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的转变——新课程课堂上的教师大全

时间:2019-05-13 06:4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角色的转变——新课程课堂上的教师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角色的转变——新课程课堂上的教师大全》。

第一篇:角色的转变——新课程课堂上的教师大全

角色的转变——新课程课堂上的教师

最近,笔者对两个课程改革实验区进行了考察,颇有感触。感受最深的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

导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毋庸置疑,教师在新课程的推行过程中起着关

键性的作用。新的课程内容要靠教师去实施,新的课程标准要靠教师去实现,新的教学方法和规律

要靠教师去探索。

那么,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哪些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发扬的,哪些是我们不希望看到

或者值得讨论的;教师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角色?这是需要我们研究的课题

平等的合作者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

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不仅是身体

走下来,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

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在一节小学一年级的体育课上,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是令人称道的。她不仅和学生一起设计了一

条通往“森林动物园”的“崎岖惊险”的道路,还和孩子一起在道路上做游戏。当孩子要爬过一条

长长的“坑道”时,有的孩子姿势太高,有的孩子又趴在了地上,当然不能顺利通过。老师不仅与

孩子合作摆正了姿势,还亲自和孩子一起爬了过去。合作意味着参与,意味着一种师生之间的共同

体验,从而可以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参与了“爬”的过程,学生当然就心领神会了。

有些知识和技能是能够传承的,有些知识是只有通过体验才能获取的。譬如学习游泳,没有呛

过几口水的体验,恐怕是难以学会的。也就是说,许多知识和技能都是在活动过程中获取的,而在活动的过程中,没有教师的合作与参与是不行的,或者说是难以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的。

在另一节艺术课上,学生们看完了教师的示范,按照教师的要求,折成一个纸船。绝大部分学

生都在教师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有的学生把折好的纸船交给教师后,又忙着去折第二个,可是,个别学生直到下课也没能折成纸船。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忙于收缴学生的“作品”。如果教师能从

讲台上走下来,与孩子合作折纸船,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至少不会有折不成纸船的孩子。

教师与学生合作,也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教师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合作者。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参与,在参与中与学生交流。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交往可以激活思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新课程为师生之

间的交往预设了广阔的空间,期望教学能成为真正的交往活动。所以,教师在新课程课堂上的角色,应该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惟有平等,才能调动起学生交流的积极性,才有利于交流的流畅。教

师还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做学生之间交流的沟通者,使课堂成为交流的“沙龙”,从而使新课程的三个维度得到整合。

谦虚的倾听者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师教

学方式的变革。对于为人师者而言,我们一直在勉励自己:“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直到现在,我们也不能说这句话是错误的,只是带有某种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一桶水到底有多少碗?即使再大的桶也是有限量的,决不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再说,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认为“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

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教师只有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转化

为和学生并肩的共同探究者,在共同探究中共同发展。

在一节初中一年级地理课上,当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澳大利亚为什么“羊比人多”的时候,学

生们用自己收集的大量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毫无疑问,学生们占有的资料远比教师占有的多得多。

教师放下了“师道尊严”的架子,虚心地融入了学生中间:“哦,他是从气候方面说的,你是从资源

方面说的,有很多知识都是老师不知道的。”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探究,学生不仅掌握了地理学科的知识,还拓展到了生物的、数学的、经济的、环保的、社会的等多学科的知识。这些跨学科、泛学科的知识的确是教师不曾拥有的。正

如这位教师所说:“通过和同学们一起探究,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事实上,教师比学生知道得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个神话早已被学生打碎了。如果教师再去维护所谓的“师道尊严”地位,只能被新课程无情地淘汰。

在小学一年级的体育活动课上,教师把两块垫子拉开,设计了一条“小河”,要求孩子跨过去。因为两个垫子之间的距离有些大,孩子们纷纷“落水”。一个孩子嚷道:“哎呀,我掉进河里了。”教师分明听见了,也看见了,但没有别的反应。如果这时教师能把自己当作与学生共同的探究者,问一问孩子掉在河里怎么办,会不会游泳,让孩子学一学游泳动作,会不会更好呢?在这种探究活动中,不是既增加了运动量,又获得了新的知识与技能么?

