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改制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难点和对策

时间:2019-05-14 05:3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改制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难点和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改制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难点和对策》。

第一篇:加强改制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难点和对策

加强行业内改制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和预防腐败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行业服务中心 李 珉

近几年,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国有股退出以及国有股代表身份转换后,油田行业内数十家独立法人的改制企业仅靠党组织关系维系与油田的联系。由于没有行政的隶属和产权的纽带,加之相关体系不健全,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较以前明显削弱,企业经营者以权谋私、违规经营甚至侵害职工权益现象时有发生,由此而导致的职工上访不断增多,使职工队伍稳定受到较严重影响。因此,认真分析加强改制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问题和难点、并提出有效地解决对策,成为当前行业内改制企业反腐倡廉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行业内改制企业基本情况

1997—2000年,按照原国家体改委和原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改革意见精神,中原油田对多种经营单位进行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陆续对52家隶属原三合集团、化工集团和机修集团的多种经营企业进行了规范改制,将企业推向了市场,成为自主经营的独立法人实体。为了便于统一协调服务和管理,在扶持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1 落实油田“以市场换安臵”政策,2001年,油田将52家改制企业统一纳入行业管理,并出资对其中规模较大的33家改制企业进行参股或控股,成立了“迈新(机电)”、“凯美克(化工)”、“康珅(施工)”、“美特力(建材)”、“克劳士(服饰)”等五大行业公司。同时,任命33家企业负责人为国有股代表,他们的行政关系保留在油田组织部。2006年,按照集团公司“清理整顿多种经营和对外投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油田将股份从参股企业陆续退出,并将五大行业公司依法注销。同时,33名国有股代表通过自主选择,将身份进行了相应转换。除少部分回油田安臵外,绝大部分与油田解除劳动关系后继续留在企业。在此基础上,油田成立了行业服务中心,继续负责对行业内改制及相关企业的协调和服务。

二、存在问题及工作难点

国有股退出特别是国有股代表身份转换以后,改制企业与油田既没有产权纽带关系、也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唯一的纽带是党组织关系,即企业党组织仍隶属油田党委管理。企业性质和经营者的产生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而改制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由于没有及时应对变化,导致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对经营者的教育和监督日益弱化,各种问题不断出现,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队伍稳定。综观近几年的情况,改制 2 企业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制企业党风建设和廉洁从业规定不明确。从全国范围来看,与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相比,目前改制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尚缺乏明确、完整的制度体系和成熟、有效的实践经验。比如:现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业、廉洁自律的制度规定基本上都只适用于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改制企业中国有参股、非公企业的党员干部廉洁从业和廉洁自律应执行哪些制度规定,亟待明确;改制后,上级主管部门与改制企业之间既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也不存在资产纽带关系。换句话说,改制后油田已失去了对改制企业的人事管理权,也就失去了强有力的纪律监督权和处罚权。怎样加强对这些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检查与考核,亟待探索;由于制度法规的缺失,对改制企业党员干部某些不当行为的定性量纪尚无明确的法规依据等等。面对新挑战未能及时应对、顺势而上,致使改制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迟缓、效果较差。

(二)改制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管理定位模糊。由于一些针对改制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路、办法没有明确和及时跟进,加上改制企业在廉政建设方面自身定位比较模糊,企业改制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明显滞后于企业的生产经营。首先,一些改制企业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对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国有股退出后改制企业属于非公有制企业,企业资产不是国家的,在这些企业中,即使有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也该由国家法律和企业章程制约和处罚,抓党风廉政建设没有太大必要。其次,部分改制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对党组织建设的作用发挥认识偏颇,有的出于企业的社会形象考虑,注重所谓政治效应,把企业党组织当做一块“招牌”,来提高企业的美誉度;有的认为企业资产属于个人所有,党组织建起来了,活动多了,反而会影响生产经营,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党组织的作用都无法认清,党风廉政建设在这些企业中就无法得到重视;再次,与油田主业单位相比,改制企业的党员对党的自身建设认识模糊,过组织生活、学习党纪党规、发挥作用等积极性不高,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重视、不关心,从而给改制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造成了一定障碍。

。一是由于改制企业业在体制转换的同时,绝大部分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即使形式上建立起了股东大会和监事会,也基本上是形同虚设,有些老板根本没有把“两会”放在眼里,形成事实上的“个人利益共同体”,尚未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有效的制衡机制,给监督带来很大困难。二是少数企业经营者思想认识步 入误区,甚至价值观发生偏离,有的企业改制后偏重于“一手抓、一手硬”,淡化和削弱了党的领导,使企业党组织活动无法正常和规范开展,监督作用难以有效发挥。三是有的经营者以大股东为名义把企业看作是自己家的企业,大权独揽,小权不放,臵职工群众利益于不顾。个别企业领导人员用权不规范甚至滥用权力,导致盲目投资、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了重大资产损失。四是企业改制后基础管理特别是财务资金管理薄弱,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制衡,有的甚至造成管理和经营失控。

