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6:4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议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成县东街小学袁文静

关键词:转换必要性可能性 自主 创新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一是学生学习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二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换还需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说还只是理论而己;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应该综合学生自身条件与社会需求,不再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在教学中树立、培养学生的自力、创新精神。

而新的课程改革,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更加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它除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它把教学由过去注重知识和技能两方面扩展到注重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个方面。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围绕新课程理念和要求,要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就必须完成自身角色的转换。那么如何实现角色的转换,我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

印度哲学家奥修有一句名言:“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脚之所以能忘记,恰恰说明鞋子合脚;如果鞋不合脚,脚就会被时时记住。同样,当学生在一种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生长时,我们就会发现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在学习,1

忘记了自己在课堂上。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就会意想不到地被激活。这样的情形在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中并不鲜见。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充当提供适合学生教育环境的角色。因此,我们创造的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所以时代和现实要求教师必须实现角色的转换。

二、教师角色转换的途径。

新课程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以前应试教育的影响及熏陶下,大部分或者可以说全部教师把自己当成了教育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教师主动地教,学生被动地学的填鸭式教育,以及在其影响之下形成的教育教学模式单一,方法简单,教育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相去甚远,不注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不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等等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促进学生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个性和谐、健康发展是教师最具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教师要努力实现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实现传授知识角色的转变;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要善于研究和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式、探究式、体验式等多种方式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引导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的好习惯。

(一)知识传授角色的变化

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也是新课程中教师角色之一。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要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传道、授业、解惑)的倾向,努力创造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条件,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当然,这也是一个逐步过渡、逐进和交替的过程。

随着知识传授者角色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将发生变化。要变重传授为重发展、统一规格教育为差异性教育、重教师教为重学生学、重结果为重过程,变师道尊严为平等融洽、教育教学模式化为教育教学个性化、单向信息交流为综合信息交流等。教学行为也要勇于创新、积累、总结、提高,而不是教学模式的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目前,学生的学习方法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那么如何实现转换呢?其应该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和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宽容的,包容的、接纳的、支持的课堂氛围等。

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教师成为研究者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育教学情境中的问题,有着自己的经验化的处理方式。教师也在不断地进行审视,以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这个过程是教师对自己行为的分析与研究的过程。新课程的出现与推广,使教育教学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在新课程背景下日益突出,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教学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模式,可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源于个人的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临场体验,鼓励师

3生即兴发挥,超越预先制定的要求。也就是说教师可以灵活多变地授课,不受教材、课本、课时的限制。教学方法也注重灵活多变,不拘一格。而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的教学方法就有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激励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娱乐式教学法,实验式教学法等等。可以满足多层次,多平面的学生的需要。这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担任多种角色,新课程理念注重人的自然属性发展,教师应成为学生利用新课程资源的传授者,引导者,研究者。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今天,这些是缺一不可的,教师不仅要具有一般公民需要的良好品质,而且要具备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特殊品质去扮演好每一种角色,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进一步实现人性化的全面发展。

第二篇: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角色转变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角色转变

摘要

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基层教师需要注重改善知识结构,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能力来应对教师角色的转变。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师生关系的转变,以及由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构建者的转变,以便适应社会需求。

关键词

新课改;角色转变;社会变革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它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管理与评价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改革,这一系列改革无疑将教师的教育教学发生巨大的变化[1]。新课改使我们醒悟到传统教育的弊端,醒悟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我们必须把教师设计的教育,转变成学生设计的教育,这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支持这一重大突破和改革的就是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教师角色转变的必要性

作为一种古老的职业,教师职业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与职能随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和更新。随着新的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发展,我国整个社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活方式转型时期,社会文化、政治、经济、传统习俗等方面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因此,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成为事关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战略性任务。全社会期待教师承担培养创新人才的艰巨责任,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成为教育和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成为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社会变革呼唤新的教师角色

随着人类文明进入全球化的新时期,知识经济初现端倪。与此同时,日益发达的现代交通技术缩小了人类的物理时空,以信息高速公路为载体的互联网缩小了人类的心理时空。资本、技术、劳动力跨国流动的自由化、全球贸易的市场化,引发了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和教育的联动变化【2】。这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使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必然。

