绪自我管理、健康成长的自助意识和面对意外伤害的安全自救能力。比如: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遇到暴力侵犯时,该怎么办?当我焦虑时怎么办„„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学会面对,学会从容应付,增强和提高自己应对困难和处理危险的本领,帮助学生从稚嫩到成熟,从单薄到宽厚,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生活着。因此便产生了以“学会自我保护”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树立健康、安全意识,获取一些基本的预防、处理方法,增强自助自救的能力。同时在自主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培养起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设计思路
本次主题活动的设计思路是以自我保护为核心,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让孩子在老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帮助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关于自我保护的研究课题,通过合作调查、采访、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等探索活动,丰富学生的健康知识、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的应急能力。
三、活动目标
1、认知和技能:
(1)通过活动学习食品、人体、药品、疾病等知识,学习卫生保健知识,学会对水、火、电、刀具、煤气的正确使用,提高对意外伤害的自救自护能力,学会自我调整情绪,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2)培养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和应用能力。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小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各种途径处理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
(2)通过小组合作调查、采访、汇报交流促进儿童的协作探究精神、学习交流能力、相互欣赏的意识的生成以及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使学生学会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机智勇敢的品质,遇事冷静沉着的心理品质。
四、活动实施
本活动分六个阶段进行:课题准备阶段、课题实施阶段、课题总结阶段、课题成果展示阶段、活动评价阶段、活动延伸阶段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1、活动时间:2课时
2、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确立总课题。
(2)教师以凝重的语调讲述暑假一位学生溺水死亡的事情,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惨事件?使学生意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从而生成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学会自我保护”。(3)展开讨论,生成子课题
从学校大部分学生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和校车的实际出发,从最接近学生的安全隐患出发引导学生讨论,产生以下子课题,并讨论确定研究内容。
A饮食安全:调查绿色食品的有关知识,以及中毒的处理。B交通安全:了解交通常识,知道怎样正确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和出租车。C用电安全:了解电的有关知识,触电的危害性和方法,学习一些触电救护的基本技能。
D预防传染病:认识传染病,预防传染病,以及怎样用药。E危急关头的安全:搜集相关案例,提高警惕性,掌握下列几种情况的自救自护措施:小偷撬门扭锁你独自在家,遇到敲诈勒索和暴力伤害,看见偷窃行为和行骗行为。
F运动安全:了解在运动中身体的哪些部位容易受伤和受伤时的应急措施。
G网络安全:研究使用聊天工具时的安全,小学生进网吧和游戏房的危害,以及如何拒绝网友的非分要求。
H心理健康:搜集一些调整情绪最终获得成功的人物故事和书籍。(4)建立课题小组,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
A、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
B、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讨论、设计子课题的活动方案以及调查形式。(教师随即以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各小组的活动。)(5)交流课题方案,指导完善。A、小组介绍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 B、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提建议 C、教师指导评价
D、小组修改、完善,确定课题研究方案(6)教师进行实践活动的培训。A、要注意实践活动的安全。
B、准备一些必要的设备:比如摄像机、录音笔、理论资料等。C、进行调查前的培训指导,学习采访记录技巧、如何制作幻灯片、如何设计问卷调查、填写表格纪录、如何完成成果的反映形式。采访调查表
被采访者: 单位: 联系电话: 采访者: 采访时间: 采访地点: 预设问题 采访问题 采访记录 采访后记 学会自我保护小队 我们的课题
我们的成员 组长 成员
我们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负责人 我们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我们预期的成果和表达形式
1、调查报告、论文„„
2、文字、图像、图片漫画„„
3、小品、救护演示、知识竞赛„„