(四)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弱化。企业改制初期基本上都采取了股份合作制的组织形式,即一人一股、一股一票,厂务公开比较到位,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普遍发挥较好。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部分企业陆续将股本结构进行调整,股权进一步向企业经营层、核心层集聚,经营者不仅掌控着企业生产经营权,而且控制了资产处臵的绝对决策权,普通员工无权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厂务不公开、决策不透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严重弱化。甚至出现个别民主意识差、“人本”理念淡薄的企业经营者侵占员工合法利益、侵犯员工民主权益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员工民主权益得不到保障,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难以实现;二是员工劳动合同短期化成为侵害员工权益的“杀手锏”;三是企业没有建立正常的员工增资机制,有的企业员工薪酬连续数年不变,个别企业甚至低于当地政府工资指导线;四是企业安全保障投入下降,有的企业重经济效益轻安全保障,拼设备、劳动保护不到位的情况严重,员工人身安全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障。

三、加强改制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必要性

近年来,尽管全社会加大了打击腐败力度,但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和地方还相当程度的存在。由于包括油田在内的改制企业基本上都是由原先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转换而来,加之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位居管理层的党员干部腐败现象也时有发生,而且相比国有企业来说,其贪污腐败的行为更大胆、手段更隐蔽;另外,改制企业部分股东的价值观、道德观由于受到外界的冲击,出现了偏差,常常为了满足个人欲望,徇私枉法,干一些违规违法经营活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新形势下加强改制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义重大、十分必要。

(一)党风廉政建设是改制企业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人员队伍的需要。企业的“企”字是由“人”和“止”组成的,没有人,企业的发展就停止了。而企业管理者队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和中流砥柱。一个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在建设一支高素质经营管理人员队伍的过程中,没有了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就失去了强大的政治保障,很难使改制企业顺利过渡,实现变革。因此,全面加强改制企业领导人员的廉洁自律工作,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才能打造优秀的经营管理队伍。

(二)党风廉政建设是保证改制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改制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处于政治核心地位,发挥着保证监督的作用。改制后的企业在性质上与过去有了一定的差异,改制企业的健康发展,除了企业自身做好相关的配套制度、激励机制和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外,在企业改制时,应力争做到“四个同步”。即同步建立党组织、同步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同步培养积极分子、同步建立群团组织,确保企业改制后,党的组织不散,战斗力不减。但是,改制后仍旧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尤其是改制企业往往存在凝聚力差,受金钱利益驱动多,为国家社会无偿贡献困难等现象明显。改制企业要想健康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纪律保障和服务,也就离不开纪检监察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自律工作的支持。

(三)党风廉政建设是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改制企业中贯彻落实的保障。改制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始终贯穿于:积极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预防腐败和职务犯罪,教育领导干部廉洁 从政,搞好领导干部和党员自身建设;支持企业法人依法经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改革措施和发展目标等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发挥纪检监察组织的政治优势,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监督和引导企业法人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履行企业应承担的社会义务廉洁从业;协调企业法人与工会等群团组织的关系,使党风廉政建设延伸到改制企业的基层;完成上级党组织交办的其它各项工作任务的始终,这些工作的开展都与纪检监察组织人员密不可分。

四、加强改制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改制企业产权关系的多元化特征,决定了改制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因此,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源头治理、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的目标任务,把握统筹规划、相互协调、结合实际、分类指导的原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积极探索改制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新路子,为改制企业健康、快速、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一)进一步加强对改制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要加大油田局处两级党组织和纪检组织的领导力度,切实发挥上级党组织和纪检组织对改制企业的督导、协调和指导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和利用油田党组织这条纽带,至上而下引导改制企业建立健全相关工作体系。一要继续加强改制企业党建工作,要不断完善党建工作机制,进一步丰富党建工作内容,做实党建基础性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保证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抓好党建工作来强化反腐倡廉体系建设,扩大反腐倡廉工作的影响力,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效率,从而促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二要建立健全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改制企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反腐倡廉工作纳入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经营者的业绩考核体系之中,真正做到关口前移、源头治理,构筑起反腐败的坚固防线。三要加强改制企业纪检监察组织体系建设,调整和健全组织设臵,因“企”制宜,调整组织关系的隶属,防止出现党建工作和廉政工作“脱节”或“真空”现象。党委建制的改制企业必须建立纪委,设立相应机构、配备专职干部,非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建制的改制企业必须有符合条件的人员负责纪检监察工作,同时要配套建立改制企业纪检干部薪酬待遇和纪检监察工作经费的保障机制。四要强化改制企业纪委“双重领导”体制,确立改制企业纪委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探索和引导改制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监事会办事机构合署办公、纪委书记与监事会召集人交叉任职的领导格局,拓展改制企业纪委行使监督权的空间。五要加大对改制企业腐败现象的关注和惩处力 度,克服对改制企业党员干部约束弱化的倾向,加大查办案件整体合力,局处两级纪委不仅要直接办理案件,还要充分发挥改制企业党组织的作用,要明确改制企业党组织是其企业纪检案件主要办理者之一,在案件处理中必须发挥重要的作用,局处两级纪委既要发挥主导作用,也要通过企业自治的办法,减少工作中的空白点。

(二)进一步强化对改制企业经营者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一要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和引导改制企业负责人正确理解党风廉政建设的作用和意义,使他们认识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既是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工作的要求,也是促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仅有利于优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而且有利于对企业员工实施科学的教育和管理,增强凝聚力,提高生产经营效益,从而增强他们对党风廉政建设的信心和责任,给予积极的配合和支持。二要加强改制企业党员干部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宗旨观念、理想信念以及党纪党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虽然企业性质变了,但是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不能变、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方针不能变、履行《党章》赋予的权利义务不能变、以党纪党规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能变,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自觉践行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遵守党纪国法、加强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自觉性;三要加强对改制企业经营者的遵纪守法、廉洁诚 信教育,教育他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自觉抵制商业贿赂,规范公平竞争,做到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四要加强改制企业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使他们树立起良好的道德规范、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的诚信原则,教育他们把企业发展、个人致富融入国家富强、社会共荣之中,关注社会、关心民生、关爱员工。