知识经济是以信息的生产和利用为核心、以人力资本和技术为动力、以高新技术和服务的产业为支柱的经济。培养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是保证未来社会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因此,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成为社会最重要的经济发展资本,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知识创新的主体和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地球村时代。全球化必然要求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职能及时做出相应的转变:需要教师加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需要教师从现有教育制度与传统文化维护者和传递者转变为文化的创新者和改革者,成为社会和教育变迁的改革者;全球化同时还需要教师更加注重教育的人力资源开发的功能,注重教育为经济的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教师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变革的时代呼唤新的教师角色。

(二)教育改革呼唤新的教师角色

知识经济的曙光、全球化时代的冲击、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入等,使社会发展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在这一背景下,教育在培养一代新人和各种人才的重要性被再次凸现出来。

教育的目的不再仅仅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成为一个主体性得到高度弘扬并能适应多样化的未来世界的人。就教育的时空而言,学校不再是唯一的教育场所,家庭、社会将和学校共同承担起教育任务,并由此形成立体的教育网络。

就教育的内容而言,在信息时代,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者的灵活主动性增强。从教育的功能看,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开拓了人们获得知识的渠道,学生过于依靠课堂、依靠教师、依靠教科书的单一学习模式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载体,传统的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地位和作用将发生变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传统教育的目的、时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一切都迫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

二、教师角色转变的内容

(一)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教师角色转变

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3]。在传统封闭式的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输出者,由于教师被定位在学校这个“围墙”内,由知识的拥有者和唯一源泉——教师向知识的需求者——学生输出知识的活动,教师就必须承担着把人类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知识通过输出的方式继续传承下去的职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是教师“单向输出”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关系,这就意味着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新的教育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我们知道,学生不是一个待灌的瓶,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既可以学习掌握知识,又可以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这种知识的输出者的角色已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了,因此,教学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转向重学生发展。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新课程提倡,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评价也应以关注学生学习的状况为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体性也就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信息社会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浩如烟海并且快过时的知识尽可能多地教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特别是终身学习的方法才是教师教育工作的聪明选择。只有拥有学习方法,学生才能真正自主踏上学习和创造的征途。因此,教师的角色必须做出适应终身教育的转换,既是知识的给予者更是学习方法的给予者。

(二)从教师与课程运做的关系看教师角色转变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要实现教学生活角色的转变——由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构建者转变。

当课程有“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更是“体验课程”。即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教师即课程,教师不是孤立于课程之外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主体;学生同样是课程的有机构成,同样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这样的教学就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方案)而更是课程的创生和开发。这样,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课程也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美文化,这是课程观的重大变革。

新课程体系给教师预留了充分的空间和余地,新课程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结合,与实践链接,为教育教学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新课程实行开放的内容体系,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注重实践和实际,关注人生、社会和环境,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可见,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向课程构建者角色转变的作用非凡。

(三)从教师自身角度看教师角色转变

1、由传统教育者向终身学习者转变

在终身学习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情况下,教师作为以培养人为目的的工作者,其自身素质的提高具有深远意义。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作为一个教师从踏上工作岗位那一天起,就面临着满足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飞跃发展的需要的挑战,一方面,随着知识更新的步伐不断加快,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用科学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学生的学习途径日益多样化,学生的知识也更广泛,如果教师不注意随时充实自己,就无法给学生恰当的指导,也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教学相长的思想。在新课程下,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各学科出现了一种交融的现象,适应这一变化,自身知识储量是一个必要条件,所以,教师更应该成为终身学习者,学那些过去从未接触过的东西,学在教学中没有应用过的东西。

2、由传统工作方式向新工作方式转变

传统的教师是一个孤立的单行个体,有一本教案(或教师用书)就可以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方式所谓单调。新课程下,教师要教会学生合作,教师自己首先应学会合作。首先,应学会与其他教师的合作,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4】,只有不同学科教师间的相互合作,才有可能完成课程的综合和学习方式的综合,因此,新课程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改变教师之间彼此孤立和封闭的现象,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教师打交道。其次,应学会与家长的合作,长久以来教师与家长之间似乎都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必须与家长合作,要争取家长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家长建立密切的关系,和他们共商教育的问题,教育是一项与学校与家庭共同的事业,只有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共同合作,才能取得成效。可见,新课程下的教师职业不再是单兵作战,工作方式的转变成为必要。

