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加西部民族地区教育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提案

时间:2019-05-14 03:04: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增加西部民族地区教育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提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增加西部民族地区教育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提案》。

第一篇:关于增加西部民族地区教育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提案

关于增加西部民族地区教育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139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增加西部民族地区教育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办理 提 案 人:孙贵宝 主 题 词:教育,教育经费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我国国情,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我国西部地区相继启动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两免一补”资助,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智力支持为西部地区的“两基”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国内其他地区。

一、影响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

(一)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差异较大。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持的力度,但在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和公用经费方面,部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2011年,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全国平均为4966.04元,其中农村小学4764.65元,甘肃、宁夏、贵州、云南平均不足4000元,贵州3419.25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8.85%,为北京的18.49%。生均公用经费差距更大,全国平均为1366.41元,其中农村小学为1282.91元,广西、贵州、云南不足1000元,贵州834.21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1.05%,为北京的0.96%。中小学的公用经费占事业性经费的比例大都低于30%,只能维持学校基本教学活动,远不能满足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

(二)对贫困生资助力度不够。针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生的义务教育资助政策,虽然早在2003年推行的西部农村“两免一补”政策中已经涵盖,但由于资助项目较少、资助种类单

一、资助面较窄。目前并不能完全从根本上解决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尤其是在学习用具、就餐、住宿、交通、医疗等方面的资助还存在较大差距。加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导致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辍学现象时有发生。

(三)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化目标资金缺口大。按照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教督〔2012〕3号)文件精神,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从办学条件、差异系数、县级人民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公众满意度调查四个方面来衡量,也就是只有县域内所有学校达到该地区制定的基本标准,才能进行督导评估。以宁夏为例,到2017年,全区22个县(市、区)要全面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目标,仅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基本标准一项尚需投入资金就达30亿元。凭借西部其他一些经济落后的民族地区自身力量,要想全面实现国家既定的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目标困难非常大。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关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全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我们要通过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力资源保障。

二、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一)科学合理整合城乡教育资源,确保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和《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尽快制定关于深入推进西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规划,设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资金,加大西部民族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努力缩小义务教育地区之间及学校之间的差距,帮助民族地区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义务教育发展经费保障机制。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筹资机制,依法多渠道筹措义务教育经费,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切实承担起教育投入的责任;建立与物价涨幅同步增长的长效机制,加大中央财政向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引导社会资金和力量投资教育,争取社会各界的扶持与捐助,逐步形成政府、社会合力兴办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新机制。

(三)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学资助体系。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生的资助力度,构建适合西部民族地区,与“两免一补”政策相配套的多层次资助体系。

(四)建立稳定有效的校长及教师激励模式。在师资配备、人才引进等方面,重点支持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以及城市的薄弱学校,使教育资源配置起到引导和调控教育均衡的“杠杆作用”。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二篇:用信息化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

用信息化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

湖北省恩施州受地域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学校布局分散,教学点多,办学条件落后。农村教师老龄化和结构性缺编等问题突出,难以按规定开齐开足课程,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农村孩子平等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难以保障。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破解农村教育难题,推进优质资源共享,缩小区域及校际差距,大面积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是当前本州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023年,我们按照湖北省教育厅的要求,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得到了省厅领导的肯定,受到了国家教育资源平台、《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和人民网等媒体的关注。《恩施州教育信息化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被确定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专项课题,恩施州教育信息网被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评为“全国教育门户网站地市级五十佳”。强化组织领导 着重在统一思想认识上下功夫

1.1 争取党政重视

恩施州委、州政府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全州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进行部署。州政府把1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班通”建设、管理和应用纳入2013年十大民生工程。2013年8月,恩施州委、州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的决定》,把加快推进全州教育信息化列为重点内容,并进行了详细部署。

1.2 精心制定规划

恩施州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在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上,制定了《恩施州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明确了近3年全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三大”目标、“十项”任务和“六条”保障措施,确定了试点区域和试点学校。

