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管理学资料5(简答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
行政管理专业(本)
专业补修课《行政管理学》
第一章 绪论
1、什么是行政?公共行政的特点有哪些?
答:行政,即公共行政,也称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公共行政是指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在这里公共组织是指政府,因此也可以说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它的特点有:
1、公共行政之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
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
3、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
4、公共行政的民主性;
5、公共行政的公平性;
6、公共行政的高效性。
2、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特点。
答:(1)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和边缘性学科;(2)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3)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4)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5)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3、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法。
答:(1)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取向;(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3)哲学研究方法;(4)跨学科的研究方法;(5)实证研究方法;(6)比较研究方法。
第二章 行政环境
1.简述组织文化的特征。
答: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组织文化在政府也可以称之为公共行政组织文化,在企业则称之为企业文化。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
组织文化的特征主要有:
1、组织成员的同一性程度;
2、团队精神;
3、对人的关心程度;
4、组织的一体化的程度;
5、风险承受程度;
6、民主程度;
7、报酬标准;
8、重视结果;
9、控制程度。2.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有自然地理、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差别。就是在同一种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区别。
(2)这种特殊性还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公共行政环境的差别。这些差别主要表现在自然地理、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素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行政效率高低等方面。
第三章 1.什么是政府职能?政府职能的特点有哪些?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政府职能的特点有:(1)政府职能普遍性的特点;(2)政府职能的强制性特点;(3)政府职能的系统性特点;(4)政府职能的不可替代性的特点;(5)政府职能的服务性特点。2.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外部性问题;(2)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3)公共物品的提供;(4)无知和非理性;(5)不平等问题。3.政府干预应该遵循哪些原则?(1)政府和市场两者的功能有很大的区别,它们不能互相代替;(2)政府干预经济仅界定在弥补和防止市场失效的范围;(3)政府干预也必须讲究成本收益;
(4)发展中国家政府一般对市场的干预比发达国家广泛得多,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政府职能
4.简述政府文化职能的主要内容。
(1)意识形态职能;(2)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3)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职能;(5)清除那些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5.什么是社会的政府职能?政府的社会职能主要有哪些?
社会职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职能是指除了政治职能之外的所有社会管理职能,狭义的社会职能是指政府除了政治、经济和文化职能之外的社会管理职能。本教材的社会职能是狭义的。
政府的社会职能比较广泛,主要有:(1)维持社会秩序,保证人身安全和私人财产安全的职能;(2)确保社会公平分配的职能;(3)环境保护的职能;(4)社会保障职能。6.简述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需要转变的管理理念。
政府管理观念的转变是最根本的转变。如果不转变观念,就不可能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体制,政府机构改革就无法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圈。转变政府管理的理念,需要做到:(1)政府机构改革必须纳入法制化轨道。(2)要实现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观念转变。(3)要实现从权威主义行政向民主行政的转变。(4)在管理方式上要实现从统治方式向管理方式的转变。(5)实现从以官为本到以民为本的彻底转变。
7.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必须正确界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你认为政府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要实现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就必须正确确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2)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3)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4)正确处理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5)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6)正确处理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1.如何理解行政体制?
答:(1)经济体制决定并制约行政体制,行政体制也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2)政治体制决定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3)的重要价值作用。
2.如何理解行政体制鲜明的政治性特点? 答:(1)行政体制必须体现政治和政治体制的要求,是实现政治统治目标,加强政府合法性功能的体制性的和强制性的工具;(2)国家意志和公共利益必须通过行政系统贯彻才能实现。执政党只有经过政府的贯彻执行其政策,才能实现其政策目标(3)行政体制是以各级各类行政组织有效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为价值的。政府公平、高效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满足广大公众的要求,就扩大了政治统治基础。那种认为公共行政是纯事务性的管理是不符合实际的。
3.简述行政体制的作用。
答:(1)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提高政府生产力,提高行政效率;(2)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大幅度地全面地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3)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造就大批的优秀的国家各级各类公务员;(4)科学的行政体制是公共行政民主化的保证;(5)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确保公民的各种权利和生命与财产。
4.简述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体制的特点
答:(1)中国地方政府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下级执行机关,下级政府是上级政府的执行机关;(2)各级地方政府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3)各省、直辖市有一定的自
第四章 行政体制
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的划分和公共组织设置,以及对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4)科学技术推动行政体制的变革;(5)文化对行政体制
主权,自治区有自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有高度自治权;(4)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接受上级和同级的中国共产党委员会的领导,执行党的常委会和委员会所做的决定和制定的政策。政府的主要领导成员是党的常委会成员。
5.简述集权制的优点和缺点。
答:优点:(1)国家政令统一,有利于国家统一指挥和统一领导,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完整,有利于整合国家各种资源和进行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建设;(2)集权制对环境反映灵活,决策快,效率高。
缺点:国家行政体制比较僵化,行政首长集权,独断专行,会造成决策失误;如果对行政首长的权力缺乏制衡,就会出现家长制或一言堂。同时,由于集权制严格地控制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缺乏充分的自主权,不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由于行政首长权力过大,可能产生滥用权力和寻租行为。
6.简述分权制的优点和缺点。
答:优点:(1)地方政府有较充分自主权,可以独立自主地开展各种社会管理活动和进行经济建设。在民族自治地区,可以保持民族文化和民族习惯。(2)地方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地自主决策,解决本地区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可以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区各种资源,可以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分权制有利于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和对政府的监督,有利于民主建设。
缺点:(1)如果过度分权,可能出现地方各自为政,中央政府政令不畅的局面,更有甚者会出现地方割据,不利于国家政令统一,不利于统一指挥,统一领导。(2)地方分权制因为受地区限制,容易形成地方主义。
7.行政区划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一般行政区划应遵循的原则有:(1)政治原则;(2)尊重历史传统的原则;(3)有利于发展的原则;(4)有效管理的原则;(5)民族自治原则。
第五章 公共组织
1.简述公共组织的三层含义。
答:(1)公共组织是指静态的组织实体,即政府机构,包括从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到基层政府以及各级各类的政府部门和其内部设置的不同层次的行政机构。
(2)公共组织表现为动态的组织行为,各级政府和各种政府组织部门无时无刻不处在动态之中。(3)公共组织也指行政人员心态的组织凝集。这种凝聚力的大小对公共组织发挥作用的大小起决定性作用。
2.简述公共组织的作用。
答:(1)政府是国家各种公共事务的组织者与管理者。
(2)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3)政府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
(4)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者与协调者。
(5)政府是社会公平的提供者。
3.简述非营利组织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答:(1)非营利组织是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外延与扩大,它可以弥补政府管理能力的不足;(2)非营利组织重视公共价值,尤其是公平、民主、效能、廉洁和公共利益等公共价值;(3)它更强调公共服务,而不像传统的公共组织强调管理与管制;
(4)它的组织更民主、更开放;(5)参与机制的建立。
4.什么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具有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答:学习型组织是指组织通过个体学习、团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结合工作不断学习、不断改变观念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1)学习型组织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习能力,学习型组织的主要特点有:使组织成员有接受新观念的开放性;(2)组织成员有共同愿景;(3)善于不断学习;(4)自主管理;(5)组织的边界将重新界定。
5.简述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核心修炼。
答: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核心修炼是:
1、自我超越;
2、改善心智模式;
3、建立共同愿景;
4、团体学习;
5、系统思考。
第六章 行政领导
1.什么是领导?理解领导的含义,需要把握的要点是什么? 答:所谓领导是指社会组织中承担主管职能的个人或集体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依据法律或组织规章制度,行使其职权,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共同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理解领导的含义,需要把握的要点是:
(1)领导只能产生于一定的组织,又服务于一定的组织,没有组织便无领导。另一方面,没有领导或领导不当,任何组织或团体都不能存在和发展;(2)、领导是一种统御和指引被领导者的行为过程。2.什么是行政领导?简述行政领导的特点。
答: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
行政领导的特点表现在:(1)行政领导只是对“行政”的领导;(2)从行政领导活动方式的特性上讲,行政领导的执行性,是它的明显特点;(3)从行政领导活动的社会属性来看,其具有鲜明的政治性。3.简述行政领导的作用。
答:(1)行政领导是政治领导的贯彻执行。
(2)行政领导是公共行政协调统一的保证。
(3)行政领导贯穿于公共行政的全过程。
(4)行政领导对行政效能具有决定性作用。4.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主要内容。
答:(1)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
(2)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
(3)负责制定公共行政决策,决定公共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4)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
(5)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6)做好协调工作。
5.行政领导者素质主要由哪些方面构成?