4、展示课件或网页、资料专刊„„ 第二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
1、活动时间:课外1—2周
2、活动方法:以小组为单位邀请指导老师或家长一起收集有关资料、采访有关人员,也可个人实践。
3、活动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采访活动:按预定的方案走访超市、蔬菜基地,采访派出所、体育馆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有关人员,录音、拍照、摄像、采访,做好调查记录,写好研究日记、感悟等。(2)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电视影像资源和校本材料《生活指导用书》等,获得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阶段性的资料整理和交流。第三阶段 课题总结阶段
1、活动时间: 2——3课时
2、活动过程
(1)各小组组员对本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研究、删选,形成结论。
(2)指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进行反思。(3)完成结题报告,指导老师帮助修订后定稿。(4)讨论课题展示内容、形式。
(5)分小组准备课题展示内容,做好展示时的人员分工。第四阶段 课题成果展示阶段
1、活动时间:课内 1课时
2、活动过程:
(1)教师小结前阶段小课题研究情况导入新课。(2)各小组汇报,分享成果。饮食安全 交流形式
①剪贴文集:图文结合介绍绿色食品的概念、标志。
绿色食品是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并经过权威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的营养类食品。标志由三部分组成:上访的太阳,下方的叶片,中心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颜色为绿色象征生命、农业、环保;图形为正圆形意思为保护。A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
②采访录音:天然食品是绿色食品吗?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一样吗?请听我们小组对申港东枝蔬菜基地负责人的采访录音。③表演小品:以一小孩吃了隔夜的食物引起中毒为缘由,处理方法先是喝些温开水,尽量将吃进去的东西吐掉,接着打120呼救电话,电话中要告知谁受伤,受伤程度,居住的具体位置。交通安全 汇报形式
① 知识竞赛:要求把基本的交通知识、《交通安全法》的有关知识,设计成一道道判断选择题,以抢答必答的形式进行。
②观看录像:把拍摄到的学生几种不良行走、骑自行车和乘车行为给同学们观看,请学生辨
析,指出不当之处。(乘车情景:不排队上下车、在车厢内追逐打闹、把手头伸出车外、不拉扶手、车没有停稳就下车等 骑车情景有:并排行使、车速太快、骑车是拉手搭背、骑车带人、脱手骑车、跟在机动车后骑车、闯红灯、乡间小路转弯不打手势等 走路情景: 跨越护栏、一边走路一边聊天、不留心马路上的意外障碍、不靠右边走等)用电安全 交流形式
① 知识讲座:把电和触电的有关知识,以及对人体的伤害由一名学生扮演成小博士向同学 们进行介绍。
② 课件演示:把拍摄到的一些不正确使用家用电器的画面和供电局的《关于触电防护》宣
传版面制作成课件向同学们演示。
③ 模拟演习:一是如何换灯泡,二是用仿真橡皮人进行触电救护。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
学会不能用手接触灯口内的金属片,不能用湿手巾擦拭灯泡。有人触电不能贸然伸手去拉中电者,应该迅速切断电源,或者用木棍等挑开电线,然后打110或119等急救电话。运动安全 汇报形式
①图画讲解:出示人体关节图,了解运动中身体的哪些部位容易受伤 ②观看录像:在运动中,常常会有一些意外发生,这时候,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呢?请听一听体育馆的几位教练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录像内容主要有:当我们身体的这些部位出现扭伤挫伤怎么办;在运动中一不小心被硬物擦伤划伤扎伤仿生流血不止怎么办;游泳时耳朵进水或小虫钻进耳朵、飞入眼睛时该怎么处置? 预防传染病 汇报形式
① 课件演示: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可以吃食一份小组同学制定的健 身计划。
② 模拟用药:首先出示氨基糖苷类、大环内脂类、氯霉素类、奎诺酮类四大类药品,告诉学生不能够用,一是氨基糖苷类。比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可导致儿童耳聋,还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二是大环内脂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其霉素这些治疗衣原体、军团菌、支原体的特效药,往往对儿童肝脏损伤大,用药剂量大、用药时间长,可能造成肝功能衰竭、药物性肝炎,甚至死亡;三是氯霉素类。儿童使用这类药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灰婴综合征,使儿童肝功能严重衰竭;四是奎诺酮类药。氟诺沙星、环丙沙星这类成人普及的药物,儿童基本不用或慎用,目前已有实验数据表明,这类药可导致软骨发育障碍。接着拿出再林颗粒冲剂,宣读说明书,请学生算算一个80斤重的学生一顿吃几包。网络安全 汇报形式
①漫画连环画:把保护家庭的通讯隐私,使用聊天工具时的安全,小学生进网吧会受到哪些伤害,如何拒绝网友的非分要求这些知识点制作成漫画连环画通过多媒体演示。
②酷站漫游:推荐绿色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com 第五阶段 活动评价阶段
结合参与活动的态度和成果,按自评、小组评和教师评的步骤,给每个小组和个人评定等级。(附小组和个人评价表)课题小组成绩评价标准
(一)课题名称: 组长: 小组成员: 指标 权重 评价要素 分项权重 评价分值 分项成绩 开题 2分
1、选题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1
2、课题计划(内容、任务、分工、进度安排、表述等)1 过程 5分
3、小组成员出勤率 0.5
4、活动记录的完整、及时 1
5、活动记录的真实 1
6、小组的团队合作精神 1
7、活动预期目标的达成率 1