1.3 注重学习提高

恩施州教育局局长带领县市局长和相关人员到北京、上海、重庆、南京、武汉、宜昌等地考察学习,多次到湖北省教育厅相关部门汇报工作寻求指导。邀请河南省洛阳市教育局来本州交流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邀请中央电教馆刘雍潜研究员来本州为300多名中小学校长作了题为《信息化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专题讲座。组织部分教育局局长参加全国教育信息化管理干部专题培训,组织9名骨干教师和801名信息技术教师参加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对本州504个教学点的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强化资金投入 着重在改善基础实施上下功夫

在湖北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本州筹资两亿多元资金,重点加强了“三通一中心”建设,教育信息基础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2.1 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

按照“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建设机制,各县市与各通信企业合作,组建了教育城域网和VPN教育虚拟专网。2013年3月,恩施州巴东县教育城域网建设工作经验在湖北省得到推广。本州743所中小学中有485所学校接人了互联网,504个教学点中有78个教学点接人互联网。

2.2 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

恩施州各县市依托“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共配备“班班通”设备6738套,有449个教学点实现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2.3 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

鼓励师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有9298名教师,219625名学生和家长进入了“课内网云教育平台”。

2.4 推进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建设

加强恩施州(县)教育局、学校“三级”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建设。已建州级教育信息网络中心1个,县市级教育信息网络中心8个,学校级网络中心131个。强化应用驱动 着重在促进深度融合上下功夫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关键思路是贯彻应用驱动。去年,我们重点在以下3个方面强化应用。

3.1 重点抓好“班班通”的应用

在恩施州多次召开“班班通”应用现场推进会和培训会,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课内网云教育平台”、“优课资源库”等平台推动“班班通”的应用,各县市和学校出台制度,将“班班通”的应用情况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师业绩考核,恩施州教育局把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情况作为对各县市教育局考核的重要内容,不断探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

3.2 探索“三类”同步课堂

联合通信企业在恩施市龙凤镇试点探索了三类同步课堂,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3.2.1 “同体式”同步课堂

将教学点与城镇优质学校相同年级的一个班级结为共同体,通过在线互动教学方式,同时备课、同时授课、同时作业、同时考试,实现教学点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3.2.2 “支教式”同步课堂

义务教育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利用同步课堂,解决农村学校音乐、美术、英语等薄弱学科师资缺乏的困难。

3.2.3 “协作式”同步课堂

学校与学校之间利用同步课堂,开展教学研究、教师培训、教学管理,促进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提高。2013年12月17日,恩施州教育信息化推进会现场推介了三类同步课堂,受到了一致好评。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对恩施州教育发展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将在湖北省教育厅的领导下,继续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探索具有恩施州特色的教育信息化路径。

第三篇: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 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据统计,2009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适龄人数达到997.1万人。如何给这些孩子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健康成长,是促进教育公平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早在2001年,就明确提出了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两为主”政策。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多渠道安排农民工子女就学,在入学条件等方面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把接纳非户籍居住地上学的儿童纳入政府管理的范畴。2009年中央财政下拨20亿元,专项用于补充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公用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等。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经过这些努力,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工子女就读难的问题。但目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学质量低等问题。而且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加快,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如何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上学问题呢?

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广大农民工为流入地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流入地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指导和督促公办中小学认真做好接收就学和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保障范畴,对接收农民工子女人数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制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做到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采取措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就学。

发挥公办学校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公办中小学潜力,合理调整和完善学校布局,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尽可能多地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降低入学门槛,简化入学手续,不得随意设置入学条件限制。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与当地学生在收费、管理等方面同等对待,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加收借读费及其他任何费用。

扶持社会力量办学。农民工子女在短时期内完全进入公办学校就读还不太现实,必须进一步发挥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作用。要将农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范畴,制定审批办法和设置标准,在办学场地、办学经费、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加强对这类学校的督导工作,规范其办学行为,促进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根本上要解决农民工的“身份”问题。2010年6月,广东省出台有关规定,实行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政策,只要积满60分,农民工就可以申请入户,其随迁子女就学问题也将得到有效解决。应逐步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逐步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吸纳有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使其子女真正享受“同城待遇”。

