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举例说明教师的教学智慧如何体现在课堂上
举例说明教师的教学智慧如何体现在课堂上
对于教师的课堂智慧如何体现在课堂上这道作业题,说实话,我思考了很久,琢磨了很久,看了很久,但还是觉得有些无从下手的感觉。今天,终于拖到了最后一刻,必须得完成作业了。我找到了学校的老教师,也是我的直接领导,问他教师的教学智慧到底是什么?他跟我说了很多很多,通过他的讲述,我大概有那么一丝明了。根据我自己的实际经历写下了以下的几点粗略见解,如有不恰当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首先,何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智慧?依我个人看那就是,你对出现
在课堂上的,且没有在预设范围内所发生的“出乎预料”的事情的机智、灵活的处理,并且通过处理,会缓解教师的一些“尴尬”,或者从另一个角度启发学生。下面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一次教学过程中的关乎于课堂教学智慧的小故事。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文章,每每自己读到这篇课
文时,眼角总会湿润。所以,这学期在上这篇课文时,我花了很多心思去设计教学,以求能让学生跟我一样能体会到革命先烈们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因为课文的生字比较多,并且笔画都比较难,分别是“寇、晋、榴、崖、斩、钉、截、攀、罢、豪”等十个生字。
平时我在生字的书写上不是很注意,有些笔画不是很规范。那天
学习完生字,我们班的向芬就站起来说:“向老师,你有个字写错了。”我一听,顿时觉得有些尴尬,然后眼光向黑板瞄了一瞄,看看自己到底哪个字写错了。其他的学生都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板,仿佛都在寻找
老师的错误在哪里。同时,我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也为了不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故作镇定的对向芬说:“真的吗?那你能告诉老师,老师哪里写错了吗?其他的同学肯定也想知道,对不对?”“对!”顿时,其他同学都安静了下来,静心的等待向芬同学的讲解。向芬见大家都那么认真的听着,她指了指黑板说:“向老师,那个日寇的‘寇’,元字中间不是支,上面的那一横只有一半。”接着,其他同学对比了一下书本,也纷纷说:“是的,是的,不是支,向老师写错了。”我盯着‘寇’一看,果然因为自己的粗心,写错了。这时,我想,如果单纯的说老师错了,肯定同学们会觉得老师的知识水平不行,或者觉得老师很粗心。所以,我马上笑道说:“哈哈,向芬真不错,向老师的错误你果然找到了。本来向老师还担心,没人发现这个错误,要老师自己说出来,你真细心。可是,向老师的错误难道只有这一个吗?谁还能找到老师更多错误?”这么一说,不仅不会让学生觉得是老师粗心写错了字,他们开始怀疑是不是老师故意写错在考他们。班上顿时炸开了锅,学生们纷纷拿起书本认真的对比起书本上的字和我所板书的生字的区别,边比较,一些同学还边讨论。学生们经过几番认真的对比和讨论交流,纷纷的把手举了起来,还兴奋的喊着“老师,我知道,我知道!”见着这样的情景,我露出了笑脸,连说了声“坐得最端正,手举得最好的同学,我就会给他一个指出老师错误的机会。”学生们连忙坐得端端正正的,也没有人说话,手也举得高高的。这时,我叫了一个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站起来说话。他一脸的自信对我说:“向老师,手榴弹的‘榴’中间有个点你忘记了。”我一听乐了,我知道他说的很对,因为‘留’这个字以前我一直少一点,是个错字,今天又板书错了。“嗯,真不错!原来你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样子以前是向老师没发觉呢!”他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摸了摸脑袋,我让他坐下了。还有许多学生举手,我再叫了一个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这时的他完全没有了平时的调皮,一本正经的看着黑板,说:“斩钉截铁的‘斩’左边的车下面不是一横,而是一提。”有的学生一听,马上去书本上翻看,然后惊讶的小声说道:“哎,真的是一提,我都没发现。”“哈哈,梁自福,平时你看起来吊儿郎当的,原来你也有这么细心的一面,你看,好多同学都没发现老师的这个小错误呢!”我为他鼓掌,其他的同学也跟着为他鼓起掌来。然后我再叫学生们说了说每个生字该注意些什么,哪里可能会出错。虽然整节课我们都在学生字,但是我知道,今天这几课,学生们不仅仅学会了这十个生字这么简单。他们学会的更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一种善于观察的习惯。他们更学会了一种精神,敢于同权威挑战的精神。
这节课以后,我发现,许多学生上课时候对于生字的学习更加认真了。更有些同学,无论是生字,还是一些课文的讲解,有的学生开始有不同的意见了。我是打从心底里开心,我也没想过,一节课,会给学生带来如此多的意想不到的东西。所以,对于以后课堂上出现的“出于意料”我想,我都会谨慎的处理,让自己慢慢的成为一个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教学老手”。
第二篇:教师的教学智慧如何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智慧如何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学智慧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判断力、洞察力。教师用灵敏的耳朵聆听、用敏锐的眼睛洞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言行并快速地做出判断,并通过巧妙的点拨、睿智的启发、风趣的讲解,最大限度的挖掘其背后隐藏的某种能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能力。教学智慧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的历练和用心领悟、沉淀才能形成,它需要教师积累各方面的知识,俗话说:“厚积才能薄发”。