8、材料的规范与完整性 0.5 结果 3分
9、研究成果(成果的可靠性、可信度、创新水平、成果表达形式与内容)1.5
10、现场答辩(全员参与情况、语言表达、仪态仪表、应答能力)1
11、其他收获与体会 0.5 满分 10 课题组成绩
评价标准
(二)(学生自评部分)评价要素 分项权重 分项成绩
1、主动组织和参与活动,表现积极。2
2、形成了一定的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2
3、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通过不同的形式 向大家展示。2
4、养成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2
5、通过实践活动,对所获得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学会欣赏别人 2 合计
你们对本次活动的感受: 第六阶段 活动延伸阶段
1、给自己课题组的内容出好自我保护小报和《小学生平安100分》的小册子,在校内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安全常识和急救常识。
2、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运用在实践活动中学到的自我保护措施。
3、向有关部门提出《加大网吧整治力度》的倡议。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方案
(下期)
曲梁镇五虎庙小学
五一班
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案 ——“寻错行动”
一、课题说明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综合性学习, 如何通过课堂集中学习来让学生知道开展此类活动的步骤及要求, 以便让学生知道如何在课外实施活动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问题,再加上学生中写错别字的现象非常普遍难以纠正,这与学生被动接受订正有关。为此我特意选取一个小角度 ——“寻错行动”入手。这个课题可以集中在课堂实施,也可以延伸到社会上甚至可以延伸到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研究的空间可谓不小。通过此课题教师能教给 学生一些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并引起学生对写错别字的重视。这个题目小, 学生易操作,兴趣容易被调动,方法易被掌握,能引领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路上迈开坚实的第一步,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通过本课题的学习, 激起学生对错别字的重视明白写错别字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能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写好字,写对字形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博大精深。并通过教师在课堂上活动于无形中告诉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方法。
3、课题介绍通过一系列找错别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知道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养成重视写字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运用语文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拓展学生的质疑,发现,探究,创新等综合能力,丰富学生课外知识.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和方法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具体语境运用正确字词,练就一双发现“错别字”的火眼金睛。
2.学会辨识不同语境下的字词的运用区别。3.掌握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经历研究的过程。
2.在调查访问素材分析汇报交流中整合语文学习资源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多方面的能力。使整个活动既能完成共性的任务,又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3.通过小组协作,培养团结合作精神。4.通过成果汇报活动,培养学生策划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每一个汉字皆有不同含义不能写错别字。
2.引导学生明白汉字的丰富含义激发学生对祖国汉字的热爱之情。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者特征分析有影响的因素。)五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综合性学习, 对其既陌生又熟悉, 熟悉是因为之前接触过简单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陌生是现在要接触的是怎么把整个活动开展下去。做为五年级的学生具有初步的理性思维能力同伴间的合作力量大,对社会实践怀有很浓的兴趣。他们的求知欲,思维开始活跃了,他们善于追问,敢于质疑,敢于创新。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的目标与内容来达成这一目标)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其实与生活密切相联系。要能重视对写对字写好字的重视能根据具体语境正确运用字词。知道每个字词皆有其特定含义不可随便乱用。通过观察、访问调查、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展览交流、上网浏览等活动来达到目标。内容包括学生自己和同学的作业本、广告用语,各种身边的标语招牌等。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通过小组之间的协作去收集资料,通过访问调查,上网浏览,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研究学习。最终成果将以采访笔记,问卷分析,倡议书(一封公开信),手抄报,调查报告等方式展现。