此外,随着很多农民工子女开始进入高中阶段,他们接受“初中后教育”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由于借读费用昂贵、户籍障碍、高考政策限制,以及各地在教材、课程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在流入地接受高中教育难度更大。应研究制定农民工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让流入地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门也向他们敞开。

● 如何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

2009年8月16日,来自四川广安的小张怀揣录取通知书,惴惴不安地来到中国科技大学新生报到处报到。刚出家门时还为学费发愁的小张马上安心了:在出示有关证明后,马上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办好了入学手续。“不带一元钱,也可进校园”,为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全国高校普遍建立了“绿色通道”制度,对经济困难学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再根据核实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资助。

“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是切实保障全体人民特别是困难群体受教育权利的必然要求。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城乡还有一些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这些孩子的上学问题一直牵动着党和政府的心。近年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除学杂费,为农村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在中等职业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保障制度,国家助学金每年资助近1200万人,总资助面达在校生的90%,同时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在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每年资助约450万人,总资助面超过20%。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国家对困难学生资助强度最大的制度安排,也是困难学生得到实惠最多、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制度安排。要不断完善这一政策体系,把各项资助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不能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上不起学。

扩大资助范围。资助范围要在现有基础上,向各个教育阶段、各级各类学校延伸。鼓励各地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提供资助;推进把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国家助学体系;逐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在免除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基础上,将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完善研究生资助政策,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这样,就能逐步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资助体系,实现“应保尽保”。

提高资助标准。由于国家财力有限,目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标准还不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大资助力度,让这些孩子不仅上得起学,而且逐步上得好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建立国家奖助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落实资金保障。完善资助体系,资金投入是基础。中央和地方财政要足额安排应当负担的资金并及时拨付到位。省级政府要做好统筹协调,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制度,确保应承担的资金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从其事业收入中提取4%—6%的资金,用于助学。加强对各项资助经费的管理使用、审计监察,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把国家有限的财力用好。

动员社会力量。长期以来,社会力量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希望工程实施20年来,募集资金超过56亿元,援建希望小学15900多所,资助失学孩子340多万名。要继续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崇文重教、扶危济困的文明风气,完善各项引导激励政策,形成社会各界关心教育、帮助困难家庭学生的良好氛围。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是全国亿万孩子的共同心愿;“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让所有孩子都站在公平的起跑线上,让祖国的花朵共享一片蓝天的目标,必将逐步变为现实。

第四篇: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第五篇: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还不适应,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还很突出。据2009年年底的一项调查显示,56.5%的人认为存在教育不公问题。这反映了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高度关注。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在接受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的机会、接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会让我们对此有直观、切身的感受。比如,“择校热”高温不降。比如,困难群体公平受教育机会尚未得到充分保障。再比如,不同地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公平,部分地区学生入学机会偏少。这种现象多年来一直备受争议,由此引发的“高考移民”问题时有发生。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解决好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对个人来讲,它关系每一个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一生;对整个社会来讲,直接影响社会公平正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正因为如此,教育公平问题才受到群众广泛关注。下面我将就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谈几点我的观点: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

务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

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意识到了危机就有希望带来转机,教育改革只能沿着正确的方向一步

步前进,要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眼于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坚定信念,不畏艰难,从最核心的矛盾入手,相信教育公平问题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的。

下载关于增加西部民族地区教育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提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增加西部民族地区教育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提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范文合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家谈 茅箭区二堰小学 谢平一、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省政协副主席、民进四川省委主委 苟建丽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满足农村教育需求的一件大事,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

    如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新华网北京12月31日电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客观要求。《决定》在对“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进行......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编)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 教育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张力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

    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学习感想 蓝山县塔峰五小赵苏琴 党的十七大万众瞩目,胡锦涛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

    创新教育技术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全五篇)

    创新教育技术工作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我区教育技术装备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推进全区基础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工作,继续巩固和发展全区农村中小......

    以科学教育发展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以科学教育发展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我市义务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1998年提前两年实现“普九”,人口覆盖率100%,从根本上保障了广大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doc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