教师虽然可以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但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测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为偶发情况预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对课堂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随机调控,展现自己的教学智慧?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小结,供大家参考。
一、保护孩子的心灵,巧用激励
灵活运用激励,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感受到信心十足,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努力奋斗。如:你的想法真好,你真棒,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你给大家开了一个好头,假如再把声音放大些会更好„„如在课前三分钟的古诗词诵读之后、在课堂朗读课文之后,我总是先让学生谈谈自己朗读的效果如何、优劣在哪、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进一步的评议,最后再由我做总结性归纳补充。当然,激励性评价也要适时、适度: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时,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时,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激励他们积极向上发展。
二、利用自己的错误,巧妙施教
每个人都会犯错,教师也不例外。如果课堂上一旦出现失误,教师必须保持沉着冷静,千万不能自乱阵脚。恰当利用自己的错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一节语文课上,我不小心把“高粱”的“粱”写成了“梁”。一位学生发现了并大声地说:“老师你错了,‘高粱’的‘粱’下面是‘米’。”这时我看了一眼自己写的字,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当时心里在打鼓,觉得很尴尬,但我表面上依然面带微笑地说:“这位同学观察得真仔细,以往老师在教授这个字时,有不少同学会犯同样的错误。老师故意把‘高粱’的‘粱’写成‘梁’,试探你们在课堂上够不够认真,能不能发现。”接着我又问:“你们知道‘高粱’的‘粱’字为什么下面是‘米’吗?”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回答:“因为‘高粱’是粮食,所以是‘米’。”接着,我强调:“对,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高粱’是粮食的一种,所以下面是‘米’字,而这个‘梁’是栋梁,是一栋房子最重要的支撑点,以前房子的梁是用木头做的,所以下面是‘木’字,大家记住了吗?以后可不要再犯和老师同样的错误哦!”
三、承认自身不足,以诚感人 现在是信息网络社会,知识日新月异,学生视野宽广,思维敏捷,而且有些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课堂上,往往会提出一些教师备课时未备到的一些问题。老师应该实事求是地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不懂装懂,胡编滥造蒙蔽学生,也不应压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记得我的一节古诗教学课上,在介绍诗人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时,有位学生站起来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唐宋八大家是指哪八大家呀?”我在备课时没有备这个内容,知道几个但不完整,看着同学们等待答案时的充满渴求的目光,我坦白地说:“不好意思,同学们,老师的答案也不是很完整。那么同学们中有谁比较喜欢读古诗词的?知道有哪几位诗人吗?”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但没有一人能说全。最后,我说:“这个问题,老师也说不准,等查完资料后再告诉大家。现在我们继续来了解苏轼的这首诗。”课后,我通过查资料,把答案告诉了学生。我用诚恳的态度赢得了学生们的信任,他们比以前更喜欢问我问题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教学智慧是教学的生命,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这个过程任重道远。但我想只要我们教师能立足课堂,立足学生,有强烈的事业心,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我,追寻个性,构建风格;那么,我们的课堂将会永远绽放智慧的光芒。
第三篇:谈课堂上的教学智慧
谈课堂上的教学智慧
教学智慧,即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一时处于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的能力。教学智慧是一种关心学生发展的教学品质,是一种驾驭课堂生活的教学艺术,是一种引领对话生成的教学行为,也是一种展现个性风采的教学标志。下面我从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到的教学智慧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直面尴尬,别具匠心
一天,我正在上课,忽见学生们一齐向后窗户看,我顺着学生的目光望去,他们的班主任正好“经过”(班主任用这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上课状态,我个人既不赞成,课堂也是学生与科任老师的私人空间,这样会给老师、学生很大的心理负担。),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过来,我拍了两下手,很习惯的说:“请同学们看我!”这时一个男生突然冒出一句:“你好看吗?”班里的空气立时紧张起来,他是有口无心,并且这种语言在学生中很普遍,他也是顺口溜出来的,看得出他也有些紧张,当时我愣了一下,想怎样缓解当下有些尴尬却又微妙的局面,我假装严肃的大声宣布:“一直以来,不光是自己还有别人都认为我那是相当漂亮!”全班笑的东倒西歪,男孩也笑了,我也笑出了声。本来就不是问题,我又何必把它当成问题呢?