可见,能不能与学生一起探究,依然是一个新课程的理念问题,依然是一个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角色定位问题。教师只有确立与学生共同探究的角色,才能与学生一同成长,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真诚的赏识者

在现代教育中要重视赏识孩子,这是每个教师都明白的道理。可是,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教师能不能真正做到赏识每一个孩子,还是有许多问题值得讨论的。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的体育课上,教师在自己的运动衣上贴了许多“小红星”,这是为了赏识孩子们而准备的。在课堂上,哪个孩子有了好的表现,老师就会把“小红星”贴在该生的额头上。这种赏识孩子的了法,在课堂上激发了孩子的进取心,强化了其优良行为。孩子们表现得主动积极,课堂上不断出现精彩的场面。所以,教师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做孩子的赏识者。新课程注重了对学生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也是新课程之所以新的一个标志。而善于赏识孩子,不失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之一。

可是,赏识孩子不能只凭自己的预先设计进行,也不能只对孩子的某一个方面的优良行为进行奖赏,而忽略了对孩子其他方面优良行为的奖赏。新的课程要求不仅要重视预成性课程,也要重视生成性课程。还是这位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贴在自己身上的“小红星”掉了一个,有个孩子很懂事地捡了起来交给了老师。老师接了过来,又贴在了自己身上,一言未发。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能奖赏这个孩子一个“小红星”,或者说声“谢谢”,不是很好么。

可令人费解的是:教师身上的“小红星”又掉了一个,又有一个孩子认真地捡了起来,去交给老师。“不要了”,老师一边说着,一边摆着手。孩子看着老师,愣了一下,有些犹豫地将手上的“小红星”抛掉了。乍看起来,新课程的理念与实践之间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但跨出这一步却并非那么简单。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

这一句朴实的口号,不知启发了多少教师,造就了多少优秀教育工作者。今天,我们仍在实践着这句话的教育价值。而在实施新课程的课堂上,就更不应该忽略“小事”了。

教师要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赏识者,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件“小事”。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的目的: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

个性张扬的促进者

教育本质上应该是民主的,只有民主的教育,才会有个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惟有自我意识的觉醒,才能有个性潜能的释放。所以,教师要重视营造民主的氛围,做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让每个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都得到尊重,有发言权,积极进取,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小学一年级关于元、角、分计算的数学课上,一位教师设计了富有生活情趣的购物活动。在讲台边的桌子和墙壁上,摆挂了许多小商品,有铅笔、本子、橡皮、皮娃娃等,分别明码标价。教师“给”每个孩子三元钱,让孩子自己去“购买”想要的东西。孩子们拿着买了的东西,要说明三元钱是怎么用的,当然有“小售货员”监督。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不同的计算方法购物,生活化的课堂别开生面。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了数学知识,义在愉悦的氛围中张扬了个性。

这时,一个“小售货员”向老师举报:“老师,他买得不对。”“怎么回事?”老师询问。“他用了三元钱,拿了三元多的东西。”举报的孩子回答。没等老师再询问,那个买得不对的学生已经开口了:“打折。”他把买的东西和打折的价格计算得分文不差。你能说这孩子调皮吗,不能。这是孩子的童趣,是他在发挥着聪明才智,老师说:“哦,可以打折。”这就是一个富有新课程理念的教师,一个有利于孩子个胜张扬的促进者。

对于教师而言,有了新课程理念,还要在实践中磨练,才能处理好一些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才能生发出教育机智来,解决好一些技术或技巧问题。

在这节课接近尾声的时候,买了橡皮鸟的小朋友回到座位上,开始使劲地捏了起来。一时间,课堂上“鸟声”四起。老师已经说了两遍了“不要再捏了。”

可有的孩子依然让鸟叫„„下课铃响了,老师说 “你们使劲捏吧。”“鸟声”又响了起来„„看得出来,这位教师己经进入了新课程的角色,成了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如果能把这个促进者的角色贯彻到底,课堂数学也许就更精彩了。试想:当孩子拿着橡皮鸟捏个不停,也停不下来的时候。可不可以给孩子一点时间,那怕是10秒钟。让孩子一边捏,一边计数,别的孩子也能参与计数,不照样是在进行计算的教学课吗。这样,既可以因势利导让孩子“捏”得愉快,又可以在快乐中学习,也就整合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三个维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新课程指向人的发展,在人的潜能向人的现实素质的生成过程中起着中介的作用。教师只有在这个中介里,充当好促进者的作用,才能实现新课程的使命:人的生动活泼、充分自由的发展。

第二篇: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充实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那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如何定位呢?概括起来为:

1、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是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第一,老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及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一方面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另一方面教师要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那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怎样去做呢?

(1)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助他们找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2)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

(3)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5)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6)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尔泰在《第三次浪潮》中也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而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我们教师就必须变课堂上的传授者为学习上的引路人。

2、教师将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是教师教得如何,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就会有很多教师为学生成绩提高不上去而苦恼。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就不再单单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去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教的本质在于引导。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参与所教内容的探索过程,教师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变单一主体为双主体,在当好导演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活动。

引导的价值是无穷的,因为“给”只是给死的知识,而“导”却能激活活的源泉。很可能,经过教师的努力引导,学生仍然不能知道,但是经过引导和没有经过引导,在学生的脑子里留下的痕迹是很不一样,因为学生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钟,都是有效的。教师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作为引导者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呢?

