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新课程改革之我见
农村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新课程改革之我见
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最底层的工作者,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并没有坐等观望,止步不前,而是立足实际,根据农村小学的现实条件,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但如何更好的在农村小学开展新课程改革,我有以下几点感受,与同行交流。
一、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观
教学不是消极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以学生的实际出发,为了使学生学得更好,改变自己“自觉或不自觉的沿袭”、“精心设计,滴水不漏”的教学模式,不为完成教学任务所困,做到胸中有学生,真正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但也要处理好以下几点之间的关系。
1、师生关系
美国的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现在的教师已不在是教师,而学生亦不在是学生,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者,而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是一种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是一种不可逆转,也是必然的教学趋势。
2、教师教色的定位
(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2)、教师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帮助者。
(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
3、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而我们面对的学生正处在求新求变的阶段,渴求丰富多彩,欣赏标新立异,不愿意迎合他人,逆来顺受,因此我们要认识他们,了解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和独自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独立性。要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二、构建新型的课程观
课程是一个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并使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也是一种动态的过程生成性的,而不是僵化不变的,是与学生经验相关的,而不是分离学生生活的。
在农村小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照本宣科,而要积极挖掘教材的思想价值,综合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同时积极寻找生活课程资源,利用自身的现实条件,引领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和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成功。在做中学,在经验中不断地发展和成长,它强调课程从人的本性出发,关注活动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重视学生在经验中的体会。在这种课程观的关照下,学校教育中的课程形态主要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细心观察,发现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1、“灌输式”教学与“对话式”教学的利弊
巴西教育学家保罗·弗莱雪说:“我们的教育变成了一个储蓄行为,学生是保管人,教师是储户,教师不是去交流,而是发表公报,让学生耐心地教受、记忆和重复存储材料”。在这种教育下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受到冷漠和忽视,过程和方法遭受遗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方法遭受遗忘,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逃学和厌学现象极为严重。这在我们农村小学课堂上是一种常用教学方法,但在新课程的改革下的农村小学课堂上应出现另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对话式”教学。
克林伯格说“教学本来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对话式”教学追求的是平等、自由和公正地交流和沟通,对话者彼此尊重个性、观点,形成信任和友谊,教师和学生在民主、平等和宽松的课堂氛围中,以对话的方式进行教与学的实践,教师和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更加深刻。没有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教育。应让这种教学方法走进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农村教学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2、传统课程观的两个误区(1)仅仅把课程等同于学生将要学习的教材知识内容,未能把学生从特定的教学活动方式中实际获得的学习经验也看成是课程的有机要素。
(2)仅仅把课程看作先于教学过程预先已经编制好的,现成的知识体系,不能从动态生动的角度看待课程的存在形式。
这种错误的人是在我们农村小学尤为严重,我们要把课程当做动词来使用,当成一种活动的方式。那么,很明显,有些课程并不是预成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渐生成建构起来的。让学习者与周围环境、与指导教师、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交互过程中接受新的知识。
三、建构新型的学生发展观
学生发展观是课程改革的中心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而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促进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好奇心、兴趣爱好,促进学生要有自尊、自信,有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责任心等。而这些都是在我们农村小学教学过程中所忽视的,而我们努力地方向是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符合时代发展的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
1、学生是发展的人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不能将一个固定的目标加在每一个学生的头上,学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要充分尊重个体,努力体现主体发展过程中人文主义思想,面对“我会了”的挑战,应首先想到一个学习者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的反叛,拒绝把学生被当作一个客观的容器输入。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这些都是教师不可能代替的。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传统课程观,对学生的主体性关注不够,学生只是教导和塑造的材料,课程缺少人性化,淡漠了学生的个性与经验的发展。要反映先前的知识体系,但重要的是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否则只能死记硬背,让课程回归学生的经验世界,关照学生的存在,让学生首先先是生活着,然后才谈得上接受教育。如果课程远离现实生活,不能跟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有机联系,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成了一件苦差使,很多学生因而产生厌学情绪,坚持学习也只不过是为了老师,为了家长。
如果农村小学的教学活动能注意以上几点,农村教育将会上一个新的台阶,农村小学的教育也将出现一个新的局面,但还需广大教师积极地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多加研究。
赵改芳
善杰辉
2011年12月18日
农村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新课程改革之我见
