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做到教学公平Microsoft Word 文档
如何做到关爱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教师的公正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那么,怎样做到公正地对待学生呢?
一、平等地对待学生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及封建教育的历史中,形成了以师道尊严为主要特征的师生关系,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这种师生关系固然有尊师的合理成分,但其精神实质是根本否认师生之间平等地位,只是单方面地承认并肯定教师的尊严,而无视学生的尊严,因此是应当坚决反对的。今天,我们提倡和追求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主要就是强调师生之间在人格上的平等,强调学生有自己的尊严和权利。实际上,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学校除了是他们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外,还是他们完成社会化的场所。中小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人际交往模式,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他们进入社会后所采取的人际交往模式。可以说,在学校中缺乏与他人民主、平等相处经历和经验的人,在社会上将很难与他人民主、平等地相处。从教十年来,最让我欣慰的就是孩子们都喜欢我。前几天,几个已上高二的孩子跑到我家来看我和宝宝,回忆起我们一起走过的几年,他们说:“您就像我们的朋友,您和我们一起游戏,带我们一块儿疯,和我们一起出板报,还经常让我们到您家来玩,陪我们看动画片,还一起吃光您的零食……”听着他们七嘴八舌地回忆童年和我一起走过的日子,我也仿佛回到了十年前,初为人师的我,稚气未脱,成天和孩子们“疯”在一起,整个一个“孩子王”。也没有花太多心思琢磨教研,但
孩子们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而且和我的关系很“铁”,直至现在,我教的第一届学生都上高二了,大姑娘、大小伙儿了,还和我“粘”得很。我想这一切应该归功于我们的平等相处,朋友似的师生关系让我们快乐成长。
二、爱无差等,一视同仁
俄罗斯有一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诚然,谁不喜欢听话乖巧成绩好的孩子,不是有言:“爹妈喜欢乖巧儿吗”?但做了教师,我们就得为孩子的成长负责。孩子,尤其是小学生,他们还那么小,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也许就会影响他的一生。不要小看自己的能量,如果老师们把所有学生当成自已的孩子,爱他们,他们表现好时,赞扬他们;他们犯了错误,鼓励他们;他们优秀,就锦上添花;他们落后,就雪中送炭……把我们的爱无私奉献给每个孩子,那么孩子会受益终生,他会感恩于你的,你也会从孩子们成长的喜悦中获得极大的幸福。做教师的,往往偏爱成绩好的学生,讨厌成绩差的学生,经常会对好学生“偏心眼儿”。要知道,这样做,是害了两个学生。“好学生”会恃宠而娇,将来一点挫折也承受不了,“差学生”呢,会恶性循环,越来越差。而且,爱是相互的,你不爱他,他还会爱你吗?我曾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他很调皮,有多动症,上课总是坐不住,从来不认真听讲,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还严重影响上课的秩序,除了我以外,其他老师都讨厌他,一提到他的名字,从校长到老师,无人不知。可就是这样的学生,却肯听我的话,也能上好语文课,成绩良好。尤其难得的是他写了一手好字。其他老师都说:“也
只有你们张老师能管得好你!”其实他们错了,我并没有管他,我只是把我对其他学生的爱一样公平地也给了他。我会牵他的小手,一起走出校门;我会和他一起吃午饭;我会与他游戏;我能给他解释的时间……他为什么会骂你“老巫婆”“死老太”?可曾想过,你一定也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羞辱过他吧?直到现在,他已长大,比我高出一头,可看见我时,仍是高声喊着:“张老师!”我很欣慰,他喊我时眼神仍是那么清澈纯净,一如儿时。他的父母也一直很感谢我。而我并没有做什么呀,我只是将我的爱公平地分给了这个孩子。
三、实事求是,赏罚分明
所谓“实事求是,赏罚分明”就是要做到尊重和要求的统一。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但是另一方面在制度上又不能允许有特殊学生存在。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常常要做“裁判”,来判断孩子们的对与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公正,不能偏私。一定要弄清事实真相,实事求是地判断孩子的对与错。即使一时疏忽,判断有误,也要及时改正,向孩子致歉。如果有失公正,被偏袒的孩子会以为自己是对的,错上加错,受委屈的孩子则会对你失去信任。所以说偏私是得不偿失的。对孩子多鼓励、奖励是好的,但不能一味地夸赞,孩子错了就要指出来,让他及时改正,这并不会伤他的自尊,反之一味地顺意,错了也不告诉他,反而会害了他。
四、长善救失,因材施教
教师在对学生的爱护、帮助、评价和奖惩上应当一视同仁,但是一视同仁不能理解为一种刻板机械的公正形式。在落实一视同仁,爱无差等
原则时要考虑到学生在个性、知识水平和智力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因材施“爱”,因材施“罚”。否则那种貌视的公正实际上却是不公正的。因为公正的原则既是“平等的应当平等地对待”,也是“不平等的应当不平等地对待”。比如说一个学优生在测验中考了八十五分,我就会提醒他注意自己哪里错了,疏忽了什么。而一个学困生在同样的测验中考了七十分,我会大力表扬他,赞扬他哪里进步了,还有什么地方有待进步。对这两种学生的不同评价就是因材施教的表现。
五、面向全体,点面结合
为了某些后进同学的进步,适当的补课和其它个别关照是必要的;给一些特别聪慧的优等生创造提高的条件,如适度“开小灶”的做法也是公正的。这是因为只有因人制宜才不至于耽误每一个学生的进展,是一种爱无差等的实质上的公正。但是超越限度,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的某些所谓“抓重点”的做法,包括过分强调重点校,重点班、重点苗子的做法是有违教育公正的。因为在只抓重点的做法中,太多的学生受到忽视,失去了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所以我认为特长校、特长班、特长生是正确的,而重点校、重点班、重点苗子的做法虽然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长远地看却往往是要逐步予以矫正的。教育者应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基础为目标,因材施教,点面结合。
综上所述,要做到公正地对待学生,就要平等地对待学生;爱无差等,一视同仁;实事求是,赏罚分明;长善救失,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点面结合。
