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十三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二.实际拼装的机构运动方案图
三.绘制实际拼装的机构运动方案简图
四.简要说明机构感组的拆组过程,并画出所拆杆组的简图
五.根据你所拆开的杆组,按不同的顺序进行排列,可能组合的机构运动方案有哪些?要求用简图表示出来。就运动传递情况作方案比较,并简要说明之
第二篇:机构创新设计与搭接实验报告
实 验 报 告
机构创新设计与搭接实验
姓名: 学号: 班级: 成绩: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内容:
你所设计搭接的机构名称:
(1)画出实际拼装的机构运动简图,并在简图中标注实测得到的机构运动学尺寸; 机构运动简图:
(2)分析机构的运动学特性; 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机构由几部分组成;
2)输出件是否具有急回特性、有无冲击、最大行程等; 3)最小传动角(或最大压力角)是否在非工作行程中; 4)机构的运动是否连续;
5)机械运动过程中是否具有刚性冲击和柔性冲击;
(3)分析拼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意见;
(4)附上搭接图片(请拍照并打印)
第三篇:机构创意组合设计实验报告格式
机构创意组合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认识典型机构
2、设计实现满足不同运动要求的传动机构系统
3、设计拼装机构系统
二、实验原理
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是机械设计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中了解常用传动机构,合理设计传动系统是一个认识和创新的过程。为了实现执行机构工作的需求(运动,动力),我们必须利用不同机构的组合系统来完成。因此对于常用机构,如杆机构,齿轮传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带,链传动机构的结构及运动特点应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所在组合成我们需要的传动系统。执行机构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回转运动,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传动系统方案的设计将以此为目标。执行机构的运动不仅仅有运动形式的要求,而且有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对设计好的传动系统中的重要运动构件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速度,加速度分析),使执行构件满足运动要求(如工作行程与回程的速度要求,惯性力要求,工作行程要求等)。任何传动机构系统都有其特点,适应于不同的工作要求和安装位置,我们应该学会在设计和拼装中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
三、实验台的组成
机械组成:
该实验台主要由机柜(安装平台)、固定架、活动架、横梁、传动轴、联接轴、各类传动构件,电机、传感器等组成。
可拼装平面机构包括:四杆机构、六杆机构、平面凸轮机构、间歇机构、齿轮传动、带(链)传动、组合机构等机构,其中间歇机构包含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棘轮机构等机构。
87695101.可移动联接座12件2.固定盖板12件3.滑块4.滑块盖板5.推杆固定架6.传动轴开口套件7.δ=212件8.δ=54件轴间隔套轴间隔套9.δ=110件轴间隔套δ=263件轴间隔套δ=8件12.δ=133件δ=2件δ=2件轴端套轴端套端挡开口卡环19传动轴Ⅲ=1020传动轴Ⅱ=91传动轴Ⅰ=7722联接轴Ⅰ=2323.联接轴Ⅱ(L=3联接轴Ⅲ(L=425.滑块轴Ⅱ(L52.滑块27线位移联接轴轴Ⅰ(L=.5)28导杆销(L=235)29曲柄销(L=215)传感器联接轴15、17.短连杆、导杆36.带轮Ⅱφ125)
16、18.长连杆、导杆4321 38.齿条=36棘爪31滚子从动件32推杆37.齿轮Ⅳ=4033.凸轮齿轮Ⅲ(z=2)51.推杆拉簧52.棘爪轴53.止回棘爪轴35.棘轮44.齿轮Ⅱ(z24)54.固定螺母55.支架螺母56.弹性联接套槽轮轴套62.线位移联接轴长齿轮Ⅰ(z=6)47.电机带轮48.电机链轮41.齿轮Ⅴ(z44)43.小链轮(z17)45.槽轮曲柄44.槽轮42大链轮(z=3小(大)链轮带轮Ⅰ(D=φ9549.不完全齿从动轮50.不完全齿主动轮57.传感器支架带轮Ⅰ图
一、安装平台
1、脚轮
2、支撑脚
3、机柜
4、零件安置架
5、固定螺栓
6、横梁
7、固定架
8、滑块
9、活动架
10、减速电机
该实验台由图一所示的零部件组成。脚轮(1)用于短距离移动试验台。支撑脚(2)用于支撑试验台并调整水平。零件安置架(4)用于安放暂时不拼装的零件,并可在机柜(3)内的轨道内移动。活动架(9)可在两个固定架(7)组成的框架内沿纵向(z向)移动,用于调整两组横梁之间的距离并通过固定螺栓(5)固定。横梁(6)可根据拼装的需要通过固定螺栓(5)固定在固定架(7)和活动架(9)的槽内适当的位置。减速电机(10)通过螺钉固定在走条上并可根据在走条直槽长度范围内移动。滑块(8)可根据使用的需要在横梁(6)上移动或固定。检测系统:
本实验的实验系统框图如下图(2)所示,它由以下设备组成:
本系统由一片高性能的单片机组成,完成对主(原)动件的角位移、速度及从
动件的直线位移或角位移的测量采集;与PC机进行异步串行通讯交换数据、执行命令;产生一路频率较高的脉冲宽度调制波(PWM),通过直流电机驱动模块方便地控制电机的运行;在LED数码显示器上实时显示主(原)动件的转速以及扫描按键灵活地控制电机的转速等主要功能。
从动件光栅角位移传感器分辨率为1000p/n(脉冲个数每转)输出两路相位差90度、频率与机构运动速度成正比、电平0-5V的脉冲,直接接入微处理器,通过微处理器进行判断处理运算后送入PC机,再通过相应的软件系统即可得到机构的运动曲线和数据;从动件光栅角位移传感器测量直线位移时需通过实验台配套的齿轮齿条模块转换;测量角位移时把传感器和专用的轴相配合即可。
主动件光栅角位移传感器同样输出两路信号直接输入微处理器,它的分辨率为360p/n(脉冲个数每转),即为每1度输出一个角度脉冲,其中一路便是此脉冲信号,用于定角度采样,另外一路是零位脉冲,用于标定采样数据时的零点位置。机构主(原)动件的角位移,速度由微处理器直接测出,加速度数据由速度经过数值微分和数字滤波得到,而从动件的直线(角)速度、直线(角)加速度则是由直线(角)位移经数值微分和数字滤波得到。与分别采用位移、速度、加速度测量仪器的系统相比,具有测试系统简单,性能稳定可靠,分辨率高,动态响应好等优点。测试软件:
测试系统与实验台配套使用,在每台实验台的实验项目中改系统有对应的实验选项(见图测试软件结构图),实验开始后通过选择实验选项后,系统将会对实验台上传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利用曲线与图形结合的方式让实验者能直观,具体的观测到实验结果以便分析实验结果。
程序主体文件设置实验选项帮助学生信息登记退出串口设置串口信息凸轮机构测试…平面机构仿真实验指导实验台介绍关于系统
四、实验台的主要配置
1、零件存放柜一只。
2、机构安装台架1架
3、拼装机构零件库一套
4、直线位移传感器一个:
光栅角位移传感器一个;
5、驱动电机:单相交流旋转变速电机两台
6、数据采集箱一个;
7、配套教学软件一套;
8、上下位机软件均开源,货物安装到位验收前给最终使用方提供全套的培训和指导服务。
五、主要技术指标
1)、电机参数:
单相交流旋转变速电机:90W 2)、直线位移传感器 行程150mm 精度
角位移传感器 360栅/转 精度 3)、实验台零件数量为150件以上 4)、实验台提供的拼装基本机构主要类型平面杆机构:
1、曲柄摇杆机构
2、曲柄滑块机构
3、六杆机构(摇块)
4、六杆机构(滑块)
5、六杆机构(摇杆)平面齿轮传动
6、(一级、二级、三级)齿轮传动
7、齿轮齿条传动平面带链传动10、11、(一级、二级)带传动
12、带—链传动 13、14、(一级、二级)链传动平面间歇机构
15、棘轮机构
16、槽轮机构
17、槽轮机构—链传动
18、不完全齿轮传动
19、平面凸轮机构
含:直线运动凸轮、拋物线运动凸轮、余弦运动凸轮,多项式平面复合机构
上述机构的一、二级组合机构 20、凸轮—摇杆机构
5)、检测系统单片机型号为mage系列 6)、数据通讯口类型为:RS232 7)、台架尺寸:为1200×1000×600 1台架重量为:150kg
机构创意组合设计实验报告格式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
三、机构创意组合设计(粘贴设计拼装的机构)
四、心得体会
第四篇:机构创新设计心得体会
《机构创新综合实验课》课后体会
大三了,出于对学校的安排,我们进行了一次《机构创新综合实验课》,虽然只是两天的实践课程,可对我却是受益匪浅。
早上是理论知识的讲解,下午我们进入到了可实际操作的教室,进入到教室我内心就对眼前的一切充满了许许多多的好奇。在看起来不怎么大的教室里摆满了各种机构,各种设备。在此面前的忙碌着的是同学,脸上显现出各种渴望,看到的是同学们的思考的眼神。眼前的一切 看起来好不热闹。
我也不例外,经过一下午的实践操作。在我头脑里也出现了许多许多的疑问。“我该设计怎样的机构“。开始我和我的组员开始谈论该如何设计我们机构,创作我们的作品。实验室里提供的零件有各种长度的杆,凸轮,齿轮,垫圈,套筒,还有皮带轮,根据这些提供的零件,同时我们也是盲目的思索着渐渐的便先想到了切割机构,由切割机构我就展开了联想,竖直运动是切割,那水平往复运动呢?水平往复运动可以用来干什么,刷墙、清洁,都是可以的,所以也就确定了我们的机构方向。更进一步引发了各种遐想。应该有什么样的装置,应该怎样来实现便是我们谈论的焦点。由电机开始,随后是蜗杆,由蜗杆带动蜗轮。随后应是斜齿轮。然后再根据我们设计机构的需要,根据机构运转的需要,便选择一系列齿轮结构。最终我们设计的是一个曲柄滑块机构来实现清洁,我的组员负责安装,我则是找需要的零件,利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们便完成了我们原先设计好的机构。接下来的工作便是校验能否实现该机构所要实现的运动。我们先使用手动的办法,开始校验我们设计的机构的运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发现了很多干涉的地方,看着我们画出的草图是很正确的,可具体的安装的时候却出现了很多的干涉,这或许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问题所在,我们寻找具体的干涉原因所在,我们调节齿轮所在的平面,我们加高杆的位置,我们做了好多好多,终于在我们手动校验的结果下,发现我们的机构能达到预定目标了,我们便找来了电机开始做具体的检验,最后的结果是我们设计的机构能实现我们想象的运动,而且运动的很准确。可以说两天的忙碌,流掉的汗水到了此刻回味起来便也只是一种成功。因为我们看到了属于我们的果实。