六、资源准备 1.相关的学习网站
2.评价量规。周围泛有资源:实地考察(大街小巷,校园) 访问相关人物。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各自的作业本,笔,纸,相机等。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第一阶段: 动员和培训(初步认 题介绍)1.认真听课
2.积极思考,讨论答疑。激发兴趣提出自己的疑问以及师讲述亲身感受激发理解研究性学习想法学生活动的兴趣的研究方法。)提出和选择课题向学生提出当前存在的写错别字的情况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明白错别字的“流行”范围很广,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明白写错别字的严重后果, 由此引导学生讨论, 形成子课题。教师要进行分组指导成立课题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或者参与同伴的课题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等。形成小组实施方案结合范例引导学生学写活动计划。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各小组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探究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组的特点写好活动计划
1.指导研究方法指导解决研究过程遇到的问题的方法。(主要要通过在学校内开展调查完成)2.指导活动心得体会的撰写方法: 及时撰写,真实反映。3.指导填写小组活动体会或小评论。
4.及时跟踪了解各小组活动进行情况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好参谋指导作用, 让学生随着活动的开展, 不断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活动方式,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1.各小组汇报活动情况展示成果。2.学生自评 3.小组成员互评 4.小组之间互评
5.写一封倡议书号召全校同学不写错别字。(教师要总结本次活动全面情况, 师随时予以点评,要以描述性,过程性评价为主。)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案 —— 广告零距离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整理广告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2、通过广告学习语文拓展语文学习空间习得语文学习的新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激发学习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整理广告信息。
2、教师准备对学生收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给予方法的指导。
三、活动步骤
1、第一阶段收集广告信息,大约一个月
2、第二阶段整理广告信息,确定研究主题及成果展示方式。大约一个星期时间
3、第三阶段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展示、汇报收集与研究的成果 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习得语文学习的新方法。
4、第四阶段编辑成册,在学校“展示厅”展览撰写活动小结。引导学生从收集的时间、途径、数量等方面来介绍收集广告的情况
第四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实践——体验道德教育的途径和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实践——体验道德教育的途径和策略
摘要 道德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之一。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德育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反思性,可以通过模拟活动和实践活动的角色转换、亲身体验和观点碰撞来实现。关键词 道德教育 实践 体验 实践活动 模拟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目标和实施的过程来看,道德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之一。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绝不能忽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必须贯穿其中。
(一)综合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道德教育误区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设置的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经验与生活,又高于其经验和生活的实践性课程。它突破了传统课程的课程形式、教学内容、实施方式、课时安排、教学目标。由于传统课程的经验影响,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实施存在许多误区,综合实践活动的道德教育也是如此。
1、重资料收集,忽视活动开展
适量的资料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基础,利用英特网和图书馆收集有关主题的文字、图片资料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传统的学校管理、教学观念和学校设备等诸方面的原因,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偏离了轨道。综合实践活动的重心由实践活动转移到收集资料,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当作收集资料、整理资料、阅读资料、分析资料的传统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德育体验活动变成了德育思想资料的收集、阅读、展示,把德育体验活动当作纯粹的说教。