第二篇:中小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教育公平
浅谈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教育公平
高188班
孙涛
教育公平问题是我国目前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领域的热点,教育公平不同于教育平等,教育公平包含教育资源配置的三种合理性原则,即平等原则、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通过经济公平、政治公平来促进教育公平,是走向真正高水平教育公平的唯一正确的路径选择,但不能因此否认教育自身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推进教育公平的责任和作用,也不能因此低估教育和教育公平对于推进社会公平的意义和价值。教育效率是指教育对于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的贡献率,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不是对立关系,也不是主次关系,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是两个可以独立的、同等重要的教育追求或者教育目标。现代教育应该坚持“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并重”的原则,通过教育公平提升教育效率应该且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国家战略和政策选择。
我们作为教育一线的工作者,做到教育公平,是我们容易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公平理论的认识不足,理解不透,造成教育方法不当,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或多或少制约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工作实际,笔者就如何实现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尽量做到教育公平谈几点看法:
一、以角色互换去认识学生,平等对话,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按教师自己的理解、已有的经验、惯用的方法去实施教育教学工作,没有与学生沟通,没有充分地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出现“供”与“求”的不对应现象,导致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行厌烦。这要求教师做到角色互换,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选择适合有效的教育教育内容和方法。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意愿,做到选择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公平。
二、对学生智力的全面认识。凭笔者十多年的教学见闻和体会,大部分教师对“学生智力”的认识是不全面的。
三、评价多元化,公正,全面。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们对学生的评价大多以分数为重要标准,这对学生是不公平的,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驱动起决定性作用,评价不当或不全面会严重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不见得分数高的学生将来就一定成才,一个人是否有作为,对社会贡献大小,是要看他的综合素质。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多元化,彻底改变唯分论,纵横对比,重结果,更重过程,重态度,重情感,重发展。一分为二,重赞美,更重建议。重实事求是,而不带师个人情绪,不因学生成绩好忽视他的缺点,更不因学生成绩差而小看他的进步。还要注意点上的评价与面上的结合,重点突出,全面兼顾。做到对学生评价的公平、全面。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发挥潜力。
四、正确认识以往教育教学方法的误区。由于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不够,会出现一些表面看来是爱护、帮助学生的行为,反而伤害了学生。我就听到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师非常关心一位庭贫困的学生,每当开学时都会买一些文具在班上送给这位学生,老师这样帮助也是几年了,可没想到到五年级的一个学初,当老老师把墨水送到学生手里时,学生却当面砸了墨水瓶,冲出教室。让老师百思不得其解,帮助学生难道有错吗?这就凸显了教育公平的重要性,教师这样做是不公平的一种自私,表面看是帮助学生,实质也是在班上宣扬自己是多么关心学生啊,他却没想到这更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这个学生家是多么的贫穷,连墨水也买不起,同学们会投以异样的目光,把它看成“不平常”的伙伴,这时一般人难以接受的。这给们启示,帮助、关心学生固然要做,但要注重方法和场合。建立开放自由,安全、和谐的课堂,实现全员参与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做到教育公平,重点应是在课堂教育教学中,要让全体学生得全面的发展,必须建立开放自由,安全、和谐的课堂,实现全员参与的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有时间、有胆量进行不同方式的学习,尽发其能,尽展其才。打消各种顾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积极参与学习。把过去教师教学主导,讲解传授的角色转变成活动组织、调控、帮助者。不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哪怕是错误的结果,只要学生在思维,在合作交流,在表达展示,他们就得到了训练。我们都应该作出一分为二的评价。给出恰当的鼓励和建议。
第三篇:《在课堂上》
题目:在课堂上
文章的开头情节: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李刚把一只刚出生几天的小狗带进教室,放在抽屉里,小狗汪汪的叫声,引起了老师的注意……
要求:根据材料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不少于400字。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在课堂上
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李刚把一只刚出生的小狗带进教室,放在抽屉里,小狗汪汪的叫声引起了老师的注意……
老师停下了正在写黑板字的手,转身疑惑地扫视着教室里的同学们,“是什么声音啊?是小狗的叫声么?”,李刚的同桌小红站起身来,得意洋洋地说:“老师,是李刚,李刚把小狗带进了教室!”,老师听了,急急忙忙地走向李刚“李刚同学,这是真的么?你怎么可以把小狗带到教室里来,这是不允许的啊!”李刚满脸委屈地望着老师,随后小心翼翼地把还没有睁开眼睛的小狗从抽屉里拿了出来,并导出了其中的原委。