(三)引导改制企业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监督约束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明确董事、监事的职责、权限和义务,科学制订并严格落实董事、监事的责任追究制度,有关“三重一大”问题必须提交董事会集体讨论,决不允许个人或少数人擅自决定,确保重大决策不失误、重要人事任免不偏袒、重大项目安排不疏漏、大额资金使用无风险;其次,要坚持和贯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的原则,合理分解过分集中的权力、妥善处臵领导职务“多肩挑”现象,防止企业决策层与执行层的高度重合,杜绝产生“绝对权力”;再次,对改制企业自身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通过建章立制、规范业务流程,强化对采购、营销、财务、基建、人事等重点岗位、关键环节的审计和监督。总之,要上下一致、内外结合,真正在改制企业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权力制衡与监督体系。

(四)进一步推进改制企业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当前着重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引导和监督改制企业切实贯彻《公司法》、《工会法》和《劳动合同法》,真正落实股东大会是改制企业最高权力机构、职工代表大会是所有改制企业民主管理基本形式和主要载体的法律地位,做到董事会、监事会必须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企业重组改革、破产出让等重大决策或员工分流安臵、薪酬调整等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经职代会或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二是无论何种产权性质的改制企业,都要把厂务公开的原则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之中,使厂务公开的各项要求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确保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根据《公司法》规定需设职工董事、监事的改制企业要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董事会、监事会职工董事、监事的比例、职权和义务,并尽可能在符合条件的职工代表中直接推举,以畅通职工直接参与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管道,逐步减少职工持股会负责人、工会主席、纪委书记“兼任”职工董事、监事的现象;四是要及时、严肃处理侵权事件,维护改制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和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要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保改制企业员工收入随着企业效益增长而合理提高。要建立健全改制企业员工利益诉求机制和与经营者对话沟通机制,进一步畅通员工自主维权 的管道,对打击报复、压制民主的经营者,要严肃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依纪处理,努力为加强改制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营造和谐、民主的企业氛围。

(五)积极引导改制企业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在统一领导、强化教育、健全机制的基础上,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因势利导,引导和帮助改制企业努力营造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环境。一是要把廉政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廉政文化建设不仅仅满足教育一个目的,重要的是要将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到文化的层面,着力营造良好的廉政环境,以改善人们的廉洁思维形成机制的趋势。企业文化虽包容了廉政文化的内容,但不能代替企业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应有作用。二是要努力探索企业廉政文化方式,增强反腐倡廉教育效果。廉政文化建设要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以深入学习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以当前“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开展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以深入学习和践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党纪条规和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开展遵纪守法和依法经营教育。在活动过程中,一要注意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正面典型教育与反面警示教育、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廉政教育相结合;二要优化活动形式。要从过去注重政治灌输的单一性,向政治、经济、文化、知识技能融为一体的系统性教育转变。要紧跟时代步伐,紧贴企业经济中心,不断 拓展廉政文化的新方式、新载体、新内容,在活动的方式上注重针对性、多样性和有效性,增强活动的感染力、渗透力和吸引力。三要建立有效的教育机制。要调动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工会及共青团等部门的力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建立有效的廉政文化教育机制,形成改制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合力。

综上所述,加强改制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只要我们各级党组织和纪检部门统一思想、协调联动、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实效。

第二篇:存续企业改制难点解析

存续企业改制难点解析

辅营业务改制分流势在必行

中油集团股份与存续分开分立后,存续企业的主营业务随之转为工程技术服务,辅营业务则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服务于主营业务的辅助生产服务系统,如机修运输、工程监理、通信等;二是与主营业务关联不大的社会服务系统,如商饮服务、接待旅游、基地物业、多元产业等。不可否认,这些辅营业务长期以来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及社区的稳定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大,存续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格局和体制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中油集团公司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的总体战略目标指引下,存续企业要提升企业竞争力,必须缩小在体制和机制、劳动生产率和人工成本、办企业负担等诸方面的差距,这其中最关键的难题就是解决富余职工出路问题。如果将大量的富余职工简单推向社会,不仅企业无力承受巨额的补偿金,社会保障体制也缺乏承受能力和再就业渠道。因此,存续企业在做优做强主营业务的同时,进一步放开搞活辅营业务,通过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来分流安置富余人员,是顺应形势的必然之举,是大势所趋。但由于这是存续企业实施持续改革调整过程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因此必然要触及改革中最深层次难题,任务相当艰巨。

辅营业务改制分流三难点

推进主辅分离改制分流的难点在哪里呢?

