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警察分类管理制度改革中的难点分析及相应解决对策[合集]

时间:2019-05-14 03:4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民警察分类管理制度改革中的难点分析及相应解决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民警察分类管理制度改革中的难点分析及相应解决对策》。

第一篇:人民警察分类管理制度改革中的难点分析及相应解决对策

人民警察分类管理制度 改革中的难点分析及相应解决对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一战略布局的展开,对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推动公安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新局面、取得新发展,必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

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社会动态化、信息化带来的巨大变化,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出现一些不适应的问题。这些不适应,既有思想理念上的滞后,也有能力素质上的差距,既有体制机制上的制约,也有警务保障上的不足。要破解这些长期困扰和影响公安工作发展进步的难题,必须迎难而上、改革创新。

人民警察管理制度改革是公安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根据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和人民警察的职业特点,党中央基本确定了人民警察实行分类管理制度的改革方向,按照职位类别和职务序列实行分类管理,合理确定警官、警员、警务技术职务层次,完善执法勤务警员职务序列,建立警务技术职务序列,科学设置职务职数比例,同步实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长期以来,公安队伍是按照国家公务员的统一管理制度实施人事管理,对于保持队伍的稳定管理和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却未能兼顾到不同工作性质岗位的特殊要求,不利于公安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作用已不适应形势任务需要,同时,长期形成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制度体系也给公安改革带来了不少障碍。如何打破原有的制度束缚,破除人民警察分类管理的改革难点,从而推动公安管理制度顺利改革?现结合自己入警以来的所见所闻,结合工作实际,结合自己的疑问,从 1 一名基层公安民警的角度对改革中的难点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一、人民警察分类管理制度改革中的难点分析

(一)人民警察分类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相关配套推进措施。人民警察的分类管理势在必行,不仅能够开拓人民警察的职业前景和调动人民警察的工作积极性,更能够激励公安民警履行职责、服务人民。人民警察分类制度的是一项庞杂的体系,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分类管理推进的好不好关键看相关配套措施跟进情况。目前,我国公安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基本上以2015年2月份中央审议并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为主要依据,人民警察分类管理的直接依据是2005年颁布的《公务员法》第14条之规定“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和200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规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序列的意见》中关于公安民警职务序列分为警官、警员和警务技术三类。有些地方也开展了职务套改和工资提升等改善民警工资薪酬的措施,但是套改后的警员职务不明确、津贴待遇政策也不是很明确,相关改革的效果一般。可见,在深化人民警察分类管理制度改革的初期,针对性、明确性、完整性、专门性的政策依据还是非常欠缺。一是人民警察分类管理制度的总体运转机制缺乏;二是改革中分类管理后的三类人民警察的职务性质和日常管理缺乏政策依据;三相关的津贴待遇的文政策性件还没有落实。

(二)执法勤务职务序列和警务技术职务序列缺乏合理的分类标准。当前,公安队伍中的技术人员占全警人数的百分比并不是很高,但是技术人员几乎遍布所有的一线警种单位,比如刑警中的现场勘查人员、DNA技术员、法医等,技侦中的特殊设备的专业技术人员,网警中的网络技术人员,特警中的搜排爆专业人员,警务保障中的会计师,基层科所队中的技术人员。如何确定哪部分民警属于警务技术序列,哪部分民警属于执法勤务警员序列,就需要制定明确并且科学的 2 警务技术人员和执法勤务警员的分类标准。目前,在公安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暂时还没有形成,这就为人民警察分类管理制度的推进带来了很大困难。上级没有准确答复,下级开展工作就没有目的和标准,就可能出现民警对分类标准产生疑异。同时,如果各地自己制定标准,则在公安改革中出现缺乏顶层设计,各自为战的局面,不利于人民警察执法勤务警员序列和警务技术序列划分标准的规范,更不利于人民警察分类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反而可能留下各种隐患,为将来各种矛盾的出现留下伏笔。

