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油田企业车队管理难点及其解决对策

时间:2019-05-13 09:1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油田企业车队管理难点及其解决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油田企业车队管理难点及其解决对策》。

第一篇:浅谈油田企业车队管理难点及其解决对策

浅谈油田企业车队管理难点及其解决对策

【摘要】在当前的油田企业内,车队管理过程中成本(油料管理)的控制、安全管理环节、用车制度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弊端,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本文结合了油田企业车队管理的特点,分析了车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并且相应的提出了解决对策。

前言

用车制度(车队管理)一直是油田企业运输管理部门所关注的重点,而且由于油田环境的特殊性,车队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状态,关系着油田企业的发展进步。那么,车队运输业作为现代油田企业的一大辅助部门,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准,控制成本,实现安全管理,下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一定分析和探讨。1 油田企业车队管理难点

1.1 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水平低下。

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的油田企业都没有构建和市场经济相协调发展的管理制度,也缺失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和使用部门之间也没有形成有效的相互制约机制。

从一方面上看,企业从控制成本的需求出发,要尽量地节省在车辆管理方面的花费支出;但是同时并没有负担车辆管理运营、没有成本控制压力的部门就希望能够多用车,这两个原因之间存在有根本性 的矛盾。而且很多油田企业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就比如车辆的维护保养工作涉及到的方面是很多样的,现在发生的很多安全事故就是因为保养工作不到位所引起的,这就需要制度来规定这些具体的工作该由谁来保证。很多油田企业的车队还处于比较初级的经验管理层面,没有先进的决策组织,对于现代的市场信息和技术知识缺乏深入的了解,管理手段没有及时更新,远远落后与发达国家水平,主要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进行管理。部门的设置、车队的组建控制、分配车辆、分工等等,都存在有严重的相互制约,并不适合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要求,所提供的服务质量较低,缺乏系统的培训管理。1.2 企业资产流失严重

由于油田企业车队的管理制度存在缺陷,使得有些员工钻制度的空子,将公车私用。车队部门相较于其他部门来说,集体资产更加容易出现流失情况,比如驾驶员向上级虚报车辆修理费和油费等等;同时大量车辆的闲置,在这个逐渐报废的过程中也是一种变相的资产浪费;由于车队管理层并没有明确各个车辆的用途来有选择的购入,或者是对于车辆的质量标注不是很熟悉,没有充分的利用车辆的特点,是一种隐性的资产流失,再加入在油田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使得本该负责的人员逃避了责任。

1.3驾驶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企业培训力度薄弱

要做好车队管理工作,提高车队整体的效能,驾驶员的专业水平一定要跟上。在很多油田企业中,对于驾驶员的招聘工作并不严格,因此很难以保证驾驶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如果驾驶员的驾驶技术不达标,就会大大提高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工作量也会明显提升。如果驾驶员并不懂得如何保养车辆,维修部门也需要经常来加班,导致整个车队的资源利用率不高。而且企业对于驾驶员的培训不够,师资力量十分薄弱。2 提高油田企业车队管理水平的建议 2.1强化车队安全基础

注重安全管理工作安全问题一直是运输行业的重点,只有保证了人身和财产的安全,才是开展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车队应该强化车队的安全基础,实现安全目标管理,对于所有员工进行安全防护培训,还能够进行事故管理知识考核。通过制度来控制驾驶人员和其他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企业需要在每年初就需要将安全管理的任务分配到车队的各个部门,落实到每个员工每个岗位上去,将安全管理的水平同人员的工资效益联系起来,运行安全生产的“一票否决”制,从而更好地落实安全管理工作。车队还能够设置安全例会,将安全教育当成是日常的管理工作。

2.2健全车队的管理制度,将管理工作规范化

首先,车队应该要完善驾驶员交通安全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从油田企业到车队,从车队到班组,从班组再分配到各个员工,明确的将管理责任彻底落实,将原本集中在少数管理层的工作分散到每一个人身上。对于车队中查出来的各种问题以及违章的趋势,都要及时的进行处理。油田企业车队还应该逐渐尝试将制度和标准量化和细致化,实现规范化管理,将日常管理工作同整个行业的标准联系起来,实现全面的反馈机制给予工作评价。在车队的建设过程中,企业可以采用相互检查相互补充的模式,保证领导层和安全负责人员的参与和监督,提高活动的实践性,使得车队人员之间能够相互交流沟通。

2.3 加强对车辆的检查和日常维修保养 车队应该在每一个驾驶员出发之前、行驶过程中以及回来之后都要对所使用的车辆实行必要的检查制度。车队还需要每个月都制定车辆活动的计划安排表,在每个月底的活动中,由专业人员对车辆的各个部分进行检查,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和修复。安全人员需要定时的抽查车队车辆,对于会影响到车辆行驶的潜在因素,要马上进行维修。