一是部分干部、员工思想观念转变难,对改制分流的顾虑多。以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为例,物探主营业务已经全部进入市场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而与主业相比,辅业系统计划经济色彩浓,进入市场时间晚,参与市场竞争少,部分单位职工的观念依然停留在“等、靠、要”的层面上,不愿也不敢进入市场。加之前两年重组改制、减员增效等改革举措的大力度实施,部分辅业职工认为改制分流就是“甩包袱”、“推出去”,存在抵触情绪。辅业单位的部分领导干部对改革产生了恐惧心理,甚至是谈改色变,存在着怕分离、怕改制的畏难情绪。推动干部、职工观念转变,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有时甚至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二是辅营业务独立生存能力差,发展后劲不足,经营相对困难。这些单位所面临的市场局限大、空间小,有的是为主营业务提供配套服务的,有的是为矿区生活服务的,加之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离开主营业务、离开矿区生存难度大,企业发展前景不明朗,员工参与改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在改制分流前对这些企业调整扶持、建立员工参与改制信心的任务重。

三是管理方式落后,企业经营机制不活,员工创业与再就业能力差。存续企业的辅营业务,长期以来大都按计划经济模式管理,有的长期依靠补贴,以后勤保障为主、市场经营为辅,单位用工和分配机制不活,不同程度存在着吃“大锅饭”的现象,多数单位冗员严重。在这种体制环境下,多数员工缺乏技能素养,部分职工丧失了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和勇气。对这样的辅业单位实施改制分流、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提高员工素质,分流富余人员的难度大。辅营业务改制分流四对策

一、坚持辅业单位的发展与改制分流的统一,坚持辅业改制与主业一体化改革发展相结合,并将这一思想贯穿始终。

辅业改制分流不是简单剥离或“一推了之”,而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形成“辅业通过发展为改制创造条件,通过改制促进辅业更好地发展”的良性循环。要坚持与主营业务一体化改革发展相结合的改制分流,通过对企业整体进行改革,实现体制的创新、机制的搞活,为辅业营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和内外部条件,使企业的辅业系统实现发展,通过辅业的发展实现分流安置冗余职工的最终目的。只有将这一思想贯穿于实施辅业改制分流过程的始终,才能使改制分流单位的干部职工真正树立起对单位改制后发展前景的信心。

改革要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人,实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决不等于企业的所有富余人员由辅业系统全部包揽下来。要坚定不移地切实推动企业整体转换经营机制。全面实施用工和分配制

度改革,建立岗位贡献与单位效益有效挂钩的考核机制,实行动态竞争上岗。通过行政手段,打破职工对“大锅饭”的依赖,扭转“辅业依赖主业、职工依赖单位”的局面,增强辅业单位和职工对改革的承受力,增强辅业单位企业化运作、市场化运营、社会化服务的能力,并以此带动干部和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扫除改制分流的思想障碍,积极稳妥地创造必要条件把辅业单位推向市场。

二、坚持调整与扶持并举,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稳妥推进。

要牢固树立辅业改制分流,既是为了精干主业,更是为了有利于辅业更好地发展的思想。首先,存续企业要在认真分析辅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对辅营业务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将包括人、财、物资源在内的各类资源进行整合与重组,形成有利于改制分流的格局。对确无发展前景的,要先实施“关、停、并、转”,将富余人员通过不同的途径妥善安置到具有发展前景的业务或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对有发展前景的辅营业务要下气力扶持,甚至给予必要的投入,培植辅业单位自主经营的能力,创造有利于改制分流的环境与条件,增强员工理解并参与改制的吸引力。其次,抓好试点探索。通过试点实践推动整体配套政策与措施的完善。先行探索主辅业务划分、价格体系、结算体系、市场准入体系等相关问题。依靠试点经验的示范效应,带动辅业系统主辅分离改制分流工作的整体推进,并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

三、从实际出发,因企制宜、循序渐进,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实现改制分流总目标。

辅业单位改制,既要结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结合主营业务发展的要求,也要综合分析辅业单位生存发展的内外环境、经营者素质、职工承受力等多种因素,根据辅营业务的性质与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内部主辅分离、承包、租赁经营、改变管理模式、国有控股和整体改制分流等多种方式,逐步培育辅营业务独立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实现“四自”经营的能力,最终独立于主营业务,在市场中生存与发展。切忌改制方式上的一刀切、一种模式、一个办法,而要“因企制宜”,确保改制的成功率。既可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也可以分阶段实施,循序渐进,最终实现总目标。

四、深入研究、规范操作、灵活处理,为改制后企业实现制度创新铺好路。

用足用好国家和集团公司的各项鼓励政策,为实施改制分流的单位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将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与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结合起来,使改制后企业拥有平稳起步、健康发展的基础。辅营业务的改制分流,国家与集团公司都给予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必须分析够,研究透,利用好。要使改制分流的职工真正体会到改制的实惠,享受到政策的优惠。在“三类资产”的处置上,一方面要在不良资产的剥离、服务价格调整、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等问题的解决上坚持原则;另一方面要采取灵活的处理方式,着眼于改善辅业单位生存环境,有利于改制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和今后的发展,真正为改制企业创造好物质条件。与此同时,在改制分流的过程中,要着眼于企业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在企业经营的软件上下功夫,为企业营造好的经营氛围和条件。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复杂性、艰巨性不言而喻,尤其是要解决好改制的力度与保持职工和企业稳定的关系,不仅要遵循有关政策和原则,同时要坚持不断创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新形势下寻求新途径,实现新突破。

第三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难点及对策

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是一项具有全局性的党内法规,是指导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制度。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是指导农发行系统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农发行得以贯彻落实的基本制度。本文在深入基层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我行党风廉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探讨了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对策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有差距。个别行领导干部没有深入学习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现象,片面强调抓业务,忽视党风廉政建设;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农发行是政策性银行,业务单一,对外交往少,不易出现腐败,对党风廉政建设抱无所谓的态度和盲目乐观的侥幸心理;还有的职能部门认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是党委和纪检监察部门的事,是领导干部的事,与已无关,对此漠不关心。