答:(1)政治素质:包括:①坚定信念,忠于国家,忠于党;②忠于政府,忠于人民,忠于职守。
(2)文化素质:主要有:①一般文化知识;②专业知识;③管理知识。
(3)道德素质:主要有:①大公无私,克己奉公;②实事求是;③严于律己,宽以待人;④个人修养。(4)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①敢于决断的气质;②竞争开放型的性格;③坚忍不拔的意志。
(5)身体素质。
6.行政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能力有哪些? 答:(1)抽象思维与决断能力:包括①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决策能力,③指挥、协调与监督能力,④应变能力。
(2)人际关系的能:包括①激励人的能力,②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3)技术能力
这三种能力,对高层行政领导者、中层行政领导者和下层行政领导者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高层行政领导者抽象思维和决断能力要求较高,对中层行政领导者人际关系能力要求比较高,对下层行政领导者的技术能力要求比较高。
第七章 人事行政
1.什么是人事行政?简述理解人事行政的含义需要把握的要点。
答: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理解人事行政的含义,需要把握的要点是:(1)人事行政为履行公共行政职能,完成各种组织目标和社会目标提供了重要的保障;(2)人事行政的管理主体是国家人事行政机关;(3)人事行政是法制化和制度化的人事管理;(4)人事行政的管理对象是行政工作人员。
2.简述人事行政职业化的基本内容。
答:(1)国家公务员一经任用就取得法定身份,受国家法律保障,除本人自愿转业,即成为终生职业;
(2)国家公务员非因违法失职并经过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职或停薪,即使被认为有错,本人也有申诉和说明理由的权利;
(3)国家公务员身份一经确认,即享有法律规定的一切权益,非经法律程序,任何机关或个人不得剥夺其权益。
3.简述人事行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1)德才兼备原则;(2)知人善任原则;(3)公平竞争原则;(4)功绩原则;
(5)依法管理原则。
4.简述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行政相比较的特点。答:(1)以人为本;
(2)把人力当成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当成能带来更多价值的价值;
(3)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到首位;
(4)人力资源管理被提高到组织战略高度来对待。
5.什么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主要具有哪些特征? 答: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它可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潜在的人力资源两部分。
人力资源主要具有的特征有:(1)人力资源的时效性;(2)人力资源的时代性;(3)人力资源的能动性;(4)人力资源的再生性;(5)人力资源的增值性。
第八章 机关行政
1.什么是机关行政?简述机关行政的特征。
1、答:机关行政就是指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管理。机关行政具有的特征是:(1)机关行政的事务性;(2)机关行政的综合性;(3)机关行政的时效性 2.简述机关行政的作用。
答:(1)发动作用;(2)枢纽作用;(3)保障作用;(4)效率作用;(5)联系作用。
3.简述机关行政的主要内容。机关总务后勤管理。
4.科学合理的机关日常工作程序应注意哪些环节?
答:(1)机关日常工作程序的管理;(2)会议管理;(3)公文与档案管理;(4)行政经费管理;(5)
答:(1)计划安排工作;(2)织实施工作;(3)协调控制工作;(4)检查总结工作;
(5)奖惩教育工作。
第九章 行政决策
1.什么是行政决策?它具有哪些特点?
答:行政决策是各种各样决策中的一种,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所做出的决定的行政行为。
行政决策的特点是:(1)行政决策主体的特殊性;(2)行政决策客体的广泛性;(3)行政决策目的的非营利性;(4)行政决策的合法性;(5)行政决策地域效力的普遍性;(6)行政决策执行的强制性。2.简述行政决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1)科学预测原则。(2)信息原则。(3)可行性原则。(4)满意原则。(5)成本效益原则。(6)公平与民主原则。(7)法制原则。(8)实现公共利益的原则。3.行政决策程序应该包括哪些步骤? 答:(1)认识问题,界定问题,找出差距;(2)确定决策目标;(3)确定决策标准,确定每个标准的权重;(4)拟定决策方案;(5)分析方案;(6)选择方案;(7)实施决策方案,完善决策;(8)评估决策。4.政府决策目标的产生有哪几种?
答:(1)立法机关确立的决策目标;(2)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
(3)上级政府或上级领导机关下达的具体决策目标;(4)上级政府或上级领导部门下达的粗略目标;(5)针对组织本身的发展所确定的决策目标。5.评估决策时,应该评估哪些内容?
答:(1)应该评估在决策执行过程中,是否真正贯彻执行了党的方针、政策,是否按照有关的法律和法规执行决策,是否贯彻执行了上级的指示与命令;(2)应该对决策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估;(3)应该衡量和检查决策执行活动的成本效益并就此进行评估;(4)要评估实施决策领导机构和执行机构的工作是否卓有成效,坚强有力;(5)采取措施,完善决策。
第十章 行政执行
1.理解行政执行的含义,应把握哪些要点? 答:(1)行政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2)行政执行是一种具有目标导向的活动;(3)行政执行是一种实施性质很强的活动,是务实性的、付诸于实际的行动,它需要通过一定的具体步骤或实际行动来落实政策;(4)行政执行是一种行政法律行为;
(5)行政执行活动还具有强制性。
2.简述行政执行的原则。
答:(1)忠实决策的原则;(2)迅速有力的原则;(3)创新灵活的原则;(4)计划安排的原则;(5)团结协作的原则。
3.行政执行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行政执行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2)行政执行效果是检验、修正和完善行政决策的(3)行政执行是实现公共行政职能的必要形式。(4、)政执行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志。途径。
4.简述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答:(1)行政指挥是保证行政执行活动协调一致的重要手段。(2)行政指挥是高效地贯彻执行行政决策的根本保证。(3)行政指挥是高质量地达成行政决策目标的根本保证。
(4)行政指挥是保证各种行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必要条件。(5)行政指挥是衡量行政领导者的政策水平和组织与领导能力的重要
标准。
5.简述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答:(1)行政沟通是实现行政决策化、民主化的重要基础。(2)行政沟通是行政执行各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3)行政沟通是行政检查和监督的重要依据。(4)行政沟通是所有行政人员参与管理的重要手段。
6.行政协调中如何理解坚持公正合理的原则?
答:(1)行政协调必须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做到在法律和政策面前人人平等;(2)行政协调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对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一定要弄清原因,分清责任,而不可无原则地进行调和;(3)行政协调还必须充分考虑有关各方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配置以及工作任务的分配方面不能搞简单的、绝对的平衡。7.简述行政评估的重要作用。
(1)行政评估是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有效手段。(2)行政评估是检验政策的效果、答:效益和效率的基本途径。(3)行政评估是决定政策去向的重要依据。(4)行政评估是开始新的政策运行的必要前提。(5)行政评估是公共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第十一章 行政监督
1.简述行政监督的原则。
答:(1)行政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的原则。
(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3)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4)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5)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6)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2.坚持和实行“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工作中的要求是什么? 答:(1)任何监督对象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法律保护;(2)任何监督对象都必须履行法定义务,遵守法律和行政纪律,不允许有超越法律和行政纪律的特权;(3)一切违反法律和行政纪律的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任何监督对象都不能例外。
3.简述事前监督工作主要应把住的“三关”。
答:(1)分析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把住法律、法规和政策关,看其是否与之相悖;
(2)分析行政行为的可行性,把住论证关,看行政目标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兼顾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利益,是否科学可行;(3)分析行政行为的可靠性,把住措施关,看其对实施中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的分析是否客观、全面、准确,从组织领导到措施保障是否有力。4.法制监督具有哪些特征? 答: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法制监督具有的特征有:(1)法制监督是权力分配的均衡;(2)监督的对象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3)监督的范围具有广泛性;(4)监督方式和手段具有多样性;(5)以权力制约权力。5.简述舆论监督的特点。
答: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舆论监督具有的特点有:(1)监督方式的公开化;(2)监督表达形式的直接性;(3)监督效应的及时性;(4)监督效果具有社会效应。6.试述行政监督的作用。
答:(1)行政监督能有效地强化和改善公共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建设。
(2)行政监督是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进一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有效制度。
(3)行政监督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十二章 公共财政
1.什么是公共财政?它具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公共财政具有的主要特点是:(1)政府是公共财政的分配主体;(2)公共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3)公共财政具有强制性和补偿性。2.简述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答:(1)将资源配置于无法按付费原则经由市场配置的公共部门;(2)将资源配置于具有自然垄断倾向而不宜由市场配置的非竞争性商品和行业;(3)将资源配置于具有高风险,且预期收益不确定,但对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4)将资源配置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私人部门无力投资的基础产业和部门。
3.什么是国家决算?简述编制国家决算的重要意义。
答:国家决算是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用以反映国家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由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构成。
编制国家决算的重要意义体现在:(1)国家决算是国家政治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体现着一年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2)国家决算反映国家预算执行的结果;(3)国家决算是制定国家财经政策的基本资料;
4.简述公共预算编制的主要依据。
答:(1)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2)上一年度公共预算的执行情况;
(3)计划年度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指标;(4)公共预算管理体制所规定的管理权限和收支范围。5.什么是税收?税收包含的含义是什么?