赵改芳
善杰辉
2011年12月18日
第二篇:农村小学教师家访之我见
农村小学教师家访之我见
【摘 要】家访是教师与家长、学生联系的桥梁,做好家访工作,就会使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教育更加有效。
【关键词】农村;家访;有效手段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家访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工作的有力补充,是教师与家长、学生沟通的桥梁。在农村由于电访(电话沟通)、网访(网络沟通)还没有普及,再加交通不便、学生居住比较分散,所以登门造访――家访,还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这里本人就家访工作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家访前大量的工作,使教师对学生有了充分的认识,增进了师生的相互了解
家访前,首先对所访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教师在开学后利用和学生谈心、谈话、询问、侧面打听等手段,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包括学生家的位置、距学校的路程、路况,来去所用的时间(因为有些同学的家来去2个多小时)。学生家附近还有哪些同学,相距多远,学生家长与家长,家长与邻居的关系如何(因为家长之间有矛盾,影响同学关系)。学生家的经济情况,家庭成员。还要了解学生家是否养狗、狗凶不凶,邻居家养狗的情况(因为有次家访时我被狗咬了)。还要大致了解一下村上的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等。把这些做好后开始制定周密的家访计划。从家访的目的、家访的时间、家访的方式、家访的次数等做出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针对家庭、家长、学生等实际情况,灵活的开展家访工作。
二、全面家访显示了教育的公平,促使学生、家长、教师和谐发展
在农村小学搞家访工作最大的优势就是学生少,所以每轮家访我都会家家必到。当然这不包括特访和抽访。我认为家访要生生平等。要把老师对学生的爱,把老师对家长的信任,把老师的一颗公平心带给家长和学生。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亚布森在《课堂里的马格马利翁》一书中写道: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关注,平均使每个学生成绩产生5?~10?的差异。我想这虽然说的是课堂,但在家访时应该同样适用,家访的面面俱到,让学生感到老师的期望和关注,使这5?~10?的差异变成正值。当二年级班主任时,我去黄宗花同学家家访,去了后令我吃惊不小。院子里到处是各种粪便(人粪、猪粪、鸡粪),屋子里乱七八糟,几乎没有扎脚的地方。我先帮助他们搞干净院子里的卫生,又整理好屋子,家里顿时焕然一新。黄宗花的父亲有哮喘病的,妻子前两年去世了,他感动的说我是第一个来他家的老师。我让他要鼓起勇气,看在两个孩子的面上坚强,有什么困难可以告诉我,我一定想办法。经过这次家访,黄宗花同学的个人卫生变好了,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我的鼓励下,黄宗花的父亲一边看病,一边抓生产,一家人生活好多了。我想,其实我只是动了动嘴,没干什么,但却收到这么好的效果,我应该把家访工作坚持,特别是那些特殊家庭、困难家庭,一定要去,一定要多去。
三、家访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要做好家访工作一定要讲究策略
首先家访时要多报“喜”少报“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你如果把家访搞成“告状”会,你就否定了家长,否定了学生,这样做的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家访时以学生最近的进步和优秀的方面为切入点,让家长了解学生的闪光点,让家长明白教师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样,学生、家长、老师才可以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下共处一室,促膝谈心。当然,在报了“喜”的情况下,也要适时的少报些“忧”,让家长清楚学生不足的方面,达到知耻而后勇的目的。
其次,家访时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要在家访时尊重家长,实事求是。所讲的话要客观、公正,要在讲话时拿捏好分寸,不要激化矛盾,耐心解释,合理对待。这样不但家访可能取得圆满,还可以宣传新课程改革,教育新形势等。家访时坚决不能吃喝、不能接受任何礼物。把握好时间,最好错过饭点。要坚守原则,控制好自己的言行,给家长一个好的影响。
再次,家访时一定要以学生为主,要有目的、有方向。切不可漫无边际的闲聊,主次不分。要时刻记得我们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健康成长而来。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和家庭是一对不可分离的教育者,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因此,任何时候不要偏离家访的方向,和家长达成一致、形成合力,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及时反馈,做好记录总结,巩固家访成果
家访后一定要把家访的过程,家访时的有价值的谈话,家长的真知灼见,学生的谈话、特别是教师和家长、学生达成的共识,认真的整理记录下来,做好反思。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出帮助学生改变和发展的方案和措施,把这个方案及时反馈给家长,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深化教育,以巩固和提高家访的效果。
总之,通过家访,教师既向家长面对面宣传教学改革的发展思路,又能及时掌握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与意见,还能帮助学生健康发展,我们何乐而不为。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主编.给老师的建议[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郭思乐.新课程怎么教[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三篇: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之我见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之我见
任大红
(武威市马行河小学甘肃 武威733000)
摘要: 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民族素质即将产生深
刻影响。这次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功能的转变,更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变革。我们广
泛讨论了:“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转变哪些观念?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关注学生什么?怎
样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力推动了课改的深化。文章就新课
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观谈几点学习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
1领会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要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与现实社会、与生产劳动、与工作学习、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认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识、态度与习惯等方面有所发展;使学生在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方面有所发展:使学生在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有所发展:使学生获得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化“静”为“动”