车队对于旗下的车辆要根据相关的行业标准来做好车辆的年检、寄检工作,日常的维修和保养也是不能够松懈的。在车队内部应该构建车辆信息系统,记录车辆的维修保养记录,落实车辆的定期检验工作。企业需要加大对检修车间以及相关设施的投入,大力的吸收外来人才,提高车辆检查和维修水平。2.4 将车队管理工作逐渐数字化、信息化

在油田企业车队管理系统中,应该注重电子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结合,分步实施以油料管理为重点的车队在线监控系统的技术改造。

随着油价的持续上涨,降低油耗已成为降本增效的重要指标。车队在全部车辆上分批安装上海康汇实业发展有限公司(ww.gntsh.cn)制造的高精度油耗传感器(400-885-6885),该产品是国内唯一取得国家防爆/计量双认证的高科技产品,与油田数字化平台实现系统对接。从车辆发动机的油路直接采集计算进、回油的动态差值,实现真实油耗的在线精准可靠采集。它的计量器具的特性解决长期困扰油田运输企业管理部门如何“公平”核算的症结问题。

车队能够构建一个车辆运行管理新系统,对于每天车队车辆的运营情况,比如出车时间、车辆型号、车辆号码、驾驶员姓名、出车用途、车辆轨迹、回队时间、车辆油料消耗、行驶里程都要实现完整的记录, 同时对于车辆的维修保养情况也要追踪。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车队管理信息系统纳入到整个油田企业的管理系统中来,能够在更高层面上进行统筹规划,做出最科学、最合理的决策,也能够更明智的探讨车辆管理的具体方法的可行性,保证车队考核的可靠性。

总而言之,油田企业的车队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不可懈怠的工作,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直接关系着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车队管理不能够出现半点的马虎,必须要做好绝对的细致.油田企业需要考虑自身经营的实情和行业特点,从对管理问题的防范发展到从源头进行管理控制,使得车辆的管理工作变成每一个员工和驾驶员的自发行动,才能够彻底的提高企业车队管理水平。

第二篇:油田车队队长管理心得

个人认识作为车队队长我参加了12月5日公司召开的机关干部及工作人员讲评会, 会上公司领导点评了机关基层人员近期的工作情况,在肯定了工作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基层干部在工作中的14点问题,并就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对单位的危害进行了认真分析,要求我们会后进行自我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彻底杜绝各种歪风邪气消极思想的滋长, 坚决纠正改进这些不良工作生活的习惯。

我是做基层管理工作的,基层不牢,地动山摇。作为车队的主要负责干部,我的一言一行对车队管理班子的其他成员起着示范和表率的作用,唯有我严于律己只有处处起到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才能增强车队班子的凝聚力,对车队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 ,提高车队的执行力和行事效率,因此我决心做到一下几点:

一,加强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物流公司的目标是要打造现代高效的储运企业,我们车队干部也必须要懂得运用现代物流车队的管理方法对车队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

二,加强职业思想素质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目前出现的各种职场陋习歪风邪气敢于进行积极坚决的斗争,三.加强自己的责任心,团结互助,当其他队干部遇到难题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排忧解难,定期和班子成员进行思想交流理论学习,一起为车队管理出谋划策。

四,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面对别人的成绩不嫉妒多请教,受到委屈也能保持良好心态。学会换位思考,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多为领导、同事、基层员工想想。勇于担当,遇到困难不气馁不退缩保持乐观心态。

五,对车队管理问题有想法及时向领导请示汇报,及时了解公司的运营动态,了解领导的运作意图,积极根据公司新的要求对车队管理进行创新和完善,六,加强车队、班组的建设,推进车队、班组建设,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宣导和灌输。基层干部首先要认同企业的价值观,才能忠诚于企业,才能具有主人翁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杜绝14种不良现象继而才能为企业作贡献。

虽然我们还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但相信在领导的正确指导关心下,这些问题和困难都将逐步得到解决。车队将不辜负各位领导的厚望,进一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采取更加有力和有效的措施,在拥有高效的工作作风,优良的职业素养的车队干部带领下努力把车队建设成为一个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技术过硬、效益明显的团结集体,为物流公司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三篇: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近几年,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这对于提升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质量,改善国民居住条件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房地产业的税收收入已成为地方收入的主要来源,强化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管理已成为税务部门的共识,而事实上当前房地产企业管理现状却不容乐观,从日常征管掌握和专项评估了解的情况看,房地产企业的所得税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一、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方面存在问题:

