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开发策略

时间:2019-05-12 18:0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开发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开发策略》。

第一篇: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开发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开发策略

【摘 要】为了改进学习方式,实现学习主动化、自主化和多元化的转变,数学课程活动应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坚持以“综合与实践”为有效载体和活动平台,努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促进他们的生动、活泼和主动式发展,为推动其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发策略;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5-0070-02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和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要形式,着重在于综合运用知识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形式。从中不难解析,这是一种学生积累经验的必要途径和方式,“问题引领”“学生参与”“完整实践”则是它的基本要素。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利用还存在一些障碍,如活动课程有名无实,策略运用缺乏灵活性,实践经验积累肤浅,主动合作不够深入等。如何有效开展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呢?本文试对此作出简要阐述。

一、把握问题设计,明确活动方向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综合与实践”是有组织、有目标和有针对性的一项活动形式,教师应当在明确方向的基础上,努力让问题成为实践活动的行为主线。以苏教版五下“球的反弹高度”教学为例。执教者创设了“高球落地”的情境,学生在观察后会提出如下问题:①球在落地后为什么会反弹呢?②它能连续反弹多少次呢?③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呢?④大球与小球反弹的情况会是一样吗?⑤篮球与排球下落的速度会相同吗?首先,师生双方共同从上述问题中选择③和⑤来准备实验;然后,按照“自愿为主、优化配置”的原则,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多人学习小组;接着围绕上述两个问题开展分组活动――让学生用一个球反复多次地做“自由落体”运动,并做好认真观察;再让他们用不同类型的球反复多次地做“自由落体”运动,发现了什么呢?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从中懂得了一个道理:如何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在问题引领下开展实践活动,经过思考逐步积累活动经验。

二、认真组织活动,指导学生探究

众所周知,“综合与实践”课程具有开放性、生成性和实践性的属性特点。执教者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中,不仅认真考虑活动组织的共性,而且要随着内容和课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在三年级的“周长是多少”活动课教学中,可如下设计:让学生按照小组划分,用一根绳子围成任意图形,接着组内交流“围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如何量才是最方便呢?”此类合作主要是让学生看到组内成员围成了不同图形,并且对不同图形进行了观察、比较和求同,并以此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考情趣,从中发现,无论围成的形状如何变化,绳子的周长是固定不变的。再如“一亿有多大”:30层的高楼大约有100米,如果把总数一亿的1元硬币叠加起来,它会比30层楼房还高吗?对此,教师可组织学生首先猜一猜“一亿元硬币叠加起来能有多高”,然后再量一量、算一算,并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推算,从而得出了“高度约是200000米,相当于30层楼高的2000倍”。这种合作探究促使学生手口脑并用,是积极有效的。

三、善于启发引思,发展能力素养

设置小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培养他们手口脑联动的能力,为其参与了解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创造条件。比如“数字和信息”活动,有教师把学生编成不同的小组,并让他们在课前收集不同的身份证信息(既有本地也有外地的),然后在小组内观察比较,寻找其中的共同特征。教师启发他们:①不同人的身份证号码相同吗?有什么相同部分呢?(以出生日期比较)②本地人与外来务工人员的前六位数字有什么主要特征?那么各省之间的呢?猜一猜“前六位数字反映了什么信息?”(以课前收集信息开展小组交流,并巧借多媒体启发学生)③想一想“身份证号码中还能反映什么信息?”(如男女性别)④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若要为本校学生编号,应表达哪些方面的信息呢?(小组内交流设计方案)由此可见:经教师启发,学生的思维缜密,逻辑性强,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发现等能力能够起到有效引导和积极推动的作用。

四、增强学生信念,激励个性张扬

在学校教育中,虽然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着个体差异,然而他们的学习地位是公正平等的,绝对不容任何偏废。换言之,在小数综合实践活动中,每位学生都应享有自我表现的机会,都应存在个性张扬的空间。作为实践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本着“包容大度、众生平等”的指导思想,努力创设各类途径和条件,让每一位学生既能亮出风采,又能张扬个性。尤其对于潜能生群体,更要激励对待、关爱有加,不断增强他们的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从中赢得千里跬步、江海细流的持续渐进效应。比如分小组实践活动,负责协调的小组长可以由老师指定任命,可以是毛遂自荐,也可由组员民主推选,最好是“轮流坐庄”而不搞“长期制”。在最后的集体交流总结环节,作为代表本组的中心发言人也要不偏不倚、“循环轮值”。当某一名代表交流发言时,其他组员可作出适当的补充。如此而为,既可培养独立意识,又能讲求合作精神。