新教材无论是从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留有较大的空间和时间。因此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把教材作为一个工具,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站在数学教学新的理念高度,根据本地实际、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情况来呈现教材。另外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呈现一般是叙述性的、静态的,大都由教师直接采用课本上的复习、例题、习题讲述的,在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要把静态的知识内容结构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必须有一个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所以教师在知识的呈现上应由静态呈现变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的动态生成。如一位教师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时,采用课件演示:一个两分硬币重1克,1000个两分硬币放在一起称重量是1000克,也是1千克。然后让学生自己称苹果,看几个苹果是1千克,再用手掂一掂。让学生通过看、称、掂等活动体会1千克有多重。这种让学生参与教学的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效果特别好。
3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强调师生交流,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3.1重构师生关系是师生交流的落脚点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一种传统的师生关系、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命令与服从关系。教师是权威、是中心、是表演者,学生是观众、是听众。在教学中,教师常以权威者和社会代言人自居,以长者身份自居,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自己.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从而导致了师生之间缺乏交往与对话,也就谈不上理解,更谈不上精神上的交融。其实,师生之间不仅仅是一种认知关系,更是一种交往关系,是一种共同创造意义的关系。要重构师生关系,这不仅是教学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这种关系中,教师的作用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它要求教师在交往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超越自我,真正承担起教师应当负有的责任。
3.2正确认识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了接受学习,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基于此,新课程倡导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一位教师教学”教学广角”这一课时.先出示动物画面和录音,老虎大王说:“用1和2组成一个两位数,你们能写出几个?”学生写出12、2l后提问:”观察这两个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出了“个位和十位数字交换了位置”的结论,为后面作了铺垫。接着让学生用1、2、3三个数字卡片摆一摆,能摆出几个两位数?学生分组活动,然后汇报,老师板书各组的结果。(1)12、13、21、23、31、32,(2)2l、31、12、13、23、32,(3)12、23、13、21、31、32。检查各组写出的两位数,讨论怎样才能不重复写和不漏写?学生通过观察、互相交流,最后发现其中的规律:1打头的数能写两个,2打头的能写两个,3打头的能写两个。也可先写12,交换位置写出21,13交换位置写出31,23交换位置写出32。学生在初步建立数感的基础上形成技能技巧,发现其中规律。这样既能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又能使全体学生逐步培养成善于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4结束语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积极的行动,使新课程教育观尽快走向现实,构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第四篇: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之我见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之我见
.新课标的提出更加说明推进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以教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变学会为会学、大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成为当前教育的基本要求。新课标在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数学课堂的面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作用我们有目共睹。但是长期以来,传统的数学课堂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这就需要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不仅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给自己的工作和作用定位,而且需要了解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新期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改善传统教学模式,进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行为,让学生对数学更感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在新课程标准下,所谓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活动,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认为如何将课改的精神实质有效地贯彻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现阶段教师仍需探索的问题,同时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虽在教学一线工作几年,但经验尚浅,只能谈一谈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注重导入,提升数学趣味性
有位著名教育家说过“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认真的把它学好。”这样趣字当头,乐在其中,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有一种吸引力。因此,一节课的导入就变得尤为重要,一个好的情境导入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
一些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枯燥无味,认为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其实不尽然,那要想抓住学生的心,就必须在课前导入上下功夫,设计一些新颖别致、引人入胜的导语,就能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瞬间就能把学生的心牢牢抓住,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通过实践,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情境容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带着积极的情感,愉快的投入学习,认真听课。教材本身已经编排了如“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足球赛的输赢”“打折销售”等等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转变角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而《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
数学教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应充分意识到自我角色的变化,教师要完成从讲授者、权威者向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华美转身。这样的角色定位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少主动讲授、总结,多引导学生探究、归纳,由学生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这对于很