当前房地产企业在所得税申报方面普遍存在故意少申报收入多申报成本、费用,少计当期应纳税所得的现象。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隐匿预收房款.有几种方式,一是将预收购房者的预付款挂在“其他应付款”等往来账上,或记入“短期借款”等科目,账面不反映收入;二是用自收凭证收取预收房款,存入非基本账户或其它银行卡上,故意打埋伏,这种做法隐蔽性较强。故然开发企业最终会因购房者需要开具发票而作收入处理,但明显减少了当期收入,减少当期应缴税金;三是将预收的定金以购房者的名义存入银行改头换面不作预收款申报收入等等。

2、延迟结转收入。大多数开发企业都以办理竣工决算为收入结转的时点,通过延迟办理竣工决算拖延收入结转的时间,或者部分开发企业以款项收齐开具正式发票为结转收入的时点,收入确认由企业人为控制,这两种做法在房地产企业较为普遍,总局新的31号文件明确了完工产品的三个条件,新的文件有效的遏制了企业故意延迟结转收入的现象。

3、成本费用支出不实。房地产企业的成本费用项目多,构成复杂,专业性强。因此虽然大都数企业成本费用的列支取得的票据是合法的,但税务部门审核时对其支出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难以准确界定。主要有四种情形:一是开发项目分期进行,对先期开发部分的成本确认困难。;二是实际开发成本超出预算的企业不能提供确凿的证据。有部分企业存在开发成本的实际支出数明显超过工程预算,企业一般只提供最终的决算资料,并不能提供相关的合同变更书,给出成本增加的合理理由,由中介机构出具的房地产企业决算资料因各自的利益关系和原因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开发成本,由此给税务部门的审核带来难度;三是人员变动频繁,公司前后的管理模式和资料的保管出现脱节。房地产开发项目立项后或已开盘销售后,一些企业因投资人之间合作关系不佳或实际运作时资金困难等诸多因素撤资换人,由此带来投资人和企业财务人员变动频繁,相关资料保管不善,对审核中发现的有些问题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造成税务部门审核难;四是部分期间费用的支出数额过大,与实际经营需要不相符。这种情况也较为普遍,有些企业费用中出现大量的办公费支出、劳保用品支出以及工资支出等,没有附物品采购明细,没有许多的人员用工,明显存在以虚开、代开的发票或工资支出单列支各种隐性支出使不合法变为合法的现象。

4、人为多结转销售成本。主要有两种现象:一是加大先期开发成本费用。现有的大部分开发企业均为项目开发,开发项目虽不大,但多数分期滚动开发,这就给企业人为加大先期开发费用有机可趁。企业在整个开发项目完工前按土地出让合同分期付清土地出让金、拆迁补偿费,在项目开发前期付清规划设计费等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建设费,企业全部计入开发成本,不按分期开发的项目分配计算当期的开发成本,必然加大本期计税成本。二是按预算预估开发成本。房地产开发企业会十分注重资金的时间价值,在未形成工程决算时,一般不会按合同总价款全额支付工程款,因此开发企业也就无法取得对方的合法票据,他们会从自身利益考虑根据已付的工程款计算开发成本,或者干脆按工程预算计算开发成本。这两种方式都违背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文件第三条及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31号)第八条第4、5款要求开发产品成本必须真实、合法的基本原则,由此带来同样的后果就是加大可售面积单位工程

成本,和已销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减少了当期应纳税所得。

5、混淆期间费用和开发成本的界限.主要表现在:一是混淆开办费和开发成本、期间费用的界限。有些开发企业将正常开工建设后发生的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添置的固定资产等均作为开办费,待工程开工后作为期间费用一次性税前扣除;二是混淆当期费用和开发成本的界限。最常见的是将成本对象完工前发生的各种性质的借款费用直接在当期费用中列支,售楼部、样板房的装修费用未单独核算时企业未记入开发成本直接作期间费用税前扣除。

6、财务核算欠规范。会计科目设置和运用的较为随意,多数房地产企业都未设立“开发产品”科目,对完工的确认从财务资料上无法判断。“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往来科目的运用较为随意。预收房款时缴纳的地方税金直接记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在2005年以前税前扣除,未通过“递延税款”这一过渡科目核算。

7、视同销售行为不确认收入。企业一般对这类行为不会主动向税务部门申报,被税务部门检查或评估发现后再确认收入,如以房屋回建的形式作为拆迁户的补偿、将开发产品转作固定资产、用土地使用权换取开发产品等等,不作少记当期收入。