(三)技术人员的有关政策需尽快兑现。公安机关的技术人员在特殊的公安岗位上担负着重要职责,是科技强警战略实施的主要参与者。长期以来,参照《公务员法》和《关于规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序列的意见》,公安机关也对内部的具有专业水平的技术人员相关政策做了明确,比如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制度、技术人员招录制度、特殊岗位津贴制度等等。我们也应该看到,限于各种原因,有些地方的公安机关缺乏科学合理的技术职称评定制度,与社会上的技术支撑评定制度脱节严重,阻碍了技术人员职级的进步;有的地方以财政紧张,技术人员的特岗补贴或者津贴不能按照国家要求标准按时发放;由于很多相关政策并没有严格落实,就成了空头理论,就相当于给了技术人员一张“空头支票”。政策的缺乏落实,加之缺乏行政管理经验的技术人员在职务晋升上的困难,造成了技术人才的流失,一是一部分技术人员找关系、找门路,脱离技术岗位,走上相对开放性的综合管理职位或者执法勤务职位;二是有部分技术干脆告别公安队伍,选择离岗,自谋生路。所以,与警务技术职务相关的相关政策落实不了,就会给人民警察分类管理带来很多困难,相关的其他改革步骤也就很难推进,改革的步伐也会放慢,改革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四)向一线倾斜的力度不够。公安民警平时工作多、任务重、风险高、压力大,这些特点在对公安工作贡献最大的一线民警中表现的更加明显。长期超负荷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回不了家,不仅工作压力大、生活压力大,而且经常遇到 3 不配合甚至暴力抗法,精神上的压力也较大。尤其是一线民警受机构规格和职数比例限制,人数多、职业少,职务提拔慢、职级晋升没优势,职业发展空间受限,缺乏工作积极性。一些地方民警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人民警察分类管理的改革的初衷之一就是改变目前一线民警所面临的在职业发展上的困境,最大限度的调动人民警察尤其是一线民警的工作的积极性,更好的履行职责、服务大众。可见,人民警察分类管理改革的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在于一线民警对该项改革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所以,人民警察分类改革能否向基层一线倾斜关系到改革的成败。

(五)警务技术序列民警的职务问题。人民警察进行分类管理以后的,以前的综合管理类人民警察和执法勤务类警察的工作标准和晋升标准都不会发生重大变化,而警务技术序列的人民警察比较关注实行分类管理后,警务职务序列的民警是否只能走技术级别这一条路还是两条腿走路?警务技术序列民警在达到一定的职级后能否担任行政职务?

(六)公安民警的改革意识也有待提高。公安改革的对象是各种制度,直接受益的对象是广大人民警察,人民警察对公安工作感受最直接,对公安工作中面临的制度不足最有体会,在公安改革中有很大的话语权。在公安改革的前期和改革过程中,让广大公安民警参与其中,征求广大人民警察的意见可以使改革具有针对性,可以避免少走弯路。但是,由于缺乏主体意识,大部分民警对公安改革持观望态度,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民警认为此次改革雷声大、雨点小,持消极态度。此次改革刚刚起步,涉及公安制度的各个方面,效果的产生还需要加以时日,公安民警也不应对此次改革失去耐心或者信心。

二、难点的原因分析

我国公安机关规模大、层级多、基层一线民警多,改革实施人民警察分类管理制度自然是任务重、周期长、难点多,不可能一蹴而就。长期以来形成的制度桎梏是形成公安改革难点的根本原因。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公安管理制度,是公安机关在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实践 4 逐步发展确立的,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与传统的经济、政治体制相适应的行政型管理体制,为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全社会对维稳防控和打击犯罪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以及现代警务机制的优势凸显,这种管理体制在公安实践中引发出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一是缺乏对不同类别、不同岗位人民警察的科学管理;二是缺乏对人民警察职业前景的有力保障;三是缺乏对人民警察的待遇保障。因此建立符合公安机关性质任务的,体现人民警察职业特点、有别于其他公务员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分类管理制度,是符合我国完善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警务运行机制和执法权力运行机制要求的。

三、解决对策浅析

(一)加速制定人民警察分类管理制度的相关政策依据,扎实推进人民警察分类管理的相关配套措施。人民警察的政策依据等相关配套措施是人民警察分类管理制度改革的前提保障,关系到人民警察分类管理制度推进的速度,进行的深度。人民警察的分类管理制度的改革推进需要相关政策依据的支持和相关配套改革的共同推进,一是参照《公务员法》和《关于规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序列的意见》,抓紧进行《人民警察法》和《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的修订,从顶层设计上规范人民警察分类管理制度;二是加大调研力度,制定《人民警察分类管理规定》,确定分类管理标准,明确警员职务的性质,从细节上明确人民警察分类管理制度和人民警察分类的日常管理工作;三是制定《执法勤务序列和警务技术序列人民警察的津贴待遇执行方法》,科学合理的落实好分类管理人民警察的津贴待遇;四是加快试点地区的人民警察分类管理,早日将分类管理的春风吹到全国各地。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执法勤务职务序列和警务技术职务序列的分类标准。科学合理的人民警察序列分类标准对于人民警察分类管理制度的改革具有指导性的意见,分类标准制定的好,人民警察分类管理制度的改革就有了前提保障,5 就能杜绝地方各自为战、分类标准不统一的现象发生,就能预防改革中发生衍生矛盾,就能保证广大民警的切身利益。制定科学合理的执法勤务职务序列和警务技术职务序列的分类标准,一是要从公安工作的实际工作出发,我国的公安工作基本上可以分为综合管理岗位、执法勤务岗位、技术岗位,要根据各个警种、各个岗位的不同,总体规划分类标准,既不能搞一刀切,又要杜绝特殊对待;二是要听取广大民警的意见,分类管理关系到广大民警的切身利益,在进行人民警察分类管理改革过程中,人民警察的话语权要充分赋予,倾听他们对于分类标准的不同建议,征求他们对分类管理的标准制定的意见;三是要兼顾人民警察职业发展前景和待遇,在制定分类标准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分类标准对民警职业发展前景的规划和有关待遇的落实。