多传统教育者来说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但只有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才能真正改变以往的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讲堂”为“学堂”。
三、强调合作,增强探究学习实效性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作为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由于合作探究学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倡导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倍受推崇。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固然能起到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的作用,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有些课堂的小组合作探究过于流于形式。如何组织好合作探究,让其更有实效性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根据个人的教学尝试及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增强探究学习的实效性。
首先,合理组建合作小组。要根据实际情况、遵循异质分组的原则,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男女生、性格内外向、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要合理搭配,形成互补。另外,合作小组应是不断调整的,尽量让学生保新鲜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提升空间。
其次,注重独立思考。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个别学生的抢先回答剥夺其他学生的思考权利。合作探究的主要特点就是发挥各人所长,所以要是离开了独立思考,个性也就不存在了,合作更无从谈起,因此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学习是独立思考的深入。
最后,把握合作时机。学生是主体,教师要根据实际学习内容的需要,选择最佳时机,积极、有序、有序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数学教学中较佳的时机是重难点处、迷惑混淆处、拓展提升处等。
四、关注评价,促进评价方式多样化
教学评价对数学教学起着重要的方向和质量监测的作用。教学评价有选拔的功能,也有发展的功能,但传统的评价方式过多地承担了选拔的功能。而由于种种原因,评价的选拔功能短期内也很难改变。
虽然我们不能彻底改变评价的功能,但我们可以从学科教学角度做出适当的调整。第一,改进评价的形式: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师生评价与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第二,改进评价的内容:学习成绩与学习态度并重,学习成绩与发展趋势并重,学习成绩与认知能力并重;第三,改进评价的载体:不要总是采取卷纸考试的形式,可采用笔试、面试、自我报告、小论文、社会实践等多种载体。从而创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学生数学素养评价体系,采取多样化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诊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恰当运用现代化,提高课堂容量及教学效率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而且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已成为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引人注目的焦点,随着现代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有利工具。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容量及教学效率,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但我们也不能盲目运用多媒体教学,要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屏幕不能代替必要的板书,学具操作不能代替必要的教具演示,我们只有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使用,优势互补,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融入日常的教学行为中,有效组织学生学好数学是近阶段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教学生涯中我们所必须探索和努力的方向。我们要正视初中数学教学的客观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实践、反思,让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真正在日常教学中体现出来,让课改更富有成效,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第五篇:农村师范学校改革之我见
农村师范学校改革之我见
浑源师范学校副校长王聪生
师范教育为祖国培养了大批的教育、教学人才,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面临着来自于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挑战,也面临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挑战,也面临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挑战这些挑战告诉我们:师范教育必须改革我国幅员辽阔,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中等师范学校的发展也不平衡,城市及沿海地区的师范学校已基本上全部达到标准化,有的正由标准化向现代化迈进,由三四年制师范向五年制师范过度,将要实现小学教师大专化。而占80%以上的内陆、边远地区的农村师范学校,距离标准化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而且不能适应山村基础教育的需要,这一现状如何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就这一课题做些探讨.
一、农村师范学校的现状
1、办学条件简陋
由于农村师范学校地处村镇,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思想不解放,大部分学校的教学设施不健全,教学设备短缺,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距标准化建设有较大的距离.
2、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师范学校由于地理、地域及生活条件的限制一些重点大学、艺术院校的毕业生无法到位,专科生、留校生担当教学重任,教辅人员用工人充任,这无疑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阻碍作用,教师的在职培训也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教师的再学习再提高受到影响
3、内部管理松散
农村师范学校由于办学条件等诸多因素致使教职员不安心,领导不称心,学校管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仍然采用七十年代的一些管理办法与当前学生、教职员工的开放意识形成鲜明的对照,显得软弱无力,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都未能形成一整套与当前形势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更谈不上引进先进的管理办法
4、毕业生不能适应服务区的需要
学生毕业后.其所掌握的知识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不能适应山庄窝铺一人一校或几人一校,几级复式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又做门房,又当校长,又做饭,又上课的艰苦环境。文理、艺体全面授课更是一句空话,无法满足既能教学、只能振兴农村经济的需要,由此而造成的是毕业生在山村没有心思抓教学.没有能力促改革.没有技术去振兴农村经济.