8、利用关联关系转移利润。一是成立仍属于自已的房地产销售公司,转移利润少缴税。二是关联企业之间开具施工发票、预收预付款只记借款费用,不记应收利息收入等。

9、房地产企业没有把及时向税务部门报告开发销售进展当作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税务部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策不明朗。主要表现在:

1、国税发(2003)83号文不完善的方面:完工结转的时点不明确,期间费用的扣除不统一,总局31号文下发前各地根据自行对政策的主观理解去执行,带来完工确认的时间不一致,收入结转不一致。预售期间发生的期间费用是否应并入当期申报,执行口径也不统一,影响到房地产税收政策执行的严肃性和公平性。

2、总局发布的关于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的两个文件列出公式注明均按总成本和总可售面积计算单位销售成本,以此作为结转已售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这种方法显然存在一定的弊端,其确认的计税成本与不同售价产品所确认的收入不配比,造成既有商品房又有商铺开发的企业商品房先售出的先期实现的利润小,后期商铺卖得好实现的利润大,但如果商铺迟迟卖不出去将会出微利或亏损的现象。某城区以商贸经营为主,但商铺的价格定位较高,与商品房相比高出70%以上,有的甚至2-3倍,除个别处于市中心商铺相对好卖、资金回笼快有较高的利润外,大部分中小规模的企业均出现商品房已售完但商铺迟迟卖不出去的局面,多数是微利或亏损,因此采取这种计算方法显然违背了国税发(2000)84号关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的收入与成本费用相配比的基本原则,影响了当期税收的实现。

3、2006年以前文件未规定企业向税务部门反馈房地产开发相关信息应作为纳税人的义务,在征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造成税务部门不能及时掌握企业的开发进展,管理不到位。

4、对账证不健全拟实行核定征收的,实际操作有难度。总局31号文明确新办房地产企业事先不得直接核定征收,那么对通过核查后拟核定征收的企业如何核定应缴税款。31号文只表述为“对其以往应缴的企业所得税按核定征收方式进行征收、管理并逐步规范。”那么实际征收时会涉及三个问题:一是这里所指的:“以往应缴的企业所得税”是当年应缴的还是房地产企业开工以来应缴的企业所得税,未予明确;二是按国税发(2000)38号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是“根据纳税内的收入总额或成本费用等项目的实际发生额,按预先核定的应税所得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办法”,对房地产企业来说,如从开工以来计算则与38号核定征收办法规定的“内的收入总额或成本费用”相悖,如按当年预收收入、销售收入或当年发生的成本费用计算核定税款则又因房地产企业成本按整个项目累计滚动计算而无法核定,三是由查账征收改核定征收后,按38号文第六条规定:“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时间为当年的1至3月底。”

再有31号文上述引用的政策告诉我们,按核定征收办法后要促进企业“逐步规范”,这说明核定后仍可再视企业建账的规范程度在每年的1至3月份对企业改按查账征收,那同样存在再实行查账征收,如何计算企业的开发成本和计税成本,因此新的31号文在核定征收的具体操作上仍存在缺陷,以至于对实行过核定征收又改按查账征收的企业,如何进行税款清算,都需要一个适合房地产企业特点的更便于基层一线操作的所得税管理办法。

二是税务部门自身征管力量不足。当前税务部门具有一定房地产管理经验的人员很少,专职管理更难以到位,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制约了房地产企业的所得税管理质量。

(三)管理难和沟通难不利于房地产管理。一是房地产企业管理难。房产开发周期长,少则三、四年,多则十年以上,成本费用支出项目多,工程建设编制的预算、签订的合同、变更书,各级项目审批部门的批文等企业没有作为税务机关必须审核的资料妥善保管,或者无法提供,造成税务部门对成本确认困难,加之跨审核工作量大、企业法人、财务人员变更频繁,资料保管不善,带来审核工作难以到位。二是房地产业各相关部门的管理信息沟通不到位,国地税分设,部门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和各自为政,使总局提倡的实行房地产企业一体化管理难以在短期内到位。

二、加强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摸清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相关信息。有针对性的对房地产行业开发项目、开发地段、完工情况、销售情况等进行外围的调查摸底。并对其售楼处进行调查,向售楼处的工作人员了解被调查企业整个楼座的建筑总面积、已售数量、最低售价、预付款比例等内容,推算出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应预缴的所得税数额。

(二)建立涉税信息传递和协作机制,全面掌握房地产企业的第一手基础信息资料。一是建立与房管、规划、建设、金融和地税等部门信息沟通制度,全面掌握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立项、开工日期、预计完工日期、建筑面积、销售进度、现金流量和预收房款情况、已交付产权情况等各种信息,力求通过信息交换和分析比对,最大限度地掌握有关涉税信息。二是加强信息分析比对,对差异户进行实地核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漏征漏管问题。三是加强信息交换,进一步了解掌握房地产项目开发的经营规律,进而准确审核纳税申报资料,强化控管。