以上,就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应该进行的几点转变。

三、教师角色转变的途径

教师角色转变从另一个角度说应该属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部分,那么,如何促成教师角色的顺利转变?这是一个和现代化社会中的教师素质有关的问题。教师素质在结构上至少应包括以下成分:教师的知识水平、教育观念和教育能力。因此,要成功地实

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必须从上述各成分入手【5】。

(一)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学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教师教学活动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体情景下所具备的知识。新课程对于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它不仅要求教师精通本学科的知识,还应该对学科外的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就是要知识广博,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达到社会的要求,达到新课程的要求。

(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对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同时也制约着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可。新课程下,教师首先应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树立基础教育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观念,学校应把每一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的发展、自我教育、规划自身的发展、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民族责任感和参加国际竞争意识的增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作为最根本任务,另外,爱要突出认识和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其次,教师要树立活动教育观,活动教学强调探究,强调学生的活动,借助活动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这在客观上保证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塑造和建构了学习主体。

(三)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

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教育能力,才能开展有效的教学,才能顺利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成功地“扮演”好教师角色。首先,要使教师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策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为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进行提供一个融洽、有效的人际环境。其次,要使教师具备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堂管理观,探索适应个体特点的、有效的课堂管理行为模式。最后,要培养教师的教育研究素养,提高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符合我国教育发展道路,它的实施同时也符合了学生自我发展的规律。经过这几年在全国的推广,得到教育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不过,它在全国的推广,对于全国从事基础教育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作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深刻地理解“教师角色转变”这一概念,并且形成新的教师角色转变理论。新课程改革的最终效果如何,关键就看教师能否成功转型,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这个职业在以后的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中责任重大。

参考文献

一、期刊文章

[1] 徐申.《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转换》[J].《河南教育》,2006,(1):48-49.[2] 刘近枚.《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定位》[J].《教育研究》,2006,(8):36-37.[3] 冯波.《谈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J].《教育探索》,2007,(2):80-81.[4] 王晓东.《新形式下的教师再定位》[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校学报,2007,(1):22-23.二、专著

[5] 申继亮.《新世纪教师角色重塑——教师发展之本》[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9-20.

第三篇: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的专业化转变

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转变

代 磊

阜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技术学院 安徽 阜阳 235200 摘 要 :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国家推行了新课程改革,提倡素质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主导性。为了适应教育的发展,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也要努力做好一下几方面的转变:教育观念的转变、学习习惯上的转变、学习方式方法上的转变、自我认识的转变、地位和作用上的转变。

关键字: 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 转变

正文: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加速到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在这以知识创新与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直接影响着整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教师是培养新生人才的关键。素质教育提出的全新的教学理念给教师带来了诸多的挑战,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作出回应,并积极转变教学行为。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新课改下进行专业化的转变,对传统的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和理解。

一、传统的教师角色主要有一下几方面的表现

1、教师是蜡烛的角色

该点肯定了教师工作的奉献和给予。但却忽视教师的持续学习和成长,淡薄教师的内在尊严和劳动的快乐。

2、教师是园丁的角色

该观点肯定了田园式的宽松环境,重视学生的成长,考虑到教育的过程;注意了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强调了教师作用的发挥。不足的是强调了教育阶段的顺序的固定性,教育欠缺的不可修复性,存在淘汰制,有人为的强制性。

3、教师是工程师的角色

该观点肯定了教师工作的崇高和育人的伟大,但却暗示一种固定、统一的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过于强调整齐划一,批量生产,易形成新的机械化运动。

4、教师是一桶水的角色

该观点强调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学科知识的有效传递,其不足的学生被当作知识的容器,传递内容的单一,教学内容的学科性过强,不利于知识的贯通。事实上,这种教与学简单的“倒给”,忽视了教学的创造性成分。

5、教师是警察的角色

该观点肯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维持秩序,强调纪律的必要。其不足是对学生实施严格的控制,师生关系过于严肃,缺乏亲和力,着眼于学生的问题和错误,挑剔多而鼓励少。