二、农村师范改革的方向及对策
农村、山区小学,所需要的教师是既有丰富的文化科技知识及业务素质,又有良好的师德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能在山村挂得住、用得上的一专多能的多面手.因此农村师范学校的改革方向应“面向农村,面向小学,面向未来”,主动去适应国民经济的“两个转变”,主动去适应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其对策如下
(一)进一步加大德育力度,丰富德育内容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槐品质的教育,师范学校培养的是人民教师,中师生的道德品质将要影响小学生的品行,因此,师范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及政治思想教育,农村师范学校更有他的特殊性,毕业生将奔赴山区、农村,接受人烟稀少、精神食粮短缺生活清苦的考验,加大德育力度.无疑更具有他的重要意义。
l、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德育课的效果。学校教育,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培养学生的品行,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师德建设,而加强师德建设,首先要从领导做起,要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要来教师做到的,领导必须身先士卒,率先重范,师德建设就会健康发展.其次师德建设要全方位进行,不仅要注重言表风度,还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更重要的是修养品行,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来启迪每一位学生.第三要爱学校、爱学 1
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像爱自己的家乡一样爱学校。教师给学生一份情,学生将给教师一片爱。第四加强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充分认识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用超前理论来武装全体教职员工,加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第五用孔爱森等一大批先进英雄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教育和鞭策教师,邦助他们树立正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求真、敬业”的奉献精神面对学生。
2、强化艰苦奋斗教育接受艰苦环境的考验。学校德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凡是影响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建设的因素都可以称之为德育内容,但就农村师范学校而言,由于其服务区的特殊性.更应该加强艰苦奋斗教育。首先教育学生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如何理解艰苦奋斗的深刻含义,在初步实现“温饱”的条件下是否还需要艰苦奋斗。(2)用发达国家艰苦奋斗的事例,用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成长过程来教育学生,说明勤俭持家,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任何条件下都不能丢,确立艰苦奋斗是学习、生活、工作的传家宝。(3)用“艰苦”的环境教育学生。每年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山庄窝铺,搞社会调查,搞志愿服务活动,用真实的、活生生的事实教育学生,使同学们都懂得“山村需要我们,我们需要艰苦的环境来磨练”的深刻内涵。
3积极开展劳动教育着力塑造学生品行。“劳动创造了人”,当今社会劳动可以锻炼人,通过劳动可以改变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可以塑造人的品格。农村师范学校,更应该加强劳动教育,只有劳动才能体会到父母面前黄土背朝天的艰辛.体会到勤俭的可贵。
(1)定期组织学注参加学校公益劳动,如讲究公共设施卫生,植树种花等;(2)积极号召学生参加学校生产劳动如种菜种庄稼、校办工厂劳动等;(3)劳动后的总结,更是我们提高认识加强自觉性的活教材以利于精神境界的升华,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4、军事训练是增强组织纪律性的有效途径。通过队列队型训练,可以加强纪律性.进行实弹射无、投弹演习,可以培养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军事理论学习可以增强国防观念。总之军训是加强学校德育,帮助学生掌握军事技能的好方法,每届学生进行10----20天的军训从理论到实践,从队列队型到实弹演习,从国防知识到当前国际地区性战争的分析,都可以使学生受益匪浅,得到更为全面的教育。
(二)加强适应山区基础教育的业务素质教育
师范教育,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教育,有什么样的师范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基础教育,师范教育对基础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师范教育要积极地培养适应素质教育的师资,农村师范学校要培养适应农村及山庄窝铺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人才,毕业生应具备在山村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能力。就业务素质的培养,除按国家教委颁布的师范学校教学方案进行外,应对以下几方面给予加强
1、面向山区小学,加大复式教学能力的培养
山村小学,95%是一人一校几人一校,几级复式的学校,教师的复式教学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原有教育学、各科教学法的基础上要增加或加大复式教学法教育的力度以提高毕业生的复式教学能力,如可以开设复式教学必修课,也可以在教育学上增大复式教学的课时数,从理论上来掌握适应山村小学复式教学的方法。同时小学各门功课的教学法,也应以复式教学法为主,从实际出发,以理论为基础为将来进行复式教学打下基础。
2、着眼全体.提高艺体教学质量
山村小学由于学生数量的限制,各门功课不可能有专职教师,特别是艺术教育的师资更如此。学生念了几年书不会唱歌,不懂什么是艺术,有的会唱几句也是跟影视片学几首情歌罢了。所以农村师范学校的艺体教育,不能停留在只抓侧重班的专业教学上,而忽视普通班的音、体、美教学,要下大力气,提高普通班的音、体、美的教学质量,要将学生培养成文理皆通、艺体都行的多面手,要人人过关,个个达标,以满足山村小学素质教育的需要