答: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税收包含的含义有:(1)国家的存在是税收产生的前提;(2)税收是按法定标准征收;
(3)履行纳税义务的主体是社会成员。
6.什么是政府采购?政府采购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政府采购是指政府机构出于履行职责需要,以购买、租赁、委托或雇佣等方式获取货物、工程或服务的活动。
政府采购的特点体现在:(1)采购资金的公共性;(2)采购目标的非营利性;(3)采购行为的规范性;(4)采购主体的特定性;(5)采购活动的政策性;(6)采购范围广、规模大、影响力大。
第十三章 法治行政
1.简述法治行政的特点。
答:(1)职权法定;(2)法律保留;(3)法律优先;(4)依据法律;(5)职权与职责统一。
2.简述法律优先包含的含义。
答:法律规范在效力上是有位阶层次的。法律在效力上高于任何其他法律规范。法律优先包含的含义有:(1)在已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任何其他法律规范,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凡有抵触,都以法律为准;(2)在法律尚无规定,其他法律规范作了规定时,一旦法律就此事项作出规定,法律优先,其他法律规范的规定都必须服从法律。
3.行政法规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性文件的总称。
答: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 行政法规具有的特征是:(1)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2)行政法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3)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4.简述行政规章的基本特点。
答: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行政规章的基本特点有:(1)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是特定的行政机关,即有权制定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的机关;(2)行政规章的制定根据是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决定、命令的授权;(3)行政规章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规章具有法的属性。5.行政复议制度具有哪些特征? 答: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制度具有的特征是:(1)行政复议由有行政复议权的上级行政机关作出;
(2)行政复议的审查对象是引起争议具体行政行为,附带审查部分抽象行政行为;(3)行政复议由不服具体行政行为的利害关系人依法申请而引起;(4)行政复议主要采用书面审查的方式;(5)行政复议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为审查标准
6.我国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哪些? 答:(1)行政复议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行政复议权原则;(2)一级复议原则;(3)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原则;(4)全面审查原则;(5)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原则;(6)复议不适用调解原则。
第十四章 行政方法
1.行政方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公共组织的效率问题。它主要表哪些方面? 答:(1)简化办事手续,减少办事时间;(2)减少行政成本;(3)公共行政的各个环节和步骤采取科学化的管理技术方法,是行政方法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4)虽然行政方法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效率问题,但是,采取任何一种新的行政方法都要以人为本,营造一种民主与自由的组织气氛,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组织成员的才能和智慧。
2.什么是行政计划?编制行政计划的步骤有哪些?
答:行政计划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目标和公共利益,依法制定行动方案。
编制行政计划的步骤有:(1)调查研究,确立计划目标;(2)拟订计划方案;(3)选择计划方案;(4)实施和修正计划方案,确定行政计划之后就予以贯彻执行。
3.什么是目标管理方法?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运用目标管理方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1)目标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2)目标管理有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运用目标管理方法的主要作用是:利于突出以工作为中心。(3)目标管理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目标管理有利于明确责任,强化责任。因为组织层层有目标,人人有目标,所以责任十分明确。
4.简述推行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的步骤。
答:(1)政府高层领导者的领导与支持;(2)策略性规划;(3)以顾客为导向;(4)考评与分析;(5)训练与奖惩;(6)赋予组织成员活力与团队合作;(7)质量保证。
第十五章 行政效率
1.什么是行政效率?行政效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行政效率主要表现在:(1)行政效率离不开定量分析;(2)政效率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追求社会效益上,这是公共行政管理的方向;(3)行政效率体现在各个层次、各个环节上,是公共行政体系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是对各种公共组织、各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以及相关要素的整体要求。2.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必要性。
答:(1)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降低公共行政的投入和成本,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公共利益;(2)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行政目标的达成度;(3)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组织的各种要素组合的科学合理程度;(4)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行政活动的社会效益的大小。3.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
答:(1)测定行政效率的量的标准;(2)测定行政效率的质的标准;(3)测定行政效率的社会效益标准;(4)测定行政效率的规范性标准。
4.我国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要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2)平等原则。(3)公平分配的原则。(4)机会均等、能者优先的原则。
第十六章 行政改革
1.简述行政改革的原则。
答:(1)行政改革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地论证和规划,慎重开展。(2)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3)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核心,以高效、公平、廉洁为目标。(4)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5)、行政改革以理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2.简述行政改革的取向。
答:(1)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2)以精简机构为取向。(3)以调整组织结构为取向。(4)以调整权力关系为取向。(5)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取向。3.行政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答:(1)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2)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与制约。
(3)在行政系统(4)传统的保守程度决定了行政改革的艰难程度。内部行政官僚集团的反对。
(5)用人惟亲和家长制对行政改革的负面影响。
4.行政改革的动力主要有哪些?
答:(1)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2)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3)社会演变的要求。(4)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5)新思想、新价值的推动。
5.电子政府对公共行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电子政府的出现是公共行政发展的一个划时代的新阶段。它彻底改变了政府的管理方式,改变了政府封闭式的、单向式的管理方式,实现了政府与顾客互动的开放式的管理方式;
(2)电子政府不仅可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减少层级,减少人员,提高效率,更主要的是它朝民主行政的方向发展;
(3)电子政府将改变政府的决策方式;
(4)电子政府将改变政府工作人员的办公方式,远距离办公方式和家庭办公方式在公司企业已经出现,也势必有一天成为政府工作人员的办公方式;
(5)电子政府对政府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是通才,也必须是专才;要忠于职守,有敬业
精神,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第二篇:行政管理学简答题
行政管理学简答题
1简述行政改革的取向
1.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2.以精简机构为取向3.以调整组织结构为取向4.以调整权力关系为取向5.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取向
2.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对策,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1.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占有第一手资料2.行政改革应该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受损失为原则3.公众参与制定政策4.制定政策一定要充分考虑和利用行政改革的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时,也要充分研究不利条件,充分估计这些不利条件在行政改革的过程中所起的负作用。3.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必要性
1.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降低公共行政的投入和成本,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公共利益;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行政目标的达成度3.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组织和各种要素组合的科学合理程度,4.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行政活动的社会效益的大小。4.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
1.测定行政效率的量的标准2.测定行政效率的质的标准3.测定行政效率的社会效益标准4.测定行政效率的规范性的标准。
5.简述传统的测定行政效率的方法
1.行政费用测量法2.行政职能测量法3.标准比较法4.公共组织要素评分测量法
6.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一般生指标包括哪些内容? 1.经济指标2.效率指标3.公平指标4.效能指标 7.我国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2.平等原则3.公平分配的原则4.机会均等、能者优先的原则。8.简述行政方法的内容
1.基本手段2.行政程序3.技术方法
9.简述行政方法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1.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保证2.科学的行政方法是政府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地开展行政工作的关键3.科学的行政方法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保证4.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条件5.科学行政方法是建设高效廉洁政府,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6.科学的行政方法可以促进和发展社会主主的民主,可以加强政府的合法性。10.简述标杆瞄准的类型
1.内部标杆瞄准2.外部竞争对手标杆瞄准3.行业内标杆瞄准4.跨行业标杆瞄准5.内外部综合标杆瞄准。11.简述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1.规范人们行为的手段不同2.规范人们行为的范围和程度不同3.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12.简述法治行政和特点
1.职权法定2.法律保留3.法律优先4.依据法律5.职权与职责统一。
13.简述行政立法的原则
1.以人民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重的原则2.依法立法原则3.民主立法原则4.科学立法原则
14.我国行政立法要求处处以人民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重的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1.人民权力至上2.人民政治参与3.个体权利为重点4.权利救济
15.行政法规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1.行政法规的制定文体是国务院2.行政法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3.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
16.简述行政规章的基本特点
1.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是特定的行政机关,即有权制定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的机关2.行政规章的制定根据是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决定、命令的授权3.行政规章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规章具有法的属性
17.公共财政具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政府是公共财政的分配主体2.公共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3.公共财政具有强制性和补偿性。18.简述公共财政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1.将资源配置于无法按付费原则经由市场配置的公共部门2.将资源配置于自然垄断倾向而不宜由市场配置的非竞争性商品和行业3.将资源配置于具有高风险,且预期收益不确定,但对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4.将资源配置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私人部门无力投资的基础产业和部门。
19.简述公共财政调节收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
1.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分配关系2.调节部门及产业间的收入分配关系3.调节地区的收分配关系。20.简述行政监督的特点
1.监督主体的多样性2.监督对象的双重性3.行政监督内容的双向性4.行政监督主体的层次性5.法律地位的独立性 21.行政监督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监督主体依法行使监督权,不受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各监督主体实施监督活动所需的人员、经费、技术手段和信息等不受任何监督对象的制约和影响 22.依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督有哪几种类型
1.执政党的监督2.权力机关的监督3.行政机关的监督4.司法机关的监督5.社会监督
23.社会监督的有效性具有的两个前提是什么
一是公共行政的透明度,即政务公开。二是社会监督必须与国家权力体系的监督相结合。24.法制监督具有哪些特征
1.法制监督是权力分配的均衡2.监督的对象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3.监督的范围具有广泛性4.监督方式和手段具有
多样性5.以权力制约权力。
25.简述权力机关监督的主要内容 1.政治监督2.法律监督3.工作监督 26.简述舆论监督的特点
1.监督方式的公开化2.监督表达形式的直接性3.监督效应的及时性4.监督效果具有社会效应。
27.理解行政执行的含义,应把握哪些要点?