2、注重“实践”之名,忽视“实践”之实
传统教学注重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社会实践活动,忽视实践活动的体验。传统的道德教学注重说教,忽视实践活动的体验。传统的道德教育活动中开展的一些活动绝大多数是角色模拟活动,缺少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绝少真正的体验。模拟表演组合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或几个主要因素,企图帮助儿童在某种假设条件下学会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得到体验道德学习。模拟表演简化了现实实践活动的要素,特别是省略了实践活动中的不可预知要素,减少了儿童在活动中的灵活应变能力,缺少了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减弱了儿童对社会道德的洞察力。
3、注重活动形式,忽视亲身体验
儿童道德是在参与实际生活过程中,在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儿童只有在行动中才能有更深、更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逐渐养成自觉的道德行为习惯。说教式的道德教育对缺少直接经验的儿童来说是苍白无力的,同样只有形式没有实质、缺少儿童亲身体验的道德实践活动也是收效甚微的。
(二)综合实践活动中道德教育的途径
1、模拟活动中的道德教育
模拟活动是通过模拟现实活动的主要因素,让儿童了解现实活动中的各种要素的基本关系,从而帮助儿童在一种假设条件下学会解决问题,提高儿童的实践能力。模拟活动可以排除因实施不当而可能造成的种种社会不利影响或生命财产的损失,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儿童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模拟活动进行道德教育。
撤离火灾现场
某校三到六年级18个班级,1000多名师生与某市消防队联合开展一系列的消防演习,其中“撤离模拟火灾现场”是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这次活动前后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校园里突然响起火灾警报,有人在广播里喊话:前教学楼发生火灾,请前教学楼的全体师生快速、有序地撤离火灾现场,到风雨操场集中。前教学楼发生一片骚动,接着教师带领学生按规定撤离路线快速、整齐、安静地撤离模拟火灾现场,到达目的地。
镜头二`:活动后,在六年级
(三)班的教室里师生共同展开讨论: 师: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有哪些收获?
生:2003年在吉林、海宁发生的特大火灾中死伤人数巨大,主要是人们缺少必要的火灾逃生训练。
生:我们在火灾或其它灾害的逃生过程中,必须有次序、快速地撤离灾害现场,千万不能争先恐后,以免造成必要的生命财产损失。
生:我们小学生必须学会必要的逃生本领。
生:在火灾发生时,我们小学生的首要任务是撤离火灾现场,并拨火警119。师:在这次模拟活动中我们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 生:我们在撤离教室时有争先恐后的现象。
生:在下楼梯时,有的同学互相推挤,还有的同学不靠右走,造成楼梯拥挤,导致同学摔倒。
许多活动具有诸多的不安全因素,在活动实施中可能造成种种社会不利影响或生命财产的损失。让儿童参加这些活动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但这又是儿童生活经历和道德体验中不可缺少的。
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模拟撤离火灾、洪水、地震、火山爆发、台风等自然灾害现场的过程的活动让儿童亲身经历个人活动要服从集体活动、个体之间要互帮互助的道德体验,对儿童进行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财产的道德教育,同时也增强儿童的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可以组织模拟交通指挥、抢救病人等活动,让儿童扮演社会人员的角色,了解社会人员的职业,养成尊重和维护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和习惯。
2、实践活动中的道德教育
“道德是一种社会实践”,“道德教育是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儿童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为基础挖掘课程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道德体验主要通过儿童参加社会活动来实现的。
小鬼当家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在家里是“小皇帝”和“小公主”,经常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包办一切家务劳动,造成现在的孩子自理能力差、自我生存能力弱,对家务劳动产生错误的理解。某校三年级
(一)班利用“五一”七天长假开展了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小鬼当家”。以下是此次活动的一个镜头:
一天下午,佳琪决定自己动手为全家做一桌好菜。先做一个红烧鲫鱼吧!佳琪好不容易从水斗里捉起一条鲫鱼,手一用力鲫鱼有从手里滑出去了,掉到了地上。佳琪拿起菜刀
给鲫鱼去鳞,刚刮了一刀,鱼又逃走了,噼哩啪啦地跳了起来,满地是鱼鳞,花了半个小时,终于把鱼鳞花干净了。现在开始杀鱼了,一手拿菜刀,一手用力把鱼按在地上,狠狠地割了一刀,鱼又逃走了,鱼血溅了一身。过了十几分钟,终于把鱼洗干净了。开始烧鱼吧!佳琪点着火,到上油,一手拿鱼提得老高老高,一手拿着锅盖当盾牌,鱼刚放到锅里,油哗啦啦地响了起来,佳琪吓得连退数步。过了一会儿,鱼烧好了,可是糊了。嗨,烧菜真累啊!