五、坚持激励评价,促进自主完善

在学校教育中,教学评价既是课程活动体系中的有机组成,又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逐步实现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与“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手段,努力追求“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以不断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以及自我创新、自主完善的能力。如教学“巧铺地砖”实践活动课时,可设计如下问题:“小明家买了一套新房,特地为他安排了长4米、宽3米的小书房。现想铺上正方形地砖,请根据有关规格和价目表为小明设计购买方案,并说明理由。”面对提出的多种设计方案,教师可暂不插手评价,而应激励学生相互之间开展交流对照并评价选优。只有在学生无可选择的情况下,方可本着激励引导的原则,对他们进行启发、点拨和指导,为促进他们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留有空间,并拓展潜能。

以上是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简要的实践与思考。对于小学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根据各种类型的课型,力求运用丰富多元的策略,去激励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着力推动自主探究和实践创新活动,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为促进他们的自主化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胡 璐)

第二篇: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内容的开发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内容的开发

宁夏灵武市临河小学王丽娟750400电话:***

【内容提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实施以来,它倡导学生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强调指向学生的经验、生活实际和社会需要,以主题的形式实现各类课程资源的重组与整合。所以,主题的确定是整个活动的灵魂,要多角度、多方面地设计孩子自己喜欢研究、探讨的主题,丰盈活动内容。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开发具有生命力的主题内容,开展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工程,它倡导学生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强调指向学生的经验、生活实际和社会需要,以主题的形式实现各类课程资源的重组与整合。从这一点上看,主题的选择和确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选择了一个合适的主题将有利于整个活动的持续开展。那么,如何选题才能行之有效呢?下面结合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①

一、找准自我成长切入点——面向生活,生成主题

生活世界千姿百态、纷繁复杂。学生围绕“大千世界”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漫无边际,这就给主题的开发带来一定的难度。事实上,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兴趣爱好、成长经历、生活状态是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开发的关注点和生成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指出:“以学生的经验,社会的实践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围绕“探索自然,了解社会,发展自我”的主题,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源于学生的兴趣,源于学生的体验、感受,源于学生丰富多彩的实践生活。

1、从学生兴趣入手开发主题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愿望是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最基本的依据和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基于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如在三年级,我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等设计了“有趣的动画”、“探秘七巧板”、“影子游戏”等有趣的主题活动。“有趣的动画”是个小主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而且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但他们并不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因此有探究的需要。教师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了四项活动:观看动画,引发思考;制作动画,探寻秘密;小组合作,创新设计;展示评价,总结延伸。第一个活动是观看动画。由学生爱看的动画片引出问题,明确本课研究主题,让每个学生都充满了学习的期待。第二个活动是制作动画,探寻秘密。在第一个活动的基础上,特别为学生设计了简单重复的两格动画,鼓励学生自己动手 ①

尝试制作,研究制作的方法和玩法,并在玩的过程中思考动画产生的条件。第三个活动是小组合作,创新设计。在学生研究了动画产生的条件,了解了动画产生的原理之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新设计。这是一个由理论延伸到实践的过程。最后的活动是展示评价,总结延伸。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小作品,并且告诉大家如何掌握正确的玩法。同学们对最有创意的制作进行了评价。最后,为学生介绍了四格动画,激发了学生更大的热情,使活动得到了延伸。

又如《护蛋行动》的开展。我们先从书中《妈妈是这样保护宝宝的》开始,引导学生了解妈妈爱护宝宝的方法,体谅妈妈的辛苦。同时探讨保护蛋宝宝的方法,要求学生从家中带来一颗生鸡蛋,并随身携带一天,看哪个同学的蛋宝宝完好无损。活动中,通过“鸡蛋取名注册”、“护蛋:与蛋共眠一晚”、“与蛋同上体育课一节”、“解除一切保护装置度过一天”,等环节,先让学生体验感受父母抚养自己长大成人的艰辛,让学生懂得感恩;再通过“摔不破的鸡蛋”环节,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知识、自己动手、小组合作想方设法设计让鸡蛋从二楼摔下而不破的装置,很多学生失败了,少数学生成功了,但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每一个参与的学生都从中验证了自己的知识、自己的能力,可以说,每一个学生都是成功的。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确立活动主题,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体性。