1.行政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2.行政执行是一种具有目标导向的活动3.行政执行是一种实施性质很经虽的活动,是务实性的、付诸于实际的行动,它需要通过一定的具体步骤或实际行动来落实政策4.行政执行是一种行政法律行为。5.行政执行活动还具有强制性 28.简述行政执行的特点
1.综合性2.目的性3.具体性4.强制性5.灵活性 29.简述行政执行的原则
1.忠实决策的原则2.迅速有力的原则3.创新灵活的原则4.计划安排的原则5.团结协作的原则 30.简述改善行政沟通的途径
1.全面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2.明确沟通目的,建立沟通的规章制度,使行政沟通规范化3.建立信息反馈系统,进行信息的核查和监督。
31.简述行政协调必须遵循的原则
1.依法协调的原则2.统筹兼顾,顾全大局的原则3.求同存异,动态协调的原则4.公正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32.简述行政决策的特点
1.行政决策主体的特殊性2.行政决策客体的广泛性3.行政决策目的的非赢利性4.行政决策的合法性5.行政决策地域效力的普遍性6.行政决策执行的强制性 33.简述行政决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科学预测原则2.信息原则3.可行性原则4.满意原则5.成本效益原则6.公平与民主原则7.法制原则8.实现公共利益的原则
34.简述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包含的内容。
1.领导决策系统2.人民磋商与参与系统3.专家咨询系统4.信息支持系统
35.行政决策程序应该包括哪些步骤?
1.认识问题,界定问题,找出差距2.确定决策目标3.确定决策标准,确定每个标准的权重4.拟定决策方案5.分析方案6.选择方案7.实施决策方案完善决策8.评估决策。36.政府决策目标的产生有哪几种?
1.立法机关确立的决策目标2.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3.上级政府或上级领导机关下达的具体决策目标4.上级政府或上级领导部门下达的粗略目标5.针对组织本身的发展所确定的决策目标。37.简述机关行政的特征
1.机关行政的事务性2.机关行政的综合性3.机关行政的时效性
38.简述机关行政的作用
1.发动作用2.枢纽作用3.保障作用4.效率作用5.联系作用 39.简述机关行政的主要内容
1.机关日常工作程序的管理2.会议管理3.公文与档案管理4.行政经费管理5.机关总务后勤管理 40.简述人事行政的特点
1.法治化2.专业化3.职业化4.现代化
41.人事行政专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1.国家公务员职业专业化2.人事行政理论专业化3.人事行政机构专业化4.人事管理方法专业化 42.简述人事行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德才兼备原则2.知人善任原则3.公平竞争原则4.功绩原则5.依法管理原则
43.人力资源主要具有哪些特征
1.人力资源的时效性2.人力资源的时代性3.人力资源的能动性4.人力资源的再生性5.人力资源的增值性 44.简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保证。人事制度历来是国家政权建设的核心地位。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不断开发和培养公共部门人力淘汰,是造就一支优秀公务员队伍的重要途径。45.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哪几种? 1.合法权力2.奖惩权力3.专业知识权,又称专家权4.归属权,又称关系的权力
46.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种类
1.政治责任2.法律责任3.行政责任4.道德责任 47.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主要内容
1.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2.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3.负责制定公共行政决策,决定公共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4.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5.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6.做好协谳工作。
48.行政领导者素质主要有哪些方面构成1.政治素质2.文化素质3.道德素质4.心理素质5.身体素质 49.简述完整制的优点和缺陷。完整性的优点:1.有利于一个公共组织或一个公共部门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2.政令统一,权力集中3.高度自主,有独立的决策权,有利于调动本地区或本部门的积极性4.可以因地制宜地确定行政目标,制定政策,反应灵活。缺陷:1.资源有限,不宜办大事;上级也不能进行统筹安排。2.高度自主,容易出现各自为政。3.缺乏全局观念,只顾局部利益。
50.简述分离制的优点和缺陷
分离制的优点:1.有利于整个公共行政系统的资源整合,团结协作,统筹兼顾。2.有利于整个公共行政系统的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3.有利于专业化管理,强调部门职能。4.有分有合,集中集权与分权的优点;
缺陷:1.多元领导有可能造成下级无所适从,2.人与事分离,不利于以地公务员的领导和使用。3.难于协调,容易出现文山会海。
51简述层级制的优点和缺陷
层级制的优点:1.层级节制,一级管一级,权力关系清楚,有利于领导和指挥,有利于提高效率。2.责任明确,有利于监督。3.行政目标统一,有利于对公务员的绩效考评。4.有利于推行决策。缺陷:1.如果层级过多,信息传递慢或失真,造成决策失误。2.节制严格,不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3.容易出现家长制和依附性上下级关系
52.简述机能制的优点和缺陷
机能制的优点:1.可以扩大公共组织的管理职能。2.专业分工,有利于专业化管理,提高效率。3.分权管理,有利于调动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缺陷:1.职能分化过多,会造成政府机构过多,对社会和经济干涉过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2.分工过细,会造成权力交叉,影响行政效率。
53.简述公共组织部门划分的标准
一般按下列三种标准划分公共组织部门:1.是按管理职能 和职能目标来划分行政部门2.是按地区划分行政部门3.按公共行政管理的不同环节来划分公共行政管理部门 54.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1.组织性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
55.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2.监督市场3.中介作用4.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5.监督政府
56.简述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
1.补助2.减免税收3.委托公共事务4.法律管制5.辅导监督 57.简述行政体制的特点
1.鲜明的政治性2.较强的稳定性3.严格的系统性4.相对的滞后性5.历史的继承性
58.简述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体制的特点
1.中国地方政府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下级执行机关,下级政府是上级政府的机关,2.各级地方政府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3.各省、直辖市有一定的自主权,自治区有自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有高度自治权。4.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接受上级和同级的中国共产党委员会的领导,执行党的常委会和委员会所做的决定和制定的政策。政府的主要领导成员是党的常委会成员。
59.行政区划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政治原则2.尊重历史传统的原则3.有利于发展的原则4.有效管理的原则5.民族自治原则 60.简述公共行政的特点。
1.公共行政之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3.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4.公共行政的民主性5.公共行政的公平性6.公共行政的高效性 61.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特点。
1.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和边缘学科2.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3.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4.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5.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62.简述行政环境的特点。
1.复杂性2.约束性3.特殊性4.不稳定性
63.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其次,这种特殊性还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公共行政环境的差别。64.简述组织文化的特征。
1.组织成员的同一性程度2.团队精神3.对人的关心程度4.组织的一体化的程度5.风险承受程度6.民主程度7.报酬标准8.重视结果9.控制程度
65.简述里格斯公共行政的三种模式及其主要特点。
里格斯将公共行政分为三种模式:一是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是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公共行政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经济基础上的家长制,任人惟亲,实行等级森严的世卿世界禄制度;二是衍射公共行政模式,是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建立在大工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民主行政,官员一发任命,依法行政;三是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公共行政模式,它既有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的某些特点,也有工业社会公共行政的某些特点,是两者混合体。66.简述政府职能的特点。
1.政府职能普遍性的特点2.政府职能强制性特点3.政府职能的系统性特点4.政府职能的不可替代性的特点5.政府职能的服务性特点。
67.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外部性问题2.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3.公共物品的提供4.无知和非理性5.不平等问题
68.政府干预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1.政府和市场两者的功能有很大的区别,它们不能互相代替;2.政府干预经济仅界定在弥补和防止市场失效的范围3.政府干预也必须讲究成本收益4.发展中国家政府一般对市场的干预比发达国家广泛得多,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69.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哪些? 1.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2.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3.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不足的职能4.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
70.简述政府文化职能的主要内容。
1.意识形态职能2.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3.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职能5.清除那些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
第三篇:电大行政管理学资料
名词解释: 1.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14.考任制: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18.非程序性决策: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1.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2.行政体制:是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3.程序性决策 :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4.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1.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2.行政体制 :是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3.层级制 :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4.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1.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2.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3.行政道德: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4.公共组织绩效评估:是指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2.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3.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4.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日标、组织激励、贵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交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1.地方政府体制: 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2.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3.程序性决策: 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4.行政效率: 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 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1.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在这里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2.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3.组织文化: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7.地方分权制:是指中央政府将一些行政权授予下级政府,地方政府有较大的自治权和自主权的行政体制。8.完整制: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9.分离制: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10.层级制: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11.机能制: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12.行政领导: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13.委任制: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的制度。15.人事行政: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16.人力资源: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 19.经验决策: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与分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所进行的决策。20.行政决策参与: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众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22.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23.法制监督: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24.舆论监督:指公民或社会组织通过公共论坛批评包括权力腐败在内的不良现象。25.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26.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28.行政规章: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29.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30.行政赔偿: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31.行政方法: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为了达成行政目标,从公共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公共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指导下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方法和技术等的总称。32.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