通过参加家务劳动,让儿童亲身体验家务劳动的繁琐和劳累,从而使儿童知道父母做家务的辛苦,养成儿童良好的劳动态度和习惯,增强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的意识。
通过参加社会服务活动,让儿童增强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体验服务的充实和愉悦,培养儿童自觉维护社区形象,逐步形成建设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
通过参加环保活动,让儿童初步领悟环境对人影响以及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养成保护与珍惜环境的习惯。
通过与他人合作,让儿童愿意与人交往、友好相处、共同成长,让儿童乐于与人合作,共享成功的快乐,勇于承担责任,学会倾听别人、尊重别人、宽容别人。
(三)综合实践活动中道德教育的指导策略
1、模拟活动中的角色转换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模拟活动要求儿童在教师或专职人员的指导下模拟社会供职人员,在现实的环境中了解某种社会职业和体验某种社会职业的工作经历,从而养成儿童尊重各种社会公职人员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劳动的行为和习惯。在模拟活动中,只有儿童把自己转换成社会公职人员的角色,融入社会职业的工作环境,才能机会进行道德体验学习。
红领巾跳蚤市场
红领巾跳蚤市场是我校的传统活动,每个月第二周的周四中午,有一个级段的学生设摊,把自己看过的书和一些工艺品与同学交易,交易所得的部分钱捐给学校爱心基金会。每次活动有五六百师生参与。以下是一次交易活动对话:
销售员:(一位同学从摊前走过。)欢迎光临,请问你需要点什么?请随便挑吧!顾客:我看看这个套娃,可以吗? 销售员:当然可以,我先给你介绍一下(边介绍边演示):这是一套木制工艺品,由大小不同的六个娃娃组成,可以从小到大套在一起。
顾客:(仔细地看每一个套娃)这个套娃多少钱? 销售员:15元可以吗? 顾客:太贵了,便宜一点。销售员:10元怎么样? 顾客:还是太贵,8元可以吗? 销售员:8元可以。顾客:给你10元。
销售员:找您2元,请当面点清。顾客:再见。
销售员:欢迎您下次光临!
在“红领巾跳蚤市场”的活动中,儿童扮演“销售员”的角色,体验销售员的工作经历,从而得到道德体验学习。
在模拟活动前教师要指导儿童进行角色再认识。参与活动前教师要求儿童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儿童实地观察模拟角色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情况,学习模拟角色的简单的职业技能,对模拟角色进行再认识。
在模拟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儿童参与模拟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儿童必须全身性地投入活动,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到的职业技能在现实的环境中进行道德体验学习,亲身体验社会公职人员的工作经历,才能逐步养成尊重他人人格和劳动成果的行为和习惯。
在模拟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儿童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对自己在活动的种种表现进行反思,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观点进行反思,促使儿童提升活动的体验,帮助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
2、实践活动中的亲身体验
儿童的道德体验学习绝大多数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的,儿童的道德品质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教师必须让儿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进行亲身体验,使儿童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心残疾人
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全国助残日,我校六年级
(四)班开展了主题为“关心残疾人”综合实践系列活动。以下是此次活动的一个镜头:
某某老人因病造成下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平时靠邻居照顾,足不出户。这天同学们带着崭新的轮椅、丰富的食品和劳动工具走进了某某老人的家,和老人度过了幸福的一天。一部分学生留在家里帮老人打扫卫生、洗刷衣服,还给老人做了一桌丰富的午餐。另一部分学生先给老人洗澡、梳头,让老人换上崭新的衣裳,扶老人坐上崭新的轮椅,推着老人游遍了三江六岸。
儿童的生活经验少,实践能力弱,对突发事情的应变能力差,因此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前教师有必要帮助儿童制定活动计划,保证道德题活动的进行。活动计划应考虑到活动范围、服务对象、安全因素、可能碰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儿童在感知有关“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我”与自身的“关系”方面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亲身体验产生“我”感受,形成“我”的态度。在“我”感知到的知识和“我”的感受、“我”的态度的体验中,锻炼儿童掌握“我”的能力。有了“我”感知到知识,形成“我”的态度,锻炼了“我”能力,最后通过反复实践体验养成“我”的习惯。
在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儿童通过写日记、交谈等方式对自己在实践活动的种种表现进行反思,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观点进行反思,促使儿童提升活动的体验,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辩论中的观点碰撞
儿童具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对某一种社会现象已有自己的观点,这种观点可能是稚嫩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稚嫩或错误的观点对儿童道德行为认识和习惯的养成是不利的。教师要指导儿童暴露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辩论:如何使用压岁钱