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我没有技巧,只是想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用一颗童心去看学生,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指引。孩子的自尊心是脆弱的,是需要维护的,也许我们不经意间的一句评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会伤害到孩子,同样的事不同的处理方式却能温暖孩子的心。也许这也是教学智慧。
二、善待错误,峰回路转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要面对学生的错误。有些教师认为这是个别学生的错误, 在课堂上用宝贵的时间来处理, 对其他学生而言是个浪费,其实, 错误的背后往往隐含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教师若善于理性地看待、灵动地捕捉、恰当地处理, 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今天在一一班讲了数豆子一课,当处理完书上的练习题后,我看了看表还有五分钟的时间,就随即在黑板上出了三道填空题让孩子们练习,想让他们在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后,能够得到巩固提升。
(1)5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
(2)十位上是7,个位上是3的数是();
(3)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2的数是()。
前两道题孩子们对答如流,几乎全班同学都举起了小手,而且回答的很正确。看到孩子们那么自信的眼神,我的心里也非常高兴,就想着把第三小题留给那几个学困生回答,以增添他们的自信心。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他们不加思索回答的都是“92”;我又连续问了几位中等学生,有回答“29”的,也有回答“92”的;再接着问几个好学生,回答的都是“29”。
我在脑海里飞快的想着,是直接由我讲错误的原因呢,还是让孩子们自己先说说想法。如果让孩子们说这节课肯定要拖堂。最终我决定留给学生充分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先让同桌俩互相说说你同意什么答案,为什么?然后再在全班交流。令我意外的是,孩子们非常有自己的想法。
生1:“填92的同学根本就没有认真审题,谁在前面先写谁,谁在后面后写谁,这是不对的,应该先确认好了“个位”“十位”再填数。”
生2:“我觉得第(3)小题和第(2)小题比,就像是一个“小陷阱”等着不认真读题的小朋友往里跳呢?”
“小陷阱”真是太有创意了,我马上问孩子们:“那你们有什么好方法不掉到“陷阱”里呢?”
生3:“我有!可以多读几遍题。”
生4:“我认为要牢记是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生5:“我还有一个好方法,就是在练习本上先写出“个位”“十位”,再在数位的下面对齐写上数字。”
听了孩子们精彩的发言,我不由自主地为他们鼓起掌来。我随即又出了两道类似的题让孩子们解决,没想到那几个学困生回答的又快又对。看来,今天孩子们也给我上了一课“能让孩子们自己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让他们自己解决。”
以前我总认为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太小,语言表达有限,说不清楚也表达不出来。当课堂上时间不够用时,还是由老师来讲即清楚又节省时间。通过今天这节课中的小意外,彻底让我改变了想法,不是孩子们说不好做不到,而是我平时留给孩子们锻炼的机会有限。这节课中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闪烁着他们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是精彩的,正是因为有了错误,才显得生机勃勃,才充满了智慧。
三、借着失误,暗渡陈仓
教学过程的易变性、不确定性导致教学中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准备不足或临场发挥不好,都有可能出现讲错或是写错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呢?或许有人会趁学生低头写字之时,快速改过板书;或许有人会迅速转移话题;或许„„,总之,就是千方百计地采用种种方式遮掩自己的错误,轻描淡写地逃过这些错误。其实教学中的错误恰恰是可贵的,是我们可以利用的一种教育资源。有时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犯错误并不一定是件坏事,错误所引发的问题可能就是探究的切入点,关键是教师能慧眼识珠,在发现问题时不急不躁,正确处理,将其视为一种可利用的资源,积极引导,在纠错、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教师的有些错误是不经意的,有时教师还要故意出错,如学生在计算或书写时会经常出现错误的地方,教师计算或书写时故意写错,学生发现你的错误并指出,然后教师改过来,再要求学生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学生对这一错误会记得很清楚,就很少出错了。
四、关注偶发,绝处逢生
课堂教学是个不断生成的过程,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意外”,它突如其来、懵懂闯入,令教师措手不及。遇到这种比较棘手的情况时,教师头脑中的教学理念将决定事态发展的走向,事实上,这种“意外”情况的出现,是十分难得的课程资源,只要处理得当,就很有可能转化成为本节课最大的“亮点”,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在上《鹬蚌相争》这一课时,讲到鹬和蚌的对话时,有一位男生他突然抓住同桌的手说“我就这样抓着你,今天不放开,明天不放开,饿死你。”我发现后并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而是及时的叫起他的同桌,让她扮演蚌,俩人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相争,学生们一下来了兴趣,都争着要对话,课堂气氛一下活跃了,学生们说出了许多精彩的对话,后面说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时,大家发言仍很积极。