(三)落实好警务技术职务序列的有关政策。因为工作性质,公安机关中从事技术的工作人员在职务晋升方面有很大的局限,工资待遇也没有很大差异,导致公安机关的技术岗位上具有专业能力的招不进来,招进来的能力不够,能力强的留不住等被动局面。设置警务技术序列能很大程度上解决当前技术岗位上面临的困境,前提是要落实好警务技术职务序列的有关政策。按照国家关于专业技术职务的有关规定设置警务技术职务。警务技术职务序列要实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制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通过考试、评审取得。对于公安机关特有专业技术岗位,应建立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同时,还应建立以从业年限、学识水平、职业资格、工作经历、知识更新、实践成果和工作绩效等为基本评价要素的职位任职标准。

(四)注重人民警察分类管理制度改革向基层一线的倾斜。人民警察分类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基层一线,人民警察分类管理改革必须要向基层一线倾斜才能保障分类改革管理的成功。一是,增大基层一线的调研力度,将基层一线的实际情况摸清摸准。二是,在总体标准的指导下,制定与基层一线相适应的改革配套措施,比如执法勤务和警务技术比例的分配问题、基层执法勤务和警务技术民 6 警的晋升问题、基层执法勤务和警务技术待遇保障问题等等。三是,保证一线基层民警在职务晋升上的职数,确保能力强的基层一线民警能得到提拔重用。

(五)提高广大民警在改革中主体意识。让广大民警明确人民警察分类管理不单单是一项改革落实管理制度、激发民警积极性的职业改革,更是提高广大民警的政治待遇、政治保障和开拓民警职业前途的一项改革。一是,通过组织学习、谈话等方式,增强广大民警分类管理的改革意识。二是充分尊重广大民警的权利,本次改革惠及全国公安机关及所有人民警察,改革实施的主体应充分尊重广大民警在改革中的声音,广大民警也要用好手中的权利,实现自己的主体地位。三是,注重对广大民警的关心。

四、结语

开展公安机关执法勤务警员职务序列和警务技术职务序列改革,是推进人民警察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根据人民警察武装性、实战性、高强度、高风险等职业特点,以及公安队伍规模大、层级多、主要集中在基层一线等实际情况,完善执法勤务警员职务序列,建立警务技术职务序列,拓展执法勤务警员和警务技术人民警察职业发展空间,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激发队伍活力,要注重向基层一线倾斜,突出对实绩的考核,改变目前阻碍公安事业发展的落实管理体制问题,让广大民警干部能干住、干得住,能够充分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使公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篇: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的难点及解决对策分析

【摘要】银行作为运用货币进行经营的现代金融企业,会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和资产安全。而会计工作具有涉及面广,处理流程繁琐,业务量大,易出现疏漏等特点。要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核算质量,防范事故差错,就应充分认识会计工作的主要特点及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工作;难点;对策

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工作面临的主要难点

(一)银行会计参与决策的职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1、银行会计参与决策管理的职能未得到充分重视,受传统观念束缚和惯性思维的影响,银行会计工作仍定位于反映和监督,会计工作主要限于操作性的账务处理,很少参与银行的经营管理。

2、在银行内部重存款、重贷款的观念较为浓厚,通常以计划、信贷、筹资部门的意见作为决策依据,缺乏对会计资料进行动态考查和分析,会计资料的重要性未被充分认识。

3、由于商业银行经营范围和分工方式的局限,使会计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目前的商业银行主要是以经营存贷为主,利润来源主要是存贷款利差。其贷款来源由资金计划部门和筹资部门组织管理,贷款的发放由投资信贷部门管理,会计部门只是被动地处理存、贷款业务的结算工作,这种分工方式使得各行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很少考虑会计部门的意见,致使会计部门参与决策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二)银行会计处理手段电算化程度不高从表面上看,目前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较为普及,但主要是表现在一线服务,即对日常业务的上机处理上。