春节刚过,每个学生的手头上都有一笔数目不菲的压岁钱。为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压岁钱,我校五年级
(一)班举行了一场主题为“如何使用压岁钱”的辩论。
主持人:压岁钱是长辈对我们晚辈的美好祝愿,我们应该合理使用压岁钱,如何合理使用压岁钱呢?
学生甲:我可以把压岁钱存起来,供自己上大学时使用。
学生乙:我先把压岁钱存起来,当家里买房子的时候,把他取出来交给爸爸妈妈。学生丙:我将压岁钱的一部分用来缴纳书学费,一部分用来买学习用品。
学生丁:压岁钱是我的私有财产,我爱怎么用就怎么用,我想用时就用。学生甲:你的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
学生丙:我们小学生没有能力挣钱,使用的每一分钱都是用父母的汗水换来的,怎么能随便使用呢?
学生戊:我将压岁钱的其中一部分捐给学校爱心基金会,其他的捐给希望工程。学生己:我把压岁钱的一部分捐给灾区人们,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在辩论中教师要鼓励儿童毫无保留地呈现自己的观点。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儿童不愿意发表自己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观点或对某人表现的具体评价,天长日久,必定使儿童养成不良的道德行为。教师要打消儿童的顾虑,让他们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辩论中教师要鼓励儿童根据事实大胆地解剖自己的或别人的观点,同时要引导儿童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学会与他人共同分享自己的成果,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学会保留自己的观点。
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实践体验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道德教育将成为学校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社会教育综合时间活动教育》张茂聪 吴
梓,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2.《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3.《中小学道德专题》朱小曼主编
4.《教学原理: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施良方 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李志宏 王晓文 姜平,新华出版社,2000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方法在历史学科中运用的策略初探
研究性学习方法在历史学科中运用的策略初探
无锡市玉祁高级中学王臻廉
对于研究性学习,我们并不陌生。教育部早在(教基‹2001›6号)文件中就已经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今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不陌生”并不等于“熟悉”。正是这样一个当前很“时髦”的话题,我们在认识、接纳、实施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多的困惑。
眼下我们正处在以持续变革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教育改革早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学校教育于是被要求从过去更多地强调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转变到更注重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上来。“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正是体现了这一时代的需要。那么对于中学历史教学而言,怎样才能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呢?
面对课程改革的机遇和挑战,中学历史教学,要从引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做起,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中,适当渗透并开展研究性学习,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作为与历史学科相关的研究性学习,笔者认为是一种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有别的学习与教学方法,它有别于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研究,更多地强调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学习积极性及个人经验和体验发挥的一种学习方法。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并开展研究性学习呢?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感知——分析——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和掌握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性;同时,要使学生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中学历史教学的能力要求。那么学生的能力从何而来呢?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开展研究性学习,则不失为达成课标的有效方法。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构建研究性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提升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应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怎样构建研究性学习模式呢?
