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洛麻小学〈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汇报材料

时间:2019-05-14 03:41: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洛麻小学〈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洛麻小学〈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汇报材料》。

第一篇:上洛麻小学〈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汇报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田家寨镇上洛麻小学

刘国菊

为了弘扬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小学生品德修养,我校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道德教育,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国学之美的重要展现,古诗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文的积累是学生了解认知中华文化所必备的,对学生提升语文素养意义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开展国学教育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活动,而且改变了我校面貌。现将一年来,我校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课题研究所做的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具体做法

1、我校通过全面开展《特色学校一校一品》和《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课题研究,在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学生人格修养的认识不断增强。

2、学校里形成了人人爱国学,人人学国学的良好氛围,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敦厚善良的心性。我校具体做法是:

1、教师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作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正已才能正人。因此,在学习《国学教育——处事之道》的活动中,教师不仅要率先学习,而且还要将其落实到行动中,从教育教学及生活的细节、小事做起,本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理念,做好学生的表率,做到“教学相长”。

2、学生

对于学生的学习,我坚持激发兴趣,贵在引导,以生为本,力求做到以下几方面:

①、读:每周利用国学课的时间,指导讲解引读,每天晨读十分钟。

②、背:要真正使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国学教育》必须熟读会背。“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③、写:这里的写有两种方式,一是与学生的书法练习结合起来,二是让学生写学习《国学教育》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④、展:既然《国学教育——处世之道》是启蒙养生的好读本,那么学习《国学教育——处事之道》就不能“纸上谈兵”,而必须落实在具体的行为行动中。通过教师率先垂范,让学生认真践行《处事之道》,落实日常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在开展的活动中,展示了各班所知道的国学知识。

⑤、评:通过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使学生保持学习活动的兴趣,使学习活动开展得更广泛,更深入、更持久。我校开展的活动有:背诵比赛、主题班会、家长问卷调查、作文竞赛等。我还要把学生学习《国学教育——处世之道》的情况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

3、通过全面开展国学教育,普及国学知识,建立教育模式,探索了育人新径。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组织。成立了国学领导小组: 组 长:严俊行

副组长:刘国菊

阿成忠

成 员:赵生玺

贾金莲

张学文

李多林

汪成泉 贺英邦

黄春花

(二)认真学习,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结合学校实际,将国学教育与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思想有机结合,成立国学教育领导机构,要充分利用黑版报、广播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学习国学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让每一位教师都行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积极营造“诵读经典美文,营造书香校园”的良好氛围。

(三)组织培训,走进课堂

充分发挥“国学教育”培训。聘请专家讲座,发挥语文教师的优势,每周安排8节国学课,每周利用一节晨读时间,组织学生进行30分钟的经典诵读,逐步形成日常化,规范化的教学体系。

(四)加强课题建设,开展教学研究。

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并组织国学骨干教师研究讨论,确定既符合学校实际,又具有特色的课题进行专项研究,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要互相听课、评课,营造了国学诵读氛围。

三、取得的成果:

经过一年的课题研究,我校在诵读经典美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2年6月11日,我校校长邀请中心校领导,各校校长、教务主任、一部分中心学校骨干教师参加了诵读国学经典展示活动。我校特色展示活动分四个板块:

(一)、国学经典走进课堂:三年级(1)、(2)班《千字文》教学,贾金莲和张学文授课。四年级(1)、(2)《声律启蒙》教学,汪成泉和李多林授课。五年级(1)、(2)班《论语》教学,贺英邦和黄春花上课。从较丰富的课堂教学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己经渗透到了我校,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语文教师努力钻研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课堂教学有了一定的起色,收到了中心校领导和教师们的好评。

(二)、书香型校园成果展:从2008年开始营造书香型校园的春风就吹进了我校,全校教师努力苦干,在李玉明校长的带领下,语文教师合编了《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读本》,全校学生人手一册,每天早自习时间认真读书,用书籍开启了智慧,让智慧点亮了人生,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书香型校园息气浓浓,直到今天取得了《传统文化吐幽香,经典美文润心田》的好成果。