(二)职责难落实。有的行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及部门负责人没有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或责任意识不强,难以将赋予的责任落到实处。个别行领导班子没有定期分析职责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的状况,党风廉政教育抓得不紧,监督检查不力;有的行领导班子成员没有按规定抓好分管部门、分管专业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职能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本专业的党风廉政建设过问的少,管人管事管思想的意识树得不牢,未切实落实“一岗双责”。

(三)督查不到位,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和深度不够。量化考核方案不够具体、完善,考核分值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不够,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尤其是对职能部门的量化考核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同时,对检查考核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检查、督促整改力度不够,考核结果未得到有效地利用。

(四)追究不逗硬。责任追究的配套制度不完善,有的对责任追究的有关政策标准把握不准,随意性较大;也有的在处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存在不敢追究和不愿追究的现象。

二、对策探讨

(一)进一步深化对责任制重大意义的认识。首先,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是新时期我们党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之一。而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就必须从严治党。这首先要治理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中的责任,为治理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其次,自觉地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具体体现。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制度规定。这实际上就是以法规制度的形式,明确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责任。能不能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这一规定,是涉及党员领导干部能否执行党的政治纪律,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重大问题,是衡量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强不强的一个重要标准。再次,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确保农发行健康发展的政治保证。随着农发行职能调整的推进,业务范围和管理模式将由过去的单一化、封闭式逐步向多元化、开放式发展。一些新业务的开展,不可避免地在制度、管理上形成真空和漏洞,使得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有了客观条件,给违法违纪者带来可乘之机。银企关系的变化和重新定位,使处于这种关系中的一线工作人员及领导干部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于确保农发行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政治保证作用。

(二)进一步完善责任制的工作机制。实践证明,“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行之有效的,要进一步坚持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要进一步增强“一把手”的责任意识,在负总责的同时,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和下一级“一把手”履行责任制工作进行检查与监督,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形成“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工作格局。责任制的执行情况,要实施“一把手”报告制度和“双向”报告制度,既要向上级报告,也要向同级和下级报告。按责任制的要求,领导班子成员要做到“一岗双责”,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分管工作有机结合,切实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同落实;要及时了解分管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动态.对分管范围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并向一把手报告。积极推行纪检监察机构派驻制度和集中统一管理的工作机制。

(三)进一步落实职能部门的责任。职能部门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对象和责任主体,在落实责任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对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责任作了明确规定,职能部门负责人要增强“一岗双责”意识,结合部门实际和工作特点,找准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把反腐倡廉的任务分解到岗位,量化到个人,严格考核,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职能部门召开专业会议,要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内容,在制定规章制度方面要有监督制约和惩处的措施。要加强对本部门干部职工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切实做到管人管事管思想。为了加强联系、收集反馈有关情况,可在各职能部门聘请一名廉政监督联络员。

(四)进一步强化责任制的检查考核。检查考核是落实责任制的重要环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检查考核工作要注重“四性”。一是注重检查考核的权威性。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明确“党委负责领导,组织对下一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的考核工作”。《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也规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方案由各级行党委研究确定”。由此可见,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检查考核,在组织领导上要体现高层次、高规格和权威性。应由过去纪委组织考核改为党委组织考核,并由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及其他党委委员分别担任各考核组组长。考核结果要提交党委研究确定,并向上级党委报告、向下级党委通报。二是注重检查考核内容的时效性。责任制考核要突出重点,针对性要强。责任制考核的重点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履行责任的情况,所以,考核的内容总体上应包括工作部署、制度建设、宣传教育、源头治腐、监督检查、责任追究和班子成员落实廉洁自律规定情况等几个方面。同时,形势在发展变化,不同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重点不同、具体要求不同,考核的具体内容也要因时而变,根据上级每年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及时调整充实责任内容,尽可能细化、量化,完善百分制考核,使之更具现实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注重检查考核方法的可行性。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检查考核,可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开展日常检查、执法监察、量化考核、交叉检查等不同的检查考核方法。但无论那种考核方式,都应注重多方面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本单位的领导是否廉洁,本行职工最有发言权。考核时,应在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基础上,把民主测评范围扩大到职工。四是注重考核结果的实用性。考核结果如不加以有效运用,就失去了考核的意义。按照党中央规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的考核结果,要作为对领导干部的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为了增强考核结果的实用性和严肃性,考核工作结束后,应通报考核结果,并把班子成员的考核结果装入个人廉政档案,对群众测评分过低、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促其整改,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进一步促进责任制的落实。

(五)进一步严格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关键是要狠抓责任追究。要建立抓责任追究的机制,对领导干部管辖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发生重大问题的,不管是否是当事人,是否直接参与,只要负有“失教”、“失察’、“失管”和“失误”中的任何一种责任,都要不同程度地予以追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区分责任追究的政策界限,包括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的界限、主要领导责任与重要领导责任的界限、领导责任与非领导责任的界限等。要综合运用纪律处分、组织处理(含免职、辞职、降职)和其他处理等不同的责任追究手段。

第四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难点及对策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难点及

对策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难点及对策2007-02-10 16:48:0

4中共中央《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是一项具有全局性的党内法规,是指导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制度。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是指导农发行系统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农发行得以贯彻落实的基本制度。本文在深入基层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我行党风廉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探讨了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对策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有差距。个别行领导干