二、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专业化转变

1、教育观念的转变

要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大多数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沉湎于经验式甚至程序化教学,很少主动去更新自己的观念。而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本。为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突出认识和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有了主动性,才有自主性;有了自主性才能形成创造性。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长期以来,在农村教育中奉行以知识传递价值取向的教学观,致使课堂中教师一味地满堂灌,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学生的活动行为,通过活动确立他们的主体性。他们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进行探究、操作、体验,学习才有主动探究的意义。

2、学习习惯上的转变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课堂上讲什么,怎样讲、讲得深、广、多,主动性都被教师牢牢掌握,学生没有主动性。而新课程改革则强调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互动,互教互学,共同发展的过程。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的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要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富有的个性化的创作过程。

3、学习方式方法上的转变

传统教育中的教师,常被描述成一种“独行者”。因为他们在课堂上总是以中心的形式出现。无论是和学生、,还是和同事、家长等之间相互合作很少,甚至不合作,彼此孤立。而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与学生合作,教师与同事合作,教师和家长合作,教师和其他社会成员的合作,共同完成对学生知识的传递、巩固和运用。

4、自我认识的转变

在教师的教学角色隐喻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有的人甚至认为,在现在社会里教师只是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是自来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把教师看成一个无所不能者。然而,教师是普普通通的人,不是神,不可能无所不知。为此,教师也要不断的学习,甚至要积极主动地向学生学习,做到“不耻下问”。因而在教学中常有教师感受到与学生思想碰撞而产生灵感,得到了不少来自学生的启发。因而通过师生间的共同学习,教师才有可能更快获得更多上的知识,使自己成为一名引导学生发掘泉水的人,让学生这眼泉水喷涌而出,永不停息。

5、地位和作用上的转变

(1)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学生任教师摆布,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而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要相互理解,共同对话,共同探究,师生学习的对象不是预设的,是有师生共同探究的,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共同创造知识,创造自己。

(2)教师不只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更应该是研究者。这既是时代赋予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促进者的前提。三级课程的实施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的课程开发的权力将有部分下放给教师,特别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主体是教师。教师以教研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际问题,则对已有的理念会愿意思考;对新的问题也会更敏感,更有创见,其教育教学质量也会随着提高。

6、教师自身发展的转变,教师不在单单是被动的学习提高,而应成为主动的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

在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重要变化之一是教师将成为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尽管过去也强调教师要不断充电,要继续学习,但由于知识更新速度慢,学科内容和教材相对稳定,加上体制上的因素,致使许多教师多年吃老本。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急剧加快,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如果自身不进行不断的知识更新,就无法完成这一使命。就教师的研究者角色而言,主要指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而非专业性的学术研究。教师要实现自身的角色转变,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身心发展的促进者,教师本身必须是一位积极有效的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因为教育教学问题具有极大的实践性和情境性,教师如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刻的反思,不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照搬理论很难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未来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师既要有教育教学技能,又要有理论修养,同时还要具备研究能力,能够主动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通过不断的观察、反思、研究、实践,作出各种教学决策,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师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自己所进行的教育教学实践,则会更愿意去思考教育教学理论,对新问题会更敏感,更有创见。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教学效果也必将随之提高。

新的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要求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新角色的建立与转变是为了让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这种建立与转变,是让教师改变原先拥有知识的权威者形象,而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自身形象,切实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关注学生主体,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因此,教师必须首先认识并认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从统一规格 3 的教学模式转向注重学生个性化教学模式;从教师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等等。广大教师只有切实的做好角色的定位,确实的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真正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在这场变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参考书目:

1、张志越。《谈教师发展的新理念.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版

2、陈旭远 《新课程新理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钟启泉,张华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李俊胡《九年一贯课程与教师发展策略》

第四篇:浅谈新课程改革下中小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当代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师角色转变的思考

姓名:左太平学号:200841340180指导老师:张栋栋

摘要:当下,教师角色转变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传统主导性角色受到挑战,非主导性角色开始增强,新角色内容不断产生和丰富;二是传统的落后认识开始遭到摒弃,新的科学的角色概括开始出现,对教师的角色开始科学规正。对于教师角色, 当下人们谈论颇多的是“转变”,它似乎意味着中小学教师正由“旧教师”转为 “新教师”,去旧迎新。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和认识不够全面,有失偏颇,容易误导对今天教师角色的构建。故此,这里就中小学教师角色“转变”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