(1)以催化者代替领导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以学习者代替无所不能者。“教学相长”,学生也可能是教师成长的一面明镜。

(3)鼓励学生培养自我思考与自我决定的能力。

(4)以情绪教育代替惟智教育。重视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不能把学生训练成一部应付考试的工具。

(5)以个别创造性代替团体一致性。重视个人的学习历程与创造才能,激发个人多元智能的真实展现。

3、教师将由学生的管理者变为学生进步的协助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是被动的、学习的奴隶。课程改革中,就要实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的教师:

(1)建立起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师生伦理关系。

要建立起新型的民主和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教师首先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尊重学生人格,让学生自由充分发展自己,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尊严感和幸福感。并且还要不断地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更要努力加强本身的师德修养,纯化师生关系。

(2)创造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师生情感关系

要建立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师生情感关系,首先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品味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4、教师将由教材的忠实遵从者变为教材的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被排斥在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教师一旦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么上课;离开了练习册,就不知道怎么出考卷。

而在这次课程改革中,由于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并且确立了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三级管理政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要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

基于这种现状教师要成为教材的开发者需要怎样去做呢?

(1)教师要了解和掌握不同层次的课程知识,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只有对教材烂熟于心的时候,你才有可能具备教材开发能力。

(2)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不同层次的课程不断丰富,不断完善,采取有效的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使我们的学生得到最快的发展。

(3)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能力。我们都知道,不管是哪一个学科,如果仅仅是教那么几本教材,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让学生有更快发展的,那些优秀教师都要自己去开发一部分教材,以此来弥补教材本身的不足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锻炼和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

(4)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能力,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领。

教材的开发,是需要教师的知识、能力、水平作基础的,所以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5、教师将由墨守成规的执行者变为教学创新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无法摆脱一些固定教学模式的束缚,结果是教师成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陈腐观念和制度的忠实执行者,所以有的时候尽管付出了很大努力,结果还是教师教得痛苦,学生学得痛苦,难以出现师生都很愉悦的教学情境。而课程改革以后,不管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教学理念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我们的教学模式如果还是停留

在传统教学的桎梏中,不能根据学生的变化与教学观念的变化而创新我们的教学,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所以教师要富有创新精神就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了。

教师的创新要从哪几方面着手呢?

(1)体现在教材的处理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体现在编制和优化教法上——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会学习,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3)体现在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上——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有突破和创新。

6、教师将由知识的保管者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作为一名想开创出教育教学新领域的教师,应该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使自己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要想成为科研型教师,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以研究者的思维方式,努力去探讨教育教学的规律,研究如何才可以使学生尽快成长的规律,寻找不仅使学生学会而且会学的规律。

(2)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而寻找到解决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经常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关注具体的教学情境,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澳大利亚有一个曾经教了30年物理的中学教师说过:“在我教学生涯的第一个10年,我认为自己是在教物理。在第二个10年,我认识到,自己不是在教物理,而是在教探索,教学生如何进行物理方面的探索。在第三个10年,我认识到我不是在教学生如何探索,而是在对自己进行探索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是在‘提供支持’”。这位物理教师的话是他实践经验的升华,这种升华就是他不断地用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各种问题的智慧结晶。

(3)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按教学进程进程可以把反思划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仔细斟酌一个问题如何提才能完整地清晰地表达老师的意思,这种对提问方法和策略的思考就是教学前反思。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地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反思是指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从教育的角度讲,反思性教学能够改进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反思性教学可以全面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使教师成长为研究型的教育者;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才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教师。树立反思意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一种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永不满足的意识,不断唤醒自己的内驱力,这样才会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进步。

(4)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出现问题后努力去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努力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把问题作为自己不断进步的前进动力,这样问题就会成为你一笔宝贵的财富,就会促使你在教育教学领域内拥有更多的研究硕果。

(5)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仅仅做到以上几方面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做一名善于总结经验的“有心人”。其实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你的教学生涯中都会积累下若干非常宝贵的经验教训,关键是你会是否把它们整理了出来,你是否把它作为自己资源库里的宝贵资源了,如果还没有,请你马上行动。

教师角色的定位要求我们必须有新的教学行为方式:做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促进者,做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能的伯乐,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做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引导者,做与学生平等相处、和谐发展的知心朋友。