3、重视其职业性,“三字一话”常抓不懈
“三字一话”是我们几年来常抓不懈的教学内总,在“科教兴国”的新形势下有的人提出“三字一话”用处不大,认为“多媒体技术将会代替写字说话,以后的小学教学只要有多媒体就足够了”。这显然是不妥的,写字、说话是任何时候都无法替代的,对我们中师生教学来说,虽然培养的不是书法家、播音员,但“三字一话”也需要达到从事小学教学的标准,对农村师范学校来说,“三字一话”就尤为重要,因为所有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嘴和笔。为此“三字一活”应常抓不懈,每个同学都必须过关,有了这些基本功,对从事小学教学的教师来说就象如鱼得水。
4、走进山区农村,夯实实习环节
近几年由于城镇教师饱和导致几乎所有毕业生进入山区,担起了山村教学的重任。而学生实习又往往是在自然条件优越,生活条件便利的城镇或条件较好的村庄,致使学生一走上工作岗位,思想上困惑,业务上不能得心应手,不能适应山村的小学教育。为此我们农村师范学校实习,要面向山区,实习内容不仅仅是几门课程,还要培养生活及生存能力,更重要的是磨练扎根山区,服务山区的意志,要将这样的实习摆上农村师范学校的重要议事目程。同时要适当延长实习、见习时间只有较长时间接触山村小学,接触山村儿童,才能产生对山村小学山村儿童的爱,才能磨炼向艰苦环出挑战,向困难进军的意志,才能成为山村小学用得上,挂得住的一专多能的好教师。
5、因地制宜,积极开展科技教育
科技教育是适应“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举措。中师学校的科技教育,担负着培养小学科技辅导员的重任,农村师范学校,由于毕业生奔赴山区农村任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农、林、牧、渔”方面开展科技活动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农村师范学校除了必修或渗透科技思想、科技知识和科技方法外,还应积极开设选修课,如家禽的规模饲养,村木的栽植及管理,化学除草、科学选种、育种等。一方面便于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掌握科技方法,学习科技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更重要的是能成为山村小学生的科技启蒙者,这样可以做到一举三得,为山村培养复合型人才。
6、加强理论建设教育.办出农村师范的特色。
农村师范学校,要办出农村师范学校的特色,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服从服务于山村小学的素质教育,我从为农村师范学校的特色他不仅要使学生具有扎实的文化科技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教育科学理论,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胜任山村小学各科教学的能力。所以农村师范学校不仅要加强基础课的教学,同时要大力开展教育科学的研究,特别是山村小学教育科学的研究。学校要定期组织各科教师深入山区小学调查研究,定期同山村小学教师一起研究讨论教学情况,建立一整套山村小学教育教学体系,为山村小学素质教育服务。
(三)领导在现,政策倾斜
师范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工作“母机。因此基础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其落脚点应首先放在“师范教育”适度超前上,应将师范教育作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宏伟工程的重中之重,只要各级领导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一重要性其师范教育的春天很快就会到来。
1、在政策上体现其重要性
首先,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师范教育在“两个转变”,教育转轨中的重要意义,宣传尊师重教、尊重人才的重要性,宣传党对知识分子对教师的关怀,加大宣传落实教师政策的力度(2)在政治上要体现党和政府对师范教育的关怀。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抽出时间定期深入农村师范学校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村师范学校的重视,在配备师范学校领导班子时,一定要配备一支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队伍,使领导班子形成作风正、业务精、廉洁勤政的整体。(3)在招生、分配制度上,要充分发挥师范学校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要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招入师范学校,要将德才兼备素质好的毕业生输送到最需要的岗位,使处于一潭死水的学校变得活起来,这就需要调整招生、分配政策,师范学校可以单独招生进行素质测试,其成级记人总分,并严格政审,对受过纪律处分的学生坚决不得进人师范学校就读,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学生进入学校。在分配政策上,实行学校一次分配,毕业学校将学生直接分配到任课学校,避免出现差学生进入好单位不能胜任工作,而好学生进入差单位无法发挥作用的现象,充分体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原则。
2、从资金上体现其重视程度
农村师范学校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办学条件简陋,未能与时代同步,未能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因此资金是制约农村师范学校发展的重要原因。为此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师范的投入,以现代化建设为远景,以标准化建设为近期目标,力争使校舍、图书资料、仪器设备有一个飞跃,以满足正常教学的需要。其次,要拿出可观的继续教育经费来,实现对现有教师的再教育,使农村师范学校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很快上档次、达标准,以适应山村小学素质教育的需要。(3)要稳定教师队伍.吸收有才华的教师来校任教,给教师提供必要的住房、教学科研经费,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以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为农村师范服务。
(4)以适当的经济投入和经济待遇,建设一批山村小学实习科研基地,聘请一批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实习、见习,开展教育科研,为进一步提高中师学校的办学质量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