(三)健全票据领、用、存制度,加强票据管理。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现实情况,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使用的收据,如预收房款收据、代收各种集资款收据视同发票进行规范管理,实行统一印制、发放和缴销,规范领、用、存。对没有按规定使用统一票据支付结算、偷逃税款的企业严厉处罚。

(四)加强银行账户预收款和关联方等信息的监控。争取银行部门的合作,对设立的预售房款账户进行有效监控,掌握销售收入情况,实现源头控管。通过实地调查了解等方式,及时掌握楼盘销售的进度,加强对售楼情况的适时监控,保证销售信息、预收房款真实、准确,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到企业关联方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关系,看其收入、费用的划分是否合理、合法。

(五)加强对亏损、微利和低价出售等疑点纳税户的重点检查。用房地产抵付各种应付款项(包括以房抵债,以完工房地产抵付借款、银行贷款,抵付回租租金,换取其他单位、个人的非货币资产、抵付各种应付的建筑安装工程款、广告支出和其他支出,抵付职工奖励支出等等)、以低价销售给内部职工等应作为重点检查对象,对查实偷税的,严格按规定补税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不符合查账征收条件的,严格按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核定税款征收。

(六)、建立房地产企业管理软件。全面反映企业开发项目的的基本情况:投资总额、开发面积、开发时间,开工时间,预计竣工时间、施工单位等;根据规划部门批准的总平面图制作开发产品备案台账,逐户记载每一套开发产品的建、销、存情况,在预售开始后企业必须在申报时向税务部门报送,从房源上控管。

(七)、强化日常评估和税务稽查。税务管理人员利用纳税评估软件,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税收贡献率、所得税税负率、销售收入变动率、成本利润率等主要指标的监控,季度申报特别是汇算清缴期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加大评估和稽查力度,明显存在偷税情节的,依法严肃处理,问题特别严重案件重大的移送司法部门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八)、强化征管力量,提高业务技能。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成为国税新办企业所得税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迅速,税收管理工作量大,业务要求高,需要既精通房地产业务,又熟悉相关税收政策的高素质的专职税务人员来管理,加强一线管理人员和稽查人员的业务培训,尽快提高其业务水平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四篇:浅议药包材的监管难点及解决对策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是药品的一部分,它伴随着药品生产、流通及使用的全过程,尤其是药物制剂中,一些剂型本身就是依附包装而存在的(如气雾剂等)。由于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组成配方、所选择的原辅料及生产工艺的不同,导致不恰当的材料引起活性成分的迁移、吸附甚至发生化学反应,使药物失效,有的还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所以药包材对保证药品的稳

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其质量优劣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但是,与药品质量管理相比,我国目前药包材质量管理明显滞后,监管部门在日常的监管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困难和疑惑。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管体制的不适应

药包材企业的注册申报工作都是直接上报国家局或省局,并不经过市县两级药监部门的初审,但是日常监管工作却是市县两级基层药监部门承担,部分企业从自身商业保密的角度,拒绝向所在辖区内的基层药监部门提供完整的注册申报材料。导致有的基层药监部门对辖区内的药包材产品缺乏了解,监管更是无从下手。有的药包材企业甚至拒绝市县级药监局的监管,认为自己是在国家局取得的注册证,有什么事直接找省局,对市县局的监管不予配合,甚至百般刁难。

(二)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

目前,关于药包材的法律法规仅有《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一唯一的部门规章,仅仅规定了药包材的注册管理,没有明确的生产环节的管理要求,导致了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缺乏切实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监督检查程序和标准。如《办法》第64条第二款规定:生产并销售或者进口不合格药包材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停止生产或者进口,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已经生产或者进口的药包材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处理。第65条规定:对使用不合格药包材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停止使用,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已包装药品的药包材应当立即收回并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处理。但是在实际监管工作中,药监部门对药包材是否“不合格”缺乏相应的判定依据。同时,《办法》未明确对使用未经注册的或不合格药包材的医院制剂室的处罚措施,导致药监部门在监督执法中对此类情况的处理因缺乏明确依据而产生监管的随意性。

此外,与其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如对药包材的包装、标签管理以及药包材的使用管理无明确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应该对药包材做相容性试验,但却找不到相关的明确的规定。对药包材的包装标签也无相应地要求。我们发现药包材厂生产出来的药包材就用旧麻布口袋当外包装,上面手写生产单位、品名等;作为药包材这种产品更是没有任何标识。比如生产塑料瓶的企业生产出来的塑料瓶上面什么标识也没有,根本无从鉴别该产品是从哪个单位生产的、有无注册证。这种状况导致无证生产药包材的企业的取缔有一定难度,我们能要求的也仅是提供一张注册证,企业很容易偷梁换柱购进低价的无证企业生产的药包材。