2、着眼于学生现实生活开发主题

社会生活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也为学生的活动贡献出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生活,走向社会,锻炼自己。如在四年级我和学生一起开发了以《走进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为了增进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情感,在《走进中国传统节日》这个大主题下设计了一系列的小主题研究活动。如:《话说春节》、《走进端午》、《月下中秋》等。通过这些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主动地去探寻、感受、传递传统节日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如《走进端午》这个小主题活动,是以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为核心。学生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关于端午节习俗的研究课题,通过合作、调查、采访、访问、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宣传与展示等活动,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进学生对传统知识的探究心理。

在第一阶段,学生通过调查、采访、访问、信息搜集等活动对端午节的时间、由来,还有它的各种习俗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做了深入的专题研究,比如:端午节为什定于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习俗很多,为什么到今天只有“吃粽子”和“赛龙舟”流传最广?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为什么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最广?端午节的各种由

来说法有什么共同之处?我们现代人过端午节应该注重什么?端午节的一些习俗该不该沿用?等等。可以说,在第一阶段,学生对端午节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研究。

在第二阶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学校里其它年级的同学关于端午节的三个基本问题,即时间、由来和习俗,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了数据,很多人都不了解。这些数据说明了继续开展活动的必要性。

第三阶段,是课堂的延伸阶段。学生将第二阶段的设计制作逐步完善,使作品精美,富有创意。并在端午节来临前一个星期,将所有的制作进行汇总,制作成展板,在校园中展出,吸引同学们来观看、学习,并通过交流对好的作品进行投票,选出最佳作品。继而对整个主题活动进行全面而公平的总结与评价。

又如“生活中的垃圾”这个活动主题就与学生的生活相当密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课前让学生观察自家的垃圾和数量,了解关于垃圾的一些知识。课上通过组内统计汇总,让学生分析统计情况,动手算一算自家一个月(一年)产生多少垃圾,全班同学家里一个月(一年)产生多少垃圾。在学生对自家一个月(一年)产生如此大量的垃圾感到惊奇的同时,我们又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到环保局、污水处理厂采访调查,了解垃圾对地下水、农作物等的危害。明确在丢弃这些垃圾时应进行科学分类。这样的活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托,既是对学生进行绿色环保的道德教育,又是一种社会性的交际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提高。

总而言之,主题确定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争论的焦点,有思维火花的闪现。任何有感无悟,不能深入开展的主题内容就如同一杯白开水,徒有虚名,是不可取的。

二、找准学校生活整合点——关注体验,衍生主题

学校也是亟待开发的课程资源,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滋生地,关键在于教师要找准整合点,使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各项活动的一种延伸,一种提升,达到一举两得的理想效果。

(一)结合学校传统活动,衍生主题

关注学校各项德育活动,继承学校传统活动、德育活动等在组织形式、内容上的精选,用它来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内容,同时也为各类活动的课程化提供平台。为此,与学校各项活动整合设计主题,将成为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继承与发展问题的有效策略。

如结合学校开展的“感恩亲情”活动,学生提出了“我是家庭小帮手”主题,并从四个方面展开实践:一是“家居巧安排”,整理家里的卫生,进行适当的布置;二是“自理小主人”,学会自理;三是“学会精打细算”,学当家庭一天的小主人,安排家里一天的伙食;四是当好“睦邻的小帮手”。这样的活动紧扣学生自我的发展点,关注学生与自身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动中,自理能力得到提高,责任意识得以加强,密切了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了学生对父母的孝敬与爱戴。

(二)结合学校的特色活动,凸现主题

由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所处的地理环境等因素决定了每一所学校与其它学校在办学思想和风格上肯定都是不同的,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应该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灵武大地人杰地灵,诗一般的韵味,画一般的魅力,令众多文人骚客流连忘返。一代代人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为传承文明,构建文明,我们学校以“品经典美文,建书香校园”办特色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体现校园生活的“我读书,我快乐”、“走近书的世界”、“品赏美文”、“颂读诗书”、“好书推荐”等,使学生享受到读书带来的无尽乐趣; “班级图书角的创办”,让学生在提高欣赏品味的同时,也从中体会了劳动的艰辛;体现自我成长的“关于近视问题的研究”活动;体现社会生活的“在5.12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开展我与灾区小朋友心连心,为灾区小伙伴赠送自己制作的温馨贺卡,用自己节约的零花钱为他们买学习用品„„”活动中,孩子们互动、互学、互助,实现合作共赢,获得能力知识双丰收,让学生在丰盈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提高活动效率,感受成功的喜悦,体现自我价值。