1、新课程改革中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发生转变的原因

1.1在传统教学中,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羁绊

教材和教参、统一考试和检查。学生的统一考试严重束缚了教师们的手脚,注重应试教育,因为当代现实社会中社会对学校做出的评价主要是依据一个学校的升学率。大部分认为升学率高的学校就是好学校,然而升学率低的学校就是“ 差” 学校。学生家长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通过各种路径,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们送去那些升学率高的学校读书,而“ 差”学校则面临着学生资源短缺的问题,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向社会大众低头,沿着传统教育的轨迹,想方设法提高升学率,大搞应试教育和对成绩优秀的学生优厚待遇。学校评价教师也“ 依葫芦画瓢”,无奈,教师只能被动地且必须严格地执行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课程计划,机械地“ 照本宣科”,毫无创新地向学生传授与考试内容有关的课本知识,教师最终成了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载体,其所承担的只是“ 传声筒” 式的角色。而学生也只好在被动地接受知识中苦苦挣扎。这种单行线的、就范式的和接受式的单向知识传递,会泯灭学生鲜活的个性。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醒悟到必须把为教师设计的教育,转变为学生设计的教育,这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支撑这一重大突破和改革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原有的“ 园丁”、“ 蜡烛”、“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在当今信息时代,随着人们对教育观念的提升,这些美名不但发生了变化,而且还要不断补充新的角色,教师将不再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研究者的角色。

1.2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的转变也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马可波罗曾经说到: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尤其是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而言,角色的转变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新课程改革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抑或是新课程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更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努力更新教育观念,及时转变教师角色来达到这一教育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际上是将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旧课程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课程,这一转变必然对教师的角色提出全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目标全面启动,从“ 教学大纲” 走向“ 课程标准”,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只有客观地、科学地、合理性地转变自己的角色,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也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才能充分理解新课程,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这是新课程目标要求,也是新时代基础教育的要求。

2.新课程改革中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转变的策略

新课程改革从实施到现在已经有八年之久,在推进教育进步、教育革新方面取得了不可泯灭的作用,尤其在我国经济力量薄弱相对偏远的农村。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很好地证明了广大人民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学生进步的助推器,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大教师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课程教学实施中,一部分教师受困于角色的转变,在教学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总是徘徊不前。为了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根据新课程改革内在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应作如下的转变:

2.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教师就成了知识的输出者。教师只重视对学生传授书本知识,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思维定势,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想。可是新课程改革则是要求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成为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只会接受知识,不懂学以致用。学生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学习和掌握知识,又可以陶冶

情操,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还可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说,教学过程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当今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比仅仅是一纸空文凭,又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教育不再仅仅是为了适应就业的需要,而是要贯穿学习者的整个一生。回顾20世纪学校教育所走过的历程,大致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发展轨迹:知识本位———智力本位———人本位。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影响人生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情感, 而不是知识甚至智力。体质的发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代教学应超越唯一的认知,应致力于发展学生包括智力本位的整个个性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队伍原来所担任的角色已不能适应当代学生的发展了。因此,教师角色必须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2.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一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学习的主体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在知识信息时代的今天,教师不可能,也没必要把浩如烟海并且可能过时的知识尽可能多的教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特别是终身学习的方法才是教师的真正选择。只有让学生拥有了终身学习的方法,学生才可能终身掌握开启学习和创造之门的钥匙,才能真正自主地踏上学习和创造的征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师讲,更要注重学生学,真正实现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实现了这一转变,学生将会成为教学活动真正的主人,教和学将会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景象。可以很好地促进对学生智商与情商的综合培养,可以使素质教育得以实实在在的实施。

2.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式结果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同时,它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提问知识、评判知识和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目前,人们意识到教学结果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切

身体验,学生的认知体验、情感体验以及道德体验等,正是这种体验决定着教学的最终结果。因此,为了实现结果目的,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并力争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四点:其一,强调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力求形成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乐学、善学的学习态度;其二,强调在教师启发引导的基础上,让不同层次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对基础知识的领悟和技能、技巧的习得形成;其三,强调“知—情”对话,注重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寓于知识经验中的情感的充分觉察和体验;其四,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以及多种方式和方法的综合应用,为学生设计出合乎年龄特点的活动,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了这一转变,可以让课堂变成学生成长的乐园。在这个乐园里,所有学生都能够愿学、能学、会学、苦学、乐学;在这个乐园里,学生的理性思维、自由意志与人格特点会得到很好的尊重,学生会成为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和教师、同学的交往与对话中,个体的智慧潜能得到挖掘,道德性格得到了陶冶,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佳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到这是一个有价值的幸福乐园。