(三)监管人员专业技术知识的匮乏

药包材监管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尤其对药包材检验技能的掌握更是不可或缺,但在基层药监部门,大部分是“非药学出身”,即便是药学专业出身,对药包材知识的掌握也是十分有限,平时也很少有机会参加此方面的专业培训,市场上能找到的相关书籍也很少。监管者本身知识的匮乏是导致药包材监管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技术监督手段的落后

对药包材质量的定性很多时候需要依靠专业的检测设备,而根据相关的药包材国家标准,大部分药包材检测项目较多,涉及专业性较强,要求的检测仪器条件也较高。以口服固体药用高密度聚乙烯瓶为例,检测项目就有[外观]、[鉴别](包括红外光谱、密度)、[密封性]、[振荡试验]、[水蒸气渗透]、[炽灼残渣]、[溶出物试验](包括易氧化物、重金属、不挥发物)、[微生物限度]、[异常毒性]等十来项。目前,省级以下药检所还没有药包材质量检测能力,基层各项基础设施和设备与实际的监管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也制约了监管工作的开展。

(五)药包材生产及使用单位质量管理意识淡薄。

在我国将药包材纳入法制化监管的历史并不长,药包材作为药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保障药品质量的重要作用也未能被药包材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所广泛认同。生产企业重经济效益,轻质量管理的现象还十分突出,导致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药包材使用单位也缺乏对所使用的药包材的规范管理,相当一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制剂室未制定药包材的采购、验收、使用等管理制度,更缺乏对其所用药包材的检测能力。诸如此类,也为我们的监管工作设置了很大的障碍。

解决对策:

(一)完善药包材配套监督管理法律法规

鉴于目前,对药包材生产的监管缺乏操作性强

第五篇:通信企业存货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

现代经济信息

通信企业存货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

刘嘉庭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071 摘要:存货是企业的重要流动资产,存货管理是通信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存货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 用水平。文章先提出目前通信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加强存货管理。

关键词:通信;存货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0)07-0182-02 2007年前由于受通信行业和内部管理方面的影响,很多手机品 牌连年出现巨额亏损,资金严重入不敷出,靠贷款维持公司的基本

运行,本文从资金管理角度分析通信企业存货管理现状,并提出改

进方案。

一、存货管理的意义

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企业,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 发展。在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金额大、品种多,不易在短期 内显现出存有资金沉淀新问题的产品对企业效益的影响。过多地存货 要占用较多资金,并且会增加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管理人 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因此,尽力在各种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做出 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是企业存货管理的最重点问题,是企业能 否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存货管理,对解决企业流动资金沉淀短 缺的新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信企业存货管理是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信 企业存货包括通信终端、维护材料、宣传用品等,属于通信企业资产 的一部分,具有金额巨大、对资产负债表影响显著的特点。同时,存 货的销售或消耗是损益表中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来源,而存货的收 入、发出、结存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是否正确,又直接或间接 影响到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业绩评价,因此加强存货管理对于 完善通信企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前通信企业存货存在的问题

(一)导致存货管理低效的内部因素 1.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

公司内部往往没有随着行业的变化完善健全存货管理的规章制 度,即使制定了也因为缺乏严格的考核和监督,使之不能有效地运 行。

2.职能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供、产、销各部门往往片面追求各自部门的利益,彼此之间缺少 有效的信息沟通,导致要么公司的存货储备量低于市场需求使之失去 市场机会,要么造成库存积压,增加其储存成本。

3.采购发票入账不及时

收到采购物料后不能及时取得采购发票,不办理正常入库手续,通常以办理暂估入库的形式进行成本核算,由暂估物料生产的成品开 票销售后,形成的销项税金没有对应的进项税金来抵扣,月末形成税 金支付,使本来就紧张的资金状况更加严重。

4.借机清理不及时、力度不够

(1)老品机不舍得降价,一拖在拖,最后以更低价格销售。(2)内部借机不及时清理。

(3)三包机维修不及时,该报废的不报废,造成大量资金占用。

(4)商家借机结算不及时。

(5)物料备件的采购没有恰当的掌控,原材料入库量增大。

(6)在产品环节积压的物料和裸机,不能及时进行清理,也造成存

货增大。

(二)导致存货管理低效的外部环境

1.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近年来,我国的生产性价格指数(PPI)居高不下,物价上升的压力 持续存在,原材料供应日趋紧张,能源、运输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公 司为了降低缺货风险,不得不增加存货的安全库存量,并选择合适的 存货计价方法,避免物价变动产生的风险。