1、会计应用系统不完善,上机业务品种不齐全。经调查,许多基层银行会计网点长期人机并行,不能甩掉手工操作。如在西宁地区商业银行的会计业务上机网点中,几乎全部存在人机并行的现象,所开办的业务未能全部上机,不少分户账通过人机合并后方能做到综合平衡,有的业务长期由人工控制,工作难度较大。

2、计算机在搜集信息、传输数据方面准确、快捷、高效的功能没有得到发挥,比如银行会计信息的搜集、传输、处理仍然是依靠手工操作规程,不仅信息量有限,而且准确性、及时性不高。

3、对现有电子计算机的利用不充分,仅停留在一般的键盘操作上。经调查,大部分上机网点,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仅限于部分业务的键盘操作和日终结账,而在资料的存储、综合统计比较分析、趋势预测等方面的综合管理功能大都没有开发和利用。

(三)银行会计信息可加工性难以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

1、由于会计经营机构的相对分散,点多线长,对会计信息的集中处理相对迟缓,造成时效性不高。

2、由于会计应用系统对会计科目只能在二级科目基础上进行分类,从而无法对会计信息在监督、控制、预测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加工,难以满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需要。

(四)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1、部分会计人员业务技能单一,只懂业务不懂计算机,缺乏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复合型人才,制约了银行会计工作向纵深处发展。

2、部分会计人员对政策、法规和制度认识、学习不够,工作责任心不强,存在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现象,造成账务差错和经济损失。既影响会计工作整体质量,又影响经营效益。

(五)银行会计的会计监督不力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利用货币计价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综合的监督。由于银行现在正处于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银行内部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形成,存在财务管理混乱,资产流失和核算失真现象,这与会计监督乏力不无关系。

1、内部控制不严,国有资产流失。会计监督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监督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如贪污、挪用公款、账目不清,出现过多呆账,引起资产流失。

2、领导授意和追求小团体利益,造成会计监督弱化。由于会计人员在组织上隶属于其所服务的银行,因而在履行会计职责时,首先考虑的是银行利益,习惯于按照领导的授意反映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加强银行会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健全会计机构,加强会计管理,积极推进会计职能的转变,为会计参与银行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1、领导重视,把会计工作参与决策职能摆上议事日程。领导要真正重视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地位,多听取会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将会计部门提交的财务报表、财务分析、建议等用于决策,提高会计部门在重大事项中的发言权和建议权,激发会计人员参与决策的积极性。

2、转变会计职能,深化会计作用,建立银行经营预测系统。作为以效益中心的商业银行,其经营成果最终要反映在财务状况上。会计部门要充分利用现行的经营资料,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利润、成本、资产结构、收入等进行预测分析,确定切合实际的利润、成本、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经营目标。

3、建立经营决策系统,提高经营决策水平。会计人员要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就有关经营事项拟定各种备选方案,以便管理人员选出最佳方案。如按照资金性质和规定利率进行负债成本率测算,对经营所需资金进行决策分析,按照资产结构,依照量、本、利分析法,对资产单一化经营和多元化经营进行决策分析,实现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的互补配置。

4、建立成本控制系统,降低成本支出。成本是银行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综合指标,是实现经济核算的重要内容,应该在全行统一计划、统一领导下,以财务会计部门为主建立成本控制系统,确定成本控制指标,监督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了解指标实施情况,及时纠正偏差,使各项费用支出不仅合理必要,而且都在成本控制指标之内。

(二)建立现代化银行会计体系,加强会计电子化网络建设,实现银行结算网络化

1、进行统一规划,建立完善的银行电脑网络。对会计电子化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及专业操作规范,充分详细地搞好系统设计并组织实施。首先各商业银行内部尽快做到:建设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设备选型统一、软件开发统一;其次,根据经济发展需要,逐步做到全国主要商业银行之间统一规划,真正建立起现代化银行会计体系,提高会计工作电脑化、网络化水平。