原来,在上学的路上,李刚发现了在路边的这只刚出生的小狗,他可怜地蜷缩在破烂的纸盒里,颤抖着发出呜呜地叫声。“这可不行,要是把它放在这里不管,小狗肯定会被冻死的!”李刚心想,于是他便大着胆子,将小狗从纸盒里抱出来,想先带到教室里让他取暖,谁知稍微恢复了体力的小狗竟让叫了起来。老师听了李刚的讲述很感动,她低头摸了摸小狗,说:“可是,你把小狗带进来会影响同学们正常上课的。”说完她便低头沉思了起来,李刚紧张地看着她,生怕老师会叫他把刚刚死里逃生的小狗送回去。“这样吧,你先把小狗送到传达室赵大爷那里,让他先照看一会,一会下课了我们再来想办法解决好吗?”李刚同意了,和小红一起把小狗送到传达室去了。
教室恢复了平静,同学们又开始专心致志上起了课。
第四篇:如何做到教育公平
如何做到教育的公平
(曾丽珍 11270216 数信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所谓公平就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大型活动的重要道德品质。而教育作为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的基础,甚至教育水平被看做一个国家是否富强的标准,教育中的公平成为社会公平的基础,在社会公平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教育中的公平则表现为接受教育的机会公平、接受教育的水平公平和接受教育后的发展机会公平。
首先,接受教育的机会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基础,只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公平才有可能实现教育公平。在我国,接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现象依然严峻,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基础和具体政策等多种原因,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而发展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责任主要在地方,地方的教育水平直接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区域和城乡之间发展的差距必然带来教育发展的差距。为了实现接受教育的机会公平,我国在教育政策和举措上坚持了公益性和普惠性,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教育,坚持学费全免,保证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条件的孩子都能接受基础教育。当然公平并不是均等,教育机会公平也一样,在义务教育之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自己往后的学习学校和专业,令自己得到充分和更好的发展。我们坚信,通过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接受教育机会公平目标一定会实现。
在保证了接受教育机会公平的基础上,教育水平公平也是教育公平的保障。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很多教育水平不公平的现象,比如对于东部发达地区来说不论是师资、设施、培训机构,还是信息来源都优越于西部地区,对于处在偏远农村或西部的学生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重点学校占有的教育资源远远比普通学校多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择校费就是再昂贵,也因为自己的孩子在分数上达不到所谓“择优”的那个标杆,不得不争着将孩子送往重点学校。在政策方面,加大对国家教育资源分配、城乡分配、区域分配格局的调整力度,把教育资源公平地投放于社会,是贯彻落实教育水平公平的基础。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而在个人方面,我们应做到关注贫困地区的孩子,做到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支教、捐赠书籍等等都是我们能做的,辅助教育公平的方式。
在接受教育之后,一个学生成为有能力的公民,则就业则成为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石。接受教育后的发展机会公平主要表现为就业机会公平。在严峻的就业市场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就业不公平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社会阶层间的良性流动,也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政府需要在制度,政策,法律上不断推进社会公正的原则,努力构建一系列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为求职者创造各种公平的发展机会和公平的竞争规则使尽可能多的大学生在现行制度框架内向更理想的阶层迁移,获得更加适合自己的发展岗位。实现就业机会公平是一项系统过程,着不仅需要一盒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环境,更加需要公平公正的法律作为后盾,只在招聘,录用以及劳动合同的签订,执行等方面处于平等的地位,并且这种平等地位能够得到相关法律的支撑,这个特殊的人力资源才能通过公平竞争得到合理的配置。而在用人单位方面,梳理科学的人才观,就是要提高以人为本的意识,人才的就业竞争必须是一种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人才素质的公平竞争,社会对人才的挑选不应加上“家庭背景情况,性别,相貌,地域”等连带条件。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教育公平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条件。相信在国家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为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打下完美的基石。
第五篇:在课堂上如何放手
在课堂上如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北关中学
李 娟