可说我们设计的机构经过两天的努力便圆满的完成了,剩下的工作便是向老师介绍我们设计好的机构的具体的情况。因为经历两天我们设计好的机构总体看来还是比较简单,而且运动也不复杂。所以作介绍的话也比较简单。细心去听完每一组介绍自己设计的机构。我也认真总结了自己陈述用语,先介绍我们组员设计的具体思路,最主要的是设计的目的,要实现什么样的运动。还有就是我们创新在什么地方,随后指出优点及缺点,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按照自己的思路一一说明。
本次实验课对我们学机械类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因为本次实验给我们提供了实际操作的平台,以及机构创新的平台,这胜于我们大学四年学习机械类的课程,也可以说是一个校验过程,认识,总结的过程。在一定的基础上提高我了我们对机械的认识,完全是亲自接触,由此我们自己也有了较深的体会。我非常的希望这样的实验课程学校里面可以多提供一些机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机械的认识,以及兴趣,更多的是可以改善我们学习理论知识的进度,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学到真本事。
第五篇:机构创新设计心得体会专题
机构创新设计综合实验心得体会
机自125班
张绍虎
201210301520
为期两天的机构创新设计实验已经结束了,回想起过去的这两天,我们从周六早上开始上理论课到周日下午答辩结束,过得还真是挺充实。本次试验是我们入学以来的首次将创新这一概念学得深入并将其付诸于实践的过程。通过老师星期六上午的理论教学,我对创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知道了常见的创新方法和如何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虽然“创新”这两个字眼我们并不陌生。但老师讲的内容都是我们从未接触过的,所以我听着很感兴趣,当然也很入神。
周六下午,我们走进了实验室。看到了前一批同学所设计的各种机构,好奇心也随之而来,当时就想,他们是怎样设计出来的。我也能设计出这样的机构来吗?他们的各种奇思妙想,包括各种机构的名称,我也是惊呆了。顿时为自己是一个机自专业的学生并且能够设计出这些各种各样生活中实用的机器而感到自豪!
于是就带着这种好奇心和自豪感分别参观各个组的机构,看它们都是怎样运动的,都分别运用了哪些机构,还有这些机构分别都实现了些什么功能,有哪些优缺点之类的。到了下午,我们就开始设计自己的机构了,我们是本批第三小组,有我和李文超两个人。由于之前参观前一批同学做的还有看老师放到教室里的相册里面的看得实在太多,以至于自己都不确定自己要弄个什么样的机构了,选了几种才最终确定下来。
我们的机构名称为《自动送取料冲压机构》,虽然一开始设计出来存在几处错误,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修改并最终将机构运动简图确定了下来。第二天我们就开始安装机构了,直到下午答辩完毕。虽然我们小组的设计结果在班里不是最好的,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但看着自己设计出来的成果,除了有些小激动之外成就感也是油然而生。
就这样我们度过了两天充实的周末,学到了很多,除了将创新这一概念付诸实践之外,我还得到了自主实践能力的锻炼。这是一个从设计到制造的过程,虽然只有两天,虽让做的只是模型,但这也足够让我体会作为一个机械专业的学生,将来如何去一步一步设计出自己构想出来的好的机构或者机器了。其间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相关课程的基础。这些专业基础都是要想完成一种机构甚至机器的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实验中也相当于我们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这对我们提高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毕竟我们以后出去工作了也是要用到这些的。另外我们都是两三个人一个小组,共同来完成一份设计,老实说,要是自己一个人一组的话,那肯定是要更茶馆的时间才能完成设计的,这样也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毕竟我们以后出去工作也不是一个人办事,是和很多人在一起工作,团队协作能力对我们确实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我认为《机构创新设计》是一门很好的课程,很适合我们专业学生发展的需求,既能让我们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一定的巩固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中,还能锻炼我们专业之外的很多能力。如果说非得对这门课程提点意见的话,那就是希望学院可以考虑将这门课程调整到工作日来进行,因为大三这一年我们课确实有点多,试验也特别多。周末也是难得有休息时间的了,因此我作为一个学生提出这么一个小小的建议。当然建议只是建议,要是真的能实现的话固然是很好,要是实现不了的话那也没事,以后要是继续在周末进行那也是对我们没什么影响的。毕竟我们已经完成这门课了,写到这里看看字数也已经够了,那么老师我的实验心得体会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