学生创造的火花、珍贵鲜活的课程资源常常是转瞬即逝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灵和一双洞若观火的眼睛。一旦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就要及时的捕捉。这节课我把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当做课堂中临时出现的教学资源,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才能,使我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的,他们会无所顾忌地把自己想到的说出来。正因如此,没有 “意外”的课堂是不存在的,而有了“意外”未能处理好的课堂同样也是让人叹惜的。面对“意外”时,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我认为每一次“意外”其实都是一次考问教师教学素养、教学机智的“判断题”,到底“向左转”还是“向右转”,需要我们作出“心灵的选择”。当然,同样是面对“意外”,有的教师能充分利用并收效颇高,而有的教师则只能被其“撞一下腰”而已,为何会有此区别呢?关键是,教师得“时刻准备着”,也就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功底乃至人文素养。唯此方能在“意外”来临时“踢好”这重要的“临门一脚”。一句话:教师只有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功”,最终拥有深厚的底蕴,才能让“意外”的遭遇变成意外的精彩,闪耀智慧的光芒!
第四篇:课堂上的教学反思
案例
课堂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黎族歌舞音乐时,没有像大多数老师那样站在前面讲解或运用表情、手势进行提示,而是静静地坐在学生中间,同学生一起聆听。此时,课堂和舞台上的画面显得那样的和谐,那样的美。
聆听音乐,是音乐教学的常见形式和方法。然而,聆听音乐时教师应该做什么却很值得研究和深思。通常,大多数教师都选择讲解音乐的方式,或是先听后讲。可是,细想一下,这种在当前音乐教学中尚被普遍运用着的方式,至少在两个问题上同音乐课的审美体验原则相悖,不符合音乐教学规律。其一,音乐是体育的艺术,因而,音乐学习需要要用体验的方式,教师的讲解无法代替学生对音乐本身的体验。其二,审美需要良好的心境,体验的前提是注意力的集中。教师边听边讲的方式无疑是一种人为的干扰,只能分散和破坏学生的审美体验。
因此,教师同学生坐在一起聆听音乐确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这不仅有益于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倾听与了解,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教师的角色,调整了师生关系,和谐了教学气氛。因为,审美是离不开这些因素的。
案例分析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研究,正如文中所说:“审美需要良好的心境,体验的前提是注意力集中。”〈中国音乐教育〉刊登了一篇文章,主要是针对当时不少音乐教师上欣赏课时喜欢把音响和录像同时播放的现象而言的。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不同反响,有跟前面的观点一致的,也有持相反意见的,这部分人认为聆听固然必要,但如果配上画面,会有助于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把握。另外,学生不是专业性学习,其音乐水平有限,有画面配音乐,他们对音乐的记忆程度也要深些,并不会影响音乐的完整性。
上面两种意见,谁对谁非,我们不能简单地下结论,应根据欣赏乐曲的实际情况而定。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自从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课堂以来,对课堂效益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如何把握多媒体使用的“度”,上须研究。
第五篇:课堂上教师的10种有效教学行为
课堂上教师的10种有效教学行为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我们归纳为十种有效教学行为:
1在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由于在课改中教师角色转换,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在变化,我们认为,在教学关系上,师生互动中的教学行为应主要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用“引导”与“帮助”的有效互动,来支撑学生的学习,使之实现有效教学。
所谓引导,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对话;引导学生自我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与情境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还是要因势利导,即在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引导,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时引导,使其深刻;在学生观点错误,出现失误时引导,使其正确;在学生思路偏离,南辕北辙时引导,使明晰;在学生思维局限、难以拓展时引导,使其开阔;……引导不是主宰,要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权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
所谓帮助,帮助就是服务,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同学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帮助不是包办,在课堂中要清除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