2、建立数据处理中心,实现数据共享。利用电脑网络,以会计数据为源泉,建立相关专业的源数据信息和派生数据信息系统。内部的业务管理部门通过联网终端监控和收集数据,同时又将自身形成的汇总分析数据信息载入数据库中,以便领导者通过设在办公室内的监控终端即可实时掌握全行经营活动情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建立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将会计电脑系统与各项业务处理的电脑系统相连接,使业务的处理过程同时也成为会计明细核算的过程,使业务经营与明细核算相结合,从而减少业务处理的过渡环节,加快会计核算速度,提高会计核算速度,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4、加快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的步伐,实现会计电算化,人才是关键,要采取积极措施,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特别是既懂计算机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使广大会计人员都能熟练操作电子计算机,提高电子计算机应用水平。

(三)建立集中统一管理体制,实现银行间地区间的联网,减少资金在途时间,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1、打破原有的清算系统格局,加速资金融通,发挥资金汇划清算系统的巨大优势,实现银行间地区间的联网,减少资金在途时间,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2、建立集中统一管理体制,形成核算制度、核算账务、核算软件三统一的运作模式。重点实现营业机构对公、储蓄、出纳业务一体化和综合化。强化集中监督职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管理体制从分散向集中统一转变,作业方式从手工作坊向专业化分工批量处理转变,营业网点从功能单

一、贪大求多,向小型综合电子联网远程终端的转变,营业网点和柜台服务由专业分割向综合性转变,会计核算要素由分散的人工管理向集中的计算机管理转变。

3、要加快银行电子化建设进程,尽快实现网络化,通过一个城市的联网向一个区域性或一个省内联网发展,最后实现全国办理结算业务的银行机构全面联网。

(四)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1、抓职工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把对全体会计人员理想信念、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教育同企业经营理念,员工行为规范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敬业奉献精神,强化法制观念、制度观念,不断提高会计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提高遵纪守法、按章办事的自觉性。

2、抓业务培训,以新业务、新知识、新技能为主要内容强化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和岗位技能训练,使会计操作人员的业务技术能由单一型向一专多能型转变,积极为客户提供最优质服务。

3、要积极利用现成条件,充分挖掘现有机构、人员、计算机联网的潜力,扩大会计业务的范围,在经营存、贷款和结算业务的同时,积极开办代理业务,如代收、代付业务,代理发售和兑付国家债券业务,代理发行企业债券、股票等业务,扩大资金来源,增加手续费收入,提高经济效益。

(五)强化会计监督的力度

1、进一步建立健全和贯彻落实银行内部控制制度。银行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各项监督措施,通过对货币资金和财务的控制,有效制止浪费,防止各种贪污和舞弊行为。通过对会计处理程序的控制,提高会计纪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注意选用和培养称职的会计人员,减少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以达到监督和控制的目的。

2、营造良好的会计监督环境。银行领导要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通过有关制度委托,授权会计机关、会计人员按章办事,严格把关。重视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建设,支持、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帮助会计人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实行会计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体制正在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发生变化,因此,银行会计工作必须尽快规范和完善,会计工作的职能必将发生根本性转变,经营方式由粗放型走向集约化,核算手段由人工化走向电算化,工作程序由习惯走向规范化、法制化,业务范围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从而使得会计工作不仅能够体现反映、监督的职能,更重要的是发挥控制、分析、预测和参与决策的效能,使会计工作真正由表面的“操作型”转向内涵的“管理型”,为我国商业银行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篇:当前班主任工作难点分析及解决对策

当前班主任工作难点分析及解决对策

摘 要:班主任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既要负责相关科目的日常课堂教学,还要打理班级各种琐碎事项,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会有很大的工作量。而且,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班主任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是难免的。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教师应积极对当下班主任的工作难点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难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9-017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9.113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大部分学校的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还是传统的关系。即班主任负责班级日常的工作,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督促,学生对班主任有一定的敬畏之心,甚至有些害怕班主任,很难敞开心扉与班主任交谈,分享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有趣的事情。这种关系其实不利于班主任的日常管理,也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全方面发展。当下正值素质教育推行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的过程中,要注意改变这种传统的方式,创造一种新的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做到班主任和学生之间,不仅仅是师生,更是好友,可以在一起互相谈心,班主任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学生可以向班主任提出班级管理的建设性意见。