部没有深入学习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现象,片面强调抓业务,忽视党风廉政建设;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农发行是政策性银行,业务单一,对外交往少,不易出现腐败,对党风廉政建设抱无所谓的态度和盲目乐观的侥幸心理;还有的职能部门认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是党委和纪检监察部门的事,是领导干部的事,与已无关,对此漠不关心。

(二)职责难落实。有的行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及部门负责人没有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或责任意识不强,难以将赋予的责任落到实处。个别行领导班子没有定期分析职责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的状况,党风廉政教育抓得不紧,监督检查不力;有的行领导班子成员没有按规定抓好分管部门、分管专业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职能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本专业的党风廉政建设过问的少,管人管事管思想的

意识树得不牢,未切实落实“一岗双责”。

(三)督查不到位,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和深度不够。量化考核方案不够具体、完善,考核分值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不够,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尤其是对职能部门的量化考核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同时,对检查考核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检查、督促整改力度不够,考核结果未得到有效地利用。

(四)追究不逗硬。责任追究的配套制度不完善,有的对责任追究的有关政策标准把握不准,随意性较大;也有的在处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存在不敢追究和不愿追究的现象。

二、对策探讨

(一)进一步深化对责任制重大意义的认识。首先,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是新时期我们党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之一。而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就必须从严治党。这首先要治理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

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中的责任,为治理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其次,自觉地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具体体现。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制度规定。这实际上就是以法规制度的形式,明确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责任。能不能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这一规定,是涉及党员领导干部能否执行党的政治纪律,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重大问题,是衡量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强不强的一个重要标准。再次,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确保农发行健康发展的政治保证。随着农发行职能调整的推进,业务范围和管理模式将由过去的单一化、封闭式逐步向多元化、开放式发展。一些新业务的开展,不可避免地在制度、管理上形成真空和漏洞,使得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有了客观条件,给违法违纪者带来可乘之机。银企关系的变化和重新定位,使处于这种关系中的一线工作人员及领导干部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于确保农发行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政治保证作用。

(二)进一步完善责任制的工作机制。实践证明,“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行之有效的,要进一步坚持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要进一步增强“一把手”的责任意识,在负总责的同时,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和下一级“一把手”履行责任制工作进行检查与监督,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形成“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工作格局。责任制的执行情况,要实施“一把手”报告制度和“双向”报告制度,既要向上级报告,也要向同级和下级报告。按责任制的要求,领导班子

成员要做到“一岗双责”,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分管工作有机结合,切实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同落实;要及时了解分管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动态.对分管范围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并向一把手报告。积极推行纪检监察机构派驻制度和集中统一管理的工作机制。

(三)进一步落实职能部门的责任。职能部门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对象和责任主体,在落实责任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对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责任作了明确规定,职能部门负责人要增强“一岗双责”意识,结合部门实际和工作特点,找准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把反腐倡廉的任务分解到岗位,量化到个人,严格考核,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职能部门召开专业会议,要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内容,在制定规章制度方面要有监督

制约和惩处的措施。要加强对本部门干部职工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切实做到管人管事管思想。为了加强联系、收集反馈有关情况,可在各职能部门聘请一名廉政监督联络员。

(四)进一步强化责任制的检查考核。检查考核是落实责任制的重要环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检查考核工作要注重“四性”。一是注重检查考核的权威性。中共中央《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明确“党委负责领导,组织对下一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的考核工作”。《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也规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方案由各级行党委研究确定”。由此可见,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检查考核,在组织领导上要体现高层次、高规格和权威性。应由过去纪委组织考核改为党委组织考核,并由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及其他党委委员分别担任各考核组组长。考核结果要提交党委研

究确定,并向上级党委报告、向下级党委通报。二是注重检查考核内容的时效性。责任制考核要突出重点,针对性要强。责任制考核的重点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履行责任的情况,所以,考核的内容总体上应包括工作部署、制度建设、宣传教育、源头治腐、监督检查、责任追究和班子成员落实廉洁自律规定情况等几个方面。同时,形势在发展变化,不同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重点不同、具体要求不同,考核的具体内容也要因时而变,根据上级每年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及时调整充实责任内容,尽可能细化、量化,完善百分制考核,使之更具现实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注重检查考核方法的可行性。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检查考核,可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开展日常检查、执法监察、量化考核、交叉检查等不同的检查考核方法。但无论那种考核方式,都应注重多方面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本单位的领导是否廉洁,本行职

工最有发言权。考核时,应在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基础上,把民主测评范围扩大到职工。四是注重考核结果的实用性。考核结果如不加以有效运用,就失去了考核的意义。按照党中央规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的考核结果,要作为对领导干部的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为了增强考核结果的实用性和严肃性,考核工作结束后,应通报考核结果,并把班子成员的考核结果装入个人廉政档案,对群众测评分过低、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促其整改,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进一步促进责任制的落实。

(五)进一步严格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关键是要狠抓责任追究。要建立抓责任追究的机制,对领导干部管辖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发生重大问题的,不管是否是当事人,是否直接参与,只要负有“失教”、“失察’、“失管”和“失误”中的任何一种责任,都要不同程度地予以追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区分责任追究的政策界限,包括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的界限、主要领导责任与重要领导责任的界限、领导责任与非领导责任的界限等。要综合运用纪律处分、组织处理(含免职、辞职、降职)和其他处理等不同的责任追究手段。