2.市场需求变化加快

市场需求变化加剧,也会增加公司存货管理的难度,公司常因销 售预测不准,造成已被淘汰的产品以及相关的原材料、零部件等大量

积压。

三、改善方案及流程

(一)提高销售预测的准确度

做好销售预测,尽可能提高预测的准确度。进行销售预测的过程 中可以采取滚动预测的方式,不断地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对销售预测 进行修正,并让经销商参与整个预测流程,发挥经销商更接近市场、更了解市场的优势,以提高预测的准确程度。

(二)优化和改良公司的生产运作流程

在优化和改良的过程中,公司需要分析生产的各个流程中哪些 是无效的作业流程,哪些是能够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的作业流程,进 而消除无效的流程。在简化生产流程的同时,公司还应对生产流程 进行改进,使生产线上各个作业流程的时间趋于一致,实现生产线 的同步生产。

(三)建立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

应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完 善。存货的日常控制方法应采用存货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制定指标 部门应参照历史数据,结合本期实际情况,分解存货资金计划指标给 企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例如:各种材料物资归采购部门管 理,产品、半成品归生产部门管理等,各归口部门负责制定分管存货 的资金定额和具体的管理办法。然后将各部门分管的指标层层分解下 达到所属各级单位和个人,实行存货的分级管理。

(四)完善内部控制,确保行之有效 1.做好岗位分工控制

首先,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 责权限,确保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如 采购、验收与付款;保管与清查;销售与收款;存货处置的申请与审 批;审批与执行等。其次,授权批准控制,明确审批人对存货业务授 权批准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的权限责任,不得越权审批;明确 经办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对于超越权限的业务有权拒绝办 理,并向上级报告;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人员办理存货业务。再次,制定存货业务流程,明确存货的取得、验收与入库、仓储与保管、领 用发出与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与凭证保管。

2.取得、验收与入库的控制

外购存货应符合内部《采购与付款》的有关规定;抵顶债务及其 他原因入库的存货应有有关部门、人员的审批,其价值与质量状况应 符合双方协议;严格验收制度,重点是对取得存货的品种、数量、规 格、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设置存货明细账,加强对代管、代销、暂存与委托加工存货的管理。

3.仓储与保管控制

首先,根据销售计划、生产采购资金筹措等制定仓储计划,合理 确定库存存量的结构和数量。其次,加强日常管理,严格限制未经授 权的人员接触存货。再次,建立库存存货分类管理制度,对企业全部 存货按其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耗用量大小和订购难度等为标准,划 分出ABC类,分别管理;对贵重物品、生产用关键备件、精密仪器、危险品等重要存货采取特别控制措施。第四,建立健全存货的防火、防潮、防盗和防霉变措施。最后,建立清查盘点制度,如有盘亏和盘 盈,应分清责任,报告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4.领用发出与处置控制

建立领用审批制度;销售应符合内部的有关规定;处置时应明确 范围、标准、审批权限和责任;存货取得、验收、保管、领用发出、处置各环节凭证资料需妥善保管。

5.监督与检查

定期检查存货业务的相关岗位和人员的设置情况;定期检查存货 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收发、保管制度的执行 情况;定期检查存货处置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会计制度的 执行情况。

(五)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计算机存货管理系统

可以结合企业自身业务流程特点,使用合适的库存管理软件,(上接第181页)

等科技资源和企业、中介组织、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功能集中在一起,共同推进产业集群的创新和发展,将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区域的发展有 机地结合起来。

(三)促进集群发展的科学化

企业集群的未来发展方向、发展区域、发展重心、产业结构等 涉及到企业集群以及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的问题,还需要政府给予 一定的指导和牵引。科学的制定企业集群的发展规划成为政府的重要 职能之一。集群统计工作是保证科学性的前提。意大利统计局在集群 统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产业集群的识别标准、类型、分布范围等 进行了详细研究和规定。另外,政府部门还开展了一些技术预测研究 等,为集群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指导。

三、我国政府发展企业集群的政府行为建议

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还较低,政府在促进集群发展的过 程中作用不太突出,这就需要借鉴国外产业集群的成功政府经验,促 进、引导和规范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

(一)把国家和地方集群政策有机结合起来

国家有关部门应着手调整现行的区域政策,依靠发展产业集群 建立新型的产业分工体系,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和协作。尤其在西部大 开发、中部崛起等重点工程实施中,充分重视产业集群对发展区域经 济的作用。另一方面,各级地方政府尤其是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要在 产业经济