一、做好班风和学风建设

正如校风和校纪对于一个学校的重要性一样,班风在班级中的建设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很多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忽视掉了这一点,仅仅单方面的督促学生去闷头学习,学生在这种被动的压迫下,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为了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主动学习,教师要注意班风、学风的建设,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在班内营造一种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竞争学习的气氛。良好班风的形成,并不是班主任一个人或者是某个学生自己就能做到的,它是通过班主任和全体学生共同努力、共同建设出来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良好的班风学风中,教师应该在接受一个新的班级时,就制定好相关的班级纪律,必要时也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警示学生。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如果在学生刚进入一个班级的时候,就对学生严格要求,让每个人都能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学习,那么在1到2个月的时间内,班内就会形成一股良好的学风。而这种学生之间制造自己营造出的氛围与班主任的强制性学习不同,班主任强制学生学习,往往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但是学生自己营造出的这种氛围,对于学生的带动力是非常强的。而且,这是一种非常持久的效果,良好的学风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二、师生之间经常沟通谈心

班主任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大家长”,除了督促学生完成平时的学习任务,教师也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生活方面遇到的其他问题,并积极的帮助他们解决。这有利于师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平等的关系,打破那种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只能遵从教师的想法的状态。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在校学习,同时也帮助学生之间建立比较和谐的关系,班主任要及时与本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发现自己本班学生的优点,并进行表扬,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形成,?τ诎嗄谕?学之间产生的矛盾,也要进行积极的调节,从比较客观公正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双方之间的矛盾。很多学生遇到问题是不好意思向班主任说,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不同状况,并进行及时的疏导。例如,班内某位学生对书法绘画有着非常大的热情,但是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业的压力,不得不利用一些原本用来发展自己兴趣的课余的时间来完成日常的学习任务。这时,学生就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逐渐对在校学习失去兴趣,认为繁重的课业负担阻碍了自己的发展。这时就需要班主任进行积极的开导。班主任需要向学生讲明当下学习的任务和重点,以及学生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做如何的努力,要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对于那些家长无法向学生阐明的事情,班主任要向学生解释清楚,让学生更加放心的在校学习,提高学生的在校学习效率。

三、经常召开主题班会

很多时候班内的事情琐碎而复杂,班主任可能会出现忙不过来的现象,为了及时把信息反馈给学生,班主任可以按时召开主题班会,班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一方面向学生阐明近期的学习任务,对学生某个阶段的学习进行的鼓励,或者根据某个主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提供一个展现学生才能的舞台。这种主题班会的举行,也会拉近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班主任可以召开一个关于感恩的主题班会。在班会开始时,班主任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可以讲一讲自己对于感恩这件事情的看法,或者是自己经历过一些关于感恩的事情,班主任要注意积极的引导学生,既要让那些活跃开朗的学生有表达自己的机会,也要给那些性格稍微内向的学生以鼓励,让他们更加勇敢的来表达自己。为了深化班会的主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回家之后做一件感恩父母的事情,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感恩的含义。在这一话题结束之后,班主任也可以借机对整个班级近期的事情做一个总结,并督促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来回报父母。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激励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总之,由于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年龄差距,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在与学生沟通方面出现很多问题是正常的,班主任一定不要因此而丧失信心,要坚信自己一定可以把班级打理的井井有条,在做班主任期间,一定要尽职尽责,努力解决学生遇到的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真正的担任好“家长”的角色。虽然,一个班主任管理的学生人数有限,但是要真正的扮演好好管理者这个角色,也是非常不容易的。班主任要针对班里同学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自信心的培养,还要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全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成琳.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7(14).[2] 刘江琳.选择最合适的角色走近学生――浅谈班主任工作心得[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19).[责任编辑 张翼翔]

第四篇:浅谈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及解决思路

浅谈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及解决思路

自2008年底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以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已成为各级财政部门实施规范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精细化管理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把流程化的事情定量化,把定量化的事情信息化。其核心是加强规范管理,控制管理流程;其基本要求是精在事前,细在事中。当前,如何全面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呢?笔者认为,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树牢“一个核心”理念,强化思想基础

乡镇财政在坚持以公共财政改革为指导、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目标的前提下,首先必须牢固树立“发展强财、依法理财、为民用财、改革兴财、严谨精细、注重实效,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的核心理念。这是因为:其一,目前我国正处在多种所有制并存,社会分配形式多样化的历史时期,乡镇财政的职能范围和作用正在朝着逐步扩大和明显加强的方向发展,因而,全面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已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机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是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和经济增长方式、保障财政资金使用安全、高效、合法的客观要求。其二,目前乡镇财政收支规模虽然大幅增长、但重收轻支重分轻管的倾向还比较普遍,需要乡镇财政部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所以,全面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也是推动财政改革发展、全面提高财政整体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二、抓住“两条主线”,增强保障能力

增收与节支既是贯穿于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两条主线,也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根本途径。