总之,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定位有助于我们尽快适应新的课程标准,同时有助于我们努力地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事业来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第三篇: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涧头二中周丽娜

<<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可是对于我们农村乡镇中学来说,却是模糊不清,作为一个乡镇中学的语文教师,应该怎么认识<<语文课程标准>>呢?换言之,它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哪些新的要求?新课程中的教师行为要有哪些转变?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新的教育理念,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它的真正来源不是“文本”,而是教师实践经验的升华,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新感悟,是教师教学反思后的新变化。

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经出现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的一堂课,到头来,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无动于衷,收获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不再过分强调课程本位,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有单纯的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有所改变。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我们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觉到“我肯定能学会”、“我一定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教师对学生关注的转变

目前,许多初中班的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同一班级的学生差异悬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也应发生转变。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

过去往往是按照一种智力类型去要求一群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 学生。现在要与以前有所改变,要有“多把尺子”,通过培优补差,分层次教学,既要让层次高的学生吃得饱,又要让层次低的学生吃得好。这样,也许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过去的学习方式中,主要是台上老师讲,台下学生听,学生活动比较单一。现在实践式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则呈现出个性化的特征。所以,我们要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引导学生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以尽情的发挥。

第四篇:浅谈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摘要:该文从新课程理念角度,阐明在新课程实践中,教师要重新认识和确立

自己的角色,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中。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适应与发展

新课程提出的一些新的理念,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其作出回应。这种回应,主要体现在教师对传统的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和理解。

1.新课程理念对教师提出的挑战

1.1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传统教育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忽视表现在很多方面。在课程设置上,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课程曾经是必修课程一统天下,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在教学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学习以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学生学习的是相同的内容,而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学习的很少。在学生管理上同样追求统一。学生从小就被教导,听老师的话,遵守纪律,不要有“越轨”的行为。

与传统的课程相比,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力,就是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求得每一个学生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致力于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个性化的教育。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了非人性化学校教育的发展轨迹。关注个性成长、人格发展和道德养成,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新课程要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必然要求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1.2 倡导课程综合化

分科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课程。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内容、一定的学习时数以及学习期限。它注重知识的分类和逻辑体系,关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知识结构的选择安排,具有全面深刻、层次性和系统性的特点。综合课程是以整合或统整的方式把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组织在一起。它所倡导的是一种课程综合化的理念,以打破分科主义对具有整体性的知识

和经验的肢解,为学生提供一种整体性的认知途径。它充分体现出关注学生主体性和学生整体性发展的理念,能够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对于弥补分科课程的弊端、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有重要作用。

综合课程与分课程各有利弊,二者的关系只能是互补而不是完全对立。在设置学校课程时,要整体考虑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优势与缺陷,使二者形成互补,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1.3课程管理的“去集权化”

课程管理的“去集权化”是课程权力再分配的必然结果。我国在课程政策上倡导“三级课程管理”,从而出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并行存在的局面。特别是倡导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体现在三个方面:在课程权力方面,学校拥有课程自主权;在课程开发主体方面,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开发场所方面,学校是课程开发的场所。国家课程开发只能照顾到学校教育共性的一面,而不能满足地方教育的需要并体现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则能反映学校的具体教育情境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学校的特色和发展风貌。虽然校本课程往往不是一些具有严密知识体系的课程,但其所涵盖的综合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能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充满情趣。这样的课程更受学生欢迎,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2.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角色,可理解为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身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教师是社会生活中从事教育专业化活动的角色。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纲要》要求“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2.1教师应由一个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

传统知识传授者角色的表现在:① 信息交流的单向传输方式(教师讲、学生听);② 教师单独拥有权力,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 ③ 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受教师关注不够;④ 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评定等都由教师决定和负责,学生的任务和责任就是彻底的“应试”和接受评定。

传统知识传授者角色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 教师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②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③习惯传承;④工作方式简单化;⑤教学条件限制;⑥应试教育。

新课程条件下知识传授者角色的变化应当是:① 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② 由统一的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③ 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④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⑤ 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⑥ 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⑦ 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2.2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纲要》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并在课程形态上提供转变学习方式的课程载体,如研究性学习等。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由以讲授为主的教学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究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引导学生学习是自己的职责,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发展极为重要。教师作为引导者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教师要做到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自己必须在知识面、理论水平、认识水平、洞察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备较高的素养,否则是不能很好地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的。

2.3教师应成为研究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而你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研究并不是科学家和理论工作者的专利,为了提高教学实践的质量和深入认识自身的专业行为,教师有必要进行研究。教师作为研究者可以使教师更加关注具体的教学情境,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对教学过程和课堂行为进行必要的反思与研究,把一些成功的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为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贡献,树立教师的新形象。