第五篇:企业技术创新的难点及对策探讨

企业技术创新的难点及对策探讨 傅蕴德 1 李壬水1

蔚欣2

1包头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14030)

2中国兵器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公司(014032)E-mail:

fuyunde@sohu.com 摘要: 该论文阐明企业技术创新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对与技术创新关联性较强的难点因素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把企业技术创新置于世界性创新环境中去探讨,对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失败经验进行剖析,提出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对策,简要回顾了我国技术创新的历程,呼吁全社会从全球性范围来关注企业技术创新。关键词: 企业技术创新难点对策

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人类进步的永恒主题。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发展的需要,是向现代化宏伟目标迈进,逐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富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已取得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何正确分析和认识技术创新中的难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和扶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对策,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十一世纪已经来临,面临新世纪的挑战,企业的发展应该着眼于技术创新的全球性形势,以积极的态度来关注技术创新。对于先进的技术要引进,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引进的过程当中,能够积极消化,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加快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主营业务的竞争优势。随着全球经济、科技一体化及资源跨国转移的进程,企业技术创新领域将出现“双赢”格局,各国企业在竞争中渗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使人类社会的财富不断地丰裕。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随着国际贸易的深化,我国技术创新也将发生深刻的变革。因此,今天的技术创新一定要从企业、产业和学校、研究院所、政府的关系变化,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人文科学之间的联系以及从全球性的角度进行实践和研究。本文从企业的角度,探讨技术创新的难点和对策。1.企业技术创新的难点及其成因分析

自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于二十世纪初提出创新概念和理论以来,技术创新经历了开发性研究、系统研究、综合研究阶段。按照罗斯韦尔(Rothwell,1992)对产业创新模式的划代,从1950年代到现在技术创新方式经历了五代,它们分别是:1960年代以前的“技术推动”的创新模式;1960至1970年代早期,出现“需求拉动”模式;1970至1980年代综合这两种模式出现第三代技术创新“交互(耦合)作用”模式;1980至1990年代初,集成(一体化)创新模式被提出;近年来,系统集成和网络模式问世。

技术创新的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国际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以及城市、产业、企业创新体系的构筑越来越受到人们和社会的关注,而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中最活跃的细胞。

国际上比较权威的现代技术创新概念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技术创新指新产品的产生及其在市场上的商业化以及新工艺的产生及其在生产过程中应用的过程;二是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的活动;三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认为:技术创新是将新的或改进的产品、过程或服务引入市场。

我国政府的政策与文件中明确地将技术创新界定为:“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清华大学傅家骥教授主编的《技术创新学》一书中,对技术创新的界定是:“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取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综合国内外技术创新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也可以说技术创新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概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政府、科研部门、企业的行为,但难点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才、资金、市场、技术、管理机制几方面。分析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难点,有利于我们认识影响技术创新因素的重要性,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办法,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1.1 人才因素及成因

从现象上看,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是产品竞争、质量竞争、科技竞争、营销竞争,但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而科学技术振兴的关键是人才”。不容乐观的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人才素质差异很大。有些发达地区,企业人才的分布密度大,素质高;有些企业没有人才方面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领导创新意识不强;二是企业没有一支过硬的管理者、研究开发人才、营销骨干队伍;三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大。科技人才的匮乏与流失是影响其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我国192家中央级企业只有专业技术人员273万多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只占总数的2.1%,高级技师仅占工人队伍的0.16%。在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方面,全国2880家重点企业拥有的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达到59.49万人,比2004年底的54.15万元增加了5万多人,增长了9.86%。企业技术创新离不开高层领导的支持。从原则上讲,高层领导对创新的支持应表现在企业规划、战略、经费安排、人员激励、企业文化等方面。如果一个企业领导缺乏创新意识,就容易满足现状,不求进取,导致企业技术创新停滞。企业领导的创新积极性不高,后果是导致企业组织整体的创新活力不能体现。企业缺乏高素质的管理者、技术人员、营销人员,说明企业在人才的开发、使用上缺乏力度。而重视人才开发的企业,就是为事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包头北方奔驰重型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努力建立人才创新机制,设立了人才流动工作站,该工作站以研发项目为载体,合理组织配置公司人、财、物资源,集中力量高效完成一批重点创新项目,同时培养了一批技术创新人才。华北制药集团不断派出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到日、美、英、德等国研修,技术人员学成归来,成为研究开发中的骨干。美国微软公司以比尔·盖茨为代表,聚集了一大批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微软成功地建立起三支人才队伍。第一支是管理者队伍,第二支是技术开发人员队伍,第三支是营销骨干队伍。可见,企业创新人才可以通过培养、引进而成长起来。

2003年12月19日—20日,我国召开了建国以来首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要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这充分体现了在创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国家提倡以人为本对人才兴国战略的重视。如果不重视人才的开发,必定造成人才流失、人才浪费。