在增收方面,要抓主保重,确保应收尽收。一是要积极主动地协同国税、地税部门对征管重点单位、纳税大户实施严格监管,在对新增收支因素进行分析基础上,将征收目标任务落实到每一个税种和每一个纳税人。二是要做到勤征细管。乡镇财政要充分发挥在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各项资金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与税务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对营业税、劳务税等零星税收的征管力度,即摘“西瓜”,又捡“芝麻”,确保收入足额和及时入库。三是要继续加大对非税收收入及“收支两条线”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实施以票控收,从源头治理“小金库”的滋生或漫延。四是要积极协同乡镇政府不断扩大招商规模,选准引资项目,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

在节支方面,一是要坚持依法编制预算。综合预算必须坚持“量入为出、统筹兼顾、收支平衡、民生为先、节支消赤”的原则,要在全面掌握和科学分析税收收入增减变动的前提下,以实有可靠的税源为基数,在做实收入预算的前提下,要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保专项、促发展的顺序做细支出预算。二是要严把预算支出执行关口。要按照人大审议通过的法定预算有计划地划拨经常性支出经费,按进度拨付专项资金,不断增强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时效性。要实行动态监控,定期向政府和人大报告预算执行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及时纠正偏差。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起偿债准备金制度,努力消赤,减轻乡镇债务压力。三是要严格控制供给标准,不断完善经费管理措施,逐步解决财政供给“越位”或“缺位”问题。

三、着力建立“三个体系”,加强基础管理建设

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在不断健全和完善制度体系、岗责体系、考核评价体系上狠下功夫,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加强协调配合,并把公开透明体现在各项财政工作之中,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要根据乡镇财政管理实际,不断健全和完善预算、支出、监督管理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和信息化管理等等各项制度,构成覆盖乡镇财政工作全方位、全过程的制度管理体系。制度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目标,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以提高执行力为着力点,加强整体规划、重点突破,逐步健全和完善内容科学、程序严密、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二是要把精细化管理同细化岗位责任有机融合,不断健全和完善岗责体系。大到从预算安排、资金划拨、项目审核及其验收决算,小到公文传递、接打电话等等,都要健全和完善操作程序、办理时限和细化标准。要使每一项工作都做到责权明确,过程清晰,配合默契,运转高效,使每一个财政干部都能自觉地从被动的“我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提升到“我要干到什么标准才算精细化规范化”的新境界,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同时,还要大力简化那些不必要的工作环节,革除那些只讲表面、不重实际华而不实的陋习,使规范、便民、廉洁、高效充分体现在乡镇财政工作的每个岗位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三是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考核评价体系。要以打造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作风严谨、业务精良、管理规范的乡镇财政干部队伍为目标,以想干是德、会干是能、多干是勤、干好是绩、干净是廉为价值取向,使考核评价成为促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不竭动力。要把健全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同乡镇财政干部自我管理约束紧密结合,同群众评议、问卷调查紧密结合,同领导述职述廉紧密结合,客观公正的做好考核评价工作。

(邓村乡财政所 李祥新)

第五篇:浅议药包材的监管难点及解决对策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是药品的一部分,它伴随着药品生产、流通及使用的全过程,尤其是药物制剂中,一些剂型本身就是依附包装而存在的(如气雾剂等)。由于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组成配方、所选择的原辅料及生产工艺的不同,导致不恰当的材料引起活性成分的迁移、吸附甚至发生化学反应,使药物失效,有的还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所以药包材对保证药品的稳

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其质量优劣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但是,与药品质量管理相比,我国目前药包材质量管理明显滞后,监管部门在日常的监管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困难和疑惑。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管体制的不适应

药包材企业的注册申报工作都是直接上报国家局或省局,并不经过市县两级药监部门的初审,但是日常监管工作却是市县两级基层药监部门承担,部分企业从自身商业保密的角度,拒绝向所在辖区内的基层药监部门提供完整的注册申报材料。导致有的基层药监部门对辖区内的药包材产品缺乏了解,监管更是无从下手。有的药包材企业甚至拒绝市县级药监局的监管,认为自己是在国家局取得的注册证,有什么事直接找省局,对市县局的监管不予配合,甚至百般刁难。