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近几年来,各地的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涌现出一大批创新的教学模式。我们先后学习了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宜川中学“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前一阵,我们还和杜郎口中学进行了课改交流,他们展现出来的还是“自主学习”。我们学校学习洋思经验,借鉴宜川中学的做法,在课改中也探索出了具有北中特色的——“三段六步“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那么,在课堂上如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呢?下面我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指导学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课堂教学要通过教师的“教”来启发学生的“学”,从而达到“自而得之”的目的。现代教学论认为:教是为了不教,应把示范价值的教法转化为学生的学法。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读书,才能授予打开信息之门的钥匙;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步入攀登科学巅峰的阶梯。如在教学《美国经济发展》一课时,针对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得知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然后引导学生概括每个阶段的特点及原因。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对经济史了解的不多,对一些经济术语又不怎么理解,我先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第一个阶段(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发展的表现,得出:持续发展,西部南部繁荣。其原因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三则材料,从中分析其原因,使学生印象深刻,并总结出其原因体现在三个方面:广阔的国际市场;重视科技和教育;政府采取措施。教学后面的第二和第三个阶段的表现及原因,放手让学生来讲,学生则会以分析第一阶段的方法作为借鉴,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紧接下一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也可以用此方法来分析其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原因。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而且还会对各个历史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二、生生,师生互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舞台
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交流合作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时时提倡小组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这样的交流互动,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更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如在教学《美国南北战争》时,在学习战争初期对北方不利的情况下,我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展开讨论:“如果你是林肯,如何帮北方政府反败为胜呢?”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最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与大家交流,结果学生从两个方面得出结论:“人民的支持和提高战斗力”。这样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课堂,既活跃了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这样的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敢想、敢说、敢做,这样就为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演练舞台。在这种学习形式中,新知识的获得不再完全依赖老师,可以由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学习方法探索获得,有效的培养了他们探究知识的能力,并且能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
在教学中,我还积极推动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走上讲台与教师进行角色互换。教师作学生,学生当老师。如在学习《血腥的资本积累》时,关于“三角贸易”,我先引导学生分析“三角贸易”的原因,随后让学生上台在黑板上画出“三角贸易”的路线图,并对过程进行阐述和分析其影响。以此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三.、提倡质疑,引导学生确立自主探究的学习目标。
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努力去探究学习目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重难点,找出其中的疑惑点,确立自主探究学习的目标。我们学校采用的“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有个环节是“依标自学”,在教学中我大多都是用多媒体展示“自学提示”或“导读提纲”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教师提前设计。如在讲授九年级下册《经济大危机》时提出下列问题:(1)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怎样爆发的?其原因和特点是什么?(2)美国如何摆脱这场危机的?(3)新政有何影响?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与同伴合作,组织讨论,这个阶段,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和在阅读中发现的新问题是小组讨论的主要内容,如:罗斯福新政“新” 在何处?经济危机有何影响?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在讨论中畅所欲言,纠错改误,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时机。质疑、释疑阶段是学生与教师信息交流、师生平等民主讨论的过程,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讲解。
我知道,在课改中,我仅仅学到了一点皮毛,还有更多、更好、更有效的方法等待我去学习,去使用,所以,我会继续认真向各位老师学习、请教,以提高自身素质和课堂效果。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