1.2 资金因素及成因

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资金运作表现为企业的财务活动,是企业组织科研、生产和经营的必要条件,也是技术创新的关键要素。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995年调查,在部分国家R&D经费按部门分类比较中,中国企业R&D经费投入仅占R&D总额的31.9%,而美国为71.1%,日本和德国均为66.1%,法国为61.6%,连新加坡和韩国也都分别达到了62%和73%。据《1998世界科学报告》统计,长期以来我国的国内研究和开发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都在0.5-0.7%之间徘徊,投入总量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2001年科技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等七部委联合公布了“全社会R&D资源清查”工作结果,2000年我国在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的经费支出为 896 亿元,R&D占GDP比重为1%,在896 亿元中,60%来自我国各类企业,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支出490 亿元,我国已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近年R&D占GDP比重指标美国为2.7 %、日本为3.0%、欧盟为1.8%、韩国为2.6%、俄罗斯为 0.93%、印度为0.86%。1996 年以来,随着我国 R&D 经费的持续高速增长,R&D 经费占 GDP 的比重也不断上升,1996 年为 0.60%,1999 年上升到 0.83%,2000 年为 1.00%,2001年为1.09%,2002年为1.23%,2003 年已达 1.31%,连续八年保持增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近年来我国 R&D 活动的结构已经发生改变,企业 R&D 经费支出(不含企业委托其他单位进行 R&D 活动所支付的经费)占全国 R&D 经费的比重逐年上升,1996 年超过政府属研究与开发机构而居于首位,2000 年达到 60.0%,成为我国 R&D 活动的主体。2003 年已达到 62.4%,比 2000 年提高了 2.4 个百分点,企业 R&D 活动的主体地位更为巩固。2004年全国民营科技企业科技活动经费为98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4.6%,占全年总收入的2.1%。2005年上半年全国2880家重点企业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达到597.76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82%,比2004年全年的1.52%和上半年的1.63%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我国R&D的投入在逐步上升,但无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量都不是很高,总量约为美国的5.67%,人均支出仅为美国的1.2%,为日本的1.1%,实在不容乐观。同样,我国企业的R&D支出水平也与全国R&D支出水平的国际地位相当。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比起发达、中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创新体系的完善,今后还要逐步缩小差距,迎头赶超。

资金是现代企业经济运行的血液,没有资金,企业技术创新无法进行。我国研究开发经费历来向科研院所和大学倾斜,对企业投入不足,造成企业技术创新经费的短缺,我国政府 R&D 资金,2003 年已上升到 460.6 亿元,占当年全国 R&D 经费的 29.9%。政府 R&D 资金的 89% 投向研究与开发机构和高等学校,比 2000 年上升了 4 个百分点,政府 R&D 资金的 10% 资助企业 R&D 活动,比 2000 年下降了 2 个百分点。企业在自主经营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依靠自己的积累可以自主增加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但有这样能力的企业毕竟是少数。如海尔集团,1998年研发投入7.38亿元,占当年销售收入的4.6%;2001年研发投入近40亿元,居全国重点企业首位,占销售收入的6.6%,增强了海尔集团的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投资是风险投资,商业银行对风险项目很谨慎。我国规范化的股份制改革和证券市场起步时间不长,群众对风险投资和股票投资的认识还有一个过程,风险资本很难从股票市场获取,种种制约限制了业绩一般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而规模大、效益好、信用好的大型企业,在筹资时可以得到政府和银行的支持,在证券、债券、信托筹资方面也优越一些。1999年国家已制定了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设立了技术创新基金网(www.xiexiebang.com [17] 2005年上半年全国重点企业技术创新情况分析,http://www.xiexiebang.com/web/econscie)。获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知识分子科技创新奖、2000中国改革实践与社会经济形势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企业家21世纪创新文库》创新成果二等奖。业绩入编《中国国情报告.专家学者卷》、《世界华人杰出专家名典》、共青团中央等主办中国青年科技创新在线博览会(网站)-科技英才。

通讯地址: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曙光路22号包头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联系电话:0472-2207032

E-mail:

fuyunde@sohu.com 2.李壬水,1963年生,山西壶关人,大专学历,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包头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中国化工报》特约记者,曾从事计量、基建、企业改制、办公室管理工作,论文入编《中国科技发展经典文库》。

3.蔚欣,1968年生,山西忻州人,大学学历,毕业于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政工师,现任中国兵器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公司科研所工会女工委员,曾多年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教学工作,获公司计算机技术比武第二名,多次被企业评为“青年标兵”、“先进生产者”,论文入编《中国科技发展经典文库》。

下载加强改制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难点和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改制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难点和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制企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和体会[范文模版]

    上海电气集团恒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改制企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和体会中共上海电气集团恒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委员会国企改制成非公企业以后,如何坚持加强党组织的建设,尤其......

    中央企业整体改制上市的方法和难点

    中央企业整体改制上市的方法和难点由于政策的呵护,整体上市概念已成为股市最吸引眼球的热点。沪深股市涉及到整体上市概念的股票约有70多只,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些股票股价就表......

    企业文化建设推进的难点及对策

    企业文化建设推进的难点及对策 [摘要]:伴随着改革的前进步伐,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人们花费新的努......

    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和对策探讨

    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和对策探讨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

    浅谈企业改制职工思想动态及对策(优秀范文五篇)

    浅谈企业改制职工思想动态及对策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生产力......

    企业改制中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及对策

    企业改制中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及对策 企业的改革开始向纵深发展,提高职工对改革改制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承受能力,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更好地引导全体职工正......

    当前企业改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站推荐]

    改制是当前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改制工作已全面展开,大部分改制后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趋向正常化、规范化。但在实......

    企业改制对保卫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企业改制对保卫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内容摘要]2000年是企业脱困改制的最后一年。本文分析了企业改制对保卫工作发 展的正负两 方面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企业改制;......