(三)结合地方特色,设计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要善于挖掘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来拟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灵武因其地理位置、历史渊源,蕴涵着丰富的的文化遗产。古长城、水洞沟遗址、恐龙化石博物馆等都是灵武的著名区域特征。学校濒临黄河,紧密围绕“黄河文化”主题,探究古长城、水洞沟遗址的历史,恐龙化石的文化。学校安排了青年骨干教师负责开展研究、实践。研究实践活动中,让我们尝到了甜头,正是基于小课题研究这一载体,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体系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综合实践活动原本就有体现地域性特点的原则,所以,确定活动主题从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下功夫也是个必不可少的方面。

(四)结合学科特点,深化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各学科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提升”。所以,教师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其它学科打通进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发活动主题,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比如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歇后语知多少》、《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走进春节》等。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如《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调查小学生压岁钱使用情况》等;与科学学科整合的:《植物与土壤》、《走进春天》、《校园的速生杨生病了》等;与品德与社会学科整合的《一次卖报体验》、《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等;与音美学科的整合的《我们的民族舞蹈》、《五彩世界》等,这样通过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应用意识的增强更能推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主题的开发与实施有赖于各学科课程意识的形成,只有具备了整体的课程观,我们才能从学科活动中找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契机。③

三、找准区域优势着眼点——突显特色,开发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为此,作为课程内容开发的开端——主题的确立,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地域优势。结合灵武以农为主,以林为主的地域特色,学校在“农”字上下功夫,在“林”字上做文章,在“社会”中施教育。

(一)挖掘地域背景点,开发主题

从地域背景出发,寻找契机,设计主题,可以使实践活动变得丰富多彩。我们的家乡灵武特色经济项目之一就是长红枣产业,所以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调查长红枣作为我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最佳资源和最生动的活教材,例如:“家乡长红枣知多少”这一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走近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探究意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体现“枣”的特色。

(二)利用社区特色点,开发主题

“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主题设计要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其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是学校特色形成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社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生活和文化氛围,充分挖掘社区中蕴含的课程资源,使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场所。比如,我校处于农村,周边的村落为学生提供了自然的实践活动场地。于是,我们开展“走进农田,体验生活”系列主题活动,挖野菜、学锄地,增长了学生的劳动技能;择菜、洗菜、切菜、做菜、品菜,学生在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同时,体会到妈妈天天做饭的不易。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件件小农具更是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有力印证。学生在种植园里种植的大豆、蔬菜、花草让学生学会了观察,尝到了侍弄他们的艰辛,懂得了珍惜劳动果实。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劳动技能得到锻炼,思想品德受到熏陶,社区特色充分凸显,显示出了浓厚的“农”字风格。

综上所述,主题的确立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是学生乐于开展活动的前奏,是学生雏翼丰盈的过程,我们以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自主探究,愉悦锻炼,从而使综合实践活动又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④

四、找准时事出发点---关注社会,开发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关键在于挖掘。只要善于挖掘,生活处处是课程。因此,活动主题可以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从班级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逐步展开,抓住眼前的、身边的活动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我校开展了“争做奥运小使者”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这是一个全球瞩目的聚会,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展示北京的机会。同时,这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教育的良好契机。因此,我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在不同年级开发了一系列与奥运有关的主题实践活动。如“奥运场馆我知道”就是四年级“争做奥运小使者”这个大主题下的一个小主题。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上搜集信息、查阅地图等多种途径对北京的各个奥运场馆,从场馆名

称、场馆大小(面积、容纳人数)、场馆地理位置、交通路线、场馆周围的环境(绿化、著名建筑、娱乐设施等)、本场馆预期效果图片、场馆总投资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资料收集。并以小组为单位将资料进行了汇总、整理和分析,制作展板,进行宣讲等等。通过活动,学生走出了学校,接触了社会,在活动中得到了全面的锻炼,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同时,感受到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体验到了作为中国人的一种民族自豪感,产生了一种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做贡献的美好愿望。又如,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如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发射、60年国庆、上海世博会等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参与者,在活动的实施中要不断挖掘、开发、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让综合实践活动课充满活力。真正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获得综合素养的动态生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4月