(三)、国学经典诵读:11日下午3点开始了“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从“国学教育”课堂教学到学生展示,都体现了《三字经》、《弟子规》、《民间童摇》、《古诗文》的深刻内涵。人们常说“一本优秀的书,不仅能让我们认识世界更能让我们了解人生,懂得更多的道理”,《三字经》就是这样一本优秀的书。通过诵读同学们知道了《三字经》伴随着我们的小学时光,伴随我们成长,在经典的海洋中直挂云帆,乘风破浪。通过诵读《弟子规》,同学们明白了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和无私的爱,感谢老师给了我们知识和看世界的眼睛,感谢朋友给了我们友谊和支持。

四、师生才艺展示:一所优秀的学校离不开师生的才艺,师生才艺展 示能营造校园文化息气,我校全体教师展示的吟诵《道德经》,使我们满怀敬畏。《道德经》告诉我们:天长地久、上善若水、为而不恃、长而不宰;《道德经》告诉我们:致虚极、守静笃,没身不殆;《道德经》告诉我们:重积德则无不克、治大国若烹小鲜。

我们全体教师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在诵读中我们走进了中国精神。在中国精神里,我们学会了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在中国精神里,我们学会了团结一致、不离不弃;在中国精神里,我们学会了坚韧不拔、永争第一。

全体学生展示的手语表演《感恩的心》,感动了所有的师生。通过表演同学们深深懂得了感谢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感谢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感谢朋友,给了我们友谊;感谢坎坷,让我们在一次次失败中变得更坚强;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情去生活,让自己快乐,更让别人感到快乐!.总之,我校展示活动安排有层次,主题突出,鲜明,活动过程有序,师生精神面貌饱满,经典美文诵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课题研究工作富有深远意义,我校今后加大力度培训教师,能够尽快适应规定经典的课堂教学;积极开设与之适应的校本课程;保留好过程性资料,积极主动做好经验交流,定期汇报实验成果。

第二篇: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教育建设

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教育建设

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方向)10级黄晓华 100402042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价值 大学生教育 作用

论文摘要:充满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精神资源,在大学德育工作中有强大的教化功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使大学生获得正确的世界观和理论思维的训练,能开启他们的智慧和原创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能引导大学生传承民族的优秀人格,追求有价值的人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固有的伦理道德精神能滋养大学生的心灵,推动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格和道德素质。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模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等条件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文化习惯和文化积淀。它既散见于经典文献、制度规章等程式化的客体形式之中,又存在子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主体形式之内,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这种文化积淀已深深地融进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制约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是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新文化创造和发展之基点,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中国文化的建设者和创造者,这是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传承性,而要建设、创造和发展,首先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在价值,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培养、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因素。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它对于塑造民族的品格和风貌,对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增强,作用之大不可量化。而蕴含于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产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民族历史愈悠久,传统文化愈丰富,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则越深邃,民族精神越强烈。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客体,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之主体。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这一辩证统一关系,决定了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时,离不开传统文化教育。诸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天下为公”的理想精神、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等等这些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在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冲击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必须进行认真的整理、挖掘,用以武装当代大学生,从而重新树起民族文化的 1

旗帜,以激发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能引导大学生传承民族的优秀人格,追求有价值的人生

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古典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诗人们忧国忧民的深思,献身报国的壮志,对于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的选择都是很好的教材。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古代诗词就具有鲜明的进步性,思想性。其后,历代爱国文人都用瑰丽的诗句抒发热爱祖国的情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爱国诗人屈原为使楚国强大富饶而追求不息的愿望的强烈表达;杜甫“向来忧国泪,寂莫洒衣襟”的忧国忧民思想每每读来都感人至深;王昌龄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豪情,激励了多少将士,奋发沙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岳飞的一首《满江红》千古传诵,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万世流芳,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当代青年学生从中不仅能吸取知识与学问,更能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激励他们去实现为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而奋斗不息的人生价值。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固有的伦理道德精神能滋养学生的心灵,推动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格和道德素质。