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33.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34.行政改革: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物,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36.电子政府: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单项选择
1.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B亚里士多德)。
2.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作者是(B里格斯)。3.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A.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4.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D美国)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5.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A英国)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
6.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C领导决策系统)。
7.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D准备阶段)。
8.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也叫(B跟踪监督)。
9.对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给予党纪处分。
10.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A.《行政学导论》)。
1.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B孙中山),他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
2.公共行政环境的(B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3.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A行政道德)的核心内容。
4.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D德)国的地方政府。
5.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A英国)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
6.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C积极方案),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7.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D实施阶段)。
8.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B中央预算)。
9.目标管理方法是(C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10.从20世纪(A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1.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D法约尔)。
2.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张金鉴的(A《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3.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
4.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政府职能)。
5.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B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的。6.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A行政职位),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7.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各部委领导者的副职,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属于(D委任制)。
8.部外制是(B美)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9.目标管理方法是(B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10.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A横向沟通)。
1.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D泰勒)。
2.公共行政环境的(D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3.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A特殊型)的行政区。
4.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A行政道德)的核心内容。
5.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
6.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C领导决策系统)。
7.(B平行)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
8.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D社会监督)。9.对涉及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公务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B行政监察机关)给予政纪处分。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B2003年1月1日)。
1.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D.张金鉴)。
2.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A.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3.美国哈佛大学教授(D.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4.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C.追踪方案)。
5.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D.特殊型)的行政区。6.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A.行政道德)的核心内容。
7.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A.英国)。
8.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C.纠正偏差)。
4.人事行政机关实行党统一领导制的国家有(D中国)。
5.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D决策权力)。
8.(B平行)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
多项选择题
1.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C.威尔逊D.古德诺),他们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
2.下列实行品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有(B法国D英国)。
3.行政实施阶段的环节主要包括(A行政指挥B行政控制C行政沟通D行政协调)。
4.社会监督的主体是(ABCDE)。
5.税收的基本特征有(A强制性C无偿性E固定性)。
1.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C威尔逊D古德诺),他们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
2.西方各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共同之处主要是(A公开考试、择优录用C政治中立、职务常任D人事分类、依法管理E严格考核、功绩晋升)。
3.行政实施阶段的环境主要包括(A行政指挥B行政控制C行政沟通D行政协调)。
4.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A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E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
5.标杆瞄准的类型主要有(ABCDE)。
1.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A怀特B魏劳毕E费富纳)完成的。
2.组织文化包括(A组织观念B法律意识D价值观E道德感情)。
第四篇:行政管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1、简述重构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思路。
1、以宪法形式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权范围;
2、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
3、实行地方分权与地方自治;
4、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力的监督。
2、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关系。
1、就行政责任的性质而言,由于行政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行政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
2、就行政责任的产生而言,行政责任是基于行政职权关系而产生的责任;
3、就行政责任的大小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与行政权力相对等的责任。
3、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及其内容。
1、转变行政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2、转变行政职能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
3、转变行政职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4、转变行政职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5、转变行政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
4、西方国家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方式。
1、广泛使用法律手段;
2、使用计划手段;
3、制定产业政策;
4、采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经济手段;
5、采取直接的行动手段。
5、有限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1、通过非国有化,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
2、政府放松规制,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3、推动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市场化。
6、我国行政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1、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2、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
3、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
4、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法制建设。
7、行政信息公开化的作用。
1、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促进民主行政的发展;
2、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和工作;
3、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腐败;
4、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
5、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我国政府更好地适应WTO的要求。
8、行政领导的用人艺术
1、知人善任
2、任人唯贤
3、用人所长
4、敢用新秀
9、行政沟通的含义:
1、行政沟通行为是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政府系统内部以及政府系统与其它社会系统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交流传递政策信息、思想观点,以达到相互理解、协同合作,最终实现管理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和过程。
10、行政沟通的必要性:
1、行政沟通对于任何一个行政组织及其运行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行政系统经常表现出种种不协调现象,这种不协调现象的产生有许多原因,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行政沟通不善,行政系统与环境之间、行政系统内部的工作人员之间,缺乏认识上的一致,从而产生各种不协调。