2.4由居高临下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

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权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居高临下。他们已习惯于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对学生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这种

不平等的师生关系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同时,教师的教学受到了严重的束缚。同时,知识信息时代的今天,教师并不是知识拥有的唯一者,而学生完全可以不依赖教师,在课堂之外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他们获取知识速度之快、内容之丰富、渠道之便利,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在某些方面,学生的知识已经超出了教师。教师在课堂上还是一味地居高临下主宰课堂,将会直接影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将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且学生也会产生一定的厌烦情绪和逆反心理。因此,为了在课堂上创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和教师都处于愉快状态,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其他媒体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互相启发、活跃思维、陶冶性情、张扬个性、提高能力,教师就必须由居高临下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

2.5由教学模式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要勇于创新、积累、总结和提高,要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化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有智慧、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相当一部分传统型教师,他们的教学方法单一化、模式化和公式化,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必须向教学个性化转变,并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

2.5.1精心处理教材。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教学结论,而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具有个性化的教师应该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和艺术的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倡导用教材教,反对教教材。

2.5.2编制和优化教学方法。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法上的编排、设计和加工,克服组织形式的模式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教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2.5.3倡导教师教学风格富有个性化。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风格就是一种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现。

2.6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从信息论上说,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课堂教学过程存在四种主要的信息交流方式:一是以讲授法为主的单向信息交流方式,教师教,学生受;二是以谈话法为主的双向信息交流方式,教师问,学生答;三是以讨论法为主的三向信息交流方式,师生、生生之间互相问答;四是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信息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做实验。按照最优化的教学过程必定是信息量流通的最佳过程的道理,显而易见,后两种教学方法所形成的信息交流方式较好,尤其是最后一种多向信息交流方式最佳,这种方法把学生个体的自我反馈、学生群体间信息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反馈、交流及时普遍地联系起来,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立体信息交流网络。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以及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这种教学方式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并将两者有机地贯穿起来,组成网络,使信息交流呈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这是一种

最优化的信息传递方式,它确保了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 [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3]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 .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 黄济. 现代教育论[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 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1.

[6] 袁振国. 教育新理念[M] .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7] 曾素林.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 单一型” 走向“ 综合型” [J]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1).

[8]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 .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9] 黄济. 现代教育论[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0] 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1.

[11] 袁振国. 教育新理念[M] .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2] 曾素林.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 单一型” 走向“ 综合型” [J]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1).

第五篇: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以及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使我国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做出自己的回答。新课程给教师带来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课程的研制、开发者。2、构建新型教学样式

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核心,包括发现学习、掌握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活动学习等。教师必须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新建立自己的新型教学方式。、提高综合课程教学的素养 教师要具有综合性的专业知识修养,能够开展合作教学,具有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建立现代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

教师要建立一系列现代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实现“六个”转变:从重教师的教转变为重学生的学,从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能力培养,从重认知转变为重情感,从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从重教法转变为重学法,从重继承转变为重创造。

5、提高教育教学探究创造的素养

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到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是前所未有的创造过程,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探究,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共同创建起新的课程体系。教师必须具备教育教学探究创造的素养,投身到新课程改革之中,为新课程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新课程改革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学内容的飞速翻新,教学方法的日益进步,教学手段的逐步现代化以及终身教育观念的逐步深化,教师角色意识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与儿童健康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在教师教育观念中居于核心地位,影响着教师心理体验与感受,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从而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专业水平。”

下载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浅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改成功与否,教师是关键,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成败,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关键。因此,必须对新型的教师角色作认真的思考,加以重新......

    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转变 摘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其对教师产生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的实施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师的角色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旧形式的教育......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变的原因,提出了教师角色转变的策略,以及对我国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变的一点思考。关键词:新课程教......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的定位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的定位 武安市上团城乡 马腾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

    谈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谈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即将实施。.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比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