2、《走进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秦建荣、丁建强,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全新领域,在新一轮课改中备受关注。实践与综合运用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是数学知识技能的一个重要内容。开设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一次全新改变。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还有很多老师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是十分清晰,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课、兴趣课。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需要新的认识,新的理念。

一、综合运用知识,强调学科联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为学生开辟了一条与生活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它强调淡化学科界限,以学生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为学生综合应用学科知识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可以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实践的能力。那么作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它就不仅仅是获取、应用一个知识点,而是知识综合运用的专题性学习。它更强调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与生活间的联系。

比如《我们的试验田》一课中,它运用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知识,还运用了分数等方面的知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使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有机地整合了教学资源。又如《美丽的

花边》这一课,它是在学习了平移和旋转之后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一知识,进行花边的自主创作。这样就有效地利用了学生的美术知识,使它和数学学习有机地融和在一起。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都来自学生身边那些真实的生活例子,使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身边处处有数学”。

因此,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树立整体意识,强调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整合,强调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体会数学乐趣,发展创新能力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重在“活动”,它与其他数学课有着明显的差异,更具有自主性和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到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并能主动地运用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所带来的快乐,并能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比如《生日快乐》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年、月、日”这一单元的相关知识后,学生用谜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生日,让其他同学猜一猜。如“我的生日在教师节后第5天”、“我的生日在一年的倒数第10天”、“我的生日在第三季度的第4天”等,最后还进行了全班同学生日的统计工作,“看看哪个月份出生的同学最多,哪些出生在大月,哪些出生在小月,有没有哪个同学4年才能过上一个生日。”当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再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实践运用,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创造

能力又常常令老师们惊叹不已。

三、发挥教育作用,培养良好情感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许多课题并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一个数学知识点并加以练习和应用,而是以确定的主题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的,使数学知识更加人性化,具有思想性、教育性,和人文精神。

比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节约能源》,就是以“节约能源”这一主题为主线,组织确定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调查、统计、计算、评比家里的用水、用电情况,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的思想教育。因此,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注重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应充分利用其中的思想性、教育性,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团结协作、合作交流等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创造使用教材,增强开发意识

在现行的大多数教材中,每册涉及到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量还很少,一般只有2—3节,这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在应用教材的同时,还要根据班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的教学条件,自主地创造性开发适合学生实际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增强课程的开发意识。

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元、角、分的知识后,可以开一个小小的购物活动。让他们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些实用又有意义的东西。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加深对钱币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不乱花零用钱的好习惯。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还可以设计“量一量,算一算”的活动课题。

同时,我们还要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渗透”到每一节数学课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小实践、小综合,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时时锻炼,处处提高,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如学习了《认识几分之几》,就可以开一个短小的生日Party,让学生学习怎样分生日蛋糕。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就可以让学生设计包装礼品盒,算一算要多少包装纸,要多少捆扎绳等等。

总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它不仅改变着学生,同时也改变着我们教师,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创造,让我们一同努力,把我们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变得更加丰富而又多彩。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的必修课程,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学校开发与实施的课程,它的设置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以“劳而获,创而活”为宗旨,树立农村劳技教育新思维,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创造性为主,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劳技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劳技教育基地等资源优势,认真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以及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总体目标

1、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努力做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形成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挖掘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一批高质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要重点建设好包括劳动技术课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与以人为本相适应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和课程综合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2、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尤其要注重:

(1)引导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激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

(2)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难问疑;

(3)引导学生发展丰富的想象力、鲜活的直觉判断力、活跃的思维发散力;(4)引导学生发展顽强的学习意志力,增强耐挫力,提高心理调节能力;(5)引导学生学会分享成功与合作,培养尊重他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

(6)引导学生关注人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7)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充分认识到农村这一广阔天地是大有作为的。

3、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新的载体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与实践,努力使全体教师全面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形成一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的积极分子和骨于队伍,促进教师队伍课程建设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1)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高水平的实施者,而且要努力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开发者。

(2)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由注重结论的“传承式、灌输式”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

(3)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4)促进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引导教师钻研教育理论,培养探究意识,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提升科研水平,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要努力抢抓课程改革契机,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力度,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示范辐射作用更为充分。

三、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是:

1、增进学主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形成初步的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共同工作;

(4)养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习惯,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活动方案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作为创业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等。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1.整体性。世界具有整体性,世界的不同构成——个人、社会、自然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文化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也具有整体性,文化的不同构成——科学、艺术、道德也是彼此交融的。人的个性具有整体性,个性发展不是不同学科知识杂烩的结果,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是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4.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5.生成性。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所决定的。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性的一面。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昂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步骤