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精神内容丰富,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博大宽容的气度,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举世公认的美好品质,主要表现为:整体主义,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的和合精神,他还认为“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从而强调了社会的整体和谐;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人和是成功之首;荀子强调“群居和一”,“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这就是说,只要全社会团结协作,同心同德,就能够实现国富民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历代儒家学者的大力倡导下,团结协作的整体主义思想已深入到各个阶层,孕育了中华民族仁厚、宽容、博大的胸怀。我们今天弘扬这些思想,有利于克服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道义主义,孔子主张“君子义以为质”,“义以为上”,认为君子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为人处事坚持道义至上的原则。他还提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导向,以道德的自我完善为人生价值的第一取向。他提出做人的基本德性是“智、仁、勇”,认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继承并发掘了这一点,提出“仁、义、礼、智”,皆以“仁”为核心,仁者,爱人,即对人的关心和尊重。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我们在古为今用,重德求善时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关心人和尊重人仍然是我们进行道德教育所不可缺少的内容。克己主义,早在《易经》中就有“谦谦君子,用涉大川”的说法,认为君子应始终保持谦虚,2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得重大成就,即使遇到再大的艰险也无法阻挡他们奋进的步伐。孔子指出“克己复礼为仁”,中国古代另一位杰出思想家老子则提出了作为生活准则的“道”。老子认为:作为人类行为所依循的“道”,应致虚守静,强调慈、俭、朴等,这些思想表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克己、谦虚的美德,对于莘莘学子们在学业上专心攻读,生活上勤俭节约均有裨益。总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融合统一的中华民族精神,概括起来主要是“究天人之际”的探索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经世济民”的责任精神,“和而不同”的和合精神等等,这些精神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宝贵财富。

而对青年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德育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以全球化的时代趋势为背景,以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目标,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特点和德育功能为切入点,选取一些历史上对于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要作用,而在今天现实生活中仍然包含着积极因素的中国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一番历史的考究和现代的诠释,并切实将其继承、弘扬和融贯到德育的理论和实践之中,为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一个新的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杨龙和《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第三篇: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学习心得

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学习心得

息县二小:李丹

欲为人师表,先学会做人。

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使我受益良多,也有一些感想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五伦八德: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为首,我们就应该以身作则,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通过学习《弟子规》、《道德经》等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对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

也通过此次学习,让我真正知道了自己走上教师这个岗位是多么的荣幸。教师这个职位是多么的神圣。要想成为师之典范,必先成为一个好人!对于怎样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我感悟到了以下几点:

1:教师须是有道德修养的人,须修身养性让自己具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2:教学生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让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真正意义。

3:点燃孩子的学习兴趣,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于鱼。

4:增强教师业务素质,努力成为孩子成长中的一汪源源不断的泉水,不断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努力把传统文化持之以恒的渗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时刻警惕自己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第四篇:浅议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内容提要 :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崛起的呼声已越来越高。人类已进入21世纪,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使我们的现代化和民族精神获得新的生命形式,是中国文化面临的新的历史选择。中国本身也面临着如何正确处理现代化和民族性、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等一系列的关系问题。青年一代是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的实践者,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价值与走向是我们当今学子需要学习和急待解决的问题。这对中国走向世界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代大学生每个人都担负着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先进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如何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培养、教育新时代的国之栋梁,用古哲先人的智慧做大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摆在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 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教育与社会

正文:

现代化过程中,人的现代化是一项头等重要的社会工程。提高人的素质,除了提高人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之外,还应重视道德理想、高尚人格和情操的培养。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世界上公认的唯一长期延续而没有中断过的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它历经磨难,历久弥坚,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面对当今世界的挑战,饱经风霜的中国文化一定能从容应对,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坚忍不拔的精神,在今后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再展雄风。当代大学生要有这样的自信。一个真正有自信力的民族,应该以时代的视角思考和对待传统文化,树立一种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发展的基础的正确观点。同时,还要树立一种革新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使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源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国家民族兴旺发达,为世界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让中华文明之花再放光华。

中国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精华,在中国乃至世界几千年的历史中闪现出了异常耀眼的光辉。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这种文化已经深深地融于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着我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是我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在如此灿烂厚重的传统文化背景之下的我国青少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者,也是在开放的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者和开拓者。大学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成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更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历史发展之必然。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发展现状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在学术领域一直被争论不休。《现代汉语词典》则把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中国传统文化从最广义的意义上说,从现在这一瞬时之前的一切中国文化,即“过去的文化”,包括中国人认识的一切存在包括被认识的自身都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从狭义来说,指从现在这一瞬时之前的中国人的一切精神产品和一切精神化的物的产品的精华。本文所指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针对此狭义的概念而言的,特指那些经过历史沉淀后,去掉糟粕的精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丰硕成果之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人类文明之花。