一、构建以兴趣为导向的探究性学习模式
曾不止一次地听到学生这么说:“我很喜欢历史,但却不喜欢上历史课。”也许这只是学生不经意的一句话,但是却道出了中学历史教学的一大弊端。反思我们的教学,因为高考指挥棒的缘故,中学历史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教师“满堂灌”的现实,极大地忽视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我们似乎什么都考虑到了,但唯独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兴趣,因而也就难以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来。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积极构建以兴趣为导向的探究性学习模式。
以历史必修一为例,大多数学生对新中国的外交比较感兴趣,教师在学生学习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1、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此时教师可以不马上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在学生产生探究兴趣的情况下,通过分工合作、思考分析,最后形成较为一致的认识。这样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后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2、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关系为什么得以缓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收集资料,进行探 1
究。在探究的过程中,一方面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多地接触到有关中美外交的一些史实,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学生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学会分工与合作,进而得出认识。
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家及其外交艺术等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历史教材中,充满着许许多多生动鲜活的、便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只要教师深入挖掘,善于引导,积极创设情境,就能构建起以兴趣为导向的探究性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动机与兴趣。那么我们的学生在喜欢历史的同时,也会喜欢上历史课。
二、构建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学习模式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历史教学打上纯粹的“知识传递”的烙印,一切围着高考“指挥棒”转,绝不敢“越雷池一步”。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学习上越俎代庖,作为陪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如“镜中花”、“水中月”般可望而不可及。这一切与新课程所倡导的“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完全是背道而驰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就只能是痴人说梦。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模式将有助于改变这一现状,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问题是最好的老师。在经历长期的“满堂灌”后,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薄弱,要改变这一状况,就亟需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教学不能无视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所以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也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见解。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还是以必修一为例,教师在讲解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与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后,不妨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课题研究:为什么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大国兼并之后形成的是封建专制?而城邦林立征战不已的古希腊却形成了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政治?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么大的区别?对东西方历史进程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我们的学生是如此地听话和乖巧,以至于长期丧失了发现问题的“慧眼”,上课时习惯于教师的讲解,满足于现成答案的提供,欠缺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这时教师就有必要,营造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将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最大程度地提高。
三、开放课堂学习模式
教师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时难以真正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传统模式。尽管新课程实施以来,进行了些许的探索和实践,但是却有片面追求形式的所谓花哨的互动。忽左忽右,都将不利于新课程的稳步实施,都将无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看一看教师备课本上确定的教学目标,往往都是以“培养学生„”“让学生„”等作为教学目标。那么,由谁来培养呢?答案只能是教师。而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这里就轻易地被忽略了。这实际上还是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忽略了课堂的主体。所以教师从备课开始,就要转变、更新课堂观念。教学目标的确定就应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作为出发点,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相互交流才能促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全面达成,真正在课堂上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是说教师不应在课堂上包办一切,教师的满堂灌只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忽视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所以一堂好课,不仅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头头是道,分析得如何深入细致,教材挖掘得如何深广,还要看
老师是否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光靠教师的教而缺少学生的感悟是不行的,教师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国外的教学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在当前大背景还不能忽视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尝试,试着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尤其是上探究课时,可以让学生自我发挥、自我展现一下。
如以历史必修一《从1913年的一份问卷测试谈起——历史问卷研讨会》为例,在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进行准备、开展活动,在学生积累一定的经验和方法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就当前的一些社会热点、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如:你所知道的大国的崛起、欧洲的一体化等等。然后可以在学生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展示一下活动的成果。
这些课堂展示,一则可以检验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成果,二则可以提高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锻炼,学生被动学习历史的局面将会有所改变,学习能力也将会得到逐步的提升。
研究性学习是为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而被倡导的新型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中提高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既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只要我们本着“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信念,敢于尝试和实践,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积极发挥“组织者”、“促进者”、“引领者”的作用,而不是包办代替,我们就能更好地践行新课程的理念,我们的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者”将会更多地品尝学习的快乐,教育也将因此而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