2.4对教师角色隐喻的反思

有人说教师是“蜡烛”,它体现了教师职业的无私奉献精神。但它忽视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淡漠了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的欢乐。其实,教师更像长明灯,为学生的发展和自己的成长而不断充电,于人于已都受益无穷。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表明教师从事的是一个非常崇高的事业,目的是塑造学生的灵魂。但它却显示出一种固定、统一的教育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整齐划

一、批量生产是一种工业模式。其实,教育是活生生的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灵魂不是被“塑造”而是被“唤醒”、“激发”和“升华”。

有人说教师是“园丁”,它反映了一种田园式的宽松环境,重视了学生的成长历程,注意了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强调了教师作用的发挥。但它过分强化了教育阶段顺序的固定性和教育缺欠的不可修复性,有人为的强制性。其实,教师更应当像太阳,是一个充盈的、热情的、开朗的、充满了光和热的载体,可以为学生的发展播下光和热,使学生变得强健有力、自强自立,完成自身生命的追求。

有人说教师要有“一桶水”,它强调的是教师要有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实现学科知识的有效的传递。但它反映的是一种应试教育的模式。学生成了知识的的容器,被教师注入知识,然后在考试的时候再原样倒出来。其实,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共同学习、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关系。教师不是万能的上帝,不可能无所不知。教师应该从“倒水人”变成“挖泉人”,为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的发展出一镐之力。

3.教师新角色的适应和发展

3.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应当树立素质教育思想,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教育创新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树立终身教育思想,教师要着眼学生的一生,着眼学生的未来;树立信息教育思想。

3.2注重专业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形成职业道德的自我教育与提升的意识与能力,与时俱进,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以职业道德的提升来促进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教师应从课程整体的设计高度、从学科知识技能的整合视角、从教材知识技能的体系去编排审视教材和灵活运用教材;教师应能根据教育评价的尺度,评价新教材在促进学生方面的科学性、适应性,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3.3教师有课程开发的权力和责任

作为一种专业活动,课程开发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和专门训练。课程改

革应该赋予教师以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力,尤其在校本课程的层面上,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要从课程开发活动的外围逐渐走向参与,以课程开发者的姿态承担课程开发的权责,转变消极的课程实施者的角色。

总之,我们要了解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增强课程改革的信心,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实践的浪潮之中。

参考文献:

钟启泉主编.《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9.靳玉乐,宋乃庆,徐仲林.《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什么》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晋源区五府营小学

030025

*** 904686057@qq.com

第五篇: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以及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使我国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做出自己的回答。新课程给教师带来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课程的研制、开发者。2、构建新型教学样式

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核心,包括发现学习、掌握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活动学习等。教师必须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新建立自己的新型教学方式。、提高综合课程教学的素养 教师要具有综合性的专业知识修养,能够开展合作教学,具有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建立现代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

教师要建立一系列现代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实现“六个”转变:从重教师的教转变为重学生的学,从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能力培养,从重认知转变为重情感,从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从重教法转变为重学法,从重继承转变为重创造。

5、提高教育教学探究创造的素养

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到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是前所未有的创造过程,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探究,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共同创建起新的课程体系。教师必须具备教育教学探究创造的素养,投身到新课程改革之中,为新课程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新课程改革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学内容的飞速翻新,教学方法的日益进步,教学手段的逐步现代化以及终身教育观念的逐步深化,教师角色意识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与儿童健康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在教师教育观念中居于核心地位,影响着教师心理体验与感受,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从而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专业水平。”

下载角色的转变——新课程课堂上的教师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角色的转变——新课程课堂上的教师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角色转变

    教师角色转变 知识的转变。教师要打破学科知识界限,既要掌握专业知识,又要掌握综合知识,做到驾驭知识,融会贯通。 教学观的转变。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观,尊重学......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

    新课程指导下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模版)

    新课程指导下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 课题调查问卷 (欢迎参加本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只为了解情况,没有其它用意。答卷不署名,请做如实回答。) 1、课堂上老师高高在上,高谈阔论,你只是......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转变 摘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其对教师产生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的实施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师的角色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旧形式的教育......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定稿)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一、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缺失的反思 丰子恺先生有一幅漫画:“一双大手把着一人形木模,将一个学童模样的孩子,往木模里按压,使之中规中矩,孩子痛苦得泪雨滂沱......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变的原因,提出了教师角色转变的策略,以及对我国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变的一点思考。关键词:新课程教......

    新课程要求老师角色怎么转变

    1、新课程要求老师角色怎么转变? 答: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到位、得体,放弃师道尊严,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师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