(二)、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现状

传统文化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自从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为了解开封建社会几千年来套在人们思想上的枷锁,“文化战士”们对以孔孟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强烈乃至绝对的批判,就当时内忧外患的社会历史条件来说无可厚非。但是,时至今日,此种对传统文化的否定渐渐演变成了一种忽视,仍然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特别是我国当代的大学生们。

自从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中国人的视野也随之开阔起来,西方文明的产物充斥、诱惑着现代的人们。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文化的发展却没有适时地跟上时代的脚步。现代之人喜闻乐见的“无厘头”、“俗文化”大行其道,京剧、诗词等传统艺术和菁英文化却门可罗雀;影视作品也忙从于西方乃至日本的胡编乱改之风,致使本来经过了历史沉淀的艺术作品如《聊斋》、《红楼梦》都失去了原有的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中国的民间故事“木兰从军”被美国迪斯尼制做成动画电影风靡全球;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被韩国申请成为韩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国人自己的七夕情人节远不及2月14日西方情人节受当代年轻人欢迎。这一切是多么的令人扼腕,发人深思。

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文化的回归,我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对滞后也只是“改革开放”初期的“阵痛”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唐装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中国功夫和华人影星在国际影坛上频频亮相,中国的企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者也越来越意识到只有打出自己特色的“中国牌”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才更有竞争力。特别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向全世界打开了中国文化的一扇窗。我们的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正在以崭新的面貌

重现于世界。在中国的各行各业,对传统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民族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端午、清明等传统节日被国家加入到了法定假日之中;中医的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也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现实越来越深刻地告诉我们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才能够使我之民族、我之文明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中国传统文化现状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而今天,梁启超曾寄望的少年乃至青年人所具有的希望、进取、“常思将来”、“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的气质都在现代人的身上“依稀可见”了。从建国到如今,我们的社会现代味重了,传统味淡了,大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也部分地扭曲了,他们渐渐地无法正确地看待自己,无法直面人生的挫折,盲目攀比、急功近利、好高骛远,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缺乏诚信。

这一切不应该把错误都归罪到当代大学生身上,社会大环境亦如此,大学生奈若何?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由于“五四”时期的彻底否定和文革时期的“批孔”“批儒”,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自己民族的拷问与打击,对于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少了,改革开放后西方现代文明就必然钻这个空子,“文化侵略”之势凛然。而当代的大学生正是国家和人民对传统文化认识和重视不足的,读英文、吃汉堡、看大片、玩电脑长大的“跨掉的一代”,独生子女“唯我独尊”,对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却对西方文化充满了向往。经济的突飞猛进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却俗化了人们的精神领域,不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时时冲击、诱惑着当代的大学生们。在其身上集中表现为注重自我,讲求个人发展,甚至以金钱作为评判人生价值的标准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重点,作为国家经济建设之未来人才储备的当代大学生,虽然具备了文化上的优良素质,在文化知识储备上比以往有较大之有所提高,但在个人人格素养上却令人担忧。许多用人单位反映当代大学生们业务水平不错,但在做人方面有欠缺者居多,好嫉妒、虚荣、不讲信用,非正常竞争,易沮丧,易骄傲等在他们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对于当代教育的可用性

在武汉大学的学报上我看到这样一段话:“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大学教育的关系,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它直接影响着我们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育模式的选择。现代大学教育是在传统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它必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大学教育都要对传统文化有所继承,有所延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因此,大学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是对传统文化重新评价和批判继承的过程。”钱钟书 先生认为:“古典诚然是过去的东西,但是我们的兴趣和研究是现代的,不但承认过去东西的存在,并且认识到过去东西的现实意义。[5]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极有价值的人文哲理和科学思想,它们与现代马克思主义不仅不相悖,而且可以相辅相成。它们是中华大地之上生长出来的,并以中华民族自身的独特方式表现的,因此更容易为我们中国人自身去认同与吸收。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极为璀璨的文化,它是祖先留给我们巨大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华民族之伟大力量,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凝聚力。历史证明中华民族有能力鉴别自身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在历史长河的激流中,淘汰糟粕,保存精华,以其不朽的独特风姿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因此,中华民族这个孕育了几千年东方文明的伟大民族要在世界文化异彩纷呈的今天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代大学生肩上的重任不仅仅是继承,更要发展和发扬光大。