行政沟通行为的目的就在于促进行政系统内部的思想一致和行动协调,促进行政系统内外的关系和谐与协调发展。
2、行政活动的高绩效有赖于行政组织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带来行政活动的高绩效。
11、我国政府在行政决策程序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
1、决策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存在着信息不全和信息失真的问题。
2、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着“粗而不细”和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
3、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着“论而不证”的问题;
4、决策方案的选择存在着民主化程度低的问题。完善对策:
1、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
2、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咨询工作;
3、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民主参与;
4、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制度建设。
12、什么是质询:所谓质询,是对被质询机关的工作不清楚、不理解、不满意的地方提出质问,要求被质询机关作出澄清、解释的一种活动。
13、行政监督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加强行政监督,是防止行政权力被滥用的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另一方面,加强行政监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14、行政监督的含义:行政监督是指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依法所进行的监督。
15、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
1、行政管理意识的法制化;
2、行政职权的法定化;
3、行政编制的法定化;
4、行政程序的法定化;
5、行政责任的法定化。
16、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区别与联系。区别:
1、的理论依据不同;
2、的手段与内容不同;
3、机制的不同;
4、后果的表现形式及效果不同。联系:
1、对行政权力以及行政行为的规范性或约束性作用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共同精髓所在;
2、实现责任行政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共同目标;
3、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功能;
4、依法行政是行政管理的基石,以德行政是依法行政的补充。
17、行政绩效评估的程序:
1、制定计划
2、初步调查
3、管理控制评估
4、详细评估
5、撰写评估报告
18、当前条件下提高我国行政绩效的具体途径:
1、改革和创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强化法治政府的行政理念,为提高行政绩效创造一个良好的行政环境;
2、不断改革行政体制,进行政府的运行机制创新,做到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以提高行政绩效;
3、提高行政绩效,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4、建立和健全良好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提高行政绩效水平。
19、行政绩效评估的地位与作用行政绩效评估在现代公共行政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行政管理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行政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各国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和关注;
1、行政绩效评估的责任落实作用;
2、行政绩效评估的对比作用;
3、绩效评估的计划辅助作用;
4、绩效评估的监控支持作用;
5、绩效评估的民主和教育作用;
6、绩效评估在吸引政治资源方面的作用。(2)绩效评估还具有政治合法化、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功能,最为重要的是,绩效评估的广泛应用,有助于在行政组织内部形成深厚的绩效意识,从而提高绩效的努力贯穿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渗透到管理决策的各个环节。
20、我国现阶段大力开展和完善行政绩效评估的效果(意义)
1、开展行政绩效评估能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2、行政绩效评估能够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绩效;
3、行政绩效评估能改当和提高我国政府的信誉和形象。
21、简述加入WTO后我国行政发展的趋势
1、加快从全能行政向有限行政转变的步伐;
2、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3、由权力行政向规则行政的理念转变;
4、从暗箱行政向透明行政转变。
22、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基本特征
1、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为中心;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3、借鉴国外行政改革经验与吸收我国传统行政精华并举;
4、坚持渐进式改革;
5、立足于中国国情。
23、分析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外部动力与外部阻力外部动力:
1、经济因素
2、政治因素
3、文化因素
4、技术因素外部阻力:
1、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
2、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改革的不配套。
24、简述强势政府时期的政府行政职能的特点
1、政府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
2、兴办国有企业
3、回强对企业的规范和管制;
4、对政府社会职能的加强。
25、简述行政权力的公共性
1、行政权力的主体只能是公共机构,而不是个人或私人组织;
2、行政权力活动的领域是公共事务,而不是私人领域;
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为公共利益服务,而不是为私人利益服务。
26、简述我国职能关系转变的主要内容:
1、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
2、理顺政企关系;
3、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4、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5、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27、简述我国职能关系的主要内容:
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
2、政企关系;
3、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4、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5、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28、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1、职能重心的转变
2、职能方式的转变
3、职能关系的转变
29、简述行政领导授权应遵循的原则
1、权责统一的原则;
2、视能授权原则;
3、信任与监督相统一的原则
4、单一隶属原则。
30、简述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经验
1、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把转变政府行政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
2、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
3、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既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坚定不移地迈进改革步伐,又充分考虑各方面可承受的程度,审慎地推进改革;
4、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妥善安排分流人员,优化干部结构队伍;
5、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
31、行政管理员机构设置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2、协调性原则;
3、权责相称原则;
4、精干高效原则;
5、法制化原则。
32、行政管理机制改革的原因(改革目标在第6题)外部因素:
1、经济体制转变会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2、政治制度的转变和更迭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3、社会发展程度也影响到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4、国际环境的转变也会激发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内部因素:
1、机构的过度膨胀;
2、人员素质不高、弱化。
33、西方发达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1、从“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变;
2、行政机构内部的决策与执行职能及机构的分离;
3、行政管理机构的分权化;
4、强化综合协调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5、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弹性化。
34、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特点我国行政机关实行的行政首长负责制,既考虑到了首长制的优点,也吸收了委员会制的长处。在体制设计上,行政首长不仅有权召集和主持本级行政组织的常务会议以及全体会议,而且在对有关问题做出决定时,是在充分展开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最后由行政首长集中大家的正确意见,形成行政组织的决定。行政首长负责制在运行程序上首先是民主,然后才是集中,所以行政首
长负责制实质上是民主集中制的一种表现形式。
35、委员会制的缺点权责不明、易相互扯皮,名义上是集体负责,实际上是无上负责,行动迟缓,意见难统一,容易造成反应迟钝,行政效率不高。
36、行政管理过程含义所谓行政管理过程,就是指在一定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行政管理机构或行政管理人员按照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运用行政权力和行政管理方法业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
37、电子政务对行政管理方法现代化的意义
1、电子政务有助于改善现有行政管理方法的信息基础和信息通信手段;
2、电子政务有助于创立全新的行政管理方法和行政措施;
3、电子政务为全面实现行政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手段。
38、行政道德规范的基本功能
1、导向和约束功能;
2、自我调节功能;
3、示范与激励功能。
39、依法行政的作用与意义(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在15)
1、依法行政是现代国家民主,尤其是行政管理民主发展的前提与保证;
2、依法行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与保证;
3、依法行政是控制行政权力膨胀趋势的必然选择;
4、依法行政是推进与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有效途径。
40、以德行政的重要意义
1、以德行政有助于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合理化;
2、以德行政有助于增强行政管理者的责任意识;
3、以德行政有助于社会风气的优化。
41、行政绩效的制约因素
1、行政环境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
2、行政体制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
3、公务员素质对行政绩效的制约;
4、行政绩效管理的制约因素。
42、克服行政绩效制约因素的途径
1、改革和创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强化依法治政府的行政理念,为提高行政绩效创造一个良好的行政环境;
2、不断改革行政体制,进行政府的运行机制创新,做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协调,以提高行政绩效;
3、提高行政绩效,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4、建立和健全良好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提高行政绩效水平。
43、行政问责制所谓行政问责制就是对行政管理员中出现的失误,不仅要追究行政管理当事人的责任,而且还要追究相关行政领导人的责任的一种制度。
论述题:
1、.试述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目标.答:在当代,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总目标是: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国家行政干部队伍,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具体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一方面,要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把属于企业的自主权切实下放给企业,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和市场竞争主体;把属于市场调节的职能切实转移给市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更好地发挥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职责权限,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搞好总量平衡和综合协调,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进行重点建设,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经济和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2)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