1、成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领导机构

(1)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的管理决策机构,负责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的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制订和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培训教师队伍;决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和课务安排,组织校本教研,审查和编著校本教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提供物质和人力保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组长:郑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主要负责人和决策者,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设计,总体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王啸林(分管具体实施校长的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督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协调各学科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安排教师有效实施课程计划、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员:彭生翔、周国云、张成明、刘文、赵海翔、朱德永、程顺平、郭峰。(2)工作小组:以校长室牵头,成立以全体行政科室及一线骨干教师参与的工作小组,倡导一种全员参与的的意识,全面开展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工作。

2、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网络

3、培训师资

我校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实际出发,以新课程为导向,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灵活运用理论学习、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骨干教师对话、说课、听课、评课、录象课观摩、专业人员与骨干教师合作研讨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对教师进行各种模式的培训,从而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1)培训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2)培训方式:

①“讲座”模式。学校长期聘请有名望的学者,专家来校授课、带徒。这种模式让年青教师受益非浅。

②“研修班”模式。学校定期选送相关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的业务脱产培训,邀请有名专家对相关学科教师进行培训、专题讲座,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③“课题研究”模式。学校将新课程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作为课题来研究。

4、撰写课程纲要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5、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制度

逐步建立“龙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申报与审定制度”、“龙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研制度”、“龙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授课规则”、“龙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评价制度”、“龙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制度”、“龙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奖励制度”等,以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正常有序、规范进行。

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内容

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主要领域。另外,为了充分体现学校“劳而获,创而活”的教育特色,把班级活动、团活动、校传统活动纳入综合实践活动之中来加以开发和实施。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既对学生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但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主题和活动方式应跨越四大领域的界线,应体现综合性的特点。我校在课程内容的开发过程中以综合主题方式,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之中,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切入点、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获取知识和研究方法途径、以基于小组合作的“研究性学习”为手段,实现四大领域课程内容的整合。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在系统学习书本知识、获得间接经验的基础上,更多地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主动探究来获得直接经验,提高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既可以由教师提供范围,也可以由学生自行确定;可以是课堂教学和课本知识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各种现象的探究;可以着重对某一学科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可以对某些综合性的问题开展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与一般学科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更广泛、更灵活、更富有弹性;它注重向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为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初中生喜欢进行丰富的、奇特的幻想,敢于提出大胆的设想,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和创造欲望。与现代科学发展趋势相联系的学习内容,是学生渴望了解的,也是传统的书本中不能及时容纳的。教师通过开设有关的科普讲座、订阅《科学大众》、多媒体展示、播放光盘等方式介绍科学人物,以激发兴趣,启迪思维;通过科技制作比赛、电脑创作科幻画等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设想。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如航空航天、生物工程、计算机技术、环境保护、新材料新能源等,增进学生对科学发展的了解和认识,有效地激发他们参与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开拓研究性学习的领域和思路。

进入初中阶段,学科门类逐渐增多,学习难度逐渐加深。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要注意创设各种情境和条件,加强与各科知识内容的联系,促使初中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在同一主题下,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过程的设计、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都可以有较大的灵活性.

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我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注意将对文献资料的搜集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源的发掘结合起来。校内外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现实的生产和生活中,都包含着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可资利用的丰富素材,这是研究性学习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我校与大中城市相比,可供选择利用的信息来源相对较少,但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环境特点比较鲜明。我们把东边沟农业生态园作为我校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与劳动技术教育等结合起来,根据自身的传统优势和校内外教育资源的状况,构建有学校特色的研究性学习内容系列。

教师在日常的各科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数学学科每册课本上都有5~6节课题学习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性质,通过这类课题学习把研究性学习融于各学科教学之中。以某一主题为中心开展学习研讨活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一是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进行相关内容的有关渗透,即以某一主题为基点,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二是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各学科的融合,重塑全新学习理念。多媒体教学为学生网上学习提供了便利。学生可以上网查资料,可以下载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将自己的调查报告做成电子投影片来显示,可以用电脑办各种小报。教会学生在网上查询、交流、欣赏、创作、展示。引导学生对经济、政治、法律、家庭、社区、民族、国家、国际等社会问题进行有选择地探究,掌握现代的科技研究技能,帮助学生掌握社会调查和社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具体课题见附一:《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整合课题指南》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基本内容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基本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分析学校与社区资源及需求,确定活动主题。学校应综合考虑班级、人数、经费、学生意愿以及能够提供的时间或服务机会等因素,多种渠道考察支持开展社会实践的社会机构或团体,确定活动主题。