(二)、传统文化对于当代教育的实用性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64个字的创新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政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这64个字,为我们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指出了方向。我担任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近五年来,一直把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我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在实践中思考、探索,越发觉得传统文化正是至于当代大学生种种问题的一剂良方。1、心怀天下,追逐理想 目前的大学教育工作者普遍发现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观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而大学生不但在文化上有所追求,在精神上也要有更高的理想追求。这方面可以从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名人故事、传记、史料的介绍和学习中如屈原、苏武、史可法、谭嗣同等,吸取我国历代历史名人的人格理想,学习其对信念、理想坚定不移地追求、坚守,为了维护自己的理想人格,为了坚持理想,弘扬信念,宁愿付出一切代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坚定的信仰是人生路上的指南,不至于使人迷失了方向,走上歧途。、重信轻利,勤俭节约 许多大学生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受到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更多的是追逐金钱、私利,互相攀比,缺少公德心,缺少诚信和社会责任感。传统文化中的“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等典故和名言都值得我们在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勤俭节约方面加以学习与借鉴。用我们传统中现成的东西来教育学生讲求诚信,构建节约型社会。、乐观豁达,重生轻死 古人的“杀身”是为了“成仁”,为了理想、国家。其实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重生”的思想,有着很强的生命意识。在对现世人生的关注、执着,在为现世人生寻找安身立命之所这一点上,无论儒家哲学还是道家哲学,都是如此。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何其乐观豁达,贤人孝子“身体发肤”源于父母,怎可以擅自轻生。当前大学生存在自杀现象,这种轻生的观念显然与传统文化精髓相悖。乐观豁达,珍爱生命,回报父母,回报社会才是人生真谛。、文明有礼,忠孝仁义 中国自古就有“天朝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尊师重道、孝顺父母、忠诚仁德都是传统留给我们的美德,应该大力加强对学生“仁”“义”“礼”“智”“信”“忠”“孝”“ 廉”“悌”“忍”等传统文化中关于道德操守的宣传和理解,以灵活新颖的方式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以和为贵,自然和谐 在“和平崛起”成为当前我国主题的大背景下,和谐问题至关重要。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顺乎自然”、“宽容仁忍”的思想,“和衷共济”的和谐关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换位思考方式等,我们均可以把这些拿来一方面培养大学生的自身调节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态度,另一方面可提高大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用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几项尝试性做法

(一)、宣传

大学生只有了解传统文化,才能有所继承和发扬。我分批分次对学生进行深入、扩展式的讲解,让学生对中国的历史和人文知识都有了一个脉络性的了解,再让学生自己去查典故、谈感想、省自身,教学生在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根据先人的言行来反省、要求自己,最终使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二)、参观

参观是传统文化教育更直观的一种方式。观看艺术,历代的书法、绘画、雕塑、工艺品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民族文明的璀璨;回顾历史,让他们了解过我们民族去的屈辱和苦

难,明白我们今天担负的振兴中华的重任;走进英模,我们睹物思人,明白应该怎样活着,反省自己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三)、读书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特别是古典文学的书,是学生吸取传统文化、解决以上种种问题的良药。诚然,让学生读晦涩难懂的古文,他们必然“兴趣缺缺”,读书应从其熟悉的例如“四大名著”等作品入手,引导他们阅读,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必然会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古哲先人智慧品德的之影响,使教育事半而功倍。

(四)、活动

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传统文化,热爱中华文明,探讨节日的由来,进而向学生灌输古人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才华,激发我们对传统的兴趣,引导我们对高尚人格的向往。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加深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使我们的思想教育既充满了温情,又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而当代大学生正是我们中国、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栋梁,在高校点亮传统文化教育之灯,高举传承中华文明之火,鼓之以雷,助之以风,必可一改高校大学生传统人文精神滑坡、淡化和缺失之现实,也必将有利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振兴和发展壮大。从我们做起,从现在做起,用吾等之心血携手共创国之明天,让中华文明之花在新世纪的大学生手中再放光华!