现二)鼓励集群内企业的自主创新

有产业集聚和工业园区化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其走上集群化的道 路,发挥企业集群的优势,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183

建立公司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使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公司 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实现存货信息的共享,从而提高公司的存货 管理效率。

(六)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协作的战略伙伴关系

供应商参与公司的存货管理,通过建立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 流平台,向供应商公布自己的生产经营计划,由供应商根据公司的存 货消耗需求 情况来组织安排发货。这样,既可以降低存货的采购成 本,又减少了存货的资金占用。提出阶段。

(七)全员参与存货管理

优化存货管理除了需要公司管理层改变经营理念、重视存货的控 制和管理外,还应该由公司的采购、仓库、财务、生产和销售等各个 部门都参与到存货的管理中,共享存货管理的相关信息,通过内部资 源的整合来提高存货管理的效率。在整合的过程中,公司应当将存货 管理的理念灌输给每一个员工,强调公司全员参与存货管理,为存货 的管理创造良好的氛围。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存货,提高企业存货的周转速度和 经营质量。

参考文献:

[1]薛艳群.向存货管理要效益[J].会计之友,2006,8.[2]陈家旺.ERP促进存货管理现代化 [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05,6.[3]张淑云.企业应如何确定存货保险储备量 [J].中国管理信息 化,2007,10.首先,鼓励集群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广泛吸引各类人才,并采取 多种形式建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其次,鼓励发展专 业化的中小科技型企业,吸引跨国公司在集群内设立研发中心,鼓励本 地企业与外资企业建立合资研发中心。第三,完善金融担保、风险投资 和创业基金制度,缓解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中面临的资金困难。

(三)搞好产业集群统计工作

要制定科学有效的产业集群政策,首先必须对产业集群的发展状 况有正确、充分的了解。但是目前我国尚没有明确的产业集群识别标 准,更没有开展全国性的产业集群统计,使政府部门对产业集群发展 的调控和指导缺乏依据。借鉴国外的经验,当前很有必要研究制定明 确的产业集群识别标准,在此基础上,对全国产业集群的分布、经济 规模、产业结构、中间机构、投资和科技创新等进行全面的统计,以 摸清当前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和主要存在问题,为制定科学的产业集群 政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李世杰,李凯.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及政策启示:来自产业 集群发达国家的经验[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2):77-80.[2] 魏后凯.中国产业集聚与集群发展战略 [M].经济管理出版 社,2008,8.[3]孙亚中,郭建平.国外传统产业集群高端化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 进步与对策,2007(6):63-66.[4]徐菱娟.产业集群 :园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J].中国科技论 坛,2004(5):25-28.

下载浅谈油田企业车队管理难点及其解决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油田企业车队管理难点及其解决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技术创新的难点及对策探讨

    企业技术创新的难点及对策探讨 傅蕴德 1 李壬水1 蔚欣2 1包头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14030) 2中国兵器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公司(014032) E-mail:fuyunde@sohu.com 摘要: 该论文......

    油田运输车队管理提升成果汇报材料

    油田运输车队管理提升成果汇报材料---六项管理完善考评体系,夯实工程运输分公司可持续发展基础今年,我们工程运输分公司运输总量没有增加,岗位操作人员青黄不接,生产任务闲忙不......

    油田运输车队管理提升成果汇报材料

    油田运输车队管理提升成果汇报材料 ---六项管理完善考评体系,夯实工程运输分公司可持续发展基础 今年,我们工程运输分公司运输总量没有增加,岗位操作人员青黄不接,生产任务闲忙......

    供电所安全管理难点及对策

    供电所安全管理难点及对策 安全生产是供电企业发展的基础,是效益的保证,是一切工作的首位,供电所作为供电企业的分支营业机构,承担着管辖区域内用电户的报装接电、抄表收费、营......

    农村信用社加强成本管理难点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加强成本管理难点及对策一、农村信用社加强成本管理的难点(一)政策性因素制约农村信用社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这些政策性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用社成本管理......

    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个 企业 的经营成败与合同和合同管理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合同及合同管理。本文围绕近年来建筑施工合同管理实践中暴露出来的......

    企业物流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问题对策

    企业物流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问题对策。 (1)物流体系缺乏预测体系。所谓预测体系,就是来自消费者的需求通过销售预测被传递,被提炼成具体的采购和制造计划,再经过生产过程的增值......

    油田车队副队长个人认识

    个人认识12月5日参加了公司召开的机关干部及工作人员讲评会,公司领导总结了我们基层人员近期的工作成绩,同时尖锐指出了基层干部在工作中的14点问题,并就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