(3)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向地方,企业和社会下放了大量的权力,政府对社会和企业的具体审批事务大大减少.在这种宏观背景下,就应该根据权责一致的原则,重新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合并相同,相近和相似的职能,交由同一个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同时加强和完善对权力行使监督机制,使权责相适应.(4)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要求各国家机关都严格依法(包括宪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事务,治理国家.世界各国都一样,国家机关中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最大,与公民关系最密切且休戚相关,因而权力最大,机构最多,人数最众的,是行政管理机构.自然,行政管理机构能否依法办事,对公民的榜样作用也最强.国家所颁布的法律,法规,80%都须行政管理机构执行.因此,行政管理机构能否依法行政,将从总体上决定我国能否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试述工商行政管理及其主要内容.答:工商行政管理,是指为了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国家通过特设的行政管理机构,对市场主体及其市场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的管理与监督.工商行政管理事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主管工商企业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和科技经营团体的登记注册,依法确认其企业法人资格或合法经营地位,核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监督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根据国家授权,负责各种公司的审批和核准登记发照.(2)统一管理城乡集市贸易,依法查处集市贸易中的违章违法行为;依法监督管理农副产品市场,农副产 品批发市场,小商品市场和各种专业市场.参与生产资料市场以及资金,劳务,技术,信息,房地产等生产要素市场的监督管理.(3)监督检查经济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调解与仲裁经济合同,企业承包经营合同,企业租赁经营合同和技术合同的纠纷,确认无效经济合同,查处违法经济合同.(4)办理城乡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合伙经营者的登记注册,核发《营业执照》,依法监督管理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5)办理私营企业的登记注册,核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依法监督管理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鼓励,引导私营经济健康发展.(6)办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j外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和华侨,港,澳企常驻代表机构等的登记注册,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农业执照》,《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证》或《华侨,港澳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证》,监督他们的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7)负责国内商标和外国(地区)商标的统一注册和管理,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查处假冒,侵权行为.(8)管理经济广告,社会广告和文化广告,查处广告经营和广告宣传中的违法违章行为,指导广告协会篚工作.(9)检查,处理经济违法违章行为,打击投机倒把,走私贩私活动.对违法的单位和个人执行行政处罚.(10)研究工商行政管理的方针政策,拟定有关法规,规章和制度.3、试述依法行政的作用和意义.答:答案要点:依法行政作为_种宪政原则与行政管理模式,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发展的基本方向.这一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对于现代国家民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行政管理改革的巩固与完善,都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1)依法行政是现代国家民主,尤其是行政管理民主发展的前提与保证.(2)依法行政是市场经济发展韵客观要求与保证.(3)依法行政是控制行政权力膨胀趋势的必然选择.(4)依法行政是推进与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有效途径.4、试述行政绩效评估程序的步骤.答案要点:实施具体的行政绩效评估应包括制定计划,初步调查,管理控制评估,详细评估和撰写评估报告五个步骤:(1)制定计划①制定计划的目的.②计划的具体内容.③书面计划.(2)初步调查(3)管理控制评估(4)详细评估①详细评估的目,的.②详细审查的内容.(5)撰写评估报告
5、试论行政管理和行政环境的相互关系。行政管理和行政环境的辩证关系:(1)行政环境决定、制约行政管理(2)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利用和改造;行政管理和行政环境的动态平衡;行政管理和行政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内容。
6、试论我国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必要性:(1)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2)是实行行政职能合理配置的根本途径(3)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1)职能重心的转移(2)职能方式的转变(3)职能关系的转变。
7、试论行政组织的冲突?冲突类型:(1)组织中个人冲突及原因:个人价值观不同、个人之间信息沟通不畅、个人认识上的偏差、个人本位主义思想、个人心理行为习惯的差异、工作竞争六方面造成的冲突
(2)组织中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冲突(3)组织中团体之间的冲突及原因:参与决策的需要、目标差异、团体间认识上的差异、各团体间权责不明划分不清、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和不良团体作风五方面。B解决冲突的方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润滑双方分歧;强迫执行。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要区分对待破坏性冲突和建设性冲突。
8、试论行政组织的发展。从组织发展的目的看,从组织发展的内容看,从组织发展的方法看。
9、试论行政领导者的授权艺术。授权的类型:刚性、柔性、惰性、模糊授权;领导者授权的原则:因事择人视能授权,明确权责适度授权,授权留责监督控制,防止反向授权。
10、试论行政首长负责制与集体领导的关系。A首长是行政领导活动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所在;
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是行政领导活动顺利展开的制度化保障;B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集体领导的关系:(1)集体领导不能代替首长负责制(2)首长负责制是一种组织领导制度,领导集体的分工负责是一种运用方式。
11、作为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是如何体现的?国家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中央国家机关与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
12、试论现代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信息与预测原则;系统与优化原则;时效与可行原则;民主与科学原则。
13、分析现代行政决策的发展趋势。民主化趋势;综合化趋势;科学化趋势。
14、试论行政沟通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途径;是消除隔阂和矛盾,增进了解,统一认识,协调行动的重要手段;是联系政府机关各部门、各环节的纽带,有助于政府机关完善管理,提高效率;能鼓舞行政人员的士气,增强行政组织的内聚力;是医治官僚主义的良方。
15、试论行政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A行政沟通的障碍因素:组织障碍、知觉障碍、语言障碍、地位障碍、地理障碍;B排除行政沟通障碍因素的方法:加强思想教育和组织监督、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规定沟通渠道,完善信息沟通制度、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
16、论行政监督的基本原则。合法性原则;行动统一原则;尊重下级原则;幅度原则;时效原则;经常性原则;公正性原则。
17、试论财务行政的特点。公益性;多源性;保障性;纪律性;勤俭性。
18、试述行政机关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完善机构设置;提高人员的办事能力;加强制度建设;运用现代技术方法。
19、试述行政文化的构成与作用。构成:行政文化的关系性构成,行政文化的发生性构成,行政文化的其他构成;作用:行政文化的一般功能,行政文化对内向性行政的作用,行政文化对外向性行政的 作用。
20、转轨时期应如何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的途径;行政伦理的制度规范与行政伦理的理想信念的协调互补;确定行政伦理的最低要求和行政伦理的理想追求。
21、试述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A行政系统的功能更新:政府生产职能的更新,政府调控职能的更新,把企业家精神逐渐引入到政府部门。B行政系统的结构改革:组织重构,合理调整权力结构,私有化改革,规模适度化;C行政制度的创新:政府决策体制的创新,完善政府公务员制度。
22、试分析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阻力与动力。阻力:外部制约: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改革配套程度。内部制约:既存制度,政府雇员,行政价值。动力:外部动力: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内部动力:新技术方法的推动,政府内部改革人士的推动,政府雇员的利益需求。
23、试述行政发展的趋势。信息社会与行政发展:行政环境的优化,行政价值观的重塑,行政技术的创新;行政现代化的模式建构:行政组织的高度完善化,行政决策的高度科学化,行政法制化,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与知识化。
24、试述行政执行的作用(1)行政执行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行政决策是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作出的,及时正确地将决策付诸实施,行政决策才具有实际意义,政府的工作目标任务才能真正完成。行政执行是实现行政决策目标的有效途径,而且执行人员的创造性活动可以弥补规划、决策的不足,提高决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行政执行效果是检验、修正和完善行政决策的途径。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决策正确与否最终必须由行政执行来检验。通过行政执行就能够发现原决策本身的错误和不足,为修正和完善行政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是修正和完善行政决策的重要途径。
(3)行政执行是实现公共行政职能的必要形式。公共行政职能是政府管理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内容的总概括,是公共行政活动的实质和方向的集中反映,因而也是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依据和前提。它主要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等。这些职能无不需要通过指挥、沟通、协调、控制等行政执行的诸多环节来加以实际运作和落实。因此,行政执行不仅仅是公共行政职能的具体表现,更是公共行政职能得以实现的必要形式。(4)行政执行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志。行政执行不仅仅是行政机关的任务,也是行政领导者的主要职责。完成一项行政任务,往往需要许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相互配合,甚至会牵动整个行政系统。因此,行政执行的情况和效果能够检验和衡量行政组织的设置是否合理、行政领导者与一般工作人员的配备是否得当、具体的工作制度是否健全、信息系统和监督系统的工作是否得力、各有关单位的权责划分是否明确适当等。同时,行政执行的效率和效果也直接影响公共行政的效率和效果。
25、简述行政执行的主要环节。答:行政执行是指按照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为实现行政决策目标而进行的行政活动,A行政执行的主要环节包括:(1)行政执行的准备阶段行政执行的准备阶段十分重要,要做以下工作①行政执行限制条件的分析。包括:第一,对行政执行环境进行限制条件分析;第二,对行政决策本身进行限制条件分析;第三,对执行机构和执行人员进行限制条件分析。②制定行政执行计划。这是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执行计划包括:第一,制定行政执行程序;第二,安排物资资源。③确定行政执行机构,安排执行工作人员。首先必须确定需要什么样的机构来执行;其次必须对各个部门和各种工作人员进行定岗位,定任务,定目标,定职,定责,合理授权;最后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④法律
政策和思想上的准备 B(2)行政指挥,行政执行阶段是从执行的准备工作完成以后,开始着手全面实施到达成行政目标。行政指挥是行政领导在行政执行过程中,按照决策目标和决策标准对执行机关和执行人员进行有效地协调、控制、沟通和监督,以达成行政目标的活动。(3)行政沟通
行政沟通是指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在政府各个部门和各个层级之间以及各种人员之间所进行的政务信息的交流与传递。(4)行政控制
行政控制是指根据行政目标和标准,对各方面行政工作的检查与监控,以保证他们按照行政目标和标准的执行计划开展工作,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行为过程。(5)行政执行的总结,行政执行的总结是对行政执行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价,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这是行政执行的最后程序,也是行政管理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
26、我国现行经济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传统农业与高科技产业并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较发达的城市工业体系与更为普遍化的小农业经济并存,呈现出强烈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第二,国民经济各项总量指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各种人均经济指标却很低。第三,我国基本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自主性较强的国民经济体系,全国各个地区、部门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第四,科技发展水平也相当不平衡。
2、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受限市场模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7、我国政府在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措施。存在问题:
1、决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存在着信息不全和信息失真的问题。
2、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着“粗而不细”和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
3、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着“论而不证”的问题。
4、决策方案的选择存在着民主化程度低的问题。完善措施:
1、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
2、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咨询工作。
3、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
4、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
第五篇:体育考试资料简答题
简答题