第五篇: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与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与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具体而言,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化。展开来讲,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着具有民族形态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它负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聚拢着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儒、道、佛三家思想,其中儒家思想是核心。因此,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与当代价值,应首先研究儒家。

孔子于春秋末期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克己复礼”、“仁者爱人”等一整套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战国时期,儒家分为八派,主张“性善论”的孟子学派和主张“性恶论”的荀子学派是最主要的两派。至汉代,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而神学化,并由民间的一种学说变为官方的统治意识,取得了独尊的地位。魏晋时期,儒家思想受到了玄学和佛教的挑战,一度衰落。但它的纲常伦理观念有利于封建统治,影响仍然很大。至唐代,孔颖达等人作《五经正义》,儒学再度被罩上了耀眼的光环。宋代,儒学吸收了佛、道思想,更加完善和哲理化,称为“理学”。后来理学发展为“心学”,成为明代的显学。清代,又出现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但至清末,儒家已逐渐消亡,退出了历史舞台。

时至今日,儒家思想仍对中国人有着巨大的影响,孔子的《论语》等儒家著作是每个中国人的必修课。儒家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当代,儒家思想更多地作为经世致用的实学或哲学被大家所接受,人们从中学习为人处世的方法,学习思考问题的途径。有人说“儒家是入世哲学”,即为此意。也有人拿儒家同道家作对比:人得志时是儒家,失意时是道家,儒家使人纷扰,道家使人自在。

道家是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和终极关怀的一个文化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道家文化全面深入地渗透到我国人民的思维方式、民族心理、风俗习惯、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化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道家思想都是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的超感觉的精神性东西,带有神秘的色彩,哲学上属于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虽然可以通向有神论,但它还是哲学思想而不是宗教。

道家与儒家看似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学派,但对中国传统文化来说,二者又有其互相一致、互相借重、互相补充的一面。

儒家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和道德型文化。儒家是要人们成为仁人、圣人。

老、庄则以道为本源,以道为总则,他们把人看成是宇宙自然中与其他事物平等的一员,人无需一种特殊的道德来规范自己。

数千年来,儒道两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主导着中国人的精神文化及生活方式。佛家文化作为外来文化,是唯一由外国人传入而又成为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宗教。其影响十分深远,佛教对我国的语言、饮食、文学艺术都有影响。佛家文化在中国自成一体,适应了中国文化,融汇成中国佛教,形成禅宗。

今日佛教文化逐渐被世俗淡忘,仅在寺塔建筑,石窟艺术,小说文学等方面对当代人有较深影响。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三家为核心,支撑中华民族文化繁荣至今,时至今日,仍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主导着中国人。

下载上洛麻小学〈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汇报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洛麻小学〈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洛疃小学教育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伴着科学的节奏腾飞 ——洛疃学校省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最高标准,秉承“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办学理念,坚持校园建设规范化,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教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教育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既以人文为中心,又涵摄宇宙万物。抬头看,犹如千层宝塔,非登高不能望其远;闭目思,好似万丈深渊,非临渊不能探其究。从古老的......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教育

    《毛泽东思想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教育 学院:水能学院 姓名: 康佳佳 学号:121503105 班级:农水1201 [摘要]随着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人们的教育观也在发生变化......

    关于当代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现状的调研报告 一.调查目的 了解传统文化在当代小学教育中的现状,弘扬传统文化,测试当今小学生对中国传统和 文化认识程度,以及小学教师对传统文化......

    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结合的新途径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中国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利益,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危机和隐患:物质的、技术的、功利的追求在社会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 摘 要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小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具有很深的影响力,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智慧的结晶,所以小学教育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使学......

    试论当代室内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杨

    试论当代室内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作者刘珍 单位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城市 安徽省亳州市 邮编236800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元素也成为设计界的热点话题......

    (颍上2015)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在线考试试题答案

    (合肥 芜湖 淮南 阜阳 蚌埠 安庆 黄山 亳州 池州 宿州 滁州 马鞍山 铜陵 绩溪 临泉) 考试总时安徽事业单位继续教育: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在线考试试题答案 一、判断题 (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