②制定方案。学校要加强与教师、家长、社会机构等相关人士的联系与合作,协商制定出详细的活动方案,以便于活动的顺利实施。

③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前,学校应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让学生熟悉社会实践的内容,掌握基本的社会实践技能,树立正确的社会实践观念,学会处理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安全问题,并指导学生学会反思。

④实施活动。学校应认真组织实施各项社会实践。

 ⑤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并指导学生及时记录活动体验和活动反思,养成关注社会、反思社会的意识与习惯。⑥综合评价。学校根据学生的活动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具体课题结合学校“劳而获,创而活”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特色(附二)

(三)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内容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1、在操作活动中进行技术探究和技术学习。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亲历实践、亲手操作、手脑并用为基本特征。学生通过人对物的程序性、技能性运作,通过人与人的互动获得丰富的体验,实施操作性学习但劳动与技术教育并不只停留在单纯的操作技能的训练上,还应注重操作活动中学生对技术原理与方法的追思、学生对技术学习方法的体悟,以及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与技术能力的培养等。应注重技能训练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求技能掌握、态度养成、能力发展的有机统一。

2、以项目为载体组织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活动是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的主要方式,项目是组织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考虑到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特性,提倡以具体的技术项目为单位来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活动。我们的“项目制”教学模式,以班级为单位,自主安排种植计划,充分发挥多学科老师的特长,培养学生的经济素养、信息素养、科学素养、创造能力和创业意识,体现“创而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就是财富。

3、立足学生所处的现实世界,注重教育内容的生活取向。劳动与技术教育一般以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为背景,在现实生活中选择那些对学生发展有益、对未来生活有用、与科技发展趋势有关的内容,作为核心来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农村学生摒弃那些自我满足、安于现状、学手艺打工拿工资传统保守观念;树立大胆创业、艰苦创业、诚信创业、开拓创业的理念和信心。通过现实、生动的案例学习,理解创业的意义、学会把握农业创业的机遇、用现代经济观念规划农业产业的创业项目;关注职业领域,增进职业认识,形成初步的职业选择意向和初步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作为创业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等。

4、劳动与技术教育既是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跨学科的学习领域,它强调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艺术等学科基本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也强调融合社会、经济、环境、法律、伦理、心理与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视野。它注重各学科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及其在此基础上的技术探究,强调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不仅是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它强调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探究新的技术原理,获取新的技术能力。

具体内容见《龙都中学“劳动与技术”课程计划》

(四)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内容

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信息素养即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而必须具备的收集、分析、处理、交流和呈现信息的素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同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精神、道德、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所以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分为六大基本模块:

(具体内容见附四)

课时安排: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初

一、初二每周1节、初三根据需要和学生选择开设)。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

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

(1)对教师开发的枚本课程方案的评价 教师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内容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纲、授课内容、授课计划、教案。课程方案评价分为:

①课程开发目的意义

密切联系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

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切实帮助提高学生技能和创新意识

②课程目标的确立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具体

能考虑学生特点,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③课程内容

体系完整,教材框架清晰,层次分明

编排科学、启发性强,突出能力

新科技、新观点、新方法含量高

(2)对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评价

①指导思想: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注重德育渗透和情感熏陶。

②目标内容:体现三维目标内容要求 ③指导过程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善于设疑激趣,讲练适当

面向全体,反馈及时,注重学法指导,启迪思维

(4)教师素质

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规范,善于驾驭 善于使用各种电教辅助手段,板书科学、新颖、美观

(5)教学效果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勇于质疑,富于创意

2、学生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积极性、参与情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的评比条件。三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管理

1、督促、检查教师教案,教学随记,随堂听课等管理方法贯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及时总结表扬,能促进教师积极性的保持,指出不足,可使教师改进,提高更快。

2、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岗位职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激励制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制度》。为了激励教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建立了校内的支持系统,提供沟通的机会,保障开发的时间,给予一定的奖励。

沟通:教师经常与校长、主任、学生、家长及课程专家、社区人士进行交流。

时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教师需要开发时间,学校每月可以给一天的时间让老师自由支配。