1、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为何由知识的传播者转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①积极地旁观; ②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 ③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2、教学研究是提高和成就教师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教师,你如何认识教研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①桥梁和通道;②大舞台;③大课堂;④大平台;⑤切入点。
3、什么是乳酸能? 人体如以最快速度持续运动数秒后ATP耗尽时代之而起的肌糖元在无氧条件下供能以使ATP合成并产生代谢物质--乳酸。
4、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①谈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②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综合性; ③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概念; ④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⑤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⑥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⑦改革体育考试和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
5、近年来,体育教学原则主要包括哪八个方面? 身心全面发展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提高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综合创新原则等。
6、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8分)答: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7、体育锻炼应遵循哪些原则?(10分)答:1)循序渐进的原则;2)全面锻炼的原则;3)经常性锻炼原则;4)区别对待的原则;5)准备与整理活动原则。
8、简述体育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答:1)体育运动对骨骼结构与机能的影响; 2)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3)体育运动对肌肉结构和形态的影响。
9、学校体育应从哪些方面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答:1)打好身体基础; 2)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学会自主学习、锻炼、评价; 3)培养体育兴趣、爱好,养成锻炼习惯;4)培养自我体育意识。
10、体育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答: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人才不可缺少的主要途径.11、青少年时期是速度素质发展的最佳时期,简述提高快速跑能力的练习方法.答:各种起跑,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加速跑,接力跑等
12、简述耐久跑的作用 答:①发展耐力素质,提高心肺功能.②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③培养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13、分腿腾越动作要领是什么?请用简笔画描绘动作过程。答:动作要领:加速助跑,快速踏跳,起跳后紧腰,稍屈髋,两臂主动前伸,双手用力推撑器械远端,两腿左右分开积极前摆,脚过器械后立即制动腿,两臂斜上举,挺身落地。
14、什么是运动外伤?说出其中两种。由于外力的作用使皮肤、肌肉、骨胳等受到伤害,称为外伤。外伤包括擦伤、挫伤、肌肉损伤、关节韧带扭伤、脱臼、骨折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5、中学生体质综合测试和评定的工作是由谁来完成的?它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是由校医和体育教师共同完成的。(1)形态机能:身高、体重、胸围(2)机能指标:肺活量、安静脉搏(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指标:速度、耐力、灵敏、力量、柔韧
16、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是什么? 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和保卫者。(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2)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3)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7、简述前滚翻动作要领。蹲撑,两手扶地,同时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团身向前滚动,前滚时,后脑、肩、臀部依次着地,然后抱小腿团身成蹲撑。
18、简述小学体育教学的一般性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提高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19、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教育寓于严密的组织教学之中;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挥集体作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抓住典型事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0、根据《新课标》选择教学内容要符合哪些要求?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②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③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④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⑤简单易行。
21、怎样预防体育活动发生运动损伤?
①要明确每一项活动的动作的要领。②要加强组织纪律性。③要加强体育卫生监督。④要重视体育活动中的保护与帮助。⑤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⑥要注意运动的环境和条件。⑦上体育课的着装要轻便,身上不要有易造成伤害事故的物件。
22、人的食物中含有几大营养是什么?并说出它们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在(糖类)、矿物质(无机盐)、维生素、纤维素和水。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水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碳水化合物在(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维生素、纤维素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23、谈一谈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后教师角色的转变? ①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变化(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等); ②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师生转变关系;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给学生心理支持;注重培养自律能力等); ③教师成为研究者参与者(教师不再是机械执行者、法官和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好合作伙伴,帮助找研究的起点,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形成行动的策略,实施与检验行动等);等等。
--
24、简述坐位体前屈的测试方法(10分)
受试者两腿伸直,两脚平蹬测试纵板坐在平地上,两脚分开约10--15cm,上体前屈,两臂伸直向前,用两手中指尖逐渐向前推动游标,直到不能前推为止。测试计的脚蹬纵板内沿平面为0点,向内为负值,向前为正值。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
25、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落实课程标准中确定的社会适应目标?(8分)答: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②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4分)③落实得法(4分)
26、简述在支撑跳跃的教学评价中,对优等动作质量的评价标准。(8分)答:①助跑:轻松、自然、协调、有力、速度快②起跳:速度快、有力、腾空高③撑箱动作:直膝、分腿大、展髋、有明显的制动和上体挺身动作,展体充分,姿态优美④落地:稳
27、什么是“极点”现象? 答:在长跑时,由于有机体各器官活动的协调作用被破坏,而发生肌肉酸疼,胸部发闷,呼吸困难,动作不协调,跑速减慢,想停止运动等自我感觉的现象,这种现象就叫“极点”现象。
28、怎样克服“极点”现象? 答:当出现极点时,要求运动员有一个战胜困难的决心,要顽强的坚持跑下去,同时应该调整跑的速度,注意呼吸方法,机体内脏器官会逐渐适应,“极点”很快被克服。
29、学生体育健康标准测试项目有哪些? 答:
1、身高
2、体重
3、肺活量
4、立定跳远(50m)
5、台阶实验(1000m男)(800m女)任选一项;
6、握力、坐位体前屈(男)任选一项;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握力(女)任选一项。
30、简述体育课课堂常规答:1.课前穿好便于运动的服装的鞋子,处理好有碍于运动的物品。2.提前到达上课地点,主动配合教师准备好上课器材,下课主动归还器材,养成爱护场地,爱护器材的好习惯。
3.因病因事不能上课,应按规定请假或见习。4.集合站队要快、静、齐。5.上课要专心听讲,细心观察,开动脑筋,认真练习勇于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学习任务。6.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关心同学,团结友爱。
7.听从指挥,遵守纪律,注意安全。8.认真完成课外作业,坚持经常锻炼。
31、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答:①教师教学观的转变。②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32、写出小学五-六年级教师用书中男生和女生技巧的联合动作名称及前滚翻的动作要领。
答:男生:后滚翻穿圈--跳起转体180度成蹲撑--前滚翻越过低障碍成并腿坐--肩肘倒立。女生:前滚翻起立--单腿前滑成纵叉--后腿前摆成并腿坐--肩肘倒立。前滚翻动作要领:蹲撑,提踵,两手撑垫,同时屈臂、低头,身体重心前移,然后两脚蹬地,提臀收腹团身,使头后、颈、肩、背、腰、臀依次着垫向前滚动,当滚至背部着垫时,迅速屈腿团身、两手抱小腿成蹲撑。
--
33、有利于人体生长发育的营养素有哪些?并说出三种营养素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
答:1)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是提供机体生长、组成和修补人体组织的材料。2)脂肪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3)糖类提供热能。4)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有机化合物,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要素,它主要参与各种代谢过程。5)无机盐是人体组成的构成元素,是组织、细胞的构成成份,它能维持体内酸碱平衡,调节和维持机体功能。6)水是营养和代谢的溶剂。
34、列举六项发展跳跃能力的方法,并写出急行跳远的动作过程。答:跳绳、立定跳远、单脚跳游戏、双脚跳游戏、摸高跳、协同跳等 助跑--踏跳--腾空--落地
35、撰写体育的科研论文(实验报告),一般应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论文题目; ②论文摘要及关键词; ③问题的提出或前言; ④实验的内容、方法、数据的采集和统计;⑤数据的分析和论证; ⑥结论和建议;⑦参考文献。
36、学校每均要举行一次以田径为主要项目的运动会,现将编制一本运动会的秩序册。请你简述学校田径运动会秩序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封面;2)目录;3)竞赛规程;4)开幕式、闭幕式程序;5)组委会及工作人员名单;6)仲裁委员会名单;7)裁判员名单;8)各单位参加人数统计表;9)各项参加人数统计表;10)兼项人数统计表;
11)大会作息时间表;12)各代表队名单;13)竞赛日程表;14)竞赛分组表;15)男女最高纪录表;16)场地平面示意图。
37、简述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答: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也是通过体育活动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在增进学生的健康方面是相一致的。
38、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答: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是指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通常也称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大方面组织形式。
(1)体育课。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计划所开设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教育过程。(2)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
组织形式,它包括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与体育竞赛,以及在校外进行的远足、郊游、夏(冬)令营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39、简述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答: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可分为一般教学规律和特殊教学规律两类。(一)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是指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所共有的普通规律。1)社会制约性规律。
2)认识规律。3)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4)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规律。5)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
6)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7)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8)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 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是指体育教学过程所特有的规律。l)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2)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3)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40、简述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答: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课外体育锻炼是利用课余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进行经常的全面身体锻炼,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调节精神和丰富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