2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我们认为,在师生关系上的和谐,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应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在课堂中应没有训斥、责骂、侮辱和体罚;也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应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课堂。
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3在讲练策略上,表现为:精讲与精练
所谓“讲练”策略就是“精讲精练”策略,它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学策略。它是一种有效呈现知识和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
所谓“精讲”就是指教师对基础知识用少而精的语言,抓住中心,揭示教材中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讲促思,以讲解惑,讲清知识的纵横联系,讲清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讲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等。通过“精讲”可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动,即动脑、动手、动口等。因为学生注意力集中听课,时间是有限的,讲多了影响教学效果。
要精讲就要突出“重点”,所谓突出重点指: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分析,学懂重点;组织讲评,突出重点;练习设计,紧扣重点;板书设计,标出重点;直观演示,体现重点;课堂提问,问在重点;归纳小结,点出重点等。重点知识解决了,一堂课的任务基本完成。
所谓“精练”,是指练习要少而精,虽然练习对技能学习有促进作用,但是过量的练习,会产生两个消极作用:一是阻碍技能的掌握;二是导致技能的退化。即产生练习的“高原现象”。所以向学生提供的练习,要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练习方法要多样化,提高学生练习的成功率,使学生在“精练”中提升学习效果。
4在问题刺激上,表现为:创境与设疑
创境。在新课程有效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创设系列的情境,组织大量的刺激要素,以不同形式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强化学生对问题的观察,思维,记忆……,不断巩固学习成果。在刺激策略上,可有以下几种:
(1)语言刺激。即教师以“奇”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精”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新”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美”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艺术”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
(2)媒体刺激。即教师以背景内容刺激问题;以核心内容刺激问题;以激趣内容刺激问题;以重复呈现刺激问题等。
(3)演示刺激。即教师以模拟演示刺激问题;以实物演示刺激问题;以图表演示刺激问题等。
(4)情景刺激。即教师以活动情景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实验情景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心理体验情景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故事情景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等。
(5)情感刺激。即教师以成功激励的方法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合理调节情感状态来刺激问题对话;以“移情”手法,刺激问题对话等。
设疑。教师要通过设疑,刺激学生对问题探索求知的欲望与热情。通过问题的刺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问题刺激的设疑方法很多,这里提供若干个设疑点,如:在课题上设疑,在重点上设疑,在衔接上设疑,在联系上设疑,在思路上设疑,在实践上设疑,在比较上设疑,在谬误上设疑,在疑难上设疑,在运用上设疑,在深化上设疑等。但设疑应注意;目的性,启发性,趣味性,针对性,整体性和主体性等。
5在关注差异上,表现为:分层与异步
有效教学主要指对全体学生教学有效,不是指对部分基础好的学生有效,否则就要产生新的不平衡,好的学生更好,差的学生更差,使学生之间个体差异更大。我们需要的是让原来的不平衡,逐步趋于平衡,这也是对有效教学的要求。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有多种原因形成的。因为每个学生都受到不同的遗传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这必然使个人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客观差异。其差异主要是:基础性差异、动力性差异,操作性差异和方向性差异等,如何在教学中缩小差异,或在有较大差异的班级(如民工子女多的班级)中如何执教,这是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关注的问题。
在学生之间具有明显差异的班级中,一定要打破“齐步走”的格局,提倡“异步行”的做法。其中,分层递进,因材施教,仍然是一个好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功的指导思想下,要协调教学目标和要求,将教学要求置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易变因素,使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相互适应。通过对学生的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矫正、调节,以达到各类学生产生接受效应,共振效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发展。