(二)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

目前,关于药包材的法律法规仅有《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一唯一的部门规章,仅仅规定了药包材的注册管理,没有明确的生产环节的管理要求,导致了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缺乏切实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监督检查程序和标准。如《办法》第64条第二款规定:生产并销售或者进口不合格药包材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停止生产或者进口,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已经生产或者进口的药包材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处理。第65条规定:对使用不合格药包材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停止使用,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已包装药品的药包材应当立即收回并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处理。但是在实际监管工作中,药监部门对药包材是否“不合格”缺乏相应的判定依据。同时,《办法》未明确对使用未经注册的或不合格药包材的医院制剂室的处罚措施,导致药监部门在监督执法中对此类情况的处理因缺乏明确依据而产生监管的随意性。

此外,与其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如对药包材的包装、标签管理以及药包材的使用管理无明确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应该对药包材做相容性试验,但却找不到相关的明确的规定。对药包材的包装标签也无相应地要求。我们发现药包材厂生产出来的药包材就用旧麻布口袋当外包装,上面手写生产单位、品名等;作为药包材这种产品更是没有任何标识。比如生产塑料瓶的企业生产出来的塑料瓶上面什么标识也没有,根本无从鉴别该产品是从哪个单位生产的、有无注册证。这种状况导致无证生产药包材的企业的取缔有一定难度,我们能要求的也仅是提供一张注册证,企业很容易偷梁换柱购进低价的无证企业生产的药包材。

(三)监管人员专业技术知识的匮乏

药包材监管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尤其对药包材检验技能的掌握更是不可或缺,但在基层药监部门,大部分是“非药学出身”,即便是药学专业出身,对药包材知识的掌握也是十分有限,平时也很少有机会参加此方面的专业培训,市场上能找到的相关书籍也很少。监管者本身知识的匮乏是导致药包材监管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技术监督手段的落后

对药包材质量的定性很多时候需要依靠专业的检测设备,而根据相关的药包材国家标准,大部分药包材检测项目较多,涉及专业性较强,要求的检测仪器条件也较高。以口服固体药用高密度聚乙烯瓶为例,检测项目就有[外观]、[鉴别](包括红外光谱、密度)、[密封性]、[振荡试验]、[水蒸气渗透]、[炽灼残渣]、[溶出物试验](包括易氧化物、重金属、不挥发物)、[微生物限度]、[异常毒性]等十来项。目前,省级以下药检所还没有药包材质量检测能力,基层各项基础设施和设备与实际的监管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也制约了监管工作的开展。

(五)药包材生产及使用单位质量管理意识淡薄。

在我国将药包材纳入法制化监管的历史并不长,药包材作为药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保障药品质量的重要作用也未能被药包材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所广泛认同。生产企业重经济效益,轻质量管理的现象还十分突出,导致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药包材使用单位也缺乏对所使用的药包材的规范管理,相当一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制剂室未制定药包材的采购、验收、使用等管理制度,更缺乏对其所用药包材的检测能力。诸如此类,也为我们的监管工作设置了很大的障碍。

解决对策:

(一)完善药包材配套监督管理法律法规

鉴于目前,对药包材生产的监管缺乏操作性强

下载人民警察分类管理制度改革中的难点分析及相应解决对策[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民警察分类管理制度改革中的难点分析及相应解决对策[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及对策

    分配制度改革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业单位增强内部活力和激发内部潜力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我县教育、卫生、广播、水电、交通等部门结合本单位的......

    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及对策

    分配制度改革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业单位增强内部活力和激发内部潜力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我县教育、卫生、广播、水电、交通等部门结合本单位的......

    教学管理中的几个难点及对策

    教学管理中的几个难点及对策 面对新的形势,一面是要教学成绩出高质量的压力,一面是教师待遇锐减,出工不出力,疏于各种活动的参与,更别说是观念的更新了。教导处是学校教育教学工......

    关于德语本科论文写作难点分析及相应建议

    科学文档(die wisscnschaftlichc Arbeit)是一个系统的结构化文本, 其展现了科学工作者独立研究的科学成果。以德国为例,德文的科学 文档写作作为一种科学工作被提出研究,其写作......

    影响企业薪酬水平制度改革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分析

    影响企业薪酬水平制度改革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分析论文作者姓名:刘婉贞 作者学号:所在学院:民生学院 所学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 任课教师姓名: 论文完成时间:2013年6月20日[摘要]:企业......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衡量数学教学是......

    浅谈油田企业车队管理难点及其解决对策

    浅谈油田企业车队管理难点及其解决对策 【摘要】在当前的油田企业内,车队管理过程中成本(油料管理)的控制、安全管理环节、用车制度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弊端,这些问题都有待解......

    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难点、 思路与对策

    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难点、 思路与对策徐洪波 [摘要]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干部管理制度上存在问题的分析 ,指出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重点在于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导向 ,完善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