奖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情况直接与教师晋升职称、考核、评优评先挂钩,对开发工作做得好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3、建立教师档案袋(1)教师自己收集有关在教学和素质发展方面的资料,包括各种教学资料和文件等,存入档案袋中。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教师获得校方的认可,并提供证据证实。

(2)学校管理者,除收集整理教师档案袋中的资料,还要收集教师在教学和素质发展不足方面的有关资料,帮助教师确定发展基线,进而考查教师在下一段努力后是否取得进展。在收集各类资料的时候,可以采用观察、访谈、检查教师的教学资料和文件等多种方法。

4、综合评价

在掌握了大量关于教师发展优势与不足的资料和证据后,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和素质发展进行分析,根据评价量表,给出终结性评价,并做出客观的描述。

5、每学期召开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

评价是为了促进教师的提高。因此,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是面向未来的评价体系,重在信任和激发教师追求不断提高的内在需要和动机,倡导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在民主、上进和开放的评价氛围中,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水平。

第五篇:石家庄市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学习心得

石家庄市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学习心得

杨 坤

2013年11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用手触摸数学,用心感受生活”——石家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研究活动,收获颇丰,现就此次活动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首先,我们学习了李棉老师关于《用手触摸数学,用心感受生活》——主题活动介绍及作课年级活动历程回顾。通过李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她们从最开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迷茫,到实施过程中的困惑,无论哪一个过程,都是一种磨练。因为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综合各方面知识的课程,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无疑使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课程。让我感动的是红星小学以及联合校的老师们,她们不怕艰难,勤于思考,善于引导,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变为了现实。

接着,红星小学的杜乔燕老师又为我们做了《用数学装点生活——边框设计大比拼》——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展示。她把班里的孩子分为了四个团队,每一个团队都有自己的名称、口号,团队内的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在展示作品的环节,孩子们的表现超乎我们的想象。他们非常明白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为了任务的完成,孩子们想出了各种办法,从设计、测量到制作、装饰,再到最后的展示,都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聪明才智。看着他们用清晰、简洁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及做法,我不禁在想:我怎样才能让我的孩子们也能像他们一样,敢想、敢做、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思中学,在玩中学,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后来,我们又聆听了郭玉梅、桑静等四位老师做的报告,明白了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符合新课标要求,要明确每一学段的目标,并且要注意选题应更贴近儿童知识与生活,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需加强评价体系的建设,以利于促进师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最后是与会教师的现场交流,以及专家指导点评。省教科所的崔海江主任做了精彩点评,为我们指明了“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方向——指向生活,并且对选题内容提了一些合理建议,每一个年级的选题都要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要让学生明白数学要求是什么?让学生在心里有一颗数学的种子,思维的种子。要让他们体会数学的探究意识,在做的过程中要明白做什么,怎么做,要做什么准备,困惑是什么,做完后要知道做成了什么,还要思考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我们的数学感悟是什么?

以上,就是我对此次活动的一些感受。同时,我也在思考,我们以后该怎样带领孩子们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下载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开发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开发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轩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推荐

    轩辕小学2012年暑期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推荐 一年级: 1. 我身边的动植物 2. 在生活中识字 二年级: 1. 气象与我们的生活 2. 我喜欢的广告 三年级: 1. 我对自然灾害的认识 2. 我的......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总结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实施的研究 第一阶段总结 实验小学宋德兰 本学期我们学校成立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实施的研究课题小组,我成了课题组成员之一,自课题开......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记录 梯形的初步认识 兰光小学 余祥凤 活动目标: 1.使学生掌握梯形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沟通梯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的联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策略初探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策略初探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增设‚实践与综合应用‛这种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数学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数学综......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

    ——《我校田径场“起跑线的前伸数的计算”》 一、主题的产生 通过起跑线一课的教学,及有关田径场相关知识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在进行短跑比赛时如经过弯道,就会涉及到相邻的......

    农村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反思与改进策略

    浅议农村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现状及改进纳雍县曙光乡法杓小学陈 瑾实践与综合应用以独立的内容呈现在小学课堂,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闪光点,也是《课程标准》中目标结构......

    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策略

    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策略武强县邵庄小学罗长海【摘要】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国家级、由地方自主开发的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点,力求......

    小学高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策略范文合集

    小学中高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 [摘要]:小学中高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发挥宏观指导作用,通过在学生自我确定主题、调查活动、整理资料、汇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