6在动态生成上,表现为:促进与应对
动态生成教学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核心理念之一。
所谓“动态生成”或说“生成”是一个相对于“预设”,很少关注“动态生成”,很少考虑促进动态生成,应对动态生成。
促进,就是采用生成性策略,促进问题的生成。其中,策略有:生动的讲述策略,技巧性提问策略,引导学生质疑策略,创设问题情境策略,头脑风暴策略等。
应对,就是当课堂动态生成时,要运用教师的教学机智,开发和利用动态生成资源。其中,策略有:倾听回应策略,因势利导策略,随机应变策略,把握分寸策略等。
7在媒体运用上,表现为:整合与巧用
整合,指把媒体技术融入教学过程,发挥“技术”的优势,改变教师中心论,把“技术”与学科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形成相应的引导方法。整合的方法有几种:技术与学科整合,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技术与某种知识的整合,技术与某种策略的整合等。通过各方面的整合,使之产生1+1>2的效果。
巧用,就是找准整合之处。要做到整合在关键处,整合在疑难处,整合在情境创设处,新知的生长处,思维的障碍处,操作的要领处,知识的延伸处,思维的拓展处等。“技术”的运用不能占用时间太多,防止产生“技术现代化”而“感情淡漠化”的不良倾向。
8在学习评价上,表现为:发展与开放
发展,指对学生要进行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表现情况的全面考查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与帮助,以达到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目的。同时,发展性评价则更多是一种自我参照的评价,即把评价结果跟学生以前的表现进行比较(个体内差评价)从而发现学生的进步与缺陷,以针对性地进行激励并提出补救的措施。因此,发展性评价真正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放,指对学生进行开放性评价。“开放”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评价内容的开放。即它不仅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的评价,还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品质的评价,更要注重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二是评价标准的开放。对学生评价不能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而要通过既有一定的共性要求,又有适合各个层次学生且可以供自我选择的评价来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对少数表现出有个性特长的学生要进行特殊的评价。
三是评价主体的开放。它既有教师评价,还有自评与互评;将来自各个角度的观察意见交汇起来,最后作出既有定量又有定性的全面评价。
9在课堂管理上,表现为:反馈与调控
课堂管理首先要有反馈信息,并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接受应该敏感,判断应当准确,处理应当果断,对后续落实目标的教学要调节,回授、补偿应及时。反馈的方法可以用提问、观察、质疑、训练等收集信息。反馈包括当堂反馈和课后作业的反馈。
在学习过程中,要提倡学习的“自我反馈”,其具体要求有三:一是自我观察,二是自我分析,三是自我评价。同时,还提倡“同步反馈”,其中“同步”指:与学习内容同步;与学习进程同步;与练习过程同步;与学生心理兴奋点同步等。
课堂中的调控,不一定都是对“问题生”的调控。首先是目标调控,即要考察三维目标的贯彻度和达标度;其次是“度”的控制,即控制思维的密度,内容的深广度,教学的进度,训练的程度,使师生处于“共振”状态。最后是对课堂问题行为的调控。特别是对以下几个问题的调控:
(1)当学生精神不佳时,你能使他们振作;
(2)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使他们归于平静;
(3)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给他们指明方向;
(4)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5)当学生有差错时,你能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
10对待自我上,表现为:反思与改进
坚持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专业化水平和教师的元认知技能。反思产生于问题,要让教师自己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中的低效或无效的问题,进行研究。
反思。可指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课前反思会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地形为;课中反思会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完成;课后反思会使教学经验理性化。
改进。指在教学观念上的改进;对教材及“课标”钻研方面的改进;对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改进;对教师自身素养方面的改进等。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教学要反思,现在人人皆知,但是在反思实践中,出现一些倾向:一是“假反思”,不是“真反思”;二是“浅反思”,不是“深反思”;三是“应付思”,不是“我要思”;四是“空反思”,即只顾反思,不会“决断”,没有行动,未解决问题。我们认为,要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提高反思品质中的几个“度”是训练的方向,即反思要有广度;反思要有深度;反思要有高度;反思要有创新度;反思要有灵活度。
研究表明:一个不会反思的教师,不可能在课程改革中,转换教师角色,发展成为研究型教师,反思型教师,他的经验也是狭隘的,肤浅的,它的学术水平的发展也将大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